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8168A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8168A
CN1698168A CNA2004800003269A CN200480000326A CN1698168A CN 1698168 A CN1698168 A CN 1698168A CN A2004800003269 A CNA2004800003269 A CN A2004800003269A CN 200480000326 A CN200480000326 A CN 200480000326A CN 1698168 A CN1698168 A CN 1698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wiring
dielectric layer
taking
ign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03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1182C (zh
Inventor
橘弘之
小杉直贵
大河政文
村井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98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8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11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11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13Solid thermionic cathodes
    • H01J1/20Cathodes heated indirectly by an electric current; Cathodes heated by electron or ion bombardment
    • H01J1/22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8Auxiliary electrodes, e.g. priming electrodes or trigge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8Dielectric or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46Connecting or feeding means, e.g. leading-in condu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即使在前面板或者背面板具备多层电极布线,也能进行布线电阻的偏差很小的高速驱动的、高可靠性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电极(9)被电介质层(15)覆盖的同时,在电介质层(15)上具备点火电极(14),将数据电极(9)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19)设置在基板(200)上,将点火电极(14)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18)设置在电介质层(15)上,而且分别设置电介质层(15)厚度的阶梯差(20)。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显示面板,尤其涉及能以高可靠性布线连接具有多层结构的电极布线的等离子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作为以大画面显示高品质电视图像的显示装置,人们对使用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称为PDP)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期待越来越高。
PDP大体上由前面板和背面板构成。前面板由玻璃基板、由形成于其一方的主面上的带状的透明电极以及母线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覆盖该显示电极且发挥电容器作用的电介质层、在该电介质层上形成的电介质保护膜构成。另一方面,背面板由玻璃基板、在另一方主面上形成的带状的地址电极、覆盖该地址电极的电介质层、在其上形成的隔壁、形成于各隔壁间且分别发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荧光的荧光体层构成。
前面板和背面板,通过将电极形成面侧相对设置并密封其周围,而进行气密封装,而在由隔壁形成的放电空间内封入400Torr~600Torr压力的氖(Ne)-氙(Xe)等放电气体。通过向显示电极上选择性施加图像信号电压,使放电气体放电,并通过由此产生的紫外线激发各色荧光体层,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光,实现彩色图像的显示。
此时,设置在前面板上的显示电极和设置在背面板上的地址电极的布线取出部分别设置在基板上的同一面上,且经由各向异性导电性部件将柔性印刷基板(以下称为FPC)压接在布线取出部上,并与外部布线连接。另一方面,作为这些电极在分别的基板之上经由规定厚度的绝缘体层而具备多层结构的PDP,特开2001-210243号公报公开了将前面板的电极布线层设计成将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作为第一层电极层、夹隔电介质层而将触发电极作为第二层电极层的实例。
这样,在经由各向异性导电性部件将FPC压接到布线取出部上而连接外部布线的方法中,以在成为PDP外周的四边上设置布线取出部且使外加到各个边的布线取出部的电位一样的方式配置电极。从而,为了在各边压接连接FPC时避免布线取出部和FPC的连接不良,将各边的布线取出部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另外,在设置外加到各边的电位成为同电位的布线取出部的情况下,且电极介由绝缘体层等而具有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在布线取出部上以跨越绝缘体层阶梯差的方式配置第二层电极布线。因此,在阶梯差部,第二层电极布线的布线厚度就会变薄,从而引起布线电阻增大或者断线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于基板上的电极为多层结构,且即使在向它们外加不同电位的情况下,也能实现使布线取出部的电极布线的特性稳定化的高可靠性的PDP。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PDP,将至少具备作为显示电极的第一电极的前面板、和在与前面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且至少具备成为数据电极的第二电极的背面板在前面板和背面板周围进行密封,其中:在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的至少一方设置以夹隔电介质层的方式配置的第三电极,且将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和第三电极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以具有电介质层厚度的阶梯差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各个电极可以以同一平面一直形成到布线取出部,因此能够实现布线取出部的电极布线特性稳定、且可靠性高的PDP。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PDP的剖面图。
图2是该PDP的背面板的立体图。
图3是该PDP的背面板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5是该密封接合后的PDP俯视图。
图6是表示在该PDP的布线取出部上连接FPC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7A是表示该PDP的布线取出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B是图7A的C-C剖面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PDP布线取出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8B是图8A的D-D剖面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PDP布线取出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B是图9A的E-E剖面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的PDP布线取出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B是图10A的F-F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五的PDP剖面图。
图12A是表示该PDP的布线取出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2B是图12A的C-C剖面图。
图13A是以具有阶梯差的方式设置电极的情况下的布线取出部的结构。
图13B是图13A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着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PDP的剖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PDP的背面板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前面板1和背面板2以夹隔放电空间3的方式相对配置,且放电空间3内封入有作为通过放电来放射紫外线的气体的氖(Ne)以及氙(Xe)等。作为由电介质层4和保护膜5覆盖且成对的带状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以相互平行方式配置的显示电极的第一电极,配置于前面板1的前面基板100上。该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分别由透明电极6a、7a,和以重叠在该透明电极6a、7a上的方式形成且由用于提高导电性的银(Ag)材料构成的金属母线6b、7b构成。而且,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以构成扫描电极6-扫描电极6-维持电极7-维持电极7……的方式,每隔两个交替排列,并在扫描电极6之间和维持电极7之间的各个电极之间,设置由黑色材料构成的光吸收层8。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在背面板2的背面基板200上,在与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正交的方向上,作为第二电极的多个带状的数据电极9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并且,在背面板2上形成有用于区划由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与数据电极9构成的多个放电单元的隔壁10,同时,在由该隔壁10区划的单元空间11内还设置有以对应放电单元的方式形成的荧光体层12。隔壁10由:在与设置于前面板1上的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正交的方向、即沿与数据电极9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纵壁部10a;以与该纵壁部10a交叉的方式设置而形成单元空间11、并且在单元空间11之间形成间隙部13的横壁部10b构成。另外,形成于前面板1的光吸收层8,在对应于形成在隔壁10的横壁部10b之间的、间隙部13的空间位置形成。
另外,在背面板2的间隙部13内,作为用于在该间隙部13内的空间的、前面板1和背面板2之间生成放电的第三电极的点火(priming)电极14,在与数据电极9正交的方向形成,通过间隙部13形成点火单元。该点火电极14,形成于覆盖数据电极9的电介质层15上的同时,还以覆盖点火电极14的方式进一步形成电介质层16,从而形成在与数据电极9相比更靠近间隙部13内的空间的位置。并且,点火电极14,仅在与外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6彼此相邻的部分对应的间隙部13上形成,且扫描电极6的金属母线6b的一部分,延长到对应于间隙部13的位置而形成于光吸收层8上。即,在邻接的扫描电极6之中,在朝向间隙部13的区域方向突出的金属母线6b和形成于背面板2侧的点火电极14之间,进行点火放电。
PDP的前面板1和背面板2,以与数据电极9与、扫描电极6以及维持电极7正交的方式相对设置,且将其周围气密密封。由隔壁10形成的单元空间11,分别形成红色、绿色、蓝色的放电空间17R、17G、17B,且各色的荧光体层12形成于其壁面的同时,封入有400Torr~600Torr压力的氖(Ne)-氙(Xe)等放电气体。通过向扫描电极6或维持电极7上选择性外加图像信号电压,使放电气体放电,其结果,由此产生的紫外线激发各色荧光体层12,使荧光体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光,显示彩色图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PDP,通过在间隙部13形成点火放电,减小写入时的放电延迟,从而实现使高精细面板等的地址特性稳定化的PDP。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PDP的背面板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用图3的虚线部表示的作为第三电极的点火电极14,仅在与外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电极6彼此相邻的部分对应的间隙部13内形成,且以在PDP的面内提供同电位的方式构成的同时,与赋予构成第一电极的扫描电极6、维持电极7以及构成第二电极的数据电极9的电位不同。另外,点火电极14的布线取出部18设置在背面板2的四个角的同时,还设置有覆盖除该布线部18之外的点火电极14的电介质层16。另外,覆盖数据电极9的电介质层15,以将数据电极9的布线取出部19除外的方式设置。从而,如图4所示,布线取出部18和布线取出部19之间具有仅相当于电介质层15的膜厚的阶梯差部20。
另一方面,PDP的扫描电极6和维持电极7、或者数据电极9,使用用于进行电极的驱动以及其控制的电路和FPC,进行连接。图5是从前面板1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对前面板1和背面板2进行密封接合而构成的PDP的俯视图,而且,数据电极9的布线取出部19分为若干模块配置在背面板2的上端部22、下端部21。
图6是在取出电极面呈同一面的情况下,在数据电极9的布线取出部19安装与外部布线连接的FPC23的部分的剖面图。FPC23具有以下结构,即:在具备绝缘性和柔性的聚酰亚胺等树脂的基体薄膜24上,形成由铜箔等构成的多根布线图案25,仅露出端部的连接部区域,而将其之外的区域的布线图案25的部分用由聚酰亚胺等树脂构成的覆盖薄膜26进行覆盖。布线图案25经由各向异性导电材料27连接到布线取出部19的数据电极9上,且其周围用粘接剂28覆盖。各向异性导电材料27由在绝缘材料中分散镍(Ni)等导电性粒子而形成。各向异性导电材料27本身不具有导电性,但是通过夹隔在背面板2和FPC23之间,并经热压接来压破绝缘材料,可以在数据电极9和布线图案25之间获得导电性粒子的结合导通。
图13A是表示在PDP上以具备阶梯差的方式设置电极的情况下的、取出电极的布线取出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3B是图13A的B-B剖面图。这里放大显示了在图3的背面板2的俯视图中所示的四个角中的一个。如图13A、13B所示,为了对FPC压接工序等进行简化,在布线取出部将数据电极9和点火电极14设置在同一面上。即,在背面基板200上设置电介质层15,且在电介质层15上设置点火电极14,但是,在背面基板200的端部,以能够在背面基板200的同一平面上取出点火电极14和数据电极9的布线的方式进行了设置。
在这种情况下,点火电极14以具有电介质层15的厚度的阶梯差部40的方式形成。电极的布线之间存在阶梯差,则在阶梯差部分会产生布线厚度的偏差,且使厚度变薄的部分的布线电阻升高,无法高速驱动信号的传播延迟时间长的信号。从而,在对像素密度增大化而获得高精细PDP的时候,成为严重的问题。另外,如果存在这样的阶梯差,则容易发生电极断线,从而显著降低可靠性。
在图7A、图7B中,详细表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图3和图4中所示的PDP的布线取出部的结构。图7A表示该俯视图,且图7B是图7A的C-C剖面图。在实施方式一中,对于点火电极14的布线取出部18,点火电极14形成于点火电极14的电介质层15之上。即,数据电极9的布线取出部19和点火电极14的布线取出部18之间具有如图4所示的电介质层15的厚度的量的阶梯差部20。从而,在具有阶梯差部20的状态下,进行向数据电极9的FPC连接和向点火电极14的FPC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电极的点火电极14是在PDP的面内赋予同电位的电极,且是赋予与其他电极不同的电位的电极。因此,在图3中将布线取出部设置在四个角,但只要是在PDP面内最低的一处即可,且可通过向数据电极9的布线取出部19的FPC连接和另外的工序进行连接。从而可以在同一平面上形成点火电极14,这样就不存在电极的布线的阶梯差,从而能以高速驱动信号。另外,可以杜绝由电极布线的不均匀导致的断线、或者由布线电阻过高而产生的热导致的劣化,实现具有可靠性高的布线的PDP。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火电极14的布线取出方向与数据电极9的布线取出方向是同一方向,但也可以根据电介质层15的图案,不一定采用同一方向。
(实施方式二)
图8A、图8B详细表示实施方式二的PDP的布线取出部的结构。其中,图8A表示其俯视图,图8B是图8A的D-D剖面图。
在实施方式二中,在点火电极14的布线取出区域,具备电介质层15的膜厚朝向背面基板200的基板端部以倾斜方式减少的倾斜部31,且在背面基板200上形成有布线取出部29。从而,在与FPC连接的布线取出部29,点火电极14和数据电极9在同一面上形成。
这样,通过在点火电极14的布线取出区域以倾斜方式减少电介质层15的膜厚,可以使在其之上形成的点火电极14不受膜厚减少或者线宽度减少等的影响地确保的点火电极14的布线的可靠性。另外,由于与FPC之间的连接是在与数据电极9的布线取出部19同一面上进行的,因此可以与向数据电极9的连接工序作为同一工序进行,从而简化工序。另外,通过将点火电极14和数据电极9形成在同一平面上,可以共用点火电极14的布线用FPC和数据电极的布线用FPC。
另外,电介质层15的倾斜厚度变化方式可以采用阶梯式或者采用直线式,只要是在电介质层15之上形成点火电极14之时,能消除电极的厚度、线宽度的不稳定性的膜厚变化都可以采用。
(实施方式三)
图9A、图9B详细表示实施方式三的PDP的布线取出部的结构。其中,图9A表示其俯视图,图9B是图9A的E-E剖面图。
在实施方式三中,形成在背面基板200上的点火电极布线33、和形成于电介质层15上的点火电极14,预先通过设置在电介质层15上的填充了导体材料的通孔部32进行连接。从而,在与FPC连接的布线取出部30上,与数据电极9形成于同一面上。
通孔部32是在形成电介质层15之后,通过激光等加工,然后填充导体材料而形成。根据该方法,可以确保点火电极14的布线的可靠性。另外,由于与FPC之间的连接是在与数据电极9的布线取出部19同一面上进行,因此可以与向数据电极9的连接工序作为同一工序进行,从而简化工序。
(实施方式四)
图10A、图10B详细表示实施方式四的布线取出部的结构。其中,图10A表示该结构的俯视图,图10B是图10A的F-F剖面图。
如图10A、10B所示,点火电极14由纵点火电极34和横点火电极35构成,且纵点火电极34还兼作点火电极14的布线取出部。纵点火电极34与数据电极9一样,形成于背面基板200之上,且横点火电极35形成于电介质层15之上。另外,在横点火电极35上可以进一步形成电介质层。在纵点火电极34和横点火电极35交叉的位置的电介质层15上,形成有通孔部36,且通过填充导体材料而确保相互导通。
通过以该方法构成,在背面基板200上形成数据电极9时,可以同时地形成纵点火电极34,同时,可以将在点火电极14的布线取出部18的与FPC之间的连接,与数据电极9的布线取出部19在同一面上进行,因此可以与向数据电极9的FPC的连接工序同时进行,从而简化工序。
(实施方式五)
图11A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五的PDP的剖面图。如图11所示,在实施方式五中,将形成在背面基板200的作为第二电极的数据电极9和作为第三电极的点火电极14的结构,形成不同于实施方式一所述的结构。
即,在实施方式五中,首先在背面基板200上形成点火电极14,然后以覆盖点火电极14的方式设置电介质层15,再在该电介质层15上设置数据电极9。而且,覆盖数据电极9而设置也成为隔壁形成用的基底的电介质层16,并在该电介质层16上形成隔壁10。这样,在实施方式五中仅背面基板200侧的结构不同,而前面基板100侧的结构则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从而,根据实施方式五,数据电极9形成在比点火电极14更靠近于放电空间3的位置。因此,可以使形成于数据电极9上的电介质层16变薄,降低写入放电时的放电电压,从而使写入放电更加稳定化。另外,形成于点火电极14之上的电介质层15,是位于点火电极14和数据电极19之间的绝缘层,且可以采用确保两者的绝缘性的任意的厚度和材料。
实施方式五的点火电极14的布线取出部18和数据电极9的布线取出部19的结构,可以采用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四的结构。但是,点火电极14和数据电极9的位置,相对于电介质层15,全部上下相反。
作为其一例,图12A、图12B表示与实施方式一中叙述的相同的结构。在图7A、图7B所示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中,点火电极14的布线取出部18设置于电介质层15之上,而在实施方式五中,数据电极9的布线取出部50设置于电介质层15之上,且点火电极14的布线取出部51设置于背面基板200之上。从而,即使数据电极和点火电极14的位置逆转,也可以消除不稳定性,实现具备高可靠性布线的PDP。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介质层15或者电介质层16,分别在布线取出部具有图案化了的形状,而作为这些图案形成方法,可以适用网板印刷法、光刻法等公知的制作方法。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关于在背面板上设置两层结构的电极的实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背面板,本发明的布线取出结构当然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如在前面板形成具有这样的两层以上多层结构的电极,或者在前面板和背面板的双方形成这样的电极。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在PDP的布线取出部中采用电极的布线无阶梯差的结构,可以抑制电极的布线厚度的偏差、从而抑制布线电阻的升高,并由此实现高可靠性的PDP,可应用于大画面显示装置等。

Claims (7)

1.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将至少具备作为显示电极的第一电极的前面板、和在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且至少具备作为数据电极的第二电极的背面板,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背面板的周围进行密封,其特征是:
在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以夹隔电介质层的方式配置的第三电极,以具有所述电介质层厚度的阶梯差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和所述第三电极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
2.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将至少具备作为显示电极的第一电极的前面板、和在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且至少具备作为数据电极的第二电极的背面板,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背面板的周围进行密封,其特征是:
在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以夹隔电介质层的方式配置的第三电极,在同一面上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或者所述第二电极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和所述第三电极的朝向外部的布线取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是:
在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的布线取出部、和第三电极的布线取出部的至少其中之一上,使电介质层的厚度朝向所述布线取出部倾斜地减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是:
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的布线取出部、和第三电极的布线取出部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布线取出部,介由形成在电介质层上的通孔部,设置在与其中之另一布线取出部设于同一面上的取出电极上。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是:
第三电极是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面内赋予同电位的电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是:
至少外加给第三电极的电位,不同于外加给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的电位。
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是:
第三电极是点火电极。
CNB2004800003269A 2003-02-20 2004-02-18 等离子显示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11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42868 2003-02-20
JP042868/2003 2003-02-20
JP2003383551A JP4179138B2 (ja) 2003-02-20 2003-11-13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83551/2003 2003-11-13
PCT/JP2004/001811 WO2004075238A1 (ja) 2003-02-20 2004-02-18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8168A true CN1698168A (zh) 2005-11-16
CN1331182C CN1331182C (zh) 2007-08-08

Family

ID=32911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032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1182C (zh) 2003-02-20 2004-02-18 等离子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084569B2 (zh)
EP (1) EP1505623B1 (zh)
JP (1) JP4179138B2 (zh)
KR (1) KR100647869B1 (zh)
CN (1) CN1331182C (zh)
WO (1) WO20040752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2922B2 (en) * 2003-03-27 2006-09-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C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panel
JP4325244B2 (ja) * 2003-03-27 2009-09-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285039B2 (ja) * 2003-03-27 2009-06-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285040B2 (ja) * 2003-03-27 2009-06-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708652B1 (ko) * 2004-11-12 2007-04-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US7781976B2 (en) 2005-04-20 2010-08-24 Ki-woong Whang High efficiency mercury-free flat light source structure, flat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4662350B2 (ja) * 2005-07-21 2011-03-30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37237B1 (ko) * 2005-08-26 2006-10-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757573B1 (ko) * 2005-11-25 2007-09-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1113853B1 (ko) * 2006-02-27 2012-02-29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과,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전극 매립유전체 벽 제조 방법과, 상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전극 매립 유전체 벽 제조 방법
KR100751375B1 (ko) 2006-03-15 2007-08-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평판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6734A (ja) * 1985-08-09 1987-02-1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学式ピツクアツプ装置
JP2901208B2 (ja) 1991-06-26 1999-06-07 松下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H05250994A (ja) 1992-01-07 1993-09-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放電陰極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34028B2 (ja) 1993-02-09 2001-12-04 日本放送協会 気体放電表示パネル
JP2581465B2 (ja) * 1994-09-28 1997-02-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とその駆動方法
JPH08335440A (ja) * 1995-06-08 1996-12-17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気体放電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91971B2 (ja) * 1996-03-19 2004-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Ac型pdp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430664B1 (ko) * 1997-10-03 2004-06-16 가부시끼가이샤 히다치 세이사꾸쇼 가스방전형표시장치의제조방법
JP3661398B2 (ja) * 1998-03-24 2005-06-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729318B2 (ja) * 1999-09-01 2005-12-2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6603265B2 (en) 2000-01-25 2003-08-05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trigger electrodes
DE10026974A1 (de) * 2000-05-31 2002-01-03 Schott Glas Kanalplatte aus Glas für Flachbildschirme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2002202732A (ja) * 2000-12-28 2002-07-1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フラットパネル表示装置
KR100456142B1 (ko) * 2001-12-06 2004-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3331743A (ja) * 2002-05-09 2003-11-21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484646B1 (ko) * 2002-09-27 2005-04-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TWI285389B (en) * 2002-11-05 2007-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47869B1 (ko) 2006-11-23
EP1505623B1 (en) 2011-08-10
JP4179138B2 (ja) 2008-11-12
EP1505623A1 (en) 2005-02-09
US7084569B2 (en) 2006-08-01
EP1505623A4 (en) 2008-10-01
US20050151476A1 (en) 2005-07-14
JP2004273425A (ja) 2004-09-30
CN1331182C (zh) 2007-08-08
KR20050019127A (ko) 2005-02-28
WO2004075238A1 (ja) 2004-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459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698168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674753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JPH11306994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68216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表示装置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05183372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84163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US7531963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 insulation layer having projections
US7382094B2 (en) Bus electrodes for plasma display panel
JP2008091405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819102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870212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JP2005183106A (ja) Pm型有機elパネル
CN1725425A (zh) 电子发射显示装置
CN1244952C (zh) 荧光发光管及其制造方法
KR100716618B1 (ko) 소수성 절연층을 갖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의제조 방법
JP5251355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4333086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479340A (zh)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电极对结构
JP4816271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TWI229363B (en) Electrode pair of a plasma display panel
JP3063659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5008236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소자
US20080278075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JPH08293260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