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2118A - 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32118A CN1932118A CN 200610151828 CN200610151828A CN1932118A CN 1932118 A CN1932118 A CN 1932118A CN 200610151828 CN200610151828 CN 200610151828 CN 200610151828 A CN200610151828 A CN 200610151828A CN 1932118 A CN1932118 A CN 19321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ing
- shank
- changer lever
- needle
- sewing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644035 Cla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单针切换装置(1)具有:切换杆(2),其在设于缝纫机上的一对针杆中的两根针杆或任意一根针杆进行缝制时,进行所使用的针杆的切换操作;切换机构(18),其与切换杆(2)连结,能够与该切换杆(2)的操作连动而进行双针缝制或任意一根机针的单针缝制;解除杆(19),其通过切换杆(2)的操作,在切换机构(18)处于由任意一根针杆进行单针缝制的状态时,将切换机构(18)解除为由两根针杆进行双针缝制的状态;按压机构(6),其对切换杆(2)或切换机构(18)直接或相对地施加按压力;和调节机构(7),其设于按压机构(6)上,调节对切换杆(2)或切换机构(18)的按压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双针的一根机针保持为停止状态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双针缝纫机中,具有设置有单针切换装置的缝纫机。在该单针切换装置上,在缝纫机机架的外部设置有切换杆。切换杆通常处于中立位置,在中立位置上能够驱动两根针杆,从而可进行双针缝制。若从该中立位置使切换杆向左旋转,则停止对一根针杆的驱动而只驱动另一根针杆。另外,若从中立位置使切换杆向右旋转,则停止对另一根针杆的驱动而只驱动一根针杆,同时进行单针缝制。若使切换杆向左或向右旋转,则将切换杆保持在已转动的状态。并且,还可通过按下独立于切换杆而另外设置的解除杆,而使切换杆返回到中立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在这样的切换杆上,连结有用于与切换杆的操作一致地进行针杆切换的切换机构,但切换机构具有多个连杆等,因而重量也比较大。因此,使得在将切换杆返回中立位置时的惯性力矩较大,致使切换机构产生跳动而使构成切换机构的部件遭到破坏。
为了消除该跳动现象,设置了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是在缝纫机机架上设置套筒,在该套筒中设置弹簧,在弹簧的前端设置球,以由弹簧推顶该球的状态对切换杆进行按压。通过设置该按压机构,能够通过球来抑制当切换杆返回中立位置时产生的跳动,并可大幅度减少构成切换机构的部件的破损。
【专利文献1】实公平7-526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注册实用新型第2568884号公报
但是,由于切换杆与球接触,因此,随着缝纫机的长时间使用会使球产生磨损。由此,产生如下问题:按压切换杆的按压力降低,从而抑制切换机构跳动的效果减小。另一方面,产生如下问题:若考虑磨损而较高地设定由球按压切换杆的按压力,则切换杆的操作性降低。
另外,不仅因球的磨损,而且因球的大小或表面光洁度等品质的不同,按压切换杆的按压力也会产生变化,所以,即使更换已磨损的球,也难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实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降低切换杆的操作性且能够抑制切换机构的跳动的单针切换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具有:切换杆,其在设于缝纫机上的一对针杆中的两根针杆或任意一根针杆进行缝制时,进行所使用的针杆的切换操作;切换机构,其与所述切换杆连结,能够与该切换杆的操作连动而进行双针缝制或任意一根机针的单针缝制;解除杆,其通过所述切换杆的操作,在所述切换机构处于由任意一根针杆进行单针缝制的状态时,将所述切换机构解除为由两根针杆进行双针缝制的状态;按压机构,其对所述切换杆或所述切换机构直接或相对地施加按压力;以及调节机构,其调节所述按压机构对所述切换杆或所述切换机构的按压力。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通过切换杆的操作,在切换机构处于由任意一根针杆进行单针缝制的状态时,若操作解除杆,则切换杆或切换机构被解除为由两根针杆进行双针缝制的状态。尽管在进行该解除时切换机构要跳动,但由于按压机构对切换杆或切换机构直接或相对地施加按压力,所以该跳动被按压机构所抑制。
在此,因长时间的使用,按压机构按压切换杆或切换机构的按压处会产生磨损,但设置在按压机构上的调节机构会调节对切换杆或切换机构的按压力。其结果,如果按压处产生磨损,则维持该按压机构的按压力那样进行调节,由此能够维持按压力。另外,在对按压机构上的按压处的部件进行更换时,即使该部件的品质不同,也能够根据该部件来调节按压力。
因此,能够避免因考虑按压机构的磨损或部件的更换来提高按压力而产生的切换杆的操作性的降低,并能够抑制切换机构的跳动。
技术方案2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1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机构具有:推顶构件,其设于所述切换杆或所述切换机构上;以及按压球,其与所述推顶构件相对地配置于所述切换杆或所述切换机构上,通过所述推顶构件的推顶力按压能够通过按压获得反作用力的固定部。
在此,固定部是指,在构成缝纫机的部件中,只要是通过按压球的按压能够获得反作用力的部件,则任何部件均可,但优选始终处于固定状态、位置不变的部件。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通过将推顶构件设在成为动作一侧的切换杆或切换机构上,并由按压球按压固定部,由此能够利用对固定部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对切换杆或切换机构相对地施加按压力。
因此,在由调节机构调节按压力时,能够使切换杆或切换机构动作,并将其移动到容易进行调节操作的位置而进行调节。
另外,作为进行按压的部件使用了按压球,所以与固定部点接触,相比于与固定部面接触的部件,能够由小的推顶力发挥大的按压力。
技术方案3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2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具有:收容部,其为收容所述推顶构件的收容孔从一端朝向另一端贯通而形成;螺合构件,其与所述收容孔螺合,从一端按压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的推顶构件而产生推顶力;以及定位构件,其与所述螺合构件螺合,进行所述收容孔中的所述螺合构件的定位。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由调节机构进行按压力的调节时,在希望提高按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将螺合构件拧入收容孔中,由推顶构件被按压而要返回到原来状态的复原力能够提高对按压球施加的推顶力。此时,通过使定位构件与螺合构件螺合,能够防止因推顶构件的推顶力而使螺合构件从收容孔中脱离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希望降低按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向反方向旋转螺合构件,能够降低对按压球施加的推顶力。
因此,能够以少量的部件、简单的结构来调节按压力,并能够降低成本。
技术方案4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2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形成有卡合槽,其在所述切换机构为了使用双针杆进行双针缝制而通过所述切换杆的操作进行针杆的切换时,在由所述按压球按压的所述固定部的按压处与所述按压球卡合。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进行双针缝制时的切换杆的位置,按压球卡合在卡合槽中而被定位。
由此,当操作者从进行双针缝制时的切换杆的位置进行切换操作时,为了使按压球从卡合槽中脱出而需要更大地施力。因此,能够避免针杆因操作者无意识地触动切换杆的较小的力而进行切换,从而能够防止误动作。
技术方案5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是根据技术方案4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是缝纫机机架。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缝纫机机架相比于其他部件大且牢固,而且大部分露出在缝纫机的外部,因此,在通过按压球的按压而获得反作用力时,能够获得较大的反作用力,并且能够简单地获得反作用力。
因此,能够充分发挥作为固定部的作用,并可使按压机构形成简单的构造。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能够避免因考虑按压机构的磨损或部件的更换来提高按压力而产生的切换杆的操作性的降低,并能够抑制切换机构的跳动。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由调节机构调节按压力时,能够使切换杆或切换机构动作,并将其移动到容易进行调节操作的位置而进行调节。
另外,作为进行按压的部件使用了按压球,所以与固定部点接触,相比于与固定部面接触的部件,能够由小的推顶力发挥大的按压力。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能够以少量的部件、简单的结构来调节按压力,并能够降低成本。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当操作者从进行双针缝制时的切换杆的位置进行切换操作时,为了使按压球从卡合槽中脱出而需要更大地施力。因此,能够避免针杆因操作者无意识地触动切换杆的较小的力而进行切换,从而能够防止误动作。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能够充分发挥作为固定部的作用,并可使按压机构形成简单的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单针切换装置以及针杆机构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单针切换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按压机构以及调节机构的要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以双针的保持状态处于上死点位置的状态的针杆机构的主视图。
图5(A)是针杆的侧视图,(B)是针杆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以双针的保持状态处于下死点位置的状态的针杆机构的主视图。
图7是在图4的动作状态下通过一根针杆的中心线并沿X-Z平面剖开的针杆机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刚解除一根针杆的保持状态之后的状态的针杆机构的主视图。
图9是在图8的动作状态下通过一根针杆的中心线并沿X-Z平面剖开的针杆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解除一根针杆的保持状态并移动到下死点的状态的针杆机构的主视图。
图中:2-切换杆,4-切换柄(收容部),4e-收容孔,6-按压机构,6a-弹簧(推顶构件),6b-按压球,6c-固定螺钉(螺合构件),7-调节机构,7a-螺母(定位构件),18-切换机构,19-解除杆,20-针杆,F-缝纫机机架(固定部),M-卡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单针切换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单针切换机构>
如图1所示,单针切换装置1是双针缝纫机的针杆机构10上的进行针杆切换的机构,单针切换装置1被连结在双针缝纫机的针杆机构10上,通过单针切换装置1的动作来进行用于缝制的针杆的切换。
如图1、图2所示,单针切换装置1具有切换杆2和连结切换杆2与针杆机构10的切换机构18,其中,切换杆2在由设于缝纫机上的一对针杆中的两根针杆或任意一根针杆进行缝制时,进行使用的针杆的切换操作。切换杆2是在其中央部附近形成弯曲形状的板材。切换杆2设为,安装时其长度方向大致沿着缝纫机的上下方向。在切换杆2的一端部(下端部),形成有操作者在操作时把持的把持部2a。在该把持部2a的稍微上方的切换杆2的背面一侧,安装有进行切换操作时与解除杆19卡合的卡合螺钉2b。
解除杆19是这样的机构,即,在切换机构18处于用任意一根针杆进行单针缝制的状态时,通过切换杆2的操作将切换机构18解除为用两根针杆进行双针缝制的状态。解除杆19设置在切换杆2的背面一侧,通过设置在切换杆2上的卡合螺钉2b与解除杆19的抵接,可保持旋转了切换杆2的位置。具体而言,通过将切换杆2转向图2的左侧,卡合螺钉2b与解除杆19的侧缘部19a抵接。而且,抵接后解除杆19防止切换杆2返回到进行双针缝制的中立位置而保持进行单针缝制的状态。
另一方面,通过将切换杆2转向图2的右侧,卡合螺钉2b与解除杆19的侧缘部19b抵接。而且,解除杆19防止切换杆2返回到进行双针缝制的中立位置而保持进行单针缝制的状态。
另外,解除杆19被未图示的推顶构件从后方按压向切换杆2一侧。而且,若克服推顶构件的推顶力而下压解除杆19的下端部,则解除侧缘部19a、19b与卡合螺钉2b的卡合,从而切换杆2返回到进行双针缝制的中立位置。
在切换杆2的另一端部(上端部),形成有插入切换杆轴3的插通孔2c,在该插通孔2c中插入切换杆轴3的一端部,并通过固定螺钉2d、2e与切换杆2连结。切换杆轴3是圆柱状构件,其长度方向沿着缝纫机的前后方向配置。在切换杆轴3的另一端部,通过固定螺钉4a连结有切换柄4。切换柄4是沿缝纫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构件,在形成于切换柄4的上端部的插通孔4b中插入并连结切换杆轴3。在切换柄4的下端部形成有插通孔4c,通过插入该插通孔4c的螺钉4d连结有切换板5。另外,在切换柄4的大致中央设置有按压机构6,该按压机构6对与切换柄4对向配置并作为可通过按压获取反力的固定部的缝纫机机架F,从外侧进行按压。
按压机构6是对切换杆2或切换机构18直接或者相对地施加按压力的机构。按压机构6例如设置在贯通作为收容部的切换柄4的大致中央而形成的收容孔4e内。按压机构6具有:作为推顶构件的弹簧6a,其收容在收容孔4e内;和按压球6b,其与缝纫机机架F对向配置并设置于弹簧6a的一端部,通过弹簧6a的推顶力按压缝纫机机架F。
在此,在收容孔4e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槽,在固定螺钉6c上形成有与内螺纹槽螺合的外螺纹槽。在收容孔4e中,从弹簧6a的另一端拧入有固定螺钉6c,该固定螺钉6c作为从一端对弹簧6a进行按压而产生推顶力的螺合构件。即,按压机构6通过弹簧6a的推顶力使按压球6b对缝纫机机架F进行按压,由此,能够对切换柄4相对地施加按压力。另外,通过朝向按压球6b拧入固定螺钉6c,能够由固定螺钉6c的一端部对弹簧6a进行压缩,所以可增加弹簧6a的推顶力,并能够提高按压球6b按压缝纫机机架F的按压力。
另外,在固定螺钉6c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作为定位构件的螺母7a,该螺母7a与固定螺钉6c螺合,进行收容孔4e中的固定螺钉6c的定位。该螺母7a通过弹簧6a的推顶力防止固定螺钉6c的松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改变固定螺钉6c向收容孔4e的插入量,能够调节按压球6b对缝纫机机架F的按压力。另外,通过设置收容孔4e、固定螺钉6c和螺母7a而构成调节机构7,该调节机构7调节由按压机构6对切换杆2或切换机构18例如切换柄4的按压力。
切换板5是沿缝纫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板材,在其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将切换柄4保持在中立位置的中立保持机构8。
中立保持机构8由切换弹簧8a、8a从两侧夹持切换板5的一端部,由基座8b从该切换弹簧8a、8a的外侧夹持,且分别插入有切换弹簧轴8c。在切换弹簧轴8c的两端部嵌入有E环8d,以防止切换弹簧轴8c的脱出。再有,基座8b通过固定螺钉8e固定在缝纫机机架F上。
在切换板5的另一端部,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长孔5a。以位于该长孔5a内的方式固定有螺钉5b、5b。另外,螺钉5b、5b支承着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切换板5。
切换板5通过螺钉5b经由长孔5a安装在缝纫机机架F上。另外,在切换板5的另一端部,通过固定螺钉9a连接有板簧9。在该板簧9的前端部,卡合有对用于缝制的针杆进行切换的切换构件81(将在后面叙述)。
另外,如图3所示,在切换杆2位于中立位置时,由按压球6b按压的缝纫机机架F的按压处,形成有与按压球6b卡合的卡合槽M。该槽用于避免因操作者的误操作等而由较小的力使切换杆2左右振动。
下面,对由上述单针切换装置1进行针杆切换的针杆切换机构进行说明。
<针杆机构>
如图4~图10所示,针杆机构10设置在双针缝纫机的未图示的机头部的前端内部,是使分别保持两根机针(未图示)的一对针杆20同时或选择性地上下运动的机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垂直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水平设置状态下的双针缝纫机的机头部的长度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与未图示的针板的板面平行即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而且,X轴方向和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互相垂直。
双针缝纫机的针杆机构10具有:一对针杆20,其分别形成有第一卡合孔21以及第二卡合孔22;针杆支承架40,其作为针杆支承体可上下运动地分别支承各个针杆20;针杆上下运动机构50,其利用分别保持一对针杆20的针杆拱座51使各针杆20上下运动;离合机构60,其可利用前端插入或脱离于各针杆20的第一卡合孔21中的一对离合构件61,选择性地对由针杆拱座51保持的各针杆20的保持状态和解除状态进行切换;挡块机构70,其利用挡块构件71保持在针杆支承架40上,所述挡块构件71的前端插入或脱离于由离合机构60将保持状态设定为解除状态的针杆20的第二卡合孔22中;和保持解除切换机构80,其通过人为的输入操作来选择任意的针杆20,并对离合机构60的保持状态和解除状态进行切换。
(针杆)
如图4、图5所示,各针杆20通常由针杆支承架40以沿Z轴方向的状态支承,在进行摆针时,通过针杆支承架40,在各针杆20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以沿Y轴方向的轴为中心施加旋转摆动动作。在进行该摆动时,各针杆20的上下端部分别沿X轴方向摆动。
各针杆20是在截面为圆形的圆棒的圆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平坦面23的棒状体,在其下端部保持未图示的机针。
针杆20由针杆支承架40支承为,在将其沿Z轴方向支承的状态下,平坦面23成为沿Y-Z平面的状态。在该平坦面23的面上即在Z轴方向的中间位置,沿该长度方向形成有槽部24。
另外,在平坦面23的平面上即在槽部24的下端部和上端部的附近,以与该槽部24重合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卡合孔21和第二卡合孔22。
第一卡合孔21对应于离合构件61的前端形状形成为长方形状,使得离合构件61的前端部能够插入。该长方形状对应于离合构件61的前端部突出为近似矩形状的情况,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的长度设定为分别比离合构件61的近似矩形状前端部的横向宽度和纵向宽度稍微大一些的尺寸。
第二卡合孔22位于第一卡合孔21的上方,并对应于后述的挡块构件71(参照图7)的前端部的形状,形成为从正面观察呈矩形状和从侧面观察呈半圆状。
在槽部24的内部,沿该槽部24的长度方向可摆动地安装有摆动板25。该摆动板25在第一卡合孔21和第二卡合孔22的中间位置,由沿Y轴方向的支承轴支承,通过摆动其两端部沿X轴方向移动。即,摆动板25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在第一卡合孔21和第二卡合孔22的内部沿各卡合孔21、22的深度方向移动。
另外,摆动板25的形状形成为:若其一端部被压入到第一卡合孔21的深部附近,则另一端部在第二卡合孔22内被推出到平坦面23处,若其另一端部被压入到第二卡合孔22的深部附近,则一端部在第一卡合孔21内被推出到平坦面23处。
即,对于同一针杆20,若在第一卡合孔21中插入离合构件61,则已经插入到第二卡合孔22中的挡块构件71被摆动板25推出。另外,若在第二卡合孔22中插入挡块构件71,则已经插入到第一卡合孔21中的离合构件61被摆动板25推出。
另外,针杆20在进行上下运动时,通过其第一卡合孔21与离合机构60卡合,而被保持在针杆拱座51上。另一方面,当为了用单针进行缝制而制止上下运动时,解除离合机构60并通过第二卡合孔22与挡块机构70卡合,由此保持针杆支承架40。
(针杆支承架)
如图4、图7所示,针杆支承架40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插通孔,使得沿Y轴方向两根排列地插通针杆20,由此可支承各针杆20上下运动。
在位于针杆支承架40下部的针杆20的支承部附近,设有供给润滑油或者油脂等的无纺布或者聚氨酯等的供给构件41,以在该供给构件41上滑动的方式配设各针杆20。由此,向各针杆20和针杆支承架40的滑动部供给润滑油或油脂,圆滑地进行上下运动。
另外,在位于针杆支承架40的上部的针杆20的支承部附近,设有挡块机构70,在针杆支承架40的挡块机构70的紧下侧,设有保持解除切换机构80。对于挡块机构70以及保持解除切换机构80将于后面叙述。
此外,在由针杆支承架40支承的针杆20的附近形成有导向槽42,该导向槽42对于设在施加给各针杆20上下运动的驱动力的连接体54的一端部上的角块55的上下运动进行引导。
另外,在针杆支承架40的Y轴方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连结有施加摆针的摆动驱动力的摆动轴43的一端部。该摆动轴43以沿Y轴方向的状态可旋转地被支承在缝纫机框架上,并与摆动机构连结,该摆动机构与针杆20的上下运动同步地进行摆动。另外,摆动机构通过公知的结构可将其摆动角度范围在0~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调节,并可根据需要使保持在各针杆20上的机针沿X轴方向以任意的摆动幅度进行摆针。另外,如上所述,在不进行摆针的状态下,调整摆针的摆动机构,使得各针杆20成为沿Z轴方向的状态。
(针杆上下运动机构)
如图4所示,针杆上下运动机构50具有:通过解除离合机构60来支承各针杆20的针杆拱座51;由作为各针杆20的上下运动的驱动源的缝纫机马达(未图示)旋转驱动的缝纫机主轴52;固定安装在缝纫机主轴52的一端部的旋转锤53;连结旋转锤53与针杆拱座51之间的连接体54,和使连接体54的针杆拱座一侧的端部沿Z轴方向移动的角块55。
(离合机构)
如图4、图7所示,离合机构60具有:从针杆拱座51的正面贯通各插通孔并插入圆形的支承孔57内的两个离合构件61;使各离合构件61分别进行进退移动的两个从动连杆62;通过各从动连杆62分别对各离合构件61施加前进方向的移动力的两个按压弹簧63;将各离合构件61分别卡定在后退位置(退避位置)的卡定爪64;分别向各卡定爪64进行卡定的方向按压的两个按压弹簧65;和可从外部输入解除各卡定爪64的卡定的操作的解除销66。
(保持解除切换机构)
保持解除切换机构80具有:位于针杆拱座51的上死点稍微上方并形成在针杆支承架40上的导向槽部82;被支承为可沿导向槽部82滑动的切换构件81;和防止切换构件81从导向槽部82脱落的按压盖83。
导向槽部82沿Y轴方向形成在针杆支承架40的上部,并沿同方向可滑动地支承切换构件81。
切换构件81的整体近似呈方柱形状,在其一端部形成有向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凸出的抵接凸起81a,其另一端部与设置在缝纫机框架外部的未图示的操作输入装置连结。
切换构件81以使抵接凸起81a朝向下方的状态被支承在导向槽部82上。而且,通过切换构件81沿Y轴方向的移动,可将抵接凸起81a切换到如下位置:在针杆拱座51到达上死点时能够按压离合机构60的一个从动连杆62、另一个从动连杆62或解除销66的任意一个位置。而且,抵接凸起81a的切换,是通过切换杆2的操作、板簧9的动作和与板簧9卡合的切换构件81的动作来实现。再有,该抵接凸起81a设定的凸出长度可对于已上升到上死点的针杆拱座51的各从动连杆62、62以及解除销66,向下方下压各解除动作所需要的行程部分。
(挡块机构)
挡块机构70具有:支承部72,其在针杆支承架40的上端部设有两个圆形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从该针杆支承架40的正面贯通至针杆20的插通孔;两个挡块构件71,其插入到各支承部72的贯通孔中;两个按压弹簧73,其对各挡块构件71分别施加前进方向(针杆20一侧)的移动力;和盖体74,其在后方支承各按压弹簧73,并覆盖和堵住支承部72的贯通孔。
<单针切换装置的动作说明>
在此,对单针切换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若将切换杆2转向左右方向,则与切换杆2连结的切换杆轴3,与以切换杆2的上端部为支点的旋转方向同方向地旋转。通过切换杆轴3的旋转,与切换杆轴3连结的切换柄4的下端部,以其上端部为支点与切换杆轴3同方向地旋转。通过切换柄4的旋转,与切换柄4连结的切换板5随着切换柄4的旋转在缝纫机的左右方向上移动,与切换板5连结的板簧9也同方向地移动,从而与板簧9卡合的切换构件81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通过该切换构件81的移动实现针杆的切换。
<双针缝纫机的针杆机构的动作说明>
继而,根据图4~图10,对双针缝纫机的针杆机构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表示各针杆20均由处于上死点位置的针杆拱座51保持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进行动作说明。
通过缝纫机马达的驱动,经由针杆上下运动机构50的缝纫机主轴52、旋转锤53以及连接体54,对针杆拱座51施加下降的驱动力。由此,针杆拱座51与两根针杆20一起移动到下死点(图6的状态)。
然后,对于一根针杆20(在此以左侧的针杆20为例进行说明),在停止其上下运动时,针杆拱座51在通过下降再次回到上死点期间,通过将切换杆2转向图1的左侧,使切换构件81的抵接凸起81a与左侧的从动连杆62的上方位置重合。
若通过缝纫机马达的驱动针杆拱座51再次移动到上死点,则切换构件81的抵接凸起81a向下方按压左侧的从动连杆62(图8以及图9的状态)。
由此,左侧的从动连杆62克服按压弹簧63而使离合构件61向后退方向移动,由此位于该离合构件61的下方的卡定爪64的前端部受到按压弹簧65的按压而进入到缺口内,卡定离合构件61使其不能前进。
此外,离合构件61通过进行后退移动,从第一卡合孔21拔出,左侧的针杆20的槽部24内的摆动板25的下端部从按压状态下释放,压接在上端部的挡块构件71的前端部进入第二卡合孔内。由此,左侧的针杆20成为在该上死点位置由针杆支承架40保持的状态。
因此,如图10所示,若针杆拱座51再次进行下降移动,则只有右侧的针杆20与针杆拱座51一起下降,而左侧的针杆20留在上死点位置。
另外,对于从该状态再次使针杆20上下运动,从针杆拱座51的下降开始到返回上死点期间,按下解除杆19,使切换构件81的抵接凸起81a与解除销66的上方位置重合。
若通过缝纫机马达的驱动针杆拱座51再次移动到上死点,则切换构件81的抵接凸起81a向下方按压解除销66(图4以及图7的状态)。
由此,解除销66的下端部按压左侧的卡定爪64的抵接部,克服按压弹簧65使卡定爪64的前端部向下方移动。其结果,解除卡定爪64向离合构件61的缺口61c的卡定状态,该离合构件61被按压弹簧63按压而进行前进移动。然后,离合构件61进入由针杆支承架40保持的针杆20的第一卡合孔21中,按压摆动板25的下端部,将按压着上端部的挡块构件71压回并向第二卡合孔22的外部送出。
由此,解除该针杆20由挡块构件71保持的状态,成为由针杆拱座51保持的状态,并再次开始上下运动。
<作用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中的单针切换装置1,通过切换杆2的操作,在处于进行单针缝制的状态时,若操作解除杆19,则解除切换杆2或具有切换柄4等的切换机构18进行双针缝制的状态。尽管在进行该解除时切换杆2或切换机构18要跳动,但由于按压机构6对切换杆2或切换机构18施加直接的或相对的按压力,所以,该跳动被按压机构6所抑制。
在此,因长时间的使用,按压机构6按压切换杆2或切换机构18的按压处会产生磨损,但设置在按压机构6上的调节机构7会调节对切换杆2或切换机构18的按压力。因此,如果按压处产生磨损,则维持该按压机构6的按压力那样进行调节,由此能够维持按压力。另外,在对按压机构6上的按压处的部件进行更换时,即使该部件的品质不同,也能够根据该部件来调节按压力。
因此,能够避免因考虑按压机构6的磨损或部件的更换来提高按压力而产生的切换杆的操作性的降低,并能够抑制切换机构的跳动。
另外,通过将弹簧6a设置在成为动作一侧的切换杆2或切换机构18上,并由按压球6b按压缝纫机机架F,可利用对缝纫机机架F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施加给切换杆2或切换机构18相对的按压力。
因此,在由调节机构7调节按压力时,可使切换杆2或切换机构18动作,并将其移动到容易进行调节操作的位置而进行调节。
另外,作为进行按压的部件使用了按压球6b,所以与缝纫机机架F点接触,相比于与缝纫机机架F面接触的部件,能够由小的推顶力发挥大的按压力。
另外,在由调节机构7进行按压力的调节时,在希望提高按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将固定螺钉6c拧入收容孔4e中,由弹簧6a被按压而要返回到原来状态的复原力能够提高对按压球6b施加的推顶力。此时,通过使螺母7a与固定螺钉6c螺合,能够防止因弹簧6a的推顶力而使固定螺钉6c从收容孔4e中脱离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希望降低按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向反方向旋转固定螺钉6c,能够降低对按压球6b施加的推顶力。
因此,能够以少量的部件、简单的结构来调节按压力,并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在进行双针缝制时的切换杆2的位置,按压球6b卡合在卡合槽M中而被定位。
由此,当操作者从进行双针缝制时的切换杆2的位置进行切换操作时,为了使按压球6b从卡合槽M中脱出而需要更大地施力,所以,避免针杆因操作者无意识地触动切换杆2的较小的力而进行切换,从而能够防止误动作。
另外,缝纫机机架F相比于其他部件大且牢固,而且大部分露出在缝纫机的外部,因此,在通过按压球6b的按压而获得反作用力时,能够获得较大的反作用力,并且能够简单地获得反作用力。
因此,缝纫机机架F能够充分发挥作为固定部的作用,并可使按压机构6形成简单的构造。
再有,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按压机构并不限于设置在切换柄上,也可设置在切换杆或切换板上。另外,固定部也不限于缝纫机机架,只要是在缝纫机的部件中处于固定的状态、位置不变的部件即可。
Claims (5)
1.一种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切换杆,其在设于缝纫机上的一对针杆中的两根针杆或任意一根针杆进行缝制时,进行所使用的针杆的切换操作;
切换机构,其与所述切换杆连结,能够与该切换杆的操作连动而进行双针缝制或任意一根机针的单针缝制;
解除杆,其通过所述切换杆的操作,在所述切换机构处于由任意一根针杆进行单针缝制的状态时,将所述切换机构解除为由两根针杆进行双针缝制的状态;
按压机构,其对所述切换杆或所述切换机构直接或相对地施加按压力;以及
调节机构,其调节所述按压机构对所述切换杆或所述切换机构的按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机构具有:
推顶构件,其设于所述切换杆或所述切换机构上;以及
按压球,其与所述推顶构件相对地配置于所述切换杆或所述切换机构上,通过所述推顶构件的推顶力按压能够通过按压获得反作用力的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机构具有:
收容部,其为收容所述推顶构件的收容孔从一端朝向另一端贯通而形成;
螺合构件,其与所述收容孔螺合,从一端按压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的推顶构件而产生推顶力;以及
定位构件,其与所述螺合构件螺合,进行所述收容孔中的所述螺合构件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形成有卡合槽,其在所述切换机构为了使用双针杆进行双针缝制而通过所述切换杆的操作进行针杆的切换时,在由所述按压球按压的所述固定部的按压处与所述按压球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是缝纫机机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65098 | 2005-09-13 | ||
JP2005265098 | 2005-09-13 | ||
JP2005265098A JP2007075253A (ja) | 2005-09-13 | 2005-09-13 | 片針切り替え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32118A true CN1932118A (zh) | 2007-03-21 |
CN1932118B CN1932118B (zh) | 2011-12-28 |
Family
ID=37878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5182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2118B (zh) | 2005-09-13 | 2006-09-13 | 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7075253A (zh) |
CN (1) | CN193211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93958A (zh) * | 2015-02-16 | 2015-05-06 | 宁波缝纫机实业有限公司 | 缝纫机针杆切换机构 |
CN110468522A (zh) * | 2019-09-09 | 2019-11-19 |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杆分离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68222B2 (ja) * | 2007-09-12 | 2014-04-09 | Juki株式会社 | 玉縁縫いミシン |
JP2009219780A (ja) * | 2008-03-18 | 2009-10-01 | Juki Corp | 二本針ミシン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24933U (zh) * | 1992-04-16 | 1992-12-16 | 童芳东 | 双针缝纫机织针动作改良结构 |
CN2179395Y (zh) * | 1993-12-31 | 1994-10-12 | 湖南工业缝纫机厂 | 一种双针链式缝纫机 |
JP3795766B2 (ja) * | 2001-04-17 | 2006-07-12 |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 2本針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 |
-
2005
- 2005-09-13 JP JP2005265098A patent/JP2007075253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09-13 CN CN2006101518282A patent/CN19321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93958A (zh) * | 2015-02-16 | 2015-05-06 | 宁波缝纫机实业有限公司 | 缝纫机针杆切换机构 |
CN110468522A (zh) * | 2019-09-09 | 2019-11-19 |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杆分离控制方法 |
CN110468522B (zh) * | 2019-09-09 | 2021-03-30 |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针杆分离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075253A (ja) | 2007-03-29 |
CN1932118B (zh) | 2011-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32118A (zh) | 双针缝纫机的单针切换装置 | |
CN101054760A (zh) | 缝纫机 | |
CN1757812A (zh) | 缝纫机 | |
CN1760422A (zh) | 缝纫机的中压布装置 | |
CN1144906C (zh) | 缝纫机送布装置 | |
CN1944754A (zh) | 缝纫机的控制装置 | |
CN1840763A (zh) | 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 | |
CN1067363A (zh) | 用于在最好是衣料上装配钮扣,铆钉或类似件的机器 | |
CN101100788A (zh) | 缝纫机 | |
CN1743531A (zh) | 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 |
KR100518766B1 (ko) | 미싱용 점프 바느질 기구부 | |
CN214193680U (zh) | 一种分离式平缝机的独立运行底线机构 | |
CN1299897A (zh) |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 |
CN1869308A (zh) | 锁眼缝纫机的弯针座 | |
CN1676724A (zh) | 缝纫机的上线夹持机构 | |
CN219816997U (zh) | 一种白及块茎筛选设备 | |
CN1908279A (zh) | 锁扣眼缝纫机的切布装置 | |
CN1757811A (zh) | 缝纫机的中压布装置 | |
CN1827891A (zh) |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 |
CN1861884A (zh) | 缝纫机的压布装置 | |
CN1542193A (zh) |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 |
CN1611653A (zh) | 自动缝制装置 | |
CN1676715A (zh) | 间隙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及其缝纫机 | |
CN1326024A (zh) | 锁扣眼缝纫机的布开口装置 | |
JP2013070915A (ja) | ミシ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