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4423A - 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4423A
CN1924423A CNA2006101064398A CN200610106439A CN1924423A CN 1924423 A CN1924423 A CN 1924423A CN A2006101064398 A CNA2006101064398 A CN A2006101064398A CN 200610106439 A CN200610106439 A CN 200610106439A CN 1924423 A CN1924423 A CN 1924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hermal insulating
insulating material
vacuum thermal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64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9327C (zh
Inventor
新井佑志
越后屋恒
荒木邦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924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4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932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932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4Arrangements using dry fillers, e.g. using slag wool which is added to the object to be insulated by pouring, spreading, spraying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6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 F16L59/065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using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2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 F25D2201/12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an insulating packing material
    • F25D2201/124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an insulating packing material of fibrous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201/00Insulation
    • F25D2201/10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 F25D2201/14Insulation with respect to heat using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通过改善芯材的处理性能、降低制造时的电、热能的消耗及不含粘合剂的废材的再利用,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真空绝热材料(20),在具有阻气性的外包覆材料(1)内收放了具有由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废材(4)的芯材(10)。该芯材(10)的结构为具有由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废材(4)和包住该废材(4)的内包覆材料(2)。而且,包含内包覆材料(2)内部的外包覆材料(1)的内部被减压而成为真空状态。

Description

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尤其适用于使用了废材的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使用了纤维材料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废材利用,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60794号公报记载的方案。该专利文献1中的真空绝热材料是,通过将无机纤维聚集体压缩成型,形成以粘合剂加固的构成芯材的主成分的成型体,并去除该成型体的端部做成所需大小的薄片状无机纤维聚集体,将从成型体取出芯材后剩余的无机纤维聚集体的废材进行粉碎,将该粉碎物作为薄片状无机纤维聚集体的中间层混入并压缩成型后,重新用粘合剂加固以作为芯材,将该芯材收放在外包覆材料(外包覆材料)内,通过对外包覆材料内进行减压而做成真空绝热材料。若采用这种真空绝热材料,能够减少废材的浪费,并能够有效利用资源。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真空绝热材料由于是将废材的粉碎物作为中间层混入到叠层的薄片状无机纤维聚集体之间的,因此,该中间层部分的粘接较弱,在处理芯材时,有在其中间层部分发生剥离的问题。还有,这种真空绝热材料喷射粘合剂并加热压缩成型时所需的电、热能巨大,从使地球变暖的观点来看,这增大了环境的负荷。
另一方面,尚无不含粘合剂的出自无机纤维聚集体的废材的再利用的先例,而只有要么回收到原料中进行再循环处理,要么作为废弃物处理中的任一种的选择。无论是哪一种处理的场合,由于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相对很大的外观体积而言其质量少,因此,所需回收运输费用及处理费用比例较高,且其费用负担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改善芯材的处理性能、降低制造时的电、热能的消耗及不含粘合剂的废材的再利用,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真空绝热材料为,在具有阻气性的外包覆材料内收放了由纤维重叠而成的聚集体构成的芯材,其特征是,在上述外包覆材料的内部,具备:不包含粘合剂的矩形的纤维聚集体;不包含粘合剂的薄长方形的纤维聚集体;以及包住上述薄长方形的纤维聚集体的内包覆材料;对包含上述内包覆材料的上述外包覆材料内部进行减压而成为真空状态。
有关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更佳的具体结构的例子如下:
(1)上述薄长方形的纤维聚集体的重量与上述芯材总重量之比为10~80重量%。
(2)上述内包覆材料,由密度为0.910g/cm3或其以上且厚度为5~50μm的可热熔胶合的聚乙烯薄膜形成。
(3)上述薄长方形的纤维聚集体被上述矩形的纤维聚集体夹住。
(4)具备分散在上述薄长方形的纤维聚集体之间的粒状的吸附剂。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真空绝热材料为,在具有阻气性的外包覆材料内收放了具有由纤维重叠而成的聚集体构成的废材的芯材,其特征是,上述芯材的结构为具备由不包含粘合剂的纤维聚集体构成的废材及包含该废材的内包覆材料;对包含上述内包覆材料的上述外包覆材料内部进行减压而成为真空状态。
有关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更佳的具体结构的例子如下:
(1)上述芯材的结构为具备:由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上述废材,由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新材以及将上述废材及上述新材两者包在一起或分别包住的上述内包覆材料。
(2)上述废材的重量与上述芯材总重量之比为10~80重量%。
(3)上述内包覆材料,由密度为0.910g/cm3或其以上且厚度为5~50μm的可热熔胶合的聚乙烯薄膜形成。
(4)上述芯材具备由多层构成的上述废材和分散在上述废材之间的粒状的吸附剂。
(5)上述芯材具备分散在上述新材和上述废材之间的粒状的吸附剂。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是,在具有阻气性的外包覆材料内收放了由纤维重叠而成的聚集体构成的芯材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是,具备以下工序:切断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的叠层体,得到矩形的无机纤维聚集体及薄长方形的无机纤维聚集体的工序;用内包覆材料包住上述薄长方形的无机纤维聚集体并进行压缩及减压的工序;以及将被上述内包覆材料包住的无机纤维聚集体与上述内包覆材料一起收放在上述外包覆材料内,并对上述外包覆材料内进行减压而成为真空状态后,再密封上述外包覆材料的工序。
有关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更佳的具体构成例子如下:
(1)对被上述内包覆材料包住的上述无机纤维聚集体进行压缩及减压,使其达到初始厚度的50%或其以下。
(2)将上述薄长方形的无机纤维聚集体平面状地并排设置在上述矩形的无机纤维聚集体上面,并形成层。
还有,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是,在具有阻气性的外包覆材料内收放了具有由纤维重叠而成的聚集体构成的废材的芯材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是,将由不包含粘合剂的纤维聚集体构成的上述废材用内包覆材料包住并进行压缩及减压后,密封该内包覆材料做成上述芯材;将该芯材收放在上述外包覆材料内且解除上述内包覆材料的密封并对包含上述内包覆材料的上述外包覆材料内部进行减压而使之形成为真空状态后,密封上述外包覆材料而做成真空绝热材料。
有关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更佳的具体构成例子如下:
(1)与由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上述废材一起,将由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新材用上述内包覆材料包住而形成上述芯材。
(2)将由上述新材及上述废材构成的无机纤维聚集体进行压缩及减压,使其达到初始厚度的50%或其以下后,密封上述内包覆材料作为上述芯材,将该芯材用上述外包覆材料包住且解除上述内包覆材料的密封,使上述芯材的外周长恢复到实质上与上述外包覆材料的内周长相同的尺寸。
(3)将按规定形状切断上述新材时所产生的多个薄长方形的废材平面状地并排设置在上述新材上面以形成废材层。
根据本发明的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能够通过改善芯材的处理性能、降低制造时的电、热能消耗及不含粘合剂的废材的再利用,从而实现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过程中的切断新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同一制造过程中的新材3、废材4及吸附剂5进行组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同一制造过程中的芯材坯料收放在内包覆材料内并进行减压及密封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将同一制造过程中的芯材坯料10A用内包覆材料包住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材料的芯材坯料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真空绝热材料的芯材坯料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材料的芯材坯料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初始导热率与真空绝热材料的废材量的的关系的特性图。图中:
1-外包覆材料、2-内包覆材料、2a-下薄膜、2b-上薄膜、3-新材、4-废材、5-吸附剂、6-废材层、8-压板、9-密封杆、10-芯材、10A-芯材坯料、11-密封部、12-开口、20-真空绝热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各个实施例的附图中的相同的符号代表同一物或等效物。
第一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材料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材料20的剖视图。
该真空绝热材料20的结构具备芯材10及具有阻气性的外包覆材料1。该外包覆材料1的内部收放有该芯材10并进行减压,其周边部通过熔化胶合进行密封。该真空绝热材料20由平板状的矩形板构成。
该芯材10的结构具备:由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新材3,由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废材4和收放了新材3、废材4及吸附剂5的内包覆材料2。由于将构成新材3及废材4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收放在内包覆材料2内,因此,无需用粘合剂加固新材3及废材4。从而,与使用粘合剂的现有的真空绝热材料相比,在能够降低制作时的电、热能的消耗的同时,通过不包含粘合剂的废材的再利用,能够实现降低成本。还有,由于做成将废材4收放到内包覆材料2内的芯材10,能够使芯材10的处理性能更优良。并且,由于不使用具有容易吸湿的特性的无机粘合剂,使得新材3及废材4所带进的水分非常少,在能够提供绝热性能稳定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同时,由于不使用有机粘合剂,还能够防止因有机粘合剂发生气体导致的绝热性能随时间推移的劣化。
新材3由平均纤维直径为4μm的玻璃棉的叠层体构成。废材4使用该新材3的残边。另外,也可以使用玻璃纤维、氧化铝纤维、硅酸铝纤维等无机纤维叠层体来代替玻璃棉叠层体。
内包覆材料2由可热熔胶合的厚度大约为20μm的聚乙烯薄膜等合成树脂膜制成。内包覆材料2通过将矩形的两片薄膜的周边部进行熔化胶合形成袋状。还有,若将内包覆材料2的厚度做成20μm左右时,则在确保内包覆材料2的柔软性的同时,在将芯材放入内包覆材料2内进行压缩减压后,便于热熔胶合内包覆材料的芯材插入开口部,且易于制作热熔胶合夹具。另外,内包覆材料2,通过使可热熔胶合的有机薄膜为密度为0.910g/cm3或其以上的聚乙烯薄膜,并使其厚度为5~50μm,则能降低压缩密封芯材坯料10A时因破损引起的洒落等不良现象,还有,由于能够长时间保持压缩密封后的负压状态,因而能够提供使用了处理性能优良的芯材10的真空绝热材料。
外包覆材料1,由具有阻止气体透过的阻气层和设置于其内侧的热熔胶合用塑料层的叠层膜构成。具体来讲,外包覆材料1使用了15μm的聚酰胺系的合成纤维树脂膜,使用了铝金属蒸镀膜为400~500,该蒸镀膜的支撑层为12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并使用了铝箔厚度为6μm,熔化胶合薄膜层为50μm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膜的铝薄膜构成。
将芯材10收放在外包覆材料1内,使其与外包覆材料1无间隙地配制,并具有与外包覆材料1的内周长实质上一致的外周长。换句话说,形成于外包覆材料1的三边上的耳部19a成为靠近芯材10的侧面的短的部位。因此,成为可以不进行三边的耳部19a的折边,就能解决因有较大的耳部引发的装配冰箱时的各种问题的真空绝热材料20。
其次,参照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各个制造工序的图2至图5对第一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材料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2为表示切断了新材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对新材3、废材4及吸附剂5进行组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将芯材坯料10A收放在内包覆材料2内并进行减压及密封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为表示将芯材坯料10A用内包覆材料2包住的状态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2所示,切断未用粘合剂固化的具有弹性的无机纤维的叠层体原材料的端部而制作新材3。从而,该新材3由未用粘合剂固化的具有弹性的无机纤维的叠层体构成的同时,从新材3被切断的废材4也由未用粘合剂固化的具有弹性的有机纤维的叠层体构成。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同时切断多块原材料的端部来制作新材3,因此,生产性良好,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切断一块原材料的端部制作新材3。制作出的新材3为矩形的板,被切断的废材4为薄长方形的残边。
其次,如图3所示,在制作出的新材3的上表面铺满废材4,做成废材层6。换句话说,将制作新材3时所产生的残边即薄长方形的废材4并排布置在新材3的上表面,使其无间隙地成为平面状,以做成废材层6。进而,使吸附剂5分散在该废材层6的上表面,再通过在其上面设置新材3,从而做成芯材坯料10A。换句话说,在上下的新材3之间夹着废材层6予以保持的同时,通过在废材层6和上侧的新材3之间的间隙里广范地撒放粒状的吸附剂5予以保持,从而做成芯材坯料10A。如此,即使是由不包含粘合剂的具有与外观体积大相比而质量较少的性质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废材4,也能够容易地再利用,并能实现降低成本。
废材4的重量与芯材10的总重量之比最好在10~80重量%的范围。从制作新材3时产生的废材4的比例考虑,该比例优选20~50重量%,而在该第一实施例中为25重量%。
如上所述,通过将废材层6夹在上下的新材3之间予以保持,能够使芯材10的表面平坦,适合用于设置在冰箱等中的场合。还有,通过将粒状的吸附剂5分散在废材层6和新材3之间予以保持,不仅能够防止制造过程中的吸附剂的洒落,还能够防止由新材3引起的芯材10的表面凹凸。再有,通过将吸附剂5分散在广范围内,可以增加新材3及废材层6与吸附剂5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使水分、气体很容易地吸附在吸附剂5上,其结果,能够稳定真空绝热材料20的绝热性能。
还有,通过将吸附剂5填充到薄长方形的废材4的纤维之间并保持其位置,能够吸附残留在其形状和长度参差不齐的废材4的纤维之间的空间中的气体成分,并能够提供可长期维持绝热性能的真空绝热材料。另外,也可以切断废材4并平面状地在新材3的上面铺满使用。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铺满到新材3的端部,并能够减少作为真空绝热材料做成后的表面的凹凸性或完成尺寸的偏差,但当切断的废材小于20mm时,则纤维方向的偏差增多且不能稳定真空绝热材料20的绝热性能。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废材层6作为第一废材层,在其上铺满制作新材3时所产生的残边即薄长方形的废材4,以作为第二废材层。
再有,由于在内包覆材料2中对芯材坯料10A进行压缩密封之前放入吸附剂5,因而对于真空减压下降低的吸附特性,能够有效地发挥吸附能力。由此,能够有效地吸附可热熔胶合的有机薄膜带入的水分或气体成分等,并能够稳定初期的绝热性能。还有,一般来讲,对于真空绝热材料,由于水分或气体通过外包覆材料慢慢地进入,因而随时间的推移劣化使绝热性能恶化,但通过使用分子筛13X作为吸附剂5,则能够长期地控制绝热性能的劣化,并能提供可靠性高的真空绝热材料。
接着,将处于将废材层6及吸附剂5夹在上下的新材3之间予以保持的状态的芯材坯料10A,在200℃的干燥炉中干燥10分钟。这是为了通过使附着在新材3及废材层6上的水分蒸发掉,从而缩短真空包装时间,并稳定真空绝热材料20的绝热性能。
随后,如图4所示,将芯材坯料10A放置在构成内包覆材料2的下薄膜2a的上面,并用构成内包覆材料2的上薄膜2b盖住其上面。通过用上下配置的压板8对其进行压力机压缩,从而在挤压出新材3及废材层6内的空气并使芯材坯料10A的厚度达到初期的50%或其以下时,如图5所示,通过热熔胶合内包覆材料2的周边部即棱角线部分以形成密封部11,从而做成芯材10。当解除压板8的压力时,虽然芯材坯料10A要恢复原来的大小,但由于芯材坯料10A被内包覆材料2包住且用压力机压缩并脱气,因此,在内包覆材料2内部几乎无空气,即使要恢复原来大小也不膨胀。因此,芯材10成为板状,也不会发生废材层6的部分的剥离,并能够提供使用了处理性能良好的芯材10的真空绝热材料20。
如上所述,芯材坯料10A,通过用可热熔胶合的有机薄膜暂时地压缩,由于无需加热压缩等就能成形,因此,不消耗巨大的电、热能,且能够减轻环境负荷。从而,与上述的由不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废材4的利用相辅相成,能够提供能够实现大幅度削减电、热能消耗及降低成本,减轻环境负荷的真空绝热材料。
再有,如上所述的,将芯材坯料10A放置在构成内包覆材料2的下薄膜2a的上面并用构成内包覆材料2的上薄膜2b盖住其上面的作业,与插入袋状的内包覆材料2内的情况相比,废材4从新材3洒落的危险性少,作业性良好。
接着,用外包覆材料1盖住这种压缩包装了的芯材10,并进行真空包装。在进行真空包装之前,如图5所示,在芯材10的内包覆材料2的一边预先设置开口12。在该第一实施例中,真空包装中进行抽真空直到2.2Pa,当达到真空状态并保持真空状态2分钟后,封闭外包覆材料1的开口。
将该第一实施例中得到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导热率用英弘精机社制造的导热率测定机“自动λHC-074”进行测定时,得到了初始值为2.2~2.3mW/m·K的良好的值。还有,在70℃的环境下的相当于经过10年后的导热率的值为6.8mW/m·K。若将该导热率与后面叙述的第二、三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比表示时,则如下面的表1所示。
表1
  导热率mW/m·K   第一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   比较例
  初始值   2.2~2.3   2.7   2.5   1.7~2.2
  相当于经过10年后的值   6.8   8.2   7.2   5.8~6.3
第二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6为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材料20的芯材坯料10A的组合时的立体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点将于下述,对于其它方面,由于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该第二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材料20是将从不含粘合剂的平均纤维直径为4μm的玻璃棉叠层体切断为新材3的尺寸时所产生的废材4全部用于芯材坯料10A上的,是将由100%废材构成的芯材坯料10A用内包覆材料2压缩包装的。换句话说,真空绝热材料20以三层废材层6构成,并使粒状的吸附剂5分散在废材层6之间的广的范围内。
将该第二实施例中得到的真空绝热材料20的导热率用英弘精机社制造的导热率测定机“自动λ-HC-074”进行测定时,得到了初始值为2.7mW/m·K的良好的值。还有,在70℃的环境下的相当于经过10年后的导热率之值为8.2mW/m·K,这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虽然较差,但即使在芯材中使用100%的废材,相当于经过10年后也能充分发挥真空绝热材料的绝热效果。
第三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8为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材料20的芯材坯料10B的组合时的剖视图。该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点将于下述,对于其它方面,由于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该第三实施例的真空绝热材料20由于使用了由不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新材3和由上述废材4构成的芯材,并分别压缩包装上述芯材。将该第三实施例中得到的真空绝热材料20的导热率这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虽然较用英弘精机社制造的导热率测定机“自动λ-HC-074”进行测定时,得到了初始值为2.5mW/m·K的良好的值。在70℃的环境下的相当于经过10年后的导热率之值为7.2mW/m·K,差,但即使分别压缩包装作为芯材的层并做成真空绝热材料,在经过相当于10年后也能充分发挥真空绝热材料的绝热效果。
比较例
下面,结合图7说明比较例。图7为用于比较例的真空绝热材料20的芯材坯料10A的组合时的立体图。该比较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点将于下述,对于其它方面,由于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该比较例的真空绝热材料20是芯材坯料10A的全部使用两层由不含粘合剂的平均纤维直径为4μm的玻璃棉叠层体制作的新材3,是将由100%的新材3构成的芯材坯料10A用内包覆材料2压缩包装的。
将由该比较例得到的真空绝热材料20的导热率用英弘精机社制造的导热率测定机“自动λHC-074”进行测定时,得到了初始值为1.7-2.2mW/m·K的良好的值。在70℃的环境下的相当于经过10年后的导热率之值为5.8-6.3mW/m·K。
在将新材3和废材4的比例进行种种变更来制作真空绝热材料20,并将其真空绝热材料20的初始导热率用英弘精机社制造的导热率测定机“自动λHC-074”进行测定时,得到了如下的表2所示的结果。当将这些废材量和导热率之间的关系用图表表示时,则如表2及图9所示。从该表2及图9可知,废材量在25%~80%的范围时,能够实现废材4的有效利用,同时,能确保良好的初始性能。
表2
  废材量%   初始性能mW/m·K
  0   2.0
  25   2.2
  50   2.2
  80   2.4
  100   2.7

Claims (18)

1.一种真空绝热材料,在具备阻气性的外包覆材料内收放了具有由纤维重叠而成的聚集体构成的废材的芯材,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包覆材料的内部,具备:不包含粘合剂的矩形的纤维聚集体;不包含粘合剂的薄长方形的纤维聚集体;以及包住上述薄长方形的纤维聚集体的内包覆材料;
对包含上述内包覆材料的上述外包覆材料内部进行减压而成为真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薄长方形的纤维聚集体的重量与上述芯材总重量之比为10~8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包覆材料,由密度为0.910g/cm3或其以上且厚度为5~50μm的可热熔胶合的聚乙烯薄膜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薄长方形的纤维聚集体被上述矩形的纤维聚集体夹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具备分散在上述薄长方形的纤维聚集体之间的粒状的吸附剂。
6.一种真空绝热材料,在具备阻气性的外包覆材料内收放了具有由纤维重叠而成的聚集体构成的废材的芯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芯材的结构为具备由不包含粘合剂的纤维聚集体构成的废材及包含该废材的内包覆材料;
对包含上述内包覆材料的上述外包覆材料内部进行减压而成为真空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芯材的结构为具备:由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上述废材,由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新材以及将上述废材及上述新材两者包在一起或分别包住的上述内包覆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废材的重量与上述芯材总重量之比为10~80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包覆材料,由密度为0.910g/cm3或其以上且厚度为5~50μm的可热熔胶合的聚乙烯薄膜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芯材具备由多层构成的上述废材和分散在上述废材之间的粒状的吸附剂。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其特征在于:
上述芯材具备分散在上述新材和上述废材之间的粒状的吸附剂。
12.一种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在具备阻气性的外包覆材料内收放了由纤维重叠而成的聚集体构成的废材的芯材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
切断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的叠层体,得到矩形的无机纤维聚集体及薄长方形的无机纤维聚集体的工序;
用内包覆材料包住上述薄长方形的无机纤维聚集体并进行压缩及减压的工序;以及
将被上述内包覆材料包住的无机纤维聚集体与上述内包覆材料一起收放在上述外包覆材料内,并对上述外包覆材料内进行减压而成为真空状态后,再密封上述外包覆材料的工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被上述内包覆材料包住的上述无机纤维聚集体进行压缩及减压,使其达到初始厚度的50%或其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薄长方形的无机纤维聚集体平面状地并排设置在上述矩形的无机纤维聚集体上面,并形成层。
15.一种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在具有阻气性的外包覆材料内收放了具有由纤维重叠而成的聚集体构成的废材的芯材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将由不包含粘合剂的纤维聚集体构成的上述废材用内包覆材料包住并进行压缩及减压后,密封该内包覆材料做成上述芯材;
将该芯材收放在上述外包覆材料内且解除上述内包覆材料的密封并对包含上述内包覆材料的上述外包覆材料内部进行减压而使之形成为真空状态后,密封上述外包覆材料而做成真空绝热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与由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上述废材一起,将由不包含粘合剂的无机纤维聚集体构成的新材用上述内包覆材料包住而形成上述芯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由上述新材及上述废材构成的无机纤维聚集体进行压缩及减压,使其达到初始厚度的50%或其以下后,密封上述内包覆材料作为上述芯材,将该芯材用上述外包覆材料包住且解除上述内包覆材料的密封,使上述芯材的外周长恢复到实质上与上述外包覆材料的内周长相同的尺寸。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记载的真空绝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按规定形状切断上述新材时所产生的多个薄长方形的废材平面状地并排设置在上述新材上面以形成废材层。
CNB2006101064398A 2005-07-25 2006-07-24 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932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13602 2005-07-25
JP2005-213602 2005-07-25
JP2005213602A JP4690809B2 (ja) 2005-07-25 2005-07-25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4423A true CN1924423A (zh) 2007-03-07
CN100419327C CN100419327C (zh) 2008-09-17

Family

ID=37792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643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9327C (zh) 2005-07-25 2006-07-24 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690809B2 (zh)
KR (1) KR100753720B1 (zh)
CN (1) CN100419327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1579A (zh) * 2015-12-09 2016-03-02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真空绝热板以及具有它的制冷设备
CN107270040A (zh) * 2017-06-28 2017-10-20 高彦峰 一种保温隔热板
CN110296573A (zh) * 2018-03-22 2019-10-01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真空隔热件以及使用了真空隔热件的冰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68459B1 (ko) 2010-07-29 2011-09-28 주식회사엑스엘 진공단열패널
KR101302474B1 (ko) * 2012-02-20 2013-09-02 주식회사 케이씨씨 내충격성 및 불연성이 우수한 진공단열재용 봉지부재
KR20200086844A (ko) 2019-01-10 2020-07-20 주식회사 벽산 글라스 화이버 심재에 hgm을 함침한 진공단열패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5275A (ja) * 1983-06-01 1984-12-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
JPH04337195A (ja) * 1991-05-14 1992-11-25 Hitachi Ltd 真空断熱材
JP3876491B2 (ja) 1997-02-27 2007-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TW470837B (en) * 2000-04-21 2002-01-01 Matsushita Refrigeration Vacuum heat insulator
JP2002081596A (ja) * 2000-09-06 2002-03-22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冷凍機器、ノート型コンピュータ、電気湯沸かし器、オーブンレンジ
JP2002161994A (ja) * 2000-11-27 2002-06-07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真空断熱材、真空断熱材を適用した冷蔵庫
JP2002310384A (ja) * 2001-04-11 2002-10-2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真空断熱材を備えた冷凍機器、電気湯沸し器、オーブンレンジ
JP2003156193A (ja) * 2001-09-05 2003-05-3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真空断熱材及び真空断熱材を用いた冷蔵庫
JP2003343792A (ja) * 2002-05-23 2003-12-0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JP3513142B2 (ja) * 2002-06-05 2004-03-31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と断熱体と断熱箱体と断熱扉と貯蔵庫と冷蔵庫
JP3527730B2 (ja) * 2002-07-30 2004-05-17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材とその芯材の製造方法
JP2004308691A (ja) * 2003-04-02 2004-11-04 Nisshinbo Ind Inc 真空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01240A (ja) * 2003-06-12 2005-01-06 Kuraray Co Ltd エチレン−ビニルアルコール共重合体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および真空断熱体
JP2005106312A (ja) * 2003-09-29 2005-04-21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冷蔵庫並びに真空断熱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703182Y (zh) * 2004-03-30 2005-06-01 宜兴市四通家电配套厂 改良的真空隔热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1579A (zh) * 2015-12-09 2016-03-02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真空绝热板以及具有它的制冷设备
CN107270040A (zh) * 2017-06-28 2017-10-20 高彦峰 一种保温隔热板
CN110296573A (zh) * 2018-03-22 2019-10-01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真空隔热件以及使用了真空隔热件的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13216A (ko) 2007-01-30
CN100419327C (zh) 2008-09-17
KR100753720B1 (ko) 2007-08-30
JP2007032622A (ja) 2007-02-08
JP4690809B2 (ja) 201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4423A (zh) 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JP5596794B2 (ja) 真空断熱パネル用芯材及びこ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1046272A (zh) 真空绝热材料以及其制造方法
KR101260557B1 (ko) 진공 단열 패널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760582A (zh) 真空隔热材料及使用该材料的电冰箱和该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707204A (zh) 冰箱与真空绝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82377A (zh) 真空绝热材料及使用它的电冰箱
CN1865757A (zh) 真空绝热材料及具有真空绝热材料的冰箱
KR20120097326A (ko) 이너백을 포함하는 진공단열재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6025145A (zh) 一种软包装锂电池二封口排液排气封装工艺
JP2015052337A (ja) 真空断熱材、断熱箱、及び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CN107355640A (zh) 利用玻璃纤维聚集体边角料制备真空绝热板芯材的方法及真空绝热板
JP6579740B2 (ja) 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JPH09318238A (ja) 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CN103862772B (zh) 集装袋内袋用高性能阻隔环保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3406336U (zh) 一种聚合物锂电池冲压包装膜
CN201900758U (zh) 新型铝箔复合气泡膜
CN114108381A (zh) 一种缓震瓦楞纸板生产工艺
CN1259079A (zh) 包括湿敏气体阻挡层的包装层压件,生产这种包装层压件的方法以及包装容器
CN210337154U (zh) 一种盒式真空保温装饰板
CN2712825Y (zh) 双面复合气泡膜
CN210652204U (zh) 一种耐候性好的包装用瓦楞纸
JP2006010120A (ja) 冷蔵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384905U (zh) 一种真空袋袋口气动压紧装置
JP4198231B2 (ja) 断熱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