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87A - 杜仲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杜仲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787A CN1134787A CN96100505A CN96100505A CN1134787A CN 1134787 A CN1134787 A CN 1134787A CN 96100505 A CN96100505 A CN 96100505A CN 96100505 A CN96100505 A CN 96100505A CN 1134787 A CN1134787 A CN 11347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tex eucommiae
- tea
- drying
- machine
- decatiz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速泡型杜仲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杜仲生叶汽蒸后,将其揉捻,一边干燥同时使其进一步熟化,将得到的干燥物进行焙烤而制造成杜仲茶时,揉捻工序之前的汽蒸工序温度在90~120℃,时间为60~140秒;揉捻工序之后的熟化·干燥工序是在日光下晒3-5天,或用干燥机在60~100℃下干燥3-10小时。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关于杜仲茶的制造方法。这种杜仲茶是由中国原产的落叶植物——杜仲科(Eucammiaceae)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叶制成。说得更详细一些,本发明是关于这样一种杜仲茶的制造方法:只需注入开水,就可确保杜仲茶本来的味道及香味,以及药效成分的萃取量。是所谓的“速泡”(早出l)杜仲茶。
在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杜仲的药效被记载为;“具有补肝肾、壮筋骨、安胎功能,可治疗腰背酸痛、足膝萎弱(膝麻痹)、残尿、女性意外出血、早期流产、高血压”等功效。
以往用杜仲叶制造杜仲茶的方法其制造流程如图4所示,在产地摘取生叶,经过太阳光晒干,然后将此干燥品运往工厂,在100~140℃下焙烤30~50分钟,接着又将此焙烤品碎断成3~10mm大小的碎叶,装入茶袋。
但是,用上述方法制成的茶叶,在用杜仲茶泡茶的时候,为了获得杜仲茶独特的味道、香味以及充分的药效成分泡出量,必须用药罐、锅等煮沸10分钟以上,所以从简便及“想喝时马上就可以喝”这点来看是不方便的。因此,人们期望出现一种和日本茶同样可用陶质小瓷壶泡和红茶一样可用茶袋装的“速泡”杜仲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满足上述要求的杜仲茶。即提供和日本茶有同样感觉、在同样条件下可获得充分味道及香味的“快出”杜仲茶。
本发明提供的杜仲茶制造方法,想方设法解决了上述难题。其特征在于,将杜仲生叶汽蒸后,揉捻,一边干燥,同时使其进一步熟化,然后焙烤此干燥物,制得杜仲茶。此时,揉捻工序之前的汽蒸工序温度控制在90~120℃,时间为60~140秒;揉捻工序后的熟化·干燥工序是在阳光下晒3~5天、或用干燥机在60~100℃下干燥3~10小时。
本发明合适的实施状态,是揉捻工序之前的汽蒸工序温度控制在100~110℃,时间为60~140秒,而且揉捻工序后的熟化·干燥是通过阳光(晴天)晒3—4天,或用干燥机在60~100℃下干燥4~8小时。
杜仲生叶的汽蒸可以用众所周知的汽蒸机,如网体旋转型汽蒸机、网体旋转搅拌型汽蒸机、高压釜、图2所示的输送带式汽蒸机等进行。汽蒸机一般是由蒸气发生装置、蒸机、供叶机及冷却机等构成。
汽蒸条件依据叶的收获时期、叶的大小而定。本发明方法在温度为90~120℃,时间为60~140秒,更理想的是温度为100~110℃,时间为60~140秒的范围内适宜选择,例如,温度为100℃时时间为80~140秒,温度110℃时时间60~130秒较好。汽蒸时间过长时,杜仲特有的香味减少且甜味有增加的倾向,导致作为“杜仲茶”的味道平衡破坏。相反,汽蒸时间短时,茶叶不柔软,后续的揉捻操作难以进行。通常在110°下汽蒸80~100秒。
汽蒸工序之后的揉捻,通常用公知的揉捻机进行操作。用手操作也可以。揉捻机由,例如,收装茶叶的旋转容器、可以对容器内茶叶加压的盖、盛装被加压的茶叶的揉盘、动力传达机构、茶叶投入、排出机构等构成。
揉捻工序之后的熟化、干燥条件,是阳光下(晴天时)晒3—5天,或用干燥机在60~100℃下干燥3—10小时。更理想的是阳光下晒3—4天,或用干燥机在60~100℃、4—8小时内选择适宜的条件。干燥机进行的机械干燥,例如温度为80℃时,干燥约4—5小时,温度为60℃时干燥8小时较好。
熟化。干燥过度时,虽然在色调、香、味等方面没有什么特殊问题,但作业时间长、导致费用高。相反,如果熟化·干燥不够,则有焙烤、冲泡后的色调、风味变弱之嫌。通过干燥,较理想的是茶叶水分含量降低到5重量%。
干燥机使用公知的较好,例如棚静置式搅拌型、棚移动式空气搅拌型、自动(连续)式等干燥机可以适宜使用。
干燥工序之后的焙烤,通常用公知的炒叶机进行。
本发明制造的速泡杜仲茶的制造工序代表例,如图1所示。
本发明中,因为对杜仲生叶在要求条件下进行汽蒸,所以不但可除去生叶的青气味及绿色,还可使叶变得柔软。因此其后续的揉捻工序也变得容易。揉捻的目的是对细胞进行搓揉使细胞破坏,从而使细胞内的有效成分、酶等容易释放。生叶因为较硬,直接进行搓揉也只能够弄细碎。
另外,对刚摘取的绿叶进行蒸热处理,可使叶自身带有的酶非活性化,但具有保持geniposide酸、丁香树脂醇·二葡糖苷(syringa resinoldiglucoside)等有效成分含量的作用。在绿叶自然发酵变成茶色的过程中,一部分geniposide酸的结构也发生变化,量渐渐减少。
另一方面,熟化·干燥的作用如下。
将汽蒸、揉捻后的茶叶在阳光下晒3—5天,最好是3—4天使其干燥,则茶叶显著褐变,水分含量在大约为5%时则基本上黑化。这种变色对焙烤后、冲泡萃取时的色调有良好影响,使其呈现出深琥珀色的良好色调。叶褐变原因被认为是叶中糖质等在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反应变化。这点可被推论为与后述感官试验中的“甜味稍少”这种结果也有关系。
另一方面,用干燥机进行机械干燥时,在60—100℃下干燥3—10小时,更好的是在60~100℃下干燥4—8小时,例如80℃下5小时、60℃下8小时等条件下,都不出现象日光干燥那样显著的褐变。此时焙烤后、冲泡萃取后的色调稍差,但甜味方面、由于糖质等的变化少,所以超过用日光熟化时的甜味,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另外从香味上来说,日光干燥要比机械干燥得到更良好的香味。认为这是因为日光干燥时温度(气温)最高才35℃,温度较低的缘故。
在日本茶制造过程中,也采用汽蒸工序。但是,日本茶制造中的汽蒸工序其着眼点在于用高温蒸汽灭活茶叶自身具有的促进发酵的酶,而保持作为绿茶所有的色、香。一旦发酵发生,则茶叶变成褐色,失去了绿茶的香、色。另外,在汽蒸以后的工序(粗揉、揉捻、中揉、精揉)中,各个工序也分别以数10分为单位迅速进行,在保持作为绿茶的香及色的同时,还重视快速造型、干燥。这与上述“速泡杜仲茶”的情况完全相反,上述“速泡杜仲茶”在揉捻以后的干燥工序中要经历几小时到几天时间而具有良好倾向。日本茶制造工序的代表例如图3所示。
实施例1
用图2所示的日本茶制造用的输送带蒸机(1)在110℃下汽蒸5Kg杜仲生叶达90秒钟。输送带蒸机(1)的处理能力为800Kg茶叶/小时,可通过调节输送机的移动速度使汽蒸时间改变。从输送带蒸机(1)的投入口(2)将生叶投入机内,在输送机(3)上面移动时承受来自上下蒸汽供给装置(4)(5)的蒸汽在110℃下汽蒸90秒。
接着,用揉捻机(处理能力60Kg茶叶/次,寺田制作所)将上述蒸热的杜仲叶揉捻30分钟,然后将揉捻物铺展在5m×5m的乙烯塑料板上,日光晒4天,干燥至水分含量为5%。杜仲叶的色调在蒸热后为绿褐色,干燥则使其转变为带绿色的黑褐色。其后用炒叶机(IR—10SP型,夺田制作所)将上述干燥茶叶在110℃下焙烤30分钟,制得2Kg杜仲茶样品①。
实施例2
和实施例1方法相同,将5Kg杜仲生叶在110℃下汽蒸60秒钟。
接着用揉捻机(处理能力60Kg茶叶/次、寺田制作所)将上述蒸热的杜仲叶揉捻30分钟。然后用干燥机将揉捻物在80℃下干燥5小时,使水分含量达到5%。此实施例中,因为是用机器使揉捻物快速干燥,所以杜仲叶的色调显示出从蒸热后的绿褐色有些黑化的趋势,但没有像实施例1那样大的变化。其后用炒叶机(IR—10SP型、寺田制作所)在110℃下焙烤30分钟。这样就制得2Kg杜仲茶样品②。
实施例3
和实施例1方法相同,将5Kg杜仲生叶在110℃下汽蒸90秒钟。
接着用揉捻机(处理能力60Kg茶叶/次,寺田制作所)将上述蒸热的杜仲叶揉捻30分钟。然后用干燥机将揉捻品在80℃下干燥5小时,使水分含量达到5%。此实施例中,因为是用机器使揉捻品快速干燥,所以杜仲叶的色调显示出从蒸热后的绿褐色变为黑色的趋势,但没有实施例1那样大的变化。其后用炒叶机(IR—10SP型,寺田制作所)在110℃下焙烤30分钟。这样就制得2Kg杜仲茶样品③。
实施例4
用和实施例同样方法,将5Kg杜仲生叶在110℃下汽蒸120秒钟。
接着用揉捻机(处理能力60Kg茶叶/次,寺田制作所)将上述蒸热的杜仲叶揉捻30分。然后用干燥机将揉捻品在80℃下干燥5小时,使水分含量达到5%。此实施例中,因为是用机器使揉捻品快速干燥,所以杜仲叶的色调显示出从蒸热后的绿褐色变为黑色的趋势,但没有实施例1那样大的变化。其后用炒叶机(IR—10SP型,寺田制作所)在110℃下焙烤30分钟。这样就制得2Kg杜仲茶样品④。
比较例1
取杜仲生叶5Kg铺展在5m×5m的乙烯塑料板上,在日光下晒4天,干燥,使水分含量达到5%。经过发酵,杜仲叶的色调从绿色显著变为褐色。
然后,用炒叶机(IR—10SP型、寺田制作所)将干燥茶叶在110℃下焙烤30分钟,这样就制得杜仲茶样品⑤2Kg。
本法与以往杜仲茶的制造方法相当。
比较例2
用和实施例1同样方法,将杜仲生叶5Kg在110℃下汽蒸50秒。
接着用揉捻机(处理能力60Kg茶叶/次,寺田制作所)将上述蒸热的杜仲叶揉捻30分。然后用干燥机将揉捻品在80℃下干燥5小时,使水分含量达到5%。此比较例中,因为是用机器使揉捻品快速干燥,所以杜仲叶的色调显示出从蒸热后的绿褐色变为黑色的趋势,但没有实施例1那样大的变化。其后用炒叶机(IR—10SP型、寺田制作所)在110℃下焙烤30分。这样就制得2Kg杜仲茶样品⑥。
实施例5
用和实施例1同样方法,将杜仲生叶5Kg在110℃下汽蒸130秒。
接着用揉捻机(处理能力60Kg茶叶/次,寺田制作所)将上述蒸热的杜仲叶揉捻30分。然后用干燥机将揉捻品在80℃下干燥5小时,使水分含量达到5%。此实施例中,因为是用机器使揉捻品快速干燥,所以杜仲叶的色调显示出从蒸热后的绿褐色变为黑色的趋势,但没有实施例1那样大的变化。其后用炒叶机(IR—10SP型寺田制作所)在110℃下焙烤30分。这样就制得杜仲茶样品⑦2Kg。
实施例6(按比例增大)
和实施例1方法相同,将杜仲生叶30Kg在110℃下汽蒸90秒。
接着用揉捻机(处理能力120Kg茶叶/次)将上述蒸热的杜仲叶揉捻10分钟。然后用干燥机(处理能力120Kg茶叶/次)将揉捻品在80℃下干燥4小时,使水分含量达到5%。
实施例7(熟化·干燥方法的研讨)
和实施例1方法相同,将杜仲生叶5Kg在110℃下汽蒸90秒。
接着用揉捻机(处理能力60Kg茶叶/次,寺田制作所)将上述蒸热的杜仲叶揉捻30分。然后用干燥机将揉捻品在60℃下干燥8小时,使水分含量达到5%。
如果将降低温度后进行干燥使其水分含量达5%时的时间延长,对是否助长褐变进行研究,但仅用色调判断,没有发现与实施例3的情况有差异。而且将两者焙烤后水泡萃取对色调、味道进行比较,但都相同。
比较例3(熟化·干燥方法的研讨)
和实施例1方法相同,将杜仲生叶5Kg在110℃下汽蒸90秒。
接着用揉捻机(处理能力60Kg茶叶/次,寺田制作所)将上述蒸热的杜仲叶揉捻30分钟,然后用干燥机将揉埝品在100℃下干燥3小时,使水分含量达到5%。
本例中升高温度缩短时间,结果褐变程度比实施例3明显要差,在焙烤、泡浸萃取色调、味道等方面也有差别。
感官试验
对上述实施例1—5及比较例1、2中制造的杜仲茶样品①~⑦用下述快速泡出法,由10名感官检查员对其色调、香味、苦味及甜味进行感官试验。
取杜仲茶样品①—⑦,每种样品每4g加入30℃开水1升,冲泡3分钟后分别除去茶叶,只留下萃取液提供感官试验用。
评价时还使用相当于以往制法制得的杜仲荟样品⑤。用别的方法煮沸10分(4g茶叶中加入1升水)后得其萃取液,以其萃取液的色调、香味、苦味及甜味为标准对其他样品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评价值为“3”时是表示对样品⑤(以往的杜仲茶),用以往的煮出方法(煮沸10分钟)得到的茶的评价。
以往的杜仲茶即样品⑤,如果用速泡法泡茶,与煮出法相比,则在色调、味等方面明显要差,只在香味方面勉强能与其相比。因此,样品⑤不能作为速泡型的杜仲茶使用。
样品①在甜味上有稍许不足,但具有杜仲茶独特的色调、强烈香味而苦味较少。
样品②在所有方面都与以往的杜仲茶用煮出方法得到时大致相当。
样品③在苦味、香味方面稍许不足,但与样品⑤相比,还是优秀制品。
样品④在色调、甜味上有优势。在杜仲茶独特的苦味、香味上稍微不足,但在可允许的范围内。
样品⑤在色调、苦味、甜味等方面较差。
样品⑥除香味外全都呈现出不理想,而且香味上还残留着青草气味。
样品⑦在色调、甜味方面优良,而几乎没有苦味、香味,具有与以往杜仲茶不同的风味,易于饮用。
实施例7(汽蒸温度在100℃时)
将汽蒸温度降低到100℃,和温度为110℃时一样,研讨汽蒸时间长短。将不同时间得到的样品进行感官试验。结果发现将汽蒸温度从110℃变为100℃时,如果将时间延长20秒,则可得到品质基本相同的杜仲茶。
实际生产线中,将汽蒸温度设在110℃时效率较好。
对前面所述的实施例1的样品进行有效成分分析,与以往的煮出型制品(制品A、B、C)进行比较。其结果如表2所示。
在此,制品A、B、C是从实际生产线取出的样品,是煮出型的已往制品代表例。
geniposide酸和丁香树脂醇.二葡糖苷(syringaresinol diglucoside)采用高速液相色谱(HPLC)进行定量分析。另外,在100g叶中加入1升热水,经10分钟萃取后,且蒸发器减压浓缩滤液,用热水浴对浓缩物进行蒸发干固,干固物为a克时,其萃取率为
式1
用此公式求算。
表2
有效成分分析结果
本发明所制造的速泡型样品①如表2所示,含有geniposide酸1046mg/100g、丁香树脂醇·二葡糖苷(syringa resinol diglucoside)132mg/100g,萃取率为23.8%,都比以往制品具有更大优越性。
本发明由以上所述构成,因而可用80℃左右的热水简易冲泡。因此,想喝时马上就可以饮用,可得到和日本茶有同样感觉、在同样条件下有充分味道及香味的杜仲茶。
另外,还可确保其味道、香味及杜仲独自有效成分(丁香树脂醇.二葡糖苷、geniposide酸为代表的药效成分)的浸泡萃取量。
因此,用以往的袋装形式,可使其象红茶、绿茶那样快速冲泡,桌上也很方便。想饮用时可以立即冲泡饮用量的杜仲茶。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速泡型杜仲茶的制造工序代表例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输送带蒸机的垂直纵断面图。
图3是表示日本茶制造工序的代表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以往杜仲茶制造例的流程图。
Claims (3)
1.杜仲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杜仲生叶汽蒸后,将其揉捻,一边干燥同时使其进一步熟化,将得到的干燥物进行焙烤而制造成杜仲茶时,揉捻工序之前的汽蒸工序温度在90~120℃,时间为60~140秒;揉捻工序之后的熟化·干燥工序是在日光下晒3—5天,或用干燥机在60~100℃下干燥3—10小时。
2.杜仲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杜仲生叶汽蒸后,揉捻,一边干燥同时使其进一步熟化,将得到的干燥物进行焙烤而制成杜仲茶时,揉捻工序之前的汽蒸工序温度在100℃~110℃,时间为60~140秒;揉捻工序之后的熟化·干燥工序是在日光下晒3—4天,或用干燥机在60~100℃下干燥4—8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中的方法制得的杜仲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7304995 | 1995-03-30 | ||
JP073049/95 | 1995-03-30 | ||
JP073049/1995 | 1995-03-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787A true CN1134787A (zh) | 1996-11-06 |
CN1069815C CN1069815C (zh) | 2001-08-22 |
Family
ID=13507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0050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69815C (zh) | 1995-03-30 | 1996-03-13 | 杜仲茶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0214154B1 (zh) |
CN (1) | CN1069815C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039C (zh) * | 1999-08-30 | 2003-01-08 | 贾孝英 | 杜仲槐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953671B (zh) * | 2004-03-31 | 2010-10-06 | 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 绿色的杜仲茶叶及杜仲叶绿色粉末的制造方法 |
CN102366012A (zh) * | 2011-10-12 | 2012-03-07 | 兴义市东泰天然果蔬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杜仲叶茶的加工工艺 |
CN101617730B (zh) * | 2009-07-23 | 2012-07-25 | 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绿色杜仲茶及其制作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371367B1 (ko) * | 2000-06-10 | 2003-02-06 | 모종인 | 보리잎 차 제조방법 |
KR20030016526A (ko) * | 2001-08-21 | 2003-03-03 | 백정호 | 발광기능을 갖는 실내용 십자가 |
KR100420770B1 (ko) * | 2001-08-31 | 2004-03-02 | 주식회사 태평양 | 숙성 녹차 및 그 제조방법 |
KR100414899B1 (ko) * | 2001-09-05 | 2004-01-13 | 전병국 | 두충을 이용한 영·유아용 이온전해질 음료의 제조방법 |
KR100826900B1 (ko) | 2007-05-28 | 2008-05-06 | 동양비에스(주) | 오가피잎차의 제조방법 |
KR102076404B1 (ko) * | 2018-03-27 | 2020-02-11 | 전순미 | 두충잎차의 제조방법 |
KR20200129702A (ko) | 2019-05-09 | 2020-11-18 | 한종철 | 초두충의 제조방법 |
KR102262048B1 (ko) | 2020-09-02 | 2021-06-07 | 권휘 | 부재료 건조를 통한 차엽 가향 방법 및 그 가향 적층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9701B (zh) * | 1986-07-19 | 1990-09-26 | 贵州省桐梓茶厂 | 以杜仲叶为原料制取杜仲叶茶的方法 |
JPH03240471A (ja) * | 1990-02-19 | 1991-10-25 | Hitachi Zosen Corp | 杜仲茶の製造方法 |
JPH03240472A (ja) * | 1990-02-19 | 1991-10-25 | Hitachi Zosen Corp | 半発酵杜仲茶の製造方法 |
-
1996
- 1996-02-29 KR KR1019960005286A patent/KR10021415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6-03-13 CN CN96100505A patent/CN106981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039C (zh) * | 1999-08-30 | 2003-01-08 | 贾孝英 | 杜仲槐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953671B (zh) * | 2004-03-31 | 2010-10-06 | 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 绿色的杜仲茶叶及杜仲叶绿色粉末的制造方法 |
CN101617730B (zh) * | 2009-07-23 | 2012-07-25 | 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绿色杜仲茶及其制作方法 |
CN102366012A (zh) * | 2011-10-12 | 2012-03-07 | 兴义市东泰天然果蔬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杜仲叶茶的加工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214154B1 (ko) | 1999-08-02 |
CN1069815C (zh) | 2001-08-22 |
KR960033270A (ko) | 1996-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815C (zh) | 杜仲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495361B (zh) | 一种杂粮豆豉、豆酱及其制备方法与专用香料浸提液 | |
CN105802804A (zh) | 一种女士保健型玛卡枸杞双糯米酒及其酿制工艺 | |
CN103923789A (zh) | 一种保健药酒 | |
CN101317610A (zh) | 一种黑芝麻油的加工方法 | |
CN104560492A (zh) | 一种墨米酒及其生产方法 | |
KR20060106190A (ko) | 메밀을 이용한 기능성 식초 제조방법과 그 식초 및식초음료 | |
CN1683504A (zh) | 植物蛋白米酒乳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4431013A (zh) | 一种苦荞红茶及其加工工艺 | |
CN107772036A (zh) | 一种老香黄果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92234A (zh) | 一种葡萄黑米原汁酒的制作方法 | |
CN107338163A (zh) | 一种sod牛蒡酒的生产方法 | |
CN1239093C (zh) | 卵磷脂乳化酱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987506A (zh) | 多花黄精配制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754025A (zh) | 一种助消化封缸酒及其酿造方法 | |
CN115669776A (zh) | 一种有效提香的牛蒡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177862A (zh) | 一种桑树干牡蛎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5241A (zh) | 黄精饮料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6754057A (zh) | 一种保健红曲糯米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403339A (zh) | 一种利用甜叶菊叶和马铃薯泥降低植物中风味物质含量的方法 | |
CN106213512A (zh) | 一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黄精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434149A (zh) | 一种干白型山药酒的生产工艺 | |
CN108203638A (zh) | 芦荟绿豆酒的酿制工艺 | |
CN105995263A (zh) | 一种桑椹杨梅果汁的加工方法 | |
CN104893893A (zh) | 一种麦子酒及其生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KOBAYASHI PHARMA.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ZOSEN CORP. Effective date: 20030606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30606 Patentee after: Kobayashi Pharmaccutical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082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