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0617A - 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0617A
CN1610617A CN03801851.9A CN03801851A CN1610617A CN 1610617 A CN1610617 A CN 1610617A CN 03801851 A CN03801851 A CN 03801851A CN 1610617 A CN1610617 A CN 1610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image
carrier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8018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0215C (zh
Inventor
野村雄二郎
黑瀬光一
辻野净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262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5081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262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5750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10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0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02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02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 B41J2/4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arrays of radiation sources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or laser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Abstract

来自数据处理部件(23)的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存储部件(24)内,并利用来自移位寄存器(24a)的输出信号使发光元件(黄色)行式头(28)的一行(28a)的发光元件动作,从而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使图像载体沿箭头X方向移动,并在所述像素到达一行(28b)的发光元件的位置的时刻,将图像数据传送给移位寄存器(24b),并将图像数据输出给一行(28b)从而对该像素进行再次曝光。一边使图像载体移动,一边在移位寄存器中依次传送图像数据,从而对同一像素依次进行多次曝光。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通过可以色调(階調)输出的多次曝光方式来曝光图像载体上的像素时,力求电路结构的简化和发光控制的高速化的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将潜像写入图像载体上的成像装置中,众所周知有使用LED阵列来作为写入部件的。在使用LED这样的发光元件时,需要注意各发光元件的亮度(发光量)和寿命之间的关系。即,虽然可以通过减小发光元件的亮度来延长寿命,但是此时会产生用于形成图像的曝光量不足的问题。此外,虽然通过增大发光元件的亮度可以得到用于形成图像的必要的曝光量,但是会产生寿命缩短的问题。
因此,为了得到亮度高且寿命长的发光元件,虽然进行了材料开发,但是目前尚处于成本高且难以实用的状况。因此,正在开发一种多次曝光方式的行式头(line head)(光头),所述行式头对于一个像素通过用多个发光元件进行照射来曝光。作为这种多次曝光方式的行式头的例子,在(1)日本专利特开昭61-182966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即,在记录阵列头上沿着感光鼓的旋转方向配置多列发光记录元件,在移动感光鼓的同时使该发光记录元件在列方向上移位,从而在同一个像素上重复形成图像数据。(1)的例子具有以下优点:即使在使用了发光输出功率较低的发光记录元件时,也可以高速地进行成像。
此外,在(2)日本专利特开昭64-26468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内容:使用纵20点×横640点的EL元件组来构成EL元件面板,并以与感光体的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来逐行驱动所述EL元件组。因此,一个像素将被照射各个EL元件所发出光量的20倍的光量。在所述例子中,同样增加了对应于一个像素的曝光量,从而可应对成像的高速化。
此外,在(3)日本专利特开平11-129541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在打印头上配置多列LED,并使打印头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从而对一个像素进行多次曝光。此例的优点是通过进行多次曝光,均匀了各LED的光量差,从而提高了图像质量。同时,在(4)日本专利特开2000-260411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在光打印头上配置多列LED阵列片,并且通过导通或者关断各行的LED阵列片,将一个像素的色调输出分为3级。
在上述(1)、(2)中记载的技术是关于单色成像的,它存在无法进行中间浓度的色调控制的问题。此外,由于在(3)中记载的技术是驱动行式头的串行方式(serial type),所以存在驱动机构复杂的问题。此外,因为在(4)中记载的技术因为具有导通或者关断各行LED阵列片的结构,所以存在控制电路复杂的问题。
与普通曝光方式的行式头相比,多次曝光方式的行式头因为发光元件多,并且必须与感光体的移动同步控制这些发光元件,所以进行数据处理的控制电路变得复杂,从而存在难以使发光控制高速化的问题。尤其是,当多次曝光方式的行式头(光头)应用于彩色成像时,由于要对一个像素进行色调控制,所以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是开关控制时的数倍。因此,存在更加难以使发光控制高速化的问题。此外,当采用多次曝光方式的行式头时,需要将在数据处理装置中形成的大量数据发送给行式头,所以增加了行式头和成像装置主体之间的配线数,而且必须使用能够应对高速化的接口,所以存在成本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通过可以色调输出的多次曝光方式来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时,力求电路结构的简化和发光控制的高速化的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一成像装置,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列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使用一行发光元件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然后使图像载体移动,再使用下一列的一行发光元件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然后以同样方式移动图像载体并使用各列的一行发光元件依次对所述像素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设有控制部件,用于使各行的所述发光元件以同一光量发光,其中,所述各行的发光元件是对同一像素进行曝光的,从而构成可利用通过所述控制部件形成的色调输出来对像素进行曝光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第一成像装置中,设有存储部件,用于存储通过所述控制部件形成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给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存储部件由下述部件构成,即所述部件与各列的发光元件对应排列在各列,进行图像数据的传送、保存、向发光元件的输出。此外,在本发明第一成像装置中,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包括将被曝光的像素列和不被曝光的像素列,各列的发光元件与将被曝光的像素列对应配置,并对应于所述将被曝光的像素列和不被曝光的像素列的各列而设置存储部件,在与不被曝光的像素列对应的列的存储部件中,不进行所述图像数据的输出。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成像装置中,关于所述发光元件具有以下特征:(1)由发光元件在图像载体上所形成的点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间隔是副扫描方向上的像素密度的整数倍。(2)发光元件通过有源矩阵方式的驱动电路来控制。(3)通过PWM控制来进行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4)通过强度调制控制来进行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5)发光元件由有机EL构成。
此外,本发明的第一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是一种串联式成像装置,其中至少设置两个以上成像站,并通过转印介质经过各站来进行彩色成像,其中,所述成像站是在图像载体的周围配置了充电部件、曝光头、显影部件、转印部件而成的。
本发明的第一成像装置,只要控制部件形成最前一行的数据,此后就可以仅通过将最前一行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存储部件(移位寄存器)中,并在存储部件中传送图像数据来控制行式头所有的发光元件的动作。因此,控制部件不必生成行式头所有的发光元件的数据,从而可以简化电路结构。此外,可以高速地进行数据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第一成像装置可以使各像素列的存储部件和发光元件列一一对应。因此,可以使得将存储部件内所存储的图像数据传送给下一级存储部件的时刻、和基于存储部件内所存储的像素列的图像数据使发光元件发光的时刻同步,从而可以简化电路结构。而且,还可以加速发光元件列的动作。
此外,本发明的第一成像装置使用有源矩阵方式来控制发光元件。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在发光元件周围的电容器和晶体管来保持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由此,即使在从存储部件向下一级存储部件传送图像数据的过程中,也可以维持发光,从而可以以高亮度对像素进行曝光。
此外,本发明的第一成像装置通过PWM控制来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量。因此,由于可以通过发光元件的导通、关断控制来改变曝光量,所以可以简化电路结构。此外,本发明的第一成像装置通过强度调制来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量。因此,无需对发光元件高速地进行导通、关断控制,从而即使在发光元件的响应速度较慢时也可以高速改变曝光量。此外,本发明的第一种成像装置由于可将发光元件容易地制作在玻璃衬底上,所以可以实现低价格化。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一成像方法,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列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行,同时还设置存储部件,所述存储部件与各发光元件对应地配置在各列上,并且进行通过控制部件形成的图像数据的传送、保存、向发光元件的输出,所述成像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使最前行的发光元件动作,从而利用从存储部件输出的图像数据来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的步骤;使图像载体以像素中心距移动的步骤;与图像载体的移动时刻同步地将图像数据传送给下一列存储部件的步骤;使用下一列的一行发光元件,以与前一列发光元件相同的光量来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的步骤,而且,一边以像素中心距移动以下图像载体,一边利用存储部件来传送图像数据,从而利用各列的一行发光元件来依次对所述像素进行多次曝光。此外,其特征还在于,包括利用由所述控制部件所形成的色调输出来使发光元件动作,从而使像素曝光的步骤。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二成像装置,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列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并使用一行发光元件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然后使图像载体移动,再使用下一列的一行发光元件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然后以同样方式移动图像载体并利用各列的一行发光元件依次对所述像素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具有:存储部件,用于存储行式头相对于装置的安装位置的位置偏移信息;和用于调整成像位置的发光元件,预先设置在所述行式头的各行上;还设有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存储的位置偏移信息,在与所述位置偏移对应的发光元件的所有行,将空白数据插入到图像数据中,以便修正行式头的所述安装位置的位置偏移,从而在正常位置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成像装置,不必机械地调整成像部分的位置偏移。即,由于通过控制图像数据的写入位置来修正在各成像部分形成的图像的位置偏移,所以不需要进行机械调整。因此,可在多次曝光的行式头中简单地修正图像偏移。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三成像装置具有:行式头,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以便形成所重合出的多色图像;和存储部件,用于存储所述行式头相对于装置的安装位置的位置偏移信息;还设有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存储的位置偏移信息,在与所述位置偏移对应的发光元件的所有行,将空白数据插入到图像数据中,以便修正行式头的所述安装位置的位置偏移,从而在正常位置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成像装置,在形成彩色图像的成像装置中,即使在行式头的安装位置从正常位置偏移了的情况下,也能够简单地修正图像偏移,而不用移动行式头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是一种串联式成像装置,其中至少设置两个以上成像站,并通过转印介质经过各站来进行彩色成像,其中,所述成像站是在图像载体的周围配置了充电部件、曝光头、显影部件、转印部件而成的。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成像装置,可在串联式成像装置中简单地修正图像的偏移。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二成像方法,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列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行,同时还设置存储部件,所述存储部件与各发光元件对应地配置在各列上,并进行通过控制部件形成的图像数据的传送、保存、向发光元件的输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方法由如下步骤构成:在行式头的各行预先设定用于调整成像位置的发光元件;存储行式头向装置的安装位置的位置偏移信息;基于所述存储的位置偏移信息,在与所述位置偏移对应的发光元件的所有行,将空白数据插入到图像数据中,以便修正行式头的所述安装位置的位置偏移,从而在正常位置形成图像;使最前行的发光元件动作,从而利用从存储部件输出的图像数据来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使图像载体以像素中心距移动;与图像载体的移动时刻同步地将图像数据传送给下一列存储部件;利用下一列的一行发光元件,以与前一列发光元件相同的光量来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此外,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由所述控制部件形成的色调输出来使发光元件动作,从而使像素曝光的步骤。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四成像装置,具有行式头,所述行式头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行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并利用一行的发光元件行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然后使图像载体移动,并传送图像数据,以便利用下一行的发光元件行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然后以同样方式移动图像载体并利用各行的发光元件行依次对所述像素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设有:
存储部件,用于存储所述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信息;图像数据供给部件,用于向各发光元件供给图像数据;延迟部件,用于使得从所述图像数据供给部件向发光元件的图像数据的供给时刻延迟;以及控制部件,基于所述倾斜信息对从所述延迟部件向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进行延迟控制,以便修正由行式头倾斜引起的图像载体上像素的成像位置的倾斜。
在本发明的第四成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是一种串联式成像装置,其中至少设有两个以上成像站,并通过转印介质经过各站来进行彩色成像,其中,所述成像站是在图像载体的周围配置了充电部件、曝光头、显影部件、转印部件而成的。
在本发明的第四成像装置中,为了修正行式头的倾斜,进行下面的延迟控制。(1)将所述发光元件分割成多个块,并按所述每个块,对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进行延迟控制。(2)对应不同的颜色设置多个所述行式头,并在使各色重合进行多次曝光时,对所述倾斜安装的行式头的发光元件进行延迟控制。(3)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行中,向最前面的发光元件行输入用于修正所述行式头倾斜的延迟控制信号,而对于第二发光元件行以后的,则使用下述信号来进行控制,所述信号是在对于最前面的发光元件行的所述延迟控制信号上加上与行间的时刻偏移相当的信号而获得的。
本发明第四成像装置中的所述存储部件具有以下特征。(1)将所述存储部件设置在装置主体中。(2)将所述存储部件设置在配置行式头的墨盒中。(3)将所述存储部件设置在行式头中。
此外,本发明第四成像装置中的所述发光元件具有以下特征。(1)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有源矩阵方式的驱动电路来控制。(2)通过PWM控制来进行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3)通过强度调制控制来进行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4)所述发光元件由有机EL构成。
本发明的第四成像装置,在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地安装在装置上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图像数据的写入位置来修正图像的位置偏移。因此,由于不必对行式头的位置进行机械调整,所以在使用进行多次曝光的行式头时,可以简单地修正图像的位置偏移。
此外,本发明的第四成像装置,由于对每个块进行所述延迟控制,所以相比于对每个发光元件进行延迟控制,可以使电路结构更加简单。此外,由于在进行多次曝光时进行所述延迟控制,所以,在通过重叠多种颜色来进行成像时,可以获得没有色偏移的图像。而且,由于利用在延迟控制信号上加上与行间的时刻偏移相当的信号而获得的信号来进行控制,所以,与为所有的发光元件行设定延迟量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地进行发光元件的控制。
在本发明的第四成像装置中,由于将用于存储所述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信息的存储部件设置在装置主体内,所以即使在行式头由于某些原因而动作状态不好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保存行式头的倾斜信息。此外,由于将所述存储部件设置在配置行式头的墨盒内,所以在更换墨盒的同时,存储部件也能够自动地被更换为存储了新行式头的倾斜信息的存储部件。而且,由于将所述存储部件设置在行式头内,所以通过更换行式头,就可以对应新行式头的倾斜信息来控制发光元件。
此外,在本发明第四成像装置中,由于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有源矩阵方式的驱动电路来控制,所以可以通过设置在发光元件周边的电容器和晶体管来保持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因此,即使在从移位寄存器向下一级的移位寄存器传送图像数据的过程中,也可以维持发光,从而能够以高亮度进行曝光。此外,还具有通过PWM控制来进行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的特征。因此,由于可以通过发光元件的导通、关断控制来改变曝光量,所以可以简化电路结构。而且,还通过强度调制控制来进行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因此,不必高速地对发光元件进行导通、关断控制,即使在发光元件的响应速度较慢的情况下,也能够高速改变曝光量。同时,所述发光元件由有机EL构成。因此,由于能够容易地在玻璃衬底上制造发光元件,所以可以实现低成本化。
此外,本发明的第四成像装置被用于至少设置两个以上成像站,并通过转印介质经过各站来进行彩色成像的串联方式中,其中,所述成像站是在图像载体的周围配置了充电部件、曝光头、显影部件、转印部件而成的。因此,在串联式成像装置中,可以简单地修正图像的偏移。
本发明的第五成像装置,具有行式头,所述行式头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行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并利用一行的发光元件行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然后使图像载体移动,并传送图像数据,以便利用下一行的发光元件行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然后以同样方式移动图像载体并利用各行的发光元件行依次对所述像素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设有:
存储部件,用于存储所述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信息;控制部件,用于在行式头的副扫描方向上所配置的发光元件中,将从正常的曝光行凸出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得较小,同时对向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进行延迟控制,以使与图像载体上的像素相应的成像位置从行式头的倾斜修正过来。
本法明的第五成像装置,设有下述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将从正常曝光行超出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得较小,同时延迟控制向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以使与图像载体上的像素相应的成像位置从行式头的倾斜修正过来,因此,可以清晰地形成在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像素之间的轮廓,从而可抑制印刷质量的下降。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三成像方法,具有行式头,所述行式头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行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并利用各行的发光元件行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重复曝光,从而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存储所述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信息;以及通过延迟供给时刻来控制向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以使与图像载体上的像素相应的成像位置从行式头的倾斜修正过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成像方法,当利用多次曝光来进行成像时,即使在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被倾斜安装在装置上的情况下,也无需对行式头进行机械调整,并能够进行抑制了印刷质量下降的成像。
此外,本发明的第四成像方法,具有行式头,所述行式头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行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并利用各行的发光元件行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重复曝光,从而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方法由存储所述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信息的步骤和将从正常的曝光行凸出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得较小的步骤构成,并且控制向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以使与图像载体上的像素相应的成像位置从行式头的倾斜修正过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成像方法,可通过简单的控制来防止因行式头的倾斜而导致的图像的位置偏移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部分示意框图;
图2是表示图1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成像装置的控制部分示意框图;
图5是基于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控制部分示意框图;
图6是表示以有源矩阵方式驱动的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比特数据和色调数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8是对发光元件进行PWM控制的例子的框图;
图9是对发光元件进行PWM控制的例子的特性图;
图10是对发光元件进行强度解调控制的例子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有机EL阵列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有机EL阵列简要结构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现有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基于图13现有例子的成像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行式头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基于图15的实施方式的成像例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修正色偏移后的彩色成像例的说明图;
图18是现有例的说明图;
图19是现有例的说明图;
图20是现有例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例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某一例的框图;
图2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例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例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成像例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与图25对应的控制部分的框图;
图27是表示与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对应的控制部分的框图;
图28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成像例的说明图;
图29是配置了本发明有机EL阵列头的串联式成像装置的简要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发明成像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框图。在图2中,主计算机21形成印刷数据并将其发送给成像装置的控制部分22。成像装置的控制部分22具有数据处理部件23、存储部件24~27以及与所述存储部件24~27对应排列的发光元件行式头(光头)28~31。发光元件行式头28~31分别与黄、品红、青、黑等各颜色相对应,用于在感光体上形成彩色图像。存储部件24~27存储与各色发光元件行式头28~31对应的图像数据。
数据处理部件23基于从主计算机21发送的印刷数据进行分色、色调处理、图像数据的位图展开以及色偏移调整等处理。数据处理部件23将每一行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各存储部件24~27。在发光元件行式头28~31内分别设有多列发光元件行,从而形成由各列的发光元件对同一像素重复曝光的多次曝光结构。因此,各存储部件24~27分别向发光元件行式头28~31输出多列的图像数据。
图1是图2结构的部分示意框图。在图1中,示出了发光元件(黄色)行式头28和与其对应的存储部件24的细节。在图1的例子中,行式头28在一行28a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32。此外,在该例中,沿着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X配置了28a~28e的5列相同数目的发光元件。存储部件24与发光元件各列的行28a~28e对应地排列有移位寄存器24a~24e。在图1中,箭头X方向表示感光鼓(图像载体)的移动方向(副扫描方向),箭头Y方向表示主扫描方向。
接着,说明图1框图中的动作。若来自数据处理部件23的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存储部件24中,则从移位寄存器24a向最前一行28a的发光元件输出图像数据,从而通过发光元件的动作以预定的光量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旋转驱动图像载体使其在箭头X方向移动,使得被最前一行28a的发光元件所曝光的像素到达排列于下一行28b的发光元件的位置。在此时刻,输入到移位寄存器24a内的图像数据被传送到移位寄存器24b中。
移位寄存器24b将图像数据输出给一行28b的发光元件,使发光元件动作。因此,上次被一行28a的发光元件曝光的像素被一行28b的发光元件以相同强度的光量再次曝光。这样,一边使图像载体沿箭头X方向移动,一边依次将图像数据传送到下一级移位寄存器中,从而通过不同列的发光元件的行对同一像素依次进行曝光。因此,在图1的例子中,各个像素以使用单个发光元件曝光时的光量的五倍的光量被曝光,从而可以快速获得各像素曝光时所需的光量。配置有发光元件的行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列数,即,使用单个发光元件对像素进行曝光时所得光量的倍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
在图1的结构中,当进行中间浓度的色调控制时,例如当将预定的亮度设为1时,将亮度为0.1的图像数据从数据处理部件23输入到移位寄存器24a中。如前所述,一边使图像载体移动,一边将图像数据依次传送到移位寄存器24a~24e中,从而通过向发光元件进行输出的处理,一个像素的亮度可获得0.1×5=0.5的中间浓度。这样就可获得对像素进行曝光时的色调输出。
在本发明中,成像装置主体的数据处理部件23,只要形成最前一行部分的数据后,随后仅通过将最前一行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存储部件(移位寄存器)中,并在存储部件中传送图像数据,就可以控制行式头所有的发光元件的动作。因此,数据处理部件并不需要生成行式头所有发光元件的数据,从而可以简化电路结构。而且还可以高速进行数据处理。
图3示出了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是图像载体上所形成的点位置33的说明图。图3的斜线部分表示点位置,在所述部分像素被曝光。此外,双点划线部分表示不被曝光的像素位置。Pa是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中心距,Pb是副扫描方向上的像素中心距。S是点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中心距,是像素中心距的整数倍,在此例中设定为2倍的中心距。在图3的点位置33中,在33a、33c、33e、33g、33i的各行,在图像载体上形成根据发光元件的输出光的点,从而像素被曝光。此外,在33b、33d、33f、33h的各行,在图像载体上不形成根据发光元件的输出光的点,从而像素不被曝光。
图4是对应于图3的框图。与图1相同,以黄色发光元件行式头28X为例进行说明。通过排列有发光元件的各行28f~28n来形成图3的点位置。此外,在图4的行式头28X中没有形成发光元件行的位置与图3中像素不被曝光的位置相对应。在存储部件24的结构中,与排列有发光元件的各行28f~28n相对应地设有第一组移位寄存器24f~24n。此外,在所述移位寄存器24f~24n之间设有第二组移位寄存器24g~24m。所述第二组移位寄存器24g~24m仅向下一级移位寄存器传送图像数据,而不向发光元件输出图像数据。
在图3、图4的例子中,说明在图像载体的行的点位置33a上对像素进行曝光的例子。从移位寄存器24f向发光元件的最前行28f输出图像数据,并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在图像载体沿着副扫描方向只移动像素中心距Pb的时刻,图像数据从移位寄存器24f被传送到移位寄存器24g中。此时,图像数据不输出到发光元件中,不进行像素的曝光。进而在图像载体沿着副扫描方向只移动像素中心距Pb的时刻,图像数据从移位寄存器24g被传送到移位寄存器24h中。移位寄存器24h将图像数据输出到发光元件的行28h中。此时,发光元件的行28h在点位置33a的行对同一像素进行曝光。
以下,同样地进行图像载体的移动和图像数据向各移位寄存器的传送、图像数据向发光元件的输出,对同一像素进行多次曝光。此时,也可以基于通过数据处理部件23形成的数据来进行中间浓度的色调控制。在图3的例子中,虽然在图像载体上每隔一行形成进行曝光的像素的行和不曝光的像素的行,但是不曝光的像素的行也可以是两行。即,以两行间隔对像素进行曝光。此时,在图4中构成将只进行像素数据传送的移位寄存器二级纵向连接,由第三级的移位寄存器对发光元件进行控制的结构。由此,本发明可以在图像载体上进行多种成像。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中,即使在由发光元件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点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间隔是副扫描方向上的像素密度的整数倍时,通过与发光元件的行以及没有配置发光元件的行对应地配置各列的移位寄存器,也可以对一个像素进行多次曝光。此时,通过将存储于移位寄存器中的图像数据传送到下一级移位寄存器中的时刻,和基于存储于移位寄存器中的像素列的图像数据使发光元件行发光的时刻同步,可以简化电路结构,实现动作的高速化。这里,在图3的例子中,虽然将副扫描方向上的点位置中心距设为像素中心距的两倍,但是在本发明中,将点位置的中心距设为像素中心距的整数倍。因此,也可以使点位置的中心距与像素中心距相等。此时,所述倍数为一倍。
图5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框图。在图5的例子中,以有源矩阵方式驱动发光元件。在图5中,Z是以有源矩阵构成发光元件和驱动电路的单个发光部分。在行式头28Y中,配置了五列一行的发光元件28p~28t。对应各行的发光元件28p~28t配置有移位寄存器24p~24t。此外,在数据处理部件23上连接行选择器(line selector)34。35a是从数据处理部件23布线到移位寄存器的图像数据的供给线,35b是从数据处理部件23布线到行选择器34的控制线,36a~36e是从行选择器34指示各移位寄存器24p~24t的动作的指令线,37a~37e是向各列的发光元件供给来自行选择器34的信号的扫描线,38a~38k是从移位寄存器24p~24t向各行、各列的个别的发光元件(有机EL)供给动作信号的信号线。
对图5的动作进行说明。根据从数据处理部件23经由控制线35b供给的控制信号,行选择器34选择扫描线37a,并向一行的发光元件28p供给信号。此外,通过指令线36a的信号使移位寄存器24p动作。移位寄存器24p激活信号线38a~38k,从而将图像数据的输出信号传送给一行发光元件28p的所有发光元件。一行发光元件28p发光从而将像素曝光。通过利用来自行选择器34的信号切换扫描线37和指令线36,也对发光元件28q、28r、28s、28t进行以上的动作,从而使所有行的发光元件发光,从而对像素进行曝光。
然后,向移位寄存器24t传送移位寄存器24s的图像数据,同样地,从移位寄存器24r向移位寄存器24s、从移位寄存器24q向移位寄存器24r、从移位寄存器24p向移位寄存器24q依次传送图像数据。图像数据从数据处理部件23经由信号线35a被传送给移位寄存器24p。在此期间,图像载体移动了与像素中心距相当的距离。此时,因为发光部分Z的发光元件通过有源矩阵的作用而维持发光,所以即使是将图像数据在移位寄存器中传送过程中,发光元件也不会熄灭,从而能够以高亮度曝光。这样,通过重复进行图像数据从移位寄存器24向发光元件的传送、图像数据在移位寄存器间的传送以及图像载体的移动,可以在图像载体上连续曝光图像数据。
图6是用于利用有源矩阵使发光部分Z动作的电路图。在图6中,发光元件使用有机EL,K是其阴极接线端,A是其阳极接线端。阴极接线端K连接在省略了图示的电源上。37a通过扫描线连接在用于开关的TFT(Tr1)的栅极Ga上。此外,38a通过信号线连接在用于开关的TFT的漏极Da上。39是电源线,Ca是存储电容器。有机EL的用于驱动的TFT(Tr2)的源极Sb连接在电源线39上,漏极Db连接在有机EL的阳极接线端A上。而且,用于驱动的TFT的栅极Gb连接在用于开关的TFT的源极Sa上。
然后,对图6的电路图的动作进行说明。若在向用于开关的TFT的源极施加电源线39的电压的状态下,给扫描线37a、信号线38a通电,则用于开关的TFT将导通。因此,用于驱动的TFT的栅极电压下降,电源线39的电压从用于驱动的TFT的源极供给到所述用于驱动的TFT中,从而所述用于驱动的TFT导通。其结果是,有机EL动作,从而以预定的光量发光。此外,存储电容器Ca通过电源线39的电压被充电。即使在用于开关的TFT关断的情况下,基于存储电容器Ca中所充电的电荷,用于驱动的TFT也处于导通状态,从而有机EL维持发光状态。因此,当将有源矩阵应用于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中时,即使在为了在移位寄存器中传送图像数据而将用于开关的TFT关断时,也可以继续有机EL的动作,从而维持发光,由此能够以高亮度对像素进行曝光。
在本发明中,利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方式来控制发光元件,由此控制发光量。此外,还可以是通过PWM方式的控制来实施发光元件的色调控制的结构。在本发明中,由8比特的色调数据存储器构成色调数据。
图7是表示存储于色调数据存储器中的比特数据和色调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在图7的例子中,以比特数据No1为色调数据0(不发光)、以比特数据No8为浓度最浓的数据、以比特数据No2~No7为其中间色调的浓度数据。
图8是表示进行PWM控制的例子的框图。在图8中,PWM控制部分70中设有由移位寄存器等构成的色调数据存储器71a、71b……、计数器72、比较器73a、73b……以及发光部分Za、Zb……。例如由图5所示的数据处理部件23向色调数据存储器71a、71b……供给色调数据信号74。如图7所示,色调数据存储器71a、71b……的比特数为8比特。计数器72对基准时钟信号75进行计数。计数器72的比特数与色调数据存储器71a、71b……相同,为8比特,并且,计数值重复0→最大值(225)→0→最大值。比较器73a、73b对计数器72的信号和存储于色调数据存储器71a、71b……中的色调数据进行比较。在色调数据>计数值时,使图6所示的开关TFT导通。此外,在色调数据≤计数值时,使开关TFT关断。
图9是表示通过图8的框图所示的PWM控制的具体例子的特性图。图9(A)表示计数器72的输出值Da,如上所述,重复0→最大值(255)→0→最大值→0……。图9(B)表示当色调数据为比特数据No7(128色调)时,从比较器输出的信号波形Dd,即开关TFT的动作特性。此时,计数器的输出在0~127的范围内时,开关TFT导通,计数器的输出在128~255的范围内时,开关TFT关断。
图9(C)表示当色调数据为比特数据No6(64色调)时,从比较器输出的信号波形Dc,即开关TFT的动作特性。此时,计数器的输出在0~63的范围内时,开关TFT导通,计数器的输出在64~255的范围内时,开关TFT关断。在图9(B)的情况下,波形Db的脉冲宽度是Wa,在图9(C)的情况下,波形Dc的脉冲宽度是Wb。即,对应于色调数据的大小,开关TFT导通时间的长短发生变化,从而可使发光元件的发光光量变化。这样,由于通过开关TFT的导通、关断控制来导通、关断发光元件,从而可以改变向图像载体的曝光量,所以可以简化电路结构。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其他结构的框图。对于与图8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图10是利用对应于色调数据大小的电压或者电流来控制开关TFT的图,在本发明中,将这种控制称为强度调制。在图10所示的强度调制控制部分80中,将D/A转换器81a、81b……连接在各个色调数据存储器71a、71b……上。D/A转换器81a、81b……以与存储于色调数据存储器71a、71b……内的色调数据对应的大小,形成模拟的电压值或者电流值,并输出给开关TFT。
在图10的例子中,根据色调数据来改变开关TFT的偏置,从而使发光元件的发光光量变化。因此,无需对发光元件高速地进行导通、关断控制,从而即使在发光元件的响应速度慢的情况下,也可以高速改变向图像载体的曝光量。发光部分Za、Zb……通过图6所示的有源矩阵方式来驱动。来自扫描线37a的选择信号和来自发光控制数据线38a、38b……的控制信号被供给到发光部分Za、Zb……中。
在本发明中,有机EL(有机场致发光元件)阵列用于多次曝光用的发光元件阵列中。图11是表示适用于本发明成像装置的有机EL阵列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在图11中,在玻璃等长衬底1上安装有有机EL阵列12。各有机EL连接在控制发光的驱动电路11上。而且,在长衬底1的两端设有确定安装位置的定位销13和用于安装的螺钉插孔14。16是覆盖驱动电路11和有机EL阵列12的保护盖。在有机EL阵列12的图像载体方向的前方,与其成为一体地固定着等倍光学系统的柱形聚光透镜阵列15。由于所述柱形聚光透镜阵列15的聚光作用,有机EL阵列12的发光点阵可在对应的图像载体的感光面上成像。
图12是表示有机EL阵列头10的一个例子的纵截面图。在图12中,在使用了玻璃或者树脂薄膜的衬底1上,通过溅射法形成由电介质多层膜构成的反射层2。所述由电介质多层膜构成的反射层2例如由一对SiO2和TiO2所形成的层构成。本发明的以所述电介质多层膜形成的反射层2可获得0.99以上的反射率。
然后,在反射层2上通过溅射法形成阳极3。阳极3使用具有透光性和导电性的材料。作为具有这种特性的材料,例如使用ITO(氧化铟锡)等功函数大的材料。然后,在阳极3上通过喷墨法形成空穴传送层4。此外,在形成空穴传送层4后,从喷墨式打印装置的头部向省略了图示的孔中喷射墨水成分,从而在各像素的发光层上进行图形(patterning)涂敷。涂敷后,除去溶剂,进行热处理,从而形成发光层5。
空穴传送层4和发光层5的有机EL层可以使用公知的旋涂法、浸渍法(dip)等其他液相法来形成,以代替上述通过喷墨方式涂敷墨水成分的方法。此外,关于用于空穴传送层4、发光层5的材料,例如可以利用日本专利特开平10-12377号、特开2000-323276等中所记载的公知的各种EL材料。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然后,通过蒸发法来形成阴极6。阴极6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Al。
有机EL阵列头10在与各发光部分10x~10z对应的截面形状呈凹入形状的阴极6上形成有薄膜部分6a~6c,将所述薄膜部分6a~6c位于壁9的孔内的厚度设为光可以透过的厚度。在各发光部分10x~10z中,在阴极6的凹处底部通过溅射法形成由多层的电介质多层膜构成的半透明反射层(介质镜)7。所述由电介质多层膜构成的半透明反射层7a~7c例如是层叠三层由一对SiO2和TiO2构成的层而形成。本发明的这种由电介质多层膜形成的半透明反射层7,其反射率大约为0.9。这样,在图12的实施方式中,在阴极6上形成薄膜部分6a~6c,并由所述薄膜部分6a~6c使光透过。因此,具有即使是通过喷墨法等液相法来形成了空穴传送层4、发光层5的有机EL层,也不会产生因为EL层和阴极的接触部分的平滑度而引起反射率下降的问题。在本发明中,可将如上述构成的有机EL阵列头用作例如用于形成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的成像装置的曝光头。
然而,在排列了多个发光元件的行式头中,由于制造工序上的问题,会发生打印头向装置上的安装位置发生偏移的问题。图13是表示行式头在安装位置发生了偏移的状态下被安装到装置上的例子的说明图,在图13中,28是行式头,61是定影辊对(定影器),P是纸张,W是纸张P的传送方向。Ta是行式头28的正常的安装位置。在图13的例子中,行式头被安装成其一端的位置从正常的安装位置Ta凸出。因此,产生了安装误差Tb。这样,若行式头在安装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地状态下被安装到主体上,则也会在像素曝光位置产生偏移。由此,会产生图像的一部分没有被打印,从而印刷质量显著下降的问题。图14是表示所述图像一部分没有被打印的例子。
在图14中,图14(A)是行式头被安装到正常位置时的成像例。此时,图像从成像基准位置V开始将图像的最前列Ea形成在纸张P上。与此相对,图14(B)是如图13所示的那样行式头28偏离正常位置而被安装的情况,图像的最前列Ea偏移两列而形成在纸张上。这里,在具有四色曝光单元的彩色打印机中,因为各曝光单元是独立安装的,所以难以进行通过各曝光单元所形成的图像的定位。如果各曝光单元相对于其他曝光单元没有被准确地设置在并列的位置上,那么各色调色剂图像就不会准确重合,从而会降低图像质量。为了防止如图13所示的各曝光单元的位置偏移,就必须提高打印机整体的组装精度,由此将导致价格变高的问题。此外,当进行打印机组装后的调整时,需要通过进行测试打印来对各曝光单元进行定位,从而将导致调整费时,且作业变得复杂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即使当行式头上所述的安装位置从正常位置偏移时,也可以在不进行复杂的行式头安装位置的调整的情况下维持图像质量。图15是表示本发明行式头的例子的平面图。在图15中,在行式头28上以多列、多行排列了许多发光元件32。
在图15的行式头28中,在纵向上从一顶端直到Ra列是用于正常曝光的发光元件。此外,另一端的两列发光元件Rb是事先排列的,用于图像定位(用于套准)。虽然用于套准的发光元件的列数在图15的例子中为两列,但所述列数并不限于两列,可以适当地进行设定。
图16是通过图15的行式头来进行成像的例子的说明图。在图16中,图16(A)是正常图像,Rc是顶端侧的两列发光元件,Rb是后面两列用于套准的发光元件。斜线部分是被打印的像素、白圈是不被打印的像素。此外,V是成像基准位置,Ea是形成图像的最前列的图像。图16(B)表示修正后的图像。此时,不使用顶端侧的两列发光元件Rc来形成图像,而是使用后面的两列发光元件(用于套准的发光元件)Rb来形成图像。因此,即使行式头在偏离了正常位置的位置被安装到装置上时,也可以保持打印质量。在图16中,发光元件行被排列成多行,可进行多次曝光。
接下来,通过图5来说明如图16所示的位置偏移修正的控制例。如图13所示,若行式头28在从正常位置偏移了的位置上被安装到装置上,则利用省略图示的传感器来获得位置偏移信息。所述位置偏移信息被存储在适当的存储部件中,例如被存储在设置于图5的数据处理部件23中的存储器内。当为使各发光元件动作而从数据处理部件23向移位寄存器24p~24t发送信号时,信号线38a、38b向28p~28t的所有发光元件行输出空白数据,使得顶端侧的两列发光元件不进行成像。
图1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彩色成像的例子的说明图。在图17中,(K)表示黑色图像,(C)表示青色图像,(M)表示品红色图像,(Y)表示黄色图像。在该例中,品红色的行式头发生了位置偏移。对品红色的行式头进行在图16中说明的修正。因此,当重合四种颜色的彩色图像时,可以对由行式头的安装位置发生偏移而带来的影响进行修正来进行适宜的成像。
此外,在排列许多发光元件的行式头中,由于制造工序上的问题,有时打印头向装置的安装位置会相对于主扫描方向而倾斜。在图18的说明图中示出了这样的行式头被倾斜安装的例子。在图18中,图18(A)表示行式头28。在行式头28中形成有沿主扫描方向具有多个发光元件Z的发光元件行28a~28c。这里,Ya是主扫描方向,W是送纸方向(副扫描方向)。在图18(A)的例子中,行式头28相对于主扫描方向Ya倾斜地安装在装置上。例如,排列在行式头28的一端部分的发光元件Zx被安装在从主扫描方向Ya凸出的位置上。此时,如图18(B)所示,图像33的行不会与主扫描方向Ya的行平行地形成。这样,若行式头向装置的安装位置在主扫描方向发生了倾斜,则图像的曝光位置将偏移,从而本应与主扫描方向平行形成的像素行将与主扫描方向具有一定角度地形成。因此,将导致印刷质量下降的问题。
图19是表示如图18所示的那样行式头在主扫描方向倾斜地被安装了的情况下的成像例的说明图。在图19中,33a~33i是像素行,Ha~Hn是像素列。此时,像素列Ha~Hn的曝光行宽度变大。即,本应在中心线La上形成像素33x,但是中心线却偏到Lb形成像素33y,从而曝光行在主扫描方向Ya上的宽度增大。因此,会导致在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各像素的轮廓重合,图像变得模糊,印刷质量下降。此外,在具有与四种颜色相应的曝光单元的彩色打印机中,由于独立安装各曝光单元,所以难以对利用各曝光单元形成的图像进行定位。若某一曝光单元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地被安装在装置上,则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无法正确重合,从而使图像质量下降。
图20是表示在彩色打印机中,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地被安装在装置上时的成像例的说明图。图20的行式头28x由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等四色行式头构成。在各颜色的行式头中分别设有多个发光元件行。在图20的例子中,品红色(M)的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Ya倾斜地被安装在装置上。首先由黄色(Y)的行式头在纸张上形成像素行33p。然后沿W方向传送纸张,在纸张上通过品红色(M)的行式头,与像素行33p重叠地形成像素行33q。
但是,因为品红色(M)的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Ya倾斜地安装在装置上,所以像素行33p并不与像素行33q重合。接着,沿W方向传送纸张,由青色(C)的行式头与像素行33p重叠地形成像素行33r。进而,沿W方向传送纸张,通过黑色(K)的行式头与像素行33p、33r重叠地形成像素行33s。因此,在图20的例子中,由品红色(M)行式头形成的像素33q不与主扫描方向Ya的行平行地形成,从而与其他颜色产生色偏移,导致印刷质量下降。
这样,为了防止进行多种颜色的曝光的行式头的倾斜安装,就必须提高打印机整体的组装精度,从而导致价格变高的问题。此外,在进行打印机组装后的调整时,需要通过进行测试打印来进行各行式头的定位,从而将导致调整费时,且作业变得复杂的问题。
图21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说明图。图21(A)表示行式头。在行式头28中设有发光元件行28a~28c。在该例中,行式头28相对于主扫描方向倾斜地被安装在装置上。图21(B)表示对由于行式头的倾斜而导致的位置偏移进行修正后的图像。所述行式头28沿着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纸张的传送方向W)设置了多列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特征是,在使发光元件行28a~28c的各发光元件进行动作时,错开了各发光元件列方向Ra~Rn的动作时刻。
即,从纸张的传送方向W观看时,相对于主扫描方向Ya其顶端的发光元件Zx凸出的像素列Ra,使动作时刻延迟预定时间。在本发明中,将发光元件沿主扫描方向的排列视为发光元件行,将沿纸张传送方向(副扫描方向)的排列视为发光元件列。此外,相对于主扫描方向Ya其顶端的发光元件Zy没有凸出的像素列Rn,没有对动作时刻设置延迟。在图21(A)的例子中,发光元件行28a~28c相对于主扫描方向Ya呈直线状倾斜配置。因此,各像素列的动作延迟时间被设定成从Rn向Ra逐渐变大。如图21(B)所示,通过进行这样的控制,像素行33平行于主扫描方向Ya的行而形成,从而消除了图像的位置偏移,可以防止印刷质量的恶化。
图22是本发明成像装置的控制部分结构框图。在图22中,22是引擎控制装置的控制部分。装置侧控制器21将图像数据输入到设置于控制部分22内的第一移位寄存器24a中。第一移位寄存器24a向发光元件行式头28的各个发光元件行输出图像数据。即,第一移位寄存器24a具有向各发光元件供给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供给部件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21(A)中的说明,对各发光元件列设置延迟时间并使其动作。因此,第一移位寄存器24a的输出信号经由延迟电路40被延迟预定的时间。从延迟电路40通过信号线38a~38n输出的延迟信号由预先存储于存储器50中的倾斜信息形成。存储器50用于存储这种行式头的倾斜信息。
从存储器50获得如上述的行式头的倾斜信息,延迟电路40根据发光元件行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程度,来设定对于各发光元件列的延迟时间的大小。来自延迟电路40的输出信号经由第二移位寄存器24b被送到发光元件行式头28。第二移位寄存器24b通过信号线38a~38n输出信号,并依次使图21(A)的发光元件行28a~28c的各发光元件动作。
这样,在控制部分22中,从所述延迟电路40向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基于存储于存储器50中的行式头的倾斜信息来进行延迟控制,以使与图像载体上的像素相应的成像位置从行式头的倾斜修正过来。关于这种向发光元件供给图像数据的时刻的延迟控制,例如可以通过在延迟电路中没置CPU(省略图示)来实施。所述存储器50若与行式头分开而被设置在引擎控制装置中,则即使在行式头因为某些原因而动作状态不好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保存行式头的倾斜信息。此外,也可以将存储50和行式头28形成一体。此时,由于在更换行式头时新行式头的倾斜信息被存储到存储器(存储部件)中,所以可基于该倾斜信息来进行发光元件列的控制。此外,也可以在后述的包含曝光单元的墨盒中设置存储部件。此时,在更换该墨盒时,就可以更换为存储有与新行式头的倾斜相对应的信息的存储部件。
此外,在图22中,也可以以下述的简单控制来代替向各发光元件行供给延迟信号的方式。即,在图21(A)中,从纸张传送方向看,对于最前面的发光元件行(28a)输入用于修正所述行式头倾斜的延迟控制信号,而对于第二发光元件行以后的(28b、28c)则通过如下信号来进行控制,即,所述信号是在对于最前面的发光元件行的所述延迟控制信号上加上与发光元件行之间的时刻偏移相当的信号而获得的。通过进行这种控制,相比于给所有的发光元件行设定延迟量的情况,可使发光元件的控制更加简单。
图24是对应于图20的说明图。在该例中使用四种颜色来进行成像。在图24中,品红色(M)的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Ya倾斜地被安装在装置上。首先,由黄色(Y)的行式头在纸张上形成像素行33p。接着沿W方向传送纸张,由品红色(M)的行式头在纸张上与像素行33p重叠地形成像素行33q。此时,如图22中的说明,对随着品红色(M)的行式头的倾斜而产生的图像的位置偏移进行修正。因此,在图像行33p和图像行33q之间不产生位置偏移。接下来,沿W方向传送纸张,由青色(C)的行式头与像素行33p、33q重叠地形成像素行33r。进而,沿W方向传送纸张,由黑色(K)的行式头与像素行33p、33q、33r重叠地形成像素行33s。
这样,在图24的例子中,虽然品红色(M)的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Ya倾斜地被安装在装置上,但是通过品红色(M)的行式头所形成的像素行33q却平行于主扫描方向Ya而形成。因此,不会产生与其他颜色之间的位置偏移,从而可防止印刷质量的下降。
图25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25(A)表示行式头28,25(B)表示对行式头的倾斜进行修正而形成的图像的像素行33。在图24(A)中,行式头28也相对于主扫描方向Ya倾斜地被安装在装置上。在该例中,形成汇集了几列发光元件列的块Rm~Rz。
在图25(A)的例子中,对每个块设定发光元件的动作延迟时间。此时,控制部分的电路结构比图21(A)中对每个发光元件列设定延迟时间的情况更简单。如图25(B)所示,在对行式头的倾斜进行修正后的像素行中,虽然形成了微小差别,但所述差别在实用上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图25(A)的例子中,也可以改善由于倾斜安装行式头而导致的印刷质量的下降。
图26是与图25(A)对应的控制部分的框图。对于与图2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在图26中,延迟电路40为每一个发光元件列的块设置了控制信号形成部分51a~51n。在存储器50中存储了行式头28的倾斜信息。例如,来自延迟电路40的控制信号形成部分51a的信号经由第二移位寄存器24b被送到发光元件行式头28中,使各发光元件动作。信号线38a~38c的信号相同,在图25(A)的例子中,块Rm内的各发光元件列的发光元件以相同的延迟时间进行动作。这样,在图26的例子中,由于对于向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按块进行延迟控制,所以,比图22中对各发光元件进行延迟控制的情况,能够使电路结构更加简单。
图27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框图。在图27的例子中,设有与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等四种颜色的行式头对应的控制部分。在图27中,21a是对于四种颜色的各行式头的控制部分的装置侧控制器。22a是对于黑色(K)的行式头的控制部分,22b是对于青色(C)的行式头的控制部分,22c是对于品红色(M)的行式头的控制部分,22d是对于黄色(Y)的行式头的控制部分。此外,对应各颜色的控制部分22a~22d设置有存储器50a~50d。通过图27的结构,在具有如图24所示的四色行式头的彩色打印机中,可以适用于行式头被倾斜安装时的对发光元件列的控制。此外,也可以使各控制部分22a~22d的延迟电路40具有如图26中以块为单位设定延迟时间的结构。
图28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在图28中,通过改变发光元件行28a~28c的发光量来修正行式头倾斜的影响。即,因为行式头28相对于主扫描方向Ya倾斜,所以在各发光元件列Ra~Rn中,发光元件在宽度方向上产生了偏移。例如,在发光元件列Ra中,以发光元件行28b的发光元件Zq为基准。在这种情况下,从发光元件Zq的中心线CL观看,发光元件行28a的发光元件Zp向图示的左侧凸出。此外,从发光元件Zq的中心线CL观看,发光元件行28c的发光元件Zr向图示的右侧凸出。
因此,发光元件Zp和发光元件Zr从曝光行的宽度凸出。因此,如在图19中所说明的那样,在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的轮廓重合,从而图像质量恶化。对于此,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采取了这样的对策:即,使各发光元件的发光量相同。而且,对于每一列的发光元件,或者将汇集多列的块为单位,利用延迟电路来延迟发光元件的动作时间。
在图28的例子中,除了使用这种延迟电路之外,还对发光元件的发光量进行调节。即,以发光元件行28b中的各发光元件的发光量为基准,使该行上下的发光元件行28a、28c的各发光元件的发光量变小。因此,可抑制利用在曝光行的宽度方向上凸出的发光元件所形成的图像。由此,可以防止如图23所示在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图像重合,从而可以保持良好的印刷质量。图23是与图19对应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在图23中,对于与图19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在图23中示出了在主扫描方向上相邻的图像不重合的例子。
图29是一种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其中所述成像装置使用了图12中说明的有机EL阵列头。该成像装置将具有相同结构的四个有机EL阵列曝光头1K、1C、1M、1Y分别配置在相应的结构相同的四个感光鼓(图像载体)41K、41C、41M、41Y的曝光位置上,从而构成串联式成像装置。如图29所示,所述成像装置设置有驱动辊51、从动辊52和张紧辊53,并具有中间转印带50,所述中间转印带50受张紧辊53的压力而被张紧架设起来,并向图示箭头方向(逆时针方向)受循环驱动。相对于该中间转印带50以预定间隔配置有作为四个图像载体的感光体41K、41C、41M、41Y,这些感光体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感光层。
附加在所述标号后面的K、C、M、Y分别是指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意思,分别表示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感光体。其他部件也一样。感光鼓41K、41C、41M、41Y与中间转印带50的驱动同步地向图示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在各感光鼓41(K、C、M、Y)的周围设有充电部件(电晕充电器)42(K、C、M、Y)和如本发明所述的有机EL阵列曝光头1(K、C、M、Y),其中所述充电部件42(K、C、M、Y)分别使感光鼓41(K、C、M、Y)的外周表面均匀带电,所述有机EL阵列曝光头1(K、C、M、Y)与感光鼓41(K、C、M、Y)的旋转同步地对通过所述充电部件42(K、C、M、Y)已均匀带电的外周表面进行逐行扫描。
此外,还具有:显影装置44(K、C、M、Y),用于向通过上述有机EL阵列曝光头1(K、C、M、Y)而形成的静电潜像提供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从而形成可视图像(调色剂图像);作为转印部件的一次转印辊45(K、C、M、Y),用于将通过所述显影装置44(K、C、M、Y)而被显影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作为一次转印对象的中间转印带50上;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装置46(K、C、M、Y),用于除去转印后残留于感光鼓41(K、C、M、Y)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这里,各有机EL阵列曝光头1(K、C、M、Y)被设置成有机EL阵列曝光头1(K、C、M、Y)的阵列方向平行于感光鼓41(K、C、M、Y)的母线。而且,将各有机EL阵列曝光头1(K、C、M、Y)的发光能量峰值波长和感光鼓41(K、C、M、Y)的灵敏度峰值波长设置为大致相同。
显影装置44(K、C、M、Y)例如使用非磁性单一成分的调色剂作为显影剂。例如通过供给辊向显影辊传送所述单一成分显影剂,并通过调节片来调节附着在显影辊表面上的显影剂的膜厚。此外,使显影辊接触或者按压感光鼓41(K、C、M、Y),从而根据感光鼓41(K、C、M、Y)的电位水平来使显影剂附着并显影成调色剂图像。由这种四种颜色的单色调色剂成像站形成的黑、青、品红、黄色的各调色剂图像,通过被施加在一次转印辊45(K、C、M、Y)上的一次转印偏压而被依次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0上,并在中间转印带50上依次重合,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所述全色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辊66上被转印到纸张等记录介质P上,并通过作为定影部分的定影辊对61而被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再被排纸辊对62排出到形成于装置上部的排纸盘68上。
此外,在图29中,63是层叠保存了许多张记录介质P的供纸盒;64是用于从供纸盒63一张一张馈送记录介质P的拾取辊;65是用于规定向二次转印辊66的二次转印部分供给记录介质P的供给时刻的闸辊对;66是作为二次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用于在其与中间转印带50之间形成二次转印部分;67是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板,用于除去二次转印后残留于中间转印带5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这样,图29的成像装置因为使用图12所示的有机EL阵列来作为写入部件,所以与使用激光扫描光学系统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以上,虽然基于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以低成本提供下述的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所述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在利用可进行色调输出的多次曝光方式来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时,能够实现电路结构的简化和发光控制的高速化。

Claims (31)

1.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列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使用一行发光元件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然后使图像载体移动,再使用下一列的一行发光元件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然后以同样方式移动图像载体并利用各列的一行发光元件依次对所述像素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装置设有控制部件,用于使各行的所述发光元件以同一光量发光,其中,所述各行的发光元件是对同一像素进行曝光的,从而构成可利用通过所述控制部件形成的色调输出来对像素进行曝光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存储部件,用于存储通过所述控制部件形成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给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存储部件由下述部件构成,即所述部件与各列的发光元件对应排列在各列,进行图像数据的传送、保存、向发光元件的输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包括将被曝光的像素列和不被曝光的像素列,各列的发光元件与将被曝光的像素列对应配置,并对应于所述将被曝光的像素列和不被曝光的像素列的各列而设置存储部件,在与不被曝光的像素列对应的列的存储部件中,不进行所述图像数据的输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发光元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的点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间隔是副扫描方向上的像素密度的整数倍。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有源矩阵方式的驱动电路来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PWM控制来进行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强度调制控制来进行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由有机EL构成。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装置是一种串联式成像装置,其中至少设置两个以上成像站,并通过转印介质经过各站来进行彩色成像,其中,所述成像站是在图像载体的周围配置了充电部件、曝光头、显影部件、转印部件而成的。
10.一种成像方法,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列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行,同时还设置存储部件,所述存储部件与各发光元件对应地配置在各列上,并进行通过控制部件形成的图像数据的传送、保存、向发光元件的输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方法包括:使最前行的发光元件动作,从而利用从存储部件输出的图像数据来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的步骤;使图像载体以像素中心距移动的步骤;与图像载体的移动时刻同步地将图像数据传送给下一列存储部件的步骤;利用下一列的一行发光元件,以与前一列发光元件相同的光量来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的步骤,
一边以像素中心距移动以下图像载体,一边利用存储部件来传送图像数据,从而利用各列的一行发光元件来依次对所述像素进行多次曝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由所述控制部件所形成的色调输出来使发光元件动作,从而使像素曝光的步骤。
12.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列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使用一行发光元件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然后使图像载体移动,再使用下一列的一行发光元件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然后以同样方式移动图像载体并利用各列的一行发光元件依次对所述像素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装置具有:存储部件,用于存储行式头相对于装置的安装位置的位置偏移信息;和用于调整成像位置的发光元件,预先设置在所述行式头的各行上;还设有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存储的位置偏移信息,在与所述位置偏移对应的发光元件的所有行,将空白数据插入到图像数据中,以便修正行式头的所述安装位置的位置偏移,从而在正常位置形成图像。
13.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行式头,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以便形成所重合出的多色图像;和存储部件,用于存储所述行式头相对于装置的安装位置的位置偏移信息;还设有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基于所述存储的位置偏移信息,在与所述位置偏移对应的发光元件的所有行,将空白数据插入到图像数据中,以便修正行式头的所述安装位置的位置偏移,从而在正常位置形成图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装置是一种串联式成像装置,其中至少设置两个以上成像站,并通过转印介质经过各站来进行彩色成像,其中,所述成像站是在图像载体的周围配置了充电部件、曝光头、显影部件、转印部件而成的。
15.一种成像方法,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列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行,同时还设置存储部件,所述存储部件与各发光元件对应地配置在各列上,并进行通过控制部件形成的图像数据的传送、保存、向发光元件的输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方法由如下步骤构成:
在行式头的各行预先设定用于调整成像位置的发光元件;存储行式头相对于装置的安装位置的位置偏移信息;基于所述存储的位置偏移信息,在与所述位置偏移对应的发光元件的所有行,将空白数据插入到图像数据中,以便修正行式头的所述安装位置的位置偏移,从而在正常位置形成图像;使最前行的发光元件动作,从而利用从存储部件输出的图像数据来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使图像载体以像素中心距移动;与图像载体的移动时刻同步地将图像数据传送给下一列存储部件;利用下一列的一行发光元件,以与前一列发光元件相同的光量来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由所述控制部件形成的色调输出来使发光元件动作,从而使像素曝光的步骤。
17.一种成像装置,具有行式头,所述行式头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行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并利用一行的发光元件行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然后使图像载体移动,并传送图像数据,以便利用下一行的发光元件行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然后以同样方式移动图像载体并利用各行的发光元件行依次对所述像素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设有:
存储部件,用于存储所述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信息;图像数据供给部件,用于向各发光元件供给图像数据;延迟部件,用于使得从所述图像数据供给部件向发光元件的图像数据的供给时刻延迟;以及控制部件,基于所述倾斜信息对从所述延迟部件向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进行延迟控制,以使与图像载体上的像素相应的成像位置从行式头倾斜修正过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发光元件分割成多个块,并按所述每个块,对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进行延迟控制。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不同的颜色设置多个所述行式头,并在使各色重合进行多次曝光时,对所述倾斜安装的行式头的发光元件进行所述延迟控制。
20.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行中,向最前面的发光元件行输入用于修正所述行式头倾斜的延迟控制信号,而对于第二发光元件行以后的,则使用下述信号来进行控制,所述信号是在对于最前面的发光元件行的所述延迟控制信号上加上与行间的时刻偏移相当的信号而获得的。
21.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存储部件设置在装置主体中。
22.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存储部件设置在配置行式头的墨盒中。
23.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存储部件设置在行式头中。
24.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通过有源矩阵方式的驱动电路来控制。
25.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PWM控制来进行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
26.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强度调制控制来进行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
27.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由有机EL构成。
28.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装置是一种串联式成像装置,其中至少设有两个以上成像站,并通过转印介质经过各站来进行彩色成像,其中,所述成像站是在图像载体的周围配置了充电部件、曝光头、显影部件、转印部件而成的。
29.一种成像装置,具有行式头,所述行式头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行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并利用一行的发光元件行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进行曝光,然后使图像载体移动,并传送图像数据,以便利用下一行的发光元件行对所述像素重复曝光,然后以同样方式移动图像载体并利用各行的发光元件行依次对所述像素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设有:
存储部件,用于存储所述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信息;控制部件,用于在行式头的副扫描方向上所配置的发光元件中,将从正常的曝光行凸出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得较小,同时对向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进行延迟控制,以使与图像载体上的像素相应的成像位置从行式头的倾斜修正过来。
30.一种成像方法,具有行式头,所述行式头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行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并利用各行的发光元件行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重复曝光,从而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
存储所述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信息;以及通过延迟供给时刻来控制向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以使与图像载体上的像素相应的成像位置从行式头的倾斜修正过来。
31.一种成像方法,具有行式头,所述行式头在图像载体的副扫描方向上设有多行在主扫描方向上配置了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行,从而将发光元件二维排列,并利用各行的发光元件行对图像载体上的像素重复曝光,从而进行多次曝光,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方法由存储所述行式头相对于主扫描方向的倾斜信息的步骤和将从正常的曝光行凸出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量控制得较小的步骤构成,并且控制向发光元件供给的图像数据,以使与图像载体上的像素相应的成像位置从行式头的倾斜修正过来。
CNB038018519A 2002-05-31 2003-05-28 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02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58865 2002-05-31
JP158865/2002 2002-05-31
JP2003126213A JP2004050816A (ja) 2002-05-31 2003-05-01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126213/2003 2003-05-01
JP126214/2003 2003-05-01
JP2003126214A JP4257505B2 (ja) 2003-05-01 2003-05-01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0617A true CN1610617A (zh) 2005-04-27
CN100460215C CN100460215C (zh) 2009-02-11

Family

ID=29715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185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0215C (zh) 2002-05-31 2003-05-28 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215348B2 (zh)
EP (1) EP1510351A4 (zh)
CN (1) CN100460215C (zh)
WO (1) WO20031017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2622A (zh) * 2009-12-21 2011-08-17 株式会社东芝 喷墨记录装置
CN111267489A (zh) * 2020-03-18 2020-06-12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打印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101743A1 (fr) * 2002-05-31 2003-1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formation d'image
US7242416B2 (en) * 2003-12-09 2007-07-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Optical head
JP2005181529A (ja) * 2003-12-17 2005-07-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露光装置
US7598973B2 (en) 2004-07-16 2009-10-0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ne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EP1647407A3 (en) * 2004-10-12 2012-09-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23671B2 (ja) * 2004-12-15 2010-03-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露光ヘッドの制御装置、露光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81068A1 (en) * 2005-10-03 2007-04-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71877B2 (en) * 2006-10-17 2010-03-02 Xerox Corporation Multi-imager system using reflex writing and lateral image registration
JP2009133994A (ja) * 2007-11-29 2009-06-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なら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672847B2 (ja) * 2009-08-24 2015-0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き込み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光書き込み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2139681B1 (ko) 2014-01-29 2020-07-30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발광소자 어레이 모듈 및 발광소자 어레이 칩들을 제어하는 방법
JP2016088048A (ja) * 2014-11-11 2016-05-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書込み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691236B1 (en) * 2016-06-23 2017-06-27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using backplane controller or enclosure management controller
US11199788B1 (en) 2020-09-18 2021-12-14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Exposure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82966A (ja) 1985-02-08 1986-08-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S6426468A (en) 1987-07-22 1989-01-27 Minolta Camera Kk Optical printer
JPS6426468U (zh) 1987-08-07 1989-02-15
JP3298497B2 (ja) * 1989-03-03 2002-07-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像形成装置
JPH0355271A (ja) 1989-04-27 1991-03-11 Asahi Optical Co Ltd 光学式プリンターヘッド
US5245355A (en) * 1989-12-18 1993-09-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ey level printing with amplitude and pulsewidth modulation
JP2839810B2 (ja) 1992-12-29 1998-12-16 京セラ株式会社 Ledプリンタにおける高密度画像形成方法
JP3469913B2 (ja) * 1993-03-25 2003-11-2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37339A (ja) 1993-09-22 1995-05-30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US5831657A (en) * 1993-09-22 1998-11-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smoothing pixels of a larger size
JP3420003B2 (ja) * 1996-08-30 2003-06-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色ズレ補正方法
JP3013886B2 (ja) * 1996-09-27 2000-02-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2次元素子アレイ、2次元面発光レーザアレイ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78339A (ja) * 1997-04-04 1998-10-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29541A (ja) 1997-08-28 1999-05-18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09891A (ja) * 1997-09-29 1999-04-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2次元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光変調素子並びに2次元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発光素子
JP2000260411A (ja) 1999-03-12 2000-09-22 Tdk Corp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3587125B2 (ja) * 2000-04-19 2004-11-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プリンタヘッド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駆動方法
WO2003101743A1 (fr) * 2002-05-31 2003-1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formation d'imag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2622A (zh) * 2009-12-21 2011-08-17 株式会社东芝 喷墨记录装置
CN111267489A (zh) * 2020-03-18 2020-06-12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打印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068355A1 (en) 2005-03-31
US7215348B2 (en) 2007-05-08
EP1510351A4 (en) 2010-08-11
CN100460215C (zh) 2009-02-11
US7643043B2 (en) 2010-01-05
US20070188583A1 (en) 2007-08-16
EP1510351A1 (en) 2005-03-02
WO2003101743A1 (fr) 200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04565B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exposur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610617A (zh) 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US7545399B2 (en) Line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2758826Y (zh) 光学头及使用该光学头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283149B2 (en) Optical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729835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429035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xposure device
JP2006281730A (ja) ラインヘッド、露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41141A (ja) 光学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2575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40242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508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6020915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422482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exposure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light-emitting diode exposure head
US20220404732A1 (en)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082360B2 (ja) ライン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94742A (ja) 発光装置、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08816B2 (ja) 露光ヘッ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508817B2 (ja) 露光ヘッ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16768A (ja) 発光装置及びラインヘッドの輝度補正方法
JP20041178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691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555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097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87220A (ja) ライン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