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1970A - 光学仪器 - Google Patents

光学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1970A
CN1721970A CNA200510083015XA CN200510083015A CN1721970A CN 1721970 A CN1721970 A CN 1721970A CN A200510083015X A CNA200510083015X A CN A200510083015XA CN 200510083015 A CN200510083015 A CN 200510083015A CN 1721970 A CN1721970 A CN 17219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focal point
point detector
program
su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30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4243C (zh
Inventor
伊藤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21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19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42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424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得到迅速的对焦动作、且能正确地进行对焦的光学仪器。该光学仪器含有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1焦点检测器、用与该第1焦点检测器不同的检测方式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2焦点检测器、具有检测被摄体是否是活动体的功能和由使用前述第1和第2焦点检测器中至少一方的第1程序和使用至少另一方的第2程序进行摄影光学系统的调焦控制的功能的控制器。前述控制器根据前述活动体检测功能检测出的检测结果,优先进行前述第1和第2程序中的一方。

Description

光学仪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相机等光学仪器,详细地讲,涉及对焦动作及控制。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摄像光学系统把被摄体像成像在半导体摄像元件(CCD传感器、CMOS传感器等)上将其变换成电信号,把由此得到图像的图像信息记录在半导体存储器和磁盘那样的记录介质上的这样的数码相机正在得到广泛普及。
这种电子照相机具有为了自动地对焦被摄体像而控制摄影条件的自动调焦(AF)功能,作为该自动调焦控制方法,采用对比度AF方法和相位差检测AF方法。
对比度AF方法,是向从摄像元件中得到的亮度信号的高通分量〔以下称为AF评价值(锐度)〕增加的方向移动调焦透镜,把AF评价值成为最大值的透镜位置定位为对焦位置的登山方法,是一边在整个测距范围上驱动对焦透镜一边存储AF评价值,把相当于存储的AF评价值最大值的透镜位置定为对焦位置的全域扫描方法,这种对比度AF方法已被众所周知。特别是该对比度AF方法,由于原封不动地使用摄像用的摄像元件,从该摄像元件的输出中检测AF评价值,所以被广泛地采用。
另外,在单反照相机中,采用相位差检测AF方法。该相位差检测方式具有利用相对于摄像面通过多个不同的摄影透镜的镜区域的光束使其二次成像的光学系统。
然后,用二个行传感器检测该二次成像的2像,通过检测其2像的像数据的相位差来检测被摄体像的散焦状态(量),通过算出焦点位置且进行规定的透镜驱动,进行控制使之成为对焦状态。
再有,组合各AF方式而成的混合AF方式的对焦控制也得到提倡。在该混合AF方式中,例如,在用相位差检测AF方式把对焦透镜驱动到对焦点附近之后,再用对比度AF方法高精度地把对焦透镜驱动到对焦位置上(参照日本特开平7-043605号公报)。
但是,在对比度AF方式的焦点检测中,由于能检测的散焦量的范围窄,所以在焦点偏离大的状态下检测焦点变得困难,另外由于为了了解对焦位置在从无限远至最近端扫描对焦透镜时要花费较多时间,所以对于需要迅速动作的装置及迅速移动的被摄体的摄影是不合适的。再有,由于在离开对焦位置的部分上亮度信号的高通分量的变化少,所以存在难以分清焦点的偏离是在焦点前还是在焦点后。
另外,在相位差检测AF方式中,能检测的散焦量的范围大,但存在焦点检测范围内产生不敏感带的问题。另外,由于由摄像元件中的成像位置的偏离决定调焦透镜的移动量,所以AF可能范围(AF透镜)受摄像元件和透镜系统的限制。因此,在从无限远到最近端的范围大的场合,当设定透镜系统使全部的摄影可能范围中都能自动对焦(AF)时,存在因为兼顾摄像元件的元件尺寸等而使分辨率下降,使AF精度下降的情况。
由于这样的原因,在日本特开平7-043605号公报中介绍的混合AF方式,想要通过由相位差检测方式的焦点检测进行粗调后,再由对比度方式的焦点检测进行微调后进行调焦透镜的对焦动作来解决上述问题。
但是,即使在焦点精度方面只用相位差检测方式的焦点检测就足够时,由于常常进行对比度方式的焦点检测,所以对焦动作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或者会失去移动迅速的被摄体的摄影机会,或者在每次摄影时都要花费较多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得到迅速的对焦动作且能进行正确的对焦的光学仪器。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光学仪器,具有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1焦点检测器、用与该第1焦点检测器不同的检测方式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2焦点检测器、具有检测上述被摄体是否是活动体(移动体或自身不移动但活动的物体)的功能和由使用前述第1和第2焦点检测器中至少一方的第1程序和使用至少另一方的第2程序进行摄影光学系统的调焦控制的功能的控制器。前述控制器根据前述活动体检测功能得出的检测结果,优先执行前述第1和第2程序之中的一方。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光学仪器,具有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1焦点检测器、用与该第1焦点检测器不同的检测方式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2焦点检测器、由使用前述第1和第2焦点检测器中至少一方的第1程序和使用至少另一方的第2程序进行摄影光学系统的调焦控制的控制器。前述控制器根据前述第1焦点检测器的多次检测结果,优先执行前述第1和第2程序中的一方。
再有,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的光学仪器,具有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1焦点检测器、用与该第1焦点检测器不同的检测方式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2焦点检测器、检测摄影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的焦距检测器、由使用前述第1和第2焦点检测器中的至少一方的第1程序和使用至少另一方的第2程序进行摄影光学系统的调焦控制的控制器。前述控制器根据前述焦距检测器的检测结果优先执行前述第1和第2程序之中的一方。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或者特征可由下面的参照附图说明的优选实施例得到清楚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照相机装置的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照相机装置的构成方框图。
图3A~3C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相位差检测方式的原理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相位差检测方式的动作和构成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活动体检测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元件的摄影区域的简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对比度方式中的透镜位置和高频成分的关系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对比度方式的焦点检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调焦控制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调焦控制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照相机装置的构成图。
图12、13分别是表示实施例3的调焦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照相机装置(光学仪器)的主要结构的图。本实施例的照相机装置具有照相机主体102和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02上的透镜装置101。本实施例说明透镜装置101假设为能相对于照相机主体102装卸的光学仪器、例如单反等仪器形态来进行说明的,但也可是透镜整体型的光学仪器。
1及2是摄影透镜。具体地讲,摄影透镜1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而能改变摄影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的变焦透镜,摄影透镜2是在光轴L方向上移动来进行焦点调节的调焦透镜,各透镜可以由一片或多片透镜构成。3是根据被摄体的亮度调节入射到像面上的光量的作为光量调节构件的光圈。在此,摄影透镜1、2和光圈3均设置在透镜装置101内。
5是反射镜,在照相机主体102处于非摄影状态时,配置在摄影光路内,在处于摄影状态时位于从摄影光路上退出的位置上。反射镜5具有半透半反镜5a和副反射镜5b。
半透半反镜5a在处于非摄影状态时,使通过了摄影透镜1、2的光束中的一部分光束透过并使其向像面侧前进,同时对剩余的光束进行反射并导向设置在照相机主体102内的未图示的取景器光学系统。相对于半透半反镜5a配置在像面侧的副反射镜5b,在处于非摄影状态时,对透过了半透半反镜5a的光束进行反射并导向后述的焦点检测单元9。
L1、L2分别是用反射镜5分割的光束之中朝向像面去的光束的光轴和朝向焦点检测单元9去的光束的光轴。8是光电变换由摄影透镜1、2形成的被摄体像(光学像)的摄像元件(例如,CCD或CMOS传感器)。
10是快门(帘幕式快门)通过使前帘和后帘开闭动作按时间限制入射到摄像元件8上的光量。该快门构件10在摄像时根据快门开关的ON-OFF从摄影光束的光路上退避来使曝光开始,在读出来自摄像元件8的数据时关闭快门10。
9是作为第1焦点检测机构的焦点检测单元,接受用副反射镜5b反射的光束(AF光束)并由相位差检测方式检测摄影光学系统(包含摄影透镜1、2)的焦点状态。在此,9a是AF反射镜(高反射率的反射镜),使来自副反射镜5b的AF光束反射并导向后述的AF传感器。9b是用于分割AF光束的光瞳的分离透镜。9c是AF传感器,接受用分离透镜9b分割的AF光束后由相位差检测方式检测焦点调节状态(散焦量)。
下面参照图2对本实施例的照相机装置的电路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照相机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对于与用图1说明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装置控制器46通过摄像电路30控制摄像元件8的驱动。从摄像元件8读出的信号,由A/D变换器31变换成数字信号,同时由图像处理电路32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色处理等)。而且由图像处理电路32生成的图像信号被暂时存储在缓冲寄存器33内。
在保存图像信息的场合,由缓冲寄存器33存储的数据在压缩解压缩电路34中由JPEG方式等压缩处理后,经磁盘驱动器35记录在记录介质(例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磁盘)36上。
再有,记录在记录介质36上的图像信息,由压缩解压缩电路34解压缩处理并存储在缓冲寄存器33内后,经VRAM(视频RAM)42借助显示控制电路43由显示单元(LCD监视器、液晶显示器)44显示摄影图像。
另外,装置控制器46设有AF控制部45、活动体检测部49、对比度信号生成部50。对比度信号生成部50作为第2焦点检测装置,根据来自摄像元件8的输出信号,生成AF评价值(锐度;被摄体的亮度信号的高频成分)并输出给AF控制部45。
因此,该AF控制部45输入来自AF传感器9c的输出信号,同时输入来自对比度信号生成部50的AF评价值,进行由相位差检测方式进行的AF控制和由对比度方式进行的AF控制这两种控制。然后,该装置控制器46根据AF控制部45中的AF控制经调焦驱动电路19进行调焦马达21的驱动控制,驱动调焦透镜2。
另外,装置控制器46进行照相机装置内的控制,接受来自快门开关41和变焦距开关48的指示并根据这些指示进行动作。
快门开关41具有指示摄影准备动作(测光动作和焦点调节动作等)的开始的开关SW1和指示摄影动作(从摄像元件8读出的信号向记录媒体36上的记录等)的开始的开关SW2。变焦开关48是指示摄影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的切换的开关。
另外,当接受来自变焦开关48的指示时,装置控制器46通过由变焦驱动电路39进行变焦马达40的驱动控制,驱动变焦距透镜1,同时根据来自焦距检测电路47的输出信号监视(检测)变焦距透镜1的位置(摄影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
再有,在控制器分别设置在照相机主体102和透镜装置101上的场合,可以由照相机主体102内的控制器控制装置控制器46的动作中的一部分动作,由透镜装置101内的控制器控制其他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3A~3C和图4对焦点检测单元9中的相位差检测方式的原理及处理进行说明。
9b是使由半透半反镜5a反射的AF光束聚光在光电变换元件列9d1、9d2上的分离透镜。图3A表示对焦状态的透镜位置和传感器输出,在对焦状态下成像在各光电转换元件列9d1、9d2上的中央部上。
另一方面,与图3A所示的对焦位置相比,当调焦透镜2移动到图中右侧或左侧时,如图3B、图3C所示,光电转换元件列9d1、9d2上的成像位置向光电转换元件列9d1、9d2的端侧移动。也就是说,在图3B所示的状态(焦点前的状态)下,2个光束的成像位置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位移。而在图3C所示的状态(焦点后的状态)下,2个光束的成像位置向相互离开的方向位移。
因此,如果检测和运算成像位置的偏离量和偏离方向,就可以确定用于把调焦透镜2驱动到对焦位置上的必需的信号。
图4是表示由相位差检测方式进行AF动作的构成的方框图。
在光电转换元件列9d1、9d2上进行电荷蓄积,直到AF传感器9c的输出信号的电位达到规定值,或者设在装置控制器46中的积蓄时间计测部18的计测时间到达规定时间(Tmax)为止,当电荷积蓄结束时,AF传感器9c的输出信号在用A/D15量化后,输出给装置控制器46。
量化了的量子信息输入到Df量运算部16进行偏离量的运算,并作为散焦量Df被归一化。被归一化的散焦量Df输入给马达驱动量变换部17,由该马达驱动量变换部17算出与散焦量Df对应的调焦马达21的驱动量。然后,根据其值将调焦马达21只驱动需要量,把调焦透镜2导向对焦位置。
另外,由该相位差检测方式输出的散焦量Df也可使用于活动体检测部49的活动体检测处理。即如上所述,一旦进行对焦,只要被摄体不移动就能维持对焦状态,所以如果检测是否维持对焦状态就可以检测被摄体是否移动。
具体地讲,由于调焦透镜2借助一次对焦处理移动到对焦位置时,只要被摄体不移动就维持对焦状态,所以这时运算的散焦量Df不变化。因此,活动体检测部49在规定时间进行规定次数的散焦量Df的运算,算出被其规定次数运算后的Df的变化量ΔDf,然后,检测ΔDf是否是规定值(阈值)或规定值(阈值)以上,在该变化量ΔDf为阈值或阈值以上的场合,被摄体正在移动,即判断为被摄体是活动体,输出给AF控制部45。
这样,通过进行规定次数的散焦量Df的运算,活动体检测部49每次都检测与被摄体的距离,通过研究其距离的变化,进行了解被摄体是否处于移动状态的被摄体状态识别处理。
再有,散焦量Df的运算、变化量ΔDf的算出也可以在活动体检测部49中进行,通过向Df量运算部16输出处理信号并以规定次数取得以规定时间间隔运算出的散焦量Df,算出变化量ΔDf并与阈值比较,也可以判断被摄体是否是活动体。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活动体检测机构,除了上述的检测方式以外,也可以根据例如相位差、距离、对比度的变化、摄影装置的开关等的变化进行检测,只要是可以检测被摄体是否是活动体的检测方法都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
例如,如图5所示,进行相位差检测方式的散焦量Df的运算,反复检测时刻T2的散焦量Df2。把在前次时刻T1检测的散焦量作为Df1。
这时,装置控制器46求出时刻T1、T2之间的调焦透镜2的输送量LM。装置控制器46根据
V1=(DF2+LM-DF1)/(T2-T1)    ......(1)
算出被摄体相对于调焦透镜2的位置的速度V1。在这样求出的被摄体像的移动在同一方向上连续进行的场合,可以判断为被摄体是活动体。
图6是表示摄像元件8的摄影区域的简图。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读出动作的高速化,只在必须读出的区域用通常的速度读出,除此以外,进行高速读出的转出转送。25为通常读出的转送区域,26、27分别为前半和后半的高速读出转送区域。这样一来,通过高速转出必需读出区域以外的区域,可以进行部分读出动作的高速化。
下面,参照图7、图8对对比度方式的AF控制进行说明。图7表示全区域扫描方式中的调焦透镜2的位置和AF评价值的关系,图8是该对比度方式中的焦点检测的流程图。
把相位差检测方式中的对焦透镜2的移动位置作为X位置,当到此为止的对焦透镜2的移动方向设定为图的右方向时,首先使调焦透镜2从X位置向左移动到A位置(无限远或者最近端)。然后以A位置作为出发点,使调焦透镜2向右以每次移动微小位移量a的方式位移,在各个位置上根据从摄像元件8输出的信号由对比度信号生成部50输出AF评价值。在此说明的A位置不必是无限远或者最近端,也可以是规定的位置。在AX位置的期间,如果是能得到所希望的对焦位置的A位置则足矣。
具体地讲,如图7所示,最初进行测光(S40)。根据该测光结果,设定曝光条件(S41),进行曝光和电荷积蓄(S42)。然后,从摄像元件8上读出该电荷积蓄信息(S43),输出到对比度信号生成部50。在对比度信号生成部50上输出AF评价值(S44),同时存储其AF评价值的最大值和与该最大值对应的调焦透镜2的透镜位置(S45)。之后,使调焦透镜2只移动微小位移量a(S46)。
再有,微小位移量a,本来应该尽可能地小,可以提高精度,但是越小其检测次数越多,调焦动作的时间变长。与此相反,过分增大微小位移量a时精度下降,不能作为装置使用,另外,与透镜移动的速度和摄像元件8的读出速度等也有关系。因此,要根据安装的透镜单元改变该微小位移量a。
然后,在调焦透镜2移动后,判断使调焦透镜2只移动微小位移量a之后的透镜位置是否在扫描范围内,在是范围内的场合(S47),为了扫描根据安装的透镜单元等决定的规定的扫描范围且反复进行从摄像元件8的曝光条件设定开始的一系列的处理(S41~S46)。
当成为扫描范围外时(S47),判断为扫描范围的全部扫描已经结束并中止一系列的反复处理,从到此为止存储的AF评价值中求出最大值。与该AF评价值的最大值对应的像面位置被判断为是对焦位置,使对焦透镜2移动到该位置上(S48)。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照相机装置的AF控制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对焦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打开快门开关SW1,当焦点检测动作开始时,焦点检测单元9如上述那样进行光电转换元件列9d1、9d2上的电荷积蓄(S1),直到AF传感器9c的输出达到某个一定值、或者成为规定时间或规定时间以下(Tmax)为止。当电荷积蓄处理结束时(S2),在Df量运算部16中运算散焦量Df(S3),根据该运算结果进行调焦透镜2的透镜驱动(S4)。
接着,装置控制器46进行由活动体检测部49进行的被摄体状态识别处理(S5)。在不清楚被摄体是否移动的场合,从步骤5返回到步骤1,进行步骤1~步骤5的处理,即,反复进行规定次数散焦量Df的运算,当规定次数的Df运算处理结束时(S5),进行被摄体是否动作的判断(S6)。
被摄体是否是活动体?如上述那样,活动体检测部49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规定次数的散焦量Df的运算,算出其规定次数运算的散焦量Df的变化量ΔDf,然后检测ΔDf是否是规定值(阈值)或规定值(阈值)以上,在该变化量ΔDf是阈值或阈值以上的场合,判断为被摄体是活动体。当判断为被摄体不是活动体时,装置控制器46再次运算相位差检测方式的散焦量Df(S7),根据其运算的结果,进行透镜驱动(S8)。
然后,用相位差检测方式判断是否对焦了(S9),当判断为在相位差检测方式的AF控制中不对焦时,重新运算散焦量Df,再次反复进行步骤7~步骤9。
当在相位差检测方式的AF控制中判断为对焦的场合(S9),移动到由对比度方式进行的焦点检测处理上(S10)。由该对比度方式进行的焦点检测处理,由图7、图8中的上述的处理进行。然后根据对比度方式的焦点检测的结果,进行是否对焦了的判断(S13)。
再有,在被摄体不是活动体的场合,可以不进行步骤7和步骤8的处理,转移到对比度焦点检测处理,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被摄体是活动体的场合和静止的场合相对应,所以即使在被摄体不是活动体的场合,也希望进行上述步骤7、8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6中,在判断为被摄体是活动体时,运算由相位差检测方式的散焦量Df(S11),根据其运算结果进行透镜的驱动(S12),进行步骤13的对焦确认处理。在该对焦确认(判定)中,当判断为没有对焦时(S13),返回到步骤S1,再次进行由焦点检测单元9进行的相位差的检测。
这样,在步骤13中,在经由了步骤10的场合,根据对比度方式判断对焦状态,在经由了步骤12的场合,根据相位差方式的判断对焦。
然后,在步骤13中,当判断为对焦了时,为了向摄影者等通知对焦情况而进行对焦显示(S14),等待快门开关SW2被接通(S15),进行摄影动作(S16)。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一边选择由相位差检测方式执行的第1程序和由对比度方式执行的第2程序,一边由与摄影状况相应的最佳的处理程序进行调焦控制。
特别在检测到被摄体是活动体时,AF控制电路45选择焦点检测单元9中的第1焦点检测程序,在检测到被摄体不是活动体时,AF控制部45选择基于对比度信号生成部50生成的AF评价值的第2程序。
因此,例如在正在移动的被摄体快速移动的场合,由于可以自动地选择(切换)程序,使想要摄影的被摄体不至于因焦点检测动作慢而逃脱,不用使用摄影者的手而进行根据被摄体的状况的最佳的程序进行调焦控制,所以可以提供能迅速且正确地进行对焦动作的光学仪器。
再有,由于被摄体的活动体检测是根据相位差检测方式的焦点检测单元9中算出的散焦量Df(变化量ΔDf)进行的,所以不需要特殊的检测电路和运算电路等,可以实现简化的AF控制。
〔实施例2〕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图10是实施例2的照相机装置中的AF控制的流程图。由于照相机主体102、透镜装置101、电路构成等与实施例1相同,故省略对其说明。
本实施例,由于随着焦点距离变短焦点深度变深,随着焦点距离变长焦点深度变长,所以在焦点距离长的场合,存在进行精密的AF控制的必要性。因此,本实施例是根据由焦距检测电路47检测的焦点距离进行AF控制的照相机装置的实施例。
首先,焦距检测电路47检测变焦透镜1的位置,同时根据变焦透镜1的位置算出焦点距离,将其作为焦点距离信息输出给装置控制器46。
在判断为输入到装置控制器46的焦点距离信息比规定值(阈值)长的场合(S20),焦点检测单元9运算由相位差检测方式检测的散焦量(Df)(S21)。根据该Df运算结果进行透镜驱动(S22),在该相位差检测方式的AF控制中进行是否对焦了的判断(S23)。
然后,当判断为在相位差检测方式的AF控制中没有对焦时,为了再次运算散焦量Df,反复进行步骤21~步骤23的处理。当在相位差检测方式的AF控制中对焦了时(S23),前进到由对比度方式进行的焦点检测处理(S24,参照图8)。由对比度方式的焦点检测进行是否对焦了的判断(S25),当判断为没有对焦时,再次返回到由焦距检测电路47进行的焦点距离的检测处理(S20)。
另一方面,当判断为焦点距离比规定值短(规定值以下)时,由相位差检测方式运算散焦量Df(S26)。然后,根据其DF运算结果进行透镜驱动(27),前进到对焦确认处理(S25)。在该对焦确认处理中,当判断为没有对焦时(S25),返回步骤20,再次由焦距检测电路47进行焦点距离检测处理。
然后,在步骤25中判断为对焦了时,对摄影者进行对焦显示(S28),在快门开关WS2接通了的场合(S29),进行摄影控制(S30)。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由焦距检测电路47检测的焦点距离短的场合,AF控制电路45选择焦点检测单元9中的第1焦点检测程序,在该焦点距离长的场合,AF控制电路45选择基于对比度信号生成部50生成的AF评价值的第2程序。
因此,可以不使用摄影者的手,自动地进行最佳程序的切换,可迅速且正确地进行调焦控制。
〔实施例3〕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照相机装置(光学仪器)中的主要结构的图。本实施例的照相机装置具有一部分与图1说明的照相机装置(光学仪器)不同的元件。对于相同的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说明。在此,具有特征的元件是反射镜105。
具体地讲,在处于作为第1状态的、OVF(Optical ViewFinder)状态时,半透半反镜105a使通过了摄影透镜1、2的光束中的一部分光束透过并使该光束朝向像面侧去,同时使剩余的光束反射并导向设置在照相机主体102内的未图示的取景器光学系统。相对于半透半反镜105a配置在像面一侧的副反射镜105b,在处于非摄影状态时,反射透过了半透半反镜105a的光束、将其导向焦点检测单元9。这是在第1、第2实施例中也存在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处于作为第2状态的、LCD监视器状态时,半透半反镜105a,使通过了摄影透镜1、2的光束中的一部分光束透过、使其朝向摄像元件(例如,CCD或CMOS传感器)8去,同时反射剩余的光束并将该光束导向焦点检测单元9。在处于该LCD监视器状态时,副反射器105b移动到从被摄体的光路退出了的位置上。
LCD监视器状态与OVF状态不同,可以在被摄体的光路上具有摄像元件8,因此,装置控制器46在焦点检测单元9中进行相位差AF,同时可以通过显示控制电路43,用显示单元(LCD监视器、液晶显示器)44显示摄影图像。再有,在LCD监视器状态中,装置控制器46在焦点检测单元9中进行相位差AF,同时可以进行对比度AF。也就是说,装置控制器46也可以并行控制AF控制部45、活动体检测部49、对比度信号生成部50。在处于作为第3状态的摄影状态时,半透半反镜105a、副反射镜105b双方移动到从通过摄影透镜1、2的光路避开的位置上,可以成为在该光路上存在摄像元件(例如,CCD或CMOS传感器)8进行摄影的摄影状态。这也是在第1、第2实施例中存在的状态。
这样,在第3实施例的照相机装置(光学仪器)中,其调焦控制也具有下述的特征。图12,图13分别是说明与图9、图10对应的调焦控制的流程图。在该图12、图13的流程中步骤6以后的步骤、即步骤7及步骤7以后的步骤或者步骤11及步骤11以后的步骤表示上述的第2状态中的控制流程。对于同样的处理步骤标注相同的标号。在此,具有特征的步骤在图12中是步骤121。即,由相位差检测方式运算散焦量Df(S7),根据其运算的结果进行透镜驱动,(S8),与其并行,进行对比度方法的焦点检测处理。由此,可以谋求在其后的步骤10中的焦点检测的处理的时间的省略或者处理时间的缩短。在步骤121中,取得与透镜驱动相符的AF评价值。步骤9中的对焦判断为根据相位差AF进行的对焦判断。在步骤13中,与实施例1相同,在经由了步骤10的场合,根据对比度方法判断对焦状态,在经由了步骤12的场合,根据相位差方式判断对焦。
在此,在实施例3中,也可以与步骤11、步骤12的处理并行地进行对比度方法的焦点检测处理也没关系。但是,在这种场合,由于被摄体正在移动的可能性高,因此,在步骤13中,仍然优先根据相位差AF进行对焦判断。
另一方面,在图13中,具有特征的步骤是步骤131。也就是说,运算由相位差检测方式检测的散焦量Df(S21),根据其运算结果进行透镜驱动(S22),与该步骤S21、S22此并行地,进行对比度方式的焦点检测处理。由此可以谋求其后的步骤24中的焦点检测处理的处理时间的省略或者处理时间的缩短。在步骤131中,与透镜驱动相对应取得AF评价值。步骤23中的对焦判断定为根据相位差AF的对焦判断。在步骤25中,与实施例2相同,在经由了步骤22的场合,根据对比度方式判断对焦状态。在经由了步骤27的场合,根据相位差方式判断对焦。在此,在实施例3中,即使与步骤26、步骤27的处理并行地进行对比度方式的焦点检测处理也没关系。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在组合了相位差检测方式的第1焦点检测机构和对比度方式的第2焦点检测机构的混合AF控制中,根据焦点距离切换到相位差检测方式的焦点检测处理,但例如也可以不进行混合AF控制的相位差检测方式的焦点检测处理,在焦点距离长的场合,切换到对比度方式的焦点检测处理而进行对焦控制。
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根据动作检测的检测结果进行最佳的程序中的调焦控制,所以可以提供能迅速且正确地进行对焦动作的光学仪器。

Claims (10)

1.一种光学仪器,具有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1焦点检测器、用与该第1焦点检测器不同的检测方式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2焦点检测器、具有检测被摄体是否是活动体的功能和由使用前述第1和第2焦点检测器中至少一方的第1程序和使用至少另一方的第2程序进行摄影光学系统的调焦控制的功能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器根据由前述活动体检测功能检测出的检测结果,优先进行前述第1和第2程序之中的一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仪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程序使用前述第1焦点检测器,前述第2程序使用前述第1和第2焦点检测器,
前述控制器在由前述活动体检测功能检测出被摄体是活动体时,优先执行前述第1程序,在检测出被摄体不是活动体时,优先执行前述第2程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仪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活动体检测功能根据前述第1焦点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检测被摄体是否是活动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仪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活动体检测功能根据前述第1焦点检测器的多次检测结果的变化量,检测被摄体是否是活动体。
5.一种光学仪器,具有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1焦点检测器、用与该第1焦点检测器不同的检测方式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2焦点检测器、由使用前述第1和第2焦点检测器中至少一方的第1程序和使用至少另一方的第2程序进行摄影光学系统的调焦控制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器根据前述第1焦点检测器的多次检测结果的变化量,优先执行前述第1和第2程序中的一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仪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程序使用前述第1焦点检测器,前述第2程序使用前述第1和第2焦点检测器,
前述控制器在前述变化量比规定值大时,优先使用前述第1程序的结果,在前述变化量比前述规定值小时,优先使用前述第2程序的结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仪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焦点检测器用相位差检测方式检测前述焦点状态,前述第2焦点检测器用对比度检测方式检测前述焦点状态。
8.一种光学仪器,具有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1焦点检测器、用与该第1焦点检测器不同的检测方式检测被摄体的焦点状态的第2焦点检测器、检测摄影光学系统的焦点距离的焦距检测器,由使用前述第1和第2焦点检测器中至少一方的第1程序和使用至少另一方的第2程序进行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调焦控制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控制器根据前述焦距检测器的检测结果优先执行前述第1和第2程序之中的一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仪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程序使用前述第1焦点检测器,前述第2程序使用前述第1和第2焦点检测器,
前述控制器,在由前述焦距检测器检测出前述焦点距离比规定值短时,优先使用前述第1程序的结果,当检测出前述焦点距离比前述规定值长时,优先使用前述第2程序的结果。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仪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焦点检测器用相位差检测方式检测前述焦点状态,前述第2焦点检测器用对比度检测方式检测前述焦点状态。
CNB200510083015XA 2004-07-12 2005-07-12 光学仪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42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04649 2004-07-12
JP2004204649 2004-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1970A true CN1721970A (zh) 2006-01-18
CN100464243C CN100464243C (zh) 2009-02-25

Family

ID=34941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301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4243C (zh) 2004-07-12 2005-07-12 光学仪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469098B2 (zh)
EP (2) EP2015567A1 (zh)
JP (3) JP5312502B2 (zh)
CN (1) CN100464243C (zh)
DE (1) DE602005009440D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2989A (zh) * 2006-06-20 2011-05-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相机系统
CN103261940A (zh) * 2011-08-10 2013-08-2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WO2014083914A1 (ja) * 2012-11-29 2014-06-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合焦制御方法
CN105141858A (zh) * 2015-08-13 2015-12-0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照片背景虚化系统及其方法
CN106713750A (zh) * 2016-12-19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终端设备
US10362249B2 (en) 2015-07-31 2019-07-23 Sony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image capturing method, capable of improving trackability of focus position and focusing accuracy with respect to subjec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9098B2 (en) 2004-07-12 2008-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JP2006254413A (ja) * 2005-02-08 2006-09-21 Nikon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ボディ
JP4865284B2 (ja) * 2005-09-13 2012-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合焦結像光学系
US7751700B2 (en) * 2006-03-01 2010-07-06 Nikon Corporation Focus adjustment device, imaging device and focus adjustment method
JP4795155B2 (ja) * 2006-07-28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98259B2 (ja) * 2006-09-04 2012-12-12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
US10298834B2 (en) 2006-12-01 2019-05-21 Google Llc Video refocusing
WO2009022458A1 (ja) 2007-08-13 2009-02-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2009069255A (ja) 2007-09-11 2009-04-02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合焦制御方法
US8788967B2 (en) * 2008-04-10 2014-07-22 Perceptive Pixel, Inc. Methods of interfacing with multi-input devices and multi-input display systems employing interfacing techniques
KR101176840B1 (ko) * 2009-12-22 2012-08-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장치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자동 초점 검출방법
JP5653035B2 (ja) * 2009-12-22 2015-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焦点検出方法、および制御方法
US7961401B1 (en) * 2009-12-23 2011-06-14 Ge Inspection Technologies, Lp System for providing two position zoom-focus
JP5623254B2 (ja) * 2010-11-29 2014-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54508B2 (ja) 2011-04-06 2014-03-26 株式会社ニコン 光学機器
KR101710633B1 (ko) 2011-08-05 2017-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 초점 조절 방법, 자동 초점 조절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지털 촬영장치
JP6035777B2 (ja) * 2012-02-28 2016-11-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US10334151B2 (en) * 2013-04-22 2019-06-25 Google Llc Phase detection autofocus using subaperture images
JP6457740B2 (ja) * 2014-05-13 2019-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システム
JP2016133595A (ja) * 2015-01-19 2016-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US10469873B2 (en) 2015-04-15 2019-11-05 Google Llc Encoding and decoding virtual reality video
US10341632B2 (en) 2015-04-15 2019-07-02 Google Llc. Spatial random access enabled video system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viewing volume
US10419737B2 (en) 2015-04-15 2019-09-17 Google Llc Data structures and delivery methods for expediting virtual reality playback
US10567464B2 (en) 2015-04-15 2020-02-18 Google Llc Video compression with adaptive view-dependent lighting removal
US10540818B2 (en) 2015-04-15 2020-01-21 Google Llc Stereo image generation and interactive playback
US10546424B2 (en) 2015-04-15 2020-01-28 Google Llc Layered content delivery for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experiences
US10444931B2 (en) 2017-05-09 2019-10-15 Google Llc Vantage generation and interactive playback
CN108139562B (zh) 2015-09-30 2020-07-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对焦控制装置、对焦控制方法、存储介质、镜头装置、摄像装置
US20170230649A1 (en) * 2016-02-05 2017-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libration of hybrid auto focus (af) imaging systems
US10044926B2 (en) * 2016-11-04 2018-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mized phase detection autofocus (PDAF) processing
US10146975B2 (en) 2016-11-17 2018-12-04 Datalogic Ip Tech S.R.L. Data reader with hybrid auto focus system
US10679361B2 (en) 2016-12-05 2020-06-09 Google Llc Multi-view rotoscope contour propagation
US10594945B2 (en) 2017-04-03 2020-03-17 Google Llc Generating dolly zoom effect using light field image data
US10474227B2 (en) 2017-05-09 2019-11-12 Google Llc Gener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with 6 degrees of freedom from limited viewer data
US10354399B2 (en) 2017-05-25 2019-07-16 Google Llc Multi-view back-projection to a light-field
US10965862B2 (en) 2018-01-18 2021-03-30 Google Llc Multi-camera navigation interface
EP3783415B1 (en) * 2019-08-23 2023-10-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ens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5776A (en) * 1987-01-12 1989-08-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with automatic focusing device
EP0364137A3 (en) * 1988-09-29 1991-07-03 Nikon Corporation Automatic focus state detecting apparatus
JPH02814A (ja) * 1989-02-12 1990-01-05 Minolta Camera Co Ltd 自動焦点調節機能付きのカメラ
JP3183902B2 (ja) * 1991-04-02 2001-07-09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焦点装置
JPH0618772A (ja) * 1992-06-29 1994-01-28 Canon Inc 視線検出機能を有するカメラ
JPH0743605A (ja) 1993-08-02 1995-02-14 Minolta Co Ltd 自動焦点装置
JPH07270674A (ja) * 1994-03-29 1995-10-20 Canon Inc 合焦検出装置
US5563678A (en) * 1994-06-06 1996-10-08 Nikon Corporation Focus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3585291B2 (ja) * 1995-06-29 2004-11-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US5913079A (en) * 1995-07-31 1999-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a line of sight detection device
JP3344209B2 (ja) * 1996-05-09 2002-11-11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H09274129A (ja) * 1996-04-08 1997-10-21 Nikon Corp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及びカメラ
JP3939828B2 (ja) * 1996-09-26 2007-07-04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多点自動焦点検出装置
JPH11142723A (ja) * 1997-11-05 1999-05-28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2001004909A (ja) 1999-06-18 2001-01-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を有するカメラ
JP3795723B2 (ja) * 2000-03-08 2006-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合焦装置、デジタルカメラ、携帯情報入力装置および合焦位置検出方法
JP2001255456A (ja) * 2000-03-13 2001-09-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測距装置
JP3761383B2 (ja) * 2000-03-15 2006-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合焦装置、カメラ、携帯情報入力装置、合焦位置検出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US6453124B2 (en) 2000-03-27 2002-09-17 Minolta Co., Ltd. Digital camera
JP2003029135A (ja) * 2001-07-17 2003-01-29 Canon Inc カメラ、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影レンズ装置
JP3977062B2 (ja) * 2001-11-21 2007-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JP4393034B2 (ja) * 2002-04-11 2010-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自動焦点調節方法、自動焦点調節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3315670A (ja) * 2002-04-26 2003-11-06 Nikon Gijutsu Kobo:Kk カメラ
JP2004085843A (ja) * 2002-08-26 2004-03-18 Canon Inc カメラ
US6895181B2 (en) * 2002-08-27 2005-05-17 Olympus Corporation Camera and distance meas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4157456A (ja) 2002-11-08 2004-06-03 Olympus Corp カメラ及びカメラの測距方法
JP2004109690A (ja) 2002-09-19 2004-04-08 Canon Inc 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メラ
JP4125101B2 (ja) * 2002-12-06 2008-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並びにその自動焦点調節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4191674A (ja) * 2002-12-11 2004-07-08 Kyocera Corp 自動合焦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JP2005070450A (ja) * 2003-08-25 2005-03-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ビデオカメラ
US7469098B2 (en) 2004-07-12 2008-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JP5100400B2 (ja) * 2008-01-08 2012-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2989A (zh) * 2006-06-20 2011-05-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相机系统
US9007507B2 (en) 2006-06-20 2015-04-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amera system for adjusting displayed image according to an aperture value
CN103261940A (zh) * 2011-08-10 2013-08-2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CN103261940B (zh) * 2011-08-10 2015-09-02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WO2014083914A1 (ja) * 2012-11-29 2014-06-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合焦制御方法
US10362249B2 (en) 2015-07-31 2019-07-23 Sony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image capturing method, capable of improving trackability of focus position and focusing accuracy with respect to subject
CN105141858A (zh) * 2015-08-13 2015-12-09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照片背景虚化系统及其方法
CN105141858B (zh) * 2015-08-13 2018-10-1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照片背景虚化系统及其方法
CN106713750A (zh) * 2016-12-19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713750B (zh) * 2016-12-19 2019-07-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17652A2 (en) 2006-01-18
JP5911531B2 (ja) 2016-04-27
CN100464243C (zh) 2009-02-25
EP1617652A3 (en) 2006-04-05
JP2013137560A (ja) 2013-07-11
EP1617652B1 (en) 2008-09-03
JP5312502B2 (ja) 2013-10-09
US7469098B2 (en) 2008-12-23
JP2014194570A (ja) 2014-10-09
DE602005009440D1 (de) 2008-10-16
US20060008265A1 (en) 2006-01-12
JP2011154385A (ja) 2011-08-11
US20090074394A1 (en) 2009-03-19
EP2015567A1 (en) 2009-01-14
US7778539B2 (en) 2010-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21970A (zh) 光学仪器
JP4390286B2 (ja) カメラ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KR100755288B1 (ko) 카메라, 그 제어방법 및 기억 매체
CN111107263B (zh) 摄像设备和监视系统
JP3992992B2 (ja) 被写体像取得装置
US7664385B2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compensating backlash
CN1519639A (zh) 相机
CN1716075A (zh) 光学装置
JP2011145313A (ja) 自動合焦制御装置、電子撮像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5812706B2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053545A (ja) 光学機器
US20040223073A1 (en) Focal length detecting method and focusing device
US7391461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ntrol computer program for imaging a plurality of object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JP2017040879A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H08160287A (ja) 自動合焦装置
JP2001036799A (ja) 固定焦点型撮像装置の光学レンズ位置調整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かか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並びに固定焦点型撮像装置の光学レンズ位置調整装置
JP2006191467A (ja) 撮像装置
CN101373255A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6023653A (ja) 光学機器
US7710493B2 (en) Image-pickup apparatus and focus control method
JP2006078734A (ja) 撮影装置
JP2007299007A (ja) 被写体像取得装置
JP2009048126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6258970A (ja) 画像入力装置
JP2018116265A (ja) 焦点検出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