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7812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7812A
CN1757812A CNA2005101088519A CN200510108851A CN1757812A CN 1757812 A CN1757812 A CN 1757812A CN A2005101088519 A CNA2005101088519 A CN A2005101088519A CN 200510108851 A CN200510108851 A CN 200510108851A CN 1757812 A CN1757812 A CN 1757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presser
pin
stepper motor
rotating cam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088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口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57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7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2Presser-control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7/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litting, grooving, or cutting
    • D05B37/04Cutting devices
    • D05B37/06Cutting devices with oscillating tool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5/00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 D05B65/02Devices for severing the needle or lower thread controlled by the sewing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30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缝纫机,具有可升降地支撑压布脚(21)的压布机构(20)、在针板(11)下方具备固定刀(41)和移动刀(42)的切断机构(40)、作为压布机构(20)以及切断机构(40)的驱动源的步进马达(13)、和对各机构付与步进马达(13)的旋转驱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50);其中,动力传递机构,具有由步进马达旋转驱动的2个旋转凸轮(51)、(52),通过这些凸轮对各机构付与驱动力;在压布机构和旋转凸轮之间具有调整驱动动作量的动作量调整机构(59)。这种缝纫机,可实现步进马达的最佳的旋转。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地进行压布机构和与此相连的其他的机构的动作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缝纫机具备下压压布脚从而按压针板上的被缝制物的压布机构和其他机构,例如在由切断面线以及底线的切断机构等情况下,作为各机构的驱动源,共用单一的步进马达。有这样的结构,例如,在各机构上,分别准备独立地付与驱动力的旋转凸轮,通过单一的步进马达使各旋转凸轮同时旋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各旋转凸轮上,通过凸轮从动件各自分别地并设有由摇动的臂和多个连杆部件构成的传递机构,通过步进马达的一周旋转,压布机构和切断机构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动作。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10881号公报
但是,在使用旋转凸轮对压布机构付与压布脚的升降动作时,在被缝制物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不能使压布脚下降至规定的下降位置,其结果,有通过传递机构的凸轮从动件不能在旋转凸轮的周围进行旋转并妨碍旋转凸轮的旋转的问题。此时,有下述不利情况:关于压布机构,由于是旋转凸轮通过进一步旋转而使压布脚上升的结构,所以不能使压布脚上升,同时,也不能进行实现连动的切断机构等的其他的动作。
另外,有下述不利情况:在步进马达输出大的情况下,强制地使压布脚下降,虽然可以从不能旋转的状态脱离,但此时,由于负荷的增大而产生失调,其后,不能在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各机构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顺利地进行压布机构和与此连接的其他的机构的动作。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缝纫机,包括:具有下降至针板上并保持被缝制物的压布脚并可升降地支撑该压布脚的压布机构;配置在所述针板下方并通过移动刀的移动来切断缝线的切断机构;作为所述压布脚的升降以及所述移动刀的移动的驱动源的步进马达;和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通过所述步进马达同时被旋转驱动的2个旋转凸轮,并且,从动于所述2个旋转凸轮,使所述压布机构以及所述切断机构分别地进行动作;而且,还具有动作量调整机构,其在所述压布机构和对压布机构付与驱动力的旋转凸轮之间,调整对于所述压布机构的驱动动作量。
在上述的构成中,具备压布机构和与其连动的切断机构,通过步进马达同时旋转驱动对应各机构的旋转凸轮。而且,由此,在步进马达进行一旋转期间,压布机构和切断机构按照轨定的顺序和规定的时间点进行各种动作。
另外,在被缝制物为厚材质时,发生压布脚不下降至最初的下位置的情况。此时,由动作量调整机构,以降低被传递到压布机构的驱动动作量的方式进行调整。由此,可以避免凸轮的从动件妨碍旋转凸轮的旋转的状态,也可以全面顺利地进行紧随其后的其他的动作。而且,避免步进马达的过度的负担并防止失调。
(发明效果)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由于在压布机构和旋转凸轮之间设置用于调整驱动动作量的动作量调整机构,所以,即使被缝制物是厚材质,但通过动作量调整机构,可以以降低被传递到压布机构的驱动动作量的方式进行调整,并向上方变更调节压布脚的下位置,由此,可以避免凸轮的从动件妨碍旋转凸轮的旋转的状态,也可以全面顺利地进行紧随其后的其他的动作和切断机构的动作。
另外,避免步进马达的过度的负担、防止失调,同时,可以按照对各机构所要求的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缝纫机的仅主要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缝纫机的主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从针板的下侧观察切断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将第二杠杆部件和从动连杆体从连接状态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对于第二杠杆部件的由从动连杆体进行角度调节的按压板的升降移动量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6表示由第一以及第二旋转凸轮驱动的切断机构的切线动作和压布机构的压布脚的升降动作的时序图。
图中:10-缝纫机,11-针板,21-压布脚,20-压布机构,13-步进马达,40-切断机构,41-固定刀,42-移动刀,50-动力传递机构,51-第一旋转凸轮,52-第二旋转凸轮,57-第二杠杆部件(动作量调整机构),59-从动连杆体(动作量调整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加以详细的说明。图是1表示作为发明的实施例的缝纫机10的仅主要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缝纫机10的仅主要构成的立体图。
缝纫机10具备用于保持或容纳各构成的未图示的缝纫机机壳,该缝纫机机壳具备位于缝纫机10的整体的下部位置的底板部、被设置在缝纫机底板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上方的纵机身部、从纵机身部的上端部和底板部同方向延伸设置的机头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缝纫机10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下,将与水平且底板部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水平且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X轴以及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
缝纫机10具备:压布机构20、切线机构40、步进马达13和动力传递机构50;上述压布机构20,可升降地支撑能下降至针板11上,用于保持作为被缝制物的布料的压布脚21;上述切线机构40,位于针板11的下侧,用于在缝制后切断面线和底线;上述步进马达13,作为驱动压布脚21的下降以及切断机构40的切断动作的驱动源;上述动力传递机构50,对压布机构20以及切线机构40付与步进马达13的旋转驱动力。
而且,缝纫机10具备保持机针并进行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机构、在针板的下方用于将底线缠绕在穿过机针的面线中的旋梭机构、通过压布机构20沿针板11的上面移动压布脚21并任意地进行落针位置的布移动机构等缝制所需的各种机构,但由于这些是公知的机构,所以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压布机构)
压布机构20具备:其基端部保持在布移动机构上并且其前端部侧定位在沿X-Y平面的任意位置的支撑架22;位于压布脚21的下侧并在与压布脚21之间保持布料的下板23;被竖立设置在压布脚21的一端部的压脚保持部件24;被设置在支撑架22的前端部并通过保持部件24可升降地支撑压布脚21的引导框25;可摇动地被支撑在支撑架22上并通过摇动在一端部对压脚保持部件24付与升降的移动力的一对摇动杆26;通过缝纫机机壳可上下运动地被支撑的按压板27;可摇动地支撑在支撑架22的上部并且一端部与按压板27的下面接触的摇动部件28;使摇动部件28的另一端部和各摇动杆26的另一端部沿上下并且在相同的方向连动的第一以及第二连杆体29、30。
压布脚21是长方形状的框体,并在四边的内侧有较大的开口。对保持在该开口部的内侧的布料进行落针,并进行缝制。
与此相对应,下板23也具有与压布脚21同程度大的长方形状的框部,并有与压布脚21同样大的开口。而且,下板23具有从相当于其长边的中间的部位沿与短边平行而延伸的延设部,并在该延设部的前端部将下板23保持在布移动机构上。而且,长方形状的框部侧与支撑架22的前端部一起被定位在沿X-Y平面的任意位置上。
支撑架22,被配置在缝纫机底板部的上面,如上所述,其基端部被保持在布移动机构上,其前端部,以相对于其基端部从上方渐渐朝向前方的方式延伸设置。此外,该支撑架2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方向)沿Y轴方向被设置在缝纫机底板部上。
压脚保持部件24被形成为大致L字形,其一端部被固定连接在压布脚21上,其另一端部被支撑在引导框25上。
引导框25,被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2的前端部,并具备可滑动地支撑压脚保持部件24的另一端部的引导槽。该引导槽以沿Z轴方向(上下方向)的方式将引导框25安装在支撑架22上。由此,压布脚21可以相对于支撑架22进行升降动作。
各摇动杆26以夹持支撑架22的方式设置,在分别大致沿Y轴方向的状态下被支撑在支撑22上。而且,各摇动杆26,在其长度方向中间部,以沿X轴方向的轴为中心可摇动地被支撑在支撑架22上,进行其摇动的一端部被插入到贯通孔内,该贯通孔被设置在压脚保持部件24的另一端部上,该压脚保持部件24被支撑在引导框25上。所以,通过摇动杆26的摇动,在其一端部上下运动时通过压脚保持部件24压布脚21也进行上下运动。另外,在各摇动杆26的轴支撑部分,通过未图示的受扭螺旋弹簧,总是在压布脚21向上方移动的方向压靠各摇动杆26。
按压板27是长方形状的平板,并具备在其上面中央垂直地固定竖立设置的支撑轴27a。该支撑轴27a为圆棒状,并穿过固定安装在缝纫机机壳上的圆筒状的金属轴承32,通过该支撑轴27a,沿Z轴方向可升降地支撑按压板27。
另外,支撑轴27a,其上端部从金属轴承32向上方突出,在该支撑轴27a的上端部,在其半径方向两侧设置销27b。各销27b用于与动力传递机构50卡合并承受向下方的按压力的输入。
摇动部件28,在沿Y轴方向的状态下被设置在支撑架22的上部。在摇动部件28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以沿X轴方向的轴为中心,可摇动地将摇动部件28支撑在支撑架22上,通过其摇动,上下运动的一端部成为与按压板27的下面的中央部接触配置。
另一方面,摇动部件28的另一端部,通过2个连杆体29、30被连接在各摇动杆26的另一端部(与压布脚21相反侧的端部)。由于各摇动杆26,通过受扭螺旋弹簧对其另一端部施加向下方的力,所以,通过2个连杆体29、30,对摇动部件28的另一端部也施加向下方的力。由此,通过受扭螺旋弹簧的弹性对摇动部件28的一端部施加向上方的力,其结果,总是可以维持向上方推压按压板27的状态。
此外,通过支撑架22可摇动地支撑上述的第一连杆体29,第二连杆体30连接第一连杆体29的摇动端部和摇动部件28的另一端部。而且,通过拉伸弹簧31,以与摇动杆26的另一端部压接的方式连接第一连杆体29的摇动端部。该拉伸弹簧31具有比上述的受扭螺旋弹簧更强的力,与该受扭螺旋弹簧对抗并且当第一连杆体29的摇动端部向上方摇动时,摇动杆26的另一端部也被向上方拉伸。
压布机构20,通常,其摇动杆26通过受扭螺旋弹簧的弹力向沿上方提升压布脚21的方向施加力。即,只要不付与外力,就可维持压布脚21和下板23的分离状态。
另外,在通过动力传递机构50向下方按压按压板27的支撑轴27a时,摇动部件28的一端部下降并且另一端部上升,通过各连杆部件29、30,也向上方提升摇动杆26的另一端部。由此,压布脚21被向下方按压,成为在压布脚21和下板23之间保持布料的状态。
(切断机构)
切断机构40,在缝纫机底板部内,被配置在针板11的下侧。图3是从针板11的下侧观察切断机构40的立体图。在图3中,符号11A表示在针板11上贯穿设置的针孔。
切断机构40具备:在针孔12的附近朝向刀尖并被固定安装在针板11的下面的固定刀41、通过进行旋转动作并与固定刀夹持而切断面线以及底线的移动刀42、通过动力传递机构50被付与往复的摇动力的摇动连杆体43、与该摇动连杆体43一起可摇动地被支撑安装在针板11的下面侧的从动连杆体44、和连接移动刀42和从动连杆体44的连接连杆体45。
移动刀42以分段螺钉46为支撑轴可转动地被支撑在针板11的下面侧,以在其往复转动时可通过针孔12的下方的方式被配置在针板11的下面。
在缝制完成之后,立刻从面线供给源将面线穿过机针,而且,面线通过针板11的针孔12并与旋梭机构配合,折回并再次通过针孔12被缝制在布料上。而且,底线被从作为旋梭的内侧的底线供给源的线轴抽出,并与折回至针板11的下方的面线缠绕,穿过针孔12被缝制在布料上。即,处于下述的状态:在针孔12的正下方,存在从机针到旋梭的面线、从旋梭到布料的面线、和从旋梭到布料的底线的三根线。
在该状态下,为了从缝纫机10除去缝制结束了的布料,需要切断底线和仅一方的面线。尤其对于面线,为了确保剩余的长度,需要仅切断从旋梭到布料的面线。
即,移动刀42需要挑选并分开针孔12的正下方的三根线中的规定的两根并进行切断。另一方面,三根线,通过旋梭的配置,在针孔12的正下方的位置,其排列顺序通常是一定的。由此,在作为往复转动的去路的前进转动Tf中,其尖状部42a以仅将不进行切断的面线向转动中心的内侧卷起的方式进行挑选并分开,进行所谓的缝线判别动作,在作为去路的后退转动Tb中,通过尖状部42b捕捉卷起剩余的两根,同时,向固定刀41的刀尖运送,进行切断。
摇动连杆体43,在其长度方向中间部通过分段螺钉47可转动地被支撑在针板11的下面。摇动连杆体43的一端部被连接在动力传递机构50的后述的动力传递杆54的一端部,通过沿该动力传递杆54的Y轴方向的进退移动来摇动摇动连杆体43。
在摇动连杆体43的另一端部,形成沿以分段螺钉47为中心的圆弧方向的长孔43a,在该长孔43a中插入固定螺钉48并连接从动连杆体44和摇动连杆体43。
从动连杆体44,其长度方向一端部和摇动连杆体43一起通过分段螺钉47可转动地被支撑在针板11的下面,并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通过固定螺钉48,相对于摇动连杆体43通过长孔43a而连接。而且,从动连杆体44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被连接在连接连杆体45的一端部。而且,连接连杆体45的另一端部被连接在移动刀42上。
由此,在紧固固定螺钉48时,从动连杆体44和摇动连杆体43成为一体进行摇动,根据沿动力传递杆54的Y轴方向的前进(移动方向F)或后退移动(移动方向B),通过传递连杆体45将移动刀41朝向针孔12进行前进转动Tf或从针孔12侧进行后退转动Tb。
另外,通过松开固定螺钉48,从动连杆体44,在长孔43a的长度范围内可独立于摇动连杆体43个别地摇动,通过适当地进行对于摇动连杆体43的相对的角度调节并再次紧固固定螺钉48,可以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由于摇动连杆体43被连接在动力传递杆54上,所以,对应该动力传递杆54的前进或后退的行程,仅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摇动,但由于从动连杆体44通过固定螺钉48和长孔43a可相对摇动连杆体43进行角度调节,虽然进行摇动的角度范围没有变化,但可以调节转动的开始位置以及结束位置。由此,根据可以调节移动刀42的切断时的转动的开始位置以及结束位置(实际上由于进行往复转动,严密地说是折回位置),可以调节移动刀42通过针孔12的时间点、即切断的时间点。
(动力传递机构)
动力传递机构50,如图1以及2所示,具备:通过步进马达13同时被旋转驱动的第一以及第二旋转凸轮51、52、跟着第一旋转凸轮51绕步进马达13的输出轴13a的周围做回转移动的第一滚子部件53、进行在切断机构40中用于进行切断的动力传递的动力传递杆54、在一端部支撑第一滚子部件53的同时另一端部连接在动力传递杆54上的第一杠杆部件55、跟着第二旋转凸轮52绕步进马达13的输出轴13a的周围做回转移动的第二滚子部件56、在一端部支撑第二滚子部件56并对应该第二滚子部件56的回转移动进行摇动的第二杠杆部件57、通过固定螺钉58连接并与第二杠杆部件57一起进行摇动的从动连杆体59、通过摇动动作下压压布机构20的销27b的一对臂部件60、61、和连接从动连杆体59的摇动端部和臂部件60的长条状的动力传递板62。
第一滚子部件53,被配置在作为槽凸轮的第一旋转凸轮51的引导槽内,并对应第一旋转凸轮51的旋转沿槽进行绕步进马达13的输出轴13a的周围的回转移动。
第一杠杆部件55,在缝纫机纵机身部内,在其长度方向沿大致Z轴方向的状态下,在其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可摇动地被轴支撑在缝纫机机壳上。该第一杠杆部件55,通过沿X轴方向的轴而支撑,位于一端部的第一滚子部件53通过回转运动沿大致Y轴方向进行移动。由此,对应第一滚子部件53的移动,第一杠杆部件55进行摇动,对被连接在其另一端部的动力传递杆54付与大致沿Y轴方向的进退移动力。
动力传递杆54,在缝纫机底板部内,长度方向以沿大致Y轴方向的状态配置。因此,通过第一杠杆部件55的摇动,动力传递杆54可进行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的进退移动。根据该进退移动的前进移动(移动方向F),通过切断机构40的移动连杆体43,使移动刀42进行前进转动Tf(为了按照仅卷入一方的面线而进行挑选的转动),通过进退移动的后退移动(移动方向B),可使移动刀42进行后退转动Tb(为了捕捉并切断另一方的面线和底线的转动)。
此外,在动力传递杆54的附近,设置有用于检测该动力传递杆54是处于前进位置还是处于后退位置的传感器64。
2个臂部件60、61,其基端部都在压布机构20的上方并同时被固定连接在支撑轴66上,该支撑轴66可旋转地被支撑在缝纫机机壳上,2个臂部件60、61和支撑轴66成为一体并进行摇动。
另外,各臂部件60、61的摇动端部,在以支撑轴66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使上述压布机构20的按压板27上下运动的各销27b的上方。即,通过各臂部件60、61的摇动端部的摇动而下降时与各销27b接触,并通过使按压板27下降,由压布脚21进行布料的按压。
一方的臂部件60和与销27b对接的摇动端部不同,输入其摇动驱动力的输入片60a在以支撑轴66为中心的半径方向并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在该输入片60a上连接动力传递板62的一端部,并使该输入片60a沿Y轴方向摇动。由此,各臂部件60、61整体进行摇动。
上述动力传递板62为长条状,并在缝纫机机头部内沿Y轴方向配置。如上所述,动力传递板62,其另一端部连接在从动连杆体59的摇动端部,所以,通过从动连杆体59的摇动,动力传递板62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前进移动(移动方向f)和后退移动(移动方向b),并使各臂部件60、61摇动。即,在后退移动时,各臂部件60、61沿下压压布机构20的销27b的方向摇动,下压压布脚21。另外,在前进移动时,各臂部件60、61沿从压布机构20的销27b离开的方向摇动,并从下压状态向上方移动压布脚21。
第二滚子部件56,以与第二旋转凸轮52的外周对接的状态配置,对应于第二旋转凸轮52的旋转进行步进马达13的输出轴13a的周围的回转移动。此外,该第二滚子部件56,通过被设置在从动连杆体59上的拉伸弹簧67被付与拉力,使其总是与第二滚子部件52的外周对接。
第二杠杆部件57被形成为大致L字形,并在其弯曲部由支撑轴65可摇动地被轴支撑在缝纫机机壳上。该第二杠杆部件57由沿X轴方向的轴支撑,当位于一端部的第二滚子部件56通过回转运动沿大致Z轴方向进行移动时,其另一端部以沿大致Y轴方向进行移动的方式弯曲。
图4是将第二杠杆部件57和从动连杆体59从连接状态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第二杠杆部件57和从动连杆体59在相互间可以进行角度调节,构成动作量调整机构,由此,构成用于调整对于压布机构20的驱动动作量的动作量调整机构。
从动连杆体59,在其长度方向一端部与第二杠杆部件57一起通过支撑轴65可转动地被支撑在缝纫机机壳上,在长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以支撑轴65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59a。而且,从动连杆体59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与动力传递板62的另一端部连结。
因此,在用紧固螺钉58连接时,从动连杆体59和第二杠杆部件57成为一体进行摇动,对应于沿动力传递板62的Y轴方向的前进(移动方向f)或后退移动(移动方向b),使各臂部件60、61摇动,切换压布脚21的升降状态。
另外,通过松开紧固螺钉58,从动连杆体59,可在长孔59a的长度范围独立于第二杠杆部件57进行个别地摇动,通过适当地进行对于第二杠杆部件57的角度调节并再次对紧固螺钉58紧固,可以适当调节对第二杠杆部件57的从动连杆体59的相对角度。
图5是用于说明由对第二杠杆部件57的从动连杆体59的角度调节而进行的按压板27的升降移动量的变化的说明图。
即,对于第二杠杆部件57,在图5中按照用实线表示的角度对从动连杆体59进行角度调节后,各臂部件60、61和销27b的间隙变成d2,在按照图5的用二点划线表示的角度进行从动连杆体59的角度调节后,各臂部件60、61和销27b的间隙变成d1。
另一方面,即使进行角度调节,由于第二杠杆部件57的摇动行程是一定的,如上所述,所以,通过角度调节,可调节各臂部件60、61和销27b的间隙的大小,由此,可以调节向销27b以及按压板27的下降方向的压入量。
接着,对第一以及第二旋转凸轮51、52加以说明。图6是由各旋转凸轮51、52驱动的切断机构40的切线动作和压布机构20的压布脚21的升降动作的时序图。在图6中,上方的线表示压布机构20的动作,纵轴表示压布脚21的高度。另外,在图6中,下方的线表示切断机构40的动作,纵轴表示向前进转动方向的转动角度量。
另外,在图6中,横轴表示步进马达13的旋转角度量,图6表示其一周量,并由切断动作的即将开始前的角度起表示。
第一旋转凸轮51如上所述是槽凸轮,该第一旋转凸轮51,沿以步进马达13的输出轴为中心的圆周的轨迹引导第一滚子部件53,同时,在其一部分上朝向圆的内侧沿洼下的轨迹进行引导。即,按照大致心形状形成第一旋转凸轮51的引导槽。
该第一旋转凸轮51在沿圆周的区间,不进行第一杠杆部件55的摇动,而仅在洼下的区间(以下,称作凹状区间)进行摇动。
该第一旋转凸轮51的凹状区间,从圆周区间缓慢地进行变化,渐渐地接近步进马达13的输出轴13a,并在该凹状区间的正中间最接近输出轴13a。而且,在通过此处后与输出轴13a分离,渐渐地回到圆周区间。
根据该第一旋转凸轮51的形状,在第一滚子部件53到达凹状区间时,是到达最接近输出轴的位置(以下,称作底部),第一杠杆部件55使动力传递杆54进行前进移动,同时使切断机构40的移动刀42进行前进转动Tf。由此,移动刀42从针孔12只挑选捕捉垂下的一方的面线。
进而,当第一滚子部件53通过凹状区间的底部后,至到达圆周区间,第一杠杆部件55使动力传递杆54进行后退移动,同时使切断机构40的移动刀42进行后退转动Tr。由此,移动刀42捕捉从针孔12垂下的另一方的面线和底线,并移至固定刀41进行切断。
第二旋转凸轮52具备下述功能:使第二滚子部件56对接在其外周面上并对应于外周形状使其移动,由此,按照对应距离外周面的位置的步进马达13的输出轴13a的距离的移动量,使第二杠杆部件57摇动。
该第二旋转凸轮52,与第一旋转凸轮51相同,被安装在步进马达13的输出轴13a上,通过和第一旋转凸轮51进行同时旋转,实现切断动作和压布脚动作的连动。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以在通过第一旋转凸轮51切断机构40进行线判别动作和线切断动作后压布脚21上升的方式来设定第二旋转凸轮52的外周形状。即,第二旋转凸轮52,以输出轴13a为中心的半径,由大小二区间构成,形成为在紧跟着连动的第一旋转凸轮51的凹状区间的后面(旋转方向下游侧)设置从半径大的区间向小的区间的边界区间,半径小的区间延续步进马达13的大致半周的部分,其后,经过边界区间向半径大的区间转移的形状。
根据该第二形状凸轮52的形状,在切断机构40还没有进行线的判别以及切断时,第二滚子部件56对接在半径大的区间,通过第二杠杆部件57以及从动连杆体59而向后退方向b移动动力传递板62。所以,各臂部件60、61下压销27b,压布机构20维持下压压布脚21的状态。
而且,通过第一旋转凸轮51,在切断动作完成后,立刻,第二滚子部件56通过从半径大的区间向小的区间的边界区间,第二杠杆部件57以及摇动连杆体59进行摇动并使动力传递板62向前进方向f移动。所以,各臂部件60、61向上方转动,解除销27b的下压,压布机构20使压布脚21上升,解除压布状态。
由以上的构成,动力传递机构50可实现压布机构20和切断机构40的连动。
此外,在步进马达13的输出轴13a上安装有旋转板68。该旋转板68形成有和输出轴同心的圆弧状切槽,通过检测旋转板的存在的传感器69,可检测步进马达13在目前是否是切断的开始角度或完成角度、或是否是在不能产生不能旋转的状态而进行适当旋转。
(缝纫机的动作说明)
由上述部分构成的缝纫机10,通过上下运动机构使机针进行上下运动,通过旋梭机构来缠绕作为面线的缝线而实行在针板11上面的布料的缝制。
在缝制中,在图6的原点的角度状态下步进马达13停止。而且,在缝制完成后,步进马达13开始旋转驱动。由此,第一旋转凸轮51向凹状区间引导第一滚子部件53,至到达其底部时,使切断机构40的移动刀42朝向转动方向Tf进行前进转动。由此,接近面线的线供给源的部位被移动刀42捕捉,进行线判别。而且,在第一滚子部件53从凹状区间的底部脱离后,移动刀42朝向转动方向Tb进行后退转动,并切断接近底线和面线的布料的部位。
在此期间,在第二旋转凸轮52中,第二滚子部件56对接在半径大的区间,维持动力传递板62向后退方向b移动的状态,压布机构20维持压布脚21的下降状态。
而且,当步进马达13旋转时,第一滚子部件53从第一滚子部件53的凹状区间向圆周区间移动,移动刀在后退后的原来的位置待机。
另一方面,第二旋转凸轮52的第二滚子部件56向半径小的区间转移,并向前进方向f移动动力传递板62,压布机构20使压布脚21上升,解除下压状态。
另外,在被缝制物是厚材质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松开紧固螺钉58,相对第二杠杆部件57对从动连杆体59从二点划线的位置向实线的位置进行移动调整,并再次拧紧紧固螺钉58。此外,图5表示无论是实线还是二点划线,都表示第二滚子部件56对接在第二旋转凸轮52的小的区间时的各构成的配置。
通过上述操作,从d1向更大的d2调整各臂部件60、61和销27b的间隔。由此,在第二滚子部件56从第二旋转凸轮52的小的区间向大的区间转移时,可降低由各臂部件60、61对销27b的压入量,可以提高压布脚21的下位置(下降后的位置)。
所以,可以避免因布料是厚材质,压布脚21不能到达规定的下位置,第二杠杆部件57不能摇动,由于第二滚子部件56的对接而阻止第二旋转凸轮52旋转,步进马达13不能旋转的状态。
(实施例的效果)
在上述的缝纫机10中,由于在动力传递机构50中,作为在从第二旋转凸轮52至销27b之间调整该销27b的下压量的动作量调整机构,设置了从动连杆体59,所以,即使在被缝制物是厚材质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降低对销27b的下压量的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向上方变更调节压布脚21的下位置。由此,可以避免第二杠杆部件57不能摇动、第二滚子部件56妨碍第二旋转凸轮52的旋转的状态,可以顺利地进行步进马达13的其他动作,即压布脚21的上升和线判别、由切断机构40进行的缝线的切断。
另外,可以对步进马达13避免产生过度的负担、防止失调的同时,按照相对各机构20、40所要求的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动作。
(其他)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通过一个步进马达13将切断机构40和压布机构20一起驱动,但也可以加上新的机构,对更多的机构,步进马达13进行驱动,取代切断机构40,其他的机构,例如从布料拔出切断后的面线的捯线机构,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步进马达13驱动。而且,也可以增加旋转凸轮的数量,将更多的机构按照各种顺序或各种时间点驱动。
另外,虽然通过使用从动连杆体59而进行臂部件60、61和销27b的间隙间隔的调整,可进行对于压布机构20的驱动量的调整,但并非仅限于此。只要是从步进马达13到达压布机构20的驱动量可以调整的构成即可。

Claims (1)

1.一种缝纫机,包括:
具有下降至针板上并保持被缝制物的压布脚且可升降地支撑该压布脚的压布机构;
配置在所述针板下方并通过移动刀的移动来切断缝线的切断机构;
作为所述压布脚的升降以及所述移动刀的移动的驱动源的步进马达;和
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通过所述步进马达同时被旋转驱动的2个旋转凸轮,并且,从动于所述2个旋转凸轮,使所述压布机构以及所述切断机构分别地进行动作,其特征在于:
具有动作量调整机构,其在所述压布机构和对压布机构付与驱动力的旋转凸轮之间,调整对于所述压布机构的驱动动作量。
CNA2005101088519A 2004-10-08 2005-10-08 缝纫机 Pending CN17578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96966A JP2006102400A (ja) 2004-10-08 2004-10-08 ミシン
JP2004296966 2004-10-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7812A true CN1757812A (zh) 2006-04-12

Family

ID=36372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088519A Pending CN1757812A (zh) 2004-10-08 2005-10-08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102400A (zh)
KR (1) KR101171396B1 (zh)
CN (1) CN1757812A (zh)
TW (1) TW200624620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4788A (zh) * 2011-03-31 2011-08-17 常州市工业缝纫机有限公司 加固缝缝纫机剪线抬压脚装置
CN102888721A (zh) * 2012-09-27 2013-01-23 庄卫东 电动缝纫机剪线机构
CN103132258A (zh) * 2013-01-10 2013-06-05 潘敏 缝制衣袋的机台改进结构
CN101550640B (zh) * 2008-04-01 2013-06-26 启翔针车(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的裁剪装置
CN104141201A (zh) * 2013-05-08 2014-11-12 陈忠前 工业缝纫机
CN104452123A (zh) * 2013-09-18 2015-03-25 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 门襟缝纫机下切刀安装结构
CN109402886A (zh) * 2018-11-13 2019-03-01 阮积康 一种缝纫机剪线和抬压脚驱动装置
CN109537194A (zh) * 2018-11-30 2019-03-29 浙江翔科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及自动抬压脚剪线控制方法
CN109680415A (zh) * 2016-07-30 2019-04-26 浙江杜马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剪线及自动抬压脚的驱动装置
CN109972310A (zh) * 2017-12-28 2019-07-05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花样机剪线装置
CN110387643A (zh) * 2018-04-20 2019-10-29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缝纫机
CN114150446A (zh) * 2020-09-07 2022-03-08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剪线抬压脚装置及缝纫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0911B (zh) * 2011-12-13 2013-05-01 杨明 一种缝纫机针头辅助装置
CN110195296B (zh) * 2019-07-11 2023-12-22 阮健明 一种缝纫机的剪线和抬压脚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6085B2 (ja) * 2002-01-28 2007-04-18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及び自動縫いミシン
JP3946083B2 (ja) * 2002-05-13 2007-07-18 Juki株式会社 差動送りミシン
JP4095337B2 (ja) * 2002-05-14 2008-06-04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KR100457807B1 (ko) * 2003-01-21 2004-11-18 박보인 재봉기의 노루발과 재봉물 이송기의 로울러 현가장치
KR200320557Y1 (ko) * 2003-04-18 2003-07-22 진흥테크 (주) 재봉틀용 노루발 올림장치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0640B (zh) * 2008-04-01 2013-06-26 启翔针车(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的裁剪装置
CN102154788A (zh) * 2011-03-31 2011-08-17 常州市工业缝纫机有限公司 加固缝缝纫机剪线抬压脚装置
CN102888721A (zh) * 2012-09-27 2013-01-23 庄卫东 电动缝纫机剪线机构
CN103132258A (zh) * 2013-01-10 2013-06-05 潘敏 缝制衣袋的机台改进结构
CN104141201A (zh) * 2013-05-08 2014-11-12 陈忠前 工业缝纫机
CN104452123A (zh) * 2013-09-18 2015-03-25 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 门襟缝纫机下切刀安装结构
CN109680415A (zh) * 2016-07-30 2019-04-26 浙江杜马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剪线及自动抬压脚的驱动装置
CN109680415B (zh) * 2016-07-30 2021-11-16 浙江杜马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剪线及自动抬压脚的驱动装置
CN109972310A (zh) * 2017-12-28 2019-07-05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花样机剪线装置
CN109972310B (zh) * 2017-12-28 2021-03-12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花样机剪线装置
CN110387643A (zh) * 2018-04-20 2019-10-29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缝纫机
CN110387643B (zh) * 2018-04-20 2021-11-16 杜尔克普-阿德勒有限责任公司 缝纫机
CN109402886A (zh) * 2018-11-13 2019-03-01 阮积康 一种缝纫机剪线和抬压脚驱动装置
CN109402886B (zh) * 2018-11-13 2023-08-18 浙江川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剪线和抬压脚驱动装置
CN109537194A (zh) * 2018-11-30 2019-03-29 浙江翔科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及自动抬压脚剪线控制方法
CN109537194B (zh) * 2018-11-30 2023-10-27 浙江翔科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及自动抬压脚剪线控制方法
CN114150446A (zh) * 2020-09-07 2022-03-08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剪线抬压脚装置及缝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24620A (en) 2006-07-16
KR101171396B1 (ko) 2012-08-07
JP2006102400A (ja) 2006-04-20
KR20060052106A (ko) 2006-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7812A (zh) 缝纫机
CN101054760A (zh) 缝纫机
CN1757809A (zh) 缝纫机
CN102789886A (zh) 一种新型磁环绕线机
CN101041925A (zh) 缝纫机
CN1957130A (zh) 服饰片送料装置
CN108044681B (zh) 一种用于梯形板材的切割装置
CN1891888A (zh) 装饰片进给装置
CN101057017A (zh) 刺绣机的送线装置
CN101063254A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67363A (zh) 用于在最好是衣料上装配钮扣,铆钉或类似件的机器
CN1955356A (zh) 滚边缝纫机
JP4020692B2 (ja) 針送りミシン
CN1904178A (zh) 嵌条缝纫机
CN101063257A (zh) 缝制装置及嵌条缝制装置
CN1800476A (zh) 嵌条缝纫机
CN1046771C (zh) 双链式线迹缝纫机
CN1389612A (zh) 缝纫机挂线装置
CN1948584A (zh) 链式线迹钉扣缝纫机及钉扣方法
JP2020130369A (ja) ミシン
CN1837443A (zh) 嵌条缝纫机
CN1924142A (zh) 圆头锁眼缝纫机
CN1049940C (zh) 链式线迹缝纫机的纱线切断装置
CN1676715A (zh) 间隙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及其缝纫机
CN216156106U (zh) 一种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