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0352C -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站、接收站、中继站、通信路径决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站、接收站、中继站、通信路径决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0352C
CN1290352C CNB038008963A CN03800896A CN1290352C CN 1290352 C CN1290352 C CN 1290352C CN B038008963 A CNB038008963 A CN B038008963A CN 03800896 A CN03800896 A CN 03800896A CN 1290352 C CN1290352 C CN 129035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communication
request signal
reques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008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7862A (zh
Inventor
竹田真二
藤原淳
吉野仁
大津徹
山尾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547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7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03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03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y minimising distances, e.g. by selecting a route with minimum of number of ho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5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ased on throughput or band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0Hop count for routing purposes, e.g. TT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80Ingress point selection by the source endpoint, e.g. selection of ISP or POP
    • H04L45/85Selection among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6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multi hop networks, e.g.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 H04W40/08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based on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04W40/16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based on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1),能决定可实现基于多电波反射的高速通信的通信路径,该移动通信系统(1)包括移动站(10)、至少一个中继站(30)、基站(20),通过经由一个以上的中继站(30)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来进行从移动站(10)向基站(20)进行分组传送。移动通信系统(1)包括: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30)和基站(20)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或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站、接收站、中继站、 通信路径决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进行基于多段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发送站、接收站、中继站、决定基于多段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和通信路径决定程序,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对各信道的符号进行编码处理和进行多元连接的基于CDMA或OFCDM的通信。
背景技术
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众所周知的有利用在携带电话等移动站及其基站之间直接确立无线连接来进行信号传送的单段连接方式的方法(例如特开平6-53872号公报)。在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电路设计中,从确保所需要的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接收功率对干扰信号比)的观点看,存在通信速度、最大发送功率、网络半径这3个可变因素。即如果使通信速度一定来增大最大发送功率,则网络半径扩大,如果使最大发送功率一定而增大通信速度,则网络半径减小。
但是,最近在携带电话中一般也要进行动画图象的发送接收等,进行高速通信的必要性正在提高。
然而,由于终端发送功率是有限度的,所以在上述单段连接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最高通信速度受到基站与移动站之间距离的限制,在远离基站的移动站中,难以进行高速通信。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通过应用基于多段的连接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决定能实现基于多段的高速通信的通信路径的移动通信系统、构成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送站、接收站、中继站、决定基于多段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和通信路径决定程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由发送站、至少一个中继站、接收站构成,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中继站的通信路径而从发送站向接收站进行分组传送(包传输)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
本发明的移动路径决定方法是在由发送站、至少一个中继站、接收站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决定发送站与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或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步骤。
本发明的移动路径决定程序的特征在于:在由发送站、至少一个中继站、接收站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决定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中继站的通信路径,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步骤。
在无线通信中,由于每比特的能量越小则错误率越高,所以为了进行高速的通信,所需要的SIR的要求值变高。即,在传送距离短并且干扰电平小的情况下,接收SIR变高,能进行高速通信。根据这样的知识,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在决定基于多段或单段的通信路径时,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能谋求通信的高速化。并且,“构成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是各个接收站或中继站从其他站接收的信号中的本站需要的信号以外的接收信号电平的总和。另外,“发送站”、“接收站”也可以是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所谓移动站、基站,另外,也可以是中继从移动站到基站的分组传送的中继站。例如,在从移动站经由中继站A、中继站B向基站传送分组(信息包)的情况下,将中继站A作为发送站,通过本发明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能决定从中继站A到基站的通信路径。
另外,本发明的通信路径决定程序通过由计算机执行,能与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一样,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或满足规定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谋求通信的高速化。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通信路径决定装置还包括: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其中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来决定通信路径。
在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含: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步骤,其中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来决定通信路径。
在上述通信路径决定程序中,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含: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步骤,其中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来决定通信路径。
这样,在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能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路径上的相邻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并能根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由此,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在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能根据各个通信路径的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或满足规定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
另外,本发明的通信路径决定程序通过由计算机执行,与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一样,能基于根据干扰电平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各通信路径的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能由此决定通信路径。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发送站包括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站包括发送对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中继站包括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和发送对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与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信息被包含在请求信号或请求应答信号中,发送到具有通信路径决定装置的发送站、接收站或中继站。
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站或接收站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发送站或接收站发送对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与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信息被包含在请求信号或请求应答信号中,发送到执行通信路径决定步骤的发送站、接收站或中继站。
这样,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信息被包含在请求信号或请求应答信号中,通过发送到具有通信路径决定装置的站(执行通信路径决定步骤的站),而在接收到构成通信路径的各个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信息的站,就能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了。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接收站和中继站包括: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接收从发送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是否能进行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通信路径决定装置根据由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判断出的通信可否,来决定通信路径。
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包含: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发送向接收站或中继站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接收站或中继站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接收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是否能进行由接收站或中继站通过请求信号要求的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步骤,通信路径决定步骤根据在通信可否判断步骤中判断出的通信可否的信息,来决定通信路径。
这样,接收站或中继站具有根据请求信号和干扰电平判断是否能进行与发送站的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通信可否判断步骤),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接收站或中继站判断是否能进行上述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由此,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在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能根据基于通信可否判断装置(通信可否判断步骤)的判断结果,判断是否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决定通信路径。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发送站包括:发送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其中在根据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出不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能通信为止,阶段性地降低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在判断出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与接收站进行通信。
这样,在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通信可否信息,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该通信速度进行通信,在不能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能通信为止,阶段性地降低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由此,能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以能通信的最高通信速度进行通信。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发送站包括:具有发送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其中在根据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出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不能通信为止,阶段性地提高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在判断出不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中的最大的通信速度与接收站进行通信。
这样,在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通信可否信息,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不能通信为止,阶段性地提高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在判断出不能进行通信时,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中的最大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由此,能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以能通信的最大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另外,能最初以能通信的通信速度确立通信,因而能缩短到连接确立为止的时间。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接收站和中继站包括: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接收从发送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是否能进行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通过通信路径向发送站发送包含由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判断的通信可否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接收站包括:具有发送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其中在根据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出不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能通信为止,阶段性地降低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在判断出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与接收站进行通信。
在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从发送站向接收站或中继站发送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接收站或中继站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接收站或中继站是否能以包含在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步骤;通过规定的通信路径从接收站或中继站向发送站发送包含在通信可否判断步骤中判断出的通信可否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其中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在根据在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出不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能通信为止,阶段性地降低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在判断出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与接收站或中继站进行通信。
这样,接收站和中继站具有根据请求信号和干扰电平判断是否能与发送站进行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通信可否判断步骤),通过将与判断出的通信可否有关的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并发送,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在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能判断是否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然后,在判断结果是能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该速度进行通信,在不能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能通信为止降低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由此,能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以能通信的最高通信速度进行通信。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接收站和中继站包括: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接收从发送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是否能以包含在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通过通信路径向发送站发送包含由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判断出的通信可否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站包括:具有发送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其中在根据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出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不能通信为止,阶段性地提高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在判断出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中的最大的通信速度与接收站进行通信。
在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从发送站向接收站或中继站发送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接收站或中继站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接收站或中继站是否能以包含在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步骤;通过规定的通信路径从接收站或中继站向发送站发送包含在通信可否判断步骤中判断出的通信可否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其中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在根据在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出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不能通信为止,阶段性地提高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在判断出不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中的最大的通信速度与接收站或中继站进行通信。
这样,接收站或中继站具有根据请求信号和干扰电平判断是否能进行与发送站的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通信可否判断步骤),通过将与判断出的通信可否有关的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并发送,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在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能判断是否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然后,在判断结果是能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不能通信为止,阶段地提高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在判断出不能进行通信时,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中的最大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由此,能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以能通信的最大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另外,能最初以能通信的通信速度确立通信,因而能缩短到连接确立为止的时间。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中继站还包括:只在由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判断为能通信的情况下,向接收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
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只在通信可否判断步骤中判断为能通信的情况下,向接收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从在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了请求信号的接收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对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第2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步骤。
在构成通信路径的某站之间不能通信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该通信路径不能进行通信,所以只在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在通信可否判断步骤中)判断为不能进行基于中继站的通信的情况下,进一步发送请求信号并搜索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在判断为不能通信的情况下,在该时刻停止请求信号的发送,发送包含能通信的信息的请求信号,通过以上构成,能不发送无用的请求信号,谋求移动通信系统的高效率化。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站包括:接收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向发送请求信号的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包含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中继站包括: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针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接收从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根据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发送请求应答信号的发送方的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包含以下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即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在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的请求应答信号中包含了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情况下的该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站包括通信路径决定装置,该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具有: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在由请求应答信号中包含了站间通信速度的情况下的该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
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含:发送站向接收站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中继站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向接收站或其他其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或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了请求信号的接收站或中继站检测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包含在干扰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根据在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干扰电平,发送站或中继站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其中,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由中继站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被包含于在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中,并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或直接地发送到发送站,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括:发送站根据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步骤。
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接收站在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的时候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向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包含测量的干扰电平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的发送站或中继站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另外,中继站在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的时候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并向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包含测量的干扰电平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的发送站或中继站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然后,各中继站也将与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发送到发送站。另外,发送站根据从接收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由此,发送站能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总通信速度,并根据该通信速度决定通信速度最高的通信路径。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接收站包括:接收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包含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中继站包括: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的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针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接收从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包含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站包括:具有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根据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
在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含:发送站向接收站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中继站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向接收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或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了请求信号的接收站或中继站检测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发送站或中继站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从接收站或中继站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包含在站间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其中,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由接收站或中继站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被包含于在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中,并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或直接地发送到发送站,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括:发送站根据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步骤。
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中继站在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决定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另外,接收站在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然后,接收站和各中继站将与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发送到发送站。由此,发送站能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之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之间的总通信速度,并根据该通信速度决定通信速度最高的通信路径。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中继站包括: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的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包含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在请求信号中包含了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情况下的该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接收站包括:具有接收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在请求信号中包含了站间通信速度的情况下的该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决定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
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含:发送站向接收站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中继站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向接收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或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了请求信号的接收站或中继站检测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接收站或中继站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其中,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由中继站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被包含于在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信号中,并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或直接地发送到接收站,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括:发送站根据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步骤。
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中继站在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然后,各中继站将与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包含在请求信号中发送到接收站。另外,接收站在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由此,接收站能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之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之间的总通信速度,并根据该通信速度决定通信速度最高的通信路径。所以,如果向发送站发送了决定的通信路径的信息,则能依照决定的通信路径从发送站向接收站进行分组的传送。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接收站包括:接收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包含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中继站包括: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的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针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接收从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包含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干扰电平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站包括:具有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根据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的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
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含:发送站向接收站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中继站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向接收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或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了请求信号的接收站或中继站检测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包含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其中,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括:根据在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中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或直接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干扰电平,发送站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发送站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步骤。
这样,通过将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的干扰电平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并发送到发送站,在发送站中能根据各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并根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根据这样决定的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发送站能决定通信路径。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中继站包括: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的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包含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在从其他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的情况下的该请求信号所包含的干扰电平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接收站包括:具有接收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在从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的情况下的请求信号所包含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决定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
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含:发送站向接收站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中继站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向接收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或第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了请求信号的接收站或中继站检测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其中,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被包含于在笫2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信号中,并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或直接地发送到接收站,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括:根据请求信号所包含的干扰电平,接收站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发送站决定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接收站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步骤。
这样,通过将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的干扰电平包含在请求信号中并发送到接收站,在接收站中能根据各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并根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根据这样决定的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接收站能决定通信路径。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从接收站向发送站发送分组时,适用由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在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决定的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
理想的是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进行双方向通信的情况下,在从接收站向发送站发送分组时,如果通过由上述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决定方法)决定的通信路径进行通信,则能省略更改决定从接收站到发送站的通信路径的步骤。此时,可以对应于发送站和接收站的发送功率改变通信速度。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在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将发送接收站间的段数最少的路径决定为通信路径。
如果段数增加则有发生各中继站的延迟的情况,因而在有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理想的是选择段数少的通信路径。另外,在作为要求的线路质量而给予了规定的延迟时间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给予的延迟时间而将容许的段数确定为阈值。通过决定比该阈值少的通信路径,能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在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将构成通信路径的中继站的发送功率的总和小的路径决定为通信路径。
如果发送功率的总和小,则抑制了由于由中继站中继分组传送而造成的干扰杂波,因而理想的是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选择发送功率总和小通信路径。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在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将发送站的发送功率小的路径决定为通信路径。
理想的是在向中继站和接收站供给电源的情况等下,在由携带电话等构成的情况下,使一般的发送站的发送功率最小。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在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从预先决定了发送接收站间的段数的阈值以下的通信路径中决定通信路径。
如果段数增加则有发生各中继站的延迟的情况,因而理想的是在预先决定在决定通信路径时的成为上限的段数。另外,在作为要求的线路质量而给予了规定的延迟时间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给予的延迟时间可以将容许的段数确定为阈值。通过决定比该阈值少的通信路径,能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
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路径决定方法)中,理想的是通过变更调制方式或扩散方式来变更通信速度。
本发明的发送站是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中继站的通信路径向接收站发送分组的发送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构成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
本发明的发送站用程序的特征在于:为了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中继站的通信路径从发送站向接收站发送分组,而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根据构成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步骤。
本发明的发送站在决定基于多段或单段的通信路径时,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能谋求通信的高速化。
另外,本发明的发送站用程序通过由计算机执行,能实现上述发送站,并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能谋求通信的高速化。
在上述发送站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发送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而发送的,包含有关通信可否的通信可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其中在根据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出不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能通信为止,阶段性地降低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在判断出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与接收站或中继站进行通信。
在上述发送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含:发送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接收对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信号而发送的、包含有关通信可否的通信可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的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其中在根据在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出不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能通信为止,阶段性地降低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在判断出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与接收站或中继站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发送站(通过执行发送站用程序)中,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根据针对请求信号而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是否能进行规定速度下的通信。然后,在判断结果是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该速度进行通信,在不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能通信为止降低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由此,能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以能通信的最高通信速度进行通信。
在上述发送站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发送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而发送的,包含有关通信可否的通信可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其中在根据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出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不能通信为止,阶段性地提高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在判断出不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中的最高通信速度与接收站或中继站进行通信。
在上述发送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含:发送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接收对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信号而发送的、包含有关通信可否的通信可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的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其中在根据在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出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不能通信为止,阶段性地提高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信号,在判断出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中的最大的通信速度与接收站或中继站进行通信。
在本发明的发送站中(通过执行发送站用程序),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要求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请求信号,根据针对请求信号而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是否能进行规定速度下的通信。然后,在判断结果是能进行规定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的情况下,到判断为不能通信为止,阶段地提高要求的通信速度并发送请求,在判断出不能进行通信时,开始以被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中的最大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由此,能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以能通信的最大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另外,能最初以能通信的通信速度确立通信,因而能缩短到连接确立为止的时间。
在上述发送站中,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路径决定装置,该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具有: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在从中继站发送了请求应答信号的情况下请求应答信号中包含的构成从该中继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
在上述发送站程序中,其特征在于: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括: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接收对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步骤;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在从中继站发送了请求应答信号的情况下请求应答信号中包含的构成从该中继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步骤。
在本发明的发送站中(通过执行发送站用程序),通过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根据从接收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中包含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另外,通过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在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步骤中),接收与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由此,发送站能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总通信速度,并根据该速度决定通信速度最高的通信路径。
上述发送站的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路径决定装置,该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具有: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根据包含在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中的构成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之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
在上述发送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含: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接收对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步骤;根据包含于在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中的构成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之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步骤。
在本发明的发送站中(通过执行发送站用程序),通过请求应答接收装置(在请求应答接收步骤中),接收包含与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由此,发送站能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总通信速度,并根据该速度决定通信速度最高的通信路径。
在上述发送站中,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路径决定装置,该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具有: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各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
在上述发送站用程序中,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含: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接收对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步骤;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步骤。
在本发明的发送站中(通过执行发送站用程序),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各站的干扰电平,能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并根据决定的各个站间通信速度,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能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根据这样决定的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在发送站中能决定通信路径。
在上述发送站(发送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通信路径决定装置(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将发送接收站间的段数最少的路径决定为通信路径。
如果段数增加则有发生各中继站的延迟的情况,因而在有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理想的是选择段数少的通信路径。另外,在作为要求的线路质量而给予了规定的延迟时间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给予的延迟时间而将容许的段数确定为阈值。通过决定比该阈值少的通信路径,能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
在上述发送站(发送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通信路径决定装置(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将构成通信路径的中继站的发送功率的总和小的路径决定为通信路径。
如果发送功率的总和小,则抑制了由于由中继站中继分组传送而造成的干扰杂波,因而理想的是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选择发送功率总和小通信路径。
在上述发送站(发送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在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将发送站的发送功率小的路径决定为通信路径。
理想的是在向中继站和接收站供给电源的情况等下,在由携带电话等构成的情况下,使一般的发送站的发送功率最小。
在上述发送站(发送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通信路径决定装置(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从预先决定了发送接收站间的段数的阈值以下的通信路径中决定通信路径。
如果段数增加则有发生各中继站的延迟的情况,因而理想的是在预先决定在决定通信路径时的成为上限的段数。另外,在作为要求的线路质量而给予了规定的延迟时间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给予的延迟时间可以将容许的段数确定为阈值。通过决定比该阈值少的通信路径,能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
在上述发送站(发送站用程序)中,理想的是通过变更调制方式或扩散方式来变更通信速度。
本发明的发送站是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中继站的通信路径从发送站接收分组的接收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
本发明的接收站用程序的特征在于:为了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中继站的通信路径从发送站接收分组,而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步骤。
本发明的接收站在决定基于多段或单段的通信路径时,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能谋求通信的高速化。
另外,本发明的接收站用程序通过由计算机执行,能实现上述接收站,并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能谋求通信的高速化。
在上述接收站中,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路径决定装置,该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具有:接收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在从中继站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请求信号中包含的构成从该发送站到该中继站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决定发送站与接收站之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
在上述接收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含:接收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步骤;在由请求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步骤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在从中继站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请求信号中包含的构成从该发送站到该中继站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决定发送站与接收站之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步骤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步骤。
在本发明的接收站中(通过执行接收站用程序),接收站在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时,检测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检测的干扰电平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另外,接收站通过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请求信号接收步骤中)接收包含与构成发送接收站之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信号。由此,接收站能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总通信速度,并根据该通信速度决定通信速度最高的通信路径。所以,如果向发送站发送决定了的通信路径的信息,则能依照决定了的通信路径从发送站向接收站传送分组。
在上述接收站中,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路径决定装置,该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具有:接收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在从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包含在请求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站与接收站之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
在上述接收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包含:接收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步骤;在由请求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包含在请求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站与接收站之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步骤;根据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步骤。
在本发明的接收站中(通过执行接收站用程序),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根据包含在请求信号中的各站的干扰电平,能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根据决定的各个站间通信速度,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在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能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根据这样决定的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在接收站中能决定通信路径。
在上述接收站(接收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通信路径决定装置(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将发送接收站间的段数最少的路径决定为通信路径。
如果段数增加则有发生各中继站的延迟的情况,因而在有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理想的是选择段数少的通信路径。另外,在作为要求的线路质量而给予了规定的延迟时间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给予的延迟时间而将容许的段数确定为阈值。通过决定比该阈值少的通信路径,能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
在上述接收站(接收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通信路径决定装置(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将发送站和构成通信路径的中继站的发送功率的总和小的路径决定为通信路径。
如果发送功率的总和小,则抑制了由于由中继站中继分组传送而造成的干扰杂波,因而理想的是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选择发送功率总和小通信路径。
在上述接收站(接收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通信路径决定装置(通信路径决定步骤)将发送站的发送功率小的路径决定为通信路径。
理想的是在向中继站和接收站供给电源的情况等下,在由携带电话等构成的情况下,使一般的发送站的发送功率最小。
在上述接收站(接收站用程序)中,其特征在于:通信路径决定装置(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从预先决定了发送接收站间的段数的阈值以下的通信路径中决定通信路径。
如果段数增加则有发生各中继站的延迟的情况,因而理想的是在预先决定在决定通信路径时的成为上限的段数。另外,在作为要求的线路质量而给予了规定的延迟时间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给予的延迟时间可以将容许的段数确定为阈值。通过决定比该阈值少的通信路径,能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
在上述接收站(接收站用程序)中,理想的是通过变更调制方式或扩散方式来变更通信速度。
本发明的接收站的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接收从发送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是否能以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通过通信路径向发送站发送包含由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判断的通信可否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
本发明的接收站用程序的特征在于:为了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从发送站接收分组,而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接收从发送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步骤;在由请求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是否能以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步骤;通过通信路径向发送站发送包含在通信可否判断步骤中判断的通信可否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
在本发明的接收站中(通过执行接收站用程序),能在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判断是否能进行上述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所以,通过根据该判断结果将与通信可否有关的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并向发送站发送,发送站能取得接收站的通信可否的信息,并能用于通信路径决定的时候。
本发明的发送站的特征在于包括:接收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包含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
本发明的接收站用程序的特征在于:为了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从发送站接收分组,而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接收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步骤;在由请求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包含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
在本发明的接收站中(通过执行接收站用程序),能在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决定接收站和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的站间通信速度。所以,通过将与该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并向发送站发送,发送站能取得接收站的通信可否的信息,并能用于通信路径决定的时候。
本发明的中继站的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接收从发送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是否能以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通过通信路径向发送站发送包含由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判断的通信可否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
本发明的中继站用程序的特征在于:为了适用于多段的移动通信系统,从发送站向接收站中继分组的传送,而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接收从发送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步骤;在由请求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是否能以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步骤;通过通信路径向发送站发送包含在通信可否判断步骤中判断的通信可否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
在本发明的中继站中(通过执行中继站用程序),在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干扰电平判断是否能进行上述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所以,通过根据该判断结果将与通信可否有关的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并向发送站发送,发送站能取得中继站的通信可否信息,并能在通信路径决定的时候适用通信可否信息。
上述中继站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只在由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判断为能通信的情况下,向接收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接收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
在构成通信路径的某站之间不能通信的情况下,由于使用该通信路径不能进行通信,所以只在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在通信可否判断步骤中)判断为不能进行基于中继站的通信的情况下,进一步发送请求信号并搜索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在判断为不能通信的情况下,在该时刻停止请求信号的发送,发送包含能通信的信息的请求信号,通过以上构成,能不发送无用的请求信号,谋求移动通信系统的高效率化。
本发明的中继站的特征在于包括: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针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接收从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根据包含在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将包含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在从第2其他中继站接收到上述请求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到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
本发明的中继站用程序的特征在于:为了适用于多段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继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分组的传送,而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步骤;在由请求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针对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信号,接收从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步骤;根据包含在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将包含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在从第2其他中继站接收到上述请求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到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
在本发明的中继站中(通过执行中继站用程序),中继站在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向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包含测量的干扰电平的请求应答信号。另外,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并根据包含在与之对应的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然后,中继站将与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发送到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由此,能将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信息发送到发送站,发送站根据该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总的通信速度,并根据该通信速度决定通信速度最高的通信路径。
本发明的中继站的特征在于包括: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针对由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接收从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将包含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到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
本发明的中继站用程序的特征在于:为了适用于多段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继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分组的传送,而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步骤;在由请求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针对在请求信号发送步骤中发送的请求信号,接收从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步骤;将包含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在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到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
在本发明的中继站中(通过执行中继站用程序),在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决定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然后,中继站将与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发送到发送站。由此,能将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信息发送到发送站,发送站根据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总的通信速度,并根据该通信速度决定通信速度最高的通信路径。
本发明的中继站的特征在于包括: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的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发送包含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在从其他中继站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的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
本发明的中继站用程序的特征在于:为了适用于多段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继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分组的传送,而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的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步骤;在由请求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发送包含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在从其他中继站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的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步骤。
在本发明的中继站中(通过执行中继站用程序),在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了请求信号时,检测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检测的干扰电平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然后,中继站将与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包含在请求信号中发送到接收站。由此,能将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信息发送到接收站,接收站能根据该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总通信速度,并根据该通信速度决定通信速度最高的通信路径。所以,如果向发送站发送决定了的通信路径的信息,则能依照决定了的通信路径从发送站向接收站传送分组。
此外,本发明除了上述移动通信系统外,还提供以下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接收站和中继站包括: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接收从发送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在由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分别存储在上述接收站和中继站中独立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其中,
接收站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和接收站目标值,中继站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根据干扰电平和中继站目标值,分别判断是否能进行上述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通信路径决定装置根据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判断的通信可否决定通信路径。
另外,提供以下的移动通信系统: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存储在上述接收站和中继站中独立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的干扰电平、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站间通信速度。
通过这些移动通信系统,能将基站目标值设置在所需要的最小限度,另一方面,还能使之与中继站目标值不同,因而在减小系统整体的错误率的同时,能抑制系统容量的减小。
另外,本发明除了上述发送站以外,还提供以下的发送站: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存储在上述接收站和中继站中独立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
进而,提供以下的发送站: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存储在上述接收站和中继站中独立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根据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的干扰电平、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站间通信速度。
通过这些发送站,能在减小系统整体的错误率的同时,抑制系统容量的减小。
本发明在上述接收站以外,还提供以下的接收站: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存储与中继站独立地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根据干扰电平和接收站目标值,判断是否能以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
进而,本发明在上述中继站以外,还提供以下的中继站: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存储与用来进行分组传送的接收站独立地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中继站目标值,根据干扰电平和中继站目标值,判断是否能以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
另外,还提供以下的中继站: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存储与用来进行分组传送的接收站独立地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中继站目标值,根据干扰电平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站间通信速度。
通过这些各站,能在减小系统整体的错误率的同时,抑制系统容量的减小。
然后,本发明在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以外,还提供以下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在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根据中继站和接收站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在上述接收站和中继站中独立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
通过该通信路径决定方法,能在减小系统整体的错误率的同时,抑制系统容量的减小。
进而,本发明在上述通信路径决定程序以外,还提供以下的通信路径决定程序:在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根据中继站和接收站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在上述接收站和中继站中独立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
另外,还提供以下的通信路径控制程序:为了适用于多段的移动通信系统,从发送站向接收站中继分组的传送,而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接收从发送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步骤;在由请求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步骤;根据在干扰电平测量步骤中测量的干扰电平、与接收站独立地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中继站目标值,决定是否能以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步骤;通过通信路径向发送站发送包含在通信可否判断步骤中判断的通信可否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步骤。
还提供以下的通信路径控制程序: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步骤中,根据干扰电平、与接收站独立地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中继站目标值,决定站间通信速度。
通过由计算机执行这些程序,与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一样,能在减小系统整体的错误率的同时,抑制系统容量的减小。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的详细说明,就能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移动站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中继站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基站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电路设计的例子的图。
图7A是说明单段连接的通信速度的图。图7B是说明多段连接的通信速度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A是说明多段连接的中继方式的图。图10B是说明多段连接的另一个中继方式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移动站的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中继站的结构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基站的结构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A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发送站用计算机程序的结构的图。图17B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中继站用计算机程序的结构的图。图17C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接收站用计算机程序的结构的图。
图18A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另一个发送站用计算机程序的结构的图。图18B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另一个中继站用计算机程序的结构的图。图18C是表示实施例相关的另一个接收站用计算机程序的结构的图。
图19是表示接收站用程序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起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适合的实施例。并且在附图的说明中,向同一要素给予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1由移动站10、至少一个中继站30、基站20构成。在此,将用户所拥有的携带电话等移动站10作为“发送站”,将能经由核心网络与其他基站20连接的基站20作为“接收站”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将基站20作为发送站将移动站10作为接收站,另外,也可以将中继站30的一个作为发送站。中继站30是实现以下功能的终端(中继终端):将来自移动站10的分组中继到基站20,或将来自基站20的分组中继到移动站10。该中继站30由于在分组中继中消耗电力,所以除了通过现有的电池动作的终端以外,还可以考虑接收太阳能电池和充电器或基于有线的电力供给的终端。另外,通信技术人员为了区域覆盖还可以将中继站30考虑为代替基站20而降低成本地设置、如汽车和电车那样一边移动一边接受电力供给、自动售货机等固定接受电源供给等。即,中继站30除了具有移动站10地功能并且具有中继功能外,还相当于设置在汽车、电车等交通工具和自动售货机中的中继装置。
但是,在本系统中,基站20必须确保直接或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的中继站30与移动站10的连接。因此,各基站20不只是能直接通信的移动站10的所属信息,还要在每个规定时间更新、保持能直接通信的中继站30的所属信息、不能直接通信但经由中继站30能连接的移动站10的所属信息。由此,基站20能保持能直接和间接通信的所有的移动站10的所属信息,确保与能直接和间接与基站20通信的所有移动站10的连接。
各移动站10和中继站30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确保与基站20的连接路径,而扩散发送作为信息具有本站ID的请求信号。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所有站发送对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包含中继信息(例如包含本站的ID、发送了请求信号的移动站10的ID、本站中的干扰电平、到基站20的段数和通信速度等信息)。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的移动站10根据该信号的信息决定连接路径,向连接的站发送ACK信号,确立连接路径。
例如,图2所示的移动站10为了确保与基站20的连接路径,而扩散发送请求信号。虚线的圆表示来自移动站10的请求信号的到达范围,存在于该到达范围内的中继站30如果接收到请求信号,则发送附加了中继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然后,如果移动站10接收到该请求应答信号,则根据该请求应答信号的中继信息决定连接路径,并向连接的站(例如中继站30)发送ACK信号,确定连接路径(移动站10-中继站30-基站20)。
以下,以与本发明关联的地方为中心,说明构成本系统的移动站10、基站20、中继站30的结构。
[移动站]
接着,使用图3说明移动站10的结构。如图3所示,移动站10包括:处理输入的数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的数据处理部件13;处理接收信号,将处理后的数据转换为输出数据的接收数据处理部件12;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部件11a;接收对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11b;信号解析部件11c。在此,请求信号发送部件11a、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11b、信号解析部件11c构成决定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部件11。
请求信号发送部件11a具有发送包含用来识别本站的ID和要求的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信号的功能。请求信号发送部件11a定期或在进行通信的定时发送请求信号。
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11b具有接收对应于请求信号而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功能。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被输入到信号解析部件11c。
信号解析部件11c具有以下功能:解析输入的请求应答信号,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能否通过规定的通信路径与基站20进行通信。还具有以下功能:根据判断结果,发出是否向请求信号发送部件11a发送请求信号的指示。
另外,移动站10还可以包含进行信道组的选择的信道组选择部件、存储段数信息的段数信息用缓存器等。
[中继站]
在本实施例中,中继站30作为终端,不只实现作为将接收的扩散信号保持原样地中继的转送器的功能,还具有对从多个移动站10或基站20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逆扩散,解码为信息序列的能力。另外,中继站30计算与从应该接收分组的站(分组发送目的地)通知的希望的接收电平对应的发送功率,针对每个序列独立分配与再次扩散了的信息序列对应计算出的发送功率,将该扩散了的信息序列信号加载到规定的信道(例如与根据到基站20的段数选择的信道组对应的信道)进行发送。
在此,通过具有计算出与分组发送目的地的希望接收电平对应的发送功率的功能,来实现使用该发送功率的稳定并且可靠的发送。另外,在中继站30中,通过逆扩散接收信号并解码为信息序列(使之扩散),能进行信号的增益修正。
在此,使用图4说明中继站30的结构。如图4所示,中继站30包括:接收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部件31;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部件32;接收对应于请求信号而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33;发送对通过请求信号接收部件31接收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34;处理分组数据的数据处理部件35;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判断是否能进行上述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
在数据处理部件35中,通过从接收信号中取出、逆扩散希望的信号,来重放信息。重放的信息序列再次被编码、扩散、D/A转换,并被加载到对应于根据从发送功率控制部件(未图示)得到的信息(例如分组发送目的地的干扰电平和传送损失等信息)计算出的发送功率量而放大了的载波中而发送。
请求信号发送部件31具有接收从移动站10或其他中继站30发送的请求信号的功能。通知通过请求信号接收部件31接收到请求信号的情况的通知被输入到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
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具有在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功能。
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具有以下功能: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测量的干扰电平,判断是否能在通过由请求信号接收部件31接收到的请求信号而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通信。对是否能在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通信的判断例如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测量的干扰电平,求出能通信的最高通信速度,并与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速度进行比较。基于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的判断结果被输入到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34。另外,在判断为能通信的情况下,向请求信号发送部件32通知该情况。
请求信号发送部件32具有以下功能:在从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输入了表示判断出能通信的情况的通知的情况下,发送请求信号。
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33具有接收对应于由请求信号发送部件32发送的请求信号而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功能。
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34具有以下功能:将基于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的判断结果的判断可否信息包含到请求应答信号中进行发送。另外,还具有在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33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将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通信可否信息包含到请求应答信号中进行发送的功能。请求应答信号的发送目的地是作为请求信号的发送方的中继站30或移动站10,通过包含在请求信号中的ID来确定发送方。
[基站]
接着,使用图5说明基站20的结构。如图5所示,基站20包括:处理来自核心网络的发送数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的发送数据处理部件25;处理接收数据,生成应该向核心网络发送的接收数据的接收数据处理部件24;接收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部件21;测量接收站20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测量的干扰电平,判断是否能进行与移动站10的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发送包含由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判断的通信可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23。
请求信号接收部件21具有以下功能:接收从中继站30或移动站10发送的请求信号,向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输入接收到请求信号的通知。
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具有以下功能:在从请求信号接收部件21接受了接收到请求信号的通知时,测量接收站20的干扰电平。
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具有以下功能:判断是否能在包含在由请求信号接收部件21接收到的请求信号中的要求通信速度下进行通信。对是否能在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通信的判断例如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测量的干扰电平,求出能通信的最高通信速度,并与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速度进行比较。
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23具有以下功能:将包含与基于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的判断的通信可否有关的通信可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到作为请求信号的发送方的中继站30或移动站10。请求应答发送部件23根据包含在请求信号中的发送方ID,能确定发送方的中继站30或发送站10。
[通信路径的决定方法]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决定通信路径的方法,同时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关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作为决定通信路径的方法,有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的方法、决定满足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方法。以下,以移动站10是发送站的情况为例说明这些方法。
在说明该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之前,先在图6中说明本系统的线路设计的一个例子。根据图6,在该系统中网络半径为1.66km,在单段下的连接中确保64kbps的通信。另外,在该系统中,在从基站20的距离为1.06km的网络内的一部分中,能进行基于384kbps的通信。在该系统中,通过适用一次中继的多段连接,在本系统中能得到单段384kbps、多段384kbps、单段64kbps、多段64kbps这4种通信模式。在此,如果通过由中继站进行中继而花费了2倍的通信时间,则在多段连接下的实际的通信速度为单段连接的一半。即,实际通信速度在384kbps多段下为192kbps,在64kbps多段下为32kbps。详细说明这一点。图7A是通过单段连接了移动站10和基站20的例子,但相对于位于从基站20的1.06km以内的移动站10能在384kbps下进行连接,而位于从基站离开大于1.06km的网络内的移动站10在64kbps下连接。图7B是表示位于从基站20离开大于1.06km的移动站10通过多段连接的例子的图。中继移动站10和基站20的中继站30由于存在于从基站20离开1.06km以内的位置,所以在中继站30-基站20之间能以384kbps进行连接。另外,如果移动站10和中继站30也位于1.06km以内的位置,则在移动站10-中继站30之间也能以384kbps进行连接。所以,如果由于中继而花费2倍的通信时间,则在图7B所示的多段连接中,在移动站10和基站20之间能以192kbps进行通信。
接着,参照图8说明决定最高通信速度的通信路径的方法。
搜索最高通信速度的通信路径的方法有从通信速度大的通信路径开始顺序进行搜索的方法、从通信速度小的通信路径开始顺序进行搜索的方法,首先说明从通信速度大的通信路径开始顺序进行搜索的方法。图8是表示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时的通信路径决定部件11的动作的流程图。
移动站10在一定时间间隔或必须进行通信的定时,决定通信模式和通信路径。如图8所示,首先,试着进行384kbps的单段下连接(S11)。具体地说,移动站10通过请求信号发送部件11a发送包含在384kbps下的通信连接请求的请求信号,如果基站20接收到从移动站10发送的请求信号,则通过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测量基站20的干扰电平。接着,基站20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判断是否能在与移动站10之间以384kbps进行通信。然后,基站20将有关判断的通信可否的通信可否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向移动站10发送。然后,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的移动站10通过信号解析部件11c解析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通信可否信息。在其结果是能在384kbps单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决定在384kbps单段下的通信路径,开始通信。
在384kbps单段下不能通信的情况下,搜索进行384kbps多段通信的中继站30(S12)。具体地说,移动站10发送包含384kbps下的通信连接请求的请求信号,如果中继站30接收到从移动站10发送的请求信号,则中继站30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然后,中继站30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判断能否在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速度(在此为384kbps)下进行通信。在该判断结果是不能通信的情况下,中继站30将表示不能通信的通信可否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发送到移动站10。在这种情况下,不通过请求信号发送部件32发送请求信号。即,由于不能在该中继站30所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通信,所以搜索从该中继站30到基站20的通信路径是无用的。因此,通过在判断出不能通信的时刻不发送请求信号,来谋求移动通信系统整体的高效率化。在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判断出能通信的情况下,中继站30发送包含在384kbps下的通信连接请求的请求信号。然后,如果基站20接收到从中继站30发送的请求信号,则通过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判断能否在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与移动站的通信。接着,基站20通过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23,向作为请求信号发送方的中继站30发送包含与通信可否有关的通信可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中继站30接收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向移动站10发送包含该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本站的通信可否信息(在此为“能通信”)的请求应答信号。
然后,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的移动站10通过信号解析部件11c解析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通信可否信息。在其结果是能在384kbps多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即,在中继站30和基站20都能通信的情况下,决定384kbps多段下的通信路径,开始通信。
在不能在384kbps多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试着进行64kbps单段下的连接(S13)。具体的方法与上述384kbps单段的连接试行一样。在能在64kbps单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决定64kbps单段的通信路径,开始通信。在不能在64kbps单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试着进行64kbps多段下的连接(S14)。具体的方法与上述384kbps多段的连接试行一样。在能在64kbps多段下进行通信情况下,决定64kbps多段的通信路径,开始通信。在不能在64kbps多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不能进行通信,携带电话等处于圈外。
这样,通过移动站10从高速的通信速度开始依次试着进行连接,在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下与基站20连接,能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连接移动站10和基站20。
接着,说明从通信速度小的通信路径开始顺序进行搜索的方法。图9是表示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时的通信路径决定部件11的动作的流程图。线路设计的条件与图6所揭示一样,移动通信系统1对于单模式和多模式,都能实现384kbps、64kbps的通信速度。如图9所示,首先,移动站10试着进行容易确保通信的64kbps多段的连接(S21)。具体的方法与上述的64kbps多段的连接试行一样。在能在64kbps多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确保64kbps多段的连接,同时试着进行64kbps单段下的连接(S23)。并且,在最初试行下不能进行64kbps多段下的通信的情况下,也有由于不存在适当的中继站30而连接失败的情况,因而试着进行64kbps单段的连接(S22)。在这种情况下,在能进行64kbps单段下的通信的情况下,不能进行通信。
在能进行64kbps单段下的通信的情况下,确保64kbps单段下的通信,同时试着进行384kbps多段下的连接(S24)。在能在384kbps多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确保384kbps多段下的通信,同时试着进行384kbps单段的连接(S26)。在不能在384kbps单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开始以到此为止已经确立通信的最高通信速度,即384kbps多段(实际通信速度192kbps)进行通信。在能在384kbps单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开始在384kbps单段下进行通信。
并且,在步骤S24中能在384kbps多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有由于不存在适当的中继站30而连接识别的情况,因而试着进行384kbps单段的连接(S25)。在这种情况下,当不能进行基于384kbps单段的通信时,开始以到此为止能确立通信的最高通信速度即基于64kbps单段的通信。另外,在步骤S25中,在384kbps单段下连接成功的情况下,决定384kbps单段的通信路径,开始进行通信。
这样,由于从容易确保通信的通信速度小的通信路径开始进行搜索,所以首先通过确保通信路径,来缩短到通信开始为止的时间,同时阶段性地搜索通信速度大的通信路径,能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
接着,说明决定满足规定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方法。在说明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之前,作为说明中的例子说明取得的线路质量等。
在此,通过通信速度规定要求的线路质量,设其值为1Mbps、2Mbps、4Mbps、8Mbps这4个值,与其对应地能得到1、2、4、8Mbps的多段和单段通信模式。另外,在上述多段连接中,设在中继中花费2倍的通信时间,但在此说明几乎不产生因中继造成的通信时间的延迟的情况。在这2个情况下,由于各自通过下面那样的多段的中继站30的方式而产生,所以对应于中继站30的方式而决定采用哪个流程。在此,说明多段中继方式。第1多段方式如图10A所示,中继站在分组接收中不进行中继发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设在单段通信下发送N个分组需要花费的时间为Tn,则在多段通信中分组发送所花费的时间为2×Tn。即,多段通信时的通信速度相对于单段通信时的通信速度为一半。第2多段方式如图10B所示,中继站在分组接收中也进行中继发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中继站30接收第n个分组时发送第n-1个分组,所以用来发送N个分组的时间与发送N+1分组所花费的时间相等。在前者的方式下,在有kMbps的线路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满足该要求的通信速度在单段下为kMbps,在多段下为2kMbps。在后者的方式下,在有kMbps的线路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满足该要求的通信速度在单段下和在多段下都为kMbps。
参照图11说明前者的多段方式下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动作。首先,如果通过通信速度给予要求的线路质量(S30),则移动站10试着通过该通信速度进行单段的连接(S31、S33、S35、S37)。例如,在作为要求的线路质量给予了2Mbps的情况下,试着进行2Mbps单段下的连接(S33)。具体地说,移动站10发送包含在给予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连接请求的请求信号,基站20如果接收到从移动站10发送的请求信号,则通过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测量基站20的干扰电平。接着,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判断是否能在通过请求信号要求的通信速度下与移动站10进行通信。然后,基站20将判断的通信可否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发送到移动站10。然后,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的移动站10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通信可否信息,在能进行给予的通信速度的单段通信的情况下,决定该通信路径,开始通信。在不能在给予的通信速度下进行单段通信的情况下,试着进行该通信速度的2倍的通信速度的多段连接(S32、S34、S36)。例如,在作为要求的线路质量给予2Mbps的情况下,试着进行4Mbps下的连接(S34)。具体地说,移动站10发送包含在给予的通信速度的2倍的通信速度下的通信连接请求的请求信号,如果多段的中继站30接收到从移动站10发送的请求信号,则中继站30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然后,中继站30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判断是否能在通过请求信号要求的通信速度(在此为4Mbps)下进行通信。在其判断结果为不能通信的情况下,中继站30将表示不能通信的通信可否信息包含到请求应答信号中,发送到移动站10。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谋求移动通信系统的高效率化,而不通过请求信号发送部件32发送请求信号。在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判断出能通信的情况下,中继站30发送包含在4Mbps下的通信连接请求的请求信号。
然后,如果基站20接收到从中继站30发送的请求信号,则通过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判断能否在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与移动站的通信。接着,基站20通过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23,向作为请求信号发送方的中继站30发送包含与通信可否有关的通信可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中继站30接收请求应答信号,向移动站10发送包含该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通信可否信息、本站的通信可否信息(在此为“能通信”)的请求应答信号。然后,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的移动站10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通信可否信息,在能在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多段的通信的情况下,即,在中继站30、基站20都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决定该通信速度的多段下的通信路径,开始通信。另外,在不能在给予的通信速度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不能通信。
接着,参照图12说明在不发生后者的通信速度的延迟的方式下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首先,如通过通信速度给予要求的线路质量,则移动站10试着通过该通信速度进行单段的连接(S41、S43、S45、S47)。例如,在作为要求的线路质量给予了2Mbps的情况下,试着进行2Mbps单段下的连接(S43)。具体的连接试行方法与上述一样,因而省略重复说明。
在不能在所给予的通信速度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决定该通信速度的单段连接的通信路径开始通信。在不能在给予的通信速度下进行单段通信的情况下,试着进行该通信速度的多段连接(S42、S44、S46、S48)。例如,在作为要求的线路质量给予了2Mbps的情况下,试着进行2Mbps多段下的连接(S44)。具体的连接试行方法与上述一样,因而省略重复说明。在能在通过请求信号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多段通信的情况下,决定该通信速度的多段连接的通信路径,开始通信。在不能在给予的通信速度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不能进行通信。
在这样给予了要求的线路质量的情况下,能决定满足该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并进行连接,因而能提供高质量的通话环境。
并且,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从移动站10到基站20的段数、移动站10和中继站30的发送功率总和,组合决定通信路径。例如,在作为线路质量要求了2Mbps的通信速度的情况下,在能进行2Mbps单段连接和4Mbps多段连接时,可以将段数少的2Mbps单段决定为通信路径。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先试着进行单段连接,所以优先选择段数少的通信路径。
(实施例2)
接着,以具有多段的中继站30的移动通信系统为例,说明能通过通信路径决定部件11决定最优的通信速度的实施例2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路径决定方法。图13~图15分别表示了构成实施例2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站10、中继站30和基站20的结构。
[移动站]
首先,使用图13说明移动站10的结构。移动站10包括: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部件11a;接收针对请求信号而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11b;根据请求应答信号决定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d;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d决定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部件11f。这些构成要素构成了通信路径决定部件11。另外,移动站10包括发送连接信号的连接信号发送部件14;接收针对连接信号而发送的ACK信号的ACK信号接收部件15,还包括与实施例1中的移动站10相同的发送数据处理部件13、接收数据处理部件12。
请求信号发送部件11a具有发送包含用来识别本站的ID的请求信号的功能。请求信号发送部件11a定期或在进行通信的定时发送请求信号。另外,在开始通信后,请求信号发送部件11a定期地发送请求信号。
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11b具有接收对应于请求信号而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功能。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被输入到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d。
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d具有以下功能:根据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11b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决定从移动站10到基站20的通信速度。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d具有: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干扰电平,来决定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中继站30或基站20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e。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d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e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包含在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中的构成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中继站30到基站20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从移动站10到基站20的通信速度。并且,在请求应答信号的发送方是基站20的情况下,请求应答信号中不包含站间通信速度的信息,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e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就成为了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在此,说明根据干扰电平决定通信速度的方法。通信速度是依次于通常传送率而决定的离散值,例如对根据干扰电平而决定的SIR值S,能将满足下式的最大值决定为通信速度R。
R<S×k(常数)
通信路径选择部件11f具有根据由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d决定的通信速度的信息,决定通信路径的功能。更详细地说,分别选择单段的通信路径、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
[中继站]
接着说明中继站30。中继站30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中继站30一样,并不是作为原样地中继接收的扩散信号的转送器而发挥功能的。
使用图14说明中继站30的结构。如图14所示,中继站30包括:接收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部件31;测量中继站30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部件32;接收对应于请求信号而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33;根据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33接收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中继站30和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中继站30或基站20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部件38;发送包含由站间通信速度38决定的通信速度的信息和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测量的干扰电平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34;处理分组数据的数据处理部件35。另外,中继站30包括:接收连接信号的连接信号接收部件41;发送连接信号的连接信号发送部件42;接收针对连接信号而发送的ACK信号的ACK信号接收部件43;发送ACK信号的ACK信号发送部件44。
在数据处理部件35中,通过从接收信号中取出希望信号并进行逆扩散,来重放信息。重放的信息序列再次被编码、扩散、D/A转换,被加载到与根据从发送功率控制部件(未图示)得到的信息(例如分组发送目的地的干扰电平和传送损失等信息)计算出的发送功率量而放大的载波中进行发送。
请求信号接收部件31具有接收从移动站10或其他中继站30发送的请求信号的功能。用来通知由请求信号接收部件31接收到请求信号的通知被输入到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和请求信号发送部件32。
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具有测量中继站30的请求信号的干扰电平的功能。
请求信号发送部件32具有向其他中继站30或基站20发送请求信号的功能。
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33具有以下功能:对应于由请求信号发送部件32发送的请求信号,接收从其他中继站30或基站20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被输入到站间通信速度决定部件38。
站间通信速度决定部件38具有以下功能: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决定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中继站30或基站20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根据干扰电平决定通信速度的方法与移动站10的情况一样。
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34具有以下功能:发送包含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测量的干扰电平和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部件38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请求应答信号的发送目的地是作为请求信号的发送方的中继站30或移动站10,通过包含在请求信号中的ID确定发送方。
[基站]
接着,使用图15说明基站20的结构。如图15所示,基站20包括:处理来自核心网络的发送数据,发送处理后的数据的发送数据处理部件25;处理接收数据,生成应该向核心网络发送的接收数据的接收数据处理部件24;接收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部件21;测量接收站20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发送包含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测量的干扰电平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23。另外,基站20还包括:接收连接信号的连接信号接收部件27;发送对连接信号的ACK信号的ACK信号发送部件28。
请求信号接收部件21具有以下功能:接收从中继站30或移动站10发送的请求信号,将接收到请求信号的通知输入到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
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具有以下功能:在从请求信号接收部件21接收到有关接收到请求信号的通知时,测量接收站20的干扰电平。
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23具有以下功能:将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测量的干扰电平发送到作为请求信号的发送方的中继站30或移动站10。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23根据包含在请求信号中的发送方ID,能确定发送方的中继站30或发送站10。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同时参照图16说明实施例相关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
图16是表示本实施例相关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移动站10发送请求信号(在图16中记载为“RQ信号”)(S50),基站20如果接收到从移动站10发送的请求信号,则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并向移动站10发送包含测量的干扰电平的请求应答信号(S52)。移动站10如果接收到从基站20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则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决定通信速度(S54),并向基站20发送包含决定的通信速度信息等的连接通知(在图16中记载为“CN通知”)(S56)。基站20如果接收到从移动站10发送的连接通知,则向移动站10发送ACK(S58),确立移动站10和基站20之间的单段的通信(S60)。该单段的通信到移动站10和基站20的通信结束为止一直连接着。
接着,移动站10再次发送请求信号(S62)。此时发送的请求信号是为了搜索进行多段通信的中继站30A而发送的请求信号。在此,由于在后面根据请求应答信号决定通信速度,所以在请求信号中可以不包含要求的通信速度的信息。为了搜索位于移动站10近旁的中继站30A,从移动站10通过向规定范围内进行发送所必需的发送功率来发送请求信号。接收到从移动站10发送的请求信号的中继站30A发送请求信号(S64)。基站20如果接收到从中继站30A发送的请求信号,则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向中继站30A发送包含测量的干扰电平的请求应答信号(S66)。中继站30A如果接收到从基站20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则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决定与基站20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S68)。另外,中继站30A从移动站10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向移动站10发送包含测量的干扰电平、与在步骤S68中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S70)。移动站10根据从中继站30A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决定移动站10-中继站30A-基站20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S72)。具体地说,首先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移动站10-中继站30A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接着,根据决定的移动站10-中继站30A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中继站30A-基站20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移动站10-中继站30A-基站20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
接着,判断决定的通信速度是否大于单段的通信速度,决定是否选择移动站10-中继站30A-基站20的通信路径(S74)。在通信速度比单段的通信路径大的情况下,选择移动站10-中继站30A-基站20的通信路径。然后,如果选择了移动站10-中继站30A-基站20的通信路径,则移动站10向中继站30发送连接通知(S76)。中继站30如果接收到来自移动站10的连接通知,则再向基站20发送连接通知(S78),通过接收到连接通知的基站20向中继站30A发送ACK(S80),确立中继站30A和基站20之间的通信(S82)。接着,再确立了与基站20的通信后,通过中继站30A向移动站10发送ACK(S84),确立移动站10和中继站30A的通信(S86)。并且,作为实现决定的通信速度的方法,可以改变调制方式,也可以改变扩散方式。
接着,移动站10再次发送请求信号(S88)。此时发送的请求信号是为了搜索进行多段通信的中继站30B而发送的请求信号。为了搜索位于移动站10近旁的中继站30B,从移动站10通过向规定范围内进行发送所必需的发送功率来发送请求信号。并且,移动站10在发送请求信号之前没有必要确认在周围存在中继站30A、30B,通过发送请求信号,接收对其的请求应答信号,来知道存在中继站30A、30B。接收到从移动站10发送的请求信号的中继站30B依照与中继站30A的情况一样的流程,向移动站10发送请求应答信号(S90~96)。移动站10如果从中继站30B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则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决定移动站10-中继站30B-基站20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S98)。接着,移动站10选择之前连接的经由中继站30A的通信路径、经由中继站30B的通信路径中的通信速度大的一方的通信路径(S100)。在此,在选择了经由中继站30B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确立移动站10-中继站30B-基站20的通信路径的通信。即,移动站10向中继站30B发送连接通知(S102),接收到连接通知的中继站30B向基站20发送连接通知(S104)。接收到连接通知的基站20向中继站30B发送ACK,确立中继站30B-基站20之间的通信(S108)。进而,确立了与基站20的通信的中继站30B向移动站10发送ACK(S110),确立移动站10-中继站30B间的通信(S112)。在这种情况下,切断移动站10-中继站30A-基站20的通信路径。即,将经由中继站30A的通信路径切换到经由中继站30B的通信路径。相反,在选择了经由中继站30A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不确立经由中继站30B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而维持移动站10-中继站30A-基站20的通信路径。图16所示的流程在此结束,但到与基站20的通信结束为止循环进行以下操作:移动站10发送请求信号,进而搜索通信速度大的通信路径。并且,在该流程中决定的通信路径不只是从移动站10向基站20发送分组的情况,还可以适用于从基站20向移动站10发送分组的情况。即,通过一站决定通信路径,能对应于进行双方向通信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站10作为发送站发挥功能,决定了移动站10和基站20之间的通信路径,但也可以例如使中继站30A作为发送站发挥功能,在中继站30A到基站20之间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由此,在确立了移动站10-中继站30A-基站20的通信路径后,能在中继站30A-基站20之间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发送了请求信号的一侧的站(移动站10、中继站30)根据针对请求信号而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请求信号发送方的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其他的,也可以是接收到请求信号的一侧的站(中继站30、基站20)根据本站的干扰电平和请求信号的传送损失,决定与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在采用了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将与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发送到请求信号发送方的站。
在实施例2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中,首先,在移动站10在与基站20之间确立了单段的通信后,发送请求信号并搜索多段的通信路径,根据请求应答信号决定搜索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由此,首先在确保移动站10-基站20间的通信的基础上,能根据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切换到通信速度大的通信路径,因而在缩短到通信确立为止的时间的同时,能搜索更高质量(高速度)的通信路径。
另外,通过始终确立最初确立了的单段通信路径,在切断了多段连接的通信的情况下,能通过单段通信路径继续进行通信,因而能降低通信切断的危险。这样,在开始在单段通信路径中进行通信后,如果再次搜索多段的通信路径,进行决定通信路径的操作,则能再次切换到通信速度大的通信路径。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2中,说明了移动站(发送站)10包括通信路径决定部件11,根据从基站20或基站30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并根据它决定通信路径的情况。也可以是基站(接收站)20具有通信路径决定部件。即,在从移动站10或中继站30发送了请求信号时,根据本站的干扰电平、包含在请求信号中的中继信息(构成移动站10和基站20间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基站20决定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根据它能决定通信路径。
(实施例3)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现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站(发送站)、中继站以及基站(接收站)的程序。执行本实施例相关的程序的计算机是构成移动通信系统的携带电话等终端,具有移动通信的通信功能。
图17是表示用来实现实施例1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例3相关的通信路径控制程序的结构的图。通信路径控制程序在适用于发送站、中继站、接收站各站的情况下,是各个发送站用程序、中继站用程序、接收站用程序。图17A表示了发送站用程序110A,图17B表示了中继站用程序130A,图17C表示了接收站用程序120A。
如图17A所示,发送站用程序110A由以下模块构成:程序信号发送模块111a、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模块111b、具有信号解析模块111c的通信路径决定模块111。并且,只表示了为了实现本发明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所必需的构成要素,省略了其他的构成要素。请求信号发送模块111a具有使计算机发送请求信号的功能。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模块111b具有使计算机接收请求应答信号的功能。信号解析模块111c具有使计算机解析请求应答信号判断是否能通信的功能。通过使计算机执行请求信号发送模块111a、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模块111b、信号解析模块111c而实现的功能与实施例1中的移动站10的请求信号发送部件11a、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11b、信号解析部件11c的各功能相同。
如图17B所示,中继站用程序130A具有请求信号接收模块131、请求信号发送模块132、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模块133、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模块134、干扰电平测量模块136以及通信可否判断模块137。请求信号接收模块131具有使计算机接收请求信号的功能。请求信号发送模块132具有使计算机发送请求信号的功能。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模块133具有使计算机接收请求应答信号的功能。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模块134具有使计算机发送请求应答信号的功能。干扰电平测量模块136具有使计算机测量干扰电平的功能。通信可否判断模块137具有使计算机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模块测量的干扰电平,判断通信的可否的功能。通过使计算机执行请求信号接收模块131、请求信号发送模块132、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模块133、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模块134、干扰电平测量模块136以及通信可否判断模块137而实现的功能与实施例1中的中继站30的请求信号接收部件31、请求信号发送部件32、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33、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34、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的各功能相同。
如图17C所示,接收站用程序120A具有请求信号接收模块121、干扰电平测量模块122、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模块123以及通信可否判断模块124。请求信号发送模块121具有使计算机发送请求信号的功能。干扰电平测量模块122具有使计算机测量干扰电平的功能。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模块123具有使计算机发送请求应答信号的功能。通信可否判断模块124具有使计算机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模块122测量的干扰电平,判断通信的可否的功能。通过使计算机执行请求信号接收模块121、干扰电平测量模块122、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模块123以及通信可否判断模块124而实现的功能与实施例1中的基站20的请求信号接收部件121、干扰电平测量部件122、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123、通信可否判断部件124的各功能相同。
(实施例4)
接着,参照图18说明用来实现实施例2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实施例4相关的通信路径控制程序。图18A是表示发送站用程序110B、中继站用程序130B、接收站用程序120B的结构的图。
如图18A所示,实施例4相关的发送站用程序110B与实施例3相关的发送站用程序110A具有基本系统的结构,但在代替信号解析模块111c而具有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11d这一点上是不同的。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11d具有使计算机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站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11e。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11d具有以下功能:使计算机根据由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11e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所包含的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通过使计算机执行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11d而实现的功能与实施例2相关的移动站10的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d的功能相同。
如图18B所示,实施例4相关的中继站用程序130B与实施例3相关的中继站用程序130A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在代替通信可否判断模块137而具有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38这一点上是不同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38具有以下功能:使计算机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到接收站的通信速度。通过使计算机执行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38而实现的功能与实施例2相关的中继站30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部件38的功能相同。
如图18C所示,实施例4相关的接收站用程序120B与实施例3相关的接收站用程序120A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在具有通信可否判断模块126这一点上是不同的。通过使计算机执行实施例4相关的接收站用程序120B而实现的功能与实施例2相关的基站20相同。
接着,说明实现包括用来决定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部件的接收站的接收站用程序。图19是表示接收站用程序的结构的图。如图19所示,接收站用程序由请求信号接收模块121、干扰电平测量模块122、具有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23和通信路径选择模块124的通信路径决定模块构成。请求信号接收模块121具有使计算机接收请求信号的功能。干扰电平测量模块122具有使计算机测量计算机接收到的请求信号的干扰电平的功能。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24具有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24a。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24a具有使计算机根据干扰电平决定站间通信速度的功能,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24具有以下功能:使计算机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速度。通信路径选择模块125具有以下功能:使计算机根据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选择通信路径。另外,接收站用程序如图19的虚线所示,可以具有使计算机发送选择的通信路径的信息的通信路径信息发送模块129。由此,向发送站发送决定的通信路径的信息,依照决定的通信路径从发送站发送分组。
以上,列举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只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2中,各中继站30具有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根据干扰电平决定站间通信速度,向移动站10发送该站间通信速度信息,但也可以是各中继站30和基站20将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测量的干扰电平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发送到移动站10。由此,移动站10能根据各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能根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移动站10决定移动站10-基站20间的通信速度,并决定通信路径。相反,也可以将各中继站30的干扰电平包含在请求信号中发送到基站20。由此,基站20能根据各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基站20能根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移动站10-基站20间的通信速度,并决定通信路径。
(实施例5)
根据以上各实施例,能根据中继站和接收站所接收的各个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高)的通信路径或满足规定的通信质量的通信路径(以下将这些通信路径称为“最优路径”)。在本实施例中,如下这样决定最优路径,使得确保从移动站到基站的接收质量。
在CDMA移动通信方式下,对于根据在接收站成为目标的每比特所需要的接收功率(Eb)、热噪音(N0)和干扰功率(10)的比例求出的参数E,即
E=Eb/(N0+I0)
在发送功率的控制中,成为了决定信号的接收质量的因素。将参数E作为发送功率控制的目标值,如果加大该目标值则错误地接收信号的概率(错误率)减小,但会发生以下危害:网络半径和系统容量缩小。因此,在现有的CDMA移动通信方式中,通过将目标值设置为必要最小限的值来控制发送功率,确保基站的信号的接收质量。
但是,在多段连接方式中,由于经由中继站与基站进行通信,所以为了在基站中正确地接收信号,而必须在基站和所有的中继站中没有错误地接收信号。所以,在多段的连接方式中,为了实现与现有方式(单段方式)同等的错误率,而必须加大目标值使得减小各站的错误率。但是,增大目标值就成为了减少网络半径和系统容量的因素。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了该点,如下这样进行操作,使得尽量不减少网络半径和系统容量,提高接收质量,即能降低错误率。并且,以下的说明是以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的部分为中心的,省略或简化了共通部分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设置发送功率控制的目标值,在基站成为接收站的情况和中继站成为接收站的情况下分别独立(独自)地设置该目标值。即,基站根据基站独自的条件独自地计算出基站目标值,中继站根据中继站独自的条件计算出中继站目标值。然后,基站的目标值(以下称为“基站目标值”)只有容许的必要最小限的值,另一方面,与基站目标值不同,加大中继站的目标值(以下称为“中继站目标值”)。
接着,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
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与实施例1的移动通信系统相同具有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另外,移动站与移动站10相同具有图3所示的结构。基站20和中继站30与实施例1不同。
本实施例的中继站30具有与实施例1的中继站30相同的内部结构。与实施例1的中继站30在以下点不同: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具有存储发送功率控制的预先计算出的目标值的目标值存储部件,将中继站目标值存储在该目标值存储部件中。
与基站20的后述的基站目标值独立地计算中继站目标值,使得在规定了容许的中继次数的基础上,基站20和中继站30的错误率满足以下的公式(1)。
各中继站30的中继站目标值与基站20的基站目标值独立地设置,并且可以与各中继站30一样地设置。但是,中继站目标值根据需要,可以对应于各中继站30的设置环境等、周围的状况而针对每个中继站30进行变更。
在此,中继站目标值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的参数E。也可以使用其他的SIR(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接收功率对干扰信号比)、CIR(Carrier Interference Ratio:希望波信号对干扰信号比)、接收电平。
公式1:1-(总错误率)>(1-基站的错误率)×(1-中继站的错误率)x      x:中继次数
然后,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测量的干扰电平、存储的中继站目标值,判断是否能在由请求信号接收部件31接收到的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通信。例如,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36测量的干扰电平,求出能通信并且适合于中继站目标值的最高通信速度,通过将该最高通信速度与要求的通信速度进行比较来进行判断。然后,将该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的判断结果输入到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34,以下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
另外,本实施例的基站20具有与实施例1的基站20相同的内部结构。与实施例1的基站20不同的是: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具有存储发送功率控制的预先计算的目标值的目标值存储部件,并将基站目标值存储在该目标值存储部件中。
在此,与中继站目标值独立地并且与中继站目标值一样满足上述公式1地计算基站目标值,例如,使用上述参数E、SIR、CIR、接收电平。
然后,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测量的干扰电平、存储的基站目标值,判断是否能与移动站10进行通信。例如,通过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部件22测量的干扰电平,求出能通信并且适合于基站目标值的最高通信速度,将该最高通信速度与要求的通信速度进行比较,来进行该判断。然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部件23将包含与该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的判断可否有关的通信可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到发送方的中继站30或移动站10。以后,与实施例1一样。
本实施例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有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的方法(以下称为“最快路径决定方法”)、决定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方法(以下称为“要求质量路径决定方法”)。以移动站10成为发送站的情况为例,并以与实施例1相关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这些方法。并且,省略或简化共通的说明。
最快路径决定方法与实施例1的情况一样,依照图8所示的步骤进行。从通信速度最大的路径开始顺序搜索的情况(以下称为“降序搜索”)下的步骤如下。
首先,与实施例1一样,移动站10试着进行384kbps单段的连接(S11),判断是否能在384kbps单段下进行通信。此时,信号解析部件11c解析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通信可否信息。移动站10如果不能在384kbps单段下进行通信,则搜索在384kbps多段下进行通信的中继站30(S12)。此时,移动站10向中继站30发送请求信号。这样,中继站30接收请求信号,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另外,中继站30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和存储的中继站目标值,来判断是否能在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速度(在此为384kbps)下进行通信。
接着,与实施例1相同,把表示该判断结果的信息发送到移动站10或基站20。
在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判断出能通信时,中继站30向基站20发送请求信号。基站20如果接收到该请求信号,则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另外,基站20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根据测量的干扰电平和存储的基站目标值,判断是否能在要求的通信速度下与移动站10进行通信。然后,基站20向中继站30发送与实施例1相同的请求应答信号。如果中继站30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则向移动站10发送包含在该请求应答信号中的通信可否信息、本站的通信可否信息(在此为“能通信”)的请求应答信号。移动站10通过信号解析部件11c解析包含在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中的通信可否信息。在解析结果是能在384kbps多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决定384kbps多段下的通信路径,开始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在不能在384kbps多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移动站10试着进行64kbps单段下的连接(S13)。这与上述本实施例的384kbps单段下的连接试行一样。在此,在能在64kbps单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决定64kbps单段的通信路径,开始通信。另外,在不能在64kbps单段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移动站10试着进行64kbps多段下的连接(S14)。这与上述本实施例的38kbps多段下的连接试行一样。
这样,在降序搜索的情况下,通过移动站10从高速的通信速度开始依次试着进行连接,在判断为能通信的通信速度下与基站20连接,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并且,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中继站30和基站20,根据各自独立地计算出的中继站目标值和基站目标值,决定通信速度最大通信路径,因而能尽量不减小网络半径和系统容量地提高接收质量。
接着,从通信速度最小的路径开始顺序搜索的情况(以下称为“升序搜索”)下的步骤如图9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首先,移动站10试着进行64kbps多段下的连接(S21)。此时,与上述384kbps多段下的连接试行一样,中继站30和基站20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和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根据各自的干扰电平、中继站目标值和基站目标值,判断是否能在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通信。
接着,与实施例1样,确保64kbps多段的连接等,试着进行64kbps单段下的连接(S22、S23)。然后,移动站10试着进行384kbps多段下的连接(S24)。在这种情况下,中继站30和基站20也通过各个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和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根据干扰电平、存储的中继站目标值和基站目标值,判断是否能在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通信。接着,与实施例1一样,确保64kbps多段的连接等,试着进行384kbps单段下的连接(S25、S26)。
这样,在升序搜索的情况下,首先,通过确保通信路径,将到通信开始为止的时间保持为短时间,阶段性地搜索通信速度大的通信路径,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中继站30和基站20根据各个干扰电平、独立计算出的中继站目标值和基站目标值,决定通信路径,因而能尽量不减小网络半径和系统容量,而提高接收质量。
接着,说明要求质量路径决定方法。在本实施例中,该要求质量路径决定方法也可以适用图10所示的第1多段方式、图10B所示的第2多段方式的双方。前者的多段方式下的要求质量路径决定方法与实施例1一样,依照图11所示的步骤进行。
首先,如果通过通信速度给予了要求的线路质量(S30),则移动站10通过该通信速度,试着进行单段的连接(S31、S33、S35、S37)。此时,首先,移动站10与实施例1一样,发送给予的通信速度的请求信号。基站20从移动站10接收发送的请求信号,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然后,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根据该测量的干扰电平和存储的基站目标值,判断是否能在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速度下与移动站10进行通信。然后,基站20将判断的通信可否信息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发送到移动站10。移动站10如果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则根据包含在其中的通信可否信息,判断是否能进行给予的通信速度的单段通信。在此,如果能进行该单段通信,则决定该通信路径并开始通信,但如果不能,则试着进行该通信速度的2倍的通信速度(倍速)的多段连接(S32、S34、S36)。此时,移动站10发送包含倍速下的通信连接请求的请求信号。中继站30如果接收到该请求信号,则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另外,中继站30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37,根据该测量的干扰电平和存储的中继站目标值,判断是否能在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通信。在判断结果是不能通信的情况下,从中继站30发送包含通信可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在能通信的情况下,从中继站30发送包含倍速下的通信连接请求的请求信号。
然后,如果基站20接收到请求信号,则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根据该干扰电平和基站目标值,通过通信可否判断部件26判断是否能在要求的通信速度下与移动站10进行通信。这以后与实施例1一样。
接着,后者的多段方式下的要求质量路径决定方法与实施例1一样,依照图12所示的步骤进行。
首先,如果通过通信速度给予了要求的线路质量,则移动站10试着通过该通信速度进行单段的连接(S41、S43、S45、S47)。具体的连接试行方法如上所述。在此,如果能通过给予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则决定该通信速度的单段的通信路径,开始通信,但如果不能,则试着进行该通信速度的多段连接(S42、S44、S46、S48)。在这种情况下,具体的连接试行方法也如上所述。
然后,如果能在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速度下进行多段通信,则决定该通信速度的多段连接的通信路径。开始通信。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给予了要求的线路质量的情况下,也能决定满足该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进行连接,因而能提供高质量的通信环境。另外,在中继站30和基站20根据各自独立计算出的中继站目标值和基站目标值决定其通信路径,因而能尽量不减小网络半径和系统容量,而提高接收质量。
(实施例6)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实施例2中确保从移动站到基站的接收质量而决定最优的通信速度,所以如下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例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1中,也在基站成为接收站的情况、中继站成为接收站的情况下独立(各自)地设置发送功率控制的目标值。所以,基站目标值只是容许的必要最小限的值,增大中继站目标值。
本实施例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1具有与实施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相同的系统结构。另外,基站也与基站20相同具有图15所示的结构。移动站10和中继站30与实施例2的移动通信系统不同。
本实施例的移动站10具有与实施例2的移动站10相同的内部结构。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e具有存储发送功率控制的预先计算出的目标值的目标值存储部件这一点上与实施例2的移动站10不同。
在该目标值存储部件中存储了与实施例5相同的基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独立地计算这些基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使得与实施例5相同地满足上述公式1。另外,双方的目标值可以使用上述的参数E、SIR、CIR、接收电平。
然后,站间通信速度决定部件11e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干扰电平、存储的基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中继站30或基站20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
另外,本实施例的中继站30具有与实施例2的中继站30相同的内部结构。在站间通信速度决定部件38具有存储发送功率控制的预先计算出的目标值的目标值存储部件这一点上与实施例2的中继站30不同。
在该目标值存储部件中存储了中继站目标值。与存储在移动站10中的基站目标值独立地计算中继站目标值,使得满足上述公式1。另外,可以使用上述参数E、SIR、CIR、接收电平。
然后,站间通信速度决定部件38根据包含在由请求应答信号接收部件33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存储的中继站目标值,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中继站30或基站20的站间通信速度。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该通信路径决定方法与实施例2一样,依照图16所示的流程进行,但以下说明以与实施例2不同的部分为中心,省略或简化共通的部分。
在与实施例2一样执行了S50、S52后,移动站10如果接收到从基站20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则如下地动作。即,移动站10根据接收到地请求应答信号、存储的基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通信速度(S54),并向基站20发送包含决定的通信速度的信息等的连接通知(S56)。基站20如果接收到该连接通知,则向移动站10发送ACK(S58)。这样,确立了移动站10和基站20之间的单段的通信(S60)。到移动站10和基站20的通信结束为止始终连接该单段的通信。
接着,在与实施例2一样执行了S62、S64、S66后,如果中继站30A接收到从基站20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则根据包含在该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存储的中继站目标值,决定与基站20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S68)。另外,中继站30A向移动站10发送包含本站的干扰电平、与在步骤68中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有关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移动站10根据从中继站30A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存储的基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移动站10-中继站30A-基站20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S72)。具体地说,如下进行操作。首先,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中继站30A的干扰电平、存储的中继站目标值,决定移动站10-中继站30A间的站间通信速度。接着,根据决定的移动站10-中继站30A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中继站30A-基站20的站间通信速度、基站目标值,决定移动站10-中继站30A-基站20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
接着,在与实施例2一样执行了从S74到S86后,移动站10为了搜索中继站30B,而再次发送请求信号。这样,中继站30B在与中继站30A的情况一样的步骤下,向移动站10发送请求应答信号(S88~S96)。移动站10如果从中继站30B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则根据接收到请求应答信号、存储的基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移动站10-中继站30B-基站20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S98)。此后执行与
实施例2一样的步骤。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站10根据干扰电平、独立计算出的中继站目标值和基站目标值,决定站间通信速度,中继站30根据干扰电平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站间通信速度。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根据各站间的通信速度决定最优路径的同时,能尽量不减小网络半径和系统容量,而提高接收质量。
但是,如上所述,在第5、第6各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中,不只是基站20的错误率,还设置以通信路径上的所有站(基站20和各中继站30)的错误率为对象的目标值,根据该目标值决定最优路径。由此,在多段的连接方式下,也能确保从移动站到基站的接收质量。
在此,如果是“W-CDMA移动通信方式”(立川敬二著,丸善公司发行)等,则系统容量C和参数E有以下公式2的关系。
公式2:C=(pg/E)+1         pg:扩散增益
即,系统容量C的值伴随着参数E的增加而减小。增大中继站30的参数E由于会增加干扰,所以会减少系统容量,但与基站20的参数E的增加所带来的影响相比,对系统容量的影响少。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1着眼于这一点,其基站目标值只是容许的必要最小限的值,另一方面,通过增大中继站目标值,在将系统整体的错误率保持为小值的同时,抑制系统容量的减少。
接着,说明实现构成实施例5和实施例6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站(发送站)、中继站和基站(接收站)的程序。实现构成实施例5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各站的程序具有与上述程序共通的模块,但在以下说明中,以不同的模块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或简化共通的模块的说明。
构成实施例5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各站的程序都与实施例3相关的各程序一样具有图17所示的结构。在各程序中,发送站用程序与图17A所示的实施例3相关的发送站用程序110A一样。另外,中继站用程序和接收站用程序分别与图17B和图17C所示的实施例3相关的中继站用程序130A和接收站用程序120A比较,其通信可否判断模块137、124不同,其他模块是共通的。
通信可否判断模块137具有以下功能:使计算机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模块测量的干扰电平、中继站目标值,判断通信的可否。另外,通信可否判断模块124具有以下功能:使计算机根据由干扰电平测量模块122测量的干扰电平、基站目标值,判断通信的可否。
构成实施例6相关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各站的程序都与实施例4相关的各程序一样具有图18所示的结构。在各程序中,接收站用程序与图18C所示的实施例4相关的接收站用程序120B一样。另外,发送站用程序和中继站用程序分别与图18A和图18B所示的实施例4相关的发送站用程序110B和中继站用程序130A比较,其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11e、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38不同,其他模块是共通的。
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11e具有以下功能:使计算机根据由干扰电平、基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与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站的站间通信速度。另外,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38具有以下功能:使计算机根据包含在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中继站目标值,决定到接收站的通信速度。
通过这些程序,能使计算机实现上述实施例5、6相关的基站20、中继站30和移动站10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能尽量不减小网络半径和系统容量,而提高接收质量。
最后,说明实现包括用来决定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部件的接收站的接收站用程序。该接收站用程序与上述接收站用程序120c一样,具有图19所示的结构。该接收站用程序与接收站用程序120c相比,其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24a不同,其他模块是共通的。该站间通信速度决定模块124a具有以下功能:使计算机根据由干扰电平、基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决定站间通信速度。通过该接收站用程序,能使计算机实现上述基站20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能尽量不减小网络半径和系统容量,而提高接收质量。
在以上的实施例5、6中,以从移动站10经由中继站30与基站20连接的“上行”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例5、6如果适当地变更系统容量和目标值的设置方法,则也可以适用于“下行”。
产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决定基于多段或单段的通信路径时,能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所接收的各个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高)的通信路径或满足规定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实现高速化通信。

Claims (26)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由发送站、至少一个中继站、以及接收站构成,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中继站的通信路径而从发送站向接收站进行分组传送,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路径决定装置还包括:
根据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和
根据由上述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来决定从上述发送站到上述接收站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
根据由上述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来决定通信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上述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将发送接收站间的段数最少的路径决定为通信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上述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将发送站和构成通信路径的中继站的发送功率的总和小的路径决定为通信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存在多个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上述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将上述发送站的发送功率小的路径决定为通信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路径决定装置从小于等于预先决定的发送接收站间的段数的阈值的通信路径中决定通信路径。
7.一种发送站,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经由大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中继站的通信路径向接收站发送分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构成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
8.一种接收站,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中继站的通信路径从发送站接收分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站,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信路径决定装置,该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具有:
接收从上述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
当由上述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
根据由上述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
根据由上述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和在从中继站接收到上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在上述请求信号中包含的构成从上述发送站到该中继站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来决定发送站与接收站之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和
根据由上述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来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站,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信路径决定装置,该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具有:
接收从上述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
当由上述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
根据由上述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和在从上述中继站发送了上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构成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
根据由上述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来决定发送站与接收站之间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和
根据由上述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来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
11.一种接收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来接收从发送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
当由上述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
根据由上述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是否能以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来进行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和
通过上述通信路径向上述发送站发送包含由上述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判断的通信可否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
12.一种接收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从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
当由上述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
根据由上述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和
向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发送包含由上述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
13.一种中继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接收从发送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
当由上述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
根据由上述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是否能以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和
通过上述通信路径向上述发送站发送包含由上述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判断的通信可否的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继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仅在由上述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判断为能通信的情况下,才向接收站或其他的上述中继站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和
接收对由上述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
15.一种中继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
当由上述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
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
针对由上述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接收从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
根据包含在由上述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中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上述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和
将包含由上述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由上述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以及在从第2其他中继站接收到上述请求应答信号的情况下包含在上述请求应答信号中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到上述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
16.一种中继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
当由上述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
根据由上述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
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
针对由上述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接收从接收站或第2其他中继站发送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和
将包含由上述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以及包含在由上述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请求应答信号中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到上述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其他中继站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装置。
17.一种中继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从发送站或其他的中继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
当由上述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
根据由上述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请求信号发送方的发送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和
发送包含由上述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以及在从其他中继站接收到上述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
18.一种通信路径决定方法,在由发送站、至少一个中继站、以及接收站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决定发送站与接收站的通信路径,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构成发送接收站间的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来决定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决定步骤。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站和中继站包括:
通过经由大于等于一个的中继站的通信路径或不经由的通信路径,来接收从上述发送站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接收装置;
当通过上述请求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测量本站的干扰电平的干扰电平测量装置;和
分别存储在上述接收站和中继站中独立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
上述接收站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根据由上述干扰电平测量装置测量的干扰电平和上述接收站目标值,上述中继站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根据上述干扰电平和上述中继站目标值,分别判断是否能进行上述请求信号所要求的通信;
上述通信路径决定装置根据上述各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判断的通信可否来决定通信路径。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存储在上述接收站和中继站中独立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并根据构成上述通信路径的各站的干扰电平、上述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来决定上述站间通信速度。
2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存储在上述接收站和中继站中独立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根据构成上述通信路径的中继站和接收站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上述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来决定上述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或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
2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路径决定装置具有:
发送请求信号的请求信号发送装置;
接收对由上述请求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的请求应答信号接收装置;
根据包含在上述请求应答信号中的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的干扰电平,来决定与上述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之间的站间通信速度的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
根据由上述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站间通信速度、和在从中继站发送了上述请求应答信号的情况下的包含在上述请求应答信号中的构成从该中继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各站间的站间通信速度信息,来决定从发送站到接收站的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和
根据由上述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决定的各个通信路径的通信速度,来选择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选择装置,其中
上述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存储独立地在上述接收站和中继站中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并根据上述请求应答信号发送方的接收站或中继站的干扰电平、上述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来决定上述站间通信速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存储与上述中继站独立地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并根据上述干扰电平和上述接收站目标值,来判断是否能以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继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通信可否判断装置存储与用来进行分组传送的接收站独立地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中继站目标值,并根据上述干扰电平和上述中继站目标值,来判断是否能以包含在上述请求信号中的通信速度进行通信。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继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站间通信速度决定装置存储与用来进行分组传送的接收站独立地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中继站目标值,并根据上述干扰电平和上述中继站目标值,来决定上述站间通信速度。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路径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通信路径决定步骤中,根据上述中继站和接收站所接收的各个信号的干扰电平、在上述接收站和中继站中独立地设置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接收站目标值和中继站目标值,来决定上述通信速度最大的通信路径或满足所要求的线路质量的通信路径。
CNB038008963A 2002-05-27 2003-05-21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站、接收站、中继站、通信路径决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03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53048 2002-05-27
JP153048/2002 2002-05-27
JP116095/2003 2003-04-21
JP2003116095 2003-04-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7862A CN1547862A (zh) 2004-11-17
CN1290352C true CN1290352C (zh) 2006-12-13

Family

ID=29585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089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0352C (zh) 2002-05-27 2003-05-21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站、接收站、中继站、通信路径决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7702280B2 (zh)
EP (1) EP1509050A4 (zh)
JP (1) JP3811491B2 (zh)
KR (1) KR100746501B1 (zh)
CN (1) CN1290352C (zh)
CA (1) CA2455586C (zh)
WO (1) WO20031011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8951B2 (en) * 2002-06-12 2011-05-24 Xocyst Transfer Ag L.L.C. Automatic peer discovery
USRE43127E1 (en) 2002-06-12 2012-01-24 Intellectual Ventures I Llc Event-based multichannel direct link
US7933293B2 (en) 2002-06-12 2011-04-26 Xocyst Transfer Ag L.L.C. Link margin notification using return frame
US8050360B2 (en) 2002-06-12 2011-11-01 Intellectual Ventures I Llc Direct link rela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787988B2 (en) * 2003-01-29 2014-07-22 Intellectual Ventures I Llc Power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direct link
JP4103611B2 (ja) 2003-02-03 2008-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アドホック通信システム、端末、その端末における認証方法、暗号化方法及び端末管理方法並びにそれらの方法を端末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7274907B1 (en) * 2003-12-19 2007-09-25 Unites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Wireless instrumentation system and power management scheme therefore
CN1886937A (zh) * 2003-12-19 2006-12-2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跳网络中建立的连接的快速/机会性分布式资源重新分配
KR100605745B1 (ko) 2004-01-06 2006-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노드들로 구성된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경로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TW201509943A (zh) * 2004-03-30 2015-03-16 Euro Celtique Sa 含有小於25ppm14-羥可待因酮之羥可酮鹽酸鹽之組成物、醫藥劑型、延遲釋出口服劑型及醫藥上可以接受的包裝
SE0401574D0 (sv) * 2004-06-18 2004-06-18 Henrik Ehrnlund Trådlöst sensornätverk
US7590064B1 (en) * 2004-07-20 2009-09-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of flow control in multi-hop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JP4680008B2 (ja) * 2004-08-31 2011-05-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ノード及び通信方法
US8090311B2 (en) * 2004-12-13 2012-01-03 Kyocer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6174263A (ja) * 2004-12-17 2006-06-2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ネットワーク
KR20070092234A (ko) * 2004-12-21 2007-09-12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다중 홉 애드혹 및 회로 교환형 모드를 포함하는 혼합형이동 통신 시스템
WO2006070665A1 (ja) * 2004-12-27 2006-07-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554998B2 (en) * 2005-01-11 2009-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based routing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JP2006246202A (ja) * 2005-03-04 2006-09-14 Nec Corp 最適中継ノード選択方法、ノード及び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7813295B2 (en) * 2005-03-09 2010-10-12 Broadcom Corporation Co-location interference avoidance in multiple protoco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204433B2 (en) * 2005-03-28 2012-06-19 Alcatel Luc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through local networks
US7813695B2 (en) 2005-05-06 2010-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obile assisted relay selec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DE602005009340D1 (de) 2005-06-17 2008-10-09 Fujitsu Ltd Leistungsregelung im Mehrstreckenkommunikationssystem
EP1734667B1 (en) * 2005-06-17 2011-08-10 Fujitsu Limited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34666A1 (en) 2005-06-17 2006-12-20 Fujitsu Limit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810201B1 (ko) * 2005-06-18 2008-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셀룰라 네트워크에서 라우팅 장치 및 방법
KR100839966B1 (ko) * 2005-06-29 2008-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링크의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07129726A (ja) * 2005-11-04 2007-05-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マルチホップ中継方式のセルラーネットワークでマルチホップをグループ化してマルチリンクを支援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EP1955561B1 (en) 2005-11-11 2017-0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relay communication
WO2007053949A1 (en) * 2005-11-12 2007-05-1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balanced relay-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2007173989A (ja) * 2005-12-19 2007-07-05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KR100943601B1 (ko) * 2005-12-27 2010-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선택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872420B1 (ko) 2005-12-29 2008-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게 투명성 있는 릴레이 서비스를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0867316B1 (ko) * 2006-01-03 2008-1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 프리앰블 시그널을 이용한 중계국 선택장치 및 방법
CN101001098B (zh) * 2006-01-12 201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站转发下行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KR100896205B1 (ko) * 2006-02-20 2009-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게 투명성 있는 릴레이 서비스를제공하기 위한 중계국의 단말-중계국 간 채널 상태 보고장치 및 방법
JP5023517B2 (ja) * 2006-03-08 2012-09-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その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経路修復方法、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705873B2 (ja) * 2006-03-31 2011-06-22 公益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通信回線構成システム、通信回線構成装置、通信回線構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064913B (zh) * 2006-04-29 2012-05-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用于扩展基站覆盖范围的中继站、基站及其方法
ATE489822T1 (de) 2006-05-11 2010-12-15 Qualcomm Inc Routing in einem mesh-netzwerk
KR101277954B1 (ko) * 2006-06-20 2013-06-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릴레이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1317500B1 (ko) * 2006-06-20 2013-10-15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릴레잉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US8483123B2 (en) * 2006-06-30 2013-07-09 Nokia Corporation QoS request and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for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JP4952135B2 (ja) * 2006-08-17 2012-06-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中継局、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US7917149B2 (en) 2006-08-18 2011-03-29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using wireless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GB0616476D0 (en) 2006-08-18 2006-09-2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2440986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049678A1 (en) * 2006-08-24 2008-02-28 Siemens Corporate Research, Inc. Relay-Assisted Channel Condition Measurements For Connection Setup and Maintenance
JP4384151B2 (ja) * 2006-08-28 2009-12-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中継ノード、及び中継方法
KR100786125B1 (ko) * 2006-08-30 2007-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 방식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경로 선택 방법 및장치
KR100957429B1 (ko) 2006-08-31 2010-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 선택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080070510A1 (en) * 2006-09-18 2008-03-20 Nokia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1150841B (zh) * 2006-09-20 2011-09-07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中继网络中建立移动终端与基站间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JP4628411B2 (ja) * 2006-10-20 2011-02-09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マルチホップ中継方式を用い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継サービスを支援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7643429B2 (en) * 2006-11-06 2010-01-05 Fujitsu Limited Interference measuring and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relay stations
GB2443464A (en) 2006-11-06 2008-05-07 Fujitsu Ltd Signalling in a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8057595A2 (en) * 2006-11-08 2008-05-1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Kg Connection maintenance in ieee 802. 16 networks with relays via cid encapsulation
DE602006006917D1 (de) * 2006-11-20 2009-07-02 Ntt Docomo Inc Relais zum Weiterleiten eines Datenpaketes gesendet von einem ersten Sender/Empfänger an einen zweiten Sender/Empfänger.
KR100961745B1 (ko) * 2006-11-27 2010-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채널정보 통신장치 및 방법
KR100874009B1 (ko) 2006-12-06 2008-12-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기 선택 방법
JP4911602B2 (ja) * 2007-01-10 2012-04-04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US8200169B2 (en) * 2007-02-28 2012-06-12 Ntt Docomo, Inc. Transmitter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able signal transmitter apparatus
GB2447883A (en) 2007-03-02 2008-10-01 Fujitsu Ltd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multi-ho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381061B2 (en) * 2007-03-06 2013-0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GB2447635A (en) 2007-03-19 2008-09-24 Fujitsu Ltd Scheduling qos communications between nodes within a predetermined time unit in wimax systems
CN101287268B (zh) * 2007-04-13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站连接关系更新的方法
US8179872B2 (en) * 2007-05-09 2012-05-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Wireless router system and method
KR101373021B1 (ko) * 2007-05-10 2014-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 장치를 이용한 이동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08311695A (ja) * 2007-06-12 2008-12-25 Ntt Software Corp アクセス制御装置、及び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US20080311852A1 (en) * 2007-06-15 2008-12-18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communication link coordination for shared data transmissions
CN101335971B (zh) * 2007-06-28 2011-04-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中继站的多跳无线网络的资源调度方法
KR101402252B1 (ko) * 2007-07-11 2014-06-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최적 전송 모드 결정 방법과 최적전송 모드 결정을 위한 프레임 구조
JP4868374B2 (ja) * 2007-08-08 2012-0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呼制御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016414B2 (ja) * 2007-08-10 2012-09-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方法
KR101102673B1 (ko) 2007-10-30 2012-01-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31464A (zh) * 2007-11-06 2009-05-1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优选客户端之间数据传输路径的方法及其装置
KR100943174B1 (ko) * 2007-11-30 2010-02-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중계확률 기반의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메시지 전달 방법
KR101434585B1 (ko) * 2008-01-03 2014-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협력 통신 릴레이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통신시스템
JP2009165008A (ja) * 2008-01-09 2009-07-23 Oki Semiconductor Co Ltd 無線端末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US8711768B2 (en) * 2008-01-16 2014-04-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ng base station selection based on backhaul capability
US8248941B2 (en) * 2008-02-01 2012-08-2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uplink scheduling in a network that employs relay nodes
US8520559B2 (en) 2008-04-02 2013-08-27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routing via access terminals
KR100973589B1 (ko) * 2008-06-02 2010-08-11 한국과학기술원 차세대셀룰러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기지국과 비가시채널단말간통신방법 및 중계채널 형성방법
US8675550B2 (en) * 2008-06-14 2014-03-18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backhau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ith access terminal router
US20090325479A1 (en) * 2008-06-25 200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antenna indexing for shared antenna communication
KR101547186B1 (ko) * 2008-09-10 2015-08-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셀룰라 시스템에서 무선링크로 인접기지국간 셀 정보를 교환하기 위한 중계단말기
US8600418B2 (en) * 2008-09-10 2013-12-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elay station for cell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djacent BSs over air links in cellular systems
JP4668315B2 (ja) * 2008-12-02 2011-04-13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S2579278T3 (es) * 2009-02-13 2016-08-09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Método para comunicar en una red que comprende un dispositivo zigbee sin batería, red y dispositivo para la misma
KR101019386B1 (ko) * 2009-02-13 2011-03-07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통신장치 및 방법
CN101867964B (zh) * 2009-04-17 2012-10-3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协作传输节点的方法及系统、装置
JP5182220B2 (ja) * 2009-05-21 2013-04-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制御方法
JP5310850B2 (ja) 2009-06-18 2013-10-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中継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0145710A1 (en) * 2009-06-18 2010-12-2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load information among nodes in a radio system
KR101802533B1 (ko) * 2009-06-19 2017-11-28 코다 와이어리스 피티와이 리미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환경을 추정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KR101521888B1 (ko) * 2009-06-26 2015-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 링크 추가 및 삭제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5263395B2 (ja) 2009-07-16 2013-08-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KR101335807B1 (ko) 2009-07-16 2013-12-03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중계국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US20110053582A1 (en) * 2009-08-27 2011-03-0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End-use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n end-user device
JP5521638B2 (ja) * 2009-09-25 2014-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管理サーバ、および通信端末
EP2485411B1 (en) 2009-09-29 2016-01-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a relay 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437086B2 (ja) * 2010-01-13 2014-03-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中継局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IL206455A (en) 2010-01-28 2016-11-30 Elta Systems Lt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oving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and useful devic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bove
US8661118B2 (en) * 2010-03-08 2014-02-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tection of end-to-end transport quality
WO2011119077A1 (en) * 2010-03-23 2011-09-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artial relaying of message based on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network
WO2011121714A1 (ja) * 2010-03-30 2011-10-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中継装置、移動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672779B2 (ja) * 2010-06-08 2015-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制御装置、および送信制御方法
US20110305189A1 (en) * 2010-06-09 2011-12-15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loiting buffers in cognitive multi-relay systems for delay-sensitive applications
JP5454792B2 (ja) * 2010-06-21 2014-03-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中継局装置及び無線中継方法
CN102340851A (zh) * 2010-07-19 2012-02-01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移动装置的省电方法及其通讯系统
JP5471961B2 (ja) * 2010-08-12 2014-04-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SG10201509642XA (en) 2010-11-24 2015-12-30 Elta Systems Ltd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for traffic management by tunneling in moving hierarchical cellular networks
SG10201509651TA (en) * 2010-11-24 2015-12-30 Elta Systems Ltd Various routing architectures for dynamic multi-hop backhauling cellular network and various method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KR101781356B1 (ko) * 2011-01-28 2017-09-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립된 단말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08057A1 (ja) 2011-02-10 2012-08-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2487961B1 (en) * 2011-02-11 2015-01-14 BlackBerry Limi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nfigured to correct an association mismatch and related methods
US8538439B2 (en) 2011-02-11 2013-09-17 Blackberry Limi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nfigured to correct an association mismatch and related methods
US8879980B2 (en) * 2011-05-05 2014-11-04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ices,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vice
WO2012165747A1 (ko) * 2011-05-27 2012-12-06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릴레이 기반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경로 결정 방법
JP5910171B2 (ja) * 2012-03-01 2016-04-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同期対象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同期システム、同期対象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100938B2 (en) * 2012-05-09 2015-08-04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Digital relay for out of network devices
US9338726B2 (en) * 2012-10-15 2016-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perative data mules
US9019841B2 (en) * 2012-10-19 2015-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rchitecture for relays in LTE using D2D
WO2015090348A1 (en) * 2013-12-16 2015-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WO2015096140A1 (zh) * 2013-12-27 2015-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射方法、系统及控制器和基站
JP6531512B2 (ja) * 2015-06-19 2019-06-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パケット滞留通知方法、および通信パケット滞留通知プログラム
EP3121974B1 (en) 2015-07-24 2019-11-2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prose relay ue activation
CN109983832B (zh) * 2016-11-28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d2d通信的发射器通信设备和中继通信设备
US11070986B2 (en) * 2017-02-03 2021-07-20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system, method,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optimizing power consumption
US10034233B1 (en) * 2017-02-24 2018-07-2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type based on a hop count
CN108632919A (zh) * 2017-03-23 2018-10-09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245845B (zh) * 2017-05-05 2022-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及设备
JP7060250B2 (ja) * 2019-09-18 2022-04-26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11457B2 (ja) 2020-03-31 2023-07-19 株式会社光電製作所 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27148C1 (de) 1985-07-29 1986-05-22 Friedrich 7531 Keltern Zettl Einrichtung zum maschinellen Verbinden von Stiften mit einer Verbindungsplatte
JP3194297B2 (ja) 1992-07-29 2001-07-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衛星搭載中継器
MY123040A (en) * 1994-12-19 2006-05-31 Salbu Res And Dev Proprietary Ltd Multi-hop packet radio networks
US5987011A (en) * 1996-08-30 1999-11-16 Chai-Keong Toh Routing method for Ad-Hoc mobile networks
JPH1132072A (ja) 1997-07-11 1999-02-0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無線パケットの経路決定方法
KR100240474B1 (ko) * 1997-09-18 2000-01-15 이홍선 휴대 단말기와 기지국들간의 링크설정 방법
JP3585790B2 (ja) * 1999-10-28 2004-11-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可変エリア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
US6870816B1 (en) * 2000-03-01 2005-03-22 Motorola, Inc. Self-organizing network with decision engine and method
JP3445549B2 (ja) 2000-03-01 2003-09-08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ルーチング方法及びルータ装置
JP2002026923A (ja) 2000-07-06 2002-01-25 Nippon Hoso Kyokai <Nhk> 自己増殖型無線分配ネットワーク
JP4227737B2 (ja) * 2000-08-30 2009-0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中継ノード及びそれに用いる中継伝送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US7380006B2 (en) * 2000-12-14 2008-05-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 tuning of TCP receive window based on a determined bandwidth
JP5138847B2 (ja) * 2001-08-31 2013-02-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ネットワーク中継監視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運用方法
JP4037640B2 (ja) * 2001-11-15 2008-01-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
US7028097B2 (en) * 2002-03-28 2006-04-11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LAN with dynamic channel access management
US7106688B2 (en) * 2003-04-14 2006-09-1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phantom data communication lin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09050A1 (en) 2005-02-23
WO2003101132A1 (fr) 2003-12-04
US7702280B2 (en) 2010-04-20
US20070178831A1 (en) 2007-08-02
US7881660B2 (en) 2011-02-01
JP3811491B2 (ja) 2006-08-23
KR100746501B1 (ko) 2007-08-07
US7907890B2 (en) 2011-03-15
CA2455586A1 (en) 2003-12-04
KR20040018525A (ko) 2004-03-03
US20070183321A1 (en) 2007-08-09
CA2455586C (en) 2012-01-03
US20040242154A1 (en) 2004-12-02
JPWO2003101132A1 (ja) 2005-09-29
EP1509050A4 (en) 2009-03-18
CN1547862A (zh) 2004-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0352C (zh)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站、接收站、中继站、通信路径决定方法
CN1265674C (zh) 用于在数据通信系统内选择服务扇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184790C (zh) 移动电话、gps、蓝牙一体型复合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281093C (zh) 准入控制方法以及准入控制装置
CN1225094C (zh)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方法以及移动台
CN100341379C (zh) 无线电信系统中移动站重选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CN1521991A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及资源分配控制法
CN1162023C (zh) 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相关的移动站、基站、基站发送功率控制系统和其通信控制方法
CN1383337A (zh) 数据链路传输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装置、基站、移动台、移动台控制程序以及可机读的记录媒体
CN1722904A (zh) 通信系统、用户设备、控制装置、通信系统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装置控制方法
CN1366391A (zh) 发送功率控制装置与发送功率控制方法以及移动台与基地台
CN1143587C (zh) 小区重选的方法和网络部件及用户终端
CN1898984A (zh) 无线局域网和蜂窝通信系统之间的切换
CN1374811A (zh) 在移动无线系统内管理处理资源的方法
CN1499856A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及分组通信方法
CN1383338A (zh) 无线装置以及无线装置的切换控制方法
CN101053053A (zh) 基于多载波传输方式的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241380C (zh) 传输装置和传输控制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控制方法
CN1695399A (zh) 无线基站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01076977A (zh) 无线节点的电源管理方法
CN1430341A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其所应用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381114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881837A (zh) 通信系统
CN1248519C (zh) 通信系统、多播交换设备及通信方法
CN1262093C (zh) 移动通信系统、服务器装置和数据发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13

Termination date: 201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