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3254A - 嵌条缝制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嵌条缝制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3254A
CN101063254A CNA2007100972130A CN200710097213A CN101063254A CN 101063254 A CN101063254 A CN 101063254A CN A2007100972130 A CNA2007100972130 A CN A2007100972130A CN 200710097213 A CN200710097213 A CN 200710097213A CN 101063254 A CN101063254 A CN 101063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loth
sewing machine
flap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72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沟渕顺也
小川达矢
高濑秀纪
平泽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63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3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35/12Indicators for positioning work, e.g. with graduated scal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1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making piped open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3/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upplying or removing the work

Abstract

提高穿线的操作性。通过将口袋盖传感器(31L)固定在转臂部件(22)上,使口袋盖传感器(31L)与转臂部件(22)一起沿水平方向相对于缝纫机主体的臂部(83)可自由接近/分离地移动。由此,在穿线时,通过使保持体(12)沿水平方向转动,使转臂部件(22)和口袋盖传感器(31L)一体地移动而与缝线引导部(17)分离,提高向设置在缝纫机主体的臂部(83)前端的缝线引导部(17)及缝针(13)中穿入上线的穿线操作性。

Description

嵌条缝制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口袋盖检测的嵌条缝制缝纫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嵌条缝制缝纫机具有:大压脚机构(布料移动机构),其具有一对大压脚,一起保持并传送载置台上的主布料和嵌条布;口袋盖保持机构,其将与嵌条布一起缝合在主布料上的口袋盖布料保持在大压脚上;缝制单元,其在传送来的布料上进行缝制;保持体机构,其通过具有底板部和立板部的保持体而在主布料上配置嵌条布;以及口袋盖传感器,其检测来自反射面的反射光,该反射面沿布料传送方向设置在大压脚的上表面上(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在上述现有例中,在缝制时,利用大压脚机构的大压脚保持主布料和嵌条布,进而如果在大压脚的上表面保持口袋盖布料,则大压脚的反射面的一部分成为由口袋盖布料覆盖的状态。由此,在缝制中大压脚进行传送移动时,根据利用口袋盖传感器检测出的来自反射面的反射光光量的变化,可以分别检测出口袋盖布料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所以,由于从口袋盖传感器检测口袋盖布料端部的位置(口袋盖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至缝针的间距为既定值,通过在检测出布料端部之后传送与上述间距对应的量,决定缝制开始位置及缝制结束位置,实现缝制。
专利文献1:特许27169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此外,向嵌条缝制缝纫机的缝针中,穿过设置在缝纫机主体外侧的上线路线中的缝线引导部而供给上线。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嵌条缝制缝纫机中,由于检测口袋盖布料的端部的口袋盖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缝纫机主体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的缝针附近,因此在向缝针中穿入上线时,口袋盖传感器成为障碍,产生穿线操作变得困难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嵌条缝制缝纫机中,为了检测出在沿布料进给方向的左右任意一侧上缝合的口袋盖布料的端部,沿与缝制方向正交的缝纫机臂长度方向并列设有2个口袋盖传感器,如果为了提高口袋盖布料在布料进给方向下游侧及上游侧的端部、即缝制开始位置和缝制结束位置的稳定性,使该口袋盖布料的端部的检测位置、即口袋盖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接近缝线的上方,则上述2个传感器间的间隙减少,产生穿线的操作性进一步恶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嵌条缝制缝纫机中穿线的操作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记述的发明为一种嵌条缝制缝纫机,其具有:缝纫机主体(80),其通过由主轴电动机上下驱动的2根缝针(13)形成平行的两条线迹;缝线引导部(17),其配置在缝纫机主体前端部、位于上述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的表面上,向上述2根缝针引导缝线;保持体(12),其具有沿布料进给方向的长条状底板部及从该底板部直立设置的立板部,该保持体在上述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下降位置上时,在主布料上配置嵌条布;布料移动机构(40),其使沿上述布料进给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大压脚向位于上述下降位置的上述保持体的两侧降下,从上方按压保持载置于缝纫机工作台上的主布料及嵌条布,同时,通过使上述大压脚沿上述布料进给方向移动,传送上述主布料及嵌条布;口袋盖保持机构(55),其将向上述主布料及嵌条布上缝合的口袋盖布料保持在上述大压脚的上表面上;以及检测部件(31),其配置在上述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的上游侧,在利用上述布料移动机构使上述大压脚沿上述布料进给方向移动时,从上方向在上述大压脚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反射面照射光,通过检测其反射光而检测上述口袋盖布料的端部位置,该嵌条缝制缝纫机基于由上述检测部件检测出的口袋盖布料的端部位置,决定由上述缝纫机主体进行缝制的缝制开始位置及缝制结束位置,并将上述口袋盖布料叠放在上述主布料及嵌条布上而缝合,其特征在于,具有转臂部件(22),该转臂部件保持上述检测部件,使其能够以与上述缝纫机主体的缝纫机臂部的安装位置自由接近/分离的方式移动。
技术方案2记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述的发明中,上述转臂部件的基端部可转动地支撑在上述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上,同时,穿过上述缝纫机主体的上述2根缝针侧的端部附近而向布料进给方向的上游侧延伸,该转臂部件同时支撑上述保持体和上述检测部件,并通过以支撑部件为中心转动,可以使上述保持体向动作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该动作位置是保持体可以在上述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的上游侧上下移动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使保持体与上述缝纫机主体的位于上述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端部分离的位置。
技术方案3记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记述的发明中,上述转臂部件使上述保持体沿水平方向从上述动作位置移动至上述退避位置。
技术方案4记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记述的发明中,上述转臂部件使上述保持体沿上下方向从上述动作位置移动至上述退避位置。
技术方案5记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记述的发明中,上述检测部件分别对应上述各大压脚而并列地设置2个,至少一个保持在上述转臂部件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述的发明,可以使检测口袋盖布料端部的检测部件(口袋盖传感器)相对于缝纫机主体的位于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端部自由接近/分离地移动,该口袋盖布料由口袋盖保持机构保持,利用布料移动机构的大压脚传送。即,由于向缝针穿线时,可以使口袋盖传感器与向该缝针导线的缝线引导部分离,所以口袋盖传感器不会妨碍穿线操作。由此,与例如在接近缝线引导部的缝纫机臂部的前端位置上安装2个口袋盖传感器的现有嵌条缝制缝纫机相比,可以提高穿线的操作性。
根据技术方案2记述的发明,安装在转臂部件上的口袋盖传感器,与由上述转臂部件支撑的保持体一起以支撑部件为中心转动。即,如果使保持体与缝纫机主体分离,则由支撑该保持体的转臂部件支撑的口袋盖传感器与配置在缝纫机臂部的前端上的缝线引导部分离。因此,穿线的操作性提高。另外,由于通过将口袋盖传感器安装在转臂部件上,可以使保持体和口袋盖传感器同时接近/分离,所以,可以在一次转动动作中,使保持体和口袋盖传感器两者与缝纫机主体分离。即,由于在向缝针穿线时,不需要分别使保持体和口袋盖传感器与缝纫机主体分离移动,可以在一次转动动作中,使保持体和口袋盖传感器一起与缝纫机主体分离移动,所以可以更好地提高穿线的操作性。
根据技术方案3记述的发明,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2记述的发明相同的效果,另外,特别地通过使转臂部件沿水平方向转动,使保持体从动作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即,安装在该转臂部件上的口袋盖传感器,与转臂部件一起相对于缝纫机主体沿水平方向转动而移动。即,通过使转臂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可以使口袋盖传感器相对于缝纫机主体接近/分离地移动,可以实现穿线的操作性的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4记述的发明,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2记述的发明相同的效果,另外,特别地通过使转臂部件沿上下方向转动,使保持体从动作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即,安装在该转臂部件上的口袋盖传感器,与转臂部件一起相对于缝纫机主体沿上下方向转动而移动。
根据技术方案5记述的发明,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1或2记述的发明相同的效果,另外,特别地由于口袋盖传感器分别与一对大压脚对应而并列地设置2个,所以可以单独地检测利用2根缝针的任意一个在主布料及嵌条布上缝合的口袋盖布料的端部位置。而且,由于至少任意一个口袋盖传感器保持在转臂部件上,所以在保持体从动作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至少任意一个口袋盖传感器与转臂部件一起与缝纫机臂部的安装位置分离。因此,穿线的操作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嵌条缝制缝纫机的整体概略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嵌条缝制缝纫机的正视图。
图3是大压脚进给机构的斜视图。
图4是大压脚进给机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在大压脚的上表面上设置口袋盖布料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将嵌条缝制缝纫机的保持体机构配置在动作位置上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将嵌条缝制缝纫机的保持体机构配置在退避位置上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要部所涉及的口袋盖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的要部斜视图。
图9是表示将一个口袋盖传感器与保持体机构一起配置在退避位置时的缝线引导部周边的要部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
下面,基于图1至图9说明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嵌条缝制缝纫机10。图1是表示嵌条缝制缝纫机10的整体概略结构的斜视图,图2是嵌条缝制缝纫机10的正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各图中表示的XYZ轴为基准定义嵌条缝制缝纫机10的各部分的方向。在将嵌条缝制缝纫机10设置在水平面上的状态下,Z轴方向表示作为铅垂方向的方向,X轴方向表示水平且与布料进给方向E一致的方向,Y轴方向表示水平且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嵌条缝制缝纫机10,是如下所述的缝纫机:将布料(主布料)C和嵌条布(省略图示)叠放而利用2根针13、13以规定的长度缝合,同时在2条线迹之间沿缝制方向形成直线状的切缝,进而,在该切缝的两端部上形成V字状的切缝。另外,在缝合布料C和嵌条布时,用2根针13、13中的一根在布料C上缝合口袋盖布料F(参考图5)。
所述嵌条缝制缝纫机10,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工作台11,其作为载置台,成为缝制的操作台;大压脚进给机构40,其作为布料移动机构,利用沿布料C的传送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大压脚41,从上方保持工作台11上的布料C,同时通过使大压脚41向传送方向移动而进行布料C、嵌条布及口袋盖布料F的传送;口袋盖保持机构55(参考图3),其将在布料C上缝合的口袋盖布料F保持在各大压脚41上;保持体机构20(参考图6),其将保持体12抵接在缝合于布料C上的嵌条布上而使该嵌条布的两侧部折返;缝纫机架80,其设置在工作台11上,收纳保持针上下移动机构和切刀机构;缝线引导部17,其位于缝纫机架80的上部、即臂部83的前端部,并配置在臂部83的位于2根缝针13、13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的表面上,将上线向2根缝针13、13引导;角切刀机构90,其在直线状的切缝两端位置上形成大致V字状的切缝;以及口袋盖检测单元30,其向反射面41c照射光,同时检测该反射光,该反射面41c沿布料C的传送方向形成在大压脚41的上表面上。
在上述缝纫机架(缝纫机主体)80中,具有:切刀机构,其在2根缝针13的布料进给方向下流侧使可动切刀14升降,而在布料C和嵌条布上形成切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作为缝制单元,利用2根缝针13,在由大压脚进给机构40沿X轴方向进给的布料C和嵌条布上进行缝制;以及釜机构(未图示),其从缝针13上捕捉缝线而和下线缠绕。
另外,如图1所示的保持体机构20,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支撑机构21的一部分而进行记载。
下面详细说明各部分。
(工作台及缝纫机架)
工作台11的上表面与X-Y平面平行,且以水平状态使用。另外,在工作台11的缝针13的落针位置上安装针板15。在针板15上,形成2根缝针13、13分别插入的针孔和切刀机构的可动切刀14插入的狭缝(参考图2)。
而且,在工作台11上,形成收纳缝纫机架80的底座部81的凹部,缝纫机架80设置在该凹部上。另外,在工作台11上,在缝纫机架80的布料进给方向的下游侧配置大压脚进给机构40和角切刀机构90,在布料进给方向的上游侧配置保持体机构20。
缝纫机架80,主要由底座部(缝纫机底座部)81、纵向机体部82和臂部(缝纫机臂部)83构成,该底座部81配置在工作台11上,该纵向机体部82直立设置在该底座部的一端侧,该臂部83从纵向机体部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
在缝纫机架80的下部配置缝纫机电动机16,在底座部81的内部,从缝纫机电动机16向釜机构传递旋转驱动力的下轴以沿Y轴方向的状态支撑。另外,在臂部83的内部,从缝纫机电动机16向针上下移动机构传递上下移动驱动力的上轴,以沿Y轴方向的状态支撑。在上轴和下轴上,分别固定安装滑轮,利用穿过缝纫机架80的纵向机体部82内部的同步带而相互连接。
另外,在臂部83前端部的位于后述2根缝针13、13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图2中的右侧)的侧面下部上,设有向2根缝针13、13引导上线的缝线引导部17(参考图7至图9)。
在所述缝线引导部17上设有2个穿线孔,该2个穿线孔沿大致Z轴方向贯穿该缝线引导部17,同时沿Y轴方向并列配置。分别在各穿线孔中可自由插入地穿入上线,使上线顺滑地引导至2根缝针13中与各穿线孔对应一侧的缝针13中。
(针上下移动机构)
针上下移动机构构为公知的结构,其具有:2根缝针13、13,其构成双针;2根针棒,其分别在下端部保持双针13、13;上下金属轴承,其将各针棒沿其长度方向可滑动地支撑;针棒拱座,其同时保持2根针棒;上轴(主轴),其由作为主轴电动机的缝纫机电动机16旋转驱动;旋转锤,其固定连结在上轴的一端部上,进行旋转运动;曲柄杆,其一端部连结在从旋转锤的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上,同时另一端部连结在针棒拱座上。
然后,如果利用缝纫机电动机16使上轴旋转,则旋转锤与该上轴一起旋转,伴随着该旋转锤的旋转,曲柄杆的一端部以上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因此,在曲柄杆的另一端部,仅将进行圆周运动的一端部沿Z轴方向的移动分量传递至针棒拱座,向各针棒施加往复上下移动的移动力。
另外,上述2根缝针13、13沿Y轴方向并列配置。然后,后述的保持体12,在缝制时其前端部配置在2根针的落针位置之间,2根针13、13夹在保持体12的两侧进行缝制,形成沿布料进给方向的平行的2条线迹。
(切刀机构)
切刀机构具有:可动切刀14,其形成直线状的切缝;切刀棒,在其下端部配置可动切刀14,同时在臂部83中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切刀电动机,其作为切刀棒上下移动的驱动源;传动机构,其将来自切刀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变为上下方向的往复驱动力,进行传递;以及气缸,其通过使可动切刀14升降而在待机位置和切断位置之间切换。
上述可动切刀14与2根针13、13邻接,同时配置在该2根针13、13的布料进给方向下游侧(图2中的左方)。
切刀电动机与布料C的进给动作一起进行旋转驱动,通过传动机构使可动切刀14上下移动,在主布料及嵌条布上反复形成与切刀宽度对应的切缝,从而形成直线状的切缝。
(釜机构)
釜机构设置在缝纫机架80的底座部81中。该釜机构具有:2个水平釜,其分别与2根缝针13、13对应;釜齿轮,其设置在各水平釜的旋转轴上;以及传动齿轮,其固定安装在下轴上,分别向各釜齿轮施加旋转驱动力。
下轴由缝纫机电动机16旋转驱动后,经由各传动齿轮向釜齿轮传递旋转驱动力,进而,经由釜轴使各水平釜旋转。各水平釜,在缝针13的前端部下降至针板15的下侧时,从缝针捕捉缝线,通过在捕捉状态下旋转,使下线进入水平釜而插入缝线线环,进行使缝线和下线缠绕的操作。由此,通过2根缝针13、13和水平釜的协同动作而形成平行的2条线迹。即,由针上下移动机构和釜机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缝制单元。另外,由上述的缝纫机架80、内置于该缝纫机架80中的针上下移动机构、切刀机构及釜机构等,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主体。
(保持体机构)
如图6及图7所示,保持体机构20具有:保持体12,其剖面形状为倒T字状,使嵌条布卷绕设置其上,并沿长度方向进给;以及支撑机构21,其可升降地支撑保持体12。
保持体12具有沿布料进给方向的长条状的底板部和沿布料进给方向的立板部,该底板部与工作台11的上表面相对地配置,该立板部垂直地直立设置在该底板部的上表面上,剖面观察时该保持体12成为倒T字状的形状。所述保持体12,由支撑机构21在2根缝13、13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可上下移动地支撑。而且,保持体12在其上下移动的下降位置上,在载置于工作台11上的主布料上配置嵌条布,从上方按压保持。
支撑机构21具有:气缸23,其作为保持体12升降动作的驱动源;未图示的电磁阀,其驱动该气缸23;多个连杆25,其将气缸23的驱动力转换为上下方向的移动力而施加在保持体12上;转臂部件22,其支撑该多个连杆;以及支撑部件24,其可转动地支撑该转臂部件22。
支撑部件24如图7所示,设置在从大压脚进给机构40的驱动源、即压脚电动机45的托架延伸出的延设部的前端,经由沿Z轴方向的轴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撑转臂部件22的布料进给方向下游侧的端部。
对于转臂部件22,其基端部即布料进给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在2根缝针13、13的布料进给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上,由上述支撑部件24以该支撑部件24为中心可自由转动地支撑。转臂部件22的前端,穿过缝纫机主体的2根缝针13、13侧的端部附近而向布料进给方向的上游侧延伸,通过以支撑部件24为中心转动,保持体12可以向在2根缝针13、13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可上下移动的动作位置(参考图6)、和与缝纫机主体的2根缝针13、13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端部分离的退避位置(参考图7)移动。
然后,在缝制时,驱动气缸23,使保持体12下降,以使保持体12的前端部位于2根针13、13的落针位置之间。而且,在沿着保持体12的剖面形状以卷绕在保持体12上的方式保持嵌条布的状态下,通过与位于下降位置的、即下降至保持体12两侧的后述大压脚进给机构40的一对大压脚41协同动作,沿长度方向进给嵌条布,与布料C缝合。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转臂部件22的下部,经由安装部件26安装后述口袋盖传感器31L、31R中的口袋盖传感器31L。
(大压脚进给机构)
图3是大压脚进给机构40的斜视图,图4是表示大压脚进给机构40概略的俯视图。如上述图所示,大压脚进给机构40具有:一对大压脚41,其在缝针13两侧的位置上,从上方按压布料C;2个垫板47,其分别配置在各大压脚41的下侧,同时在布料进给时载置布料C;一对臂部件48,其分别保持各大压脚41;支撑体42,其经由臂部件48而可升降地支撑2个大压脚41;大压脚41的间隔调节机构49,其使保持在支撑体42上的各臂部件48可以沿Y轴方向调节位置;气缸43,其使大压脚41相对于支撑体42上下移动;电磁阀(省略图示),其控制气缸43的驱动;压脚电动机45,其使由大压脚41按压的布料C向布料进给方向E移动;以及皮带46,其将压脚电动机45的旋转驱动力变换为沿X轴方向的直线驱动力,传递至支撑体42。
各大压脚41是剖面形状大致为楔状、俯视形状为长方形的平板,其在厚度较薄一侧的边缘部以相互对置的状态由支撑体42支撑。而且,2个大压脚41分别由臂部件48支撑,在2根针13、13两侧沿Y轴方向并列配置,同时使其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即布料进给方向而延伸设置。
然后,大压脚进给机构40使各大压脚41下降至位于上述下降位置的保持体12的两侧,从上方按压保持载置于工作台11上的主布料及嵌条布,同时通过使各大压脚41沿布料进给方向移动而传送主布料及嵌条布。
另外,各大压脚41由上面板和底面板构成,各大压脚41均具有面向另一个大压脚侧而开口的间隙。而且,在各大压脚41的间隙中收纳可进退的压板50。各大压脚41的压板50,通过设置在各臂部件48上的气缸51,可以沿着相互接近/分离的方向(Y轴方向)往复移动。该气缸51,通过由未图示的动作控制单元控制的电磁阀(省略图示)切换ON/OFF而进行驱动,同时使各压板50相互接近地移动,从而可以折叠上述嵌条布的两端部,使其卷绕在保持体12上,并且可以维持该状态。
另外,在各大压脚41的上表面上,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形成长条状的反射面41c。反射面41c是用于检测由后述口袋盖保持机构55保持的口袋盖布料F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端部位置和下游端部位置的部件。图5是表示口袋盖布料F设置在大压脚41的上表面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如该图5所示,如果由口袋盖布料F遮蔽长度方向上的反射面41c的一部分,则通过由口袋盖检测单元30检测出该遮蔽部分的反射率降低,使动作控制单元识别口袋盖布料F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端部位置和下游端部位置。
各臂部件48,由沿Y轴方向设置在支撑体42的一端部侧的支撑轴42a可摆动地支撑。而且,在各臂部件48的前端部侧保持大压脚41,同时后端部侧利用气缸43升降,其结果,各臂部件48摆动而使大压脚41升降。
间隔调节机构49设置在各臂部件48和支撑轴42a之间。各间隔调节机构49,可以沿支撑轴42a移动,与臂部件48连结而可以将其固定在任意的位置上。由此,可以经由各臂部件48而调节各大压脚41至Y轴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上,可以调节各大压脚41的间距。
各垫板47分别位于大压脚41的下侧,以载置于工作台11的上表面上的状态固定安装在支撑体42上,与大压脚41一起沿布料进给方向E进行移动。各垫板47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同时在Y轴方向上设定为大致与大压脚41相同的宽度。而且,各垫板47配置在2根针13、13的两侧,以在缝制时不覆盖针板15。
各垫板47总是位于工作台11上表面的高度,通过各大压脚41相对于各垫板47下降而保持夹持布料C的状态。即,各垫板47位于布料C的下侧,是用于保护该布料C在传送时不在工作台11的上表面上直接滑动的部件。
气缸43通过未图示的电磁阀,经由各臂部件48而可以使各大压脚41在上位置和下位置间切换,在上位置时,各大压脚41与垫板47的上表面分离,在下位置时,使各大压脚41下降至垫板47的上表面的高度。所述气缸43的电磁阀由动作控制单元进行动作控制。
皮带46架设在压脚电动机45的滑轮45a和未图示的支撑滑轮之间,该皮带46的中间部46a连结在支撑体42的皮带固定部42a上,同时可以通过压脚电动机45的驱动而将2个大压脚41沿X轴方向任意定位。
(口袋盖保持机构)
口袋盖保持机构55如图3所示,分别设置在各大压脚41的上表面上。各口袋盖保持机构55通过口袋盖按压部件56和气缸57进行口袋盖布料F的保持和解除,该口袋盖按压部件56与大压脚41的上表面可接近/分离地转动支撑在臂部件48上,该气缸57向口袋盖按压部件56施加转动力。
所述口袋盖保持机构55是用于以沿X轴方向的状态保持口袋盖布料F的缝制端部的机构,进行口袋盖布料F的保持,使该口袋盖布料F的缝制端部在各大压脚41移动时通过一根缝针13的落针位置。而且,向主布料及嵌条布上缝合的口袋盖布料F,在大压脚41的上表面上以在该口袋盖布料F的整个长度方向上从上方覆盖大压脚41的反射面41c的状态由口袋盖保持机构55保持。
另外,口袋盖保持机构55分别设置在每个大压脚41上,但在口袋盖布料F的缝制操作时,仅选用任意一个。
(口袋盖检测单元)
口袋盖检测单元30,与在各大压脚41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反射面41c对应而设有2个(30(L)、30(R))。各口袋盖检测单元30在缝纫机架80的臂部83前端、即各大压脚41移动路线上方的2根针13、13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图2中的右侧),沿Y轴方向并列设置。
上述各口袋盖检测单元30具有:口袋盖传感器31(31L或31R),其具有作为从上方向大压脚41的反射面41c照射光的投射部件的光源(图示略),和检测来自反射面41c的反射光而将检测信号输入至未图示的动作控制单元的检测部件;以及支撑托架32(32L或32R),其支撑上述光源及口袋盖传感器31。
各口袋盖传感器31在面向下方的状态下,在各大压脚41的反射面41c的上方分别由支撑托架32支撑。而且,在利用上述大压脚进给机构40使大压脚41向布料进给方向移动时,从光源向反射面41c照射光,通过检测该反射光而检测口袋盖布料F的端部位置,即检测作为缝制开始位置的下游端部位置和作为缝制结束位置的上游端部位置。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各口袋盖检测单元30中的一个口袋盖检测单元30(R),利用螺栓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缝纫机架80的臂部83前端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的侧面下部上(参考图1、图8及图9)。即,口袋盖检测单元30(R)的光源和口袋盖传感器31R收纳在沿Y轴方向配置为长条状的壳体中,每个该壳体经由支撑托架32安装在臂部83的侧面下部上。然后,该口袋盖检测单元30(R)以如下方式安装:使上述缝线引导部17夹在该口袋盖检测单元30(R)和缝纫机主体的臂部83之间,使该口袋盖检测单元30(R)从外侧覆盖缝线引导部17的右侧一半程度(参考图9)。
另一方面,上述各口袋盖检测单元30中,另一个口袋盖检测单元30(L)经由安装部件26安装在可自由升降地支撑上述保持体12的转臂部件22的下部(参考图8)。
安装部件26的一端(上端),沿转臂部件22的长度方向固定在该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下端上。从该安装部件26的下端部即上述安装部件26的一端,以维持垂直面的状态而弯折为大致L字状,在向与转臂部件22正交的水平方向从上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下端部上,经由支撑托架32安装口袋盖传感器31L。
然后,在使转臂部件22以支撑部件24为中心转动而将保持体12配置在动作位置上时,口袋盖传感器31L配置在缝纫机主体的臂部端83前端上,与另一个口袋盖传感器31R一起沿Y轴方向并列设置。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口袋盖传感器31L固定并保持在转臂部件22上,该口袋盖传感器31L设置为与缝纫机主体的臂部83的安装位置可自由接近/分离地移动。因此,在转臂部件22以支撑部件24为中心转动而使保持体12从动作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上时,口袋盖传感器31L与臂部83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侧面下部分离,缝线引导部17的左半侧露出,成为缝纫机10的操作者可以操作的状态。
(角切刀机构)
角切刀机构90配置在工作台11的下方,并位于由大压脚进给机构40决定的大压脚41通过路线的可动切刀14的布料进给方向下游侧(图2中的左方),通过使一对角切刀91从下方刺穿由大压脚进给机构40传送至角切刀91的作业位置上的布料C,在直线状的切缝两端的位置上形成大致V字状的切缝。
即,角切刀机构90具有:气缸92,其使角切刀91上下移动;电磁阀(省略图示),其驱动气缸92;驱动电动机94,其使角切刀91沿X轴方向移动并定位。
上述角切刀91,从上方观察其剖面形状形成V字状,通过从下方刺穿各布料而形成V字状的切缝。
即,预先利用驱动电动机94设定一对角切刀91的间隔,形成有线迹和直线状切缝的布料C及嵌条布,由大压脚进给机构40传送至布料进给方向E上比可动切刀14更靠近下游侧的规定位置,然后使一对角切刀91上升,形成2个V字状的切缝。
(实施方式的动作说明)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嵌条缝制缝纫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缝制时,为了利用保持体12保持嵌条布,将支撑保持体12的转臂部件22配置在动作位置(参考图6),保持体12配置在下降位置。此时,保持保持体12的转臂部件22以其前端向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延伸的状态保持。然后,保持在该转臂部件22下端上的一个口袋盖传感器31L,与安装在臂部83前端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的表面上的缝线引导部17相对配置,与另一个口袋盖传感器31R并列而成为沿与布料进给方向E正交的Y轴方向并列设置的状态(参考图1)。在该状态下,各口袋盖传感器31L、31R分别与设置在大压脚41、41上表面上的反射面41c、41c对应,在任意一个大压脚41上载置并传送口袋盖布料F时,通过由对应的口袋盖传感器31检测来自反射面41c的反射光,可以检测出口袋盖端部。
然后,在对向缝针13供给的上线进行穿入该缝针13的穿线操作时,在缝纫机10停止的状态下,通过使转臂部件22以支撑部件24为中心沿水平方向转动(参考图7),支撑在转臂部件22上的保持体12和同样安装在转臂部件22上的一个口袋盖传感器31L同时沿水平方向移动,与缝纫机10的臂部83分离(参考图8)。口袋盖传感器31L由于固定在转臂部件22上,所以与该转臂部件22一体地沿水平方向移动。因此,如果使转臂部件22以支撑部件24为中心转动而从图6所示的动作位置向图7所示的退避位置移动保持体12,则口袋盖传感器31L也和转臂部件22一起沿水平方向移动而移动至退避位置。其结果,安装在臂部83前端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的表面上的缝线引导部17露出,成为操作者可以直接接触缝线引导部17的状态(参考图9)。即,在向缝针13引导上线(线)的缝线引导部17中穿线时,妨碍操作者进行穿线操作的口袋盖传感器31L处于取下的状态。
相反,如果使转臂部件22以支撑部件24为中心转动而将保持体12从退避位置配置到动作位置,则口袋盖传感器31L也移动至动作位置,而配置在与另一个口袋盖传感器31R并列设置的安装位置、即检测位置上。另外,以支撑部件24为中心的转臂部件22的转动动作可以由操作者手动进行。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嵌条缝制缝纫机10,检测口袋盖布料F端部的口袋盖传感器31L,可以相对于缝纫机主体的位于2根缝针13、13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的端部自由接近/分离地移动。即,由于在向缝针13穿线时,可以使一侧的口袋盖传感器31L与向该缝针13引导缝线的缝线引导部17分离,所以口袋盖传感器31不会成为穿线操作的障碍。因此,可以提高穿线的操作性。
另外,通过将口袋盖传感器31L安装在转臂部件22上,可以使保持体12和口袋盖传感器31L同时移动,可以通过一次转动操作使保持体12和口袋盖传感器31L都与缝纫机主体分离。即,在向缝针13穿线时,不需要在保持体12之外另外使口袋盖传感器31L进行与缝纫机主体分离的移动,实现穿线操作性的提高。
另外,安装在转臂部件22上的口袋盖传感器31L,由于和转臂部件22一起相对于缝纫机主体沿水平方向转动而移动,所以在使口袋盖传感器31L相对于缝纫机主体进行接近/分离移动时,只要使转臂部件22沿水平方向移动即可,可以实现穿线操作性的提高。
另外,由于口袋盖传感器31与一对大压脚41分别对应而并列地设置2个,所以可以单独地检测由2根缝针13、13的任一根在主布料及嵌条布上缝合的口袋盖布料F的端部位置。
另外,由于一侧的口袋盖传感器31保持在转臂部件22上,所以在保持体12从动作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至少一侧的口袋盖传感器31与转臂部件22一起与缝纫机臂部83的安装位置分离。因此,可以提高穿线的操作性。
(其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转臂部件22以支撑部件24为中心沿水平方向转动,使口袋盖传感器31与缝纫机臂部83的前端分离,但也可以是通过例如使该转臂部件22沿上下方向转动,使口袋盖传感器31与缝纫机臂部83进行分离移动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这样的结构:通过在支撑保持体12的转臂部件22的下部上安装口袋盖传感器31,在该转臂部件22转动时,保持体12和口袋盖传感器31同时移动而与缝纫机臂部83前端的缝线引导部17分离,但也可以是下述结构:例如设置单独支撑口袋盖传感器31的支撑部件,在支撑保持体12的转臂部件22之外,使口袋盖传感器31可以单独地相对于缝纫机臂部83前端的缝线引导部17移动、分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的口袋盖传感器31R固定在缝纫机主体的臂部83上,仅将另一侧的口袋盖传感器31L固定在转臂部件22上,但也可以将上述2个口袋盖传感器31L、31R都安装在转臂部件22上,设置为一起与臂部83自由接近/分离地移动。即,只要是下述结构即可:使2个口袋盖传感器31中的至少一个保持在转臂部件22上,在保持体12从动作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时露出缝线引导部17,提高向该缝线引导部17的穿线孔中穿入上线的穿线操作性。

Claims (5)

1.一种嵌条缝制缝纫机,其具有:
缝纫机主体,其通过由主轴电动机上下驱动的2根缝针形成平行的两条线迹;
缝线引导部,其配置在缝纫机主体前端部、位于上述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的表面上,向上述2根缝针引导缝线;
保持体,其具有沿布料进给方向的长条状底板部及从该底板部上直立设置的立板部,该保持体在上述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的上游侧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下降位置上时,在主布料上配置嵌条布;
布料移动机构,其使沿上述布料进给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大压脚向位于上述下降位置的上述保持体的两侧降下,从上方按压保持载置于缝纫机工作台上的主布料及嵌条布,同时,通过使上述大压脚向上述布料进给方向移动,传送上述主布料及嵌条布;
口袋盖保持机构,其将向上述主布料及嵌条布上缝合的口袋盖布料保持在上述大压脚的上表面上;以及
检测部件,其配置在上述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的上游侧,在利用上述布料移动机构使上述大压脚沿上述布料进给方向移动时,从上方向在上述大压脚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反射面照射光,通过检测其反射光而检测上述口袋盖布料的端部位置,
该嵌条缝制缝纫机基于由上述检测部件检测出的口袋盖布料的端部位置,决定由上述缝纫机主体进行缝制的缝制开始位置及缝制结束位置,并将上述口袋盖布料叠放在上述主布料及嵌条布上而缝合,
其特征在于,
具有转臂部件,该转臂部件保持上述检测部件,使其能够以与上述缝纫机主体的缝纫机臂部的安装位置自由接近/分离的方式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条缝制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臂部件的基端部可转动地支撑在上述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上,同时,穿过上述缝纫机主体的上述2根缝针侧的端部附近而向布料进给方向的上游侧延伸,该转臂部件同时支撑上述保持体和上述检测部件,并通过以支撑部件为中心转动,可以使上述保持体向动作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该动作位置是保持体可以在上述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的上游侧上下移动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使保持体与上述缝纫机主体的位于上述2根缝针的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端部分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条缝制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臂部件使上述保持体沿水平方向从上述动作位置移动至上述退避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条缝制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臂部件使上述保持体沿上下方向从上述动作位置移动至上述退避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嵌条缝制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部件分别对应上述各大压脚而并列地设置2个,至少一个保持在上述转臂部件上。
CNA2007100972130A 2006-04-27 2007-04-27 嵌条缝制缝纫机 Pending CN1010632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23749 2006-04-27
JP2006123749A JP2007289586A (ja) 2006-04-27 2006-04-27 玉縁縫いミシ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3254A true CN101063254A (zh) 2007-10-31

Family

ID=38542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972130A Pending CN101063254A (zh) 2006-04-27 2007-04-27 嵌条缝制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289586A (zh)
CN (1) CN101063254A (zh)
DE (1) DE10200701898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3763A (zh) * 2012-03-29 2012-08-01 际华三五三六职业装有限公司 开袋机压脚模具
CN101638834B (zh) * 2008-08-01 2012-12-05 Juki株式会社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469490B (zh) * 2007-12-28 2013-03-06 Juki株式会社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嵌条布压脚机构
CN101586290B (zh) * 2008-05-23 2013-03-27 Juki株式会社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9778452A (zh) * 2019-01-29 2019-05-21 浙江玛雅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多色绳绣绣花机及其机头
CN110273233A (zh) * 2019-07-24 2019-09-24 苏州慧衣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拉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3780B2 (ja) * 2006-08-31 2012-08-29 Juki株式会社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5059688B2 (ja) * 2008-05-23 2012-10-24 Juki株式会社 玉縁縫いミシン
IT201700006786A1 (it) * 2017-01-23 2018-07-23 Frigerio E Corazza S R L Dispositivo e metodo per l’assemblaggio di cravat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5501B2 (ja) * 1989-07-17 1999-01-13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イオントフォレーシス用インタフェース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9490B (zh) * 2007-12-28 2013-03-06 Juki株式会社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嵌条布压脚机构
CN101586290B (zh) * 2008-05-23 2013-03-27 Juki株式会社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638834B (zh) * 2008-08-01 2012-12-05 Juki株式会社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2613763A (zh) * 2012-03-29 2012-08-01 际华三五三六职业装有限公司 开袋机压脚模具
CN102613763B (zh) * 2012-03-29 2014-04-02 际华三五三六职业装有限公司 开袋机压脚模具
CN109778452A (zh) * 2019-01-29 2019-05-21 浙江玛雅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多色绳绣绣花机及其机头
CN110273233A (zh) * 2019-07-24 2019-09-24 苏州慧衣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拉腰机
CN110273233B (zh) * 2019-07-24 2024-04-16 苏州慧衣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拉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89586A (ja) 2007-11-08
DE102007018984A1 (de) 200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3254A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054760A (zh) 缝纫机
CN1757812A (zh) 缝纫机
CN103789933B (zh) 全自动编织袋切缝机
CN1824872A (zh) 缝纫机
CN1891888A (zh) 装饰片进给装置
KR101217940B1 (ko) 미싱에 있어서의 피봉제 부품의 절단 장치 및 절단 방법
CN1814887A (zh) 嵌条缝纫机
CN101063257A (zh) 缝制装置及嵌条缝制装置
CN101831768B (zh) 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101041925A (zh) 缝纫机
CN1800476A (zh) 嵌条缝纫机
CN1904178A (zh) 嵌条缝纫机
CN1786315A (zh) 缝纫机
CN101067262A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837443A (zh) 嵌条缝纫机
CN1394994A (zh) 缝制嵌条用缝纫机的兜布供给装置
CN1908279A (zh) 锁扣眼缝纫机的切布装置
CN1904183A (zh) 锁眼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JP2008086561A (ja) 刺繍ミシン及び平テープの千鳥縫付け方法
CN1904182A (zh) 缝纫机的底线保持装置
CN1542193A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CN1800479A (zh) 缝纫机的机针驱动机构
CN1121523C (zh) 循环缝纫机
CN1049940C (zh) 链式线迹缝纫机的纱线切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