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8606B - 缝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08606B CN102108606B CN 200910260706 CN200910260706A CN102108606B CN 102108606 B CN102108606 B CN 102108606B CN 200910260706 CN200910260706 CN 200910260706 CN 200910260706 A CN200910260706 A CN 200910260706A CN 102108606 B CN102108606 B CN 1021086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wing
- cloth
- sewn object
- mounting plate
- clamp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制装置,其在准确的缝制位置进行缝制。缝制装置具有:缝纫机(200),其在被缝制物(C)上进行缝制;输送装置(300),其保持被缝制物,并沿其一端缘部进行输送;以及预载置装置(400),其为了确定缝制位置,以载置板(401)的端缘部(401a)为基准,将被缝制物定位并向输送装置送入。预载置装置(400)具有向输送装置送入被缝制物的移动单元(410),在载置板的端缘部形成多个切口部(401b),在缝纫机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和缝纫机的底座部(211)上表面上设置第一和第二夹紧机构(500、600),其在各切口位置处,从上下方向夹持被缝制物,进行向输送装置的送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制装置,其具有用于形成规定的线迹的循环缝制缝纫机、和向循环缝制缝纫机的线迹形成位置输送被缝制物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已知一种输送装置,其例如为了沿主布料的端缘部以规定间隔进行多个纽扣孔锁边缝制或者钉扣,向纽扣孔锁边缝纫机或者钉扣缝纫机(循环缝制缝纫机),每隔沿主布料的端缘部应形成的纽扣孔或者钉扣的间隔,输送主布料。
为了在主布料的端缘部的规定位置形成纽扣孔或者钉扣,在使输送装置保持布料时,必须将成为输送方向前方(缝纫机侧)的端缘部准确地定位在规定的位置上。因此,通常使用预先载置布料并进行端缘部的定位的预载置装置。
预载置装置的结构为,具有用于载置布料的载置板,一边利用鼓风装置较弱地吸入载置板上的缝制物,一边进行定位,如果踩下踏板,则使吸入变强而固定载置板上的缝制物,如果为了开始缝制而放开踏板,则将载置板向输送装置输送,在利用输送装置的夹紧部件夹紧缝制物后,将鼓风装置的吸入减弱,将载置板拔出。
另外,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记载所示,从预载置装置接收到的布料,其端缘部到达输送装置中的规定位置,通过保持该位置而向缝纫机缝合部输送布料,从而可以在规定的目标位置实施缝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002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现有的输送装置的预载置装置,由于在使载置板上的缝制物向输送体移动时,在缝制物和载置板被输送体的夹紧部件夹持的状态下,仅使载置板后退而拔出,所以存在下述问题,即,载置的缝制物因与后退的载置板之间的摩擦而被拖拽,从而产生偏移,使扣边线(从缝制物的端面至纽扣孔锁边或者纽扣位置的尺寸)的误差变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载置板后退时的被缝制物的偏移,使被缝制物适当地位于缝纫机缝合部上而进行缝制。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缝制装置,其具有:循环缝制缝纫机,其在底座部上表面载置被缝制物,通过一次循环,沿所述被缝制物的一端缘部进行规定形状的缝制;输送装置,其在利用保持单元保持被缝制物的状态下,将被缝制物向沿所述被缝制物的一端缘部的输送方向输送;以及预载置装置,其为了确定所述循环缝制缝纫机的缝制位置,在以载置被缝制物的载置板的输送装置侧端缘部为基准,将所述被缝制物的一端缘部平行地定位的状态下,将该被缝制物向所述输送装置送入,所述预载置装置具有移动单元,其使所述载置板在进行所述被缝制物的定位作业的作业位置、和向所述输送装置送入所述被缝制物的送入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该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载置板的所述输送装置侧端缘部,形成沿所述输送方向配置的多个切口部,并具有:第一夹紧机构,其相对于所述循环缝制缝纫机设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相对于位于所述送入位置的载置板,在所述切口部处,从上下方向夹持所述被缝制物,进行向所述输送装置的送入;以及第二夹紧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循环缝制缝纫机的底座部的上表面上,且位于缝针和纵向机体部之间的位置,相对于位于所述送入位置的载置板,在所述切口部处,从上下方向夹持所述被缝制物,进行向所述输送装置的送入。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具有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夹紧机构具有多个上爪和下爪,其分别与所述各切口部对应地设置,用于夹持所述被缝制物,所述各上爪或者所述各下爪可以分别进行高度调节。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具有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具有与所述多个切口部中的一部分切口部相对的上爪及下爪,所述第二夹紧机构具有与其余的切口部相对的上爪及下爪。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具有与技术方案1至3中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其特征在于,具有退避机构,其使所述第二夹紧机构从所述被缝制物的输送路径退避。
发明的效果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由于在载置板上设置多个切口,在该各切口的位置处,由各夹紧机构夹紧被缝制物,进行从预载置装置向输送装置的被缝制物的送入,所以避免将载置板上的被缝制物和载置板一起夹住,可以仅夹住被缝制物。
由此,在载置板返回作业位置的情况下,可以避免被缝制物被载置板拖拽,可以基于由预载置装置调整后的位置,将被缝制物向输送装置送入,可以在适当且准确的位置进行缝制。
另外,由于将第一夹紧机构配置在相对于缝纫机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将第二夹紧机构配置在缝纫机的底座部上表面上,所以可以在从缝纫机的上游侧至缝纫机之间夹紧被缝制物并进行保持,可以将被缝制物的端缘部适当地保持在更宽范围,且位于缝制位置附近,因此,可以在更准确的位置上进行缝制。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由于对于各上爪或者各下爪,可以分别进行高度调节,所以可以进行高度调节,以使各个爪的夹持压力不产生波动,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夹紧。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可以在从缝纫机的上游侧的输送位置至缝纫机底座之间,夹紧并保持被缝制物,可以在被缝制物的整个长度上防止位置偏移,可以进一步实现缝制品质的提高。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由于具有第二夹紧机构的退避机构,所以在缝制时,夹紧机构不会造成妨碍,可以进行作业性好且准确的缝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装置的非缝制时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2是从预载置装置向输送装置送入布料时的放大斜视图。
图3是表示送入布料时第一夹紧机构进行夹紧前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4是送入布料时第一夹紧机构进行夹紧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送入布料时第二夹紧机构进行夹紧前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6是送入布料时第二夹紧机构进行夹紧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缝制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8是表示缝制装置的动作控制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送入布料时,在第一夹紧机构进行夹紧的状态下,载置板后退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0是表示布料送入结束,第一夹紧机构松开布料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布料送入结束,第二夹紧机构松开布料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夹紧机构的其他例子,图12(A)表示斜视图,图12(B)表示正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夹紧机构的其他例子,图13(A)表示斜视图,图13(B)表示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缝制装置的概要)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缝制装置1000如图1所示,具有:纽扣孔锁边缝纫机(循环缝制缝纫机)200,其对作为被缝制物的布料C进行纽扣孔锁边缝制(循环缝制);作为纽扣孔锁边缝制的作业台的工作台100,其载置并安装该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输送装置300,其在利用保持单元320保持布料C的状态下,将布料向沿该布料C的端缘部的一个方向(输送方向)输送;预载置装置400,其为了确定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的缝制位置,在以载置板401的输送装置300侧的端缘部401a为基准,将布料C的端缘部平行地定位的状态下,将该布料C向输送装置300送入;第一及第二夹紧机构500、600,其分别设置在相对于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为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和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的底座部211的上表面的位置,从上下方向夹持布料C,从预载置装置400向输送装置300送入;退避机构700,其使第二夹紧机构600从布料的输送路径退避;以及控制部800,其进行上述各结构的动作控制。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水平且布料C的输送方向作为Y轴方向,将水平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铅直方向作为Z轴方向而进行说明。
(工作台)
工作台100由下述部分构成:缝纫机设置台110,其用于设置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以及支撑架120,其从下方支撑该缝纫机设置台110以及其他结构的整体。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是公知的循环缝制缝纫机,其具有:缝针机构,其可以使缝针上下移动,且沿X轴方向进行针摆动;布料移动机构,其使利用布料压脚按压的布料C沿Y轴方向以任意的移动量进给;以及切刀机构等,其用于形成纽扣孔,该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在启动后,从形成规定形状的纽扣孔锁边缝制至自动停止为止,通过电子或者机械的控制而进行一次循环的缝制动作。
缝纫机架210由下述部分构成:底座部211,其沿Y轴方向延伸;纵向机体部(省略图示),其从底座部211的一端部(Y轴方向+侧的端部)立起;以及臂部212,其沿底座部211延伸。
上述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具有:缝纫机电动机201(参照图7);针摆动电动机;压脚提升电动机(未图示);切刀驱动螺线管;以及向Y轴方向的进给电动机。
通过上述压脚提升电动机的驱动,可以将布料压脚向上方的待机位置和下降按压布料C的保持位置切换。
另外,经由机械或者电子的控制,通过切刀驱动螺线管的驱动,形成纽扣孔,通过针摆动电动机和进给电动机的协同动作,在被缝制物的适当位置进行落针,从而形成纽扣孔锁边线迹。向各个纽扣孔形成位置的输送是利用输送装置300进行的。
(预载置装置)
预载置装置400以在X轴方向-侧与输送装置300相邻的状态,设置在支撑架120上,具有:载置板401,其载置缝制前的布料C;移动单元410,其使上述载置板401向X轴方向的双方向移动,从而相对于相邻的输送装置300接近/分离;吸引装置420,其吸引并吸附载置在载置板401上的布料C;以及布料传感器402(参照图7),其对载置板401上布料的存在进行检测。
载置板401是在Y轴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状的平板,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其正反面上存在大量的贯穿的吸引孔。载置板401的输送装置300侧的端缘部401a形成为直线状。在该载置板401上,为了设定布料C的从端缘部至进行纽扣孔锁边缝制的缝制位置为止的X轴方向的距离(称为扣边线),相对于上述端缘部401a进行布料C的端缘部的定位作业。
具体地说,将上述端缘部401a作为基准位置进行定位,以使布料C的端缘部与该端缘部401a对齐,通过上述定位设定的扣边线成为通常的纽扣孔锁边缝制的标准值。调节扣边线的长度时,使布料C向X轴方向平行移动。
此外,上述布料C的定位作业,是在载置板401位于X轴方向上离输送装置300最远的位置的作业位置上进行的。另外,移动单元410使载置板401在上述“作业位置”和X轴方向上最靠近输送装置300侧(X+侧)的“送入位置”这两个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虽然没有进行图示,但载置板401设置为,在位于作业位置的状态下,可以使与端缘部401a垂直地相对的布料定位板向上下方向进退。该定位板利用致动器,在定位时,从下方凸出至与载置板401相比成为上方的高度,可以与布料C的端缘部抵接而使其定位,在载置板401移动时,向下方退避而不与载置板401发生干涉。另外,该定位板可以沿X轴方向进行位置调节,与扣边线的设定值对应地调节其位置。
另外,在上述载置板401的端缘部401a上形成切口部401b,其被切割为下述形状,即,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半圆状或者大致半椭圆状或者矩形状。上述切口部401b,在载置板401的输送方向整体长度上以相同的间隔形成多个。在本例子中为6个,但也可以更多,也可以更少,最少为2个。各切口部401b均为相同的大小,被切割为,从载置板401的上表面至下表面维持一定的形状,并向输送装置300侧开口。另外,各切口部401b在X轴方向上相对于端缘部401a的长度,优选与布料C的端缘部相对于端缘部401a在X轴方向-侧进行的调节量对应而确定。例如,与布料C向X轴方向-侧的最大调节量相比,将切口部401b的长度设为更长。
另外,在载置板401的端缘部401a附近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布料传感器402(参照图7)。上述布料传感器402是由光源和受光元件构成的光学式传感器,其检测信号向控制部800输出,其中,受光元件用于检测通过将布料C载置在载置板401上而得到的反射光。此外,布料传感器402只要可以检测在载置板401上有无布料C即可,并不限于光学类,也可以采用如微动开关这种动作式的传感器。
移动单元410具有:未图示的滑动引导部,其从下方支撑载置板401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使其可以沿X轴方向滑动;气缸411(参照图7),其对载置板401施加在作业位置和送入位置之间的进退移动。该移动单元410的气缸411经由未图示的电磁阀,利用控制部800控制驱动。
吸引装置420设置在载置板401的下侧,由与上述吸引孔连通的未图示的空气室、和对空气室进行减压的吸引泵421(参照图7)构成。该吸引泵421可以切换吸引力的强弱,由控制部800控制。
(输送装置)
如图2及图3所示,输送装置300具有:布料台301,其载置从预载置装置300送入的布料C;未图示的滑动引导部,其在支撑架120上可沿Y轴方向滑动地支撑布料台301;输送电动机302(参照图7),其成为布料输送驱动源;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由齿条以及齿轮构成,将输送电动机的扭矩输出变换为直动动作;以及保持单元320,其保持布料台301上的布料。
布料台301,具有在Y轴方向上与载置板401相比稍长的长度,并具有可以进行布料载置的水平的平面部。另外,布料台301,为了在从预载置装置400送入布料C时,使载置板401越过布料台301的上表面,而在预载置装置400侧的端缘部,形成用于引导载置板401前进移动的倾斜引导部301a。
另外,在布料台301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上,设置支撑腕301b、301b,其向上侧折返为U字状,其前端部向X轴方向-侧延伸,支撑保持单元320的按压板321。载置板401在位于送入位置时,成为进入至该支撑腕301b内侧的状态。
保持单元320具有:按压板321,其被上述支撑腕301b、301b可围绕Y轴转动地支撑,用于按压布料;未图示的拉伸弹簧,其将按压板321始终向松开布料C的转动方向预紧;以及按压用的气缸322(参照图7),其施加抵抗该拉伸弹簧而使按压板321向按压布料C的转动方向转动的动作。
上述按压板321为大致长方形状,在Y轴方向上设定为与布料台301大致相同程度的长度。另外,被2个支撑腕301b、301b可围绕Y轴转动地支撑,并且,通过由按压用气缸322施加转动,可以使成为转动端部侧的端缘部在Y轴方向的整体长度上与布料台301的上表面抵接,由此,可以对布料C进行保持。
另外,保持单元320的气缸322经由未图示的电磁阀,利用控制部800控制驱动。
此外,布料台301、按压板321、载置板401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均设定为大致等于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和后述的第一夹紧机构500的Y轴方向长度的总和。
(第一夹紧机构)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夹紧机构500具有:多个上爪501(在图3、4中仅图示一个),其从上方与布料C接触;上侧转动腕502,其保持各上爪501;多个下爪503,其从下方与布料C接触;下侧转动腕504,其保持各下爪503;2个支柱505,其支撑上侧转动腕502以及下侧转动腕504,使其可围绕Y轴转动;拉伸弹簧506,其经由上侧转动腕502,对各上爪501施加向布料放开侧的转动;上侧气缸507,其抵抗拉伸弹簧506,经由上侧转动腕502,对各上爪501向布料按压侧施加转动动作;拉伸弹簧508,其经由下侧转动腕504,对各下爪503施加向布料放开侧的转动;以及下侧气缸509,其抵抗拉伸弹簧508,经由下侧转动腕504,对各下爪503向布料按压侧施加转动动作。
上侧转动腕502是利用沿Y轴方向的长条状的平板部502b,将一对腕部502a和该各腕部502a的转动端部之间接合而成的,呈“コ”字状,其中,腕部502a的基端部被各支柱505上的沿Y轴方向的支撑轴可转动地支撑。另外,该上侧转动腕502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一夹紧机构500的Y轴方向上的整体长度一致。
另外,上侧转动腕502的平板部502b,以多个上爪501向下方凸出的状态固定并安装。各上爪501安装在平板部502b上,配置为在沿上述载置板401的端缘部401a形成的多个切口部401b内,与位于布料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多个切口部401b对应。
即,各上爪501的长度设定为,在载置板401位于送入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上侧转动腕502向载置板401侧下降转动,其转动端部到达载置板401的端缘部401a,从而各上爪501从上方嵌入上述各切口部401b内。
上述拉伸弹簧506将上侧转动腕502向上升转动方向(使各上爪501向上方远离载置板401的方向)预紧,上侧气缸507,其柱塞与上侧转动腕502连结,可以抵抗拉伸弹簧506而对上侧转动腕502施加向下降转动方向的转动。
下侧转动腕504是利用沿Y轴方向的长条状的平板部504b,将一对腕部504a和该各腕部504a的转动端部之间接合而成的,呈“コ”字状,其中,腕部504a的基端部被各支柱505上的沿Y轴方向的支撑轴可转动地支撑。另外,该下侧转动腕504的Y轴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一夹紧机构500的Y轴方向上的整体长度一致。
另外,下侧转动腕504的平板部504b,以多个下爪503向上方延伸的状态固定并安装。各下爪503安装在平板部504b上,对应于与各上爪501所对应的切口部401b相同的切口部401b而配置。
即,各下爪503的长度设定为,在载置板401位于送入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下侧转动腕504向载置板401侧上升转动,其前端部到达载置板401的端缘部401a,从而各下爪503从下方嵌入上述各切口部401b内。
上述拉伸弹簧508,将下侧转动腕504向下降转动方向(使各下爪503向下方远离载置板401的方向)预紧,下侧气缸509,其柱塞与下侧转动腕504连结,可以抵抗拉伸弹簧508而对下侧转动腕504施加向上升转动方向的转动。
如上述所示,由于在使布料C的端缘部相对于载置板401的端缘部401a定位的状态下,使载置板401移动至送入位置,所以处于可以在载置板401的各切口部401b的内侧,从上方以及下方夹持布料C的端缘部而不阻碍载置板401的状态。因此,通过将各上爪501和各下爪503配置在与各切口部401b对应的位置上,可以利用各上爪501以及下爪503,不夹持载置板401而仅夹持布料C的端缘部。
(第二夹紧机构)
在图5、图6中,第二夹紧机构600与第一夹紧机构500的基本构造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该第一夹紧机构500相对于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配置在布料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与之相对,第二夹紧机构600配置在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的底座部211的上表面,且位于缝针和纵向机体部之间的位置。
如图1及图5、6所示,第二夹紧机构600具有:2个上爪601(在图5、6中仅图示1个),其从上方按压布料C;上侧转动腕602,其保持各上爪601;2个下爪603(在图5、6中仅图示1个),其从下方按压布料C;下侧转动腕604,其与各下爪603一体地形成;支撑轴605,其支撑上侧转动腕602以及下侧转动腕604,使它们可以同轴地围绕Y轴转动;未图示的拉伸弹簧,其经由上侧转动腕602,对各上爪601施加向布料放开侧的转动;上侧气缸607(参照图7),其抵抗拉伸弹簧,经由上侧转动腕602,对各上爪601向布料按压侧施加转动动作;未图示的拉伸弹簧,其经由下侧转动腕604,对各下爪603施加向布料放开侧的转动;以及下侧气缸609(参照图7),其抵抗拉伸弹簧,经由下侧转动腕604,对各下爪603向布料按压侧施加转动动作。
保持在上侧转动腕602上的各上爪601,配置为在沿上述载置板401的端缘部401a形成的多个切口部401b内,与布料输送方向下游侧的2个切口部401b对应。
另外,与下侧转动腕604的转动端部侧一体地形成的各下爪603,也配置为在沿上述载置板401的端缘部401a形成的多个切口部401b内,与布料输送方向下游侧的2个切口部401b对应。
由此,在将布料C的端缘部相对于载置板401的端缘部401a定位的状态下,如果使载置板401移动至送入位置,则由于各上爪601和各下爪603配置在与各切口部401b对应的位置上,所以各上爪601以及下爪603可以不夹持载置板401而仅夹持布料C的端缘部。
(退避机构)
另外,在上述第二夹紧机构600上,附设使该第二夹紧机构600从布料的输送路径退避的退避机构700。上述第二夹紧机构600的结构全部设置在未图示的基座上,该基座被缝纫机200的底座部211的上表面支撑,可沿X轴方向移动。
另外,退避机构700具有退避用气缸701(参照图7),其固定在缝纫机200的底座部211上,该退避用气缸701的柱塞的前端部与上述基座连结。由此,在执行布料C的夹紧时,使第二夹紧机构600前进移动,使各上爪601以及下爪603前进至可与载置板401的切口部401b嵌合的位置,在载置板401退避后,第二夹紧机构600也进行其位置切换,以进行退避移动。
(缝制装置的控制系统及其动作控制)
在图7中,缝制装置1000具有对装置整体进行集中控制的控制部800。该控制部800内置有:存储器,其存储控制程序以及各种设定数据;CPU,其执行各种控制程序;工作存储器,其用于执行程序;各种外部供给机构的驱动电路;以及将该各驱动电路和CPU连接的接口。
另外,在该控制部800上,作为控制对象连接有:预载置装置400的移动单元410的气缸411、吸引泵421、输送装置300的按压用的气缸322、输送电动机302、第一夹紧机构500的上侧气缸507、下侧气缸509、第二夹紧机构600的上侧气缸607、下侧气缸609、退避机构700的退避用气缸701、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的缝纫机电动机201等。此外,对于各气缸322、411、507、509、607、609、701,实际上连接对其动作进行控制的电磁阀。另外,对于纽扣孔锁边缝纫机200,除了缝纫机电动机201以外所搭载的各种公知的致动器与控制部800连接,但在这里,作为代表仅记载缝纫机电动机201。
另外,在控制部800上连接有:操作踏板801,其输入缝制装置1000的缝制动作的开始;缝制结束开关802,其输入结束;以及预载置装置400的布料传感器402。
基于图8至图11,说明缝制装置1000的动作。
首先,如果控制部800检测到操作踏板801的操作(步骤S1),则开始预载置装置400的吸引泵421的驱动。此时,将吸引泵421的输出设为两级中的“弱”(步骤S2)。由此,成为可以在载置台401的上表面上,以较弱的力吸附布料C的状态。
然后,控制部800根据布料传感器402的检测信号,判定在载置台401的上表面是否已经载置布料C(步骤S3)。如果没有检测到布料C,则结束控制。
另外,如果检测到布料C,则控制部800将吸引泵421的输出从“弱”切换为“强”(步骤S4)。此时,进行布料C的端缘部相对于载置台401的端缘部401a的定位作业。
然后,使预载置装置400的移动单元410的气缸411动作,使载置台401向X轴方向+侧前进移动(步骤S5:图2的状态)。由此,载置台401的端缘部401a成为重叠在布料台301上的状态。
然后,利用各夹紧机构500、600,执行载置台401上的布料C的端缘部的夹紧(步骤S6)。即,使第一和第二夹紧机构500、600的下侧气缸509、609驱动,使各下爪503、603从下方与所对应的载置台401的各切口部401b嵌合(图3、图5的状态)。然后,使第一和第二夹紧机构500、600的上侧气缸507、607驱动,使各上爪501、601从上方与所对应的载置台401的各切口部401b嵌合(图4、图6的状态)。由此,在各切口部401b的各位置处布料C成为直接被第一和第二夹紧机构500、600夹紧的状态。
然后,控制部800将吸引泵421的输出从“强”切换为“弱”(步骤S7)。由此,载置板401对布料C的保持力降低。然后,在夹紧布料C的端缘部的状态下,使气缸411驱动,使载置板401返回作业位置(步骤S8:图9的状态)。
其结果,载置台401将布料C留下而单独地移动,布料C被设置在布料台301上。上述布料C的端缘部的配置,反映了在载置台401上预先调整后的位置。
然后,使输送装置300的按压用气缸322动作,使按压板321下降,对布料台301上的布料C进行保持(步骤S9)。
然后,解除各夹紧机构500、600的夹紧状态(步骤S 10)。即,使气缸507、509、607、609向后退方向进行动作,使各爪501、503、601、603分别向远离布料C的方向移动(图10、图11)。
另外,对于第二夹紧机构600,进行退避机构700的退避用气缸701的动作,从布料C的输送路径退避(步骤S11)。
然后,使输送装置300的输送电动机302的驱动开始,在预定的多个目标缝制位置处,通过缝纫机电动机2等的驱动,进行纽扣孔锁边缝制(步骤S12)。
然后,控制部800进行缝制结束开关802的按下检测等待,如果按下,则将处理返回步骤S3,如果在载置台401上新载置了布料C,则开始下一次的作业,在没有设置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实施方式的效果)
由于上述缝制装置1000在载置板401上设置多个切口部401b,在该各切口部的位置处,各夹紧机构500、600夹紧布料C,进行布料C从预载置装置400向输送装置300的送入,所以避免将载置板401上的布料C和载置板401一起夹住,防止布料C的由拖拽引起的位置偏移,可以进行预定的位置上的缝制,可以实现缝制品质的提高。
另外,由于将第一夹紧机构500配置在缝纫机200的上游侧,将第二夹紧机构600配置在缝纫机200的底座部211上表面,所以可以在从缝纫机200的上游侧至缝纫机200之间,夹紧并保持布料C,可以在布料C的整体长度上防止位置偏移,可以进一步实现缝制品质的提高。
另外,由于上述缝制装置1000具有第二夹紧机构600的退避机构700,所以在缝制时,夹紧机构600不会造成妨碍,可以进行作业性好且准确的缝制。
(其他)
图12及图13表示各夹紧机构的其他例子。如图示所示,对于第一和第二夹紧机构500、600,优选它们所具有的上爪501A、601A和下爪503A、603A,可以一个一个分别进行高度调节。
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在第一夹紧机构500的情况下,采用在各上爪501A上形成沿上下方向的长孔501Aa,使用紧固螺钉510A将各上爪501A分别螺钉紧固在上侧转动腕502A上的结构。另外,对于各下爪503A,采用在下侧转动腕504A侧形成沿上下方向的长孔504Aa,使用紧固螺钉511A将各下爪503A分别螺钉紧固在下侧转动腕504A上的结构。由此,松开紧固螺钉510A、511A,可以进行各爪501A、503A的上下位置调节,通过再紧固,可以维持调节后的高度。此外,长孔也可以形成在爪侧和转动腕侧中的任意一侧。另外,在第二夹紧机构600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采用在各上爪601A上形成沿上下方向的长孔601Aa,使用紧固螺钉610A将各上爪601A分别螺钉紧固在上侧转动腕602A上的结构。另外,对于各下爪603A,采用形成沿上下方向的长孔603Aa,使用紧固螺钉611A将各下爪603A分别螺钉紧固在下侧转动腕604A上的结构。
此外,在此情况下,长孔也可以形成在爪侧和转动腕侧中的任意一侧。
如上述所示,通过使各上爪501A、601A或者各下爪503A、603A可以分别进行高度调节,由此,可以进行高度调节,以使各个爪的夹持压力不产生波动,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夹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配置纽扣孔锁边缝纫机而连续形成纽扣孔锁边线迹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对于配置钉扣缝纫机(循环缝制缝纫机)而连续形成钉扣线迹的情况,也可以实施。
Claims (4)
1.一种缝制装置,其具有:
循环缝制缝纫机,其在底座部上表面载置被缝制物,通过一次循环,沿所述被缝制物的一端缘部进行规定形状的缝制;
输送装置,其在利用保持单元保持被缝制物的状态下,将被缝制物向沿所述被缝制物的一端缘部的输送方向输送;以及
预载置装置,其为了确定所述循环缝制缝纫机的缝制位置,在以载置被缝制物的载置板的输送装置侧端缘部为基准,将所述被缝制物的一端缘部平行地定位的状态下,将该被缝制物向所述输送装置送入,
所述预载置装置具有移动单元,其使所述载置板在进行所述被缝制物的定位作业的作业位置、和向所述输送装置送入所述被缝制物的送入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该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置板的所述输送装置侧端缘部,形成沿所述输送方向配置的多个切口部,
并具有:
第一夹紧机构,其相对于所述循环缝制缝纫机设置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相对于位于所述送入位置的载置板,在所述切口部处从上下方向夹持所述被缝制物,进行向所述输送装置的送入;以及
第二夹紧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循环缝制缝纫机的底座部的上表面上,且位于缝针和纵向机体部之间的位置,相对于位于所述送入位置的载置板,在所述切口部处从上下方向夹持所述被缝制物,进行向所述输送装置的送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夹紧机构具有多个上爪和下爪,其分别与所述各切口部对应地设置,用于夹持所述被缝制物,
所述各上爪或者所述各下爪可以分别进行高度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具有与所述多个切口部中的一部分切口部相对的上爪及下爪,所述第二夹紧机构具有与其余的切口部相对的上爪及下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退避机构,其使所述第二夹紧机构从所述被缝制物的输送路径退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260706 CN102108606B (zh) | 2009-12-29 | 2009-12-29 | 缝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260706 CN102108606B (zh) | 2009-12-29 | 2009-12-29 | 缝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08606A CN102108606A (zh) | 2011-06-29 |
CN102108606B true CN102108606B (zh) | 2013-02-20 |
Family
ID=44172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910260706 Active CN102108606B (zh) | 2009-12-29 | 2009-12-29 | 缝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0860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83410A (zh) * | 2015-06-26 | 2017-01-04 | Juki株式会社 | 标签缝制装置 |
CN110195295A (zh) * | 2018-06-26 | 2019-09-03 | 双日株式会社 | 缝制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79023B2 (ja) * | 2011-07-21 | 2015-09-16 | Juki株式会社 | インデキサ装置 |
CN105019155B (zh) * | 2015-08-04 | 2017-12-26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自动车缝、开钮门与钉钮系统及其方法 |
JP6894232B2 (ja) * | 2016-12-28 | 2021-06-30 | Juki株式会社 | 被縫製物搬送装置 |
CN107523942A (zh) * | 2017-09-22 | 2017-12-29 | 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 | 自动袖克夫锁眼钉扣缝纫机 |
CN107988718B (zh) * | 2017-12-27 | 2021-02-02 |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钉扣锁眼一体机 |
CN108532144A (zh) * | 2018-05-14 | 2018-09-14 | 苏州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软性面料包边机 |
CN108783708A (zh) * | 2018-06-29 | 2018-11-13 | 池州市凡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服装加工成套系统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34729B2 (ja) * | 1990-03-14 | 1998-04-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縫製装置の布地自動装填装置 |
CN1861885A (zh) * | 2005-05-13 | 2006-11-15 | 重机公司 | 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 |
-
2009
- 2009-12-29 CN CN 200910260706 patent/CN10210860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34729B2 (ja) * | 1990-03-14 | 1998-04-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縫製装置の布地自動装填装置 |
CN1861885A (zh) * | 2005-05-13 | 2006-11-15 | 重机公司 | 钉扣缝纫机的布保持器具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P特开平6-277378A 1994.10.04 |
JP特开平7-100279A 1995.04.18 |
JP第2734729号B2 1998.04.02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83410A (zh) * | 2015-06-26 | 2017-01-04 | Juki株式会社 | 标签缝制装置 |
CN106283410B (zh) * | 2015-06-26 | 2020-07-31 | Juki株式会社 | 标签缝制装置 |
CN110195295A (zh) * | 2018-06-26 | 2019-09-03 | 双日株式会社 | 缝制装置 |
CN110195295B (zh) * | 2018-06-26 | 2020-05-08 | 双日株式会社 | 缝制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08606A (zh) | 2011-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08606B (zh) | 缝制装置 | |
KR101511936B1 (ko) | 단추공급장치 | |
CN101713130B (zh) | 缝纫机 | |
CN1141429C (zh) | 缝制嵌条缝纫机 | |
US11299831B2 (en) | Sewing system | |
JP2015066384A (ja) | 縫製システム | |
JP2015066378A (ja) | ミシンと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 |
JP2008054988A (ja) | 玉縁縫いミシン | |
JP2015066385A (ja) | 縫製システム | |
CN101713128A (zh) | 缝纫机的布料压脚装置 | |
CN101245533B (zh) | 嵌条缝制缝纫机 | |
CN108457010B (zh) | 缝制系统 | |
JP2009142377A (ja) | ミシンの中押さえ装置 | |
CN101892563A (zh) | 缝纫机 | |
JP5013780B2 (ja) | 玉縁縫いミシン | |
CN111926470A (zh) | 缝纫机 | |
CN100432317C (zh) | 锁扣眼缝纫机 | |
KR101296280B1 (ko) | 웰팅 재봉기 | |
CN101195949A (zh) | 嵌条缝制缝纫机 | |
JP2015066380A (ja) | ミシン及び縫製システム | |
CN102877219A (zh) | 带环缝制缝纫机 | |
JP5084296B2 (ja) | 玉縁縫いミシン | |
JP2010246837A (ja) | 縫製装置 | |
CN101418497B (zh) | 嵌条缝制缝纫机 | |
CN101550638A (zh) | 腰带环松弛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