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3220B -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3220B
CN1853220B CN2004800267765A CN200480026776A CN1853220B CN 1853220 B CN1853220 B CN 1853220B CN 2004800267765 A CN2004800267765 A CN 2004800267765A CN 200480026776 A CN200480026776 A CN 200480026776A CN 1853220 B CN1853220 B CN 18532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ording
record
information
periph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267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3220A (zh
Inventor
田坂修一
山口博之
井上贵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53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3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53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3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7Power calib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备可靠性高的功率校正区的信息记录介质和使用此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该信息记录介质具有记录层,该记录层具备:记录用户信息信号的数据区(50);在数据区(50)的内周侧设置的导入区;设在上述导入区的更内周侧、记录测试记录模式的内周功率校正区;记录与上述内周功率校正区有关的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管理区。在上述记录层中,在上述用户信息信号的记录终端的外周设置有外周功率校正区(70)。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等的信息记录介质及使用它进行记录/再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尤其涉及具有记录功率校正区的信息记录介质和使用它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用光学方式将信息信号数字记录在信息层、通过记录标记或记录坑(下面称为记录标记)可再现记录在信息层的信息信号的信息记录介质,因该记录标记的品质及搜索性较高而得到普及。而且,近年来,为了适应记录如动画等大容量的信息信号的要求,作为提高了一片中可记录的信息量的高密度记录介质,提出了DVD(数字多用途盘),由于符合市场需要而被接受着。而且,例如与事先记录了计算机程序的再现专用的信息介质(例如,CD-ROM等)相同,此可记录的DVD(下面称为记录型DVD)也被要求实现再现速度及记录速度的高速化。但是,为提高记录密度,线速度固定(CLV)方式是有利的,因此,在记录再现记录型DVD的记录再现装置中,开发并采用了以CLV方式为基本的记录方式(下面,还包含ZCLV方式等,称为CLV方式或CLV记录方式)。
另一方面,记录型DVD为了记录如上所述的大容量的信息信号,被设计成记录密度较高,但因具有高记录密度,要求在该记录型DVD中记述记录型DVD的制造商推荐的记录速度和记录功率等记录信息、记录时的记录型DVD和与记录再现装置的匹配性及/或记录在记录型DVD中的记录再现装置的信息等。为此,在数据区(DataRecordable area)内周的导入区更靠近内周的位置,具备:记述了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管理区(Recording Management Area)记述了记录到数据区时的记录速度或照射的激光功率等的功率校正区(PowerCalibration Area)。此功率校正区设置在记录管理区的内周侧,是在记录速度达到目标值时,用该记录速度记述照射信息层的激光功率等信息的区。为了学习与记录开始时的记录速度对应的照射功率,该信息作为履历留下来。
如上所述,记录再现装置用CLV方式记录,因此使记录型DVD旋转的主轴马达的转数是,越在内周就越高速旋转。因此,在记录型DVD的最内周设置的功率校正区中,例如以4倍速的记录速度可记述记录履历信息,但是,如果实现8倍速、16倍速这样的高速化,则主轴马达的旋转具有极限而不能跟踪,估计存在功率校正区中不能记述记录履历的问题。
这样,考虑到仅在最内周具有功率校正区,会导致无法应对高速化要求的事态,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作为记述在内周盘测试区(inner Disc Test Zone)不能对应的记录履历信息的区域,在导出区的外周侧新设置外周驱动区(Outer Drive Area),在该外周驱动区的外周盘测试区(Outer Drive Test Zone)记述可对应高速记录速度的记录履历信息。
例如,图17、图18是过去的光盘的截面概念图,图17表示DVD-R内周侧的记录区的概念图,图18表示DVD-RW外周侧的记录区的概念图。DVD-R的情况下,在导入区的内周侧设置着RMA区和OPC区。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在数据记录开始时进行最佳记录功率校正(OPC、Optimum Power Calibration),由此决定了半导体激光器的记录功率。这里,OPC是指,向光盘试写规定的测试记录标记,基于从该测试记录标记再现的模拟信号的β值校正半导体激光器的记录功率的操作。OPC信息是指关于OPC的信息,包含OPC时的记录功率条件和记录策略。而且,当DVD-RAM或DVD+RW的情况下,在内周侧和外周侧设置着称为盘测试区域的OPC区,但图18仅图示了外周侧。在按全部的数据容量记录时,数据区在半径58mm以内,然后,导出区被记录在半径58.0~58.05mm处,盘测试区域被记录在半径58.1~58.3mm处。
但是,使记录再现光透射的基板不局限于记录型DVD,是通过将聚碳树脂等树脂注射模塑成型而形成。在此,在该注射模塑成型中射出树脂的喷嘴设置在靠近内周处,使树脂到达成型模整个面上。但是,成型模的表面具有信道或压纹等复杂形状,因此即使设计成树脂能到达成型模整个面上,在基板的内周部和外周部,树脂的供给量不同,外周部的成型精度变差。由此,与内周部相比,盘外周部的平面精度和/或信道的成型精度低。
而且,现有技术中,记录型DVD的信息层的主要成分众所周知,可重写型盘的情况下,是无机材料;追加记录型盘的情况下,是有机色素。在利用无机材料形成信息层时,应用溅射或真空蒸镀等所谓气相堆积法,有机色素的情况下,通常应用在旋转的基板上滴下有机色素溶液的所谓旋转涂层法。该旋转涂层法利用由基板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因此有基色素溶液从基板的内周部滴下。因此,特别是在具有旋转涂层有机色素溶液而形成的信息层的追加记录型DVD(所谓DVD-R、DVD+R)中,同内周的信息层相比,外周侧的信息层具有色素溶液的供给量不足的倾向,因此信息层的膜质量降低。
再者,不限于记录型DVD,使用了树脂成型的基板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平面度,比例如玻璃这样的无机材料低。由于此原因,在盘的旋转时产生被称为“面摆动”的、在旋转方向上盘面上下摆动的现象。越是在外周、而且旋转速度越高,此面摆动现象就越大。因此,以高速在外周记录信息时,有面摆动成为问题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作为记述重要信息的区域,内周的适应性高,从可靠性观点来说,越是外周就越差。因此,如上述的非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在记录型DVD的最外周新设置外周盘测试区(Outer Disc TestZone)来记录对应记录速度的照射功率等信息(记录履历信息)的现有结构中,存在不能保证此信息的可靠性的课题。
而且,在记录型DVD中可记录信息信号的信息区通常是指功率校正区、记录管理区、导入区、数据区、及导出区,但上述的现有结构,存在必须将补偿记录的信息区域的范围扩大到导出区的更外周侧的课题。
非专利文献1:“DVD+R4.7Gbytes Basic Format Specificationsversion1.2”(2003年7月发行)(第48页16.1 Physical Sector Numbers(PSNs)Figure22,第49页Table7的Outer Drive Area栏的Outer DiscTest Zone,第60页21.3 Outer Disc Test Zone,及第117页~第119页Annex H Optimum Power Control and Recording Conditions)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解决上述的过去提出的结构本质地具有的问题,提供具备可靠性高的功率校正区的信息记录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涉及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使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将所希望的用户信息信号记录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区,其特征在于,该信息记录介质层积有:第n-1层记录层,该记录层依次配置有:记录测试记录图案的第n-1层内周功率校正区、记录与上述内周功率校正区有关的记录管理信息的第n-1层记录管理区、第n-1层导入区以及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记录信息信号的第n-1层数据区;以及第n层记录层,该记录层依次配置有:记录测试记录图案的第n层内周功率校正区、记录与上述内周功率校正区有关的记录管理信息的第n层记录管理区、第n层导出区以及从外周侧向内周侧记录信息信号的第n层数据区;在上述第n-1层及上述第n层中,中间区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中间区整体和外周功率校正区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可作为上述数据区来记录信息信号的区域的最外周位置的内周侧;并且,配置中间区以及外周功率校正区,使得上述中间区位于在上述数据区中记录的上述信息信号的最外周位置的外周侧紧旁边,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位于该中间区的外周侧紧旁边;上述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备:旋转驱动部,使上述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光拾波器,通过向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照射光,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信息信号的再现;校正控制部,使上述光拾波器向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内周及外周功率校正区的至少一方移动,执行上述光拾波器的照射功率的校正。
本发明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通过在记录层的用户信息信号的记录终端的外周,设置外周功率校正区,比以前那样在导出区的外周侧(光盘的最外周)设置功率校正区的记录介质相比,可以在面摆动等机械特性更好的区域进行功率校正。由此,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有能够可靠且短时间内决定最佳记录功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外周PCA和可记录区之间关系的截面模式图。
图2是DVD-R逻辑格式的概念图。
图3是PCA记录选择的概念图。
图4A是表示8倍速记录时的半径位置和抖晃(jitter)之间关系的图。
图4B是表示8倍速记录时的半径位置和记录功率之间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8A是表示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模式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8B是表示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模式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8C是表示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模式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8D是表示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模式一个例子的模式图。是表示模式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8E是表示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模式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区域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截面模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区域结构的其他例子的截面模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区域结构的另一例子的截面模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PCA结构的截面模式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PCA结构的截面模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RMD字段的概念图。
图15A是说明删除内容时还从外周侧的RMA删除RMD信息的工作的图,表示删除前的状态。
图15B是说明删除内容时还从外周侧的RMA删除RMD信息的工的图,表示删除了标题的状态。
图15C是说明删除内容时还从外周侧的RMA删除RMD信息的工作的图,表示删除了RMD信息的状态。
图16是DVD-R逻辑格式的概念图。
图17是过去的DVD-R的内周PCA的概念图。
图18是过去的DVD+RW的外周PCA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是,具有记录层,该记录层包括:记录用户信息信号的数据区;在上述数据区的内周侧设置的导入区;在上述导入区的更内周侧设置并记录测试记录图案的内周功率校正区;以及,记录与上述内周功率校正区有关的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管理区;上述记录层中,在上述用户信息信号的记录终端的外周具备外周功率校正区。
在上述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中,还可以是,在上述记录层还具备导出区;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设置在上述数据区和上述导出区之间。或者,也可以是,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是上述数据区的一部分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其结构也可以是,具备多个上述记录层;在上述多个记录层中,对相邻接而叠层的两个记录层中的一个记录层,从该信息记录介质的内周侧向外周侧进行用户信息信号的记录;对上述两个记录层中的另一个记录层,从该信息记录介质的外周侧向内周侧进行用户信息信号的记录;在上述一个记录层中,在上述用户信息信号的记录终端的外周部设置了上述外周功率构成区;在上述另一个记录层中,在上述用户信息信号的记录开头的外周部设置了上述外周功率构成区。
在上述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其结构也可以是,具备多个上述记录层;在上述多个记录层的全体中,从该信息记录介质的内周侧向外周侧进行用户信息信号的记录;对上述多个记录层的每个,在上述用户信息信号的记录终端的外周部设置了上述外周功率构成区。
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希望其结构是,在相邻接而叠层的第n层记录层和第n+1层记录层中分别具备的第n层的内周功率校正区、第n+1层的内周功率校正区、第n层的外周功率校正区及第n+1层的外周功率校正区中,在各自的功率校正区设置的测试记录执行区被设置成在该记录层的叠层方向上相互不重合。
希望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在上述第n层的内周功率校正区及第n层的外周功率校正区,为了功率校正进行的测试记录方向是,从与对第n层的记录层的用户信息信号记录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始执行。在此,“对记录层的用户信息信号的记录方向”是从内周向外周的方向、或从外周向内周的方向中某一个。
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希望是,在相邻接而叠层的第n层的记录层和第n+1层的记录层,分别具备第n层的外周功率校正区及第n+1层的外周功率校正区;在上述第n层的记录层中的上述第n层的外周功率校正区的内周侧具备第n层的中间区,在上述第n+1个记录层中的上述第n+1个外周功率校正区的内周侧具备第n+1个中间区。
进一步,在上述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希望其结构是,在相邻接而叠层的第n层的记录层和第n+1层的记录层的每个中,将上述第n个中间区和上述第n+1个中间区及上述第n个功率校正区和上述第n+1个功率校正区的全体向上述内周侧移动配置,以使第n层的中间区和第n+1层的中间区及第n层的功率校正区和第n+1层的功率校正区的至少一部分,比可记录用户信息信号的最外周位置更位于内周侧。
在上述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希望是,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环状地被设置在离数据区中的可记录的最外周位置至少0.2mm的外周侧。
在上述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希望是,与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有关的记录管理信息也记录在上述记录管理区。
在上述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希望其结构是,在比上述数据区更外周侧具有记录与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有关的记录管理信息的外周记录管理区。
在上述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希望是,当对上述数据区的数据记录速度大于等于规定速度时,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记录测试记录图案。或者,在上述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希望是,当对上述数据区的数据记录速度超过对该数据区的过去的记录速度时,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记录测试记录图案。在此,“对数据区的记录速度”是指,当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多个记录层时,向与外周功率校正区相同的记录层中存在的数据区的记录速度。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是,在上述的任一个信息记录介质的上述数据区记录期望的用户信息信号;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备:旋转驱动部,使上述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光拾波器,通过向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照射光,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信息信号的再现;校正控制部,使上述光拾波器向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内周及外周功率校正区的至少一方移动,执行上述光拾波器的照射功率的校正。
在上述结构中,希望是,还具备旋转控制部,控制通过上述旋转驱动部的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旋转速度;上述校正控制部从上述旋转控制部取得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旋转速度信息,根据取得的旋转速度信息,决定在上述内周及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的哪一个中执行上述光拾波器的照射功率的校正。
在上述结构中,还希望是,当上述旋转速度信息所表示的速度超过规定速度时,上述校正控制部在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执行上述光拾波器的照射功率的校正。
在上述结构中,希望还具备每当开始记录工作时,将记载在上述内周功率校正区的测试记录图案中的最新的测试记录图案复制到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的单元。
在上述结构中,希望还具备从上述数据区删除数据时,删除记录在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的测试记录图案中的、与上述删除对象的数据相对应的测试记录图案的单元。
在上述结构中,希望是,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管理区,包含表示上述数据区的可记录区域的范围的信息;上述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还具备改变表示上述数据区的可记录区域的范围的信息,以使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该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向内周侧移动的单元。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在上述的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上述数据区记录期望的用户信息信号;该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备:旋转驱动部,使上述信息记录介质旋转;光拾波器,通过向上述信息记录介质所具备的多个记录层中的任意记录层照射光,对该记录层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信息信号的再现;以及,校正控制部,在要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再现的记录层中,使上述光拾波器向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内周及外周功率校正区的至少一方移动,执行上述光拾波器的照射功率的校正。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说明更
具体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近年来,光学式信息记录技术,即对可记录型光盘的数据记录技术显著发展着。与此同时,开发了各种光学式记录再现装置,即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尤其是,例如DVD-RAM驱动器这样的作为计算机的外部记录装置等应用的装置,已经开始广泛普及。
可记录型光盘分类成追加记录型光盘和可重写型光盘。追加记录型光盘是指只能记录一次数据的光盘。追加记录型光盘包括CD-R(Recordable)、DVD-R和DVD+R。
追加记录型光盘中的记录标记的制成如下进行。记录层包含有机色素。该有机色素被照射规定功率的激光就会分解。其结果,尤其是其光学反射率降低。这样,接受了激光照射的记录层部分成为记录标记。
在追加记录型光盘中,数据的记录因以下理由只能进行一次。制作记录标记时,在记录层的激光照射部分产生大量的热。该热使周围的树脂等变形。这些变形是不可逆的,所以不能返回到激光照射前的状态。所以,在追加记录型光盘中只能进行一次数据记录。
可重写型光盘是指可以重写数据进行多次记录的光盘。可重写型光盘包含CD-RW(Re-Writable)、DVD-RAM、DVD-RW、DVD+RW。
在可重写型光盘中的利用相变化记录方式的光盘中,如下进行记录标记的制成。记录层包含具有结晶相和非结晶相这两种固相的合金。该记录层的光学性反色率通常被设计成在结晶相中较高,在非结晶相中较低。因此,记录层中的非结晶相部分是记录标记。记录标记的制作、即从结晶相向非结晶相的跃迁,按如下方式实现。对记录层脉冲照射功率较高的激光。这样,记录层的狭窄范围在瞬间被加热到溶点以上的温度,之后,立即急速冷却到玻璃化点以下的温度。其结果,记录层的该狭窄范围跃迁到非结晶相。
进一步,在利用相变化记录方式的可重写型光盘中,还可以如下所述地删除既存的记录标记。记录标记如上所述地是记录层的非结晶相部分。因此,为删除记录标记,可以在记录标记范围内从非结晶相跃迁到结晶相。从非结晶相到结晶相的跃迁,按如下方式实现。对旋转中的可重写型光盘的记录层在比较长时间照射较低功率的激光。由此,记录层的较大范围被加热到比玻璃化点高、但不超过熔点的温度。此时,被加热的记录层的范围在加热后缓慢冷却。其结果,记录层的该较大范围向结晶相跃迁。这样,在可重写型光盘中可以删除已有的记录标记。并且,消除记录在数据区的用户数据,或进行在已记录的用户数据中记录其它用户数据(即,删除已记录的用户数据,改写其它用户数据)的重写时,外周功率校正区中的与该记录的用户数据有关的测试记录图案及/或记述在记录管理区的记录管理信息也被删除或重写。
在利用相变化记录方式的对可重写型光盘的实际数据记录中,一边在上述高功率和低功率之间切换激光,一边进行照射。由此,可同时执行记录标记的删除和制作,可以在光盘重写数据。
下面,例举其较佳实施例并参照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信息记录介质)
在图1表示了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盘(DVD-R)记录区的概念图。并且,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DVD-R的外周侧的记录区。
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DVD-R,在导出区60的内周侧具有记述记录履历信息的外周PCA70(第2PCA)。并且,虽然在图1没有表示,但该DVD-R在比用户区50更位于内侧的内周侧具备导入区,在其进一步内周侧具备记录管理区(RMA)和内周PCA(第1PCA)。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DVD-R上的信息区分类为用户区50和导出区60,导引结束数据54及外周PCA70作为用户区50的一部分来说明。但是,在将来的规格中,包含导引结束数据54及外周PCA70的区域,有可能作为不同于“用户区”的区域定义。
在图1中,省略了内周侧的图示,但在用户区从内周侧向外周侧按顺序记录着用户数据51,对该DVD-R最后记录的用户数据是用附图标记52表示的用户数据(最终用户数据)。在最终用户数据52的外侧记录着边界出(border-out)53。在后面叙述边界出。在图1的例子中,边界出53的后端的地址是用户数据51的最终地址。在最终用户数据52及其边界出53的外侧,记录着导引结束数据54,在其进一步外侧设置着外周PCA70(第2PCA)。导引结束数据54是用于明确用户数据51和外周PCA70的边界的数据,因此,以能够同这些数据相区分为条件,可以使用任意数据。
在现有的DVD-R中,数据区(用户区)到半径58mm,导出区是58.0~58.5mm,但在本实施方式的DVD-R中,通过重写现有的岸台预制凹坑(land pre-pit)信息的复制即可记录RMD信息的数据区的最终地址,将数据区的最终地址变更到半径58mm位置的内周侧。这样,用户数据的记录在RMD信息的最终地址位置结束,然后即使记录导引结束数据54,也不会覆盖外周PCA70。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数据到半径57.7mm,导引结束数据54到半径57.9mm,外周PCA位于半径57.9~58.0mm。即导出区的宽度是0.2mm,外周PCA的宽度是0.1mm。数据容量在导出区是约10MB,在PCA约20MB。导引结束数据54的区域在DVD播放机再现时能够检测即可,因此只要能确保互换性,也可以设为宽0.1mm。此时,用户数据到57.7mm,导引结束数据到57.8mm,外周PCA是57.8~57.9mm,这样,可以在更内周侧构成外周PCA。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的DVD-R的记录区上的物理格式的图。尤其,图2(a)表示DVD-R的记录区全体的物理格式。DVD-R的记录区从最内周向外侧被依次分割为R-信息区100、导入区200、数据区300及导出区400。各区由整数个ECC块构成,通过预制凹坑识别。R-信息区100包含记录功率校正区(PCA:Power Calibration Area)101和记录管理信息区(RMA:Recording Management Area)102。
PCA101是用于在后面叙述的记录策略修正时、及激光的记录功率校正(最佳合记录功率校正(OPC:Optimum Power Calibration))时试写规定的记录模式的区域。
RMA102是记录了本发明涉及的DVD-R的文件系统信息及记录管理信息的区域。
导入区200是用于记录表示数据区300开头的规定数据的区域。导入区200的数据是在最初记录时记录的一连串数据的记录结束时被记录,即图2(a)的情况下,在标题T3的数据的记录结束时被记录。
数据区300是用于写入记录目的的数据的区域。数据区300按每个记录时间被分割为边界区Bi(i=1,2,3…)。边界区Bi由盘内周侧的边界出区Biout和外周侧的边界入(border-in)区Biin构成。在两个边界区Bi和B(i+1)之间,记录着一次记录时记录的一连串数据,即一个标题的数据。边界出区Biout和边界入区Biin通过对应的标题的记录开始时的连接处理得到确保。进一步,向各区域的数据写入是在对应标题的记录结束时执行。并且,在数据区300中的导出区400侧的末端部,设置着记述了上述导引结束数据的导引结束区310和外周侧的PCA320(第2PCA)。
导出区400是用于记录表示数据区300末尾的规定数据的区域。导出区400的数据是在向数据区300的写入结束时、即结束处理时被记录。
图2(b)是RMA102内的物理格式的详细表示。RMA102例如由701个ECC块构成。开头的ECC块是RMA导入区102a。RMA导入区102a是PCA101和记录了RMD的区域102b1~102b700之间的缓冲区。由此,在PCA101上的试写时,防止误重写RMD以进行破坏。区域102b1~102b700是分别是用于按每一个标题记录RMD的区域。
图2(c)是表示一个RMD内的物理格式的详细内容的图。RMD由一个ECC块构成,因此,包含16个区段。开头的一个区段是连接损失区。连接损失区中记录着表示空白的规定数据,例如只00h。即,连接损失区是各RMD之间的缓冲区。由此,一个标题的记录结束后,追加记录别的标题时,防止将新的RMD重写到已有的RMD上。
RMD的剩余15个区段是分别被称为字段的区。在各字段中,从开头开始依次被赋予从#0到#14的序号。开头的字段#0中记录着本实施方式涉及的DVD-R的通常信息。例如,包含盘状态信息和预制凹坑信息的复制等。在第二个字段#1中记录着OPC关联信息。
图2(d)是表示字段#0内的逻辑格式的详细内容的图。字段#0由一个区段构成。因此,在字段#0内实质上可以记录的数据是2048字节=2KB。对各数据赋予了各1字节的称为字节位置(BP)的连续号码#0~#2047。
在BP#0~#1中记录着RMD格式代码,在BP#2中记录着盘状态信息(disc status),在BP#3中记录着预留值。盘状态信息是表示盘的记录模式的信息,用于识别末记录、全盘写入(Disc at once)、渐增式写入(incremental recording)、结束(finalized)。
在BP#4~#21中记录着独有盘ID(Unique Disc ID)。是记录着驱动器进行了测试记录时的年月日、时间的信息。
在BP#22~#127中记录着预制凹坑信息的复制,在BP#128~#2047中记录着预留值。图2(e)是表示预制凹坑信息的复制的详细内容的图。
而且,预制凹坑信息存在字段#0~#13,其中的字段#1的信息记录在RMD的#22~#29,字段#2的信息记录在RMD的#30~#37,字段#3的信息记录在RMD的#38~#45,如此各字段的信息记录在RMD的每8个字节中。并且,在各字段中包含对应各记录速度的记录功率、记录策略信息。例如,字段#2~#5包含关于1倍速的信息,字段#6及字段#7中包含关于2倍速的信息,字段#8~#13中包含关于4倍速的信息。这些不过是一个例子,还可以记录关于高速的记录速度的信息。
BP#22的字段ID对应预制凹坑字段#1,BP#23中记录着应用程序代码,BP#24中记录着盘物理代码。盘物理代码记录着信道间距、线速度、盘直径等。
BP#25~#27中记录着可记录的数据区的最终地址信息(LastAddress of Data Recordable area),BP#28中记录着部分版本(PartVersion),BP#29中记录着预留值。BP数据区的最终地址信息决定盘外周侧的可记录范围。BP#28用于识别是对应了哪个规格的版本的盘。
根据用驱动器改写记录在BP#25~#27中的最终地址信息,可以在该DVD-R中变更可记录数据区的范围。即,通过将记录在BP#25~#27中的最终地址信息改写为指向外周PCA的最内周位置的地址,可向内周侧缩小可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范围,可以在用户区和导出区的边界部确保外周PCA。而且,这样,在用某个驱动器向本实施方式的DVD-R进行记录之后,要用其它驱动器对相同的DVD-R进行记录时,可防止外周PCA被破坏。
例如,对应本发明的新驱动器在本发明涉及的DVD-R的外周PCA中记录了记录模式之后,将相同的DVD-R安装到现有的低速记录驱动器(以前存在于市场的低速记录驱动器)的情况下,此低速记录驱动器不能识别在外周存在PCA,因此,有可能会在外周PCA上写入用户数据。但是,当对应本发明的新驱动器进行记录时,如果重写RMD信息中的最终地址信息(BP#25~#27),以指向外周PCA的内周侧,那么在其后使用相同DVD-R的现有的低速记录驱动器,不会在超过该最终地址信息所指位置的地址上重写数据,因此可以防止外周PCA被破坏。
当高速地记录8倍速盘或16倍速盘等对应高速记录的盘时,使用外周PCA的频度可能会高。为此,驱动器重写最终地址信息时,通过变更最终地址信息,以使外周PCA进一步位于内周侧,可以求得更稳定的记录条件。不用说,还可以在盘制造阶段,将最终地址信息设定成更内周侧,使外周PCA位于更内周侧。
在图3表示的是,假想用某种驱动器进行记录后,其他驱动器在相同盘上进行记录的情况,在各种情况下,哪个驱动器应该重写最终地址信息。作为DVD-R的记录模式,有全盘写入(Disc at once)模式和渐增式写入(incremental recording)模式,在此,对多个驱动器在一张盘上记录的渐增式写入进行说明。
图3的情况1是,先进行记录的第1记录驱动器使用外周PCA,之后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驱动器也使用外周PCA的情况。此时,第1记录驱动器通过重写RMD的最终地址信息,以指向比外周PCA的最内周位置更内周侧,变更可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区的最终地址。然后,第2记录驱动器也使用外周PCA(即,是能正确识别外周PCA的驱动器),因此外周PCA不会被重写。
情况2是,第1记录驱动器使用外周PCA,之后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驱动器仅使用内周PCA的情况(即第2记录驱动器是现有的驱动器的情况)。此时,第1记录驱动器重写RMD的最终地址信息,以指向比外周PCA的最内周位置更内周侧,从而,变更可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区的最终地址。第2记录驱动器仅使用内周PCA,不会使用外周PCA。而且,RMD的最终地址信息被重写为指向比外周PCA的最内周位置更内周侧,因此第2记录驱动器不会超过该最后地址信息而写入用户数据,所以外周PCA不会被用户数据重写。
情况3是,第1记录驱动器仅使用内周PCA(即第1记录驱动器是过去的驱动器的情况),之后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驱动器使用外周PCA的情况。此时,第2记录驱动器使用外周PCA,并且重写RMD的最终地址信息,以指向比外周PCA的最内周位置更内周侧,从而变更可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区的最终地址。
情况4是,第1记录驱动器仅使用内周PCA,之后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驱动器也仅使用内周PCA的情况。此时,外周PCA不被使用,与过去的低倍速记录工作相同。
通过以上的情况1~4可知,在使用外周PCA的驱动器(涉及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器)和不使用外周PCA(不识别)的过去的驱动器之间,即使共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DVD-R进行了记录,在所有情况中都能确保外周PCA。
在图4A表示DVD-R的8倍速记录用样品盘的半径位置(最外周部)和抖晃的关系。X轴表示盘半径位置,Y轴表示抖晃。记录条件是按相同记录策略、用各位置的最佳记录功率来记录。可以知道,如果超过半径58.0mm,抖晃将急剧恶化。
在图4B表示DVD-R的8倍速记录用盘的半径位置(最外周部)和记录功率的关系。X轴表示盘半径位置,Y轴表示最佳记录功率。记录条件是按相同记录策略、用各位置的最佳记录功率来记录。可以知道,如果超过半径58.0mm,记录灵敏度将急剧恶化。
如上所述,通过在半径58.0mm的内周侧设置外周PCA进行功率校正,可以得到更稳定的特性。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下面,作为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介质(在此是DVD-R)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例子,例举DVD-R记录器,说明其结构及工作。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DVD-R记录器)的结构的一例。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备:拾波器1、前置放大器2、平衡器3、二值化器4、PLL5、记录策略解调部6、记录策略修正部7、记录模式决定部8、记录脉冲决定部9、记录功率条件解调部10、β值计算部11、记录功率决定部12、激光器驱动部13、主轴马达14、记录速度信息解调部15、记录速度设定部17、控制部40等。虽然省略了控制部40与其他各部之间连接的图示,但通过向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各部发送必要的控制命令等,控制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整体工作。控制部40进行的控制工作涉及各种类型,在图5中,作为控制部40的子构成部,仅表示了校正控制部22和校正信息管理部23。校正控制部22如后面所述,通过在外周PCA或内周PCA的某一个中确定是否进行功率校正,并控制拾波器1和其他必要的构成部,来执行功率校正。如后面所述,为了进行内周PCA和外周PCA间的数据的复制、或者进行各PCA中的测试记录数据的删除等,校正信息管理部23控制拾波器1和其他必要的构成部。
[再现系]
首先,说明在图5表示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再现系。
在图5中,30是光盘(在此是DVD-R)。光盘30通过主轴马达14绕其中心轴旋转。
光头即拾波器1如下所述,对光盘30照射激光,将其反射光转换为模拟信号。半导体激光器1a输出规定功率的激光。此时的功率(再现功率)小到不使光盘30的记录层变质的程度。从半导体激光器1a输出的激光R1,通过聚光透镜1b、分光器1c及物镜1d后,在光盘30的记录层聚焦。激光R1在光盘30的记录层被反射。被反射的激光R2通过物镜1d、分光器1c及检测透镜1e后,聚焦在光检测器1f。光检测器1f检测出反射的激光R2,转换成模拟信号d1。此时,模拟信号d1的振幅实质上与反射的激光R2的强度成正比。
拾波器1通过步进马达(未图示)在光盘30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由此,使从半导体激光器1a输出的激光R1的焦点在光盘30的半径方向上移动。
前置放大器2向平衡器3输出放大来自拾波器1的模拟信号d1而得到的模拟信号d2。平衡器3对来自前置放大器2的模拟信号d2的波形进行整形。二值化器4将被整形的模拟信号d3与规定阀值进行比较,以该阀值为界进行二值化。由此,模拟信号d3被转换为数字信号d4。相位同步循环(PLL)5使数字信号d4和规定的时钟信号同步。数据解调部(未图示)利用与时钟信号同步的数字信号d5解调数据。
[记录系]
下面,关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的记录系,说明一个例子。
记录模式决定部8同对光盘30的记录目的的数据相对应地决定记录模式。在此,记录模式是指一定高度的矩形脉冲。记录模式的各脉冲宽度表示记录标记的长度(标记长度),脉冲间隔表示记录间隙的长度(间隙长度)。
记录脉冲决定部9基于由记录模式决定部8决定的记录模式d8,决定记录脉冲d9。在此,记录脉冲是指,与从半导体激光器1a输出的激光脉冲实质上相同的矩形波形的脉冲。记录脉冲d9的波形如后所述,与记录模式d8的波形不同。记录脉冲d9基于记录模式d8,按照一定条件来决定。该一定条件称为记录策略(Write Strategy)。另外,也称为记录脉冲条件或记录脉冲结构(Write Pulse Structure)。关于记录策略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记录功率决定部12在数据记录时决定半导体激光器1a的功率。由此决定的功率值称为记录功率。决定的记录功率d12被输出到激光器驱动部13。
激光器驱动部13控制向半导体激光器1a的驱动电流d13。由此,驱动电流d13按对应于记录功率d12的大小流过半导体激光器1a。其结果,半导体激光器1a照射与记录功率d12相当的激光R1。
[用于记录策略修正及记录功率校正的结构]
通过激光照射形成的记录标记的形状,仅用记录脉冲及记录功率不能唯一确定。例如,记录层的冷却速度依赖于记录时的环境温度。再者,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与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变化实质上成比例地变动。例如,包含在DVD-R的记录层中的有机色素的光吸收特性依赖于吸收光的波长,因此激光器的波长变化改变记录层的吸收能量。而且,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及光盘的结构等,通常每个产品在规格值周边有误差。根据如上的变化因素,记录标记的形状会变化。从而,仅根据依照规格的记录策略及记录功率条件来确定记录脉冲及记录功率,不能充分提高记录标记的整形精度、特别是边缘位置的定位精度。其结果,不能充分降低实际记录的数据的错误率。因此,对每个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修正记录策略,且校正记录功率。由此,分别决定最佳的记录脉冲及记录功率。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以记录策略的修正及记录功率的校正为目的,例如,具有如下的结构。
β值计算部11计算来自前置放大器2的信号d2的β值。在此,模拟信号的β值是根据模拟信号的最大值a及最小值b用下式定义:
β=(a+b)/(a-b)。
即,β值相当于是用振幅(a-b)将模拟信号波形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值(a+b)/2标准化的值。
模拟信号的β值是如下所述地决定半导体激光器1a的记录功率的参数。由拾波器1再现的模拟信号d1通过二值化器4、以规定的阀值为界被二值化。此时,如果模拟信号d1波形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值从阀值偏离,就会降低原数字数据的再现精度。即,数字数据的错误率依赖于β值而变化。因此,必须选择模拟信号d1的β值为最佳值,以使其错误率小于等于规定的容许值。模拟信号d1的β值实质上由光盘30的记录标记的光学反射率和形状决定,因此,由从半导体激光器1a照射的激光R1的记录功率决定。相反,一旦决定了模拟信号d1的β值,就可以决定与其对应的记录功率。模拟信号的β值和记录功率的对应关系称为记录功率条件。
光盘30在规定区域记录着在标准中规定的标准记录策略及标准记录功率条件,和过去进行的数据记录中的记录策略及记录功率条件的履历。记录策略解调部6利用由PLL5输出的数字信号d5来解调记录策略d6,向记录策略修正部7输出。另一方面,记录功率条件解调部10利用数字信号d5解调记录功率条件d10,向记录功率决定部12输出。
抖晃检测部20从二值化器4输入数字信号d4a,从PLL5输入数字信号d4偏离时钟信号的偏差、即抖晃d5a。基于这些输入,抖晃检测部20检测出数字信号d4的脉冲前端的抖晃d20a和后端的抖晃d20b,向记录策略修正部7输出。
记录策略修正部7在内部的存储器(未图示)中存储输入的记录策略d6。进一步,在修正存储的记录策略时,将数字信号d4的脉冲前端的抖晃d20a和后端的抖晃d20b分别同规定的容许值进行比较。记录策略修正部7将该比较结果与那时存储着的记录策略相对应起来存储到上述存储器中。之后,记录策略修正部7按规定的修正值修正该记录策略。修正后,存储该记录策略d7,并且向记录脉冲决定部9输出。
[向DVD-R的标题记录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DVD-R记录器)中,如下所示地执行标题记录。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DVD-R记录器)作为光盘使用DVD-R、在该光盘上记录标题的工作的流程图。
<步骤S1>
首先,向DVD-R记录器安装DVD-R。
<步骤S2>
检测出DVD-R的安装后,用主轴马达14旋转DVD-R。拾波器1首先参照DVD-R的RMA,读取RMD。
<步骤S3>
DVD-R记录器的用户通过记录速度设定部17设定记录速度。具体地,作为设定记录速度信息,输入表示设定记录速度对标准记录速度3.49m/s的倍率的正整数n0。
<步骤S4>
通过记录速度信息解调部15,从RMA内的一个RMD读取记录速度信息。希望是,从最新的开始按顺序读取。此时读取的记录速度信息是如上所述的表示记录速度对标准记录速度3.49m/s的倍率的正整数n。
<步骤S5>
从记录速度信息解调部15读取的记录速度信息d15,输入到控制部40的校正控制部22,作为记录速度信息n,同设定记录速度信息n0比较。记录速度信息n比设定记录速度信息n0大时,处理进到步骤S6。其他时,进到步骤S8。并且,在没有RMA信息的情况下,当记录速度信息n0比预先设定的记录速度n大时进到S6,比预先设定的记录速度n小时进到S8。
从与步骤S4中读取的记录速度信息相同的OPC信息中,通过记录策略解调部6读取记录策略,通过记录功率条件解调部10读取记录功率条件。记录策略解调部6向记录策略修正部7输出记录策略d6。记录策略修正部7不修正记录策略d6就直接存储到内部的存储器中,然后向记录脉冲决定部9输出。另一方面,记录功率条件解调部10向记录功率决定部12输出记录功率条件。
<步骤S6>
通过控制部40的校正控制部22的控制,向DVD-R的外周部移动光拾波器1,读取在外周PCA内已经记录的区域,搜索用于执行功率校正的外周PCA的未记录区。可重写型盘的情况下,当PCA的记录区被全部使用时进行重写,但是,在DVD-R/RW中,不存在使用了多少记录区的信息,因此,通过再现外周PCA,搜索未记录区。此时,还读取已经记录在外周PCA的测试记录图案。
<步骤S7>
DVD-R的外周PCA的记录开始位置是基于最终地址信息决定的,从外周PCA的最外周开始记录。记录的信号是8-14调制随机信号、或3T信号和14T信号的混合模式等。记录功率的校正如下所示地进行。记录模式决定部8输出测试记录图案d8。记录脉冲决定部9基于测试记录图案d8来决定测试记录脉冲d9。然后,记录功率决定部12设定记录功率为规定的初始值。但是,作为该初始值,从记录功率条件中选择对应目标β值的记录功率(例如,目标β值包含在由记录功率条件解调部10解调的记录功率条件等中)。对盘照射相当于记录功率d12的激光,在PCA制作记录标记。
拾波器1向PCA的测试记录标记照射再现功率的激光,得到反射光。反射光被转换为模拟信号d1,前置放大器2输出模拟信号d2。β值计算部11基于模拟信号d2,计算β值d11。记录功率决定部12存储计算出的β值。之后,使记录功率从初始值开始按规定功率幅度一步一步变化,重复上述过程。例如,从记录功率条件中作为最佳记录功率读取了30mW时,如果从28mW到32mW为止每一个区段以0.5mW幅度记录,就成为9步,分配9区段。通过这样,在1ECC块(=16区段)内完成记录。记录后马上进行再现,其结果,由记录功率决定部12选择特性最好的记录功率和β值。这样,得到记录功率的变化次数(步数)和β值的对应表,即新的记录功率条件。从该新的记录功率条件中选择与目标β值对应的最佳记录功率。
<步骤S8>
控制部40的校正控制部22判断能否用决定的记录速度在内周PCA进行测试记录。记录速度高时、或在内周得不到特性时,进到步骤S6,向外周PCA移动进行测试记录。
<步骤S9>
为了在内周PCA计算最佳功率,执行OPC。
<步骤S10>
决定记录功率后,用由RMA解调的记录策略和记录在存储器中的记录策略进行测试记录。此时,对应记录速度的测试记录在内周PCA及外周PCA进行。
<步骤S11>
决定记录策略。
<步骤S12>
决定策略后,移动到内周开始数据记录。
<步骤S13>
数据记录结束后,校正信息管理部23在RMA及记录再现装置的存储器中记录在内周和外周记录在PCA的最佳记录信息。
通过以上的步骤S1~S13,完成向DVD-R的标题记录。
在步骤S10,从DVD-R30读取推荐记录策略及推荐记录功率条件。在此,作为推荐记录策略及推荐记录功率条件,例如可以选择如下内容。参照DVD-R30的RMD的字段#1,读取关于驱动器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在记录在DVD-R30的记录策略及记录功率条件中,是否有用相同DVD-R记录器记录的内容。若有的话,将它们作为推荐记录策略及推荐记录功率条件采用。另外,如果有用相同种类的DVD-R记录器记录的记录策略或记录功率条件,也可以采用那些。
这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DVD-R记录器,在记录新的标题时,从存储在DVD-R30的履历中,读取在与设定记录速度相同的记录速度下记录时所采用的记录策略及记录功率条件,并再次采用。由此,可以不补偿修正记录策略及记录功率条件偏离最佳值的偏差中的、由记录速度的不同引起的部分。其结果,可以尽快决定记录策略及记录功率条件。而且,由于可以共有并比较外周PCA和内周PCA两方面的信息,可以精度高地决定对应了高速记录的记录条件。
DVD-R或DVD-RW盘进行记录再现时,是线速度恒定的CLV(constant linervelocity)方式,因此,与在外周的盘转数比较,在内周的转数同半径成反地上升。如果高速旋转盘,则马达旋转声音或振动增大、产生机械噪音,所以采用了从内周到中周的规定半径位置用低速记录、从中周到最外周用高速记录的ZoneCLV方式。ZoneCLV方式的情况下,为了例如在内周侧用4倍速记录、在外周侧用8倍速记录,最好是在内周PCA进行4倍速的测试记录后,在外周PCA进行8倍速的测试记录,在决定最佳记录功率和β值后,开始在数据区的记录。当然,中周也可以用6倍速记录。在内周PCA和外周PCA的哪个中使用6倍速,是根据记录再现装置的旋转盘的马达转数的上限性能和伺服的面摆动、偏芯的跟踪性能来判断。
还希望在数据记录结束后,在位于内周的记录管理信息(RMD:Recordmg Management Data)区域中,将由内外周PCA决定的最佳记录功率和β值等记录履历信息、和在内外周PCA的哪个区域进行了记录的选择信息及记录速度关联起来记录。由此,从记录再现装置一旦取出该盘后,再次插入并开始记录时,通过读取RMD,也可以知道在内外周的记录功率。因此,不需要测试记录,可以缩短记录开始时间。而且,在如DVD-R的单光束系的盘中PCA是有限的,根据上述结构,每当装卸盘时不需要进行测试记录,不担心耗费PCA。
而且,在如DVD-R这样的有机色素系的盘中,用旋转涂层法形成色素膜,因此在内外周发生膜厚的不同,产生记录灵敏度的差别。对此,在内周PCA用低速记录,在外周也相同地用低速记录,使盘记录功率的灵敏度差近似于直线,这样,可以修正例如到中周的记录功率。在内周不能高速记录,但根据同样地在进行高速记录时也应用直线近似式,能够修正例如从中周到最外周的记录功率。
而且,通过校正信息管理部23的控制,通过将记录在内周PCA的测试记录图案复制到外周PCA,即是在内周PCA因盘表面的划伤或污点不能再现的状态下,只要在外周残留了测试记录图案,也能够对指定的记录速度进行记录。如果将外周PCA的信息也复制到内周PCA,则在外周PCA因盘表面的划伤或污点而不能再现的状态下,由于在内周PCA残留着测试记录图案,因此,还可以记录。将记录在内周PCA的测试记录图案复制到外周PCA的情况有两种,(1)向数据区记录数据记录之前、(2)向数据区的数据记录结束之后,但考虑到缩短记录开始之前的时间,那么希望在(2)的时机进行复制。将记录在内周PCA的测试记录图案复制到外周PCA的时机有五种情况:(1)在外周记录测试记录图案时,(2)用新的记录速度进行记录时、(3)在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记录时,(4)每当规定的记录工作次数时,(5)每当进行记录工作时,但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划伤或污点这样的意外的不良情况,希望选择(5)。而且,将记录在外周PCA的测试记录图案复制到内周PCA时,也相同。
而且,不仅是PCA,RMA也设置在外周侧,希望RMA的记录管理信息也从内周RMA复制到外周RMA,更希望从外周RMA复制到内周RMA。与上述的PCA相同,将记述在内周RMA的记录管理信息复制到外周RMA的情况有两种:(1)向数据区记录数据之前,(2)向数据区的数据记录结束之后,但考虑到缩短记录开始之前的时间,那么希望在(2)的时机复制。与前述的PCA相同,向外周RMA复制记录在内周RMA的记录管理信息的时机也有五种情况:(1)在外周RMA记述记录管理信息时,(2)用新的记录速度进行记录时,(3)在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记录时,(4)每当规定的记录动作次数时,(5)每当进行记录工作时,但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划伤或污点这样的意外的不良情况,希望选择(5)。而且,在向内周RMA复制记述在外周RMA的记录管理信息时,也相同。
往记录再现装置插入盘后,在内周PCA的功率校正和在外周PCA的功率校正先执行哪一个,是根据驱动器设计而不同。先执行内周PCA的优点是,内周PCA被配置在光拾波器记录再现盘之前读入的导入区侧,因此,先执行在内周PCA的功率校正,发出高速记录的指令后执行在外周PCA的功率校正,这样,可以顺利地进行从低速记录到高速记录的转移。而且,在内周难以进行高速的记录再现,因此将测试记录图案对内周PCA和外周PCA区别使用,在内周用低速再现,在外周用高速再现,从而可以谋求缩短读取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单层盘,但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盘,对多个记录层的全部进行从内周侧往外周侧的记录的盘,也可以适用本发明。即,将多个记录层的每个作成如图1所示的区结构,向各记录层记录时,可以根据记录速度等区别使用该记录层的内周PCA和外周PCA。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盘(DVD-R)。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盘40是作为记录层具有记录层L0及L1的双层盘。即,光盘40的结构是,在透明基板41的表面按顺序叠层了记录层L0、半透射层42、中间层43、记录层L1、反射层44、保护层45。记录再现时,从透明基板41侧入射激光。
该光盘40中,记录层L0和记录层L1,信道的螺旋方向相反。即,在对记录层L0记录数据时,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进行记录,在对记录层L1记录数据时,从外周侧向内周侧进行记录。
作为这样的对双层盘的用户数据得记录方法,有以下4种。第1方法是,如图8A所示,从记录层L0的数据区最内周向外周侧开始记录,到记录层L0的数据区最外周记录结束时,从记录层L1的数据区最外周向内周侧继续进行用户数据的记录的方法。
第2方法是,对光盘经多次记录数据的方法,如图8B所示,从记录层L0的数据区最内周向外周侧开始记录。然后,在结束了一次记录后,开始下次记录时,在记录层L0中,从比通过上次记录结束了用户数据记录的区域更外周侧重新开始进行记录,到记录层L0的数据区最外周记录结束时,从记录层L1的数据区的最外周开始用户数据的记录。然后,在记录层L1中,从比通过上次记录结束了用户数据记录的区域更内周侧开始重新进行记录,朝内周侧进行用户数据的记录。
第3方法是,与第1方法相同地从记录层L0的数据区最内周开始记录,但是,在还没到达记录层L0的数据区的最外周时,移动到记录层L1进行折回记录的方法。此方法在知道了要记录的用户数据容量时有效,从记录层L0到记录层L1的折回,通常使要记录的用户数据均等地记录到记录层L0、L1。由此,可以缩短最终处理时用假数据填入数据区的未记录区的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有能够短时间内结束用户数据的记录的优点。
第4方法与第2方法相同,是从记录层L0的数据区最内周开始记录,在完成记录的区域的后面继续进行记录的方法,但在还没有到达记录层L0的数据区的最外周时,向记录层L1移动进行折回记录这一点与第2方法不同。此方法是,例如在直径12cm的DVD-R中把半径4cm以内的区域作为实质上的信息区使用的场合等有效。此情况下,例如,在信息记录面的不作为信息区使用的区域(例如半径4cm的外侧区)中,可以使用具有制图功能的写入软件,将用户期望的图像作为位图描绘等。而且,也可以将直径12cm的DVD-R作为8cm多层DVD-ROM,例如用于软件开发的光盘预制等用途。而且,如图8E所示,可以考虑从记录层L0的最内周开始记录,在规定的位置向记录层L1移动进行折回记录,不进行结束处理,而连续进行折回记录来连接的方法。由此,不仅能够缩短结束处理时间,未记录区域也变少,因此不会浪费用户记录区,可以有效使用。在结束处理前从设备取出光盘时,也由于始终处于在记录层L1记录着数据的状态,因此,与ROM盘的互换性比较高。
第1及第3方法是对光盘一次写入数据,所以称为全盘写入(Discat once)。另一方面,第2及第4方法对光盘逐次追加数据,因此称为渐增式记录。
图9是,关于利用上述的第1或第2方法进行记录的情况下,即到记录层L0的数据区最外周完成了记录后,从记录层L1的数据区最外周开始记录的情况,表示光盘40的记录层L0、L1的区域结构的截面模式图。图9表示光盘40的半径截面,图9中的左侧是光盘40的内周侧,右侧是光盘40的外周侧。
此时,如图9所示,记录层L0从内周侧向着外周侧具有:内周PCA(内部盘测试区)81、RMA82、导入区83、数据区84、中间区(中间区域)85、外周PCA(引出盘测试区)86。而且,记录层L1从内周侧向着外周侧具有:内周PCA92、RMA91、导出90、数据区89、中间区88、外周PCA87。在图9中,Pout0表示数据区84的最外周位置,即记录层L0中可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的最外周位置。而且,Pout1表示数据区89的最外周位置,即记录层L1中可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的最外周位置。例如若是直径12cm的盘时,Pout0位于离盘中心例如在58.08mm的位置,Pout1位于离盘中心58.00mm~58.08mm的位置。
往光盘40记录数据时,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在开始往记录层L0记录数据之前,通过使用记录层L0的内周PCA81或外周PCA86进行测试记录,校正激光器的记录功率。在此,若进行1倍速或2倍速的低速记录,可以在内周PCA81进行测试记录,但是,例如进行4倍速以上的高速记录时,在旋转光盘的主轴马达的性能不太高的驱动器中,由于主轴马达的转数达到极限等理由,有用内周PCA不能进行测试记录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希望使用外周PCA86。并且,即使在1倍速或2倍速那样的低速记录的情况下,对外周PCA86的使用也没有阻碍。之后,按照对记录层L0适当校正的记录功率,向记录层L0的数据区84记录用户数据。然后,向记录层L0的记录结束,在向记录层L1的记录开始之前,使用记录层L1的内周PCA92或外周PCA87进行测试记录,从而,再次校正激光器的记录功率。然后,按照对记录层L1适当校正的记录功率,向记录层L1的数据区89记录用户数据。对于记录层L1,若是进行1倍速或2倍速的低速记录时,也可以在内周PCA92进行测试记录,但是,若进行4倍速以上的高速记录的情况,则希望使用外周PCA87。并且,即使是1倍速或2倍速这样的低速记录的情况,对使用外周PCA87没有阻碍。
或者,也可以是,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在开始数据记录之前,对记录层L0及记录层L1的两方,进行使用了内周PCA及/或外周PCA的测试记录,从而,校正对各记录层的激光记录功率,然后,对记录层L0、L1的每个,按照被校正的激光记录功率执行记录。
或者,也可以是,在渐增式记录的情况下,首先进行使用了记录层L0的内周PCA及/或外周PCA的功率校正的基础上,进行向记录层L0的数据记录,在知道了从记录层L0移动到记录层L1进行记录的时刻,进行使用了记录层L1的内周PCA及/或外周PCA的功率校正。
并且,对于导入83、中间区85、88、导出90,可以在结束处理时由光盘记录再现装置记录,也可以在光盘40的制造时事先记录规定的数据。
图10是关于进行了利用上述第3或第4方法的记录的情况,即在到记录层L0的数据区最外周结束记录之前,开始向记录层L1的记录的情况,表示光盘40的记录层L0、L1的区域结构的截面模式图。并且,图10表示光盘40的半径截面,图10中的左侧是光盘40的内周侧,右侧是光盘40的外周侧。
此时,从比较图9和图10可以知道,进行利用第3及第4方法的记录的情况下,在记录层L0中,中间区85和外周PCA86的全体向内周侧移动,以使中间区85及外周PCA86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数据区84位于可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的最外周位置Pout0的内周侧。被移动的中间区称为移动中间区,被移动的外周PCA称为活动引出盘测试区。即,中间区85在记录层L0的数据区84被确保在记录有用户数据的最外周位置的外周侧近处,外周PCA86被确保在中间区85的外周侧近处。而且,在记录层L1中,中间区88及外周PCA87的全体移动,以使中间区88及外周PCA87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数据区位于可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的最外周位置Pout1的更内周侧。即,中间区88在记录层L1的数据区89中被确保在记录有用户数据的最外周位置的外周侧近处,外周PCA87被确保在中间区88的外周侧近处。中间区85、88的宽度希望与导出的宽度几乎相等,希望确保在0.2mm程度以上,最好是0.4mm程度。中间区85、88是与导出同样地记录假数据的区域。若有0.2mm程度的宽度,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可以识别在该区域没记录有意义的数据,但是,如果要求利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或光盘再现装置的识别的可靠性,需要0.4mm程度。
而且,光盘40的制造时,有时会在可记录用户数据的区域的最外周位置Pout0、Pout1的外周侧近处,事先记录着表示是中间区的假数据(图11中的中间区93,94)。此时,在进行利用上述第3或第4方法的记录使外周PCA86,87向内周侧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11所示,在比制造时将中间区85、88及外周PCA86、87的全体移动配置到比已记录的中间区93、94更内周侧。
如图10或图11所示,也可以是,在利用第3或第4方法的记录的情况下,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在开始往记录层L0的数据记录之前使用记录层L0的外周PCA86进行测试记录,从而校正激光器的记录功率。在此,若是进行1倍速或2倍速的低速记录的情况,在内周PCA81可进行测试记录,但是进行4倍速以上的高速记录的情况下,希望使用外周PCA86。并且,即使是1倍速或2倍速那样的低速记录的情况,也不阻碍外周PCA86的使用。之后,按照对记录层L0适当校正了的记录功率,往记录层L0的数据区记录用户数据。然后,在往记录层L0的记录结束、往记录层L1的记录开始之前,使用记录层L0的外周PCA87进行测试记录,从而,再次校正激光器的记录功率。其后,按照对记录层L1适当校正了的记录功率,往记录层L1的数据区89记录用户数据。对于记录层L1,若是进行1倍速或2倍速的低速记录的情况,可以在内周PCA92进行测试记录,但是,若是进行4倍速以上的高速记录的情况,希望使用外周PCA87。而且,即使是1倍速或2倍速那样的低速记录,对外周PCA87的使用也没有阻碍。
并且,在图9及图10中,用斜线表示的区域是没有记录数据的未记录区。而且,在记录层L1用X表示的区域是考虑来自记录层L0的影响而设置的缓冲区。即,在图9及图10中,在RMA91的两端、数据区89的两端、及内周PCA92的最内周侧分别设置的缓冲区是,若在其正下面的记录层L0中记录着数据,那么记录时的激光强度减弱,有改变记录条件的可能性,因此希望在这些缓冲区中不记录数据。而且,在图9及图10中,在记录层L0及L1用Y表示的区域是在下面详细说明的缓冲区,该缓冲区使记录层L0的内周PCA及外周PCA的测试记录区、和记录层L1的内周PCA及外周PCA的测试记录区,在与光盘40的记录面相垂直的方向上相互不重合。并且,不一定必须要设置缓冲区。
在此,参照图12及图13说明外周PCA86、87的内部结构。外周PCA86、87的内部结构,在图9所示的情况和图10所示的情况中相同。
如图12所示,在记录层L0的外周PCA86,存在由7088个测试记录字段(#1~#7088)构成的测试记录执行区86a。在各测试记录字段中,为了功率校正,可记录1ECC块(16区段)的数据。在图12中,左侧是内周侧,右侧是外周侧。而且,对外周PCA86的测试记录是,从外周PCA86的外周侧的测试记录字段开始向着内周侧,即按测试记录字段#1、#2、#3…的顺序依次执行。对各测试记录字段的测试记录,如图12所示,沿着记录层L0中的信道的行进方向(从内周侧向外周侧)执行。即,在每个测试记录字段的16个区段(#0~#15)中,对除了从内周侧开始的第一个(#0)及第二个(#1)区段之外的最大14个区段,从内周侧朝着外周侧依次执行测试记录。
另一方面,在记录层L1的外周PCA87,也如图13所示,存在由7088个测试记录字段(#1~#7088)构成的测试记录执行区87a。在各测试记录字段中,为了功率校正,可记录1ECC块(16区段)的数据。在图13中,同样左侧是内周侧,右侧是外周侧。而且,对外周PCA87的测试记录与记录层L0的外周PCA86相反,从光盘40的内周侧向外周侧按测试记录字段#1、#2、#3…的顺序依次执行。对各测试记录字段的测试记录是,如图13所示,沿记录层L1中的信道的行进方向(从外周侧向内周侧)执行。即,在每个测试记录字段的16个区段(#0~#15)中,对除了从外周侧开始的第一个(#0)及第二个(#1)区段以外的最大14个区段,从外周侧朝着内周侧依次执行测试记录。
并且,记录层L0的外周PCA86的测试记录执行区86a和记录层L1的外周PCA87的测试记录执行区87a,如图9及图10所示,被配置成在与光盘40的盘面相垂直的方向相互不重合。而且,在记录层L0的外周PCA86,测试记录执行区86a以外的区域86b成为未记录状态。这是由于如下理由。即,如果在记录层L0的区域86b作为测试模式记录了某数据,则在其正上方的记录层L1进行测试记录时,根据记录在测试记录执行区86b的测试模式,激光的透射率发生变化。即,记录层L1的实效功率随记录层L0的记录状态变动,正确的功率校正会困难。当然,也可以将区域86b作为记录层L0的测试记录执行区,将区域87b作为记录层L1的测试记录执行区。
而且,在上述中说明了外周PCA86、87,但内周PCA81、92也具备与外周PCA86、87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用图进行的详细说明。对于记录层L0的内周PCA81,与外周PCA86同样地,从外周侧的测试记录字段开始依次执行测试记录,但是,对各测试记录字段的区段的记录顺序是记录层L0的信道的行进方向,即从内周侧向外周侧的方向。对于记录层L1的内周PCA92,与外周PCA87同样地,从内周侧的测试记录字段开始依次执行测试记录,但是,对各测试记录字段的区段的记录顺序是记录层L1的信道的行进方向,即从外周侧向内周侧的方向。而且,对于内周PCA81和内周PCA92,也配置成使各自的测试记录执行区在与光盘40的盘面相垂直的方向上相互不重合。
希望在以上结构的光盘40记录数据时,光盘记录再现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用比较低速(例如1倍速或2倍速)进行记录时,进行使用了内周PCA81、91的测试记录,在用比较高速(例如2倍速以上)进行记录时,进行使用外周PCA86、87的测试记录,由此校正激光的记录功率。
而且,通过图8C、图8D、及图8E所示的记录方法,如图10所示地向内周侧移动记录层L0的中间区85及外周PCA86、和记录层L1的中间区88及外周PCA87的情况下,用户数据的最终地址通过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向RMA82、91内的RMD记录。记录此最终地址的区域,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由图2的(b)~(e)表示的BP(字节位置)#25~27。但是,BP#25~27是1层结构的DVD-R中记录最终地址的区域,因此记录2层结构的最终地址的区域应不同于用1层结构记录最终地址的区域,这样可以避免混同。作为记录2层结构的最终地址的新的BP,如图2的(d)及(e)所示,BP#125之前是记录一层结构中的复制预制凹坑信息的区域,因此,也可以是,从BP#125开始具有数字节间隔的BP、例如BP#127之前作为预留值,在BP#128~131分配2层结构的最终地址(通常是中间区的开始地址)。
并且,在将记录层L0的外周PCA86、记录层L1的外周PCA87向内周侧移动进行测试记录时,在光盘40的RMA82、91中,通过光盘记录再现装置记录了表示将外周PCA86、87向内周侧移动来使用的信息。例如,将记录层L0的外周PCA86向内周侧移动进行测试记录时,如图14所示,在记录层L0的RMA82内的RMD中的字段#14中,表示是否移动使用了外周PCA86的标志被设定为表示“使用”的值。例如,在移动使用了外周PCA86的情况下,在BP0设定0001b,不移动的情况下设定0000b。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盘40中,在多个记录层的每个设置了外周PCA,因此,往各记录层进行记录时,根据记录速度等,可以进行使用了该记录层的外周PCA的测试记录。
而且,如图10所示,利用图8C、图8D、及图8E所示的记录方法,将记录层L0的中间区85及外周PCA86、和记录层L1的中间区88及外周PCA87向内周侧移动的情况下,不需要向数据区的未记录区写入假数据的处理,因此,可以缩短结束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其结果,具有在短时间内能结束用户数据的记录的优点。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记录速度在各记录层区分使用内周PCA和外周PCA,但是,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即使是低速记录,通过在内周PCA和外周PCA的两方进行测试记录,可以根据在盘的内外周产生的记录灵敏度之差进行记录功率的修正。而且,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为了应对在盘表面产生划伤或污点等情况,希望相互的区域复制同一记录层中的内周PCA和外周PCA的测试记录图案。再者,还可以在外周侧设置记录关于外周PCA的管理信息的RMA。此情况下,更希望在相互的区域复制内周RMA和外周RMA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单面两层结构的光盘40,但是,无庸置疑,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三层以上的光盘。而且,对具有粘合两片多层结构的光盘的结构的盘,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都是以追加记录型盘的DVD-R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外周PCA及/或外周RMA,也同样适用于相变型光盘。但是,可重写型光盘中的记录在数据区的用户数据的删除、以及在已记录的用户数据上记录其它用户数据(即,删除已记录的用户数据,重写别的用户数据)的重写操作,是追加记录型盘所没有的功能。进行此删除或重写时,与该删除或重写对象的用户数据有关的外周测试记录图案及/或外周记录管理信息也要删除或重写,从而,可以保证该用户数据的删除或重写。而且,可以有效利用外周测试记录图案和外周记录管理信息的记录区的容量(例如,在PCA是200ECC)。并且,外周PCA移动到内周侧的情况下,在重新记录用户数据时,也可以删除或重写外周PCA的全部。
图15及图16表示还在外周侧设置记录RMD的区域(RMA321)时的物理格式。与在图2说明的内周RMA102的结构相同,在外周侧的RMA321中,也如图16所示,RMA321由701个ECC块构成。即,向各RMD分配一个ECC块。各ECC块包含16个区段。区段从字段的开头被赋予从#0到#14的号码,在第二个字段#1中存储OPC关联的信息。OPC关联的信息是指,例如驱动器制造ID、序列号、记录功率、记录策略代码等信息。
如图16(f)所示,在第二个字段#1内,在字节位置BP#0~#127中存储着记录了标题T1时的记录条件信息。而且,BP#128~#255中存储着记录了标题T2时的记录条件信息,BP#256~#383中存储着记录了标题T3时的记录条件信息。
图15A~图15C表示删除用户数据即标题T3的内容的工作。根据用户的指示删除了标题T3的内容后,记录再现装置还删除对应记录T3的记录管理信息即RMD信息BP#256~#383。
图15B表示删除标题T3的内容后的状态。当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的标题T3的内容被删除时,记录再现装置如图15B及图15C所示地还删除标题T3的记录管理信息,从而,用户数据和RMA321的空余容量增加,可以有效使用RMA321。
并且,在上述中,仅说明了随着内容的删除、在RMA321中删除对应该内容的RMD信息的例子,但是,对于内周侧的RMA102也同样,也可以进行对应该内容的RMD信息的删除。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叙述了RMD信息的删除,但是,对于记录外周的测试记录图案的PCA320,通过删除对应该内容的测试记录图案,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
生产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使用以高速记录的光盘的记录再现装置,该光盘是DVD-R、DVD-RAM、DVD-RW、DVD+R、DVD+RW等记录型DVD,和使用蓝色激光的蓝光盘、AOD等。

Claims (9)

1.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使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将所希望的用户信息信号记录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区,其特征在于,
该信息记录介质层积有:
第n-1层记录层,该记录层依次配置有:记录测试记录图案的第n-1层内周功率校正区、记录与上述内周功率校正区有关的记录管理信息的第n-1层记录管理区、第n-1层导入区以及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记录信息信号的第n-1层数据区;以及
第n层记录层,该记录层依次配置有:记录测试记录图案的第n层内周功率校正区、记录与上述内周功率校正区有关的记录管理信息的第n层记录管理区、第n层导出区以及从外周侧向内周侧记录信息信号的第n层数据区;
在上述第n-1层及上述第n层中,中间区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中间区整体和外周功率校正区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可作为上述数据区来记录信息信号的区域的最外周位置的内周侧;并且,配置中间区以及外周功率校正区,使得上述中间区位于在上述数据区中记录的上述信息信号的最外周位置的外周侧紧旁边,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位于该中间区的外周侧紧旁边;
上述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备:
旋转驱动部,使上述信息记录介质旋转;
光拾波器,通过向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照射光,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信息信号的再现;以及
校正控制部,使上述光拾波器向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内周及外周功率校正区的至少一方移动,执行上述光拾波器的照射功率的校正。
2.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装置,使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将所希望的用户信息信号记录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区,其特征在于,
该信息记录介质层积有:
第n-1层记录层,该记录层依次配置有:记录测试记录图案的第n-1层内周功率校正区、记录与上述内周功率校正区有关的记录管理信息的第n-1层记录管理区、第n-1层导入区以及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记录信息信号的第n-1层数据区;以及
第n层记录层,该记录层依次配置有:记录测试记录图案的第n层内周功率校正区、记录与上述内周功率校正区有关的记录管理信息的第n层记录管理区、第n层导出区以及从外周侧向内周侧记录信息信号的第n层数据区;
上述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具备:
旋转驱动部,使上述信息记录介质旋转;
光拾波器,通过向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照射光,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或信息信号的再现;以及
校正控制部,使上述光拾波器向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内周及外周功率校正区的至少一方移动,执行上述光拾波器的照射功率的校正;
上述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在上述第n-1层数据区最外周位置的记录结束之前就开始对上述第n层数据区的记录的情况下,使中间区及外周功率校正区移动,使得上述中间区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中间区整体和外周功率校正区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第n-1层数据区最外周位置的内周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了解将要记录的用户数据的容量的情况下,在上述第n-1层数据区最外周位置的记录结束之前,开始对上述第n层数据区的记录。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记录用户信息信号时将记录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内周侧的记录管理区中的内周记录管理信息复制到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外周侧的记录管理区的单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从上述数据区消除数据时,消除记录在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的测试记录图案中的、与上述消除对象的数据相对应的测试记录图案的单元。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从上述数据区消除数据时,消除记述在上述外周记录管理区的记录管理信息中的、与上述消除对象的数据相对应的记录管理信息的单元。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管理区,包含表示上述数据区的可记录区域的范围的信息;
上述信息记录再现装置还具备改变表示上述数据区的可记录区域的范围的信息,以使上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该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向内周侧移动的单元。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旋转控制部,控制由上述旋转驱动部驱动的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旋转速度;
上述校正控制部从上述旋转控制部取得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旋转速度信息,根据取得的旋转速度信息,决定在上述内周及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的哪一个中执行上述光拾波器的照射功率的校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旋转速度信息所表示的速度超过规定速度时,上述校正控制部在上述外周功率校正区执行上述光拾波器的照射功率的校正。
CN2004800267765A 2003-12-26 2004-12-24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Active CN1853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34840/2003 2003-12-26
JP2003434840 2003-12-26
JP210635/2004 2004-07-16
JP2004210635 2004-07-16
JP307942/2004 2004-10-22
JP2004307942 2004-10-22
PCT/JP2004/019335 WO2005064599A1 (ja) 2003-12-26 2004-12-24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3220A CN1853220A (zh) 2006-10-25
CN1853220B true CN1853220B (zh) 2010-11-10

Family

ID=34743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67765A Active CN1853220B (zh) 2003-12-26 2004-12-24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264926B2 (zh)
EP (1) EP1669985B1 (zh)
JP (1) JP4476938B2 (zh)
KR (1) KR100693888B1 (zh)
CN (1) CN1853220B (zh)
DE (1) DE602004028264D1 (zh)
TW (1) TWI384473B (zh)
WO (1) WO20050645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4211B2 (ja) * 2004-04-09 2010-03-03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US7746754B2 (en) 2004-06-14 2010-06-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allocating areas in optical disc, data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adopt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disc therefor
KR100667755B1 (ko) * 2004-06-23 2007-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기록층을 구비한 광 디스크, 데이터 기록 방법 및그 장치
DE602005026961D1 (de) 2004-10-12 2011-04-28 Pioneer Corp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medium,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fzeichnen von informationen und computerprogramm
JP2007066398A (ja) * 2005-08-30 2007-03-1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589205B2 (ja) * 2005-09-05 2010-12-0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299806B2 (ja) * 2005-09-28 2013-09-25 株式会社日立情報通信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電子回路部材の加工方法、及び磁気ディスク用ヘッドの加工方法、並びに同装置
JP4830426B2 (ja) 2005-09-28 2011-12-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記録装置、記録又は再生装置、記録方法、記録又は再生方法
KR101244907B1 (ko) * 2005-09-29 2013-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리피트가 형성된 정보 저장 매체 및 기록/재생 장치 및기록/재생 방법
US7804750B2 (en) * 2005-11-09 2010-09-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Test disc and drive verification method
JP4519761B2 (ja) * 2005-11-17 2010-08-04 株式会社東芝 多層光ディスクの記録領域決定方法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JP4474372B2 (ja) 2006-02-14 2010-06-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学的情報記録方法および光学的情報記録装置
JP2009080895A (ja) 2007-09-26 2009-04-16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この媒体を用いたディスク装置
JP2009093707A (ja) * 2007-10-04 2009-04-30 Sony Corp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8525A (zh) * 2001-05-25 2003-01-01 先锋株式会社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1030B2 (ja) * 1991-08-01 1999-11-2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追記型光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0636474A (ja) 1992-07-14 1994-02-10 Ricoh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DE69428178T2 (de) * 1993-11-17 2002-07-04 Canon Kk Optisches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wiedergabegerät und -verfahren mit einer Funktion zur Einstellung der Wiedergabeleistung
JPH08153858A (ja) 1994-11-29 1996-06-11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612768B2 (ja) 1995-01-21 2005-0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による試し書き方法
CN1138126C (zh) 1995-06-29 2004-02-11 贝克特公司 测量铁磁导电基体上的非铁磁导电层厚度的方法和装置
JPH10154331A (ja) 1996-09-30 1998-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US6061316A (en) * 1996-09-30 2000-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track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H10283653A (ja) * 1997-04-04 1998-10-23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記録媒体
KR100601598B1 (ko) * 1998-06-15 2006-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 방지 정보를 저장하는 기록 매체와 기록 방지 방법
US6639890B1 (en) * 1998-06-29 2003-10-28 Olympus Optical Optical disk drive for precisely adjusting the intensity of laser light irradiated onto an optical disk
JP3981207B2 (ja) 1998-06-29 2007-09-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150526C (zh) * 1999-02-19 2004-05-19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一种光记录介质
JP3720624B2 (ja) 1999-04-26 2005-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と光ディスクの最適記録パワー値決定方法
JP3256518B2 (ja) 1999-04-28 2002-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253944B2 (ja) * 1999-08-31 2009-04-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記録媒体製造装置及び記録媒体製造方法、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方法
JP3765223B2 (ja) * 2000-05-23 2006-04-12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DE60105490T2 (de) * 2000-05-31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medium,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verfahren,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gerät, Informationswiedergabeverfahren und Informationswiedergabegerät
JP4185659B2 (ja) 2000-11-06 2008-11-2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WO2002071397A1 (fr) 2001-03-07 2002-09-12 Benq Corporation Procede d'etalonnage de puissance optique pour etalonner la puissance optique d'ecriture d'un lecteur de disque optique
JP3792169B2 (ja) * 2001-03-19 2006-07-0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記録媒体の記録装置
JP3869743B2 (ja) 2001-03-28 2007-01-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記録パワー決定方法及び記録パワー決定装置
US6845071B2 (en) * 2001-03-28 2005-0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power determining method thereof
PL366405A1 (en) * 2001-04-24 2005-01-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JP2003168216A (ja) 2001-11-29 2003-06-13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並びに、光記録媒体に対する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JP2003203344A (ja) 2001-12-28 2003-07-18 Yamaha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
JP2003203342A (ja) * 2002-01-07 2003-07-18 Shinano Kenshi Co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におけるデータ書込み制御方法
KR101121972B1 (ko) * 2002-01-22 2012-03-13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다층 정보 기록 매체, 기록 방법, 및 재생 방법
JP3867962B2 (ja) 2002-03-05 2007-0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条件決定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記録条件決定方法並びに情報記録装置
JP4013605B2 (ja) * 2002-03-22 2007-11-28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3296943A (ja) 2002-03-29 2003-10-17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並びに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US7330410B2 (en) * 2002-04-30 2008-02-12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ing dummy data
KR20030094730A (ko) * 2002-06-07 2003-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 방지 정보를 저장하는 기록 매체, 그 기록 방법 및기록 방지 방법
KR100498449B1 (ko) * 2002-10-14 2005-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시스템에서 기록 가능한 광 디스크에 대한 기록파워 결정 방법
JP4322105B2 (ja) 2002-12-20 2009-08-26 三菱化学メディア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AU2003289079A1 (en) 2002-12-20 2004-07-14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recording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er
US6880194B2 (en) * 2003-05-13 2005-04-19 Innovative Inventors, Inc. Portable ramp assembly
KR100677108B1 (ko) * 2003-06-12 2007-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 저장매체
JP2005158148A (ja) * 2003-10-30 2005-06-1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記録方法並びに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8525A (zh) * 2001-05-25 2003-01-01 先锋株式会社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69985B1 (en) 2010-07-21
TWI384473B (zh) 2013-02-01
TW200539149A (en) 2005-12-01
KR20060069505A (ko) 2006-06-21
CN1853220A (zh) 2006-10-25
US20080037378A1 (en) 2008-02-14
DE602004028264D1 (de) 2010-09-02
EP1669985A4 (en) 2009-03-04
KR100693888B1 (ko) 2007-03-12
WO2005064599A1 (ja) 2005-07-14
JP4476938B2 (ja) 2010-06-09
EP1669985A1 (en) 2006-06-14
JPWO2005064599A1 (ja) 2007-07-19
US8264926B2 (en) 2012-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43082B2 (ja) 多層ディスクおよび記録パワー決定方法
TWI273564B (en) Recording-medium evaluation method,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853220B (zh)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KR20040062655A (ko) 광기록 매체 및 이 광기록 매체에 대한 기록 장치 및 기록방법
JP2002352469A (ja)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913007B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记录方法
KR20050002623A (ko) 기록 매체, 기록 재생 장치, 기록 재생 방법
CN102077281A (zh) 信息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和再现装置
US6765851B2 (en) Optical disc, data-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ata-recording method
JP2001266495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20100226238A1 (en) Optical disc,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optical disc reproduc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US20080123490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JP4342930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4596752B2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00348347A (ja) 光ディスク
JPH0721585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8331213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9037705A (ja)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並びに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JP3101049B2 (ja) 再生専用cd再生装置
US20090135707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KR100805177B1 (ko) 정보 기록 매체, 정보 기록 장치, 및 정보 기록 방법
JP2008234831A (ja) 書き替え型記録媒体
JPH04247326A (ja) 光学式情報記録装置
JPH04247327A (ja) 光学式情報記録装置
CN107615382A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光学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