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20C - 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20C
CN1097120C CN97121480A CN97121480A CN1097120C CN 1097120 C CN1097120 C CN 1097120C CN 97121480 A CN97121480 A CN 97121480A CN 97121480 A CN97121480 A CN 97121480A CN 1097120 C CN1097120 C CN 109712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aforementioned
feed
swing
gui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1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7551A (zh
Inventor
月冈高志
椎名隆行
石井一明
小田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7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7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2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在配置有前后送进凸轮及左右送进凸轮的循环缝纫机中,前后送进凸轮带有两个凸轮部。具有可以选择地转换两个凸轮部的转换装置。配置有两个摆动构件以及可转动操作的前后送进调节构件,两个摆动构件各与前后送进凸轮的两个凸轮部相结合并且相互独立摆动,两个摆动构件又分别与前后送进调节构件相结合,并且,各带有以前后送进调节构件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弧形导向部。一个摆动构件的摆动中心在与导向部同一的弧上。在缝纫机起动时,各导向部位于同一弧上。

Description

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
本发明涉及包含钉钮扣机的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
在钉纽扣机中,为了与钮扣孔相对应地移动转机针迹,具有实现左右送进及前后送进的送进装置,在日本实公昭48-30460号公报中已公开了这种类型的钉钮扣机的送进装置。
图18分解示出了以往送进装置的机构实例,图中,与前述的实公昭48-30460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用同一符号表示,2是凸轮轴,3是凸轮槽,4是左右送进凸轮,5是凸轮槽,6是前后送进凸轮,7是连杆,8是固定轴,9是左右送进臂,10是滚子,11是固定轴,12是摆动台,13是臂,14是滚子,15是弧形导向部,16是钉钮扣部,17是长槽,18是驱动体,19是移动轴,20是阶梯状螺钉,21是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2是定程块,23是连杆,24是连杆,25是移动轴,26是移动轴,27是固定轴。
即,如图18所示,以往的送进装置是这样的:通过与凸轮轴2成一体的左右送进凸轮4及前后送进凸轮6的转动,滚子10、14沿其各自凸轮槽3、5的曲线各朝左右移动,左右送进臂9及摆动台12的臂13以固定轴8、11为中心朝左右摆动。
因此,左右送进臂9通过连杆7使驱动体18的移动轴19左右摆动,而驱动体18以枢轴支承角板20a的阶梯状螺钉20为中心摆动,该驱动体18前端的钉钮扣部16根据角板20a在长槽17内的位置,与移动轴19的摆动量成比例朝移动轴19的反向移动。
另外,由于摆动台12的臂13以固定轴11为中心作左右摆动,因而摆动台12以固定轴11为中心作前后摆动,而与弧形导向部15相结合的定程块22与前后送进量调节杆一起大致朝前后方向摆动,通过移动轴25使连杆24以固定轴27为中心大致朝前后方向摆动。
该连杆24把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前后运动矫正成接近直线的前后运动,通过移动轴25及连杆23驱动体18经长槽17而沿角板20a前后运动。
这样,钉钮扣部16就进行左右送进及前后送进。
然而,在以上这种以往的送进装置的构成中,例如,在把针迹从如图4所示的四孔钮扣中的コ字针迹变换成如图5那样地形成X字针迹,或者相反,把针迹从X针迹变换成コ字针迹的时候,则必须把凸轮轴2上的前后送进凸轮6替换成所希望的类型。
这时,凸轮轴2上的前后送进凸轮6的替换是这样的:把缝纫机的臂从头部分离,在头部内部,从凸轮轴2上卸下前后送进凸轮6,然后把另一前后送进凸轮6组装在凸轮轴2上之后,再把臂组装到头部上,结果,这种替换成为很麻烦的操作。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钉钮扣机一类的循环缝纫机中的送进装置,这种送进装置在变换针迹的时候不需要进行麻烦的替换作业就可以容易地进行凸轮的转换。
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所述缝纫机具有前后送进凸轮以及左右送进凸轮,所述前后送进凸轮用于使持有被缝纫物品的钉上构件朝前后方向移动,而所述的左右送进凸轮用于使前述钉上构件朝左右方向移动,前述前后送进凸轮及左右送进凸轮的至少一个由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多个凸轮部构成,同时,送进装置具有:
各与前述多个凸轮部相结合并相互独立摆动的多个摆动构件,
根据前述摆动构件的摆动位置调节前述钉上构件的移动量的送进调节构件,
连接装置,配置在前述送进调节构件与各摆动构件之间,并把调节构件选择地连接到前述多个摆动构件上。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送进装置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表示前后送进凸轮的转换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用线图分解表示图1所示的送进装置的主要机构部分同时展开地表示了前后送进凸轮及左右送进凸轮的各凸轮部形态的说明图。
图4是举例表示由图3的前后送进凸轮及左右送进凸轮组合而缝纫コ字针迹时的针迹顺序的俯视图。
图5是举例表示由图3的前后送进凸轮及左右送进凸轮组合而缝纫X针迹时的针迹顺序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送进装置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7是图6的箭头A指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送进装置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9是图8的箭头B指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送进装置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11是图10的箭头C指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送进装置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送进装置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左右送进凸轮的转换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一种变形实施例、并表示凸轮位置转换类型的时候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俯视图。
图16是表示一种变形实施例、并表示滚子位置转换类型的时候的主要部分的概要俯视图。
图17表示变形实施例,在导向部转换型的时候,(a)是表示导向部结构的平面图,(b)是表示转换部结构的侧面图。
图18是表示构成以往送进装置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下面,根据图1~17对与本发明有关的循环缝纫机送进装置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1~3中,与前述以往的例子(参见图18)相同,2是凸轮轴,3是凸轮槽,4是左右送进凸轮,5是凸轮槽,6是第一前后送进凸轮,7是连杆,8是固定轴,9是左右送进臂,10是滚子,11是固定轴,14是滚子,16是钉钮扣部,17是长槽,18是驱动体,19是移动轴,20是阶梯状螺钉,20a是角板,21是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2是定程块,23是连杆,24是连杆,25是移动轴,26是移动轴,27是固定轴。新的是,31是第一摆动臂,32是第二摆动臂,33、34是弧形导向部,35是固定轴,36是第二前后送进凸轮,37是凸轮槽,38是滚子。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摆动臂31、第二摆动臂32及第二前后送进凸轮36的地方与前述以往例子(参见18)不同,除了把6变更称呼为第一前后送进凸轮,由于还有与前述相同的,因而下面对不同的结构作说明。
即,该实施例如图1~3所示,第一摆动臂31与第二摆动臂32并列配置,在第一摆动臂31的上面形成有弧形导向部33,同时,在第二摆动臂32的上面也形成有弧形导向部34,将第一摆动臂31做成以固定轴11为中心能自由摆动,另一方面、将第二摆动臂32做成以固定轴35为中心能自由摆动。
而且、在前述凸轮轴2上与第一前述前后送进凸轮6相邻并列组装有第二前后送进凸轮36。第二前后送进凸轮36有作为外周凸轮部的凸轮槽37,通过螺栓设置在摆动臂32上的滚子38与所述凸轮槽37相配合。
在此,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为:把第二杆21b加在以前述移动轴25为中心转动的第一杆21a上并用小螺钉固定,而把前述定程块22能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杆21的下面。该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前端部从缝纫机本体向外部突出,其中,前述定程块22具有朝下方开口的凹状部。
另外,第一摆动臂31的弧形导向部33及第二摆动臂32的弧形导向部34处于在一弧上连续的状态,其端部相互不重叠,而是,保持一定间隙(参见图2),所述弧以前述移动轴25为中心,前述移动轴25是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转动中心。
当缝纫机起动时(动力断开时),将上述弧形导向部33及弧形导向部34初期设定成位于同一弧上。
第一摆动臂31的固定轴11的中心位于以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转动中心(移动轴25)为中心的弧上。
虽然,第二摆动臂32的固定轴35如图2所示、在中心是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转动中心(移动轴25)的弧外侧,但如图3所示,也可以把第二摆动臂32的固定轴35设置成位于以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转动中心(移动轴25)为中心的弧上。
如上所述,在钉钮扣机的送进装置中,由于设置两个前后送进凸轮6、36以及分别与各个凸轮槽5、37相配合并且独立摆动的两个摆动臂31、32,因而用手转动操作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并且使具有朝下方开口的凹状部的定程块22与弧形导向部33、34中的任一个相配合,如以下所述,就能够转换成コ字针迹和X针迹。
即,如图3所示,把前述美4的前述凸轮槽3的凸轮剖面作为曲线A,把第一前后送进凸轮6的前述凸轮槽5的剖面作为曲线C,而把第二前后送进凸轮36的前述凸轮槽37的面则为曲线B。
因此,如图4所示,在把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定程块22与第一摆动臂31的弧形导向部33相配合的状态下,与四孔钮扣相对应地进行コ字针迹。
也即,相对与布一起装到前述钉钮扣部16上的四孔钮扣,对应于由图3的凸轮曲线A、C所示的1~16的顺序,如图4所示那样,首先,在1位置上、针落在右上钮扣孔上,接着移到2位置处左上钮扣孔上,然后,回到3位置处右上钮扣孔,此后,朝4位置处左上钮扣孔、5位置处右上钮扣孔、6位置处左上钮扣孔、7位置处右上钮扣孔反复移动,8位置处针落在右上钮扣孔后再移到9位置处的这次的右下钮扣孔。
然后,反复移到10位置处左下钮扣孔,11位置处右下钮扣孔、12位置处左下钮扣孔、13位置处右下钮扣孔、14位置处左下钮扣孔、15位置处右下钮扣孔移动之后,针再次落在16位置处右下钮扣孔,从而钉上钮扣。这样,就可进行コ字针迹的钉钮扣。
另外,如图5所示,在使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定程块22与第二摆动臂32的弧形导向部34相结合的状态下,就可进行对应于四孔钮扣的X针迹。
即、相对于与布一同装到前述钉钮扣部16上的四孔钮扣,与由图3的凸轮曲线A、B所示的1~16的顺序相对应地,如图5那样,首先,针落在1位置处右下钮扣孔处,接着移到2位置处左上钮扣孔处,然后到3位置处右下钮扣孔,朝4位置处左上钮扣孔、5位置处右下钮扣孔、6位置处左上钮扣孔、7位置处右下钮扣孔反复移动,在针落到8位置处的右下钮扣孔之后,便移到9位置处的这一次右上钮扣孔。
然后,移到10位置处左下钮扣孔,朝11位置处右下钮扣孔、12位置处左下钮扣孔、13位置处右下钮扣孔、14位置处左下钮扣孔、15位置处右上钮扣孔反复移动后,针再次落到16位置处右下钮扣孔,从而钉上钮扣。
这样,就可进行X针迹钉钮扣。
如上所述、在上述的钉钮扣机的送进装置中,完全不会进行以往那样麻烦的凸轮替换操作,只是通过用手转动操作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使具有朝下方开口的凹状部的定程块22与弧形导向部33、34中的任何一个相结合的触摸操作,就可以把钉钮扣的针迹形状简单地转换成コ字针迹和X针迹。
因此,可以极大地改善操作效率。
由于第一摆动臂31的固定轴11的中心位于以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转动中心(移动轴25)为中心的圆弧上,所以,通过将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放置成与第一摆动臂31的弧形导向部33相结合的定程块22位于固定轴11上的状态下,能得到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无助于前后送进的不动作状态。
另外,即使象图3那样,使第二摆动臂32的固定轴35中心位于以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转动中心(移动轴25)为中心的圆弧上、并且把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放置在定程块22位于固定轴35上的状态下,同样也能得到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无助于前后送进的不动作状态。
图6示出构成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送进装置的分解斜视图,而图7是其箭头A指示部分的放大图。
本实施例是这样的,在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同样结构的送进装置中,定程块22跨越第一摆动臂31的弧形导向部33与第二摆动臂32的弧形导向部34相互相对着的端部,在此状态下,在弧形导向部33、34的端部与定程块22的内侧之间设有间隙,并且带有这样的断开装置,即,无论哪一个摆动臂31、32摆动都不会通过定程块22也不会传递到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上。
即,断开装置如图7中放大后所示,把两摆动臂31、32的弧形导向部33、34相互相对着的各个端部作成前端变细的三面斜面33a、33a、33a、34a、34a、34a,这些斜面33a、33a、33a、34a、34a、34a与凹状部之间形成包围周围的空间39,其中,所述的凹状部在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定程块22的下方开口。
这样,由于定程块22跨在两摆动臂31、32的弧形导向部33、34的相对端部上而把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设置在中立位置上的状态下,由于与两摆动臂31、32成一体的弧形导向部33、34的摆动在定程块22的凹状部内,作成斜面33a、33a、33a、34a、34a、34a的摆动由空间39吸收,因而可维持不进行前后送进的中立状态。
图8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送进装置的机构的分解斜视图,而图9是其箭头B所指部分的放大图。
本实施例是在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同样结构的送进装置中,定程块22位于第一摆动臂31的弧形导向部33与第二摆动臂32的弧形导向部34的相互相对的端部之间,在该状态下,由于定程块22不与弧形导向部33、34接触,弧形导向部33、34间离开一定间隙,而在其间设置吸收机构,与前述第二实施例同样,具有这样的断开装置,即,不论哪一个摆动臂31、32摆动都不会通过定程块22传递到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
即,断开装置如图9中放大表示的那样,在两个摆动臂31、32的弧形导向部33、34相互相对着的各个端部上,形成较短的第二摆动臂32的弧形导向部34,用小螺栓把固定导向部41固定在第二摆动臂32的上面。
然后,把滑块42的沿前后方向的长孔43与固定导向部41相结合,通过在长孔43的两端部与固定导向部41的前后面之间各装有具有同样弹力的盘簧44、44,把由滑块42形成的吸收机构能沿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地组装在第二摆动臂32的上面。
该滑块42位于与弧形导向部34邻接的、较短部分的延长线上,定程块22的凹状部与弧形导向部33、34同样相结合。
因此,由于定程块22位于两摆动臂31、32的弧形导向部33、34的相对端部之间地,把前后调节杆21置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与摆动臂31、32为一体的弧形导向部33、34的摆动不传递到定程块22上,在定程块22的凹状部内,由滑块来吸收所述的摆动,与前述第二实施例同样,可维持不进行前后送进的中立状态,其中,滑块42用长孔43内的盘簧44、44来夹持第二摆动臂32上面的固定导向部41。
图1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送进装置的机构的分解斜视图,而图11是其箭头C所指示部分的放大图。
本实施例是,在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同样结构的送进装置中,定程块22跨越第一摆动臂31的弧形导向部33与第二摆动臂32的弧形导向部34相互相对的端部,在此状态下,配有限制装置,它是使缝纫机不进行运转的,设有一旦定程块22从中立位置移动,容许缝纫机运转的限制装置。
即,限制装置是把限制杆46成一体组装到公知的钉钮扣机所具有的断开轴45上例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公平8-4667号所述,如图11放大所示的那样,把该限制杆46前端的限制部47做成可连接到定程块22上,所述定程块22处于垮接在两弧形导向部33、34的相对端部的状态下。
如果这样的话,在定程块22跨接在两弧形导向部33、34而处于相对端部的中立状态下,如图11所示,断开轴45上的限制杆46前端的限制部47撞在定程块22的前面,从而阻止限制杆46朝后方摆动。
因此,阻止断开轴45朝断开解除方向转动,就可以限制成不进行缝纫机的运转。
而且,通过使定程块22从中立位置移动,将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处于定程块22与弧形导向部33、34的任一个结合上的状态下,因而容许限制杆46朝后方摆动,限制杆46能进入弧形导向部33、34的端部之间的间隙中,由于能断开轴45朝断开解除方向转动,从而可进行缝纫机的运转。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送进装置的机构的分解斜视图。
本实施例是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结构的送进装置中,变换从左右送进臂9到驱动体18的连联动机构,同时,变换从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到驱动体18的联动机构。
即,关于从左右送进臂9到驱动体18的联动机构是这样构成的:在前述的以往实例(参见图18)及各实施例(参见图1、6、8、10)中,左右送进臂9通过连杆7及移动轴19连接到驱动体18的后端部上,但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左右送进臂9侧的连杆7与连杆23之间设有直角曲拐,其中,连杆23通过移动轴26安装在驱动体18的中间部分上。
具体地说,一方面,把以角部固定轴52为中心转动的直角曲拐51的一端部通过移动轴19连接到左右送进臂9一侧的连杆7上,另一方面,通过未示出的移动轴把直角曲拐51的另一端部连接到驱动体18的中间部分上的连杆23上。
另外,关于从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到驱动体18的联动机构是这样构成的:在前述的以往实施例(参见图18)及各实施例(参见图1、6、8、10)中,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通过以固定轴27为中心转动的连杆24及移动轴25连接到驱动体18的中间部分上的连杆23上,但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把曲拐53及连杆54设于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移动轴25与驱动体18的后端部之间。
具体地说,一方面通过移动轴25把以角部固定轴27为中心转动的曲拐53的一端部连接到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上,另一方面,通过未图示的移动轴把直角曲拐53的另一端部连接到连杆54的一端部上,而该连杆54的另一端部通过未图示的移动轴连接到驱动体18的后端部上。
如以上所述,把直角曲拐51设于左右送进臂9一侧的连杆7与驱动体18的中间部分上的连杆23之间,而把直角曲拐53及连杆54设于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的前端部与驱动体18的后端部之间,从而,给予第一凸轮6及第二凸轮36左右方向的送进,而给予凸轮4前后方向的送进。
结果,即使通过送进机构,不用说也可以用触摸方式对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同样的钉钮扣的针迹形状进行转换操作,其中,所述的送进机构为,从左右送进臂9到驱动体18的连动机构与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到驱动体18的连动机构在X-Y方向上正交。
图1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送进装置的机构的分解斜视图,而图14是表示其左右送进凸轮的转换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本实施例是在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结构的送进装置中,在左右送进臂9与驱动体18的后端部之间无连杆7,而是附加地设置左右送进凸轮及左右送进臂,同时具有左右送进机构的转换装置。
下面、把4变更称呼为第一左右送进凸轮,而把9称为第一左右送进臂9。
即,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凸轮轴2上组装着与第一左右凸轮4相邻并列的第二左右送进凸轮55。该第二左右送进凸轮55具有作为外周凸轮部的凸轮槽56。
而且,通过螺杆设置与该凸轮槽56相结合的滚子57,同时,与第一左右送进臂9并列设置第二左右送进臂59,所述第二左右送进臂59是以固定轴58为中心摆动的。
另外,设置着能前后自由摆动的左右送进调节杆62,它是通过移动轴6162连接到前述驱动体18的后端部上的。
该左右送进调节杆62设有夹持中间部分的弯曲部63而组装自由转动的一对定程块64、65。
这对定程块64、65具有朝下方开口的凹状部,在第一左右送进臂9及第二左右送进臂59的上端部各形成有弧形导向部66、67,而所述弧形导向部66、67分别与定程块64、65的凹状部相结合。
如图14所示,上述第一左右送进臂9的弧形导向部66与第二左右送进臂59的弧形导向部67连接到一弧上,其中,该弧以作为左右送进调节杆62的转动中心的移动轴61为中心。
另外,如图14所示,当定程块65与第二左右送进臂59的弧形导向部67相结合的时候,定程块64处于与第一左右送进臂9的弧形导向部66处于分离的状态,反之,当定程块65与第二左右送进臂59的弧形导向部67分离时,定程块64处于与第一左右送进臂9的弧形导向部66相结合的状态。
按照这种关系,左右送进调节杆62以驱动体18后端部的移动轴61为中心作前后摆动进行转换操作。
如上所述,在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同样的左右送进凸轮4及左右送进臂9和前后送进机构(前后送进凸轮6、36及摆动臂31、32)的转换装置(前后送进量调节杆)基础上,通过增加第二左右送进凸轮55及第二左右送进臂59,通过配有与第一左右送进臂9和第二左右送进臂59选择地结合的左右送进调节杆62的,就能在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的钉钮扣针迹形状的转换操作基础上,又可增加组合新设的第二左右送进凸轮55及第二左右送进臂59和左右送进调节杆62的那部分钉钮扣的针迹形状的转换操作。
而且,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一样,可以用触摸方式对由于增加以上左右送进机构而增加的钉钮扣的针迹形状进行转换操作。
图15是表示作为凸轮位置转换方式时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平面图。
该变形实施例如图所示,与前述以往实施例(参见图18)一样,在采用单独摆动台之后,把单独前后送进凸轮71沿轴线方向能自由移动地组装在凸轮轴2上,在该自由移动的前后送进凸轮71的外周上形成两个并列的第一凸轮槽72和第二凸轮槽73,并且设有与前后送进凸轮71相结合的凸轮移动构件74,而且将滚子14做成能自由出没的。
如图所示,这种构成的变形实施例,从滚子14与第二凸轮槽73相结合的状态,通过手动操作或用电磁石等自动操作,把滚子14从第二凸轮槽73中拔出,同样,通过手动或自动操作移动凸轮移动构件74,并且沿轴线方向移动前后送进凸轮71,在这之后,使滚子14与第一凸轮槽72相结合。
此外,同样也可以进行从第一凸轮槽72向第二凸轮槽73的滚子的转换动作。
如上所述,可对具有两个凸轮槽72、73的前后送进凸轮71的位置进行转换,由一台摆动台12对前后送进机构进行转换操作。
另外,图16是表示滚子转换时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平面图。该变形实施例如图所示,把单独的前后送进凸轮75组装固定到凸轮轴2上,在该前后送进凸轮75的外周形成两个并列的第一凸轮槽76和第二凸轮槽77之后,采用单独摆动台81,在该摆动台81上形成有两个孔82、83,这两个孔与第一凸轮槽76和第二凸轮槽77相对应。在该两个孔82、83的位置上可以对滚子14进行转换。
按照这样构成的变形实施例,如图所示,从滚子14与第一凸轮槽76相结合的状态,通过手动操作(包含直接操作及远距操作)或用电磁石等自动操作把滚子14从第一凸轮槽76及摆动台81的孔82中拔出,而使滚子14从摆动台81的孔83连到第二凸轮槽77上。
此外,同样也可以进行从第二凸轮槽77向第一凸轮槽76的滚子14的转换动作。
如上所述,也可相对于设置在单独前后送进凸轮71上的两个凸轮槽76、77对滚子14的位置进行转换,由一台摆动台81对前后送进机构进行转换操作。
图17是在导向部转换方式场合下,(a)是表示导向部结构的平面图,而(b)是表示转换部的结构的侧面图。
该变形实施例如图所示,与前述各实施例(参见图1、6、8、10、12、13)同样地,在第一摆动臂31与第二摆动臂32中,在第一摆动臂31上形成所定宽度的弧形导向部91,而在第二摆动臂32上形成有与弧形导向部91同宽的弧形导向部92,把弧形导向部91延长到弧形导向部92上并使之重叠。
然后,如图17(b)所示,把小转换块93可上下移动地组装到定程块22的凹状部内,其中,定程块22是设置在前后送进量调节杆21上的,小转换块93具有结合到弧形导向部91或弧形导向部92上的凹状部。
这样构成的变形实施例,如图17(b)中用实线所示的那样,在使转换块93位于定程块22的凹状部内的上部的状态下,转换块93与设置在第一摆动臂31上的弧形导向部91相结合。
另外,如图17(b)中用虚线所示的那样,在使小转换块93位于定程块22的凹状部内的下部的状态下,转换块93与设置在第二摆动臂32上的弧形导向部92相结合。
通过手动操作(也包含直接操作及远距操作)或用电磁石等的自动操作便可进行以上的转换块93的上下位置转换动作。
如上所述,也可使两个弧形导向部91、92上下配置,对定程块22内的转换块93的位置作上下转换,可以对前后送进机构进行转换操作。
虽然在以上的各实施例中,说明了钉钮扣机的送进装置,但本发明的送进装置并不局限于此,它适用于进行X-Y送进的全部循环缝纫机。
而且在实施例中,圆凸轮的凸轮槽也可以是侧面凸轮,凸轮部并不限于槽,也可以是凸部。
另外,针迹种类是任意的,并不限于コ字和X针迹等,此外,凸轮部可以为三个以上,与此相应,摆动构件也是三个以上,而且,不用说,也可以对构成构件的种类及具体细节结构等作适当改变。
如上所述,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由于前后送进凸轮中及左右送进凸轮中至少一个凸轮具有多个凸轮部,因而通过对这多个凸轮部进行转换操作,就可以变换针迹。
因此,不需要以往那样麻烦的替换操作,就可以容易地进行与针迹变换相应的凸轮转换。
为了能转换钉钮扣的针迹形状,在由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发明所得到的效果基础上,还可得到这样的优点:例如通过转换コ字针迹和X针迹的转换操作就可以简单地进行钉钮扣的针迹形状的变换,而这种变换在以前是非进行麻烦的交换作业不可的。
还具有这样的优点:即、通过只要用转换装置选择任意凸轮部地加以转换的简单操作就能变换针迹。
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由于分别与多个凸轮部相结合的多个摆动构件分别与可转动操作的送进调节构件相结合,各具有以其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弧形导向部部,因而在分别与多个凸轮部相结合的多个摆动构件分别与各个弧形导向部相结合的状态下,为了变换针迹而进行凸轮部转换,用触摸方式转动操作送进调节构件就可以。
因此,通过触摸操作就可以简单地进行针迹变换。
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由于设置着当送进调节构件进入垮接在两导向部的端部时,断开摆动构件向送进调节构件传递摆动的断开装置,因而能在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基础上,还能有这优点,即在送进调节构件跨接在两导向部端部的中立状态下,通过断开装置可以断开摆动构件向送进调节构件的传送摆动。
因此,在送进调节构件跨接在两导向部的端部的中立状态下,可以不使送进地处于不动作状态。
权利要求6记载的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由于设置了当送进调节构件进入跨接在两导向部的端部的位置时,阻止缝纫机运转的限制装置,因而在权利要求4记载的发明的效果基础上,还能在送进调节构件跨接在两导向部的端部的中立状态下,通过限制装置可以阻止缝纫机的运转。
因此,在送进调节构件跨接在两导向部的端部的中立状态下,可以使缝纫机处于不运转的状态下。
还具有下列优点:即通过转动操作分别与两个摆动构件的导向部相结合的送进调节构件,(其中,所述的两个摆动构件的导向部是分别与两个前后送进凸轮的各凸轮部相结合),在钉钮扣的时候,选择并加以任意的凸轮部转换,就可以转换成コ字针迹和X针迹。

Claims (5)

1、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它具有前后送进凸轮以及左右送进凸轮,所述前后送进凸轮是用于使保持着被缝纫物品的钉上构件朝前后方向移动的,而所述的左右送进凸轮是用于使前述钉上构件朝左右方向移动的,其特征为:前述前后送进凸轮及左右送进凸轮中至少一个由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多个凸轮部构成,同时,送进装置具有:
各与前述多个凸轮部相结合并相互独立摆动的与前述凸轮部个数相同的多个摆动构件,
根据前述摆动构件的摆动位置调节前述钉上构件的移动量的送进调节构件,
连接装置,它是配置在前述送进调节构件与前述各摆动构件之间,并把调节构件有选择地连接到前述多个摆动构件上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进装置,其特征为,前述多个摆动构件各具有以前述送进调节构件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弧形导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进装置,其特征为具有断开装置,它是在前述送进调节构件位于跨接在前述弧形导向部的端部的时候、断开前述摆动构件向前述送进调节构件传递摆动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进装置,其特征为,具有限制装置,在前述送进调节构件位于跨接在前述弧形导向部的端部的时候、阻止缝纫机的运转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进装置,其特征为,设有第一凸轮部与第二凸轮部,其中,第一凸轮部是使第一摆动构件摆动、以便用コ字状针迹钉上四孔钮扣,所述第二凸轮部是使第二摆动构件摆动,以便用X字状针迹钉上四孔钮扣;通过把送进调节构件连接到前述第一或第二凸轮部的任一个上,便可转换钉钮扣针迹。
CN97121480A 1996-09-30 1997-09-30 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971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9228/96 1996-09-30
JP25922896A JP3691914B2 (ja) 1996-09-30 1996-09-30 サイクルミシンの送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7551A CN1187551A (zh) 1998-07-15
CN1097120C true CN1097120C (zh) 2002-12-25

Family

ID=17331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2148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97120C (zh) 1996-09-30 1997-09-30 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691914B2 (zh)
CN (1) CN1097120C (zh)
TW (1) TW3621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2960B2 (ja) * 2005-07-29 2012-05-30 Juki株式会社 布送り装置
JP4877627B2 (ja) * 2006-06-27 2012-02-15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008017923A (ja) * 2006-07-11 2008-01-31 Juki Corp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5074074B2 (ja) * 2007-03-30 2012-11-14 Juki株式会社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CN107964738B (zh) * 2017-12-28 2020-07-24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钉扣机及其送料传动机构
CN108166164B (zh) * 2017-12-28 2020-08-21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钉扣机及其针距调控机构
JP7321641B2 (ja) * 2019-04-05 2023-08-07 株式会社ジャノメ 布押え上下駆動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備えるミシン
CN111893653A (zh) * 2020-08-17 2020-11-06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传动式送料钉扣机
CN111926466B (zh) * 2020-08-17 2021-11-26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送料钉扣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0460A (zh) * 1971-08-21 1973-04-21
US4216731A (en) * 1978-11-02 1980-08-12 The Singer Company Automatic buttonhole stitch proportion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s
JPS6470093A (en) * 1987-09-10 1989-03-15 Brother Ind Ltd Pattern forming apparatus in zigzag sewing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0460A (zh) * 1971-08-21 1973-04-21
US4216731A (en) * 1978-11-02 1980-08-12 The Singer Company Automatic buttonhole stitch proportion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s
JPS6470093A (en) * 1987-09-10 1989-03-15 Brother Ind Ltd Pattern forming apparatus in zigzag sew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1099571A (ja) 1998-04-21
TW362120B (en) 1999-06-21
CN1187551A (zh) 1998-07-15
JP3691914B2 (ja) 2005-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20C (zh) 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
CN1191950C (zh) 用于车辆座位,尤其是机动车辆座位的止动附件
CN1274470C (zh) 电动工具
CN1027530C (zh) 将鞋底固定在自行车或类似机械脚蹬上的装置
CN1911727A (zh) 后变速装置
CN1139533C (zh) 乘客运送设备
US20040166938A1 (en) Balance practicing machine
KR20130129097A (ko) 콤바인
CN1576425A (zh) 在圆型针织机中用于变换纱线的装置和方法
CN1102361C (zh) 船形雪橇长筒鞋
CN1863632A (zh) 棒材供给机及棒材加工系统
CN100334938C (zh) 全穗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CN2826963Y (zh) 动力作业机
CN1045323C (zh) 用于包缝缝纫机中的织边装置
CN1827891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CN1904180A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CN1611652A (zh) 自动缝制缝纫机
CN210114040U (zh) 一种减小烟叶造碎的拨料装置
CN1435079A (zh) 根菜收获机
CN208231185U (zh) 一种变速箱中行星齿轮的组装所用的对齿装置
CN1611103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80086C (zh) 脱谷装置的筛箱构造
CN1253068C (zh) 操作水稻插秧机工作装置的杆的布置
CN100366811C (zh) 直筒型缝纫机的挡针机构
JP6625042B2 (ja) 揺動選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2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