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9787A - 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油墨组和油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油墨组和油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9787A
CN1579787A CNA2004100565893A CN200410056589A CN1579787A CN 1579787 A CN1579787 A CN 1579787A CN A2004100565893 A CNA2004100565893 A CN A2004100565893A CN 200410056589 A CN200410056589 A CN 200410056589A CN 1579787 A CN1579787 A CN 1579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ink
yellow
magenta
printing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565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0767C (zh
Inventor
富冈洋
宅原浩幸
栃原伸一
菅家刚
仓林丰
野口弘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79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9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07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076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40Ink-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ink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4Conversion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to a plurality of signals some of which represent particular mixed colours, e.g. for textile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k Jet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油墨组和油墨,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获得写实性更高、鲜明度、透明感和反差优异,并且疑似轮廓和颜色跃变较少的平滑图像。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方法或图像形成装置,其至少采用黄色记录剂、品红色记录剂和第三记录剂并基于象素数据形成图像,其特征为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所述黄色记录剂和所述品红色记录剂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所述第三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具有位于所述颜色再现区域内的色相角,在所述黄色记录剂表现出的颜色与所述品红色记录剂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所述色空间上的色相角差为60-113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油墨组和油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油墨组和油墨,更详细地涉及可在记录介质上鲜明地、反差、透明感和立体感优异而且色变平滑地显示图像的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和油墨组和油墨。
背景技术
作为形成全色图像的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胶版印刷、凹版印刷、电子照相印刷、喷墨记录方法等。在这些图像形成方法中,由于喷墨记录方法噪音低、制造成本低、装置结构小型化、可容易地使记录图像彩色化等,其在个人用途、办公用途的打印机、小型传真机和复印机等中被广泛利用。
这些图像形成方法在形成全色图像时大部分是基于减法混色形成图像的,因此采用作为三原色的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对颜色进行再现。另外,通过向这些三原色油墨中加入黑色油墨,另一方面从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各种颜色数据Y、M和C中抽取出黑色成分K,用黑色替换,并进一步实施除去被取代部分C、M和Y颜色成分的UCR处理,可提高反差性能并且稳定地对中性颜色进行再现。由此,通过将黄色和品红色混色形成橙色至红色区域,将黄色和青色混色形成绿色区域,将品红色和青色混色形成蓝色至紫色区域的图像,可显示出色相的全部区域。
另外,在全色印刷技术中,需要一种可再现自然画等具有广泛颜色再现区域的印刷方法。因此,对于作为基本三原色的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记录剂中所用的色料,提出了大量发色性良好的材料。但是,为了用三原色表现出色相的全部区域,即使在采用发色性良好的三原色时,通过三原色混色表现出的颜色区域中有时存在色彩度不足、可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不足的情况。因此,提出了通过向上述黄色、品红色和青色中加入色相空间中具有这三种颜色中间色相角的颜色(以下称为特殊颜色),例如红色、绿色和蓝色的记录剂等来形成图像的方法。
例如,在国际公开第02/100959号小册子中公开了一种油墨组,其包含具有特定色相角的基本三原色油墨以及红色和蓝色的油墨。由此,通过采用明度分别比品红和青色低的油墨作为红色和蓝色的油墨,可扩大色域和改善颗粒性和光泽性。
在特开2003-3476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油墨组,其含有一种包含特定染料,采用品红色油墨的基本三原色油墨,以及采用橙色、绿色和紫色油墨中的任何一种,同样可以通过追加特殊颜色扩大色域。
在特开2002-24166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向黄色、品红色和青色三原色油墨中追加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油墨的喷墨印刷方法,并具体公开了在这些各种颜色中使用还原染料的印刷方法。该专利文献同样也可扩大色域,并且以色相相近的基本色和特殊颜色表示中间色,与仅用基本色表现中间色的情况相比,可降低颗粒性,并且改善颜色的阶调性。
但是由于记录装置,甚至是其中采用喷墨记录方法的记录装置已广泛普及到个人用户,因此产生了进一步提高画质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画质,最终除了尝试着使打印机的颜色再现区域接近自然界中人视觉可认识的色彩范围以外,没有别的方法。但是通过简单追加具有色相空间上如印刷三原色中间区域的角度的特殊颜色(例如红色、橙色、绿色、蓝色、紫色等)的方法还存在不足之处。
例如在以上的任何一篇文献中,仅追加色相空间上红色和品红色中间区域中存在的特殊颜色(红色和橙色)油墨的图像形成方法可获得扩大CIE(国际照明委员会)-L*a*b*的a*b*平面上橙色至红色区域的色再现区域的效果,但是图像的颜色鲜明度以及在表现立体感和透明感方面还存在不足。
另外,在如国际公开第02/100959号小册子等公开的向基本三原色中加入特殊颜色进行图像表示的情况下,尽管可以降低颗粒状感,但是在抑制所谓的“颜色跃变”方面存在不足,该“颜色跃变”现象即是在图像内部中颜色改变时,油墨颜色交替现象较多引起的疑似轮廓,结果造成的现状是不能平滑地表现自然画,并且不能形成颜色再现区域扩大的图像。为了特别美丽地再现晚霞或红叶的景色等的图像,对图像形成方法的需求不仅包括扩大颜色再现区域,而且需要提高橙色至红色区域中图像的鲜明度、透明感和反差,同时需要极力降低图像内连续颜色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疑似轮廓或颜色跃变等现象,以平滑地连接颜色进行表现,但是还得不到可充分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者等认识到为了进一步提高画质,应当选定具有与基本三原色相关联的合适特性的特殊颜色的记录剂等。同时,作为该选择的一个指南,发现其存在于银盐照相正性膜上形成的图像中。这是由于光从正性薄膜上形成的图像的内侧透过时,对人的视觉作用为透过图像,因此可感觉到写实性、鲜明度、透明感、反差、立体感优异的图像。因此,通过反射图像可实现与透过图像同等的画质,对进一步提高画质有效。
首先,本发明者等对风景、植物、人物、计算机图形(CG)等的各种图像,对在正性薄膜上形成的图像和采用现有的颜色再现区域最宽的打印机形成的图像进行比较。以下对其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图1显示了在CIE-L*a*b*的a*b*平面上对喷墨记录装置和正性薄膜的Gamut作图所形成的图形,实线包围的实心部分显示的为喷墨打印机的Gamut,点显示的部分为正性薄膜的Gamut。从该图可知,在从Y到R区域、G区域以及B区域中,正性薄膜的Gamut比喷墨打印机的Gamut更大。
图2(A)和2(B)用于说明图1的Gamut数据计算形式。在该图2(A)中,正性薄膜的Gamut数据是通过对山岳照片(夕阳)、风景(海、山)、花、鱼类、鸟类、蝶类、民族服装以及CG的8类图像共计84点的正性薄膜进行扫描所得的数据。在此,扫描仪采用Hidelberg公司制造的Nexscan F4200,使用的颜色空间为Wide Gamut RGB。所谓Wide GamutRGB,指定是白色点为D50,RGB三原色的xy色度坐标值的R为(0.73,0.27)、G为(0.12,0.83)、B为(0.16,0.02)。从该Wide GamutRGB到XYZ的变换式为:
X=0.7165×R+0.1010×G+0.1468×B
Y=0.2587×R+0.7247×G+0.0166×B
Z=0.0000×R+0.0512×G+0.7739×B
从该XYZ到L×a×b×的变换式采用CIE规定的公式。
另外,在该图2(B)的喷墨记录装置的Gamut数据计算中,采用佳能株式会社制造的PIXUS 950i作为记录装置,将彩色块印刷在该公司制造的记录纸PR101上,采用Gretag Macbeth公司制造的Spectrolino进行测色。在此所用的打印机是通过向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中加入淡青色和淡品红色来形成图像的,其Gamut比以上图2(A)所示的、即从银盐照相正性薄膜所得的记录体的Gamut要小。
发明内容
从该分析结果可知,从正性薄膜图像发出的光可通过人的视觉,得到心理上接受的色彩鲜明的发色特性,由此获得特定色相方向的颜色并且大大提高明度。其中,在表现晚霞或红叶的景色等的橙色至红色区域较大的图像中,为获得与正性薄膜的图像相匹敌的色彩鲜明的记录图像,已经认识到作为其首要的第1条件,应当将第三油墨作为特殊颜色的油墨,与黄色和品红色油墨一起使用形成图像,其中第三油墨可表现出与黄色和品红色油墨所表现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明度更高的颜色。
另一方面,在仅用基本色中的黄色和品红色油墨来表现这些中间区域的情况下,为使明度充分,需要采用明度极高的黄色油墨和品红色油墨,并且使得各个色相角与目标色相接近。但是在该情况下,黄色和品红色之间的色相角较窄,不能充分表现出作为基本色的黄色和品红色。换言之,即使可以表现出作为目标的橙色至红色之间狭窄区域中的颜色,但是由于作为基本色的黄色和品红色与其它颜色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使得本来可以表现出的橙色至红色区域的颜色也变得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难以将带有其它色相的颜色联带表现出来,结果造成颜色再现区域本身也变窄。
由此,本发明者等认识到作为第2条件,为了充分利用作为第三油墨的特殊颜色油墨的能力,并且保持其与黄色至品红色区域中施加的其它色相颜色之间的平衡,以形成由颜色变化造成的疑似轮廓或颜色跃变现象较少的图像,应当使黄色和品红色之间的色相角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换言之,本发明者等发现通过采用满足上述第1和第2条件的黄色、品红色和特殊颜色的记录剂并基于象素数据形成图像,可获得与正性薄膜相匹敌的画质,由此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油墨组和油墨,由此可获得写实性更高、鲜明度、透明感和反差优异,并且疑似轮廓和颜色跃变较少的平滑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或图像形成装置至少采用黄色记录剂、品红色记录剂和第三记录剂并基于象素数据形成图像,其特征为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所述黄色记录剂和所述品红色记录剂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所述第三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具有位于所述颜色再现区域内的色相角,并且在所述黄色记录剂表现出的颜色与所述品红色记录剂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所述色空间上的色相角差为60-113度。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油墨组,其至少由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和第三油墨形成,其特征为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所述黄色油墨和所述品红色油墨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所述第三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具有位于所述颜色再现区域内的色相角,并且在所述黄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与所述品红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所述色空间上的色相角差为60-113度。
本发明进一步为一种第三油墨,其至少与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一起使用,其特征为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所述黄色油墨和所述品红色油墨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所述第三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具有位于所述颜色再现区域内的色相角,并且在所述黄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与所述品红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所述色空间上的色相角差为60-113度。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显示了在CIE-的L*a*b*平面上对喷墨记录装置和正性薄膜的Gamut作图所形成的图形。
图2(A)和2(B)用于说明图1的Gamut数据计算形式。
图3为显示本发明基本采用的油墨颜色的颜色再现区域和正性薄膜图像的颜色再现区域之间关系的模式图。
图4为明度和色彩度之间关系的模式图,用于说明本发明基本采用的油墨颜色的选择以及设计条件。
图5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打印系统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记录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作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记录装置机构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作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记录装置的截面图。
图9显示了在本发明实施形式所适用的头部墨盒中安装油墨罐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显示了本发明实施形式所适用的头部墨盒的分解侧视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实施形式所适用的头部墨盒中记录元件基板的正视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实施形式所适用的头部墨盒中记录元件基板的正视图。
图13显示了在实施例1-1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14显示了在实施例1-2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15显示了在实施例1-3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16显示了在实施例1-4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17显示了在比较例1-1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18显示了在比较例1-2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19显示了在实施例1-1中采用黄色、青色以及第五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20显示了在实施例1-2中采用黄色、青色以及第五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21显示了在实施例1-3中采用黄色、青色以及第五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22显示了在实施例1-4中采用黄色、青色以及第五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23显示了在比较例1-1中采用黄色、青色以及第五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24显示了在比较例1-2中采用黄色、青色以及第五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25显示了在实施例1-1中采用品红色、青色以及第六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26显示了在实施例1-2中采用品红色、青色以及第六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27显示了在实施例1-3中采用品红色、青色以及第六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28显示了在实施例1-4中采用品红色、青色以及第六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29显示了在比较例1-1中采用品红色、青色以及第六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30显示了在比较例1-2中采用品红色、青色以及第六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31显示了在实施例2-1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32显示了在实施例2-2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33显示了在实施例2-3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34显示了在实施例2-4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35显示了在实施例2-5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36显示了在实施例2-6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37显示了在实施例2-7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图38显示了在实施例2-8中采用黄色、品红色以及第三油墨的情况下明度和色彩度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像形成的概述)
本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方法至少采用了黄色、品红色以及具有色相空间上位于二者中间区域的角度的第三记录剂,但是作为其首要前提,其特征为在选定满足以下条件的各种颜色的记录剂等的基础上形成图像。换言之:
条件1: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黄色油墨和品红色油墨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第三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第三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的色相角为位于所述颜色再现区域内的颜色
条件2:在CIE-L*a*b*的色空间上,黄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与品红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色相角为60-113度。
作为本发明所用的图像形成方法,可采用胶版印刷方法、凹版印刷方法、电子照相印刷方法、喷墨记录方法等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的方法。在此,在对上述本发明构成要件以及条件进行详细说明时,将喷墨记录方法作为本发明可优选适用的图像形成方法进行举例说明。这是由于在喷墨记录方法中,通过在记录介质上将作为基本色的黄色和品红色的油墨与第三油墨以任意比例组合,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具有黄色-橙色-红色-品红色连续色相的图像,为优选的记录技术。
如上所述,上述条件1和2对于抑制疑似轮廓和颜色跃变,同时平滑地形成颜色鲜明、透明感和立体感优异的图像是有效的,这些条件是互相关联的。
首先对条件1进行描述。
图3显示了CIE-L*a*b*的a*b*平面上,黄色、品红色和第三油墨的颜色再现区域和正性薄膜图像的颜色再现区域之间关系的模式图。在此,实线包围的范围为黄色、品红色和第三油墨表现的颜色再现区域,虚线包围的范围为仅用黄色、品红色表现的颜色再现区域,点(×)表示的部分为从正性薄膜获得的数据。
从该图3可知,为输出与所述正性薄膜图像相匹敌的图像,特别优选输出橙色至红色区域色相的颜色,但是仅用黄色油墨和品红色油墨难以充分地表现出这些颜色。因此如条件1所举出的那样,采用第三油墨,该油墨可表现出处于黄色油墨和品红色油墨所表现的色相之间的区域。
在本发明中,为了进一步有效输出与正性薄膜相匹敌的图像,优选该第三油墨的色相角在a*b*平面中为50-65度。如果在该范围内,则可以特别美丽地表现出自然画中红叶和夕阳的景色,因此优选。
图4用于说明该条件,显示了作为特殊颜色的该红色与黄色、品红色的混色形成的颜色以及正性薄膜表现出的颜色的明度(L*)以及色彩度(c*;c*=(a*2+b*2)1/2)之间关系的模式图。在图中,实线包围的范围为黄色、品红色和第三油墨表现的再现区域,虚线包围的范围为仅用黄色、品红色表现的再现区域,点(×)表示的部分为从正性薄膜获得的数据。由此通过采用可表现出明度较高的颜色的油墨,可增加橙色至红色区域中颜色的鲜明度,并可表现出记录图像的透明感和立体感。另一方面,在明度较低的情况下,例如即使扩大橙色至红色区域的色彩度,也仅获得鲜明度欠缺、反差和立体感欠缺的记录图像,难以输出所需的与正性薄膜相匹敌的图像。
由这种特殊颜色的油墨表现出的颜色处于特定的色相范围中,并且可表现出高明度的颜色,由此可输出如正性薄膜的色彩鲜明并且透明感和立体感优异的图像。此外,在与黄色油墨和品红色油墨组合起来表现出的颜色的色彩度相比,由第三油墨表现出的颜色的色彩度更大的情况下,是更加优选的形式。
以下对条件2进行说明。
当在a*b*平面上黄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与品红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色相角(以下用θy-m表示)为60-113度时,可与上述第三油墨表现出的颜色的色相平衡,因此优选,由于上述第三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与黄色和品红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色差适度,因此可有效地扩张颜色再现区域,并且可平滑地表现出连续变化的联带颜色。
与此相对的是,当θy-m不足60度时,黄色和品红色色相表现不足,仅橙色至红色区域扩张,因此降低了与其它色相的平衡。因此,难以通过采用第三油墨充分扩张橙色-红色区域的色域,结果使得整个颜色再现区域变窄。另一方面,在θy-m超过113度的情况下,由黄色和品红色表现出的颜色再现范围较窄,难以由黄色和品红色与第三油墨的混色部分连续表现颜色,并且容易产生疑似轮廓和颜色跃变现象。因此,难以充分利用第三油墨的优异发色特性,结果造成在输出如照相图像的自然画时,黄色至品红色区域的颜色再现区域不足。因此,如果θy-m偏离上述范围,将难以输出所需的与正性薄膜相匹敌的图像。
在更加优选的形式中,由黄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和由第三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色相角(以下用θy-r表示)为10-45度,并且由品红色表现出的颜色与由第三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色相角(以下用θm-r表示)为35-85度。通过使θy-r和θm-r在上述范围内,可使采用第三油墨有效地扩大黄色至品红色的颜色再现区域,并且可平滑地表现连续变化的联带颜色。
还有,在本发明中,a*b*平面上,优选第三油墨表现出的色相角为50-65度。通过第三油墨在此范围,可以进一步提高橙色-红色区域的颜色再现性的同时,还可以高水准地平滑地表现出从黄色-品红品色的联带颜色。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黄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的色相角为70-100度,特别优选为75-95度。此外,优选品红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的色相角为25-330度,特别优选为20-340度。
在本发明中,在采用青色油墨作为基本色的情况下,也优选青色至黄色区域和青色至品红色区域的颜色再现区域与黄色至品红色区域的颜色再现区域平衡,由此可采用第三油墨有效地扩张黄色至品红色区域。因此,可在整个色相区域扩张颜色再现区域。
此外,在黄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明度(L*)为60以上,色彩度(c*=(a*2+b*2)1/2)为80以上,品红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明度(L*)为35以上,色彩度(c*=(a*2+b*2)1/2)为70以上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扩张颜色再现区域,同时可进一步抑制疑似轮廓和颜色跃变现象,形成平滑美丽的图像,因此优选。
另外,本发明中各种颜色油墨的色相角、色彩度和明度均表示在记录介质上每单位面积油墨付与量为7.2±1.2mg/平方英寸(参考值)时的颜色。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除了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第三油墨以外,为获得全色图像,通过追加具有例如青色油墨、黑色油墨等其它色相的基本色油墨可扩张全色相的颜色再现范围,因此为优选的形式。
另外,对于将各种油墨与相同色调的淡油墨组合的图像形成方法,由于其可进一步提高对中间调的颗粒性和连续的颜色的表现,因此优选采用。
此外,在本发明中,即使对于新绿或竹林景色等的图像也可以实施与正性薄膜图像相匹敌的色彩鲜明的记录,因此可形成具有绿色色相,并且明度高的图像。此外,即使对于蓝天或者大海的景色等的图像,也可以实施与正性薄膜图像相匹敌的色彩鲜明的记录,因此可形成具有蓝色或紫色的色相,并且明度高的图像。
因此,除了上述第1和第2条件,优选作为第3条件采用第五油墨,并且进一步作为第4条件采用第六油墨,分别与黄色、品红色、青色油墨一起使用,形成图像,其中第五油墨可表现出比黄色和青色的油墨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明度更高的颜色,其中第六油墨可表现出比品红色和青色的油墨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明度更高的颜色。
更具体地如下所述。
条件3: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所述黄色记录剂和所述青色记录剂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第五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由第五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的色相角为处于该颜色再现区域内的颜色。
条件4: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所述品红色记录剂和所述青色记录剂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第六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由第五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的色相角为处于该颜色再现区域内的颜色。
在本发明中,优选青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的色相角为220-260度,特别优选230-250度。还有,优选第五油墨表现出的颜色的色相角为100-220度,特别优选110-210度。另外,优选第六油墨表现出的颜色的色相角为260-330度,特别优选270-320度。
另外,本发明中各种颜色油墨的色相角、色彩度和明度与以上所述的一样,均表示在记录介质上每单位面积油墨付与量为7.2±1.2mg/平方英寸(参考值)时的颜色。
在下文中,作为本发明适用的对象,对除了采用作为基本色的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以外,还采用黑色、作为第三油墨和特殊颜色的红色、以及淡青色和淡品红色的7色油墨的打印系统进行举例说明。
(打印系统概述)
图5是作为本发明适用对象的一个实例的打印系统结构的方框图。本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上述7色油墨实施印刷,因此采用吐出上述7色油墨的记录头。如图5所示,本实施形式的打印系统具有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记录装置以及作为主机装置的个人电脑(PC)。
作为由主机装置的操作系统操作的程序包括应用软件(application)和打印机驱动程序。应用软件J0001执行形成由打印机印刷的图像数据的处理。该图像数据或对其进行编辑等之前的数据可通过各种介质写入到PC中。本实施形式的PC可事先由CF卡写入从数字照相机摄取的例如JPEG形式的图像数据。此外,也可以写入由扫描仪读取的例如TIFF形式的图像数据或存储在CD-ROM内的图像数据。此外,可以通过互联网写入网上的数据。这些写入的数据显示在PC的监视器上,通过应用软件J0001执行编辑、加工等,形成例如sRGB格式的图形数据R、G、B。此后根据印刷指令,该图像数据传输到打印机的驱动程序中。
对于本实施形式的打印机驱动程序,其处理包括前段处理J0002,后段处理J0003,γ修正J0004,半色调处理J0005以及形成印刷数据的J0006。前段处理J0002执行色域(Gamut)的作图。本实施形式的前段处理J0002采用3维LUT,将由sRGB格式的图形数据R、G、B再现出的色域写入到由本印刷系统的打印机再现的色域内的关系作为其内容,通过在其中并用内插运算,将8比特的图像数据R、G、B变换为打印机色域内的数据R、G、B。后段处理J0003基于上述色域作图形成的数据R、G、B,求出用于再现该数据表示的颜色的油墨组合,即求出与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红色、淡青色和淡品红色对应的色分解数据Y、M、C、K、R、Lc和Lm。在本实施形式中,该处理采用与前段处理一样的方式,在3维LUT中并用内插运算实施。γ修正J0004对后段处理J0003求出的色分解数据的各色数据中的每种数据进行阶调值变换。具体地说,通过采用与本系统所用打印机各色油墨的阶调特性相对应的1维LUT,将上述色分解数据变换为与打印机阶调特性相对应的线形。半色调处理J0005将8比特的色分解数据Y、M、C、K、R、Lc和Lm分别变换为4比特的数据,进行量子化。在本实施形式中,通过采用误差扩散法,将8比特数据变换为4比特数据。该4比特数据为指标数据,用于显示记录装置中点配置图案化处理中的配置图案。最后,由印刷数据形成处理J0006,在以上述4比特指标数据为内容的印刷图像数据上施加印刷控制信息,制作出印刷数据。其中,上述应用软件和打印机驱动处理是根据这些程序由CPU执行的。此时,程序可从ROM或硬盘读取,或者在执行该处理时,采用RAM作为工作站。
记录装置实施与数据处理相关的点配置图案化处理J0007和掩码数据变换处理J0008。点配置图案化处理J0007根据与作为印刷数据的4比特指标数据(阶调值信息)相对应的点配置图案,对与实际印刷图像相对应的每个象素进行点配置。由此,对于由4比特数据表现出的各个象素,分配与该象素阶调值相对应的点配置图案,将象素内的多个区域分别定义为点的开、关,此后,对1个象素内各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配置“1”或“0”的吐出数据。由此所得的1比特吐出数据由掩码数据变换处理J0008实施掩码处理。换言之,通过采用与各个扫描相对应的掩码处理生成各扫描吐出数据,该数据用于由记录头通过多次扫描完成预定宽度的扫描区域记录。每次扫描的吐出数据Y、M、C、K、R、Lc和Lm由合适的计时器送至头部驱动电路J0009,由此,记录头J0010被驱动,根据吐出数据吐出各种油墨。其中,记录装置中上述头部配置图案化处理以及掩码数据变换处理是在CPU的控制下执行的,该CPU构成记录装置的控制部,并且该记录装置采用了上述处理专用的硬件电路。其中,这些处理可根据程序由CPU执行,或者上述处理由PC中的如打印机驱动器执行,在适用本发明方面,从以下说明可知这些处理形式是毫无疑问的。
以上所述本实施形式的打印机采用特殊颜色-红色作为第三油墨,与作为基本色油墨的黄色和品红色混色形成的2次色的相同色相颜色相比,该特殊颜色的油墨可表现出明度更高的颜色。即,本发明适合采用的“特殊颜色”指定是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品红色和黄色记录剂中任意两种记录剂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明度更高的颜色,而且该颜色显示出的色相角位于这两种记录剂组合起来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内。如果为可表现出具有比上述颜色再现区域更高色彩度的颜色的话,则更加优选。
在采用绿色作为第五色料,将蓝色作为第六色料的情况下,则除了上述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红色、淡青色和淡品红色变为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红色、蓝色和绿色,将与这些颜色相对应的色分解数据变更为Y、M、C、J、R、G和B以外,其它相同。
作为特殊颜色的实例,本实施形式的打印机采用红色、绿色和蓝色,与作为基本色油墨的黄色、品红色和青色中的2种混色形成的2次色的相同色相颜色相比,其可表现出明度更高的颜色。换言之,本发明适合采用的“特殊颜色”指定是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品红色、黄色和青色基本记录剂中任意两种记录剂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明度更高的颜色,而且该颜色显示出的色相角位于上述任意两种记录剂组合起来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内。如果为可表现出具有比上述颜色再现区域更高色彩度的颜色的话,则更加优选。
在本实施形式中对采用油墨作为记录剂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采用胶版印刷方法、凹版印刷方法、电子照相印刷方法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采用调色剂等其它记录剂的打印机、复印机等,除了对油墨的固有说明以外,这些装置也是可以适用本发明的。
另外,对于作为记录剂的油墨,在本说明书中是用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等片假名表示的,颜色或其数据或者色相是用C、M、Y、K、R、G等英文大写文字的单字母或者将其与英文小写文字的单字母组合表示的。换言之,C表示青色或者其数据、色相,M表示品红色或者其数据、色相,Y表示黄色或者其数据、色相,K表示黑色或者其数据、色相,R表示红色或者其数据、色相,Lc表示淡青色或者其数据、色相,Lm表示淡品红色或者其数据、色相,G表示第五色或者其数据、色相,B表示第六色或者其数据、色相。
在以上打印体系的结构中,为了进一步有效扩张颜色再现范围,提高连续颜色的表现能力,在采用第三记录剂(油墨)的情况下,优选在赋予了第三油墨的象素上实施如赋予黄色和/或品红色记录剂(油墨)的处理。即,对应于黄色和品红色的区域的颜色输出象素数据的情况下,在第三油墨的数据之外,优选含有黄色和品红色的至少一个的数据的象素数据。具体而言,在如上所述的后段处理J0003中通过变换8比特的RGB数据,输出8比特的CMYKRGB数据时,在对变换前的RGB数据所示的颜色进行再现时,即使仅由第三记录剂就足够的情况下,也不是仅仅输出R数据,而是使R数据与Y数据和/或M数据共同输出。
由此可更加有效地扩张颜色再现范围,提高中间调颗粒状性能和连续颜色的表现能力。特别对于从高亮部分到阴影部分的渐变,或者对肉色至深红色或橙色的颜色变化,可进一步抑制疑似轮廓和颜色跃变现象。特别是对于由第三油墨表现的颜色的色相角,在其界限为从黄色侧至品红色侧,或者与之相反地改变色相的情况下,可更加有效地平滑地表现图像,因此优选。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对于将第三油墨和黄色和/或品红色油墨重合(重叠)记录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所述的重叠除了在第三油墨的点位置上完全重叠上黄色和/和品红色油墨的点的情况以外,还包含一部分被重叠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为了将第三油墨与黄色和/或品红色油墨附加在同一象素上,是以在后段处理J0003阶段实施该处理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在从2值化处理至头部驱动的任何一个阶段中,为了分别在第三油墨的点上重叠黄色和/或品红色油墨点进行记录,也可以执行对油墨吐出操作的控制。具体而言,除了通过后段处理J0003以及半色调处理J0005形成黄色和/或品红色油墨的2值数据(例如2值的Y数据)以外,还存在基于特殊颜色油墨的2值数据(例如2值的R数据)形成黄色和/或品红色油墨的2值数据(例如2值的Y数据)的方式。
根据该结构,对于附加了第三油墨的全部象素也可以切实地附加黄色和/或品红色油墨,另外,即使对于附加了第三油墨的一部分象素,也可以通过控制附加黄色和/或品红色油墨。
在本发明中,对于附加了第三油墨的全部象素优选附加上黄色和品红色油墨两种油墨。
(图像形成装置机构部分的简要结构)
在本实施形式中,对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的喷墨记录装置机构部分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根据各个机构的作用,本实施形式中记录装置本体由给纸部、用纸输送部、滑架、排纸部、清洁部以及保护这些部分、具有图案性的外装部构成。以下对这些部分进行简要说明。
图6为本实施形式适用的记录装置的侧视图。图7和图8用于说明记录装置本体内部结构,图7表示从右上部看的侧视图,图8表示记录装置本体的侧部截面图。
在本实施形式适用的记录装置中实施给纸操作时,首先在包含给纸盘M2060的给纸部处,将其中的记录介质仅以预定张数提供至由给纸辊M2080和分离辊M2041构成的辊隙部。送出的记录介质在辊隙部分离,仅输送位于最上位置处的记录介质。送至用纸输送部的记录介质被引导至夹送辊M3000和导纸挡板M3030处,并输送至输送辊M3060和夹送辊M3070的辊对处。由输送辊M3060和夹送辊M3070形成的辊对受KF电动机E0002的驱动旋转,由该旋转,将记录介质输送至压板M3040上。
在滑架部处于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将记录头H1001(图9)配置在所需的图像形成位置上,根据电基板E0014发出的信号,相对于记录介质吐出油墨。在以下将对记录头H100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在本实施形式的记录装置中,其构成是通过使由记录头H1001实施记录同时滑架部M4000在列方向上进行扫描的记录主扫描,和由输送辊M3060将记录介质在行方向上进行输送的副扫描交替反复进行,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
最后,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在排纸部被夹在第1排纸辊M3110和拍车M3120之间的间隙处,通过输送排出到排纸盘M3160处。
为了在图像记录前后对记录头H1001进行清洁,在清洁部处在使记录头H1001的油墨吐出口与罩M5010紧密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泵M5000从记录头H1001吸出不需要的油墨等。另外,在打开罩M5010的状态下,可通过吸引残留在M5010中的油墨,避免残余油墨固化粘结和此后的不利情况。
(记录头的结构)
下面对上述记录装置中适用的头部墨盒H10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形式的头部墨盒H1000中具有承载记录头H1001和油墨罐H1900的组件,以及用于从油墨罐H1900相记录头提供油墨的组件,并且以相对于滑架部M4000可装卸的方式进行装载。
图9显示了相对于本实施形式适用的头部墨盒H1000安装油墨罐H1900的状态。由于本实施形式的记录装置采用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第三油墨、淡青色和淡品红色的7色或者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第三、第五和第六的7色的油墨形成图像,因此油墨罐H1900被配置成独立地装载以上的7种颜色成分。如图所示,这些油墨可分别相对于头部墨盒H1000自由地装卸。此外,油墨罐H1900的装卸操作可在头部墨盒H1000装载在滑架部M4000上的状态下实施。
图10显示了头部墨盒H1000的分解侧视图。在图中,头部墨盒H1000由第1记录元件基板H3600和第2记录元件基板H3601、第1平板H1200、第2平板H1400、电配线基板H1300、罐支持件H1500、流路形成构件H1600、过滤器H1700、密封橡胶H1800等构成。
在本实施形式中,其构成使得备有7种颜色成分的油墨罐H1900的油墨分配至7列或9列喷嘴列,并将各种油墨分配至形成有各喷嘴列的第1记录元件基板H3600和第2记录元件基板H3601上。
第1记录元件基板H3600和第2记录元件基板H3601为Si基板,在其一个表面上吐出油墨用的多个记录元件(喷嘴)由光刻技术形成。向各个记录元件提供电力的A1等的电配线由成膜技术形成,对应于各记录元件的多个油墨流路也可以由光刻技术形成。电配线基板H1300用于施加从这些第1记录元件基板H1100和第2记录元件基板H1101上形成的各个喷嘴吐出油墨用的电信号,其具有与第1记录元件基板H1100和第2记录元件基板H1101相对应的电配线,以及位于该电配线端部处接受从记录装置本体发出的电信号用的外部信号输入端子H1301。此外,用于向多个油墨流路提供油墨用的油墨供给口H1201在其内表面形成有开口。
图11是表示本实施形式中第1记录元件基板H3600和第2记录元件基板H3601的结构用的正面扩大图。H2700-H3500为与颜色互不相同或者相同的油墨色相对应的喷嘴列。在第1记录元件基板H3600上构成4种颜色成分的喷嘴列,即提供淡青色油墨的喷嘴列H3200,提供黑色油墨用的喷嘴列H3300,提供第三油墨用的喷嘴列H3400和提供淡品红色油墨用的喷嘴列H3500。
在第2记录元件基板H3601上形成3种颜色成分的5列喷嘴列,即提供青色油墨的2列喷嘴列H2700和H3100,提供品红色油墨用的2列喷嘴列H2800和H3000,以及进一步提供黄色油墨用的喷嘴列H2900,并且以提供黄色油墨用的喷嘴列H2900为中心,在其两侧以线对称方式整齐地排列品红色和青色喷嘴列。
各个喷嘴列以1200dpi(dot/inch;参考值)的间隔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并列设置成768个喷嘴,并吐出约2微微升的油墨滴。将各喷嘴的吐出口处的开口面积设定为大约100平方微米。
由此将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喷嘴列相对于滑架部M4000的扫描方向对称配置,在实施M4000的双方向印刷时,可有效降低所谓颜色不均匀的不利图像现象。颜色不均匀现象主要是由于向记录介质射出的油墨颜色顺序不同,使得发色性不同造成的。如本实施形式是以黄色油墨喷嘴列H2900为中心,将品红色和青色的喷嘴列分为2列对称设置的,在印刷操作的往复过程中,通过切换所用的喷嘴列,可以将向记录介质射出的油墨顺序进行统一。由此,在本实施形式中,其特征为可在双方向上高速形成高品位的图像。
此外,优选喷嘴列的配置对于所用全部7种颜色是对称设置的,但是由于会造成装置大型化,成本提高以及数据处理复杂化,因此在本实施形式中,仅对特别是双方向印刷时造成颜色不均匀影响较大的3种颜色,即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喷嘴列进行对称配置。
此外,本实施形式的油墨流路H1501在途中分支为青色油墨用的流路和品红色油墨用的流路,从1个油墨罐提供的油墨可分别分配至2列的喷嘴列。
图12是用于说明喷嘴为7列的情况下,第1记录元件基板和第2记录元件基板的结构的正面扩大图。第1记录元件基板H1100与图11的3600相当,第2记录元件基板H1101与图11的3601相当。H2000-H2600为与颜色互不相同的油墨颜色相对应的记录元件列(以下也称为喷嘴列),在第1记录元件基板H1100上构成3种颜色成分的喷嘴列,即提供青色油墨的喷嘴列H2000,提供品红色油墨用的喷嘴列H2100,提供黄色油墨用的喷嘴列H2200。在第2记录元件基板H1101上构成4种颜色成分的喷嘴列,即提供黑色油墨的喷嘴列H2300,提供第三油墨用的喷嘴列H2400,提供第五油墨用的喷嘴列H2500和提供第六油墨用的喷嘴列H2600。
各个喷嘴列以1200dpi(dot/inch;参考值)的间隔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并列设置成768个喷嘴,并吐出约2微微升的油墨滴。将各喷嘴的吐出口处的开口面积设定为大约100平方微米。此外,将第1记录元件基板H1100与第2记录元件基板H1101粘结固定在第1平板H1200上并在此形成油墨供给口H1201,用于向第1记录元件基板H1100与第2记录元件基板H1101提供油墨。
此外,在第1平板H1200上粘结固定具有开口部的第2平板H1400,并且为使该第2平板H1400与电配线基板H1300和第1记录元件基板H1100和第2记录元件基板H1101电连接那样地在第1平板H1200上还保持有电配线基板H1300。
电配线基板H1300用于附加从第1记录元件基板H1100与第2记录元件基板H1101上形成的各个喷嘴吐出油墨用的电信号,其具有与第1记录元件基板H1100和第2记录元件基板H1101相对应的电配线,以及位于该电配线端部处接受从记录装置本体发出的电信号用的外部信号输入端子H1301。外部信号输入端子H1301位于罐支持件H1500的背面侧处并被固定。
其它部件与图11的说明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其中,作为记录头的油墨吐出方式,例如为了吐出油墨所用的能量可举出电热变换体(记录元件),其对应于电信号产生相对于油墨使膜沸腾的热能量。该方式可适用于所谓按需型、连续型中的任何一种,但特别是在按需型的情况下,通过在与保持液体(油墨)用的薄片和液体流路对应配置的电热变换体上,对应于记录信息施加至少一种的驱动信号,以快速使温度上升至超过核沸腾的温度,可使得电热变换体产生热能量,在记录头的热作用面上发生膜沸腾现象,结果可有效地与该驱动信号以一对一的方式形成相应液体(油墨)内的气泡。由该气泡成长、收缩,通过吐出用开口吐出液体(油墨),形成至少1个小滴。当使该驱动信号为脉冲形状时,由于可即时、适当地实施气泡的成长、收缩操作,因此可响应性特别优异地进行液体(油墨)的吐出操作,可以说更加优选。
此外,作为采用其它吐出方式的记录头形式,可举出一种按需喷墨记录头,其包括具有多个喷嘴的喷嘴形成基板,与喷嘴相对配置的、由压电材料和导电材料形成的压力产生元件以及充满该压力产生元件周围的油墨,通过由施加的电压使压力产生元件变位,可从喷嘴吐出油墨的小液滴。
此外,作为喷墨记录装置,不仅仅限于如上所述的头部和油墨罐分离设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将头部和油墨罐设置成不能分离的一体化形式。此外,作为油墨罐,除了将其与头部设置为可分离或不可分离的一体化形式搭载在滑架上以外,也可以将其设置在装置的固定部位上,通过油墨供给构件,例如通过管状部向记录头提供油墨。此外,在油墨罐上设置用于对记录头产生优选的负压的结构时,可采用的形式包括在油墨罐的油墨收纳部位中配置吸收体,或是具有柔性的油墨收容袋以及相对于该收容袋对其内部容积扩张方向施加弹性力的弹簧部分的形式等。
此外,作为记录装置,除了采用如上所述的串行记录方式以外,也可以采用与记录介质整个宽度相对应的范围上整列排列记录元件的线形打印机的形式。
(油墨)
作为本发明中所用油墨的色料,可为一般所用的染料或颜料等的公知色料以及新型合成出的色料,并且在本发明范围内可适宜地选择使用。特别是作为本发明的形式,优选至少采用染料作为其色料。由于染料可以分子水平溶解在油墨中,对于近年来光输出时较多采用的光泽纸或光泽薄膜等的光泽介质,根据本发明,在施加油墨时色料被固定在油墨接受层内,维持着介质表面的记录部分和非记录部分的表面状态,因此不会失去光泽感,可形成与银盐照相正性薄膜相匹敌的较高质感的图像,因此为优选形式。
作为油墨中含有的色料的含量,优选对于油墨的全部质量为0.1-15质量%。此外,在油墨中所含的色料可以为单独的一种,也可以混和两种以上进行使用。此外,对于第三、第五和第六油墨所用的色料,可以通过将具有类似色相的2种以上色料混和形成,或者通过将具有黄色和品红色色相的色料混和形成等,在本发明范围内可适宜地选择使用。
但是,本发明的特征为具有第五和第六的色料以及油墨组成,使得在黄色、品红色和第三油墨分别被记录于记录介质上时,其颜色满足上述条件1和条件2,并且在进一步加入青色时满足上述条件3和条件4。
作为满足这些条件的特别优选的形式,作为本发明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用的色料,优选采用染料,特别优选采用酸性染料或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或直接染料可在普通纸或者诸如被称为光泽纸、涂布纸、光泽薄膜的表面上具有涂布层或油墨接受层的特殊介质等的各种记录介质上获得良好的发色,因此可适用于本发明。
以下按照不同色调举出了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的具体实例,作为本发明可用的黄色和品红色用色料的一个实例,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实例的限制。
黄色用色料
C.I.直接黄:8、11、12、27、28、33、39、44、50、58、85、86、87、88、89、98、100、110、132、173
C.I.酸性黄:1、3、7、11、17、23、25、29、36、38、40、42、44、76、98、99
此外,还包括国际公开第99/43754号小册子和国际公开第02/081580号小册子中记载结构的化合物等。
品红色用色料
C.I.直接红:2、4、9、11、20、23、24、31、39、46、62、75、79、80、83、89、95、197、201、218、220、224、225、226、227、228、229、230
C.I.酸性红:6、8、9、13、14、18、26、27、32、35、42、51、52、80、83、87、89、92、106、114、115、133、134、145、158、198、249、265、289
C.I.食品红:87、92、94
C.I.直接紫107
此外,还包括特开2003-49100号公报、特开2002-371214号公报、特开2002-309133号公报、特开2002-309116号公报和特开2002-309115号公报所记载结构的化合物,以及以下通式(I)所示的染料、游离酸形式的通式(II)所示的染料。
通式(I)
(上述通式(I)中,R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R2和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R3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或卤原子。X表示游离酸形式的羧基或者磺酸。n表示1或2。)
通式(II)
(上述通式(II)中,Ar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烷氧基,Ar2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乙酰基、苯甲酰基、1,3,5-三吖嗪基、SO2-C6H5基或SO2-C6H4-CH3基中的任何一种。)
此外,在上述染料中,由于以下所列染料不仅可获得良好的颜色再现性,而且可使喷墨记录装置获得充分的可靠性,例如难以阻塞记录头的性能、在油墨液体介质中的溶解性以及油墨保存稳定性等足够,可合适地采用AY17、AY23、DY86、DY132、DY173作为黄色用,将AR52、AR289、DV107、通式(I)、游离酸形式的通式(II)所示的染料作为品红色用。
通式(I)所示染料的实例如以下所示。
例示化合物1
例示化合物2
Figure A20041005658900281
例示化合物3
例示化合物4
例示化合物5
例示化合物6
例示化合物7
Figure A20041005658900293
为游离酸形式的通式(II)所示染料的实例如以下所示。
例示化合物8
Figure A20041005658900301
例示化合物9
Figure A20041005658900302
例示化合物10
例示化合物11
Figure A20041005658900304
例示化合物12
此外,本发明中所用的由通式(I)、(II)表示的色料可直接使用游离酸形式,也可以在制造时获得盐型的情况下直接使用该盐型,或者将其变换为所需的盐型。此外,酸基的一部分可以为盐型,也可以将盐型的色素与游离酸型的色素进行混和。作为这种盐型的实例,可举出Na、Li、K等的碱金属盐、可被烷基或羟基烷基取代的铵盐、或者有机胺的盐。作为有机胺的实例,可举出低级烷基的胺、羟基取代的低级烷基的胺、羧基取代的低级烷基的胺和具有2-10个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亚胺单元的多元胺等。为这些盐型的情况下,该种类不限于1种,也可将多种混和使用。
以下例举出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三油墨中所用色料的具体实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例。此外,作为第三油墨中所用色料,可在以下例举出的色料中混和使用例如调色用的上述黄色和品红色用色料,或者与上述黄色用色料和品红色用色料混和使用。
第三油墨用色料
C.I.酸性橙黄:7、8、10、12、24、33、56、67、74、88、94、116、142
C.I.酸性红:111、114、266、374
C.I.直接橙黄:26、29、34、39、57、102、118
C.I.食品黄3
C.I.活性橙黄:1、4、5、7、12、13、14、15、16、20、29、30、84、107
C.I.分散橙黄:1、3、11、13、20、25、29、30、31、32、47、55、56
C.I.颜料橙黄:43
C.I.颜料红:122、170、177、194、209、224
此外,除以上所述的以外,还可以使用以下通式所示的物质。
通式(III)
Figure A20041005658900321
(在上述通式(III)中,m表示0-2的整数,n表示0-1的整数。但是m+n表示1以上的整数。)
通式(IV)
(在上述通式(IV)中,m表示0-2的整数。R1良示氢原子或者烷基。X表示-NR2R3、-OR2,R2、R3分别表示氢原子或者烷基。Y表示氢原子或者烷基。)
对于上述通式(IV)中的R1至R3,更具体而言,R1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的烷基。X为非反应活性的取代基,可举出-NR2R3、-OR2。R2、R3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的烷基。Y原子为非反应活性的取代基,可举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的烷基。
从油墨长期保存稳定性观点看,上述通式(IV)中的三吖嗪环上直接结合的取代基限定为非反应活性基团。
本发明中所用的由通式(III)以及(IV)表示的色料可直接使用游离酸形式,也可以在制造时获得盐型的情况下直接使用该盐型,或者将其变换为所需的盐型。此外,酸基的一部分可以为盐型,也可以将盐型的色素与游离酸型的色素进行混和。作为这种盐型的实例,可举出Na、Li、K等的碱金属盐、可被烷基或羟基烷基取代的铵盐、或者有机胺的盐。作为有机胺的实例,可举出低级烷基的胺、羟基取代的低级烷基的胺、羧基取代的低级烷基的胺和具有2-10个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亚胺单元的多元胺等。为这些盐型的情况下,该种类不限于1种,也可将多种混和使用。此外,在本发明所用色素的结构中,当其1个分子中包含多个酸基的情况下,该多个酸基可为互不相同的碱或酸型。
其中采用通式(III)和(IV)以及C.I.活性橙黄13等的色料的第三油墨可获得更加鲜明、透明感、反差进一步提高的图像,而且还具有耐光性、耐气性优异的图像坚牢性,使喷墨记录装置具有优异的可靠性,因此优选使用。
作为这些色料的具体实例,可举出以下所示结构的色料,但是本发明所用的色料不限于这些实例。另外,以下所举出的色料可同时使用2种以上,或者与具有上述黄色和品红色色相的色料混和使用等,可在本发明范围内适宜地选择使用。
作为通式(III)的具体实例包括以下例举的色料。
例示化合物13
Figure A20041005658900331
例示化合物14
Figure A20041005658900332
作为通式(IV)的具体实例包括以下例举的色料。
例示化合物15
Figure A20041005658900341
例示化合物16
在本实施形式的油墨中,全部色料的含量相对于油墨的总量为0.1-15.0质量%,特别优选在1.0-10.0质量%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的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以及第三油墨的色料,可例外举如下:
作为优选的黄色油墨的色料有C.I.直接黄86、132、173,C.I.酸性黄23以及国际公开第99/43754号小册子以及国际公开第02/081580号小册子中记载的构造的化合物等,特别优选C.I.直接黄86以及132。
作为优选的品红色油墨的色料有C.I.酸性红52、92、289,C.I.直接紫107以及特开2003-49100号公报、特开2002-371214号公报、特开2002-309133号公报、特开2002-309116号公报以及特开2002-309115号公报中记载的构造的化合物、上述通式(I)表示的染料以及上述通式(II)表示的染料等,特别优选C.I.酸性红52、289,C.I.直接紫107、上述通式(I)表示的染料以及上述通式(II)表示的染料。
作为优选的第三油墨的色料有C.I.食品黄3,C.I.酸性橙7、10、56、88,C.I.酸性红87,C.I.酸性黄36,C.I.活性橙13,上述通式(III)表示的染料对及上述通式(IV)表示的染料。
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分别含有上述色料1种以上的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以及第三油墨的组合。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除了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第三油墨以外,为形成全色图像等,也可加入具有其它颜色的油墨,例如青色油墨、黑色油墨等,或者如以上实施形式所述,将这些油墨与相同色调的淡色油墨组合使用。作为这些具有其它颜色的油墨或者淡色油墨的色料,可采用一般使用的染料和颜料等的公知色料,也可以采用新型的合成出的色料,可适宜地选择使用。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采用满足上述条件3和4的第五和第六油墨。
以下按照不同的色调举出了青色、黑色用色料的具体实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例。
青色用色料
C.I.直接蓝:1、15、22、25、41、76、77、80、86、90、98、106、108、120、158、163、168、199、226、307
C.I.酸性蓝:1、7、9、15、22、23、25、29、40、43、59、62、74、78、80、90、100、102、104、112、117、127、138、158、161、203、204、221、244
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特开2002-327132号公报、特开2002-302623号公报、特开2002-294097号公报和国际公开第02/088256号小册子中记载结构的化合物等。
黑色用色料
C.I.直接黑:17、19、22、31、32、51、62、71、74、112、113、154、168、195
C.I.酸性黑:2、48、51、52、110、115、156、
C.I.食品黑1、2
碳黑
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国际公开第00/43451号小册子中记载结构的化合物等。
作为碳黑,可使用例如炉黑、灯黑、乙炔黑、槽黑等的碳黑颜料,例如Raven 7000、Raven 5750、Raven 5250、Raven 5000、Raven 3500、Raven2000、Raven1500、Raven1250、Raven1200、Raven1190ULTRA-II、Raven1170、Raven1255(以上为コロンビア公司制造)、BlackPearlsL、Regal400R、Regal330R、Regal660R、MogulL、Monarch700、Monarch800、Monarch880、Monarch900、Monarch1000、Monarch1100、Monarch1300、Monarch1400、Valcan XC-72R(以上为キャボツト公司制造)、彩色黑(Color Black)FW1、彩色黑FW2、彩色黑FW2V、彩色黑FW18、彩色黑FW200、彩色黑S150、彩色黑S160、彩色黑S170、Printex35、PrintexU、PrintexV、Printex140U、Printex140V、Special Black6、Special Black5、Special Black4A、Special Black4(以上为デグツサ公司制造)、No.25、No.33、No.40、No.47、No.52、No.900、No.2300、MCF-88、MA600、MA7、MA8、MA100(以上为三菱化学公司制造)等。此外,也可以使用磁铁矿、褐铁矿等的磁性体微粒以及钛黑等作为黑色颜料。
此外,在使用上述颜料的情况下,优选并用分散剂。作为分散剂,优选使用由阴离子性基的作用,使上述颜料稳定地分散在水性介质中的物质。分散剂的具体实例,可举出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乙烯基萘-丙烯酸共聚物、乙烯基萘-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马来酸半酯共聚物或者这些共聚物的盐等。此外,这些分散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在1000-30000的范围内。
此外,作为色料,也可以使用通过在颜料表面上结合离子性基团(阴离子性基团),无需分散剂便可分散在水性介质中的颜料,即自分散型颜料,作为这种颜料的一个实例,可举出自分散型碳黑。
作为自分散型碳黑,可例举出在碳黑表面上结合有阴离子性基团的物质。
以下例举出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五和第六油墨中所用色料的具体实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例。此外,作为 第三油墨中所用色料,可在以下例举出的色料中混和使用例如调色用的上述黄色和品红色用色料,或者与上述黄色用色料和品红色用色料混和使用。
第五油墨用色料
C.I.酸性绿1、3、5、6、9、12、15、16、19、21、25、28、81、84
C.I.直接绿26、59、67
C.I.食品绿3
C.I.活性绿5、6、12、19、21
C.I.分散绿6、9
还有,上述色料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或者混合具有上述黄色和青色的色相的色料等,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地选择。
第六油墨用色料
C.I.酸性蓝62、80、83、90、104、112、113、142、203、204、221、244
C.I.活性蓝49
C.I.酸性紫17、19、48、49、54、129
C.I.直接紫9、35、47、51、66、93、95、99
C.I.活性紫1、2、4、5、6、8、9、22、34、36
C.I.分散紫1、4、8、23、26、28、31、33、35、38、48、56
以下游离酸形式的具有通式(V)所示蒽醌结构的染料。
通式(V)
(在上述通式(V)中,m表示0或1的整数。R1、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己基。此外,在R1、R2中的取代基不含磺酸基的情况下,m为1。)
此外,发明中所用的由通式(V)表示的色料可直接使用游离酸形式,也可以在制造时获得盐型的情况下直接使用该盐型,或者将其变换为所需的盐型。此外,酸基的一部分可以为盐型,也可以将盐型的色素与游离酸型的色素进行混和。作为这种盐型的实例,可举出Na、Li、K等的碱金属盐、可被烷基或羟基烷基取代的铵盐、或者有机胺的盐。作为有机胺的实例,可举出低级烷基的胺、羟基取代的低级烷基的胺、羧基取代的低级烷基的胺和具有2-10个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亚胺单元的多元胺等。为这些盐型的情况下,该种类不限于1种,也可将多种混和使用。此外,在本发明所用的色素结构中,当其1分子中包含多个酸基的情况下,该多个酸基可为互不相同的碱或酸型。
对于上述通式(V)中的R1、R2,如果更具体地表示的话,可举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己基,作为苯基或环己基的取代基,可举出碳原子数为1-4的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的烷基、羟基、羧基或其盐、或者磺酸基或其盐等。
以下举出了通式(V)所示染料的实例。
例示化合物17
例示化合物18
在本发明中,上述色料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或者混合具有品红色和青色的色相的色料等,只要是在能获得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就可以进行适当地选择。
作为本发明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使用的形式,本发明所用油墨中的上述色料可为例如粉状体、水溶液等,并可采用各种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采用的方式进行加工。
以下对作为一个实例的本发明喷墨记录装置中所用的油墨进行论述。发明喷墨记录装置中所用的油墨一般是在以水为主体的水性介质中溶解或分散本发明所用的色料形成。作为该水性介质,可利用单独的水,或者包含水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介质。
作为该水溶性有机溶剂,只要其显示出水溶性,对其没有特别限制,如果采用醇、多价醇、聚乙二醇、乙二醇醚、含氮的极性溶剂、含硫的极性溶剂、尿素类、糖类及这些物质的衍生物等作为一般喷墨用油墨的溶剂的话,使用起来毫无问题。这些溶剂还具有维持油墨的保湿性,提高色料的溶解性、分散性,作为油墨记录纸的渗透剂等的用途。此外,这些溶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含量一般优选为油墨总量的1-50质量%,更优选为3-40质量%。此外,为使染料溶解性和油墨吐出稳定性保持良好,油墨中水的含量优选在30-95质量%的范围内。
除了上述成分以外,在本发明的油墨中根据需要可进一步包含表面活性剂、pH调节剂、防锈剂、防腐剂、抗菌剂、防氧化剂、防还原剂、蒸发促进剂、螯合剂、水溶性聚合物等各种添加剂。
例如作为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盐类、高级醇硫酸酯的盐类、液体脂肪油硫酸酯的盐类、烷基芳基磺酸盐类等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烷基醚类、聚氧乙烯烷基酯类、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烷基酯类、乙炔醇、乙炔二醇等的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适宜地选择使用其中的1种或2种以上。在上述表面活性剂中,特别是乙炔醇类以及乙炔二醇类在对普通纸的渗透性方面发挥出优异的效果,因此优选使用。其使用量根据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有所不同的,但是对于油墨总量,优选为0.01-5质量%。此时,油墨25℃下的表面张力优选在10mN/m(dyn/cm)以上,更优选为20mN/m以上,此外优选这样确定活性剂的添加量,使得表面张力在60mN/m以下。这是由于在本发明所用的喷墨记录方式中,可有效抑制由于喷嘴前端润湿造成的所谓打印发皱(油墨滴的喷射点错位)等现象。
此外,为了在喷墨记录装置中获得良好的吐出特性,优选调整油墨,使其具有所期望的粘度和pH值。
(记录介质)
作为本发明可使用的记录介质,可使用一般所用的记录介质,如普通纸、或者诸如被称为光泽纸、涂布纸、光泽薄膜的表面上具有涂布层或油墨接受层的特殊介质等。其中,作为可获得更加鲜明、反差、透明感高的图像的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可举出基底材料上具有亲水性的多孔质颗粒层、多孔质高分子层等的特殊介质。
如果对作为本发明所用的记录介质的特殊介质实例进一步详细说明的话,该记录介质是通过将染料或颜料等的色料吸附在形成油墨接受层内亲水性多孔质结构的微粒上,至少由该吸附的色料形成图像。在利用喷墨法的情况下该记录介质特别合适。作为这种记录介质,优选由支持体上油墨接受层中形成的空隙吸附油墨,即所谓的吸收型。
吸收型的油墨接受层以微粒为主体,并根据需要包含粘合剂或其它添加剂,由亲水性多孔质层构成。作为微粒的实例,可举出二氧化硅、粘土、滑石、碳酸钙、高岭土、矾土或氧化铝水合物等的氧化铝、硅藻土、氧化钛、氢化沥青サイト、氧化锌等的无机颜料或尿素甲醛树脂、乙烯树脂、苯乙烯树脂等的有机颜料,这些颜料可以1种以上使用。
作为粘合剂,优选使用的可举出水溶性高分子和乳胶。例如可使用聚乙烯醇或其改性体、淀粉或其改性体、动物胶或其改性体、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羟基乙基纤维素、羟基プロオイル甲基纤维素等的纤维素衍生物、SBR乳胶、NBR乳胶、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等的乙烯类共聚物乳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的乙烯类共聚物乳胶、聚乙烯吡咯烷酮、酐马来酸酐或其共聚物、丙烯酸酯共聚物等,可根据需要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还可以使用其它添加剂,例如可根据需要使用分散剂、增稠剂、pH调节剂、润滑剂、流变剂、表面活性剂、消泡剂、脱模剂、荧光增白剂、紫外线吸收剂、防氧化剂等。
[实施例]
以下采用实施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但只要在不超过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以下记载的“份”、“%”没有特别说明的话表示质量基准。
(实施例1-1到1-4和比较例1-1、1-2)
按照以下表1中记载的预定量添加染料,添加以下所示组成的成分,并混合水使总量为100份,此后充分搅拌,使其溶解。然后采用孔径为0.2微米的微过滤器(富士薄膜制造)加压过滤,配制出各种黄色、品红色、第三、第五和第六的油墨。
各种颜色的油墨组成
甘油                                 10份
二乙二醇                             10份
乙炔二醇环氧乙烷加成物               1份
(商品名称:乙炔醇EH;川研ファイン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造)
染料                                 预定量份
水                                   余量
(总量100份)
                            表1
颜色 油墨序号 染料  添加量
黄色油墨 1-1 C.I.直接黄-173  3份
1-2 C.I.直接黄-86  3份
品红色油墨 1-3 作为通式I的色料的例示性化合物7的钠盐  3份
1-4 C.I.直接紫107  3份
1-5 C.I.酸性红289  2份
1-6 C.I.酸性紫42  3份
青色油墨 1-7 C.I.直接蓝199  3份
第三油墨 1-8 C.I.食品黄3  4.5份
1-9 C.I.活性橙黄13  6份
1-10 C.I.酸性橙黄56  6份
1-11 C.I.酸性橙黄7  3份
1-12 C.I.酸性橙黄88  6份
第五油墨 1-13 以下(a)、(b)的混合物
(a)C.I.酸性黄23  2份
(b)C.I.酸性蓝9  1份
1-14 以下(c)、(d)的混合物
(c)C.I.酸性黄23  2.5份
(b)C.I.酸性蓝9  0.5份
1-15 C.I.酸性绿81  8份
第六油墨 1-16 C.I.酸性蓝62  4份
1-17 C.I.酸性蓝104  3份
1-18 以下(e)、(f)的混合物
(e)C.I.直接紫107  1份
(f)C.I.直接蓝199  2份
在各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油墨序号的油墨,采用如表2所示组合而成的油墨组。
表2
序号  黄色  品红色  青色  第三  第五 第六
实施例1-1  1  3  7  8  13  16
实施例1-2  1  3  7  9  13  17
实施例1-3  2  4  7  10  14  16
实施例1-4  2  4  7  11  14  17
比较例1-1  2  5  7  12  15  18
比较例1-2  1  6  7  8  13  16
将RP101(佳能株式会社制造)作为记录介质,将佳能株式会社制造的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PIXUS950i改造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油墨组形成图像,进行以下评价。在对图像的L*、a*、b*进行测定时,采用Gretag Macbeth公司制造的Spectrolino。测定条件为观测光源:D50、观测视野:2度、密度:ANSI A、白色基准:Abs、滤光器:No。
在各实施例中,仅用上述油墨组的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第三油墨、第五油墨和第六油墨从0到100%的填充比率阶段地改变阶调,进行实心打印。此外,通过将相同的黄色油墨和品红色油墨任意组合,形成具有黄色-橙黄-红色-品红色色相的图像。同样地,通过将黄色油墨和青色油墨组合形成具有黄色-绿色-青色色相的图像,将品红色和青色油墨组合形成具有品红色-紫色-蓝色-青色色相的图像。此后,按照上述方法测定这些图像的L*、a*、b*值。
在表3中,表示了各油墨以100%填充比率进行记录时的L*、a*、b*值和色彩度(c*)、色相角(H°)。其中色彩度根据c*=(a*2+b*2)1/2、色相角(H°)根据H°=tan-1(b*/a*)+180°(a*<0的情况下)或者H°=tan-1(b*/a*)+360°(a*>0的情况下)求出。此外,在此所述的100%填充比率指的是以2400dpi×1200dpi的分辨率对于构成象素的全部区域(例如1个象素与m×n的块构成的图案相对应,该1个象素内的各个块被定义为区域。该“区域”被定义为点的开、关的最小单位)附加上1个点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每点附加2.5ng的油墨,因此例如通过换算可知,每1平方英寸单位面积上的附加量为7.2mg。
表3
  番号   油墨   L*   a*   b*   c*   H°   θy-m  θy-r   θm-r
  实施例1-1   黄色   90.9   -5.2   84.4   84.6   93.5   105.6   32.5   73.1
  品红色   49.5   79.1   -17.0   80.9   347.9
  青色   52.1   -42.7   -56.1   70.5   232.8
  第三   71.2   52.4   94.5   108.1   61.0
  第五   55.2   -71.9   45.4   85.1   147.7
  第六   29.6   30.5   -81.3   86.9   290.6
  实施例1-2   黄色   90.9   -5.2   84.4   84.6   93.5   105.6   38.2   67.4
  品红色   49.5   79.1   -17.0   80.9   347.9
  青色   52.1   -42.7   -56.1   70.5   232.8
  第三   64.9   65.2   94.1   114.5   55.3
  第五   55.2   -71.9   45.4   85.1   147.7
  第六   18.1   46.8   -82.3   94.7   299.6
  实施例1-3   黄色   84.0   1 5.3   108.6   109.7   82.0   69.2   30.1   39.1
  品红色   43.3   80.3   18.2   82.3   12.8
  青色   52.1   -42.7   -56.1   70.5   232.8
  第三   59.2   70.6   90.0   114.4   51.9
  第五   59.7   -60.4   64.0   88.0   133.3
  第六   29.6   30.5   -81.3   86.9   290.6
  实施例1-4   黄色   84.0   15.3   108.6   109.7   82.0   69.2   19.1   50.1
  品红色   43.3   80.3   18.2   82.3   12.8
  青色   52.1   -42.7   -56.1   70.5   232.8
  第三   71.3   52.5   102.6   115.3   62.9
  第五   59.7   -60.4   64.0   88.0   133.3
  第六   18.1   46.8   -82.3   94.7   299.6
  比较例1-1   黄色   84.0   15.3   108.6   109.7   82.0   93.0   31.2   61.8
  品红色   54.6   88.2   -17.2   89.8   349.0
  青色   52.1   -42.7   -56.1   70.5   232.8
  第三   61.0   59.8   73.4   94.7   50.8
  第五   54.7   -51.0   13.1   52.7   165.6
  第六   19.0   30.4   -65.6   72.3   294.9
  比较例1-2   黄色   90.9   -5.2   84.4   84.6   93.5   141.9   32.5   109.4
  品红色   63.2   34.8   -39.2   52.4   311.6
  青色   52.1   -42.7   -56.1   70.5   232.8
  第三   71.2   52.4   94.5   108.1   61
  第五   55.2   -71.9   45.4   85.1   147.7
  第六   29.6   30.5   -81.3   86.9   290.6
由表3可知,全部实施例、比较例中由第三油墨形成的颜色的色相角处于黄色和品红色组合形成的颜色再现区域内。同样地,全部实施例、比较例中由第五油墨形成的颜色的色相角处于黄色和青色组合形成的颜色再现区域内,而由第六油墨形成的颜色的色相角处于品红色和青色组合形成的颜色再现区域内。
图13至图18显示从黄色和品红色组合形成的颜色中选出与第三油墨表现出的颜色所示轨迹一致的色相的颜色,此时第三油墨的颜色和黄色-品红色混合颜色的色彩度(c*)和明度(L*)的关系。
从与实施例1-1到实施例1-4相对应的图13到图16可知,在任何一个实施例的同一色相、同一色彩度中,由第三油墨表现出颜色的明度比黄色和品红色组合表现出的颜色的明度高。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1(图17)中,由第三油墨表现出颜色的明度比黄色和品红色组合表现出的颜色的明度低。此外,在比较例1-2(图18)中,在同一色相、同一色彩度中,由第三油墨表现出颜色的明度比黄色和品红色组合表现出的颜色的明度高,但是黄色和品红色之间的色相角超过了113°。
图19至图24显示从黄色和青色组合形成的颜色中选出与第五油墨表现出的颜色所示轨迹一致的色相的颜色,此时第五油墨的颜色和黄色-青色混合颜色的色彩度(c*)和明度(L*)的关系。
从与实施例1-1到实施例1-4相对应的图19到图22可知,在任何一个实施例的同一色相、同一色彩度中,由第五油墨表现出颜色的明度比黄色和青色组合表现出的颜色的明度高。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1(图23)中,由第五油墨表现出颜色的明度比黄色和青色组合表现出的颜色的明度低。
图25至图30显示从品红色和青色组合形成的颜色中选出与第六油墨表现出的颜色所示轨迹一致的色相的颜色,此时第六油墨的颜色和黄色-青色混合颜色的色彩度(c*)和明度(L*)的关系。
从与实施例1-1到实施例1-4相对应的图25到图28可知,在任何一个实施例的同一色相、同一色彩度中,由第六油墨表现出颜色的明度比品红色和青色组合表现出的颜色的明度高。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1(图29)中,由第六油墨表现出颜色的明度比品红色和青色组合表现出的颜色的明度低。
(实际成像评价)
此后,向实施例1-1到实施例1-4和比较例1-1、1-2的油墨组中追加以下的黑色油墨,形成作为全色自然画的“1.晚霞景色”、“2.红叶景色”、“3.人物”、“5.竹林景色”、“6.蓝天的景色”“7.大海的景色”7类图像。在形成图像时,制作出由黄色、品红色、青色、第三、第五、第六和黑色油墨形成的专用图像文件。此时,当象素数据内包含使用第三油墨的图像数据时,同时形成包含使用黄色油墨以及品红色油墨的数据的形式,制作出图像文件。此外,将上述全色自然画制作成除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第三、第五和第六油墨以外,由黄色、品红色、全色和黑色4种颜色形成图像用的专用图像文件,并形成图像。
上述图像形成时所用的记录介质为PR101(佳能株式会社制作)。图像形成装置采用如图6-图10和图12所示的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
黑色油墨
甘油                      10%
二乙二醇                  10%
乙炔二醇环氧乙烷加成物    1%
(商品名称:乙炔醇EH;川研ファイン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造)
食品黑2                   3%
水                        76%
在进行图像评价时,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采用上述7色油墨形成的图像和各实施例和比较例采用第三、第五和第六油墨以外的4色油墨形成的图像进行比较,由10名观测者对“鲜明度”和“平滑性”进行目测评价。评价基准如以下所述。
对于“鲜明度”,根据与4色油墨相比,感受到7色图像“输出图像鲜明并且立体感和透明感特别优异”的人数来设定评价基准。即“AA”为10-8人,“A”为7-5人,“B”为四人以下。
另外,对于“平滑性”,根据与4色油墨相比,感受到7色图像“颜色变化被平滑地表现出来,几乎感受不到疑似轮廓和颜色跃变现象”的人数来设定评价基准。即“AA”为10-8人,“A”为7-5人,“B”为四人以下。
上述评价结果示于表4。
表4
序号  鲜明度  平滑性
实施例1-1  AA  AA
实施例1-2  AA  AA
实施例1-3  AA  AA
实施例1-4  AA  AA
比较例1-1  B  A
比较例1-2  A  B
在实施例1-1到1-4中,对于全色自然画1-7均得到反差、鲜明度、透明感优异、并且疑似轮廓和颜色跃变现象较少的优异图像。而在比较例1-1、1-2中,或者图像的鲜明度差,或者可感觉到疑似轮廓和颜色跃变现象,形成平滑性差的图像。
(实施例2-1到2-8和比较例2-1、2-2)
按照表5中记载的预定量添加染料,添加以下所示组成的成分,并混合水使总量为100份,此后充分搅拌,使其溶解。然后采用孔径为0.2微米的微过滤器(富士薄膜制造)加压过滤,配制出各种黄色、品红色和第三油墨。
其中油墨No.2-12和2-13分别与油墨No.1-8和1-12具有相同的组成。
黄色、品红色和第三油墨的组成
甘油                         10份
二乙二醇                     10份
乙炔二醇环氧乙烷加成物       1份
(商品名称:乙炔醇EH;川研ファイン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造)
染料             预定量份
水               余量
(总量100份)
                            表5
油墨序号 颜色  染料  添加量
2-1 黄色油墨  C.I.直接黄173  3份
2-2  C.I.直接黄132  3份
2-3  C.I.直接黄86  3份
2-4 品红色油墨  作为通式I的色料的例示性化合物7的钠盐  3份
2-5  作为通式II的色料的例示性化合物8的锂盐  3份
2-6  C.I.直接紫107  3份
2-7  C.I.酸性紫42  3份
2-8  C.I.酸性红289  2份
2-9 第三油墨  C.I.酸性橙黄56  6份
2-10  C.I.酸性橙黄7  3份
2-11  C.I.活性橙黄13  6份
2-12  C.I.食品黄3  4.5份
2-13  C.I.酸性橙黄88  6份
2-14  C.I.酸性黄36  6份
2-15  C.I.酸性红87  6份
在各个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油墨序号的油墨,并如表6所示的方式组合成油墨组。
表6
    番号     黄色油墨     品红色油墨     第三油墨
    实施例2-1     2-1     2-4     2-9
    实施例2-2     2-1     2-4     2-10
    实施例2-3     2-2     2-5     2-11
    实施例2-4     2-2     2-5     2-12
    实施例2-5     2-3     2-6     2-9
    实施例2-6     2-3     2-6     2-10
    实施例2-7     2-3     2-8     2-14
    实施例2-8     2-3     2-8     2-15
    比较例2-1     2-3     2-8     2-13
    比较例2-2     2-1     2-7     2-12
将RP101(佳能株式会社制造)作为记录介质,将佳能株式会社制造的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PIXUS950i改造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油墨组形成图像,进行以下评价。在对图像的L*、a*、b*进行测定时,采用Gretag Macbeth社制造的Spectrolino。测定条件为观测光源:D50、观测视野:2度、密度:ANSI A、白色基准:Abs、滤光器:No。
在各实施例中,仅用上述油墨组的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第三油墨从0到100%的填充比率阶段地改变阶调,进行实心打印。此外,通过将相同的黄色油墨和品红色油墨任意组合,形成具有黄色-橙黄-红色-品红色色相的图像。此后,按照上述方法测定这些图像的L*、a*、b*值。
在表7中,表示了各油墨以100%填充比率进行记录时的L*、a*、b*值和色彩度(c*)、色相角(H°)。其中色彩度根据c*=(a*2+b*2)1/2、色相角(H°)根据H°=tan-1(b*/a*)+180°(a*<0的情况下)或者H°=tan-1(b*/a*)+360°(a*>0的情况下)求出。此外,在此所述的100%填充比率指的是以2400dpi×1200dpi的分辨率对于构成象素的全部区域(例如1个象素与m×n的块构成的图案相对应,该1个象素内的各个块被定义为区域。该“区域”被定义为点开、关的最小单位)附加上1个点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每点附加2.5ng的油墨,因此例如通过换算可知,每1平方英寸单位面积上的附加量为7.2mg。
表7
番号 L*  a  b*  c  H°  θy-m  θy-r  θm-r
实施例2-1 黄色 90.9  -5.2  84.4  84.6  93.5  105.6  41.6  64.0
品红色 49.5  79.1  -17.0  80.9  347.9
第三 59.2  70.6  90.0  114.4  51.9
实施例2-2 黄色 90.9  -5.2  84.4  84.6  93.5  105.6  30.6  75.0
品红色 49.5  79.1  -17.0  80.9  347.9
第三 71.3  52.5  102.6  11 5.3  62.9
实施例2-3 黄色 87.6  5.3  108.1  108.2  87.2  79.7  31.9  47.8
品红色 47.9  83.4  11.0  84.1  7.5
第三 64.9  65.2  94.1  114.5  55.3
实施例2-4 黄色 87.6  5.3  108.1  108.2  87.2  79.7  26.2  53.5
品红色 47.9  83.4  11.0  84.1  7.5
第三 71.2  52.4  94.5  108.1  61.0
实施例2-5 黄色 84.0  15.3  108.6  109.7  82.0  69.2  30.1  39.1
品红色 43.3  80.3  18.2  82.3  12.8
第三 59.2  70.6  90.0  114.4  51.9
实施例2-6 黄色 84.0  15.3  108.6  109.7  82.0  69.2  19.1  50.1
品红色 43.3  80.3  18.2  82.3  12.8
第三 71.3  52.5  102.6  115.3  62.9
实施例2-7 黄色 84.0  15.3  108.6  109.7  82.0  93.0  5.1  87.9
品红色 54.6  88.2  -17.2  89.8  349.0
第三 78.4  27.0  115.9  119.0  76.9
实施例2-8 黄色 84.0  15.3  108.6  109.7  82.0  69.2  46.7  22.5
品红色 43.3  80.3  18.2  82.3  12.8
第三 64.8  67.4  47.7  82.6  35.3
比较例2-1 黄色 84.0  15.3  108.6  109.7  82.0  93.0  31.1  61.9
品红色 54.6  88.2  -17.2  89.8  349.0
第三 61.0  59.8  73.4  94.7  50.8
实施例2-2 黄色 90.9  -5.2  84.4  84.6  93.5  141.9  32.5  109.4
品红色 63.2  34.8  -39.2  52.4  311.6
第三 71.2  52.4  94.5  108.1  61.0
从表7可知,在全部实施例、比较例中由第三油墨形成的颜色的色相角处于黄色和品红色组合形成的颜色再现区域内。
图31至图38显示从黄色和品红色组合形成的颜色中选出与第三油墨表现出的颜色所示轨迹一致的色相的颜色,此时第三油墨的颜色和黄色-品红色混合颜色的色彩度(c*)和明度(L*)的关系。
从与实施例2-1到实施例2-8相对应的图31到图38可知,在任何一个实施例的同一色相、同一色彩度中,由第三油墨表现出颜色的明度比黄色和品红色组合表现出的颜色的明度高。另一方面,在比较例2-1和2-2中,形成与比较例1-1(图17)和比较例1-2(图18)一样的关系。
(实际成像评价)
此后,向实施例2-1到实施例2-8和比较例2-1、2-2的油墨组中追加以下的青色和黑色油墨,形成作为全色自然画的“1.晚霞景色”、“2.红叶景色”、“3.人物”的3类图像。在形成图像时,制作出由黄色、品红色、青色、第三油墨和黑色油墨形成的专用图像文件。此时,当象素数据内包含使用第三油墨的图像数据时,同时形成包含使用黄色油墨以及品红色油墨的数据的形式,制作出图像文件。同样地,除了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第三油墨以外,形成由黄色、品红色、全色和黑色4种颜色形成图像用的专用图像文件。
上述图像形成时所用的记录介质为PR101(佳能株式会社制作)。图像形成装置采用佳能株式会社制造的喷墨式图像形成装置PIXUS950i改造机。在相同的改造机中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油墨分别这样装载:在黄色油墨罐的搭载位置处装载黄色油墨、在品红色油墨罐的搭载位置处装载品红色油墨、在青色油墨罐的搭载位置处装载青色油墨、在淡红色油墨罐的搭载位置处装载第三油墨、在黑色油墨罐的搭载位置处装载黑色油墨。
青色油墨
甘油                 10%
二乙二醇             10%
乙炔二醇环氧乙烷加成物          1%
(商品名称:乙炔醇EH;川研ファイン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造)
直接蓝199                       3%
水                              76%
黑色油墨
甘油                            10%
二乙二醇                        10%
乙炔二醇环氧乙烷加成物          1%
(商品名称:乙炔醇EH;川研ファイン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造)
食品黑2                         3%
水                              76%
实施例2-1到2-6和比较例2-1、2-2的图像评价采用上述3种输出图像,比较分别对应形成的油墨组5色图像和4色图像,由10名观测者对“鲜明度”和“平滑性”进行目测评价。评价基准如以下所述。
对于“鲜明度”,根据与4色油墨相比,感受到5色图像“输出图像鲜明并且立体感和透明感特别优异”的人数来设定评价基准。即“AA”为10-8人,“A”为7-5人,“B”为4人以下。
另外,对于“平滑性”,根据与4色油墨相比,感受到5色图像“颜色变化被平滑地表现出来,几乎感受不到疑似轮廓和颜色跃变现象”的人数来设定评价基准。即“AA”为10-8人,“A”为7-5人,“B”为4人以下。
上述评价结果示于表8。
表8
序号  鲜明度  平滑性
实施例2-1  AA  AA
实施例2-2  AA  AA
实施例2-3  AA  AA
实施例2-4  AA  AA
实施例2-5  AA  AA
实施例2-6  AA  AA
实施例2-7  A  A
实施例2-8  A  A
比较例2-1  B  A
比较例2-2  A  B
在实施例2-1到2-8中,对于全色自然画1-3均得到反差、鲜明度、透明感优异、并且疑似轮廓和颜色跃变现象较少的优异图像。总之,实施例2-1至2-6获得了鲜明度、平滑性优异的图像。而在比较例2-1、2-2中,或者图像的鲜明度差,或者可感觉到疑似轮廓和色不均匀现象,形成平滑性差的图像。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至少采用黄色记录剂、品红色记录剂和第三记录剂并基于象素数据形成图像,其特征为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所述黄色记录剂和所述品红色记录剂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所述第三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具有位于所述颜色再现区域内的色相角,
在所述黄色记录剂表现出的颜色与所述品红色记录剂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所述色空间上的色相角差为60-113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第三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在所述色空间上的色相角为50-65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为所述黄色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在所述色空间上的色相角为70-100度,所述品红色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在所述色空间上的色相角为25-3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为所述黄色记录剂表现出的颜色和所述第三记录剂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色相角为10-45度,并且所述品红色记录剂表现出的颜色和所述第三记录剂表现出的颜色之间在所述色空间上的色相角差为35-85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为进一步采用青色记录剂作为所述记录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为进一步采用第五和第六记录剂中的一种作为所述记录剂,
在所述色空间上,与所述黄色记录剂和所述青色记录剂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第五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具有该颜色再现区域内的色相角,
在所述色空间上,与所述品红色记录剂和所述青色记录剂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第六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具有该颜色再现区域内的色相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为在所述象素数据内同时包含使用所述第三记录剂用的数据和使用所述黄色记录剂用的数据的情况下,进一步使象素数据包含使用所述品红色记录剂用的数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为采用油墨作为记录剂,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油墨的点,由此形成图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为对应于黄色和品红色的区域内的颜色输出象素数据的情况下,使该象素数据除第三油墨的数据之外,还含有黄色以及品红色的至少一个的数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至少采用黄色记录剂、品红色记录剂和第三记录剂,并基于象素数据形成图像,
其特征为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所述黄色记录剂和所述品红色记录剂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所述第三记录剂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具有位于所述颜色再现区域内的色相角,
在所述黄色记录剂表现出的颜色与所述品红色记录剂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所述色空间上的色相角差为60-113度。
11.一种油墨组,其至少由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和第三油墨形成,其特征为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所述黄色油墨和所述品红色油墨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所述第三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具有位于所述颜色再现区域内的色相角,并且在所述黄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与所述品红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所述色空间上的色相角差为60-113度。
12.一种油墨,是至少与黄色油墨、品红色油墨一起使用的第三油墨,其特征为在CIE-L*a*b*的色空间上,与所述黄色油墨和所述品红色油墨组合起来在所述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再现区域相比,由所述第三油墨在记录介质上表现出的颜色明度更高,而且具有位于所述颜色再现区域内的色相角,并且在所述黄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与所述品红色油墨表现出的颜色之间的所述色空间上的色相角差为60-113度。
CNB2004100565893A 2003-08-11 2004-08-11 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油墨组及油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7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1867/2003 2003-08-11
JP291869/2003 2003-08-11
JP2003291867 2003-08-11
JP2003291869 2003-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9787A true CN1579787A (zh) 2005-02-16
CN1310767C CN1310767C (zh) 2007-04-18

Family

ID=33566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658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767C (zh) 2003-08-11 2004-08-11 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油墨组及油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29166B2 (zh)
EP (1) EP1507405B1 (zh)
CN (1) CN1310767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1354A (zh) * 2011-09-01 2012-10-17 大连理工大学 羰丙砜基蒽吡啶酮磺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302714A (zh) * 2012-02-03 2015-01-21 爱克发印艺公司 木材颜色的喷墨印刷
CN108137977A (zh) * 2015-10-06 2018-06-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瓦楞纸板用喷墨油墨组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1684026A (zh) * 2018-01-31 2020-09-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油墨组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12140767A (zh) * 2019-06-28 2020-12-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12360A (ja) * 2004-01-30 2005-08-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DE602005023982D1 (de) * 2004-04-08 2010-11-18 Canon Kk Tinte für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 tintenstrahlau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WO2005097922A1 (ja) * 2004-04-08 2005-10-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297047B2 (ja) * 2004-12-21 2009-07-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性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WO2007032527A1 (ja) * 2005-09-14 2007-03-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メーリング用インク、該インクを用いたメーリング用インクタンク、メーリング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メーリング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282089B2 (en) * 2005-11-04 2007-10-16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nkjet ink set
JP5212587B2 (ja) 2006-02-16 2013-06-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
CN101341221B (zh) * 2006-03-09 2011-07-27 佳能株式会社 颜料墨、成套墨、喷墨记录法、墨盒、记录单元、喷墨记录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7318672A (ja) * 2006-05-29 2007-12-0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8100485A (ja) * 2006-07-25 2008-05-0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液体吐出ヘッド、画像形成方法、記録物、記録液
US8016932B2 (en) * 2007-05-11 2011-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queous ink, ink set,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68696B2 (ja) * 2008-03-19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586865B2 (ja) 2008-05-02 2014-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546309B1 (en) 2011-01-14 2016-06-01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thrapyridone sulphonic acid compounds,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EP2818524B1 (en) * 2013-06-25 2018-03-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ink for printing, ink jet ink set, and print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5034A (en) * 1991-08-26 1993-02-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inks with improved colors and plain paper capacity
EP0933406B1 (en) * 1997-07-28 2005-01-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omposition
GB9804175D0 (en) 1998-02-28 1998-04-22 Zeneca Ltd Compounds
GB9901417D0 (en) 1999-01-21 1999-03-10 Zeneca Ltd Compounds
US6152999A (en) * 1999-04-27 2000-11-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lor pigmented ink jet set
WO2002016513A1 (fr) * 2000-08-22 2002-02-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nsemble d'encre comprenant une composition d'encre jaune fonce
JP2002154240A (ja) * 2000-11-17 2002-05-28 Canon Inc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3909813B2 (ja) 2001-01-31 2007-04-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タロシアニン化合物、それを含む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0516142C (zh) * 2001-01-31 2009-07-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酞菁化合物、油墨、喷墨记录油墨、喷墨记录方法和提高彩色图象材料的臭氧气体耐性的方法
JP4484387B2 (ja) 2001-03-29 2010-06-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タロシアニン化合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2241661A (ja) 2001-02-16 2002-08-28 Yasusaburo Sakai 7色インク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エツト印刷法
DE10110125A1 (de) * 2001-03-02 2002-09-19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eines Farbprofils für das drucken mit N Druckfarben
KR100632829B1 (ko) 2001-04-04 2006-10-11 니폰 가야꾸 가부시끼가이샤 수성 잉크 조성물, 수용성 염료 조성물 및 잉크젯 기록방법
JP2002309116A (ja) 2001-04-09 2002-10-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アゾ化合物、着色組成物、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666873B2 (ja) 2001-04-09 2011-04-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用着色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感熱記録材料、カラートナー、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4530570B2 (ja) 2001-04-09 2010-08-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着色画像のオゾンガス堅牢性改良方法
JP4406515B2 (ja) 2001-04-09 2010-0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アゾ化合物、着色組成物、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3049100A (ja) 2001-08-06 2003-02-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用着色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7108743B2 (en) * 2001-04-09 2006-09-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oloring composition for image 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ozone resistance of color image
WO2002088256A1 (fr) 2001-04-27 2002-11-07 Daiwa Dyestuff Mfg. Co., Ltd. Colorant soluble dans l'eau et resistant a l'oxydation forme d'un complexe cuivre/compose de phtalocyanine, composition de colorant contenant ce complexe et fluide de marquage
DE60237854D1 (de) * 2001-05-02 2010-11-11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atz un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erfahren
JP2002327132A (ja) 2001-05-02 2002-11-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フタロシアニン染料を含む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6513923B1 (en) * 2001-05-03 2003-02-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EP1254933B1 (en) 2001-05-03 2006-01-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 jet ink set and printing method
US6508549B1 (en) * 2001-05-03 2003-01-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 jet ink set
US7105045B2 (en) * 2004-07-14 2006-09-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jet ink formulation
US7188943B2 (en) * 2004-07-14 2007-03-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set for inkjet printing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1354A (zh) * 2011-09-01 2012-10-17 大连理工大学 羰丙砜基蒽吡啶酮磺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741354B (zh) * 2011-09-01 2013-11-20 大连理工大学 羰丙砜基蒽吡啶酮磺酸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302714A (zh) * 2012-02-03 2015-01-21 爱克发印艺公司 木材颜色的喷墨印刷
CN104302714B (zh) * 2012-02-03 2017-06-13 爱克发印艺公司 木材颜色的喷墨印刷
CN108137977A (zh) * 2015-10-06 2018-06-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瓦楞纸板用喷墨油墨组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1684026A (zh) * 2018-01-31 2020-09-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油墨组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12140767A (zh) * 2019-06-28 2020-12-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12140767B (zh) * 2019-06-28 2023-06-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07405B1 (en) 2013-01-02
US20050057607A1 (en) 2005-03-17
CN1310767C (zh) 2007-04-18
EP1507405A2 (en) 2005-02-16
US7229166B2 (en) 2007-06-12
EP1507405A3 (en) 201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0767C (zh) 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油墨组及油墨
CN1192887C (zh) 记录装置和像记录设备
CN1215135C (zh) 油墨组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258571C (zh) 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记录单元、墨盒、喷墨记录装置、减轻渗漏的方法,和提高黑色图像定影性的方法
CN1272391C (zh) 用于喷墨记录的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以及记录材料
CN1240548C (zh) 喷墨记录方法和使用这些的记录物
CN1193889C (zh) 喷墨记录用墨水组件、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685021A (zh) 油墨组、以及记录方法、记录装置、记录系统和记录品
CN1654560A (zh) 油墨组合物、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品
CN1647920A (zh) 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处理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961050A (zh) 水性墨水、成套水性墨水、墨盒、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579764A (zh) 喷墨记录方法、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程序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685022A (zh) 油墨组和使用该油墨组的记录方法、记录系统、记录品
CN1511898A (zh) 油墨组合物、使用它的记录法及记录图像、油墨组和喷墨头
CN1977005A (zh) 青色墨水、成套墨水、成套的墨水与反应液、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926204A (zh) 喷墨记录用墨水、喷墨记录方法、墨盒、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662378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977004A (zh) 水性墨水、喷墨记录方法、墨盒、记录单元、喷墨记录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771307A (zh) 喷墨印刷用的水基着色剂制剂
CN1518583A (zh) 喷墨记录用油墨组
CN1608113A (zh) 油墨组合物
CN1831054A (zh) 油墨组合物、墨盒、喷墨记录方法以及记录物
CN101035872A (zh) 喷墨记录用水性油墨
CN1993432A (zh) 墨水、成套墨水、喷墨记录方法、墨盒、记录单元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926199A (zh) 包含基于c.i.颜料黄74的混合晶体的颜料组合物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