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3007B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3007B
CN1913007B CN2006101112029A CN200610111202A CN1913007B CN 1913007 B CN1913007 B CN 1913007B CN 2006101112029 A CN2006101112029 A CN 2006101112029A CN 200610111202 A CN200610111202 A CN 200610111202A CN 1913007 B CN1913007 B CN 19130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layer
information
boundary belt
recording
management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112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3007A (zh
Inventor
小川昭人
渡部一雄
柏原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Kore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13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3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13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30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09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0/00115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record carrier stores a unique medium identif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4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 G11B20/1005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using partial response filtering when writing the signal to the medium or reading it therefrom
    • G11B20/10101PR2 or PR(1,2,1), i.e. partial response class 2, polynomial (1+D)2=1+2D+D2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4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 G11B20/1005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using partial response filtering when writing the signal to the medium or reading it therefrom
    • G11B20/10111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using partial response filtering when writing the signal to the medium or reading it therefrom partial response PR(1,2,2,1)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4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 G11B20/1005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using partial response filtering when writing the signal to the medium or reading it therefrom
    • G11B20/1012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using partial response filtering when writing the signal to the medium or reading it therefrom partial response PR(1,2,2,2,1)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4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 G11B20/10055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using partial response filtering when writing the signal to the medium or reading it therefrom
    • G11B20/1016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using partial response filtering when writing the signal to the medium or reading it therefrom partial response PR(3,4,4,3)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2Burst cutting area [BC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2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middle zone or outer guard area of a multilayer dis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4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he area forming one or more zones, wherein each zone is shaped like an annulus or a circular sector
    • G11B2020/1248ROM zone, i.e. an unrewritable zon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5Calibration data, e.g. specific training patterns for adjusting equalizer settings or other recording or playback parame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7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for managing gaps between two recordings, e.g. control data in linking areas, run-in or run-out fields, guard or buffer zon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8Physical format specifications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compliance with a specific standard, recording density, number of layers, start of data zone or lead-ou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88Formatting by padding empty spaces with dummy data, e.g. writing zeroes or random data when de-icing 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79HD-DVDs [high definition DVDs]; AODs [advanced optical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中从每一记录层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了凸纹管理带、内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区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且在所述记录层任一个的所述的凸纹管理带中向内排列了烧录区。每个记录层在内部可记录管理带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至少一个中包括测试带、管理带和保护带的至少一个,并且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与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重叠,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管理带存储了包括填充状态信息的管理数据,所述填充状态信息表示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是已被记录还是未被记录,以及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具有一个比所述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的宽度之和大的宽度。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形成在一侧上的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一种使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一种信息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可在上面记录大量诸如视频信号的信息的记录介质,DVD(数字多功能盘)十分普及。具有大约两小时长度的影片被记录在DVD上,并且通过再现装置对该信息再现,使得有可能在家自由观看影片。近年来提出电视广播数字化,并计划对被称作高清晰度电视(HDTV)系统的高分辨率电视系统进行实际实现。因此,提出一种下一代DVD标准,通过缩短激光束波长或增大数值孔径(NA)来缩小该DVD的射束点,以增加记录容量。除缩小射束点的方法之外,考虑了使用下面的单侧多层记录介质的方法(例如,见公开号为2004-206849的日本专利申请(图1中段落0036到0041))。即,多个记录层(例如两层)形成在盘的一侧上,物镜在光轴方向移动来把光束聚焦到各层上,以便能在各记录层上进行记录或从各记录层进行再现。
在一种可记录记录介质中,每一次附加记录数据时必须记录管理数据。附加记录管理数据所需的可记录管理带形成在数据区的内圆周部分和外圆周部分上。在现有的DVD中,内圆周部分的可记录管理带布置在一个凸纹区内侧。
然而,如果所述可记录区排列在所述凸纹区的两侧(即,在所述凸纹区的两个侧边),所述凸纹区对记录膜的特性有不利影响;因此不推荐该方法。
这种传统的单侧多层可记录信息记录介质具有以下问题。即,凸纹区和可记录管理数据记录区之间的位置关系对记录膜的特性有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容量可增加而不会对记录膜的特性有不利影响的可记录记录介质、一种信息记录装置以及一种使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中
从每一记录层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凸纹管理带、内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区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
在任一记录层中的所述的凸纹管理带中向内排列了烧录区,
每个记录层在内部可记录管理带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至少一个中包括测试带、管理带和保护带的至少一个,并且
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与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重叠,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管理带存储了包括填充状态信息的管理数据,所述填充状态信息表示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是已被记录还是未被记录,以及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具有一个比所述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的宽度之和大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用于在具有记录层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装置,在所述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从每一记录层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凸纹管理带、内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区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在所述记录层的任一个的所述的凸纹管理带中向内排列了烧录区,每一记录层在内部可记录管理带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至少一个中包括测试带、管理带和保护带的至少一个,并且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与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重叠,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管理带存储了包括填充状态信息的管理数据,所述填充状态信息表示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是已被记录还是未被记录,以及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具有一个比所述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的宽度之和大的宽度,所述装置包括:
哑元数据记录单元,用来在所述保护带中记录哑元数据以防止层间串扰;
测试单元,在所述测试带中执行测试写入来使记录波形最优化;
数据记录单元,用于在数据区中记录数据;
管理数据记录单元,用来在所述管理带中记录管理数据以管理所述数据区中正被记录的数据的状态;和
管理带控制器,当在保护带中记录哑元数据时,所述管理带控制器将填充状态信息改变为表示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已被记录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一种在具有记录层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方法,在所述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从每一记录层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凸纹管理带、内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区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在所述记录层的任一个的所述的凸纹管理带中向内排列了烧录区,每一记录层在内部可记录管理带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至少一个中包括测试带、管理带和保护带的至少一个,并且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与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重叠,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管理带存储了包括填充状态信息的管理数据,所述填充状态信息表示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是已被记录还是未被记录,以及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具有一个比所述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的宽度之和大的宽度,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保护带中记录哑元数据以防止层间串扰;
在所述测试带中执行测试写入来使记录波形最优化;
在数据区中记录数据;
在所述管理带中记录管理数据以管理所述数据区中正被记录的数据的状态;和
当在保护带中记录哑元数据时,将填充状态信息改变为表示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已被记录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一种从具有记录层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现信息的信息再现装置,在所述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从每一记录层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凸纹管理带、内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区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在所述记录层的任一个的所述的凸纹管理带中向内排列了烧录区,每一记录层的内部可记录管理带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至少一个中包括测试带、管理带和保护带的至少一个,并且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与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重叠,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管理带存储了包括填充状态信息的管理数据,所述填充状态信息表示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是已被记录还是未被记录,以及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具有一个比所述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的宽度之和大的宽度,所述的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来确定所述记录层的记录状态的;
切换单元,根据上述确定过程的结果来对数据存取进行切换;以及
信息再现单元,从数据区中再现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一种从具有记录层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现信息的信息再现方法,在所述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从每一记录层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凸纹管理带、内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区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在所述记录层的任一个的所述的凸纹管理带中向内排列了烧录区,每一记录层的内部可记录管理带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至少一个中包括测试带、管理带和保护带的至少一个,并且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与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重叠,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管理带存储了包括填充状态信息的管理数据,所述填充状态信息表示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是已被记录还是未被记录,以及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具有一个比所述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的宽度之和大的宽度,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记录层的记录状态;
根据上述确定过程的结果来对数据存取进行切换;以及
从数据区中再现信息。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的各种特征的总体结构。提供附图和相关描述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个信息记录/再现系统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个信息记录/再现系统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个光盘装置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具有两个信息记录/再现层的双层光盘的模式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凸纹区和可重写记录区的物理规格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所述光盘每一层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7A和7B是示出所述光盘各层的布局的示意图;
图8A和8B是用于说明所述光盘的层间串扰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依赖于层0的记录状态的层1的记录功率最佳值变化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用来避免由层间串扰引起的信号偏移的数据区的余隙设置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在所述光盘的内圆周部分上的布局细节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在所述光盘的外圆周部分上的布局细节的示意图;
图13是说明记录在BCA区中的信息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4是盘的BCA记录格式;
图15是说明所述BCA记录的规范类型(book type)和盘类型的细节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所述BCA记录的扩展盘类型的细节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17是说明所述BCA记录的规范类型和盘类型的其它实例的示意图;
图18示例性地示出层0上形成的凸纹区的物理格式信息的内容;
图19示例性地示出一个数据区分配的详细内容;
图20示例性地示出可记录管理带的物理格式信息;
图21示例性地示出可记录管理带中的物理格式信息中的数据区分配的内容;
图22示例性地示出可记录管理带中的物理格式信息中的边界带的起始物理扇区号的细节;
图23是示出管理带的细节的示意图;
图24示例性地示出唯一ID字段的内容;
图25示例性地示出记录管理数据的结构;
图26示例性地示出字段0的RMD信息;
图27示例性地示出记录管理数据中的盘状态的细节;
图28示例性地示出记录管理数据中的数据区分配的细节;
图29示例性地示出被更新数据区分配的内容;
图30示例性地示出驱动器测试带分配的内容;
图31A和31B示例性地示出字段1的RMD信息;
图32示例性地示出字段3的RMD信息;
图33A示例性地示出字段4的RMD信息;
图33B示例性地示出字段5,6,...,21的RMD信息;
图34A、34B、34C、34D、34E和34F是示出数据区的记录状态的示意图;
图35A是示出边界外区和边界内区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5B是示出边界外区的大小的示意图;
图36是示出其上在格式化时记录信号的内圆周部分的范围的示意图;
图37是示出其上在格式化时记录信号的内圆周部分的范围示意图;
图38是示出在保护带移位的情况下,当层0的可记录最大物理扇区号改变时的区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39是示出在产生了新保护带的情况下,当层0的可记录最大物理扇区号改变时的区域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40示例性地示出一个典型保护带的大小;
图41A和41B是示出记录实例1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42A和42B是示出记录实例2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43A和43B是示出记录实例3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44A和44B是示出层0的开放R带与可记录区域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来解释记录禁止的示意图;
图45示例性地示出确保余隙所需的扇区“A”的编号;
图46是示出记录实例4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47A、47B和47C是示出最终完成的在层1上无数据盘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8A和48B是示出最终完成的在层1上有数据的盘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9是说明边界内区中记录管理带的扩展的示意图;
图50是说明外圆周部分上记录管理带的扩展的示意图;
图51是示出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光盘的内圆周部分上的详细布局的示意图;
图52是示出在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光盘的内圆周部分上的详细布局的示意图;
图53是示出在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光盘的外圆周部分上的详细布局的示意图;
图5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光盘播放器的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55A和55B是对由图54中的根据本实施例的播放器所执行的重放操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一般而言,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中从每一记录层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了凸纹管理带、内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区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且任一记录层的凸纹管理带中向内排列了烧录区。
(光盘记录/再现系统)
图1和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再现系统的框图。
图1中所示的信息记录/再现系统,包括:光盘10,用作记录和再现例如视频数据和用户数据的信息的介质;光盘装置12,用来在光盘10上记录信息或从光盘10再现信息;以及主机装置14,用来向光盘装置12发布命令,通过光盘装置12从光盘10中读取必要的信息,以及执行视频数据再现、对用户显示信息等等。
如图1所示,诸如光盘记录器或光盘播放器的设备16中结合了光盘装置12和主机装置14。主机装置14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用作工作区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如电可擦可编程ROM(EEPROM)或闪速存储器之类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即使在电源关断时也存储及保持了设置参数和要被保持的各种数据。在这些存储器上记录了按用户的请求执行的各种程序,用于处理的数据,文件管理所需要的文件系统,等等。例如存储了DVD视频格式的UDF桥文件系统、DVD视频记录格式的UDF文件系统、下一代视频格式的UDF文件系统、下一代视频记录格式的UDF文件系统、应用软件等等。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系统用作主机PC18。通过执行诸如写软件或视频重放软件之类的操作软件(OS)或应用软件来执行对光盘装置12的指定的发布。
(光盘装置)
图3是根据本发明所述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示例性框图。该光盘装置把从光头(拾取头:PUH)执行器22发射的激光束聚焦到光盘10的信息记录层上用以记录或再现信息。由光盘10反射的光束再次通过所述PUH执行器22的光学系统,并且作为电信号被光电检测器(PD)24检测。被检测到的电信号由前置放大器26放大并输出到伺服电路28、RF信号处理电路30以及地址信号处理电路32。在伺服电路28里,用于聚焦、跟踪和倾斜等的伺服信号被输出到PUH执行器(聚焦、跟踪或倾斜执行器)22。在RF信号处理电路30和地址信号处理电路32中,作为读取被记录数据的方法和此时对地址信号等进行解调的方法,已知的是条片方法(slice method)和部分响应最大似然(PRML)方法.在所述的光盘装置中,根据聚焦的射束点的大小选出一种最佳解调方法,所述射束点由将被记录或再现的光盘10和PUH执行器22形成.作为条片法,已知的方法是:对线性波形与再现信号执行均衡并将该信号二进制化的方法;使得被称为限制均衡器的非线性均衡器对低频高幅分量进行均衡并且其后将该信号二进制化的方法等,其中所述的限制均衡器把再现信号的低频高幅度分量限制为一个恒定值.关于所述的PRML方法,按照再现信号的频率特性选出最佳PR类别,例如,PR(1,2,2,21),PR(1,2,1),PR(1,2,2,1),PR(3,4,4,3)等.
在地址信号处理电路32中,处理检测到的信号来读取代表光盘上的记录位置的物理地址信息,并且把该物理地址信息输出到控制器34。控制器34以地址信息为基础读取诸如期望位置的用户数据之类的数据,或把数据记录到期望位置。这时,由记录信号处理电路36把该数据调制成适于光盘记录的记录波形控制信号。在该信号的基础上,LD驱动电路(LDD)38使所述PUH执行器22中的激光二极管(LD)发光并在光盘10上记录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激光二极管的波长是405±15nm。光头22中用来把上述波长的光聚焦到的光盘上的物镜的NA是0.65。对于恰即在入射光入射到物镜之前的入射光的强度分布,当中心强度设置到“1”时,物镜的周边(孔径边界位置)的相对强度被称为“RIM强度”。HD DVD格式的RIM强度值被设置在55%到70%的范围内。这时光头22中的波前像差的量相对于波长λ被设计成最大0.33λ(0.33λ或更小)。
(光盘)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两个信息记录/再现层的双层光盘的框图。该光盘具有两个信息记录层(以下称作层),如图4所示,并且所述层的信息区的布局相互间有细微差别。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盘是:一次写入型光盘,其上记录标记在一个位置只能写一次;以及可重写型光盘,其上记录标记可被重写或擦除。
(光盘格式)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实施例的光盘上的凸纹区和可重写记录区的物理规格。旋转控制方法里的CLV是恒线速度的缩写,表示保持线速度恒定的旋转控制方法。8到12调制(ETM)是一种调制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每8个信息位被转换成具有冗余的12个信道位来记录信号。与信息位直接记录到光盘的情况相比,通过给出该冗余,大大提高了信息记录/再现的可靠性。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的反射率。在该盘上,当在波长405nm进行观察时,层0和层1的凸纹区的最大反射率以及记录后的记录信号的最大反射率落在范围3%到9%内。如图6所示,在该光盘的各层上形成了用作用于记录/再现信息的导槽的不平整。从光线入射的一侧看去,所述导槽的前部称为沟槽,所述导槽的后部称为槽岸。盘包括:只在沟槽轨道里执行记录的盘、只在槽岸轨道里执行记录的盘、以及既在沟槽轨道又在槽岸轨道里执行记录的盘。而且,导槽沿径向以正弦波形摆动。正弦波的相位被切换来记录代表信息记录区里的物理位置的物理地址信息,并且记录了盘的固有信息。摆动调制区包括93个摆动里的16个摆动。另外,与记录在一个摆动信号里的信息的1位相对应的一个符号包括4个摆动。所述摆动信号的规范并不局限于上述规范。然而,除非另有注释,否则仍继续参考这个规范来说明。
(信息区的布局)
图7A和7B示出了盘中各层的布局.层0和层1中,多个区被分成具有几乎相同的结构.但BCA区排列在层0和层1的任一个中.这样是为了使从BCA区读出的信息稳定.由于在用于在BCA区中记录信号的BCA标记中层间串扰很大,所以,如果在在两层中排列多个BCA区,则两层的信号会互相干扰而使读取信息非常困难.
层中的区的结构被分成从内圆周部分起排列的烧录区(BCA)、凸纹管理带(系统导入或系统导出区)、内圆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导入或数据导出区)、数据区以及外圆周可记录管理带(中间区)。在BCA区内,通过在基片上开槽、剥离反射膜以及改变记录介质来预先记录BCA标记。所述BCA标记是一种梳状标记,该BCA标记被沿着光盘的圆周方向调制,并且具有沿径向排列的相同信息。通过一种RZ调制方法执行的调制来记录BCA码。具有窄脉冲宽度(=低反射率)的脉冲必须比BCA码的信道时钟宽度的一半要窄。由于BCA标记具有沿径向相同的信息,所以BCA标记不需要被跟踪。仅仅通过对BCA标记聚焦就可从BCA标记中再现信息。
由凸纹管理带中的凸纹凹坑记录信息。所述信息包括光盘管理数据,例如盘的标识信息和数据区的容量。该区中凸纹凹坑的最短标记长度是数据区长度的两倍。因此,利用PRML方法再现普通数据区中的信息。然而,也可通过在凸纹管理带中使用条片方法对信息进行解调,并提高信息读取的稳定性。由于凸纹管理带中记录了用作从盘中读取的信息的基础的管理数据、版权管理信息等,因此提高凸纹管理带的读取稳定性非常重要。
与在数据区一样,在可记录管理带中形成了用作导槽的沟槽。在此区中采用与数据区里的密度相同的密度来记录信号。在此区域中,排列了测试写入区、用于识别数据区的记录状态的管理带、用于DPD跟踪的跟踪越程区、用于保持层间串扰量恒定的保护带等等。
在数据区中,记录了诸如视频数据和用户数据之类的数据。
(层间串扰)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的层间串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双层盘中,如图8A和8B所示,如果除了正被再现的层(层1正被再现)以外的层(层0)的记录状态不均匀,那么串扰会使再现时层1的信号(推挽信号)发生有害偏移。如图9所示,当在层1上记录信号时,最佳记录功率的变化取决于层0是否被记录或未被记录。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层0的记录介质的透射比和反射率的变化取决于被记录状态和未被记录状态,还在于中间层不能做得太厚来抑制光学象差,以及其它原因。然而,物理上减小这些特性非常困难。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光盘中,形成如图10所示的余隙(记录禁止区),以便尽管信号有偏移也能记录和再现信息而没有任何问题。
图10示出了当层0被记录时层1的可记录范围。
层1的可记录范围是通过从层0的被记录范围的两侧减去余隙而获得的范围。余隙的宽度可通过等式(1)计算。
余隙=Δr+e+Δs    (1)
这里Δr是由制造误差等引起的层0和层1的实际径向位置与同一设计半径的相对差;e是偏心率的量。参考符号Δs是在未处在再现中的层上的射线束的半径。
(详细布局)
图11和1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层光盘的内圆周部分和外圆周部分上的信息区的详细布局的实例.BCA区(未示出)在层0和层1的最内圆周上.在层0的内圆周可记录管理带中排列了两个保护带、一个测试带(608个物理区段(PS)块)、一个管理带(400个PS块)以及一个格式信息记录区.在层1的内圆周可记录管理带中排列了两个保护带和一个测试带(608个物理区段(PS)块).所述的保护带是在未被记录时其上记录或保持哑元数据来防范DPD跟踪的越程以及防范层间串扰的区域.所述的测试带是在管理数据和用户信息被记录到光盘之前执行用于对记录波形最优化的测试写入的区域.所述的管理带是记录了用于管理正被记录数据的状态的管理数据的区域.
层0中的测试带排列在被余隙(保护带)从凸纹管理带隔开的位置上,以避免凸纹管理带中出现串扰。层0中的测试带和管理带相邻并排列成与层1的保护带重叠。层1的保护带的宽度比层0的测试带和管理带宽度的总和多出两侧余隙的宽度。另一方面,层1的测试带排列成与层0的保护带重叠,并且其宽度比层0的保护带窄了两侧余隙的宽度。保护带可记录哑元数据或能保持不被记录而不管是否记录数据。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光盘的布局具有如下特征。即,与测试带和管理带重叠的相对层的状态是一个均匀的状态,即被记录状态或未记录状态,以便能稳定执行测试写入和记录管理数据。
在层0和层1的每个外圆周可记录管理带中,如图12所示排列了两个保护带和一个测试带。与在内圆周部分相同,一个保护带排列在与测试带重叠的相对层上,并且该保护带的宽度比测试带宽度及两侧的余隙宽度的总和还大。层1的内保护带也可用作扩展的管理带。
(BCA的内容)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的BCA区中记录的信息的内容。BCA数据包括两个BCA前同步码73和74、两个后同步码76和77以及BCA数据区(BCAA)78和79。将BCA检错码EDCBCA80和BCA纠错码ECCBCA81加到每个BCA数据区(BCAA)78和79,并且在BCA后同步码76与BCA前同步码74之间排列了BCA级联区75。另外,每4个字节插入一个同步字节SBBCA83或一个再同步字节RSBCA84。BCA前同步码73和74的每一个包括4个字节并且其中全部记录“00h”。同步字节SBBCA83紧接在BCA前同步码73和74的每一个之前排列。在BCA数据区(BCAA)78和79中的每一个设置了76字节。前同步码76和77的每一个包括4个字节并且其中全部记录了重复的字样“55h”。BCA级联区75包括4个字节并且其中全部记录了重复的字样“AAh”。
在BCA数据区中记录了用作一个单元或多段信息的一个BCA记录。所述多段信息段包括,例如盘的标识信息或用于复制控制的信息。图14示出了代表盘的标识信息的一个BCA记录的实例。作为头两个字节,记录了代表所述BCA记录(标识信息、复制控制信息等)的类型的BCA记录标识符。随后记录了代表所述BCA记录格式的BCA记录的版本号(1字节)。接着记录了用于确定所述BCA记录的大小的数据长度(1字节)。所述长度不包括用作BCA记录的头部的BCA记录标识符到所述数据长度的4个字节。
1字节的规范类型/盘类型被记录。所述的规范类型是一个标识符,该标识符代表盘格式及只读类型、一次性写入型、可重写型或例如单侧单层型或单侧双层型的格式类型。如图15所示,在盘类型中多段信息被分别分配到各位。作为最高位,标记极性代表了记录标记(凹坑)的反射系数是否比未标记部分更高(低到高记录)或是更低(高到低记录)。代表该盘是否为其格式的改变取决于层的孪生格式(TF)盘的标志被记录为下一位。二进制系统中的TF标志“0”代表该盘不是孪生格式盘。二进制系统中的TF标志“1”代表该盘是孪生格式盘。接下来两位用作跟踪信号的跟踪极性标识符。位b1代表层1的信息,而位0代表层0的信息。当该值为0时,信号被记录到沟槽轨道上或从沟槽轨道中再现。当该值为1时,信号被记录到槽岸轨道上或从槽岸轨道上再现。
另外,记录了1字节扩展部分版本和1字节扩展盘类型,且最后1字节保留。如图16所示,扩展的盘类型的最高位上提供了代表该盘是否为双层盘的双层标志。当该盘为双层盘时,标识符为“1”,否则标识符为“0”。另外,排列了BCA位置标志,如果BCA排列在层0中,则把该BCA位置标志设置成“1b”。
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17所示,当所有数据被记录在层0的沟槽轨道上时,双层标志可被排列以代替盘类型的最低位b0上的跟踪极性。
任何情况下,再现盘的最内圆周上的BCA来使得有可能快速确定该盘是否为双层盘。另外,可取得每一层的记录轨道的极性信息。因此,从此以后,这样有利于迅速地执行对期望层的数据区和可记录管理带的访问处理来进行跟踪伺服。
(凸纹管理区格式信息的内容)
图18示出了形成在层0中的凸纹区中的物理格式信息的内容。
规范类型(BP0)是一个代表盘格式的标识符,例如只读盘、可重写盘、可记录盘、可重记录盘、高密度只读盘、高密度可重写盘、高密度可记录盘或高密度可重记录盘。部分版本(BP0)是所述格式的版本管理数据。
代表盘的直径的信息被作为盘的大小(BP1)来记录。例如,当使用12cm的盘时记录0000b,而当使用8cm的盘时记录0001b。
在必要时,正常再现记录在盘上的数据所需的最大传送速率被作为该盘的最大传送速率(BP1)来记录。所述最大传送速率的实例是2.25Mbps、5.04Mbps、10.08Mbps、20.16Mbps以及30.24Mbps。
作为盘的结构(BP2),记录有:此格式中的层的数目;极性信息(轨道路径),用来指示每一层上的轨道的方向是从内圆周到外圆周还是从外圆周到内圆周;以及层类型,代表该盘是否包括可重写用户数据区、可记录用户数据区或凸纹用户数据区。所述的层数目并非该盘的层的数目而是所述格式中的层的数目。
记录密度(BP3)包括代表盘切向的线密度及轨道密度的信息。所述线密度的实例是0.267μm/位、0.293μm/位、0.409到0.435μm/位、0.280到0.295μm/位、0.153μm/位以及0.130到0.140μm/位。所述轨道密度的实例是0.74μm/轨道、0.80μm/轨道、0.615μm/轨道、0.40μm/轨道以及0.34μm/轨道。
图19示出了数据区分配(BP4到BP15)的详细内容。
BCA描述符(BP16)指明是否存在BCA。
字节位置17到26指明可记录记录速度的ID信息。
字节位置27指明该规范的扩展部分版本。
字节位置28到31保留。
最大读取速度(BP32)的实际数目指明该盘允许的最大读取速度的实际数目。基于1x读取速度指明所述的实际最大读取速度,为信道比特率64.8Mbps,并由以下公式来规定。
实际最大读取速度=值×0.1
层格式表格指示出层0和层1的每一个的格式。
字节位置33规定层格式表格。
字节位置34到127保留。
标记极性描述符(BP128)定义了反射系数的盘类型。例如,0b指出从一个标记来的信号大于从空白区来的信号,即,该盘是低到高的盘;1b指出从一个标记来的信号小于从空白区来的信号,即,该盘是高到低的盘。
速度(BP129)定义该盘的线速度。例如,0100 0010b指示6.6m/s。实际速度由以下公式规定。
实际线速度=值×0.1(m/s)
切向的边缘强度(BP130)指明了其中定义了BP132的参考光头的切向的边缘强度。实际边缘强度由以下公式规定。
实际边缘强度=值×0.01
径向的边缘强度(BP131)指明了其中定义了BP132的参考光头的径向边缘强度。实际边缘强度由以下公式规定。
实际边缘强度=值×0.01
读取功率(BP132)指明了用于重放的盘的读出表面上的读取功率。例如0000 0101b指示0.5mW。实际读取功率由以下公式规定。
实际读取功率=值×0.1(mW)
第i个记录速度的实际数目(i=1,2,...16)(BP133到BP148)指明第i个记录速度的实际数目,这里“第i个”意为该盘的可应用记录速度中第i个最低记录速度。因此,BP133填充了最小记录速度的值。例如,0000 1010b指示1x而0000 0000b保留。基于1x记录速度指明实际第i个记录速度,用于类别0的基本记录速度,并由以下公式来规定。
实际第i记录速度=值×0.1
如果没有第i个记录速度,则此字节被保留。
层0/1的数据区反射系数(BP149或BP152)规定了每一层的数据区的反射系数。例如,0000 1010b指示5%。数据区的实际反射系数由以下公式规定。
数据区的实际反射系数=值×0.5
层0/1的推挽信号的位b7(BP150或BP153)表明每一层的盘的轨道形状,且保留位b6到b0表示了推挽信号的幅度。例如,010 0000b(推挽信号的幅度)指示0.40。推挽信号的幅度记录前为(I1-I2)PP/(I1+I2)DC。推挽信号的实际幅度由以下公式规定。
推挽信号的实际幅度=值×0.01
“层0/1的轨道信号”(BP151或BP154)表明每一层的轨道上信号的幅度。例如,0100 0110b指示0.7。所述的轨道上信号的实际幅度由以下公式规定。
轨道上信号的实际幅度=值×0.01
字节位置155到511保留。
字节位置512到539指明对层0的写入脉冲信息
字节位置540到567指明对层1的写入脉冲信息。
字节位置568到2047保留。
图19示出了数据区分配的详细内容(BP4到BP15)。所述的数据区分配包括3字节的数据区起始PSN(04 0000h)、3字节的数据可记录区的最大PSN(FB CCFFh)、以及3字节的层0上的结束PSN(73 DBFFh).数据区起始PSN代表层0的数据区的起始PSN.数据可记录区的最大PSN代表层1的数据区的结束PSN.层0上的结束PSN代表层0的数据区的最末PSN.
(可记录管理区格式信息的内容)
图20示出可记录管理带的格式信息。
图20示出的格式信息在记录信息的处理中由一个光盘装置记录到盘上的可记录管理带中。所述的数据区分配(BP4到BP15)的详细内容与图18所示的不同。图20与图18的不同之处在于另外记录了边界带(BP256到263)的起始PSN。
图21示出了图20A所示的可记录管理带的格式信息里的数据区分配(BP4到BP15)的内容。在该数据区分配中记录了数据区分配的起始物理扇区号(PSN)(04 0000h)、最后R带的最后记录的PSN、以及层0上的结束PSN。
图22示出了可记录管理带的格式信息中的边界带的起始物理扇区号。记录了第一边界的边界外区的起始物理扇区号(PSN)和下一边界的边界内区的起始物理扇区号(PSN)。当禁止形成下一边界时,边界内区的所有起始物理扇区号用0填充。因此,当编号由0填充时,可确定该盘被最终完成。
(管理带)
图23示出了管理带的结构。导入记录管理数据(RMD)被记录到该管理带的第一个块中。记录管理数据复制带被分配到该管理带的接下来的7个块。记录管理带分配到剩余区。导入记录管理数据是当光盘装置第一次在管理带内记录数据时的所记录的信息。如图24所示,作为用于执行记录的光盘装置的制造商的标识号的驱动器制造商标识号、该驱动器的序列号和型号以及唯一的盘标识符被记录为所述信息。作为唯一的盘标识符,每个盘固有的号由光盘装置记录来对该盘进行识别。
当管理带扩展时,记录管理数据的副本被记录到记录管理数据复制带中。代表数据区的记录状态的记录管理数据(RMD)一块一块按顺序记录到所述记录管理带中。由于在一次性写入盘上不能重写信息,所以每当所述记录管理数据的内容更新时,多段信息就被按顺序附加记录到接下来的未被使用的块中。因此,最后端的信息是最新的RMD信息。
图25示出所述记录管理数据的结构。
所述记录管理数据包括32个字段。第一字段保留。编号按顺序分配给下一字段。不同段信息分别记录在字段里。
图26示出了字段0的RMD信息。
RMD格式(BP0到BP1)指明了RMD格式码。所述RMD格式码指示RMD的记录格式。
盘状态(BP2)对盘的状态规定如下。
00h...指示该盘是空白盘
02h...指示该盘被记录但未最终完成
03h...指示该盘已最终完成
08h...指示该盘在记录模式U下
其它...保留
如图27所示,填充状态和最终完成信息被作为盘状态而记录.例如,填充状态被分配到高4位,而最终完成信息被分配到低4位.代表的层0的保护带是否被记录的信息被记录为填充状态.当记录了代表层0的保护带被记录的信息时,可开始在层1上记录.代表该盘上记录的数据是否最终完成的信息被记录为最终完成信息.例如,0h代表数据被记录到数据区的状态,而1h代表数据被最终完成且具有一个边界.2h代表数据被记录到数据区且未最终完成的状态.另外,3h代表该盘在除1h所代表的状态以外的状态下被最终完成.
作为另一实施例,当使用图26中备用的字节位置3时,最终完成信息和格式化信息分别排列在字节位置2和字节位置3上,可记录大量信息。
图28示出了记录管理数据中的数据区分配的详细内容。字节位置22保留。字节位置23到25指明了该数据区的起始PSN(04 0000h)。字节位置26保留。字节位置27到29指明了数据可记录区的最大PSN(FB CCFFh)。字节位置30保留。字节位置31到33指明了层0上的结束PSN(73 DBFFh)。
图29示出了被更新数据区分配的内容。在被更新的数据区分配中,在格式化或最终完成时更新数据区分配的值。更新标识符是代表其中的数据区分配被更新的一种状态的信息。当在格式化中更新数据区分配时,记录1h。当在最终完成中更新数据区分配时,记录2h。
图30示出了测试带排列信息的内容。由于可通过扩展或移位来改变测试带的位置,所以在测试带的字节上记录了最新测试带(内圆周测试带、外圆周测试带或扩展测试带)的起始物理扇区号和结束物理扇区号、或一个区域的大小。
图31A和31B示出了字段1的RMD信息。RMD字段1包含OPC(最佳电源控制)相关信息。在RMD字段1中可记录在一个系统内可同时存在最多达4个驱动器的OPC相关信息。在单驱动器情况下,OPC相关信息被记录到字段#1中,且其它字段被设置成00h。每一种情况下,RMD字段1的未被使用的字段被设置成00h。
现有驱动器的OPC相关信息总是被记录到字段#1中。如果当前RMD的字段#1不包含由驱动器制造商ID、序列号何型号构成的现有驱动器信息,则当前RMD的字段#1到字段#3中的信息被复制到新RMD的字段#2到字段#4中,且丢弃当前RMD的字段#4中的信息。
如果当前RMD的字段#1包括现有驱动器信息,则该字段#1的信息被更新且其它字段的信息被复制到新RMD的字段#2到字段#4中。
图32示出了字段3的RMD信息内容。在字段3中记录了每一边界区的边界外起始物理扇区号(PSN)、当前使用的管理带号、每一扩展管理带的起始PSN和大小、当前使用的测试带号以及每一扩展测试带的起始PSN和结束PSN。
图33A示出了字段4的RMD信息的内容。
RMD字段4指明了R带的信息。
数据可记录区的被保留来记录用户数据的部分被称为R带。R带按照记录条件被分成2种类型。在开放R带中可添加附加数据。在完成R带中,不能添加更多的用户数据。一个数据可记录区中有至多两个开放R带。
数据可记录区的未被保留来记录数据的部分被称为隐形R带。用于随后的R带的区域可在隐形R带中保留。
如果没有更多数据可添加,那么不存在隐形R带。
隐形R带编号(BP0到BP1)指明了隐形R带的编号。隐形R带编号是隐形R带、开放R带和完成R带的总数。
第一开放R带编号(BP2到BP3)指明了第一开放R带的编号。如果没有第一开放R带,那么此字段的所有字节应被设置成00h。
第二开放R带编号(BP4到BP5)指明了第二开放R带的编号。如果没有第二开放R带,那么此字段的所有字节应被设置成00h。
BP6到BP15保留。所有字节被设置成00h。
R带#n(n=1,2,...,254)的起始PSN(BP16到BP19,BP24到BP27,...,BP2040到BP2043)指明了所述R带的起始PSN。如果这些字段被设置成00h,那么没有为此R带编号保留的R带。
R带#n(n=1,2,...,254)的最后记录PSN(BP20到BP23,BP28到BP31,...,BP2044到BP2047)指明了除其数据类型是1b(填充数据)的扇区之外的R带的最后记录物理扇区的PSN。如果这些字段被设置成00h,则不表示用于此R带编号的被记录的PSN。
图33B示出了字段5到21的RMD信息的内容。在字段5,6,...,21中记录了对记录在数据区中的用户数据区的状态进行管理的信息。所述的用户数据区被分成R带并被管理。在字段5,6,...,21中记录了所述R带的起始物理扇区号(PSN)以及当前R带中记录的一个区的最后物理扇区号(PSN)。允许形成在R带中中途停止记录的开放R带达3个。在一个字节中设置了未完成记录的R带的编号。
(数据区和边界)
图34A、34B、34C、34D、34E及34F示出了数据区的记录状态。如图34A所示,在数据区中,用户数据被记录到R带的单元里。此时,例如被记录的R带的起始物理扇区号的多段信息被作为记录管理数据按顺序记录并管理。当执行边界关闭时,在第一边界关闭中如图34B所示,在用户数据之后形成边界外区。此时,还记录了可记录管理带(未示出)的物理格式信息。在DPD跟踪中该边界外区具有越程区的功能。当执行边界关闭时,记录了用户数据的区域被称为用户数据区。也可由如利用DPD跟踪来执行跟踪的光盘播放器之类的装置从该区中读出信息。
当记录了下一数据时,如图34C所示,一个边界内区未被记录,且数据按顺序记录到R带上。该情况下当执行边界关闭时,如图34D所示,形成了一个边界内区和一个边界外区。此时,被更新的格式信息被记录到边界内区中。
所述被更新的格式信息与图20所示的物理格式信息相同,不过,数据区分配和边界带的起始物理扇区号具有目标边界的值。
图34E中示出了执行所述第二边界关闭的状态。
最后,当该盘最终完成时,如图34F所示,边界外区或结束符被记录达到层1的最后物理扇区。所述结束符是所有值为“0”的哑元数据。当该盘的最终完成被完成时,记录管理数据的盘状态被更新。
(边界)
图35A和35B示出了边界外区和边界内区的结构以及所述边界外区的大小。如图35A所示,RMD的副本被记录在边界外区中,且被更新的格式信息被记录在边界内区中。一个记录单元是一个物理扇区(PS)块并包括32个物理扇区。边界外区被用作跟踪的越程区,如图34B所示,边界外区的大小向该盘的外圆周增加。
(格式化)
下面将解释盘的格式化。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光盘中,为执行稳定记录,信息可仅被记录到层1上与层0的被记录部分相重叠的部分。因此,在信息被记录到层1之前,层0必须被格式化。格式化可在信息被记录到该盘之前预先执行,或可在层0的记录完成后紧接层1上的记录开始前执行。格式化主要包括两个操作。一个操作是记录诸如在层0的必要保护带中的哑元数据之类的数据,即,临近数据区的保护带。另一个操作是改变层0的可记录最大物理扇区号。
图36示出了在格式化时记录信号的范围(内圆周部分),并且图37示出了在格式化时记录信号的范围(外圆周部分)。阴影线区是记录部分。将被记录的数据是所有值为“0”的哑元数据。图36和37中数据通过格式化被记录到保护带中,而层1的测试带和数据区的起始及末端部分是可记录的,使得可在层1上记录信息。另外,在光盘上,当格式化完成时,图18A、18B和27中所示记录管理数据的盘状态的格式信息发生改变。
当格式化处理即保护带中的记录在盘被发货之前预先执行时,用户可立即在该盘上记录信息而不用执行格式化处理。
图38和39示出了当层0的可记录最大物理扇区号改变时区域的改变。当预先确定了将被记录的数据量,并且盘不需要被使用到其最外圆周时,可改变层0的可记录最大物理扇区号以使得不必用过量的哑元数据等来填充所述数据区。该盘的最终完成可在高速下便利地完成,并且方便地避免了使用具有相对较差的记录质量的外圆周部分。在格式化时,期望的物理扇区号可作为记录管理的更新可记录最大物理扇区号来记录,以使得能改变层0的更新可记录最大物理扇区号,即,所述数据区的宽度。另外,在边界关闭和最终完成时,格式化信息中的数据区分配的值也发生了改变。
如图38所示,此时该数据区之后的保护带的位置在内圆周部分发生移位。可选地,如图39所示,生成了新的保护带A0和A1。在该情况下,在格式化中记录哑元数据的保护带只是邻近所述数据区的保护带A0和A1。可使用至少超过所述余隙的宽度作为所述保护带的宽度。然而,如果所述保护带的宽度大于上述宽度,则会过量记录会有害地增加。因此,当所述保护带移动到内圆周部分时,需要的数据量相应减少了。图40示出了盘的典型保护带,其中层0的数据区的起始扇区号和结束扇区号分别是40000h和73DC00h。当更新可记录最大物理扇区号变化到内圆周部分时,所述保护带的大小可连续改变。不过,在该情况下对所述保护带的大小进行固定十分棘手。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区被分成三个区域,并且在被分割的区域中设置了可充分保证余隙的值,以便易于确定所述保护带的大小。图40中的值代表PS块的数目。一个PS块包括32个扇区。
所述保护带所需的数据的最小数目可通过以下等式(2)和(3)确定。
L1的保护带的PS块的数目
=π{(半径+余隙)2-(半径)2}
/轨道间距/直线方向的一个PS块的长度        (2)
L0的保护带的PS块的数目
=(L1的保护带的PS块的数目)×2+(L1测试带的PS块的数目)                                         (3)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执行如下,余隙大约为100μm,轨道间距为0.4μm,且直线方向的一个PS块的长度为13546.01μm(132804信道位×0.102μm)。
(测试区扩展)
所述测试带也如同所述保护带一样移位或扩展。移位的或扩展的测试带的位置作为排列信息被记录在记录管理数据的测试带中。
(记录顺序)
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上的记录顺序。
(例1)
在图41A和41B中所述的记录顺序中,首先通过格式化来固定数据区的宽度,并执行层0的预定保护带的记录、层0的格式信息带的记录、层0的管理带的记录等等。随后,数据被记录到数据区。数据的记录从层0的最内圆周开始。完成层0的记录时,把激光束移动到层1以从层1的外圆周到内圆周来记录数据。当数据未到达层1的最内圆周时,所述的光盘装置自动记录诸如结束符的哑元数据来用记录数据填充层0和层1的所有数据区。进一步对层1的保护带执行记录来完成对该盘的记录。图41A和41B对应于图39的上部和下部。
(例2)
在图42A和42B中所示的记录顺序中,使用一种在只存在一个开放R带的状态下按顺序附加地记录数据的方法。数据记录从层0的内圆周开始。当完成层0的记录时,从层1的最外圆周开始记录。此顺序是如图34A到34F(边界结构)所示的记录顺序。
(例3)
在图43A和43B中所示的记录顺序中,使用一种在存在多个开放R带的状态下附加记录数据的方法。在该情况下,如图43A所示,层0上存在一个开放R带。当层0具有一个未记录区时,层1的重叠部分是记录禁止区。如图43B所示,当在层0的未记录区执行记录时,层1的记录禁止被取消。
(记录禁止的方法)
图44A和44B示出了层0的开放R带与可记录区范围之间的关系。在图44A中所示的状态下,记录了层0的内圆周保护带和外圆周保护带,且数据被记录到层0上。不过,层0具有两个开放R带,并且数据未被记录到开放R带中。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4A和44B所示,被用作最后开放R带的可记录范围是这样一个部分,该部分是通过从位于层0的外圆周部分的一个开放R带的最后物理扇区相对应的层1的物理扇区减去保证余隙所需的扇区“A”的号所获得的部分。
数据以图44A中的状态被记录到第二个开放R带中。当用记录数据填充第二开放R带时,如图44B所示,所述可记录区扩展到由第一开放R带的最后扇区号所确定的部分。
余隙的宽度根据等式(1)来确定。不过,当盘上的余隙不变时,内圆周部分上用于保证余隙所需的扇区号很少。当更新可记录最大物理扇区号变化到内圆周部分时,记录禁止的范围可连续改变。不过,该范围的固定十分棘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区被分成多个区域,并设置了可充分保证被分割数据区中余隙的值,以使得便于确定记录禁止的范围。
图45示出了用于保证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上的余隙所需的扇区“A”的编号.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中,通过对层0的一个物理扇区号进行位反转所获得的数被作为层0的物理扇区号的数分配给层1的在同一半径上的物理扇区号的数.因此,层1的一个可记录区的最后物理扇区号是这样的值,该值是通过从通过对第一和第二开放R带的外圆周开放R带的最后物理扇区号进行位反转所获得的值中减去数“A”而获得的值.用来保证余隙所需的数据的最小数目可通过以下等式(4)来确定.
扇区的数目
={π{(半径+余隙)2-(半径)2}/(轨道间距)/(一个PS块的直线长度)}×32                           (4)
数“32”是一个PS块中包括的扇区数。
(例4)
在图46所示的记录顺序中,使用了一种重复进行在层0记录预定量数据并在层1的同一半径宽度内按顺序记录数据的方法。不过,层1的记录范围比层0的记录范围窄图11和12中所示余隙的宽度。
(最终完成)
图47A、47B和47C以及图48A和48B示出了该盘被最终完成时的盘的状态。图47A中所示的状态示出了层0上中途停止记录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可执行图47B中所示的最终完成作为简化的最终完成。在用户数据记录完成时,用户数据的结束物理扇区号被作为记录管理数据的更新可记录最大物理扇区号被记录下来,且数据区的宽度发生改变。边界外区被记录到层0的内圆周部分上的保护带中以及被记录到移至与诸如格式信息的数据相邻的保护带中,并被记录到外圆周部分中的数据区中,以便完成所述的简化的最终完成。
另外,如图47C所示,当哑元数据(结束符)被记录到与层0的记录范围相对应的层1的范围中时,更提高了该盘的再现兼容性。该最终完成被称为理想的最终完成。
图48A中所示的状态示出了当层1上也存在记录数据时执行的最终完成。当层1上也存在记录数据时,如图48B所示记录了诸如格式信息之类的未被记录部分或层1的开放R带,随后结束符被记录到层1的数据区的未被记录部分,且记录层1的保护带来完成所述的最终完成。另外,在所述的最终完成中,图27所示记录管理的字段0的盘状态的最终完成信息发生了改变。
(记录管理区的扩展)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所述光盘中,可对记录管理带进行扩展。当为内圆周部分上的可记录管理带所准备的记录管理带被完全记录时,该记录管理带被扩展。该记录管理带可在如图49所示的边界内区中被扩展。当所述的边界关闭且新边界形成时,该扩展区形成在作为边界内区而被保存的区域里。
当如图50所示更新可记录最大物理扇区号时,所述的记录管理带可在外圆周部分上扩展。
另外,如图12所示(外圆周结构),尽管可记录最大物理扇区号未被更新,层1的外圆周上的保护带的一部分也可被作为记录管理带来使用。当所述的记录管理带被扩展时,此时使用的记录管理带被最新的记录管理数据填充。另外,所述的最新记录管理数据的副本被记录到记录管理数据复制带中。此外,更新了所述的记录管理数据的扩展管理带#n的起始物理扇区号和大小信息。
因此,当前使用的记录管理带总被形成到一个位置。另外,参考所述记录管理数据复制带,可方便地找到最新记录管理带的位置。
(其它布局)
图51中示出了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光盘的内圆周部分上的详细布局。在本实施例中,记录管理带可被扩展到层1的内圆周部分。由于内圆周部分上的记录特性比外圆周部分上的记录特性更稳定,所以该布局的安全性高于记录管理带扩展到外圆周部分的布局。所述记录管理带与一个数据区相邻,因此有利地简化了对该数据区的访问。
图52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光盘的内圆周部分的详细布局。在本实施例中,记录管理带可扩展到层1的内圆周部分。所述记录管理带与一个数据区相邻,因此有利地简化了对该数据区的访问。
图53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光盘的外圆周部分的详细布局。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层1的数据区从层0的数据区向内圆周部分移动了一个余隙的宽度,所以当层0的一个数据区被记录时,尽管外圆周部分上的管理带未被记录,信息也可被记录到层1的一个数据区中。
(播放器装置)
图5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光盘播放器的结构。一般而言,由凹坑在只读盘110上形成地址信息连同用户数据。因此,在再现数据的同时由RF信号处理电路130来读取地址。除记录功能相同外,结构也与一个记录/再现装置的结构相同。然而,由于假设在该播放器装置中一般只对凸纹凹坑执行跟踪控制,所以除了推挽法的跟踪控制功能之外所述的装置只具有DPD方法的跟踪控制功能。因此,不能访问未记录区,且只能再现连续记录区中的数据。
一般而言,当即将访问双层盘的层1的外圆周部分时,如图55A中的箭头所指示,在访问层0后访问层1,然后访问层1的外圆周。因此,在检验层1的地址时可访问层1。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中,为了避免穿过层1的未记录区,如图55B所示,采用了访问层0的外圆周后访问层1的步骤。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基于格式信息等检查盘的最终完成状态。当该盘被最终完成时,所述装置具有采用如图55A所示的访问方法的功能;且当确定该盘未被最终完成时,所述装置具有采用如图55B所示的访问方法的功能。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与层0的一个记录区相对应的层1上的区的两个端部的预定范围被设置成记录禁止区。因此,即使由于制造误差等而存在层0和层1的相同设计半径的实际径向位置之间的相对差,也可抑制串扰的影响。
由于层0的测试带排列在从一个凸纹管理带分隔开一个余隙(保护带)的宽度的位置上,所以可避免该凸纹管理带的串扰。层1的一个保护带比层0的测试带宽度与管理带宽度的总和还要宽两侧的余隙的宽度。层1的测试带比层0的保护带要窄两侧的余隙的宽度。因此,与所述测试带和所述管理带重叠的另一层的状态总是恒定的,即,为记录状态或未被记录状态。因此,可执行管理数据的稳定测试写入或记录。
当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个实施例时,这些实施例仅通过实例来表现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实际上,这里描述的新方法和系统能以其它多种形式实施;另外,可对这里描述的方法和系统的形式进行各种省略、替代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意在覆盖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之内的这些形式或改动。

Claims (11)

1.一种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从每一记录层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凸纹管理带、内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区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
在任一记录层的凸纹管理带中向内排列了烧录区,
一个记录层在内部可记录管理带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至少一个中至少包括测试带、管理带和保护带,另一记录层至少包括一个保护带,并且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与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重叠,
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管理带存储了包括填充状态信息的管理数据,所述填充状态信息表示所述一个记录层的保护带是否被记录,以及
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具有一个比所述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的宽度总和大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记录层为第一记录层,并且所述另一记录层为第二记录层,
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被设置到驱动器上,使得所述第一记录层比所述第二记录层更接近激光源,
从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内部可记录管理带的内侧按顺序排列了第一保护带、测试带、管理带、第二保护带和格式信息带,并且
从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内部可记录管理带的内侧按顺序排列了第一保护带、测试带和第二保护带。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根据由制造误差产生的所述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凸纹管理带的外末端上的端部位置之间的位置差的允许值,来确定所述第一记录层的第一保护带的径向长度,
所述第二记录层的测试带的内末端位于从所述第一记录层的第二保护带的内末端向外移动了所述允许值的位置上,并且
所述第二记录层的测试带的外末端位于从所述第一记录层的第二保护带的外末端上向内移动了所述允许值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记录层为第一记录层,并且所述另一记录层为第二记录层,
所述信息记录介质被设置到驱动器上,使得所述第一记录层比所述第二记录层更接近激光源,
从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外部可记录管理带中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了第一保护带、测试带和第二保护带,并且
从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了第一保护带、测试带以及第二保护带。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根据由制造误差产生的所述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数据区的外末端上的端部位置之间的位置差的允许值,来确定所述第二层的第一保护带的径向长度,
所述第一记录层的测试带的内末端位于从所述第二记录层的第二保护带的内末端向外移动所述允许值的位置上,以及
所述第一记录层的测试带的外末端位于从所述第二记录层的第二保护带的外末端向内移动所述允许值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带包括代表了所述保护带的记录状态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带包括代表了所述数据区的范围的信息,并且通过改变该信息来改变所述数据区、内部可记录管理带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排列。
8.一种用来在一种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装置,在所述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
从所述多个记录层的每一个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了凸纹管理带、内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区以及外部可记录管理带,
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任一个的凸纹管理带中向内排列了烧录区,
一个记录层在内部可记录管理带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至少一个中包括测试带、管理带和保护带,另一记录层至少包括一个保护带,并且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与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重叠,
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管理带存储了包括填充状态信息的管理数据,所述填充状态信息表示所述一个记录层的保护带是否被记录,以及
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具有一个比所述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的宽度总和大的宽度,
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哑元数据记录单元,用来在所述保护带中记录哑元数据以防止层间串扰;
测试单元,在所述测试带中执行测试写入来使记录波形最优化;
数据记录单元,用来在所述数据区中记录数据;
管理数据记录单元,用来在所述管理带中记录管理数据以管理所述数据区中正被记录的数据的状态;和
管理带控制器,当在保护带中记录哑元数据时,所述管理带控制器将填充状态信息改变为表示所述一个记录层的保护带已被记录的信息。
9.一种用来在一种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方法,在所述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
从所述多个记录层的每一个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了凸纹管理带、内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区以及外部可记录管理带,
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任一个的凸纹管理带中向内排列了烧录区,
一个记录层在内部可记录管理带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至少一个中包括测试带、管理带和保护带,另一记录层至少包括一个保护带,并且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与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重叠,
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管理带存储了包括填充状态信息的管理数据,所述填充状态信息表示所述一个记录层的保护带是否被记录,以及
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具有一个比所述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的宽度总和大的宽度,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保护带中记录哑元数据以防止层间串扰;
在所述测试带中执行测试写入来使记录波形最优化;
在所述数据区中记录数据;
在所述管理带中记录管理数据以管理所述数据区中正被记录的数据的状态;和
当在保护带中记录哑元数据时,将填充状态信息改变为表示所述一个记录层的保护带已被记录的信息。
10.一种用来从一种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现信息的信息再现装置,在所述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
从所述多个记录层的每一个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了凸纹管理带、内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区以及外部可记录管理带,
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任一个的凸纹管理带中向内排列了烧录区,
一个记录层在内部可记录管理带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至少一个中包括测试带、管理带和保护带,另一记录层至少包括一个保护带,并且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与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重叠,
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管理带存储了包括填充状态信息的管理数据,所述填充状态信息表示所述一个记录层的保护带是否被记录,以及
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具有一个比所述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的宽度总和大的宽度,
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对所述多个记录层的记录状态进行确定;
切换单元,根据所述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来对数据存取进行切换;以及
信息再现单元,从数据区中再现信息。
11.一种用来从一种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再现信息的信息再现方法,在所述单侧多层信息记录介质中
从所述多个记录层的每一个的内侧起按顺序排列了凸纹管理带、内部可记录管理带、数据区以及外部可记录管理带,
在所述多个记录层任一个的凸纹管理带中向内排列了烧录区,
一个记录层在内部可记录管理带和外部可记录管理带的至少一个中包括测试带、管理带和保护带,另一记录层至少包括一个保护带,并且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与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重叠,
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管理带存储了包括填充状态信息的管理数据,所述填充状态信息表示所述一个记录层的保护带是否被记录,以及
所述另一记录层的保护带具有一个比所述一个记录层的测试带和管理带的宽度总和大的宽度,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所述记录层的记录状态;
根据确定的结果来对数据存取进行切换;以及
从数据区中再现信息。
CN2006101112029A 2005-08-12 2006-08-11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3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34692A JP2007048409A (ja) 2005-08-12 2005-08-12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
JP2005-234692 2005-08-12
JP2005234692 2005-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3007A CN1913007A (zh) 2007-02-14
CN1913007B true CN1913007B (zh) 2010-05-12

Family

ID=37308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1120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3007B (zh) 2005-08-12 2006-08-11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36053A1 (zh)
EP (1) EP1752976A3 (zh)
JP (1) JP2007048409A (zh)
CN (1) CN1913007B (zh)
TW (1) TW20073507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28469A (ko) 2002-09-30 2004-04-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1 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의 디펙트 영역 관리방법
TWI314315B (en) 2003-01-27 2009-09-01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disc of write once typ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fect information on the optical disc
TWI405191B (zh) 2003-05-09 2013-08-11 Lg Electronics Inc 單寫型光碟及由單寫型光碟回復碟片管理資訊的方法與裝置
KR100964685B1 (ko) 2003-10-20 2010-06-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1회 기록가능한 광디스크 및 광디스크의 기록재생방법과기록재생장치
CN101061544A (zh) * 2004-11-18 2007-10-2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再现信息载体的信息
JP4072546B2 (ja) 2005-09-12 2008-04-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2層光ディスク
KR20070058292A (ko) * 2005-12-02 2007-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록매체, 기록매체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장치와 기록매체클로징 방법
TWI397910B (zh) * 2009-08-24 2013-06-01 Sunplus Technology Co Ltd 藍光碟片之叢發切割區的抹除資訊標示方法
CN105474316B (zh) * 2013-07-16 2020-07-14 夏普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18509A1 (en) * 2000-09-13 2003-06-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EP1505597A1 (en) * 2003-03-12 2005-02-09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device, reproduction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7585B2 (ja) * 1996-03-19 2005-11-1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情報記録装置
AU2002214264A1 (en) * 2000-11-06 2002-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production metho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production apparatus, program, and medium
JP2003168221A (ja) * 2001-11-28 2003-06-13 Tdk Corp 多層光記録媒体、記録データの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4101666B2 (ja) * 2002-01-22 2008-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
JP3710790B2 (ja) * 2003-03-24 2005-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4310972A (ja) * 2003-03-25 2004-11-04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CA2472075C (en) * 2003-06-25 2013-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data using optical disk
US7564760B2 (en) * 2003-07-09 2009-07-21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configuring disc control information thereof,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thereof
JP2005063589A (ja) * 2003-08-18 2005-03-10 Sony Corp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JP2005166122A (ja) * 2003-11-28 2005-06-23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JP2005285153A (ja) * 2004-03-26 2005-10-13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18509A1 (en) * 2000-09-13 2003-06-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EP1505597A1 (en) * 2003-03-12 2005-02-09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device, reproduction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52976A3 (en) 2007-12-19
TW200735073A (en) 2007-09-16
US20070036053A1 (en) 2007-02-15
CN1913007A (zh) 2007-02-14
JP2007048409A (ja) 2007-02-22
EP1752976A2 (en) 2007-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3007B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记录方法
JP4536769B2 (ja)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記録パワー決定方法
KR100433517B1 (ko) 재생전용 저장 영역과 기록 가능한 저장 영역을 가지는 광기록 매체 및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US8218414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method
US7889604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dummy data in dummy data recording area
US7948843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JPWO2007091620A1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0580780C (zh)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KR100667766B1 (ko) 정보 저장 매체,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기록/재생 방법
US7885157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dentifying whether or not embossed pits are formed in a predetermined recording area
KR100805177B1 (ko) 정보 기록 매체, 정보 기록 장치, 및 정보 기록 방법
JP2009037705A (ja)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並びに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EP1873774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for record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20090135707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WO2010052820A1 (ja) 情報記録媒体、記録方法および再生方法
US8125880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JP2009037704A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
US20090268593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2009015884A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JP2009099193A (ja) 情報記憶媒体、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
KR20080005163A (ko) 광정보 저장 매체 및 정보 재생/기록 장치
KR20040079946A (ko) 다층 정보 기록 매체, 기록 장치, 및 기록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OSHIBA K.K.

Effective date: 201409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19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Toshiba Samsung Storage Technology Korea C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