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6302A - 上下进给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上下进给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6302A
CN101956302A CN2010102308682A CN201010230868A CN101956302A CN 101956302 A CN101956302 A CN 101956302A CN 2010102308682 A CN2010102308682 A CN 2010102308682A CN 201010230868 A CN201010230868 A CN 201010230868A CN 101956302 A CN101956302 A CN 101956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force
cloth
pin number
pin
down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08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6302B (zh
Inventor
沟渊顺也
横田哲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56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6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6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6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7/00Work-feeding means
    • D05B27/10Work-feeding means with rotary circular feed members
    • D05B27/12Work-feeding means with rotary circular feed members rotating continuously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05B19/16Control of workpiece movement, e.g. modulation of travel of feed do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7/00Work-feeding means
    • D05B27/10Work-feeding means with rotary circular feed memb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35/10Edge guides
    • D05B35/102Edge guide control systems with ed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上下进给缝纫机,其即使缝制形状、布料种类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缝边稳定,提高缝制品质。在上下进给缝纫机(100)中,各按压单元(6、10)与通电的电流量对应地,经由各滚轮(3、7)自由调节对被缝制物的按压力,具有:指定单元(80),其在被缝制物的缝制时,指定调节各滚轮对被缝制物的按压力的缝制区间;以及按压力控制单元(13),其在由指定单元指定的缝制区间内,对向各按压单元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以使各滚轮的按压力成为指定的按压力。

Description

上下进给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两片被缝制物的端缘对齐,同时将被缝制物缝合的上下进给缝纫机。
背景技术
当前,为了将缝边保持一定而一边将上下重叠的两片被缝制物(布料)的端缘对齐一边对被缝制物进行缝合的缝纫机,设置有将两片布料向布料进给方向输送的上下进给单元,并且,设置有布料移动装置,其相对于该上下进给单元配置在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将布料向与布料进给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以使沿布料进给方向的布料的一端缘一致。
上述布料移动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记载所示,具有:上下机械手,其具有分别与布料接触而围绕沿布料进给方向的轴线中心旋转的滚轮,从而在针板上表面使各个布料向与布料进给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检测单元,其对两片布料的各一端缘光学地进行检测;以及伺服电动机,其根据上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使上述上下机械手的各滚轮分别旋转。
在这里,各滚轮可以通过气缸的驱动,在按压布料的位置和将布料的按压放开的位置之间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1925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由于布料被布料压脚和滚轮按压,滚轮的移动方向与布料进给方向相交叉,所以在利用与布料压脚相对的进给齿使布料进给时,布料压脚和滚轮作用将布料拉伸的力,使布料伸长。
该布料的伸长受纺织品的编织方向影响。即,纺织品由纵横的纤维编织构成,在编织方向与布料进给方向一致的情况下,由于仅受纤维伸长的影响,所以伸长较少,在编织方向与布料进给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加上纤维之间的伸长而存在伸长变大的倾向。
在布料的伸长变大时,如图19所示,布料端会向布料的内侧靠近,布料端的位置变化。这样,传感器无法检测到布料端,因此,滚轮旋转,使布料向可以由传感器检测出的位置移动。
其结果,在以曲线状缝制的部分处,受布料伸长的影响,实际上在与应缝制的位置相比的布料内侧进行缝制,使缝边变大。
由此,在直线状的缝制部分和曲线状的缝制部分,缝边产生偏移,产生缝制品质降低的问题。
另外,在缝制为直线状的情况下,布料伸长的变化较小,但在缝制为曲线状的情况下,由于相对于布料进给方向,编织方向始终变化,所以随着缝制的进行,布料伸长的变化变大,缝边的偏移变大。
另外,缝制中使用的布料,根据缝制目的而涉及纤维种类不同的多种布料,存在从如丝绸等这种伸长较少的纤维,到如毛织品这种伸长较大的纤维。因此,随着布料种类的不同,曲线状的缝制部分的伸长情况不同,缝边的偏移也随着每次缝制而变化。
另外,由于使滚轮移动的气缸,达到目标按压力为止的响应较慢,所以难以应对细微的按压力变更。
这种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无法解决。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进给缝纫机,其即使缝制形状、布料种类变化,也可以使缝边稳定,可以提高缝制品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上下进给缝纫机,其具有:进给单元,其分别与下侧被缝制物、和配置在下侧的被缝制物上方的上侧被缝制物接触,进行将各被缝制物向布料进给方向输送的进给动作;分离板,其配置在所述下侧和上侧被缝制物之间;下侧滚轮,其在与所述进给单元相比的所述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从下方与所述下侧被缝制物接触,使所述下侧被缝制物向与所述布料进给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下侧驱动单元,其使所述下侧滚轮旋转;上侧滚轮,其在与所述进给单元相比的所述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从上方与所述上侧被缝制物接触,使所述上侧被缝制物向与所述布料进给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上侧驱动单元,其使所述上侧滚轮旋转;检测单元,其配置在与所述布料进给单元相比的所述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分别对所述下侧和上侧被缝制物的沿布料进给方向的一端缘进行检测;上下的按压单元,其将所述下侧滚轮以及上侧滚轮分别向所述分离板按压;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各驱动单元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决定各滚轮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并且,对各按压单元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使各滚轮将被缝制物向所述分离板按压,其特征在于,各按压单元具有致动器,该致动器可以与通电的电流量对应,调节各滚轮对被缝制物的按压力,所述上下进给缝纫机具有:指定单元,其指定对所述按压力进行调节的调节时期以及调节后的按压力;存储单元,其存储由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调节时期以及按压力;以及按压力控制单元,其在所述调节时期,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以使各滚轮的按压力成为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按压力。
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上下进给缝纫机中,所述指定单元具有调节间隔设定单元,其设定对按压力进行调节的针数的间隔,所述按压力控制单元,在所述调节时期,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以由所述调节间隔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的间隔,使各滚轮的按压力成为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按压力。
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上下进给缝纫机中,所述指定单元具有:针数设定单元,其通过设定从缝制开始起计数的针数,设定所述调节时期;以及按压力设定单元,其设定所述调节后的按压力。
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上下进给缝纫机中,所述针数设定单元具有:开始针数设定单元,其设定开始减弱按压力的针数,该针数是从缝制开始起计数的针数;以及结束针数设定单元,其设定结束减弱按压力的针数,该针数是从缝制开始起计数的针数,所述按压力设定单元设定减弱后的按压力,所述按压力控制单元,在从由所述开始针数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至由所述结束针数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的期间,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以使各滚轮的按压力成为由所述按压力设定单元设定的按压力。
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上下进给缝纫机中,所述指定单元具有:开始针数设定单元,其设定开始减弱按压力的针数,该针数是从缝制开始起计数的针数;结束针数设定单元,其设定结束减弱按压力的针数,该针数是从缝制开始起计数的针数;调节间隔设定单元,其设定将按压力减弱的针数的间隔;以及按压力设定单元,其设定减弱后的按压力,所述按压力控制单元,在从由所述开始针数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至由所述结束针数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的期间,以由所述调节间隔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的间隔,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使各滚轮的按压力成为由所述按压力设定单元设定的按压力。
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上下进给缝纫机中,所述按压力控制单元,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分别进行控制。
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上下进给缝纫机中,所述各致动器具有螺线管,其与通电的电流量对应,使柱塞的移动量变化,所述上下进给缝纫机具有:下侧连结机构,其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所述下侧滚轮,并且与下侧的所述螺线管连结,与所述下侧的螺线管的柱塞的移动量对应,使所述下侧滚轮沿对被缝制物按压的方向移动;以及上侧连结机构,其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所述上侧滚轮,并且与上侧的所述螺线管连结,与所述上侧的螺线管的柱塞的移动量对应,使所述上侧滚轮沿对被缝制物按压的方向移动。
技术方案8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上下进给缝纫机中,所述各致动器具有螺线管,其与通电的电流量对应地,使柱塞的移动量变化,所述上下进给缝纫机具有:下侧连结机构,其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所述下侧滚轮,并且与下侧的所述螺线管连结,与所述下侧的螺线管的柱塞的移动量对应,使所述下侧滚轮沿对被缝制物按压的方向移动;以及上侧连结机构,其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所述上侧滚轮,并且与上侧的所述螺线管连结,与所述上侧的螺线管的柱塞的移动量对应,使所述上侧滚轮沿对被缝制物按压的方向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发明,如果利用指定单元,在被缝制物的缝制时,指定对各滚轮对被缝制物的按压力进行调节的调节时期以及调节后的按压力,则按压力控制单元在由指定单元指定的调节时期,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以使各滚轮的按压力成为指定的按压力。
因此,即使被缝制的布料形状以直线状或曲线状变化,或者在缝制中途所缝制的布料的种类变化,也可以使滚轮的按压力在规定时期变化,因此,可以使缝边稳定,可以提高缝制品质。
另外,按压力控制单元,通过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进行调节,可以调节各滚轮对被缝制物的按压力。在这里,由于致动器与通电的电流量对应进行驱动,所以通过电流值的微调整,可以对利用致动器向被缝制物施加的按压力进行微调整。另外,由于致动器的驱动源是电流,所以与现有的机械构造的按压单元相比,可以高响应地调整按压力。
根据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发明,由于在调节时期,可以以设定的针数间隔调整按压力,所以可以与布料形状等的变化对应地,减轻布料的伸长。
根据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发明,由于可以通过由针数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设定调节时期,所以调节时期的设定变得简单,在例如直线状和曲线状均存在的布料形状时,可以设定为在正确的时期成为由按压力设定单元设定的按压力。
根据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发明,由于在由开始针数设定单元和结束针数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之间,进行减弱按压力的设定,所以可以使设定作业变得简单。
根据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发明,由于在由开始针数设定单元和结束针数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之间,进行减弱按压力的设定,所以可以使设定作业变得简单。另外,由于可以以设定的针数间隔减弱按压力,所以可以与布料形状等的变化对应地,减轻布料的伸长。
根据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发明,由于按压力控制单元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分别进行控制,所以通过改变向各个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可以进行纳褶缝制。此时,通过对电流量进行微调整,可以使可能的纳褶量的范围变大,可以广泛地应对纳褶缝制。
根据技术方案7、8中记载的发明,上侧螺线管(下侧螺线管)的柱塞,与按压力控制单元向上侧螺线管(下侧螺线管)通电的电流量对应地,以与该电流量对应的量移动。如果柱塞移动,则上侧连结机构(下侧连结机构)将该移动向上侧滚轮(下侧滚轮)传递,上侧滚轮(下侧滚轮)沿对被缝制物的按压方向,以与柱塞的移动量对应的量移动。在这里,由于上侧滚轮(下侧滚轮)的移动量决定对被缝制物的按压力,所以与上侧滚轮(下侧滚轮)的移动量对应地,向被缝制物施加的按压力也发生变化。
由此,可以利用将致动器和滚轮由连结机构连结这种简单的机构,容易地调整按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上下进给缝纫机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落针附近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与各滚轮的驱动相关的机构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与下侧滚轮的驱动相关的机构的从下方观察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与下侧滚轮的驱动相关的机构的从上方观察的斜视图。
图6是螺线管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螺线管的行程相对于推力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螺线管的电流值相对于推力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与上侧滚轮的驱动相关的机构的从上方观察的斜视图。
图10是表示与上侧滚轮的驱动相关的机构的从上方观察的斜视图。
图11是布料传感器的斜视图。
图12是说明布料传感器的检测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控制装置周围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布料设置时的上下进给缝纫机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布料设置时的滚轮附近的斜视图。
图16是为了将布料端保持在相同位置而进行移动的滚轮附近的斜视图。
图17是说明调节按压力时设定的各针数的图。
图18是表示调节按压力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说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上下进给缝纫机的实施方式。
<上下进给缝纫机的结构>
上下进给缝纫机用于一边使在针板上重叠载置的两片布料(被缝制物)分别向相同方向进给一边进行缝合,是可以通过改变上下布料的进给量而进行纳褶缝制的缝纫机。
如图1~图5所示,上下进给缝纫机100具有:进给齿1、进给脚2、下侧滚轮3、下侧脉冲电动机4、下侧连结机构5、下侧螺线管(致动器)6、上侧滚轮7、上侧脉冲电动机8、上侧连结机构9、上侧螺线管(致动器)10、分离板11、布料传感器12、以及控制装置13。
(进给齿)
图2所示的进给齿1,从下方与在针板14上重叠载置的两片布料中的下侧的布料C1(以下,称为下布料)接触,进行进给动作。进给齿1利用众所周知的驱动机构,在针板14的下方,以从侧面观察形成椭圆轨迹的方式运动,进给齿1在向上方移动时,从针板14凸出,从下方与下布料接触。
(进给脚)
图2所示的进给脚2,从上方与在针板14上重叠载置的两片布料中的上侧的布料C2(以下,称为上布料)接触,进行进给动作。进给脚2利用众所周知的驱动机构,在针板14的上方,以从侧面观察形成椭圆轨迹的方式运动,进给脚2在向下方移动时,从上方与上布料接触。
(下侧滚轮)
下侧滚轮3设置为,在上升时向针板14上略微凸出,与从下方接触下布料C1,使布料在与进给齿1的布料进给方向相交叉(正交)的方向上往复移动。下侧滚轮3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下侧连结机构5(详细内容后述)上。下侧滚轮3形成为,其外周面形成为锯齿状,在与布料接触时,可以使下侧滚轮3移动而可靠地捕捉布料。
如图3~图5所示,下侧滚轮3通过传动带15与下侧脉冲电动机4的输出轴连结。
(下侧脉冲电动机)
如图3~图5所示,作为“下侧驱动单元”的下侧脉冲电动机4固定在基座16上。在基座16上设置有以直线状延伸的摆动臂17。摆动臂17的一端与下侧脉冲电动机4一起固定在基座16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摆动臂17的另一端上,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下侧滚轮3。摆动臂17形成为棒状,传动带15架设在下侧滚轮3和下侧脉冲电动机4的输出轴上,覆盖摆动臂17。由此,如果下侧脉冲电动机4的输出轴旋转,则该旋转经由传动带15向下侧滚轮3传递,使下侧滚轮3旋转。
(下侧连结机构)
如图3~图5所示,下侧连结机构5具有:上述基座16以及摆动臂17、旋转轴21、驱动杆22、传递连杆23。
固定有下侧脉冲电动机4的基座16,形成为五角形状,在其一个角上设置有旋转轴21。
旋转轴21,其一端部固定在基座16上,基座16也与旋转轴21的绕轴旋转一起旋转。在旋转轴21的另一端部设置有驱动杆22。
驱动杆22是向一个方向延伸的棒状的板材,在其一端部,抱持固定旋转轴21。传递连杆23的一端部,利用螺钉等与驱动杆22的另一端部连结并固定。
传递连杆23是向一个方向延伸的板材,下侧螺线管6的柱塞62,可以从下方与传递连杆23的另一端部抵接。
(下侧螺线管)
如图3~图5所示,作为致动器的下侧螺线管6配置为,使柱塞62沿缝纫机的上下方向(缝针的上下方向)移动。
下侧螺线管6配置为,使柱塞62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如果柱塞62伸长,则将传递连杆23项起,如果收缩,则传递连杆23不被支撑而向下方移动。在这里,在下侧螺线管6的壳体60上设置有支撑台61,在柱塞62不驱动时,其从下方支撑传递连杆23。
下侧螺线管6与通电的电流量对应,使柱塞62的移动量变化。由此,下侧螺线管6与通电的电流量对应,经由下侧滚轮3自由调整对布料的按压力。
如图6所示,下侧螺线管6由壳体60、柱塞62、线圈用框架63、线圈64、磁性材料65等构成。壳体60具有支撑轴承60A、60B的非磁性体60C。柱塞62支撑在轴承60A、60B上,可以沿轴向移动且不能旋转。紧固在柱塞62上的磁性部件65为圆筒形状,在其一部分上,形成从轴心开始的半径改变的台阶部65a。另外,利用该形状,可以得到推力不随行程变化的特定行程区间(在后面详细记述)。
下侧螺线管6,在通电电流一定时,可以得到图7的磁滞曲线所示的行程-推力特性。即,可以得到推力不随柱塞62的行程变化的特定行程区间W。
另外,在行程一定时,可以得到图8的磁滞曲线所示的通电电流-推力特性。即,在行程一定时,可以得到随着向下侧螺线管6输出的通电电流变大,与通电电流对应的推力的变化量变大的特性。
下侧螺线管6的安装方向为,通过对线圈64通电而向将柱塞62拉入的方向驱动。另外,随着通电电流的增大,将柱塞62拉入的推力增大。
下侧螺线管6产生与施加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的推力。即,相对于电流变化的推力的变化量,随着产生的推力增强而变大。因此,可以以较小的推力得到细微的变化量,可以得到微小的按压力变化,可以以较大的推力得到较大的变化量,可以以比较大的幅度使按压力变化,因此,使下侧滚轮3的按压力调整变得容易。
即,下侧螺线管6作为下侧的“按压单元”起作用。
(上侧滚轮)
如图3、9、10所示,上侧滚轮7设置在针板14的上方,从上方与上布料接触,使布料在与进给齿1的布料进给方向相交叉(正交)的方向上往复移动。上侧滚轮7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上侧连结机构9(详细内容后述)上。上侧滚轮7的外周面形成为锯齿状,在与布料接触时,可以使上侧滚轮7移动而可靠地捕捉布料。
上侧滚轮7通过传动带18与上侧脉冲电动机8的输出轴连结。
(上侧脉冲电动机)
作为“上侧驱动单元”的上侧脉冲电动机8,固定在基座31上。在上侧脉冲电动机8上,设置有以直线状延伸的摆动臂32。摆动臂32的一端固定在上侧脉冲电动机8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摆动臂32的另一端,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上侧滚轮7。摆动臂32形成为板状,传动带18架设在上侧滚轮7和上侧脉冲电动机8的输出轴上,以覆盖摆动臂32。由此,如果上侧脉冲电动机8的输出轴旋转,则该旋转经由传动带18向上侧滚轮7传递,使上侧滚轮7旋转。
(上侧连结机构)
上侧连结机构9具有:上述基座31以及摆动臂32、旋转轴33、驱动杆34、传递连杆35、旋转连杆36。
固定有上侧脉冲电动机8的基座31,形成为五角形状,在其一个角上设置有旋转轴33。
旋转轴33,其一端部固定在基座31上,基座31与旋转轴33的绕轴旋转一起旋转。在旋转轴33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驱动杆34。
驱动杆34是向一个方向延伸的板材,在其一端部抱持固定旋转轴33。传递连杆35的一端部可自由旋转地与驱动杆34的另一端部连结。
传递连杆35是向一个方向延伸的棒状的板材,沿其长度方向形成多个连结孔35a。旋转连杆36的一端部可自由旋转地与传递连杆35的另一端部连结。
旋转连杆36的中央部附近,设置在安装于上侧螺线管10的壳体70上的板材71上,可自由旋转。旋转连杆36的另一端部,可自由旋转地与作为上侧螺线管10的输出轴的柱塞72连结。
(上侧螺线管)
作为致动器的上侧螺线管10配置为,使柱塞72沿传递连杆35的移动方向(长度方向)移动。
上侧螺线管10具有壳体70、柱塞72等。此外,由于上侧螺线管10的内部结构与下侧螺线管6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上侧螺线管10作为上侧的“按压单元”起作用。
(分离板)
如图9所示,分离板11利用螺钉等安装在针板14上。分离板11,在安装于针板14上时,以其前端从针板14翘起的方式弯曲形成。即,可以利用分离板11,将针板14上的空间上下分隔开,在分离板1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输送布料。
由此,分离板11配置在两片布料之间,利用下侧滚轮3和分离板11的下表面将下布料夹入,利用上侧滚轮7和分离板11的上表面将上布料夹入。
(布料传感器)
如图11、12所示,布料传感器12是为了在缝制时将缝边保持一定而检测布料端是否位于规定位置的传感器。如图2所示,布料传感器12与上侧滚轮7并列设置。如图11、12所示,布料传感器12具有:传感器座41、两个布料有无传感器42(一个未图示)、两个布料端传感器43(一个未图示)、以及反射板46。
在传感器座41上,在与载置在针板14上的布料相对的位置上形成凹部41a,以可以使布料进入。凹部41a形成为,沿各滚轮3、7使布料移动的方向凹下。
凹部41a的上壁面以及下壁面,在从布料的前进方向观察时,形成为V字状。
在凹部41a的上壁面以及下壁面上,在前侧(布料的进入侧)设置由发光传感器42a和受光传感器42b构成的布料有无传感器42。上壁面的布料有无传感器42是检测是否存在上布料C2的传感器,下壁面的布料有无传感器42是检测是否存在下布料C1的传感器。
在凹部41a的上壁面以及下壁面上,在内侧设置由发光传感器43a和受光传感器43b构成的布料端传感器43。上壁面的布料端传感器43是检测上布料C2的布料端是否位于规定位置的传感器,下壁面的布料端传感器43是检测下布料C1的布料端是否位于规定位置的传感器。
在凹部41a的上下方向中央部,设置有沿布料的进入方向延伸的反射板46。反射板46对从各发光传感器42a、43a发出的光进行反射,被反射板46反射的光利用各受光传感器42b、43b进行受光。
在这里,上布料C2可以进入反射板46与上壁面的布料有无传感器42以及布料端传感器43之间,下布料C1可以进入反射板46与下壁面的布料有无传感器42以及布料端传感器43之间。由于如果布料进入,则布料将来自各发光传感器42a、43a的光遮挡,不再被反射板46反射,所以各受光传感器42b、43b无法检测到光。利用该原理,对布料的有无、布料端部进行检测。
即,布料传感器12作为“检测单元”起作用。
(控制装置)
如图13所示,控制装置13具有:CPU 51,其进行各种运算处理;ROM 52,其存储与进给齿1以及进给脚2的驱动控制、各脉冲电动机4、8的驱动控制、各螺线管6、10的驱动控制相关的程序;RAM 53,其将与CPU 51的处理相关的各种数据存储在工作区域中;以及EEPROM 54,其存储由用户输入的缝制条件等设定值。
控制装置13,在布料有无传感器42检测到布料的情况下,利用布料端传感器43对布料端进行检测,基于其检测结果,决定各滚轮3、7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使各脉冲电动机4、8驱动。另外,控制装置13,在进行纳褶缝制时,使各螺线管6、10驱动,以与纳褶量对应,调整滚轮3、7对布料的按压力。在这里,控制装置13可以分别对各螺线管6、10进行控制,可以分别改变各滚轮3、7对布料的按压力。
即,控制装置13作为“控制单元”起作用。
在控制装置13上连接:各脉冲电动机4、8;各螺线管6、10;布料有无传感器42;布料端传感器43;以及操作面板80。
操作面板80是显示向用户报告的信息的显示部,并且,也是用户输入上下进给缝纫机100的缝制条件的输入部。
操作面板80用于在布料缝制时,指定(设定)表示调节(具体地说是减弱)各滚轮3、7对布料的按压力的时期的针数、以及该针数时向布料施加的按压力。
即,操作面板80作为“指定单元”起作用。
利用操作面板80指定的调节时期以及按压力,是通过从操作面板80输入多个项目而设定的。
具体地说,操作面板80可以输入并设定从缝制开始至开始利用各螺线管6、10调节对布料的按压力的针数,输入的针数可以存储在控制装置13的EEPROM 54中。即,操作面板80作为“开始针数设定单元”起作用。
操作面板80可以输入并设定从缝制开始至结束利用各螺线管6、10进行的对布料的按压力调节的针数,输入的针数可以存储在控制装置13的EEPROM 54中。即,操作面板80作为“结束针数设定单元”起作用。
操作面板80可以输入并设定对压力进行调节(减弱)的针数的间隔,输入的针数的间隔可以存储在控制装置13的EEPROM 54中。例如在将针数的间隔设定为2针的情况下,由于每隔2针减弱按压力,所以与每针向布料施加按压力相比,可以使伸长变化变小,通过将间隔针数设为1针,可以进一步使布料的伸长变化变小。即,操作面板80作为“调节间隔设定单元”起作用。
操作面板80可以输入并设定对按压力进行调节(减弱)的针数时的按压力,输入的按压力可以存储在控制装置13的EEPROM 54中。即,操作面板80作为“按压力设定单元”起作用。
可以将通过操作面板80设定的时期(针数)、对按压力进行调节(减弱)的针数的间隔、按压力作为一组组合数据,存储在控制装置13的EEPROM 54中。
因此,“指定单元”具有:“开始针数设定单元”、“调节间隔设定单元”、“按压力设定单元”、“结束针数设定单元”。
另外,也可以通过存储多个上述组合数据,将一个布料缝制时的缝制长度分割为多个部分而进行按压控制。
控制装置13,在通过从操作面板80输入的上述各项目求出的调节时期(缝制区间),对向各螺线管6、10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以使各滚轮3、7的按压力成为指定的按压力。
即,控制装置13作为“按压力控制单元”起作用。
具体地说,控制装置13,在从操作面板80输入的开始针数至结束针数为止的期间,对向各螺线管6、10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从而隔着所输入的针数间隔,成为所输入的按压力。
例如,在进行直线缝制和曲线缝制的布料的情况下,在从将布料缝制为曲线状的区间的开始针数和该区间的结束针数的期间,通过例如每3针减弱向布料施加的按压力,可以释放布料的拉拽,其中,上述针数都是从缝制开始计数的针数。在这里,如果将调节后的按压力设定为“0”,则通过使滚轮3、7远离布料,从而将布料的按压完全放开。
<上下进给缝纫机的通常的缝制动作>
下面,说明上下进给缝纫机的动作。
如图14所示,在进行纳褶缝制时,控制装置13判断布料有无传感器42是否检测到下布料(步骤S1)。
步骤S1中,如果控制装置13判断布料有无传感器42检测到下布料(步骤S1:是),则控制装置13使下侧螺线管6驱动,使下侧滚轮3上升(步骤S2)。另外,控制装置13使下侧脉冲电动机4驱动(步骤S3)。由此,下侧滚轮3一边旋转一边与下布料抵接。如果下侧滚轮3与下布料抵接,则如图15所示,随着下侧滚轮3的旋转,下布料被拉入传感器座41的凹部41a中。
然后,控制装置13判断布料端传感器43是否检测到下布料(步骤S4)。
步骤S4中,如果控制装置13判断布料端传感器43检测到下布料(步骤S4:是),则控制装置13使下侧脉冲电动机4的驱动停止(步骤S5)。
然后,控制装置13判断布料有无传感器42是否检测到上布料(步骤S6)。
步骤S6中,如果控制装置13判断布料有无传感器42检测到上布料(步骤S6:是),则控制装置13使上侧螺线管10驱动,使上侧滚轮7下降(步骤S7)。另外,控制装置13使上侧脉冲电动机8驱动(步骤S8)。由此,上侧滚轮7一边旋转一边与上布料抵接。如果上侧滚轮7与上布料抵接,则随着上侧滚轮7的旋转,上布料被拉入传感器座41的凹部41a中。
然后,控制装置13判断布料端传感器43是否检测到上布料(步骤S9)。
步骤S9中,如果控制装置13判断布料端传感器43检测到上布料(步骤S9:是),则控制装置13使上侧脉冲电动机8的驱动停止(步骤S10)。至此为止,缝制前的布料设置动作结束。
纳褶缝制是按照预先存储在存储器等中的缝制数据进行缝制的。在纳褶缝制中,布料端传感器43进行布料端的检测,如果布料端传感器43没有检测到布料端,则控制装置13使各脉冲电动机4、8驱动,使各滚轮3、7旋转,使布料移动,以被布料端传感器43检测到。相反地,在布料端传感器43检测到布料端时,控制装置13使各脉冲电动机4、8的驱动停止。即,如图16所示,控制装置13通过使各滚轮3、7向两个方向频繁地旋转,从而将布料端维持在规定位置,使缝边一定。
<用于使缝边稳定的滚轮的按压力调节动作>
在对如图17所示的具有直线缝制部分和曲线缝制部分的布料进行缝制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作为缝制前的缝制条件输入,用户从操作面板80输入从缝制开始(第1针)至开始按压力调节的针数(步骤S21)。在图17中,由于曲线缝制开始为第10针,所以用户从操作面板80输入开始针数“10”。输入的开始针数“10”存储在EEPROM 54中。
然后,作为缝制前的缝制条件输入,用户从操作面板80输入从缝制开始(第1针)至按压力调节结束的针数(步骤S22)。在图17中,由于曲线缝制的结束为第18针,所以用户从操作面板80输入结束针数“18”。输入的结束针数“18”存储在EEPROM 54中。
然后,作为缝制前的缝制条件输入,用户从操作而板80输入在从开始针数“10”至结束针数“18”之间对按压力进行调节的针数的间隔(步骤S23)。在图17中,由于每2针调节按压力,所以用户从操作面板80输入针数间隔“2”。输入的针数间隔“2”存储在EEPROM 54中。
然后,作为缝制前的缝制条件输入,用户从操作面板80输入进行按压力调节的针数时的按压力(步骤S24)。在为了释放布料的拉拽而将按压力减弱的情况下,输入该减弱后的按压力。在这里,在希望将滚轮3、7对布料的按压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作为按压力而输入“0”。输入的按压力存储在EEPROM 54中。
在从步骤S21至步骤S24输入缝制条件后,开始缝制(步骤S25)。
缝制开始后,进行下述动作,即,通过由控制装置13对各部分的驱动控制,利用进给齿1和进给脚2对布料进行输送,同时,利用布料端传感器43对布料端进行检测,利用滚轮3、7的驱动而调节布料端的位置,使缝边保持一定。
在缝制中,控制装置13判断是否达到存储在EEPROM 54中的开始针数“10”(步骤S26)。
步骤S26中,在控制装置13判断达到开始针数“10”的情况下(步骤S26:是),控制装置13根据存储在EEPROM 54中的结束针数“18”和针数间隔“2”,计算对按压力进行调节的针数(步骤S27)。在图17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13计算出对按压力进行调节的针数为“10”、“12”、“14”、“16”、“18”。
然后,控制装置13判断是否达到计算出的针数“10”、“12”、“14”、“16”、“18”中的任一个(步骤S28)。
在步骤S28中,控制装置13判断达到计算出的针数“10”、“12”、“14”、“16”、“18”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步骤S28:是),控制装置13使向螺线管6、10通电的电流量减少,以在各个针数时,以存储在EEPROM 54中的按压力按压布料(步骤S29)。由于将向螺线管6、10通电的电流量减少,所以柱塞62、72移动,滚轮3、7的位置也移动,与布料分离。由此,滚轮3、7对布料的按压力变弱。此外,由于可以预先把握滚轮3、7对布料的按压力与向螺线管6、10通电的电流值之间的关系,所以在EEPROM 54中存储其关系式或对应表。
然后,控制装置13判断当前对按压力进行调节的针数时的缝制是否结束(步骤S30)。
步骤S30中,在判断当前对按压力进行调节的针数时的缝制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30:是),控制装置13将向螺线管6、10通电的电流量恢复原值,以减少前的原来的按压力对布料进行按压(步骤S31)。
然后,控制装置13判断步骤S27中计算出的对按压力进行调节的所有针数“10”、“12”、“14”、“16”、“18”的缝制是否结束(步骤S32)。
步骤S32中,在控制装置13判断对按压力进行调节的所有针数的缝制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32:是),控制装置13判断是否达到结束针数(步骤S33)。另一方面,步骤S32中,在控制装置13判断为对按压力进行调节的所有针数的缝制没有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32:否),控制装置13进行步骤S28的判断。
步骤S33中,在控制装置13判断达到结束针数的情况下(步骤S33:是),控制装置13使对按压力进行调节的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作用效果>
如上述所示,根据上下进给缝纫机100,控制装置13对向各螺线管6、10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从利用操作面板80设定的开始针数至结束针数的期间,隔着所设定的针数间隔,成为所设定的按压力。
由此,在从直线缝制向曲线缝制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在该区间内设定针数,可以在该区间的缝制中,以设定的间隔调节按压力。因此,不会如现有技术所述,以一定的按压力按压布料,因此,即使如直线缝制和曲线缝制这样使缝制发生变化,或缝制的布料种类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缝边稳定,可以提高缝制品质。
另外,通过在缝制前根据设定的条件计算使按压力减少的针数,可以以计算出的该针数,使滚轮3、7对布料的按压力减少,在设定的针数时释放布料的拉拽。因此,通过与曲线缝制部分中的弯曲情况、缝制中使用的布料的伸长容易性对应,适当设定使按压力减少的针数的间隔及按压力,从而可以使缝边稳定。
另外,通过控制装置13对向各螺线管6、10通电的电流量进行调整,可以调整各滚轮3、7对布料的按压力。在这里,由于各螺线管6、10与通电的电流量对应进行驱动,所以通过电流值的微调整,可以进行向布料施加的按压力的微调整。另外,由于螺线管6、10的驱动源是电流,所以与现有的机械构造的按压单元(气缸等)相比,可以高响应地调整按压力。
另外,控制装置13通过对向各螺线管6、10通电的电流量单独进行控制,从而改变向各个螺线管6、10通电的电流量,由此,可以进行纳褶缝制。此时,通过对电流量进行微调整,可以使可能的纳褶量的范围变大,可以广泛地应对纳褶缝制。
另外,由于控制装置13对向各螺线管6、10通电的电流量分别进行控制,所以即使在将衣面和衣里重合而进行缝制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仅将向容易伸长的衣里施加的按压力减弱的控制,因此,可以应对所有布料的缝合。
另外,上侧螺线管10(下侧螺线管6)的柱塞62、72,与控制装置13向上侧螺线管10(下侧螺线管6)通电的电流量对应地,以与该电流量对应的量移动。如果柱塞62、72移动,则上侧连结机构9(下侧连结机构5)将该移动向上侧滚轮7(下侧滚轮3)传递,上侧滚轮7(下侧滚轮3)沿对布料的按压方向,以与柱塞62、72的移动量对应的量移动。在这里,由于上侧滚轮7(下侧滚轮3)的移动量决定对布料的按压力,所以与上侧滚轮7(下侧滚轮3)的移动量对应地,向布料施加的按压力也发生变化。
由此,利用将螺线管6、10和滚轮3、7由连结机构5、9连结这种简单的机构,可以容易地调整按压力。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开始针数、结束针数、针数间隔、按压力,并不限于从操作面板80输入,也可以将预先计算的数据存储在EEPROM 54中。另外,也可以取代结束针数的输入,而输入从开始针数至按压力调节结束为止的针数,通过在开始针数上加上该针数,从而计算结束针数。
另外,针数间隔可以由用户自由地设定,可以与曲线缝制部分的弯曲情况、布料的伸长容易性等对应而进行变更。
另外,也可以以倍率(1/2、1/3等)的方式,输入使调节后的按压力相对于当前的按压力以何种程度减少,由控制装置13对调节后的按压力进行运算。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设定(指定)减弱按压力的时期以及减弱后的按压力的例子,但相反地,也可以设定增大按压力的时期以及增大后的按压力。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在一个布料上进行直线缝制和曲线缝制这两种缝制的情况下,在一种缝制(曲线缝制)中,对向布料施加的按压力进行调节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即使在仅进行直线缝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由用户指定的区间对向布料施加的按压力进行调节。即,用户可以在进行缝制的布料的期望的位置上,对向布料施加的按压力进行调节,可以将该按压力调节为期望的值。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来自操作面板80的按压力的设定输入,可以针对上侧滚轮7和下侧滚轮3分别进行设定,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设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力的设定输入,以针数为基准进行设定,但也可以取代这种方式,以从缝制开始以来的布料进给量的累积计算或者计时器为基准进行设定。

Claims (8)

1.一种上下进给缝纫机,其具有:
进给单元,其分别与下侧被缝制物、和配置在下侧的被缝制物上方的上侧被缝制物接触,进行将各被缝制物向布料进给方向输送的进给动作;
分离板,其配置在所述下侧和上侧被缝制物之间;
下侧滚轮,其在与所述进给单元相比的所述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从下方与所述下侧被缝制物接触,使所述下侧被缝制物向与所述布料进给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
下侧驱动单元,其使所述下侧滚轮旋转;
上侧滚轮,其在与所述进给单元相比的所述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从上方与所述上侧被缝制物接触,使所述上侧被缝制物向与所述布料进给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
上侧驱动单元,其使所述上侧滚轮旋转;
检测单元,其配置在与所述进给单元相比的所述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分别对所述下侧和上侧被缝制物的沿布料进给方向的一端缘进行检测;
上下的按压单元,其将所述下侧滚轮以及上侧滚轮分别向所述分离板按压;以及
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对各驱动单元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决定各滚轮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并且,对各按压单元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使各滚轮将被缝制物向所述分离板按压,
其特征在于,
各按压单元具有致动器,该致动器可以与通电的电流量对应,调节各滚轮对被缝制物的按压力,
所述上下进给缝纫机具有:
指定单元,其指定对所述按压力进行调节的调节时期以及调节后的按压力;
存储单元,其存储由所述指定单元指定的调节时期以及按压力;以及
按压力控制单元,其在所述调节时期,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以使各滚轮的按压力成为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按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进给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单元具有调节间隔设定单元,其设定对按压力进行调节的针数的间隔,
所述按压力控制单元,在所述调节时期,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以由所述调节间隔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的间隔,使各滚轮的按压力成为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按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下进给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单元具有:
针数设定单元,其通过设定从缝制开始起计数的针数,设定所述调节时期;以及
按压力设定单元,其设定所述调节后的按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进给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数设定单元具有:
开始针数设定单元,其设定开始减弱按压力的针数,该针数是从缝制开始起计数的针数;以及
结束针数设定单元,其设定结束减弱按压力的针数,该针数是从缝制开始起计数的针数,
所述按压力设定单元设定减弱后的按压力,
所述按压力控制单元,在从由所述开始针数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至由所述结束针数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的期间,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以使各滚轮的按压力成为由所述按压力设定单元设定的按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进给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单元具有:
开始针数设定单元,其设定开始减弱按压力的针数,该针数是从缝制开始起计数的针数;
结束针数设定单元,其设定结束减弱按压力的针数,该针数是从缝制开始起计数的针数;
调节间隔设定单元,其设定将按压力减弱的针数的间隔;以及
按压力设定单元,其设定减弱后的按压力,
所述按压力控制单元,在从由所述开始针数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至由所述结束针数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的期间,以由所述调节间隔设定单元设定的针数的间隔,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进行控制,使各滚轮的按压力成为由所述按压力设定单元设定的按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进给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力控制单元,对向各致动器通电的电流量分别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下进给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致动器具有螺线管,其与通电的电流量对应,使柱塞的移动量变化,
所述上下进给缝纫机具有:
下侧连结机构,其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所述下侧滚轮,并且与下侧的所述螺线管连结,与所述下侧的螺线管的柱塞的移动量对应,使所述下侧滚轮沿对被缝制物按压的方向移动;以及
上侧连结机构,其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所述上侧滚轮,并且与上侧的所述螺线管连结,与所述上侧的螺线管的柱塞的移动量对应,使所述上侧滚轮沿对被缝制物按压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进给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致动器具有螺线管,其与通电的电流量对应地,使柱塞的移动量变化,
所述上下进给缝纫机具有:
下侧连结机构,其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所述下侧滚轮,并且与下侧的所述螺线管连结,与所述下侧的螺线管的柱塞的移动量对应,使所述下侧滚轮沿对被缝制物按压的方向移动;以及
上侧连结机构,其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所述上侧滚轮,并且与上侧的所述螺线管连结,与所述上侧的螺线管的柱塞的移动量对应,使所述上侧滚轮沿对被缝制物按压的方向移动。
CN 201010230868 2009-07-15 2010-07-15 上下进给缝纫机 Active CN1019563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6244 2009-07-15
JP2009166244A JP2011019650A (ja) 2009-07-15 2009-07-15 上下送り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6302A true CN101956302A (zh) 2011-01-26
CN101956302B CN101956302B (zh) 2013-10-16

Family

ID=43036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30868 Active CN101956302B (zh) 2009-07-15 2010-07-15 上下进给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275594B1 (zh)
JP (1) JP2011019650A (zh)
KR (1) KR20110007057A (zh)
CN (1) CN10195630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4840A (zh) * 2016-05-05 2016-07-06 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步进电机送料的缝纫机
CN105908388A (zh) * 2016-05-26 2016-08-31 淮南市宜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合机助推齐平部件
CN108893878A (zh) * 2018-09-06 2018-11-27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
CN109281076A (zh) * 2017-07-19 2019-01-29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943987A (zh) * 2019-04-28 2019-06-28 季华实验室 用于织物花纹对齐的送布执行单元
CN110295459A (zh) * 2019-06-19 2019-10-01 黄招 一种松紧带加工辅助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2866A (zh) * 2019-09-18 2021-03-19 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边缝设备、边缝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4071A (en) * 1973-12-10 1976-05-04 Firma Pfaff Industriemaschinen Gmbh Sewing machine having top and bottom feed synchronizing means
JPS58192576A (ja) * 1982-05-07 1983-11-10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縫製装置
CN101168885A (zh) * 2006-10-26 2008-04-30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进给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4640A (en) * 1975-03-13 1978-02-21 Tokyo Juk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sewing machine
JPS6015355B2 (ja) * 1981-12-16 1985-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における被加工材料のための自動案内装置
DD275380A3 (de) * 1987-12-29 1990-01-24 Berlin Oberbekleidung Geregelte kantenfuehrungseinrichtung
JPH0349796A (ja) * 1989-07-18 1991-03-04 Brother Ind Ltd 布縁倣い縫ミシン
JPH0667429B2 (ja) * 1990-08-30 1994-08-31 工業技術院長 ミシンの縫い代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4071A (en) * 1973-12-10 1976-05-04 Firma Pfaff Industriemaschinen Gmbh Sewing machine having top and bottom feed synchronizing means
JPS58192576A (ja) * 1982-05-07 1983-11-10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縫製装置
CN101168885A (zh) * 2006-10-26 2008-04-30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进给机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4840A (zh) * 2016-05-05 2016-07-06 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步进电机送料的缝纫机
CN105908388A (zh) * 2016-05-26 2016-08-31 淮南市宜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合机助推齐平部件
CN109281076A (zh) * 2017-07-19 2019-01-29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8893878A (zh) * 2018-09-06 2018-11-27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
CN108893878B (zh) * 2018-09-06 2021-03-23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
CN109943987A (zh) * 2019-04-28 2019-06-28 季华实验室 用于织物花纹对齐的送布执行单元
CN109943987B (zh) * 2019-04-28 2021-04-09 季华实验室 用于织物花纹对齐的送布执行单元
CN110295459A (zh) * 2019-06-19 2019-10-01 黄招 一种松紧带加工辅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75594B1 (en) 2018-01-10
EP2275594A3 (en) 2015-03-25
EP2275594A2 (en) 2011-01-19
KR20110007057A (ko) 2011-01-21
JP2011019650A (ja) 2011-02-03
CN101956302B (zh)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6302B (zh) 上下进给缝纫机
CN101864644B (zh) 上下进给缝纫机
CN1800475B (zh) 缝纫机的布厚变化检测装置
CN102080307B (zh) 上下进给缝纫机
CN101713127B (zh) 缝纫机的布料压脚装置
CN101713130B (zh) 缝纫机
CN101748566B (zh) 缝纫机
CN103710905A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CN101713128B (zh) 缝纫机的布料压脚装置
CN104005189A (zh) 双针缝纫机
CN102021765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切布装置
CN102115957B (zh) 缝纫机
CN101338490B (zh) 缝纫机
CN101469490A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的嵌条布压脚机构
CN102041643B (zh) 自动缝制缝纫机
CN101892563B (zh) 缝纫机
CN101858017B (zh) 缝纫机
CN101195949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245533A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956303B (zh) 缝纫机
CN110042582A (zh) 一种缝料薄厚检测装置及缝纫机
CN101818417B (zh) 缝纫机
CN1861883B (zh) 缝纫机的中压脚机构
CN101265644B (zh) 电动式缝纫机的脱线装置
CN100387767C (zh) 带状物的送入尺寸控制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