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2980A - 带头枕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带头枕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2980A
CN1672980A CNA2005100590921A CN200510059092A CN1672980A CN 1672980 A CN1672980 A CN 1672980A CN A2005100590921 A CNA2005100590921 A CN A2005100590921A CN 200510059092 A CN200510059092 A CN 200510059092A CN 1672980 A CN1672980 A CN 1672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head
neck support
main body
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590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3228C (zh
Inventor
小谷忠央
中矢耕一
道田奈奈江
宫原民夫
沖山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Toyo Sea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Toyo Se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Toyo Se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2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2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32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322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5Head-rests provided with side-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38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30Seat or sea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comprising plural parts or pieces

Abstract

一种带头枕车辆用座椅(50),在椅背(51)上方配设头枕(1),头枕(1)具有头枕主体(2)和设在头枕主体(2)下方的颈支承部(3),颈支承部(3)通过以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枢轴(26)为中心进行转动,而能向前后方向移动,并能以规定的转动角度予以定位。

Description

带头枕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汽车等上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更详细地说,涉及不仅对乘员的头部进行约束、还能根据需要对颈部适当地进行支承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头枕或带头枕车辆用座椅中,从提高乘员保护性能及舒适性等观点出发,提出了各种结构。
例如,在日本实开平7-39606号公报中,提出了下述结构的方案:在通过支杆被安装在椅背上部的主部的两侧部,分别安装着能向座椅前后方向转动的侧部,能在通常使用时使所述侧部向上方转动并与上述主部一起对头部进行约束,另一方面,例如在因车辆转弯行驶而对乘员施加较大的横向惯性力(左右方向的惯性力)时,以及位于副驾驶座或第2排座椅的乘员,在车辆行驶中如同打瞌睡的状态而缺乏对自己头部姿势进行保持的意识时,可将上述侧部倒向座椅前方而对乘员头部的横向摇晃进行限制。
在上述日本实开平7-39606号公报中记载的头枕,在上述侧部倒向前方时,能对头部在横向上的超过规定范围的晃动进行限制,但未对颈部进行支承。当乘员(除了车辆行驶中的驾驶员以外)以放松的状态乘坐在座椅上时,若对其颈部进行支承,就能减轻对头部支承的负担,能进一步提高舒适性。但是,由于上述日本实开平7-39606号公报所记载的头枕未构成对乘员的颈部进行支承的结构,故不能期望提高如上所述的舒适性。
另一方面,作为已考虑到上述问题的头枕,提出了例如日本特开平9-75167号公报所示的结构。图9是与上述日本特开平9-75167号公报所示的头枕相当的头枕190的立体图。头枕190的结构是,在通过支杆被安装在椅背上部的头枕主体194的下侧配置辅助部195,该辅助部195具有将该头枕主体194从左右两侧和下侧予以夹住的大致呈凹部状的形态,并将其做成能以头枕主体194下侧的枢轴191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在通常使用时,使辅助部195向上方转动并使其分别位于头枕主体194的左右两侧和下侧(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状态),能与头枕主体194一起对乘员的头部进行约束,另一方面,例如,在对乘员施加较大的横向惯性力时,使辅助部195倒向座椅前方并使其从头枕主体194的下方位置向座椅前方伸出,用位于辅助部195左右两侧的两端部分193对乘员头部的横向摇晃进行抑制,并利用位于辅助部195中央的中央部分192对乘员的颈部进行约束。
另外,辅助部195能切换成:从枢轴191向上方立设的不使用姿势(用双点划线表示);以及从不使用姿势向前方转动大致90°的使用姿势,也能使其停止在上述切换的途中位置而进行使用。
在上述日本特开平9-75167号公报中,记载了通过将辅助部195切换成使用姿势而能将乘员的颈、头、身体等固定以实现熟睡的内容。为了与各种不同乘员的体型及乘坐姿势适当对应而稳定地获得上述作用,充分的位置调整机构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上述头枕190存在着辅助部195的位置调整功能不充分的问题。例如,当考虑利用中央部分192的前端部192a对颈部支承时,上下方向的调整通过使头枕190自身相对椅背上下移动就能容易地进行。但是,向前后方向的调整就有困难。若将辅助部195的使用姿势统一规定成从不使用姿势向前方转动约90°的状态,就不能进行使用姿势中的前端部192向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另外,即使以上述的使用姿势为中心,使转动角度向其前后进行微调整,因前端部192a仅向上下方向移动,故在前后方向几乎不移动。这是因为,以辅助部195大致呈水平状态的姿势作为使用姿势,在前端部192a处转动圆的切线大致沿铅垂方向延伸。
另外,若将使用姿势扩大至辅助部195几乎接近于铅直的立设状态,在该扩大后的使用姿势范围内使辅助部195较大地转动,则可看到能扩大前端部192a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幅度。但是,这样的扩大前后方向位置调整幅度的方法,由于如下所述会导致头枕190整体的大型化、产生使驾驶员的后方视野变窄等的新问题,故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图9所示,在辅助部195的立设状态中,中央部分192占了头枕190全部高度的一半左右的高度。这是为了一定程度确保枢轴191与前端部192a之间距离(转动半径)的必然结构(毕竟,该转动半径若小,则即使将使用姿势扩大至接近于立设状态的姿势也不能期望扩大前后方向位置调整幅度。另外,不能对位于后头部前方的颈部进行充分保持。)。在将辅助部195作成接近于立设状态的姿势、利用前端部192a对颈部进行支承时,后头部就与前端部192a分离,从而位于更高的位置。要在这样高的位置对后头部进行约束,必须进一步扩大头枕主体194的高度。另外,为了在这样高的位置上有效地约束因行驶而向上下左右摇晃的头部,还需要将位于这样高的位置上的头枕主体194向左右扩大。即,需要使头枕主体194大型化,必然导致头枕190的大型化。
若使头枕190大型化,则产生使驾驶员及乘员向前方或后方的视野变窄的新问题。例如,在第2排以后的座椅上采用大型化头枕190的场合,在驾驶员回头看后方、或使用设置于前头顶部(front header)的后视镜对后方进行确认时,扩大了因头枕190而被遮住的视野。即,使后方视野变窄。又,例如在最后排之前的座位上采用大型化后的头枕190(包括副驾驶座)的场合,乘坐在该前面座位后方的乘员的前方视野变窄,从而增大压迫感。
如上所述,在日本特开平9-75167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中,不使头枕大型化、以充分的调整幅度对颈部适当地进行支承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头枕的大型化、有效地约束乘员的头部、并根据需要能以充分的调整幅度对颈部适当支承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包括椅背和设置在该椅背上方的头枕,所述头枕具有头枕主体,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横轴,设置在该头枕主体下方,可以上述横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颈支承部,以及相对于上述头枕主体以规定的转动角度对上述颈支承部进行定位的定位单元。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横轴可位于所述头枕主体的上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头枕主体上可形成有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下侧延长部,所述下侧延长部在所述颈支承部位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下从后方与该颈支承部抵接。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颈支承部的前表面可弯曲形成为,与该颈支承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比其两端侧向前方突出。
另外,在本发明中,从前方来看所述颈支承部位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时,在该颈支承部的座椅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端部延设部,所述端部延设部被轴支承在所述横轴上并能与所述颈支承部一体转动。
该场合,在所述颈支承部至少转动至比位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还位于前方的状态下,在所述头枕上,若由所述颈支承部的前表面以及上表面、所述端部延设部的与所述头枕主体的侧面相对的内侧表面、和所述头枕主体的前表面形成凹部,则较为理想。
并且,若在所述颈支承部位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下也形成所述凹部,就更理想。
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具有使所述椅背后倾自如的倾斜机构。
而且,在本发明中,所述颈支承部的端部可固定在所述横轴上,所述定位单元可包括,设置于上述横轴的卡合部件和设置在位于上述头枕主体侧部的轴支承部的被卡合部件,所述卡合部件可通过预先确定的力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件产生倾斜,使所述横轴和所述轴支承部之间产生摩擦接触。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提及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时,除了特别标记的情况以外,以上半身大致铅垂伸直地乘坐在座椅上的乘员、即乘坐在驾驶座上进行驾驶操作的乘员为基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头枕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带头枕车辆用座椅的使用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a)表示通常乘坐状态,(b)表示倾斜状态。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示意图,(a)是颈支承部位于第1姿势状态的立体图,(b)是(a)的侧视图,(c)是颈支承部位于第2姿势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示意图,(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的头枕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头枕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以往技术的头枕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50(以下简称为座椅50)的侧视图。座椅50所设置的座位位置不受限制,但驾驶座位以外的座位,以设置在行驶中也可放松(包括打瞌睡)乘坐的座位较为适合。座椅50主要由内藏对乘员的座面进行支承的臀部曲面板(seat pan)56的座垫52和成为乘员的靠背的椅背51构成。另外,在椅背51的上方,设有对乘员的头部和根据需要对颈部进行约束的头枕1。
座椅50具有使椅背51后倾自如的倾斜机构55。倾斜机构55,例如具有控制杆53和铰链部54,通过使控制杆53向前上方转动,从而可将椅背51切换成如实线所示的通常乘坐状态和如双点划线所示的倾斜状态(用箭头A2表示)。还能使椅背51自如地停止在适当的途中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除了特别标记的情况以外,是指以通常乘坐状态乘坐在座椅50上的乘员为基准。因此,所谓座椅宽度方向是指左右方向,即与车辆宽度方向相同的意思。
图2是头枕1的立体图。头枕1主要包括:头枕主体2;将头枕主体2与椅背51连接的支杆23;设在头枕主体2的下方的颈支承部3;以及支承颈支承部3使其相对于头枕主体2转动自如的转动臂20。
头枕主体2,主要是对乘员的头部进行约束使其不过度地向后方移动的构件。头枕主体2,例如是通过表皮一体发泡成型而被制成的成型体,整体具有横向较长的枕状形态。
支杆23,在正面看是弯曲成大致呈倒U字形的棒状体,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基部23a和从其两端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脚部23b构成。基部23a以被支杆基部固定架10覆盖的状态埋设在头枕主体2的内部。并且,脚部23b的前端侧从头枕主体2的下侧伸出。在椅背51上设有未图示的支杆固定器,其接受所伸出的支杆23脚部23b,通过将支杆23嵌插在支杆固定器中,构成将头枕1安装在椅背51上的状态。另外,可利用公知的机构来适当调整支杆23的嵌插深度即头枕1的高度并进行固定。
在支杆基部固定架10的车宽方向两端,形成有支承后述的转动臂20的枢轴26(横轴)使其转动自如的轴支承构件10a,与枢轴26卡合的前端部分从头枕主体2的侧面突出。轴支承构件10a被设在头枕主体2的内部上侧,详细地说是设在相对于上下方向中央位置而位于上侧的位置。
颈支承部3是根据需要而从后方对乘员的颈部进行支承的构件。颈支承部3,例如是通过表皮一体发泡成型而制成的成型体,具有高度和前后方向的厚度小于头枕主体2、宽度与头枕主体2大致相同的枕状形态。在颈支承部3上穿通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颈支承芯材21。颈支承芯材21的两端从颈支承部3的两侧面伸出。颈支承部3的前侧表面,构成能稳定地支承颈部的弯曲形状。即,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颈支承部的前侧表面,弯曲形成为其两端侧比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位还向前方突出的状态。并且弯曲形成为与上端面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位相比两端部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位附近的上端前表面的曲率半径R(参照图3(a)、(b))是容易适合于一般乘员40颈部42的形状的25±10mm。
转动臂20是左右一对构件,通过分别连接各轴支承构件10a和颈支承芯材21的各端部,而将颈支承部3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头枕主体2上。转动臂20的各下方侧端与颈支承芯材21的端部相接合。另一方面,在各转动臂20的上方侧端,形成有沿互相相对的方向(即指向头枕主体2的内侧)突出的枢轴26。枢轴26被嵌入于轴支承构件10a中,被转动自如地支承着。因此,颈支承部3与转动臂20成为一体并以枢轴26为中心可转动自如。其转动角度范围是,在颈支承部3从最后方位置向前方移动的方向(参照图3(a)的箭头A1)上,被设定成最大约为60°。
枢轴26与轴支承构件10a被设置成,设置在轴支承构件10a上的环状部位与设置在枢轴26上的卡合突起相互推压并接触,通过利用其摩擦力的公知的摩擦机构而予以卡合(由此构成定位单元)。当乘员利用上述摩擦机构克服上述摩擦力并以30~100N的力使转动臂20(或颈支承部3)转动时,可使其缓慢地转动。并且,当停止转动时,转动臂20保持在其位置(转动角度)而被固定。
接着,根据使用形态对座椅5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座椅50的使用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a)表示通常乘坐状态,(b)表示倾斜状态。
图3(a)具体表示座椅50处于通常乘坐状态、颈支承部3处于第1姿势的状态(用实线表示)和处于第2姿势的状态(用双点划线表示)。
所谓颈支承部3的第1姿势,是将转动臂20转动成颈支承部3位于转动角度范围的最后方的姿势,是头枕主体2的前表面与颈支承部3的前表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内的姿势。所谓第2姿势,是从第1姿势的状态将颈支承部3向前方(用箭头A1表示)转动后的姿势。
在通常乘坐状态中,乘员40的上半身与头部41伸直成大致呈铅垂状态,乘员40如图所示,将头部41放置(倚靠)在头枕主体2上而予以乘坐、或头部41与头枕主体2之间稍微留有间隙地予以乘坐。
在通常乘坐状态中,第1姿势为适合于,例如在乘员40头部41的横向摇晃较少、重点是主要发挥对头部41的向后方移动进行头部约束的功能的情况下,即在以与以往的通常头枕相同的目的使用头枕1的情况下使用的姿势。在该第1姿势中,将头枕主体2的前表面与颈支承部3的前表面构成大致同一个面,通过以该宽大的面积约束乘员40的头部41,可发挥较高的头部约束功能。
例如,在因急加速或冲撞等对乘员40作用了较大的前进加速度的场合,在头部41上作用着指向后方的较大负荷(惯性力),欲使其向后方位移。但是,由于利用头枕主体2将头部41约束成不从与头枕主体2抵接的位置向后方位移,故能有效地抑制负荷过渡地作用于颈部42。
又,由于头枕主体2的前表面与颈支承部3的前表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内,故能用其双方以更大的面积承受来自头部41和颈部42的负荷,以分散冲击。
另一方面,通常乘坐状态中的颈支承部3的第2姿势为适合于,在例如想进一步提高头部约束功能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横向摇晃的情况、或乘员40稍微放松乘坐的情况下等使用的姿势。
为了对第1姿势和第2姿势进行切换,操作者握持颈支承部3或转动臂20使其转动。并且,若在所需的转动角度的位置停止转动动作,则利用上述摩擦机构将颈支承部3固定在该位置。在该转动动作中,由于颈支承部3位于第1姿势时的转动圆的切线方向大致呈水平方向,故颈支承部3能在转动圆的大致切线方向即前后方向上作较大的移动,而在上下方向几乎不移动。即,在使用频度较高的使用状态中,不使颈支承部3的高度位置有太大变化,能在保持较低位置的状态下,以较大的调整幅度对前后位置进行调整。而且由此,由于头枕主体2上对头部41进行约束的位置,可设置成相对于头枕1整体的高度处于较低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头枕1的中央附近),故能有效地抑制头枕1整体的大型化。
而且,由于将枢轴26设置在头枕主体2的内部上侧,故与将枢轴26设置在头枕主体2内部下侧的情况相比,能使颈支承部3的转动半径增长。即,相对于转动角度的前后方向移动量就变得较大。因此,能获得更大的前后位置调整幅度,并容易实现对停止位置的微调整。
当颈支承部3处于第2姿势时,由于对于头部41向后方的位移可分别可靠地使用头枕主体2对头部41进行约束、使用颈支承部3对颈部42进行约束,故比仅用头枕主体2仅对头部41进行约束的第1姿势能获得更高的头部约束效果。
另外,如图所示,当将颈部42放置在颈支承部3上进行乘坐时,能减轻乘员40使用颈部42来支承头部41的负担,能提高舒适性。并且,由于颈支承部3的前表面弯曲形成为其两端侧比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位向前方突出的状态,并弯曲形成为两端部比上端面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位向上方突出的状态,故即使例如头部41因横向惯性力而向横向摇摆,也存在使颈部42平稳地回复到左右方向中央位置的复原力的作用。因此,能将颈部42的横向摇晃抑制在某一允许程度内但不超过该程度。另外,将颈支承部3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位附近的上端前表面的曲率半径设置成容易适合于一般乘员40颈部42形状的25±10mm,如此结合,更能提高乘员40的舒适性。
图3(b)具体表示座椅50处于倾斜状态、颈支承部3处于第2姿势的状态。如该图所示,在倾斜状态中,乘员40的上半身和头部41向斜上方延伸。由于在头部41上作用着欲使其后倾的重力,故仅用颈部42克服该重力而使对头部41进行支承则负荷就较大。因此,通过将头部41放置在头枕主体2上,接受头枕主体2的支承,能减轻颈部42的负担。并且,如图所示,通过将颈部42支承在位于第2姿势的颈支承部3上,能大幅度地减轻颈部42的负担。
另外,可利用公知的机构调整支杆23的相对于椅背51的嵌插深度而由此对颈支承部3的位置作前后调整(用箭头A3表示),以使头部41与头枕主体2、颈部42与颈支承部3分别适当地抵接而被支承。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的头枕1a的侧视图。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由于除了头枕以外,其余都与实施例1相同,故省略其重复说明。而对于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或同样功能的构件,标上与实施例1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本实施例的头枕1a,相对于实施例1的头枕1,其头枕主体2a有所不同。头枕主体2a形成有向实施例1的头枕主体2下方延伸地下侧延长部7。下侧延长部7,在颈支承部3位于第1姿势的状态下与颈支承部3抵接,由此限制颈支承部3向后方的移动。
由于头枕1a采用上述构成,故能更可靠地限制颈支承部3过分向后方移动。例如,因车辆发生冲撞等在颈支承部3上作用着指向后方的较大负荷,具体地说、当作用着相当于超过枢轴26与轴支承构件10a的相对位置保持力(摩擦机构的摩擦力)的力的负荷时,颈支承部3就向后方移动。在这样的场合,下侧延长部7能可靠地阻挡颈支承部3,能限制从其最后方位置向后方移动。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的头枕1b的示意图,(a)是颈支承部3位于第1姿势状态的立体图,(b)是(a)的侧视图,(c)是颈支承部3位于第2姿势状态的侧视图。
头枕1b,其端部延设部4设置在实施例2的颈支承部3的左右两端,这一点与实施例2的头枕1a不同。如图5(a)、(b)所示,从前方看颈支承部3位于最后方的第1姿势的状态,端部延设部4从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端部向上方延伸设置。颈支承部3与端部延设部4成为一体而形成辅助体30。转动臂20内藏在端部延设部4中。因此,包含颈支承部3在内的辅助体30如图5(c)所示,其整体成为一体,并能以内藏的枢轴26为中心进行转动(用箭头A1表示)。
头枕1b完全具有实施例2的头枕1a的作用和效果,并通过设置端部延设部4,从而乘员40可握持该端部延设部4使颈支承部3转动,故能进一步提高转动操作性,更容易实现位置的微调整。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的头枕1c的示意图,(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
头枕1c,以端部延设部4a代替实施例3的端部延设部4,这一点与实施例3的头枕1b不同。颈支承部3与端部延设部4a成为一体而形成辅助体30a。如图6(b)所示,在将颈支承部3处于第2姿势的状态下,在头枕1c上由颈支承部3的前表面至上表面、端部延设部4a的内方表面和头枕主体2a的前表面形成凹部38(图6(a)、(b)中用阴影线表示的部分)。凹部38沿着座椅宽度方向构成横向较长的形状。
又,该凹部38,在第1姿势中的范围小于第2姿势。
头枕1c的第1姿势与第2姿势的切换顺序,与实施例3的头枕1b相同。头枕1c完全具有头枕1b的作用和效果,还具有下面的作用和效果。
颈支承部3(辅助体30a)的第2姿势,适用于在较大的横向惯性力作用下、乘员40头部41横向摇晃较大、针对头部向后方的移动以及头部向侧方的移动,都需要发挥充分的头部约束功能的场合;以及乘员40打瞌睡时缺乏保持头部41姿势的意识的场合等使用。
如图6(b)所示,在将颈支承部3处于第2姿势的状态下,当乘员40将头部41放置在头枕1c上时,头部41的后部被凹部38收容。因此,即使乘员40受到较大的横向惯性力的作用、或乘员40缺乏保持头部41姿势的意识,也能使头部41不脱离头枕主体2a、且颈部42不脱离颈支承部3而有效地约束在凹部38内。
又,由于凹部38沿座椅宽度方向呈横向较长,故头部41在凹部38内容许有一定程度的横向摇晃。因此,行驶中头部41适度地进行横向摇晃,能使乘员40感到心情更舒畅。
另一方面,在颈支承部3处于第1姿势而予以使用的场合,由于即使在该状态下也能形成小于第2姿势的凹部38,故即使颈支承部3不对颈部42进行支承,而通过将头部41收容在凹部38内,也能对过度的横向摇晃进行抑制。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的头枕1d的立体图。又图8是头枕1d的分解立体图。作为头枕1d的概略结构,具有头枕主体102和辅助体103。
首先,对头枕主体102的结构进行说明。头枕主体102包括:例如由表皮一体发泡成型而制成的成型体且整体具有横向较长的枕状形态的头支承部121;以及向该头支承部121下方延伸设置的延设部122(即下方延设部,相当于实施例2~4中的下侧延设部)。延设部122偏位于头支承部121前后方向中央位置的后侧,在该延设部122前表面122a与头支承部121前表面121a(即,头枕主体102的前表面102a)之间存在阶梯部。
另外,具有基部123a和在该基部123a左右两侧以与该基部123a大致呈正交状态而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脚部123b、123b的支杆123,以将基部123a埋设的状态配置在头枕主体102内,且各脚部123b、123b分别从延设部122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并且,在该支杆123的基部123a的两端,即在脚部123b、123b的上端部分别安装着具有螺母125的托架124。
接着,对辅助体103的结构进行说明。辅助体103包括,例如由表皮一体发泡成型而制成的成型体且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颈支承部131(与实施例1~4的颈支承部3相当);以及与该颈支承部131的左右两端连续并沿与该颈支承部131大致呈正交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支承部132、132(与实施例4的端部延设部4a相当),作为整体具有从左右方向的靠近中央部分的上端侧切开成矩形的大致呈凹部状的形态。并且,头枕主体102可嵌插配置在该矩形缺口部130内,构成头枕1d。
颈支承部131具有比头枕主体102宽度尺寸稍大的宽度尺寸,并且,其进深尺寸(即前表面131a与后表面131b的间隔尺寸),和头枕主体102上的头支承部121前表面121a与延设部122前表面122a的阶梯部尺寸大致一致。
侧支承部132设定成:其前表面132a与颈支承部131的前表面131a处于同一平面,且其后表面132b在头枕主体102予以组装的状态下与头枕主体102的后表面102b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因此,在该颈支承部131的后表面131b与侧支承部132的后表面132b之间,就存在大小相当于头枕主体102延设部122的厚度尺寸的阶梯部。
另外,在辅助体103内,具有基部133a和在该基部133a左右两侧以与该基部133a呈正交状态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脚部133b、133b的芯体133被埋设配置成如下状态:分别使该基部133a与颈支承部131相对应,使各脚部133b、133b与各侧支承部132、132相对应。并且,将分别具有螺栓孔136的托架134安装在各脚部133b、133b的前端部。
接着,对头枕主体102与辅助体103的组装进行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头枕主体102和辅助体103,通过将头枕主体102嵌插配置在辅助体103的矩形缺口部130中,并使设在头枕主体102侧的各托架124上的螺母125与辅助体103侧的各托架134的螺栓孔136位于同轴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将螺栓135(横轴)从辅助体103各侧支承部132、132的外侧插通,将其与螺母125螺合,而组装成一体,构成图7所示的头枕1d。
接着,对头枕1d的动作等进行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头枕1d,通过将头枕主体102的支杆123的各脚部123b、123b嵌插在设于椅背51上端部的未图示的支杆固定器中而被安装在椅背51上。并且,在该头枕1d中,辅助体103以螺栓135、135为中心能向前后方向转动,可在图7中用实线所示的第1姿势与该图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第2姿势之间作姿势变更。
另外,第2姿势中的辅助体103的姿势保持,利用螺栓135的拧入力(即在头枕主体102侧表面121b与侧支承部132内表面132c之间作用的摩擦力)来实现。
第1姿势是适合于,例如在乘员40头部41的横向摇晃较少、重点为主要发挥对头部41的后方移动的进行头部约束功能时使用的姿势。在该第1姿势中,将头枕主体102的前表面102a与辅助体103的前表面103a(前表面103a由颈支承部131的前表面131a和侧支承部132的前表面132a构成)设置为大致处于同一平面,通过用该宽大面积来约束乘员40的头部41,能发挥更高的头部约束功能。另外,在该第1姿势中,头枕主体102的延设部122的前表面122a与辅助体103的颈支承部131的后表面131b抵接卡合,通过该两者的卡合来限制辅助体103向后方的过度移动,能确保更可靠的约束作用。
与此相对,第2姿势是适合于,例如作用有较大的横向惯性力、乘员40头部41横向摇晃较大、针对头部向后方的移动及头部向侧方的移动都需要发挥充分的头部约束功能的场合时使用的姿势。因此,在该第2姿势中,辅助体103的下端侧从头枕主体102的前表面102a向前方突出,颈支承部131的前表面131a位于头枕主体102的头支承部121前表面121a的前方,另外,侧支承部132越靠近下端部位,从头枕主体102的突出量就越大,侧支承部132的内表面132c就以大致呈三角形的形状从头枕主体102的前表面102a向前方露出。
因此,在第2姿势中,在乘员40将头部41放置在头枕1d侧的场合,比后头部稍位于前侧的颈部42就与颈支承部131可靠地对应,比颈部42的上方位置稍向后方突出而存在的侧头部就与侧支承部132露出的内表面132c对应。其结果,例如在因较大横向惯性力而产生的负荷而使乘员40头部41向横向摇摆的场合,其被侧支承部132内表面132c可靠地约束,且对于头部41向后方的移动,不仅利用与后头部对应的头枕主体102、且由位于其下侧的颈支承部131的双方可靠地进行约束,利用该两者的双重效果,能获得较高的乘员保护性能。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由于在将头枕1配设在椅背51上方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50中,头枕1具有头枕主体2和设在头枕主体2下方的颈支承部3,该颈支承部3利用在头枕主体2内向座椅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横轴(枢轴26)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能向前后方向移动,并可以规定的转动角度进行定位,故能抑制头枕1的大型化,并可约束乘员40的头部和对颈部42进行适当地支承。尤其,利用头枕主体2将乘员40的头部41约束成不向后方过度移动的状态,能提高车辆冲撞时的乘员保护性能。另外,根据需要,通过使颈支承部3转动并向前方移动,能从后方对乘员40头部41进行支承。例如在乘员40以放松状态(包括打瞌睡)乘坐的场合、在利用椅背51的后倾而使上半身后倾地乘坐的倾斜状态的场合、以及在行驶中作用有较大的惯性力(包括横向惯性力)的场合,通过将头部41支承在颈支承部3上,能减轻颈部负担。即,能提高乘员40的舒适性。
而且,由于颈支承部3设在头枕主体2的下方,并以设在头枕主体2内的横轴(枢轴26)为中心进行转动,故颈支承部3位于头枕主体2正下方附近时的颈支承部3的转动圆的切线方向大致呈水平方向。从该状态使颈支承部3转动时,则颈支承部3能在转动圆的大致切线方向即前后方向上作较大的移动,而在上下方向上几乎不移动。即在使用频度较高的使用形态中,能确保充分的前后方向位置的调整幅度。
另外,即使使颈支承部3向前后方向作较大地移动,但由于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量较小,故不会使颈支承部3的高度位置有太大变化而能保持在较低位置。因此,由于能将头枕主体2设置在较低的位置(靠近椅背51的位置),故即使不使头枕1大型化也能获得有效的头部约束作用。
另外,由于将横轴(枢轴26)设在头枕主体2的内部上侧,故与将横轴设在头枕主体2内部下侧的情况相比,能获取较长的颈支承部3转动半径。即,由于相对于转动角度的前后方向移动量相对增大,故能获得更大的前后位置调整幅度。
另外,在头枕主体2上形成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下侧延长部7,当颈支承部3位于最后方、下侧延长部7从后方与颈支承部3抵接时,利用下侧延长部7来限制颈支承部3从最后方位置进一步向后方的移动。即,例如,在因车辆发生冲撞等而向乘员40头部41作用指向后方的较大负荷时,能可靠地防止颈支承部3过分地向后方移动。
另外,在将颈支承部3的前表面弯曲形成为其两端侧比颈支承部3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位向前方突出的场合,在用颈支承部3支承颈部42时,利用其弯曲形状可存在复原力的作用,该复原力即使在因横向惯性力而使头部41横向摇摆时也能使颈部42偏向座椅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因此,能对颈部42的过度的横向摇晃进行抑制。
另外,从前方看颈支承部3位于最后方的状态,由于在颈支承部3的座椅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侧端部上形成有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端部延设部(辅助体30、30a),在该端部延设部被横轴(枢轴26)轴支承并能与颈支承部3一体转动的场合,乘员40能握持颈支承部3的端部延设部而使颈支承部3转动,故转动操作性提高,能容易地进行位置的微调整。该场合如上所述,只要将枢轴26设置在头枕主体2的内部上侧,就能更容易地进行位置的微调整。
另外,在颈支承部3至少转动至比位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处于前方的状态下,在头枕1上,由颈支承部3的前表面以及上表面、上述端部延设部(辅助体30a)的与头枕主体2侧面相对的内侧表面和头枕主体2的前表面形成有凹部38的场合,通过颈支承部3支承颈部42及后头部时,能将乘员40的头部41收容在凹部38中。这样,收容在凹部38中的头部41受到限制而不会从该凹部38脱离。例如,即使乘员40在打瞌睡、缺乏保持自己头部41姿势的意识时,也能通过将后头部收容在凹部38中,持续利用头枕对头部41进行约束。即,能有效地实现乘员保护性能的提高和舒适性的提高。
另外,在颈支承部3位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下也形成有凹部38,即使颈支承部3位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也可由凹部38抑制乘员头部41过分横向摇晃。
另外,在座椅50具有使椅背51后倾自如的倾斜机构55的场合,乘员40通过使座椅50处于倾斜状态,而能足够放松地予以乘坐。即,分别通过头枕主体2对头部41进行支承、通过颈支承部3对颈部42进行支承,则与用头枕主体2仅将头部41支承的情况相比,能格外减轻颈部42的负担,能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作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也可在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图5所示的头枕1b的端部延设部4不一定要设在左右两端,也可以仅设在任一方。
另外,实施例5中的头枕主体102与辅助体103的连接,也可以不一定借助于螺栓135与螺母125的卡合。例如,也可以将与实施例1~4的枢轴26相当的构件设置在托架134上,而将与实施例1~4的轴支承构件10a相当的构件设置在托架124上,并将它们用与实施例1~4的摩擦机构相当的机构进行连接。
摩擦机构55,不一定限于利用控制杆53对后倾角度进行调整的机械式机构,也可以是具有电动机等的电动式机构。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在将头枕配设在椅背上方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中,由于所述头枕具有头枕主体和设在该头枕主体下方的颈支承部,所述颈支承部,通过以在所述头枕主体内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横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就能向前后方向移动,并可以规定的转动角度予以定位,故能抑制头枕的大型化、有效地约束乘员的头部,并根据需要能以足够的调整幅度对颈部适当地进行支承。

Claims (9)

1、一种带头枕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椅背;和
设置在上述椅背上方的头枕;
所述头枕具有,
头枕主体;
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横轴;
设置在上述头枕主体下方,以上述横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颈支承部;以及
相对于上述头枕主体以规定的转动角度对上述颈支承部进行定位的定位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轴位于所述头枕主体的上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头枕主体上形成有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下侧延长部,
所述下侧延长部在所述颈支承部位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下从后方与该颈支承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支承部的前表面被弯曲形成为,与该颈支承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中央部相比其两端侧向前方突出。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从前方看所述颈支承部位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时,在该颈支承部的座椅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端部延设部,
所述端部延设部被轴支承在所述横轴上,并能与所述颈支承部一体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颈支承部至少转动至比位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还位于前方的状态下,在该头枕上,由所述颈支承部的前表面以及上表面、所述端部延设部的与所述头枕主体侧面相对的内侧表面、和所述头枕主体的前表面形成凹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颈支承部位于最后方位置的状态下形成所述凹部。
8、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有使所述椅背后倾自如的倾斜机构。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头枕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支承部的端部固定在所述横轴上,
所述定位单元包括,设置于上述横轴的卡合部件和设置在位于上述头枕主体侧部的轴支承部的被卡合部件,
所述卡合部件通过预先确定的力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件产生倾斜,使所述横轴和所述轴支承部之间产生摩擦接触。
CNB2005100590921A 2004-03-23 2005-03-22 带头枕车辆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32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84458 2004-03-23
JP2004084458 2004-03-23
JP2005036852 2005-02-14
JP2005036852A JP4647331B2 (ja) 2004-03-23 2005-02-14 ヘッドレスト付き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2980A true CN1672980A (zh) 2005-09-28
CN100513228C CN100513228C (zh) 2009-07-15

Family

ID=34863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909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3228C (zh) 2004-03-23 2005-03-22 带头枕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10218B2 (zh)
EP (1) EP1580067B1 (zh)
JP (1) JP4647331B2 (zh)
CN (1) CN100513228C (zh)
DE (1) DE602005018703D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9227A (zh) * 2008-08-27 2010-03-0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与座椅靠背协作地可移动的头枕装置
CN102059966A (zh) * 2009-11-12 2011-05-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CN103068629A (zh) * 2010-08-23 2013-04-24 约翰逊控股公司 具有抗转动机构的头部保护装置
CN103997935A (zh) * 2011-12-28 2014-08-20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CN104757840A (zh) * 2014-01-02 2015-07-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释放阀的整体形成可调颈枕
CN110101986A (zh) * 2019-04-29 2019-08-09 广东永强奥林宝国际消防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空呼器固定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30313B4 (de) * 2005-06-23 2016-02-04 Volkswagen Ag Whiplash optimierte Kopfstütze
US7559608B2 (en) * 2005-09-14 2009-07-1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for vehicle
FR2894899B1 (fr) * 2005-12-16 2008-03-14 Cera Appui-tete comprenant une surface d'appui deformable relativement a une partie annexe contigue
FR2895945B1 (fr) 2006-01-09 2008-03-21 Cera Appui-tete comprenant une partie d'appui souple par rapport a une partie annexe formant au moins appui cervical
JP4241800B2 (ja) * 2006-10-20 2009-03-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FR2917344B1 (fr) * 2007-06-15 2009-08-21 Airbus France Sas Appui-tete multimodal pour siege de vehicule
WO2011027953A1 (ko) * 2009-09-03 2011-03-10 Nam Hae Hyun 머리 받침구
FR2953170B1 (fr) * 2009-12-02 2012-01-13 Cera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 appui-tete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FR2957565B1 (fr) * 2010-03-18 2012-03-30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Appui-tet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FR2962081B1 (fr) * 2010-07-02 2012-08-10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Appui-tete a appui-nuque ajustable
EP2540565B1 (en) * 2011-07-01 2020-02-26 Volvo C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having a head rest arrangement with an adjustable head cush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vehicle seat
FR2988049B1 (fr) * 2012-03-13 2014-05-09 Cera Appui-tete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Z2012181A3 (cs) * 2012-03-14 2013-09-25 Skoda Auto A. S. Hlavová operka
JP5925575B2 (ja) * 2012-04-23 2016-05-2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USD699959S1 (en) 2012-09-20 2014-02-25 Steelcase Inc. Chair
USD781605S1 (en) 2015-04-24 2017-03-21 Steelcase Inc. Chair
DE102013000163A1 (de) * 2013-01-09 2014-07-10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Sitz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3102111A1 (de) * 2013-03-04 2014-09-04 Recaro Aircraft Seating Gmbh & Co. Kg Flugzeugsitzvorrichtung
DE102013104760B3 (de) * 2013-05-08 2014-07-31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9216676B1 (en) * 2014-07-11 2015-12-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assembly with displaceable neckrest and neck support
AU2015327753B2 (en) * 2014-09-30 2019-07-04 Cj Albert Builders Pty Ltd Head and neck rest
USD781604S1 (en) 2015-04-24 2017-03-21 Steelcase Inc. Chair
USD760526S1 (en) 2015-04-24 2016-07-05 Steelcase Inc. Headrest assembly
USD758774S1 (en) 2015-04-24 2016-06-14 Steelcase Inc. Headrest assembly
USD759415S1 (en) 2015-04-24 2016-06-21 Steelcase Inc. Headrest
DE102015213672A1 (de) * 2015-07-21 2017-01-26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opfstütze und Sitz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1806121B1 (ko) * 2016-07-19 2017-12-07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차량용 헤드레스트의 목받침대
US10099591B2 (en) * 2016-12-01 2018-10-16 David Flynn Dual configuration headrest system
JP7053981B2 (ja) * 2017-04-28 2022-04-1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乗物用シートユニット
WO2018199255A1 (ja) 2017-04-28 2018-11-0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ユニット、車両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US10118526B1 (en) * 2017-09-29 2018-11-06 Eagle Fan Head-and-neck support device
US10703485B2 (en) * 2018-03-19 2020-07-07 The Boeing Company Transformable headrest for aircraft seating
JP7106988B2 (ja) 2018-05-28 2022-07-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KR102095918B1 (ko) * 2018-12-03 2020-04-02 순천향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유아용 포대시트
FR3091502B1 (fr) * 2019-01-03 2023-04-07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Module de support de nuque pour appui-tête de siège de véhicule
DE102019126456B4 (de) * 2019-10-01 2023-05-04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sitz und Kraftfahrzeug
US11840165B2 (en) * 2022-05-16 2023-12-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head restraint with articulating surfa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76064A (en) * 1966-12-30 1968-04-02 Jackson Mary Ruth Head and neck protector
JPS55134560A (en) * 1979-04-06 1980-10-20 Fuji Electric Co Ltd Automatic reconstitution system for common transmission line
IT8254042V0 (it) 1982-12-09 1982-12-09 Fiat Auto Spa Appoggiatesta per sedili di autoveicoli
US5325518A (en) * 1991-04-02 1994-06-28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Adaptive distribu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ult tolerance
FR2689825B1 (fr) * 1992-04-13 1997-05-09 Peugeot Appui-tete pour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2570535Y2 (ja) * 1992-06-09 1998-05-06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
JP3475445B2 (ja) 1993-07-27 2003-12-0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運動負荷装置
JPH0730786U (ja) * 1993-11-25 1995-06-13 株式会社東洋シート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5531505A (en) * 1994-02-25 1996-07-02 Tri-Con Industries, Ltd. Head restraint for passenger vehicles
DE19513777B4 (de) * 1994-04-13 2004-04-15 Pitencel, Héctor Manuel Kopfstütze
GB2302268B (en) * 1995-06-14 1998-12-23 Autoliv Dev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head rest
JPH0975167A (ja) * 1995-09-13 1997-03-25 Showa Aircraft Ind Co Ltd 座席のヘッドレスト
DE19548339C2 (de) * 1995-12-22 1998-05-28 Daimler Benz Ag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S5806933A (en) * 1996-01-27 1998-09-15 Tsui; Leslie Head rest and restraint assembly
DE29603467U1 (de) * 1996-02-26 1996-06-20 Trw Repa Gmbh Fahrzeugsitz
DE19739131C1 (de) * 1997-09-06 1998-12-10 Daimler Benz Ag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S5906414A (en) * 1997-10-09 1999-05-25 Lear Corporation Snap-on, pivotable vehicle headrest assembly
JPH11262427A (ja) * 1998-03-18 1999-09-28 Ikeda Bussan Co Ltd 可動式ヘッドレスト
ZA993372B (en) * 1999-05-17 2000-01-26 Trevor Albertus Ambrose Headrest for a seat.
FR2796018B1 (fr) * 1999-07-08 2003-06-13 Cera Appui-tete utilisable par un enfant
US6129421A (en) * 1999-08-05 2000-10-10 Lear Corporation Foldable halo style headrest
DE19938904A1 (de) * 1999-08-17 2001-03-08 Johnson Controls Gmbh Fahrzeugsitz-Rückenlehne mit integrierter Schutz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orbeugung gegen unfallbedingte Verletzungen
JP2001137069A (ja) * 1999-11-10 2001-05-22 Mitsuo Sugimoto 横揺れ防止用サイドヘッドレスト及び一体型座席シート
TW507704U (en) 2001-07-20 2002-10-21 Fa-You Ju Regulating structure for headrest for mounting television
US6616235B1 (en) * 2002-06-17 2003-09-09 World Market, Inc. Seat assembly with integral head/neck rest
DE102004016255B8 (de) * 2004-04-02 2005-12-15 Itw Automotive Products Gmbh & Co. Kg Kopfstütze für die Vordersitze von Automobilen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9227A (zh) * 2008-08-27 2010-03-0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与座椅靠背协作地可移动的头枕装置
CN101659227B (zh) * 2008-08-27 2014-01-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与座椅靠背协作地可移动的头枕装置
CN102059966A (zh) * 2009-11-12 2011-05-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CN102059966B (zh) * 2009-11-12 2014-10-29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CN103068629A (zh) * 2010-08-23 2013-04-24 约翰逊控股公司 具有抗转动机构的头部保护装置
CN103997935A (zh) * 2011-12-28 2014-08-20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CN103997935B (zh) * 2011-12-28 2016-12-07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CN104757840A (zh) * 2014-01-02 2015-07-0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释放阀的整体形成可调颈枕
CN110101986A (zh) * 2019-04-29 2019-08-09 广东永强奥林宝国际消防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空呼器固定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5018703D1 (de) 2010-02-25
CN100513228C (zh) 2009-07-15
JP4647331B2 (ja) 2011-03-09
JP2005305127A (ja) 2005-11-04
EP1580067B1 (en) 2010-01-06
US7410218B2 (en) 2008-08-12
EP1580067A1 (en) 2005-09-28
US20050253440A1 (en) 2005-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2980A (zh) 带头枕车辆用座椅
CN100471722C (zh) 车辆座椅
US10239419B2 (en) Anthropomorphic pivotable upper seatback support
CN1616274A (zh) 车座
CN1079346C (zh) 由中间舱分隔的交通车辆的相邻车厢用的复合式铰链接头
CN102874344A (zh) 骑乘型车辆
JP2008520486A (ja) 車両用シート、特に、自動車用シート
CN108698525A (zh) 座椅结构
CN1923566A (zh) 儿童座椅
CN1517256A (zh) 童车
JP5181942B2 (ja) 車両
CN1198706C (zh) 电动剃须刀
CN1810185A (zh) 同步机构
CN209505514U (zh) 座椅调角手柄总成
KR20100033584A (ko) 차량용 시트의 크로스 링크 타입 허리 지지 대 장치
JP5239031B2 (ja) リアシート装置
JP495804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骨組み構造体
JP5154092B2 (ja) シートバック
JP3123994U (ja) ヘッドレスト
CN210810082U (zh) 一种椅背,以及具有该椅背的座椅
JP2006213103A (ja) 自動車の着座姿勢調整装置
CN1095761C (zh) 座椅悬置装置
JP7398536B2 (ja) スポイラ構造
JP503709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14734893A (zh) 车辆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