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人的第一发明鉴于上述以往技术内部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适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链式线迹缝纫机的纱线切断装置,它在通过套圈机构导出的缝纫纱线由纱线切断机构切断时,在其切断端部的附近由纱线保持体进行保持。同时,能够良好地进行缝纫纱线向着缝纫机针上线。
再有,本申请的第2发明,其目的是在带有多数个缝纫机头的多头缝纫机中,通过让想要中止的任意缝纫机头的针杆以及压脚进行退避动作,可以切断该缝纫机头中的针杆凸轮以及压脚凸轮与针杆驱动杆以及压脚驱动杆的连动关系,从而在各缝纫机头中不需要在每一个上均设置离合机构,简化了驱动装置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所期望的目的,本申请的链式线迹缝纫机纱线切断装置是在通过上下驱动的缝纫机针与针板下方配置的套圈机构的协同动作下进行链式线迹缝纫的链式线迹缝纫机中,
在上述套圈机构的上面以及上述针板下面的间隙之间配置可以进退动作的可动体,
让上述可动体作进退驱动的可动体驱动机构,
配置在上述针板的下方,在上述可动体往复运动时与其协同动作,来切断缝纫纱线的固定体,
在上述缝纫纱线切断之后,通过上述可动体的往复运动动作,使切断后的上述缝纫纱线处于套圈机构一侧的纱线端部保持在预定位置的保持体。
为了觖决上述的同样问题,而实现本发明所希望的目的另外一个发明是在由上下驱动的缝纫机针与配置在针板的下方套圈机构的协同动作而进行链式线迹缝纫的缝纫机中,具有:
在上述套圈机构的上面以及上述针板的下面的间隙中可以进退动作的可动体,
让上述可动体进退驱动的块驱动机构,
配置在上述针板的下方,在上述可动体往复运动时与之协同动作,从而切断缝纫纱线的固定体,
在将上述缝纫纱线切断后,通过上述可动体的往复动作,使切断了的上述缝纫纱线处于上述套圈机构一侧的纱线端部保持在预定位置的纱线保持体,
附在上述可动体中,通过上述可动体缝纫时的往复运动而解除上述纱线保持体的纱线保持力的解除体。
为了解决上述相同的问题,完成本发明所预期的目地的本发明的再一个方案是在通过上下驱动的缝纫机针与设置在针板下方的套圈机构的协同动作而进行链式线迹缝纫的链式线迹缝纫机中,带有:
可以滑动的配置在上述针板的下方,支撑多个上述套圈机构的套圈机构支撑体,
驱动上述套圈机构支撑体滑动,将一个套圈机构置于上述缝纫机下方对面位置的套圈机构选择机构,
配置在被选择的上述一个套圈机构的上面以及上述针板的下面的间隙中,进行进退动作的可动体,
将上述可动体进退驱动的可动体驱动机构,
配置在上述针板的下方,在上述可动体恢原时与之协同动作而切断缝纫纱线固定体,
通过上述缝纫纱线切断后的上述可动体的往复动作,而将切断后的上述缝纫纱线处于上述套圈机构一侧的纱线端部保持在预定位置的纱线保持体,
附设在上述可动体中,在缝制时通过上述可动体的往复动作而解除上述纱线保持体的纱线保持力的解除体。
另外,本申请的第2发明是一种带有多个缝纫机头的多头缝纫机驱动装置,上述缝纫机主轴是可旋转驱动地贯通上述各个缝纫机机头的,所述缝纫机机头由固定在缝纫机主轴上与该缝纫机主轴共同旋转的针杆凸轮以及压脚凸轮,通过与该针杆凸轮以及压脚凸轮旋转的连动而在一定范围内往复运动,由此使针杆以及压脚分别作升降动作的针杆驱动杆以及压脚驱动杆,让该针杆驱动杆以及压脚驱动杆超过上述预定范围向上方转动,从而使针杆以及压脚向上方避开的退避机构构成。
在上述各缝纫机机头中,分别配置有驱动各对应退避机构的传动装置以及让各缝纫机头中与针杆凸轮以及压脚凸轮所对应的驱动杆在上述退避机构让针杆以及压脚进行退避动作中,切断相互连动关系的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链式线迹缝纫机纱线切断装置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例如能够进行纱线选择的多头式链式线迹缝纫机,在构成该缝纫机的上部框架1的前面一侧按预定的间隔配置有例如2排缝纫机头2、2,同时,在各缝纫机头2上分别贯通设置有缝纫机主轴3、缝纫机针位置控制轴4以及方向控制轴5,其中缝纫机主轴3通过减速机等连接在设置于上部框架1左端后方部的辅助电机7上,通过该主轴3的旋转,配置在缝纫机头2上的缝纫机针6由图中未示出的机构形成上下往复驱动,另外,缝纫机针位置控制轴4以及方向控制轴5由分别固定在上部框架1的前面的脉冲电机8、9驱动。这样,缝纫机针位置控制轴4因其旋转,通过图中未示的机构控制缝纫机针6的行程高度,再通过方向控制轴5的旋转来控制缝纫机6的方向(针部的朝向)。
如图2所示在位于缝纫机台10下方的下部框架12上,以与各缝纫机头2对应的关系,固定有齿轮箱11、11。在该齿轮箱11的前端面上与缝纫机头2、2对应设置有2排支撑后述套圈机构17的支撑体13、13(以下称为套圈机构支撑体)。该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是设置有多个套圈机构17的箱状成形体,如图4所示其背面一侧固定的直线轨道15、16夹持着固定在上述齿轮箱11前面左右延伸的直线轨道14。由此,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沿着该直线轨道14可以在图1的左右方向上滑动。
各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上表面上沿着该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的滑动方向按照每一个预定的间隔可以旋转并且上下自由运动地垂直支撑着上述套圈机构17(实施例中有6个)。该套圈机构17由按照其部位变更直径尺寸的圆柱状部件构成,如图3和图4所示,从头部17a按照所需的间隔在下方形成直齿轮17b,再下方形成轴部17c,另外,在头部17a的上面中央部分贯穿设置有允许缝纫机针6下降的盲孔17d,同时在轴部17c的纵向中心部所形成的纱线通孔17e的上方形成有开口于头部17a上表面的纱线导出口17f。而该套圈机构17通过安装在其下端部的圈簧18始终向下方施加弹力。由此,直齿轮17b始终保持在与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的上表面13a、13a相接触的下部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所示,在固定于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的前面的前面板26的定位销27上确定出与直齿轮17b的齿轮相配合的套圈机构17不能旋转的位置,这时纱线导出口17f在从上述盲孔17d朝着齿轮箱11前面一侧的位置(套圈机构支撑体的背面一侧)形成整齐排列。
各齿轮箱11的前端部中央处通过轴承等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驱动齿轮20。该驱动齿轮20如图所示,其上端部形成有与套圈机构17的直齿轮17b相啮合的直齿轮20a。同时,其下方部形成有具有涡杆功能的螺旋齿轮20b。另外螺旋齿轮20b与齿轮箱11内部配置的具有涡轮功能的驱动螺旋齿轮21相接合。该驱动螺旋齿轮21固定在贯通配置于各齿轮箱11上的驱动轴22上,通过驱动轴22的往复旋转,由驱动螺旋齿轮21以及螺旋齿轮20b使驱动齿轮20往复旋转。另外,驱动轴22与固定在下部框架12上的脉冲电机28的电机轴相连接。
上述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的正面一侧如图1所示,配置有连杆23。该连杆23通过固定在个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正面两端部的连接体24、24固定在该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上,其右端部连接在设置于框架12端部近旁的套圈机构选择机构25上。另外,套圈机构选择机构25由于是根据套圈机构选择信号而将连杆23在轴线方向上移动驱动,从而由此使两个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沿着上述直线轨道14同时移动。而支撑在各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上的套圈机构17中的任何一个都配置在上述驱动齿轮前方相对的位置处,从而完成下述的功能。
在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的下部分别接合有夹线基板30,该夹线基板30让其背面一侧安装的凹形部件嵌合在安装于下部框架12前面的直线导轨31上,由此使其在横向方向可自由移动地支撑着。因此,如下面所述,通过套圈机构选择机构25在进行套圈机构17的选择动作时,能够与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一起移动。另外,在夹线基板30的前面,与套圈机构17的数目相对应沿着大致水平的方向分别设有6个第1线夹32以及第2线夹33。在其中的第2线夹33上,在夹住上述夹线基板30背面的一侧以分别突出的状态配置有调节销35。该调节销35通过图中未示的弹簧等弹性部件始终向背面方向施加压力,在其背面一侧设置有将6个调节销35同时压下的横向长条状按压板36。
上述按压板36可绕下圆部中心旋转地支撑着,通过其后方配置的第1板凸轮37的旋转进行按压操作。第1板凸轮37以对应于各夹线基板30后方下部框架12上固定的托架38、38为口径固定在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的旋转轴40上。而旋转轴40与固定在另一个托架38上的脉冲电机41的电机轴相连接(参见图4)。因此,随着该脉冲电机41的旋转,通过第1板凸轮37以及按压板36将调节销35压入,从而解除由第2线夹33对缝纫纱线a的所施加的张力,同时,由于解除了对该调节销35的按压,而对纱线a施加张力。另外,在前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位上沿水平方向固定有纱线导引器34,由第2线夹33导引的缝纫纱线a通过该纱线导引器34。
另外,在上述托架38上,通过轴44可摆动地支撑着摆动臂43,在沿其纵向中央部分所形成的凸轮从动件45与固定在上述旋转轴40上的第2板凸轮46的配合作用下形成摆动驱动。该摆动臂43的自由端与驱动套圈机构17上下运动的驱动杆47相配合,该驱动杆47可上下自由运动地支撑在下部框架12的前面,其上端部形成有压住套圈机构17下端的按压部分47a,另外,突出设置在下端部的销48与形成于摆动臂43自由端的配合槽43a相嵌合。而摆动臂43被压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由此,使驱动杆47压向下方。
另外,在上述齿轮箱11的上部安装着纱线切断机构50。该纱线切断机构50在形成于齿轮箱11上部前后方向的移动导引部51上嵌装着滑块52,在其上面沿前后方向通过螺钉54按所需长度固定有可动体53。该滑块52的下表面上形成有齿条52a,与各齿轮箱11内部贯通配置的滑块驱动轴55上固定的齿轮56相啮合。滑块驱动轴55如图1所示,与固定在下部框架12上的脉冲电机57的电机轴相连接。通过该脉冲电机57的驱动而使滑块52前后往复运动。另外,上述可动体53分别是由其前端部的纱线诱导片53a、形成圆弧形的刃部53b、纱线捕捉部53c、以及位于纱线捕捉部53c与刃部53b之间所形成的段落部53d构成的。在图8所示的待机位置,可动体53的前端部后退到从套圈机构17向后空出间隔的位置。
由上述套圈机构选择机构25所选择的套圈机构17(与位于驱动齿轮20前方相对配置的套圈机构17)的后方位置,如图4及图7所示,设置有与可动体53大致呈同一宽度尺寸而设定的固定体58。该固定体58由于固定于齿轮箱11上面的支撑板60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上,其前端部的下缘形成刃部58a。另外,在固定体58的下方配置有支撑体61,其上表面与固定体58之间形成允许可动体53的前端部插入及拨出的间隙。
另外,在可动体53的前端部与固定体58的后端部之间如图所示,形成所需大小的空间63,在该部分中容纳着纱线保持体62,即,该纱线保持体62由垂直固定在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的左右两端部的托架13b、13b与在该托架13b、13b之间以上下所需的宽度间隔设置的两块支撑板64、64构成。在两块支撑板64、64之间,如图3及图7所示,安装有6个纱线a的保持板65,各保持板65是将比套圈机构17的头部17a设定为要宽一些的弹性板弯折成楔形而构成的,将其开口部以指向该套圈机构17的状态并列配置。在配置该保持板65时,将楔形部分的上端部与位于上侧的支撑板64的下端面形成弹性接触,而外,纱线保持体62在选择套圈机构17时通过上述托架13b、13b而与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共同移动,对应于所选择的套圈机构17的保持板65则配置在固定体58后方部的对面。
另外,在安装可动体53的上述滑块52上,设置有长方形的框状解除体66,该解除体66是以比可动体53高度要低一段的位置配置在滑块52上的框形部件,它位于其框体内侧安装的可动体53的后方位置,通过滑块52上面固定的弹簧板67而与该滑块52相连动,即,在形成解除体66的长形板的一侧沿着其长度方向按所需要的间隔位置上分别形成凹部66a和凹部66b。另外,弹簧板67上所设置的凸片的前端部形成有可以与两凹部66a、66b相嵌合的凸部67a,从而与凹部66a或者凹部66b相嵌合。这样,该凸部67a在与任何一个凹部66a、凹部66b相配合时,上述解除体66与滑块52结合为一体。在这种状态下,随着滑块52对应于套圈机构17前进或者后退,在可动体53的两侧配置的导向板68、68之间进行导向,从而与该滑块52一起移动。
在上述解除体66上,在形成凹部66a、凹部66b一侧的后端部的附近,沿着长度方向按着所需要的长度形成有切口66c。该切口66c上配合着设置在一侧上述导向板68后端部上的凸片68a,形成与滑块52的移动方向离开一定距离的可摆动的方式,这样,当滑块52如图7及图8所示,处于待机位置时,弹簧板67的凸部67a与位于解除体66后侧的凹部66a相配合,同时,该解除体66的切口66c的前缘与导向板68的凸片68a相接触。在这种状态下,可动体53的前端与解除体66的前端相一致。另外,在解除体66前端部上沿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大致成半圆形的避线槽66d。配置这种纱线切断机构50的齿轮箱11的上面以及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的上面部分通过盖板74来封闭。另外,选择了的套圈机构17的上方所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针板75,针板75上形成有供缝纫机针6穿通的落针孔76,以及其周围的纱线通孔77。
另外,在夹线基板30的下方位置如图1及图2所示配置有筒子架板70,供给各夹线基板30的缝纫纱线a的纱线筒71竖立着6根,从各纱线管71拉出的纱线a通过纱线导引器72穿过夹线机板30的上述第1线夹32、第2线夹33,纱线导引器34以及套圈机构支撑体13、13下端的纱线导引器73而导入各套圈机构17中。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链式线迹缝纫机的纱线切断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在套圈机构支撑体13的各套圈机构17中设置有例如色彩各异的各色缝纫纱线a,如图12(b)所示,从纱线导出口17f导出的纱线a形成被保持板65保持住的状态。从这种状态下开始缝纫时,首先进行纱线a(套圈机构17)的选择,在进行选择时,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操作杆用手动输入指令,或者根据程序编制的自动指令驱动脉冲电机41,通过与之相连的上述旋转轴40的旋转,第1板凸轮37及第2板凸轮46到达图6(a)所示的旋转位置。即,按压板36与第1板凸轮37的最小直径位置相对应,同时,摆动臂43的凸轮从动件45与第2板凸轮46的最小直径位置相对应,由此,第2线夹33的调整销35向压住按压板36的第1板凸轮37方向突出,变成给缝纫纱线a施加张力的状态。另外,这时的摆动臂43的自由端由于位于最下位置,因而与该摆动臂43相连接的驱动杆47也下降到最低点,该驱动杆47的上端部所设的顶推部47a离开了套圈机构17的下端。因而,套圈机构17将被保持在将直齿轮17b与套圈机构支撑体13的上表面13a相接处的下降位置。同时,比直齿轮17b则与固定在该套圈机构支撑体13的前面板26的位定位销27相嵌合。
之后,通过不自操作手柄的由手工输入的指令或者根据程序的自动指令而使套圈机构选择机构25动作,通过连杆23使套圈机构支撑体13滑动驱动,从而选择出套圈机构17。一旦这种选择动作结束,如图6(b)的箭头方向所示,脉冲电机41的旋转轴40逆时针方向驱动旋转,摆动臂43的凸轮从动件45移动到第2板凸轮46的最大直径位置。伴随着这种移动,摆动臂43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驱动杆47向上方移动,由此,通过上端部的顶推部47a将套圈机构17推到所选择的位置。这样,如图4及图5所示,从上述定位销27移动到套圈机构17的直齿轮17b的外部,从而与齿轮箱11前端部所设的上述驱动齿轮20的直齿轮20a相啮合。另外,图3是表示选择了套圈机构支撑体右边的第3个位置的套圈机构17,将该直齿轮17b与驱动齿轮20a相啮合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将操作手柄上的启动开关(图中未示)一旦搬到ON的位置,由于上部框架1上设置的主轴电机7的驱动,主轴3旋转,而使缝纫机6下降。在其下降到达预定的下降位置的时刻,通过驱动螺旋齿轮21以及驱动齿轮20而使套圈机构17旋转驱动,朝缝纫机针6上挂上纱线。一旦这种第1缝纫机针的上线动作终了,纱线切断机构50的脉冲电机57便驱动,滑块驱动轴55按图4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如图8所示,处于待机位置的滑块52向左方(接近套圈机构17的方向)移动。另外,在该滑块52移动时,由于解除体66的凹部66a与弹簧板67的凸部67a相嵌合,随着该滑块52的移动,可动体53与解除体66一体移动,这样,解除体66的前端如图9所示,按压在保持板65的上面,从而解除了纱线a的保持,而脉冲电机57的驱动也停止。被解除了纱线a的缝纫机针6向上运动,将该纱线a引向上方,在由保持板65所保持的纱线端部从保持板65中上拨出的时刻起,脉冲电机57向相反方向驱动使滑块52返回到待机位置。另外,如图13所示,在解除体66的前端按压住保持板65的上面从而解除纱线a的保持时,由于解除体66的前端形成有避线槽65d,从而能够使保持板65上的纱线a不会受到按压,从而确实地将缝纫纱线放开。
在对选择出的缝纫纱线a(套圈机构17)进行缝制的工序完结时,首先将套圈机构17下降到靠下的位置。即,通过脉冲电机41的驱动而使旋转轴40绕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将凸轮从动件45移动到上述第2板凸轮46的最小直径处。由此,与该凸轮从动件45连动的驱动杆47被压下,被该杆47推起的套圈机构17下降到下方位置。
接着,驱动纱线切断机构50的脉冲电机57,滑块驱动轴55沿图4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处于待机位置的可动体53向左方移动,到达最突出的位置进行预定的动作。在其动作完成之后,该脉冲电机57反方向驱动,通过可动体53向待机位置的返回动作将纱线a切断并进行纱线端部的保持动作。这一连串的过程由图8到图12进行说明,通过上述脉冲电机57的驱动,滑块52向接近套圈机构17的方向移动。在这种动作的初期,如前所述,在解除体66的凹部66a上由于嵌合着弹簧板67的凸部67a,因而可动体53与解除体66一起移动,如图9所示,解除体66的前端压着保持板65,在到达解除纱线a的保持位置的时刻,解除体66的上述切口66c的后缘与凸片68a相接触,自此以后,可动体53与弹簧板67继续前进。而针板75的落针孔76与套圈机构17的纱线导出口17f之间拉出的缝纫纱线a一旦穿过固定体58与支撑体61之间的间隙由于与向前进的可动体53的纱线诱导片53a的配合而向外方推出,如图10所示,在可动体53到达最突出位置的时刻,缝纫纱线a从纱线诱导片53a进入可动体53的纱线捕捉部53c中。
接着,可动体53朝着待机位置后退,随着这种后退,缝纫纱线a由纱线捕捉部分53c向着固定体58拉伸。如图11所示,通过刃部53b与固定体58产生干涉而将缝纫纱线a切断。在进行切断时,可动体53受到来自固定体58的向下弯曲的力,而支撑体61则防止了这种弯曲,从而确保了切断。另外,可动体53在从捕捉缝纫纱线a的最突出的位置到将该缝纫纱线a由该固定体58来切断的位置进行移动的过程中,让上述解除体66移动,回复到初期的位置。即,可动体53在从图10的位置后退时,弹簧板67的突部67a与解除体66的凹部66a相嵌合,从这时起解除体66与可动体53共同后退,直到解除体66的切口66c的前缘与突片68a相接触为止,后退到原先的位置。
另外,可动体53接着在解除体66回复到原先的位置后继续后退,如图12所示,在与回复到待机位置相同的时刻使弹簧板67的突部67a嵌合在解除体66后方部所设的上述凹部66a中,该可动体53通过与固定体58的协同动作在最终将缝纫纱线a切断而后退的过程中,套圈机构17一侧的缝制纱线a的纱线端部穿过可动体53的段落部分53d与固定体58下端之间,在回到可动体53的待机位置时,如图12(b)所示,套圈机构17一侧的缝纫纱线a由于保持板65的弹力而被保持在保持板65与上侧支撑板64之间。之后,通过套圈机构支撑体13的滑动操作,反复进行从选择套圈机构17开始到纱线切断为止的一连串的动作,从而能够对各种颜色的缝纫纱线a(套圈机构17)进行多色缝纫。
另外,在套圈机构17的选择动作之后,如图6(b)所示,将套圈机构17置于上位置时,继续旋转旋转轴40,如图6(c)所示,第1板凸轮37的最大直径位置与按压板36相对应而进行旋转。由此,将第2线夹33的调整销35压入,从而解除对该第2线夹33的缝纫纱线a施加的张力。因此,通过旋转轴40的旋转,在将套圈机构17设于上部位置之后,通过旋转轴40的再次旋转或者不旋转,便能够选择出旋加在缝纫纱线a上的张力,从而能够得到与圈缝或者链缝各自相对应的适宜的线夹。
这样,根据第1个发明所述的链式线迹缝纫机的纱线切断装置,在缝纫纱线被切断后,对套圈机构的一侧所剩余的缝纫纱线的保持能够通过很少的零件数目以及简易的结构获得,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达到提高动作的可靠性的效果。另外,在缝纫时,能够将纱线的保持状态由解除体顺利解除,在之后的缝纫中便不会出现障碍,而得以平稳地进行。另外,通过在套圈机构支持体的各套圈机构上使用种类不同的缝纫纱线,便能够进行不同纱线种类的复合刺绣。
下面,参照附图举一个最佳的实施例来说明和2发明的多头缝纫机的驱动装置。而下面的实施例是适用于多头链式线迹缝纫机中的本发明的驱动装置。
如图14-17所示,在缝纫机臂10中贯穿有一根缝纫机主轴12,该缝纫机主轴12共同贯通图中未示的其他缝纫机头的缝纫机臂,通过电机等驱动源(图中未示),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另外,在缝纫机臂10内部缝纫机主轴12的轴上,分别固定有如图16所示的针杆凸轮14、套筒凸轮16以及压脚凸轮18。
在上述缝纫机臂10上其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位,沿其旋转轴线可自由旋转的支撑着形成圆筒状的旋转空心轴20。在该旋转空内轴20的内周面上,例如图15所表明的那样,安装有可以进行升降动作的针杆22,在该针杆22的下端部上安装有缝纫机针23,同时在将针杆22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上固定有圆筒状的针杆底座24。该针杆底座24能与由上述旋转空心轴20上部的内周面导引的针杆22一起进行升降动作。另外,旋转空心轴20与针杆22通过该针杆底座24形成沿轴线方向可以一体旋转的方式。
上述旋转空心轴20下端部的外周面上配置有套筒底座26,该套筒底座26通过上述缝纫机臂10上固定的导向套筒28的内周面的导向而可以形成上下移动的结构。该套筒底座26也形成可与旋转空心轴20在相同轴线方向旋转的结构。另外,在套筒底座26下端部上结合有套筒27。
如图14及图15所示,上述旋转空轴20的外周面上固定有齿轮21,另外,缝纫机臂10的内部底部如图15及17所示,固定有电机30,该电机30上所述的驱动齿轮32与上述旋转空心轴的齿轮21相结合,这样,在缝纫时(链式线迹缝纫刺绣时),通过上述电机30的驱动,旋转套筒空心轴20绕轴线旋转,与此相连动,上述针杆22(缝纫机针23)以及套筒27便被控制在与缝纫机前进方向相对应的方向上。
如图14及17所示,上述缝纫机臂10上固定有上述旋转空心轴20(或者是针杆22)的右侧导向轴40。该导向轴40上可以上下移动地分别支撑有针杆升降部件42以及套筒升降部件45、46。
上述针杆升降部件42通过其上部导向轴40上所设的弹簧44向下施加压力,其压力如后面所说明的那样,作用在针杆驱动杆70上。另外,升降部件42上如图14及图17所示,一体形成有叉状的爪43,该爪43与上述针杆底座24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环状钩槽相配合。因此,升降部件42一旦由导向轴40进行上下驱动,与之连动,上述针杆则与缝纫机针23一起作升降动作。
图18是从图15的相反一侧所看到的缝纫机头的剖视图。从图中明确地看出,上述套筒升降部件45、46是相互分开的部件,通过相互间所设弹簧49的弹力,始终形成上下一体动作的关系。另外,该升降部件45、46通过上部配置的弹簧48的弹力而被压向下方,该压力作用在以后要说明的套筒驱动杆76上。而上述升降部件46上,如图14所示一体形成有与上述套筒底座26的外周壁上形成的环形槽相配合的爪47。这样,升降部件45、46一旦由导向轴40进行上下驱动,与此连动,使上述套筒27作升降动作。
如图14及图17所示,在上述缝纫机臂10上上述旋转空心轴20(或者针杆22)的左侧可上下移动地支撑有升降轴50。该升降轴50的上端部上固定有带有杆销52的夹板部件51,同时升降轴50下端的外周壁上固定有压脚54的基部。在此,上述“压脚”在也带有套筒或者只带有套筒的情况下是一个通称的概念。
图19是表示上述升降轴50周边的缝纫机头的剖视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升降轴50在限制了其绕其回转旋转轴线旋转的状态下,相对于缝纫机臂10进行上下动作,由引,使上述压脚54作升降动作。另外,在升降轴50的轴上于压脚54的根部与缝纫机臂10之间设置有弹簧56,通过该弹簧56的弹力始终将该升降轴50压向下方。这样,该向下压的力如下面要说明的那样,通过上述杆销52作用在压脚驱动杆80上。
主要由图15及图17所示,上述缝纫臂10上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与缝纫要主轴12平行配置的支撑轴60的两端部,该支撑轴60的轴上如图17所示,可自由旋转地分别支撑有针杆驱动杆70、套筒驱动杆76以及压脚驱动杆80。上述支撑轴60上,如图15及图17所示,固定有齿轮62,该齿轮62与固定在缝纫机臂10上的电机64的驱动齿轮66相啮合。因此,通过该电机64,可以对支撑轴60绕轴线的旋转进行控制。另外,该电机64还兼有后面要说明的退避机构90的调整器的功能。
上述针杆驱动杆70如图15所示,其大致中间部分支撑在支撑轴60的偏心部分61上,通过对该支撑轴60的旋转控制能够改变针杆驱动杆70的旋转支点。另外,针杆驱动杆70的一端设置的滚子72与上述针杆凸轮14的凸轮槽相配合,同时,该杆7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部件74与上述针杆升降部件42相连接。这样,针杆凸轮14与上述缝纫机主轴12共同旋转,与此连动,针杆驱动杆70则往复运动,针杆升降部件42由上述导向轴40进行上下驱动。
上述套筒驱动杆76,如图18所示,其大致中间部分支撑在上述支撑轴60上。该套筒驱动杆76的一端上所设的滚子78与上述套筒凸轮16的凸轮槽相配合,同时,另一端通过连接部件79与上述套筒升降部件45相连接。因此,套筒驱动凸轮与缝纫机主轴12共同旋转,与之相连动,套筒驱动杆76作往复运动,套筒的两个升降部件45、46在导向轴40的驱动下上下运动。
另外,上述压脚驱动杆80如图19所示,其大致中央部分支撑在支撑轴60上,这样,该压脚驱动杆80的一侧端部所设的滚子82与上述压布凸轮的外周面相接触,另外,另一端所设的另一个滚子84相对于上述升降轴50的杆销52从下侧接触。
在由槽形凸轮构成的上述针杆凸轮54以及套筒凸轮16上,如图15及图18所示,分别形成有使凸轮槽的一部分开放的切口部14a、16a。而上述针杆驱动杆70作用于上述针杆升降部件42上,通过弹簧44施加弹力,另外,套筒驱动杆76作用于套筒的两升降部件45、46上,通过弹簧48施加弹力,由此,驱动杆70、76上的滚子72、78在针杆凸轮14以及套筒凸轮16的切口部14a、16a处,始终处于凸轮槽内的位置。另外,压布杆80作用在升降轴50上,通过弹簧56施加弹力,因此,始终是将一边的滚子82与压部凸轮80的外周面相接触,而另一边的滚子84与上述杆销52相接触。
下面,对上述针杆22、套筒27以及压脚54向上方退避的退避机构90进行说明。如图15、18以及图19所示,上述缝纫机臂10上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有与缝纫机主轴12以及上述支撑轴60平行配置的凸轮轴92。在该凸轮轴92的轴上固定有两个退避凸轮94、95,另外,上述针杆驱动杆70、套筒驱动杆76以及压脚驱动杆80上分别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凸部71、77、81。一侧的退避凸轮94如图5所示,可以与针杆驱动杆70的凸部71相接触,另一侧的退避凸轮95,如图18及图19所示,可以分别与套筒驱动杆76及压脚驱动杆80的凸部77、81相接触。
如图15及图17所示,上述凸轮轴92上固定有齿轮96,该齿轮96与上述支撑轴60的齿轮62相啮合。这样,通过上述电机64的驱动,穿过支撑轴60旋转的凸轮轴92与退壁凸轮94、55一起进行旋转控制。另外,如图14、图16及图17所示,上述支撑轴60的一端部设置有角度检测器68。通过该角度检测器68可以检测出支撑轴60以及凸轮轴92的旋转角度。
下面,对这种结构的驱动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缝纫(链式线迹缝纫刺绣)时,通过上述缝纫机主轴12的驱动,使针杆凸轮14、套筒凸轮16、以及压脚凸轮18共同旋转。与该针杆凸轮14相连动针杆驱动杆70在图15所示的实线与假想线之间来回往复运动,随着上述针杆升降部件42的上下动作,上述针杆22与缝纫机针23一起升降驱动。
另外,通过套筒凸轮16的旋转,上述套筒驱动杆76在图18所示的实线与假想线A1之间往复运动,随着上述套筒升降部件45、46的上下动作,上述套筒27升降驱动。另外,通过压脚凸轮18的旋转,上述压脚驱动杆80在图19的实线与假想线B1之间往复运动,能过上述升降轴50而使压脚54升降驱动,上述针杆22(缝纫机针23)以及套筒27,通过与各自升降驱动并行的上述电机30的驱动而进行相应于缝纫前进方向的方向控制,由此,在与套圈机构(图中未示)的协同动作下进行链式线迹缝纫。
上述针杆驱动杆70上,正如所说明的那样通过上述电机64的驱动而改变旋转支点,由此,能够将该针杆驱动杆70的旋转上死点设定在图20所示的实线与假想线之间的任意位置。由此,可以进行上述针杆22的升降行程的变更。
这时,上述支撑轴60的旋转控制能够停止在上述缝纫机主轴预定的旋转位置。另外,通过上述电机64的驱动,上述退避机构90的凸轮轴92也旋转,由引,上述退避凸轮94、95便不会与驱动杆70、76、80的凸部71、77、81相接触。
下面,对进行布的更替时,通过上述退避机构90将针杆22、套筒27以及压脚54进行退避的情况予以说明。在该情况下,上述缝纫机主轴停止在预定的位置,即,上述针杆凸轮14以及套筒凸轮14的切口部分14a、16a停止在与针杆驱动杆70及套筒驱动杆76的滚子72、78相对应的位置。
在此,上述电机64驱动,使上述凸轮轴92旋转,将退避凸轮94、95朝图21所示的实线位置旋转。由此,上述针杆驱动杆70将其凸部71压在一侧的退避凸轮94上,如图21的实线所示,向缝纫时超过旋转范围的上方旋转。另外,另一侧的退避凸轮95分别压在套筒驱动杆76以及压脚驱动杆80的凸部77、81上,套筒驱动杆76如图18的假想线A2所示,并且压脚驱动杆80如图19的假想线B2所示分别朝缝纫时超过旋转范围的上方旋转。其结果是,上述针杆22、套筒27以及压脚54分别退避到超过缝纫时上死点的上方位置。
在上述退壁时针杆驱动杆70以及套筒驱动杆76的滚子72、78如图21的实线以及图18的假想线A2所示,分别通过针杆凸轮14以及针泵凸轮16的切口部14a、16a跳出凸轮槽之外。另外,压布驱动杆80的滚子82,如图19的假想线B2所示,从压布凸轮18的外周离开,这样,在进行退避时,缝纫机主轴12(针杆凸轮14、套筒凸轮16以及压脚凸轮18)与各驱动杆70、76、80之间的连动关系被切断。
这样,如果进行多头缝纫机的任意缝纫机头的退避操作,而后再开始缝纫机主轴12的驱动,这些缝纫机头的针杆22、套筒27以及压角54便不升降驱动,处于休止状态。
另外,在退避时,针杆凸轮14、套筒凸轮16以及压脚凸轮18与各杆70、76、80的连动关系被切断,这大大缓和了朝各驱动杆70、76、80上方的旋转量的限制,从而能够将上述针杆22、套筒27及压脚54退避到足够的高度。
根据该第2发明,进行多头缝纫机的任意缝纫机头的针杆以及压脚的退避动作,由于其缝纫机头的针杆凸轮以及压脚凸轮与针杆驱动以及压脚驱动杆之间的连动关系被切断,由此便可以进行在各缝纫机头的每个上不设置离合机构的情况下终止任何一个缝纫机头。从而使驱动装置的结构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