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4386A -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与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与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4386A
CN1684386A CN200510071932.6A CN200510071932A CN1684386A CN 1684386 A CN1684386 A CN 1684386A CN 200510071932 A CN200510071932 A CN 200510071932A CN 1684386 A CN1684386 A CN 1684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trol
transmission power
base station
travelling carriag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719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1751C (zh
Inventor
奥村幸彦
小川真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684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4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17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17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during macro-diversity or soft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05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28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or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S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0Open loop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2Outer and inner loo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50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at the moment of sta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ple access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08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传播损失计算单元—计算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传播损失;及自主控制步骤—据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传播损失计算单元求出的各基地台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传播损失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当判定接收信号质量低于给定质量时,与其它通信装置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无关地使发送功率自判定时发送功率值起按给定特性升高。对基地台发信号在移动台建立同步后,与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无关地控制发送功率自初始值起按给定特性升高。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 以及移动台与通信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2年7月23日、申请号为02802471.0、发明名称为“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与通信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与通信装置,尤其是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对同多个基地台无线通信的移动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与通信装置,或者是涉及对于同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信号接发并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确定的应该用于该其它通信装置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已往,譬如在特开平9-312609号中公开了一种CDMA方式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同多个基地台无线通信、进行软转移(soft handover)之际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按该发送功率控制方法,软转移之际接收移动台信号的两个基地台分别就接收信号检测期望波对干扰波及噪音功率比(以下称接收SIR(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生成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表示增大功率或降低功率),使接收SIR接近目标SIR;于是所生成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被从各个基地台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就分别来自两个基地台的信号检测接收SIR,将各基地台的接收SIR当做来自对应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可信度加以考虑的情况下,根据来自各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增大功率、降低功率或维持功率)。
具体而言,当某一基地台的接收SIR为给定基准值以下时,来自该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将被视为可信度低,忽略不计;而根据另一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比特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增大功率或降低功率)。又,当双方基地台的接收SIR都为给定基准值以下时,来自该双方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都将被视为可信度低,无论其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如何,当前的发送功率都将被维持。另外,当双方基地台的接收SIR都大于给定基准值时,选择一将使发送功率变小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表示降低功率),据此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按这种在移动台的发送功率控制,由于是根据从各基地台接收的多个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当中可信度较高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在移动台的发送功率控制,以使发送功率变小,所以能够实现既维持通信质量稳定又无浪费的发送功率控制。
另外,移动台对于就多个基地台进行上述检测得到的各接收SIR进行最大比合成,根据合成所得SIR来生成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于是,由移动台将所生成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发送给各基地台,各基地台根据从移动台接收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按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在移动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是将各基地台的接收SIR当做来自对应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可信度加以处理。但是,由于各基地台一边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以使在移动台的信号接收质量(上述合成SIR)达到某水平一边发送信号,移动台就是根据这样被发送的信号来进行接收SIR检测,所以该接收SIR未必总能够忠实地反映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电波传送线路状态(衰落、距离等)。由于软转移之际移动中的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电波传送线路状态(尤其是距离)随时变化,所以最好是能够在更忠实地考虑这种电波传送线路状态下进行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还要做到既满足所期望通信质量又降低移动台发送功率。
又,已往,CDMA方式移动通信系统中相互间接发无线信号的移动台与基地台各自进行如下所示发送功率控制。
移动台就来自基地台的接收信号检测期望波对干扰波及噪音功率比(以下称接收SIR(Signal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以当做接收信号质量,根据该接收SIR与目标SIR之差生成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表示增大功率或降低发送功率);于是移动台向基地台发送该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基地台一方面要根据来自移动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控制发送功率,一方面还要就来自移动台的信号检测接收SIR,根据该接收SIR与目标SIR之差生成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于是基地台向移动台发送该发送功率控制比特。
移动台在生成上述应向基地台发送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同时还根据来自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控制本台发送功率。
靠上述在移动台及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在移动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而使在基地台的接收SIR接近目标SIR;同样,在基地台也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而使在移动台的接收SIR接近目标SIR。通过这种发送功率控制,即使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电波传送线路状态(距离、衰落状态等)变化,移动台及基地台也照样可以在接收信号质量稳定状态下以无浪费的发送功率进行信号接发。
当移动台及基地台的上述发送功率控制正常实行时,如图20的正常区所示,在移动台及基地台,其接收SIR是在目标SIR值居于其中的较窄的范围内推移。而有时,正如图20的异常区所示,即便实行发送功率控制,接收SIR也无法接近目标SIR而逐渐下降。这一现象据认为是由于下述原因而产生的。
假设在移动台的接收SIR如上述那样下降了,这意味着基地台基于移动台所生成发送功率比特的发送功率控制没有正常地实行。其原因之一有可能是在基地台对移动台以上行链路传递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接收质量不够,在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是以与移动台所生成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值不同之值实行的。这一状况是由于从移动台发送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之际,发送功率控制未必能够达到在基地台对该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接收质量可以维持于给定水平之程度。
即,在上述状况下,因在移动台的接收SIR低而使得在移动台对来自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接收质量降低,在移动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无法正常实行,因这一非正常的发送功率控制而使得在基地台对来自移动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接收质量降低。于是,因在基地台的对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接收质量低而使得在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无法正常实行,在移动台的接收SIR更加降低。这一状况持续下去的话,甚至会陷于移动台与基地台之间通信中断的事态。
又,已往,CDMA方式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与基地台之间开始传送信息数据之前,基地台与移动台使用公用控制信道来进行各种信息(关于所使用固有扩散码的信息、关于个别信道信号格式的信息等)的接发,其后,利用依据上述各种信息确定的个别信道来进行按给定格式的信号接发,双方台信号取同步。取同步处理譬如按图21所示步骤进行。
根据图21,基地台200开始按给定格式的信号的发送(发送下行信号)(①);该下行发送信号含有成为给定模式(Pattern)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表示增大功率或降低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移动台100对从基地台200接收的信号进行同步引入处理(②)。当通过该同步引入处理判定业已建立同步(建立下行同步)时(③),移动台100一边按所接收的上述给定模式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一边开始按给定格式的信号的发送(发送上行信号)(④)。
基地台200对从移动台100接收的信号进行同步引入处理(⑤)。通过该同步引入处理在该基地台200建立同步(建立上行同步)(⑥)。从基地台200开始发送信号(①)后到该基地台200建立上行同步(⑥)的时间是受限定的。
上述取同步处理过程中,移动台100的发送功率控制譬如是按图22所示步骤进行。
由于一开始,基地台200必须在没有接收到来自移动台100的信号的状态下开始发送下行信号(参见图21之①),所以总是将表示增大功率的模式(譬如全部为”1”的模式)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连同发送信号一道来发送。当判定已建立下行同步(图21之③)后,如图22所示,从开始发送上行信号(图21之④)的时刻t1起,按上述发送功率控制比特(1,1,1,1…)逐渐将发送功率提高,譬如从根据传播损失等确定的初始值P0开始递增。
按上述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发送功率控制周期同直到上述移动台100与基地台200完成建立同步所需时间相比非常短暂,因此,当通过按上述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发送功率控制而使发送功率值提高到最大值Pmax时,发送功率将被维持在该最大值Pmax。
若此,移动台100在一边控制发送功率控制使之达到最大值Pmax一边发送信号的过程中,当因该信号在基地台200的同步引入而建立了上行同步时(时刻t2),基地台200随后将就来自移动台100的信号检测期望波对干扰波及噪音功率比(以下称接收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power Ratio))以当做接收信号质量,根据该接收SIR与另外设置的目标SIR之差来生成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表示增大功率或降低功率)。于是,基地台200将所生成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发送给移动台100发送下行信号)。
如上所述在基地台200的上行同步建立时刻(时刻t2),由于移动台100控制发送功率控制使之达到最大值Pmax,所以同目标SIR相比来自该移动台100的接收SIR值非常之大(质量过剩),所以在建立上行同步后通常要立即生成表示连续地降低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譬如为”0”)。
如上所述在基地台200的上行同步建立时刻(时刻t2),移动台100一边根据上述由基地台200生成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发送功率控制(闭环控制)一边发送信号(发送上行信号)。其结果,移动台100发送功率被控制在适当值,使在基地台200的接收SIR得以维持在目标SIR。在这一状态下,移动台100在给定时刻开始发送包含信息数据的信号。
按上述基地台200与移动台100间开始传送信息数据之前的在移动台100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来自基地台200的信号在移动台100建立下行同步后、(图22中时刻t1后),移动台100一边根据来自基地台的表示连续地增大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1,1,1,1,…)来控制发送功率迅速升高一边进行信号发送。通过这一发送功率控制,基地台200的对来自移动台200的信号的接收质量迅速提高。因此,可以在较早时期实现在基地台200建立下行同步。
然而,在基地台200与移动台100间接发信号中,在移动台100的发送功率只要使得在基地台200的接收信号质量(譬如接收SIR)被维持于目标质量(譬如目标SIR)就足够了(参见图22的时刻t2后的发送功率值)。如果尽管只要移动台100的发送功率被控制在使得在基地台200的接收信号质量被维持于目标质量即可但却固执于将在移动台100的发送功率控制到最大值Pmax或接近于最大值的话,则在基地台200与移动台100间开始传送信息数据之前移动台100的发送功率就会一时间达到过剩值,这不仅造成上行线路功率耗费浪费而且造成基地台200的无线电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第一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移动台同多个基地台无线通信之际较忠实地考虑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电波传送线路状态、实现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进一步,本发明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该发送功率控制装置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移动台。
又,本发明第三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据此,在同其它通信装置之间接发无线信号、发送依据接收信号质量确定的应该用于在上述其它通信装置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通信装置上,可以防止上述接收信号质量持续地低于给定质量。本发明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这一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的通信装置。
进一步,本发明第五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据此,可控制在移动台同基地台间开始传送信息数据之前尽早地建立下行同步、而且移动台发送功率更无浪费。本发明第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该发送功率控制方法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移动台。
本发明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中同移动台无线连接的多个基地台各自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而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至移动台之际,根据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控制移动台发送功率,其中,包括:传播损失计算单元——根据由各基地台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给定信号来计算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以及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根据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以及上述传播损失计算单元计算出的各基地台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其中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步骤在移动台与基地台间的数据传送开始前,通过自主控制来确定发送功率。
根据这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由于计算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之际的基础——各基地台发来的给定信号是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故所求传播损失较忠实地表达对应的移动台与基地台间电波传送线路状态(距离、衰落状态等)。于是,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被根据各基地台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和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而确定。
在确定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之际,对于各基地台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状态,可考虑相应各状态赋与加权,从这一观点出发,上述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中,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包括加权修正单元——对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赋与加权,且对于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较小的基地台所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赋与较大加权,以生成加权修正控制信息;以及合成单元——对于上述加权修正单元所得的与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相对应的加权修正控制信息进行合成,以生成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从而根据上述合成单元所得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当上述各基地台发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可取表示增大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一值以及表示降低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二值的信息,同时各基地台发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被移动台当做软判定值获取的信息的时候,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具有利用给定阈值对上述合成单元所得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值进行硬判定的硬判定单元,从而根据其硬判定结果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又,从应尽可能实施无浪费发送功率控制这一观点出发,在上述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中,上述硬判定单元所利用的上述给定阈值为:以给定量差比各基地台发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可取的第一值与第二值的中间值接近第一值的值。
根据这样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由于上述给定阈值为以给定量差接近表示增大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一值,故通过利用该阈值硬判定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值,可以容易地判定非增大功率之控制状态。其结果,可以实现较低功率下的发送功率控制。
当上述各基地台发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可取表示增大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一值以及表示降低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二值的信息,同时各基地台发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被移动台当做软判定值获取的信息的时候,从可行更精细的发送功率控制的观点出发,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还包括第一硬判定单元——利用第一阈值对上述合成单元所得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值进行硬判定;和第二硬判定单元——利用不同于上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对上述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值进行硬判定;以及控制信息生成单元——根据上述第一硬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以及上述第二硬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生成表示增大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一控制信息、或表示降低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二控制信息、亦或表示维持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三控制信息;从而将上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控制信息确定为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根据这样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值既可能比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都大,也可能比两者都小,还有可能处于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这三种情况可以对应于第一控制状态、第二控制状态、以及第三控制状态。
在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之际,可以不考虑同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状态不太好的基地台发来的发送控制信息,从这一观点出发,上述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中,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还包括选择单元——其从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选择由上述传播损失计算单元计算出的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最小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从而根据上述选择单元所选择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又,从应尽可能实施无浪费发送功率控制这一观点出发,上述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中,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包括加权修正单元——对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赋与加权,且对于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较小的基地台所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赋与较大加权,以生成加权修正控制信息;以及控制信息生成单元——根据以越接近表示降低功率之控制状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修正信息越优先的方式而被从上述加权修正单元所得的对应于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加权修正控制信息当中选定的加权修正控制信息,来生成控制信息;从而将上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控制信息确定为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又,当上述各基地台发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可取表示增大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一值以及表示降低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二值的信息,同时各基地台发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被移动台当做软判定值获取的信息的时候,上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包括硬判定单元——利用给定阈值对上述加权修正单元所得的对应于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加权修正控制信息值进行硬判定;以及选择单元——以表示降低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硬判定结果优先的方式而从对应于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诸硬判定结果当中选定其一;从而根据上述选择单元所选定硬判定结果来生成控制信息。
在象上述那样优先考虑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较好的基地台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同时,最好还不浪费发送功率。从这点出发,在上述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中,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还包括:传播损失判定单元——判定上述传播损失计算单元所求各传播损失是否小于给定传播损失;以及控制信息生成单元——当被上述传播损失判定单元判定为小于给定传播损失的传播损失是1个时则根据对应于该被判定传播损失的基地台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生成控制信息,当被上述传播损失判定单元判定为小于给定传播损失的传播损失是多个时则根据以越接近表示降低功率之控制状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越优先的方式而被从对应于多个传播损失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当中选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生成控制信息,当所有传播损失均被上述传播损失判定单元判定为不小于给定传播损失时则根据以越接近表示降低功率之控制状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越优先的方式而被从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当中选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生成控制信息;从而将上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控制信息确定为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本发明第一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的:一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中同移动台无线连接的多个基地台各自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而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至移动台之际,根据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控制移动台发送功率,其中,包括:传播损失计算单元——根据由各基地台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给定信号来计算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和衰落检测单元——检测在移动台的衰落状态;和衰落状态判定单元——判定由上述衰落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在移动台的衰落状态是否好于给定状态;以及切换控制单元——当上述衰落状态判定单元判定在移动台的衰落状态好于给定状态时使第一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有效,而当衰落状态判定单元判定在移动台的衰落状态不好于给定状态时使第二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有效;
上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包括:加权修正单元——对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赋与加权,且对于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较小的基地台所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赋与较大加权,以生成加权修正控制信息;以及合成单元——对于上述加权修正单元所得的与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相对应的加权修正控制信息进行合成,以生成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从而根据上述合成单元所得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上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包括:选择单元——其从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选择由上述传播损失计算单元计算出的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最小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从而根据上述选择单元所选择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根据这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当在移动台的衰落状态好于给定状态时,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根据较忠实地表达各基地台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状态的传播损失和在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而确定的。而当在移动台的衰落状态差于给定状态时,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则是根据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最小的基地台所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而确定的。故,在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之际,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状态不太好的基地台所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将不被考虑。
本发明第一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的:一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中同移动台无线连接的多个基地台各自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而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至移动台之际,根据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控制移动台发送功率,其中,包括:传送线路质量检测单元——根据由各基地台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给定信号,来检测用于确定移动台所应该无线连接的基地台的、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传送线路质量;以及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根据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以及上述传送线路质量检测单元所得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传送线路质量,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根据这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根据较忠实地表达各基地台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状态的传送线路质量和在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而确定的。而且,如上述那样检测出的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传送线路质量本来就是用于确定移动台应该无线连接的基地台的,故可以简化该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结构。
上述根据由各基地台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给定信号而检测的传送线路质量可以是表示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距离、衰落状态的参数。但并非限于此,只要能用于确定移动台应该无线连接的基地台即可,譬如还可以是传播损失、或在移动台的给定信号接收水平、亦或根据该给定信号检测出的期望波对干扰波及噪音功率比(接收SIR(SIR: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
本发明第一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的:一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中同移动台无线连接的多个基地台各自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而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至移动台之际,根据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软判定值来控制移动台发送功率,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可取表示增大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一值以及表示降低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二值的信息,其中,包括:传送线路质量检测单元——根据由各基地台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给定信号来检测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传送线路质量;以及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根据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软判定值、以及上述传送线路质量检测单元所检测的各基地台与移动台间传送线路质量,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上述发送功率控制单元包括加权修正单元——对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软判定值赋与加权,且对于与移动台间传送线路质量较好的基地台所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赋与较大加权,以生成加权修正控制信息;和合成单元——对于上述加权修正单元所得的与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相对应的加权修正控制信息进行合成,以生成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以及硬判定单元——以一阈值对上述合成单元所得的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值进行硬判定,该阈值为以给定量差比各基地台发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可取的第一值与第二值的中间值还接近第一值的值;从而根据其硬判定结果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上述根据由各基地台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给定信号而检测的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传送线路质量只要可以表示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距离、衰落状态等即可,并非有特别限定,譬如还可以是传播损失、或在移动台的给定信号接收水平、亦或根据该给定信号检测出的期望波对干扰波及噪音功率比(接收SIR(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Ratio))。
本发明第一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的:一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中同移动台无线连接的多个基地台各自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而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至移动台之际,根据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软判定值来控制移动台发送功率,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可取表示增大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一值以及表示降低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二值的信息,其中包括:传送线路质量检测单元——根据由各基地台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给定信号来检测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传送线路质量;以及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根据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软判定值、以及上述传送线路质量检测单元所检测的各基地台与移动台间传送线路质量,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上述发送功率控制单元包括加权修正单元——对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软判定值赋与加权,且对于与移动台间传送线路质量较好的基地台所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赋与较大加权,以生成加权修正控制信息;和合成单元——对于上述加权修正单元所得的与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相对应的加权修正控制信息进行合成,以生成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和第一硬判定单元——利用第一阈值对上述合成单元所得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值进行硬判定;和第二硬判定单元——利用不同于上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对上述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值进行硬判定;以及控制信息生成单元——根据上述第一硬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以及上述第二硬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生成表示增大功率之控制信息的第一控制信息、或表示降低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二控制信息、亦或表示维持功率之控制状态的第三控制信息;从而将上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的控制信息确定为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本发明第一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的:一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中同移动台无线连接的多个基地台各自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而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至移动台之际,根据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控制移动台发送功率,其中,包括:传送线路质量检测单元——根据由各基地台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给定信号来检测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传送线路质量;和衰落检测单元——检测在移动台的衰落状态;和衰落状态判定单元——判定由上述衰落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在移动台的衰落状态是否好于给定状态;以及切换控制单元——当上述衰落状态判定单元判定在移动台的衰落状态好于给定状态时使第一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有效,而当衰落状态判定单元判定在移动台的衰落状态不好于给定状态时使第二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有效;上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包括:加权修正单元——对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赋与加权,且对于与移动台间传送线路质量较好的基地台所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赋与较大加权,以生成加权修正控制信息;以及合成单元——对于上述加权修正单元所得的与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相对应的加权修正控制信息进行合成,以生成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从而根据上述合成单元所得合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上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包括选择单元——其从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选择由上述传送线路质量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与移动台间传送线路质量最好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从而根据上述选择单元所选择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中同移动台无线连接的多个基地台各自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而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至移动台之际,根据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控制移动台发送功率,其中,包括:
传播损失计算步骤——根据由各基地台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给定信号来计算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以及
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步骤——根据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以及上述传播损失计算步骤计算出的各基地台与移动台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其中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步骤在移动台与基地台间的数据传送开始前,通过自主控制来确定发送功率。
本发明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台,是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同多个基地台无线连接的移动台,其中,包括:信号合成单元——合成多个基地台发的信号;和信息复原单元——从上述信号合成单元所得合成信号复原下行传送信息;和接收质量运算单元——运算上述信号合成单元所得合成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生成单元——根据上述接收质量运算单元所求接收质量生成用于控制各基地台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和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发送单元——将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生成单元所生成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发送至各基地台;以及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
本发明第三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对于同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信号接发并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确定的应该用于该其它通信装置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根据其它通信装置发的给定信息,进行控制,其中,包括:质量判定步骤——判定上述接收信号质量是否低于给定质量;和自主控制步骤——当于上述质量判定步骤判定上述接收信号质量低于给定质量时,与上述其它通信装置发的给定信息无关地,使发送功率自该判定时刻的发送功率值起按给定特性升高。
根据这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当在通信装置的接收信号质量低于给定质量时,在该通信装置中,发送功率自主地按给定特性升高,与上述来自其它通信装置的给定信息无关。
若此,由于本通信装置发送功率升高,所以在发送基于接收信号质量而确定、应该用于其它通信装置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之际,该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在其它通信装置的接收质量得到改善。其结果,其它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质量得到改善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上述接收信号质量,可以任何信息来表示,只要能表示其它通信装置在进行发送控制下发送的信号在本通信装置的接收质量即可,譬如还可以是该信号接收水平、或表示该信号对起干扰波作用的其它信号及噪音比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
又,关于上述发送功率升高的给定特性,可以是任何一种特性,只要保证不低于判定时刻的发送功率值即可,可以是以某斜度逐渐升高的特性,也可以是阶跃式升高至某值后维持于该值的特性。进一步,这样的特性也可:尽管在逐渐升高过程中一时间功率下降但是其下降后的功率值仍然不低于上述判定时刻的功率值。
关于用于本通信装置发送功率控制、由其它通信装置发来的给定信息,也无特别限制。只要是由其它通信装置作为用于本通信装置发送功率控制的信息而传送的信息即可,可以是根据其它通信装置检测到的本通信装置发信号的接收质量而生成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或是同其它通信装置检测到的本通信装置发信号的接收质量有关的信息、亦或其它信息。
当上述通信装置是向其它通信装置发送按使接收信号质量值接近于目标接收质量值的方式而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装置时,从容易判定接收质量状态的观点出发,上述质量判定步骤包括判定上述接收信号质量值是否低于第一阈值的第一阈值判定步骤,当于上述第一阈值判定步骤判定上述接收信号质量值低于第一阈值时,则判定上述接收信号质量低于给定质量。
还从同样观点出发,上述质量判定步骤包括从上述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值减去上述接收质量值而求差分值的差分值计算步骤、以及判定上述差分值计算步骤求出的差分值是否在第二阈值以上的第二阈值判定步骤,当于上述第二阈值判定步骤判定上述差分值在上述第二阈值以上时,则判定上述接收信号质量低于给定质量。
又,当上述通信装置是向其它通信装置发送按使接收信号质量值接近于依给定参数控制的目标接收质量值的方式而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装置的时候,从同上述一样的观点出发,上述质量判定步骤包括判定上述接收信号质量值是否低于上述第一阈值的第一阈值判定步骤、和从上述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值减去上述接收质量值而求差分值的差分值计算步骤、以及判定上述差分值计算步骤求出的差分值是否在第二阈值以上的第二阈值判定步骤,当于上述第一阈值判定步骤判定上述接收信号质量值低于第一阈值时、或者当于上述第二阈值判定步骤判定上述差分值在上述第二阈值以上时,则判定上述接收信号质量低于给定质量。
关于作为上述目标接收质量值的基础的给定参数,并无特别限定。在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值不是固定值、而是可因控制而改变的场合,上述结构有效。上述给定参数譬如可以采用含在通信装置所得接收信号中的传送信息的错误率等。
上述自主控制步骤,包括信息生成步骤——生成使发送功率按上述给定特性升高的自主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以及控制切换步骤——当于上述质量判定步骤判定上述接收信号质量低于给定质量时,从基于上述其它通信装置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控制切换至基于上述自主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控制。
从防止接收信号质量无所改善情况下进行无味的发送功率升高控制这一观点出发,上述自主控制步骤包括判定步骤——在使发送功率按上述给定特性升高的过程中判定发送功率升高量是否达到给定量;以及自主控制停止步骤——当于上述判定步骤判定发送功率升高量已达给定量时停止使发送功率按上述给定特性升高。
本发明第三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的:一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其对于同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信号接发并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确定的应该用于该其它通信装置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率,根据该其它通信装置发的给定信息,进行控制;其中,包括:质量判定单元——判定上述接收信号质量是否低于给定质量;和自主控制单元——当于上述质量判定单元判定上述接收信号质量低于给定质量时,与上述其它通信装置发的给定信息无关地,使发送功率自该判定时刻的发送功率值起按给定特性升高。
本发明第四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信装置,其中,包括对于同其它通信装置进行无线信号接发并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确定的应该用于该其它通信装置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发送单元;和根据该其它通信装置发的给定信息控制发送功率的控制单元;以及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装置。
本发明第五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中基地台与移动台间开始传送信息数据之前,在由基地台发送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同时基地台与移动台间接发信号、取同步处理之际,控制在移动台的发送功率,其中,包括自主控制步骤——对基地台发来的信号在移动台建立同步后,与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无关地控制发送功率,使之自初始值起按给定特性升高。
根据这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在移动台与基地台间开始传送信息数据之前,在基地台与移动台间接发信号、取同步处理之际,在移动台,发送功率被控制自初始值起按给定特性升高,而与来自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无关。
上述给定特性可以本着如是观点来确定:即便来自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表示使发送功率急遽升高之特性者,也与该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无关,可以尽早地建立同步,而且可进行更无浪费的发送功率控制。该给定特性可以按这一观点随意地确定,只要不出现发送功率低于上述初始值的情况即可,可以是逐渐升高的特性,也可以是阶跃式升高至某值后维持于该值的特性。
尤其是,上述自主控制步骤中,使发送功率按比起基于上述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控制引起的发送功率变化要平缓地变化的特性升高。
从在基于上述自主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停止时间顺利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切换这一观点出发,上述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中还包括自主控制停止条件判定步骤——基于上述自主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开始后,判定应该使基于上述自主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停止的给定条件是否被满足;以及控制切换步骤——当于上述自主控制停止条件判定步骤判定上述给定条件已被满足时,从基于上述自主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切换至基于上述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控制。
根据这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当判定上述给定条件已被满足时,从基于自主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切换至基于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控制。
上述应该使基于自主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停止的给定条件,既可以是与来自基地台的信息无关地能由移动台判断的条件,也可以是能由移动台根据基地台的信息判断的条件。
在前者的场合,从能够更简单地判定其停止时间的观点出发,在上述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中,上述自主控制停止条件判定步骤是判定基于上述自主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开始后是否经过了给定时间;而作出基于上述自主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开始后已经过了上述给定时间这一判定则视作是作出上述给定条件已被满足的判定。
而在后者的场合,在上述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中,上述基地台,在本基地台建立同步前,发送给定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在根据上述移动台发来的信号于本基地合建立同步后,发送根据移动台发信号的接收质量而确定的闭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上述自主控制停止条件判定步骤包括控制信息变更判定步骤——判定从上述基地台接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否由上述给定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变成闭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上述控制信息变更判定步骤作出从上述基地台接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已由上述给定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变成闭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这一判定,视作是作出上述给定条件已被满足的判定。
从减少在基地台发来的给定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不能正确地在移动台被接收时误判定基地台发来的发送功率信息为闭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这一观点出发,在上述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中,上述自主控制停止条件判定步骤包括开始时间判定步骤——判定基于上述自主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开始后是否经过了给定时间;当上述开始时间判定步骤判定基于上述自主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开始后已经过给定时间时,开始按控制信息变更判定步骤判定。
根据这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基于上述自主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开始后,至少在上述给定时间内,不会作出基地台发来的发送功率信息是闭环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之判定。
本发明第五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的: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中基地台与移动台间开始传送信息数据之前,在由基地台发送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同时基地台与移动台间接发信号、取同步处理之际,控制在移动台的发送功率,其中,包括平缓特性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对基地台发来的信号在移动台建立同步后,根据平缓特性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控制发送功率;该平缓特性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根据该基地台发来的发送功率信息所生成的、用于按比基于该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发送功率控制引起的发送功率变化要平缓地变化的特性来控制发送功率。
根据这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台与基地台间开始传送信息数据之前,在基地台与移动台间接发信号、取同步处理之际,在移动台,发送功率被根据按基地台发来的发送功率信息所生成的平缓特性发送控制信息来确定。据此,即便来自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是表示使发送功率急遽变化之特性者,也照样可以按较该特性平缓变化的特性来控制移动台发送功率。
上述平缓特性发送控制信息并无特别限制,只要是根据来自基地台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生成的即可,譬如,既可以是根据从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提取出的部分信息而生成的,也可以是根据对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细分后各部分取平均的信息而生成的。
又,从在基于上述平缓特性发送功率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停止时间顺利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切换这一观点出发,在上述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中;还包括平缓特性发送功率控制停止判定步骤——基于上述平缓特性发送功率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开始后,判定应该使基于上述平缓特性发送功率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停止的给定条件是否被满足;以及控制切换步骤——当于平缓特性发送功率控制停止判定步骤判定上述给定条件己被满足时,从基于平缓特性发送功率控制步骤的发送功率控制切换至基于上述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
进一步,本发明第一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地台与移动台间开始传送信息数据之前,在由基地台发送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同时基地台与移动台间接发信号、取同步处理之际,控制在移动台的发送功率,其中,包括自主控制单元——对基地台发来的信号在移动台建立同步后,与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无关地控制发送功率,使之自初始值起按给定特性升高。
另外,本发明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细节的描述得以及清楚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所适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软转移的模式图。
图2是一种按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移动台之结构框图。
图3是图2所示移动台中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之第一结构例的框图。
图4是一种硬判定部的结构框图。
图5是显示图4所示运算部的运算真值表的图。
图6是图2所示移动台中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之第二结构例的框图。
图7是图2所示移动台中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之第三结构例的框图。
图8是图2所示移动台中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之第四结构例的框图。
图9是图2所示移动台中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之第五结构例的框图。
图10是一种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所适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移动台中信号接发装置结构框图。
图12是图11所示信号接发装置中SIR监视部结构框图。
图13是示意一种在移动台的接收SIR之状态和一种基于此的发送功率控制之状态的图。
图14是一种移动台的信号接发装置结构框图。
图15是移动台中发送功率第一控制例的示意图。
图16是示意一种信号接发装置中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7是移动台中发送功率第二控制例的示意图。
图18是另外一种移动台的信号接发装置结构框图。
图19是移动台中发送功率第三控制例的示意图。
图20是一种基于已有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SIR的状态示意图。
图21是一种移动台与基地台间取同步之步骤的示意图。
图22是一种按已有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案作以说明。
(关于权利要求1-24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所适用的CDMA方式移动通信系统的软转移的一般形态见图1。
根据图1,在软转移场合,移动台MS从基地台BS1的服务区向基地台BS2的服务区移动中,在其服务区交汇域同双方基地台BS1、BS2无线连接;在这一状态下,移动台MS对从各基地台BS1及BS2接收的信号进行合成,从合成信号获取传送信息。又,各基地台BS1及BS2接收移动台MS所发送信号,譬如在上级台对这些接收信号进行合成,从该合成信号获取来自移动台MS的传送信息。
在上述移动台MS同各基地台BS1、BS2无线连接的状态下,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BS1、BS2分别根据通信对方台传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上述移动台MS譬如具有图2所示结构。
根据图2,移动台MS具有接发分离部20,而且作为发送系统还具有纠错编码部11、数据比特调制部12、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调制部13、扩散部14、无线信号发送部15以及发送功率控制部16。
对于来自信息源(音频处理部、数据处理部等)的数据实施给定处理,譬如这样的处理:按CRC(cycle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方式以帧为单位附加检错用奇偶位。纠错编码部11对经上述处理所得以帧为单位附加了奇偶位的数据进行编码。数据比特调制部12根据来自纠错编码部11的帧单位编码数据生成数据调制信号。
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调制部13根据按后述方式生成的用于控制基地台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生成控制比特调制信号。譬如,该控制比特调制信号表示与发送功率控制比特”1”(表示增大功率)对应的值”+1”,或与发送功率控制比特”0”(表示降低功率)对应的值”-1”。
扩散部14对上述数据比特调制部12所生成的数据调制信号和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调制部13所生成的控制比特调制信号加以复用,利用移动台MS固有的扩散码对该被复用信号进行扩散处理。由扩散部14所得扩散信号被当做给定频率信号从无线信号发送部15并通过接发分离部20发送。
发送功率控制部16根据按后述方式生成的发送功率控制信号来控制无线信号发送部15的发送功率。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譬如可以表示增大发送功率、降低发送功率或维持发送功率的控制动作。发送功率控制部16按该发送功率控制信号所表示的控制动作对无线信号发送部15的发送功率进行给定量(db)递增或递减,或维持当前发送功率。
须指出的是,各基地台BS1、BS2具有其结构大致同于上述移动台MS的发送系统的发送系统。据此,各基地台BS1、BS2对数据和用于控制移动台MS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加以复用,利用固有的扩散码对该被复用信号进行发送。
又,作为接收系统,移动台MS还具有无线信号接收部21、两个逆扩散部23、解调与合成部24、纠错解码与检错部25、错错测量部26、SIR检测部27、目标SIR确定部28、SIR比较部29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部30。
在软转移之际,当通过接发分离部20在无线信号接收部21接收到各基地台BS1、BS2发来的数据与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被复用了的扩散信号时,该接收信号被提供给逆扩散部22与23。逆扩散部22利用基地台BS1固有的扩散码对该接收信号进行逆扩散处理,通过该逆扩散处理可得到同基地台BS1发来的数据与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相对应的接收数据信号与接收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信号(以下称接收TPC信号1);而逆扩散部23利用基地台BS2固有的扩散码对该接收信号进行逆扩散处理,通过该逆扩散处理可得到同基地台BS2发来的数据与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相对应的接收数据信号与接收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信号(以下称接收TPC信号2)。
解调与合成部24对在逆扩散部22与23得到的各接收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合成,生成合成基带信号。该合成基带信号被提供给纠错解码与检错部25,被以帧单位实施纠错解码,而且被按CRC方式进行有关有无传送错误的检错。其解码结果被当做信息输出提供给移动台MS的信号处理部(图中省略)。纠错解码与检错部25还按帧单位输出表示上述有无错误的检错结果。
错错测量部26根据上述纠错解码与检错部25的检错结果求譬如帧错误率(FER:Frame Error Rate),以当做从接收信号(期望波)复原的信息的接收质量。
SIR检测部27根据来自解调与合成部24的合成基带信号求接收SIR(期望波对干扰波及噪音功率比)。目标SIR确定部28确定一目标SIR使错错测量部26所输出信息的接收质量(FER)达到目标质量(外环控制)。SIR比较部29对上述来自SIR检测部27的接收SIR和来自目标SIR确定部28的目标SIR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
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部30根据SIR比较部29输出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之值(内环控制)。具体而言,当接收SIR小于目标SIR时视期望波的接收水平低,将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设置为在于使发送功率增大的值”1”;当接收SIR超过目标SIR时视期望波接收水平高,将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设置为在于使发送功率降低的值”0”;这一值已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被提供给上述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调制部13。据此,该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被传送给各基地台BS1、BS2,各基地台BS1、BS2根据该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另外,各基地台BS1、BS2也象上述移动台MS的接收系统那样,对来自经如此发送功率控制的移动台的信号进行了接收SIR检测,确定了一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在于使该接收SIR接近于目标SIR。
又,各基地台BS1、BS2还利用引导信道恒常地以固定功率值发送引导信号,该引导信道是以与用于上述数据及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传送的扩散码不同的扩散码扩散的信道。各基地台发送的引导信号用于移动台MS软转移之际确定应无线连接的基地台。即,移动台MS,接收来自各基地台的引导信号,根据基地台与移动台间传播损失确定应无线连接的基地台。该传播损失是利用该引导信号的接收水平或接收SIR、或者这些值同基地台额外通知的引导信号发送水平求出的。
这里,引导信号的发送水平是作为通报信息被通知给移动台的由各基地台天线发送的引导信号的发送水平的值。从该引导信号发送水平(dBm)减去移动台MS所检测到的接收水平(dBn)之差值即构成传播损失(dB)。求传播损失值之际所用的接收水平,靠在不受电波传送线路状态瞬间变动(衰落变动)影响这一程度下施以平均化,可以更加忠实地表示距离变动量。
作为接收系统,移动台MS还具有两个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1与32、以及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各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1与32计算上述确定移动台MS应无线连接的基地台时所用的传播损失。具体而言是实施如下处理。
在软转移之际,当从被确定为应无线连接的基地台的上述各基地台BS1、BS2以上述引导信道发送的引导信号被通过接发分离部20在无线信号接收部21接收到时,该接收信号被提供给逆扩散部22与23。逆扩散部22利用基地台BS1的引导信道的扩散码对该接收信号进行逆扩散处理,通过该逆扩散处理可得到同基地台BS1发来的引导信号相对应的接收引导信号;而逆扩散部23利用基地台BS2的引导信道的扩散码对该接收信号进行逆扩散处理,通过该逆扩散处理可得到同基地台BS2发来的引导信号相对应的接收引导信号。
在逆扩散部22所得接收引导信号被提供给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1。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1对所提供接收引导信号进行解调,从解调信号求引导信号接收水平(dBm)。于是利用该引导信号接收水平(dBm)和上述被从网络一侧当做通报信息通知的引导信号的发送水平(dBm),求移动台MS与基地台BS1间电波传送线路上的传播损失1。具体而言是求引导信号发送水平(dBm)与引导信号接收水平(dBm)之差,以当做传播损失1(dB)。
在逆扩散部23所得接收引导信号被提供给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2。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2对所提供接收引导信号进行解调,从解调信号求引导信号接收水平(dBm)。于是,同上述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1场合一样,求该引导信号接收水平(dBm)和被当做通报信息通知的引导信号的发送水平(dBm)之差,以当做移动台MS与基地台BS2间电波传送线路上的传播损失2(dB)。
下列信号将被提供给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上述的在逆扩散部22所得的同基地台BS1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相对应的接收TPC信号1、在逆扩散部23所得的同基地台BS2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相对应的接收TPC信号2、上述在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1所得移动台MS与基地台BS1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1、以及上述在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2所得移动台MS与基地台BS2间电波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2。
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是根据从同移动台MS无线连接的各基地台BS1与BS2传送来的两个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信息来确定该移动台MS的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的,其根据上述接收TPC信号1、接收TPC信号2、传播损失1以及传播损失2来确定发送功率控制信号。在确定该发送功率控制信号之际,上述传播损失1以及传播损失2是被当做上述接收TPC信号1以及接收TPC信号2的可信度而加以考虑的。
参照图3来描述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的第一结构例。
根据图3,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具有两个TPC解调部301与302、TPC软判定值加权部303以及硬判定部304。TPC软判定值加权部303包括加权系数确定部310、两个加权修正部311与312以及合成部313。
TPC解调部301对来自上述逆扩散部22的接收TPC信号1进行解调,作为来自基地台BS1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输出该解调信号水平值。TPC解调部302对来自上述逆扩散部23的接收TPC信号2进行解调,作为来自基地台BS2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2输出该解调信号水平值。这些软判定值TPC-SS1及TPC-SS2反映移动台MS与基地台BS1、BS2间电波传送线路状态,譬如象上述那样,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被调制成”+1”、”-1”值传送时,在理想的传送线路状态下就成为”+1”或”-1”。
TPC软判定值加权部303的加权系数确定部310根据传播损失1和传播损失2来确定对上述软判定值TPC-SS1及软判定值TPC-SS2的加权系数。该加权系数确定部310是按传播损失越小加权系数越大这一方式确定加权利系数的。譬如是确定基于各传播损失1及2的倒数的加权系数。
加权修正部311用对应于上述传播损失1的加权系数乘上述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输出修正值。而加权修正部312用对应于上述传播损失2的加权系数乘上述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2,输出修正值。据此,上述传播损失1及2就可被当做上述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及TPC-SS2的可信度而加以考虑了。即,对于估计其传播损失小、可信度较高的软判定值TPC-SS1或TPC-SS2,乘较大的加权系数。
合成部313对于从各加权修正部311、312输出的各软判定值TPC-SS1、TPC-SS2的修正值进行最大比合成(MRC:Maximum RationCombining)。具体而言,对各修正值求和,从而由合成部313输出TPC合成软判定值。
假设所得到的来自基地台BS1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0,0,0,0,0,…)的软判定值TPC-SS1是:
-0.2,-03,0.1,-0.3,-0.6,…
又假设所得到的来自基地台BS2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1,1,1,1,1,…)的软判定值TPC-SS2是:
0.6,0.3,0.4,0.2,-0.1,…
进一步再假设,分别得到的对应于传播损失1的加权系数为1.1,对应于传播损失2的加权系数为0.9,
则TCP合成软判定值为:
0.32,-0.06,0.47,-0.15,-0.75,…
上述所得TCP合成软判定值被提供给硬判定部304。该硬判定部304则判定一下所提供的TPC合成软判定值是在给定阈值以上还是比给定阈值小,并将判定结果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输出。假如该给定阈值为”0”,又假如TCP合成软判定值象上述那样为:
0.32,-0.06,0.47,-0.15,-0.75,…
则所输出的发送功率控制信号就是:
1,0,1,0,0,…
于是,上述过的发送功率控制部16就根据该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让无线信号发送部15以给定量递增发送功率(发送功率控制信号=1),或者以给定量递减其发送功率(发送功率控制信号=0)。
如上所述,在移动台MS,各基地台BS1、BS2传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及TPC-SS2被加权合成,使在其中作为可信度考虑了根据没有实施发送功率控制(即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引导信号的发送水平及接收水平求出的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BS1、BS2间传送线路上的传播损失。于是,对从加权合成结果所得TPC合成软判定值进行硬判定的结果被确定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根据如此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进行移动台MS的发送功率控制,据此,就可以能够在较忠实地考虑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BS1、BS2之间传送线路状态下进行移动台MS发送功率控制。
在上例中,上述硬判定部304的阈值譬如被设置为各基地台BS1、BS2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调制信号的取值”+1”与”-1”之中间值”0”。从实现无浪费的发送功率控制这一观点出发,也可以将上述阈值确定为稍微接近”+1”之值。这时,容易将上述TPC加权合成值硬判定为”0”(其表示降低发送功率),实现较低功率下的发送功率控制。硬判定部304的阈值可以适当地设置在一个总能使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与基地台间通信正常进行的范围内。
又,上述硬判定部304也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构成。该硬判定部304采用两个阈值Th1与Th2。
根据图4,该硬判定部304具有第一硬判定部321和第二硬判定部322以及运算部323。第一硬判定部321利用第一阈值Th1对TCP软判定值加权部304的TPC合成软判定值进行硬判定,即,判定一下TPC合成软判定值是在上述第一阈值Th1以上还是比上述第一阈值Th1小,并将判定结果输出。而第二硬判定部322则利用比第一阈值Th1小的第二阈值Th2(Th2<Th1)对上述TCP合成软判定值进行硬判定,即,判定一下TPC合成软判定值是在上述第二阈值Th2以上还是比上述第二阈值Th2小,并将判定结果输出。
运算部323将根据上述第一硬判定部321输出的判定值A和上述第二硬判定部322输出的判定值B求得的运算结果C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输出。该运算真值表譬如图5所示。即,当判定值A为”1”(表示TPC合成软判定值是在第一阈值Th1以上)、判定值B为”1”(表示TPC合成软判定值是在第二阈值Th2以上)时,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输出运算结果C=”1”,表示将发送功率递增给定量(dB)。又,当判定值A为”0”(表示TPC合成软判定值比第一阈值Th1小)、判定值B为”0”(表示TPC合成软判定值比第二阈值Th2小)时,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输出运算结果C=”0”,表示将发送功率递减给定量(dB)。
进一步,当判定值A为”0”、判定值B为”1”时,即当TPC合成软判定值小于第一阈值Th1大于第二阈值Th2时,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输出运算结果C=”维持”,表示将维持当前发送功率。须指出的是,判定值A为”1”、判定值B为”0”的状况,从第一阈值Th1和第二阈值Th2的大小关系(Th2<Th1)来看,就逻辑而言是不可能存在的。
根据这种硬判定部304之结构,当TPC合成软判定值不能够变成一个可以明确地表示是增大还是降低功率之值(小于第一阈值Th1大于第二阈值Th2)时,当前发送功率将被维持。故可以防止错误地控制增大发送功率或降低发送功率。
下面参照图6描述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的第二结构例。须指出的是,图6中同于图3的部分采用同一参考标号。
根据图6,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具有两个TPC解调部301与302、比较部305、选择部306以及硬判定部374。同前述例子(参见图3)一样,TPC解调部301与302对来自上述逆扩散部22与23的接收TPC信号1与信号2进行解调,作为来自基地台BS1与BS2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与TPC-SS2输出解调信号水平值。
比较部305对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1求出的传播损失1和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2求出的传播损失2进行比较,输出该比较结果。选择部306作为选择控制信号输入比较部305的比较结果,根据该选择控制信号选择TPC解调部301的输出与TPC解调部302的输出两者其一,前者是来自基地台BS1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而后者是来自基地台BS2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2。
当选择部306从比较部305输入的是基于传播损失1小于传播损失2这一比较结果的选择控制信号时,选择部306选择来自TPC解调部301的输出;而当选择部306从比较部305输入的是基于传播损失2小于传播损失1这一比较结果的选择控制信号时,选择部306则选择来自TPC解调部302的输出。
硬判定部307利用给定阈值对上述选出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或TPC-SS2进行硬判定,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输出其硬判定结果。须指出的是,硬判定部307可以同上述过的硬判定部304一样的处理来进行软判定值TPC-SS1或TPC-SS2的硬判定。
按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的结构,可以根据经由移动台MS与基地台BS1、BS2间电波传送线路中的传播损失最小的电波传送线路传送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或TPC-SS2)来确定发送功率控制信号,故在移动台MS的发送功率控制上可以考虑到移动台MS与基地台BS1、BS2间传送线路状态。
另外,根据具上述结构(参见图6)的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所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而行的移动台MS的发送功率控制,当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间传送线路上的传播损失差距大时,可以实施恰当的发送功率控制,这一点尤为可取。
下面参照图7描述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的第三结构例。须指出的是,图7中同于图3的部分采用同一参考标号。
根据图7,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具有两个TPC解调部301与302、加权系数确定部310、两个加权修正部311与312、两个硬判定部314与315以及最小值选择部316。
同前述第一结构例(参见图3)一样,加权系数确定部310确定对应于传播损失1及传播损失2的加权系数,加权修正部311及312用对应于传播损失1及传播损失2的加权系数乘来自基地台BS1及BS2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及TPC-SS2即TPC解调部301及302的输出,输出修正值。
硬判定部314利用给定阈值对加权修正部311输出的软判定值TPC-SS1的修正值进行硬判定;硬判定部315利用给定阈值对加权修正部312输出的软判定值TPC-SS2的修正值进行硬判定。硬判定部314的硬判定输出对应于基地台BS1传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硬判定部315的硬判定输出对应于基地台BS2传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
当硬判定部314、315的两硬判定输出值相同时(均是表示增大发送功率的”1”或表示降低发送功率的”0”时),最小值选择部316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输出该硬判定输出值。而当硬判定部314、315的两硬判定输出值不同时(一个是表示增大发送功率的”1”、而另一个是表示降低发送功率的”0”时),最小值选择部316则把其中小值”0”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输出。
假如硬判定部314的硬判定输出值为:
1,0,1,0,0,…
又假如硬判定部315的硬判定输出值为:
1,1,1,1,1,…
则最小值选择部316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输出如下:
1,0,1,0,0,…
根据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的结构,在移动台MS,同基地台BS1、BS2间传送线路上传播损失被当做可信度加以考虑,各基地台BS1传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TPC-SS2被加权修正。进而,当被加权修正的值的硬判定结果不同时,将其中小值判定结果确定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通过根据如此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进行移动台MS发送功率控制,可较忠实地考虑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BS1、BS2间传送线路状态,可实现对移动台的无浪费发送功率控制。
下面参照图8描述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的第四结构例。须指出的是,图8中同于图3的部分采用同一参考标号。
根据图8,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具有两个TPC解调部301与302、四个硬判定部317、318、331、332、最小值选择部319以及选择部333。同前述各例一样,TPC解调部301、302对来自上述逆扩散部22、23(参见图2)的接收TPC信号1、接收TPC信号2进行解调,作为来自基地台BS1、BS2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TPC-SS2输出解调信号水平值。
硬判定部317利用给定阈值对上述TPC解调部301输出的软判定值TPC-SS1进行硬判定,该硬判定部317的硬判定输出对应于基地台BS1传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硬判定部318利用给定阈值对上述TPC解调部302输出的软判定值TPC-SS2进行硬判定,该硬判定部318的硬判定输出对应于基地台BS2传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
当硬判定部317、318的两硬判定输出值相同时,最小值选择部319输出该硬判定输出值。而当硬判定部317、318的硬判定输出值不同时(一个是”0”、而另一个是”0”时),则把其中小值”0”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输出。
硬判定部331判定一下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1求出的传播损失1是在给定阈值以上还是比给定阈值小,作为硬判定结果输出该判定结果。硬判定部332判定一下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2求出的传播损失是在给定阈值以上还是比给定阈值小,作为硬判定结果输出该判定结果。于是,各硬判定部331、332的硬判定结果作为选择控制信号被提供给选择部333。
选择部333根据上述选择控制信号从下列当中选择一输出值:对应于基地台BS1传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硬判定部317的硬判定输出值A、最小选择部319的输出值MIN、对应于基地台BS1传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硬判定部318的硬判定输出值B。
假如传播损失1比给定阈值小、传播损失2在给定阈值以上,则根据基于硬判定部331、332输出的硬判定结果的选择控制信号,选择部333将选择硬判定部317的硬判定输出值A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而输出。又,假如传播损失1在给定阈值以上、传播损失2比给定阈值小,则根据基于硬判定部331、332输出的硬判定结果的选择控制信号,选择部333将选择硬判定部318的硬判定输出值B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而输出。进一步,当传播损失1和传播损失2两者均比给定阈值小时、或者两者均在给定阈值以上时,则根据基于硬判定部331、332输出的硬判定结果的选择控制信号,选择部333将选择最小选择部319的输出值MIN作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而输出。
根据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的结构,经由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BS1、BS2间电波传送线路中的传播损失最小的电波传送线路传送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的判定结果被确定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又,当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BS1、BS2间电波传送线路上的传播损失都一样在给定阈值以上、或者都一样比给定阈值小时,视基地台BS1、BS2传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TPC-SS2具有同等程度可信度(只有同等程度可信度),硬判定结果当中小值(“0”)将被确定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
故,可考虑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BS1、BS2间传送线路状态、实现无浪费发送功率控制。
下面参照图9描述上述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的第五结构例。须指出的是,图9中同于图3及图6的部分采用同一参考标号。
根据图8,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如图3所示结构例那样,具有两个TPC解调部301与302、TPC软判定值加权部303以及硬判定部304。又,该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还如图6所示结构例那样,具有选择两个TPC解调部301与302的软判定值TPC-SS1与TPC-SS2其中之一的选择部306、比较传播损失1和传播损失2并输出比较结果给选择部306作为选择控制信号的比较部305、以及硬判定部307。进一步,该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还具有选择硬判定部304输出的硬判定输出值和硬判定部307输出的硬判定输出值其中之一的选择部334。
又,移动台MS还具有衰落频率检测部40以及衰落判定部41。衰落频率检测部40检测接收信号的衰落频率,该衰落频率譬如可以根据解调与合成部24的输出信号(合成解调信号)的水平变动来检测。又,还可以根据各扩散信道中引导信号的解调信号的水平变动来求每一扩散信道的衰落频率(譬如可参照本申请人已经申请的特愿2000-082929)。也可以将各扩散信道的衰落频率的平均值或各衰落频率中较大的衰落频率当做衰落频率检测值。进一步,当因衰落而引起期望波水平下降时,接收SIR降低,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被确定成使得该接收SIR接近目标SIR的值。因此,也可以根据如此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变动状况来检测衰落频率。
衰落判定部41判定一下上述的由衰落频率检测部40检测到的衰落频率是否在基准值以上,将该判定结果当做选择控制信号输出。当从衰落判定部41输入对应于衰落频率检测值比基准值小的判定结果的选择控制信号时,选择部334就选择硬判定部304的硬判定输出值作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而输出。而当从衰落判定部41输入对应于衰落频率检测值在基准值以上的判定结果的选择控制信号时,选择部334则选择硬判定部307的硬判定输出值作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而输出。
根据这样的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之结构,当移动台MS移动速度较慢、在移动台MS的衰落频率较小时,同图3所示例子一样,各基地台BS1、BS2传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TPC-SS1、TPC-SS2被根据移动台MS与基地台BS1、BS2间电波传送线路上的传播损失1和2加权合成,对该加权合成结果所得TPC合成软判定值进行硬判定的结果被确定为发送功率控制信号。另一方面,当移动台MS移动速度较快、在移动台MS的衰落频率较大时,同图6所示例子一样,根据经由移动台MS与基地台BS1、BS2间电波传送线路中的传播损失最小的电波传送线路传送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软判定值来确定发送功率控制信号。
故,在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BS1、BS2间传送线路状态较好时(衰落频率较小时),根据各基地台BS1、BS2传送来的双方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确定在移动台MS的发送功率控制信号。而当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BS1、BS2间传送线路状态不太好时(衰落频率较大时),只根据经由最好(传播损失最小)的传送线路传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确定在移动台MS的发送功率控制信号。其结果,可以实现在移动台MS的发送功率控制上考虑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BS1、BS2间较好的传送线路之状态。
须指出的是,虽然在上例中是根据衰落频率来切换以图6所示结构所得发送功率控制信号和以图3所示结构所得发送功率控制信号,但是也可用以图7或8所示结构所得发送功率控制信号来取代图6所示结构所得发送功率控制信号。
再者,虽然在上述各例中是就移动台MS与两个基地台BS1、BS2无线连接而进行描述的,但是即便在移动台MS与三个以上基地台无线连接的场合也照样可以通过同样处理实现移动台MS发送功率控制。
又,虽然在上述各例中是考虑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BS1、BS2间电波传送线路上的传播损失、根据移动台MS所得各基地台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确定应该用于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但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也可以用表示根据各基地台发来的引导信号检测出的移动台MS与各基地台BS1及BS2间传送线路质量的信息即引导信号接收水平或从该引导信号求得的接收SIR等来取代其中的传播损失。从简化装置结构这一观点出发,表示传播质量的信息最好是用于确定移动台MS应该无线连接的基地台的信息。
上述各例中,引导信号解调与传播损失计算部31、32对应于传播损失计算单元、传送线路质量检测单元,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确定部33对应于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
又,加权系数确定部310、加权修正部311、312对应于加权修正单元,合成部313对应于合成单元,图9所示选择部334对应于选择单元。
下面说明权利要求25-38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25-38的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所适用的无线通信系统譬如具有图10所示结构。该无线通信系统是移动台与基地台间进行信号接发的CDMA方式移动通信系统。
根据图10,移动台100与基地台200按CDMA方式进行信号(分组、控制信号、音频信号等)的接发。移动台100具有信号接发装置110、信号处理部150以及用户接口160,基地台200具有信号接发装置210以及信号处理部220。
在移动台100的用户接口160处由用户输入的信息(语音、文件、图像等)被信号处理部150处理成给定格式信号。来自信号处理部150的信号被提供给信号接发装置110实施编码处理及调制处理等给定处理。于是,经处理后的信号被从信号接发装置110发送给基地台200。
基地台200的信号接发装置210接收到来自移动台100的信号后,对该接收信号实施解调处理及解码处理等给定处理。于是,在信号接发装置210生成的信号在信号处理部220被转换成网络上可以传送的格式,该信号从信号处理部220借网络被发送至通信对方终端。
在基地台200,由网络提供来的信号在信号处理部220被处理成给定格式。来自信号处理部220的信号被提供给信号接发装置210实施编码处理及调制处理等给定处理。经该等处理后信号由信号接发装置210发送至移动台100。
移动台100的信号接发装置110接收到来自基地台200的信号后,对该接收信号实施解调处理及解码处理等给定处理。于是,在信号接发装置110生成的信号在信号处理部150被转换成160可以处理的格式,根据该信号,由用户接口160向用户提示信息(语音、文件(邮件)、图像等)。
移动台100的信号接发装置110根据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表示增大功率或降低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上行线路发送功率控制)。基地台200的信号接发装置210也根据移动台1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下行线路发送功率控制)。因此,移动台100及基地台200的信号接发装置110及信号接发装置210在发送功率控制上的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描述上行线路发送功率控制。
移动台100的信号接发装置110譬如具有图11所示结构。
根据图11,该信号接发装置110具有共用接发分离部111的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接收系统包括无线信号接收部112、纠错解码与检错部113、错误率测量部114、SIR检测部115、SIR比较部116、目标SIR确定部117、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部118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
基地台200发来的信号通过接发分离部111提供给无线信号接收部112。该无线信号接收部112对接发分离部111所提供的接收信号实施逆扩散处理及解调处理,生成基带信号。后面还将说明,上述接收信号包含同基地台200发来的数据对应的数据信号和同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对应的控制信号,对该控制信号作解调处理所得基带信号被提供给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从该基带信号复原发送功率控制比特。
由无线信号接收部112对上述数据信号实施解调处理后所得基带信号被提供给纠错解码与检错部113,被以帧单位进行纠错解码和同时被按譬如CRC(cycle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方式实施有无传送错误的检错。其解码结果作为信息输出被由信号接发装置110提供给信号处理部150(参见图10)。纠错解码与检错部113还按帧单位输出表示有无传送错误的检错结果。
错误率测量部114根据上述纠错解码与检错部113的检错结果求帧错误率(FER:Frame Error Rate),以当做从接收信号(期望波)复原的信息的接收质量。
SIR检测部115根据在无线信号接收部112所得接收信号计算接收SIR(期望波对干扰波及噪音功率比)。该计算周期比数据帧周期短。目标SIR确定部117确定一目标SIR使错误率测量部114所输出信息的接收质量(FER)达到目标质量。具体而言,该目标SIR确定部117是进行这样一种控制(外环控制):若信息接收质量低于目标质量则提高目标SIR值,若信息接收质量高于目标质量则降低目标SIR值。SIR比较部116对上述来自SIR检测部115的接收SIR和来自目标SIR确定部117的目标SIR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
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部118根据SIR比较部116输出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应该用于基地台200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内环控制)。当接收SIR小于目标SIR时视期望波的接收水平低,将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设置为在于使发送功率增大的值(譬如为”1”);而当接收SIR大于目标SIR时视期望波的接收水平高,将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设置为在于使发送功率降低的值(譬如为”0”)。这一值已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被由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部118提供给后面将描述的发送系统的无线信号发送部122,被向基地台200传送。
在移动台100的发送系统,象前述过的一样,对于由信号处理部150(参见图10)所提供的信息实施给定处理,譬如象按CRC方式以帧为单位附加检错用奇偶位的处理、以及对经上述处理所得以帧为单位附加了奇偶位的数据进行纠错编码的处理等等。该编码数据将被提供给无线信号发送部122。
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对上述被提供来的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处理,生成数据调制信号。又,无线信号接收部112还对上述由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部118提供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调制处理,生成控制比特调制信号,进而对该控制比特调制信号和上述数据调制信号加以复用。接着,该复用信号被以给定扩散码进行扩散处理。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将经扩散处理后的信号通过接发分离部111发送。
移动台100的发送系统还具有发送功率控制部123、SIR监视部124、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以及开关126。
上述发送系统中由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输出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通过开关126被提供给发送功率控制部123。这时,发送功率控制部123根据来自基地台200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控制在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通过这种控制,达成移动台100中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控制,使在基地台200的接收SIR接近于目标SIR。
SIR监视部124输入上述过的SIR检测部115所检测到的接收SIR及目标SIR确定部117所确定的目标SIR,靠预设置的第一阈值ThA及第二阈值ThB来监视上述接收SIR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当SIR监视部124判定接收SIR处于正常状态时输出第一状态(譬如低水平)控制信号,而当判定接收SIR处于异常状态时则输出第二状态(譬如高水平)控制信号。
当由上述SIR监视部124输出第一状态控制信号时(接收SIR处于正常状态),根据该控制信号,上述开关126变成使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与发送功率控制部123连接的状态。其结果,如前述那样由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输出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被提供给发送功率控制部123。
另一方面,当由上述SIR监视部124输出第二状态控制信号时(接收SIR处于异常状态),根据该控制信号,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启动。该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生成一比特模式(以下称逐渐升高比特模式),该模式同一作用在于使发送功率逐渐升高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序列相对应。又,根据该控制信号,上述开关126变成使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与发送功率控制部123连接的状态。其结果,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所生成的逐渐升高比特模式被提供给发送功率控制部123。
上述SIR监视部124譬如具有图12所示结构。
根据图12,SIR监视部124具有比较接收SIR与第一阈值ThA的比较器131、从目标SIR减去接收SIR而输出SIR差分值ΔSIR的减法器132、以及比较减法器132所输出SIR差分值ΔSIR与第二阈值ThB的比较器133。比较器131,当接收SIR小于第一阈值ThA时输出譬如是高水平的信号,而当接收SIR在第一阈值ThA以上时输出譬如是低水平的信号。上述比较器133,当上述SIR差分值ΔSIR在第二阈值ThB以上时输出譬如是高水平的信号,而当上述SIR差分值ΔSIR小于第二阈值ThB时输出譬如是低水平的信号。
又,SIR监视部124还具有”或”门134、递增递减计数器135、以及”与”门136。上述比较器131和比较器133的输出信号被输入于”或”门134,“或”门134的输出信号输入于递增递减计数器135的启动端(S)及复位端(R)并且输入给”与”门136。又,前述过的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所生成的逐渐升高比特模式被输入给递增递减计数器135的计数端(C)。
当”或”门134的输出信号升高到高水平时,递增递减计数器135被复位启动,将其输出信号置为高水平。递增递减计数器135当被输入表示按逐渐升高比特模式增大功率的比特(譬如”1”)时,计数递增+1,而当被输入表示降低功率的比特(譬如”0”)时,计数递减-1。于是,当计数值达到给定值N时,递增递减计数器135将其输出信号置为低水平。递增递减计数器135的输出信号同上述”或”门134的输出一道被输入于”与”门136。而”与”门136的输出构成SIR监视部124的输出。
相应于上述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各比特值而递增递减的递增递减计数器135的计数值是同被按该逐渐升高比特模式控制的发送功率的上升量相对应的。递增递减计数器135所设置的上述给定值N是同被按该逐渐升高比特模式控制的发送功率的上升量之上限相对应的。
在上述结构的移动台100中,实施譬如图13所示的发送功率控制(上行线路发送功率控制)。
根据图13,在接收SIR是在目标SIR值居于其中的较窄的范围内推移的状态(时刻t1以前时间)下,接收SIR为大于第一阈值ThA之值,表示目标SIR与接收SIR之差的SIR差分值ΔSIR为小于第二阈值ThB之值。故,SIR监视部124中比较器131及比较器133的输出均处于低水平,SIR监视部124所输出的控制信号为第一状态(低水平)。根据该控制信号,开关126变成使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与发送功率控制部123连接的状态,发送功率控制部123根据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所提取的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11100001111000)对无线信号发送部122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该状态属正常状态,通过在移动台100的发送功率控制使基地台200的接收SIR接近于目标SIR。
然而,由于某种原因来自基地台200的接收信号的质量下降、接收SIR降低(时刻t1至时刻t2之间)。在这一状态下,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部118根据接收SIR与目标SIR之关系生成一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以便使基地台200发送功率升高,该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被从移动台100发送至基地台200。若尽管如此来自基地台200的接收信号的质量还是下降、接收SIR依然低于第一阈值ThA时(时刻t2),SIR监视部124中比较器131的输出变成高水平,递增递减计数器135随之启动,递增递减计数器135的输出信号变为高水平。其结果,由”与”门136即由SIR监视部124输出第二状态(高水平)控制信号。
当由SIR监视部124输出的控制信号变为第二状态时,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启动,同时开关126切换成使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与发送功率控制部123连接的状态。由此,发送功率控制部123根据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输出的逐渐升高比特模式进行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控制。
当假如上述逐渐升高比特模式变成(11101110111)时,则在给定周期内交替地进行增减——每按给定量(譬如1dB)递增3次即作1次按给定量递减,以使发送功率逐渐升高。在此过程中,当移动台1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在基地台200的接收质量得到改善时,则在基地台200进行正常的基于移动台100所生成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发送功率控制。
若此,在移动台100中,通过与来自基地台200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无关地实施基于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发送功率的自主控制,移动台100的SIR检测部115所检测接收SIR不会显示出图13虚线所示的更加下降的异常变动,而是逐渐上升,当在时刻t3达到上述第一阈值ThA以上时,SIR监视部124中比较器131的输出降低到低水平。据此,SIR监视部124输出的控制信号切换到第一状态(低水平)。于是,开关126切换成使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与发送功率控制部123连接的状态,发送功率控制部123同上述正常状态时一样,根据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所提取的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00111000011…)对无线信号发送部122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在移动台100,目标SIR是根据所接收信息的质量(FER)被控制的(外环控制)。因此,即使仅监视接收SIR的绝对值也未必能够检测出接收SIR的异常。故,在本例中,进一步对从目标SIR减去接收SIR而得到的SIR差分值ΔSIR和第二阈值ThB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来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即,当尽管处于接收SIR变得大于第一阈值ThA而SIR差分值ΔSIR在第二阈值ThB以上时,SIR监视部124的比较器132的输出变为高水平,同前述一样,从SIR监视部124输出第二状态(高水平)控制信号。根据该第二状态控制信号,同前述一样,基于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发送功率自主控制得以实施。
又,前述的基于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发送功率自主控制实施过程中,当接收SIR没有什么改善时,在接收SIR达到第一阈值ThA以上之前SIR监视部124中递增递减计数器135的计数值就已达到给定值,即,发送功率上升量达到上限。于是,递增递减计数器135的输出信号降低到低水平,SIR监视部124输出的控制信号切换到第一状态。由此,基于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发送功率自主控制中止,而实行基于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通常发送功率控制。
若此,当相应于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各比特值而递增递减的递增递减计数器135的计数值达到给定值N时,就中止基于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发送功率自主控制。据此,可以防止在接收SIR无望改善的状态下无味地提高发送功率。
根据上述在移动台100的发送功率控制,由于当尽管业已将根据接收SIR生成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发送给了基地台200而接收SIR依然没有改善时,逐渐地让移动台100的发送功率升高,所以能够改善基地台200所接收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质量。通过基地台200的接收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质量的改善,在基地台200的发送功率控制得以正常进行,可以防止移动台100所检测接收SIR持续地低于给定质量(目标SIR)。
上述设置的第一阈值ThA及第二阈值ThB是根据移动通信系统中实际通信状况等实验性地求得的适当值。又,递增递减计数器135所设置的对应于发送功率上升量上限的给定值N是在兼顾接收SIR改善特性、无浪费功率控制等情况下确定的。
须指出的是,虽然在上述例中是根据接收SIR与第一阈值ThA的比较结果并SIR差分值ΔSIR与第二阈值ThB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接收SIR是否正常的,但是也可以根据两比较结果其—来判定接收SIR是否正常。尤其是在目标SIR为固定值下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场合,可以根据两比较结果之中任何一个来判定接收SIR的正常性。
利用阈值判定接收SIR是否正常的方法并非仅限于上例。也可以区别成由正常向异常下滑之际的阈值、和由异常向正常恢复之际的阈值。又,也可以在当以阈值区别的状态(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持续一定时间时做出最终判定,即判定处于该状态。
在上例中,虽然是利用逐渐升高比特模式、靠增大功率与降低功率相结合而使得发送功率逐渐上升的,但是也可以靠增大功率与维持功率这一控制状态来使得发送功率逐渐上升。进一步,还可以采用其它利用阈值的通常判定方法。
在上例中,虽然是使发送功率逐渐上升直到接收SIR改善为止,但是也可以是当判定接收SIR异常时让发送功率一下子升高给定量并维持该状态、判定接收SIR是否在给定时间内得到改善。这种场合,当在给定时间内接收SIR业已改善至某状态时,即恢复通常发送功率控制。另外,在这种场合,从防止在接收SIR无改善情况下仍维持较高发送功率、从而导致无味控制这一观点出发,也可以采取如是措施:在接收SIR仍没有改善到某状态的情况下,只要经过上述给定时间即恢复通常发送功率控制。
又,在上例中,基于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发送功率自主控制实施过程中,虽然是当上升量达到上限时(递增递减计数器135的计数值达到给定值N时)即恢复基于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通常发送功率控制,但是也可以是固定到当时的发送功率值上。
关于上述的用于SIR监视部124的接收SIR,虽然在上例中是采用譬如象按每一时隙检测的值,但是也可以采用多个时隙中的平均值。
又,当移动台100因软转移而同多个基地台无线连接时,可以对各基地台发来的接收信号合成,根据该合成接收信号的接收SIR来进行上述发送功率控制。
虽然上述过的发送功率控制是在移动台100实施的,但是在基地台100实施也可。
在上例中,SIR监视部124对应于质量判定步骤(单元),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及开关126对应于自主控制步骤(单元)。
图12所示比较器131对应于第一阈值判定步骤(单元),减法器132对应于差分值计算步骤(单元),比较器133对应于第二阈值判定步骤(单元)。
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对应于生成自主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的步骤(单元),开关126对应于控制切换步骤(单元)。又,图12所示递增递减计数器135对应于判定步骤(单元),“与”门136对应于自主控制停止步骤(单元)。
下面说明权利要求39-58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39-58的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所适用的无线通信系统,同前述过的移动通信系统一样,具有图10所示结构。
根据图10,移动台100与基地台200按CDMA方式进行信号(分组、控制信号、音频信号等)的接发。移动台100具有信号接发装置110、信号处理部150以及用户接口160,基地台200具有信号接发装置210以及信号处理部220。
在移动台100的用户接口160处由用户输入的信息(语音、文件、图像等)被信号处理部150处理成给定格式信号。来自信号处理部150的信号被提供给信号接发装置110实施编码处理及调制处理等给定处理。于是,经处理后的信号被从信号接发装置110发送给基地台200。
基地台200的信号接发装置210接收到来自移动台100的信号后,对该接收信号实施解调处理及解码处理等给定处理。于是,在信号接发装置210生成的信号在信号处理部220被转换成网络上可以传送的格式,该信号从信号处理部220借网络被发送至通信对方终端。
在基地台200,由网络提供来的信号在信号处理部220被处理成给定格式。来自信号处理部220的信号被提供给信号接发装置210实施编码处理及调制处理等给定处理。经该等处理后信号由信号接发装置210发送至移动台100。
移动台100的信号接发装置110接收到来自基地台200的信号后,对该接收信号实施解调处理及解码处理等给定处理。于是,在信号接发装置110生成的信号在信号处理部150被转换成160可以处理的格式,根据该信号,由用户接口160向用户提示信息(语音、文件(邮件)、图像等)。
通常,移动台100的信号接发装置110根据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表示增大功率或降低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上行线路发送功率控制)。基地台200的信号接发装置210也根据移动台1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下行线路发送功率控制)。
移动台100的信号接发装置110譬如具有图14所示结构。
根据图14,该信号接发装置110具有共用接发分离部111的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接收系统包括无线信号接收部112、纠错解码与检错部113、错误率测量部114、SIR检测部115、SIR比较部116、目标SIR确定部117、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部118以及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
基地台200发来的信号通过接发分离部111提供给无线信号接收部112。该无线信号接收部112对接发分离部111所提供的接收信号实施逆扩散处理及解调处理,生成基带信号。后面还将说明,上述接收信号包含同基地台200发来的信息数据对应的数据信号和同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对应的控制信号,对该控制信号作解调处理所得基带信号被提供给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从该基带信号复原发送功率控制比特。
由无线信号接收部112对上述数据信号实施解调处理后所得基带信号被提供给纠错解码与检错部113,被以帧单位进行纠错解码和同时被按譬如CRC(cycle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方式实施有无传送错误的检错。其解码结果作为信息输出被由信号接发装置110提供给信号处理部150(参见图10)。纠错解码与检错部113还按帧单位输出表示有无传送错误的检错结果。
错误率测量部114根据上述纠错解码与检错部113的检错结果求帧错误率(FER:Frame Error Rate),以当做从接收信号(期望波)复原的信息的接收质量。
SIR检测部115根据在无线信号接收部112所得接收信号计算接收SIR(期望波对干扰波及噪音功率比)。该计算周期比数据帧周期短。目标SIR确定部117确定一目标SIR使错误率测量部114所输出信息的接收质量(FER)达到目标质量。具体而言,该目标SIR确定部117是进行这样一种控制(外环控制):若信息接收质量低于目标质量则提高目标SIR值,若信息接收质量高于目标质量则降低目标SIR值。SIR比较部116对上述来自SIR检测部115的接收SIR和来自目标SIR确定部117的目标SIR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结果。
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部118根据SIR比较部116输出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应该用于基地台200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内环控制)。当接收SIR小于目标SIR时视期望波的接收水平低,将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设置为在于使发送功率增大的值(譬如为”1”);而当接收SIR大于目标SIR时视期望波的接收水平高,将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设置为在于使发送功率降低的值(譬如为”0”)。这一值已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被由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部118提供给后面将描述的发送系统的无线信号发送部122,被向基地台200传送。
上述结构的接收系统还具有同步状态判定部130以及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
移动台100,在开始目的在于发送应传送数据给基地台200的实质性上行线路通信之前,同基地台200之间进行给定格式信号接发,进行取同步处理。在该取同步处理中,无线信号接收部112根据基地台200来的信号进行同步引入,通过同步引入而建立同步。
上述同步状态判定部130监视无线信号接收部112的同步引入状态,判定一下是否业已建立同步(上行同步)。当判定业已建立同步时,同步状态判定部130输出同步建立信号。又,上述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具有计时功能,在上述取同步处理过程中输出切换控制信号,以便对应该用于进行信号接发装置110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进行切换。至于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的功能后面还将详述。
在移动台100的发送系统,象前述过的一样,对于由信号处理部150(参见图10)所提供的信息实施给定处理,譬如象按CRC方式以帧为单位附加检错用奇偶位的处理、以及对经上述处理所得以帧为单位附加了奇偶位的数据进行纠错编码的处理等等。该编码数据将被提供给无线信号发送部122。
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对上述被提供来的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处理,生成数据调制信号。又,无线信号接收部112还对上述由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部118提供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调制处理,生成控制比特调制信号,进而对该控制比特调制信号和上述数据调制信号加以复用。接着,该复用信号被以给定扩散码进行扩散处理。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将经扩散处理后的信号通过接发分离部111发送。
移动台100中接发装置110的发送系统还具有发送功率控制部123、SIR监视部124、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开关126以及发送开始与停止控制部127。
发送功率控制部123根据来自基地台200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其由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提取、并靠开关126提供)或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所生成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以下称逐渐升高比特模式)来控制在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由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生成的逐渐升高比特模式构成用于控制让发送功率以某特性升高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该某特性特指:该发送功率变化比起根据表示持续增大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1,1,1,1,…)控制的发送功率的变化要平缓。该逐渐升高比特模式譬如是表示增大功率的连续2个比特”1”和表示降低功率的1个比特”0”重复排列而成的模式(1,1,0,1,1,0,1,1,0,…)。
如上所述,当同步状态判定部130输出同步建立信号时,发送开始与停止控制部127让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开始发送基地台100同步处理所需的给定格式信号。发送开始与停止控制部127让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开始发送上述给定格式信号之际,输出发送开始信号①。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具有一受发送开始与停止控制部127输出的发送开始信号①触发的计时器。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判定一下上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达到给定时间,计时时间一达到给定时间就输出切换控制信号。
在移动台100开始对基地台200传送信息数据之前,开关126通常是处于使发送功率控制部123与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连接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发送功率控制部123根据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所生成逐渐升高比特模式进行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控制。当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输出切换控制信号时,开关126切换到使发送功率控制部123与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连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发送功率控制部123根据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所提取出的来自基地台200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控制(闭环控制)。
又,基地台200的信号接发装置210,也象移动台100的信号接发装置110那样,根据来自移动台100的接收信号的接收SIR来确定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并将该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发送给移动台100。又,基地台200的信号接发装置210按移动台1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在上述结构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地台200与移动台100间开始传送信息数据之前,同已往系统一样,基地台200与移动台100是以公用控制信道接发各种信息。其后,利用根据上述各种信息而确定的个别信道(扩散码信道)接发给定格式信号,进行取同步处理。取同步处理的基本步骤同图21所示步骤一样。
在这一取同步处理过程中,若在移动台100建立同步(图21所示③),则通过发送开始与停止控制部127根据信号接发装置110的同步状态判定部130输出的同步建立信号进行控制,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开始发送给定格式信号(图21所示④)。于是,譬如象图15所示那样对该信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在开始该发送功率控制的同时,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的计时器受同步状态判定部130输出的发送开始信号①触发而启动。
由于一开始,基地台200在没有接收到来自移动台100的信号的状态下必须开始发送下行信号(参见图21之①),所以譬如象已往系统那样,发送表示持续增大功率的模式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1,1,1,1…)。
根据图15,当在移动台100建立同步、从时刻t1起由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发送给定格式信号之际,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所输出逐渐升高比特模式(1,1,01,1,0,…)经由开关126提供给发送功率控制部123。发送功率控制部123按该逐渐升高比特模式来控制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使之譬如从根据传播损失等确定的初始值P0起逐渐升高。在此,发送功率升高特性呈现出:其变化比起基于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1,1,1,1,…)的发送功率的变化(参见点划线)要平缓。
若此,在一边使发送功率逐渐升高一边由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发送上述给定信号过程中,根据该信号在基地台200进行同步引入(图21所示⑤),譬如在时刻t21基地台200一建立同步,基地台200就开始输出根据来自移动台100的信号的接收SIR所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取代输出上述表示持续增大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1,1,1,1…)。
在上述基地台200建立同步的时刻t21,由于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尚未判定计时器的计时时间达到给定时间(自主控制期间Ts),所以发送功率控制部123将继续按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发送功率控制。那么到了时刻t3,当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判定计时器的计时时间业已达到给定时间时,就将从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输出切换控制信号。根据该切换控制信号,开关126切换到使发送功率控制部123与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连接的状态。其后,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控制就按基地台200发来的根据移动台100信号的接收SIR而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进行(闭环控制)。
通过按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控制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上述时刻t3以后发送功率逐渐下降,被维持在使在基地台200的接收SIR得以维持在目标SIR上的适当值。在这一状态下,移动台100的信号接发装置110在给定时刻开始实质上的上行线路通信,以发送包含应传送数据的信号。
根据这种基地台200与移动台100间开始传送信息数据之前实施的移动台100发送功率控制,由于在移动台100建立同步后由移动台100发送信号之际是按逐渐升高比特模式(1,1,0,1,1,0,…)实施发送功率控制,所以可防止发送功率象已往系统那样急遽升高。又由于即使按这一逐渐升高比特模式实施发送功率控制也可以较早地达到使得在基地台200的接收质量(接收SIR)得以维持在期望质量(目标SIR)程度的发送功率值,所以在基地台200也可以较早地建立同步。
上述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的计时器所设置的给定时间根据一预计时间来确定,该预计时间是指预计的根据实施上述按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发送功率控制下移动台100发来的信号而在基地台200建立同步时所需时间。通常,上述给定时间要设得略微长于上述预计时间。但是,也有时因移动台100与基地台200间传送线路状态,基地台200建立同步所需时间反而长于上述给定时间。
这时,如图15所示,自从按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发送功率控制切换到按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时刻t3至基地台200实际建立同步时刻t22之间,按基地台200发来的表示持续增大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1,1,1,1…)来实施发送功率控制。这时,虽然发送功率自时刻t3至时刻t22之间升高,但是由于自时刻t3至时刻t22的时间通常很短,所以移动台100所耗费的发送功率增量较少(参见图15中虚线所示特性)。
然而,当自时刻t3至时刻t22的时间变长时,基地台100与移动台200间传送线路状态就呈极为不良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为在基地台200建立同步,本该将移动台100发送功率控制到十分大的值,所以自时刻t3至时刻t22之间按表示持续增大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实施发送功率控制就不是浪费性的。
上述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譬如也可以按图16所示步骤输出用于切换发送功率控制的切换控制信号。在本例中,象图14所示那样,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根据发送开始与停止控制部127输出的发送开始信号①和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所提取的来自基地台200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②的状态来确定发送功率控制切换时刻。
又,通过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按图16所示步骤实施的处理,移动台200的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譬如象图17所示那样变化。
根据图16,当根据上述发送开始信号①识别出从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开始发送用于基地台200建立同步的信号(开始发送上行信号,参见图21所示④)时(S1),计时器T启动(S2)。于是,判定一下该计时器T的计时时间是否达到给定时间T0(S3)。在该计时器T的计时时间尚未达到给定时间T0的状态下(S3之NO),同上例一样,发送功率控制部123根据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生成部125所生成的逐渐升高比特模式来控制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发送功率。其结果,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发送功率按上述逐渐升高比特模式以较平缓的特性逐渐升高。
在这种状态下,假如在图17所示时刻t2上述计时器T的计时时间达到给定时间T0,则计数值n被重置为零(S4),随后计数n递增+1(S5)。接着,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获取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所提取的基地台200发来的单一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值Bn(为1或0,以下称TPC比特值)(S6)。于是,利用该TPC比特值Bn按如下公式(1)计算移动平均值An(S8)。
A n = 1 N 0 { ( n 0 - 1 ) A n - 1 + B n } - - - ( 1 )
反复实施计数n递增(S5)、获取TPC比特值Bn(S6)、计算移动平均值An(S7)直到计数值n达到给定值n0(参照S8)。于是,当计数值n达到给定值n0时(S8之YES),此时所得移动平均值An就构成连续的n0个TPC比特值B0-Bn的平均值。TPC比特值为1或0,而移动平均值An则成为反映用于平均值计算(参见公式(1))的为1的TPC比特值的数量与为0的TPC比特值的数量之比的值。
即,由于在基地台200尚未建立同步状态下基地台200输出全部为”1”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所以移动平均值An较理想,为1。而另一方面,由于基地台200建立同步后立即由基地台200输出根据移动台200发来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接收SIR)所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所以TPC比特值Bn为0的比例高,移动平均值An变得小于1。
故,当计数值n超过给定值n0时,判定一下TPC比特值Bn的移动平均值An是否在基准值α(0<α<1)以下(S9)。于是,利用所获取TPC比特值Bn来计算移动平均值An(S6,S7)直到移动平均值An变为基准值α以下为止。
在反复实施处理(S5,S6,S7,S8,S9)的过程中,假如于图17所示时刻t3在基地台200建立了同步,则随后由基地台200发送为0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次数增多,当在图17所示时刻t4移动平均值An变成基准值α以下时(S9之YES),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就输出切换控制信号(S10)。
根据该控制信号,开关126变成使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与发送功率控制部123连接的状态,发送功率控制部123根据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所提取出的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进行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控制。故,在图17所示时刻t4以后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发送功率逐渐降低,移动台100发送功率被控制在使在基地台200的接收SIR得以维持在目标SIR之程度的值。
在上例中,在基地台200建立同步前基地台200发送全部为”1”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而在建立同步后基地台200发送根据移动台100发来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接收SIR)所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闭环发送功率控制比特),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就是利用这一点来判定基地台200是否业已建立同步的。即,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是通过检测出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由全部为”1”的模式变成”0”与”1”同在模式这一事项来检测出基地台200业已建立同步的。
又,不仅可以象上述那样根据基地台200发来的为1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数量与为0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数量之比来判定按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发送功率的结束时刻,而且还可以根据给定期间内为0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累计值来判定。
须指出的是,在图17中,自时刻t2至时刻t4的时间为反复实施图16所示S5-S9的处理的期间(监视期间Tw)。在该监视期间Tw内,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被监视,同时还按逐渐升高比特模式进行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发送功率控制。
又,对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监视,也可以从移动台100开始发送信号的时刻t2开始进行。但是,在上例中,自移动台100开始发送信号的时刻t2起的给定时间T0里不实施上述发送功率控制监视。为此,在此期间即使出现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接收错误,其错误比特也不成为上述监视对象。由于只要在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模式估计会变化的期间进行该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监视即可,所以可以减轻移动台100处理负担。
移动台100的信号接发装置110譬如还可以具有图18所示结构。在本例中,在移动台100建立同步、由该移动台100发送给定格式信号给基地台200之际,根据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生成一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以下称1/N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以用于按较比基于该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发送功率变化要平缓地变化这一特性来控制发送功率,于是根据该1/N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控制移动台100发送功率。须指出的是,图18中与图14中同一部分采用相同标号。
根据图18,该信号接发装置110同前述过的例子一样具有共用接发分离部111的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接收系统同前述过的例子一样包括无线信号接收部112、纠错解码与检错部113、错误率测量部114、SIR检测部115、SIR比较部116、目标SIR确定部117、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部118、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以及同步状态判定部130。又,上述发送系统同前述过的例子一样具有无线信号发送部122以及发送开始与停止控制部127。
发送系统进一步还包括发送功率控制部123a、1/N发送功率控制部123b以及控制切换开关128。控制切换开关128依据给定控制部(图中省略)发来的切换控制信号而从使无线信号发送部122与1/N发送功率控制部123b连接的状态切换到使无线信号发送部122与发送功率控制部123a连接的状态。发送功率控制部123a,当通过开关128被提供由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提取出的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时,就根据该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来进行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功率控制。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被指配于一个时隙,发送功率控制部123a根据该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按每一时隙来更新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发送功率。
1/N发送功率控制部123b对由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提取出的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按每N比特(譬如3比特)为一组进行扫描,确定出其中值最多的代表比特(以下称1/N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于是,1/N发送功率控制部123b根据该1/N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每隔N时隙即更新无线信号发送部的发送功率。
譬如图19所示,当移动台100建立同步、在时刻t1由该无线信号发送部122开始发送给定格式信号时,1/N发送功率控制部123b根据由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生成的1/N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从初始值起每隔3时隙(N=3)即更新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
譬如图19所示,若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为
111111101111101111100000001110011
则1/N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为
·1··1··1··1··1··1··0··0··0··1··1···
这种根据1/N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按3时隙更新控制的发送功率,其变化要比根据原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按每时隙更新控制的发送功率的变化平缓(参见图19中虚线所示特性和实线所示特性)。故,可以在没有无味的功率消耗的情况下使基地台200建立同步。
根据这种在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下移动台100发来的信号,假如在图19所示时刻t2于基地台200建立同步时,基地台200随后就将发送根据移动台100发来信号的接收质量(接收SIR)所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
在移动台100,由1/N发送功率控制部123b按前述方式从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提取出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确定1/N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根据该1/N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继续同上述一样的发送功率控制。于是,当到了预设的给定时刻时(图19所示时刻t3),依据给定控制部发来的切换控制信号,控制切换开关128切换到使无线信号发送部122与发送功率控制部123a连接的状态。
据此,发送功率控制部123a根据由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提取部119提取出的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按每一时隙更新无线信号发送部122的发送功率。
在基地台200建立同步后(时刻t2以后),基地台200中移动台100发来信号的接收质量(接收SIR)趋向稳定时,按着根据该接收信号质量与目标质量之差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实施发送功率控制后,发送功率变动幅度趋小。在这种状态下,根据基地台200发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按每时隙更新的发送功率的变动、与根据1/N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按3时隙更新的发送功率的变动之差,不会变大(参见图19中时刻2以后的实线与虚线所示变动)。故,从基于1/N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发送功率控制向基于原发送功率控制比特的发送功率控制切换的时刻(时刻t3),可以比较粗地而且有所延迟地设置。
在上例中,虽然是对发送功率控制比特按每N比特为一组进行扫描、将其中值最多的比特确定作1/N发送功率控制比特,但是也可以根据每N比特的平均值等来确定。
在上述各例中,基于逐渐升高比特模式的发送功率控制对应于自主控制步骤(单元),闭环控制开始时刻确定部135对应于自主控制停止条件判定步骤(单元),开关126对应于控制切换步骤(单元)。
又,图18所示1/N发送功率控制部123b对应于平缓特性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单元),输出图18所示切换控制信号的给定控制部对应于平缓特性发送功率控制停止判定步骤(单元),图18所示控制切换开关128对应于控制切换步骤(单元)。

Claims (2)

1.一种发送功率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中同移动台无线连接的多个基地台各自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而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至移动台之际,根据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控制移动台发送功率,其中,包括;
传送线路质量检测单元——根据由各基地台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给定信号,来检测用于确定移动台所应该无线连接的基地台的、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传送线路质量;以及
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单元——根据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以及上述传送线路质量检测单元所得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传送线路质量,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2.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中同移动台无线连接的多个基地台各自发送根据接收信号质量而确定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至移动台之际,根据移动台所得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来控制移动台发送功率,其中,包括:
传送线路质量检测步骤——根据由各基地台以固定发送功率发送的给定信号来检测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传送线路质量,以便确定移动台所应该无线连接的基地台;以及
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确定步骤——根据移动台所得的各基地台发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以及上述传送线路质量检测步骤所得移动台与各基地台间传送线路质量,来确定应该用于移动台发送功率控制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
CNB2005100719326A 2001-07-24 2002-07-23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与通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17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23652 2001-07-24
JP223652/2001 2001-07-24
JP233872/2001 2001-08-01
JP2001233872 2001-08-01
JP245100/2001 2001-08-10
JP2001245100 2001-08-1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02471.0A Division CN1225094C (zh) 2001-07-24 2002-07-23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4386A true CN1684386A (zh) 2005-10-19
CN100481751C CN100481751C (zh) 2009-04-22

Family

ID=2734722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0247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5094C (zh) 2001-07-24 2002-07-23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
CNB20051007193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8986C (zh) 2001-07-24 2002-07-23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与通信装置
CNB20051007193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5494C (zh) 2001-07-24 2002-07-23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与通信装置
CNB20051007193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1058C (zh) 2001-07-24 2002-07-23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
CNB20051007193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1751C (zh) 2001-07-24 2002-07-23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与通信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0247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5094C (zh) 2001-07-24 2002-07-23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
CNB20051007193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8986C (zh) 2001-07-24 2002-07-23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与通信装置
CNB20051007193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5494C (zh) 2001-07-24 2002-07-23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与通信装置
CNB20051007193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1058C (zh) 2001-07-24 2002-07-23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7277721B2 (zh)
EP (3) EP2136595B1 (zh)
JP (1) JP4113840B2 (zh)
KR (3) KR100619223B1 (zh)
CN (5) CN1225094C (zh)
AU (1) AU2002320680B9 (zh)
CA (1) CA2423261C (zh)
WO (1) WO200301090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287A (zh) * 2009-07-31 2011-03-23 索尼公司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
CN102378344A (zh) * 2010-08-05 2012-03-14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功率分配装置及功率分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942074D1 (de) * 1998-12-21 2010-04-08 Hitachi Ltd Verfahren zur Regelung der Übertragungsleistung für ein Kommunkationssystem
US7330446B2 (en) * 2001-09-21 2008-02-1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losed-loop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a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cellular system
US20070169073A1 (en) * 2002-04-12 2007-07-19 O'neill Patrick Update package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
JP2004064142A (ja) * 2002-07-24 2004-02-26 Ntt Docomo Inc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これに用いて好適な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EP1641146A4 (en) * 2003-06-16 2012-07-18 Ntt Docomo Inc CONTROL DEVICE AND RADIO CONTROL METHOD
JP2005012429A (ja) * 2003-06-18 2005-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通信端末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KR20060026899A (ko) * 2003-06-28 2006-03-24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이동국,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동작방법
US8000284B2 (en) * 2003-07-15 2011-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perative autonomous and schedul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60028813A (ko) * 2003-07-18 2006-04-03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송신 전력 제어의 추종성을 향상시킨 이동통신 시스템
US7861211B2 (en) * 2003-07-29 2010-12-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bile handset with update agent implemented in hardware
JP4304292B2 (ja) * 2003-07-30 2009-07-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端末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GB0319361D0 (en) * 2003-08-18 2003-09-17 Nokia Corp A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60071652A1 (en) * 2003-10-24 2006-04-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wer measuring apparatus,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measuring method
JP2005159685A (ja) * 2003-11-26 2005-06-16 Nec Corp 送信電力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EP1739858A4 (en) * 2004-03-01 2014-12-24 Nec Corp WIRELESS BASE STATION UNIT AND METHOD OF TRANSMISSION POWER MANAGEMENT
US7583975B2 (en) * 2004-03-08 2009-09-01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devices
US7904895B1 (en) * 2004-04-21 2011-03-08 Hewlett-Packard Develpment Company, L.P. Firmware update in electronic devices employing update agent in a flash memory card
US7437175B2 (en) * 2004-05-06 2008-10-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nchronization detec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7657275B2 (en) * 2004-05-07 2010-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tigation of transmit power spikes for a power-controlled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244257B (en) * 2004-06-18 2005-11-21 Mediatek Inc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ssion power amplifier
US7489909B2 (en) * 2004-06-18 2009-02-10 Mediatek In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TX power amplifier
US8897828B2 (en) 2004-08-12 2014-11-25 Intellectual Ventures Holding 81 Llc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26940B1 (en) 2004-08-17 2013-09-03 Palm, Inc. Centralized rules repository for smart phone customer care
JP2006074322A (ja) * 2004-09-01 2006-03-16 Nec Corp 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4305341B2 (ja) * 2004-09-09 2009-07-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基地局、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4418334B2 (ja) * 2004-09-13 2010-0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上り回線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2006081126A (ja) * 2004-09-13 2006-03-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上り回線伝送レート制御方法
CN100428837C (zh) * 2004-09-29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拆链策略优化方法
EP1830481B1 (en) * 2004-12-02 2016-02-17 ZTE Corporation An adjustment method for control threshold of terminal forward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6186757A (ja) * 2004-12-28 2006-07-13 N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7916681B2 (en) * 2005-05-20 2011-03-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 error rate estimation
EP1734666A1 (en) * 2005-06-17 2006-12-20 Fujitsu Limit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23955B2 (en) * 2005-08-22 2011-09-20 Sony Corporation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to control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050295B2 (ja) * 2005-11-10 2008-02-20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端末装置及び制御局
US20070149132A1 (en) 2005-12-22 2007-06-28 Junyl Li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electing control channel reporting formats
JP4684888B2 (ja) 2005-12-28 2011-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JP2007195076A (ja) 2006-01-20 2007-08-02 N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684124B2 (ja) * 2006-02-16 2011-05-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及び同装置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20070207800A1 (en) * 2006-02-17 2007-09-06 Daley Robert C Diagnostics And Monitoring Services In A Mobile Network For A Mobile Device
JP2007243505A (ja) * 2006-03-08 2007-09-20 Nec Corp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1401474A (zh) * 2006-03-10 2009-04-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和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WO2007119752A1 (ja) * 2006-04-11 2007-10-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移動機の送信電力制御装置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5036212B2 (ja) * 2006-04-21 2012-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EP2025095A2 (en) 2006-06-08 2009-02-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vice management in a network
JP2008011285A (ja) * 2006-06-30 2008-01-17 Fujitsu Ltd 送信電力制御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8752044B2 (en) 2006-07-27 2014-06-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xperience and dependency management in a mobile device
KR100761536B1 (ko) 2006-09-26 2007-09-27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씨디엠에이(cdma) 이동통신망에서의 역방향 전력제어파라미터 값의 선택 방법
US8050701B2 (en) * 2006-10-13 2011-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529753B (zh) * 2006-10-27 2016-10-05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及便携终端装置
JP4634362B2 (ja) 2006-12-11 2011-02-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移動端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同期確立判定方法
EP1944896A1 (en) 2007-01-09 2008-07-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figuration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17164B2 (en) * 2007-01-09 2011-03-29 Alcatel-Lucent Usa Inc.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KR101162972B1 (ko) 2007-01-09 2012-07-09 알카텔-루센트 유에스에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역방향 링크 전력 제어
DE102007003495A1 (de) * 2007-01-24 2008-07-31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Abstandscharakterisierung bei induktiv gekoppleten Zugangssystemen
US8744510B2 (en) * 2007-03-13 2014-06-03 Pranav Dayal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102007012051B4 (de) * 2007-03-13 2011-09-22 Gigaset Communications Gmbh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r Sendeleistung
US7966011B2 (en) * 2007-03-26 2011-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per sector received power level
US8325649B2 (en) * 2007-05-08 2012-1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management in HSPA
US7817752B2 (en) * 2007-05-17 2010-10-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detecting values of a space-time block code using selective decision-feedback detection
CN101689909B (zh) * 2007-06-28 2013-07-1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qi对用户设备进行动态重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43765B (zh) * 2007-08-06 2013-05-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上行sinr测量方法和接收质量测量方法
US8200270B2 (en) * 2007-08-20 2012-06-1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adusting power at a node
JP4383480B2 (ja) * 2007-11-15 2009-12-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端末及び移動通信端末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4954096B2 (ja) * 2008-01-10 2012-06-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5125645B2 (ja) * 2008-03-18 2013-01-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WO2009115541A2 (en) * 2008-03-19 2009-09-2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Transmission power reduction in interference limited nodes
CN102007802A (zh) * 2008-04-18 2011-04-06 京瓷株式会社 移动台装置以及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JP2010081543A (ja) * 2008-09-29 2010-04-08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520630B2 (en) * 2008-11-17 2013-08-27 Wichoru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dicting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185146B2 (en) * 2009-07-24 2012-05-22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Quality of service based downlink power allocation
JP5609252B2 (ja) * 2009-07-31 2014-10-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割当て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688132B2 (en) * 2009-09-07 2014-04-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n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s from a licensed user of a licensed spectral resource
KR20120139804A (ko) 2010-03-29 2012-12-27 쿄세라 코포레이션 저전력 기지국 및 통신 제어 방법
US8406773B1 (en) * 2010-05-18 2013-03-2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daptive power control based on radio frequency conditions
US8340679B1 (en) * 2010-05-18 2012-12-25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daptive power control with an overall power control command
CN102404836B (zh) * 2010-09-16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pc命令获取方法及装置
JP5089754B2 (ja) * 2010-10-29 2012-12-0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GB2479076C (en) * 2011-05-03 2014-08-13 Broadcom Corp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chanism
EP2749093B1 (en) * 2011-10-06 2017-06-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 controller,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JP5357949B2 (ja) * 2011-10-25 2013-12-04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ベンチャーズ ホールディング 81 エルエルシ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の複合型開ループ/閉ループ電力制御
US9014130B2 (en) * 2011-10-27 2015-04-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uplink
CN103139889B (zh) * 2011-11-28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D2d的功率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通讯系统
JP5947878B2 (ja) * 2012-02-29 2016-07-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CN104380811B (zh) * 2012-06-15 2018-09-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增强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号的设备及其方法
US9215017B2 (en) * 2013-06-18 2015-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ing system with decoding sequence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JP6817562B2 (ja) * 2016-10-18 2021-0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US10892800B1 (en) 2020-01-06 2021-01-12 Nucurr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including pulse width encoded data communications
EP4186166A1 (en) * 2020-07-24 2023-05-31 NuCurrent, Inc. Low cost communications demodulation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11303164B2 (en) 2020-07-24 2022-04-12 Nucurrent, Inc. Low cost communications demodulation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11303165B2 (en) 2020-07-24 2022-04-12 Nucurrent, Inc. Low cost communications demodulation for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system
US11811244B2 (en) 2021-02-01 2023-11-07 Nucurrent, In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communications demodula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s
US11277035B1 (en) 2021-02-01 2022-03-15 Nucurrent, In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communications demodula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s
US11569694B2 (en) 2021-02-01 2023-01-31 Nucurrent, In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communications demodulation i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s
US11277034B1 (en) 2021-02-01 2022-03-15 Nucurr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eiver beaconing in wireless power systems
US11431205B2 (en) 2021-02-01 2022-08-30 Nucurr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eiver beaconing in wireless power systems
US11431204B2 (en) 2021-02-01 2022-08-30 Nucurrent, In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communications demodula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US11277031B1 (en) 2021-02-01 2022-03-15 Nucurrent, In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communications demodula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6109A (en) * 1989-11-07 1991-10-08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cdma cellular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JP2974274B2 (ja) 1994-05-12 1999-11-10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装置
DE29508522U1 (de) * 1995-05-23 1995-09-21 Heck Wolfgang Eine Uhr, insbesondere eine Armband-, Taschen- oder Tischuhr
JP3212019B2 (ja) * 1996-05-20 2001-09-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FI103082B1 (fi) * 1996-05-27 1999-04-1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Yhteydenmuodostusmenetelmä ja radiojärjestelmä
KR20140066792A (ko) * 1996-06-27 2014-06-02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쇼트 코드를 사용하여 cdma 시스템에서 초기 전력 램프-업을 제어하는 방법
JP2839014B2 (ja) * 1996-07-05 1998-1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符号分割多重方式セルラシステム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EP0902594B1 (en) 1996-12-26 2010-02-10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Hand-over method for reducing synchronisation phase difference at the mobile station
EP1571857A3 (en) 1997-06-04 2007-09-05 NTT DoCoMo, Inc. Mobile radio communic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versity hand-over branch
JP3202658B2 (ja) * 1997-06-20 2001-08-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可変レートcdma送信電力制御方式
EP1286479B1 (en) 1997-08-12 2006-02-01 Nec Corpor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a method of reducing interference among radio channels in the mobile station
JP3011236B2 (ja) 1997-08-12 2000-02-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符号分割多重セルラー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方式
US5960347A (en) * 1997-10-09 1999-09-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eamless handoff system and method
CN1207935C (zh) * 1998-01-16 2005-06-22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站和基站
JP3310209B2 (ja) * 1998-01-28 2002-08-0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チャネル選択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3913879B2 (ja) * 1998-02-03 2007-05-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速度に基づく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RU2179373C2 (ru) 1998-04-25 2002-02-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 мощности передачи между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ей и мобильной станцией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JP3204310B2 (ja) 1998-08-12 2001-09-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下り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3780397B2 (ja) 1998-09-07 2006-05-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圧電素子の分極装置
JP3358565B2 (ja) * 1998-11-02 2002-12-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送信電力制御装置、移動局、基地局及び制御局
JP2000151500A (ja) 1998-11-05 2000-05-30 Nec Saitama Ltd Cdma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US6269239B1 (en) * 1998-12-11 2001-07-31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combine power control commands during soft handoff in DS/CDMA cellular systems
DE69942074D1 (de) * 1998-12-21 2010-04-08 Hitachi Ltd Verfahren zur Regelung der Übertragungsleistung für ein Kommunkationssystem
JP4108858B2 (ja) 1998-12-21 2008-06-25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符号分割多元接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3750390B2 (ja) 1999-01-08 2006-03-0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における呼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US6463296B1 (en) 1999-02-16 2002-10-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ower control in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3968190B2 (ja) 1999-03-06 2007-08-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受信装置
EP2151964A1 (en) 1999-04-02 2010-02-10 NTT DoCoMo, Inc. Channel estima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modulation device
JP3670526B2 (ja) 1999-08-05 2005-07-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ダイバーシティ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移動局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2001177470A (ja) 1999-12-21 2001-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3398700B2 (ja) 1999-12-21 2003-04-21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式
JP3414357B2 (ja) * 2000-04-25 2003-06-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式
US6587697B2 (en) * 2001-05-14 2003-07-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mon control channel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techniqu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287A (zh) * 2009-07-31 2011-03-23 索尼公司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
CN101990287B (zh) * 2009-07-31 2014-03-12 索尼公司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程序
CN102378344A (zh) * 2010-08-05 2012-03-14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功率分配装置及功率分配方法
CN102378344B (zh) * 2010-08-05 2014-06-04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功率分配装置及功率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43845B2 (en) 2010-01-05
EP2136595A3 (en) 2012-10-03
JPWO2003010903A1 (ja) 2004-11-18
EP2134130A3 (en) 2012-10-03
KR20060090737A (ko) 2006-08-14
KR100619223B1 (ko) 2006-09-07
EP1411650B1 (en) 2014-11-26
EP1411650A4 (en) 2008-08-20
CA2423261A1 (en) 2003-03-20
WO2003010903A1 (fr) 2003-02-06
US7277721B2 (en) 2007-10-02
CN1684387A (zh) 2005-10-19
JP4113840B2 (ja) 2008-07-09
KR20030042475A (ko) 2003-05-28
EP2134130B1 (en) 2017-02-22
US20040005906A1 (en) 2004-01-08
CN1225094C (zh) 2005-10-26
CN100435494C (zh) 2008-11-19
KR100749900B1 (ko) 2007-08-21
EP1411650A1 (en) 2004-04-21
AU2002320680B9 (en) 2005-08-04
AU2002320680B2 (en) 2005-03-17
US20070129096A1 (en) 2007-06-07
KR100737775B1 (ko) 2007-07-11
CN100571058C (zh) 2009-12-16
EP2134130A2 (en) 2009-12-16
CA2423261C (en) 2009-10-06
EP2136595B1 (en) 2018-07-04
CN1684385A (zh) 2005-10-19
CN1465147A (zh) 2003-12-31
CN1684388A (zh) 2005-10-19
KR20060007461A (ko) 2006-01-24
CN100481751C (zh) 2009-04-22
EP2136595A2 (en) 2009-12-23
CN100468986C (zh) 2009-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5094C (zh)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
CN1265674C (zh) 用于在数据通信系统内选择服务扇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241380C (zh) 传输装置和传输控制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控制方法
CN1290352C (zh)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站、接收站、中继站、通信路径决定方法
CN1227848C (zh) 用于产生和发送最佳蜂窝标识符码的方法
CN1270445C (zh) 信道估计装置和方法以及解调装置和方法
CN1160987C (zh) 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1043258A (zh) 频谱扩展通信装置和频谱扩展通信方法
CN1366391A (zh)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及移动台与基地台
CN1363158A (zh) 单载波/ds-cdma分组传送方法与多载波/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分组传送方法及多载波/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下行信道结构
CN1521991A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及资源分配控制法
CN1374811A (zh) 在移动无线系统内管理处理资源的方法
CN101053053A (zh) 基于多载波传输方式的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839641A (zh) 通信模式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控制装置,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
CN1792053A (zh) 速率控制方法和用于数据分组传输的装置
CN1794876A (zh) 异频/异系统测量方法及其测量性能要求确定方法
CN1198404C (zh) 无线基站装置
CN1430363A (zh) 控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的设备和方法
CN101064563A (zh)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移动台和基站
CN1476706A (zh) 发射机和发射控制方法
CN1496147A (zh) 转移的方法
CN1695399A (zh) 无线基站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489327A (zh) 无线信号接收设备和无线信号接收方法
CN1668126A (zh) 移动无线电终端设备
CN101076157A (zh)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移动通信系统及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