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0064A - 使用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和纳米压印技术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微细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使用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和纳米压印技术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微细结构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0064A
CN1790064A CNA2005101305830A CN200510130583A CN1790064A CN 1790064 A CN1790064 A CN 1790064A CN A2005101305830 A CNA2005101305830 A CN A2005101305830A CN 200510130583 A CN200510130583 A CN 200510130583A CN 1790064 A CN1790064 A CN 1790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vex portion
micro concavo
refractive index
composit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305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7467C (zh
Inventor
森本勉
三浦伸仁
筒井长德
藤井和彦
神前健嗣
罗永春
永井直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DERS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ERSH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DERS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90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0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74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746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02Lith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patterning methods other than those involving the exposure to radiation, e.g. by stam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C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 B81C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BNANOSTRUCTURES FORMED BY 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ATOMS, MOLECULES, OR LIMITED COLLECTIONS OF ATOMS OR MOLECULES AS DISCRETE UNIT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 B82B3/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by 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atoms or molecules, or limited collections of atoms or molecules as discrete units
    • B82B3/0009Forming specific nanostructures
    • B82B3/0038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forming specific nanostructur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82B3/0014 - B82B3/0033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00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 F21V3/04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并非使用蚀刻处理而是使用纳米压印技术,经济性良好地制造含有可使所入射的光线有效通过的微细凹凸部的微细结构体。本发明使用纳米压印技术,并通过以下步骤制造微细结构体:在透明基板上对通过添加铝、锗或钛等的金属氧化物及/或烷醇盐而控制折射率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涂布的步骤;对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进行预烘热的步骤;在减压状态下对经过涂布的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压接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并加热的步骤及将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从模具脱模的步骤。

Description

使用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和纳米压印技术的微细结构体 的制造方法以及微细结构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使用可控制折射率等物理特性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及纳米压印技术制造微细结构体的方法以及微细结构体。
背景技术
为实现照明器具或显示装置的高亮度化,必须有效地将发光元件所放射的光线引取到照明器具或显示装置的外部。然而,一般而言,发光元件所放射的光线,在透过其周围的透明基板等而到达外部为止时,会衰减为所放射的光线的20%左右。众所周知该衰减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显示元件的基板或作为外罩的玻璃等与外界空气的界面中存在反射。而且,以下情况也得到证实,为防止该反射,在折射率相异的物质的界面,设置可视光的波长以下的微细凹凸构造是比较有效的。具有相关微细凹凸部的结构体,在先前一般使用蚀刻工序而制造。
【非专利文献1】S.YChou,et al.,Appl.Phys.Lett.67,3144(1995)
【非专利文献2】S.YChou,P.R.Krauss and P.JRenstrom,Science.85,272(1996)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该蚀刻工序是比较复杂的工序,因此只要使用该蚀刻工序进行制造,那么制造成本的降低将比较有限,所以存在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另外,也存在如下问题,为减少含有上述微细凹凸部的结构体中的反射而必须将具有微细凹凸部的结构体的折射率控制为适当的值。
因此,本发明提出不使用蚀刻工序而使用纳米压印技术,在可控制折射率的状态下低价制造具有上述微细凹凸部的结构体的方法以及具有微细凹凸部的结构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制造微细结构体的方法,其特征为具有:
对可通过在透明基板上添加铝、锗或钛等的金属氧化物及/或烷醇盐而控制折射率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涂布的步骤;
对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进行预烘热的步骤;
在减压状态下对经过涂布的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上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进行压接并加热的步骤;及
将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从模具进行脱模的步骤。
并且,权利要求2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上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控制在1.0至2.45的范围内。
并且,权利要求3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4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将透明基板值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5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在其折射率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与上述透明基板的材质物质性相同,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6所揭示的发明是一种上述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具有:
对可通过在透明基板的两面上添加铝、锗或钛等的金属氧化物及/或烷醇盐而控制折射率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涂布的步骤;
对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进行预烘热的步骤;
在减压状态下从上述透明基板的两面对经过涂布的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中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进行压接并加热的步骤;及
将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从模具进行脱模的步骤。
并且,权利要求7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并且,权利要求8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9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将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根据权利要求10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在其折射率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与上述透明基板的材质物质性相同,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11所揭示的发明是一种上述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具有:
对可通过在上述透明基板上添加铝、锗或者钛等的金属氧化物以及/或者烷醇盐而控制折射率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涂布的步骤;
通过减压装置而对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上的涂布膜中所包含的气泡进行除气的步骤;
对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进行预烘热的步骤;
在减压状态下对在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上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进行压接并加热的步骤;及
将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从模具进行脱模的步骤。
并且,权利要求12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并且,权利要求13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14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15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在其折射率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与上述透明基板的材质物质性相同,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16所揭示的发明是一种上述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具有:
对可通过在上述透明基板的两面中添加铝、锗或者钛等的金属氧化物以及/或者烷醇盐而控制折射率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涂布的步骤;
通过减压装置而对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两面上的涂布膜中所包含的气泡进行除气的步骤;
对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进行预烘热的步骤;
在减压状态下从上述透明基板的两面对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中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进行压接并加热的步骤;以及
将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从模具进行脱模的步骤。
并且,权利要求17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并且,权利要求18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19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20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在其折射率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与上述透明基板的材质物质性相同,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21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主成分为Si烷醇盐,且其中加入Ti氧化物及/或Ti烷醇盐及/或Ge氧化物及/或Ge烷醇盐作为添加剂。
并且,权利要求22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并且,权利要求23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24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25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在其折射率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与上述透明基板的材质物质性相同,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26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主成分为Si烷醇盐,且其中加入Ti氧化物及/或Ti烷醇盐及/或Ge氧化物及/或Ge烷醇盐作为添加剂。
并且,权利要求27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并且,权利要求28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29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30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在其折射率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与上述透明基板的材质物质性相同,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31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主成分为Si烷醇盐,且其中加入Ti氧化物及/或Ti烷醇盐及/或Ge氧化物及/或Ge烷醇盐作为添加剂。
并且,权利要求32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并且,权利要求33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34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35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在其折射率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与上述透明基板的材质物质性相同,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36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主成分为Si烷醇盐,且其中加入Ti氧化物及/或Ti烷醇盐及/或Ge氧化物及/或Ge烷醇盐作为添加剂。
并且,权利要求37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并且,权利要求38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39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40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在其折射率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与上述透明基板的材质物质性相同,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并且,权利要求41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0中任一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在减压状态下对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中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进行压接并加热的步骤]为[对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中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进行压接并加热的步骤]。
并且,权利要求42所揭示的发明是一种上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部的结构体,其特征为上述结构体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5、权利要求11至15、权利要求21至25、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制造。
并且,权利要求43所揭示的发明是一种上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部的结构体,其特征为上述结构体通过根据权利要求6至10、权利要求16至20、权利要求26至30、权利要求36至4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制造。
并且,权利要求44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微细结构体,其特征为,对可通过在上述透明基板上添加铝、锗或者钛等的金属氧化物及/或烷醇盐而将折射率调整在和透明基板的折射率误差±0.01的范围内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整形,并在上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上设置微细凹凸部,且具有作为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间距为10nm至10μm的微细凹凸部。
并且,权利要求45所揭示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其特征为,对可通过在上述透明基板上添加铝、锗或者钛等的金属氧化物及/或烷醇盐而将折射率调整在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误差±0.01的范围内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整形,并在上述透明基板的表面设置微细凹凸部,且具有作为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间距为10nm至10μm的微细凹凸部。
[发明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无须使用蚀刻工序即可制造先前使用蚀刻工序而制造的微细结构体。蚀刻工序可以是使用有溶剂、酸碱的湿式蚀刻或使用有以O2、CHF3、CF4或者SF6气体为代表的原料的等离子蚀刻,然而蚀刻工序由于利用化学反应,因此与使用上述微细模具的方法相比,较为复杂。因此,根据并未使用蚀刻工序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中的制造方法,可低价且大量制造上述微细结构体,并且,上述微细结构体的用途可比先前更加扩大。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可在1.0至2.45的范围内调整微细结构体的折射率,因此可提高微细结构体的透过效率。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除可通过控制折射率之外,也可以通过使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并使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而使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及间距适合透过微细结构体的光线的波长,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细结构体的透过效率。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使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为上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并使之接近[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同时,使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并且将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由此可使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及间距适合透过微细结构体的光线的波长,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微细结构体的透过效率。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可获得与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相同的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可制造上述透明基板的两面上具有微细凹凸部的结构体,因此可对应于透明基板的两面上必须具有微细凹凸部的用途。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除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可对应于透明基板的两面上必须具有微细凹凸部的用途。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除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可对应于透明基板的两面上必须具有微细凹凸部的用途。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除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可对应于透明基板的两面上必须具有微细凹凸部的用途。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除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可对应于透明基板的两面上必须具有微细凹凸部的用途。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加入[将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上的涂布膜中所包含的气泡通过减压装置除气的步骤],由此可以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上的涂布膜中对其中所包含的气泡进行除气,因此可以将上述模具的凹凸形状更加精确地复制到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中。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将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限定为Si烷醇盐,由此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经过固化后,较容易与上述透明基板物质性相同,此外,也可获得透湿性降低的特性,因此可以提高耐久性。并且通过将所添加的添加剂限定为Ti氧化物及/或Ti烷醇盐及/或Ge氧化物及/或Ge烷醇盐,而获得更加易于调整上述微细结构体的折射率的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发明,除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明效果之外,也可获得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明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发明,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4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明效果相比,在将上述微细模具压接在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上述透明基板上时,粘着性较差,且上述微细模具的形状复制的精确性也较差,然而可省略减压工序,从而实现简化工序,因此对上述复制的精确性相对要求不高的时候比较有效。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发明,可获得与根据权利要求1至5、权利要求11至15、权利要求21至25、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明效果相同的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发明,可获得与根据权利权利要求6至10、权利要求16至20、权利要求26至30、权利要求36至4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明效果相同的效果。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42所述的发明可获得的效果之外,可将上述透明基板上所设置的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设在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误差为±0.01的范围内,并且,可将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及间距设为10nm至10μm,其结果,当光线接触到具有上述微细凹凸部的结构体时,可进一步提高可透过的光线的透光率。
并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发明可获得的效果之外,可将上述透明基板上所设置的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设在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误差为±0.01的范围内,并且,可将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及间距设为10nm至10μm,其结果,当光线接触到具有上述微细凹凸部的结构体时,可进一步提高可透过的光线的透光率。
附图说明
图1(a)至(g)为表示本发明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2(a)至(h)为表示先前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装置概略图。
图4(a)至(d)为微细结构体的透视图及剖面图。
图5为使用于本发明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纳米压印装置的方决图。
符号说明
101透明基板
102添加有铝、锗或钛等的金属氧化物以及/或者烷醇盐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膜
103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
104微细结构体
202抗蚀剂
203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
601减压装置
603试料台
605模具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式加以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的工序图。并且,图5是用于设定具有涂布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及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模具,制造上述微细结构体的纳米压印装置的方块图。
以下,对每个步骤加以说明。
图1的(a)以及(b)表示第1步骤。
首先,在涂布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之前,使用中性清洗剂(或者也可是纯水、乙醇、丙酮等)对透明基板进行超音波洗净。其次,将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涂布到玻璃基板上。再者,玻璃基板是上述透明基板的示例,但如果是透明基板则也可以不是玻璃基板。在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中使用Si烷醇盐。其中,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并非仅限于Si烷醇盐。并且,将四(第三丙醇)钛(Ti烷醇盐)、四(第三丙醇)锗(Gi烷醇盐)以及钛氧化物添加到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中用作调整折射率的添加剂,并将其涂布在玻璃基板上。至于其他添加剂,锗氧化物、三(第三丙醇)氧化铝以及铝氧化物也是有效的。
图1(b)的102表示涂布在添加有上述添加剂的上述透明基板上的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膜。涂布方法可以是旋涂、喷涂或者缝涂中任一种。并且,涂布方法并不仅限于这些旋涂等方法。将进行涂布的膜厚设为100nm到10μm。
图1(c)表示第2步骤。首先,烘热涂布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整体。通过加热板或者远红外线加热器进行烘热,而使液状的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半硬化。加热的温度为18℃至150℃,而加热时间为5分钟到60分钟。
再者,在如下情况时较为有效,如果在图1(c)的烘热步骤之前,在固定条件下将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整体置于减压炉中,并进行从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中将气泡除气的工序,那么凹凸部会更加微细。具体而言,在烘热步骤之前,将上述基板整体在减压状态(1至102Torr)下放置1至5分钟。由此,可对包含在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中的气泡进行除气。该除气工序是在减压炉中进行的。其中该除气工序并非是必须的工序,如果进行该除气工序,则可精确制造微细凹凸部。
图1(d)以及(e)表示第3步骤。图1(d)表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上述模具的微细凹凸部,以10nm至10μm的间距而形成。并且,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并且该凹凸的形状既可相同,也可如图1(d)所示并不相同。在上述凹凸的形状并不相同的时候,接触到该微细结构体上的光线波长将成为各种各样,此时由于微细凹凸部具有各种形状及各种大小,因此可提高光线的透光率。
上述模具设定在图5的纳米压印装置的模具安装部605。并且,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透明基板设定在图5的纳米压印装置的试料台603。其次,如图1(e)所示,在涂布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透明基板上压接上述模具。压接条件是压接压力为10至2000牛顿/平方厘米,压接时间为5至60分钟。其次,如图1(f)所示,一面进行压接一面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8至500℃,且压接加热时间为5至60分钟。并且,该压接·加热工序是使图5的减压装置部601中所示的部分为减压状态下而进行的。上述减压条件为1至102Torr,且在减压状态下压接·加热时间为1至5分钟。通过在这样的减压状态下进行压接·加热,而即使模具的凹凸部较为微细,半硬化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与上述模具的微细凹凸部之间所产生的微细空隙也将由半硬化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无缝隙地填满,因此半硬化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与上述模具的微细凹凸部之间的粘着性将得到改善,因此上述模具的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可以精确复制到半硬化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上。并且,除填满上述空隙的效果之外,也具有去除半硬化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中的气泡的效果,也可通过该效果,而将上述模具的微细凹凸部的形状精确复制到半硬化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中。其次,如图1(g)所示,将模具从上述透明基板中进行脱模。通过以上工序,在上述玻璃基板上形成间距为10nm到10μm、且高度为10nm到10μm的微细凹凸部。
并且,为调整折射率而调整添加在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中的铝、锗或者钛等的金属氧化物及/或烷醇盐的量,由此可在1.0至2.45的范围内将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调整为任意值。至于该效果可提高微细结构体的光线透光率。
再者,在图1(e)中,表示有经过涂布的膜102,在图1(f)中,上述膜102并没有图示的是表示在折射率的差异为±0.01的范围左右上述膜102与上述透明基板物质性相同的情况。并且,使上述膜102与上述透明基板101物质性相同而制成上述微细结构体104。
并且,制造两面微细结构体时的制造方法,基本而言,与以上所述的在单面制造微细凹凸部时的制造方法相同。以下,将就与单面时不同的部分加以说明。首先,在图1(b)的工序中,将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涂布到上述透明基板的两面上。并且,在图(d)以及(e)中,将上述模具设定在图5的模具安装部605,也将其设定在图5的试料台603。并且,从两面对上述透明基板进行压接·加热。至于其他工序,与在单面中制造微细凹凸部时的制造方法相同。
图4(a)是具有凸部的微细结构体的透视图。图4(b)是具有图4(a)的凸部的微细结构体的剖面图。图4(c)是具有凹部的微细结构体的透视图。图4(d)是具有凸部的微细结构体的剖面图。
其次,就上述微细结构体104的先前制造方法加以说明。图2是先前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第1步骤如图2(a)及(b)所示。图2(a)的101为透明基板。将抗蚀剂202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上。第2步骤如图2(c)及(d)所示。将微细模具203压接到抗蚀剂202上。上述压接的目的在于选择性地使抗蚀剂202的固定部分的厚度变薄。图2(e)表示第3步骤。使上述微细模具103从涂布抗蚀剂的基板101中脱模。其结果,抗蚀剂202选择性地附于固定范围内,而其厚度将变薄并产生残余部分(以下称为[残渣])。其次,通过氧等离子的干式蚀刻将上述残渣除去。其结果,如图2(f)所示,在上述透明基板101上的固定部分将选择性地残留有抗蚀剂202。第4步骤如图2(g)及(h)所示。对在固定部分选择性残留有抗蚀剂的上述基板使用氢氟酸系化学药品进行蚀刻。再者,也可进行在原料中使用有CHF3及CF4气体等的等离子干式蚀刻。其结果,可选择性溶解并未残留有抗蚀剂202的部分的透明基板,由此制造如图2(h)所示的具有凹凸部的基板。该先前的制造方法,对在形成微细凹凸部时较为有效,然而因使用蚀刻工序,所以存在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由于并未使用制造成本较高为主要原因的上述蚀刻工序,因此具有可低价制造上述微细结构体的效果,也可期待飞跃性扩大上述微细结构体的应用范围的效果。至于应用范围,可以考虑用于显示装置或照明装置。由于提高光线的透光率,故即便为相同亮度,也可降低耗电。

Claims (45)

1.一种透明基板上具有微细凹凸部的结构体(以下称为[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其使用纳米压印技术,并且具有
在透明基板上对可通过添加铝、锗或钛等的金属氧化物及/或烷醇盐而控制折射率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涂布的步骤;
对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进行预烘热的步骤;
在减压状态下对经过涂布的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压接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并加热的步骤;及
将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从模具进行脱模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上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以其折射率与透明基板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的方式进行材质物质性相同化,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6.一种在上述透明基板的两面具有微细凹凸部的结构体(以下称为[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其使用有纳米压印技术,并且具有
在透明基板的两面对可通过添加铝、锗或钛等的金属氧化物及/或烷醇盐而控制折射率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涂布的步骤;
对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进行预烘热的步骤;
在减压状态下从上述透明基板的两面对经过涂布的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压接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并加热的步骤;及
将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从模具进行脱模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以其折射率与上述透明基板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的方式进行物质性相同化,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11.一种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其使用纳米压印技术,并且具有
将可通过添加铝、锗或者钛等的金属氧化物以及/或者烷醇盐而控制折射率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涂布在透明基板上的步骤;
通过减压装置将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上的涂布膜中所包含的气泡除气的步骤;
对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进行预烘热的步骤;
在减压状态下对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压接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并加热的步骤;及
将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从模具进行脱模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以其折射率与上述透明基板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的方式进行物质性相同化,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16.一种上述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其使用纳米压印技术,并且具有
在上述透明基板的两面对可通过添加铝、锗或者钛等的金属氧化物以及/或者烷醇盐而控制折射率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涂布的步骤;
通过减压装置而对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两面上的涂布膜中所包含的气泡进行除气的步骤;
对涂布有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基板进行预烘热的步骤;
在减压状态下从上述透明基板的两面对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压接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并加热的步骤;以及
将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从模具进行脱模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以其折射率与上述透明基板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的方式进行物质性相同化,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主成分为Si烷醇盐,且其中加入Ti氧化物及/或Ti烷醇盐及/或Ge氧化物及/或Ge烷醇盐作为添加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以其折射率与上述透明基板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的方式进行物质性相同化,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2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主成分为Si烷醇盐,且其中加入Ti氧化物及/或Ti烷醇盐及/或Ge氧化物及/或Ge烷醇盐作为添加剂。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以其折射率与上述透明基板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的方式进行物质性相同化,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3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主成分为Si烷醇盐,且其中加入Ti氧化物及/或Ti烷醇盐及/或Ge氧化物及/或Ge烷醇盐作为添加剂。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而以其折射率与上述透明基板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的方式进行物质性相同化,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其间距为10nm至10μm。
3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的主成分为Si烷醇盐,且其中加入Ti氧化物及/或Ti烷醇盐及/或Ge氧化物及/或Ge烷醇盐作为添加剂。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上述透明基板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可在折射率为1.0至2.4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其折射率在1.0至2.45的范围内具有任意值,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微细凹凸部的折射率处于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减去0.01的值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加上0.01的值的范围内,而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通过在整形为具有微细凹凸部的形状后,进行固化处理,而以其折射率与上述透明基板的差异为±0.01以内的范围左右的方式进行物质性相同化,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间距为10nm至10μm。
41.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40中所述的制造方法中,使[在减压状态下对经过涂布的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压接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并加热的步骤]为[对经过涂布的上述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压接具有微细凹凸部的模具并加热的步骤]所述的制造方法。
42.一种微细结构体,其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5、权利要求11至15、权利要求21至25、权利要求31至3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而制造。
43.一种微两面微细结构体,其通过根据权利要求6至10、权利要求16至20、权利要求26至30、权利要求36至4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而制造。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微细结构体,其特征为,对在透明基板上通过添加铝、锗或者钛等的金属氧化物及/或烷醇盐而将折射率调整在与上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误差±0.01的范围内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整形,在上述透明基板的表面上设置微细凹凸部,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间距为10nm至10μm。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两面微细结构体,其特征为,对在透明基板上通过添加铝、锗或者钛等的氧化物及/或烷醇盐而将折射率调整在与上述透明基板的折射率误差±0.01的范围内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整形,在上述透明基板的表面设置微细凹凸部,且上述微细凹凸部的高度为10nm至10μm,间距为10nm至10μm。
CNB2005101305830A 2004-12-15 2005-12-14 使用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和纳米压印技术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微细结构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74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62858 2004-12-15
JP2004362858A JP2006168147A (ja) 2004-12-15 2004-12-15 有機無機ハイブリッド材料とナノインプリント技術を用いた微細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微細構造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0064A true CN1790064A (zh) 2006-06-21
CN100557467C CN100557467C (zh) 2009-11-04

Family

ID=36669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058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7467C (zh) 2004-12-15 2005-12-14 使用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和纳米压印技术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微细结构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168147A (zh)
KR (1) KR100955018B1 (zh)
CN (1) CN100557467C (zh)
HK (1) HK1091905A1 (zh)
TW (1) TW20063384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1923A (zh) * 2014-07-08 2014-10-15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具有随机微米/纳米混合结构的光扩散片的制备方法
CN107445477A (zh) * 2016-05-23 2017-12-08 陈玉彬 节能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39885A (zh) * 2018-01-16 2018-07-3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拉刀后刀面微纳表面形貌单点增量压印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18253B2 (en) * 2006-06-30 2012-11-27 Asml Netherlands B.V. Imprint lithography
JP5189772B2 (ja) * 2007-02-09 2013-04-2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微細パターン転写材料
JP5261817B2 (ja) * 2008-08-30 2013-08-14 国立大学法人長岡技術科学大学 表面に微細凹凸パターンを有したセラミックス焼成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69730A (ja) * 2008-09-18 2010-04-02 Osaka Univ ナノインプリントリソグラフィー用の高耐久性レプリカモールド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10129507A (ja) * 2008-12-01 2010-06-10 Asahi Kasei Corp 照明器具
SG168513A1 (en) * 2009-08-04 2011-02-28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A method of reducing the dimension of an imprint structure on a substrate
KR100974288B1 (ko) * 2010-01-13 2010-08-05 한국기계연구원 나노임프린트를 이용한 금속 산화박막 패턴 형성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led 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101302350B1 (ko) * 2012-02-10 2013-08-30 노바테크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광 추출용 투명기판의 제조방법
KR20140031514A (ko) * 2012-09-03 2014-03-13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굴절률 조절층을 포함하는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487151A (zh) * 2016-01-22 2016-04-1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纳米压印的图形转移制备光栅的方法
KR102256349B1 (ko) * 2017-03-08 2021-05-27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경화물 패턴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부품, 회로 기판 및 석영 몰드 레플리카의 제조 방법, 및 임프린트 전처리 코팅용 재료 및 그의 경화물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1945B2 (ja) * 1992-10-05 2003-03-04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基板上に微細な凹凸パターンを形成する方法
KR100316731B1 (ko) * 1999-03-31 2001-12-12 김충섭 광학 코팅용 혼성 조성물 및 그것을 함유한 광변색 박막용 조성물
JP2001100026A (ja) * 1999-09-30 2001-04-13 Minolta Co Ltd 液晶光学デバイス及び液晶偏光デバイス
JP4208447B2 (ja) * 2001-09-26 2009-01-14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Sogを用いた室温ナノ−インプリント−リソグラフィー
JP4090374B2 (ja) * 2003-03-20 2008-05-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ナノプリント装置、及び微細構造転写方法
JP4639054B2 (ja) 2004-04-02 2011-02-23 旭化成株式会社 透明ハイブリッドシート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1923A (zh) * 2014-07-08 2014-10-15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具有随机微米/纳米混合结构的光扩散片的制备方法
CN104101923B (zh) * 2014-07-08 2016-05-18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具有随机微米/纳米混合结构的光扩散片的制备方法
CN107445477A (zh) * 2016-05-23 2017-12-08 陈玉彬 节能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45477B (zh) * 2016-05-23 2019-12-03 陈玉彬 节能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8339885A (zh) * 2018-01-16 2018-07-3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拉刀后刀面微纳表面形貌单点增量压印方法及其装置
CN108339885B (zh) * 2018-01-16 2019-06-1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拉刀后刀面微纳表面形貌单点增量压印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57467C (zh) 2009-11-04
KR20060067875A (ko) 2006-06-20
HK1091905A1 (en) 2007-01-26
KR100955018B1 (ko) 2010-04-27
TW200633845A (en) 2006-10-01
JP2006168147A (ja) 200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0064A (zh) 使用有机无机混合材料和纳米压印技术的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微细结构体
CN1284978C (zh) 光学元件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光刻设备和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149598C (zh) 用于按钮开关结构的按键顶端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21889A (zh) 在基片上制作带图形光学滤波层的方法
CN1258205C (zh) 图像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密封材料填充装置
CN1957650A (zh) 电磁波屏蔽材料以及其制造方法
TWI472444B (zh) 立體圖紋製作方法與立體圖紋製作裝置
CN1266414A (zh) 玻璃面板和玻璃面板的制造方法及用于玻璃面板中的隔垫
CN1928712A (zh) 用于生产结构的模具、印痕设备以及工艺
JP5691947B2 (ja)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及び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473284A (zh) 掩膜形成方法及去除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造的半导体器件、电路、显示体模件、滤色器及发光元件
CN1719257A (zh) 一种低通量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制备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TWI485059B (zh) Modeling method
CN1741712A (zh) 布线图案形成方法及tft用栅电极的形成方法
CN1259577C (zh) 设置了具有微凹凸图案的树脂薄膜的光学元件、反射板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CN1237016C (zh) 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531476A (zh) 表面处理装置及表面处理方法
JP2013033208A (ja)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627188A (zh) 含有无机粉体的树脂组合物、转印膜和等离子体显示屏的制造方法
CN1920666A (zh) 感光性浆料
CN1066569C (zh) 在阴极射线管表面上粘附薄膜的方法
CN1275885C (zh) 成形用模具的再生方法及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1065226A (zh) 模具及具有转印精细图形的基材的制造方法
CN1842726A (zh) 具有表面微细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铸塑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587150A (zh) 防爆隔板玻璃表面增透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19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ONGHU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NDERSH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808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829

Address after: Osaka

Applicant after: Kaneka Corp

Address before: Shiga

Applicant before: Andersh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19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04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