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8877A - 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8877A
CN1618877A CN200410085172.XA CN200410085172A CN1618877A CN 1618877 A CN1618877 A CN 1618877A CN 200410085172 A CN200410085172 A CN 200410085172A CN 1618877 A CN1618877 A CN 1618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ter
polycarbonate
acid
acid number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851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5945C (zh
Inventor
八谷广志
安达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18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8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59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594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1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08K5/103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with polyalcoho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 G11B7/253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comprising resins
    • G11B7/253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comprising resins polycarbonates [P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由重均分子量为13,000~18,000、通过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的酯交换反应而制造的实质上不含有氯原子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和,由碳原子数为10~30的饱和脂肪族羧酸与2~6元的多元醇部分酯化得到的且酸值为2~20mgKOH的部分酯(B)形成的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 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更详细地是,本发明涉及由重均分子量为13,000~18,000、通过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的酯交换反应而制造的实质上不含有氯原子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和,由碳原子数为10~30的饱和脂肪族羧酸与2~6元的多元醇部分酯化且酸值为2~20mgKOH的部分酯(B)形成的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将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时,由于可以通过高循环成形(也就是,在较短的循环时间下的成形)制造强度优异且暗影(浑浊)的产生减少的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CD、DVD等的光盘等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制造中是极为有用的。
背景技术
作为耐热性、耐冲击性和透明性等优异的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广泛地应用于许多的领域中。特别是由于近年的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在音乐和影像用记录介质和个人计算机等数字信息记录介质中所使用的聚碳酸酯的需求在扩大,为了制造CD、CD-ROM、CD-R、DVD-ROM、DVD-R等光盘或光卡等,聚碳酸酯是必不可少的树脂。
在这些的光盘等的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制造中,由于必须使微细的凹槽或凹坑正确地成形,所以要求在这种用途中使用的聚碳酸酯具有高转录性和低双折射等优异的光学特性。因此,在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制造中,使用重均分子量为15,500左右且具有较高熔融流动性的低分子量聚碳酸酯。
至今,在使用的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用途中,使用由光气法制造的聚碳酸酯。但是,光气法制造的聚碳酸酯具有(1)其在制造时,使用有毒的光气(操作困难)和;(2)由于使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而在聚碳酸酯中残留有作为杂质的氯离子和二氯甲烷,由于杂质而使得成形时的热稳定性低下和对模具产生腐蚀,以及在湿热环境下发生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品质降低等问题。因此,在以日本专利特开昭63-316313号公报(对应于美国专利4,880,896号)、日本专利特开平4-146922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昭63-97627号公报(对应于美国专利4,798,767号公报)为代表的各种文献中,提出了许多减少了上述杂质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和减少聚碳酸酯中的杂质的方法。
但是,即使使用这些方法,也不能完全除去聚碳酸酯中的杂质(氯离子和二氯甲烷),还有,为了减少杂质需要大量的劳动。因此,近年来不使用光气和二氯甲烷的酯交换法聚碳酸酯正受到关注。
但是,将由酯交换法制造的聚碳酸酯与由光气法制造的聚碳酸酯相比,得到的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以下通常称作“盘片”)的强度较弱且盘片成形时大量产生暗影(浑浊),具有不能得到良好的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问题。此外,在尝试缩短循环时间以提高生产性(高循环成形)时,具有容易产生更加严重的暗影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该方面问题进行改良。
通常,已知的是使聚碳酸酯的分子量增大可以提高盘片强度,但是如果使分子量增大,则凹槽或凹痕的转录性低下、盘片的双折射增大,所以不能增大分子量。
另一方面,暗影(浑浊)是在成形时盘片从模具中脱模时由于脱膜不良而产生的,所以提议使用大量的脱模剂。
例如,为了达到改良转录性的目的,在日本专利特开昭60-113201号公报中,提出由在每1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中含有0.01~0.2重量份的碳原子数为16~22的饱和一元脂肪酸单甘油酯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形成的光学用途的成形品。在该专利文献中所使用的脂肪酸单甘油酯可以认为是市售品,但如后所述,由于市售的脂肪酸单甘油酯的酸值为1mgKOH左右,则在该专利文献中使用的单甘油酯的酸值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部分酯的酸值的范围(2~20mgKOH)以外。
在日本专利特开平7-169092号公报中,为了达到在确保脱模性的同时抑制聚碳酸酯的水解的目的,而提出由含有碳原子数为10~30的脂肪酸酯(例如,硬脂酸单甘油酯)且pH为7以下的脱模剂含量在0.5重量%以下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形成的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在该专利文献中使用的脂肪酸酯的pH的优选的范围为4.0~6.5,如后所述,如果以该专利文献中的条件将本申请中使用的部分酯的酸值(2~20mgKOH)换算为pH,为约1.75~约2.75,所以上述的专利文献中使用的部分酯的酸值在本发明的范围(2~20mgKOH)以外。
另外,在日本专利特开平8-73724号公报中,为了达到改善脱模性、耐热性和转录性的目的,提出由100重量份末端羟基浓度为2~40摩尔%且由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2.0~2.8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和0.01~0.1重量份由脂肪族羧酸与多元醇部分酯形成的组合物。在该专利文献中所使用的部分酯可以认为是市售品,如后所述,由于市售的部分酯的酸值为1mgKOH左右,该专利文献中使用的部分酯的酸值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部分酯的酸值的范围(2~20mgKOH)以外。
但是,即使使用这些方法,也不能充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改善。也即使说,希望得到一种含有由酯交换法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成形材料,其不仅仅可以制造强度优异且减少暗影(浑浊)产生的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其还是一种具有优异的高循环成形性(也就是适于在较短的循环时间下的成形)的成形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为了克服在将由酯交换法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应用于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制造时所产生的上述问题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其结果为,首先确认,在由酯交换法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中仅仅添加作为脱模剂而广泛使用的、由饱和脂肪族羧酸和多元醇形成的部分酯不能解决上述问题。而且,经过进一步反复深入研究的结果是,在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制造中,由通过酯交换法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与通过碳原子数为10~30的饱和脂肪族羧酸和2~6元的多元醇部分酯化得到的酸值为2~20mgKOH的部分酯形成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可以大幅度地改善该基板的强度,另外,不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暗影的产生,还可以得到优异的高循环成形性,由此发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基于这一认识,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可以用于制造强度优异且减少暗影(浑浊)产生的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CD、DVD等光盘等的基板),还具有优异的高循环成形性(也就是适于在短循环时间下的成形)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的各种目的、各种特征和各种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由10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为13,000~18,000、由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通过酯交换反应而制造的实质上不含有氯原子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和,
0.01~0.1重量份由碳原子数为10~30的饱和脂肪族羧酸与2~6元的多元醇部分酯化形成的酸值为2~20mgKOH的部分酯(B)
形成的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接着,为了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和优选的各种方式。
1.一种由10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为13,000~18,000、由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通过酯交换反应而制造的实质上不含有氯原子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和,
0.01~0.1重量份由碳原子数为10~30的饱和脂肪族羧酸与价数为2~6的多元醇部分酯化得到的酸值为2~20mgKOH的部分酯(B)
形成的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2.前述1项中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为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多种芳香族聚碳酸酯主链,各芳香族聚碳酸酯主链含有如下述式(1)中各自独立地表示的多种的重复单元,
Figure A20041008517200071
(式中,Ar表示2价的C5~C200的芳基)
并且该多种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主链作为整体在该聚碳酸酯主链上至少含有1种其它类型的结合单元,
该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如下述式(2)表示,
(式中,Ar’表示3价的C5~C200的芳基,X分别表示含有式
Figure A20041008517200082
(式中,Ar同上)所示的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为214~6,000的聚碳酸酯链。)
其中,该聚碳酸酯主链在具有多种其它类型的结合单元(2)时,多种的其它类型的结合单元(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相对于重复单元(1)的总摩尔量,其它类型的结合单元(2)的量在0.03~0.20摩尔%的范围内。
3.前项1或2中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为该部分酯(B)为选自单硬脂酸甘油酯和单软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4.前项1~3中任一项中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为通过注塑成形得到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
接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制造用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是一种由10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为13,000~18,000、由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通过酯交换反应而制造的实质上不含有氯原子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和,
0.01~0.1重量份由碳原子数为10~30的饱和脂肪族羧酸与价数为2~6的多元醇部分酯化得到的酸值为2~20mgKOH的部分酯(B)
形成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中,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是式HO-Ar-OH(式中,Ar表示2价的C5~C200的芳基)所示的化合物。
芳基Ar是,例如,-Ar1-Y-Ar2-(式中,Ar1和Ar2各自独立地表示分别具有5~70个碳原子的2价的碳环或杂环芳基,Y表示具有1~30个碳原子的2价的链烷基)所示的2价的芳基。
2价的芳基Ar1、Ar2中的1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不会给反应带来不良影响的其它的取代基,例如,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苯基、苯氧基、乙烯基、氰基、酯基、酰胺基、硝基等取代。
作为杂芳基的优选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的有,含有1个或多个成环的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芳基。
2价的芳基Ar1、Ar2表示,例如,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吡啶基等基团。此处的取代基如前所述。
2价的链烷基Y是如下述式中所示的有机基团。
(式中,R1、R2、R3、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环碳原子数5~10的环烷基、成环碳原子数5~10的碳环芳基、碳原子数6~10的碳环芳烷基。k表示3~11的整数,R5和R6根据各X分别进行选择,相互独立地表示氢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X表示碳。另外,R1、R2、R3、R4、R5、R6的1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不给反应带来不良影响的范围内的其它的取代基,例如,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苯基、苯氧基、乙烯基、氰基、酯基、酰胺基、硝基等取代。)
作为这样的上述式-Ar1-Y-Ar2-所示的2价芳基Ar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的有,例如下述式中所示的基团。
Figure A20041008517200102
Figure A20041008517200103
(式中,R7、R8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成环碳原子数为5~10的环烷基或苯基,m和n为1~4的整数,m为2~4时,各R7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n为2~4时,各R8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2价芳基Ar可以是如下式所示。
                 -Ar1-Z-Ar2-
(式中,Ar1、Ar2如前所述,Z表示单键或-O-、-CO-、-S-、-SO2-、-SO-、-COO-、-CON(R1)-等2价的基团。其中,R1如前所述。)
作为上述式-Ar1-Z-Ar2-所示的2价芳基Ar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的是如下述式中所示的基团。
Figure A20041008517200111
(式中,R7、R8、m和n如上所述。)
此外,作为上述以外的2价芳基Ar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的有,例如,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联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吡啶基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可以只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作为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列举双酚A。
本发明中使用的碳酸二酯如下述式所示。
Figure A20041008517200121
(式中,Ar3、Ar4分别表示1价的C5~C200的芳基。)
Ar3和Ar4表示1价的碳环或杂环芳基,但是该Ar3、Ar4中的1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不会给反应带来不良影响的其它的取代基,例如,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苯基、苯氧基、乙烯基、氰基、酯基、酰胺基、硝基等取代。Ar3和Ar4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作为一价芳基Ar3和Ar4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列举苯基、萘基、联苯基、吡啶基。它们可以是由,上述的1种以上的取代基取代的物质。
作为优选的Ar3和Ar4,可以分别列举的是例如下述式中所示的基团等。
Figure A20041008517200122
作为碳酸二酯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列举如下述式中所示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芳基碳酸酯类。
(式中,R9、R1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成环碳原子数为5~10的环烷基或苯基,p和q为1~5的整数,p为2以上时,各R9可以分别为不同的物质,q为2以上时,各R10可以分别为不同的物质。)
在该二芳基碳酸酯类中,优选未取代的二苯基碳酸酯和二甲苯基碳酸酯、二叔丁基苯基碳酸酯这样的低级烷基取代的二苯基碳酸酯等对称型二芳基碳酸酯,特别是作为结构最简单的二芳基碳酸酯的未取代的二苯基碳酸酯是最合适的。这些的碳酸二酯类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的使用比例(装料比例)根据所使用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的种类以及聚合温度等其它聚合条件而不同,相对于1摩尔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碳酸二酯通常为0.9~2.5摩尔、优选0.95~2.0摩尔、更优选0.98~1.5摩尔的比例。
另外,在制造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时,为了进行末端变换和调节分子量,可以与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联用。
本发明中的酯交换法是,在催化剂的存在或不存在下,且在减压下和/或惰性气流下,加热上述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使其在熔融状态下进行酯交换反应而缩聚的方法。其聚合方法、装置等没有限制。例如,可以使用搅拌槽型反应器、薄膜反应器、离心式薄膜蒸发反应器、表面重整型双轴混炼反应器、双轴横式搅拌反应器、湿壁式反应器、在自由落下的同时进行聚合物反应的多孔板型反应器、在沿着导轨(例如导线)落下的同时聚合的导轨接触流下式聚合器(例如,带有导线的多孔板型反应器),通过单独或组合使用可以容易地进行酯交换反应。另外,也可以通过在熔融状态下将它们进行酯交换反应以制备预聚合物后,在固相状态下在减压和/或惰性气流下通过提高聚合度的固相聚合物法制造。对于在自由落下的同时进行聚合的多孔板型反应器可以参照,例如,美国专利第5,596,067号,对于导轨接触流下式聚合器可以参照,例如,美国专利第5,589,564号和美国专利第5,840,826号。反应器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至少构成内壁面的材料通常选自不锈钢和镍、玻璃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酯交换反应即使不加入催化剂也可以进行,但是为了提高聚合速度,可以根据需要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作为聚合催化剂,只要是该领域中所使用的物质,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列举的有,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碱金属和碱土类金属的氢氧化物类;
氢化锂铝、硼氢化钠、硼氢化四甲基铵等的硼或铝的氢化物的碱金属盐、碱土类金属盐、季铵盐类;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钙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化物类;甲醇锂、乙醇钠、甲醇钙等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醇盐类;
苯酚锂、苯酚钠、苯酚镁、LiO-Ar-OLi、NaO-Ar-ONa(Ar为芳基)等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酚盐类;醋酸锂、醋酸钙、苯甲酸钠等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有机酸盐类;氧化锌、醋酸锌、苯氧基锌等锌化合物类;氧化硼、硼酸、硼酸钠、硼酸三甲酯、硼酸三丁酯、硼酸三苯基酯、(R1R2R3R4)NB(R1R2R3R4)所示的硼酸铵盐类、(R1R2R3R4)PB(R1R2R3R4)表示的硼酸鏻盐类(R1、R2、R3、R4如前述的说明)等硼化合物类;
氧化硅、硅酸钠、四烷基硅、四芳基硅、二苯基-乙基-乙氧基硅等硅化合物类;氧化锗、四氯化锗、乙氧基锗、苯氧基锗等锗化合物类;氧化锡、二烷基锡氧化物、二烷基锡羧酸盐、醋酸锡、乙基锡三丁氧基化合物等与烷氧基或芳氧基结合的锡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等锡化合物类;氧化铅、醋酸铅、碳酸铅、碱性碳酸盐、铅和有机铅的烷氧化物或芳氧化物等铅化合物;
季铵盐、季鏻盐、季砷盐等鎓盐化合物类;氧化锑、醋酸锑等锑化合物类;醋酸锰、碳酸锰、硼酸锰等锰化合物类;氧化钛、钛的烷氧化物或芳氧化物等钛化合物类;醋酸锆、氧化锆、锆的烷氧化物或芳氧化物、乙酰丙酮锆等锆化合物类等催化剂。
在使用催化剂时,可以只使用这些催化剂中的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相对于100重量份作为原料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这些的催化剂的用量通常在10-8~1重量份、优选10-7~10-1重量份的范围内选择。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在13,000~18,000的范围内,优选在13,500~17,00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4,000~16,000的范围内。重均分子量大于上述范围时,流动性差,不能成形为DVD等高密度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小于上述范围时,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机械强度变低,所以是不优选的。
本发明的重均分子量的测定使用具有日本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柱编号为TOSOH TSK-GEL G5000HXL/G4000HXL/G4000HXL的GPC进行测定,测定的条件是以四氢呋喃为溶剂,使用聚苯乙烯凝胶,使用下式从标准单分散聚苯乙烯的校正曲线计算而得到的换算分子量校正曲线,从而求得重均分子量。
MPC=0.3591MPS 1.0388
(MPC是聚碳酸酯的分子量,MPS是聚苯乙烯的分子量。)
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多种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主链,各芳香族聚碳酸酯主链分别独立地含有如下述式(1)所示的多种的重复单元,
(式中,Ar表示2价的C5~C200的芳基)
并且该多种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主链作为整体在该聚碳酸酯主链上至少含有1种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
该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如下述式(2)表示,
Figure A20041008517200152
(式中,Ar’表示3价的C5~C200的芳基,X表示分别含有式
Figure A20041008517200153
(式中,Ar同上)所示的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为214~6,000的聚碳酸酯链。)
其中,在该聚碳酸酯主链具有多种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时,多种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的量相对于重复单元(1)的总的摩尔量在0.03~0.20摩尔%的范围内。
作为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的具体的例子,在使用双酚A作为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时,可以列举下述式(2’)所示的连接单元。
相对于重复单元(1)的总摩尔量,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的量小于0.03摩尔%时,具有转录性降低的倾向,在大于0.20摩尔%时,容易产生暗影,还有容易使基板强度降低的倾向。在本发明中,相对于重复单元(1)的总摩尔量,该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的量,更优选为在0.04~0.18摩尔%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在0.05~0.15摩尔%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聚碳酸酯树脂中的重复单元(1)和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的定量是通过使该聚碳酸酯树脂完全水解后,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条件下使用反相液相色谱法进行。聚碳酸酯树脂的水解优选通过如Polymer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45(1994),127~137中记载的常温下的水解法,这是由于该方法操作容易且分解过程中也不产生副反应,可以使聚碳酸酯树脂完全水解,在本发明中是在室温(25℃)下进行的。
作为在聚碳酸酯树脂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主链中引入这样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的方法可以列举的有,在通过酯交换法制造聚碳酸酯树脂时,如通常所实施的那样,通过添加具有形成该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的羧基的特定的二羟基化合物而引入分枝结构的方法和,不添加这类化合物,而通过选择聚合温度、催化剂、停留时间等制造条件而在聚合过程中产生其它类型的结构以引入到聚碳酸酯主链中的方法,和将两者联用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而在聚合过程中产生该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而引入到聚碳酸酯主链中的方法,容易得到在耐湿热性测试中产生的光学缺陷较少且盘片强度与成形性的平衡优异的组合物,所以优选使用。另外,上述的耐湿热性测试,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使用日本国的日本制钢所制造的光盘用注塑成形机(J35ELII-DK),在成形温度370℃、模具温度120℃的条件下,由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形成3张厚度为0.6mm的光盘用基板(例如DVD-R用基板)。在得到的光盘用基板上进行溅射或形成感光层,以制造3张光盘。将得到的3张光盘在9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放置150小时后,使用放大镜目视以评价在光盘上是否产生直径200μm以上的裂纹状的光学缺陷。将完全没有上述的光学缺陷的情况记作○,出现光学缺陷的情况记作×。另外,也可以由通过激光写入/读出性能的检测装置检测试验后的光盘,以测定错误的产生率,评价光学信息介质的性能。
已知在通过一般的酯交换法制造聚碳酸酯树脂时,作为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双酚A在受到作为催化剂使用的碱的作用下,通过类似于Kolbe-Schmitt反应的反应,生成下述式(α)所示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但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几乎不产生下述式(α)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而将式(2)所示的该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控制引入。
Figure A20041008517200171
作为制造含有引入了该其它类型连接单元(2)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主链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国际申请公开WO97/32916号公报中记作的制备方法。另外,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多官能团化合物在芳香族聚碳酸酯主链中引入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以外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作为多官能团化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的有,US-2002-0183428-A1中记载的、具有3个以上选自酚羟基和羧基的官能团的化合物。
另外,由酯交换法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中,通常在所有的末端基团中羟基末端所占有的比例具有较高的倾向,对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优选在5~50摩尔%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40摩尔%范围内的,特别优选使用在15~30摩尔%范围内的聚碳酸酯。羟基末端基团的比例的测定方法通常为,使用NMR直接测定的方法、钛法和UV或IR法求出羟基末端量与总末端的量,对其进行计算而求出其比例。
相对于100重量份该聚碳酸酯树脂(A),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添加0.01~0.1重量份的由碳原子数为10~30的饱和脂肪族羧酸和2~6元的多元酵部分酯化形成的酸值为2~20mgKOH的部分酯(B)而得到。部分酯(B)的添加量优选0.015~0.08重量份,更优选0.02~0.06重量份的范围。部分酯(B)的量在0.01~0.1重量份的范围外时,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强度容易降低,还容易产生暗影,是不优选的。另外,部分酯(B)的酸值优选在4~18mgKOH范围内,更优选在5~15mgKOH的范围内。部分酯(B)的酸值在2~20mgKOH的范围以外时,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强度容易降低,还容易产生暗影,是不优选的。
饱和脂肪族羧酸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0~25、更优选为12~22。
作为多元醇使用2元~6元醇,优选使用乙二醇、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特别优选丙三醇。作为碳原子数为10~30的饱和脂肪族羧酸优选使用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二十二烷基酸,特别优选软脂酸、硬脂酸。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形成混合物后使用。
作为由该饱和脂肪族羧酸与该多元醇得到的部分酯(B)只要酸值为2~20mgKOH,其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单酯。具体地,部分酯(B)优选选自单硬脂酸甘油酯、单软脂酸甘油酯和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选自单硬脂酸甘油酯、单软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1种。
部分酯的酸值可以根据以下的方法测定。在2.5g部分酯中加入100ml异丙醇溶解,加入酚酞作为指示剂,使用0.1mol/L的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求得酸值mgKOH。应予说明,该酸值为1以下时酯的量定为20g,酸值为1~4时定为10g,酸值为15以上时定为0.5g进行测定。
就本发明中使用的部分酯(B)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部分酯(B)的酸值为2~20mgKOH。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脂肪族羧酸与2~6元的多元醇的部分酯是市售的。但是,包括市售品的、根据通常的方法制造的脂肪酸的甘油单酯等部分酯的酸值为1mgKOH左右。因此,在根据通常的方法制造部分酯时和在获得市售品的部分酯时,有必要通过后述的方法使酸值上升到目的值(2~20mgKOH)。
对于酸值为2~20mgKOH的部分酯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含有以下2个工序的方法制造。
(1)提供酸值小于2mgKOH的部分酯。
(2)使工序(1)中提供的部分酯的酸值上升,得到具有目标酸值的部分酯。
在工序(1)中,提供酸值小于2mgKOH的部分酯。由于市售的脂肪酸甘油单酯等部分酯酸值为1mgKOH左右,所以可以使用市售的部分酯。另外,在制造酸值小于2mgKOH的部分酯时,可以根据公知的方法进行。接下来,就部分酯为脂肪酸的1-甘油单酯和脂肪酸的2-甘油单酯时,对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对于酸值小于2mgKOH的部分酯的制造方法的详细说明,例如可以参照日本专利特开昭51-65705号。)
使1,2-异亚丙基丙三醇与脂肪酰氯反应,再使用无机酸处理生成的酯得到1-甘油单酯。另外,使1,3-苯亚甲基丙三醇与脂肪酰氯反应,并通过对生成的酯催化还原得到2-甘油单酯。由上述方法得到的1-甘油单酯和2-甘油单酯的酸值小于2mgKOH,通常为1mgKOH左右。
在工序(2)中,提高由工序(1)提供的酸值小于2mgKOH的部分酯的酸值,由此得到具有目标酸值(2~20mgKOH)的部分酯(部分酯(B))。对于使酸值上升到目标值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在氮气置换的容器中,将由工序(1)提供的酸值小于2mgKOH的部分酯加热到150~200℃,保持该温度范围并在熔融状态下搅拌。通过熔融状态下的搅拌,使酸值上升。因此,每隔一定时间(例如1小时)对熔融状态的部分酯取样,再根据上述的方法测定其酸值。通过持续对该取样进行测定,可以确认酸值上升。对部分酯进行熔融搅拌直到使其酸值达到目标值,得到所要的部分酯。
另外,部分酯的酸值达到目标值所需的时间(进行熔融搅拌的时间)根据所使用的部分酯的种类、熔融温度、搅拌条件等而不同,通常至少为5小时。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多螺杆挤出机、斑伯利混炼器、捏合机等公知的挤出机或混炼机而对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与部分酯(B)进行的熔融混炼而制造。熔融混炼的温度通常在230~330℃的范围内。此时,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耐热稳定剂、抗氧化剂、耐气候剂、紫外线吸收剂、脱模剂、润滑剂、抗静电剂、增塑剂、pKa为5以下的酸性化合物等各种添加剂。此外,这些添加剂可以在聚合结束后的聚碳酸酯类树脂为熔融状态时添加,也可以在将聚碳酸酯造粒后,添加添加剂再熔融混炼。这些添加剂可以以在现有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常用的量使用。
作为优选的耐热稳定剂可以使用,例如,磷类稳定剂、酚类稳定剂、硫类稳定剂、环氧类稳定剂、受阻胺类稳定剂、酸性化合物等。
作为磷类稳定剂可以列举的有,磷酸类、亚磷酸酯类、次膦酸酯类、磷酸酯类、膦酸酯类。具体地例如作为含磷酸类可以列举的有,磷酸、亚磷酸、次磷酸、焦磷酸、多聚磷酸、次膦酸类等。作为亚磷酸酯类可以列举的有亚磷酸三酯、亚磷酸二酯、亚磷酸单酯,作为亚磷酸三酯的优选的具体的例子可以列举的有,
例如,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二壬基苯基)亚磷酸酯、三苯基亚磷酸酯、四苯基二缩二丙二醇亚磷酸酯、四(十三烷基)4,4’-异亚苯基二苯基二亚磷酸酯、双(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氢化双酚A·季戊四醇亚磷酸酯聚合物、四苯基四(十三烷基)季戊四醇四亚磷酸酯。
作为亚磷酸二酯优选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的有,例如,二苯基氢化亚磷酸酯、双(壬基苯基)氢化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氢化亚磷酸酯、二羟甲苯基氢化亚磷酸酯、双(对-叔丁基苯基)氢化亚磷酸酯、双(对-己基苯基)氢化亚磷酸酯等。
作为亚磷酸单酯优选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的有,例如,苯基二氢亚磷酸酯、壬基苯基二氢亚磷酸酯、2,4-二叔丁基苯基二氢亚磷酸酯等。
作为酚类稳定剂可以列举的有,例如,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二-叔丁基-对-苯甲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2’-亚甲基双(6-叔丁基-对-甲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对-苯酚)、4,4’-亚甲基双(6-叔丁基-对-甲酚)、4,4’-亚丁基双(6-叔丁基-间-甲酚)、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4,4’-硫代双(6-叔丁基-间-甲酚)、
十八烷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三甘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等。
作为硫类稳定剂可以列举的有,例如,苯亚磺酸、对-甲苯亚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萘磺酸和这些酸的甲基、乙基、丁基、辛基、苯基酯。另外,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十三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十四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十八烷基-3,3’-硫代二丙酸酯、季戊四醇(β-月桂基硫代丙酸酯)等。
作为环氧稳定剂可以列举的有,例如,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亚麻子油等油脂类,苯基缩水甘油醚、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叔丁基苯基缩水甘油醚、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四溴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六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等缩水甘油基化合物,3,4-环氧环己烷羧酸3,4-环氧环己基甲基酯、3,4-环氧环己烷羧酸3,4-环氧-6-甲基环己基甲基酯、3,4-环氧环己烷羧酸2,3-环氧环己烷甲基酯、
3,4-环氧环己烷羧酸4-(3,4-环氧-5-甲基环己基)丁基酯、3,4-环氧环己基环氧乙烷、3,4-环氧环己烷羧酸环己基甲基酯、-6-甲基环己基羧酸3,4-环氧-6-甲基环己基甲基酯、己二酸双环氧环己基酯、2,2’-二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十八烷基酯、N-丁基-2,2’-二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2-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环己基酯、N-丁基-2-异丙基-3,4-环氧-5-甲基环己烷羧酸酯、十八烷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3,4-环氧环己烷羧酸2-乙基己基酯、4,6-二甲基-2,3-环氧环己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二乙基4,5-环氧-顺-1,2-环己烷羧酸酯、3-叔丁基-4,5-环氧-顺-1,2-环己烷羧酸二-正丁基酯、3,4-二甲基-1,2-环氧环己烷、3,5-二甲基-1,2-环氧环己烷、3-甲基-5-叔丁基-1,2-环氧环己烷等环氧环己烷化合物,双环氧二茂基醚、丁二烯二环氧化物、四苯基环氧乙烷、环氧化聚丁二烯、4,5-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酐、3-叔丁基-4,5-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等。
作为酸性化合物可以列举的有硼酸等无机酸类,己二酸、柠檬酸、醋酸等有机酸类,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等磺酸类,苯磺酸乙酯、对-甲苯磺酸丁酯等苯磺酸酯类等。
这些的耐热稳定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耐热稳定剂的添加量没有特别的限定,通常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在0.0005~0.05重量份的范围内使用。耐热稳定剂的添加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A),优选在0.001~0.04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005~0.03重量份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光学信息用基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适合用于制造盘片厚度为1.2mm以下的CD、CD-R、CD-RW、MD、MO、DVD、DVD-RAM等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对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进行成形的方法没有特定的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将上述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引入光盘制造用注塑成形机进行注塑成形而制造。上述注塑成形优选在成形温度300~390℃、模具温度40~130℃、成形循环时间为2~15秒的条件下进行。上述光盘制造用注塑成形机可以使用目前使用的注塑成形机。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根据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
另外,本发明并不受到实施例的限制。各项目的评价根据以下的方法测定。
①重均分子量的测定:
使用GPC进行,测定条件根据下述方法。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使用聚苯乙烯凝胶,从标准单分散聚苯乙烯的校正曲线由下式计算得到换算分子量校正曲线,用该曲线求得重均分子量。
MPC=0.3591MPS 1.0388(MPC是聚碳酸酯的分子量,MPS是聚苯乙烯的分子量。)
②式(2’)的其它类型连接单元的量的定量:
在2ml四氢呋喃中溶解55mg聚碳酸酯后,添加0.5ml的5当量的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使其完全水解。之后,加入0.3ml浓盐酸,通过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
反相液相色谱法是以991L型机(美国,Waters公司制)作为UV检测器、Inertsil ODS-3柱(注册商标:日本、GL Science公司制),以甲醇与0.1%的磷酸水溶液形成的混合洗脱液作为洗脱液,柱温度为25℃,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比例从20/80到100/0的梯度的条件下测定,检测使用波长300nm的UV检测器进行,由标准物质的吸光系数定量。(作为标准物质使用与上述式(2’)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水解后的结构相应的羟基化合物。)
③饱和脂肪酸与多元醇的部分酯的酸值的测定:
在2.5g部分酯中加入100ml异丙醇溶解,加入酚酞作为指示剂,使用0.1mol/L的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求得酸值mgKOH。应予说明,酸值为1以下时应使酯的量定为20g,酸值为1~4时定为10g,酸值为15以上时为0.5g这样进行增减而测定。
④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成形性的评价:
使用日本明机制作所制造的光盘用注塑成形机(MDM1),在成形温度为330℃、模具温度100℃、5秒成形循环的高循环的成形条件下进行厚度为1.2mm的CD-R用基板的成形。基板的双折射和转录性的评价使用光盘性能评价机(德国,Dr.Schenk社制PROmeteusMT136)进行。双折射(nm)表示在盘片用基板的半径方向上测定的折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作为CD-R用基板,希望双折射为40nm以下。转录性根据从盘片用基板中心到55mm位置的平均凹槽深度(D1)与模片(用于在基板上形成凹槽或凹坑的模具)的凹槽深度(D2),使用下述式计算:
转录性(%)=(D1/D2)×100。
作为CD-R基板,希望显示出95%以上的转录性。
耐暗影性的评价是在得到的盘片用基板的凹槽上溅射铝后通过目视评价100片中的暗影产生片数。评价为◎=不产生,○=1~3片产生,△=4~10片产生,×为11片以上产生。作为CD-R用基板优选耐暗影性的评价为“◎=不产生”或“○=1~3张产生”。
⑤基板强度:
使用30片上述成形的CD-R基板,就各基板,在支点间距40mm、速度300mm/分钟下进行弯曲试验,弯曲CD-R基板直到其完全进入支点间隔内,测定破裂的张数。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下面的脂肪酸酯(部分酯)。
酸值分别为1、8、12、17、25mgKOH的单硬脂酸甘油酯
取得酸值为1mgKOH的市售的单硬脂酸甘油酯(Rikemal S-100;日本理研维生素株式会社制)。使用该市售品作为酸值为1mgKOH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另外,为了提高酸值,在氮气置换的容器中将该市售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加热到150~200℃,保持该温度范围并在熔融状态下持续搅拌。对熔融状态的单硬脂酸甘油酯每1小时取样一次,由上述方法测定其酸值,以确认酸值的升高。在酸值达到8、12、17、25mgKOH时,取出单硬脂酸甘油酯,得到所要的单硬脂酸甘油酯。
酸值为5mgKOH的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
取得酸值为1mgKOH的市售的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Rikester EW-400A;日本理研维生素株式会社制)。为了提高酸值,进行与上述的市售的单硬脂酸甘油酯相同的操作,得到酸值为5mgKOH的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
酸值为13mgKOH的单软脂酸甘油酯
取得酸值为1mgKOH的市售的单软脂酸甘油酯(Rikemal P-100;日本理研维生素株式会社制)。为了提高酸值,进行与上述的市售的单硬脂酸甘油酯相同的操作,得到酸值为13mgKOH的软脂酸单甘油酯。
酸值为3mgKOH的硬脂酸甘油三酯
取得酸值为1mgKOH的市售的硬脂酸甘油三酯(Rikemal VT;日本理研维生素株式会社制)。为了提高酸值,进行与上述的市售的单硬脂酸甘油酯相同的操作,得到酸值为3mgKOH的硬脂酸甘油三酯。
实施例1
使用具有2个原料熔解混和槽、2个搅拌槽型聚合器、L/D=6的旋转直径为140mm的双螺杆搅拌桨的横向双螺杆搅拌型聚合器,和具有50根直径1mm的用SUS316L制成的钢丝的带钢丝的多孔板型聚合器,连续地制造芳香族聚碳酸酯。其中,2台原料混和槽分批地轮流运行。
原料熔解混和槽的条件为反应温度180℃、反应压力为常压、防止空气混入用的密封氮气(氧气浓度0.5ppm)气流流量为1升/小时。在40mmHg的真空下对原料熔解混和槽使用氮气置换5次后,加入80Kg双酚A粉末和二苯基碳酸酯粉末(相对于双酚A的摩尔比为1.10),加入7mg氢氧化钠熔融混和5小时后转移到下个工序。搅拌槽型第1聚合器在反应温度234℃、反应压力98mmHg条件下,并将液体容量稳定在20升下运行。
搅拌槽型第2聚合器在反应温度250℃、反应压力6mmHg条件下,且将液体容量稳定在20升下运行。横向双螺杆搅拌型聚合器在反应温度260℃、反应压力2.0mmHg的条件下,且将液体容量稳定在10升下运行。带钢丝的多孔板型聚合器在反应温度260℃、反应压力1.0mmHg的条件下,且将聚合器下部的液体容量保持在20升下运行,得到聚碳酸酯。得到的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5,600,式(2’)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的量为0.13摩尔%。
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日本池贝铁工社制PCM30),在100重量份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熔融混炼(机筒设定温度:280℃)0.05重量份酸值为8mgKOH的硬脂酸单甘油酯,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得到的组合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得到转录性为100%,双折射为0~10nm,不产生暗影,强度也优异的盘片。
实施例2
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日本池贝铁工社制PCM30),将100重量份由实施例1得到的聚碳酸酯、0.02重量份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和0.03重量份酸值为12mgKOH的单硬脂酸甘油酯熔融混炼(机筒设定温度:280℃),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得到的组合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中所示。得到转录性为100%,双折射为0~10nm,不产生暗影,强度也优异的盘片。
比较例1~5
除了使用表1中所示的种类、量、酸值不同的脂肪酸酯类以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实施。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在比较例1中,转录性为100%,双折射为10~30nm。在比较例2中,转录性为100%,双折射为10~25nm。在比较例3中,转录性为90%,双折射为10~30nm。在比较例4中,转录性为100%,双折射为10~30nm。在比较例5中,转录性为100%,双折射为10~40nm。
比较例6、7
除了使带钢丝的多孔板型聚合器的压力为1.4mmHg(比较例6)、0.8mmHg(比较例7)以外,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实施。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由比较例6得到的组合物的重均分子量过低而不可以进行成形,由比较例7得到的组合物的重均分子量过高则熔融粘度过高不可以进行成形。)
实施例3
除了使横向双螺杆搅拌型聚合器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70℃、反应压力4.0mmHg,带钢丝的多孔板型聚合器的反应温度为270℃、反应压力为2.0mmHg,作为部分酯的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添加量变为0.03重量份以外,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实施。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得到转录性为100%、双折射为0~10nm、强度也优异的盘片。
实施例4
在100升的搅拌槽型反应器中加入40Kg双酚A粉末和二苯基碳酸酯粉末(相对于双酚A的摩尔比为1.10),加入4mg氢氧化钠,在40mmHg的真空下使用氮气置换5次后,以10升/小时的量通入氮气并开始升温。到180℃后开始搅拌。30分钟后,升温到230℃,逐步减压直到压力为2mmHg以除去副产物的苯酚,得到重均分子量为6,800的聚碳酸酯。
将得到的聚碳酸酯以1.5kg/小时、丙酮以0.8kg/小时的量的比例投入到同向的双螺杆混炼机中,得到结晶化的聚碳酸酯。干燥后,在70升的滚筒型固相聚合器中投入15kg该结晶化的聚碳酸酯,在220℃、2mmHg下反应4小时,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4,800的聚碳酸酯。
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日本池贝铁工社制PCM30),在100重量份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熔融混炼(机筒设定温度:280℃)0.05重量份酸值为5mgKOH的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得到的组合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得到转录性为100%,双折射为0~10nm,不产生暗影,强度也优异的盘片。
实施例5
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日本池贝铁工社制PCM30),在100重量份由实施例1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熔融混炼(机筒设定温度:280℃)0.03重量份酸值为13mgKOH的单软脂酸甘油酯,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得到的组合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得到转录性为100%,双折射为0~10nm,不产生暗影,强度也优异的盘片。
实施例6
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日本池贝铁工社制PCM30),在100重量份由实施例1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中,熔融混炼(机筒设定温度:280℃)0.015重量份酸值为8mgKOH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和0.02重量份酸值为5mgKOH的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得到的组合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得到转录性为100%,双折射为0~10nm,不产生暗影,强度也优异的盘片。
实施例7
除了加入0.02重量份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以外,使用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得到的组合物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得到转录性为100%,双折射为0~10nm,不产生暗影,强度也优异的盘片。
实施例与比较例     聚碳酸酯树脂     部分酯     盘片评价
重均分子量 其它类型连接单元的量(摩尔%)     种类   添加量(ppm)1)     酸值(mgKOH)   暗影 强度(30张中的破裂的张数)
实施例1   15,600     0.13   单硬脂酸甘油酯     500     8     ◎     0
实施例2   15,600     0.13   单硬脂酸甘油酯     300     12     ◎     0
实施例3   15,600     0.22   单硬脂酸甘油酯     300     17     ○     3
实施例4   14,800     0.02   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     300     5     ◎     2
实施例5   15,600     0.13   单软脂酸甘油酯     300     13     ◎     0
实施例6   15,600     0.13   单硬脂酸甘油酯     150     8     ◎     0
  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     200     5
实施例7   15,600     0.13   同上     同上     同上     ◎     0
比较例1   15,600     0.13   单硬脂酸甘油酯     300     1     △     20
比较例2   15,600     0.13   单硬脂酸甘油酯     500     25     ×     13
比较例3   15,600     0.13   单硬脂酸甘油酯     70     12     ×     18
注1)ppm是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的重量的重量ppm。将ppm的数值除以1万得到的数值相当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部分酯的重量份。
表1(续)
实施例与比较例     聚碳酸酯树脂     部分酯     盘片评价
重均分子量 其它类型连接单元的量(摩尔%)     种类   添加量(ppm)1)     酸值(mgKOH)   暗影 强度(30张中的破裂的张数)
比较例4   15,600     0.13   单硬脂酸甘油酯     1300     12     △     16
比较例5   15,600     0.13   单硬脂酸甘油酯     500     3     ×     2
比较例6   12,000     0.12   单硬脂酸甘油酯     500     8     不可以成形
比较例7   19,000     0.13   单硬脂酸甘油酯     500     8     不可以成形
注1)ppm是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的重量的重量ppm。将ppm的数值除以1万得到的数值相当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部分酯的重量份。
工业实用性
如果将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由于可以通过高循环成形(也就是在较短的循环时间下的成形)制造强度优异且降低暗影(浑浊)的产生的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所以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CD、DVD等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制造中是极为有用的。

Claims (4)

1.一种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包含100重量份重均分子量为13,000~18,000、通过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的酯交换反应而制造的实质上不含有氯原子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和,
0.01~0.1重量份由碳原子数为10~30的饱和脂肪族羧酸与2~6元的多元醇部分酯化得到的且酸值为2~20mgKOH的部分酯(B)。
2.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为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多种芳香族聚碳酸酯主链,各芳香族聚碳酸酯主链含有如下述式(1)中各自独立地表示的多种重复单元,
式中,Ar表示2价的C5~C200的芳基,
并且该多种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主链作为整体在该聚碳酸酯主链上至少含有1种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
该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如下述式(2)表示,
Figure A2004100851720002C2
式中,Ar’表示3价的C5~C200的芳基,X分别表示含有式(式中,Ar同上)所示的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为214~6,000的聚碳酸酯链,
其中,该聚碳酸酯主链在具有多种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时,多种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相对于重复单元(1)的总摩尔量,其它类型的连接单元(2)的用量在0.03~0.20摩尔%的范围内。
3.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为该部分酯(B)选自单硬脂酸甘油酯和单软脂酸甘油酯中的至少1种。
4.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为通过注塑成形得到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
CNB200410085172XA 2003-05-07 2004-04-29 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Expired - Lifetime CN131594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29367A JP4267363B2 (ja) 2003-05-07 2003-05-07 光学情報基板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組成物
JP129367/2003 2003-05-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8877A true CN1618877A (zh) 2005-05-25
CN1315945C CN1315945C (zh) 2007-05-16

Family

ID=33410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5172XA Expired - Lifetime CN1315945C (zh) 2003-05-07 2004-04-29 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07114B2 (zh)
JP (1) JP4267363B2 (zh)
CN (1) CN1315945C (zh)
HK (1) HK1076479A1 (zh)
TW (1) TWI26517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4981A (zh) * 2012-09-28 2015-06-03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具有高质量和良好加工性的光学质量产品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05324425A (zh) * 2013-06-21 2016-02-10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具有高质量和良好加工性的光学质量产品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09153814A (zh) * 2016-05-19 2019-01-04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羧酸及其甘油酯或双甘油酯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4492B2 (ja) * 2007-12-07 2013-09-18 帝人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その成形品および端末装置のキー
DE102009043512A1 (de) * 2009-09-30 2011-03-31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olycarbonat-Zusammensetzung mit verbesserter Schmelzefließfähigkeit
US20140094545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Enhanced polycarbonate extrusion grades
WO2014049570A2 (en) 2012-09-28 2014-04-03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Improved release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WO2015132740A1 (en) 2014-03-06 2015-09-11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Enhanced polycarbonate extrusion grades
WO2015145381A1 (en) 2014-03-27 2015-10-01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elt polymerization polycarbonate quench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49847B2 (de) 1974-10-19 1978-12-21 Deutsche Gold- Und Silber-Scheideanstalt Vormals Roessler,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ehr reinen Carbonsäure-1-monoglyceriden
JPH0248081B2 (ja) 1983-11-24 1990-10-24 Teijin Chemicals Ltd Kogakuyoseikeihin
JP2528838B2 (ja) 1986-10-14 1996-08-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記録媒体
US4880896A (en) 1987-05-30 1989-11-14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Polycarbonate for disc substrate having low bisphenol content
JPH07108938B2 (ja) 1987-06-18 1995-11-22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を素材とするディスク基板
JPH04146922A (ja) 1990-10-11 1992-05-20 Mitsubishi Kasei Corp 光学情報基板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材料
US5589564A (en) 1993-07-23 1996-12-31 Asa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re-wetting fall polymonizatio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s
SG78245A1 (en) 1993-07-23 2001-02-20 Ashi Kasei Kogyo Kabushiki Kai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romatic polycarbonate
JPH07169092A (ja) 1993-12-14 1995-07-04 Kuraray Co Ltd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3394336B2 (ja) 1994-09-05 2003-04-07 日本ジーイー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ES2213785T5 (es) 1995-12-15 2008-03-01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Metodo para producir un policarbonato aromatico.
MY117361A (en) 1996-03-05 2004-06-30 Asahi Chemical Ind Polycarbonate having heterounit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3436466B2 (ja) * 1996-03-07 2003-08-11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ビデオディスク基板
US6486241B2 (en) * 1997-08-29 2002-11-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JP4180719B2 (ja) * 1999-02-04 2008-11-12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ATE437913T1 (de) * 1999-05-27 2009-08-15 Teijin Ltd Polycarbonatharz-zusammensetzung, optisches auzeichnungsmedium sowie substrat dafür
JP2001049105A (ja) 1999-08-10 2001-02-20 Teijin Chem Ltd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212729B2 (ja) 1999-08-10 2009-01-21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3869606B2 (ja) 2000-01-05 2007-01-17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373558B2 (ja) 2000-01-05 2009-11-25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WO2001070882A1 (fr) * 2000-03-22 2001-09-27 Teijin Limited Composition polycarbonate aromatique
JP2001329158A (ja) * 2000-05-24 2001-11-27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965016B2 (ja) * 2000-09-07 2012-07-04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情報基板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046160B2 (ja) 2002-06-27 2008-02-13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4981A (zh) * 2012-09-28 2015-06-03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具有高质量和良好加工性的光学质量产品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04684981B (zh) * 2012-09-28 2016-10-19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具有高质量和良好加工性的光学质量产品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05324425A (zh) * 2013-06-21 2016-02-10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具有高质量和良好加工性的光学质量产品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09153814A (zh) * 2016-05-19 2019-01-04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羧酸及其甘油酯或双甘油酯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67363B2 (ja) 2009-05-27
TW200424262A (en) 2004-11-16
US7307114B2 (en) 2007-12-11
JP2004331809A (ja) 2004-11-25
US20040225047A1 (en) 2004-11-11
CN1315945C (zh) 2007-05-16
TWI265178B (en) 2006-11-01
HK1076479A1 (en) 200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6913A (zh) 由碳酸二(甲基水杨基)酯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090642C (zh) 含有杂单元的聚碳酸酯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618C (zh) 制备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671537A (zh) 制备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142963C (zh) 具有降低佛里斯含量的双酚a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564837A (zh) 芳香族聚碳酸酯、其制造方法、聚碳酸酯组合物及由该组合物得到的中空容器
CN1130648A (zh) 共聚碳酸酯、共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46764A (zh) 生产高质量芳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339043A (zh) 芳香族聚碳酸酯、其制造法和成形品
CN1772811A (zh) 降低吸水性的热塑性模塑组合物
CN1225507C (zh) 聚碳酸酯组合物、追记型光盘基板和盘以及制盘的方法
CN1253487C (zh) 芳族聚碳酸酯、其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618877A (zh) 用于制造光学信息介质用基板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351632A (zh) 芳香族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756787A (zh) 聚酯聚合物及其成型体以及聚酯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250646C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光记录介质及其基板
CN1295590A (zh) 聚碳酸酯及光学材料
CN1130647A (zh) 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
CN1221590C (zh) 光学聚碳酸酯及其应用
CN1065548C (zh) 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
CN1392884A (zh) 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法及其原料的保存法
CN1252181C (zh) 具有良好脱模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714114A (zh) 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制备该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
CN1065549C (zh) 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
CN1681886A (zh) 使用精整模的挤出成形用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和成形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647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