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4854A - 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84854A CN1684854A CNA038231484A CN03823148A CN1684854A CN 1684854 A CN1684854 A CN 1684854A CN A038231484 A CNA038231484 A CN A038231484A CN 03823148 A CN03823148 A CN 03823148A CN 1684854 A CN1684854 A CN 16848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rest
- seat
- seat system
- pivotal axis
- teeth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一车辆座椅的座椅系统,其包括一个座椅框架以及一个枢转安装的靠背,所述座椅框架限定了一个供乘车者乘坐的座椅面,所述靠背可以绕一述转轴而被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按照本发明,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F)上时,所述枢转轴(S)沿一预定的路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系统。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座椅系统包括构成乘车者的座椅面的座椅框架以及一个靠背,靠背与座椅的框架组件枢转相连并且可以绕枢转轴折叠至座椅面上。
这种类型的座椅系统可用于形成机动车的前座椅以及后座椅。其允许相应的机动车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至座椅面上,以便于提供额外的存储空间。一般而言,所述相应的座椅面由位于座椅框架上的一个座垫构成。相应的,所述座椅框架便在座垫的位置处构成了所述座椅面。但是,座椅面并不是由座椅框架本身构成的,而是由座垫构成的。
对于上述最初提出的一种座椅系统,其存在如下一个问题,当其向前折叠时,所述靠背有可能与风档发生干涉,具体地说,其通过位于靠背上的一个头部限制装置(对于前座椅而言)与风档相撞,或者与另一座椅的靠背相撞(对于后座椅而言)。
因此,在靠背向前折叠至座椅面上之前,必须将头部限制装置由靠背上移开并将其放置在一个独立的位置处。这就使得具有一可向前折叠的靠背的座椅系统的操作的方便程度被极大地削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提及的座椅系统操作简便的问题而进行的相应的改进。
按照本发明,上述问题是通过设置一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座椅系统而得以实现的。
因此,当靠背向前折叠至座椅面上时,靠背的枢转轴可以沿着一预定的路径移动以便于使得其空间位置得以发生变化。
所述路径可以这样一种方式选择,即相应的车辆座椅的靠背与车辆其他部件之间的碰撞可以被避免,具体地说,当靠背被向前折叠时,靠背的上边缘(同时包括布置于靠背上边缘处的一个头部限制装置)沿着一个不会与其他车辆部件碰撞的曲线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靠背的枢转轴可以由一个实际的组件形成,即其不是一个虚拟的枢转轴,而是一个支撑轴,靠背通过支撑轴枢转安装于车辆座椅的一框架组件上。
当所述靠背向前折叠时,通过一诸如导向狭槽形式的导向装置使得靠背的上边缘实现预期的运动,所述枢转轴得以可靠地被沿着预定路径导向。
作为另一种选择,所述导向装置沿着所述枢转轴运动的预定路径延伸,所述枢转轴也可通过一个长的伸出的导向元件被导向,通过所述导向元件,所述枢转轴与相关的框架组件相连,并且当所述靠背向前折叠时,所述导向元件移动成使所述枢转轴沿所述预定的弯曲路径而移动。
具体的说,适用的此类元件是与所述框架组件枢转相连的导向杆。
为了确保在靠背向前折叠时枢转轴的规定的运动,靠背例如可通过诸如由所述靠背向框架组件延伸的连接杆的一个连接件在与枢转轴(支撑轴)相间隔的部分与框架组件相连。此外,靠背以及框架组件也可采用结构上为一导向狭槽的一导向装置另外相连,其中当靠背向前折叠时,靠背与枢转轴相间隔的一部分被导向。
按照本发明的变形,当靠背向前折叠时,枢转轴沿一闭合路径移动,其结果是,在靠背完全向前折叠之后,枢转轴与所述折叠运动开始之前位于相同的点。当靠背向前折叠时通过枢转轴由一开放的弯曲路径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然后再回到此弯曲路径的所述初始端,上述结果也可得以实现。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本发明具有一个在靠背回转至使用位置和/或靠背处于完全被向前折叠至座椅面上之后的位置时锁止枢转轴的装置。相应地,所述枢转轴能够在靠背的两个端部位置被锁止,即在靠背被向前折叠到座椅面上之前的使用位置以及靠背被向前折叠至座椅面上之后的位置。回转至一使用位置的靠背在此应当被理解为适于支撑坐在座椅上的人的后背的位置,而不是被向前折叠至座椅面上以提供运送空间。
适用的锁止装置的实例是一枢转安装的锁止杆。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其还另外具有一调节装置,通过所述调节装置,所述回转靠背的倾斜能够在不同的使用位置之间得以调节。因此,所述调节装置并不用于将靠背向前折叠至座椅面上,而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回转靠背的倾斜角度,以便于能够适应乘车者不同的需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靠背总是处于适于支撑座在座椅上的人的后背的位置。
靠背倾斜角度的调整可以根据相应的调节装置的结构而通过手动操作、或者通过诸如电动驱动装置的与靠背相连的驱动装置直接作用于靠背本身。
为了使得先前被调节的靠背的倾斜角度得以固定,可以设置一锁止装置,一方面,所述锁止装置可以由用于调节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的调节装置的一个自锁止结构或与所述调节装置相互作用的一个制动结构构成,或另一方面,如果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的调节通过对所述靠背直接的手动操作而实现,则其可以是一单独的锁止装置。此类单独的锁止装置包括一主锁止件和辅助锁止件,所述主锁止件作用于所述靠背上以使之得以固定,所述辅助锁止件用于将所述主锁止件锁止在使所述靠背固定的一个位置上。在所述靠背的所述倾斜角度的调节将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述辅助锁止件还可用于使得所述主锁止件与所述靠背分离。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车辆的座椅系统具有一座椅框架以及一靠背,所述座椅框架限定出乘车者的座椅面,并且沿所述座椅的纵向延伸,所述靠背位于相应的车辆座椅的框架组件上,通过一杆装置,所述靠背可以相对于所述座椅框架沿纵向移动。
这首先可以使得所述座垫的深度与乘车者各自的需求相吻合,其次,通过向前移动所述靠背,在车辆座椅的后部可以形成额外的存储空间。
所述座椅框架得以延伸的所述座椅的纵向在此应理解为是指坐在车辆座椅上的一个人的大腿部所在的方向。参考座椅在车辆内的安装状态,其与所述车辆的纵向是一致的(行进的方向)。
所述靠背的纵向可移动性还可通过一纵向导向装置而实现,例如一导向狭缝,其中所述杆装置,具体地说即一对成平行四边形布置的铰接杆被导向。
使得所述靠背沿座椅纵向移动的装置可以作用于所述框架组件上,其中所述靠背与所述框架组件以能够向前折叠和/或调节倾斜角度的方式相连。这就使得所述靠背的纵向可移动性与所述倾斜角度的调节和/或靠背的向前折叠组合在一起。
按照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所述座椅系统具有一个枢转安装的、其倾斜角度能够被调节且具有一个用于支撑乘车人后背的前侧的靠背以及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的弹簧装置,所述弹性元件弹性预压所述靠背,从而使其具有向前倾靠的趋势,同时所述前侧抵靠乘车者的后背。通过将力作用于所述靠背前侧,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能够与所述弹簧装置的作用相反的被调节。这就是说,在所述倾斜-调节装置的松弛状态,所述靠背在所述弹簧装置的作用下自动地处于其最前面的使用位置,此时,其支撑乘车者的后背,同时在诸如乘车者后背所施加的一个压力的作用下可枢转到一个使用位置,在该位置其向后倾斜一更大的角度,同时可以在一锁止装置的作用下而在此位置被锁止。
在这种情形下,所述弹簧装置作用于一齿轮元件上。所述齿轮元件与所述靠背可操作地相连,并且具有一个可以使其在多个不同的位置被锁止的锁止装置。
上述设计基于如下的理论,即不允许可使得所述靠背沿一向前倾斜位置的方向被预压的所述弹簧装置与所述靠背自身结合,而是与通过齿轮装置的其他部分与所述靠背直接或间接相连的一个齿轮元件结合。这首先就使得由于弹簧装置的预压力而作用于所述齿轮元件上的扭矩可以进行传输,其结果是,作用于所述靠背上并且具有使得所述靠背向前枢转的趋势的所述扭距可以通过选择传动比而以特定的方式来设置。
一个重要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弹簧装置间接作用于所述靠背上(通过至少一个齿轮元件),因此所述靠背向前向所述座椅面方向的折叠以及相应的向一使用位置的回折通常不会受到弹簧元件作用的影响。具体地说,当将被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的所述靠背回折至垂直的使用位置时(也可相对于所述垂直位置有所倾斜),无需克服所述弹簧装置的预压力。所述靠背的向前折叠一方面是为了在车辆座椅附近区域提供额外的输送空间,另一方面是为了对两门车辆提供一个“方便进入”的机构,从而通过所述车辆座椅连同被向前折叠的靠背沿所述座椅的纵向移动至一前方位置以便于进入后面的座椅。
其上作用有所述弹簧装置的所述齿轮元件在此最好与所述靠背可操作地相连,从而在所述齿轮元件的所述锁止装置位于锁止状态时,所述靠背在其具体的枢转位置(相对于所述垂直位置倾斜)也可被同时锁止,同时在所述锁止装置处于松脱状态时,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可以在弹簧装置的作用下向前调节或与所述弹簧装置的作用相反的向后调节。
在这种情形下,所述齿轮元件可以构成一个齿轮装置(具体地说是一杆装置)的一部分,通过此杆装置,所述弹簧装置与所述靠背操作相连。适当的齿轮装置的结构可以使得在弹簧装置的作用下而在所述齿轮元件上产生的运动以一个预期的传动比传输至所述靠背。
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齿轮元件具有一个连接器,通过它,所述靠背可以与所述齿轮元件通过下面的方式分离,即所述靠背可以沿着所述车辆座椅面的方向向前折叠,同时所述齿轮元件不发生移动。首先,这意味着受到所述连接器适当激励的所述靠背与作用与所述齿轮元件上的所述弹簧元件分离,因而当所述靠背被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以及当所述靠背被回折至一使用位置时,所述弹簧元件不会作用于所述靠背上。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变形,在所述靠背被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时(以及所述靠背被回折至一使用位置时),所述靠背与所述齿轮元件的分离通过所述靠背的所述枢转轴沿着一路径被引导而得以实现,所述路径是由一导向装置为所述枢转轴预先设置的,并且所述路径通过下面的方式选择,即所述枢转轴沿所述路径的运动可以使得所述靠背的所述枢转运动在所述齿轮元件上其他可能的作用可以被补偿(抵消)。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变形,当所述连接装置被驱动时,所述齿轮元件与所述靠背完全分离,因而所述齿轮元件与所述靠背既不直接相连,也不间接相连(而是通过其他的结构件相连)。本发明的所述变形可以通过例如设置在一基板上的齿轮元件(以及使得所述齿轮元件与所述靠背相连的所述齿轮装置的其他组件)而得以实施,所述基板可以移动,具体而言其可以绕一轴以使得所述齿轮元件与所述靠背分离的方式枢转。在这种情形下,所述基板最好沿着使得所述齿轮元件与所述靠背相连的方向受到弹性预压,并且必须与所述预压方向成相反方向地移动(枢转),以使得所述齿轮元件与所述靠背分离。
为了使得所述基板移动,具体地说为了使得所述基板枢转,一个调节结构被设置,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基板相互作用,并且在结构上为在所述基板的一狭槽中受到引导的调节杆。
在本发明的一个改进中,其还设置阻止装置,通过所述阻止装置,所述连接器可以在所述齿轮元件与所述靠背相连以及分离的两种状态下被锁止。
在前面提及的本发明的一个变形中,所述阻止装置最好由一个枢转安装的锁止杆构成,在锁止状态,所述锁止杆作用于所述枢转轴并且阻止其沿由所述导向装置限定的所述路径移动。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变形中,所述阻止装置最好由上述提及的结构上成一调节杆的调节元件构成,所述调节元件同时使得所述基板移动(枢转)并且通过一弹性元件在所述锁止方向受到预压。
所述齿轮元件的所述锁止装置可以公知的方式通过一“主锁止元件”以及一辅助锁止件形成,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主锁止元件阻止所述齿轮元件的运动,同时所述辅助锁止件使得所述主锁止元件被阻塞在所述锁止状态,以及沿和一预压力或沿锁止方向作用力相反的方向受到驱动,以便于使得所述锁止装置松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所述靠背的所述弹簧装置作用于其上的所述齿轮元件由一个带齿扇型杆构成,所述杆的齿可以与所述主锁止元件的相关齿啮合。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有益效果将变得更明显。
其中:
图1是具有一可调节的倾斜角度的靠背的车辆座椅的示意图,其中所述靠背能够向前折叠至所述车辆座椅的所述座椅面上;
图2a及2b示出了用于调节图1所示的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的装置;
图3a及3b示出了将图1的所述靠背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的装置;
图4是图2a及2b所示用于调节靠背倾斜角度的装置的一个变形;
图5是图3a及3b所示用于将靠背向前折叠的装置的一个变形;
图6示出了具有折叠所述靠背的装置的布置,其中所述装置不能调节所述靠背的向前倾斜的角度;
图7是图3a及3b所示向前折叠所述靠背的装置的另一个变形;
图8a及8b示出了使得所述车辆座椅的靠背沿座椅纵向移动的装置;
图9a及9b示出了用于调节所述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一个装置与将所述靠背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的一个装置以及使得所述靠背沿所述座椅纵向移动的一个装置的组合;
图10-11c是图2a及2b所示布置的一个变形;
图12a及12b是具有一靠背的一车辆座椅的立体图以及侧视图,其中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可调、能够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且具有一可变的枢转轴;
图13是图12a及12b的所述车辆座椅中所述靠背与所述座椅框架相连部分的视图,这样一来,调节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以及向前折叠所述靠背的装置得以示出;
图14是图13所示部分的一个变形,其中示出了用于调节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以及向前折叠所述靠背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所有的附图中,座椅系统的每一部件均得以清楚地示出。
图1示出了车辆座椅的靠背R,所述靠背具有一头部限制装置K,所述头部限制装置K一方面处于一垂直的使用位置,另一方面处于靠背被向前折叠至一座椅面F上的基本水平的位置。所述座椅面F由在一座椅框架上的一个座垫构成。
首先,所述靠背R的倾斜方向N能够在不同的使用位置被调节。这些使用位置是根据所述靠背适于支撑乘车者的后背的一个具体的使用位置而加以区分的。参照图示车辆座椅所处的状态,使用的范围通常由所述靠背R的垂直方向(沿车辆垂直轴Z)延伸至所述靠背R的最大的向后倾斜的范围。
此外,所述靠背R能够沿由座椅框架上的一个座垫构成的所述座椅面F的方向向前折叠,以便于提供额外的运输空间。这对图1所示的后座尤为重要。
当后座的靠背R向前折叠时,其存在如下的问题,即所述靠背R的上侧或布置于其上的头部限制装置K有可能与前座V的靠背相撞。参见图1的曲线A,这一点更加清晰可见,所述曲线A以虚线表示,其示出了当靠背R绕其下部区域的一确定的轴转动时所述头部限制装置K的上侧的运动。可以看出,所述曲线A与所述前座V的所述靠背相交。这就意味着只有所述头部限制装置K被预先移开,所述后座的所述靠背才能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F上。这就使得将所述靠背R向前折叠的方便程度被减低。
按照本发明,将所述靠背R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F上的装置采用如下的结构,当所述靠背R被折叠至所述座椅面F上时,其枢转轴的移动使得在所述靠背的向前折叠的过程中,所述头部限制装置K的上边缘与所述前座V之间的碰撞可以被避免。
图1中以实线示出了所述头部限制装置K的上边缘的一个相应的弯曲路径B。由图中可以看出,在所述靠背的向前折叠的过程中,所述枢转轴首先移动,其一方面向上(沿着所述车辆的垂直轴Z)移动,另一方面向后(与所述车辆的纵向轴X反向)移动。这就使得被修正的弯曲路径B相对于最初的弯曲路径A(当所述靠背绕一固定的枢转轴折叠时其升高)略微向上(沿着所述车辆的垂直轴Z)并略微向后(与所述车辆的纵向轴X反向)移动。这就使得所述头部限制装置K的上边缘与所述前座V的所述靠背之间的碰撞得以避免。
此外,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的靠背R可以相对于所述座椅框架U以及所述座椅面F沿所述座椅的纵向L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座椅的纵向L被定义为所述座椅框架以及所述座垫所沿着延伸的区域,所述座垫布置在其中并形成所述座椅面F。当车辆座椅安装于车辆上时,所述座椅的纵向L与所述车辆的纵向X一致。这就是说,所述座椅的纵向L与所述座椅在所述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作用下的移动方向一致。
所述靠背R相对于所述座椅框架以及所述座椅面F沿所述座椅纵向L(或所述车辆的纵向X)的移动可用于不同的目的:首先,这使得所述座垫的深度可以被调节以便于适应乘车者各自的需求。其次,所述靠背R向前沿所述座椅纵向L的移动可以在所述靠背R的后方获得额外的存储空间。相反地,所述靠背R的向后的移动还有助于所述靠背R(当其向前折叠时)不会与所述前座V碰撞。
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组件1,2,3,4,5的装配使得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得以调节,所述靠背能够被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以及所述靠背沿座椅的纵向移动,下面将参照图2a至9b对上述组件予以详细的描述。
图2a示出了一个靠背装置1,图1所示的车座靠背R能够固定其上,并且在其下端部沿所述车辆垂直轴z具有支撑销10,所述支撑销10将所述装置1枢转安装于一个成座椅组件支撑板结构的框架组件2上。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支撑销10枢转安装于所述支撑板2的一个导向狭槽20中,因而所述支撑销10以及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枢转轴S通过沿所述导向狭槽20的移动而能够在一第一端20a以及一第二端20b之间移动。
在图2a所示的状态下,所述支撑销10沿所述导向狭槽20的运动由锁止杆21的一锁止支腿21a所阻止,所述锁止杆21绕所述支撑板2的一支撑点22枢转安装,所述锁止支腿21a与所述支撑销10结合,从而阻止其沿所述导向狭槽20的运动。
所述靠背装置1还具有一个伸出部15,通过它,所述靠背装置1在距离所述支撑销10一定距离处通过一个连接杆23与调节所述靠背装置1的倾斜角度的一个装置4的一个调节摇臂41相连。基于这一目的,所述连接杆23的上端23a以铰接的方式与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伸出部15相连,所述连接杆23的下端23b与所述调节摇臂41相连。所述调节摇臂41能够绕位于所述支撑板2上的支撑点40枢转,并且具有外齿42,所述外齿42与一锁止装置5啮合,从而使得所述调节摇臂41的枢转运动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不可能发生。
所述调节摇臂41还具有一个带槽导向部43,位于所述支撑板2上的一个销44啮合于导向部中,其用于限制所述调节摇臂41的可能的枢转范围。
与所述调节摇臂41相配合的所述调节装置5包括一个作为一锁止杆的主锁止件51,其可绕位于所述支撑板2上的一个支撑点53枢转并且具有一个齿形区域55,所述齿形区域55与所述调节摇臂41的所述齿形区域42啮合以便于锁止后者。所述主锁止件51具有一个同样也被设计成一个锁止杆的辅助锁止件52,所述辅助锁止件52可以绕另一个支撑点54枢转,并通过一止挡处52a抵靠所述主锁止件51的相应的止挡处51a,从而阻止所述主锁止件51有可能与所述调节摇臂41的所述齿形部分离的枢转运动。
所述辅助锁止件52具有一个力作用点56,在所述点处可引入一个能使所述辅助锁止件52枢转的力,从而使得所述两个锁止件51,52的相互作用的止挡处51a,52a脱开。为了激发所述辅助锁止件52的相应的枢转运动,任何自然的或技术上的理论可以被使用,例如采用电磁线圈或电机或一手动驱动装置等等结构的一个驱动器。
所述主锁止件51最好通过一个图2未示出的弹性元件预加载,这样一来,在所述主锁止件产生枢转运动之后,其自动地绕其枢转轴53转动,从而如图2b所示与所述调节摇臂41的所述齿形部分离。另外,当所述辅助锁止件52枢转时,其可以作用于所述主锁止件51的一伸出部51b上,从而带动所述主锁止件51作一枢转运动,并因此使得所述主锁止件51的所述齿形部55与所述调节摇臂41的相匹配的齿形部42分离。
在图2b所示的状态下,通过人工直接作用于所述靠背上的力,所述靠背装置1的倾斜角度以及所述靠背R的倾斜角度可发生变化。这就使得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倾斜角度基于绕由所述支撑销10确定的所述枢转轴S的枢转运动而被重新设置。所述枢转轴S在这种情况下不发生移动,这是由于所述支撑销10通过所述锁止杆21的所述锁止支腿21a固定于所述导向狭槽20的所述第一端20a。因此,所述靠背R的所述倾斜角度的设定也可通过绕固定轴S的一个枢转运动而实现。
在所述调节运动完成之后,当前被设定的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倾斜角度通过所述锁止装置5而得以固定,此时,所述辅助锁止件52再次枢转而作用于所述主锁止件51上,并且使得所述主锁止件51锁止住所述通过连接杆23与所述靠背装置1相连的调节摇臂41。
由图3a以及3b可见,参照图2a及2b已予说明的所述布置可以使得所述靠背装置1向前折叠,因而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至图1的所述座椅面F上。
在图3a所示的布置中,所述靠背装置向前到座椅面上的折叠几乎覆盖其行程的一半,在图3b中,所述靠背装置1的向前折叠已完成。
在图3a中,首先所述锁止支腿21a通过所述锁止杆21绕其枢转轴22的枢转与构成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枢转轴S的所述支撑销10分离,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向前的折叠才得以实现。所需的所述锁止杆21的枢转运动可以手动激发或使用一适当的致动器在外力(例如电力)的作用下而驱动。
在所述支撑销10以及所述枢转轴S被分离之后,通过一人抓握所述靠背R并使之向所述座椅面F移动,所述靠背R(图1)可连同所述靠背装置1向前沿所述座椅的所述座椅面F的方向折叠。在所述靠背R以及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折叠运动期间,在靠背装置向前折叠时构成所述转向装置1的所述枢转轴S的支撑销10在所述导向狭槽20的所述第一止挡处20a以及第二止挡处20b之间移动。
所述支撑销10在所述导向狭槽20中的运动受到所述连接杆23的控制,通过所述连接杆23,所述靠背装置1在其枢转轴S的外侧与所述调节摇臂41相连。因为,当所述靠背或所述靠背装置1被向前折叠时,所述调节摇臂41由相匹配的所述锁止装置5锁止,当所述靠背装置1被向前折叠时,其通过连接杆23与固定在所述框架上的一个元件相连(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板2移动)。
通过所述连接杆23在所述靠背装置1上的作用,当所述靠背装置被向前折叠时,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支撑销10由所述导向狭槽20的所述第一端20a移动至所述第二端20b,然后又回至所述第一端20a。当所述靠背装置1被完全折叠之后,所述支撑销10以及所述枢转轴S又同所述折叠运动开始之前处于相同的点。这参见图1将非常清楚,通过它,所述两条曲线A(对应于所述靠背R沿一固定的枢转轴被向前折叠)及B(对应于所述靠背R沿一变化的枢转轴被向前折叠)在折叠运动开始时(所述靠背垂直)以及折叠运动终止时(所述靠背被完全向前折叠)重合。
在由图1虚线所示的弯曲路径A(沿固定的枢转轴进行折叠运动)向图1实线所示的弯曲路径B(沿变化的枢转轴进行折叠运动)的转换过程中,相对于首先提及的所述弯曲路径A向上(沿着所述车辆的垂直轴Z)并向后(与所述车辆的纵向轴X反向)偏移的其次提及的所述弯曲路径B通过在所述支撑板2上的所述导向狭槽由其第一端20a倾斜地向上并向后延伸至其第二端20b而获得,即其具有一个沿所述车辆的垂直轴Z并且与所述车辆的纵向轴X反向的分量。在所述折叠运动的所述两个端点的外侧,所述支撑销10以及所述枢转轴S总是处于所述折叠运动开始时其相应的位置的上方以及后方位置。所述位置由在所述折叠运动开始之前,所述支撑销10抵靠所述导向狭槽20的所述第一、前部/下部止挡处20a而得以确定。
具体地说,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时,所述枢转轴S至少在所述折叠运动的第一阶段沿与所述折叠运动(其中一个分量沿所述车辆的纵轴X向前,一个分量沿着与所述车辆的垂直轴Z相反的方向向后)相反的方向(其中一个分量与所述车辆的纵轴X反向向后,一个分量沿着所述车辆的垂直轴Z向上)移动。
所述支撑销10由所述导向狭槽20的所述第一止挡处20a开始运动,其在所述导向狭槽20中的所述两个止挡处20a以及20b之间的进一步的运动受到所述连接杆23的控制。因此所述导向狭槽20形成了当所述靠背装置1被向前折叠时所述支撑销10以及所述枢转轴S能够得以移动的所述运动路径,同时所述连接杆23限定了沿所述路径的运动。
通过改变所述导向狭槽20的几何形状以及改变所述连接杆23的布置,在所述靠背装置1向前折叠时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枢转轴S移动的路径能够适应不同的需求而发生变化,以便于在所述靠背被向前折叠时能实现一预期的运动。
图4示出了图2a至3b的所述布置的一个变形,其中所述调节摇臂41通过其齿形部42与能够手动旋转或在一外力的作用下(例如一电动马达)而被旋转的一个驱动小齿轮45相互作用,以便于设定所述靠背装置的倾斜角度。所述驱动小齿轮45的转动运动被转换成所述调节摇臂41绕其枢转轴40的枢转运动,所述运动又通过所述连接杆23传输至所述靠背装置1并因而使得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倾斜角度发生变化。
处于一特定的倾斜位置的所述靠背装置1的锁止可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呈自锁结构或与一独立的制动装置相连的所述驱动齿轮而实现。在每一种情形下,当扭距由所述调节摇臂41作用于所述输出侧时,所述驱动小齿轮45的运动必须被阻止。
图5示出了图2a至3b的所述布置的另一个变形。首先,在按照图5所示的布置中,用于调节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倾斜角度的装置不用设置。所述靠背装置1只能被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而不会在不同的使用位置之间调节其倾斜的角度。这种类型的布置尤为适用于车辆的后座。
此外,图2a至3b中使得所述靠背装置1在其枢转轴S的外侧与固定在所述框架上的一个元件相连的连接杆23由控制狭槽25所取代。在此,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伸出部15通过位于所述伸出部15上的一个导向元件16在一第一端25a以及一第二端25b之间被导向。与图2a至3b所示的连接杆23相同,图5中的所述控制狭槽25起到控制所述支撑销10以及所述枢转轴S在所述导向狭槽20中的运动的作用。
图6示出了图2a至3b的所述布置的第三个变形,其主要的不同在于用于调节所述靠背在不同的使用位置之间的倾斜角度的装置被省略。相反,所述连接杆23的下端23b直接与所述支撑板2枢转相连。
在图7所示的图2a至3b的所述布置的第四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狭槽20为一导向杆27所取代,所述导向杆27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的一个支撑点28上,并且其远离所述支撑点28的自由端以铰接的方式与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支撑销10相连,或者以一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支撑销。在这种情况下,一额外的装置(图7中未示出)必须被设置以将所述导向杆27在一个或两个端点位置锁止,所述位置对应于所述靠背的使用位置或所述靠背被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的位置。所述导向杆27上设置一个止挡处29,当所述导向杆27枢转时,所述止挡处29限定一个端点位置并因此起到一导向狭槽的端部止挡处的作用。
在所述实施例中,当所述靠背装置1被向前折叠时,其支撑销10或所述枢转轴S的运动由所述导向杆27绕由所述支撑点28形成的轴的枢转而产生。所述运动的控制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同通过直接与所述支撑板2相连的所述连接杆23来实现。
因此,图7所示布置形成了一个四连杆机构,作为将所述靠背向前折叠至一个座椅面上的装置。
图8a以及8b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按照附图,车辆座椅的所述靠背R可以相对于所述座椅框架以及相应的座椅面F沿所述座椅的纵向L(图1)或所述车辆的纵向X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运动通过其上设置有所述靠背R的所述框架组件(支撑板2)沿所述车辆纵向X的移动而得以实现。
通过所述支撑板2以铰接的方式由其在所述车辆的纵向X的前方及后方的端部经由相应的调节杆31或32与一地板组件30相连,所述支撑板2在车辆纵向X的可移动性得以成为可能。所述两个调节杆31、32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以用于调整整个座椅系统,并且其上端部31a或32a与所述支撑板2相连,其下端部31b或32b与所述地板组件30相连。总是处于平行的所述调节杆31、32的所述联合枢转使得所述靠背R能够沿所述车辆的纵向向前移动(图8b)或再向后移动(图8a)。
在沿所述车辆纵向X调节所述靠背R的期间,如果所述靠背R沿所述车辆垂直轴z的高度保持不变,则所述调节杆31、32必须处于其第二端部位置(图8b),与所述第一端部位置(图8a)相比,相对于所述车辆垂直轴z实现一反向的相同角度的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由所述调节杆31、32形成的所述调节装置3可以如图8a及8b所示只是用来设定所述靠背R的两个不同的纵向位置。
与之相反,在沿所述车辆纵向X调节所述靠背R的期间,如果所述靠背沿所述车辆垂直轴z的位置变化必须被接受,则其沿所述车辆纵向x将有多于两个的位置需被设定。因而,锁止元件的提供则是必须的,例如一能够使得所述靠背R在各个纵向位置被锁止的闭锁杆。
在图8a以及8b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靠背R在车辆纵向x的调节只是在图示的两个端部位置之间。如果诸如挡块或其他锁止装置等等的相应的限制装置被设置,则在每一种情形下,这些端部位置是稳定的,所述限制装置防止所述调节杆31、32进一步枢转而超出其特定的端部位置,或其能将所述调节杆31、32锁定在一特定的端部位置。
所述地板组件30也可以在一纵向导向装置中被引导而沿车辆的纵向x移动。
图9a以及9b是图8a及8b中的调节装置与图2a至3b中的调节装置的组合。这就使得所述靠背装置1沿座椅纵向X的位置调节、所述靠背装置1倾斜程度N的设定以及所述靠背装置1向前沿所述相应车辆座椅的座椅面方向的折叠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形下,所述两个调节杆31、32的上端部31a,32a与所述调节摇臂41的支撑点40或辅助锁止件52的所述支撑点54相连。
在图10所示的布置中,其与图2a至3b所示的布置基本相对应,具有一个装置4,所述装置4连同相应的锁止装置5用于调节所述靠背在一垂直使用位置的倾斜角度,同时所述布置还包括一个将所述靠背向前折叠至一座椅面上的装置。下面将对两者在技术上的差异予以描述。图10所示布置的其他的部件将参照图2a至3b中相应的实施例,其中相应的结构件或组件和图2a至3b采用相同的图标记。
首先应当指出的是,在图10所示的情形中,两个结构件,即靠背装置1以及连接杆23布置在所述支撑板2的另一侧(即其第二侧或后侧),而对于剩余的组件而言,即所述锁止杆21、调节摇臂41以及锁止装置5则布置在所述支撑板2的第一侧(前侧)。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结构件及组件在所有的图中中清楚地示出,因此上述这些组件在所述支撑板2上不同侧的布置由图10中无法看出。上述组件布置在所述支撑板2上的不同侧是为了防止所述组件在调节操作期间的碰撞。
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很明显,所述连接杆23的所述连接点23a在所述靠背装置1的伸出部15上形成的轴以及调节杆41的所述支撑点40形成的轴位于一圆形的路径上,所述圆形路径的圆心由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枢转轴S形成,其半径为R。
如果如同前面图3a及3b所示的通过解除所述支撑销10的锁止以将所述靠背向前折叠的靠背装置1由图10所示的垂直位置(对应于所述靠背的一个使用位置)向前折叠至一个水平位置(对应于所述靠背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的位置),则由所述连接杆23的一个连接点23a形成的轴以及由所述调节摇臂41的所述支撑点40形成的轴如图11a-11c所示叠置并重合。
图11a-11c示出了图10的所述靠背已完全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的情形,即对应于所述靠背装置1的基本水平的布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背装置1(以及靠背)在被折叠至水平位置之前的倾斜角度的设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参见图11a-11c中所述调节摇臂41的不同的角度位置可以看出。
图11a中所述调节摇臂41的设置(并且通过锁止装置5固定)对应于所述靠背装置1在使用位置时一个非常明显的向后倾斜。图11b中所述调节摇臂41的设置对应于所述靠背装置1在使用位置时向后的中等程度的倾斜,具体地说,此时所述靠背装置1的倾斜程度N如同图10所示的情形。这是由于图10中调节摇臂所处的位置与图11中位于相同的角度位置。图11c中示出的所述靠背装置1已向前折叠,并且其在向前折叠前垂直设置,即平行于所述车辆的垂直轴。
由图11a-11c可以清楚的看出,由所述连接杆23的连接点23a确定的轴以及由所述调节摇臂41的所述支撑点40确定的轴在这三种情形下均重合,即,与所述靠背装置1在向前折叠前是否处于一非常向后倾斜的位置(如图11a所示)或是否处于一中等程度的向后倾斜位置(如图11b所示)或是否处于一基本垂直的布置且具有一最小的倾斜程度(如图11c所示)无关。在这三种情形下,当所述靠背被向前折叠时,所述连接杆23的上述连接点23a已处于一端部的位置,所述位置低于所述调节摇臂41(在所述支撑板2的另一侧)的所述支撑点40。通过所述连接点23a以及所述支撑点40位于绕所述靠背装置1的所述枢转轴S的半径为R的一个圆形路径上,以及通过所述靠背在由一使用位置进入一向前折叠至位置的折叠运动的开始和结束时,所述枢转轴S均位于所述导向路径20的同一端部20a,即在所述支撑板2上相同的点而得以实现。
图10所示以及在图11a-11c中予以详细描述的装置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所述靠背装置1以及所述靠背在被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之后水平地位于所述座椅的座椅面上的同一位置,而与其被折叠前所具有的倾斜角度无关。因此,即使一座椅最初向后倾斜相当大的程度,其也可以被直接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而无需其预先转换成基本垂直的使用位置。
在图12a以及12b所示出的一车辆座椅中,所述座椅包括一个座椅框架U,所述框架一方面支撑一个座椅槽W,所述座椅槽的高度以及倾斜角度可以通过一设置装置H而被调整,同时所述座椅槽确定了供乘车者使用的座椅面FL,另一方面,所述框架上固定一支撑板T,具有一前侧VO以支撑乘车者背部的靠背R与所述支撑板T枢转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座椅的实际的座椅面不是由所述座椅槽W形成的,而是由设置在所述座椅槽中的一个座垫构成的。但是,所述座椅槽W的高度以及倾斜角度的具体的设定限定了所述座椅面FL的位置。一乘车者背部可以抵靠的靠背缓冲器可以以相应的方式布置在所述靠背R的前侧VO上。
图12a所示车辆座椅相对于车辆垂直轴z的倾斜角度能够被调节,这样一来,所述靠背R能够达到多个不同的使用位置,在所述多个不同的使用位置,其均用于支撑乘车者的背部,但是在每一使用位置,其相对于预定的垂直位置(例如,在座椅安装在机动车内的情形下,所述垂直位置是指车辆的垂直轴z)具有不同的倾斜角度。此外,所述靠背R能够被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的座椅面FL上,其结果是,在所述靠背R的上方提供了辅助的输送空间,或者所述座椅能够沿车辆纵向x向前移动而实现“易于进入”的功能。
图13以及14示出了装置1-5两种不同的实施例,其中所述装置1-5使得所述靠背R倾斜角度的调节以及其向前向所述座椅面FL上的折叠得以进行,同时在每一种情形中,所述装置1-5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T上。图13示出的布置由图12a 及12b中的所述车辆座椅的靠背装置上也可看出,图14是图13所示布置的一种改进。下面将首先对图14所示的布置予以说明。
图14示出了一个靠背装置101,所述装置101构成了图12a及12b所示的一座椅靠背R框架的一部分,同时在其下端部沿所述车辆的垂直轴z具有一个呈支撑销110结构的枢转轴,通过所述枢转轴,所述靠背装置101枢转安装在呈座椅组件支撑板结构的一个框架组件T上。所述靠背装置101的所述支撑销110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板T的一个导向狭槽120中,从而使得所述支撑销110以及所述靠背装置101的所述枢转轴能够通过沿所述导向狭槽120的移动而在所述导向狭槽120的两端部之间移动。
在图14所示的情况中,所述支撑销110沿所述导向狭槽120的移动受到一锁止杆103的一杆臂131的限制,所述锁止杆103枢转安装在所述支撑板T的一支撑点130上,通过一中间元件201作用于所述支撑销110上,所述中间元件可以绕轴200枢转并且将所述支撑销固定在所述导向狭槽120的所述第一端区域。通过这一装置,所述支撑销110在所述导向狭槽120中的枢转以及移动将变得不可能。
在本实例中,所述锁止杆103最好受到一弹性元件的预压,所述弹性元件沿图14所示阻碍所述支撑销110在所述导向狭槽120中运动的方向作用于所述锁止杆103的所述作用点133上。在这种情形下,所述锁止杆103不会通过所述中间元件201直接作用于所述支撑销110上,而是作用于支撑所述支撑销110的一齿轮装置102,104的一杆121上。所述齿轮装置102,104的功用将在下面予以描述。
为了解除对位于所述导向狭槽120中的所述支撑销110的锁止,所述锁止杆103必须枢转以使其不再作用于所述中间元件201。在所述锁止杆的枢转运动期间,所述锁止杆103受到在所述支撑板T上的一个导向狭槽135中的一个销132的引导。
用于支撑所述靠背装置101的所述支撑销110的枢转杆121通过一个连接杆123与所述齿轮装置102,104的一带齿扇形杆141相连,所述带齿扇形杆形成一其上作用有一压缩弹簧DF的齿轮元件104。基于这一目的,所述连接杆123的上端123a通过铰接的方式与所述枢转杆121相连,其另一端,即下端123b式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相连。所述带齿扇形杆141可以绕在所述支撑板T上的一个支撑点140枢转,并且具有一个外齿142,所述外齿与一锁止装置105啮合,从而使得所述带齿扇形杆的枢转运动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不可能发生。
此外,所述带齿扇形杆141具有带槽导向件143,位于所述支撑板T上的一个销144啮合于其中,同时所述导向件用于限制所述带齿扇形杆141的可能的枢转运动范围。
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相匹配的所述锁止装置105包括一个诸如锁止杆的主锁止件151,所述主锁止件151能够绕在所述支撑板T上的一个支撑点153枢转,并且具有一个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的所述齿形区域142相啮合的一个齿形区域155,以便于锁止所述带齿扇形杆。所述主锁止件151还具有一个同样采用锁止杆结构的锁止元件152,所述锁止元件152能够绕另一个支撑点154枢转,并且通过一止挡处152a抵靠所述主锁止件151的相应的止挡处151a,从而阻止所述主锁止件151有可能导致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的所述齿形部142脱开的枢转运动。
所述辅助锁止件152上具有一个力作用点156,一个使得所述辅助锁止件152枢转的力可施加于此,从而使得所述两个锁止元件151,152的相互作用的止挡处151a,152a彼此分离。为了激发所述辅助锁止件152的相应的枢转运动,各种不同的自然的和技术上的理论可应用于此,例如电磁线圈、电机或其他的手动驱动装置等等的驱动器。
在所述辅助锁止件152的枢转运动期间,所述锁止元件152作用于所述主锁止件151的一伸出部151b,并因此使得所述主锁止件151绕相应的枢转轴(支撑点153)产生一枢转运动,据此,所述齿形部155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的所述齿形部142分离。
此外,一个在结构上为螺旋压缩弹簧的线簧DF作用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上,同时其一端支撑于所述支撑板T的一止挡处AN上,另一端支撑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的一止挡面146上。所述压缩弹簧DF具有使得所述带齿扇形杆141逆时针转动的趋势,由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与所述齿轮装置102,104的另外两个杆121,123的连接关系,因此所述弹簧将导致所述靠背装置101同样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其结果是,所述靠背R(图12a及12b)具有向前倾斜的趋势,即其前侧VO具有抵靠乘车者背部的趋势。但是,在图14所示的齿轮装置102,104中,先前描述的所述带齿扇形杆141以及所述靠背装置101(以及靠背R)的运动受到处于锁止状态的所述锁止装置105的阻碍,并因此使得所述带齿扇形杆141的枢转运动受到阻碍。
为了调节所述靠背装置101以及所述靠背R的倾斜角度,首先,通过在所述辅助锁止件152的所述力作用点156上施力而使得所述锁止装置105解除所述锁止状态,因此所述主锁止件151的所述齿形部155与所带齿扇形杆141的相应的齿形部142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带齿扇形杆141不再受到锁止。然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自动地在所述压缩弹簧DF的作用下枢转,并进而通过所述齿轮装置102,104的其他的两个杆121,123带动所述靠背装置101以及所述靠背整体沿乘车者背部的方向向前。但是,上述的枢转运动只有在乘车者的背部未靠在所述靠背R的所述前侧VO时才发生(图12a及12b)。在最后提及的情形中,所述枢转运动将受到在所述靠背R的所述前侧VO的乘车者背部所产生的反向作用所限制或阻碍。
相反,在所述锁止装置105的解锁以及因此所述带齿扇形杆141松开之后,通过乘车者的背部压靠所述靠背R的所述前侧VO,以向后倾斜所述靠背,所述靠背R的向后的枢转也可被激发。这将导致所述靠背装置101(连同所述靠背R)顺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同时由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通过所述杆121,123与所述靠背装置101的相连,导致所述带齿扇形杆同样顺时针方向枢转运动。上述枢转运动与所述压缩弹簧DF的压缩力(预压力)相反。这就是说,当乘车者向所述靠背R的所述前侧VO施压时,其必须克服由所述压缩弹簧DF在所述带齿扇形杆141上所产生的反向力矩。在这种情形下,所述采用杆结构的齿轮装置能够传输这一力矩,其结果是,由所述压缩弹簧DF间接作用于所述靠背装置101上的力矩不同于压缩弹簧DF在所述带齿扇形杆141上产生的力矩。
此外,在图14所示的、所述靠背装置101以及所述靠背被锁定在一特定的倾斜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锁止装置105),如图12a以及12b所示的所述靠背R向前向所述座椅的所述座椅面FL的折叠可通过所述锁止杆103来激发,所述锁止杆与一靠背解除锁止按钮相连,通过操纵所述靠背解除锁止按钮,所述锁止杆103逆时针方向转动,故其不再经由所述中间元件201通过所述枢转杆121作用,其中在枢转杆121上布置着所述靠背装置101的所述支撑销110。在所述支撑销110以及所述靠背装置101的所述枢转轴的锁止状态被解除后,所述靠背R可连同所述靠背装置101通过人对所述靠背R的抓握而沿所述座椅面FL的方向向前且朝向座椅面FL上方折叠。在所述靠背R以及所述靠背装置101的折叠运动期间,在靠背向前折叠时构成所述靠背装置101的当前枢转轴的所述支撑销110在所述导向狭槽120的所述两个端部之间运动。所述支撑销110在所述导向狭槽120中的运动受到将所述靠背装置101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相连的所述枢转杆121以及所述连接杆123的控制。由于当所述靠背R或所述靠背装置101被向前折叠时,所述带齿扇形杆141为相应的锁止装105所锁止,当所述靠背装置101被向前折叠时,其通过枢转杆121以及连接杆123与固定在所述框架上的一个元件相连(无法相对于所述支撑板T移动)。
总之,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时,所述支撑销110由图14所示的状态首先由所述导向狭槽120的所述第一端移动至所述另一端,即第二端,然后又回至所述第一端。当所述靠背装置101已经被完全向前折叠,并且所述靠背R位于所述座椅面FL上方时,所述支撑销11再次和所述折叠运动开始时一样位于相同的点(图14),并且可以由所述锁止杆103锁止在这一位置。
在随后的所述靠背重新由折叠至所述座椅面FL上的位置回转至垂直的使用位置,即其倾斜角度可相对于车辆垂直轴z可调节的位置期间,上述的所述支撑销110在所述支撑板T的所述导向狭槽120中的运动再次产生。
在本实施例中很显然的是,无论是在所述靠背的向前折叠的过程中,还是所述靠背回折至一使用位置的过程中,作用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上的所述压缩弹簧DF均未作用于所述靠背装置101上(以及所述靠背R)。这是由于在所述折叠运动期间,所述带齿扇形杆141由所述锁止装置105锁止,并且起到所述支撑板T的一部件的作用,其中所述部件固定于所述框架上。所述齿轮装置102,104的所述枢转杆121以及所述连接杆123的设计使得在所述靠背装置101被向前折叠时,所述支撑销110得以在所述导向狭槽120中精确地产生预期的往复运动,同时设置在所述枢转杆121上的所述支撑销110能够产生一相应的枢转运动。因此,所述两个杆121,123通过与所述导向狭槽120以下面的方式相连,其能够补偿所述靠背R以及靠背装置101的枢转运动,即所述折叠运动可以在所述带齿扇形杆141被锁止的情形下实施。
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FL上时,以及当所述靠背R随后被回折至能够支撑乘车者的背部的一个使用位置时,所述靠背R以及所述靠背装置101与所述压缩弹簧DF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弹簧不再以任何方式影响所述折叠运动。通过所述折叠运动发生时所述带齿扇形杆141处于锁止状态,位于所述导向狭槽120中的受到所述枢转杆121以及所述连接杆123控制的所述支撑销110产生所需的可以允许所述靠背装置101在所述带齿扇形杆141被锁止的情况下枢转的补偿运动,这一点可得以实现。
图13是图14所示布置的一种改进,其不同点在于,结构为压缩弹簧的线簧DF为结构呈盘簧的一个扭簧D所取代,所述盘簧的一端作用于所述带齿扇形杆141的所述支撑点140上,另一端通过螺栓157作用于所述支撑板T的所述罩上。
在图13所示的布置中,所述扭簧D与图14所示的线簧DF具有相同的功能。其逆时针预压所述带齿扇形杆141,因此如果所述带齿扇形杆141未被所述锁止装置105所锁止,所述带齿扇形杆具有使得所述靠背装置101以及所述靠背R(图12a及12b)向前反时针方向枢转的趋势。因此,所述靠背R的向后的枢转必须在与所述扭簧D的预压力相反的作用下才能发生。
此外,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与参照图14所进行的解释相同。
Claims (48)
1.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系统,其具有:
座椅框架,所述座椅框架确定了供乘车者乘坐的座椅面,以及
可枢转安装的靠背,所述靠背可绕枢转轴折叠至所述座椅面上,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F)上时,所述枢转轴(S)沿预定的路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S)由所述座椅系统的一实际组件(10、20)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S)由支撑轴(10)构成,同时所述靠背(R)通过所述支撑轴(10)安装于一框架组件(2)上。
4.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时,所述枢转轴(S)被可靠地沿所述预定路径引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S)由沿所述预定路径延伸的导向装置(20)所引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20)由导向狭槽构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S)由将其与一框架组件(2)相连的导向元件(27)可靠地引导,并且在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时,所述导向元件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元件(27)采用沿纵向伸出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元件(27)由导向杆构成。
10.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R)在其枢转轴(S)的外侧另外通过铰接的方式与框架组件(2)相连。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R)在其枢转轴(S)的外侧通过连接元件(23)与所述框架组件(2)相连,其中所述连接元件(23)由所述靠背(R)向所述框架组件(2)延伸,并且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时,所述连接元件(23)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23)由连接杆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R)在其枢转轴(S)的外侧通过一导向装置(25)与所述框架组件(2)相连,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时,所述导向装置(25)引导所述靠背(R)的一部分(16)。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25)由导向狭槽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时,所述枢转轴(S)沿所述预定路径的运动由所述靠背(R)与所述枢转轴(S)外侧的所述框架组件(2)的相互作用而得以受到控制。
16.如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预定路径伸出的导向装置(20)或者一个将所述枢转轴(S)与所述框架组件(2)相连的导向元件(27)来沿所述路径可靠地引导所述枢转轴(S),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枢转轴(S)沿所述预定路径的运动受到在所述枢转轴(S)外侧将所述靠背(R)与所述框架组件(2)相连的一连接元件(23)或一导向装置(25)的控制。
17.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时,所述枢转轴(S)沿一闭合路径运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时,所述枢转轴(S)由一开放的弯曲路径的一端(20a)移动至另一端(20b),然后再回到所述第一端(20a)。
19.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时,所述枢转轴(S)至少在折叠运动的部分过程中沿着与所述折叠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20.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装置(21,21a),用于将所述枢转轴(S)锁止在对应于一靠背(R)回折至一使用位置的位置,以及/或对应于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至所述座椅面(F)上的位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锁止所述枢转轴(S)的所述装置(21,21a)包括一个锁止杆(21)。
22.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具有一调节装置(4),通过所述调节装置(4),所述被回折的所述靠背(R)的倾斜角度可以在不同的使用位置之间被加以调节。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锁止装置(5),用于将所述靠背(R)的预先设定的倾斜角度锁止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由所述调节装置(4)的一自锁止结构构成或由位于所述调节装置(4)上的一个制动器构成。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具有一个独立的与所述调节装置(4)相互作用的锁止装置(5)。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5)包括一个主锁止件(51)以及一个辅助锁止件(52),所述主锁止件作用于所述调节装置(4)上以锁止所述调节装置,通过所述辅助锁止件,所述主锁止件(51)能够在其作用于所述调节装置(4)上的位置时被锁止。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锁止件(52)使得所述主锁止件(51)与所述调节装置(4)分离,以改变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
28.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
一个可枢转安装的靠背(R),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能够被调节并且其具有一个用于支撑乘车者背部的前侧(VO),以及
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的弹簧装置(D,DF),通过所述弹性元件,所述靠背(R)受到弹性预压从而具有向前枢转且其前侧(VO)抵靠乘车者背部的趋势,
通过在所述前侧(VO)施力,同时所述弹簧装置(D,DF)作用于一齿轮装置(104)上,所述靠背(R)的所述倾斜角度可以与所述弹簧装置(D,DF)作用相反而被调节,其中所述齿轮装置(104)与所述靠背(R)相连并且具有能够将齿轮元件(104)锁止在不同位置的锁止装(105)。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止装置(105)的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靠背被锁止在其具体的倾斜位置。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止装置(105)的所述非锁止状态,所述靠背(R)的倾斜角度能够被调节。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装置(D,DF)的作用下,所述靠背(R)能够向前枢转至所述齿轮元件(104)上。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一压缩力作用于所述靠背的所述前侧(VO)时,所述靠背(R)能够与所述弹簧装置(D,DF)的作用相反而向后枢转。
33.如权利要求28-3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元件(104)是一齿轮装置(102,104)的一部分,具体说是一杆装置的一部分,通过所述齿轮元件,所述弹簧装置(D,DF)与所述靠背(R)相连。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装置(102,104)用于传输由所述弹簧装置(D,DF)在所述齿轮元件(104)上所施加的力矩。
35.如权利要求28-3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元件(104)具有一连接件(120,121),通过所述连接件,所述靠背(R)能够与所述齿轮元件(104)分离,从而使得所述靠背(R)能够沿所述车辆座椅的所述座椅面(FL)的方向被向前折叠,同时所述齿轮元件(104)不移动。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靠背(R)与所述齿轮元件(104)分离时,其也与所述弹簧装置(D,DF)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弹簧装置(D,DF)不会在所述靠背(R)上施加作用。
37.如权利要求28-3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元件(104)具有一连接件(120,121),通过所述连接件,所述靠背(R)能够与所述齿轮元件(104)分离,从而使得当所述齿轮元件(104)由所述锁止装置(105)锁止时,所述靠背(R)能够沿所述座椅面的方向被向前折叠。
38.如权利要求28-3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靠背(R)被向前折叠时,为了使得所述靠背(R)与所述齿轮元件(104)分离,所述靠背(R)的所述枢转轴(S)沿一预定的路径(120)移动,所述移动路径的设置使得所述枢转轴沿所述路径(120)的移动能够防止所述靠背(R)的所述枢转运动反作用于所述齿轮元件(104)。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120)由一导向装置形成,所述枢转轴在所述导向装置中以可向左移动的方式被引导。
40.如权利要求35-3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元件(104)能够与所述靠背(R)分离,从而使得齿轮元件(104)与靠背(R)不相连。
41.如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具有一锁止装置(103),通过所述锁止装置,所述连接件(120,121)能够在所述齿轮元件(104)与所述靠背(R)相连的状态下被锁止。
42.如权利要求39-4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具有锁止装置(103),通过所述锁止装置,所述连接件(120,121)能够在所述齿轮元件(104)与所述靠背(R)分离的状态下被锁止。
43.如权利要求38、39、41或42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103)作用于所述靠背(R)的所述枢转轴上,并且阻止其沿所述路径(120)的移动。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103)由杆构成。
45.如权利要求28-4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元件(104)的所述锁止装置(105)具有一个主锁止件(151)以及一个辅助锁止件(152),所述主锁止件(151)在锁止状态下作用于所述齿轮元件(104)上,同时所述辅助锁止件(152)将所述主锁止件(151)阻塞在所述锁止状态。
46.如权利要求28-4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元件(104)由一个带齿扇形杆(141)构成。
47.如权利要求28-4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装置(D,DF)具有一个作用于所述齿轮元件(104)上的弹簧元件。
48.如权利要求28-4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元件(104)可以通过一个齿形部(142)与所述锁止装置(105)结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46473.1 | 2002-09-27 | ||
DE20215321.5 | 2002-09-27 | ||
DE2002146473 DE10246473A1 (de) | 2002-09-27 | 2002-09-27 | Sitzanordn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
DE20215321U DE20215321U1 (de) | 2002-09-27 | 2002-09-27 | Sitzanordn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
DE10337682A DE10337682A1 (de) | 2003-08-11 | 2003-08-11 | Kraftfahrzeugsitz |
DE10337682.8 | 2003-08-1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84854A true CN1684854A (zh) | 2005-10-19 |
Family
ID=32073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38231484A Pending CN1684854A (zh) | 2002-09-27 | 2003-09-16 | 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系统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00109B2 (zh) |
EP (1) | EP1545928B1 (zh) |
JP (1) | JP4675625B2 (zh) |
CN (1) | CN1684854A (zh) |
AU (1) | AU2003269831A1 (zh) |
DE (1) | DE50309704D1 (zh) |
WO (1) | WO2004030979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08571A (zh) * | 2010-08-25 | 2013-05-15 | L&P财产管理公司 | 用于椅子的倾斜机构及椅子 |
CN103442940A (zh) * | 2011-03-31 | 2013-12-11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乘坐物用座椅 |
CN104802814A (zh) * | 2015-04-17 | 2015-07-29 | 青岛威奥轨道装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轨道客车翻转座椅 |
CN107139956A (zh) * | 2017-06-12 | 2017-09-08 | 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轨道车辆用电动乘客座椅 |
CN108367811A (zh) * | 2015-10-20 | 2018-08-03 | J·诚轩·李 | 可转变的座椅单元和座椅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76560B1 (fr) * | 2004-10-19 | 2007-01-12 | Antolin Grupo Ing Sa | Dispositif d'articulation d'un siege |
US7503099B2 (en) * | 2005-10-25 | 2009-03-17 |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 Memory mechanism for an adjustment mechanism |
DE102006043205B4 (de) * | 2006-09-11 | 2011-03-10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Fahrzeugsitz mit drehbarer und im Wesentlichen verlagerbarer Rückenlehne |
DE102007025318B3 (de) * | 2007-05-31 | 2009-01-22 | Lear Corp., Southfield | Fahrzeugsitz |
DE102008017019A1 (de) * | 2007-06-20 | 2008-12-24 |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 Gelenkbeschlag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und mit einer Ronde |
DE102007059641A1 (de) | 2007-08-02 | 2009-02-05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Fahrzeugsitz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FR2921024B1 (fr) * | 2007-09-17 | 2009-11-06 | Renault Sas | Dispositif de maintien de deverrouillage de l'articulation pour siege inclinable de vehicule |
DE102009015463B4 (de) * | 2009-03-28 | 2011-04-14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Neigungs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
US8882200B2 (en) * | 2009-09-29 | 2014-11-11 | Lear Corporation | Seat assembly having a soft latch mechanism |
DE102012201584B4 (de) | 2012-02-03 | 2021-04-01 | Lear Corporation | Sitzschienenanordnung mit wählbaren Endanschlag-Positionen und Verfahren zum Ausbilden einer Sitzschienenanordnung |
WO2014065798A1 (en) | 2012-10-25 | 2014-05-01 | Lear Corporation | Seat track assembly having selectable end stop positions |
JP6609179B2 (ja) * | 2015-12-24 | 2019-11-20 |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シート |
CN106175211B (zh) * | 2016-07-30 | 2019-01-04 | 陈烁 | 拉簧式公用座椅 |
JP6809161B2 (ja) * | 2016-11-21 | 2021-01-06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乗物用シート |
US10589642B2 (en) | 2017-11-15 | 2020-03-17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 Easy-entry vehicle seat |
US10442322B2 (en) | 2017-11-17 | 2019-10-15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 Easy-entry vehicle seat |
US10864830B2 (en) | 2018-04-25 | 2020-12-15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cliner mechanism having welded encapsulating ring |
US11124093B2 (en) | 2018-08-08 | 2021-09-21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cliner mechanism for sea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
US11260777B2 (en) | 2018-08-29 | 2022-03-01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cliner heart for seat recliner assembly |
US11364577B2 (en) | 2019-02-11 | 2022-06-21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cliner mechanism for sea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
US11845367B2 (en) | 2019-04-18 | 2023-12-19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cliner heart having lubricant member |
US11052797B2 (en) | 2019-08-09 | 2021-07-06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cliner heart for seat assembly |
US11192473B2 (en) | 2019-08-30 | 2021-12-07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lease handle for recliner mechanism of vehicle seat |
US11607976B2 (en) | 2020-03-06 | 2023-03-21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cliner mechanism having bracket |
CN112224419B (zh) * | 2020-09-25 | 2022-09-30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带导向槽的直升机座椅靠背调节机构 |
US11766957B2 (en) | 2021-02-16 | 2023-09-26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lease mechanism for seat recliner assembly |
US11897372B2 (en) | 2021-05-06 | 2024-02-13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Recliner heart having biasing members |
US11850975B2 (en) | 2021-06-11 | 2023-12-26 |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 Vehicle seat recliner mechanism with welded spr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42886A (en) * | 1934-06-23 | 1936-06-02 | Walter A Ferguson | Adjustable bracket |
FR2506693A1 (fr) | 1981-05-26 | 1982-12-03 | Faure Bertrand | Perfectionnements aux sieges de vehicule a dossier reglable en inclinaison |
CA1242135A (en) * | 1986-10-31 | 1988-09-20 |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 One-piece pawl |
JPH058197Y2 (zh) * | 1988-07-21 | 1993-03-02 | ||
FR2648336B1 (fr) * | 1989-06-19 | 1991-09-27 | Ecia Equip Composants Ind Auto | Siege a dossier reglable et rabattable |
US4969682A (en) * | 1989-10-02 | 1990-11-13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Seat assembly with roller seat back hinge |
CA2080758C (en) * | 1992-10-16 | 1999-05-04 | Gulam Premji | Manual seat back latch for vehicles and method of assembly |
FR2705067B1 (fr) * | 1993-05-10 | 1995-08-18 | Cesa | Siege enveloppant et son application a un vehicule automobile terrestre. |
KR950008598Y1 (ko) * | 1993-12-28 | 1995-10-12 | 대우중공업 주식회사 | 완충시트 접힘장치 |
US5518296A (en) * | 1994-10-19 | 1996-05-21 | Compardo; Fred | Bleacher recliner chair |
JPH1071046A (ja) * | 1996-06-26 | 1998-03-17 | Aisin Seiki Co Ltd | シート装置 |
US6045190A (en) * | 1996-09-03 | 2000-04-04 | W. K.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Folding seat hinge |
DE19646470B4 (de) | 1996-11-11 | 2005-06-09 |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 Kraftfahrzeugsitz mit einer Lehne und einem Sitz |
EP0941167B1 (en) * | 1996-12-09 | 2001-05-23 | Magna Interior Systems Inc. | Easy entry seat with seat back lockout until full return |
CA2289839C (en) * | 1997-05-27 | 2003-02-11 | Bertrand Faure Components Ltd. | Slide/fold/ez entry seat mechanism |
FR2766139B1 (fr) * | 1997-07-18 | 1999-09-17 |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 Dispositif d'articulation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de ve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
FR2781435B1 (fr) * | 1998-07-07 | 2000-09-22 |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 Siege de vehicule dote d'une assise basculable vers l'avant, et ve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siege |
JP2001030812A (ja) * | 1999-07-16 | 2001-02-06 |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 車両用折畳みシート |
DE19953686C1 (de) * | 1999-11-09 | 2001-08-23 | Keiper Gmbh & Co | Beschlag für die Rückenlehne von Fahrzeugsitzen, insbesondere von Kraftfahrzeugen |
US6454355B2 (en) * | 2000-03-08 | 2002-09-24 |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Canada Limited | Latching mechanism for seat assembly |
DE10047743A1 (de) | 2000-09-27 | 2002-04-11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Klappbarer Sitz,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6513875B1 (en) * | 2000-11-03 | 2003-02-04 | Porter Engineered Systems | Fold-flat reclining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seat |
DE10057724B4 (de) | 2000-11-15 | 2010-01-28 |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 Kraftfahrzeugsitz |
FR2817206B1 (fr) * | 2000-11-24 | 2003-03-07 |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 Siege de vehicule dote d'un dossier rabattable vers l'avant |
GB2374001A (en) | 2001-04-04 | 2002-10-09 | Lear Corp | Folding car seat with space for headrest |
-
2003
- 2003-09-16 DE DE50309704T patent/DE50309704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16 WO PCT/DE2003/003143 patent/WO2004030979A1/de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09-16 JP JP2004540494A patent/JP467562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9-16 CN CNA038231484A patent/CN1684854A/zh active Pending
- 2003-09-16 US US10/527,348 patent/US730010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16 EP EP03750369A patent/EP1545928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9-16 AU AU2003269831A patent/AU200326983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08571A (zh) * | 2010-08-25 | 2013-05-15 | L&P财产管理公司 | 用于椅子的倾斜机构及椅子 |
CN103108571B (zh) * | 2010-08-25 | 2015-09-02 | Lp财产管理公司 | 用于椅子的倾斜机构及椅子 |
US9241570B2 (en) | 2010-08-25 | 2016-01-26 |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 Tilt mechanism for a chair and chair |
CN103442940A (zh) * | 2011-03-31 | 2013-12-11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乘坐物用座椅 |
CN103442940B (zh) * | 2011-03-31 | 2016-08-17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乘坐物用座椅 |
CN104802814A (zh) * | 2015-04-17 | 2015-07-29 | 青岛威奥轨道装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轨道客车翻转座椅 |
CN108367811A (zh) * | 2015-10-20 | 2018-08-03 | J·诚轩·李 | 可转变的座椅单元和座椅装置 |
CN107139956A (zh) * | 2017-06-12 | 2017-09-08 | 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轨道车辆用电动乘客座椅 |
CN107139956B (zh) * | 2017-06-12 | 2024-03-29 | 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用电动乘客座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300109B2 (en) | 2007-11-27 |
DE50309704D1 (de) | 2008-06-05 |
US20050248197A1 (en) | 2005-11-10 |
JP2006500278A (ja) | 2006-01-05 |
AU2003269831A1 (en) | 2004-04-23 |
JP4675625B2 (ja) | 2011-04-27 |
EP1545928A1 (de) | 2005-06-29 |
EP1545928B1 (de) | 2008-04-23 |
WO2004030979A1 (de) | 2004-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84854A (zh) | 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系统 | |
CN101277841B (zh) | 具有座垫摇杆机构的座椅组件 | |
CN1244852C (zh) | 在倾斜结构方面得以改进的监视器 | |
CN1128075C (zh) | 车辆用旋转座椅 | |
KR102108803B1 (ko) | 차량용 시트 및 차량용 시트를 이용한 착석 자세 제어 방법 | |
CN1671317A (zh) | 椅子 | |
CN1057496C (zh) | 婴儿车的座位 | |
US20130161989A1 (en) | Seat lifter device | |
CN1974263A (zh) | 车辆步入设备 | |
JP2008253609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CN1847049A (zh) | 车辆座椅 | |
CN1545458A (zh) | 汽车用座椅 | |
CN1647724A (zh) | 椅子 | |
CN101028801A (zh) | 带高度可调中间扶手的后座靠背 | |
CN1672980A (zh) | 带头枕车辆用座椅 | |
CN1684853A (zh) | 汽车座椅的座椅装置 | |
CN1817684A (zh) | 儿童座椅 | |
CN1721202A (zh) | 处理装置 | |
US11453314B2 (en) | Seat adjustment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US11214179B2 (en) | Pivoting seat assembly | |
CN110435501A (zh) | 汽车座椅及包含其的汽车 | |
US6808234B2 (en) | Seat | |
CN1346761A (zh) | 儿童车座 | |
CN1517256A (zh) | 童车 | |
CN1810185A (zh) | 同步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