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1885A - 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 - Google Patents

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1885A
CN1861885A CN 200610079839 CN200610079839A CN1861885A CN 1861885 A CN1861885 A CN 1861885A CN 200610079839 CN200610079839 CN 200610079839 CN 200610079839 A CN200610079839 A CN 200610079839A CN 1861885 A CN1861885 A CN 1861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button
eedle
sewing machine
tongu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798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1885B (zh
Inventor
小田洋
小野安志
吉田文彦
坂本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61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1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61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1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可以在钉扣缝纫机中良好地进行暗缝钉扣的布保持器具。布保持器具(80),被用于进行暗缝钉扣的钉扣缝纫机(1)中,以前端部来保持两折叠布料(W)或者两片重叠的布料,并以缝制时接近机针(5)的上下运动的通过线上的方式配置该被保持的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的前端部分。该布保持器具具有:布夹持部(801),其被设置于布保持器具的前端部,并夹持在钉扣位置(A)上折叠构成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的布料中的仅一片的弯折部(WA);和布挂钩角部(802),其被设置于布夹持部的两侧,并向前端方向突出。

Description

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暗缝进行钉扣的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利用暗缝来进行钉扣的钉扣缝纫机。在这样的钉扣缝纫机中,具有如图6所示的布保持器具(舌片)180,在将该布保持器具180插入到折叠的布料的折叠部分中的状态下,在该折叠部分上缝上纽扣。
又,有时以所述钉扣缝纫机进行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的钉扣,但在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的钉扣时,有时要求只在第一片布料上缝上纽扣,在第两片的布料上不出现缝口。
在这种情况下,以往,如图7所示,将两折叠布料W(或者两片重叠布料)再在两片重叠的状态下折叠,并将布保持器具180插入到该折叠部分WB中,在该状态下,如图8(a)所示,调整布料与机针的位置,使得机针5a只通过折叠部分WB的外侧的布料,从而在折叠部分WB上缝上纽扣。
但是,所述布保持器具180,有时也因在缝制时机针的摆动而使机针的落针位置改变。因这样的原因,产生如下的问题:在原本使机针只通过折叠的外侧的布料从而只在第一片的布料上缝上纽扣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在两片中一起通过机针5b而缝上纽扣,从而缝口也出现在第两片的布料上,或者相反地如图8(c)所示,机针5c通过完全不刺穿布料的位置,从而不能够缝上纽扣。
又,以往,作为设有进行暗缝的钉扣的钉扣缝纫机中的布保持器具,也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布保持器具。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配备于钉扣缝纫机中的布保持器具,为以由上下的夹持板构成的布夹持部来夹持布的结构,通过将两折叠布料插入于该上下的夹持板之间并夹持,可与所述布保持器具相比,加强布料的保持力,从而布料的位置就难以偏离。
【专利文献1】实开平5-91570号公报
但是,即使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布保持器具,在夹持两折叠布料时,若在本应通过将布料插入到夹持部的最里处并夹持来进行布料的保持时,在未插入到最里处的状态下夹持而进行布料的保持,则也产生上述的机针未刺穿布料的不良状况。
又,在厚度薄或者挺度弱的布料的情况下,在将布料压入到夹持部的里处时,有可能力量过强,导致褶子聚集于布料的前端,从而在钉扣时产生缝入整个褶子的不良状况,就该点而言,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布保持器具中,也没有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钉扣缝纫机中良好地进行暗缝钉扣的布保持器具。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用于进行暗缝的钉扣,
以前端部来保持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的布料,将该被保持的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配置于接近缝制时机针的上下运动的通过线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布夹持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前端部,并只夹持在钉扣位置上折叠构成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的布料中的一片的弯折部;
布挂钩角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布夹持部的两侧,并向前端方向突出。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钉扣缝纫机,因为在用钉扣缝纫机来对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进行暗缝的钉扣时,通过配置为将布料挂于布保持器具中的设置于布夹持部的两侧的布挂钩角部,布料就在布挂钩角部折叠,从而被拉到布夹持部的里侧,所以,可以在将布料简单且可靠地插入到布夹持部的里侧、即适当的保持位置,之后夹持并保持布料。以此,可以将缝制时布料的钉扣位置可靠地配置于机针的上下运动的通过线上。
又,因为在以布夹持部来夹持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时,夹持在钉扣位置上只折叠构成该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的布料中的一片而形成的弯折部,所以,在只将纽扣缝在构成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的布料中的仅一片的情况下,即使进行暗缝的布料的位置因机针摆动等而偏离,也并不会缝上第两片的布料。以此,可以只在一片布料上可靠地缝上纽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挂钩角部,进而被形成为在机针的上下运动方向的大致向上方向立起的形状。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因为布挂钩角部还被形成为在机针的上下运动方向的大致向上方向立起的形状,所以,可以将布料更容易地挂于布挂钩角部上,进而在将布料可靠地插入到夹持部的里侧、即适当的保持位置之后夹持并保持布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是在技术方案1或者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挂钩角部,还朝向外侧突出。
这样,根据本发明技术方案3,因为布挂钩角部还朝向外侧突出,所以,可以一边用布挂钩角部朝向外侧拉布料一边将布料插入到夹持部的里侧、即适当的保持位置并夹持,从而可以将布料容易地插入到夹持部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钉扣缝纫机中良好地进行用暗缝的钉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布保持器具的钉扣缝纫机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布保持器具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布保持器具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暗缝时夹持于布保持器具中的布料的状况的图;
图5是表示暗缝时布保持器具夹持布料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布保持器具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布保持器具保持布料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使用图6的布保持器具来进行暗缝时的机针的通过位置的说明图,(a)是表示机针的正常的通过位置的侧视图,(b)是表示产生了机针也缝上了第两片的布料的不良状况的情况的侧视图,(c)是表示产生了机针通过了完全不刺穿布料的位置的不良状况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中:1-钉扣缝纫机,2-底板部,4-机头部,5-机针,6-针杆,9-控制装置,11-针杆上下机构,12-针杆上下马达,13-编码器,15-针杆摆动机构,16-针杆摆动马达,20-纽扣调整机构,21-纽扣保持臂,22-前后移动用马达,23-上下移动用马达,24-左右移动用直线马达,25-纽扣旋转驱动缸,70-布料保持机构,71-送布马达,80-舌片(布保持器具),81-舌片驱动缸,801-布夹持部,802-布挂钩角部,803-切口部,B-纽扣,W-布料(两折叠布料),WA-弯折部,A-钉扣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钉扣缝纫机1,利用上下运动的机针与旋梭的配合动作,将纽扣自动地缝在布料上。就通过旋梭以及机针的动作等而产生的缝口的形成而言,因为是公知的技术,所以省略详细的技术说明。
如图1所示,钉扣缝纫机1具有将旋梭(省略图示)内置于前端部的底板部2、从底板部2的后端部直立设置的纵机身部3、从纵机身部3的上部与底板部2平行地延伸的机头部4以及控制钉扣缝纫机1整体的控制装置9。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钉扣缝纫机1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分别是Y轴方向、Z轴方向。又,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是左右方向(X轴方向)。
又,钉扣缝纫机1,可以利用独立地自如地输送纽扣B、布料W等,来进行多样的钉扣缝制。以下,详细地说明输送纽扣等的各种机构。
在机头部4的前端部,以朝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具有机针5的针杆6。又,在机头部4的内部设置有通过使针杆6上下运动而使机针5上下运动的针杆上下机构11、与使针杆6左右摆动从而使机针5左右摆动的针杆摆动机构15。因而,针杆6可以一边进行上下运动一边沿着X轴方向(左右方向)使其下端部的机针5摆动。
如图1所示,针杆上下机构11具有用于使针杆6上下运动的针杆上下马达12,该针杆上下马达12,利用未图示的曲柄机构连结于针杆6上。在针杆上下马达12上,设置有检测旋转角度或者驱动速度等的驱动状态的编码器13,这些针杆上下马达12以及编码器13电连接于控制机构9上。即,控制机构9基于从编码器13输入的驱动状态来控制针杆上下马达12。
针杆摆动机构15具有针杆摆动马达16,该针杆摆动马达16通过驱动而左右地摆动可以以Y轴方向(前后方向)为中心摆动的针杆支撑件(省略图示),从而使针杆6左右摆动。如图1所示,针杆摆动马达16电连接于控制装置9上,基于控制装置9的控制来与针杆上下马达12连动地进行驱动。
又,在钉扣缝纫机1中设置有纽扣调整机构20,该纽扣调整机构20调整纽扣,使得其在机针5的移动路径上并处于规定的状态。
纽扣调整机构20具有纽扣保持臂21,该纽扣保持臂21在机头部4的中间下部被下垂支撑,并且其前端部延伸设置到直至机针5的上下运动路径附近。该纽扣保持臂21,通过前后移动用马达22的驱动而相对于机头部4沿着Y轴方向(前后方向)移动,通过上下移动用马达23的驱动而相对于机头部4沿着Z轴方向(上下方向)移动。
又,在纽扣保持臂21的前端部,具有以将纽扣B自由切换为水平状态以及垂直状态的方式进行保持的保持机构(省略图示),该纽扣保持机构具有用于将所保持的纽扣B切换为水平状态以及垂直状态的纽扣旋转驱动缸25。在纽扣B为水平状态时,进行暗缝或者全缝,在立起状态时,进行绕根缝制。又,在纽扣保持机构上具有相对于纽扣保持臂21而沿着X轴方向(左右方向)移动纽扣B从而进行定位的左右移动用直线马达24。可通过对该左右移动用直线马达24的控制而将纽扣B定位于X轴方向的任意的位置上。
另外,如图1所示,配备于纽扣调整机构20上的各驱动源(前后移动用马达22、上下移动用马达23、左右移动用直线马达24、纽扣旋转驱动缸25)电连接于控制装置9上,利用该控制装置9来进行控制。
底板部2,其上表面在进行不是暗缝的通常的纽扣缝制(所谓的全缝)的情况下,成为扩展地载置作为被缝制物的布料W的载置台。
又,在底板部2上设置有布料保持机构70,该布料保持机构70,以其前端部来保持布料W,并且以送布马达71为驱动源,在Y轴方向(前后方向)上输送布料W。
另一方面,在底板部2的下部固定有前后延伸的驱动缸基座72的后端部。形成为圆弧状舌片支撑部73,绕X轴方向(左右方向)的轴而旋转自如地安装在驱动缸基座72的前端部上。在舌片支撑部73的前端部固定有作为用于在暗缝或者绕根缝制时保持布料W的布保持器具的舌片80。
又,用于驱动舌片80的舌片驱动缸81,绕X轴方向(左右方向)的轴而旋转自如地设置于驱动缸基座72的中央部。
而且,在底板部2的前端部设置有夹持并保持整个舌片80的布料W的布料保持部(省略图示)。布料保持部具有2个弹簧夹持部,各弹簧夹持部由上下对置的2个板簧构成。
在上述的布料保持机构70中,舌片80与舌片支撑部73一起由舌片驱动缸81的动力驱动起伏。进而,舌片80与布料W一起以送布马达71的动力而一体地在前后方向(即,送布方向)上移动。另外,如图1所示,送布马达71、舌片驱动缸81电连接于控制装置9上,利用该控制装置9来进行控制。
该舌片80被形成为:在其前端部朝向后方的状态下装备于底板部2的前侧前端部,布料W在折叠的状态下装于舌片80的前端部。这样的舌片80的前端部,可以利用其基端部的转动而接近或离开机针5的上下运动路径,从而可以在机针5的上下方向通过线上接近或者离开。又,当布料W在舌片80的前端部,以折叠的状态在机针5的上下运动路径侧转动时,利用未图示的抵接部件来限制其转动量,使得折叠的布料W的前端与机针5的上下运动路径一致,若操作者保持布料W,并将舌片80转动到机针5侧,则自动地进行布料W的前端的定位。
又,舌片80的转动以舌片驱动缸81为驱动源,并将舌片传感器设置于载置台上,该舌片传感器,在舌片80的前端部接近于机针5的上下运动路径时可检测该接近,通过该舌片传感器的输出,舌片驱动缸81拉近到使舌片80的前端部位于成为最接近于机针5的上下运动路径的状态的使用位置。另外,在载置台的前方端部设置有作为布料保持部的板簧,该板簧,在舌片80移动到使用位置时,连同舌片80一起夹入并保持设置在舌片80的前端部的布料W。另外,若缝制结束,则舌片驱动缸81自动地变为OFF状态,从而舌片80倒向前方,返回到原来的待机位置。
又,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舌片80的前端部具有夹持布料的2个布夹持部801,各布夹持部801由上下对置的2个板簧构成。通过在该布夹持部801中插入并夹持布料,就可以简单且可靠地保持布料。
又,在舌片80的2个布夹持部801的两外侧,分别设置有在舌片前端方向上凸出的布挂钩角部802。又,本实施方式的布挂钩角部802还成为在机针的上下运动方向的大致向上方立起的形状,而且,朝向外侧突出。双方的布挂钩角部802优选其前端部突出到与布夹持部801的最深部(最里侧)同位置或者更远方(图1中的后方)。若布挂钩角部802是以上那样的形状,则容易将布料挂于布挂钩角部上。而且,若配置为将布料挂于该布挂钩角部802,则如图5所示,因为布料在布挂钩角部802上折叠,并被拉到外侧以及布夹持部801的里侧,所以可以在将布料简单且可靠地插入到布夹持部801的里侧、即适当的保持位置之后夹持并保持布料。以此,就可以将缝制时布料的钉扣位置可靠地配置于机针的上下运动的通过线上。另外,在上述舌片80的说明中,表示方向的语句都以舌片80位于使用位置(前端最接近于机针的上下运动路径的状态)的情况为前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弯折一张金属板来形成布夹持部801与布挂钩角部802。又,在2个布夹持部801之间,形成有U字形的切口803,在进行相对于布料W的暗缝的纽扣缝制的情况下,这样的切口803避免舌片80的前端部与机针5的干涉。
所述载置台与舌片80,通过底板部2的后方主体而可以在Y轴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地被支撑,并可以利用送布马达71来进行移动定位。
又,在为了进行暗缝的钉扣而在本发明的舌片80上保持如图4(a)所示的两折叠布料W(或者两片重叠布料)时,如图4(b)所示,形成在钉扣位置A上只角折构成两折叠布料W(或者两片重叠布料)的布料中的一片而得到的弯折部WA。而且,如图5所示,将该弯折部WA插入到布夹持部801中并夹持。以此,在只对构成两折叠布料W(或者两片重叠布料)的布料中的一片缝上纽扣的情况下,即使进行暗缝的布料的位置因机针5摆动等而多少地偏离,也并不会缝上第二片的布料。以此,就可以只对一片布料可靠地缝上纽扣。
接着,说明控制装置9。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9以运算处理装置为基本结构,所述运算处理装置具有CPU91、RAM92、ROM93以及连接它们的系统总线。在控制装置9上,如上所述,电连接有针杆上下马达12、编码器13、针杆摆动马达16、前后移动用马达22、上下移动用马达23、左右移动用直线马达24、纽扣旋转驱动缸25、送布马达71以及舌片驱动缸81,并且,还电连接有例如显示液晶显示等图像的显示装置94、输入缝制的各种指示的输入装置95、用于指示缝制开始的操作踏板96。另外,在控制装置9上,除了上述的以外还连接有钉扣缝纫机1的各驱动部等。
控制装置9基于来自于输入装置95以及操作踏板96的各种指示,按照写入于ROM93中的控制程序或者控制数据,来控制各种驱动部。
输入装置95,例如是设置于显示装置94的显示面上的触摸面板,检测显示装置94的显示面被触摸这一情况,从而将其主旨输入到CPU91中。
具有以上结构的钉扣缝纫机1,对于纽扣B,可由左右移动用直线马达24的驱动来进行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由前后移动用马达22的驱动来进行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由上下移动用马达23的驱动来进行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即,利用前后移动用马达22与左右移动用直线马达24协同动作,可以相对于机针5的上下运动路径而相对地对保持纽扣B的纽扣保持臂21进行定位。
又,关于布料W,可由送布马达71的驱动而在Y轴方向上移动。而且,可以通过在X轴方向上摆动针杆6的针杆摆动马达16的驱动,而在X轴方向上定位机针5的落针位置。即,可以利用上述针杆摆动马达16与送布马达71协同动作,而相对于机针5的上下运动路径来相对地定位布料W。
即,利用上述针杆摆动马达16、前后移动用马达22、左右移动用直线马达24以及送布马达71协同动作,来相对于保持在纽扣保持臂21上的纽扣B以及保持在舌片80上的布料W而定位机针5的落针位置。又,送布马达71也作为从机针5退避舌片80的移动机构而发挥作用。
接着,详细地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布保持器具(舌片)80的钉扣缝纫机1的暗缝。
首先,在钉扣位置A上,只角折构成如图4(a)所示的两折叠布料W的布料中的一片,形成如图4(b)所示的弯折部WA。
接着,如图5所示,操作者将布料W挂于布保持器具80的2个布挂钩角部802上进行配置。然后,将布料W插入到2个布夹持部801的里侧并夹持。其后,将舌片80与布料W一起保持于布料保持机构70的布保持部(省略图示)的弹簧夹持部中。
在将布料W设置于布料保持部上后,保持于纽扣保持机构上的纽扣B,由纽扣调整机构(前后移动用马达22、左右移动用直线马达24)10而被移动到规定位置,并且布料W也由布料保持机构(送布马达71)70而移动到规定位置。即,布料保持机构70移动布料W使得切口803位于机针5的正下方,并且纽扣调整机构10移动纽扣B,使其位于机针5的正下方(上下运动的通过线上)。以此,完成了暗缝的准备。
接着,针杆摆动机构15使机针5位于纽扣孔的正上方。然后,针杆上下马达12使机针5与针杆6一起上下地进行往复移动,布料保持机构70前后地往复移动布料W,以保持纽扣B与布料W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前后移动马达22前后地往复移动纽扣B。以此,机针5交替地落针于2个纽扣孔中,从而进行暗缝。
在暗缝结束后,剪线机构一次剪断面线,纽扣B被立起,以后进行绕根缝制。在此省略绕根缝制的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布保持器具,在用钉扣缝纫机来对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进行暗缝的钉扣时,通过配置为将布料挂于布保持器具中的设置于布夹持部的两侧的布挂钩角部,布料就在布挂钩角部折叠,从而拉到布夹持部的里侧,所以可在将布料简单且可靠地插入到布夹持部的里侧、即适当的保持位置之后夹持并保持布料。以此,就可以将缝制时布料的钉扣位置可靠地配置于机针的上下运动的通过线上。
又,因为在以布夹持部来夹持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时,夹持在钉扣位置上只折叠构成该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的布料中的一片而得到的弯折部,所以,在要将纽扣只缝在构成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的布料中的一片的情况下,即使进行暗缝的布料的位置因机针摆动等而偏离,也并不会缝上第二片布料。以此,就可以只在一片布料上可靠地缝上纽扣。
又,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布挂钩角部还被成为在机针的上下运动方向的大致向上方向上立起的形状,所以,可以将布料更容易地挂在布挂钩角部上,进而可将布料可靠地插入到夹持部的里侧、即适当的保持位置,夹持并保持布料。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布挂钩角部还朝向外侧突出,所以可以一边以布挂钩角部朝向外侧拉伸布料一边将布料插入到夹持部的里侧、即适当的保持位置并夹持,从而可以将布料容易地插入到夹持部中。
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可以在钉扣缝纫机中良好地进行用暗缝的钉扣。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

Claims (3)

1.一种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用于进行暗缝钉扣,
以前端部来保持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的布料,将该被保持的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配置于接近缝制时机针的上下运动的通过线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布夹持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前端部,并只夹持在钉扣位置上折叠构成两折叠布料或者两片重叠布料的布料中的一片的弯折部;
布挂钩角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布夹持部的两侧,并向前端方向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挂钩角部,进而被形成为在机针的上下运动方向的大致向上方向立起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挂钩角部,还朝向外侧突出。
CN2006100798394A 2005-05-13 2006-05-15 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 Active CN1861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40856 2005-05-13
JP2005140856A JP4603930B2 (ja) 2005-05-13 2005-05-13 布保持具
JP2005140856 2005-05-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1885A true CN1861885A (zh) 2006-11-15
CN1861885B CN1861885B (zh) 2011-09-21

Family

ID=37389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798394A Active CN1861885B (zh) 2005-05-13 2006-05-15 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03930B2 (zh)
CN (1) CN186188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3580A (zh) * 2010-08-20 2012-03-14 苏州市新迅达衣车贸易有限公司 缝纫机防卷导片器
CN102108606B (zh) * 2009-12-29 2013-02-20 Juki株式会社 缝制装置
CN108442050A (zh) * 2017-02-16 2018-08-24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面料握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6459Y2 (zh) * 1986-08-29 1990-10-03
US4982673A (en) * 1988-11-07 1991-01-08 Yamato Mishin Seizo Kabushiki Kaisha Button sewing machine
US5058515A (en) * 1989-06-06 1991-10-22 Automated Machinery Systems, Inc. Button stitching apparatus
JPH0534631Y2 (zh) * 1990-01-25 1993-09-01
JPH0591570U (ja) * 1992-05-16 1993-12-14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2595696Y2 (ja) * 1993-12-20 1999-05-31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ボタン縫製ミシン
JP3949507B2 (ja) * 2002-05-14 2007-07-25 Juki株式会社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の被縫製物支持具
JP2005130900A (ja) * 2003-10-28 2005-05-26 Brother Ind Ltd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及びその布押え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8606B (zh) * 2009-12-29 2013-02-20 Juki株式会社 缝制装置
CN102373580A (zh) * 2010-08-20 2012-03-14 苏州市新迅达衣车贸易有限公司 缝纫机防卷导片器
CN102373580B (zh) * 2010-08-20 2013-06-05 苏州市新迅达衣车贸易有限公司 缝纫机防卷导片器
CN108442050A (zh) * 2017-02-16 2018-08-24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面料握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03930B2 (ja) 2010-12-22
JP2006314584A (ja) 2006-11-24
CN1861885B (zh) 201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0925B2 (en) Embroidery sewing machine
JP6108742B2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CN1974910A (zh) 可缝纫装饰片的缝纫机及为其设定装饰片进给量的方法
CN1891888A (zh) 装饰片进给装置
CN1904173B (zh) 多头双排绗绣一体机
CN1093898C (zh) 有多根针的缝纫机及用其执行不同缝纫作业模式的方法
CN1928185A (zh) 缝纫机的对被缝附件的切断装置及切断方法
CN1746367A (zh) 缝纫机的压布装置
CN1861885A (zh) 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
CN101187115A (zh) 刺绣缝纫机
JP4903598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319694A (zh) 缝制嵌条装置
CN1861872A (zh) 缝纫机的分纱器机构
JP4213510B2 (ja)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CN1948584B (zh) 链式线迹钉扣缝纫机及钉扣方法
CN1904183A (zh) 锁眼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CN1594701A (zh) 缝纫机
CN206034054U (zh) 一种三维曲面智能缝纫机
CN1955355A (zh) 双针缝纫机
JP7142493B2 (ja) ミシン
CN1121523C (zh) 循环缝纫机
JP3868805B2 (ja)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5059688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831230A (zh) 绕根钉扣缝纫机及钉扣方法
CN1309202A (zh) 锁边缝纫机以及锁边缝纫的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