CN1953671B - 绿色的杜仲茶叶及杜仲叶绿色粉末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绿色的杜仲茶叶及杜仲叶绿色粉末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3671B
CN1953671B CN200480043095XA CN200480043095A CN1953671B CN 1953671 B CN1953671 B CN 1953671B CN 200480043095X A CN200480043095X A CN 200480043095XA CN 200480043095 A CN200480043095 A CN 200480043095A CN 1953671 B CN1953671 B CN 1953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tex eucommiae
folium cortex
bark
eucommia
g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430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3671A (zh
Inventor
平田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53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3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53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3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Prepar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味道、颜色及/或香味方面具有符合更多的消费者的喜好的理想的性质的绿色的杜仲茶叶及通过分散于水中可以将该分散液作为饮料提供的杜仲茶绿色粉末。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味道、颜色及/或香味方面具有作为饮料来说理想的性质的绿色的杜仲叶水提取液及杜仲叶绿色粉末水中分散液。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及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的绿色的杜仲茶叶的制造方法及将该杜仲茶叶利用喷射研磨机制成平均直径为3~14μm的粉末的杜仲绿色粉末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绿色的杜仲茶叶及杜仲叶绿色粉末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的杜仲茶叶、杜仲叶绿色粉末、特别是水分值小于等于2%、平均粒径为3~14μm的杜仲叶绿色粉末的制造方法,以及由该杜仲叶绿色粉末得到的水提取液及水中分散液。
背景技术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是起源于中国中部的杜仲科杜仲属的分类为单科单种单属的落叶性木本类,是树高达到20m的乔木。作为杜仲的特征,为雌雄异株,由于是风媒受精,因此不存在花被。
杜仲作为产业上的利用部位大致上分为树皮和叶。根据日本厚生省药务局监视指导科「医药品的范围基准指南」,树皮作为收录于无认证医药品的「1-a」中的医药品处理。另外,在中国的书籍中,对于树皮记载有如下的药效。即,在神农本草经(约2000年前)中,有「上品、中品、下品」的分类项目,其中杜仲的树皮位列最上的部类「上品」,被记作没有副作用、「有助于长寿」的药物。另外,在本草纲目(中国明朝)的书籍中记载有「补肝肾」。近年来,在中药大辞典(20世纪70年代)中,记载有「对高血压病、腰痛、关节痛、肾病、肝病、压力、精力减退、排尿困难、健忘有效」。
另一方面,对于叶来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普及了作为杜仲叶水提取液(杜仲茶)的饮料的用途,并作为食品材料进行处理,属于医药品限制对象之外。杜仲与一般称作茶的山茶科的植物相比,除了完全不含有咖啡因以外,含有物也不同。
杜仲茶用的茶叶的制造一直以来是如下进行,即,将在产地收获的茶叶进行日光干燥,通常将该干燥品在100~140℃下焙烤30~50分钟,继而切割为适当的大小,然而为了在如此制造的茶叶中进行充分的水提取,需要大于等于10分钟的煮沸。其后,公开有在将杜仲生叶杀青(steaming fresh)后施加揉捻工序、焙烤工序的方法等,能够实现短时间内的杜仲叶成分的热水提取(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通常的杜仲茶用的茶叶在日光干燥及焙烤等工序中会从绿色变为茶褐色,茶叶中所含的成分也随之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为了制造绿色的杜仲茶,以及使提取液中含有更多的生的杜仲叶的成分,还公布有用于制造绿色的杜仲茶叶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及3)。
但是,在用于制造绿色的杜仲茶叶的以往的方法中,茶叶制造工序中的类脂物等粘性物质的除去不充分,以往的从绿色茶叶中提取的杜仲茶含有「辣味」或「青草气味」。另外,以往的制法为了维持茶叶的绿色,省略了焙烤工序,由此就不具有作为杜仲茶的味道及/或香味的特性所要求的足够的「烘焙感」。另外,对于在提取时所需要的提取时间及从单位量的茶叶中的提取量,也要求杜仲茶叶的提取效率的提高。
专利文献1:特开平8-1731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277541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特开平11-155537号公报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该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对于经过:杀青杜仲生叶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茶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干燥工序及粉碎工序得到的杜仲茶叶,通过照射远红外线,就可以获得具有更为理想的性质的绿色的杜仲茶叶,另外发现,通过将该绿色的杜仲茶叶加入喷射研磨机等粉碎机中而得到的3~14μm的杜仲茶绿色粉末具有理想的性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味道、颜色及/或香味方面具有符合更多的消费者的喜好的理想的性质的绿色的杜仲茶叶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提高水提取叶时的效率并且通过分散于水中可以将该分散液作为饮料提供的杜仲叶绿色粉末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味道、颜色及/或香味方面具有作为饮料来说理想的性质的绿色的杜仲叶水提取液及杜仲叶绿色粉末水中分散液。
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绿色的杜仲茶叶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及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还提供如下所述的绿色的杜仲茶叶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粉碎的工序;及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还提供如下所述的绿色的杜仲茶叶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粉碎的工序;及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还提供一种杜仲叶绿色粉末制造方法,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及将杜仲叶利用喷射研磨机制成平均直径为3~14μm的粉末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还提供如下所述杜仲叶绿色粉末制造方法,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粉碎的工序;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及将杜仲叶利用喷射研磨机制成平均直径为3~14μm的粉末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还提供如下所述杜仲叶绿色粉末制造方法,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粉碎的工序;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及将杜仲叶利用喷射研磨机制成平均直径为3~14μm的粉末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还提供如下的所述的制造方法,在将杜仲叶利用喷射研磨机制成平均直径为3~14μm的粉末的工序中,送入喷射研磨机的压缩空气为70~150℃的加热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还提供如下的所述的制造方法,在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中所使用的杜仲生叶未被裁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还提供一种黄绿色的杜仲茶的制造方法,包括:从可以利用所述的方法制造的杜仲茶叶或可以利用所述的方法制造的杜仲叶绿色粉末中获得水提取液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还提供一种为杜仲叶粉末的水中分散液的绿色的饮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可以利用所述的方法制造的杜仲叶绿色粉末分散于水中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还提供一种通过将可以利用所述的方法制造的绿色的杜仲茶叶、杜仲叶绿色粉末、黄绿色的杜仲茶及杜仲叶绿色粉末分散于水中而制造的绿色的饮料。
以下,将对本发明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
本发明的杜仲生叶是指收获后干燥前的杜仲叶,无论是利用栽培生产的还是从天然采集的都可以。例如使用当年叶且落叶前的生叶,可以使用采收时期为4月到10月,优选5月到8月,更优选7月到8月的生叶。
本发明的杜仲生叶既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使用裁割后的生叶。所以,本申请发明也可以还包括将杜仲生叶裁割的工序。杜仲生叶例如也可以裁割为5~30mm左右,优选10~20mm左右的宽度。本发明中优选使用未被裁割的杜仲生叶。通过利用未被裁割的杜仲生叶,在其后的干燥工序中,就可以实现缓慢的干燥,可以抑制在干燥中由叶子破碎造成的材料利用率的降低及杜仲叶的变色。
本发明的杜仲生叶的杀青工序可以使用市售的茶叶杀青机或高压釜等,利用该技术领域中通常施行的方法来实施。例如,通过将杜仲生叶平摊在网状传送带上,使之穿过充满了由锅炉供给的无压蒸气的处理室,就可以对杜仲生叶进行杀青处理。例如,可以使用宫村铁工株式会社制的进叶机:地上型1500及网状传送带、送带式1000等。杀青温度可以根据杜仲叶的大小,例如在90~120℃,优选95~110℃,更优选100~110℃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另外,杀青时间也可以在10~240秒,优选20~180秒,更优选20~120秒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另外,所使用的蒸气量例如可以在70~200L/分钟、优选100~170L/分钟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杀青叶的处理量可以根据生叶的水分率,例如在3~10kg/分钟,优选4~8kg/分钟,更优选5~7kg/分钟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该杀青工序会起到如下的效果,即,因使杜仲叶变色为褐色的酶失活而容易保持杜仲叶的绿色;因杜仲叶变得柔软,从而更容易实施在将杀青工序后的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以及防止后述的干燥工序的干燥时间的过长等。
杀青处理了的杜仲叶既可以直接用于下面的工序,也可以在冷却后用于下面的工序。这里的冷却可以通过利用鼓风等去除烘茶热量来进行。
本发明中,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连续式叶打机、旋转式叶打机、间歇型叶打机或粗揉机等,利用该技术领域中通常施行的方法来实施。例如,作为市售的叶打机,可以使用KAWASAKI机工株式会社制的叶打机(间歇型)60K、90K、120K及180K等。例如,本工序的揉压是通过由具有适当的弹性的片簧支撑的「揉手」在叶打机内旋转,将杜仲叶向处理筒的壁面推压来进行的。另外,本工序的搅拌是通过安装于叶打机上的「搅叶爪」旋转来进行的。本工序的揉压优选缓慢地进行,例如也可以仅利用搅叶爪的旋转来进行。干燥方法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通过向杜仲叶吹送热风来进行。这里,热风的温度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从70~120℃,优选75~110℃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另外,本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可以从10~60分钟,优选15~50分钟,更优选20~40分钟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例如,本工序可以在100℃下进行20~30分钟。利用本工序,可以将杜仲叶各部分的水分均一地保持的同时有效地干燥杜仲叶。另外,利用本工序的搅拌及/或揉压,可以将杜仲叶中所含的糖质、类脂物等粘性物质从杜仲叶中分离,其结果是,可以减少所得的杜仲茶的「辣味」及「青草气味」。本工序优选以使水分从杜仲叶表面的蒸发速度与杜仲叶内部的水分扩散速度达到平衡的方式来进行。另外,为了减少所得的杜仲茶的「辣味」及「青草气味」,叶打机内的密封性优选高。通过在保持此种条件的同时来进行,杜仲叶表面就可以保持潮湿的状态,可以将杜仲叶的表面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在抑制杜仲生叶的变色的同时将其干燥。这里,本工序的干燥时的杜仲叶表面温度例如为30~60℃,优选40~50℃。经过本工序得到的杜仲叶的水分量例如以干量基准表示为30~45%,优选30~40%,更优选30~35%。
本发明中,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揉捻机、粗揉机或中揉机,利用该技术领域中通常所施行的方法来实施。例如作为市售的揉捻机,可以使用株式会社寺田制作所制的揉捻机60Kg型等。本工序的杜仲叶中的水分的均化例如可以通过在揉捻机的揉捻盘与旋转筒之间夹持杜仲叶,并且在利用揉捻盘加压的同时使旋转筒旋转来进行。杜仲叶由于以叶肉、叶脉、叶杆的顺序干燥,因此例如即使在叶肉的干燥度足够的情况下,在叶杆中仍残留有多余的水分。所以,利用本工序,可以在将杜仲叶中的水分调成均匀,抑制由局部干燥造成的粉体化的同时,缩短干燥中所需的时间。本工序可以根据需要在加热下进行,然而优选不加热地进行。另外,本工序中所需的时间可以在10~80分钟,优选20~60分钟,更优选30~45分钟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例如,本工序可以在常温下进行40分钟。虽然本工序中进行利用揉捻盘的加压,然而工序开始时的无加压时间可以在0~10分钟,优选2~8分钟,更优选4~5分钟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经过本工序得到的杜仲叶的水分量例如以干量基准表示为25~40%,优选25~35%。
本发明中,在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之后,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之前,也可以含有追加的「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及「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或「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通过反复进行这些工序,就可以获得将不需要的类脂物等进一步去除了的杜仲叶。
当追加「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时,该工序可以用所述的方法及条件来进行,热风的温度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从50~110℃,优选55~105℃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另外,本工序中所需的时间可以从5~45分钟,优选10~40分钟,更优选10~35分钟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在70℃下进行20~30分钟。
当追加「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时,该工序可以利用所述的方法及条件来进行,另外,本工序中所需的时间可以从10~80分钟,优选20~60分钟,更优选30~45分钟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在常温下进行40分钟。
本发明的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干燥机,利用该技术领域中所通常施行的方法来实施。本工序的干燥方法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通过将搬送带上的杜仲叶在由热风发生器的热风充满了的高温的干燥室内移动来进行。例如,可以利用株式会社寺田制作所制的干燥机ND120型来进行。这里,热风的温度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从70~100℃,优选85~95℃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另外,本工序中所需的时间可以从5~80分钟,优选10~80分钟,更优选20~80分钟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经过本工序得到的杜仲叶的水分量例如水分率小于等于5%,优选水分率小于等于3%,更优选水分率小于等于2%。
本发明的将杜仲叶粉碎的工序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粉碎器来进行。本工序的粉碎方法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利用株式会社ホ-ライ制的UGC-280型等来进行。经过本工序得到的杜仲叶的大小例如为2.8mm~0.71mm,优选2.8mm~1.4mm。本工序中得到的杜仲叶的色调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当对本工序中得到的杜仲叶例如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分光色彩仪CLR-7100F的反射式进行测定时,则含有L值为-65~-72,a值为-1.5~-3,b值为7~12,优选L值为-68~-71.5,a值为-1.5~-2.5,b值为7~11,更优选L值为-69~-71,a值为-1.5~-2,b值为8~8.5的色调的杜仲叶。经过本工序得到的杜仲叶可以作为「杜仲粗茶」而用于杜仲茶的提取中。
本发明中,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远红外线加热器来进行。例如,可以利用山益制作所株式会社制的VR型来进行。这里所照射的远红外线的波长倒如可以从1~1000μm,优选2.5~50μm,更优选3~30μm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干燥中的照射设定温度例如可以从100~400℃,优选150~350℃,更优选200~300℃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另外,本工序中所需的时间以红外线灯通过速度表示,可以在30~60秒,优选40~55秒,更优选45~50秒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经过本工序得到的杜仲叶的水分量例如为水分率小于等于5%,优选水分率小于等于3%,更优选水分率小于等于2%。经过本工序得到的杜仲叶可以作为「杜仲叶焙烤叶」而用于杜仲茶的提取中。
本工序中得到的杜仲叶的色调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当对本工序中得到的杜仲叶例如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分光色彩仪CLR-7100F的反射式进行测定时,则含有L值为24~27,a值为-3.8~-6,b值为6.7~8.5,优选L值为25~26,a值为-4~-5.5,b值为7~8.5,更优选L值为25.5~26,a值为-4.5~-5,b值为7.5~8的色调的杜仲叶。另外,本工序中得到的容积形状可以为300~360mL/g,优选310~350mL/g。
利用本工序,在抑制杜仲叶的变色的同时,可以对杜仲茶叶赋予作为杜仲茶的味道及/或香味的特性来说理想的所谓「烘焙感」。这里得到的所谓「烘焙感」一般是指,利用加热将茶叶的一部分碳化而得到的风味。本工序中的碳化所造成的变色由于极为微少,因此是目视上稍微变黑的程度。
通过照射远红外线而干燥的杜仲叶可以作为杜仲茶叶使用。如此得到的杜仲茶叶可以保持绿色。将该杜仲茶叶3g用240mL热水提取2分钟而得到的杜仲茶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当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分光色彩仪CLR-7100F的透过光式测定色调时,例如L值为33~42,a值为0~-9,b值为10~21,优选L值为34~40,a值为-5.5~-8,b值为15~20,更优选L值为36~38,a值为-6.5~-7,b值为18~20。
远红外线照射后的杜仲叶虽然也可以直接进行利用喷射研磨机制成粉末的工序,然而也可以在该工序之前进行临时粉碎。这里,临时粉碎的方法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粉碎器来进行。本工序的粉碎方法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利用槇野产业株式会社制的コロプレツクス250Z型等来进行。经过本工序得到的杜仲叶的大小例如为小于等于150μm,优选小于等于100μm,更优选小于等于75μm。
本发明中,将杜仲叶利用喷射研磨机制成平均直径为3~14μm的粉末的工序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使用市售的喷射研磨机来进行。这里,在喷射研磨机中所使用的压缩空气也可以加热,例如可以是从70~150℃,优选90~150℃,更优选105~150℃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的温度。在加热压缩空气而进行粉碎的情况下,有还可以在本工序中进行加热杀菌的优点,另一方面,从杜仲茶叶到粉体加工后的变色极为微少。另外,可以提高粉末粒径的均一性。所得的杜仲叶粉末例如具有3~14μm,优选4~8μm,特别优选4.5~6μm的范围的平均粒径,例如为5μm。另外,本工序中得到的杜仲叶粉末例如具有2~14μm,优选2~8μm,特别优选4~5μm的范围的中位(median)直径,例如5μm。另外,本工序中得到的杜仲叶粉末例如具有2~32μm,优选2~9μm,特别优选4~6μm的范围的众数(mode)直径,例如5μm。
在将投入风量固定为5.5m3/分钟,将粉碎压力固定为0.6MPa的情况下,本工序的向粉碎室的原料供给量可以从1~12kg/小时,优选1~8kg/小时,更优选1~6kg/小时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经过本工序得到的杜仲叶的水分量例如以干燥基准表示小于等于6%,优选小于等于4%,更优选小于等于2%。本工序中得到的杜仲叶的色调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当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分光色彩仪CLR-7100F的反射光式进行测定时,则本工序所得的杜仲叶中含有L值为-60~-64,a值为-4~-5,b值为12~15,优选L值为-60.5~-62.5,a值为-4.5~-4.8,b值为13.5~14.8,更优选L值为-61~-62,a值为-4.6~-4.7,b值为14~14.8的色调的杜仲叶。
通过对在远红外线照射后得到的杜仲叶及利用喷射研磨机的粉碎后得到的杜仲叶粉末进行提取、过滤,就可以得到黄绿色的杜仲茶。例如,将利用喷射研磨机的粉碎后得到的杜仲叶粉末0.5g利用100mL热水提取10分钟,以1800rpm进行10分钟的离心分离得到的杜仲茶没有特别限定,当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分光色彩仪CLR-7100F的透过光式测定色调时,则可以得到L值为-57~-62,a值为-1.3~-1.8,b值为5.8~8.5,优选L值为-58~-61,a值为-1.4~-1.7,b值为6~8,更优选L值为-59~-60,a值为-1.6~-1.7,b值为7.2~8的呈现黄绿色的杜仲茶。这里,提取时的水温例如可以从80~100℃,优选85~95℃,更优选90~95℃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提取时间例如可以从5~20分钟,优选5~15分钟,更优选5~10分钟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提取方法除了利用茶叶包的方法、使用通常的小茶壶、壶等的方法以外,也可以是利用工业的规模的方法。所得的杜仲茶的涩味、辣味及青草气味少,另外具有适度的烘焙感,与以往的茶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即,即使增加粉末量而提取,也可以不损害喜好性地饮用。这样,就可以大量并且容易地摄取杜仲茶的有效成分。作为这里的含有物,除了杜仲叶糖苷和作为其代表性成分的京尼平苷酸以外,还可以举出松脂醇、二(葡)糖苷、单宁、生物碱、果胶、维生素C、单宁。
通过将利用喷射研磨机的粉碎后得到的杜仲叶粉末分散于水中,就可以得到绿色的饮料。例如,将利用喷射研磨机的粉碎后得到的杜仲叶粉末0.5g分散于100mL的水中的杜仲茶虽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当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分光色彩仪CLR-7100F的反射光式测定色调时,则可以得到L值为-82~-87,a值为-1~-1.8,b值为3.7~4.4,优选L值为-83~-86,a值为-1.4~-1.7,b值为3.8~4.2,更优选L值为-84~-85.6,a值为-1.5~-1.6,b值为3.85~4.2的呈现绿色的杜仲茶。
本发明的杜仲叶粉末在分散性方面优良,显示出难以沉淀的物性。对于分散液的水温,例如可以在从0~100℃,优选0~80℃,更优选从常温的范围中适当地选择的温度下供饮用。所得的杜仲茶不仅水中的分散性高,而且涩味、辣味及青草气味少,另外还具有适度的烘焙感,与以往的茶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即,即使增加粉末提供量,也可以不损害喜好性地饮用。这样,就可以大量并且容易地摄取杜仲茶的有效成分。作为这里的含有物,除了杜仲叶糖苷和作为其代表性成分的京尼平苷酸以外,还可以举出胶木胶、叶绿素、槲皮黄素、松脂醇、二(葡)糖苷、单宁、生物碱、果胶、维生素C、单宁以及磷、钾、镁、锌等矿物质。
如以下的实施例中所示,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用于具有喜好性的改良、安全性的确保、高分散性等理想的性质的杜仲茶叶及杜仲叶粉末以及杜仲茶及杜仲叶粉末分散液的制造的有效的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原料供给量为12kg/小时,使用环境温度空气而利用喷射研磨机微粉化了的杜仲叶粉末的粒度分布的图的一个例子。
图2是表示原料供给量为4kg/小时,使用环境温度空气而利用喷射研磨机微粉化了的杜仲叶粉末的粒度分布的图的一个例子。
图3是表示原料供给量为4kg/小时,使用加热到150℃的空气而利用喷射研磨机微粉化了的杜仲叶粉末的粒度分布的图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3]杜仲叶粗茶的制造
在各批中将120kg的杜仲生叶在传送带杀青机中进行杀青处理,在用叶打机搅拌及揉压的同时干燥,用揉捻机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其后,在用叶打机搅拌及揉压的同时干燥,其后,在实施例2中,再在揉捻机中将杜仲叶的水分均化。将如此处理的杜仲叶利用再干机干燥而得到粗茶。将各工序的条件表示如下:
传送带杀青机:蒸气量140L/分钟,杀青时间80秒,蒸气温度100~110℃。
叶打机:转速36rpm
[表1]杜仲粗茶的制造工序的条件设定
Figure B200480043095XD00121
注)再干后的材料利用率:再干后重量/投入量×100
[实施例4]利用远红外线照射进行杜仲叶焙烤叶的制造
将所得的实施例1~3的杜仲叶粗茶30kg用株式会社ホ-ライ制的UGC-280型粉碎为1.4mm~2.8mm。然后,使用远红外焙烤机,将通过速度设为45秒,在上段、下段分别照射1个灯的陶瓷加热器,在约200℃下进行焙烤,得到了杜仲叶远红外焙烤叶26kg。对于使用了实施例1中得到的杜仲茶叶的远红外焙烤叶的色调,当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分光色彩仪CLR-7100F进行测定时,L值为25.89,a值为-4.97,b值为7.91。另外,对于将该杜仲茶叶3g用100mL的热水提取2分钟而得到的杜仲茶,当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分光色彩仪CLR-7100F测定色调时,呈现出L值为37.51,a值为-7.06,b值为19.14的黄绿色。
[实施例5]杜仲叶粉末的制造
将使用实施例1的杜仲叶而在实施例4中得到的杜仲叶远红外焙烤叶26kg用槇野产业株式会社制的コロプレツクス250Z型粉碎为75μm。然后,利用喷射研磨机,将粉碎压力固定为0.6MPa,以12kg/小时的原料供给量进行微粉碎,分别得到了25kg的杜仲叶粉末。另一方面,对于利用コロプレツクス250Z型粉碎为75μm的粉末,在喷射研磨机中将粉碎压力固定为0.6MPa,以4kg/小时的原料供给量进行了微粉碎。在用该喷射研磨机粉碎时,分别得到在环境温度下通入了压缩空气的、或将压缩空气加热为150℃的2种杜仲叶粉末25kg。
对于所得的3种杜仲叶粉末,进行了粒度分布的测定。将所得的杜仲叶粉末1g分别溶解于异丙醇100mL中,在超声波清洗机中进行5分钟分散处理,作为测定用的试样。测定是使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粒度分布仪SALD-200V ER进行的。将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表示于从图1到图3中。根据该测定结果可以确认,与12kg/小时的相比,调整为4kg/小时的粒径更加微粉化,另外粒径更加统一。此外,对于通气的粒径,当比较在环境温度下通气的和加热压缩空气而粉碎的时,2种杜仲叶粉末都具有4.5~6μm的范围的平均粒径,然而在环境温度下通气的情况下,以从q3值最大值向上3位的合计量表示达到27.2%,在将空气加热而进行粉碎的情况下,以从q3值最大值向上3位的合计量表示达到31.1%,可以确认,通过流入加热空气,粒径极大地向平均粒径统一。一般来说,植物的细胞最小为5μm,因而是暗示以细胞单位粉碎的粉末,可以认为是提高分散性的要因之一。
另外还可以确认,通过加热压缩空气而进行粉碎,还可以获得热杀菌的作用。
所得的杜仲叶的水分量分别小于等于2%。对于所得的杜仲叶粉末的色调,当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分光色彩仪CLR-7100F进行测定时,则如果是在环境温度下通过的,则L值为-61.62,a值为-4.74,b值为14.66,如果是将压缩空气加热为150℃的,则L值为-61.80,a值为-4.69,b值为14.73。
另外,对于利用加热了的压缩空气的粉碎而得到的杜仲叶粉末0.5g用95℃的热水100mL提取10分钟,用2800rpm的离心分离得到的杜仲茶的色调,当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分光色彩仪CLR-7100F进行测定时,则如果是使压缩空气在环境温度下通过的,则L值为-57.37,a值为-1.41,b值为6.08,如果是将压缩空气加热为150℃的,则L值为-59.47,a值为-1.69,b值为7.57。
另外,对于利用加热了的压缩空气的粉碎而得到的杜仲叶粉末0.5g分散在100mL的水中的杜仲茶,当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的分光色彩仪CLR-7100F测定色调时,则如果是使压缩空气在环境温度下通过的,则L值为-84.96,a值为-1.63,b值为4.11,如果是将压缩空气加热为150℃的,则L值为-85.30,a值为-1.51,b值为3.90。
[比较例1]杜仲叶的未焙烤粉末的制造
将实施例1中所制造的杜仲茶叶30kg使用环境温度(约20℃)的压缩空气,在与实施例5相同的条件下利用喷射研磨机粉碎为平均粒径5μm,得到了杜仲叶粉末的未焙烤品29kg。
[比较例2]利用以往方法的杜仲茶叶的制造
比较例2的杜仲茶叶的制造是基于特开平8-173110号公报的实施例2的记载进行的。将杜仲的生叶5kg利用日本茶制造用的传送带杀青机在110℃下杀青90秒。将生叶从传送带杀青机的投入口中投入机内,在传送带上移动期间,从上下蒸气供给装置吹入蒸气,在110℃下杀青90秒。
然后,在将该杀青后的杜仲叶使用揉捻机揉捻30分钟后,使用干燥机将揉捻物在80℃下干燥5小时,直至使水分量为5%。杜仲叶的色调在杀青后为绿褐色,然而随着干燥的进行,向带有绿色的黑褐色变化。其后,使用炒叶机(IR-10SP型:寺田制作所),在110℃下焙烤30分钟,得到了杜仲茶叶样品2kg。
[试验例1]成分比较试验
进行了实施例5的杜仲叶粉末(利用加热了的压缩空气进行粉碎)和以往的杜仲茶叶(比较例2中制造)的成分的比较。检查方法依照了营养评价基准(平成8年5月20日,厚告第146号)。将其结果表示于表2中。
[表2]
  检查项目  杜仲叶粉末(实施例5)  杜仲茶叶(比较例2)   定量下限
  钾   1400mg   1200mg   -
  钙   1100mg   1100mg   -
  镁   200mg   270mg   -
  铁   24mg   18mg   -
  检查项目  杜仲叶粉末(实施例5)  杜仲茶叶(比较例2)   定量下限
  锌   4.5mg   3.1mg   -
  食物纤维   27.5mg   17.2mg   -
  维生素B<sub>1</sub>   0.32mg   0.08mg   -
  维生素B<sub>2</sub>   0.50mg   0.58mg   -
  维生素C   200mg   未检出   1mg
  维生素E   46.1mg   8.4mg   -
  咖啡因   未检出   未检出   0.01g
  京尼平苷酸   3200mg   3000mg   -
根据表2的试验结果可以确认,本发明的杜仲叶粉末与以往的杜仲茶叶相比,更为丰富地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C及维生素E等。特别明显的是,以往的杜仲茶叶中所不含有的维生素C在100g中含有200mg。
[试验例2]一般菌数的测定
利用社团法人日本食品卫生协会出版的厚生省生活卫生局监修的「食品卫生检查指针微生物篇」1990版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了实施例5的杜仲叶粉末(利用加热了的压缩空气进行粉碎)和未焙烤的杜仲叶粉末(比较例1中制造)中所含的一般菌数。其结果是,实施例5的杜仲叶粉末中所含的一般菌数为3000个/g,而比较例1的杜仲叶粉末为48000个/g。所以,本发明的杜仲叶粉末将一般菌数减少为以往的杜仲叶粉末的十六分之一左右,这可以认为是由使用加热了的压缩空气进行喷射研磨机的粉碎所导致的。
[试验例3]官能试验
将实施例5中利用使用了加热了的压缩空气的粉碎制造的杜仲叶粉末(远红外焙烤品)及比较例1中制造的杜仲叶粉末(未焙烤品)分别称取0.5g,加入200mL的热水并搅拌,制成了试验液。由味觉优良的评委组(N=16)对比较例1和实施例5的试验液进行了官能评价。试验液是分别同时地提出而实施的。作为官能评价项目,设定为「青草气味」、「辣味」、「涩味」、「甜味」、「酸味」及作为综合评价的「味道的喜好性」,对各项目以5个等级进行了评价。将其结果表示于表3中。
[表3]
Figure B200480043095XD00161
根据表3的官能试验的结果可以确认,就降低喜好性的青草气味、辣味及涩味而言,与比较例1的试样相比,实施例5的试样得到显著地改善。另外,在实施例5的试样中,在作为综合评价的味道的喜好性方面,也可以确认明显地提高。
[试验例4]分散性试验
进行了本发明的杜仲叶粉末的水中分散性试验。作为试样,使用了:实施例5(原料供给量为4kg/小时)的使用加热空气粉碎了的杜仲叶粉末、将以实施例1的顺序制造的杜仲叶使用环境温度(约20℃)的压缩空气以4kg/小时的原料供给量使用喷射研磨机粉碎而制造的杜仲叶粉末(比较例3)。向将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制的アマミン500用蒸馏水调制为1%的溶液200mL中,加入各试样0.1g,进行了5分钟搅拌后,将180mL的上清液用吸水管除去。将剩余的20mL液体当中的最初的上层5mL液体设为上层液,将其后的5mL液体设为中层液,将其后的5mL丢弃,将最后的5mL液体作为下层液,利用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的分光光度计Ubest35测定了OD值(560nm)。将结果表示于表4中。实施例5的粉体与比较例3的粉体相比,各层的变动明显更少,显示出更好的分散性。
[表4]

Claims (15)

1.一种绿色的杜仲茶叶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及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杀青工序的杀青温度为90~120℃,杀青时间为10~240秒,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进行10~60分钟,远红外线的波长为1~10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的杜仲茶叶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粉碎的工序;及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的杜仲茶叶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粉碎的工序;及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
4.一种杜仲叶绿色粉末制造方法,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及将杜仲叶利用喷射研磨机制成平均直径为3~14μm的粉末的工序,杀青工序的杀青温度为90~120℃,杀青时间为10~240秒,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进行10~60分钟,远红外线的波长为1~10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杜仲叶绿色粉末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粉碎的工序;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及将杜仲叶利用喷射研磨机制成平均直径为3~14μm的粉末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杜仲叶绿色粉末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中的水分均化的工序;在将杜仲叶搅拌及/或揉压的同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将杜仲叶粉碎的工序;通过对杜仲叶照射远红外线而将杜仲叶干燥的工序;及将杜仲叶利用喷射研磨机制成平均直径为3~14μm的粉末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将杜仲叶利用喷射研磨机制成平均直径为3~14μm的粉末的工序中,送入喷射研磨机的压缩空气为70~150℃的加热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将杜仲生叶杀青的工序中所使用的杜仲生叶未被裁割。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得到的绿色的杜仲茶叶或者杜仲叶绿色粉末的水分量为2重量%以下。
10.一种黄绿色的杜仲茶的制造方法,包括从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杜仲茶叶或杜仲叶绿色粉末中获得水提取液的工序。
11.一种作为杜仲叶粉末的水中分散液的绿色的饮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利用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杜仲叶绿色粉末分散于水中的工序。
1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绿色的杜仲茶叶。
1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杜仲叶绿色粉末。
1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0的方法制造的黄绿色的杜仲茶。
1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1的方法制造的绿色的饮料。
CN200480043095XA 2004-03-31 2004-09-24 绿色的杜仲茶叶及杜仲叶绿色粉末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9536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0472/2004 2004-03-31
JP2004130472A JP4589029B2 (ja) 2004-03-31 2004-03-31 緑色の杜仲茶葉および杜仲葉緑色粉末の製造方法
PCT/JP2004/013948 WO2005099488A1 (ja) 2004-03-31 2004-09-24 緑色の杜仲茶葉および杜仲葉緑色粉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3671A CN1953671A (zh) 2007-04-25
CN1953671B true CN1953671B (zh) 2010-10-06

Family

ID=35149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3095XA Active CN1953671B (zh) 2004-03-31 2004-09-24 绿色的杜仲茶叶及杜仲叶绿色粉末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89029B2 (zh)
CN (1) CN1953671B (zh)
WO (1) WO20050994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2061A (ja) * 2006-03-03 2007-10-11 Kobayashi Pharmaceut Co Ltd アディポサイトカイン産生改善剤
JP5121256B2 (ja) * 2006-03-03 2013-01-16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摂食抑制剤
JP2007230969A (ja) * 2006-03-03 2007-09-13 Kobayashi Pharmaceut Co Ltd メタボリックシンドローム改善剤
JP5088846B2 (ja) * 2006-03-03 2012-12-05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杜仲葉水抽出物の分画物、および当該分画物を含む抗肥満剤
JP2007238456A (ja) * 2006-03-03 2007-09-20 Kobayashi Pharmaceut Co Ltd 杜仲葉水抽出物の分画物、およびそれを含む経口摂取用組成物
WO2009057756A1 (ja) * 2007-11-02 2009-05-07 Hamamatsu Found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チャフロサイド高含有茶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14226B2 (ja) * 2007-11-02 2013-06-19 株式会社 資生堂 チャフロサイド高含有茶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79402B2 (ja) * 2008-08-11 2013-09-04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杜仲葉乾燥物から調製される抽出液、該抽出液の食品加工物及び杜仲葉乾燥物
CN101617730B (zh) * 2009-07-23 2012-07-25 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杜仲茶及其制作方法
JP5534590B2 (ja) * 2010-03-10 2014-07-02 株式会社コスモバイオス 遠赤外線焙煎茶の抽出方法
US20140048506A1 (en) * 2011-04-28 2014-02-20 Fresh Co., Ltd. Powdered raw material, bottle cap and container with bottle cap
CN102599294B (zh) * 2012-03-19 2013-09-25 西乡县汉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杜仲茶及其生产法
CN104381489B (zh) * 2014-12-15 2016-10-19 恩施亲稀源硒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富有机硒蒸青茶的加工方法
JPWO2017164177A1 (ja) * 2016-03-22 2019-02-14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茶葉粉末
CN108094812A (zh) * 2017-12-15 2018-06-01 柳州市柳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桑葚颗粒饮料及其制作方法
KR102010551B1 (ko) * 2018-01-30 2019-08-13 나봉주 시설 재배로 연중 생산된 황칠나무 산물을 이용한 기능성이 증진된 황칠 분말의 제조방법
JP7046302B2 (ja) * 2018-03-29 2022-04-04 株式会社センリファーム 青汁原料の乾燥処理方法および乾燥処理設備
CN109363046A (zh) * 2018-12-26 2019-02-22 陕西天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理亚健康的无糖型杜仲叶复方固体饮料及制备方法
CN110973304A (zh) * 2019-12-27 2020-04-10 董质刚 天尖五味降三茶
CN111134226A (zh) * 2020-03-19 2020-05-12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杜仲速溶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5719A (zh) * 1986-07-19 1987-12-16 贵州省桐樟梓茶厂 以杜仲叶为原料制取杜仲叶茶的方法
CN1134787A (zh) * 1995-03-30 1996-11-06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杜仲茶的制造方法
CN1169246A (zh) * 1996-07-02 1998-01-07 李铁生 一种杜仲茶的制作方法
CN1212843A (zh) * 1997-09-29 1999-04-07 青岛城阳崂青杜仲开发有限公司 杜仲矿泉茶和杜仲矿泉速溶茶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3490B2 (ja) * 1993-09-27 1999-01-06 石原 繁樹 茶葉の粉砕装置
JPH10117748A (ja) * 1996-10-16 1998-05-12 Shigeki Ishihara 杜仲の生葉の保管方法及び杜仲茶の製造方法
JPH11155537A (ja) * 1997-12-03 1999-06-15 Kuniyasu Okamura 杜仲茶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105719A (zh) * 1986-07-19 1987-12-16 贵州省桐樟梓茶厂 以杜仲叶为原料制取杜仲叶茶的方法
CN1134787A (zh) * 1995-03-30 1996-11-06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杜仲茶的制造方法
CN1169246A (zh) * 1996-07-02 1998-01-07 李铁生 一种杜仲茶的制作方法
CN1212843A (zh) * 1997-09-29 1999-04-07 青岛城阳崂青杜仲开发有限公司 杜仲矿泉茶和杜仲矿泉速溶茶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N 1169246 A,全文.
何春雷等.新型保健饮品杜仲绿茶.技术与市场 2.1998,(2),18.
何春雷等.新型保健饮品杜仲绿茶.技术与市场 2.1998,(2),18. *
杜晓等.杜仲绿茶加工工艺探讨.中国茶叶加工 2.1996,(2),27-29.
杜晓等.杜仲绿茶加工工艺探讨.中国茶叶加工 2.1996,(2),27-29. *
王敏.国外绿茶加工技术新进展.茶叶科学技术 1.2003,(1),35-36.
王敏.国外绿茶加工技术新进展.茶叶科学技术 1.2003,(1),35-36. *
白堃元.茶叶加工 1.化工出版社,2001,14,211.
白堃元.茶叶加工 1.化工出版社,2001,14,2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3671A (zh) 2007-04-25
JP2005287469A (ja) 2005-10-20
WO2005099488A1 (ja) 2005-10-27
JP4589029B2 (ja)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3671B (zh) 绿色的杜仲茶叶及杜仲叶绿色粉末的制造方法
Minifie Chocolate, cocoa and confection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ile et al. The harvest and post-harv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impact on coffee quality
JP5121256B2 (ja) 摂食抑制剤
CN103917101A (zh) 全咖啡生豆产品及生产方法和用途
TW201103437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ea leaves
EP3021684B1 (en) Par-baked and milled coffee beans for use in foods, beverages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CN103431328B (zh) 一种菠萝蜜天然果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6665B (zh) 一种北冬虫夏草茶的制作方法
KR101449993B1 (ko) 배즙 부산물을 이용한 배 티백차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배즙 부산물을 이용한 배 티백차
KR101601013B1 (ko) 찬물에 우려먹는 냉침차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8402225A (zh) 一种炒青绿茶的制作方法
KR100804207B1 (ko) 인삼씨를 재료로 하는 인삼차의 제조방법
KR102043262B1 (ko) 쌀겨 반죽을 이용한 커피 생두 숙성방법 및 그로부터 제조된 커피 생두
KR101532270B1 (ko) 항산화물질을 포함한 발아현미의 과립 제조방법
JPH02109946A (ja) 人参の葉及び廃棄人参を原料とした馬の栄養補助飼料の製造方法
Sukha Potential value added products from Trinidad and Tobago cocoa
KR102342705B1 (ko) 참다래 분말 제조 방법 및 참다래 분말
JP2003111566A (ja) 食品添加物用茶殻粉末
KR101389267B1 (ko) 벼잎차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437539B2 (ja) ケールの乾燥粉末の製造方法
CN107836648A (zh) 黄精膨化食品
JP2007262061A (ja) アディポサイトカイン産生改善剤
JP6051352B2 (ja) コラーゲン吸収促進剤
KR102014293B1 (ko) 영양 도가니죽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