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3255A -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3255A
CN101373255A CNA2008102133303A CN200810213330A CN101373255A CN 101373255 A CN101373255 A CN 101373255A CN A2008102133303 A CNA2008102133303 A CN A2008102133303A CN 200810213330 A CN200810213330 A CN 200810213330A CN 101373255 A CN101373255 A CN 101373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mera
focus detection
phase differential
detec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33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3255B (zh
Inventor
国重惠二
宫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73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3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3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32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从实时取景显示状态进行拍摄时、能够延时少且高精度地进行焦点调节的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当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实时取景显示中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半按时,根据来自摄像元件(221)的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度AF(#105)。当成为对焦状态时,在不是风景模式或微距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图像数据来检测人物面部(#239),在存在面部的情况下,将面部所存在的附近设定为焦点检测点(#241)。然后,当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全按时(#107),进行相位差AF控制(#121),此时,通过相位差AF对所设定的焦点检测点进行焦点检测(#180、#181)。

Description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实时取景显示功能的数字照相机,尤其涉及具有在显示装置上显示由摄像元件所取得的图像的所谓实时取景显示功能(也称为浏览画面显示功能、电子取景器功能)、并能够利用该实时取景显示中的图像信号来进行摄影镜头的焦点调节的摄影装置以及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数字照相机中,通过光学取景器进行被摄体像的观察。但是最近,在销售带实时取景显示功能的数字照相机,该数字照相机没有光学取景器、或与光学取景器一起通过用于观察被摄体像的液晶监视器等显示装置来显示由摄像元件所取得的图像。
这种带实时取景显示功能的数字照相机直接显示由摄像元件所取得的被摄体图像,所以易于观察从而非常方便。但是,在数字单反照相机中,为了进行实时取景显示,临时使配置在摄影光路内的可动反射镜移开到光路外,所以在实时取景显示中,无法使用现有的基于相位差方式的AF(Auto focus:自动对焦)机构,该AF机构使用由附加设置在可动反射镜上的副反射镜所反射的被摄体光束来检测摄影镜头的散焦量。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并使用对比度AF和相位差方式AF的数字单反照相机,该对比度AF根据来自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检测对比度信息来进行AF。该数字单反照相机在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时,仅通过对比度AF进行摄影镜头的对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81530号公报
这样,在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数字单反照相机中,当利用通常的对比度AF进行焦点调节时,具有如下的问题。即,对比度AF也称为登山方式,为了探寻图像输出的对比度值最大的点而需要使摄影镜头前后移动,所以需花费时间来达到对焦。并且,在镜头更换式的单反照相机中,需要按照每1帧向摄影镜头侧进行图像信号的对比度信息的通信,因此,当要提高焦点精度时通信次数增加,进而达到对焦需花费时间。并且,在摄影镜头中,存在如微距镜头(macro lens)那样从无限端伸出量大的镜头,该情况下,对焦时间也会变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在从实时取景显示状态进行拍摄时、能够延时少且高精度地进行焦点调节的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1发明的摄影装置具有:摄像单元,其在摄像面上接收经由摄影镜头入射的被摄体光束,对在该摄像面上成像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图像数据;显示单元,其使用由上述摄像单元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对比度AF单元,其根据由上述摄像单元取得的图像数据求出上述被摄体像的对比度信息,根据该对比度信息使上述摄影镜头移动到对焦位置;相位差AF单元,其使反射镜部件进入上述摄影镜头的光路内,接收由该反射镜部件反射的上述被摄体光束,利用相位差方式检测上述摄影镜头的散焦量,并根据该检测结果使上述摄影镜头移动到对焦位置;以及控制单元,其进行以下控制:在执行上述实时取景显示动作中进行了释放按钮的半按操作的情况下,执行基于上述对比度AF单元的焦点调节动作,然后,在进行了释放按钮的全按操作的情况下,执行基于上述相位差AF单元的焦点调节动作,上述控制单元还进行以下控制:当进行了释放按钮的半按操作时,使用上述图像数据来决定焦点检测点,当进行了上述释放按钮的全按操作时,在上述决定的焦点检测点执行基于上述相位差AF单元的焦点调节动作。
第2发明的摄影装置在上述第1发明中,上述焦点检测点由面部、眼睛、人物、肤色、风景等图像信息来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3发明的摄影装置具有:摄像单元,其在摄像面上接收经由摄影镜头入射的被摄体光束,对在该摄像面上成像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图像数据;显示单元,其使用由上述摄像单元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相位差AF单元,其接收上述被摄体光束,利用相位差方式检测上述摄影镜头的散焦量,并根据该检测结果使上述摄影镜头移动到对焦位置;以及控制单元,其在执行上述实时取景显示动作中进行了释放按钮的半按操作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图像数据来决定焦点检测点,在进行了上述释放按钮的全按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相位差AF单元对上述决定的焦点检测点执行焦点调节动作。
第4发明的摄影装置在上述第3发明中,该摄影装置还具有对比度AF单元,该对比度AF单元根据由上述摄像单元取得的图像数据求出上述被摄体像的对比度信息,并基于该对比度信息使上述摄影镜头移动到对焦位置,上述控制单元通过上述对比度AF单元将上述摄影镜头移动到对焦位置后,决定上述焦点检测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5发明的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在根据图像数据执行实时取景显示中,当进行了释放按钮的半按操作时,根据上述图像数据来决定焦点检测点,然后,如果进行了上述释放按钮的全按操作,则通过相位差方式对上述焦点检测点检测摄影镜头的散焦量,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上述摄影镜头的焦点调节动作。
第6发明的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在上述第5发明中,当进行了上述释放按钮的半按操作时,首先求出基于上述图像数据的对比度信息,根据该对比度信息使上述摄影镜头移动到对焦位置,然后决定上述焦点检测点。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从实时取景显示状态进行拍摄时、能够延时少且高精度地进行焦点调节的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背面观察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数字单反照相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数字单反照相机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主体侧的电源接通复位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实时取景显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实时取景显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实时取景显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拍摄动作A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拍摄动作B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相位差AF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对比度AF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更换镜头侧的电源接通复位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AF模式设定的菜单显示画面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对焦完成显示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对比度信息和对焦镜头的驱动关系的图。
标号说明
21:释放按钮;22:拍摄模式旋钮;24:信息设定旋钮;26:液晶监视器;27:连拍/单拍按钮;28:AF锁定按钮;30:十字按钮;30U:向上用十字按钮;30D:向下用十字按钮;30R:向右用十字按钮;30L:向左用十字按钮;31:OK按钮;33: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4:放大按钮;37:菜单按钮38:再现按钮;40:介质安装盖;50:闪光灯;100:更换镜头;101:摄影光学系统;103:光圈;105:光学系统位置检测机构;107: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9:光圈驱动机构;111:镜头CPU;200:照相机主体;201:可动反射镜;203:副反射镜;205:对焦屏;207:五棱镜;211:测光传感器;213:焦面式快门;215:防尘过滤器;216:压电元件;217:红外截止滤波器/低通滤波器;221:摄像元件;223: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5:预处理电路;227:手抖传感器;229:手抖校正电路;231:移位机构驱动电路;233:移位机构;235: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37:可动反射镜驱动机构;241:测光处理电路;243:相位差AF传感器;245:相位差AF处理电路;250:ASIC;251:顺序控制器(主机CPU);252:数据总线;253:对比度AF电路;255:AE电路;257:图像处理电路;259:压缩解压缩电路;261: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63:液晶监视器驱动电路;265:SDRAM检测电路;267:SDRAM;271:输入输出电路;273:通信电路;275: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77:记录介质;279:闪存控制电路;281:闪存;283:开关检测电路;285:各种开关;300:通信接点;311:对焦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采用应用了本发明的数字单反照相机对优选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从背面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数字单反照相机的外观立体图。
在照相机主体200的上表面配置有释放按钮21、拍摄模式旋钮22、信息设定旋钮24和闪光灯50等。释放按钮21具有当摄影者半按时接通的第1释放开关和全按时接通的第2释放开关。通过该第1释放开关(以下称为1R)的接通,照相机进行焦点检测、摄影镜头的对焦以及被摄体亮度的测光等拍摄准备动作,通过第2释放开关(以下称为2R)的接通,执行根据摄像元件221(参照图2)的输出来取入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的拍摄动作。
拍摄模式旋钮22是构成为可旋转的操作部件,通过使设置在拍摄模式旋钮22上的表示拍摄模式的绘图显示或记号与标识一致,可以选择全自动拍摄模式(AUTO)、程序拍摄模式(P)、光圈优先拍摄模式(A)、快门优先拍摄模式(S)、手动拍摄模式(M)、肖像拍摄模式、风景拍摄模式、微距拍摄模式、运动拍摄模式和夜景拍摄模式等各种拍摄模式。
信息设定旋钮24是构成为可旋转的操作部件,在信息显示画面等中,可通过信息设定旋钮24的旋转操作来选择期望的设定值及模式等。闪光灯50是弹出式辅助照明装置,可通过操作未图示的操作按钮使闪光灯200弹出并对被摄体进行照射。
在照相机主体200的背面配置有:液晶监视器26、连拍/单拍按钮27、AF锁定按钮28、向上用十字按钮30U、向下用十字按钮30D、向右用十字按钮30R、向左用十字按钮30L(统称这些十字按钮30U、30D、30R、30L时,称为十字按钮30)、OK按钮31、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放大按钮34、菜单按钮37和再现按钮38。液晶监视器26是用于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再现显示已拍摄的被摄体像、显示拍摄信息及菜单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不限于液晶显示器,只要能够进行这些显示既可。
连拍/单拍按钮27是对连拍模式和单拍模式进行模式切换用的操作部件,该连拍模式在释放按钮21全按的期间连续进行拍摄,该单拍模式在释放按钮21被全按时拍摄一张。AF锁定按钮28是用于固定被摄体的对焦的操作部件。由此,对拍摄对象的被摄体进行对焦,并操作AF锁定按钮28来固定对焦,之后即使变更构图,也可以进行使焦点对焦在拍摄对象上的拍摄。
十字按钮30是用于在液晶监视器26上指示光标在X方向和Y方向的二维方向上移动的操作部件,并且,当再现显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被摄体像时,也用于被摄体像的选择指示。此外,除了设置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用的4个按钮以外,也可以置换为触摸开关那样的、能够以二维的方式检测操作方向的开关等能够在二维方向上操作的操作部件。OK按钮31是用于确定由十字按钮30和控制旋钮24等进行选择的各种项目的操作部件。
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是用于从信息显示等的显示画面切换为实时取景显示、或从实时取景显示切换为信息显示等的显示画面的操作按钮。另外,实时取景显示是为了进行观察而根据被摄体像记录用的摄像元件221的输出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被摄体像的模式,信息显示是为了进行显示设定而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数字照相机的拍摄信息的模式。放大按钮34是用于在液晶监视器26上放大显示被摄体像的一部分的操作部件,通过操作上述十字按钮30,可以变更放大位置。
菜单按钮37是用于切换到设定该数字照相机的各种模式的菜单模式的操作部件,当通过该菜单按钮37的操作选择了菜单模式时,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菜单画面。菜单画面为多层级结构,利用十字按钮30选择各种项目,通过OK按钮31的操作来决定选择。再现按钮38是用于在摄影后指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所记录的被摄体图像的操作按钮。对利用JPEG等压缩模式存储在后述的SDRAM267、记录介质277中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后显示。
在照相机主体200的侧面开闭自如地安装有记录介质存放盖40。当打开该记录介质存放盖40时,在其内部设有用于填装记录介质277的槽,记录介质277可相对于照相机主体200装卸自如地填装。
接着,使用图2来说明以数字单反照相机的电气系统为主的整体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单反照相机由更换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更换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以分体的方式构成,并通过通信接点300电连接,不过,也可以一体地构成更换镜头100和照相机主体200。另外,在图2中省略内置式闪光灯50的电路模块。
在更换镜头100的内部配置有焦点调节和焦距调节用的摄影光学系统101、和用于调节开口量的光圈103。其中,连接成摄影光学系统101由镜头驱动机构107驱动、光圈103由光圈驱动机构109驱动。通过光学系统位置检测机构105来检测由镜头驱动机构107驱动的摄影光学系统101的焦距以及焦点位置。
镜头驱动机构107、光圈驱动机构109和光学系统位置检测机构105分别与镜头CPU 111连接,该镜头CPU 111经由通信接点300与照相机主体200连接。镜头CPU 111进行更换镜头100内的控制,控制镜头驱动机构107进行对焦及变焦驱动,控制光圈驱动机构109进行光圈值控制。并且,镜头CPU 111向照相机主体200发送由光学系统位置检测机构105检测出的焦距及焦点位置信息。
照相机主体200内设有可动反射镜201,其可在为了将被摄体像反射到观察光学系统而相对于镜头光轴倾斜45度的位置(下降位置、被摄体像观察位置)和为了将被摄体像引导到摄像元件221而弹起的位置(上升位置、移开位置)之间转动。在该可动反射镜201的上方配置有用于使被摄体像成像的对焦屏205,在该对焦屏205的上方配置有用于使被摄体像左右翻转的五棱镜207。
在该五棱镜207的射出侧(图2中的右侧)配置有被摄体像观察用的目镜(未图示),在其旁边的不妨碍观察被摄体像的位置上配置有测光传感器211。该测光传感器211与测光处理电路241连接,通过该测光处理电路241,对测光传感器211的输出进行放大处理和模拟-数字转换等处理。
上述可动反射镜201的中央附近由半透半反镜构成,在该可动反射镜201的背面设有副反射镜203,该副反射镜203用于将在半透半反镜部中透过的被摄体光反射到照相机主体200的下部。该副反射镜203可以相对于可动反射镜201转动,当可动反射镜201弹起时(图2中的虚线位置),副反射镜203转动到覆盖半透半反镜部的位置,当可动反射镜201位于被摄体像观察位置(下降位置)时,如图所示,副反射镜203位于相对于可动反射镜201打开的位置。
该可动反射镜201由可动反射镜驱动机构239驱动。并且,在副反射镜203的下方配置有相位差AF传感器243,该相位差AF传感器243的输出与相位差AF处理电路245连接。相位差AF传感器243由公知的相位差AF光学系统和一对传感器构成,该相位差AF光学系统为了测定由摄影光学系统101成像的被摄体像的散焦量,将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周边光束分离为两个光束。并且,相位差AF传感器243可以分别对拍摄画面内的多个点进行焦点检测。
在可动反射镜201的后方配置有曝光时间控制用的焦面式快门213,该快门213由快门驱动机构237进行驱动控制。在快门213的后方配置有摄像元件221,将由摄影光学系统101成像的被摄体像光电转换为电信号。另外,作为摄像元件221不言而喻可以使用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二维摄像元件。
摄像元件221与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连接,通过该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从摄像元件221读出图像信号等。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与预处理电路225连接,预处理电路225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用的像素疏化处理、放大显示用的切取处理等图像处理用的预处理。
在上述的快门213和摄像元件221之间,配置有防尘过滤器215、压电元件216、以及红外截止滤波器/低通滤波器217。在防尘过滤器215的周围固定有压电元件216,通过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35,该压电元件216利用超声波进行振动。通过在压电元件216上产生的振动波来去除在防尘过滤器215上所附着的灰尘。
红外截止滤波器/低通滤波器217是用于从被摄体光束中去除红外光成分和高频成分的光学滤波器。防尘过滤器215、压电元件216、红外截止滤波器/低通滤波器217和摄像元件221气密地构成为一体,以使灰尘等难以侵入。这些一体化的摄像元件223等可通过移位机构233,沿着摄像元件223的摄像面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移动。
手抖传感器227是检测由于施加在照相机主体200上的手抖等引起的振动的传感器,其输出与手抖校正电路229连接。手抖校正电路229生成用于去除手抖等振动的手抖校正信号,手抖校正电路229的输出与移位机构驱动电路231连接。移位机构驱动电路231输入手抖校正信号,并根据该信号驱动移位机构233。通过该移位机构233使摄像元件221等移动,以抵消施加在照相机主体200上的手抖等振动,由此来进行防振。
预处理电路225与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用途集成电路)250内的数据总线252连接。在该数据总线252上连接有:顺序控制器(以下称为“主机CPU”)251、图像处理电路257、压缩解压缩电路259、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61、SDRAM控制电路265、输入输出电路271、通信电路273、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75、闪存控制电路279和开关检测电路283。
连接在数据总线252上的主机CPU 251控制该数字单反照相机的动作。在上述的预处理电路225和主机CPU 251之间,并联连接有对比度AF电路253和AE电路255。对比度AF电路253根据从预处理电路225输出的图像信号来提取高频成分,并向主机CPU 251输出基于该高频成分的对比度信息。AE电路255根据从预处理电路225输出的图像信号,向主机CPU 251输出与被摄体亮度对应的测光信息。
连接在数据总线252上的图像处理电路257进行数字图像数据的数字放大(数字增益调整处理)、颜色校正、伽马(γ)校正、对比度校正、实时取景显示用图像生成、图像中的面部检测等各种图像处理。并且,压缩解压缩电路259是用于利用JPEG或TIFF等压缩方式对存储在SDRAM 267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的电路。另外,图像压缩不限于JPEG或TIFF,也可以应用其他压缩方式。
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61经由液晶监视器驱动电路263与液晶监视器26连接。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61是用于将存储在SDRAM 267和记录介质277中的图像数据转换成用于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显示的视频信号的电路。如图1所示,液晶监视器26配置在照相机主体200的背面,不过不限于背面,只要是摄影者能够观察的位置既可,并且,不限于液晶显示器,也可以是其他显示装置。
SDRAM 267经由SDRAM控制电路265与数据总线252连接,该SDRAM 267是用于临时存储由图像处理电路257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或由压缩解压缩电路259进行压缩后的图像数据的缓冲存储器。
与上述的摄像元件驱动电路223、预处理电路225、手抖校正电路229、移位机构驱动电路231、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35、快门驱动机构237、可动反射镜驱动机构239、测光处理电路241和相位差AF处理电路245连接的输入输出电路271经由数据总线252来控制与主机CPU 251等各电路之间的数据的输入输出。
经由通信接点300与镜头CPU 111连接的通信电路273与数据总线252连接,并进行与主机CPU 251等的数据交换和控制命令的通信。连接在数据总线252上的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75与记录介质277连接,并控制对该记录介质277的图像数据等的记录以及图像数据等的读出。
记录介质277构成为能够填装xD图像卡(xD picture card)(注册商标)、紧凑式闪存(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SD记忆卡(SD memorycard)(注册商标)或记忆棒(Memory Stick)(注册商标)等可擦写的记录介质中的任意一种,且相对于照相机主体200可装卸自如。除此之外,还可构成为能够经由通信接点连接硬盘的结构。
闪存控制电路279与闪存(Flash Memory)281连接,该闪存存储有用于控制数字单反照相机的动作的程序,主机CPU 251按照存储在该闪存281中的程序,进行数字单反照相机的控制。另外,闪存281是可电擦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包含检测快门释放按钮21的第1行程(半按)的1R开关、检测第2行程(全按)的2R开关、以及通过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的操作而接通的实时取景显示开关在内的各种开关285经由开关检测电路283与数据总线252连接。并且,作为各种开关285包含与放大按钮34连动的放大开关、电源开关、与菜单按钮37连动的菜单开关、与AF锁定按钮28连动的AF锁定开关、与连拍/单拍按钮27连动的连拍/单拍开关、以及与其他操作部件连动的其他各种开关等。
接着,使用图3~图11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动作。图3是照相机主体200侧的基于主机CPU 251的电源接通复位的动作。在照相机主体200中填装电池后,该流程起动,首先判定照相机主体200的电源开关是否接通(#1)。在判定结果为电源开关断开的情况下,成为低消耗电力的状态即睡眠状态(#3)。在该睡眠状态下,仅在电源开关接通的情况下进行中断处理,在步骤#5以下,进行用于使电源开关接通的处理。在电源开关接通之前,停止电源开关中断处理以外的动作,以防止电源电池的消耗。
在步骤#1中电源开关处于接通的情况下,或者脱离了步骤#3中的睡眠状态的情况下,开始供给电源(#5)。接着,进行防尘过滤器215中的灰尘去除动作(#7)。其为如下的动作,即由防尘过滤器驱动电路235对固定在防尘过滤器215上的压电元件216施加驱动电压,通过超声波振动波来去除灰尘等。
接着,如果存在利用拍摄模式旋钮22等所设定的微距拍摄模式、风景拍摄模式等拍摄模式、ISO灵敏度、手动设定的快门速度及光圈值等信息,则读入这些拍摄条件和镜头信息(#9)。关于镜头信息的读入,从镜头CPU 111经由通信电路273读入更换镜头100的开放光圈、微距镜头等更换镜头的种类、焦距信息、镜头识别编号等镜头特性信息。
接着,进行测光/曝光量运算(#11)。在该步骤中,通过测光传感器211对被摄体亮度进行测光,运算曝光量,使用该曝光量按照拍摄模式/拍摄条件来运算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等曝光控制值。然后,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拍摄信息(#13)。拍摄信息为步骤#9中读入的拍摄模式/拍摄条件等、以及步骤#11中运算出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的曝光控制值等。
接着,判定实时取景显示开关是否接通(#15)。如上所述,在摄影者利用实时取景显示来观察被摄体像的情况下,操作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在判定结果为实时取景显示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执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的子程序(#31)。下面使用图4~图6对该实时取景显示动作进行叙述。
在步骤#15的判定结果为实时取景显示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再现开关是否接通(#17)。再现模式为如下的模式:即,在对再现按钮38进行了操作时,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277中的静态图像数据,并将其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在判定结果为再现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执行再现动作(#33)。
在步骤#17的判定结果为再现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菜单开关是否接通(#19)。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操作了菜单按钮37并设定了菜单模式。在判定结果为菜单开关接通的情况下,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菜单显示,并进行菜单设定动作(#35)。通过菜单设定动作,可以进行AF模式、白平衡、ISO灵敏度设定、驱动模式的设定等各种设定动作。
在步骤#19的判定结果为菜单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半按下了释放按钮21、即1R开关是否接通(#21)。在判定结果为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执行进行拍摄准备和摄影的拍摄动作A的子程序(#37)。使用图7在后面详细叙述该子程序。
在步骤#21的判定结果为1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关掉对焦显示(#22)。如后所述,当通过对比度AF达到对焦状态、并将焦点对焦到被摄体上时,如图13所示,显示对焦显示311(图10的#235),所以,如果正在进行该对焦显示,则关掉该对焦显示。接着,与步骤#1同样,判定电源开关是否接通(#23)。在判定结果为电源开关接通的情况下,返回步骤#9,重复上述的动作。另一方面,在电源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停止供给电源(#25),返回步骤#3,成为上述的睡眠状态。
接着,使用图4~图6来说明步骤#31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进入该子程序后,首先,关闭拍摄信息显示(#41)。在步骤#13中将拍摄信息显示到液晶监视器26上,但是,在该步骤中,为了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实时取景,而停止该拍摄信息的显示。接着,与步骤#11同样,进行测光/曝光量运算(#43)。
接着,使可动反射镜201从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光轴移开(#45),开放快门213(#47)。通过这些动作,在摄像元件221上通过摄影光学系统101使被摄体像成像。接着,进行实时取景条件的初始设定(#49)。在该步骤中,为了进行在摄像元件221的驱动中的电子快门速度和灵敏度的条件设定,使用在步骤#43中求出的测光/曝光量的运算结果,进行用于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适当的明亮度(明度)的像的运算和设定。
接着,指示实时取景显示的开始(#51)。即,对摄像元件221和图像处理电路257等进行指示,使由摄像元件221取得的图像数据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动态显示。摄影者可以根据该实时取景显示来确定摄影构图。另外,进行电子快门速度和ISO灵敏度等的控制,以使在实时取景显示中液晶监视器26的画面亮度成为一定。
当开始实时取景显示时,接着判定是否半按下了释放按钮21、即1R开关是否接通(#53)。在判定结果为1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与步骤#22同样,在正进行对焦显示时,关掉对焦显示(#54)。
接着,判定与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连动的实时取景显示开关是否接通(#77)。当操作一次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时,成为实时取景显示模式,当再次操作实时取景显示按钮33时,解除实时取景显示模式。在步骤#77的判定结果为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85以下的步骤中结束实时取景显示模式。
在步骤#77的判定结果为实时取景显示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与再现按钮38连动的再现开关是否接通(#79)。再现模式为了在液晶监视器26上再现显示记录到记录介质277内的图像数据,需要结束实时取景显示模式。在步骤#79的判定结果为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85以下的步骤中结束实时取景显示模式。
在步骤#79的判定结果为再现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与菜单按钮37连动的菜单开关是否接通(#81)。菜单设定模式为了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菜单显示,需要结束实时取景显示模式。在步骤#81的判定结果为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85以下的步骤中结束实时取景显示模式。
在步骤#81的判定结果为菜单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电源开关是否接通(#83)。在判定结果为电源开关断开的情况下,为了进行电源断开处理,首先在步骤#85以下的步骤中结束实时取景显示。在步骤#83的判定结果为接通的情况下,返回步骤#53,重复上述的动作。
为了结束实时取景显示,当转移到步骤#85时,首先与步骤#22同样,关掉对焦显示(#85)。接着对预处理电路225和图像处理电路257等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停止指示(#87)。然后,对快门213指示快门关闭动作(#89),使可动反射镜201进行还原动作(向下降位置移动)(#91),并返回原来的程序。
在步骤#53(图4)的判定结果为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读入AE信息(图6的#101)。关于步骤#43中的测光,因为可动反射镜201位于下降位置,所以能够通过测光传感器211来进行测光,但是在该步骤中,可动反射镜201位于移开位置(上升位置),这样无法通过测光传感器211进行测光。因此,根据AE电路255的输出来取得AE信息。
接着,判定是否处于对焦显示中(#102)。当通过对比度AF使摄影光学系统101成为对焦状态时,进行对焦显示(图10的#235)。在达到对焦状态后,如果在步骤#105中再次通过对比度AF来驱动摄影光学系统101则操作感差,所以在达到对焦状态的情况下,跳过步骤#105。
在步骤#102的判定结果为不是对焦显示中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是否是仅进行相位差AF的模式(#103)。在步骤#35的菜单设定动作中的AF模式的选择画面(参照图12)内可进行AF模式的选择。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选择以下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仅进行基于摄像元件221的输出的对比度AF的i-AF模式;仅进行基于相位差AF传感器243的输出的相位差AF的PD-AF模式;以及进行对比度AF和相位差AF双方的i-AF+PD-AF模式。
如果步骤#103的判定结果为仅进行相位差AF的模式、或步骤#102的判定结果为处于对焦显示中,则跳到步骤#107,另一方面,如果步骤#103的判定结果为不是仅进行相位差AF的模式,则进行对比度AF控制(#105)。在该对比度AF控制中,根据来自对比度AF电路253的对比度信息进行控制,以使摄影光学系统101成为对焦状态。下面使用图10对该对比度AF控制进行详细的叙述。
接着,判定是否全按下了释放按钮21、即2R开关是否接通(#107)。如果判定结果为未接通,则返回步骤#53,重复上述的步骤。另一方面,如果接通,则在步骤#109以下的步骤中执行拍摄动作。
进入拍摄动作后,首先停止实时取景显示(#109)。接着关闭快门213(#111)。在实时取景显示中,开放快门213,根据摄像元件221的输出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被摄体像,不过为了进入拍摄动作而临时关闭快门213。
接着,判定是否满足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115)。作为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有:(1)与规定值相比摄影镜头的焦距位于广角侧、(2)光圈值在规定值以上(光圈口径小)、(3)被摄体距离为比规定距离远的远距离侧等,基于上述理由成为景深比允许对焦范围宽的情况。即,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考虑到仅进行对比度AF控制就能够获得充分的对焦精度,所以不需要进一步进行高精度的相位差AF。
在步骤#115中未满足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与AF锁定按钮28连动的AF锁定开关是否接通(#117)。在判定结果为AF锁定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119以下的步骤中进行相位差AF。即,在步骤#115、步骤#117的判定结果都为否(N)的情况下,通过相位差AF进行高精度的AF。
为了进行相位差AF,首先使可动反射镜201还原,并介于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光路中(#119)。由此,将相位差AF用的被摄体光束引导到相位差AF传感器243。接着进行相位差AF控制(#121)。在该步骤中,通过公知的相位差AF,检测摄影光学系统101的散焦方向和散焦量,根据该散焦方向和散焦量进行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的驱动控制,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对焦。使用图9在后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当相位差AF控制结束时,使可动反射镜201移动到上升位置,即,使其移开(#123)。由此,再次将通过摄影光学系统101的被摄体光束引导到摄像元件221,并成像于摄像元件221上。
在上述步骤#115的判定结果为“是”(Y)的情况下,不需要通过相位差AF进行高精度的AF,另外在步骤#117的判定结果为AF锁定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摄影者已经确定了对焦位置,所以直接进入拍摄动作,以使对焦位置不会由于相位差AF而变化,但是,在此之前要关掉对焦显示(#127)。
在步骤#123或步骤#127结束后,接着进行拍摄动作B,该拍摄动作B进行基于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的取得和记录(#125)。关于该拍摄动作B使用图8在后面进行叙述。当拍摄动作B结束时,返回步骤#43(图4),并再次开始实时取景显示,并重复上述的动作。
接着,使用图7来说明步骤#37中的拍摄动作A的子程序。该拍摄动作A是在通常的光学取景器观察状态(即非实时取景显示)下,当半按下释放按钮21时执行的子程序。在进入拍摄动作A的子程序后,首先关闭拍摄信息显示(#131)。接着,将全部点设定为在相位差AF控制下进行的焦点检测点(#132)。接着,与步骤#121同样,执行相位差AF控制的子程序(#133)。即,根据相位差AF传感器243的输出,针对在步骤#132中设定的焦点检测点中的每一个焦点检测点求出散焦方向和散焦量,对其中最近的点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对焦。使用图9在后面详细叙述该子程序。
当相位差AF结束时,与步骤#11同样,进行测光/曝光量运算,求出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等曝光控制值(#135)。接着,判定是否全按下了释放按钮21、即2R开关是否接通(#137)。在判定结果为2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判定1R开关是否接通(#157)。在判定结果为1R开关未接通的情况下,结束拍摄动作A,返回原来的程序。另一方面,在判定结果为1R开关接通的情况下,返回步骤#137,成为检测1R开关和2R开关的状态的待机状态。
当步骤#137的判定结果为2R开关接通时,转移到用于进行拍摄的步骤。首先,进行可动反射镜201的移开动作(向上升位置移动)(#139)。由此,将基于摄影光学系统101的被摄体光束引导到摄像元件221上,进行成像。接着,对镜头CPU 111指示光圈缩小动作(#141),还一并指示光圈缩小量(#143)。
由此,进行了进入摄像动作的准备,所以开始曝光动作(#145)。在曝光中,开始快门213的前帘的移动,并且开始摄像元件221的电荷蓄积。当经过了与在步骤#135中求出的快门速度或由摄影者手动设定的快门速度对应的时间后,开始快门213的后帘的移动,并且结束摄像元件221的电荷蓄积。
当曝光动作结束后,对镜头CPU 111输出光圈开放的指示(#147)。接着,进行使可动反射镜201向下降位置移动的还原动作(#149),并从摄像元件221读出图像信号(#151)。通过图像处理电路257等对所读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153),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77中(#155)。图像记录结束后,返回原来的程序。
接着,使用图8来说明步骤#125(图6)中的拍摄动作B的子程序。该拍摄动作B是在实时取景显示状态下当全按下了释放按钮21时执行的子程序。在进入拍摄动作B的子程序后,根据AE电路255的输出进行曝光量运算(#161)。
接着,与步骤#141、步骤#143同样,进行光圈缩小指示,并进行光圈缩小量的指示(#163、#165)。然后,与步骤#145同样,进行曝光动作(#167),由此,根据摄像元件221的输出,取得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然后,与步骤#147、步骤#151、步骤#153、步骤#155同样,指示光圈开放(#169),读出图像信号(#171),进行图像处理(#173),并记录在记录介质277中(#175)。图像记录结束后,返回原来的程序。
接着,使用图9来说明步骤#121(图6)和步骤#133(图7)中的相位差AF控制的子程序。在该相位差AF控制中,使用摄影光学系统101周边的两个光束,通过公知的相位差方式,能够求出摄影光学系统101的散焦方向和散焦量,能够进行高精度的AF。
当进入相位差AF控制的子程序时,首先进行AF点的指定(#180)。在实时取景显示之际,当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半按时(#53),执行对比度AF(#105)的子程序。在该子程序中,在步骤#236或#241中设定焦点检测点,所以为了在该设定的焦点检测点执行相位差AF(散焦方向、散焦量),而指定AF点。另外,在非实时取景显示中半按下释放按钮21时(#21),在步骤#133中进行相位差AF控制,不过在该情况下,没有通过步骤#236或#241,所以将全部点指定为AF点。
接着,进行设定点的焦点检测(#181)。即,针对在步骤#180中指定的AF点,通过相位差AF传感器243和相位差AF处理电路245来检测散焦方向和散焦量。然后,从检测到的AF点中选择最近距离的点(#183)。大多情况下,主要被摄体为最近的被摄体,所以进行这种选择。
接着,根据所选择的最近点的散焦量来判定是否进入了对焦范围内(#185)。关于是否进入了对焦范围内的判定基准是利用散焦量是否进入基于允许弥散圆的对焦判定值中来进行判定的。如果判定结果为处于对焦范围内,则返回原来的程序。另外,根据摄像元件221的摄像分辨率、即摄像元件221的像素尺寸来设定该允许弥散圆直径。
另一方面,在判定结果为不处于对焦范围内的情况下,根据所选择的焦点检测点的散焦方向以及散焦量,来运算由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驱动摄影光学系统101的驱动方向和驱动量(#187)。然后,对镜头CPU111指示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的镜头驱动控制(#189),并且指示此时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191)。
当主机CPU 251向镜头CPU 111输出镜头驱动控制的指示时,等待由镜头CPU 111输入表示镜头驱动完成的信号(#193)。当镜头驱动完成时,对在步骤#183中选择的焦点检测点进行焦点检测(#195)。当焦点检测结束时,返回步骤#185,重复上述的步骤直到进入对焦范围为止。
接着,使用图10来说明步骤#105(图6)中的对比度AF控制的子程序。该对比度AF控制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驱动,以使基于摄像元件221的输出的对比度AF电路253中的对比度信息为最大。在可动反射镜201位于移开位置(上升位置)、而无法进行基于相位差AF传感器243的输出的相位差AF控制时,可以使用该对比度AF控制。
在进入对比度AF控制的子程序后,首先将寄存器DC设置为1(#201)。该寄存器DC是用于确定镜头驱动的驱动方向的寄存器。接着,设置镜头伸出方向作为镜头驱动方向(#203)。然后,设置第1规定值作为镜头驱动量(#205)。在图14中,该第1规定值相当于对焦镜头的伸出量(光圈缩小量)LD1。
接着,从对比度AF电路253取得对比度信息(#207)。然后,对镜头CPU 111指示镜头驱动控制(#209),并且发送在步骤#203、步骤#205中设定的镜头驱动量、驱动方向(#211)。当发送了这些信号时,镜头CPU111通过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来驱动摄影光学系统101。当基于所设定的驱动方向和驱动量的驱动控制结束时,镜头CPU 111对主机CPU 251发送镜头驱动完成信号。
主机CPU 251等待接收镜头驱动完成信号(#213),当接收到镜头驱动完成信号时,从对比度AF电路253取得最新的对比度信息(#215)。接着,判定对比度与上次相比是否提高(#217)。在判定结果为本次的对比度已提高的情况下,在寄存器DC中加1(#219),并返回步骤#209,重复上述的步骤。
在步骤#217的判定结果为对比度与上次相比降低的情况下,判定寄存器DC的值是否为1(#221)。在判定结果是寄存器DC为1的情况下,使镜头驱动方向与上次相反(#223),返回步骤#209,并重复上述的步骤。
即,在初次镜头驱动时,由于驱动方向不明,因此暂时向伸出方向驱动镜头。如果驱动的结果为对比度提高,则驱动方向正确(接近对焦位置),另一方面,如果对比度降低,则驱动方向为相反方向(远离对焦位置),所以使驱动方向变反。因此,如果寄存器DC是1则判断为是初次驱动,进入步骤#223使驱动方向反转,另一方面,如果寄存器DC不是1,则判定为对比度超过了峰值位置,进入步骤#225。
在步骤#221的判定结果为寄存器DC不是1的情况下,向对比度提高的方向驱动镜头,但是因为在此对比度降低,所以判断为通过了对比度的峰值位置,使驱动方向成为与上次相反的方向(#225)。然后,设置第2规定值作为镜头驱动量(#227)。
在图14中,作为镜头驱动量的第2规定值相当于对焦镜头的伸出量LD1的一半。因为超过了对比度的峰值位置,所以假设峰值位置位于上次和本次的中间,为第1规定值的一半。接着,对镜头CPU 111指示镜头驱动控制(#229),发送在步骤#225、步骤#227中设定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231)。
当镜头CPU 111接收到镜头驱动控制指示等时,对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开始驱动控制,当驱动了基于第2规定值的驱动量时,对主机CPU251发送镜头驱动完成信号。主机CPU 251等待镜头驱动完成信号的接收(#233),在接收到完成信号后,进行对焦显示(#235)。如图13所示,在液晶监视器26的显示面上显示为对焦显示311。
接着,在步骤#236以下进行相位差AF的焦点检测点的设定。首先,将全部点设定为焦点检测点(#236)。如上所述,相位差AF传感器243和相位差AF处理电路245可以针对拍摄画面内的多个点进行焦点检测,在该步骤中,将全部焦点检测点设定为焦点检测的对象。
接着,判定在步骤#9中读入的拍摄模式是否是风景模式(#237),在判定结果为不是风景模式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是微距模式(#238)。在判定结果为不是微距模式的情况下,进行面部检测(#239)。在图像处理电路257中,根据由摄像元件221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并检测面部。当面部检测结束时,根据该检测结果,判定图像中是否存在面部(#240)。
在判定结果为图像数据中存在面部的情况下,将最接近面部所存在的点的焦点检测点设定为AF面部点(#241)。另一方面,在步骤#237中不是风景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238中不是微距模式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240中不存在面部的情况下,焦点检测点为在步骤#236中设定的全部点。
即,在拍摄图像中拍摄了人物的情况下,一般对该人物进行对焦,但是,在风景拍摄或微距拍摄的情况下,拍摄意图不是将人物作为对象。因此,在能够检测出人物面部的情况下,将该人物的面部位置附近设定为焦点检测点,另一方面,在风景模式及微距模式、或这些以外的拍摄模式下无法检测出面部时,将全部点设定为焦点检测点。
当这些步骤的处理结束后,接着,对镜头CPU 111指示镜头位置信息请求(#242)。镜头CPU 111从光学系统位置检测机构105取得镜头位置信息,并发送到主机CPU 251。主机CPU 251取得该发送来的镜头位置信息(#243)。之后,返回图6的步骤#107,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在步骤#121中利用相位差AF控制进行了对焦控制后,进行步骤#125的拍摄动作B。另外,在步骤#242、步骤#243中取得镜头位置信息是为了在步骤#115中判定是否满足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通过了对比度的峰值位置时,使驱动量为一半向相反方向驱动(#225、#227),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3点插值法等插值运算来移动到对比度的峰值位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存在人物面部时,在该面部所存在的位置附近设定焦点检测点(#241),通过相位差AF对该焦点检测点进行焦点检测(#180、#181),根据该焦点检测结果进行对焦。
因此,能够拍摄对作为主要被摄体的可能性高的人物进行对焦的照片。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过程中,检测人物面部存在的位置,然后,全按下释放按钮21而转移到拍摄动作时,对可以检测面部所存在的位置附近的相位差AF焦点检测点进行焦点检测,所以能够迅速、延时少且高精度地进行自动焦点调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比度AF达到对焦状态后(#235),使用图像数据来检测面部,所以能够进行高精度的面部检测。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风景模式或微距模式等不以人物作为主要被摄体的情况下,不进行面部检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会错误地拍摄成对人物进行对焦的照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人物的位置检测,检测面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人物的眼睛、人物的整体、肤色等颜色等各种特征来进行检测。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人物进行对焦,不过不限于此,在设定了风景拍摄模式等的情况下,也可以检测风景等,并对其进行对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05进行了对比度AF后,在步骤#121进行相位差AF。在对比度AF中,至少以规定的对焦精度来进行焦点调节,然后在步骤#121中进行高精度的相位差AF。利用对比度AF来成为大致的对焦状态,所以从该对焦状态开始到完成高精度的焦点调节为止不需要那么多时间,因此,能够进行延时少且高精度的焦点调节。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步骤#115中判定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在符合该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的情况下,省略步骤#121中的相位差AF。因此,能够将延时缩短相位差AF所需的时间量,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焦点调节。另外,作为不需要相位差AF的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3个条件进行判定,但是不限于此,可以追加其他条件,也可以省略某些条件。总之,只要处于即使不进行高精度的相位差AF也能够获得充分的对焦精度的状态,就可以省略相位差AF。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步骤#117中判定是否进行了AF锁定,在进行了AF锁定的情况下,省略步骤#121中的相位差AF。因此,能够将延时缩短相位差AF所需的时间量。尤其在进行了AF锁定的情况下,摄影者大多已确定了对焦位置且希望迅速地进行拍摄,这样至少可确保大致的对焦精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了AF锁定按钮28的情况下省略了相位差AF,但是不限于AF锁定按钮28,也可以在操作了其他操作部件的情况下省略相位差AF。
接着,使用图11来说明更换镜头100的镜头CPU 111中的动作。首先判定是否由主机CPU 251进行了镜头信息请求指示(#301)。在判定结果为进行了请求指示的情况下,发送镜头信息(#311)。这里的镜头信息是开放光圈值、最小光圈值、镜头的颜色平衡信息、像差信息、用于AF的信息、镜头的种类、镜头固有的信息,该镜头信息是存储在镜头CPU 111内或未图示的EEPROM等可电擦写的存储器中的信息。
在步骤#301的判定结果为不是镜头信息请求指示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是镜头位置信息请求(#303)。在判定结果为是位置信息请求的情况下,向主机CPU 251发送镜头位置信息(#313)。镜头位置信息由光学系统位置检测机构105来检测,所以发送该信息。
在步骤#303的判定结果为不是位置信息请求指示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是光圈缩小指示(#305)。在判定结果为是光圈缩小指示的情况下,接着接收从主机CPU 251发送来的光圈缩小量(#315)。当接收到光圈缩小量时,控制由光圈驱动机构109进行的光圈103的光圈缩小驱动(#317)。
在步骤#305的判定结果为不是光圈缩小指示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是光圈开放指示(#307)。在判定结果为是光圈开放指示的情况下,控制由光圈驱动机构109进行的光圈103的光圈开放驱动(#319)。
在步骤#307的判定结果为不是光圈开放指示的情况下,判定是否是镜头驱动控制指示(#309)。在判定结果为是镜头驱动控制指示的情况下,接收继续发送来的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321)。当接收到镜头驱动量和驱动方向时,镜头CPU 111控制光学系统驱动机构107进行摄影光学系统101的驱动控制(#323)。然后,当驱动了规定的驱动量时,向主机CPU 251发送镜头驱动完成信号(#325)。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摄影装置具有:摄像元件221,其在摄像面上接收经由摄影光学系统101入射的被摄体光束,对在该摄像面上成像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图像数据;液晶监视器26,其使用由摄像元件221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对比度AF单元(对比度AF电路253、#105),其根据由摄像元件221所取得的图像数据来求出被摄体像的对比度信息,并基于该对比度信息使摄影光学系统101移动到对焦位置;相位差AF单元(相位差AF传感器243、#121),其使可动反射镜201进入摄影光学系统101的光路内,接收由可动反射镜201反射的被摄体光束,利用相位差方式检测摄影光学系统101的散焦量,并根据该检测结果使摄影光学系统101移动到对焦位置;以及控制单元(主机CPU 251),其进行以下控制:在执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中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半按操作的情况下(#53),执行对比度AF单元的焦点调节动作,然后,在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全按操作的情况下(#107),执行相位差AF单元的焦点调节动作,控制单元还进行以下控制:当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半按操作时(#53),使用图像数据来决定焦点检测点(#241),当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全按操作时(#107),在决定的焦点检测点执行相位差AF单元的焦点调节动作(#180、#181)。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摄影装置具有:摄像元件221,其在摄像面上接收经由摄影光学系统101入射的被摄体光束,对在该摄像面上成像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图像数据;液晶监视器26,其使用由摄像元件221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相位差AF单元(相位差AF传感器243、#121),其接收被摄体光束,利用相位差方式检测摄影光学系统101的散焦量,并根据该检测结果使上述摄影镜头移动到对焦位置;以及控制单元(主机CPU 251),其进行以下控制:在执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中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半按操作的情况下(#53),根据图像数据来决定焦点检测点(#241),在进行了释放按钮21的全按操作的情况下(#107),通过相位差AF单元对焦点检测点执行焦点调节动作(#180、#18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在实时取景显示时进行了释放按钮的半按操作,则进行对比度AF,并且根据释放按钮的全按操作,在对比度AF时检测出的焦点检测点上利用相位差AF进行对焦,所以能够延时少且高精度地进行焦点调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可动反射镜201的上下调整,将被摄体光束切换到取景器光学系统和摄像元件,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半透半反镜来分离被摄体光束。另外,基于相位差AF的对焦精度设定为比基于对比度AF的对焦显示时的精度高,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对比度AF的对焦精度设定为与相位差AF相同程度的高精度。进而,在相位差AF控制的子程序内,在焦点检测点中选择了最近的点(#183),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选择多个焦点检测结果的中间值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评价运算来适当地处理多个焦点检测结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应用单反型数字照相机的例子,不过本发明可应用于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并且能够通过对比度AF或相位差AF进行自动焦点调节的数字照相机等电子摄像装置。

Claims (7)

1.一种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影装置具有:
摄像装置,其在摄像面上接收经由摄影镜头入射的被摄体光束,对在该摄像面上成像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图像数据;
显示装置,其使用由上述摄像装置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
释放按钮,其具有半按操作和全按操作这两个阶段的操作方式,
相位差AF装置,其接收上述被摄体光束,利用相位差方式检测上述摄影镜头的散焦量,并根据该检测结果使上述摄影镜头移动到对焦位置;以及
控制装置,其在上述实时取景显示动作执行中进行了上述释放按钮的半按操作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图像数据决定焦点检测点,在进行了上述释放按钮的全按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相位差AF装置对上述决定的焦点检测点执行焦点调节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摄影装置还具有对比度AF装置,该对比度AF装置根据由上述摄像装置取得的图像数据求出上述被摄体像的对比度信息,并基于该对比度信息使上述摄影镜头移动到对焦位置,上述控制装置进行以下控制:当进行了上述释放按钮的半按操作时,根据上述图像数据来决定焦点检测点,当进行了上述释放按钮的全按操作时,在上述决定的焦点检测点执行上述相位差AF装置的焦点调节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通过上述对比度AF装置将上述摄影镜头移动到对焦位置后,决定上述焦点检测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焦点检测点由面部、眼睛、人物、肤色、风景等图像信息来决定。
5.一种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摄影装置用于拍摄被摄体,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步骤;
对已拍摄的被摄体像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步骤;
按照摄影准备操作,根据上述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来决定焦点检测点的步骤;以及
按照摄影操作,对上述决定的焦点检测点执行基于相位差AF的焦点调节动作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按照摄影准备操作,在利用对比度AF进行的焦点调节动作后,基于上述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来决定焦点检测点的步骤;以及
按照摄影操作,对上述决定的焦点检测点执行基于相位差AF的焦点调节动作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焦点检测点由面部、眼睛、人物、肤色、风景等图像信息来决定。
CN2008102133303A 2007-08-24 2008-08-22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3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17806A JP2009053296A (ja) 2007-08-24 2007-08-24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7217806 2007-08-24
JP2007-217806 2007-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3255A true CN101373255A (zh) 2009-02-25
CN101373255B CN101373255B (zh) 2011-05-18

Family

ID=40447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333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3255B (zh) 2007-08-24 2008-08-22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53296A (zh)
CN (1) CN10137325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3813A (zh) * 2016-07-14 2018-01-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焦点调节装置、焦点调节方法和非一时性存储介质
CN108600647A (zh) * 2018-07-24 2018-09-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拍摄预览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TWI661727B (zh) * 2013-08-22 2019-06-01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及電子機器
CN110035203A (zh) * 2017-11-06 2019-07-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0314B2 (ja) * 2009-09-18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1727B (zh) * 2013-08-22 2019-06-01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及電子機器
CN107623813A (zh) * 2016-07-14 2018-01-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焦点调节装置、焦点调节方法和非一时性存储介质
CN110035203A (zh) * 2017-11-06 2019-07-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904425B2 (en) 2017-11-06 2021-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for evaluating a focusing state of image data
CN108600647A (zh) * 2018-07-24 2018-09-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拍摄预览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53296A (ja) 2009-03-12
CN101373255B (zh) 201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3253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893808B (zh) 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360190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670064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1557470B (zh) 摄像装置
CN101388966B (zh) 带放大显示功能的照相机和照相机的控制方法
JP2000330009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の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1373254B (zh) 摄影装置及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373255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359085B (zh) 数字单反相机和数字单反相机的控制方法
CN101442616A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403846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2207160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9036987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027029B2 (ja) 拡大表示機能付きカメラおよび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JP2009048123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088679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048126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037084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4159083A (ja) 撮影装置
JP4952634B2 (ja) 録音装置
JP2009036988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048122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7074395A (ja) カメラ
JP2010021767A (ja) 電子機器、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