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8953A - 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 - Google Patents
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28953A CN1728953A CNA2003801070143A CN200380107014A CN1728953A CN 1728953 A CN1728953 A CN 1728953A CN A2003801070143 A CNA2003801070143 A CN A2003801070143A CN 200380107014 A CN200380107014 A CN 200380107014A CN 1728953 A CN1728953 A CN 17289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warp thread
- surface fastener
- braid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44B18/0023—Woven or knitted fasten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1—Surface features
- D10B2403/011—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 D10B2403/0114—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with one or more yarns appearing predominantly on one face, e.g. plated or paralleled yarn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3—Fasteners
- D10B2501/0632—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其背面具有作为表面扣件在柔软度以及功能与耐用度上优良的柔软纤维纱的覆盖的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该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包括在编或织衬底编织物(10)的同时编或织的,并从上述编织物(10)的表面上突出的多个接合元件。衬底编织物(10)的经纱(11到17,111,114)包括部分的加工纱(15,114)。加工纱(15,114)被编或织进入衬底编织物(10)以使它们能够在此衬底编织物(10)的背面浮起,而且衬底编织物(10,110)的背面的基本整个表面被用此加工纱(15,114)覆盖。最好这些加工纱(15,114)是由多纤丝组成的经膨化加工的加工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包括多个套圈或钩子的接合元件的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且此接合元件是在编或织编织物的同时被编或织进入通过编或织获得的上述编织物的表面中。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这种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由具有从编织物的平面衬底直立的多个套圈的所谓拉绒编织物制成,衬底编织物一般由纤维制造的编制物或织制物的底层织物构成。通常,由单纤丝构成的套圈(拉绒)纱在编或织构成底层织物的衬底编织物的同时被编或织之后,通过部分切割每一个套圈的侧部而形成钩片,或在套圈的顶部被切掉后,其前沿通过加热被熔化为球面(或半球面)形状以形成蘑菇状片,且此蘑菇状片用作为凸形接合元件。如果是凹形接合元件,由于套圈纱的编或织与衬底编织物的编或织同时进行,多纤丝被使用并且当编或织完成后,其被热固化或染色。随着套圈的形状被保持在其原来的形状,套圈被拉绒以使多纤丝分离为单纤维使其面对多个方向。
如果诸如切割或揉搓的外力被施加于其形状在前述的切割或拉绒之前通过热固化固定的套圈,套圈被从衬底编织物中拉出或抽出,并使其失去了表面扣件的功能。通常,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套圈形成于其单面的衬底编织物的背面,也就是说没有套圈的一面被进行背涂。这样的背涂通过涂覆诸如尼龙,聚乙烯或聚氨酯等被溶剂溶解的树脂溶液进行。当溶剂被去除时这些树脂溶液固化并硬化。另外,这些树脂与溶剂一同渗透衬底编织物的合成纱的交叉点之间形成的空隙,并在衬底编织物的合成纱之间以及此合成纱与套圈纱之间黏结在一起并固化。另外,在同一时间,其在组成合成纱的多个纤维之间渗透并固化,最终,不仅衬底编织物的背面,而且整个衬底编织物被硬化。
为排除这样的缺陷,例如,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报No.1-33656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1-309805提出用热熔纱作为单绒或双绒(套圈)编制物中的纬纱或经纱的一部分并在套圈编制物编制完成后通过加热熔化热熔纱,热熔纱与其他合成纱被黏结在一起并且在衬底编制物中固化。从而,不使用特殊的黏结剂且任何出现在衬底编制物表面上的硬化的树脂部分都几乎被消除,从而能够保证整个表面扣件的塑性,这些在以上所述的公报中都被提到。
另外,根据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1-238708,底层编制物用所谓纱罗织(leno)结构编制,在该结构中,每一次当组成底层编制物的衬底编制物的经纱跨过每一个纬纱时,套圈纱通过左右摆动被缠绕,以防止套圈纱脱落。上述公报也提出用和以上提到的公报中相同的热熔纱作为通过套圈纱缠绕的经纱以及设置在套圈纱两侧的经纱,这样的话,由于纱罗织(leno)结构与热熔纱的熔解,能够有效防止套圈纱的松开与编制结构的破坏。
附带地说,这种表面扣件应用的多样性已经被进一步扩大,而且表面扣件已经不仅被应用到诸如日常的服装与日用品或工业机器的固定工具,而且直接应用于多种运动器具,卫生器具,以及医疗用品的领域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有上述专利文件提出的不同种类的捆结带,不同种类的吸湿带,以及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绷带和表带。通常这些产品要求具有塑性,且同时与皮肤接触部分的触感也是很重要的。
然而,因为在每一种上面提到的专利文件提出的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中,其背面没有用不同种类的树脂进行背涂,尽管塑性被完全加强且背面的触感也多少有改进,但是背面的感觉粗糙,而且取决于使用的纱的种类,由于经纱在背面跨越纬纱时被弯曲的弯曲量十分大而导致感觉高低不平。这是表面扣件的背面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应用中的一个致命的缺点。
本发明已经解决了这些常规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具体目标是提供一种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在此扣件中接合元件在没有任何背涂层时也永远都不会掉落或抽出,以使其构造能够被保持一段很长的时间且其背面对皮肤的触感柔软和平顺。
通过下文的叙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将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接下来将要描述的本发明将能够实现这样的目的。
本发明的最为基本的构造存在于具有在编或织由底层织物组成的衬底编织物的同时编或织的,以及从该编织物的表面突出的多个接合元件的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中,在其中组成底层织物的经纱中的部分经纱被编或织成使其从衬底编织物的背面浮起,同时上述部分的经纱基本覆盖此衬底编织物背面的整个表面。
为了编制该部分经纱以使其从衬底编织物的背面浮起,可以使用能够在编制物的单面上通过图形纺织自由创造编制样式或图形的不同种类的多臂(dobby)机。当然,其也能够通过普通的双编制结构创造。另一方面,为了织制部分经纱以使它们能够从衬底编织物的背面浮起,也可以使用双经纱针织机或配备前后针床的纬纱针织机。根据本发明,这些部分经纱被编或织成使其基本覆盖衬底编织物背面的整个表面。
作为该部分经纱,最好用不同种类的具有良好塑性的加工纱以及如权利要求2中提到的,例如,最好是由诸如受到膨化加工处理的尼龙纱与丙烯酸纱的多重高塑性合成树脂组成的加工纱。如果需要吸湿性,允许使用由不同种类的纤维素纤维组成的加工纱。通过这样的方法,最好使用比其他经纱粗的纱作为这些加工纱,以便覆盖衬底编织物的背面。
如果构成表面扣件底层织物的衬底是编制物,这些加工纱以外的经纱以尽可能高的编制密度编制,且加工纱被编制进编制间隔的适当位置中。此时,加工纱被制成跨越单纬纱的表面且跳过多根纬纱以使其跨越它们的后表面,所以其能够在表面扣件的背面上浮起。为了均匀地覆盖整个表面扣件的背面,最好加工纱跨越该单纬纱表面的位置与邻近此上述加工纱的加工纱跨越单纬纱表面的位置不是同一个位置,而且加工纱被制成在沿着经纱方向依次跨越每一个纬纱。加工纱跨越纬纱表面的位置可在织物的整个表面上随机分布设置。
如果组成表面扣件底层织物的衬底是织制物,除了加工纱以外的包括形成接合元件的套圈纱的织制纱结构主要使用前后针床中的任何一个针床织制,而加工纱使用前后针床中相对一侧的任何一个针床织制。当然,由于加工纱需要与前后表面侧连接,这就使其要跳过在为了织制表面扣件的背面的前后针床中的任何一个针床上的多个行程路径,此后与设置在前后针床的相对一侧的任何针床上的织制针相缠绕,然后与底层织物的表面侧的织制纱一起织制。在织制此底层织物期间,用于接合元件的套圈纱被织制进用于织制表面扣件前表面侧的织制纱中,同时在前面侧形成套圈。
接下来,一部分加工纱在与套圈由套圈编织物形成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的结构连接,并且加工纱在表面扣件的背面之上浮起,而且除了其连接部分外都被暴露,所以其基本覆盖了表面扣件的整个背面。结果,表面扣件的加工纱暴露于其中的背面获得极其柔软的感觉,并且具有很好的塑性与膨化力。此时,必须将加工纱与组成底层织物的全部经纱的重量比设定为35%到60%,以保证表面扣件的塑性和背面的柔软感。
根据本发明,组成底层织物的经纱包括具有低于其他合成纱材料的熔点的热熔纱,且在周围部分的纱能够与通过加热处理熔化的热熔纱材料熔合在一起。根据本发明,如果有例如塑性与薄度的要求,仅仅依靠以上描述的编或织结构固定套圈纱的形状是困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热熔纱部分地设置为经纱以便编或织底层织物之后,编织物被加热以便熔化热熔纱,其后周围部分的合成纱以及单纤维(细丝)与熔化了的纱材料连接在一起。此时,热熔纱可以被完全熔化为液体状态以便于在周围部分的的合成纱与单纤维(细丝)之间连接。或者,热熔纱也能够被转变为半熔化状态且其表面的熔化部分能够被涂覆到周围部分的合成纱与单纤维(细丝)上。
由于此时加工纱在覆盖整个表面的同时自然地在表面扣件的背面浮起,熔化了的纱材料不渗透加工纱,所以其不向外暴露,因此只有部分与表面扣件的前表面侧的编或织结构接触的复合纤维与编或织结构通过熔化的纱材料在表面扣件的前面侧连接。由于这个原因,产品完成后表面扣件的背面依然保持良好的柔软感。而且,与常规的背涂层不同,不需要如同表面扣件的衬底编织物一样使用大量的背涂树脂,而且由于合成纱有效地在衬底内部连接在一起,塑性也不会受到影响。
附带地说,如本发明描述的一样,如果在由受到膨化加工的多纤丝组成的加工纱在表面扣件的背面浮起这杆的方式中的编或织的情况下,如果浮起量大,编织物将有可能容易地被分离为单纤维(细丝),并且即使其被周围物或指尖轻微钩住也会被切开。有关日常的合成树脂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在为了大量生产而将与表面扣件的多数片相对应的数量编或织在一起而获得宽编或织原料编织物之后,经常要被切割到需要的带宽。通常为了这样的切割,高频或超声波的熔化切割或加热熔化切割被用来防止切割后的松散。
但是,根据这样的熔化切割,其切断端变得非常硬,所以当其接触皮肤时可能导致伤害。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将宽套圈编织物切割成表面扣件单元的宽度,考虑使用通常的不依赖于熔化切断的切割机或类似设备进行切割。但是,在以上描述的编或织结构的切割部分(耳部),背面的浮起量相当大,以致于浮起的纱即使仅仅被指尖钩住也容易散开,所以拉绒变得过分,结果,完成的产品不能承受实际的使用条件。因此,根据本发明,最好衬底编织物的耳部跨越衬底编织物中的纬纱或行程路径并在背面浮起的加工纱的浮起(弯曲)量被设定为两倍或更多倍的主体部分的浮起量(弯曲部分)。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耳部背面的浮起量降低,所以加工纱将不会被拆散。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作为设置在上述耳部的经纱的一部分的热熔纱,这样的拆散能够被进一步消除。
本发明的接合元件可以仅仅是套圈状凹式接合元件或仅仅是钩状或蘑菇状凸式接合元件,而且进一步,多个的接合元件可以包括套圈状凹式接合元件与钩状或蘑菇状凸式接合元件,而且这些接合元件能够在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中共存。而且,在本发明中,如果采用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No.2001-238708中提出的经纱的纱罗织(leno)结构作为在其中形成衬底编织物的接合元件的前面侧的底层织物,表面扣件的形状被进一步稳定,而且能得到需要的接合力与分离力,这是最理想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凹式表面扣件编制结构的部分平面视图。
图2为示意性地显示了在上述凹式表面扣件中不同种类的合成纱缠绕情况的部分侧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凹式表面扣件主要部分的织制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述凹式表面扣件中每一根织制纱的织制构造示意图。
图5为显示上述构造中的织制结构的部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代表的实例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和图2是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的编制表面扣件的具有编制物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编制结构示意图。相同的实例例证了一种凹式表面扣件,其中由多根多纤丝纱组成的绒毛形成于衬底编制物的单面,衬底编制物的底层编制物由编制表面扣件组成。在同一个附图中,参考标号10指衬底编制物,参考标号11到14指四根经纱,第一到第四经纱组成绒毛形成侧表面的底层编制物,参考标号15指在底层编制物的和绒毛形成侧面相对一侧上的背面上浮起的加工纱,其构成了本发明的一部分特征部分,参考标号16、17指第一与第二热熔纱,其也构成了本发明的一部分特征部分,且转变为绒毛形成侧表面的部分底层编制物。参考标号18指在底层编制物表面上形成绒毛的由多纤丝组成的经纱(拉绒纱)。同时,参考标号19指纬纱。
根据本实施例,普通的经纱11到14,加工纱15和组成部分经纱,拉绒纱18,和在底层编制物中的纬纱19的热熔纱16,17都由尼龙基树脂制成的多纤丝组成。当然,本发明不限于尼龙制的多纤丝,例如聚乙烯,丙烯酸和聚丙烯的热塑性树脂能够被独立或组合使用,而且可允许使用由这些树脂与纤维素纤维组合制成的细丝。而且,如果接合元件是凸式接合元件,由不同种类的合成树脂材料组成的单纤丝被用作拉绒纱。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与图2所示,作为底层编制物中使用的经纱,第一到第四普通经纱11到14,加工纱15,第一与第二热熔纱16、17和拉绒纱18,使用了总共五种纱,其组成主体部分A和耳部B,主体部分A中在表面扣件的每个单元的表面上形成拉绒,耳部B形成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在主体部分A的底层编制物中,如图1所示,第一经纱11,第一热熔纱16,第二经纱12,加工纱15,第三与第四经纱13、14,以及第二热熔纱17从左侧开始按这样的顺序排列。第一,第二和第四经纱11,12,14在经向的走向中,其中的每一个都重复地向下穿过邻近的纬纱19而后再跨越。当第一经纱11向下穿过纬纱19且当第一经纱11跨越纬纱19时,热熔纱16重复地跨越纬纱19,并向下穿过。第三经纱13重复和热熔纱16,17一样的动作。
接合元件的拉绒纱18在第一热熔纱16与象第一热熔纱16的第二经纱12之间向下穿过纬纱19,并跳过与其邻近的纬纱19而形成拉绒,并倾斜地跨过第二到第四三经纱12到14,在此之后,在第四经纱14与第二热熔纱17之间向下穿过邻近的纬纱19。然后,其跨越在下一位置的纬纱19,并向下穿过下一纬纱19,倾斜地跨越第四到第二三经纱14到12,在第一热熔纱16和第二经纱12之间向下穿过下一位置的纬纱19,并在下一位置倾斜地跨越纬纱19与第二到第四经纱12到14,重复地形成拉绒后沿着经纱的方向走纱。
加工纱15被设置在第二经纱12与第三经纱13之间,且在跨越单纬纱19之后,向下穿过11根纬纱19后重复地跨越第12根纬纱19。在编织宽度方向上邻近于加工纱15的加工纱15跨越纬纱19的位置是在经纱方向上从之前加工纱15跨越纬纱19的位置跳过六根的纬纱19的位置,并且不断地重复交替。根据本实施例,加工纱15由两根多纤丝组成的加工纱构成,且其总的纱尺寸为例如470dtex。此时,主体部分A的每一根由普通多纤丝组成的第一到第三经纱11到14的尺寸被设定为155dtex,由低熔点多纤丝组成的每一根第一与第二热熔纱16,17的尺寸被设定为220dtex,且每一根由多纤丝组成的拉绒纱18的尺寸被设定为235dtex。
耳部的编制结构使用与第一到第四经纱11到14相同的经纱11到14以普通的编制结构进行编制,与之前提到的加工纱15相同的单根加工纱15以及与热熔纱16相同的热熔纱16被设置在第二与第三经纱12,13之间以使其互相相邻。热熔纱16以重复和第三经纱13相反的动作编制,且加工纱15通过重复在向下穿过以上描述的五根纬纱后跨越第六纬纱19的拉绒形成侧面的动作而编制,这与主体部分A不同。组成用来作为表面扣件的一个单元的底层织物的第一到第四经纱11到14总的数量为130,加工纱的总的数量为33,热熔纱16,17的总的数量为62。
同时,多个的钩片或蘑菇状凸式接合元件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编制结构形成在衬底编制物10的表面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前面提到的拉绒纱18,使用由合成树脂组成的单纤丝。同时,除去拉绒纱18所有纱的尺寸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尺寸,且拉绒纱18的尺寸被设定为360dtex。在编制后进行的热处理后,由拉绒纱18形成的拉绒的侧部被部分切除以便形成钩片,或在拉绒的顶部被切除后,其前端被加热以便形成半球或球面的接合头部分,从而生成凸式接合元件。
如果表面扣件带10的原料织物通过以上描述的结构编制,多个的拉绒被形成于表面上且整个背面被编制进背面的加工纱15覆盖以使其浮起。这样的浮起结构能够使用如常规编制图案或编制式样的多臂(dobby)织布机容易地编制。编制之后,织物被浸入温度保持在比热熔纱16,17的熔点高且比其他合成纱的熔点低(根据本实施例大约100℃)的染色溶液中。在染色期间,热熔纱16,17被熔化且渗透进入周围的合成纱(经纱与纬纱)之间以及其合成单纤维之间以使其相互连接,所以拉绒的近端部分与底层织物的编制形状被固定以防止拉绒被抽出或拉出。
然而,此连接并没有到达所编制的加工纱15的表面以使其能够浮起在表面扣件的背面而且从不影响其柔软度的触感。在耳部B,被编制为浮起于背面之上的加工纱15在每第六根纬纱19处弯曲,在与拉绒形成侧相对侧的表面上向下穿过纬纱19,所以与底层织物的连接与主体部分A相比是其两倍。结果,也是由于热熔纱16的熔化,加工纱15几乎不在耳部B拆散开,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稳定的形状。
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使用织制纱的表面扣件的针织结构设计的平面示意图,图4显示了每一根织制纱的织制结构,图5为显示相同构造的织制结构的部分透视图。尽管在图5中,为方便于理解,取决于每一种类的织制纱的尺寸不同且其织制密度也做得较粗,但织制纱的尺寸能够取决于应用任意设定,实际上织制纱之间的间隔也更加密集。而且,尽管没有标示,如第一实施例一样热熔纱能够如这里所示的织制纱一样被添加。此时,热熔纱的织制结构能够取决于应用以及其他的织制纱结构随意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这些图所示,应用前后筘的双经织制机器被使用,并且作为其基本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织制纱包括使用所有前后织制的经纱织制纱111,通过跳过前针而仅仅使用后针形成具有0-2/2-2/2-4/2-2/2-4/2-2/0-2的重复结构的背拉绒的拉绒织制纱112,在通过形成于与经纱织制纱111相邻行程的后针与织制图形式样缠绕时交替向后折叠,以及沿纬向连续插入四根纵行条纹之间的纬向插入纱113,所以这些织制纱在表面扣件的拉绒形成侧形成底层织物。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的加工纱114跳过所有相同纵行条纹上的后针,且在每一其他针时通过与前针的缠绕,以重复0-0/0-2/2-2/2-2/2-2/2-0的结构沿经纱的方向形成浮起的针脚以形成织针套圈。
如对以上描述的理解,根据第二实施例,暴露在表面扣件的接合元件形成侧的相对侧的背面且覆盖整个背面的加工纱114,被织制进入表面扣件的接合元件形成侧的相对侧的背面以使其浮起,并行使如第一实施例的相同操作与发挥相同的效果。特别地由于根据第二实施例,与编制结构不同,每一根织制纱与套圈(织制式样)缠绕,纱由于织制结构而几乎不掉出,而且通常不需要使用热熔纱。然而,为了稳定织制形状,最好如第一实施例一样织制热熔纱。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实施例,通过使用后针织制热熔纱,就从来不会失去浮起于表面扣件背面的被织制的加工纱的柔软感。
同时,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加工纱需要与其他织制纱不同的塑性与柔软感,最好使用由受过普通膨化加工处理的多纤丝组成的厚纱,甚至不去寻求原本的感觉。此时,最好加工纱114与经纱织制纱111的总重量比在35%-60%的范围。如果是35%或更少,浮起于表面扣件背面上的加工纱的量就过小,因此前表面侧的部分底层织物被暴露所以其柔软度感觉变得不充分。如果比例为60%或更大时,浮起于表面扣件背面上的加工纱的量就过大,因此表面扣件的厚度增加从而增加了不舒适感或针织变得难于进行,从而有时不能进行稳定的织制。
以上的描写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例如,有关形成于表面扣件表面上的接合元件,不仅凹式接合元件或凸式接合元件被独立地形成,而且凹式接合元件与凸式接合元件能够被混合地生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凸式接合元件与凹式接合元件被交替设置在编织或针织织物的宽度方向,编或织后的拉绒加工变得简便,这是最理想的。进一步,在以上说明中以具体数字描述的纱的尺寸与重量比仅仅是举例,只要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这些数字能够被随意选择。
Claims (9)
1.一种具有多个接合元件的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这些接合元件在编或织由底层织物组成的衬底编织物的同时被编或织,并且从编织物(10)的表面突出,其特征在于,组成底层织物的经纱(11到17,111,114,115)中的部分经纱(15,114,115)被编或织成使其从衬底编织物(10)的背面浮起,同时上述部分经纱(15,114,115)基本覆盖上述衬底编织物(10,110)的背面的整个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部分经纱(15,114,115)是加工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制造的表而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加工纱(15,114,115)是经过膨化加工的多纤丝纱。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组成编织物的加工纱(15,114,115)与经纱(11到17,111,114,115)之间的重量比为35%到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组成底层织物的经纱(11到17,111,114,115)包括具有比其他合成纱材料低的熔点的热熔纱(16,17),且热熔纱周围部分的纱通过经加热处理熔化的热熔纱材料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耳部(B)中每一根跨越衬底编织物(10)中的一根或多根纬纱(19,113)或经纱(11到15,111,114,115)且在背面上浮起的加工纱(15,114,115)的浮起数量是相对于主体部分(A)的浮起数量的两倍或更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接合元件是由多纤丝构成的套圈状凹式接合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接合元件是由单纤丝构成的钩状或蘑菇状凸式接合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由多纤丝构成的套圈状凹式接合元件与单纤丝构成的钩状或蘑菇状凸式接合元件在衬底编织物(10)的表面上混合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372888A JP3895272B2 (ja) | 2002-12-24 | 2002-12-24 | 繊維製面ファスナー |
JP372888/2002 | 2002-12-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28953A true CN1728953A (zh) | 2006-02-01 |
CN100496325C CN100496325C (zh) | 2009-06-10 |
Family
ID=3267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8010701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6325C (zh) | 2002-12-24 | 2003-12-02 | 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207195B2 (zh) |
JP (1) | JP3895272B2 (zh) |
CN (1) | CN100496325C (zh) |
AU (1) | AU2003303369A1 (zh) |
DE (1) | DE10393868T5 (zh) |
TW (1) | TWI241896B (zh) |
WO (1) | WO2004057993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6756B (zh) * | 2008-05-29 | 2012-02-29 | 上海交通大学 | 空分多址系统基于最优量化误差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149297B (zh) * | 2008-09-10 | 2013-09-18 | 3M创新有限公司 | 钩环扣件的母部件 |
CN104433001A (zh) * | 2014-11-14 | 2015-03-25 | 昆山永信纺织有限公司 | 织造型蘑菇头粘扣带的生产工艺 |
CN107872959A (zh) * | 2015-05-29 | 2018-04-03 |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 包括具有鞋面(其包括具有可分离地固定的远端的内侧和外侧部分)的鞋类制品的鞋类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18568C (zh) * | 2004-06-17 | 2009-07-29 | 可乐丽粘扣带股份有限公司 | 布制可分离扣件 |
DE102007003287A1 (de) * | 2007-01-23 | 2008-07-24 | Gottlieb Binder Gmbh & Co. Kg | Aus Garnen hergestellter Flächenhaftverschluß |
US7549303B2 (en) * | 2007-11-21 | 2009-06-23 | Milliken & Company | Textile-reinforced composites with high tear strength |
US20100255744A1 (en) * | 2007-11-21 | 2010-10-07 | Brian Callaway | Textile-reinforced composites with High Tear Strength |
JP4531831B2 (ja) * | 2008-09-10 | 2010-08-25 | 株式会社今井機業場 | 面ファスナ用編地 |
FR2937227B1 (fr) * | 2008-10-17 | 2010-10-22 | Thales Sa | Casque comportant un systeme de maintien de la visiere par microfibres |
TWI383077B (zh) * | 2009-10-22 | 2013-01-21 | Formosa Saint Jose Corp | Clasping slip material construction |
EP2500455B1 (en) * | 2009-11-09 | 2020-05-06 | Kaneka Corporation | Pile fabric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
JP5841318B2 (ja) * | 2010-08-06 | 2016-01-13 |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 面ファスナ |
JP4861503B1 (ja) * | 2010-08-06 | 2012-01-25 | 丸紅イン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面ファスナ用編地 |
WO2012042616A1 (ja) * | 2010-09-29 | 2012-04-05 | Ykk株式会社 | 編物製テープを備えた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
US8468853B2 (en) * | 2011-02-07 | 2013-06-25 | Southern Weaving Company | Knitted velcro sleeve |
FR2985270B1 (fr) | 2011-12-29 | 2014-10-31 | Sofradim Production | Tricot avec bandes sans picots |
DE202012008379U1 (de) | 2012-08-31 | 2012-09-20 |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 Schlingenware als Klettverschluss |
JP5531129B1 (ja) * | 2013-02-12 | 2014-06-25 | クロス工業株式会社 | 伸縮性パイル経編地、包帯、メス型面ファスナ |
DE102013006612B4 (de) * | 2013-04-09 | 2016-05-25 | Gebrüder Aurich GmbH | Textiles Gewirk |
CN107956019A (zh) * | 2018-01-16 | 2018-04-24 | 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单层带有双面毛圈具有粘扣弹性手表带及织造工艺 |
US11096437B2 (en) | 2018-05-29 | 2021-08-24 | Nike, Inc. | Micro hook-and-loop closure system |
JP7299249B2 (ja) * | 2019-01-23 | 2023-06-27 | クラレファスニング株式会社 | 織物系フック面ファスナ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35207Y2 (zh) * | 1985-10-23 | 1990-09-25 | ||
US4714096A (en) * | 1985-12-03 | 1987-12-22 | George C. Moore Co. | Elastic fabric provided with a looped gripping surface |
JPH0437453Y2 (zh) * | 1987-03-24 | 1992-09-03 | ||
US5267453A (en) * | 1991-06-06 | 1993-12-07 | Guilford Mills, Inc. |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
US5214942A (en) * | 1991-06-06 | 1993-06-01 | Guilford Mills, Inc. |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
JP2828593B2 (ja) * | 1994-04-22 | 1998-11-25 |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 厚手基布を有する面ファスナー |
US6096667A (en) * | 1994-07-25 | 2000-08-01 | Milliken & Company | Hook and loop fastener |
JP3549675B2 (ja) * | 1995-07-26 | 2004-08-04 | 株式会社クラレ | 面ファスナー雌材 |
US6216496B1 (en) * | 1998-09-04 | 2001-04-17 | Gehring Textiles, Inc. | High performance hook and loop closure system |
JP3647357B2 (ja) * | 2000-04-28 | 2005-05-11 | Ykk株式会社 | 面ファスナー |
US6910353B2 (en) * | 2002-11-27 | 2005-06-28 | Milliken & Company | Printed loop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2002
- 2002-12-24 JP JP2002372888A patent/JP389527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12-02 DE DE10393868T patent/DE10393868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12-02 CN CNB2003801070143A patent/CN10049632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2-02 US US10/539,763 patent/US720719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2-02 WO PCT/JP2003/015404 patent/WO200405799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12-02 AU AU2003303369A patent/AU200330336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12-10 TW TW092134907A patent/TWI241896B/zh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86756B (zh) * | 2008-05-29 | 2012-02-29 | 上海交通大学 | 空分多址系统基于最优量化误差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149297B (zh) * | 2008-09-10 | 2013-09-18 | 3M创新有限公司 | 钩环扣件的母部件 |
CN104433001A (zh) * | 2014-11-14 | 2015-03-25 | 昆山永信纺织有限公司 | 织造型蘑菇头粘扣带的生产工艺 |
CN107872959A (zh) * | 2015-05-29 | 2018-04-03 |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 包括具有鞋面(其包括具有可分离地固定的远端的内侧和外侧部分)的鞋类制品的鞋类系统 |
CN107872959B (zh) * | 2015-05-29 | 2020-12-01 |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 包括具有鞋面(其包括具有可分离地固定的远端的内侧和外侧部分)的鞋类制品的鞋类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895272B2 (ja) | 2007-03-22 |
DE10393868T5 (de) | 2006-01-19 |
JP2004201821A (ja) | 2004-07-22 |
US7207195B2 (en) | 2007-04-24 |
WO2004057993A1 (ja) | 2004-07-15 |
US20060112735A1 (en) | 2006-06-01 |
CN100496325C (zh) | 2009-06-10 |
TWI241896B (en) | 2005-10-21 |
AU2003303369A1 (en) | 2004-07-22 |
TW200414878A (en) | 2004-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96325C (zh) | 纤维制造的表面扣件 | |
KR100673742B1 (ko) | 편성 면파스너 | |
DE69428294T2 (de) | Textiler Haftverschlussstoff vom Schlingen-Typ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handlung | |
EP0228203B1 (en) | Warp knitted lace fabrics | |
EP2039826B1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knitted lace | |
JPS6027281B2 (ja) | ベルベツト式フアスナ−用テ−プの製造方法 | |
JP2860159B2 (ja) | フレキシブルな研摩材 | |
KR19990063408A (ko) | 편직 슬라이드 파스너 | |
CN1280467C (zh) | 表面结合件 | |
KR19980069878A (ko) | 레이스 편물의 제조방법 및 레이스 편물 | |
MX2008000006A (es) | Procedimiento para la fabricacion de un tejido elastico indesmalable. | |
JP2005034404A (ja) | 編込み面ファスナー | |
JPS63203154A (ja) | 人工靭帯 | |
JPS63152444A (ja) | たて編レ−スの製造法 | |
JP7530112B2 (ja) | 編レース、衣服、及び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 | |
CN1115992A (zh) | 二面式经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其编织结构 | |
GB2112032A (en) | Slide fastener assembly | |
KR200263606Y1 (ko) | 플러시 편물 및 플러시 편물 생산용 이중 니들 바 경편기 | |
JPS6350557A (ja) | ジヤカ−ドレ−ス地の編成方法 | |
JP2004091987A (ja) | パイル付き立体経編地の製造方法及び立体経編地 | |
JPH07122206B2 (ja) | 網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 |
CS214475B1 (cs) | Proplet a vyztuženým smyčkovým povrchem a způsob jeho výroby | |
KR970014719A (ko) | 대여용 신발- 닦기 매트 | |
JPS6220298B2 (zh) | ||
CS207239B1 (cs) | Pletenina opatřená alespoň místně krycí vrstvou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1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