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8497A - 集装箱连结配件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连结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8497A
CN1688497A CNA038124963A CN03812496A CN1688497A CN 1688497 A CN1688497 A CN 1688497A CN A038124963 A CNA038124963 A CN A038124963A CN 03812496 A CN03812496 A CN 03812496A CN 1688497 A CN1688497 A CN 1688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ory
freight container
axle
container
conne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24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芳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ifit KK
Sanw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rifit KK
Sanw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ifit KK, Sanw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rifit KK
Publication of CN1688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8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5/00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63B25/002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goods other than bulk goods
    • B63B25/004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goods other than bulk goods fo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006Coupling devices between containers, e.g. ISO-containers
    • B65D90/0013Twist lo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006Coupling devices between containers, e.g. ISO-containers
    • B65D90/0013Twist lock
    • B65D90/002Apparatus for manual or automatic installation/removal of twist-lo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2590/0008Coupling device between containers
    • B65D2590/0025Twist lock
    • B65D2590/0033Semi or fully automatic twist lock, i.e. semi or fully automatic locking/unlo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 Y10T403/7062Clamped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由以下部分构成:具有可嵌合在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内的上侧嵌合部(22)及下侧嵌合部(23)的配件主体(2);可旋转地轴支承在配件主体(2)上的轴(3);分别一体地连结在轴(3)的上端及下端且可卡合在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内的上部配件(4)和下部配件(5);以及使轴(3)转动的操作部件(7)。在配件主体(2)上设置转动机构(6),使轴(3)利用集装箱负荷的作用转动,在轴(3)上设置扭簧(34),使上部配件(4)转动到与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地对其施力。在上部配件(4)的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一侧的对角位置的下面侧转角部上形成切口部(4x)。

Description

集装箱连结配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集装箱堆场或集装箱船等上,配设在多层装载的上下集装箱之间而连结两集装箱的集装箱连结配件。
背景技术
一般,是如图22所示,在集装箱堆场Yd与集装箱船Sh之间装卸集装箱Ct。
例如,在将集装箱堆场Yd的集装箱Ct装到集装箱船Sh上时,是在利用龙门吊Tc、或者使用跨运车将集装箱Ct从集装箱堆场Yd转移到拖车等集装箱搬运车辆V上之后,输送到输送带Ap。然后,在输送带Ap上,利用集装箱起重机Cr的撑杆Sp吊起集装箱Ct,载置到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集装箱Ct上。
另一方面,在卸下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集装箱Ct时,是在通过集装箱起重机Cr的撑杆Sp吊起集装箱Ct移动到输送带Ap之后,利用集装箱起重机Cr将集装箱Ct转移到集装箱搬运车辆V上,而从输送带Ap输送到集装箱堆场Yd。
这样,在集装箱堆场Yd或集装箱船Sh等上多层装载集装箱Ct时,为了防止集装箱Ct倒塌,跨过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四角设置的角配件、和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四角设置的角配件分别配设集装箱连结配件,从而将其相互连结。
这样的集装箱连结配件例如在国际公表公报WO92/05093号上有记载。
首先,关于该集装箱连结配件100,根据图23至图26进行说明。
集装箱连结配件100由以下部分构成:利用螺栓紧固成一体的可左右分开的配件主体101、可转动地轴支承在该配件主体101上的轴102(参照图26)、分别在该轴102的上下端连结成一体的上部锥体103及下部锥体104。
配件主体101在其上下一体地具有形状与集装箱Ct的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参照图29)一致的上侧嵌合部101U及下侧嵌合部101D,这些上侧嵌合部101U及下侧嵌合部101D可分别嵌合在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以及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
另外,在配件主体101上,贯通上侧嵌合部101U及下侧嵌合部101D地形成贯通孔(未图示),在该贯通孔内轴支承有轴102。
又,关于集装箱Ct的角配件F,虽未详细图示,但与卡合孔Fa一样在JIS Z1616有规定。
另一方面,上部锥体103及下部锥体104可与集装箱Ct的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并形成分别对应角配件F的卡合孔Fa的形状。而且,上部锥体103及下部锥体104,随着轴102的旋转分别在配件主体101的上侧嵌合部101U的上面及其下侧嵌合部101D的下面旋转,这些上部锥体103及下部锥体104在从上方看时大致X字形状交叉地与轴102连结成一体,从而当上部锥体103在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自由插入脱离时,下部锥体104与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而当下部锥体104在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自由插入脱离时,上部锥体103与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
另外,下部锥体104所形成的形状是当位于与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关系时,如果按压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则被赋予旋转力的形状。即,形成为在轴102位于后述的第1旋转位置A且下部锥体104与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状态下,如果使下部锥体104与角配件F的卡合孔Fa的孔缘接触并按压,则通过下部锥体104使其按压力作用在角配件F上,而另一方面下部锥体104承受其反作用力,所以,利用对下部锥体104的反作用力使下部锥体104绕轴102的旋转轴旋转。
另一方面,在配件主体101的内部,如图26所示,形成空洞101X,该空洞101X具有可与一体固定在轴102上的柄1021抵接的第1卡止部101a及第2卡止部101b。因此,轴102可从其柄1021与空洞101X的第1卡止部101a抵接的第1旋转位置A向与第2卡止部101b抵接的第3旋转位置C旋转。
又,在轴102上配设扭簧105,通常,对轴102施力使其柄1021抵接在空洞101X的第1卡止部101a上。并且,在轴102上,沿其周围形成的槽1022卷绕钢丝绳106,该钢丝绳106的一端环部套在柄1021上,其另一端经过滑动自由地配设在配件主体101上的嘴部件107向其外侧引出,固定安装在操作钮108上。又,在钢丝绳106的另一端附近形成卡止部件1061,该卡止部件1061可选择性地卡止在嘴部件107的上部及下部形成的长孔107a、107c上,而嘴部件107左右两端部滑动自由地嵌合在配件主体101的引导部101Y内。
另外,嘴部件107是其左右两端部嵌合在配件主体101的引导部101Y内,并沿引导部101Y滑动自由地配设,受到配设在配件主体101上的弹簧109施力而抵接在引导部101Y的一端。
要利用具有这样构造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00连结上下集装箱Ct时,首先,利用龙门吊Tc将集装箱Ct从集装箱堆场Yd转移到集装箱搬运车辆V上输送到输送带Ap。然后,在输送带Ap上,利用龙门吊Tc的撑杆Sp将集装箱Ct吊起至地上约1m的高度位置停止,将集装箱连结配件100的上部锥体103安装在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上(参照图27)。具体地,把持并牵引操作钮108,使钢丝绳106的卡止部件1061卡止在嘴部件107的长孔107a内。在该状态下,轴102位于其柄1021与配件主体101的空洞101X的第2卡止部101b抵接的第3旋转位置C,上部锥体103位于从上方看时与配件主体101的上侧嵌合部101U重合的位置。因此,可将上部锥体103与配件主体101的上侧嵌合部101U一起插入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
如果将上部锥体103插入卡合孔Fa,再把持操作钮108进行牵引,而使钢丝绳106的卡止部件1061脱离嘴部件107的长孔107a,则轴102在扭簧105的作用力下,其柄1021回归到与配件主体101的空洞101X的第1卡止部101a抵接的第1旋转位置。在该状态下,集装箱连结配件100的上部锥体103及下部锥体104如前述那样,因为分别卡合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所以不会从集装箱Ct的角配件F上脱落(参照图28)。
如果在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上安装了集装箱连结配件100,则利用集装箱起重机Cr吊起集装箱Ct,载置在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集装箱Ct上(参照图29)。这时,集装箱连结配件100的下部锥体104克服扭簧105的作用力而沿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的孔缘强制旋转,在下部锥体104从上方看时与配件主体101的下侧嵌合部101D重合时,下部锥体104与配件主体101的下侧嵌合部101D一同嵌入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然后,当下部锥体104嵌入上部角配件F时,下部锥体104在扭簧105的作用力下再次回归到卡合位置,与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其结果,上下集装箱Ct利用分别与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及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卡合的上部锥体103及下部锥体104连结(参照图30)。
另一方面,在卸下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集装箱Ct时,如果在位于卡合位置的下部锥体104上从甲板上面降下或压下操作钮108,则使钢丝绳106的卡止部件1061卡止在嘴部件107的长孔107c内。在该状态下,轴102,其柄1021位于配件主体101的空洞101X的第1卡止部101a与第2卡止部101b之间的第2旋转位置B,而下部锥体104从上方看时与配件主体101的下侧嵌合部101D重合,所以,可脱离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参照图31)。
然后,通过集装箱起重机Cr的撑杆Sp吊起并移动集装箱Ct,在使其停止在地上约1m的高度位置之后,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00的上部锥体103脱离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即,把持并牵引操作钮108,使钢丝绳106的卡止部件1061卡止在嘴部件107的长孔107a内。该状态如前述那样,是轴102位于其柄1021抵接在配件主体101的空洞101X的第2卡止部101b的第3旋转位置C,上部锥体103从上方看时与配件主体101的上侧嵌合部101U重合。因此,可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00脱离集装箱Ct的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参照图32)。之后,将集装箱Ct从集装箱起重机Cr转移到集装箱搬运车辆V,并从输送带Ap输送到集装箱堆场Yd。
发明内容
前述过去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在装入集装箱时,如果安装在装入的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上而载置在集装箱上面,则下部锥体沿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配件的卡合孔的孔缘旋转而嵌入角配件,此时,可利用扭簧自动地回归到与角配件卡合的位置,可连结上下集装箱,但在卸下集装箱时,必须操作操作钮而使轴、即下部锥体克服扭簧的作用力从与角配件卡合的位置旋转到自由插入脱离的位置。即,如图31所示,工人必须使用长的作业工具从多层装载的最上层的集装箱,或者从甲板(集装箱船的时候)或地上(集装箱堆场的时候)降下或者压下操作钮而使钢丝绳的卡止部件卡止在嘴部件的长孔内。这时,存在以下问题:利用长的作业工具的顶端准确操作操作钮是困难的,作业所需时间长,并且由于操作具有重量的长的作业工具所引起的疲劳严重。又,从最上层的集装箱操作时,因为变成高处作业而伴随有跌落等危险,所以从安全的角度也有困难。
另外,本发明者,虽然先前还申请了公表特许WO00/23358上记载的集装箱连结配件,但因为构造复杂,所以成本增大并且也存在长期使用后动作不准确的缺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将装入的集装箱自动与下侧集装箱连结,并且不进行高处作业等而可使处于连结状态的集装箱自动脱离的、简单构造的集装箱连结配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可嵌合在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内的上侧嵌合部及下侧嵌合部的配件主体、旋转自由地轴支承在配件主体上的轴、分别一体地连结在轴的上端及下端且可卡合在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内的上部配件及下部配件、使轴旋转的操作部件构成,在前述配件主体上设置通过作用集装箱的负荷而使轴转动的转动机构,又,在轴上设置施力的弹簧机构,使上部配件转动到与上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并且,在上部配件的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一侧的对角位置的下面侧转角部形成切口部,从而在通过操作部件使上部配件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而位于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时,下部配件位于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又,在集装箱的角配件按压转动机构时,使轴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而转动,并使下部配件转动到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另一方面,在集装箱的角配件沿着上部配件的切口部上升而脱离转动机构时,使轴在弹簧机构的作用力下转动,并使下部配件转动到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
如果利用该构成,在装入集装箱时,首先,使上部配件转动到与上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并使上部配件穿过集装箱上的下部角配件的卡合孔而插入下部角配件。如果将上部配件插入下部角配件的卡合孔,则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而牵引操作部件,使上部配件转动到与集装箱上的下部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此时,位于上部配件的对角位置上的一对切口部与下部角配件对接,而使集装箱连结配件安装在下部角配件上。又,下部配件位于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如果将吊起的集装箱载置在下侧集装箱上,则可使下部配件穿过集装箱上的上部角配件的卡合孔而插入上部角配件。
在此,吊起的集装箱下降时,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抵接在转动机构上而使其承担集装箱的重量,所以,使轴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转动。因此,在使下部配件从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转动到与上部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的同时,可使上部配件转动到进一步与下部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从而可连结上下集装箱。
另一方面,卸下集装箱时,当提起集装箱时,集装箱首先上升相当于上部配件上形成的切口部的高度的量。因此,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脱离转动机构,轴在弹簧机构的作用力下转动。即,因为下部配件从与下部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向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转动,所以可使下部配件穿过集装箱的上部角配件的卡合孔而脱离上部角配件。
这样,如果使上部配件与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在安装有集装箱连结配件的状态下移送集装箱,载置在下侧集装箱上,则在穿过其上部角配件的卡合孔而插入下部配件之后,下部配件卡合在卡合孔上,另一方面,如果提起集装箱,则因为可解除下部配件对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配件的卡合孔的卡合状态,所以可在装入集装箱时利用集装箱连结配件自动连结上下集装箱,并且在卸下集装箱时可使集装箱连结配件自动脱离下侧集装箱。其结果,工人不必从集装箱上面等操作工具,从而减轻作业强度,并且不必进行高处的作业,可确保安全。
在上述构成中,前述转动机构也可是沿配件主体上形成的导孔及导槽滑动自由地嵌插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的按压片,并通过被集装箱的角配件按压的按压片滑动而使轴转动的构成。
如果采用该构成,在集装箱下降时,当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抵接在按压片的斜边上而作用集装箱的负荷时,按压片沿导孔及导槽滑动,抵接在轴上而压出。因此,使轴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转动,并使上部配件及下部配件分别转动到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
前述转动机构也可是由升降自由的升降部件、和抵接在升降部件上而始终向折曲的方向被施力的曲折链节机构构成,通过曲折链节机构经由被集装箱的角配件按压的升降部件而伸展从而使轴转动的形式。
如果采用该构成,在集装箱下降时,当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与升降部件抵接而作用集装箱的负荷时,曲折链节机构经由下降的升降部件而伸展,抵接在轴上而压出。因此,使轴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转动,并使上部配件及下部配件分别转动到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
前述转动机构也可是沿配件主体上形成的引导通道滑动自由的滑动部件,并通过受集装箱的角配件按压的滑动部件沿引导通道滑动而使轴转动的形式。
如果采用该构成,在集装箱下降时,当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与滑动部件抵接而作用集装箱的负荷时,滑动部件沿引导通道滑动,抵接在轴上而压出。因此,使轴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转动,并使上部配件及下部配件分别转动到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
前述转动机构也可是由沿轴的外周面升降自由并具有向内侧突出的销的升降部件、在轴上形成且嵌入有升降部件的销的螺旋槽、以及对升降部件向上升位置施力的弹簧构成,并且通过受集装箱的角配件按压的升降部件下降而使轴转动的形式。
如果采用该构成,在集装箱下降时,当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与升降部件抵接而作用集装箱的负荷时,设有销的升降部件下降。此时,因为销嵌入轴上形成的螺旋槽,所以,销往下压螺旋槽。因此,使轴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转动,并使上部配件及下部配件分别转动到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
前述转动机构也可是由沿轴的外周面升降自由并在内周面形成螺旋槽的升降部件、设置在轴上且嵌入升降部件的螺旋槽的销、以及对升降部件向上方位置施力的弹簧构成,并且通过被集装箱的角配件按压的升降部件下降而使轴转动的形式。
如果采用该构成,在集装箱下降时,当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与升降部件抵接而作用集装箱的负荷时,形成有螺旋槽的升降部件下降。此时,因为在螺旋槽嵌入轴上设置的销,所以,销沿着下降的螺旋槽移动。因此,使轴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转动,并使上部配件及下部配件分别转动到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
在上述构成中,前述操作部件由操作杠杆、和一端连结在操作杠杆上而另一端连结在轴上的连结件构成,又,在配件主体上,最好形成可卡止操作杠杆的卡止部、和可收容操作杠杆的收容部。
如果采用该构成,通过握住并且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牵引操作杠杆而使其卡止在配件主体的卡止部上,可通过连结件使轴转动,从而可使固定在轴上的上部配件及下部配件分别转动到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并保持在该位置。
在上述构成中,最好在前述配件主体的上侧嵌合部的一角部设置限制器,该限制器向从其上面突出的方向受力且在上下方向出没自由,从而使上部配件抵接在限制器上而保持在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
如果采用该构成,限制器通常利用弹簧的作用力从上侧嵌合部的上面突出,上部配件抵接在限制器上,位于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因此,如果使限制器退避到配件主体的内侧,则上部配件在弹簧机构的作用力下转动到与上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可将上部配件穿过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的卡合孔而插入下部角配件。在该状态下,如果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牵引操作部件,使上部配件转动到与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则限制器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从上侧嵌合部的上面突出,之后,上部配件抵接在限制器上,而限制其转动到与上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从而位于与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因此,可切实防止在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上安装着集装箱连结配件而移送集装箱时,集装箱连结配件从下部角配件上脱落。
在上述构成中,最好在前述配件主体上设置安全机构,该安全机构在集装箱连结配件相对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时阻止轴因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而转动。
如果采用该构成,在连结上下集装箱的状态下集装箱因倾斜或摆动而跳动时,由于集装箱的角配件脱离转动机构,会使轴在弹簧机构的作用力下转动,即,使下部配件转动到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但是,轴的转动受到安全机构的阻止而不会转动。因此,可切实保持上下集装箱的连结状态。
在上述构成中,前述安全机构也可是由设置在配件主体上的容器主体、覆盖容器主体的上方开口部的盖体、相对容器主体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自由地设置而连结件可穿透并且与操作杠杆抵接的移动体、以及配置在容器主体上形成的朝向外方向的下坡的倾斜面上滚动自由的滚动体构成,并且在倾斜超过设定角度时,利用滚动体阻止移动体的移动的构成。
如果采用该构成,在连结着上下集装箱的状态下集装箱倾斜时,配件主体、即设置在配件主体上的安全机构也倾斜,滚动体沿着对应该倾斜方向的一方的倾斜面滚动,而阻止移动体向后方移动。这时,因为操作杠杆抵接在移动体上,所以只要移动体不移动,操作杠杆也不向后方移动。因此,连结在操作杠杆上的连结件保持其原来状态,可切实阻止因弹簧机构的作用力引起的轴的转动。
前述安全机构也可是由配件主体上形成的朝向外方向的下坡的倾斜通道、配置在倾斜通道上且滚动自由的滚动体、以及轴上形成的嵌合凹部构成,并且当轴利用伸展的曲折链节机构而位于转动位置时,配件主体的倾斜通道与轴的嵌合凹部连通,在该状态下,倾斜超过设定角度时,滚动体嵌合在嵌合凹部而阻止轴的转动的形式。
如果采用该构成,在连结着上下集装箱的状态下集装箱倾斜时,配件主体、即设置在配件主体上的安全机构也倾斜,滚动体沿着对应该倾斜方向的一方的倾斜通道滚动,相向地嵌合在轴上形成的嵌合凹部内。因此,可切实阻止因弹簧机构的作用力引起的轴的转动。
前述安全机构也可是由轴上形成的朝向外方向的上坡的倾斜通道、配置在倾斜通道上且滚动自由的滚动体、以及配件主体上形成的嵌合凹部构成,并且轴利用滑动的滑动部件而位于转动位置时,轴的倾斜通道与配件主体的嵌合凹部连通,在该状态下,倾斜超过设定角度时,滚动体嵌合在嵌合凹部而阻止轴的转动的形式。
如果采用该构成,在连结着上下集装箱的状态下集装箱倾斜时,配件主体、即设置在配件主体上的安全机构也倾斜,滚动体沿着对应该倾斜方向的一方的倾斜通道滚动,相向地嵌合在配件主体上形成的嵌合凹部内。因此,可切实阻止因弹簧机构的作用力引起的轴的转动。
前述安全机构也可是由配件主体上形成的朝向外方向的下坡的倾斜通道、配置在倾斜通道上且滚动自由的滚动体、以及升降部件上形成的嵌合凹部构成,并且在升降部件位于下降位置时,配件主体的倾斜通道与升降部件的嵌合凹部连通,在该状态下,倾斜超过设定角度时,滚动体嵌合在嵌合凹部而阻止升降部件的上升的形式。
如果采用该构成,在连结着上下集装箱的状态下集装箱倾斜时,配件主体、即设置在配件主体上的安全机构也倾斜,滚动体沿着对应该倾斜方向的一方的倾斜通道滚动,相向地嵌合在升降部件上形成的嵌合凹部内。因此,可切实阻止升降部件的上升。这时,因为销嵌入螺旋槽,所以只要升降部件不上升,轴也不会转动,可切实阻止因弹簧机构的作用力引起的轴的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第1实施形式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构成图1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配件主体的一半的立体图。
图4是构成图1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轴以及一体连结在轴上的上部配件、下部配件的立体图。
图5是上部配件的内侧立体图。
图6是图1的集装箱连结配件上的配件主体的上侧嵌合部在横剖平面上的横剖面图。
图7是说明构成图1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安全机构及其动作的立体图。
图8是连接着上下集装箱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相对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倾斜的状态的正视图及其A-A线剖面图。
图9是上部配件的变形例的内侧立体图。
图10是说明将图1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安装在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上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11是局部剖开图1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安装在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是说明将图1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安装在集装箱的下部角配件上并且插入集装箱的上部角配件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13是局部剖开图1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上部配件及下部配件分别与集装箱的上部角配件及下部角配件卡合而连结上下集装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说明将利用图1的集装箱连结配件连结的上侧集装箱从下侧集装箱上卸下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15是局部省略地显示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第2实施形式的纵剖面图。
图16是图15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横剖面图。
图17是局部省略地显示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第3实施形式的纵剖面图。
图18是图17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横剖面图。
图19是图17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上部配件及下部配件分别位于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时的横剖面图。
图20是局部省略地显示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第4实施形式的纵剖面图。
图21是图20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横剖面图。
图22是显示利用集装箱搬运车辆在集装箱堆场与集装箱船之间输送集装箱,并且利用集装箱起重机在集装箱搬运车辆与集装箱船之间装卸下集装箱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3是过去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平面图。
图25是图23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底面图。
图26是图23的集装箱连结配件的横剖面图。
图27是说明将图23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安装在集装箱上且装上集装箱船的作业的工序图。
图28是说明将图23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安装在集装箱上且装上集装箱船的作业的工序图。
图29是说明将图23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安装在集装箱上且装上集装箱船的作业的工序图。
图30是说明将图23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安装在集装箱上且装上集装箱船的作业的工序图。
图31是说明将利用图23的集装箱连结配件连结而装载的集装箱从集装箱船上卸下的作业的工序图。
图32是说明将利用图23的集装箱连结配件连结而装载的集装箱从集装箱船上卸下的作业的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1实施形式。
该集装箱连结配件1由以下部分构成:利用螺栓紧固成一体的可左右分开的配件主体2;可旋转地轴支承在该配件主体2上的轴3;一体连结在该轴3的上端的上部配件4;一体连结在该轴3的下端的下部配件5;在集装箱Ct的负荷作用时使轴3转动的转动机构6;使轴3、即上部配件4及下部配件5转动的操作部件7;以及限制轴3的转动的安全机构8。
配件主体2由比集装箱Ct上的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大的主体部21、以及分别一体地设置在主体部21的上下且形状与集装箱Ct上的角配件F的卡合孔Fa一致的上侧嵌合部22及下侧嵌合部23构成,并且使这些上侧嵌合部22及下侧嵌合部23可分别嵌入上侧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及下侧集装箱Ct上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而且,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前端形成卡止操作部件7的操作杠杆71的卡止部21a,且形成可收容操作杠杆71的收容部21b。
又,在配件主体2上,如图3详细所示,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形成圆筒状的第1空洞部2a,在其上方隔着间壁形成长方体形状的第2空洞部2b,又,在第1空洞部2a的下方与第2空洞部2b连通地形成比第1空洞部2a的直径小的圆筒状的第3空洞部2c。并且,在配件主体2上形成贯通孔2d,贯通孔2d的中心与第1空洞部2a及第3空洞部2c的中心对齐并从上侧嵌合部22的上面贯通到下侧嵌合部23的下面。又,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前方形成一端连通第1空洞部2a,并且另一端在其前端(卡止部21a)开口的从上方看为十字形的第4空洞部2e。
在此,在第1空洞部2a、第2空洞部2b及第3空洞部2c内,如后述那样,分别收容旋转自由地轴支承在配件主体2的贯通孔2d内的轴3的突缘部32、柄33及配置在轴3上的扭簧34,另外,在第4空洞部2e内收容安全机构8。
并且,在配件主体2上,在其一角部,出没自由地设置限制器24,限制器24受未图示的弹簧施力而从上侧嵌合部22的上面突出。在该限制器24上一体地设置操作杆241,通过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向下方压下操作杆241,可使限制器24不从上侧嵌合部22的上面突出而退避到配件主体2的内侧。
另外,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上形成凹部21c,从而可将操作杆241压下一定距离。
轴3如图2及图4所示,一体地具有外径与配件主体2的贯通孔2d的孔径对应的轴部31、位于该轴部31的大致中间部且直径比轴部31大的突缘部32、在突缘部32更上方的轴部31的外周面上以大约180度的间隔向外侧突出的一对柄33,并分别定位成突缘部32收容在配件主体2的第1空洞部2a内而柄33收容在第2空洞部2b内。
并且,在轴3的轴部31的下方嵌插弹簧机构,例如扭簧34,该扭簧3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轴3的突缘部32上,其另一端固定安装在配件主体2上。而且,由于扭簧34的作用力,轴3被施力而在图4中向逆时针方向(箭头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操作部件7的连结件、例如缆绳等控制缆线7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轴3的突缘部32上,其另一端经过安全机构8固定安装在操作杠杆71上。
上部配件4一体地固定在轴3的轴部31的上端,从上方看,形成对应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的形状。因此,在上部配件4位于与配件主体2的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时,上部配件4可穿过卡合孔Fa插入下部角配件F内,此时,上侧嵌合部22嵌合在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而且,在上部配件4上,在该上部配件4位于相对上侧嵌合部22成一定角度交叉的位置时,即,位于与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时,在超过上侧嵌合部22的左右外侧面的一侧的对角线上的下面侧转角部形成切口部4x。该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其大小设定为在上部配件4位于与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时,使下部角配件F可上升相当于其大致厚度的高度,在其外面倒角成曲面形状,使得顺滑接触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
下部配件5一体地固定在轴3的轴部31的下端,从上方看,形成对应集装箱Ct上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的形状。因此,在下部配件5位于与配件主体2的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时,下部配件5可穿过卡合孔Fa插入上部角配件F内,此时,下侧嵌合部23嵌合在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
在此,上部配件4及下部配件5从上方看大致X字形状地交叉而分别固定在轴3上,在上部配件4在扭簧34的作用力下与限制器24抵接,而位于与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时,下部配件5位于与配件主体2的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即,位于在集装箱Ct上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插入脱离自由的位置(参照图1)。另一方面,在上部配件4从抵接限制器24的位置克服扭簧34的作用力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位于与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时,下部配件5也位于与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
另外,在上部配件4位于抵接限制器24的位置时,如图1的实线所示,操作杠杆71以离其内凹部有稍微余量的状态收容在收容部21b内。因此,在通过压下操作杆241使限制器24退避到配件主体2的内侧,而上部配件4由于扭簧34的作用力而逆时针方向转动至与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时,通过控制缆线72将操作杠杆71牵引到与收容部21b的内凹部抵接的位置。另一方面,握住操作杠杆71向跟前侧牵引,并如图1的虚线所示转动90度,当与配件主体2交叉而使其卡止在卡止部21a时,可通过连结在轴3与操作杠杆71之间的控制缆线72限制轴3由于扭簧34的作用力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此时,通过控制缆线72克服扭簧34的作用力而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轴3、即上部配件4及下部配件5分别位于与集装箱Ct上的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
转动机构6是滑动自由地设置在配件主体2的上侧嵌合部22上的大致直角两等边三角形状的一对按压片61,各按压片61在上部配件4位于与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时,在与上部配件4大致X字形状地交叉的一侧的上侧嵌合部22的大致对角位置上,分另别滑动自由地嵌插在导孔61a(参照图6)中,而导孔61a是纵向朝向上下方向并从左右各外侧面连通第2空洞部2b地形成的剖面大致长圆形状的形式。而且,在主体部21的上面及第2空洞部2b的上下面形成连通导孔61a且剖面为半圆形状的导槽61b,在按压片61沿着导槽61b滑动时,按压片61的底边及上边分别受导槽61b引导。
在此,按压片61以斜边位于外侧地嵌插在导孔61a内,在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与按压片61的斜边抵接时,按压片61利用集装箱Ct的重量沿着导孔61a及导槽61b压入第2空洞部2b内。
而且,按压片61的顶端设定为在第2空洞部2b内与各柄33抵接,例如,上部配件4在扭簧34的作用力下与限制器24抵接时,按压片61如图6所示,抵接在轴3的柄33上,而沿着导孔61a及导槽61b向外侧压出。
安全机构8可嵌合在配件主体2的第4空洞部2e内,如图7(a)所示,由以下部分构成:形成大致十字形的容器主体81、与容器主体81几乎上下对称地形成且封闭容器主体81的上方开口的盖体82[参照图7(d)]、配置在容器主体81内且向前后方向移动自由的十字形的移动体83、配置在容器主体81和移动体83上且始终向前方对移动体83施力的弹簧84、可分别在容器主体81的底面上形成的朝向左右外侧方向下坡的倾斜面8x[参照图8(b)]上滚动的滚动体、例如一对滚珠85、以及不与移动体83的左右端缘冲突地设置在容器主体81内且形成滚珠85的收容空间的引导部86,各滚珠85可在由设置在容器主体81内的引导部86、移动体83及容器主体81划分的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空间沿着倾斜面8x滚动。
另外,在容器主体81及盖体82上形成卡止部8a及收容部8b,卡止部8a及收容部8b在安全机构8配置在配件主体2的第4空洞部2e时与配件主体2的卡止部21a及收容部21b一致。
又,在移动体83上,向前后方向形成穿插孔(未图示),穿过移动体83的穿插孔的控制缆线72被固定安装在处于与移动体83的前端抵接状态的操作杠杆71上。
在此,容器主体81位于水平状态时,各滚珠85与作为倾斜面8x的最下端位置的左右方向的内壁面接触。此时,当控制缆线72向后方牵引时,通过在收容部8b、21b内以离其内凹部有稍微余量的状态收容的操作杠杆71,移动体83可克服弹簧84的作用力向后方移动,此时,操作杠杆71以抵接在收容部8b的内部上的状态被收容[参照图7(b)]。
另一方面,在容器主体81从水平状态倾斜一定角度时,具体地,当倾斜超过倾斜面8x的坡度(在本实施形式中,设定为大约5度)的角度时[参照图8(a)],任何一方的滚珠85可在由引导部86、移动体83及容器主体81划分的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空间沿着倾斜面8x滚动,因为移动体83与容器主体81之间存在滚珠85,所以即使控制缆线72向后方牵引,移动体83的移动也受到阻止。因此,操作杠杆71不会从对应卡止部8a的位置移动[参照图7(c)及图8(b)],从而阻止轴3的转动。
另外,也可取代前述实施形式的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如图9所示,而采用与角配件F的板厚大致相当的高度位置的水平面、和连续到上侧嵌合部22的左右各外侧面的垂直面形成的切口部。
又,作为安全机构8的滚动体,虽然说明了使用滚珠85的情况,但也可是滚子。
下面,说明这样构成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动作。
首先,在初始状态下,如图1及图2所示,上部配件4在扭簧34的作用力下与限制器24抵接,位于与集装箱Ct上的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此时,下部配件5位于与配件主体2的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又,如图6所示,按压片61与轴3的柄33抵接而沿着导孔61a及导槽61b向外侧压出。并且,操作杠杆71距内凹部有稍微余量地收容在配件主体2的收容部21b(安全机构8的收容部8b)内。
要将集装箱连结配件1安装在集装箱Ct的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首先,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将操作杆241压下,使限制器24从上侧嵌合部22的上面突出的位置退避到配件主体2的内侧。此时,因为解除了限制器24对上部配件4的转动的限制,所以,利用扭簧34的作用力使轴3转动到上部配件4与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此时,由于轴3转动,通过控制缆线72,操作杠杆71被向后方牵引,与配件主体2的收容部21b(安全机构8的收容部8b)的内凹部抵接地被收容[参照图7(b)]。
在该状态下,拿起集装箱连结配件1,在输送带Ap上,穿过被集装箱起重机Cr吊起到地上约1m的高度位置的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而将上部配件4插入下部角配件F(参照图10)。之后,如果克服扭簧34的作用力牵引操作杠杆71,则轴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上部配件4在下部角配件F的内部转动到与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此时,通过上部配件4转动到与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限制器24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从上侧嵌合部22的上面突出,以后,上部配件4与限制器24抵接而被阻止在扭簧34的作用力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保持在与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因此,即使手离开集装箱连结配件1,因为上部配件4与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所以也可切实防止集装箱连结配件1从集装箱Ct的角配件F上脱落。
此时,下部配件5位于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又,集装箱连结配件1利用自重下降,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接触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的内面侧周缘部而受到支承,并且上侧嵌合部22一部分嵌合在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参照图11)。
如果上部配件4卡合在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地安装了集装箱连结配件1,则利用集装箱起重机Cr吊起集装箱Ct,装到集装箱船Sh上。此时,如前所述,上部配件4因为受到限制器24限制而位于与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所以,在将集装箱Ct从输送带Ap移送到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过程中,集装箱连结配件1不会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上脱落。
另一方面,下部配件5因为位于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所以可穿过先装上的下侧集装箱Ct上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而将下部配件5插入上部角配件F。此时,下侧嵌合部23嵌合在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参照图12)。
另外,如果下降上侧集装箱Ct,则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下面载置在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上面之后,上侧集装箱Ct仅下降相当于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的高度。这时,下部角配件F与在配件主体2的上侧嵌合部22的外侧突出的按压片61的斜边抵接,承受上侧集装箱Ct的重量,所以,按压片61沿着导孔61a及导槽61b向配件主体2的第2空洞部2b压入。另一方面,利用按压片61向配件主体2的第2空洞部2b的压入,克服扭簧34的作用力而挤压与其顶端抵接的轴3的柄33,所以,轴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在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的内部,使下部配件5转动到与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同样,上部配件4也转动到进一步与上侧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参照图13)。而且,最终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下面载置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面。
其结果,上下集装箱Ct通过上部配件4及下部配件5分别转动到与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而连结。
另外,利用轴3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通过连结在轴3上的控制缆线72,操作杠杆71从配件主体2的收容部21b被压出到对应卡止部21a的位置。
因此,在通过集装箱连结配件1连结上下集装箱Ct的状态下,当集装箱船Sh横向摇摆,且相对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以上时,在安全机构8上,一方的滚珠85沿着倾斜面8x滚动,移动体83与滚珠85冲突,所以,阻止了移动体83向后方的移动[参照图7(c)及图8(b)]。
即,在由于集装箱船Sh横向摇摆或纵向摇摆而集装箱Ct因倾斜或摆动而跳动,从而其下部角配件F脱离按压片61时,会使轴3在扭簧34的作用力下转动,从而使下部配件5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但是,此时,固定安装有控制缆线72的操作杠杆71因为抵接在被滚珠85阻止其向后方移动的移动体83上,所以不能移动。
其结果,可切实防止轴3,即下部配件5转动到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而使下部配件5脱离下侧集装箱Ct上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从而解除集装箱连结配件1对上下集装箱Ct的连结状态。
例如,设想航海中出现暴风雨时,必须使处于对应配件主体2的卡止部21a的位置的操作杠杆71转动90度而使其卡止在卡止部21a上[参照图1虚线位置及图7(d)],利用其可阻止因扭簧34的作用力而引起的轴3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但即使假如忘记了操作杠杆71的转动操作,也可利用安全机构8阻止轴3因扭簧34而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从而可切实防止下部配件5脱离下侧集装箱Ct上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
另一方面,在从集装箱船Sh上卸下集装箱Ct时,通过集装箱起重机Cr吊起集装箱Ct即可。即,如果吊起上侧集装箱Ct,则首先只有上侧集装箱Ct上升仅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的高度。此时,通过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脱离按压片61的斜边,使轴3利用扭簧34的作用力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柄33将按压片61压出。即,轴3利用扭簧34的作用力,逆时针方向转动到上部配件4抵接限制器24的位置。这时,下部配件5,因为处于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所以可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脱离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参照图14)。
这样,只要吊起上侧集装箱Ct,就可切实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下部配件5脱离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所以,不需要工人使用工具的操作或高处作业等。此时,如前所述,上部配件4因为位于与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所以,在将集装箱Ct从集装箱船Sh移送到输送带Ap上的过程中,集装箱连结配件1不会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上脱落。
如果将集装箱Ct送到了输送带Ap上,则在输送带Ap上,如果压下操作杆241,则因为限制器24退避到配件主体2的内侧,所以,轴3在扭簧34的作用力下逆时针方向转动,使上部配件4转动到与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因此,可使上部配件4与上侧嵌合部22一同,即,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脱离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
另外,在前述实施形式中,虽然说明的是在配件主体2上设置限制器24,并使上部配件4抵接在限制器24上,从而使上部配件4保持在与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的情况,但也可代替限制器24,或与限制器24一同,在配件主体2的前端部及安全机构8的前端部形成与收容部21b、8b垂直并且深度比收容部21b、8b的深度稍微浅些的槽状的第2卡止部,在第2卡止部上卡止操作杠杆71,将上部配件4保持在与集装箱Ct上的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
在图15及图16上,展示了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2实施形式。
在说明该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2实施形式时,与构成前面说明过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1实施形式的部件同样的部件采用同样的标记不再详细说明,而只说明与第1实施形式不同的转动机构6及安全机构8。
作为该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转动机构6,由出没自由地设置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上的升降部件62、和链条等曲折链节63构成,而曲折链节63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上连通空洞部2f地形成的收纳空间内配置在升降部件62的下方,并具有多个折曲点,在曲折链节63的各折曲部设置未图示的扭簧,向曲折链节63折曲的方向施力。而且,曲折链节63的顶端穿过收纳空间突出到配件主体2的空洞部2f内,其顶端抵接在轴3上形成的被卡合部3a上。又,升降部件62利用折曲的曲折链节63越过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面而突出。
另一方面,作为安全机构8,由一端在配件主体2的空洞部2f上开口并且向贯通孔2d的径向延长地形成的下坡的一对倾斜通道2x、滚动自由地配置在各倾斜通道2x上的作为滚动体的多个滚珠85、以及对应各倾斜通道2x的开口而在轴3上形成的一对嵌合凹部3x构成,并设定为在轴3利用伸展的曲折链节63而位于转动了设定角度的位置时,配件主体2的各倾斜通道2x及轴3的各嵌合凹部3x分别连通。
在此,倾斜通道2x相距180度间隔地设置在变位一定角度的位置,从而不与收容曲折链节63的收纳空间冲突。
下面,说明这样构成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2实施形式的动作。
首先,在初始状态下,上部配件4抵接在限制器24上而位于与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此时,下部配件5位于与配件主体2的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又,升降部件62利用处于折曲状态的曲折链节63的作用力位于上升位置,而从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面向上方突出。
要将集装箱连结配件1安装在集装箱Ct的角配件F的卡合孔Fa上,首先,压下操作杆241,使限制器24退避到配件主体2的内侧。此时,利用扭簧34的作用力使轴3转动到上部配件4与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因此,由于轴3转动,使操作杠杆71通过控制缆线72向后方牵引,并且抵接在配件主体2的收容部21b的内凹部地被收容。
在该状态下,拿起集装箱连结配件1,穿过吊起的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而将上部配件4插入下部角配件F。此后,如果克服扭簧34的作用力牵引操作杠杆71,则轴3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上部配件4在下部角配件F的内部转动到与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此时,限制器24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从上侧嵌合部22的上面突出,之后,上部配件4抵接在限制器24上而被阻止再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保持在与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
这时,下部配件5,位于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又,集装箱连结配件1利用自重下降,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接触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的内面侧周缘部而受到支承,并且上侧嵌合部22一部分嵌合在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
如果上部配件4卡合在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而安装了集装箱连结配件1,则利用集装箱起重机Cr吊起集装箱Ct,装到集装箱船Sh上。此时,上部配件4因为位于与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所以,在将集装箱Ct从输送带Ap移送到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过程中,集装箱连结配件1不会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上脱落。
另一方面,下部配件5因为位于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所以可穿过先装入的下侧集装箱Ct上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而将下部配件5插入上部角配件F。此时,下侧嵌合部23嵌合在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
另外,如果下降上侧集装箱Ct,则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下面载置在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上面之后,上侧集装箱Ct仅下降相当于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的高度。这时,下部角配件F抵接在向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方突出的升降部件62上,承受上侧集装箱Ct的重量,所以,压下升降部件62。如果升降部件62下降,则曲折链节63伸展,其顶端抵接轴3的被卡合部3a而压出,所以,轴3克服扭簧34的作用力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在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的内部,使下部配件5转动到与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同样,上部配件4也转动到进一步与上侧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而且,最终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下面载置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面。此时,因为转动过的轴3的嵌合凹部3x与倾斜通道2x的开口连通,所以,滚珠85在轴3的嵌合凹部3x上相对。
其结果,上下集装箱Ct通过上部配件4及下部配件5分别转动到与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而连结。
在通过集装箱连结配件1连结着上下集装箱Ct的状态下,当集装箱船Sh横向摇摆,并相对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以上时,在安全机构8上,一侧的滚珠85沿着倾斜面8x滚动,架在轴3的嵌合凹部3x和配件主体2的倾斜通道2x上,所以,阻止了轴3的转动。
即,即使由于集装箱船Sh横向摇摆或纵向摇摆,而集装箱Ct因倾斜或摆动而跳动,从而其下部角配件F脱离升降部件62,也因为利用滚珠85阻止轴3的转动,所以下部配件5不会由于扭簧34的作用力转动到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
其结果,可切实防止下部配件5,即,集装箱连结配件1脱离下侧集装箱Ct上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而解除集装箱连结配件1对上下集装箱Ct的连结状态。
另一方面,在从集装箱船Sh上卸下集装箱Ct时,通过集装箱起重机Cr吊起集装箱Ct即可。即,如果吊起上侧集装箱Ct,则首先只有上侧集装箱Ct上升仅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的高度。此时,通过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脱离升降部件62,使轴3在扭簧34的作用力下逆时针方向转动到上部配件4抵接在限制器24上的位置。这时,下部配件5因为处于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所以可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脱离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又,因为通过轴3的被卡合部3a压回曲折链节63的顶端,所以曲折链节63随着扭簧的作用力作用而折曲,将升降部件62上推。
这样,只要吊起上侧集装箱Ct,就可切实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下部配件5脱离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所以,不需要工人使用工具的操作或高处作业等。此时,上部配件4因为位于与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所以,在将集装箱Ct从集装箱船Sh移送到输送带Ap的过程中,集装箱连结配件1不会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上脱落。
如果将集装箱Ct送到了输送带Ap,则在输送带Ap上,如果压下操作杆241,则因为限制器24退避到配件主体2的内侧,所以,轴3在扭簧34的作用力下逆时针方向转动,使上部配件4转动到与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因此,可使上部配件4与上侧嵌合部22一同,即,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脱离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
又,在图17至图19上,展示了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3实施形式。
在说明该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3实施形式时,也与构成前面说明过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1实施形式的部件同样的部件采用同样的标记不再详细说明,而只说明与第1实施形式不同的转动机构6及安全机构8。
作为该集装箱连结配件1上的转动机构6,由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上从其上面连通空洞部2f地形成的引导通道21d、以及滑动自由地收容在引导通道21d内的滑动部件64构成,而且,滑动部件64的顶端穿过引导通道21d突出到空洞部2f内,抵接在轴3的被卡合部3a上。又,滑动部件64的上端越过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面而突出。
另一方面,作为安全机构8,由以下部分构成:在配件主体2的空洞部2f的内周面侧相距180度间隔地形成的一对嵌合凹部2y、在轴3的外周面上相距180度间隔地分别一端开口且从开口朝向中心方向形成的一对下坡的倾斜通道3y、以及滚动自由地配置在各倾斜通道3y上的作为滚动体的滚珠85,并设定为在轴3利用滑动部件64位于转动了设定角度的位置时,轴3的各倾斜通道3y及配件主体2的各嵌合凹部2y分别连通。
下面,说明这样构成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3实施形式的动作。
首先,在初始状态下,上部配件4抵接在限制器24上而位于与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此时,下部配件5位于与配件主体2的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又,滑动部件64抵接在轴3的被卡合部3a上而沿着引导通道21d被上推,其上端部从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面突出。
要将集装箱连结配件1安装在集装箱Ct的角配件F的卡合孔Fa上,首先,压下操作杆241,使限制器24退避到配件主体2的内侧。此时,利用扭簧34的作用力使轴3转动到上部配件4与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因此,由于轴3转动,使操作杠杆71通过控制缆线72向后方牵引,并且抵接配件主体2的收容部21b的内凹部地被收容。又,轴3的被卡合部3a因为在与滑动部件64的顶端相接的位置上转动,所以不会影响滑动部件64。
在该状态下,拿起集装箱连结配件1,穿过吊起的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将上部配件4插入下部角配件F。此后,如果克服扭簧34的作用力牵引操作杠杆71,则轴3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上部配件4在下部角配件F的内部转动到与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此时,限制器24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从上侧嵌合部22的上面突出,之后,上部配件4抵接在限制器24上而被阻止再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保持在与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
这时,下部配件5位于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又,集装箱连结配件1利用自重下降,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接触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的内面侧周缘部而受到支承,并且上侧嵌合部22一部分嵌合在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
如果上部配件4卡合在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而安装了集装箱连结配件1,则利用集装箱起重机Cr吊起集装箱Ct,装到集装箱船Sh上。此时,上部配件4,因为位于与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所以,在将集装箱Ct从输送带Ap移送到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过程中,集装箱连结配件1不会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上脱落。
另一方面,下部配件5因为位于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所以可穿过先装入的下侧集装箱Ct上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而将下部配件5插入上部角配件F。此时,下侧嵌合部23嵌合在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
另外,如果下降上侧集装箱Ct,则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下面载置在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上面之后,上侧集装箱Ct仅下降相当于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的高度。这时,下部角配件F抵接在向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方突出的滑动部件64上,承受上侧集装箱Ct的重量,所以,按压滑动部件64,使其沿着引导通道21d滑动。如果滑动部件64沿着引导通道21d滑动,则其顶端抵接在轴3的被卡合部3a上,克服扭簧34的作用力而压出,所以,轴3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在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的内部,使下部配件5转动到与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同样,上部配件4也转动到进一步与上侧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而且,最终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下面载置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面。此时,因为转动过的轴3的各倾斜通道3y与配件主体2的嵌合凹部2y连通,所以,滚珠85在配件主体2的嵌合凹部2y上相对(参照图19)。
其结果,上下集装箱Ct通过上部配件4及下部配件5分别转动到与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而连结。
而在通过集装箱连结配件1连结着上下集装箱Ct的状态下,当集装箱船Sh横向摇摆,并相对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以上时,在安全机构8上,一侧的滚珠85沿着倾斜通道3y滚动,架在轴3的倾斜通道3y和配件主体2的嵌合凹部2y上,所以,阻止了轴3的转动(参照图19的虚线位置)。
即,即使由于集装箱船Sh横向摇摆或纵向摇摆,而集装箱Ct因倾斜或摆动而跳动,从而其下部角配件F脱离滑动部件64,也因为利用滚珠85阻止轴3的转动,所以下部配件5不会由于扭簧34的作用力转动到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
其结果,可切实防止下部配件5,即,集装箱连结配件1脱离下侧集装箱Ct上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而解除集装箱连结配件1对上下集装箱Ct的连结状态。
另一方面,在从集装箱船Sh上卸下集装箱Ct时,通过集装箱起重机Cr吊起集装箱Ct即可。即,如果吊起上侧集装箱Ct,则首先只有上侧集装箱Ct上升仅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的高度。此时,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脱离滑动部件64,这样,利用扭簧34的作用力使轴3逆时针方向转动到上部配件4抵接在限制器24上的位置。这时,下部配件5因为处于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所以可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脱离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这时,因为通过轴3的被卡合部3a压回滑动部件64的顶端,所以滑动部件64沿着引导通道21d被上推。
这样,只要吊起上侧集装箱Ct,就可切实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下部配件5脱离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所以,不需要工人使用工具的操作或高处作业等。此时,上部配件4因为位于与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所以,在从集装箱船Sh移送到输送带Ap的过程中,集装箱连结配件1不会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上脱落。
如果将集装箱Ct送到了输送带Ap,则在输送带Ap上,如果压下操作杆241,则因为限制器24退避到配件主体2的内侧,所以,轴3在扭簧34的作用力下逆时针方向转动,使上部配件4转动到与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因此,可使上部配件4与上侧嵌合部22一同,即,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脱离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
又,在图20及图21上,展示了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4实施形式。
在说明该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4实施形式时,也与构成前面说明过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1实施形式的部件同样的部件采用同样的标记不再详细说明,而只说明与第1实施形式不同的转动机构6及安全机构8。
作为该集装箱连结配件1上的转动机构6,由沿着轴3的外周面升降自由地嵌插的升降部件65、对升降部件65向上升位置施力的弹簧66、以及在轴3的外周面形成的螺旋槽3z构成,而且,在升降部件65的外周面上,一对操作部651变位180度地朝向外侧伸出,并且,其顶端越过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面而突出。又,在升降部件65上设置嵌入轴3的螺旋槽3z的销652。
另一方面,作为安全机构8,由以下部分构成:一端在配件主体2的空洞部2f上开口且向贯通孔2d的径向延长地形成的一对下坡的倾斜通道2x、滚动自由地配置在各倾斜通道2x上的作为滚动体的多个滚珠85、以及对应倾斜通道2x的开口而在升降部件65上相距180度间隔地形成的一对嵌合凹部65x,并设定为在升降部件65在弹簧66的作用力下位于上升位置时,配件主体2的各倾斜通道2x及升降部件65的各嵌合凹部65x不连通,而另一方面,在升降部件65克服弹簧66的作用力位于下降位置时,配件主体2的各倾斜通道2x及升降部件65的各嵌合凹部65x连通。
在此,倾斜通道2x及嵌合凹部65x相距180度间隔地设置在变位一定角度的位置,从而不与操作部651冲突。
另外,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上出没自由地设置按压部件67,按压部件67受弹簧68施力而从主体部21的上面突出,并设定为在按压部件67在弹簧68的作用力下位于上升位置时,滚珠85收容在倾斜通道2x内,又,在按压部件67克服弹簧68的作用力位于下降位置时,滚珠85沿着倾斜通道2x被压出,使前面的滚珠85收容在升降部件65的各嵌合凹部65x。此时,按压部件67的从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上面的突出高度设定得比升降部件65的操作部651的突出高度小。
下面,说明这样构成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第4实施形式的动作。
首先,在初始状态下,上部配件4抵接在限制器24上而位于与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此时,下部配件5位于与配件主体2的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又,升降部件65在弹簧66的作用力下位于上升位置,其操作部651从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面突出。并且,操作杠杆71离内凹部有少许空余地被收容在配件主体2的收容部21b内。
要将集装箱连结配件1安装在集装箱Ct的角配件F的卡合孔Fa上,首先,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压下操作杆241,使限制器24从突出在上侧嵌合部22的上面的位置退避到配件主体2的内侧。此时,利用扭簧34的作用力使轴3转动到上部配件4与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因此,由于轴3转动,使操作杠杆71通过控制缆线72向后方牵引,并且抵接配件主体2的收容部21b的内凹部地被收容。又,不会由于轴3转动而使螺旋槽3z与升降部件65的销652冲突,从而不会使升降部件65上升。
在该状态下,拿起集装箱连结配件1,穿过吊起的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将上部配件4插入下部角配件F。此后,如果牵引操作杠杆71,则轴3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上部配件4在下部角配件F的内部转动到与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此时,限制器24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从上侧嵌合部22的上面突出,之后,上部配件4抵接在限制器24上而被阻止再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保持在与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又,通过轴3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轴3的螺旋槽3z相对升降部件65的关系回归到如图20所示的状态。
这时,下部配件5位于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又,集装箱连结配件1利用自重下降,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接触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的内面侧周缘部而受到支承,并且上侧嵌合部22一部分嵌合在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
如果上部配件4卡合在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而安装了集装箱连结配件1,则利用集装箱起重机Cr吊起集装箱Ct,装到集装箱船Sh上。此时,上部配件4因为位于与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所以,在将集装箱Ct从输送带Ap移送到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过程中,集装箱连结配件1不会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上脱落。
另一方面,下部配件5因为位于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所以可穿过先装入的下侧集装箱Ct上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而将下部配件5插入上部角配件F。此时,下侧嵌合部23嵌合在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内。
另外,如果下降上侧集装箱Ct,则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下面载置在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上面之后,上侧集装箱Ct仅下降相当于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的高度。这时,下部角配件F抵接在向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方突出的升降部件65的操作部651上,承受上侧集装箱Ct的重量,所以,通过操作部651将升降部件65沿着轴3压下。如果升降部件65克服弹簧66的作用力下降,则设置在升降部件65上的销652也下降,并往下压轴3的螺旋槽3z,所以,轴3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在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的内部,使下部配件5转动到与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同样,上部配件4也转动到进一步与上侧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而且,最终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下面载置在配件主体2的主体部21的上面。
另一方面,在集装箱Ct下降时,如果下部角配件F抵接在升降部件65的操作部651上,使升降部件65开始沿着轴3被压下,则接着也抵接在按压部件67上,从而克服弹簧68的作用力压下按压部件67。因此,配置在倾斜通道2x上的滚珠85被按压部件67沿着倾斜通道2x上推,使前面的滚珠85被收容在已先开始下降的升降部件65的嵌合凹部65x内。这时,滚珠85的返回受到按压部件67阻止。
其结果,上下集装箱Ct,通过上部配件4及下部配件5分别转动到与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的集装箱连结配件1而连结。
另外,利用轴3顺时针方向的转动,通过连结在轴3上的控制缆线72,操作杠杆71被从配件主体2的收容部21b压出到对应卡止部21a的位置。
而在通过集装箱连结配件1连结着上下集装箱Ct的状态下,当集装箱船Sh横向摇摆,并相对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以上时,在安全机构8上,一侧的滚珠85沿着倾斜通道2x滚动,架在升降部件65的嵌合凹部65x和配件主体2上形成的倾斜通道2x上,所以,升降部件65的上升被阻止。
即,即使在由于集装箱船Sh横向摇摆或纵向摇摆而集装箱Ct因倾斜或摆动而跳动,从而其下部角配件F脱离操作部651,只要不脱离按压部件67,则滚珠85被收容在升降部件65的嵌合凹部65x内,所以升降部件65的上升被阻止。在此,因为轴3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是利用升降部件65的上升进行的,所以,只要限制升降部件65的上升,下部配件5就不会由于扭簧34的作用力而转动到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
其结果,可切实防止下部配件5,即,集装箱连结配件1脱离下侧集装箱Ct上的上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而解除集装箱连结配件1对上下集装箱Ct的连结状态。
另一方面,在从集装箱船Sh上卸下集装箱Ct时,通过集装箱起重机Cr吊起集装箱Ct即可。即,如果吊起上侧集装箱Ct,则首先只有上侧集装箱Ct上升仅上部配件4的切口部4x的高度。此时,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同时开始脱离按压部件67及操作部651,这样,首先滚珠85沿着倾斜通道2x滚动,从升降部件65的嵌合凹部65x挤出,同时利用弹簧66的作用力使升降部件65上升,升降部件65的销652上推轴3的螺旋槽3z。从而使轴3克服扭簧34的作用力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使上部配件4转动到抵接在限制器24上的位置。这时,下部配件5因为处于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所以可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脱离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
这样,只要吊起上侧集装箱Ct,就可切实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的下部配件5脱离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配件F,所以,不需要工人使用工具的操作或高处作业等。此时,上部配件4因为位于与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卡合的位置,所以,在从集装箱船Sh移送到输送带Ap的过程中,集装箱连结配件1不会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配件F上脱落。
如果将集装箱Ct送到了输送带Ap,则在输送带Ap上,如果压下操作杆241,则因为限制器24退避到配件主体2的内侧,所以,轴3在扭簧34的作用力下逆时针方向转动,使上部配件4转动到与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因此,可使上部配件4与上侧嵌合部22一起,即,使集装箱连结配件1脱离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配件F的卡合孔Fa。
另外,在前述第4实施形式中,虽然例示了在轴3上形成螺旋槽3z,而在升降部件65上设置销652并嵌入螺旋槽3z的情况,但也可在升降部件65的内周面侧形成螺旋槽3z,而在轴3上设置销嵌入螺旋槽3z。
又,在前述实施形式中,倾斜通道2x、3y不必限于在贯通孔2d的径向或其延长方向,即,相距180度间隔而形成的情况,又,相对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也可任意设定。并且,倾斜通道2x、3y的坡度也不限于5度。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说明,如果采用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则构造及其简单,而且在其使用中,只要将装上的集装箱重叠在下侧集装箱上就可自动且切实连结两集装箱,并且,只要吊起处于连结状态的上侧集装箱就可自动且切实使其脱离下侧集装箱,不需要工具的操作或高处作业,在操作及安全性上都有益。

Claims (13)

1、一种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可嵌合在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内的上侧嵌合部及下侧嵌合部的配件主体、旋转自由地轴支承在配件主体上的轴、分别一体地连结在轴的上端及下端且可卡合在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内的上部配件及下部配件、以及使轴旋转的操作部件构成,在前述配件主体上设置通过作用集装箱的负荷而使轴转动的转动机构,又,在轴上设置施力的弹簧机构,使上部配件转动到与上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并且,在上部配件的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一侧的对角位置的下面侧转角部形成切口部,在通过操作部件使上部配件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而位于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时,下部配件位于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又,在集装箱的角配件按压转动机构时,使轴克服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而转动,而使下部配件转动到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另一方面,在集装箱的角配件沿着上部配件的切口部上升而脱离转动机构时,使轴在弹簧机构的作用力下转动,而使下部配件转动到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前述转动机构是沿配件主体上形成的导孔及导槽滑动自由地嵌插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的按压片,通过被集装箱的角配件按压的按压片滑动而使轴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前述转动机构由升降自由的升降部件、和抵接在升降部件上而始终向折曲的方向被施力的曲折链节机构构成,通过曲折链节机构经由被集装箱的角配件按压的升降部件而伸展使轴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前述转动机构是沿配件主体上形成的引导通道滑动自由的滑动部件,通过受集装箱的角配件按压的滑动部件沿引导通道滑动而使轴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前述转动机构由沿轴的外周面升降自由并具有向内侧突出的销的升降部件、在轴上形成且嵌入有升降部件的销的螺旋槽、以及对升降部件向上升位置施力的弹簧构成,通过受集装箱的角配件按压的升降部件下降而使轴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前述转动机构由沿轴的外周面升降自由并在内周面形成螺旋槽的升降部件、设置在轴上且嵌入升降部件的螺旋槽的销、以及对升降部件向上方位置施力的弹簧构成,通过被集装箱的角配件按压的升降部件下降而使轴转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前述操作部件由操作杠杆、和一端连结在操作杠杆上而另一端连结在轴上的连结件构成,又,在配件主体上形成可卡止操作杠杆的卡止部、和可收容操作杠杆的收容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配件主体的上侧嵌合部的一角部设置向从其上面突出的方向受力且在上下方向出没自由的限制器,使上部配件抵接在限制器上而保持在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卡合孔卡合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配件主体上设置在集装箱连结配件相对水平面倾斜一定角度时阻止轴因弹簧机构的作用力而转动的安全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前述安全机构由设置在配件主体上的容器主体、覆盖容器主体的上方开口部的盖体、相对容器主体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自由地设置而连结件可穿透并且与操作杠杆抵接的移动体、以及配置在容器主体上形成的朝向外方向的下坡的倾斜面上滚动自由的滚动体构成,在倾斜超过设定角度时,利用滚动体阻止移动体的移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前述安全机构由配件主体上形成的朝向外方向的下坡的倾斜通道、配置在倾斜通道上且滚动自由的滚动体、以及轴上形成的嵌合凹部构成,当轴利用伸展的曲折链节机构而位于转动位置时,配件主体的倾斜通道与轴的嵌合凹部连通,在该状态下,倾斜超过设定角度时,滚动体嵌合在嵌合凹部而阻止轴的转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前述安全机构由轴上形成的朝向外方向的上坡的倾斜通道、配置在倾斜通道上且滚动自由的滚动体、以及配件主体上形成的嵌合凹部构成,轴利用滑动的滑动部件而位于转动位置时,轴的倾斜通道与配件主体的嵌合凹部连通,在该状态下,倾斜超过设定角度时,滚动体嵌合在嵌合凹部而阻止轴的转动。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箱连结配件,其特征在于:前述安全机构由配件主体上形成的朝向外方向的下坡的倾斜通道、配置在倾斜通道上且滚动自由的滚动体、以及升降部件上形成的嵌合凹部构成,在升降部件位于下降位置时,配件主体的倾斜通道与升降部件的嵌合凹部连通,在该状态下,倾斜超过设定角度时,滚动体嵌合在嵌合凹部而阻止升降部件的上升。
CNA038124963A 2003-06-02 2003-06-02 集装箱连结配件 Pending CN16884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3/006960 WO2004108564A1 (ja) 2003-06-02 2003-06-02 コンテナ連結金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8497A true CN1688497A (zh) 2005-10-26

Family

ID=33495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124963A Pending CN1688497A (zh) 2003-06-02 2003-06-02 集装箱连结配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91124A1 (zh)
EP (1) EP1666378A4 (zh)
JP (1) JPWO2004108564A1 (zh)
CN (1) CN1688497A (zh)
TW (1) TW200427594A (zh)
WO (1) WO200410856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8168B (zh) * 2007-11-30 2011-12-14 日本邮船株式会社 集装箱用连接件
CN104016024A (zh) * 2014-05-28 2014-09-03 苏州卓胜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无法兰防撞安全单锥
CN104859975A (zh) * 2014-02-25 2015-08-26 史克雷私人有限公司 自动扭锁
CN110091684A (zh) * 2018-01-31 2019-08-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连结装置及牵引车
CN113733825A (zh) * 2020-05-29 2021-12-03 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携车架与车体连接端的迫紧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222832B1 (es) * 2003-07-30 2006-02-16 Laboratorios Del Dr. Esteve, S.A. Derivados de 6-indolilsulfonamidas, su preparacion y su aplicacion como medicamentos.
US7402015B2 (en) * 2006-09-06 2008-07-22 Miller Industries Towing Equipment Inc Attachment device for moving cargo containers
ITMO20080333A1 (it) * 2008-12-30 2010-06-30 Luciano Fantuzzi Dispositivo di aggancio per l'ancoraggio di container o simili
GB2476102A (en) * 2009-12-14 2011-06-15 Key Housing Ltd Transportable modular building construction system
JP5809521B2 (ja) * 2011-10-25 2015-11-11 ジャパンマリンユナイテッド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固縛金具
US2014027682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Biomet C.V. External fixation system
JP6305010B2 (ja) * 2013-10-22 2018-04-04 山九株式会社 セミオートロック式コンテナ連結具の解除治具
TWI626200B (zh) * 2017-08-03 2018-06-11 Formosa Forges Corp Container coupling device
WO2023194664A2 (en) * 2022-04-06 2023-10-12 Aalto University Foundation Sr Twistlock
CN117416428B (zh) * 2023-12-19 2024-04-16 上海易咖智车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配送物流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127409B (da) * 1970-03-06 1973-11-05 Backtemans Patenter Ab Sammenkoblingsindretning til lastbeholdere (containers).
US3746377A (en) * 1971-03-17 1973-07-17 Neveu L De Coupler
DE3642399A1 (de) * 1986-12-11 1988-06-23 Conver Osr Ozean Service Repar Kuppelstueck und verfahren zum ent- und verriegeln desselben zwischen den eckbeschlaegen benachbarter container
DK171376B1 (da) * 1987-08-26 1996-10-07 Aalykke V Frederik Emil Bunde Indretning til sammenlåsning af oven over hinanden, navnlig på dækket af et skib, stablede containere
JP2664700B2 (ja) * 1988-02-04 1997-10-15 大洋製器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の連結具
DE4404392C2 (de) * 1994-02-11 1996-05-09 Torsten M Nitsche Drehverriegelung zum lösbaren Verbinden von Eckbeschlägen aufeinanderstehender Container
AUPM754294A0 (en) * 1994-08-18 1994-09-08 Nyholm, Ture Automatic twistlock
DE19504633A1 (de) * 1994-08-19 1996-02-22 Macgregor Conver Gmbh Kuppelstück zur lösbaren Verbindung von Containern
DE19504635A1 (de) * 1994-08-19 1996-02-22 Macgregor Conver Gmbh Kuppelstück zur lösbaren Verbindung von Containern
AUPN857796A0 (en) * 1996-03-11 1996-04-04 Nyholm, Ture A semi-automatic twistlock
US6164862A (en) * 1997-04-16 2000-12-26 Taiyo Seiki Iron Works Co., Ltd. Container coupling tool
JP3633749B2 (ja) * 1997-04-24 2005-03-30 大洋製器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連結具
US6519816B1 (en) * 2001-08-28 2003-02-18 Taiyo Seiki Iron Works Co., Ltd. Container coupling device
NO305395B1 (no) * 1997-08-04 1999-05-25 Yngve Flodin ContainerlÕs
JPH11105617A (ja) * 1997-10-06 1999-04-20 Mari Fit:Kk コンテナ運搬車両
EP1063178B1 (en) * 1998-10-19 2004-08-04 Kabushiki Kaisha Marifit Container connector
US6460227B2 (en) * 1999-12-27 2002-10-08 Buffers Usa, Inc. Locking device for use with stackable shipping containers
KR100460465B1 (ko) * 2002-05-30 2004-12-14 (주)파크랜드 선박 적재용 컨테이너의 자동 록킹장치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8168B (zh) * 2007-11-30 2011-12-14 日本邮船株式会社 集装箱用连接件
CN104859975A (zh) * 2014-02-25 2015-08-26 史克雷私人有限公司 自动扭锁
CN104859975B (zh) * 2014-02-25 2017-03-29 史克雷私人有限公司 自动扭锁
CN104016024A (zh) * 2014-05-28 2014-09-03 苏州卓胜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无法兰防撞安全单锥
CN110091684A (zh) * 2018-01-31 2019-08-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连结装置及牵引车
CN113733825A (zh) * 2020-05-29 2021-12-03 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携车架与车体连接端的迫紧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66378A1 (en) 2006-06-07
EP1666378A4 (en) 2007-10-17
US20050191124A1 (en) 2005-09-01
JPWO2004108564A1 (ja) 2006-07-20
WO2004108564A1 (ja) 2004-12-16
TW200427594A (en) 2004-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88497A (zh) 集装箱连结配件
CN1692001A (zh) 用于紧固螺纹构件的设备
CN101074057A (zh) 保温箱的开闭装置
CN1128078C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132548C (zh) 具有简化的锁定和解锁装置的家用电动食品制备器具
CN1868833A (zh) 物品收纳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264661C (zh) 电动订书机
CN101052849A (zh) 门开闭机构
CN1061572A (zh) 加强容器壳底的设备和方法
CN1924263A (zh) 便携设备及机械钥匙
CN1751555A (zh) 水田作业车
CN1319754A (zh) 冰箱
CN1886231A (zh) 紧固装置及紧固方法
CN1800568A (zh) 停车装置和升降装置
CN1608336A (zh) 测试用插座
CN1437559A (zh) 产业用车辆
CN1135158A (zh) 电子元件装配方法及装置
CN1699127A (zh) 托板搬运装置
CN1922949A (zh) 支承销把持装置及基板支承装置
CN1919103A (zh) 座椅斜倚装置
CN1776066A (zh) 双针缝纫机的针杆机构
CN100347072C (zh) 重物提升吊索用拆卸装置
CN1863978A (zh) 用于将竖直敞开板活节地连接于家具部件的合页总成
CN1918054A (zh) 用于操作杆状物体的方法和装置
CN1267610C (zh) 道路井盖用的高度调整方法和高度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