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7564A - 开闭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闭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7564A
CN1837564A CNA2006100653836A CN200610065383A CN1837564A CN 1837564 A CN1837564 A CN 1837564A CN A2006100653836 A CNA2006100653836 A CN A2006100653836A CN 200610065383 A CN200610065383 A CN 200610065383A CN 1837564 A CN1837564 A CN 1837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losing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knob
man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653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藤幸弘
安田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37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7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10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selector switches
    • G05B19/106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selector switches for selecting a programme, variable or parame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6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89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windows
    • E05F15/695Control circuit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5Window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28Door, window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开闭控制装置,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即使在自动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开闭体的速度的开闭控制装置。作为解决手段,本发明的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其中,在最初操作了操作钮而开始自动打开动作之后、操作部被保持在“自动打开”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其保持时间,提高开闭体的打开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打开动作的中途也可以高速地将开闭体打开。

Description

开闭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对车窗的开闭进行控制的开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车窗开闭控制装置(以下,称为‘电动车窗装置’)是通过操作开关来使电机正转或反转从而升降车窗玻璃、打开/关闭车窗的装置。图1是表示电动车窗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1是用于操作车窗的开闭的操作开关,2是驱动电机3的电机驱动电路,4是输出与电机3的旋转同步的脉冲的旋转编码器,5是检测从旋转编码器4输出的脉冲的脉冲检测电路,6是控制车窗的开闭动作的由CPU构成的控制部,7是由ROM或RAM等构成的存储器,8是对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另外,为了便于在后面引用图1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这里示出了计时器8,但在现有的装置中该计时器8不是必需的。
对操作开关1进行操作时,向控制部6提供车窗开闭指令,通过电机驱动电路2使电机3正转或反转。通过电机3的旋转,与电机3联动的车窗开闭机构工作而进行车窗的开闭。脉冲检测电路5检测从旋转编码器4输出的脉冲,控制部6根据该检测结果计算车窗的开闭量或电机速度,经由电机驱动电路2来控制电机3的旋转。
图2是表示操作开关1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操作开关1由下述部分构成:能以Q轴为中心在ab方向上旋转的操作钮11、与该操作钮11一体设置的杆12、以及公知的拨动开关13。14是拨动开关13的致动器,20是组装了操作开关1的开关单元的罩。杆12的下端与拨动开关13的致动器14配合,当操作钮11在ab方向上转动时,致动器14经由杆12在cd方向上移动,根据其移动位置,切换拨动开关13的触点(省略图示)。
操作钮11可以实现自动关闭AC、手动关闭MC、中立N、手动打开MO、自动打开AO的各位置之间的切换。图2表示操作钮11位于中立N的位置的状态。将操作钮11从该位置开始向a方向转动一定量而置为手动关闭MC的位置时,进行通过手动动作来关闭车窗的手动关闭动作,将操作钮11从该位置起进一步向a方向转动而置为自动关闭AC的位置时,进行通过自动动作来关闭车窗的自动关闭动作。此外,将操作钮11从中立N的位置起向b方向转动一定量而置为手动打开MO的位置时,进行通过手动动作来打开车窗的手动打开动作,将操作钮11从该位置起进一步向b方向转动而置为自动打开AO的位置时,进行通过自动动作来打开车窗的自动打开动作。在操作钮11上设有未图示的弹簧,松开转动后的操作钮11时,操作钮11通过弹簧力而复位到中立N的位置。
在手动动作的情况下,仅在操作钮11被用手持续保持在手动关闭MC或手动打开MO的位置期间内,进行关闭或打开车窗的动作,松开操作钮11、操作钮复位到中立N的位置时,车窗的关闭动作或打开动作停止。另一方面,在自动动作的情况下,操作钮11一旦被转动到自动关闭AC或自动打开AO的位置,即使随后松开操作钮11、操作钮复位到中立N的位置,车窗的关闭动作或打开动作也继续进行。
图3是表示设在车辆的各车窗上的车窗开闭机构的一例的图。100是汽车的车窗,101是打开/关闭车窗100的作为开闭体的车窗玻璃,102是车窗开闭机构。车窗玻璃101通过车窗开闭机构102的动作进行升降动作,通过车窗玻璃101的上升,使车窗100关闭,通过车窗玻璃101的下降,使车窗100打开。在车窗开闭机构102中,103是安装在车窗玻璃101的下端的支撑部件。104是一端与支撑部件103配合、另一端由支架106可旋转地支撑的第一臂,105是一端与支撑部件103配合、另一端与导向部件107配合的第二臂。3是所述电机,4是所述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4与电机3的旋转轴连接,输出与电机3的旋转量成正比的数量的脉冲。通过在预定时间内对从旋转编码器4输出的脉冲进行计数,可以检测电机3的旋转速度。此外,可以根据旋转编码器4的输出来计算车窗100的打开量。
109是由电机3来旋转驱动的主动齿轮,110是与主动齿轮109啮合而转动的扇形齿轮。齿轮110被固定在第一臂104上。电机3可向正反向转动。通过向正反向转动,使主动齿轮109以及齿轮110转动,使第一臂104向正反向摆动。随之,第二臂105的另一端沿着导向部件107的槽在横向上滑动,支撑部件10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升降车窗玻璃101,打开/关闭车窗100。
在如上的电动车窗装置中,具备下述功能:在操作钮11位于图2的自动关闭AC的位置、进行自动关闭动作的情况下,检测物体的夹入。即,如图4所示,在车窗100关闭的中途、车窗玻璃101的缝隙间夹入了物体Z的情况下,检测到此状况而停止车窗100的关闭动作,或切换到打开动作。由于在自动关闭动作中,车窗100自动地关闭,因此在误夹到手或头的情况下,需要禁止关闭动作而防止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设有这样的夹入检测功能。在夹入的检测时,控制部6随时读入作为脉冲检测电路5的输出的电机3的旋转速度,比较当前的旋转速度和以前的旋转速度,基于其比较结果来判断夹入的有无。如果发生物体Z被车窗100夹住,则电机3的负荷增大而旋转速度降低,因此速度的变动量增大,在该速度变动量超过预定的阈值时,判断为夹入了物体Z。预先在存储器7中存储有阈值。
图15是表示上述的电动车窗装置的基本动作的流程图。在步骤S101中,如果操作开关1位于手动关闭MC的位置,则进行手动关闭动作(步骤S102),在步骤S103中,如果操作开关1位于自动关闭AC的位置,则进行自动关闭动作(步骤S104),在步骤S105中,如果操作开关1位于手动打开MO的位置,则进行手动打开动作(步骤S106),在步骤S107中,如果操作开关1位于自动打开AO的位置,则进行自动打开动作(步骤S108)。此外,在步骤S107中,如果操作开关1不位于自动打开AO的位置,则操作开关1位于中立N的位置,不进行任何处理。
图16是表示图15的步骤S102中的手动关闭处理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该步骤由构成控制部6的CPU执行。最初,基于旋转编码器4的输出,判断车窗100是否通过手动关闭动作而完全地关闭(步骤S111)。如果车窗100完全关闭(步骤S111:“是”),则结束处理,如果没有完全关闭(步骤S111:“否”),则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正转信号而使电机3正转,关闭车窗100(步骤S112)。接着,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关闭(步骤S113),如果完全关闭(步骤S113:“是”),则结束处理,如果没有完全关闭(步骤S113:“否”),则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位于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114)。如果操作开关1位于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114:“是”),则返回步骤S112并继续电机3的正转,如果不位于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114:“否”),则判断是否位于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115)。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115:“是”),则转移到后述(图17)的自动关闭处理(步骤S116),如果不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115:“否”),则判断是否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117)。如果操作开关1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117:“是”),则转移到后述(图18)的手动打开处理(步骤S118),如果不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117:“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119)。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119:“是”),则转移到后述(图19)的自动打开处理(步骤S120),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119:“否”),则不进行任何处理而结束。
图17是表示图15的步骤S104中的自动关闭处理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该步骤由构成控制部6的CPU执行。最初,基于旋转编码器4的输出,判断车窗100是否通过自动关闭动作而完全地关闭(步骤S121)。如果车窗100完全关闭(步骤S121:“是”),则结束处理,如果没有完全关闭(步骤S121:“否”),则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正转信号而使电机3正转,关闭车窗100(步骤S122)。接着,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关闭(步骤S123),如果完全关闭(步骤S123:“是”),则结束处理,如果没有完全关闭(步骤S123:“否”),则判断是否发生夹入(步骤S124)。
在如图4所示的有物体Z被夹住的情况下(步骤S124:“是”),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反转信号而使电机3反转,打开车窗100(步骤S125)。然后,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打开(步骤S126),如果完全打开(步骤S126:“是”),则结束处理,如果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126:“否”),则返回步骤S125并继续电机3的反转。在步骤S124中没有检测出夹入的情况下(步骤S124:“否”),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127)。如果操作开关1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127:“是”),则转移到后述(图18)的手动打开处理(步骤S128),如果不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127:“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129)。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129:“是”),则转移到后述(图19)的自动打开处理(步骤S130),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129:“否”),则返回步骤S122并继续电机3的正转。
图18是表示图15的步骤S106中的手动打开处理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该步骤由构成控制部6的CPU执行。最初,基于旋转编码器4的输出,判断车窗100是否通过手动打开动作而完全地打开(步骤S131)。如果车窗100完全打开(步骤S131:“是”),则结束处理,如果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131:“否”),则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反转信号而使电机3反转,打开车窗100(步骤S132)。接着,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打开(步骤S133),如果完全打开(步骤S133:“是”),则结束处理,如果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133:“否”),则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位于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134)。如果操作开关1位于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134:“是”),则返回步骤S132并继续电机3的反转,如果不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134:“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135)。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135:“是”),则转移到后述(图19)的自动打开处理(步骤S136),如果不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135:“否”),则判断是否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137)。如果操作开关1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137:“是”),则转移到前述(图16)的手动关闭处理(步骤S138),如果不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137:“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139)。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139:“是”),则转移到前述(图17)的自动关闭处理(步骤S140),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139:“否”),则不进行任何处理而结束。
图19是表示图15的步骤S108中的自动打开处理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该步骤由构成控制部6的CPU执行。最初,基于旋转编码器4的输出,判断车窗100是否通过自动打开动作而完全地打开(步骤S141)。如果车窗100完全打开(步骤S141:“是”),则结束处理,如果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141:“否”),则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反转信号而使电机3反转,打开车窗100(步骤S142)。接着,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打开(步骤S143),如果完全打开(步骤S143:“是”),则结束处理,如果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143:“否”),则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144)。如果操作开关1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144:“是”),则转移到前述(图16)的手动关闭处理(步骤S145),如果不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144:“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146)。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146:“是”),则转移到前述(图17)的自动关闭处理(步骤S147),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146:“否”),则返回步骤S142,继续电机3的反转。
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以上的、通过开关的切换操作来进行自动关闭、手动关闭、自动打开、手动打开的各动作的电动车窗装置。此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3~7中记载了关于开闭体的速度控制的技术。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的车窗调节控制装置:其可以求出与操作开关的接通持续时间对应的占空比,基于该占空比,对车窗进行微调或使其快速移动。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如下的电动车窗调节器:在最初的一定时间内,低速驱动车窗,在经过一定时间后,高速驱动车窗。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如下的电动车窗装置:根据操作钮的转动量来确定车窗玻璃的驱动量,以所确定的驱动量驱动车窗玻璃。在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如下的电动车窗开闭装置:按照与对感压开关施加的压力对应的开闭速度来打开/关闭车窗。在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如下的电动滑动门的驱动装置:在滑动门的自动开闭动作中操作门把手时,优先于自动开闭动作而增加滑动门的开闭速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184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778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5-8977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255455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9-6041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2-36425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2-242533号公报
在具有自动动作的功能的电动车窗装置中,如前所述,将操作钮11向自动关闭AC或自动打开AO的位置进行操作,即使随后松开操作钮11,从而操作钮11复位到中立N的位置,也自动地进行车窗的关闭动作或打开动作。这样,在现有的装置中,在自动动作开始,从而车窗向打开的方向或关闭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车窗的速度恒定,无法在自动动作的中途提高速度。在专利文献3~7中,虽然示出了根据开关的操作状态等来提高开闭体的速度的技术,但都是手动操作时的速度的调节,不能在自动动作的中途提高速度。此外,例如,在专利文献3的装置中,在手动动作中接通操作开关的期间内,速度持续提高,在松开操作开关时,开闭动作停止,所以无法将开闭速度维持为所希望的速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即使在自动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开闭体的速度的开闭控制装置。此外,本发明的另一课题是提供即使在自动动作的中途也可以降低开闭体的速度的开闭控制装置。而且,本发明的又一课题是提供可以维持既已提高或降低的开闭速度的开闭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来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并且,该开闭控制装置具有: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打开动作;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关闭动作;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打开动作;以及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关闭动作,其中,在自动打开动作开始后,根据操作钮被保持在‘自动打开’或‘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时间,提高开闭体的打开速度。
在第一开闭控制装置中,在最初操作了操作钮而开始自动打开动作之后、操作钮被保持在‘自动打开’的位置或保持在‘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该保持时间,来提高开闭体的打开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打开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速度,由此可以将开闭体快速打开。
本发明的第二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来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并且,该开闭控制装置具有: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打开动作;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关闭动作;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打开动作;以及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关闭动作,其中,在自动打开动作开始后,根据所述操作钮被暂时返回到‘自动打开’以外的位置之后操作到‘自动打开’或‘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次数,提高开闭体的打开速度。
在第二开闭控制装置中,在最初操作了操作钮而开始自动打开动作之后、操作钮被暂时返回到‘自动打开’以外的位置、然后再次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或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该操作次数,提高开闭体的打开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打开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速度,由此可以将开闭体迅速打开。
本发明的第三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来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并且,该开闭控制装置具有: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打开动作;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关闭动作;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打开动作;以及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关闭动作,其中,在自动关闭动作开始后,根据操作钮被保持在‘自动关闭’或‘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时间,提高开闭体的关闭速度。
在第三开闭控制装置中,在最初操作了操作钮而开始自动关闭动作之后、操作钮被保持在‘自动关闭’的位置或保持在‘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该保持时间,提高开闭体的关闭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关闭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速度,由此可以将开闭体快速关闭。
本发明的第四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来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并且该开闭控制装置具有: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打开动作;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关闭动作;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打开动作;以及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关闭动作,其中,在自动关闭动作开始后,根据操作钮被暂时返回到‘自动关闭’以外的位置之后操作到‘自动关闭’或‘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次数,提高开闭体的关闭速度。
在第四开闭控制装置中,在最初操作了操作钮而开始自动关闭动作之后、操作钮被暂时返回到‘自动关闭’以外的位置、然后再次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或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该操作次数,提高开闭体的关闭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关闭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速度,由此可以将开闭体迅速关闭。
本发明的第五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并且,该开闭控制装置具有: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打开动作;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关闭动作;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打开动作;以及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关闭动作,其中,在自动打开动作开始后,根据操作钮被保持在‘自动打开’的位置的时间来提高开闭体的打开速度,根据操作钮被保持在‘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时间来降低开闭体的打开速度。
在第五开闭控制装置中,在最初操作了操作钮被而开始自动打开动作之后、操作钮被保持在‘自动打开’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该保持时间,提高开闭体的打开速度,在操作钮被保持在‘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该保持时间,降低开闭体的打开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打开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或降低速度,由此可以将开闭体迅速或缓慢地打开。
本发明的第六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并且,该开闭控制装置具有: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打开动作;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关闭动作;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打开动作;以及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关闭动作,其中,在自动关闭动作开始后,根据操作钮被保持在‘自动关闭’的位置的时间来提高开闭体的关闭速度,根据操作钮被保持在‘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时间来降低开闭体的关闭速度。
在第六开闭控制装置中,在最初操作了操作钮被而开始自动关闭动作之后、操作钮被保持在‘自动关闭’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该保持时间,提高开闭体的关闭速度,在操作钮被保持在‘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该保持时间,降低开闭体的关闭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关闭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或降低速度,由此可以将开闭体迅速或缓慢地关闭。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第一、第二或第五开闭控制装置中,在位于‘自动打开’或‘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操作钮离开相应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按之前的速度将开闭体打开。这样,松开操作钮时,开闭体以之前的速度继续进行自动打开动作,维持既已提高或降低的速度,所以可以根据松开的定时,容易地将开闭体的打开速度调节为所希望的速度。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第三、第四或第六开闭控制装置中,在位于‘自动关闭’或‘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操作钮离开相应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按之前的速度将开闭体关闭。这样,松开操作钮时,开闭体以之前的速度继续进行自动关闭动作,维持既已提高或降低的速度,所以可以根据松开的定时,容易地将开闭体的关闭速度调节为所希望的速度。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自动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或降低开闭体的速度,而且可以维持既已提高或降低的开闭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窗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操作开关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车窗开闭机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物体被车窗夹住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电动车窗装置的基本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手动关闭处理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手动打开处理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第五以及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动车窗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的电动车窗装置的基本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手动关闭处理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现有的自动关闭处理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现有的手动打开处理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现有的自动打开处理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将背景技术中所说明的图1~图4引用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车窗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图2是表示操作开关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表示车辆的各车窗中设置的车窗开闭机构的一例的图。图4是表示在图3中物体被车窗夹住的状态的图。对于这些各图,由于已经说明完毕,所以这里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在图1中,控制部6构成了:本发明中的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以及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
图5是表示电动车窗装置的基本动作的流程图。在步骤S1中,如果操作开关1位于手动关闭MC的位置,则进行手动关闭动作(步骤S2),在步骤S3中,如果操作开关1位于自动关闭AC的位置,则进行自动关闭动作(步骤S4),在步骤S5中,如果操作开关1位于手动打开MO的位置,则进行手动打开动作(步骤S6),在步骤S7中,如果操作开关1位于自动打开AO的位置,则进行自动打开动作(步骤S8)。此外,在步骤S7中,如果操作开关1不位于自动打开AO的位置,则操作开关1位于中立N的位置,不进行任何处理。以上的步骤与图15所示的现有的步骤相比没有变化。
图6是表示图5的步骤S2中的手动关闭动作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该步骤与图16中所说明的步骤完全相同,图6的步骤S11~S20分别与图16的步骤S111~S120对应。从而,省略对于各步骤的说明。
图7是表示图5的步骤S6中的手动打开动作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该步骤与图18中所说明的步骤完全相同,图7的步骤S31~S40分别与图18的步骤S131~S140对应。从而,省略对于各步骤的说明。
图8是表示图5的步骤S8中的自动打开动作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该步骤由构成控制部6的CPU执行。在操作钮11被操作到自动打开AO的位置而开始自动打开动作时,从该时刻起,计时器8开始计测时间(步骤S51)。接着,基于旋转编码器4的输出,判断车窗100是否通过自动打开动作而完全地打开(步骤S52)。如果车窗100完全打开(步骤S52:“是”),则将后述的电机反转信号输出返回为初始值(步骤S62),并结束处理。如果车窗100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52:“否”),则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反转信号而使电机3反转,打开车窗100(步骤S53)。接着,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打开(步骤S54),如果完全打开(步骤S54:“是”),则将电机反转信号输出返回为初始值(步骤S62),并结束处理。如果车窗100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54:“否”),则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55)。
如果操作开关1位于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55:“是”),则转移到前述(图6)的手动关闭处理(步骤S56),如果不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55:“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57)。如果操作开关1位于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57:“是”),则转移到后述(图10等)的自动关闭处理(步骤S58),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57:“否”),则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59)。如果操作开关1也不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59:“否”),则判断为开关1在手动打开MO或中立N的位置,返回步骤S51。另一方面,如果开关1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59:“是”),则观察计时器8的计数值来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S60)。如果没经过预定时间(步骤S60:“否”),则返回步骤S52。
在开关1被持续保持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步骤S60:“是”),控制部6向电机驱动电路2提供指令,将电机反转信号输出提高预定量(步骤S61)。然后,返回步骤S51,将计时器8复位之后再次开始计测时间。接着,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打开(步骤S52),如果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52:“否”),则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反转信号而使电机3反转,打开车窗100(步骤S53)。此时的反转信号输出是在步骤S61中被提高后的输出。从而,通过该输出,电机3的旋转速度提高,车窗100以快的速度打开。然后,执行步骤S54~S60,如果开关1继续被保持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则步骤S60中的判断成为“是”,再把电机反转信号输出提高预定量(步骤S61)。以后,同样反复步骤S51~S61,开关1被保持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的时间越长,则电机反转信号输出越提高而越提高电机3的转速,车窗100快速打开。
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最初操作了操作钮11而开始自动打开动作之后、操作钮11被保持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其保持时间,提高车窗100的打开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打开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速度,由此可以快速打开车窗100。此外,在速度提高的过程中松开了操作钮11的情况下(步骤S59:“否”),操作钮11从自动打开AO的位置返回中立N的位置,但在该情况下,车窗100按照松开之前的速度、即步骤S61中所设定的速度继续自动打开动作(步骤S53)。从而,通过松开操作钮11,维持之前的速度,因此可以根据松开的定时,容易地将车窗100的打开速度调节为所希望的速度。另外,这里,根据操作钮11被保持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的时间来提高车窗100的速度,但也可以根据操作钮11被保持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的时间来提高车窗100的速度,以代替所述做法。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仅通过将操作钮11保持在预定位置就可以提高车窗100打开的速度,所以具有消除了多次对操作钮11进行操作的麻烦的优点。
图9是表示图5的步骤S8中的自动打开动作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步骤。该步骤由构成控制部6的CPU执行。在图9中,对于与图8相同的步骤标以相同的标号。在操作钮11被操作到自动打开AO的位置而开始自动打开动作后,将开关返回标记设为OFF(步骤S51a)。这里的开关返回标记是表示操作钮11是否从自动打开AO的位置返回除此以外的位置(例如,中立N的位置或手动打开MO的位置)的信息。接着,基于旋转编码器4的输出,判断车窗100是否通过自动打开动作而完全地打开(步骤S52)。如果车窗100完全打开(步骤S52:“是”),则将后述的电机反转信号输出返回初始值(步骤S62),并结束处理。如果车窗100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52:“否”),则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反转信号而使电机3反转,打开车窗100(步骤S53)。接着,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打开(步骤S54),如果完全打开(步骤S54:“是”),则将电机反转信号输出返回为初始值(步骤S62),并结束处理。如果车窗100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54:“否”),则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55)。
如果操作开关1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55:“是”),则转移到前述(图6)的手动关闭处理(步骤S56),如果不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55:“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57)。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57:“是”),则转移到后述(图10等)的自动关闭处理(步骤S58),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57:“否”),则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59)。如果操作开关1也不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59:“否”),则判断为开关1返回了中立N(或手动打开MO)的位置,将开关返回标记设为ON(步骤S63),然后返回步骤S53。
如果开关1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59:“是”),则判断开关返回标记是否为ON(步骤S60a)。如果开关返回标记不是ON(步骤S60a:“否”),则返回步骤S53并继续打开车窗100的动作。另一方面,如果开关返回标记为ON(步骤S60a:“是”),则控制部6判断为操作开关1从自动打开AO的位置暂时返回中立N(或手动打开MO)的位置并再次被操作到自动打开AO的位置,向电机驱动电路2提供指令,将电机反转信号输出增加预定量(步骤S61)。然后,接着将开关返回标记设为OFF(步骤S61a),返回步骤S53,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反转信号而使电机3反转,打开车窗100。此时的反转信号输出是在步骤S61中增加后的输出。从而,通过该输出,电机3的旋转速度提高,车窗100以快的速度打开。然后,开关1再次返回中立N(或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59:“否”),开关返回标记变为ON(步骤S63),然后再次被操作到自动打开AO的位置时(步骤S59:“是”),步骤S60a中的判断成为‘是”,电机反转信号输出再提高预定量(步骤S61)。此后,同样反复步骤S53~S63,每次开关1被返回到中立N(或手动打开MO)的位置并再次被操作到自动打开AO的位置时,电机反转信号输出提高而电机3的转速增大,车窗100高速打开。
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最初对操作钮11进行操作而开始了自动打开操作之后、操作钮11暂时被返回自动打开AO以外的位置并再次被操作到自动打开AO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其操作次数,提高开闭体的打开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打开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速度,由此,可以迅速打开车窗100。此外,在速度提高的过程中松开操作钮11的情况下(步骤S59:“否”),操作钮11从自动打开AO的位置返回中立N的位置,但在该情况下,车窗100以松开之前的速度、即步骤S61中所设定的速度继续自动打开动作(步骤S53)。从而,通过松开操作钮11来维持之前的速度,因此根据松开的定时,可以容易地将车窗100的打开速度调节为所希望的速度。另外,这里,根据操作钮11被操作到自动打开AO的位置的次数来提高车窗100的速度,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操作钮11被操作到手动打开MO的位置的次数来提高车窗100的速度。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由于不必持续按压操作钮11直到经过预定时间,所以具有可以缩短到车窗100的打开速度提高为止的时间的优点。
图10是表示图5的步骤S4中的自动关闭动作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步骤。该步骤由构成控制部6的CPU执行。操作钮11被操作到自动关闭AC的位置而开始自动关闭动作时,从该时刻起计时器8开始计测时间(步骤S71)。接着,基于旋转编码器4的输出,判断车窗100是否通过自动关闭动作而完全地关闭(步骤S72)。如果车窗100完全关闭(步骤S72:“是”),则将后述的电机正转信号输出返回为初始值(步骤S85),并结束处理。如果车窗100没有完全关闭(步骤S72:“否”),则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正转信号而使电机3正转,关闭车窗100(步骤S73)。接着,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关闭(步骤S74),如果完全关闭(步骤S74:“是”),则将电机正转信号输出返回到初始值(步骤S85),并结束处理。
如果车窗100没有完全关闭(步骤S74:“否”),则判断是否有夹入(步骤S75)。在如图4所示的有物体Z的夹入的情况下(步骤S75:“是”),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反转信号而使电机3反转,打开车窗100(步骤S76)。然后,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打开(步骤S77),如果完全打开(步骤S77:“是”),则执行步骤S85,并结束处理,如果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77:“否”),则返回步骤S76,继续进行打开车窗100的动作。
在步骤S75中未检测出夹入的情况下(步骤S75:“否”),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78)。如果操作开关1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78:“是”),则转移到前述(图7)的手动打开处理(步骤S79),如果不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78:“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80)。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80:“是”),则转移到前述(图8、图9)的自动打开处理(步骤S81),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80:“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82)。如果操作开关1也不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82:“否”),则判断为开关1在手动关闭MC或中立N的位置,返回步骤S71。另一方面,如果开关1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82:“是”),则观察计时器8的计数值来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S83)。如果没经过预定时间(步骤S83:“否”),则返回步骤S72。
开关1被持续保持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经过预定时间时(步骤S83:“是”),控制部6向电机驱动电路2提供指令,将电机正转信号输出提高预定量(步骤S84)。然后,返回步骤S71,将计时器8复位之后再次开始计测时间。接着,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关闭(步骤S72),如果没有完全关闭(步骤S72:“否”),则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正转信号而使电机3正转,关闭车窗100(步骤S73)。此时的正转信号输出是在步骤S84中提高后的输出。从而,通过该输出,提高电机3的旋转速度,车窗100以快的速度关闭。然后,执行步骤S74~S83,如果开关1继续被保持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则步骤S83中的判断成为“是”,电机正转信号输出再提高预定量(步骤S84)。此后,同样反复步骤S71~S84,开关1被保持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的时间越长,则电机正转信号输出越提高而电机3的转速越增大,车窗100高速关闭。
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最初对操作钮11进行操作而开始自动关闭动作之后、操作钮11被保持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其保持时间,提高车窗100的关闭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关闭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速度,由此可以快速关闭车窗100。此外,在速度提高的过程中松开了操作钮11的情况下(步骤S82:“否”),操作钮11从自动关闭AC的位置返回中立N的位置,但在该情况下,车窗100仍以松开之前的速度、即步骤S84中所设定的速度继续自动关闭动作(步骤S73)。从而,通过松开操作钮11来维持之前的速度,因此根据松开的定时,可以容易地将车窗100的关闭速度调节为所希望的速度。另外,这里,根据操作钮11被保持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的时间来提高车窗100的速度,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操作钮11被保持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的时间来提高车窗100的速度。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仅通过将操作钮11保持在预定位置就可以提高车窗100的关闭速度,所以具有消除多次对操作钮11进行操作的麻烦的优点。
图11是表示图5的步骤S4中的自动关闭动作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步骤。该步骤由构成控制部6的CPU执行。在图11中,对于与图10相同的步骤标以相同的标号。在操作钮11被操作到自动关闭AC的位置而开始自动关闭动作后,将开关返回标记设为OFF(步骤S71a)。这里的开关返回标记是表示操作钮11是否从自动关闭AC的位置返回除此以外的位置(例如,中立N的位置或手动关闭MC的位置)的信息。接着,基于旋转编码器4的输出,判断车窗100是否通过自动关闭动作而完全地关闭(步骤S72)。如果车窗100完全关闭(步骤S72:“是”),则将后述的电机正转信号输出返回为初始值(步骤S85),并结束处理。如果车窗100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72:“否”),则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正转信号而使电机3正转,关闭车窗100(步骤S73)。接着,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关闭(步骤S74),如果完全关闭(步骤S74:“是”),则将电机正转信号输出返回为初始值(步骤S85),并结束处理。
如果车窗100没有完全关闭(步骤S74:“否”),则判断是否有夹入(步骤S75)。在如图4所示的有物体Z的夹入的情况下(步骤S75:“是”),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反转信号而使电机3反转,打开车窗100(步骤S76)。然后,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打开(步骤S77),如果完全打开(步骤S77:“是”),则执行步骤S85,并结束处理,如果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77:“否”),则返回步骤S76,并继续进行打开车窗100的动作。
在步骤S75中未检测出夹入的情况下(步骤S75:“否”),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78)。如果操作开关1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78:“是”),则转移到前述(图7)的手动打开处理(步骤S79),如果不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78:“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80)。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80:“是”),则转移到前述(图8、图9)的自动打开处理(步骤S81),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80:“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82)。如果操作开关1也不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82:“否”),则判断为开关1返回中立N(或手动关闭MC)的位置,将开关返回标记设为ON(步骤S86),然后返回步骤S73。
如果开关1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82:“是”),则判断开关返回标记是否为ON(步骤S83a)。如果开关返回标记不是ON(步骤S83a:“否”),则返回步骤S73,继续关闭车窗100的动作。另一方面,如果开关返回标记为ON(步骤S83a:“是”),则控制部6判断为操作开关1暂时从自动关闭AC的位置返回中立N(或手动关闭MC)的位置并再次被操作到自动关闭AC的位置,向电机驱动电路2提供指令,将电机正转信号输出提高预定量(步骤S84)。然后,接着将开关返回标记设为OFF(步骤S84a),返回步骤S73,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正转信号而使电机3正转,关闭车窗100。此时的正转信号输出是在步骤S84中提高后的输出。从而,通过该输出,提高电机3的旋转速度,车窗100以快的速度关闭。然后,开关1再次返回中立N(或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82:“否”),使开关返回标记变为ON(步骤S86),然后再次操作到自动关闭AC的位置时(步骤S82:“是”),步骤S83a中的判断成为“是”,电机正转信号输出再提高预定量(步骤S84)。此后,同样反复步骤S73~S86,每次开关1被返回到中立N(或手动关闭MC)的位置并再次被操作到自动关闭AC的位置时,提高电机正转信号输出,从而电机3的转速增大,车窗100高速关闭。
这样,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最初对操作钮11进行操作而开始自动关闭动作之后、操作钮11暂时返回自动关闭AC以外的位置并再次被操作到自动关闭AC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其操作次数,提高开闭体的关闭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关闭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速度,由此,可以迅速关闭车窗100。此外,在速度提高的过程中松开操作钮11的情况下(步骤S82:“否”),操作钮11从自动关闭AC的位置返回中立N的位置,但在该情况下,车窗100仍以松开之前的速度、即步骤S84中所设定的速度继续自动关闭动作(步骤S73)。从而,通过松开操作钮11来维持之前的速度,因此根据松开的定时,可以容易地将车窗100的关闭速度调节为所希望的速度。另外,这里,根据操作钮11被操作到自动关闭AC的位置的次数来提高车窗100的速度,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操作钮11被操作到手动关闭MC的位置的次数来提高车窗100的速度。根据该第四实施方式,由于不必持续按压操作钮11直到经过预定时间,所以具有可以缩短到车窗100的关闭速度提高为止的时间的优点。
图12是表示图5的步骤S8中的自动打开动作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步骤。该步骤由构成控制部6的CPU执行。在图12中,对于与图8相同的步骤标以相同的标号。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开闭控制装置中,如图14所示,设有两个计时器8a(计时器1)、8b(计时器2)。其它的结构与图1的情况相同,所以在图14中对与图1相同部分标以相同标号。
将操作钮11操作到自动打开AO的位置而开始自动打开动作时,从该时刻起,计时器8a(以下记作‘计时器1’)以及计时器8b(以下记作‘计时器2’)分别开始计测时间(步骤S51b)。接着,基于旋转编码器4的输出,判断车窗100是否通过自动打开动作而完全地打开(步骤S52)。如果车窗100完全打开(步骤S52:“是”),则将后述的电机反转信号输出返回为初始值(步骤S62),并结束处理。如果车窗100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52:“否”),则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反转信号而使电机3反转,打开车窗100(步骤S53)。接着,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打开(步骤S54),如果完全打开(步骤S54:“是”),则将电机反转信号输出返回为初始值(步骤S62),并结束处理。如果车窗100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54:“否”),则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55)。
如果操作开关1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55:“是”),则转移到前述(图6)的手动关闭处理(步骤S56),如果不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55:“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57)。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57:“是”),则转移到前述(图10等)的自动关闭处理(步骤S58),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57:“否”),则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59)。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59:“否”),则判断是否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64)。如果开关1也不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64:“否”),则判断为在中立N的位置,返回步骤S52。
在步骤S59中,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59:“是”),则将计时器2复位后开始通过计时器2计测时间(步骤S59a)。接着,观察计时器1的计数值,并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S60b)。如果没有经过预定时间(步骤S60b:“否”),则返回步骤S52。开关1持续保持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经过预定时间后(步骤S60b:“是”),控制部6向电机驱动电路2提供指令,将电机反转信号输出提高预定量(步骤S61)。然后,将计时器1复位之后开始通过计时器1计测时间(步骤S61b),返回步骤S52。
此外,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59:“否”)而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64:“是”),则将计时器1复位后开始通过计时器1计测时间(步骤S65)。接着,观察计时器2的计数值,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S66)。如果没有经过预定时间(步骤S66:“否”),则返回步骤S52。开关1持续保持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经过预定时间后(步骤S66:“是”),控制部6向电机驱动电路2提供指令,将电机反转信号输出降低预定量(步骤S67)。然后,将计时器2复位之后开始通过计时器2计测时间(步骤S68),返回步骤S52。
这样,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最初对操作钮11进行操作而开始自动打开动作之后,通过计时器1计测操作开关1被保持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的时间,通过计时器2计测操作开关1被保持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的时间。然后,在操作钮11被保持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其保持时间,提高车窗100的打开速度,在操作钮11被保持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其保持时间,降低车窗100的打开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打开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或降低速度,由此,可以迅速或缓慢地打开车窗100。此外,在速度的提高或降低的过程中松开了操作钮11的情况下(步骤S59、S64:“否”),操作钮11从自动打开AO或手动打开MO的位置返回中立N的位置,但在该情况下,车窗100仍以松开之前的速度、即步骤S61、S67中所设定的速度继续自动打开动作(步骤S53)。从而,通过松开操作钮11来维持之前的速度,因此根据松开的定时,可以容易地将车窗100的打开速度调节为所希望的速度。根据该第五实施方式,仅通过将操作钮11保持在预定位置就可以提高或降低车窗100的打开速度,所以具有消除多次对操作钮11进行操作的麻烦的优点。
另外,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在自动打开动作开始后,根据操作钮11被保持在自动打开AO或手动打开MO的位置的时间来提高或降低车窗100的打开速度,但也可以根据操作钮11暂时返回自动打开AO以外的位置(例如中立位置)后被操作到自动打开AO或手动打开MO的位置的次数,来提高或降低车窗100的打开速度。
图13是表示图5的步骤S4中的自动关闭动作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步骤。该步骤由构成控制部6的CPU执行。在图13中,对于与图10相同的步骤标以相同的标号。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开闭控制装置中,也如图14所示,设有两个计时器8a(计时器1)、8b(计时器2)。
将操作钮11操作到自动关闭AO的位置而开始自动关闭动作时,从该时刻起,计时器8a(以下记作‘计时器1’)以及计时器8b(以下记作‘计时器2’)分别开始计测时间(步骤S71b)。接着,基于旋转编码器4的输出,判断车窗100是否通过自动关闭动作而完全地关闭(步骤S72)。如果车窗100完全关闭(步骤S72:“是”),则将后述的电机正转信号输出返回为初始值(步骤S85),结束处理。如果车窗100没有完全关闭(步骤S72:“否”),则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正转信号而使电机3正转,关闭车窗100(步骤S73)。接着,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关闭(步骤S74),如果完全关闭(步骤S74:“是”),则将电机正转信号输出返回为初始值(步骤S85),结束处理。
如果车窗100没有完全关闭(步骤S74:“否”),则判断是否有夹入(步骤S75)。在如图4所示的有物体Z的夹入的情况下(步骤S75:“是”),从电机驱动电路2输出反转信号而使电机3反转,打开车窗100(步骤S76)。然后,判断车窗100是否完全打开(步骤S77),如果完全打开(步骤S77:“是”),则执行步骤S85,结束处理,如果没有完全打开(步骤S77:“否”),则返回步骤S76,继续进行打开车窗100的动作。
在步骤S75中未检测出夹入的情况下(步骤S75:“否”),判断操作开关1是否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78)。如果操作开关1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78:“是”),则转移到前述(图7)的手动打开处理(步骤S79),如果不在手动打开MO的位置(步骤S78:“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80)。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80:“是”),则转移到前述(图8、图9)的自动打开处理(步骤S81),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打开AO的位置(步骤S80:“否”),则判断是否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82)。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82:“否”),则判断是否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87)。如果开关1也不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87:“否”),则判断为在中立N的位置,返回步骤S72。
在步骤S82中,如果操作开关1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82:“是”),则将计时器2复位后开始通过计时器2计测时间(步骤S82a)。接着,观察计时器1的计数值,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S83b)。如果没有经过预定时间(步骤S83b:“否”),则返回步骤S72。开关1持续保持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经过预定时间后(步骤S83b:“是”),控制部6向电机驱动电路2提供指令,将电机正转信号输出提高预定量(步骤S84)。然后,将计时器1复位之后开始通过计时器1计测时间(步骤S84b),返回步骤S72。
此外,如果操作开关1不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步骤S82:“否”)而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步骤S87:“是”),则将计时器1复位后开始通过计时器1计测时间(步骤S88)。接着,观察计时器2的计数值,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S89)。如果没有经过预定时间(步骤S89:“否”),则返回步骤S72。开关1持续保持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经过预定时间后(步骤S89:“是”),控制部6向电机驱动电路2提供指令,将电机正转信号输出降低预定量(步骤S90)。然后,将计时器2复位之后开始通过计时器2计测时间(步骤S91),返回步骤S72。
这样,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最初对操作钮11进行操作而开始自动关闭动作之后,通过计时器1计测操作开关1被保持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的时间,通过计时器2计测操作开关1被保持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的时间。然后,在操作钮11被保持在自动关闭AC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其保持时间,提高车窗100的关闭速度,在操作钮11被保持在手动关闭MC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其保持时间,降低车窗100的关闭速度。因此,即使在自动关闭动作的中途,也可以提高或降低速度,由此,可以迅速或缓慢地关闭车窗100。此外,在速度的提高或降低的过程中松开了操作钮11的情况下(步骤S82、S87:“否”),操作钮11从自动关闭AC或手动关闭MC的位置返回中立N的位置,但在该情况下,车窗100仍以松开之前的速度、即步骤S84、S90中所设定的速度继续自动关闭动作(步骤S73)。从而,通过松开操作钮11来维持之前的速度,因此根据松开的定时,可以容易地将车窗100的关闭速度调节为所希望的速度。根据该第六实施方式,仅通过将操作钮11保持在预定位置就可以提高或降低车窗100的关闭速度,所以具有消除多次对操作钮11进行操作的麻烦的优点。
另外,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在自动关闭动作开始后,根据操作钮11被保持在自动关闭AC或手动关闭MC的位置的时间来提高或降低车窗100的关闭速度,但也可以根据操作钮11暂时返回自动关闭AC以外的位置(例如中立位置)后被操作到自动关闭AC或手动关闭MC的位置的次数,来提高或降低车窗100的关闭速度。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车辆的电动车窗装置的例子,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控制滑动门或遮阳蓬等的开闭体的装置。

Claims (8)

1.一种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来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该开闭控制装置具有:
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打开动作;
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关闭动作;
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打开动作;以及
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关闭动作,其特征在于,
在自动打开动作开始后,根据所述操作钮被保持在‘自动打开’或‘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时间,提高开闭体的打开速度。
2.一种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来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该开闭控制装置具有:
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打开动作;
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关闭动作;
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打开动作;以及
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关闭动作,其特征在于,
在自动打开动作开始后,根据所述操作钮被暂时返回到‘自动打开’以外的位置之后操作到‘自动打开’或‘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次数,提高开闭体的打开速度。
3.一种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来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该开闭控制装置具有:
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打开动作;
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关闭动作;
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打开动作;以及
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关闭动作,其特征在于,
在自动关闭动作开始后,根据所述操作钮被保持在‘自动关闭’或‘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时间,提高开闭体的关闭速度。
4.一种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来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该开闭控制装置具有:
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打开动作;
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关闭动作;
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打开动作;以及
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关闭动作,其特征在于,
在自动关闭动作开始后,根据所述操作钮被暂时返回到‘自动关闭’以外的位置之后操作到‘自动关闭’或‘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次数,提高开闭体的关闭速度。
5.一种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来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该开闭控制装置具有:
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打开动作;
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关闭动作;
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打开动作;以及
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关闭动作,其特征在于,
在自动打开动作开始后,根据所述操作钮被保持在‘自动打开’的位置的时间来提高开闭体的打开速度,根据所述操作钮被保持在‘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时间来降低开闭体的打开速度。
6.一种开闭控制装置,基于来自操作开关的指令来进行开闭体的开闭控制,该操作开关可由操作钮来切换到‘自动关闭’、‘手动关闭’、‘中立’、‘手动打开’以及‘自动打开’的各位置,该开闭控制装置具有:
手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手动打开’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打开动作;
手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手动关闭’的位置,仅在操作钮被保持在该‘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期间内,使开闭体进行关闭动作;
自动打开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自动打开’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打开动作;以及
自动关闭动作控制单元,其通过将所述操作钮操作到‘自动关闭’的位置,使开闭体持续地进行关闭动作,其特征在于,
在自动关闭动作开始后,根据所述操作钮被保持在‘自动关闭’的位置的时间来提高开闭体的关闭速度,根据所述操作钮被保持在‘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时间来降低开闭体的关闭速度。
7.如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开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自动打开’或‘手动打开’的位置的操作钮离开了相应的位置的情况下,以之前的速度将开闭体打开。
8.如权利要求3、4或6所述的开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自动关闭’或‘手动关闭’的位置的操作钮离开了相应的位置的情况下,以之前的速度将开闭体关闭。
CNA2006100653836A 2005-03-23 2006-03-23 开闭控制装置 Pending CN18375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84626 2005-03-23
JP2005084626A JP2006265919A (ja) 2005-03-23 2005-03-23 開閉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7564A true CN1837564A (zh) 2006-09-27

Family

ID=36648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653836A Pending CN1837564A (zh) 2005-03-23 2006-03-23 开闭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187146B2 (zh)
EP (2) EP1705538A3 (zh)
JP (1) JP2006265919A (zh)
CN (1) CN18375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9890B (zh) * 2008-11-18 2013-06-19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开闭体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9223C2 (sv) * 2000-09-18 2003-02-04 Hoernell Internat Ab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konstanthållning av flödet från en fläkt
US8505241B2 (en) * 2005-12-08 2013-08-13 Nissan Motor Co., Ltd. Door lever for controlling a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JP2010059710A (ja) * 2008-09-04 2010-03-18 Denso Corp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システム
JP5483061B2 (ja) * 2009-08-21 2014-05-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8493081B2 (en) 2009-12-08 2013-07-23 Magna Closures Inc. Wide activation angle pinch sensor section and sensor hook-on attachment principle
US9234979B2 (en) 2009-12-08 2016-01-12 Magna Closures Inc. Wide activation angle pinch sensor section
JP2013170395A (ja) * 2012-02-21 2013-09-02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開閉体制御装置
CN102777101B (zh) * 2012-06-06 2014-10-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lin总线的智能车窗控制方法
JP6648976B2 (ja) * 2015-03-17 2020-02-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開閉部材制御装置
JP6520484B2 (ja) * 2015-07-01 2019-05-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開閉部材制御装置
US10774573B2 (en) 2018-08-01 2020-09-15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Window control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4559B2 (ja) 1991-04-09 1996-11-13 与那原 好宏 梯子装置
JPH0589771A (ja) 1991-09-27 1993-04-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表示装置用面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897548B2 (ja) * 1992-09-02 1999-05-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パワーウィンドウの制御装置
JPH07139260A (ja) * 1993-11-22 1995-05-30 Nippondenso Co Ltd 車両用パワーウインド制御装置
JPH0877861A (ja) 1994-09-02 1996-03-22 Omron Corp スイッチ装置
US5650698A (en) * 1995-03-08 1997-07-22 Jidosha Denk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wer window apparatus with a safety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JPH0960419A (ja) 1995-08-25 1997-03-04 Toyoda Gosei Co Ltd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装置
JP3427205B2 (ja) * 1997-08-18 2003-07-14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パワーウインド装置
JP3479737B2 (ja) * 1998-04-09 2003-12-15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パワーウインド装置
DE10024382A1 (de) * 1999-05-21 2001-02-22 Jidosha Denki Kogyo Kk Scheibenheber-Steuervorrichtung
EP1114231A4 (en) * 1999-06-17 2008-06-04 Autowin Corp REMOTELABLE DEVICE FOR OPENING / CLOSING A WINDOW
JP2001118465A (ja) 1999-10-15 2001-04-27 Omron Corp 駆動装置
JP2002242533A (ja) * 2001-02-19 2002-08-28 Kayaba Ind Co Ltd 電動スライドドアの駆動装置
JP2002364251A (ja) 2001-06-11 2002-12-18 Fujikura Ltd パワーウィンドウ開閉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9890B (zh) * 2008-11-18 2013-06-19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开闭体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14619A1 (en) 2006-09-28
EP1705538A3 (en) 2006-11-15
US7187146B2 (en) 2007-03-06
JP2006265919A (ja) 2006-10-05
EP1821167A3 (en) 2009-10-07
EP1705538A2 (en) 2006-09-27
EP1821167A2 (en) 2007-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7564A (zh) 开闭控制装置
CN1891965A (zh) 车窗开闭控制装置
CN1929289A (zh) 电机控制装置
CN1600502A (zh) 电动工具
JP4181562B2 (ja) パワーウインド装置
CN1056657C (zh) 洗衣机门的开闭装置
CN1709738A (zh) 车辆用开闭体的驱动装置
CN101078325A (zh) 车辆用开闭体的控制系统
EP2872277B1 (en) Desk-top cutting machine
CN1257335C (zh) 门锁定/解锁系统和方法
JPH10227177A (ja) 車両用窓ガラス開閉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260752C (zh) 装备有机动控制装置的电气开关装置单元及其操作方法
CN1675442A (zh) 驱动装置和门关闭器
JP3666431B2 (ja) パワーウィンドウ装置
CN2585217Y (zh) 平开上悬门窗试验机
DE112019005777T5 (de) Drehwerkzeug
CN1939781A (zh) 作业机械的刮水器装置
CN1613677A (zh) 活动车顶装置用的驱动电机的控制装置及进行控制的方法
CN202952203U (zh) 电子扭矩调节装置
CN215917204U (zh) 一种物料混合设备
CN216981740U (zh) 旋转锁紧机构
CN215901534U (zh) 一种装料车
KR100527764B1 (ko) 자동차의 파워윈도우용 스위치조립체
CN220650175U (zh) 一种基于edi模块水质监测用取样装置
CN218508193U (zh) 开槽装置和具有开槽装置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