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1883B - 缝纫机的中压脚机构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中压脚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1883B
CN1861883B CN2006100817639A CN200610081763A CN1861883B CN 1861883 B CN1861883 B CN 1861883B CN 2006100817639 A CN2006100817639 A CN 2006100817639A CN 200610081763 A CN200610081763 A CN 200610081763A CN 1861883 B CN1861883 B CN 1861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er feet
data
drive motor
dead center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817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1883A (zh
Inventor
洼田次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61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1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61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18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6Presser feet
    • D05B29/08Presser feet comprising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05B19/16Control of workpiece movement, e.g. modulation of travel of feed do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2Presser-control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10Electrical or electromagnetic drives
    • D05B69/12Electrical or electromagnetic drives using rotary electric moto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30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缝纫机的中压脚装置,通过不必使主轴速度变化就能够调整中压脚的下止点高度,来提高生产效率及缝制的稳定性。在该缝纫机中,设置有:将缝制物压向针板的中压脚;使机针上下动作并使针杆上下动作,同时使中压脚沿着机针的上下动作方向而上下动作的主轴;驱动主轴的主轴驱动电动机;调节中压脚到达下止点时的距针板的高度的调节轴。而且,在缝纫机中具备,驱动调节轴的调节轴驱动电动机;存储中压脚的下止点高度与线迹数据的存储部;以在存储部存储的上述下止点高度及线迹数据为基准,控制主轴驱动电动机及调节轴驱动电动机的控制部。控制机构控制主轴驱动电动机及上述调节轴驱动电动机,以使将主轴的主轴速度一定且分割成多针数来进行下止点高度的调节。

Description

缝纫机的中压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刺绣等图案形成缝制的缝纫机的中压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如刺绣缝制等那样,根据预先输入的缝制数据进行图案形成缝制的缝纫机中公知有缝纫机的“中压脚”,该中压脚作为按压缝制物的部件,使得在被外框保持的同时在水平方向(X-Y方向)移动的缝制物不会在机针上升时与该机针一起上升。
该中压脚如下形成,在缝制物的上侧以小于机针的振幅,与该机针同步地上下动作,从而在从缝制物拔出机针时向下方按压缝制物,在非缝制时能够避让到上方侧使得不会妨碍缝制物的更换。
但是,在缝纫机的图案形成缝制中,由于缝制物的布厚度并不一定均匀,而且在重叠多块缝制物时会在缝制物表面产生台阶,所以需要调整中压脚在缝制动作中的最下端位置(下止点高度)。
因此,公知有这样一种缝纫机,其通过旋转(手动旋转)驱动与中压脚驱动机构连结的且在缝纫机头部的上方设置的刻度盘,从而能够调整中压脚的下止点高度(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而且,在被搭载于该缝纫机的中压脚装置中,由于在缝纫机动作中不能调整中压脚高度,所以就不能限制使缝纫机的针杆上下的主轴速度。即,缝纫机的主轴速度是由:表示缝制形状的缝制数据、即每一针的X-Y移动量;和缝制数据或者由操作面板设定的缝制速度来决定的。
但是,被搭载于该缝纫机的中压脚装置中,由于中压脚的高度调整刻度盘是手动操作的,所以相对于缝制中的缝制物的布厚度变化就不能实时应对。因此,开发出一种缝纫机,其能够对上述刻度盘操作进行脉冲电动机驱动,进而能够利用螺线管或者气缸对中压脚的上升/下降动作进行驱 动,由此,即使是在缝制动作中也能够对应于缝制图案来调整中压脚的下止点高度(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9-2533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7-178272号公报
但是,如专利文献2那样,即使在缝制动作中也能够调整中压脚的下止点高度,如果是这样的中压脚装置,则必须将该下止点高度的一针的可变量设定在脉冲电动机不会失步的范围内,因此,需要限制该调节时的主轴速度。因此,对应于可变量主轴速度变化,在成为低速的情况下会产生由于循环时间的下降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的担心。另外,还有由于主轴速度偏差而使得缝制变得不稳定的担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不使主轴速度变化也能够调整中压脚的下止点高度,由此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缝制的稳定性。
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缝纫机,
具备:
中压脚,其在从缝制物拔出由针杆支承的机针时,向针板按压缝制物;
主轴,其通过绕轴旋转,使所述机针上下动作并使所述针杆上下动作,同时使所述中压脚沿着所述机针的上下动作方向作上下动作;
主轴驱动电动机,其驱动所述主轴;
调节轴,其通过绕轴旋转,调节所述中压脚到达下止点时的距针板的高度;
调节轴驱动电动机,其驱动所述调节轴;
存储部,其存储所述中压脚的下止点高度与线迹数据;
控制机构,其以在所述存储部存储的所述下止点高度以及线迹数据为基准,控制所述主轴驱动电动机以及所述调节轴驱动电动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在调节所述下止点高度时,控制所述主轴驱动电动机以使所述主轴的主轴速度一定,并且控制所述调节轴驱动电动机的驱动以使其分割成多个针数来进行。
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缝纫机中,
设置有选择机构,其向所述控制机构输入所述下止点高度的调节是否以多针数来分割进行,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主轴驱动电动机以及所述调节轴驱动电动机,使得基于所述选择机构的输入结果来进行所述下止点高度的调节。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下止点高度的调节能够使主轴速度一定且分割成多针数来进行,所以即使不使主轴速度变化也能够调节中压脚的下止点高度。由此,不会使主轴速度下降,能够提高生产率以及缝制的稳定性。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由于能够从选择机构输入下止点高度的调节是否以多针数来分割进行,所以能够容易地切换下止点高度的调节是否以多针数来分割进行。例如,假设如果分割来调节下止点高度则中压脚就会挂在缝制物的阶梯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预先向选择机构输入不分割而进行下止点高度的调节,则能够防止中压脚挂住缝制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保持框或中压脚的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中压脚装置的中压脚高度调节前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中压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中压脚装置的其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说明中压脚的避让机构(避让前)的侧视图;
图7是说明中压脚的避让机构(避让中)的侧视图;
图8是说明中压脚的避让机构(避让后)的侧视图;
图9是中压脚装置的中压脚高度调节后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缝纫机的操作面板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缝纫机的缝制图案数据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基于缝制图案数据的运针(线迹形状)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缝纫机的程序图案数据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缝纫机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流程图中的缝制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流程图中的中压脚高度可变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图16的流程图中的主轴速度可变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中压脚装置
2:主轴
2a:主轴电动机(主轴驱动电动机)
29:中压脚
34:引导部件
39:调节轴
42:中压脚电动机(调节轴驱动电动机)
70:ROM
71:RAM
72:EEPROM(存储部)
73:CPU
74a:操作面板(选择机构)
76a:X轴电动机
77a:Y轴电动机
100:电子循环缝纫机(缝纫机)
108:机针
111:保持框
113:安装部件
1000:控制装置(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电子循环缝纫机的整体结构)
基于图1~图1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缝纫机,以电子循环缝纫机为例进行说明。电子循环缝纫机是如下的缝纫机:具有作为保持进行缝制的缝制物即布的布保持部的保持框,通过使该保持框相对于机针进行相对移动,在被保持框保持的布上形成基于规定的缝制数据(线迹图案)的线迹。
此处,做如下定义:将后述的机针108进行上下动作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上下方向),将与其正交的一个方向作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将与Z轴方向和X轴方向的双方正交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前后方向)。
电子循环缝纫机100(以下称为缝纫机100)如图1所示,由在缝纫机台T的上表面所具备的缝纫机本体101、和在缝纫机台T的下部所具备的用于操作缝纫机本体101的踏板R等构成。
(缝纫机架以及主轴)
如图1所示,缝纫机本体101具备从侧面观察外形呈大致“コ”字状的缝纫机架102。该缝纫机架102具有:构成缝纫机本体101的上部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缝纫机头部102a;构成缝纫机本体101的下部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缝纫机底板部102b;以及连结缝纫机头部102a与缝纫机底板部102b的纵机身部102c。
该缝纫机本体101在缝纫机架102内配有动力传递机构,并具有转动自如的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主轴2(参考图4)以及没有图示的下轴。主轴2被配置于缝纫机头部102a的内部,下轴(图示省略)被配置于缝纫机底板部102b的内部。
主轴2与作为本发明的主轴驱动电动机的主轴电动机2a(参考图14)连接,通过该主轴电动机2a得到转动力。另外,下轴(图示省略)经由没有图示的纵轴与主轴2连结,如果主轴2转动,则主轴2的动力经由纵轴(图示省略)向下轴侧传递,下轴开始转动。
在主轴2的前端连接有通过主轴2的转动而在Z轴方向上下动作的针杆108a,在该针杆108a的下端,如图2所示,具备机针108。
而且,在主轴电动机2a的驱动输出轴或主轴2上设置有编码器2b(参考图14)。编码器2b检测主轴电动机2a的主轴的旋转角度,例如,主轴电动机2a的主轴每旋转1°,就向控制装置(控制机构)1000输出脉冲信号。另外,随着主轴2旋转一圈,针杆108a进行往复一次的运动。
另外,在下轴(图示省略)的前端设置有旋梭(图示省略)。如果下轴与主轴2一起转动,则通过机针108与旋梭(图示省略)的协作而形成线迹。
而且,由于主轴电动机2a、主轴2、针杆108a、机针108、下轴(图示省略)、旋梭(图示省略)等的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所以此处不再赘述。
(中压脚机构)
如图3所示,在缝纫机头部102a的内部配置有按压作为缝制物的布的褶皱的中压脚装置1,并且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缝纫机底板部102b上设置有针板110。此处,在中压脚装置1上,为了防止因机针108的上下动作而引起的布的翘起,而设置有与针杆108a的上下动作联动而上下动作的、将机针108周围的布压向针板的中压脚29。
另外,在针板110的上方配置有后述的保持框111和机针108。该机针108贯通在中压脚29的前端形成的贯通孔而配置。
保持框111被安装于在缝纫机头部102a的前端部配置的安装部件113上,该安装部件113上连结有作为驱动机构的在缝纫机底板部102b内配置的X轴电动机76a以及Y轴电动机77a(参考图14)。而且,保持框111一边保持布一边随着X轴电动机76a以及Y轴电动机77a的驱动而移动,由此,将布在相对机针108的上下动作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方向)上输送。通过使保持框111的移动、和机针108或旋梭(图示省略)的动作联动,在布上形成基于缝制图案数据的线迹数据的线迹。
另外,保持框111由布压脚(图示省略)与下板(图示省略)构成,安装部件113通过在缝纫机头部102a内配置的布压脚电动机79b的驱动而可以上下驱动,在布压脚下降时,在与下板之间夹持并保持布。
踏板R作为用于,驱动缝纫机100,使针杆108a(机针108)上下动作,或使保持框111动作的操作踏板而工作。即,在踏板R上装入有用于检测踏入踏板R的其踏入操作位置的、例如由可变电阻等构成的传感器,来自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作为踏板R的操作信号而被输出到后述的控制装置1000内,控制装置1000对应于该操作位置、操作信号,驱动缝纫机100而使其动作。
中压脚装置1如图3~图5所示,被设置于在上下方向上驱动在前端设置了机针108的针杆108a的主轴2。在主轴2上固定有偏心凸轮3,该偏心凸轮3连结有连接连杆4。连接连杆4连结有摆动轴拱座5,摆动轴拱座5连结有摆动轴6的一端部。
如图3~图5所示,在摆动轴6的另一端部固定有调节中压脚29的上下方向D1的移动量的中压脚调节臂7的基端部。在中压脚调节臂7上形成有槽凸轮7a。该槽凸轮7a为弧状的长孔,通过调节螺母9与分段螺钉10将该槽凸轮7a的希望的位置和第一连杆8的一端部转动自如地固定。该固定位置形成于:从与摆动轴6的轴心线交叉的位置、到比该交叉位置更接近于中压脚调节臂7的一端侧的规定位置的范围之间,能够在该范围内进行所希望的调节。
第一连杆8的另一端部,用分段螺钉12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二连杆11的长度部分。另外,调节螺母9卡合的槽凸轮7a,在中压脚29处于上下往复运动的下止点时,成为以分段螺钉12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的一部分。在第二连杆11的背面侧连结有定位连杆13。
定位连杆13在其中央部附近通过分段螺钉14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作为缝纫机机体的缝纫机架102上,分段螺钉14的位置与中压脚29处于下止点时的分段螺钉12的位置一致。
在定位连杆13的一端部形成有弹簧挂13a,另外,在缝纫机架102上固定有弹簧挂15a,在这两个弹簧挂之间架设有螺旋弹簧16,对安装了弹簧挂13a的定位连杆13的一端部向下方拉引地施力。即,螺旋弹簧16,在与作为中压脚摆动部的第二连杆11上的第三连杆20的连接部位P1向上方移动时,作为将连接部位P1向下方施力的施力机构起作用。在定位连杆13的另一端部连结有限位部17,用一个分段螺钉18将其与第二连杆11的一端部以及定位连杆13的另一端部连结。另外,限位部17通过分段螺钉14与定位连杆13一起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缝纫机架102上。在限位部17的一端部17a的上方设置有限制向限位部17的上方转动这样的限制部件19。而且,该限制部件19也可以用缝纫机架102的一部分来代替。而且,由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11、定位连杆13构成中压脚摆动机构M1。
在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部通过分段螺钉21转动自如地连结有第三连 杆20的一端部。在第三连杆20的另一端部通过分段螺钉23转动自如地连结有第四连杆22的一端部,使其相对于第三连杆20的长度方向排成一列。由该第三连杆20和第四连杆22构成中压脚连杆部件24。
在第四连杆22的另一端部通过分段螺钉26连结有连杆中继板25。在连杆中继板25上固定有中压脚杆拱座27,在中压脚杆拱座27上保持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压脚杆28。在中压脚杆28的下端部安装有在缝制时将布料压向针板的中压脚29。在中压脚杆28的上端部设置有螺旋弹簧30,螺旋弹簧30通过螺栓31以及螺母32安装于中压脚杆拱座27上。
分段螺钉23连结有角块33以及引导部件34并且还连结第三连杆20和第四连杆22。即,在第四连杆22的正面侧设置有引导部件34,在该引导部件34的正面侧设置有角块33,用一个分段螺钉23连结第三连杆20、第四连杆22、角块33及引导部件34。
角块33起填补分段螺钉23、第三连杆20及第四连杆22的连结部P3的间隙的垫片的作用,防止各连杆的松动,顺畅地驱动各部件。
引导部件34是大致呈三角形状的板材,通过分段螺钉35将上端部34t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缝纫机架102上。在引导部件34的下端部附近,在上下方向形成有长条状的长孔34a。该长孔34a形成为比分段螺钉23的螺纹部的直径稍微大的宽度,该长孔34a内插通有分段螺钉23。即,引导部件34能够使第三连杆20与第四连杆22的连结部P3在中压脚29的上下方向D1移动,而且,限制向横穿第三连杆20与第四连杆22的排列方向D2的方向D3的移动。
另外,在引导部件34上,在长孔34a的上部附近通过分段螺钉37转动自如地连结有作为移动机构的移动连杆36的一端部,所述移动连杆36使该引导部件34向横穿第三连杆20与第四连杆22的排列方向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连杆36的另一端部连结有偏心凸轮38,在该偏心凸轮38上连结有调节轴39的一端部,所述调节轴39通过绕轴旋转来调节在中压脚29到达下止点时的离针板110的高度(中压脚高度)。在调节轴39的另一端部,经由轴承40、锥齿轮41连结作为调节轴驱动电动机的中压脚电动机42。即,中压脚电动机42的驱动是以调节轴39、偏心凸轮38、移动连杆36的顺序被传递的,由于移动连杆36使引导部件34移动,所以在中压脚电动机42与引导部件34之间传递动力的各构成以中压脚电动机42为驱动源来调整中压脚29的高度。
锥齿轮41啮合有锥齿轮43,能够使中压脚电动机42的驱动向与调节轴39的轴向正交的方向D5输出。在锥齿轮43的后端,同轴上连结有轴承44、中压脚升降凸轮45等。
中压脚升降凸轮45,如图6~图8所示,以通过转动中心的中心线为界,一方形成从转动中心到外周面的距离大致相同的圆弧状(以下,称为维持部45a),另一方形成从转动中心到外周面的距离比从维持部45a的转动中心到外周面的距离大、且圆滑变化的形状(以下,称为变化部45b)。
中压脚升降凸轮45是使中压脚提升部件46进行升降的部件,所述中压脚提升部件46使中压脚29上升到缝制完成后的避让高度位置P5,中压脚提升部件46的一端部设置的圆筒状的滚轮47的外周面与中压脚升降凸轮45的外周面接触。即,中压脚升降凸轮45的维持部45a在与滚轮47接触时,中压脚提升部件46不上升(参考图6),中压脚升降凸轮45的变化部45b在与滚轮47接触时,中压脚提升部件46上升(参考图7以及图8)。即,通过中压脚升降凸轮45、中压脚提升部件46、及滚轮47构成中压脚避让机构M2。
中压脚提升部件46在其中腹部通过销48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缝纫机架102上。中压脚提升部件46以使其另一端部位于中压脚杆拱座27的下方的方式设置,由于中压脚升降凸轮45的变化部45b与滚轮47接触,中压脚提升部件46的另一端部上升,从而能够使中压脚杆拱座27上升,能够使中压脚29上升到避让高度位置P5(参考图8)。另外,在缝纫机架102上以位于中压脚提升部件46的上方的方式设置有弹簧挂49,该弹簧挂49上挂有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螺旋弹簧50的另一端部被挂在中压脚提升部件46的一端部附近。由此,对中压脚提升部件46的一端部总是向上方施力。
接着,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中压脚装置1的动作,基于图3~图8来进行说明。
驱动主轴电动机2a,如果主轴2或偏心凸轮3转动,则连接连杆4的前端在与主轴2的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横穿第三连杆20与第四连杆22的排列方向D2的方向D3)摆动,与连接连杆4连结的摆动轴拱座5也在该方向摆动。由于摆动轴拱座5摆动,从而摆动轴6也摆动,因此,以第一连杆8的一端部为摆动支点、第一连杆8的另一端部在与摆动轴6的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横穿第三连杆20与第四连杆22的排列方向D2的方向D3)摆动。随着第一连杆8的另一端部的摆动,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部在第三连杆20与第四连杆22的排列方向D2摆动,与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部连结的第三连杆20及第四连杆22在该排列方向(上下方向)D2上摆动。由于随着第三连杆20与第四连杆22的摆动,与第四连杆22连结的中压脚杆28沿着上下方向D1向下方移动,所以中压脚29也在上下方向移动。即,通过主轴2在轴向上转动,中压脚29沿着机针108的上下动作方向上下动作。
接着,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中压脚装置1进行的中压脚高度位置P4的调节动作,基于图3至图9进行说明。
后述的控制装置1000的CPU73执行控制程序,从而中压脚电动机42基于在后述的EEPROM72中存储的缝制图案数据或中压脚高度数据开始驱动。
中压脚电动机42的驱动经由锥齿轮41、轴承40被传递到调节轴39,调节轴39开始转动。通过调节轴39的转动,偏心凸轮38也转动,移动连杆36在与调节轴39的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横穿第三连杆20与第四连杆22的排列方向D2的方向D3)摆动。通过移动连杆36的摆动,引导部件34在横穿第三连杆20与第四连杆22的排列方向D2的方向D3上摆动。
此时,如图9所示,在引导部件34的长孔34a已连结的第三连杆20与第四连杆22的连结部P3的分段螺钉23,由于其螺纹部分被长孔34a限制向横穿第三连杆20与第四连杆22的排列方向D2的方向D3的移动,所以无处释放通过摆动被传递的力,分段螺钉23沿着长孔34a向上方移动,随着分段螺钉23追随引导部件34的移动,排成一列而被连结的第三连杆20与第四连杆22彼此构成的角度θ变化,中压脚连杆部件24大致变成“く”字状。如果中压脚连杆部件24大致变成“く”字状,则中压脚连杆部件24的两端部之间的距离L,换言之,第三连杆20的一端部与 第四连杆22的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L变短,中压脚29沿着上下方向D1向上方移动。由此,能够调节中压脚29的距针板的中压脚高度位置P4。
(缝纫机的控制系统:整体概要)
另外,缝纫机100(缝纫机本体101)如图1、图10所示,具有操作者用于对缝纫机进行各种设定操作或各种数据等的输入操作的操作面板(选择机构)74a。该操作面板74a与缝纫机本体101通过没有图示的有线或无线的线路而连接在一起。
操作面板74a具备可以进行缝纫机的各种设定、各种数据的输入操作的多个操作键组、和显示各种设定状态等的数据显示部74d等。
如图10所示,在操作面板74a上设有:数据显示部74d、准备键74e、复位键74f、+/前进键74g、-/后退键74h、图案号码键74i、X放大缩小率键74j、Y放大缩小率键74k、速度键74l、中压脚高度键74m、变速切换键74n、程序键(“Pr1”、“Pr2”、“Pr3”、“Pr4”)74o、以及显示缝纫机或各键的动作状态的等的LED90、91等。
在数据显示部74d显示有对应于LED91亮的地方、键的各种数据号码或数据数值等。
准备键74e是用于进行确定通过+/前进键74g或-/后退键74h等改变的数据或数值的操作等的键。
复位键74f是用于进行将通过+/前进键74g或-/后退键74h等改变的数据或数值复位的操作等的键。
+/前进键74g、-/后退键74h是用于进行各种数据号码或数据数值的变(顺进给;+、逆进给;-)的操作的键。
图案号码键74i是用于:例如,在进行预先被设定并被存储的缝制图案数据的缝制时,选择所希望的缝制图案数据,调用与该缝制图案数据相对应的缝制图案数据,或表示该缝制图案No.的键。而且,对于缝制图案数据在以后叙述。
X放大缩小率键74j、Y放大缩小率键74k是用于:在执行缝制图案时,对该图案的X轴分量与Y轴分量分别进行放大缩小率的设定输入及显示的键。
速度键741是用于进行缝制时的主轴速度的设定输入及显示的键。
中压脚高度键74m是用于进行缝制时的中压脚装置1的中压脚29的高度的设定输入及显示的键。
变速切换键74n是用于确定是否对缝制中的主轴速度进行变速的切换键。
程序键(“Pr1”、“Pr2”、“Pr3”、“Pr4”)74o是用于选择组合了缝制图案数据、放大缩小率、主轴速度、中压脚高度等的,用于进行定制的缝制的数据(程序图案数据)的键。
而且,在操作面板74a上,通过各种键被设定输入的缝制数据、程序图案数据等各种数据被输出到后述的控制装置1000,并被存储在后述的EEPROM72中。
(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缝制图案)
此处,对于缝制图案进行说明。
缝制图案是进行缝制时的运针图案,是为了实施该运针图案,组合多个使保持框111移动时的X方向移动量、Y方向移动量的数据(表示落针位置的线迹数据),并通过这样形成的缝制图案数据来表示的图案。实际的缝制图案数据与运针图案的一个例子如图11、图12所示。若从原点位置(0,0)根据图11所示的图案No.1的缝制图案数据来进行运针,则进行如图12所示的运针并形成线迹。
而且,在图11所示的缝制图案数据中,空进给1、空进给2、空进给3…缝纫16、缝纫17,是使保持框111移动时的X方向移动量、Y方向移动量的数据(参数)。即,由它们来确定缝制时的X轴电动机76a与Y轴电动机77a的旋转驱动量。
而且,在“空进给”中,不使针杆108a(机针108)动作,只有保持框111移动,在“缝纫”中针杆108a(机针108)与保持框111一同动作,从而形成线迹。
另外,“剪线”是对于剪线装置(图示省略)的命令,“结束”是对于缝纫机100的动作的命令,同时,因为不需要对该动作设定数值,所以没有设定数值数据(在图11中标记为(0))。
另外,“中压脚高度”是对于中压脚装置1的动作的命令,同时也包括对于其动作的数值数据。
即,通过“中压脚高度”的设定值,来确定以主轴电动机2a的旋转角度规定的机针108的下止点的相位(180°)的中压脚29的高度,即,确定中压脚电动机42的旋转角度位置。
而且,图11、12的X移动量、Y移动量、中压脚移动量的数值数据的标记是10倍标记,例如,“15”表示“1.5mm”。
(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程序图案)
接着,对于程序图案进行说明。
程序图案数据如图13所示,选择进行缝制的任意的缝制图案数据,对使该缝制图案中的各“空进给”、“缝纫”命令的X移动量、Y移动量增减的X放大缩小率与Y放大缩小率设定数值,对缝制时的主轴电动机2a的旋转速度即主轴速度、成为缝制中的基准的中压脚29的下止点高度(但是,对缝制图案设定中压脚高度的情况下,使缝制图案优先)设定数值,对成为缝制中的基准的中压脚29的上下动作振幅的修正量(但是,对缝制图案设定中压脚振幅的修正量的情况下,使缝制图案优先)设定数值。
而且,在执行程序图案数据时,对于被记录在被选择的程序图案中的缝制图案调整X移动量、Y移动量,通过被设定的主轴速度、中压脚高度、振幅调整量来执行缝制。
另外,在后述的控制装置1000中,对于EEPROM72,可以存储四个程序图案数据,可以通过所述的操作面板74a的程序键(“Pr1”、“Pr2”、“Pr3”、“Pr4”)74o分别调用。
(缝纫机的控制系统:控制装置)
缝纫机100如图14所示,配有用于控制上述各部、各部件的动作的控制装置1000。
控制装置1000如图14所示,配有ROM70、RAM71、EEPROM72及CPU73。
在ROM70(PROM)中收容、存储有关于缝纫机100(缝纫机本体101)的控制程序或控制数据、各种缝制的数据。
在RAM71中设有各种的工作存储器或计数器等,作为缝制动作中或数据处理中的工作区使用,并暂时存储从ROM70或EEPROM72读出的程序或数据等。
EEPROM72存储输入的各种数据或各种参数。
特别是,EEPROM72是本发明的存储部,存储通过操作面板74a输入的、组合多个的线迹数据而成的缝制图案数据(例如,图11的图案No.1的缝制图案数据等)或程序图案。
另外,EEPROM72存储有X放大缩小率或Y放大缩小率的数据、主轴速度数据、中压脚高度数据等。
另外,EEPROM72存储有:作为组合了缝制图案数据、X放大缩小率或Y放大缩小率的数据、主轴速度数据、中压脚高度数据等的缝制数据的程序图案数据(例如,图13的程序图案数据“Pr1”、“Pr2”、“Pr3”、“Pr4”)等。
CPU73将RAM71作为操作区域(工作区),进行基于在ROM70中存储的控制程序的各种的动作处理、演算处理等。
另外,CPU73经由接口74与操作面板74a相连接,基于从操作面板74a输入的数据进行缝制图案数据的选择及改变等。此处,在从操作面板74a的变速切换键74n输入有可以变速的信号时,CPU73控制主轴电动机2a以及中压脚电动机42,使得对主轴速度进行变速并在每一针中调节中压脚29的下止点高度。另一方面,在从操作面板74a的变速切换键74n输入有禁止变速的信号时,CPU73控制主轴电动机2a以及中压脚电动机42,使得在保持主轴速度不变的状态下分割成多针数,来调节中压脚29的下止点高度。
另外,CPU73经由接口74与布压脚开关74b及开启开关74c相连接,在从布压脚开关74b及开启开关74c输入指示信号时,基于所述的缝制图案数据等,在缝纫机100的各部进行实施缝制的处理。
另外,CPU73经由接口75,与驱动主轴电动机2a的主轴电动机驱动电路75b相连接,通过控制主轴电动机2a的旋转,控制驱动机构(例如,安装了机针108的针杆108a、主轴2等)的动作。而且,主轴电动机2a具有编码器2b,在驱动主轴电动机2a的主轴电动机驱动电路75b中,主轴电动机2a每旋转一周,从编码器2b输出的Z相信号经由接口75输入CPU73,根据该信号,CPU73可以识别主轴2旋转一周的原点(0°位置)。另外,主轴电动机2a的旋转角度的每旋转1°,从编码器2b输出的A相 信号经由接口75输入CPU73,以所述的Z相信号为基准对A相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CPU73可以识别主轴2现在的旋转角度。
而且,对于主轴电动机2a,例如,可以使用伺服电动机。
另外,CPU73经由接口76及接口77与X轴电动机驱动电路76b及Y轴电动机驱动电路77b相连接,所述X轴电动机驱动电路76b及Y轴电动机驱动电路77b分别驱动保持应缝制的布的保持框111所具有的X轴电动机76a及Y轴电动机77a,控制保持框111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动作。
另外,CPU73经由接口78与中压脚电动机驱动电路78b相连接,控制中压脚装置1的动作,所述中压脚电动机驱动电路78b驱动的与由主轴电动机2a进行的上下动作无关,是驱动调节中压脚29的高度位置的中压脚电动机42的。
另外,CPU73经由接口79与布压脚电动机驱动电路79b相连接,控制布压脚的动作,所述布压脚电动机驱动电路79b驱动使布压脚(图示省略)上下移动的布压脚电动机79a。
而且,对于X轴电动机76a及Y轴电动机77a、中压脚电动机42、布压脚电动机79a,例如,可以使用脉冲电动机。
另外,CPU73经由接口80与用于检测保持框111的原点位置的X轴原点传感器80a及Y轴原点传感器80b相连接,输入表示保持框111是否返回到原点位置的信号,进行基于该信号的控制。
另外,CPU73经由接口80与用于检测中压脚装置1的中压脚29的原位置的中压脚原点传感器80c相连接,输入表示中压脚装置1的中压脚29是否位于正规的配置的信号,进行基于该信号的控制。
另外,CPU73经由接口80与用于检测布压脚(图示省略)的原点位置的布压脚原点传感器80d相连接,输入表示布压脚是否返回原点位置的信号,进行基于该信号的控制。
(平缝缝纫机的整体的动作说明)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缝纫机100的动作,基于图15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开启操作缝纫机100的主电源(图示省略),在缝纫机已启动的状态下,若控制装置1000检测到已按下程序键(“Pr1”、“Pr2”、“Pr3”、“Pr4”)74o的信号(步骤S101;Yes),则控制装置1000从存储在EEPROM72中的程序图案数据,选择读出对应于已按下的程序键74o的规定的程序图案数据,展开到RAM71来设定(步骤S102)。
然后,控制装置1000,在没有检测到按下了程序键74o的信号的情况(步骤S101;No)下,或者在步骤S102的程序图案的设定之后,进入到步骤S103。
接着,若控制装置1000检测到已按下图案号码键74i、X放大缩小率键74j、Y放大缩小率键74k、速度键741、中压脚高度键74m、变速切换键74n的信号(步骤S103;Yes),则控制装置1000在数据显示部74d显示对应于各键的设定内容或设定数据,点亮相对应的LED91(步骤S104)。
然后,控制装置1000,在没有检测到已按下图案号码键74i、X放大缩小率键74j、Y放大缩小率键74k、速度键741、中压脚高度键74m、变速切换键74n的信号的情况(步骤S103;No)下,或者在步骤S104的动作之后,进入到步骤S105。
接着,若控制装置1000检测到已按下+/前进键74g、-/后退键74h的信号(步骤S105;Yes),则控制装置1000进行在数据显示部74d显示的设定内容、设定数据的更新(步骤S106)。
然后,控制装置1000在没有检测到按下了+/前进键74g、-/后退键74h的信号的情况(步骤S105;No)下,或者在步骤S106的设定的更新之后,进入到步骤S107。
接着,控制装置1000监视是否操作了准备键74e,控制装置1000在没有检测到按下了准备键74e的信号的情况(步骤S107;No)下,返回到步骤S101。另一方面,若控制装置1000检测到已按下准备键74e的信号(步骤S107;Yes),则确定在步骤S106中被更新的设定,进入到步骤S108。
接着,控制装置1000如果判断为:在步骤S102中选择并被设定的程序的图案号码、或X放大缩小率、Y放大缩小率、缝纫机速度、中压脚高度被改变(步骤S108;Yes),则将已改变的新的程序图案的数据写入EEPROM72(步骤S109),进入步骤S112。另一方面,控制装置1000如 果判断为程序没有被改变(步骤S108;No),则进入步骤S110。
接着,控制装置1000对变速切换的数据是否被改变进行判断(步骤S110)。
若控制装置1000判断变速切换的数据被改变(步骤S110;Yes),则控制装置1000将已改变的新的变速切换的数据写入EEPROM72(步骤S111)。另一方面,控制装置1000在判断为变速切换的数据没有被改变的情况下(步骤S110;No),或者在步骤S111的数据的写入之后,进入到步骤S112。
接着,控制装置1000驱动布压脚电动机79a,进行使布压脚(图示省略)移动到布压脚原点传感器80d的检测位置的原点检测(步骤S112)。而且,布压脚的原点位置是布压脚下降位置。
进而,控制装置1000驱动中压脚电动机42,进行使中压脚移动到中压脚原点传感器80c的检测位置的原点检测(步骤S113)。而且,中压脚的原点位置是中压脚上升位置。
进而,控制装置1000驱动X轴电动机76a、Y轴电动机77a,进行使保持框111移动到X轴原点传感器80a、Y轴原点传感器80b的检测位置的原点检测,之后,使保持框111移动到被选择的缝制图案数据的缝制开始位置(步骤S114)。
然后,控制装置1000驱动布压脚电动机79a,使布压脚(图示省略)上升(步骤S115)。
接着,控制装置1000判断是否按下了布压脚SW74b(步骤S116)。
控制装置1000在没有检测到按下了布压脚SW74b的信号的情况(步骤S116;No)下,返回步骤S116。另一方面,控制装置1000在检测到已按下布压脚SW74b的信号的情况(步骤S116;Yes)下,驱动布压脚电动机79a,使布压脚(图示省略)下降(步骤S117)。
另外,控制装置1000判断是否按下了布压脚SW74b(步骤S118)。
控制装置1000在检测到已按下布压脚SW74b的信号的情况(步骤S118;Yes)下,驱动布压脚电动机79a,使布压脚(图示省略)上升(步骤S119),返回步骤S116。另一方面,控制装置1000在没有检测到按下了布压脚SW74b的信号的情况(步骤S118;No)下,进入步骤S120。
接着,控制装置1000判断是否按下了启动SW74c(步骤S120)。
控制装置1000在没有检测到按下了启动SW74c的信号的情况(步骤S120;No)下,返回步骤S118。另一方面,控制装置1000在检测到已按下启动SW74c的信号的情况(步骤S120;Yes)下,进行缝制动作处理(步骤S121),在该处理完成后进入步骤S122。
然后,控制装置1000驱动X轴电动机76a、Y轴电动机77a,使保持框111从缝制完成位置移动到缝制开始位置(步骤S122)。
进而,控制装置1000驱动布压脚电动机79a,使布压脚(图示省略)上升(步骤S123),返回步骤S116,反复进行缝制动作。
接着,对于步骤S121中的缝制动作处理,基于图16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装置1000判断被选择的缝制图案数据中的下一个数据是否是结束数据(步骤S201)。
如果判断为下一个数据是结束数据(步骤S201;Yes),则控制装置1000完成缝制动作处理(子程序),返回主程序。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下一个数据不是结束数据(步骤S201;No),则控制装置1000判断下一个数据是否是空进给数据(步骤S202)。
如果判断为下一个数据是空进给数据(步骤S202;Yes),则控制装置1000基于空进给数据的X移动量、Y移动量驱动X轴电动机76a、Y轴电动机77a,使保持框111移动(步骤S203)。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下一个数据不是空进给数据的情况(步骤S202;No)下,或者在步骤S203的保持框111的移动结束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0判断下一个数据是否是中压脚数据(步骤S204)。
如果判断为下一个数据是中压脚数据(步骤S204;Yes),则控制装置1000将中压脚数据作为设定值A存储于RAM71(步骤S205)。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下一个数据不是中压脚数据的情况(步骤S204;No)下,或者在步骤S205的存储结束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0判断下一个数据是否是缝纫数据(步骤S206)。
如果判断为下一个数据不是缝纫数据(步骤S206;No),则控制装置1000返回步骤S201。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下一个数据是缝纫数据(步骤 S206;Yes)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0将设定值A作为当前值B存储于RAM71,使中压脚下降到当前值B(步骤S207)。
之后,控制装置1000将2500rpm作为主轴速度D存储于RAM71,向主轴电动机2a输出主轴速度D的主轴速度指令以及旋转指令输出(步骤S208)。
接着,控制装置1000判断是否有下针信号(步骤S209)。在没有检测到下针信号的情况(步骤S209;No)下,进入步骤S209,在检测到下针信号的情况(步骤S209 Yes)下,进入步骤S210。
控制装置1000判断下一个数据是否是剪线数据(步骤S210)。如果判断为下一个数据是剪线数据,则控制装置1000向剪线装置(图示省略)输出剪线指令来进行剪线,同时关闭缝纫机旋转指令,输出缝纫机停止指令(步骤S211),等待直到机针108停止于提针位置(步骤S212)。
如果主轴2停止,判断为缝纫机100停止(步骤S212;Yes),则控制装置1000使中压脚电动机42动作,使中压脚29上升到规定的高度而将其配置于待机位置(步骤S213),返回步骤S201。
在步骤S201中,如果在判断为下一个数据不是剪线数据的情况(步骤S210;No)下,则控制装置1000判断下一个数据是否是中压脚数据(步骤S214)。在判断为下一个数据是中压脚数据的情况(步骤S214;Yes)下,控制装置1000将中压脚数据作为设定值A存储于RAM71(步骤S215)。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下一个数据不是中压脚数据的情况(步骤S214;No)下,或者在步骤S215的存储结束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0进入步骤S216。
在步骤S216中,控制装置1000使针杆108a从下针到规定的XY驱动时刻位置(例如250度)待机,通过步骤S217,控制装置1000在XY驱动时刻位置只以X移动量、Y移动量驱动X轴电动机76a、Y轴电动机77a。
之后,控制装置1000,在使针杆108a从下针到规定的中压脚驱动时刻位置(例如270度)待机之后(步骤S218),控制装置1000调用中压脚可变处理(步骤S219)。
随后,控制装置1000,在使针杆108a从下针到规定的主轴速度变更时刻位置(例如超过了360度后的110度)待机之后(步骤S220),控制装置1000调用主轴速度变更处理(步骤S221),返回步骤S209。
接着,对于在步骤S219中的中压脚高度可变处理,基于图17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装置1000判断设定值A与当前值B是否是相同的值(步骤S300)。如果判断为相同(步骤S300;Yes),则控制装置1 000结束中压脚高度可变处理(子程序),返回主程序。另一方面,如果判断为是不同的值(步骤S300;No),则控制装置1000判断主轴速度变速是否被禁止(步骤S301)。此时,作为判断基准所使用的是由变速切换键74n设定并在EEPROM72中存储的变速切换的数据。如果为变速切换的数据没有被禁止变速的情况,则控制装置1000将设定值A作为当前值B存储于RAM71(步骤S307),进入步骤S304。
另一方面,如果为输入信号禁止变速的情况,则控制装置1000判断从设定值A减去当前值B后的值是否比20大(步骤S302),在比20大的情况(步骤S302;Yes)下,将在目前的当前值B上加上20后的值作为新的当前值B存储于RAM71(步骤S303),进入步骤S304。在20以下的情况(步骤S302;No)下,判断从设定值A减去当前值B后的值是否比-20小(步骤S305),在比-20小的情况(步骤S305;Yes)下,将从目前的当前值B减去20后的值作为新的当前值B存储于RAM71(步骤S306),进入步骤S304。而且,在-20以上的情况(步骤S305;No)下,将设定值A作为新的当前值B而存储于RAM71(步骤S307),进入步骤S304。
在步骤S304中,控制装置1000控制主轴电动机2a以及中压脚电动机42,使得将中压脚29的下止点高度调节到在RAM71中存储的新的当前值B。由此,在设定值A与当前值B的差超过±20的情况下,一针内的可变量在±20内调节中压脚29的下止点高度。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20作为分割中压脚29的下止点高度的调节的基准值,但是作为基准值并不限定于该值,优选为将至少不会使主轴电动机2a失步的可变量设为基准值。
接着,对于图16的步骤S221中的主轴速度可变处理,基于图18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装置1000判断主轴速度变速是否被禁止(步骤S400)。此时,作为判断基准所使用的是由变速切换键74n设定并在EEPROM72中存储的变速切换的数据。在变速切换的数据禁止变速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0结束主轴速度可变处理(子程序),返回主程序。另一方面,在变速切换的数据没有禁止变速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0判断一针之后的数据(下一个数据的下一个数据)是否是中压脚高度数据。
在判断为一针之后的数据是中压脚高度数据的情况(步骤S401;Yes)下,控制装置1000将从一针之后的中压脚高度数据减去当前值B之后的值的绝对值作为可变量C存储于RAM71(步骤S402)。
然后,控制装置1000判断可变量C是否比20大(步骤S403)。在判断为可变量C在20以下的情况(步骤S403;No)下,控制装置1000结束主轴速度可变处理(子程序),返回主程序。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可变量C比20大的情况(步骤S403;Yes)下,控制装置1 000判断可变量C是否比30大(步骤S404)。
在判断为可变量C在30以下的情况(步骤S404;No)下,控制装置1000将2200rpm作为主轴速度D存储于RAM71(步骤S405),进入步骤S407。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可变量C在30以上的情况(步骤S404;Yes)下,控制装置1000将2000rpm作为主轴速度D存储于RAM71(步骤S406),向主轴电动机2a输出被存储的主轴速度D的主轴速度指令(步骤S407)。由此,主轴速度从驱动中压脚29的一针之前开始减速。
另外,在步骤S401中,在判断为一针之后的数据不是中压脚高度数据的情况(步骤S401;No)下,控制装置1000判断下一个数据是否是中压脚高度数据(步骤S408)。在判断为下一个数据是中压脚高度数据的情况(步骤S408;Yes)下,则控制装置1000结束主轴速度可变处理(子程序),返回主程序。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下一个数据不是中压脚高度数据的情况(步骤S408;No)下,控制装置1000判断在RAM71中存储的主轴速度D是否是2500rpm(步骤S409)。
在判断为主轴速度D是2500rpm的情况(步骤S409;Yes)下,控制装置1000结束主轴速度可变处理(子程序),返回主程序。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主轴速度D不是2500rpm的情况(步骤S409;No)下,控制装置1000将2500rpm作为主轴速度D存储于RAM71(步骤S410),向主轴电动机2a输出被存储的主轴速度D的主轴速度指令(步骤S407)。由此,为了驱动中压脚29,使已减速的主轴速度返回到2500rpm。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缝纫机100,由于能够使主轴速度一定且分割成多针数来进行中压脚29的下止点高度的调节,所以即使不使主轴速度变化也能够调节中压脚29的下止点高度。由此,不使主轴速度下降,能够提高生产率以及缝制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操作面板74a的变速切换键74n输入使主轴速度变速的命令的情况下,确定不会以多针数来分割进行中压脚29的下止点高度的调节,另一方面,在输入了禁止主轴速度变速的命令的情况下,确定了以多针数来分割进行所述下止点高度的调节。即,操作面板74a是本发明的选择机构。这样,由于下止点高度的调节能够从操作面板74a输入是否以多针数来分割进行,所以能够容易地切换是否以多针数来分割进行下止点高度的调节。例如,假设如果分割来调节下止点高度则中压脚会挂在缝制物的阶梯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预先在操作面板74a上输入不分割而进行下止点高度的调节,则就能够防止中压脚29挂住缝制物。另外,由于从操作面板74a输入主轴速度是否变速,所以还能够将输入结果存储于EEPROM72,或者将其作为数据存储于图案数据。
而且,如本实施方式,即使不对操作面板74a输入是否使主轴速度变速,通过设置专用的开关并使该开关开启/关闭,也能够选择是否变速。
另外,也可以在图案数据内存处选择用的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于在下一针开始前,将中压脚29的下止点高度的调节分割成多个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例如像包括前后一针的共计三针等的那样,以更多的针数来平均化,从而将中压脚29的下止点高度的调节分割成多个。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存储机构、中压脚高度存储机构,以EEPROM7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存储机构,也可以具备其它的存储装置(磁存储介质、光学存储介质、半导体存储器等)。
另外,不仅XY机构,也可以是单轴驱动或圆弧驱动等这样的驱动机构。
此外,不言而喻也可以对于具体的细微部分的结构等进行适当的变更。

Claims (2)

1.一种缝纫机的中压脚装置,
其具备:
中压脚,其在从缝制物拔出由针杆支承的机针时,向针板按压缝制物;
主轴,其通过绕轴旋转,使所述机针上下动作并使所述针杆上下动作,同时使所述中压脚沿着所述机针的上下动作方向而上下动作;
主轴驱动电动机,其驱动所述主轴;
调节轴,其通过绕轴旋转,调节所述中压脚到达下止点时距针板的高度;
调节轴驱动电动机,其驱动所述调节轴;
存储部,其将所述中压脚的下止点高度与线迹数据一起存储;
控制机构,其以在所述存储部存储的所述下止点高度以及线迹数据为基准,控制所述主轴驱动电动机以及所述调节轴驱动电动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在缝制中调节所述下止点高度时,控制所述主轴驱动电动机以使所述主轴的主轴速度一定,并且控制所述调节轴驱动电动机的驱动以使所述下止点高度的调节分割成多针数来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中压脚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选择机构,其向所述控制机构输入所述下止点高度的调节是否以多针数来分割进行,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主轴驱动电动机以及所述调节轴驱动电动机,使得基于所述选择机构的输入结果来进行所述下止点高度的调节。
CN2006100817639A 2005-05-11 2006-05-11 缝纫机的中压脚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618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38743 2005-05-11
JP2005138743A JP4576547B2 (ja) 2005-05-11 2005-05-11 ミシン
JP2005-138743 2005-05-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1883A CN1861883A (zh) 2006-11-15
CN1861883B true CN1861883B (zh) 2011-06-08

Family

ID=37389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176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61883B (zh) 2005-05-11 2006-05-11 缝纫机的中压脚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76547B2 (zh)
KR (1) KR101195727B1 (zh)
CN (1) CN18618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31065B1 (ko) * 2007-04-03 2013-11-19 주식회사 썬스타 봉제틀 교환 구조물을 구비한 재봉기 및 그의 시퀀스제어방법
JP2009011544A (ja) * 2007-07-04 2009-01-22 Juki Corp ミシン
CN102787180B (zh) * 2012-08-19 2014-10-29 翁岳昆 圆刀片皮机定位调节机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1208A (zh) * 1999-04-02 2001-1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缝纫机控制装置
CN1542195A (zh) * 2003-04-30 2004-11-03 重机公司 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36164B2 (ja) * 1990-02-13 1998-12-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別駆動ミシン
JP2681313B2 (ja) * 1991-01-23 1997-1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縫いミシン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H05300988A (ja) * 1992-04-28 1993-1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自動縫いミシン
JP3485341B2 (ja) * 1993-12-24 2004-01-13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中押え高さ調整装置
JP3734301B2 (ja) * 1996-03-22 2006-01-11 Juki株式会社 自動縫いミシンの中押え装置
JPH09299643A (ja) * 1996-05-13 1997-11-25 Juki Corp 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1208A (zh) * 1999-04-02 2001-1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缝纫机控制装置
CN1542195A (zh) * 2003-04-30 2004-11-03 重机公司 缝纫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7-178272A 1995.07.18
JP特开平9-253365A 1997.09.30
JP特开平9-299643A 1997.11.2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116702A (ko) 2006-11-15
KR101195727B1 (ko) 2012-10-29
JP4576547B2 (ja) 2010-11-10
JP2006314464A (ja) 2006-11-24
CN1861883A (zh) 2006-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0475B (zh) 缝纫机的布厚变化检测装置
CN1831231B (zh) 缝纫机
KR20060052109A (ko) 재봉기
CN101713130B (zh) 缝纫机
JP6051990B2 (ja) ミシン
CN101748566B (zh) 缝纫机
CN1861883B (zh) 缝纫机的中压脚机构
JP7156821B2 (ja) ミシン
CN101469490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嵌条布压脚机构
CN1861882B (zh) 缝纫机的中压脚装置
CN101245533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956302A (zh) 上下进给缝纫机
CN102041643B (zh) 自动缝制缝纫机
CN103696166A (zh) 缝纫机
CN101153431B (zh) 缝纫机
CN101135089A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418497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Z303773B6 (cs) Sicí stroj na knoflíkové dírky
CN1970867B (zh) 缝纫机
CN101818417A (zh) 缝纫机
CN101760904B (zh) 缝纫机
CN101245534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724987A (zh) 缝纫机
JPH049185A (ja) ミシンの布押え装置
JPS631983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