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6380A - 带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6380A
CN1676380A CNA2005100598124A CN200510059812A CN1676380A CN 1676380 A CN1676380 A CN 1676380A CN A2005100598124 A CNA2005100598124 A CN A2005100598124A CN 200510059812 A CN200510059812 A CN 200510059812A CN 1676380 A CN1676380 A CN 1676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slide block
rotation
swivel
secur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598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45710C (zh
Inventor
斎藤拓宏
朝雾佳规
森信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093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9126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6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6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57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571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2/4619Transmission of tensioning power by cable, e.g. using a clutch on reel 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60R2022/4473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using an electric retraction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022/466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actu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022/46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clutching means between actuator and belt r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1Minimizing space with more compact design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Winding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卷绕装置,它不仅借助于离合器可使旋转仅从马达侧传递给卷轴,而且简单、结构紧凑。该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采用简单的结构,即,摩擦力使离合器主体部114的滑块144保持在壳体上,使滑块144与锁定杆154相对移动,该相对移动使得锁定杆154向与棘轮134结合的位置或结合解除的位置移动。而且,与以前的离合器那样的采用大型且重量大的惯性圆盘使棘爪移动的结构相比,离合器100的整体结构可大幅度地小型化(特别是变薄),由此可使带卷绕装置1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带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卷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通过马达使卷轴旋转,从而可卷绕带的带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束缚乘客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带有带卷绕装置。该带卷绕装置中设有用于减轻或消除系带时过度的压迫感的所谓拉力减压器机构、及车辆紧急减速状态等时,将一定量的带卷绕在卷轴上,从而消除被称为“松配合”等的少量松弛,同时增加带对乘客身体的约束力,进一步确实固定乘客身体的预张紧机构,而且,在马达的作用下执行上述各功能的所谓马达牵引器已经公知了(作为一例,可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这种马达牵引器是非常有用的,不仅可发挥例如前述那样的拉力减压器和预张紧器的功能,还可辅助平时系带时带的卷绕和拉出。
特别是近年来研制了在前述那样的马达牵引器中,用距离传感器等前方监测装置检测到前方其它车辆及障碍物的距离,如果到前方车辆或障碍物的距离不足一定值,则启动马达,借助马达的旋转力使卷轴向卷绕方向旋转的结构。这样的马达牵引器中,为了防止卷轴侧的旋转传递给马达而在马达的输出轴与卷轴之间设置离合器,该离合器使旋转仅能从马达的输出轴侧传递到卷轴。
但是,上述现有的马达牵引器中带有例如惯性圆盘、将惯性圆盘推向预定方向的弹簧,利用作用在该惯性圆盘上的惯性力使棘爪移动,从而连接或松开离合器。因此,必须确保惯性圆盘的大小及重量,因而存在离合器整体大型化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1303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3479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卷绕装置,不仅借助于离合器可使旋转仅从马达侧传递给卷轴,而且简单、结构紧凑。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带卷绕装置包括卷轴、马达和离合器,其中上述卷轴可卷绕或拉出地缠绕用于束缚乘客的带,上述离合器机械地介于前述马达与前述卷轴之间,并将前述马达的旋转传递给前述卷轴,使前述卷轴旋转,同时切断前述卷轴侧所产生的旋转的传递,以防止该旋转传递给前述马达,前述离合器包括下述部件:相对前述卷轴同轴地设置,传递前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可相对前述旋转体,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的滑块、及设置在前述旋转体上的锁定杆,该锁定杆通常被前述滑块保持在与前述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当前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时,该锁定杆与前述卷轴结合,将前述旋转体围绕前述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给前述卷轴,同时允许前述卷轴相对于前述旋转体向围绕前述轴线的一个方向的相对旋转,当前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前述滑块使该锁定杆移动到并保持在前述结合解除位置上。
基于第一方案的带卷绕装置带有将马达的旋转传递给卷轴的离合器。该离合器带有传递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通过与设置在旋转体上的卷轴结合,将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给卷轴的锁定杆。该锁定杆通常被滑块保持在与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因此,通常旋转体与卷轴可相互相对旋转,可防止将卷轴侧产生的旋转传递给马达。
由此,如果坐在车辆座位上的乘客拉伸存放在该带卷绕装置中的带,则卷轴旋转,同时带被拉出。由此,乘客将拉出的带系在身体上,通过例如使设置在带上的舌形板与带扣装置接合,可将带装配在身体上。
进而,一旦马达旋转,离合器的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此时,旋转体相对滑块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滑块对设置在旋转体上的锁定杆的阻挡解除了,该锁定杆与卷轴结合。由此,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通过锁定杆传递给卷轴,卷轴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
但是在此状态下,由于锁定杆允许卷轴相对于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相对旋转,因此,也可以用例如另外的预张紧装置等与马达独立地强制性地使卷轴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如果马达反转,离合器的旋转体围绕轴线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此时,旋转体相对滑块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滑块使设置在旋转体上的锁定杆再次移动到并保持在与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由此,旋转体与卷轴再次可相对旋转,卷轴可自由旋转。
此处如上所述,该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采用简单的结构,即,使滑块与锁定杆相对移动,该相对移动使得锁定杆向与卷轴的结合位置或结合解除位置移动。从而,与以前的离合器那样的采用大型且重量大的惯性圆盘使棘爪移动的结构相比,离合器的整体结构可大幅度地小型化,由此可使带卷绕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本发明第二方案中,带卷绕装置包括卷轴、马达和离合器,其中上述卷轴可卷绕或拉出地缠绕用于束缚乘客的带,上述离合器机械地介于前述马达与前述卷轴之间,并将前述马达的旋转传递给前述卷轴,使前述卷轴向前述带的卷绕方向旋转,同时切断前述卷轴侧所产生的旋转的传递,以防止该旋转传递给前述马达,前述离合器包括下述部件:壳体、相对前述卷轴同轴地设置,传递前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一体地连接在前述卷轴上的棘轮、被摩擦力保持在前述壳体上,从而可相对前述旋转体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的滑块、及设置在前述旋转体上的锁定杆,该锁定杆总被推向与前述棘轮的结合方向,同时通常被前述滑块保持在与前述棘轮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当前述旋转体向前述带的卷绕方向旋转时,该锁定杆离开前述滑块地移动,解除前述被保持的状态,在前述推力的作用下与前述棘轮结合,将前述旋转体向前述带的卷绕方向的旋转传递给前述棘轮,同时允许前述棘轮相对于前述旋转体向前述带的卷绕方向相对旋转,当前述旋转体向前述带的拉出方向旋转时,该锁定杆接近前述滑块地移动,前述滑块使该锁定杆移动到并保持在前述结合解除位置上。
基于本方案的带卷绕装置带有将马达的旋转传递给卷轴的离合器。该离合器带有传递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一体地连接在卷轴上的棘轮、与设置在旋转体上的棘轮结合,从而将旋转体向带卷绕方向的旋转传递给棘轮的锁定杆。该锁定杆总被推向与棘轮的结合方向,通常被滑块保持在与棘轮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因此,通常旋转体与棘轮可相互相对旋转,可防止将卷轴侧产生的旋转传递给马达。
由此,如果坐在车辆座位上的乘客拉伸存放在该带卷绕装置中的带,则卷轴向带拉出方向旋转,同时带被拉出。由此,乘客将拉出的带系在身体上,通过例如使设置在带上的舌形板与带扣装置接合,可将带装配在身体上。
进而,例如在车辆行进中,车辆前方存在障碍物,且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隔(从车辆到障碍物的距离)达到预定范围以内,则马达旋转,离合器的旋转体向带卷绕方向旋转。此时,摩擦力使滑块保持在壳体上,因此旋转体相对滑块可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设置在旋转体上的锁定杆离开滑块地移动。
因此,推力使锁定杆与棘轮结合,旋转体的向带卷绕方向的旋转通过该锁定杆传递给棘轮。由此,棘轮向带卷绕方向旋转,一体地连接在棘轮上的卷轴向带卷绕方向旋转。从而,带被缠绕在卷轴上,安装状态下的带的少许松弛,即所谓的“松配合”消除了,可提高带对乘客身体的约束力。
在此状态下,由于锁定杆允许棘轮(卷轴)相对于旋转体向带卷绕方向相对旋转,因此,在如上所述消除了“松配合”的状态下,例如在车辆冲撞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另外的预张紧装置等强制性地使卷轴向带卷绕方向旋转。此时,可进一步提高带对乘客身体的约束力,可将车辆冲撞时对乘客的伤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另一方面,避免上述车辆冲撞的危险时,马达反转,离合器的旋转体向带拉出方向旋转。此时,摩擦力使滑块保持在壳体上,因此旋转体相对滑块在预定范围内可相对移动,设置在旋转体上的锁定杆接近滑块地移动。因此,滑块使锁定杆再次移动到并保持在与棘轮的结合解除位置上。由此,旋转体与棘轮可再次相对旋转,卷轴可自由旋转。
此处,该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采用简单的结构,如上所述,摩擦力使滑块保持在壳体上,使滑块与锁定杆相对移动,该相对移动使得锁定杆向与棘轮结合的位置或结合解除的位置移动。而且,与以前的离合器那样的采用大型且重量大的惯性圆盘使棘爪移动的结构相比,离合器的整体结构可大幅度地小型化,由此可使带卷绕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基于上述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带卷绕装置的前述旋转体带有传递前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齿轮、支撑前述锁定杆的转子、及设置在前述齿轮与前述转子之间并连接上述两者的弹性爪,该弹性爪将前述齿轮的旋转传递给前述转子,同时当超过预定值的负荷作用在前述转子上时,前述负荷切断前述齿轮与前述转子之间的旋转的传递,使前述齿轮与前述转子可相对空转。
基于本方案的带卷绕装置中,一旦马达的旋转导致齿轮旋转,该旋转即通过弹性爪传递给转子,则转子旋转。因此,支撑在转子上的锁定杆相对于滑块可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通过切换马达的旋转方向,滑块可阻挡住锁定杆及解除滑块对锁定杆的阻挡。
另一方面,例如锁定杆使得卷轴与转子连接的状态下,带将超过预定值的荷重作用在卷轴上时,超过预定值的荷重通过锁定杆作用在转子上。如果超过预定值的荷重作用在转子上,则在该荷重的作用下,弹性爪切断齿轮与转子之间的旋转的传递,使得齿轮与转子可相对空转(所谓的“负荷限制器机构”)。由此,可防止马达的驱动力以过大的力使通过锁定杆与转子连接的卷轴旋转。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中,带卷绕装置包括卷轴、马达和离合器,其中上述卷轴可卷绕或拉出地缠绕用于束缚乘客的带,上述离合器机械地介于前述马达与前述卷轴之间,并将前述马达的旋转传递给前述卷轴,使前述卷轴旋转,同时切断前述卷轴侧所产生的旋转的传递,以防止该旋转传递给前述马达,前述离合器包括下述部件:相对前述卷轴同轴地设置,传递前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相对前述旋转体在预定范围内可相对移动,同时带有向前述移动方向的一侧突出的加压保持片的滑块、及设置在前述旋转体上的锁定杆,该锁定杆总被推向与前述卷轴的结合方向,同时带有向前述滑块的前述加压保持片侧突出的解除片,通常前述解除片与前述加压保持片结合,从而将该锁定杆保持在与前述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当前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时,该锁定杆离开前述滑块地移动,解除前述被保持的状态,在前述推力的作用下与前述卷轴结合,将前述旋转体围绕前述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给前述卷轴,同时当前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该锁定杆接近前述滑块地移动,前述解除片与前述加压保持片结合,从而使该锁定杆移动到并保持在前述结合解除位置上,而且,前述滑块的前述加压保持片及前述锁定杆的前述解除片中的至少一个带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对于前述旋转体停止时的前述滑块离开前述锁定杆的移动,产生一定的对抗力。
基于本方案的带卷绕装置带有将马达的旋转传递给卷轴的离合器。该离合器带有传递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通过与设置在旋转体上的卷轴结合,将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给卷轴的锁定杆。该锁定杆通常带有解除片,通常该解除片与滑块的加压保持片结合,将锁定杆保持在与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因此,通常旋转体与卷轴可相互相对旋转,可防止将卷轴侧产生的旋转传递给马达。
由此,可取得与上述第一方案的带卷绕装置所取得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基于本方案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中,滑块的加压保持片及锁定杆的解除片中的至少一个带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对于旋转体停止时的滑块离开锁定杆的移动,产生一定的对抗力。从而,例如行进中的车辆剧烈震动时,即使滑块离开锁定杆地移动,在保持部产生的上述预定对抗力的作用下,可阻止上述分离移动,维持滑块的加压保持片与锁定杆的解除片的结合状态。由此,可防止意外地解除滑块对锁定杆的阻挡,防止离合器的错误结合。
本发明第五方案中,上述第四方案的带卷绕装置的前述保持部形成倾斜面,前述滑块与前述锁定杆分离地移动时,该倾斜面对抗前述推力,使前述锁定杆向与前述卷轴的结合解除方向移动预定量。
基于本方案的带卷绕装置中,滑块的加压保持片及锁定杆的解除片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倾斜面。滑块与锁定杆分离地移动时,该倾斜面对抗推力,使锁定杆向与卷轴的结合解除方向移动预定量。由此,可对滑块离开锁定杆的移动产生一定的对抗力,防止离合器的错误结合。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中,带卷绕装置包括卷轴、马达和离合器,其中上述卷轴可卷绕或拉出地缠绕用于束缚乘客的带,上述离合器机械地介于前述马达与前述卷轴之间,并将前述马达的旋转传递给前述卷轴,使前述卷轴旋转,同时切断前述卷轴侧所产生的旋转的传递,以防止该旋转传递给前述马达,前述离合器包括下述部件:相对前述卷轴同轴地设置,传递前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可相对前述旋转体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的滑块、及设置在前述旋转体上的锁定杆,该锁定杆总被推向与前述卷轴的结合解除方向,当前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时,前述滑块将该锁定杆压向前述卷轴侧,该锁定杆与前述卷轴结合,将前述旋转体围绕前述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给前述卷轴,同时当前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前述滑块对该锁定杆的前述压力解除了,前述推力使该锁定杆移动到并保持在前述结合解除位置上。
基于本方案的带卷绕装置带有将马达的旋转传递给卷轴的离合器。该离合器带有传递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通过与设置在旋转体上的卷轴结合,将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给卷轴的锁定杆。该锁定杆通常被压向与卷轴的结合解除方向,通常锁定杆被保持在与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因此,通常旋转体与卷轴可相互相对旋转,可防止将卷轴侧产生的旋转传递给马达。
由此,可取得与上述第一方案的带卷绕装置所取得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基于本方案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中,锁定杆总被压向与卷轴的结合解除方向。从而,即使例如行进中的车辆发生剧烈震动时,推力也可以使锁定杆保持在与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由此,可防止锁定杆意外地与卷轴结合,防止离合器的错误结合。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中,带卷绕装置包括卷轴、马达和离合器,其中上述卷轴可卷绕或拉出地缠绕用于束缚乘客的带,上述离合器机械地介于前述马达与前述卷轴之间,并将前述马达的旋转传递给前述卷轴,使前述卷轴旋转,同时切断前述卷轴侧所产生的旋转的传递,以防止该旋转传递给前述马达,前述离合器包括下述部件:相对前述卷轴同轴地设置,传递前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可相对前述旋转体分别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的一对滑块、连接前述一对滑块并使所述滑块保持同步的垫片、及设置在前述旋转体上的一对锁定杆,通常前述各滑块将该一对锁定杆保持在分别与前述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当前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时,该一对锁定杆各自被保持的前述状态解除了,分别与前述卷轴结合,将前述旋转体围绕前述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给前述卷轴,同时当前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前述各滑块分别使该一对锁定杆移动到并保持在前述结合解除位置上。
基于本方案的带卷绕装置带有将马达的旋转传递给卷轴的离合器。该离合器带有传递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通过与设置在旋转体上的卷轴结合,将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给卷轴的一对锁定杆。该一对锁定杆通常被一对滑块保持在分别与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因此,通常旋转体与卷轴可相互相对旋转,可防止将卷轴侧产生的旋转传递给马达。
由此,可取得与上述第一方案的带卷绕装置所取得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基于本方案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中,将一对锁定杆保持在分别与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的一对滑块在垫片的作用下连接并保持同步。
从而,即使由于例如车辆剧烈震动等导致一个滑块相对于旋转体(一个锁定杆)相对移动时,只要另一个滑块及垫片相对于旋转体不发生相对移动,一个滑块对一个锁定杆的阻挡就不会解除。即,该离合器中,只要各滑块及垫片相对于各锁定杆不同时发生相对移动,各滑块对各锁定杆的阻挡就不会解除。
由此,旋转体停止时(即马达停止时),可防止一对滑块相对于一对锁定杆意外地相对移动,可防止离合器的错误结合。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中,基于上述第七方案的带卷绕装置的前述离合器包括壳体,且前述垫片与前述壳体滑动接触。
基于本方案的带卷绕装置中,离合器带有壳体,连接一对滑块并使其保持同步的垫片与该壳体滑动接触。由于摩擦力作用在垫片上,因此可进一步防止一对滑块及垫片相对于旋转体(即一对锁定杆)意外的相对移动,可确实防止离合器的错误结合。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带卷绕装置借助于离合器不仅可使旋转仅从马达侧传递给卷轴,而且简单、结构紧凑。
而且,本发明的带卷绕装置可防止离合器的错误结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结构部件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结构部件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结构部件离合器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保持在滑块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与棘轮啮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弹性爪使齿轮与转子连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齿轮与转子相对空转状态的侧视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与棘轮啮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6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允许相对于棘轮的转子向带卷绕方向相对旋转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与棘轮啮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保持在滑块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包含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结构部件马达的周边部件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整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结构部件离合器壳体及离合器外盖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结构部件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结构部件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结构部件连接螺钉、棘轮及垫圈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结构部件转子及滑块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结构部件离合器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图。
图19A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保持在滑块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与棘轮啮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滑块及锁定杆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1A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弹性爪使齿轮与转子连接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1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结构部件离合器的结构中,齿轮与转子相对空转状态的侧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滑块及垫片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马达及马达齿轮部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马达及马达齿轮部的组装固定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5A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与棘轮啮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25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允许相对于棘轮的转子向带卷绕方向相对旋转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6A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与棘轮啮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6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保持在滑块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7A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保持在与棘轮的啮合解除的位置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7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离合器的结构中,锁定杆与棘轮啮合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1用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10的整体结构。图10用透视图示出了带卷绕装置10的主要部件的结构。图9用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带卷绕装置10的整体结构。
带卷绕装置10带有框架12。框架12由大致板状的背板14、从该背板1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整体伸出的一对支撑板16及支撑板18构成,背板14被螺栓等图中未示出的紧固部件固定在车体上,从而将框架12安装在车体上。
用模铸件等制作的卷轴20可旋转地设置在框架12的一对支撑板16与支撑板18之间。卷轴20整体形成鼓形,并连接固定住形成长条带状的带(图中未示出)的基端部。如果使卷轴20向围绕其轴线的一个方向(以下将该方向称为“卷绕方向”)旋转,带从其基端侧向卷轴20的外周部层状地卷绕,另一方面,如果从其前端侧拉伸带,随之卷轴20向围绕其轴线的另一个方向旋转,同时带被拉出(以下将拉出带时卷轴20的旋转方向称为“拉出方向”)。
卷轴20的一端侧贯穿支撑板18地向框架12的外部突出。图中未示出的锁定机构设置在支撑板18的侧面。锁定机构包含加速度传感器,并与架在支撑板16与支撑板18之间的锁定板22、及设置在卷轴20的轴芯部分上的扭力杆24相连。车辆紧急减速时,借助于锁定机构的动作,通过锁定板22约束扭力杆24的一端,吸收动力,同时阻止卷轴20向拉出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卷轴20的另一端侧贯穿支撑板16地向框架12的外面稍稍突出。形成六角柱状的连接螺钉21同轴且形成一体地与该卷轴20的另一端侧相连。
构成作为本实施例的离合器100的壳体的离合器壳体101设置在支撑板16的外侧。该离合器壳体101由金属材料等(例如铝合金等)形成箱状,并向与支撑板16相反的方向开口。由作为壳体的铁板等制成的离合器外盖102设置在该离合器壳体101的开口侧。上述离合器壳体101及离合器外盖102被螺钉291整体固定在支撑板16上。
圆形通孔106与卷轴20同轴地形成在离合器壳体101底壁的中央部分,连接螺钉21贯穿该离合器壳体101底壁的中央部分。而且,该通孔106的周边部位向与支撑板16相反的方向圆形地稍稍突出,形成环状的滑动面108。进而,向与支撑板16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圆筒状衬圈支持部110形成在通孔106的孔缘部上。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环状的衬圈112(参照图1及图2)支撑在该衬圈支持部110上。
离合器齿轮部28设置在离合器壳体101的内部。离合器齿轮部28带有蜗轮34。在与卷轴20垂直的状态下设置蜗轮34的轴,蜗轮34的端部通过轴套36、37支撑在离合器壳体101上,进而,其一端侧从离合器壳体101向外突出。而且,容纳在支撑蜗轮34的前端部的离合器壳体101的轴承部分中的钢球38接触蜗轮34的前端部,进而旋入调节螺钉40。调节螺钉40的前端部压紧钢球38,使钢球38与蜗轮34的前端压接。由此,限制蜗轮34在轴向的变位(调整轴向力)。另外,也可以将钢球38整体形成在调节螺钉40的前端部(将调节螺钉40的前端部形成球状的结构)。构成本实施例的离合器100的离合器主体部114设置在该蜗轮34的上侧。
图1及图2用分解透视图示出了离合器主体部114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离合器主体部114带有齿轮116。齿轮116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环状,并与卷轴20同轴地设置,在其外周部形成所谓的蜗轮齿118。该蜗轮齿118与上述蜗轮34啮合。在齿轮116的内周部,沿其径向每隔一定间隔地形成多个(本实施例中是6个)周向负荷承载部分120。这些周向负荷承载部分120与后述的环176的弹性爪182相对应。进而,在齿轮116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图1及图2的箭头A方向侧)的端面上,沿其周向每隔一定间隔地形成多个(本实施例中是6个)止转凹部122。这些止转凹部122与后述的环176的止转爪180相对应。
由金属材料等(例如锌、铝合金等)形成圆盘状的转子124与齿轮116同轴地设置在齿轮116的内侧。转子124包括有底圆筒状的主体部126、在主体部126的轴线方向一侧(图1及图2的箭头B方向侧)向径向突出的法兰部128。
在主体部126的外周部,沿其周向等间距地形成多个外齿130。各外齿130沿主体部126周向的一侧(图1及图2中的箭头C的方向)的侧壁相对主体部126的周向倾斜地形成,而沿主体部126周向的另一侧(图1及图2中箭头D的方向)的侧壁沿主体部126的径向平行地形成(换言之,截面形状为梯形)。各外齿130与后述的环176的弹性爪182相对应。
大致圆筒状的容纳部132同轴地形成在主体部126底壁的中央部。环状的支撑轴部133同轴地突设在容纳部132轴线方向的一侧(图1及图2中箭头A的方向)。该支撑轴部133通过后述的支架170的旋转支撑部175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形成于离合器外盖102上的圆孔135上。前述衬圈112可自由旋转地与容纳部132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图1及图2中的箭头B方向)啮合,容纳部132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通过衬圈112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离合器壳体101上。由此,主体部126(转子126)可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
由铁板等形成大致环状的棘轮134容纳在该主体部126的容纳部132内。在棘轮134的外周部形成所谓的棘轮齿,即外齿136。在棘轮134的轴芯部形成截面为六角形的通孔(连接孔)138,在前述连接螺钉21贯穿的状态下,相对其轴线旋转地整体(不能相对转动)连接。由此,棘轮134与卷轴20通过连接螺钉21可一体地旋转。
另外,棘轮134轴线方向的一侧(图1及图2中的箭头B方向)可滑动地接触前述衬圈112。由树脂材料等制成的垫圈140安装在棘轮134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图1及图2中的箭头A方向)。该垫圈140可滑动地接触容纳部132的环状底壁,由此,可限制沿棘轮134轴线方向的变位。
另一方面,在容纳部132的径向外侧,沿主体部126的周向弯曲的一对导向孔142形成在主体部126的底壁上。分别由树脂材料等制成的沿主体部1 26的周向弯曲成大致块状的滑块144可滑动地安装在各导向孔142中。上述一对滑块144被主体部126的内周面及容纳部132的外周面固定(引导),该滑块144在沿导向孔142的预定范围内可相对于主体部126(转子124)相对移动。
滑动片146突设在各滑块144的一侧(图1及图2中的箭头A方向),如图3所示地接触离合器外盖102。而且,止动片148设置在与各滑块144的滑动片146相反的一侧。止动片148由具有弹性的宽度较窄的金属片弯折成大致ㄑ字形。设置在长度方向中央部的连接部150嵌入形成在滑块144上的连接孔152,从而该止动片148与滑块144连接成一体,同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压住各前述离合器壳体101的滑动面108,预定量地弹性变形。
因此,在止动片148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滑块144的滑动片146压住离合器外盖102,对滑块144沿导向孔142的移动(相对转子124的相对移动)施加预定的摩擦力。因此,一旦转子124旋转,借助于作用于滑动片146及止动片14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摩擦力,滑块144暂时固定在壳体(离合器壳体101及离合器外盖102)上,并相对转子124可在沿导向孔142的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
加压保持片145形成在各滑块144弯曲方向的一端部(图1及图2中的箭头C方向侧的端部)。上述加压保持片145与一对锁定杆154相对应。
各锁定杆154由铁板等形成大致ㄑ字形,设置在各滑块144弯曲方向的一端侧,并带有环状的轴承部156。各轴承部156被突设在主体部126的底壁上的圆柱状支撑轴158可自由旋转地支撑。连接片160突设在各轴承部1 56的与滑块144相反的一侧(图1及图2中的箭头C方向)。该连接片160与轴承部156一起绕支撑轴158旋转,其前端部贯穿形成在转子124的容纳部132上的孔部162,与前述棘轮134的外齿136啮合。而且,扭曲盘簧164的作用力总将上述连接片160推向与外齿136(棘轮134)啮合的方向。另外,突设在转子124的主体部126的底壁上的圆柱状支撑轴166支撑该扭曲盘簧164。
与前述加压保持片145相对应的解除片168突设在各轴承部156的滑块144侧(图1及图2中的箭头D方向)。各解除片168的与滑块144相对的端部构成相对滑块144的移动方向(图1及图2中的箭头C方向及箭头D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如图4A及图4B所示,转子124相对滑块144相对移动,导致锁定杆154相对滑块144移动并在预定范围内接近或远离,在锁定杆154接近滑块144的状态(图4A所示的状态)下,锁定杆154的解除片168进入滑块144的加压保持片145的内侧(棘轮134侧),抵抗扭曲盘簧164的推力,保持在结合解除位置。在此状态下,锁定杆154的连接片160与棘轮134分离。
另一方面,锁定杆154与滑块144分离的状态(图4B所示的状态)下,滑块144的加压保持片145对锁定杆154的解除片168的阻挡解除了。在此状态下,扭曲盘簧164的推力使锁定杆154的连接片160向棘轮134侧(结合位置)移动,其前端部与外齿136啮合。
另外,本实施例的离合器主体部114中,滑块144通常接近锁定杆154地设置。而且,通常解除片168被滑块144的加压保持片145挡住,从而锁定杆154被保持在结合解除位置(图4A所示的状态)。
另一方面,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环状的支架170隔着锁定杆154设置在与转子124相反的一侧(图1及图2中的箭头A方向)。支架170带有环状的主体部172、和设置在主体部172外周部上的一对保持爪174。主体部172限制锁定杆154相对支撑轴158(转子124)在轴线方向上的变位,一对保持爪174限制扭曲盘簧164相对支撑轴166(转子124)在轴线方向上的变位。
转子124的支撑轴部133贯穿形成在主体部172的中央部的圆孔173。向与转子124相反的一侧(离合器外盖102侧)圆筒状地稍稍突出的旋转支撑部175设置在该圆孔173的孔缘部,转子124的支撑轴部133通过该旋转支撑部175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离合器外盖102的圆孔135中。
另一方面,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例如SUS等)制成的环176设置在支架170的径向外侧且转子124的轴线方向一侧(图1及图2中的箭头A方向)。环176带有形成环状的外盖部178。在外盖部178的外周部上整体地形成向其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本实施例中是6个)止转爪180。这些止转爪180与前述齿轮116的止转凹部122啮合。由此,环176相对齿轮116在其周向上一体地连接。
进而,由形成具有弹性的宽度较窄的板状的多个(本实施例是6个)弹性爪182沿外盖部178的周向,每隔一定间隔地整体设置在外盖部178的外周部上。各弹性爪182的基端部与外盖部178整体连接,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向外盖部178的径向内侧稍稍弯折,其前端部向外盖部178的径向外侧弯折,其整体沿外盖部178的周向弯曲。
如图5A所示,在转子124的外齿130与齿轮116的内周面之间,沿转子124及齿轮116的周向设置这些弹性爪182,其自身的弹力将其内侧部分推向转子124的外齿130。由此,环176整体保持在转子124上。
各弹性爪182的外侧部分分别与齿轮116的内周面连接,齿轮116通过各弹性爪182支撑在转子124上。在此状态下,环176的止转爪180及转子124的法兰部128限制了齿轮116在轴线方向的移动。在此状态下,环176的外盖部178可防止滑块144、锁定杆154、扭曲盘簧164及支架170从转子124上脱落,从而上述结构部件保持在预定的组装位置。
各弹性爪182的前端部分别进入外齿130的凹下部分,接触外齿130的一个侧壁(沿主体部126的径向平行形成一侧的侧壁),各基端部接触前述齿轮116的周向负荷承载部分120。由此,各弹性爪182使齿轮116与转子124相对其周向整体连接(相对旋转受到限制),从而齿轮116旋转时,齿轮116与转子124基本上一体旋转。
此时,齿轮116向卷绕方向的旋转力通过周向负荷承载部分120传递到弹性爪182的基端部,再从弹性爪182的前端部传递到转子124的外齿130,齿轮116通过周向负荷承载部分120沿周向承受来自弹性爪182的负荷(齿轮116承受来自弹性爪182的负荷的方向是沿其旋转方向设定的)。
此时如上所述,由于弹性爪182是具有弹性的金属片,由齿轮116相对转子124的相对旋转所产生的旋转力对抗弹性爪182的弹力(推力),如果其大小足够从外齿130的凹下部分中拔出各弹性爪182的前端部,则弹性爪182会解除齿轮116与转子124围绕轴线的连接力,因而齿轮116与转子124可相对旋转(参照图5B)。
齿轮116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通过止转凹部122传递到环176的止转爪180,再从环176的弹性爪182的前端部传递到转子124的外齿130。
另一方面,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环状的垫片184设置在环176的与转子124相反的一侧(图1及图2中的箭头A方向)。垫片184夹在环176与离合器外盖102之间,该垫片184相对环176围绕其轴线不能相对旋转。该垫片184可防止金属制成的环176与离合器外盖102直接滑动,使得环176(离合器主体部114)相对离合器外盖102平滑地相对旋转。
上述结构的离合器100中,离合器齿轮部28的蜗轮34旋转,则离合器主体部114的齿轮116旋转,该离合器主体部114与离合器齿轮部28整体组装在一个壳体(离合器壳体101及离合器外盖102)中,整体形成一个元件。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弹簧组件42设置在离合器外盖102的一侧。该弹簧组件42内部装有盘簧(图中未示出)。该盘簧的螺旋方向外侧的端部与壳体主体连接,同时螺旋方向内侧的端部与贯穿离合器主体部114的连接螺钉21的前端相连,向卷轴20施加作用力,使其朝向卷绕方向。
另一方面,马达44及马达齿轮部46设置在卷轴20下方的支撑板16与支撑板18之间。
图8用分解透视图示出了该马达44及马达齿轮部46的结构。
马达44及马达齿轮部46带有外盖48。马达44安装在该外盖48的一侧,同时马达齿轮部46设置在外盖48的另一侧。在其旋转轴50的前端侧(输出侧)朝向外盖48的状态下,马达44被固定在外盖48的一侧,旋转轴50的前端(输出侧)向外盖48的另一侧(马达齿轮部46一侧)突出。而且,与用于驱动马达的电气配线52相连的基座54安装在马达44的后端侧。电气配线52与基座54相连,进而该电气配线52的连接部分采用压接端子构造地与设置在马达44主体部分上的供电端子56相连。另外,电气配线52的连接部分与供电端子56也可以通过焊锡等连接。
马达外壳58覆盖住马达44。马达外壳58上设有爪部60,该爪部60与设置在外盖48上的挂扣突起62啮合挂扣,从而将马达外壳58固定在外盖48上。
此处,第一凹部64设置在马达外壳58上,可嵌入第一凹部64内的凸部66与该第一凹部64相对应地设置在基座54上。进而,可供凸部66嵌入的第二凹部68与基座54的凸部66相对应地设置在前述马达44上。
即,将凸部66嵌入第二凹部68,使马达44相对基座54定位,同时将凸部66嵌入第一凹部64,使基座54相对马达外壳58定位,且使爪部60啮合挂扣在挂扣突起62上,将马达外壳5 8固定安装在外盖48上,从而唯一地确定相对于外盖48的围绕马达44的轴的安装位置。
进而,用于驱动马达的电气配线52朝向与马达44的输出侧相反的框架12的背板14,可从马达外壳58的后端部分中取出。该马达外壳58的电气配线52的取出部分采用橡胶盖来防水。
另一方面,构成马达齿轮部46的多个平齿齿轮的小齿轮72安装在向外盖48的另一侧(马达齿轮部46侧)突出的马达44的旋转轴50的前端。各自形成外齿的平齿齿轮且构成驱动力传递机构的齿轮74和齿轮76在相互啮合的状态下容纳在马达齿轮部46中。上述齿轮74、齿轮76一起以自身的轴与马达44的旋转轴50平行的状态设置,齿轮74与小齿轮72啮合,最终形成平齿齿轮的齿轮76可连接或脱开地与从前述离合器齿轮部28的离合器壳体101向外突出的蜗轮34的一端部连接。因此,一旦驱动马达44,驱动力通过小齿轮72、齿轮74及齿轮76传递,致使蜗轮34旋转。
安装在外盖48上的齿轮外盖78盖住上述小齿轮72、齿轮74及齿轮76。爪部80设置在齿轮外盖78上,该爪部80与设置在外盖48上的挂扣部82啮合连接,从而将齿轮外盖78固定在外盖48上。
这样,马达44与马达齿轮部46都一体地组装在同一个外盖48中,整体形成一个元件。
上述结构的马达44及马达齿轮部46中,一体地设置在外盖48中的安装撑条84通过螺钉86可装卸地安装在容纳离合器主体部114及离合器齿轮部28的离合器壳体101(即框架12)上。将该外盖48安装到离合器壳体101(框架12)上的状态下,马达44的旋转轴50与卷轴20垂直,且其输出侧朝向与框架12的背板14相反的一侧,而且马达44位于一对支撑板16与支撑板18之间的卷轴20下方。
此处,前述结构的马达44及马达齿轮部46中,构成马达齿轮部46的最终平齿齿轮的齿轮76与离合器26及离合器齿轮部28的蜗轮34可分离地连接,而且由于安装撑条84通过螺钉86可装卸地安装在离合器壳体101上,因此取下螺钉86,将安装撑条84从离合器壳体101上卸下,马达44及马达齿轮部46可保持装配状态地从离合器壳体101(框架12)上独立分离下来。
进而,例如上述马达44可基于前方监视装置等的检测信号执行动作。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
如图4A所示,上述结构的带卷绕装置10中,离合器主体部114的滑块144通常接近锁定杆154设置。从而,锁定杆154的解除片168通常被滑块144的加压保持片145挡住,锁定杆154的连接片160与棘轮134的外齿136分离。因比,棘轮134(卷轴20)可相对转子124自由地相对旋转。
乘客坐在车辆的座位上,如果拉伸存放在该带卷绕装置10中的带,卷轴20向拉出方向旋转,同时带被拉出。由此,乘客将带系在身体上,通过例如使设置在带上的舌形板与带扣装置接合,可将带佩戴在身体上。
另一方面,例如在车辆行进中,如果车辆前方存在障碍物,且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隔(从车辆到障碍物的距离)在预定范围内,则开始驱动马达44,旋转轴50急速旋转。
一旦该马达44的旋转轴50旋转,其旋转力通过马达齿轮部46的小齿轮72、齿轮74、齿轮76及离合器齿轮部28的蜗轮34,传递给离合器主体部114的齿轮116,齿轮116向卷绕方向急速旋转。齿轮116向卷绕方向的旋转通过周向负荷承载部分120传递到环176的弹性爪182的基端部,又从弹性爪182的前端部传递到转子124的外齿130上,从而转子124向卷绕方向急速地旋转。
此时,由于作用在滑动片146及止动片148上的摩擦力使滑块144保持在壳体(离合器壳体101及离合器外盖102)上,因此转子124相对滑块144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支撑在转子124上的锁定杆154离开滑块144地移动。
因此,加压保持片145对解除片168的阻挡解除了,在扭曲盘簧164的推力作用下,锁定杆154的连接片160向棘轮134侧移动,连接片160的前端部与棘轮134的外齿136啮合(参照图4B的箭头E)。由此,转子124向卷绕方向的旋转通过锁定杆154传递给棘轮134,棘轮134向卷绕方向急速旋转。由于该棘轮134与卷轴20一体地连接,因此卷轴20与棘轮134一起向卷绕方向急速旋转。
由此,带被卷绕在卷轴20上,带的少许松弛,即所谓的“松配合”消除了,提高了带对乘客身体的约束力,假如此后乘客进行车辆紧急制动(急刹车)操作,即使车辆处于紧急减速状态,带也可以确实固定乘客的身体。
进而,在上述消除了“松配合”的状态下,不能妨害乘客的身体,不能过紧地将带卷绕在卷轴20上。因此,如果带将超过预定值的荷重作用在卷轴20上,结果,超过预定值的荷重通过棘轮134及锁定杆154作用在转子124上。如果超过预定值的荷重作用在转子124上,则如图5A及图5B所示,弹性爪182发生弹性变形,弹性爪182的各前端部从转子124的外齿130的凹下部分中拔出,齿轮116与转子124可相对空转(所谓“负荷限制器机构”,参照图5B的箭头F)。
由此,可防止马达44的驱动力以过大的力通过棘轮134及锁定杆154使与转子124连接的卷轴20向卷绕方向旋转,可防止带以过大的力束缚乘客的身体。
而且该状态下,由于棘轮134的外齿136形成所谓的棘轮齿,因此如图6A及图6B所示,棘轮134(卷轴20)相对转子124向卷绕方向相对旋转时(参照图6B的箭头H),锁定杆154跳到棘轮134的外齿136上(参照图6B的箭头G),允许棘轮134(卷轴20)相对于转子124向卷绕方向相对旋转。由此,在上述消除了“松配合”的状态下,例如在车辆冲撞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另外的预张紧装置等可使卷轴20强制性地向卷绕方向旋转。此时,可进一步提高带对乘客身体的约束力,可将车辆冲撞时对乘客的伤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另一方面,避免上述车辆冲撞的危险时,马达44的旋转轴50可反转。该旋转轴50的旋转力通过马达齿轮部46的小齿轮72、齿轮74、齿轮76及离合器齿轮部28的蜗轮34,传递到离合器主体部114的齿轮116,使齿轮116向拉出方向急速旋转(参照图7A的箭头D)。
齿轮116向拉出方向的旋转通过齿轮116的止转凹部122传递到环176的止转爪180,同时从环176的弹性爪182的前端部传递到转子124的外齿130,使转子124向拉出方向急速旋转。
此时,由于作用在滑动片146及止动片148上的摩擦力使滑块144保持在壳体(离合器壳体101及离合器外盖102)上,因此转子124相对滑块114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支撑在转子124上的锁定杆154接近滑块144地移动。
因此,滑块144的加压保持片145压住锁定杆154的解除片168的倾斜端面,解除片168对抗扭曲盘簧164的推力而向棘轮134侧移动(参照图7B的箭头J),锁定杆154的连接片160与棘轮134的外齿136分离。而且,一旦锁定杆154接近滑块144,锁定杆154的解除片168进入滑块144的加压保持片145的内侧(棘轮134侧),锁定杆154被保持在结合解除位置(图7B所示的状态)。由此,转子124与棘轮134可再次相对旋转,卷轴20可自由旋转。
此处,该带卷绕装置10的离合器100采用简单的结构,即,摩擦力使上述离合器主体部114的滑块144保持在壳体(离合器壳体101及离合器外盖102)上,使滑块144与锁定杆154相对移动,该相对移动使得锁定杆154向与棘轮134结合的位置或结合解除的位置移动。而且,与以前的离合器那样的采用大型且重量大的惯性圆盘使棘爪移动的结构相比,离合器100的整体结构可大幅度地小型化(特别是变薄),由此可使带卷绕装置1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而且,该带卷绕装置10的离合器100中,离合器主体部114不是支撑在卷轴20上,而是支撑在壳体(离合器壳体101及离合器外盖102)上。即,设置在转子124的容纳部132的轴线方向一侧的支撑轴部133通过支架170的旋转支撑部175,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离合器外盖102的圆孔135中,同时,容纳部132的轴线方向另一侧通过衬圈112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离合器壳体101上,从而离合器主体部114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壳体(离合器壳体101及离合器外盖102)上。从而,该带卷绕装置10中,除了锁定杆154使转子124与棘轮134(卷轴20)连接的状态(车辆紧急减速等情况)以外,卷轴20可相对离合器主体部114独立地旋转。由此,可保证卷轴20的平滑旋转,提高通常使用时带的拉出和卷绕性能。
而且,该带卷绕装置10的离合器100中,在离合器主体部114的齿轮116上设置周向负荷承载部分120,从齿轮116向转子124传递卷绕方向的旋转力时,从弹性爪182作用在齿轮116上的负荷通过该周向负荷承载部分120沿齿轮116周向作用。因此,估计传递上述旋转力时从弹性爪182沿齿轮116的径向作用的负荷,无需提高齿轮116的刚性。
而且,该离合器100中,弹性爪182作用在转子124上的负荷超过预定值时,弹性爪182发生弹性变形,其前端部从转子的外齿中拔出,切断齿轮116与转子124之间旋转的传递。即,前述“负荷限制器机构”的动作在转子124与弹性爪182之间进行,此时没有负荷沿径向作用在齿轮116上。出于这一点,也无需提高齿轮116的刚性。从而,该离合器100中,可用薄壁形成齿轮116,或者用树脂等形成,由此可使离合器100小型化、重量轻。
进而,该带卷绕装置10的离合器100中,离合器主体部114的环176一体地带有使齿轮116、滑块144、锁定杆154、扭曲盘簧164及支架170保持在预定的组装位置上的外盖部178、和用作上述“负荷限制器机构”的弹性爪182。而且,弹性爪182的弹性力使该环176一体地保持在转子124上。即,该离合器主体部114中,将齿轮116、滑块144、锁定杆154、扭曲盘簧164及支架170装配在预定的组装位置上,同时弹性爪182的弹性力使环176保持在转子124上,从而可使上述离合器的各结构部件暂时保持一体(半装配化)。由此,将离合器主体部114装入壳体(离合器壳体101及离合器外盖102)中时的装配性大幅度提升,可提高带卷绕装置10的生产性能。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10不仅利用离合器100可仅将来自马达44侧的旋转传递给卷轴20,还可简单地形成紧凑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离合器100将马达44的旋转轴50的旋转传递给卷轴20,使卷轴20向带卷绕方向旋转,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离合器将马达44的旋转轴50的旋转传递给卷轴20,使卷轴20向带拉出方向旋转。
(第二实施例)
由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210的整体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图11相同,因此省略图示。而且,带卷绕装置21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例的图10相同,因此不再示出。图12用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210的整体结构。
带卷绕装置210带有框架212。框架212由大致板状的背板214、从该背板21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整体伸出的一对支撑板216及支撑板218构成,背板214被螺栓等图中未示出的紧固部件固定在车体上,从而将框架212安装在车体上。
用模铸件等制作的卷轴220可旋转地设置在框架212的一对支撑板216与支撑板218之间。卷轴220整体形成鼓形,并连接固定住形成长条带状的带(图中未示出)的基端部。如果使卷轴220向围绕其轴线的一个方向(以下将该方向称为“卷绕方向”)旋转,带从其基端侧向卷轴220的外周部层状地卷绕,另一方面,如果从其前端侧拉伸带,随之卷轴220向围绕其轴线的另一个方向旋转,同时带被拉出(以下将拉出带时卷轴220的旋转方向称为“拉出方向”)。
卷轴220的一端侧贯穿支撑板218地向框架212的外部突出。图中未示出的锁定机构设置在支撑板218的侧面。锁定机构包含加速度传感器,并与架在支撑板216与支撑板218之间的锁定板222、及设置在卷轴220的轴芯部分上的扭力杆224相连。车辆紧急减速时,借助于锁定机构的动作,通过锁定板222约束扭力杆224的一端,吸收动力,同时阻止卷轴220向拉出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卷轴220的另一端侧贯穿支撑板216地向框架212的外面稍稍突出。形成六角柱状的连接螺钉221同轴且形成一体地与该卷轴220的另一端侧相连。
构成作为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293的壳体的离合器壳体201设置在支撑板216的外侧。该离合器壳体201由金属材料等(例如铝合金等)形成大致矩形的箱状,并向与支撑板216相反的方向开口。由金属材料等(例如铁等)形成大致矩形的板状的作为壳体的离合器外盖290设置在该离合器壳体201的开口侧。
如图13所示,向板厚方向突出的2个挂扣爪200设置在离合器外盖290上。这2个挂扣爪200设置在离合器外盖290的相互垂直的端面(图13中左侧的端面和下侧的端面)中的大致成对角的位置上,在各自的中央部分分别形成矩形的通孔202。而且,在离合器壳体201的侧壁上,与离合器外盖290的2个挂扣爪200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形成可与挂扣爪200嵌合的槽状的导向部204,在上述导向部204中与挂扣爪200的通孔20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作为结合部的结合突起206。
由此,将各挂扣爪200分别导入离合器壳体201的导向部204中,使离合器外盖290定位,同时将结合突起206嵌合扣入通孔202中,从而将离合器外盖290安装在离合器壳体201的开口侧(暂时固定)。
上述离合器壳体201及离合器外盖290被螺钉291整体固定在支撑板216上。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圆形通孔294与卷轴220同轴地形成在离合器壳体201底壁的中央部分,连接螺钉221贯穿该离合器壳体201底壁的中央部分。而且,该通孔294的周边部位向与支撑板216相反的方向圆形地稍稍突出,形成环状的滑动面208。进而,向与支撑板216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圆筒状衬圈支持部210形成在通孔294的孔缘部上。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环状的衬圈212(参照图14及图15)支撑在该衬圈支持部210上。
离合器齿轮部292设置在离合器壳体201的内部。离合器齿轮部292带有蜗轮234。在与卷轴220垂直的状态下设置蜗轮234的轴,蜗轮234的端部通过轴套236、237支撑在离合器壳体201上,进而,其一端侧从离合器壳体201向外突出。而且,容纳在支撑蜗轮234的前端部的离合器壳体201的轴承部分中的钢球238接触蜗轮234的前端部,进而旋入调节螺钉240。调节螺钉240的前端部压紧钢球238,使钢球238与蜗轮234的前端压接。由此,限制蜗轮234在轴向的变位(调整轴向力)。另外,也可以将钢球238整体形成在调节螺钉240的前端部(将调节螺钉240的前端部形成球状的结构)。构成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293的离合器主体部214设置在该蜗轮234的上侧。
如图14及图15所示,离合器主体部214带有构成旋转体的齿轮216。齿轮216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环状,并与卷轴220同轴地设置,在其外周部形成所谓的蜗轮齿218。该蜗轮齿218与上述蜗轮234啮合。在齿轮216的内周部,沿其径向每隔一定间隔地形成多个(第二实施例中是12个)周向负荷承载部分220。这些周向负荷承载部分220与后述的环276的弹性爪282相对应。进而,在齿轮216的轴线方向的一侧(图14及图15的箭头A方向侧)的端面上,沿其周向每隔一定间隔地形成多个(第二实施例中是6个)止转凹部222。这些止转凹部222与后述的环276的止转爪280相对应。
由金属材料等(例如锌、铝合金等)形成圆盘状并构成旋转体的转子224与齿轮216同轴地设置在齿轮216的内侧。转子224包括有底圆筒状的主体部226、和在主体部226的轴线方向一侧(图14及图15的箭头B方向侧)向径向突出的法兰部228。
在主体部226的外周部,沿其周向等间距地形成多个外齿230。各外齿230沿主体部226周向的一侧(图14及图15中的箭头C的方向)的侧壁相对主体部226的周向倾斜地形成,而沿主体部226周向的另一侧(图14及图15中箭头D的方向)的侧壁沿主体部226的径向平行地形成(换言之,截面形状为梯形)。各外齿230与后述的环276的弹性爪282相对应。
大致圆筒状的容纳部232同轴地形成在主体部226底壁的中央部。环状的支撑轴部233同轴地突设在容纳部232轴线方向的一侧(图14及图15中箭头A的方向)。该支撑轴部233通过后述的支架270的旋转支撑部275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形成于离合器外盖290上的圆孔235中。前述衬圈212可自由旋转地与容纳部232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图14及图15中的箭头B方向)啮合,容纳部232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通过衬圈212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离合器壳体201上。由此,主体部226(转子224)可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
由铁板等形成大致环状的棘轮234容纳在该主体部226的容纳部232内。在棘轮234的外周部形成所谓的棘轮齿,即外齿236。在棘轮234的轴芯部形成截面为六角形的连接孔238,前述连接螺钉221不能相对旋转地贯穿。由此,卷轴220与棘轮234通过连接螺钉221可一体地旋转。
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环状的垫圈209一体地安装在棘轮234轴线方向的一侧(图14及图15中的箭头A方向)。如图16所示,一对爪部208与一对圆柱状的止转部210设置在垫圈209的棘轮234侧(图16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里侧)。一对爪部208钩住形成在棘轮234的连接孔238的孔缘部上的一对挂扣槽212,由此,垫圈209可安装在棘轮234上(限制了垫圈209相对棘轮234沿轴线方向的移动)。而且,止转部210嵌入形成在棘轮234的端面上的一对止转凹部214,限制了垫圈209相对棘轮234沿径向的移动(将垫圈209定位在棘轮234的预定位置上)。
形成六角形筒状的压入部216设置在垫圈209的与棘轮234相反的一侧(图16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外侧)的中央部分。在该压入部216的筒内设置向径向内侧突出的2个压扁棱218,连接螺钉221在压扁上述压扁棱218的状态下压入压入部216的筒内。由此,可防止棘轮234相对于连接螺钉221产生松动,防止产生该松动所引起的接触音(松动的喀哒声)。
另外,垫圈209与棘轮234相反的一侧(图14及图15中箭头A方向)的端面可滑动地接触容纳部232的环状底壁,棘轮234的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图14及图15中箭头B方向侧)的端面可滑动地接触前述衬圈212。
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在容纳部232的径向外侧,沿主体部226的周向弯曲的一对导向孔242形成在转子224的主体部226的底壁上。分别由树脂材料等制成的沿主体部226的周向弯曲成大致块状的滑块244可滑动地安装在各导向孔242中。上述一对滑块244被主体部226的内周面及容纳部232的外周面引导,该滑块244在沿导向孔242的预定范围内可相对于主体部226(转子224)相对移动(另外,图17中不再示出后述的锁定杆254及扭曲盘簧264)。
滑动片246突设在各滑块244的一侧(图14及图15中的箭头A方向),如图18所示地接触离合器外盖290。而且,止动片248设置在与各滑块244的滑动片246相反的一侧。止动片248由具有弹性的宽度较窄的金属片弯折成大致ㄑ字形。设置在长度方向中央部的连接部250嵌入形成在滑块244上的连接孔252中,从而该止动片248与滑块244连接成一体,同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压住各前述离合器壳体201的滑动面208,预定量地弹性变形。
因此,在止动片248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滑块244的滑动片246压住离合器外盖290,对滑块244沿导向孔242的移动(相对转子224的相对移动)施加预定的摩擦力。因此,一旦转子224旋转,借助于作用于滑动片246及止动片24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摩擦力,滑块244被暂时固定在壳体(离合器壳体201及离合器外盖290)上,并相对转子224可在沿导向孔242的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
防脱落片247设置在各滑块244弯曲方向的一端部(图14及图15中箭头D方向侧的端部)。且加压保持片245形成在各滑块244弯曲方向的另一端部(图14及图15中的箭头C方向侧的端部)。
防脱落片247与加压保持片245挂住导向孔242的孔缘部,同时前述滑动片246挂住容纳部232,从而使各滑块244保持在转子224上(防止各滑块244通过各导向孔242向转子224的轴线方向一侧(图14及图15中的箭头B方向)脱落)。
上述加压保持片245分别与一对锁定杆254相对应。各锁定杆254由铁板等形成大致ㄑ字形,设置在各滑块244弯曲方向的一端侧,并带有环状的轴承部256。各轴承部256被突设在主体部226的底壁上的圆柱状支撑轴258可自由旋转地支撑。连接片260突设在各轴承部256的与滑块244相反的一侧(图14及图15中的箭头C方向)。该连接片260与轴承部256一起绕支撑轴258旋转,其前端部贯穿形成在转子224的容纳部232上的孔部262,与前述棘轮234的外齿236啮合。而且,扭曲盘簧264的作用力总将上述连接片260推向与外齿236(棘轮234)啮合的方向。另外,突设在转子224的主体部226的底壁上的圆柱状支撑轴266支撑该扭曲盘簧264。
与前述滑块244的加压保持片245相对应的解除片268突设在各轴承部256的滑块244侧(图14及图15中的箭头D方向)。各解除片268的与滑块244相对的端部构成相对滑块244的移动方向(图14及图15中的箭头C方向及箭头D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如图19A及图19B所示,转子224相对滑块244相对移动,导致锁定杆254相对滑块244移动并在预定范围内接近或远离,在锁定杆254接近滑块244的状态(图19A所示的状态)下,锁定杆254的解除片268进入滑块244的加压保持片245的内侧(棘轮234侧),抵抗扭曲盘簧264的推力,保持在结合解除位置。在此状态下,锁定杆254的连接片260与棘轮234分离。
另一方面,锁定杆254与滑块244分离的状态(图19B所示的状态)下,滑块244的加压保持片245对锁定杆254的解除片268的阻挡解除了。在此状态下,扭曲盘簧264的推力使锁定杆254的连接片260向棘轮234侧(结合位置)移动,其前端部与外齿236啮合。
此处如图20所示,相对滑块的移动方向(转子224的周向)倾斜预定角度(例如10度)的下挖部形成在滑块244的加压保持片245上,加压保持片245的与解除片268相对侧的表面构成相对滑块244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49。而且,在锁定杆254的解除片268上,与加压保持片245的前述下挖部相对应地形成下挖部,解除片268的与加压保持片245相对侧的表面构成相对滑块244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69。
即,加压保持片245与解除片268相对转子224的径向仅仅啮合预定量(预定尺寸)d地接合。此后,当锁定杆254与滑块244分离时,加压保持片245的倾斜面249仅使解除片268向棘轮234侧移动预定量d,连接片260对抗扭曲盘簧264的推力,向与棘轮234相反的一侧移动预定量。由此,在锁定杆254与滑块244分离移动过程中产生预定的对抗力。但是,设定该对抗力,使得与由于前述止动片248的弹性力而作用在该止动片24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与离合器壳体201之间、及作用在滑块244的滑动片246与离合器外盖290之间的摩擦力相比,该对抗力足够地小。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主体部214中,滑块244通常接近锁定杆254地设置。通常解除片268被滑块244的加压保持片245挡住,从而锁定杆254被保持在结合解除位置(图19A所示的状态)。
另一方面,由树脂材料等形成为环状的支架270隔着锁定杆254地设置在与转子224相反的一侧(图14及图15中的箭头A方向)。支架270带有环状的主体部272、和设置在主体部272外周部上的一对保持爪274。主体部272限制了锁定杆254相对支撑轴258(转子224)在轴线方向上的变位,一对保持爪274限制扭曲盘簧264相对支撑轴266(转子224)在轴线方向上的变位。
转子224的支撑轴部233贯穿形成在主体部272的中央部的圆孔273。向与转子224相反的一侧(离合器外盖290侧)圆筒状地稍稍突出的旋转支撑部275设置在该圆孔273的孔缘部,转子224的支撑轴部233通过该旋转支撑部275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离合器外盖290的圆孔235中。
另一方面,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例如SUS等)制成的环276设置在支架270的径向外侧且转子224的轴线方向一侧(图14及图15中的箭头A方向)。环276带有形成环状的外盖部278。在外盖部278的外周部上整体地形成向其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第二实施例中是6个)止转爪280。这些止转爪280与前述齿轮216的止转凹部222啮合。由此,环276相对齿轮216在其周向上一体地连接。
进而,具有弹性的形成宽度较窄的板状的多个(第二实施例是12个)弹性爪282沿外盖部278的周向,每隔预定间隔地设置在外盖部278的外周部上。各弹性爪282的基端部与外盖部278整体连接,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向外盖部278的径向内侧稍稍弯折,其前端部向外盖部278的径向外侧弯折,其整体沿外盖部278的周向弯曲。
如图21A所示,在转子224的外齿230与齿轮216的内周面之间,沿转子224及齿轮216的周向设置这些弹性爪282,其自身的弹力将其内侧部分推向转子224的外齿230。由此,环276整体保持在转子224上。
各弹性爪282的外侧部分分别与齿轮216的内周面连接,齿轮216通过各弹性爪282支撑在转子224上。在此状态下,环276的止转爪280及转子224的法兰部228限制了齿轮216在轴线方向的移动。在此状态下,环276的外盖部278可防止滑块244、锁定杆254、扭曲盘簧264及支架270从转子224上脱落,从而将上述结构部件保持在预定的组装位置上。
各弹性爪282的前端部分别进入外齿230的凹下部分,接触外齿230的一个侧壁(沿主体部226的径向平行形成侧的侧壁),各基端部接触前述齿轮216的周向负荷承载部分220。由此,各弹性爪282使齿轮216与转子224相对其周向整体连接(相对旋转受到限制),从而齿轮216旋转时,齿轮216与转子224基本上一体旋转。
此时,齿轮216向卷绕方向的旋转力通过周向负荷承载部分220传递到弹性爪282的基端部,再从弹性爪282的前端部传递到转子224的外齿230,齿轮216通过周向负荷承载部分220沿周向承受来自弹性爪282的负荷(设定齿轮216,使其承受来自弹性爪282的负荷的方向是沿其旋转方向的)。
此时如上所述,由于弹性爪282是具有弹性的金属片,由齿轮216相对转子224的相对旋转所产生的旋转力来对抗弹性爪282的弹力(推力),如果其大小足够从外齿230的凹下部分中拔出各弹性爪282的前端部,则弹性爪282会解除齿轮216与转子224围绕轴线的连接力,切断齿轮216与转子224之间传递的旋转,使得齿轮216与转子224可相对旋转(参照图21B)。
齿轮216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力通过止转凹部222传递到环276的止转爪280,再从环276的弹性爪282的前端部传递到转子224的外齿230。
另外,第二实施例中的环276带有12个弹性爪282,但通过将弹性爪282的个数改为例如6个或8个,可调节切断齿轮216与转子224之间的旋转传递时的负荷。但此时,要与弹性爪282的个数相对应地改变齿轮216的周向负荷承载部分220等的个数。
而且,通过改变弹性爪282的宽度尺寸及厚度尺寸,并改变转子224的外齿230的凹下部分的深度尺寸等,也可以调节切断齿轮216与转子224之间的旋转传递时的负荷。
另一方面,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环状的垫片284设置在环276的与转子224相反的一侧(图14及图15中的箭头A方向)。垫片284夹在环276的外盖部278与离合器外盖290之间。与上述一对滑块244相对应地向径向内侧突出的一对两组的连接爪224、226设置在垫片284的内周部。如图22所示,一对连接爪224及一对连接爪226分别用其弯曲方向的两侧夹住各滑块244的滑动片246。由此,用垫片284连接一对滑块244,使得一对滑块244及垫片284相对转子224及锁定杆254同步地相对移动(相对旋转)。而且此时,由于与离合器外盖290滑动接触(滑动),因此摩擦力作用在垫片284上。
另外,第二实施例中,一对滑块244与垫片284分别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整体地构成一对滑块244及垫片284。
上述结构的离合器293中,离合器齿轮部292的蜗轮234旋转,则离合器主体部214的齿轮216旋转,该离合器主体部214与离合器齿轮部292整体组装在一个壳体(离合器壳体201及离合器外盖290)中,整体形成一个元件。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弹簧组件242设置在离合器外盖290的一侧。该弹簧组件242内部装有盘簧(图中未示出)。该盘簧的螺旋方向外侧的端部与壳体主体连接,同时螺旋方向内侧的端部与贯穿离合器主体部214的连接螺钉221的前端相连,向卷轴220施加作用力,使其朝向卷绕方向。
另一方面,马达244及马达齿轮部246设置在卷轴220下方的支撑板216与支撑板218之间。
如图23所示,马达244及马达齿轮部246带有外盖248。马达244通过螺钉安装在该外盖248的一侧,同时马达齿轮部246设置在外盖248的另一侧。在其旋转轴250的前端侧(输出侧)朝向外盖248的状态下,马达244被固定在外盖248的一侧,旋转轴250的前端(输出侧)向外盖248的另一侧(马达齿轮部246一侧)突出。
另一方面,外周带有平齿的小齿轮272安装在向外盖248的另一侧(马达齿轮部246侧)突出的马达244的旋转轴的前端。各自的外齿形成平齿的齿轮274和齿轮276在相互啮合的状态下容纳在马达齿轮部246中。上述齿轮274、齿轮276一起以自身的轴与马达244的旋转轴平行的状态设置,齿轮274与小齿轮272啮合,最终形成平齿齿轮的齿轮276可连接或脱开地与从前述离合器壳体201向外突出的蜗轮234的一端部连接。因此,一旦驱动马达244,驱动力通过小齿轮272、齿轮274及齿轮276传递,致使蜗轮234旋转。
安装在外盖248上的齿轮外盖278盖住上述小齿轮272、齿轮274及齿轮276。爪部280设置在齿轮外盖278上,该爪部280与设置在外盖248上的挂扣部282啮合连接,从而将齿轮外盖278固定在外盖248上。
这样,马达244与马达齿轮部246都一体地组装在同一个外盖248中,整体形成一个元件。
如图24所示,上述结构的马达244及马达齿轮部246中,一体地设置在外盖248中的安装撑条284通过螺钉可装卸地安装在容纳离合器主体部214及离合器齿轮部292的离合器壳体201(即框架212)上。将该外盖248安装到离合器壳体201(框架212)上的状态下,马达244的旋转轴250与卷轴220垂直,且其输出侧朝向与框架212的背板214相反的一侧,而且马达244位于一对支撑板216与支撑板218之间的卷轴220下方。
进而,例如上述马达244可基于前方监视装置等的检测信号执行动作。
下面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操作。
如图19A所示,上述结构的带卷绕装置210中,离合器主体部214的滑块244通常接近锁定杆254地设置。从而,锁定杆254的解除片268通常被滑块244的加压保持片245挡住,锁定杆254的连接片260与棘轮234的外齿236分离。因此,棘轮234(卷轴220)可相对转子224自由地相对旋转。
乘客坐在车辆的座位上,如果拉伸存放在该带卷绕装置210中的带,则卷轴220向拉出方向旋转,同时带被拉出。由此,乘客将带系在身体上,通过例如使设置在带上的舌形板与带扣装置接合,可将带佩戴在身体上。
另一方面,例如在车辆行进中,如果车辆前方存在障碍物,且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间隔(从车辆到障碍物的距离)达到预定范围以内,则开始驱动马达244,旋转轴250急速旋转。
一旦该马达244的旋转轴250旋转,其旋转力通过马达齿轮部246的小齿轮272、齿轮274、齿轮276及离合器齿轮部292的蜗轮234,传递给离合器主体部214的齿轮216,齿轮216向卷绕方向急速旋转。齿轮216向卷绕方向的旋转通过周向负荷承载部分220传递到环276的弹性爪282的基端部,又从弹性爪282的前端部传递到转子224的外齿230上,从而转子224向卷绕方向急速地旋转。
此时,由于作用在滑动片246及止动片248上的摩擦力使滑块244保持在壳体(离合器壳体201及离合器外盖290)上,因此转子224相对滑块244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支撑在转子224上的锁定杆254离开滑块244地移动。
因此,加压保持片245对解除片268的阻挡解除了,在扭曲盘簧264的推力作用下,锁定杆254的连接片260向棘轮234侧移动,连接片260的前端部与棘轮234的外齿236啮合(参照图19B的箭头E)。由此,转子224向卷绕方向的旋转通过锁定杆254传递给棘轮234,棘轮234向卷绕方向急速旋转。由于该棘轮234与卷轴220一体地连接,因此卷轴220与棘轮234一起向卷绕方向急速旋转。
由此,带被卷绕在卷轴220上,带的少许松弛,即所谓的“松配合”消除了,提高了带对乘客身体的约束力,假如此后乘客进行车辆紧急制动(急刹车)操作,即使车辆处于紧急减速状态,带也可以确实固定乘客的身体。
进而,在上述消除了“松配合”的状态下,不妨害乘客的身体,不能过紧地将带卷绕在卷轴220上。因此,如果带将超过预定值的荷重作用在卷轴220上,结果,超过预定值的荷重(所谓的“超负荷”)通过棘轮234及锁定杆254作用在转子224上。如果超过预定值的荷重作用在转子224上,则如图21A及图21B所示,弹性爪282发生弹性变形,弹性爪282的各前端部从转子224的外齿230的凹下部分中拔出,齿轮216与转子224可相对空转(所谓“负荷限制器机构”,参照图21B的箭头F)。
由此,可防止马达244的驱动力以过大的力通过棘轮234及锁定杆254,使与转子224连接的卷轴220向卷绕方向旋转,可防止带以过大的力束缚乘客的身体。
而且该状态下,由于棘轮234的外齿236形成所谓的棘轮齿,因此如图25A及图25B所示,棘轮234(卷轴220)相对转子224向卷绕方向相对旋转时(参照图25B的箭头H),锁定杆254跳到棘轮234的外齿236上(参照图25B的箭头G),允许棘轮234(卷轴220)相对于转子224向卷绕方向相对旋转。
由此,在上述消除了“松配合”的状态下,例如在车辆冲撞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另外的预张紧装置等可强制性地使卷轴220向卷绕方向旋转。此时,可进一步提高带对乘客身体的约束力,可将车辆冲撞时对乘客的伤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另一方面,避免上述车辆冲撞的危险时,马达244的旋转轴250可反转。该旋转轴250的旋转力通过马达齿轮部246的小齿轮272、齿轮274、齿轮276及离合器齿轮部292的蜗轮234,传递到离合器主体部214的齿轮216,使齿轮216向拉出方向急速旋转(参照图26A的箭头D)。
齿轮216向拉出方向的旋转通过齿轮216的止转凹部222传递到环276的止转爪280,同时从环276的弹性爪282的前端部传递到转子224的外齿230,使转子224向拉出方向急速旋转。
此时,由于作用在滑动片246及止动片248上的摩擦力使滑块244保持在壳体(离合器壳体201及离合器外盖290)上,因此转子224相对滑块214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支撑在转子224上的锁定杆254接近滑块244地移动。
因此,滑块244的加压保持片245压住锁定杆254的解除片268的倾斜端面,解除片268对抗扭曲盘簧264的推力而向棘轮234侧移动(参照图26B的箭头J),锁定杆254的连接片260与棘轮234的外齿236分离。而且,一旦锁定杆254接近滑块244,锁定杆254的解除片268进入滑块244的加压保持片245的内侧(棘轮234侧),锁定杆254被保持在结合解除位置(图26B所示的状态)。由此,转子224与棘轮234可再次相对旋转,卷轴220可自由旋转。
此处,该带卷绕装置210的离合器主体部214中,滑块244的加压保持片245及锁定杆254的解除片268通过倾斜面249及倾斜面269相互啮合,滑块244离开锁定杆254地移动时,产生预定的对抗力。从而,例如行进中的车辆剧烈震动时,即使滑块244离开锁定杆254地移动,在上述预定对抗力的作用下,可通过加压保持片245与解除片268的啮合连接来阻止上述分离移动,维持滑块244的加压保持片245与锁定杆254的解除片268的啮合状态。由此,可防止意外的解除滑块244对锁定杆254的阻挡,防止离合器主体部214的错误结合。
进而,该带卷绕装置210的离合器主体部214中,将一对锁定杆254保持在与各棘轮234的结合解除位置上的一对滑块244被垫片284连接,并保持同步。从而,即使由于例如车辆剧烈震动等导致一个滑块244相对于转子224(一个锁定杆254)相对移动时,只要另一个滑块244及垫片284相对于转子224不发生相对移动,一个滑块244对一个锁定杆254的阻挡就不会解除。
即,该离合器主体部214中,只要各滑块244及垫片284相对于各锁定杆254不同时发生相对移动,各滑块244对各锁定杆254的阻挡就不会解除。
而且此时,连接一对滑块244并使其同步的垫片284与该离合器外盖290滑动接触。由于摩擦力作用在垫片284上,因此可进一步防止一对滑块244及垫片284相对于转子224(即一对锁定杆254)意外的相对移动,可确实防止离合器主体部214的错误结合。
而且,该带卷绕装置210的离合器主体部214中,通过将在环276中设置12个的弹性爪282的数量改为例如6个或8个等,可调节切断齿轮216与转子224之间的旋转传递时的负荷(所谓的“超负荷”)。从而,可容易地设定该负荷。
而且,该带卷绕装置210的离合器主体部214中,与卷轴220同轴且一体连接的连接螺钉221不能相对旋转地贯穿棘轮234的连接孔238,同时该螺钉221被压入整体安装在棘轮234上的垫圈209的压入部216。从而,可防止棘轮234与连接螺钉221发生松动,避免产生由于该松动引起的接触音(松动的喀哒声)。
而且,垫圈209的压入部216带有由于连接螺钉221的压入而被压扁的压扁棱218。从而,通过改变该压扁棱218的大小和形状,可容易地调节连接螺钉221向压入部216压入时的负荷。
而且,该带卷绕装置210的离合器293中,容纳离合器主体部214及离合器齿轮部292的离合器壳体201及离合器外盖290中,向离合器外盖290的板厚方向突出的2个挂扣爪200的通孔202分别与设置在离合器壳体201的侧壁上的2个结合突起206嵌合连接,以便将离合器外盖290装在离合器壳体201的开口侧。从而,将离合器外盖290装在离合器壳体201上时,无需使用工具,通过手工操作即可容易且迅速地安装。
而且此时,在离合器壳体201上设有引导离合器外盖290的挂扣爪200并使其定位的导向部204。由此,可进一步方便将离合器外盖290安装到离合器壳体201上的安装操作。
此时,由于导向部204形成槽状,挂扣爪200嵌合在该导向部204中,因此将离合器外盖290安装在离合器壳体201上时,可避免各挂扣爪200沿离合器壳体201的侧壁发生位置偏移(错位)。从而,作为2个挂扣爪200的设定位置,无需设定为用上述挂扣爪200夹住离合器壳体201的位置(例如图13中离合器外盖290右侧的端面和左侧的端面),可如第二实施例那样,将挂扣爪200设置在离合器外盖290的相互垂直的端面(图13中左侧的端面和下侧的端面)上。由此可提高挂扣爪200的位置的设定自由度。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210可防止离合器主体部214的错误结合。而且,可容易地设定切断齿轮216与转子224之间的旋转传递时的负荷(所谓“超负荷”)。进而,可容易地将离合器外盖290装在离合器壳体201上。而且可防止棘轮234与连接螺钉221之间的松动,避免产生松动的喀哒声。还可容易地调节连接螺钉221压入垫圈209时的负荷。
另外,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主体部214中,滑块244的加压保持片245上设有倾斜面249,同时锁定杆254的解除片268上设有与上述倾斜面249相对应的倾斜面269,使加压保持片245与解除片268啮合连接,使得锁定杆254与滑块分离移动时产生预定的对抗力。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滑块244的加压保持片245和锁定杆254的解除片268上都设置突起,使两个突起啮合连接,使得锁定杆254与滑块分离移动时产生预定的对抗力。还可以在加压保持片245与解除片268的接触部分施加提高摩擦力的处理,以便锁定杆254与滑块分离移动时产生预定的对抗力。
而且,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210中,马达244的旋转轴250的旋转通过离合器293传递给卷轴220,使卷轴220向带卷绕方向旋转,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离合器将马达244的旋转轴250的旋转传递给卷轴220,使卷轴220向带拉出方向旋转。这一点在下述第三实施例中也是相同的。
(第三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另外,与前述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的结构用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符号表示,并不再说明该结构和作用。
图27A及图27B用侧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带卷绕装置的结构部件,即离合器主体部390的部分结构。
离合器主体部390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主体部214形成基本相同的结构,但下述几点不同。
离合器主体部390带有滑块391。该滑块391形成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滑块244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带有按压部392来代替前述加压保持片245。该按压部392上形成相对于滑块391的移动方向(转子324的周向)倾斜的倾斜面393。
而且,在滑块391的按压部392(倾斜面393)侧设有锁定杆394。该锁定杆394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锁定杆254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在扭曲盘簧364的作用下,突设在轴承部356的与滑块391相反的一侧上的解除片395总被推向棘轮334侧。因此,突设在轴承部356的滑块391侧的连接片396总被推向与棘轮334相反的一侧(结合解除方向),连接片396通常与棘轮334分离(图27A所示的状态)。
该离合器主体部390中,一旦转子324向卷绕方向(图27B中的箭头C方向)旋转,作用在滑动片346及止动片348(图中未示出)上的摩擦力使滑块391保持在离合器壳体201及离合器外盖290(图中均未示出)上,因此转子324相对滑块391在预定的范围内相对移动,支撑在转子324上的锁定杆394接近滑块391地移动。如果锁定杆394接近滑块391地移动,则锁定杆394的连接片396被按压部392的倾斜面393压向棘轮334侧,连接片396的前端部与棘轮334的外齿336啮合(参照图27B的箭头K)。
另一方面,一旦转子324向拉出方向(图27A中的箭头D方向)旋转,则作用在滑动片346及止动片348(图中未示出)上的摩擦力使滑块391保持在离合器壳体201及离合器外盖290(图中均未示出)上,因此转子324相对滑块391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支撑在转子324上的锁定杆394离开滑块391地移动。一旦锁定杆394离开滑块391地移动,则按压部392的倾斜面393对锁定杆394的连接片396的压力解除了,扭曲盘簧364的推力再次使连接片396移动到并保持在与棘轮334的结合解除位置(参照图27A的箭头L)。
上述结构的离合器主体部390也起到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主体部214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
特别是该离合器主体部390中,扭曲盘簧364总将锁定杆394的连接片396推向与棘轮334的结合解除方向。从而,即使例如行进中的车辆发生剧烈震动时,扭曲盘簧364的推力也会使锁定杆394的连接片396保持在与滑块334的结合解除位置。由此,可防止锁定杆394的连接片396意外地与棘轮334结合,防止离合器主体部390的错误结合。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带卷绕装置不仅能通过离合器仅将来自马达侧的旋转传递给卷轴,而且能简单地形成紧凑的结构。而且,本发明的带卷绕装置可防止离合器的错误结合。因而其利用范围极广。

Claims (20)

1、一种带卷绕装置,包括卷轴、马达和离合器,其中所述卷轴可卷绕或拉出地缠绕用于束缚乘客的带,所述离合器机械地介于所述马达与所述卷轴之间,并将所述马达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卷轴,使所述卷轴旋转,同时切断所述卷轴侧所产生的旋转的传递,以防止所述旋转传递给所述马达;
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下述部件:
相对所述卷轴同轴地设置,传递所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
可相对所述旋转体,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的滑块;和
设置在所述旋转体上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通常被所述滑块保持在与所述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当所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锁定杆与所述卷轴结合,将所述旋转体围绕所述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卷轴,同时允许所述卷轴相对于所述旋转体向围绕所述轴线的一个方向相对旋转,当所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滑块使所述锁定杆移动到并保持在所述结合解除位置上。
2、一种带卷绕装置,包括卷轴、马达和离合器,其中所述卷轴可卷绕或拉出地缠绕用于束缚乘客的带,所述离合器机械地介于所述马达与所述卷轴之间,并将所述马达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卷轴,使所述卷轴向所述带的卷绕方向旋转,同时切断所述卷轴侧所产生的旋转的传递,以防止所述旋转传递给所述马达;
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下述部件:
壳体;
相对所述卷轴同轴地设置,传递所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
一体地连接在所述卷轴上的棘轮;
被摩擦力保持在所述壳体上,从而可相对所述旋转体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的滑块;和
设置在所述旋转体上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总被推向与所述棘轮的结合方向,并且通常被所述滑块保持在与所述棘轮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当所述旋转体向所述带的卷绕方向旋转时,所述锁定杆离开所述滑块地移动,解除所述被保持的状态,在所述推力的作用下与所述棘轮结合,将所述旋转体向所述带的卷绕方向的旋转传递给所述棘轮,同时允许所述棘轮相对于所述旋转体向所述带的卷绕方向相对旋转,当所述旋转体向所述带的拉出方向旋转时,所述锁定杆接近所述滑块地移动,所述滑块使所述锁定杆移动到并保持在所述结合解除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具有传递所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齿轮、支撑所述锁定杆的转子、及设置在所述齿轮与所述转子之间并连接所述齿轮和转子的弹性爪,所述弹性爪将所述齿轮的旋转传递给所述转子,并且当超过预定值的负荷作用在所述转子上时,所述负荷切断所述齿轮与所述转子之间的旋转的传递,使所述齿轮与所述转子可相对空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转体围绕所述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滑块相对所述旋转体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由此,与所述旋转体一体地旋转的所述锁定杆离开所述滑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杆离开所述滑块地移动,从而与所述卷轴结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旦使所述卷轴相对所述旋转体围绕所述轴线向一个方向相对旋转的负荷作用在所述卷轴上,所述锁定杆与所述卷轴之间的结合随即解除。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转体围绕所述轴线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滑块相对所述旋转体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由此,与所述旋转体一体地旋转的所述锁定杆再次与所述滑块结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杆再次与所述滑块结合,由此所述锁定杆被保持在与所述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转体向所述带的卷绕方向旋转时,所述滑块相对所述旋转体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由此,与所述旋转体一体地旋转的所述锁定杆离开所述滑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杆离开所述滑块地移动,从而与所述棘轮结合。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旦使所述棘轮相对所述旋转体向所述带的卷绕方向相对旋转的负荷作用在所述棘轮上,所述锁定杆与所述棘轮之间的结合随即解除。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转体向所述带的拉出方向旋转时,所述滑块相对所述旋转体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由此,与所述旋转体一体地旋转的所述锁定杆与所述滑块再次结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杆再次与所述滑块结合,由此所述锁定杆被保持在与所述棘轮的结合解除位置上。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及所述锁定杆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对于所述旋转体停止时的所述滑块离开所述锁定杆的移动,产生一定的对抗力。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所述旋转体的径向,所述滑块及所述锁定杆仅相互啮合预定尺寸地结合,所述滑块及所述锁定杆的结合部即为所述保持部。
16、一种带卷绕装置,包括卷轴、马达和离合器,其中所述卷轴可卷绕或拉出地缠绕用于束缚乘客的带,所述离合器机械地介于所述马达与所述卷轴之间,并将所述马达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卷轴,使所述卷轴旋转,同时切断所述卷轴侧所产生的旋转的传递,以防止所述旋转传递给所述马达;
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下述部件:
相对所述卷轴同轴地设置,传递所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
相对所述旋转体在预定范围内可相对移动,并且具有向所述移动方向的一侧突出的加压保持片的滑块;和
设置在所述旋转体上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总被推向与所述卷轴的结合方向,并且具有向所述滑块的所述加压保持片侧突出的解除片,通常所述解除片与所述加压保持片结合,从而将所述锁定杆保持在与所述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当所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锁定杆离开所述滑块地移动,解除所述被保持的状态,在所述推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卷轴结合,将所述旋转体围绕所述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卷轴,并且当所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锁定杆接近所述滑块地移动,所述解除片与所述加压保持片结合,从而使所述锁定杆移动到并保持在所述结合解除位置上;
而且,所述滑块的所述加压保持片及所述锁定杆的所述解除片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对于所述旋转体停止时的所述滑块离开所述锁定杆的移动,产生一定的对抗力。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形成倾斜面,所述滑块与所述锁定杆分离地移动时,所述倾斜面对抗所述推力,使所述锁定杆向与所述卷轴的结合解除方向移动预定量。
18、一种带卷绕装置,包括卷轴、马达和离合器,其中所述卷轴可卷绕或拉出地缠绕用于束缚乘客的带,所述离合器机械地介于所述马达与所述卷轴之间,并将所述马达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卷轴,使所述卷轴旋转,同时切断所述卷轴侧所产生的旋转的传递,以防止所述旋转传递给所述马达;
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下述部件:
相对所述卷轴同轴地设置,传递所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
可相对所述旋转体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的滑块;和
设置在所述旋转体上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总被推向与所述卷轴的结合解除方向,当所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滑块将所述锁定杆压向所述卷轴侧,所述锁定杆与所述卷轴结合,将所述旋转体围绕所述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卷轴,并且当所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滑块对所述锁定杆的所述压力解除了,所述推力使所述锁定杆移动到并保持在所述结合解除位置上。
19、一种带卷绕装置,包括卷轴、马达和离合器,其中所述卷轴可卷绕或拉出地缠绕用于束缚乘客的带,所述离合器机械地介于所述马达与所述卷轴之间,并将所述马达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卷轴,使所述卷轴旋转,同时切断所述卷轴侧所产生的旋转的传递,以防止所述旋转传递给所述马达;
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下述部件:
相对所述卷轴同轴地设置,传递所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的旋转体;
可相对所述旋转体分别在预定范围内相对移动的一对滑块;
连接所述一对滑块并使所述滑块保持同步的垫片;和
设置在所述旋转体上的一对锁定杆,通常所述各滑块将所述一对锁定杆保持在分别与所述卷轴的结合解除位置上,当所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一对锁定杆各自被保持的所述状态解除了,分别与所述卷轴结合,将所述旋转体围绕所述轴线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给所述卷轴,并且当所述旋转体围绕轴线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各滑块分别使所述一对锁定杆移动到并保持在所述结合解除位置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壳体,且所述垫片与所述壳体滑动接触。
CNB2005100598124A 2004-04-01 2005-03-31 带卷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57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09314A JP4491266B2 (ja) 2004-04-01 2004-04-01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4109314 2004-04-01
JP2004259788 2004-09-07
JP2004259788 2004-09-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6380A true CN1676380A (zh) 2005-10-05
CN100345710C CN100345710C (zh) 2007-10-31

Family

ID=3504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981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5710C (zh) 2004-04-01 2005-03-31 带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7934673B2 (zh)
EP (1) EP1731388B1 (zh)
KR (1) KR101012915B1 (zh)
CN (1) CN100345710C (zh)
AU (1) AU2005230296A1 (zh)
CA (1) CA2562973A1 (zh)
DE (1) DE602005024374D1 (zh)
TW (1) TWI331576B (zh)
WO (1) WO2005097562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6677B (zh) * 2007-05-16 2011-05-1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安装结构
CN101678815B (zh) * 2007-05-31 2011-08-10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座椅安全带装置
CN105636836A (zh) * 2013-10-16 2016-06-0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具有张紧器连接器的安全带张紧器
CN108190660A (zh) * 2018-01-28 2018-06-22 张康 一种市政施工用手持排线式卷线装置的排线方法
CN109640728A (zh) * 2016-08-10 2019-04-16 株式会社佳帕纳 卷取装置
CN109591757B (zh) * 2018-11-26 2021-02-19 浙江顶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防锁装置的汽车安全带卷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1427B2 (ja) * 2004-04-01 2010-10-2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KR100936372B1 (ko) * 2007-07-12 2010-01-13 델파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모터동력을 이용한 좌석벨트 리트랙터
JP2009056991A (ja) 2007-09-03 2009-03-19 Takata Corp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DE102009010093A1 (de) * 2009-02-24 2010-11-0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Reversibler Gurtstraffer
JP5364463B2 (ja) * 2009-06-19 2013-12-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456426B2 (ja) 2009-09-30 2014-03-26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EP2497693B1 (en) * 2009-11-04 2014-08-0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eatbelt retractor
DE102010004732B4 (de) * 2010-01-14 2016-02-2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mit einem Strafferantrieb
US9249623B2 (en) 2010-02-23 2016-02-02 Qmotion Incorporated Low-power architectural covering
US8575872B2 (en) 2010-02-23 2013-11-05 Homerun Holdings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roller shade and method for setting artificial stops
US8659246B2 (en) 2010-02-23 2014-02-25 Homerun Holdings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roller shade
US9194179B2 (en) 2010-02-23 2015-11-24 Qmotion Incorporated Motorized shade with the transmission wire passing through the support shaft
DE102010026285B4 (de) * 2010-07-06 2014-02-0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raftbegrenz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2005538A2 (ko) * 2010-07-09 2012-01-12 주식회사 셀트리온디비아이 시트 벨트용 리트랙터 및 이에 이용되는 클러치
DE102010051418A1 (de) * 2010-11-17 2012-05-24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aufroller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Gurtaufrollers
KR101264107B1 (ko) * 2011-07-26 2013-05-14 주식회사 삼송 리트랙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시트벨트
DE102011087413A1 (de) 2011-11-30 2013-06-0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aufroller mit zwei parallel wirkenden Kraftbegrenzungseinrichtungen
US8739854B2 (en) * 2012-07-02 2014-06-03 Qmotion Incorporated Pre-assembled and pre-tensioned shade with indexing gear tensioner
DE102012214521B4 (de) 2012-08-15 2014-03-20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raftbegrenz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DE102013220949B4 (de) 2013-10-16 2021-07-0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raftbegrenz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CN104760566B (zh) * 2014-01-06 2017-05-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卷绕装置
DE102014200312A1 (de) * 2014-01-10 2015-07-1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Reversibler Gurtstraffer
WO2016199525A1 (ja) * 2015-06-08 2016-12-15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DE102015011765A1 (de) * 2015-09-15 2017-03-16 Trw Automotive Gmbh Kupplung für einen Gurtstraffer
DE102016117965A1 (de) 2016-09-23 2018-03-29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aufrollerbaugruppe für ein 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sowie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solchen Gurtaufrollerbaugruppe
WO2018183600A1 (en) * 2017-03-29 2018-10-04 Feng Zhide David Retractor pretensioner clutch
KR101885203B1 (ko) 2017-05-12 2018-08-03 뉴모텍(주) 감속 구동이 가능한 직결식 세탁기용 구동 장치
DE102018211226B4 (de) * 2018-07-06 2020-08-13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aufroller für eine Sicherheitsgurt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19203356B4 (de) * 2019-03-12 2021-05-1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Reversibler Gurtstraffer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DE102020204423A1 (de) * 2019-12-03 2021-06-10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Kupplung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Gurtaufroller sowie Gurtaufroller mit Kupplungseinrichtungen
CN113291252A (zh) * 2020-02-21 2021-08-2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离合装置
DE102022123955A1 (de) * 2022-09-19 2024-03-2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aufroller für eine Sicherheitsgurt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22123954A1 (de) * 2022-09-19 2024-03-2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aufroller für eine Sicherheitsgurt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37987A (en) 1947-02-18 1953-05-12 Hil Jon Safety Crown Corp Overload release coupling
DE20115316U1 (de) * 2001-09-17 2002-02-07 Trw Repa Gmbh Gurtaufroller
JPH0732294Y2 (ja) 1988-11-21 1995-07-26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のリトラクタ
US5601491A (en) 1993-07-21 1997-02-11 Emerson Electric Co. Quiet appliance clutch
KR970000440B1 (en) 1993-12-03 1997-01-11 Sungwoo Co Ltd Device of reducing the tension for a safety belt
DE29506208U1 (de) * 1995-04-10 1995-06-01 HS Technik und Design Technische Entwicklungen GmbH, 82234 Weßling Kupplung zur Drehmomentübertragung von einem durch ein Treibmittel betriebenen Antrieb auf eine Gurtwelle eines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s zum Strammen eines Sicherheitsgurtes
DE29500807U1 (de) * 1995-01-19 1995-03-02 Föhl, Artur, 73614 Schorndorf Kupplung zwischen der Gurtwelle eines Gurtaufrollers und einem Gurtstraffer-Drehantrieb
ES2263300T3 (es) * 1999-02-16 2006-12-01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Reactor de cincha.
JP4800471B2 (ja) * 1999-11-02 2011-10-2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装置
US6494395B1 (en) 1999-11-02 2002-12-17 Takata Corporation Seat belt retractor with clutch mechanism
JP3886088B2 (ja) 1999-11-05 2007-02-28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拘束保護装置
JP4726099B2 (ja) 2000-04-21 2011-07-2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モータ式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ー
ES2224982T3 (es) 2000-09-08 2005-03-16 Societe Bic Acoplamiento deslizante para la transmision de fuerza con limitacion de par, en particular para un dispositivo portatil de transferencia de una pelicula a paretir de una banda portadora sobre un substrato.
JP3810060B2 (ja) * 2001-12-27 2006-08-1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装置
JP2004042782A (ja) * 2002-07-11 2004-02-12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924213B2 (ja) 2002-07-11 2007-06-0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及びクラッチ機構
JP2004042789A (ja) 2002-07-11 2004-02-12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964750B2 (ja) * 2002-07-11 2007-08-2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924212B2 (ja) * 2002-07-11 2007-06-0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4238079B2 (ja) * 2003-01-15 2009-03-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5028970A (ja) * 2003-07-10 2005-02-0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DE20315870U1 (de) 2003-10-15 2004-02-26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Gurtaufroller mit reversiblem Gurtstraffer und Rutschkupplung
DE102004012165A1 (de) 2004-03-09 2005-10-06 Takata Corp. Gurtstraffer
JP4571428B2 (ja) * 2004-04-01 2010-10-2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4491266B2 (ja) * 2004-04-01 2010-06-3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4571427B2 (ja) * 2004-04-01 2010-10-2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6677B (zh) * 2007-05-16 2011-05-1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安装结构
CN101678815B (zh) * 2007-05-31 2011-08-10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座椅安全带装置
CN105636836A (zh) * 2013-10-16 2016-06-0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具有张紧器连接器的安全带张紧器
CN105636836B (zh) * 2013-10-16 2018-06-0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具有张紧器连接器的安全带张紧器
CN109640728A (zh) * 2016-08-10 2019-04-16 株式会社佳帕纳 卷取装置
CN108190660A (zh) * 2018-01-28 2018-06-22 张康 一种市政施工用手持排线式卷线装置的排线方法
CN109591757B (zh) * 2018-11-26 2021-02-19 浙江顶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防锁装置的汽车安全带卷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31388B1 (en) 2010-10-27
TWI331576B (en) 2010-10-11
CN100345710C (zh) 2007-10-31
US20100314478A1 (en) 2010-12-16
US7980503B2 (en) 2011-07-19
DE602005024374D1 (de) 2010-12-09
EP1731388A1 (en) 2006-12-13
TW200600384A (en) 2006-01-01
US20080252060A1 (en) 2008-10-16
KR20070010031A (ko) 2007-01-19
EP1731388A4 (en) 2009-07-01
KR101012915B1 (ko) 2011-02-10
CA2562973A1 (en) 2005-10-20
US7934673B2 (en) 2011-05-03
AU2005230296A1 (en) 2005-10-20
WO2005097562A1 (ja) 2005-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5710C (zh) 带卷绕装置
CN2799335Y (zh) 带卷绕装置
CN2799336Y (zh) 带卷绕装置
CN1128078C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919661A (zh) 带状物卷绕装置
CN1264363C (zh) 蜂窝电话及自动旋转方法
CN2818241Y (zh) 带卷绕装置
CN1107818C (zh) 具有马达和减速机构的驱动装置
CN1064184C (zh) 一种布线构造
CN1865049A (zh)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CN1115268C (zh) 用于汽车中的传动系及其操作方法
CN1388874A (zh) 带调整系统的盘式制动器
CN1781676A (zh) 用于动力工具的飞轮装置
CN1853990A (zh)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CN1817700A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座椅安全带装置、车辆
CN1847061A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座椅安全带装置、带座椅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CN1791496A (zh) 自动链式拉紧器
CN1491176A (zh) 卷轴构件及薄膜卷绕方法
CN1526929A (zh) 电控节气门控制设备
CN1662315A (zh) 垫料转换机系统
CN1655958A (zh) 缺气行驶芯体
CN1973597A (zh) 联合收割机
CN1880132A (zh) 预加载器
CN1589374A (zh) 装在螺杆上的安装件和螺母
CN1927627A (zh) 电动卷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