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6104A - 外后视镜倾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外后视镜倾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6104A
CN1576104A CNA2004100697286A CN200410069728A CN1576104A CN 1576104 A CN1576104 A CN 1576104A CN A2004100697286 A CNA2004100697286 A CN A2004100697286A CN 200410069728 A CN200410069728 A CN 200410069728A CN 1576104 A CN1576104 A CN 1576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k arm
detection
shell frame
pair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97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8238C (zh
Inventor
津山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chikoh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949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5921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949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02895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949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02895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949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5921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koh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Ichikoh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6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6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82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823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 B60R1/07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 B60R1/07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with remote control for adjusting position by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s for adjusting the mirror relative to its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02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3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5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e.g. by redesig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10/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410/10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 Telesc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具有固定了镜子本体的保持架、与形成于保持架上的轴承部嵌合,且能灵活倾斜地支撑该保持架的具有枢轴的壳架、叉杆驱动机构、叉杆检测机构,将使固定在保持架上的驱动镜子本体倾斜的叉杆驱动机构及叉杆检测机构收纳于壳架内,并使其一体化。

Description

外后视镜倾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使后视镜的镜本体倾斜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及由该使后视镜的后视镜本体倾斜的叉杆驱动机构与检测后视镜本体的倾斜角度的叉杆检测机构整体构成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
背景技术
关联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享受2003年7月10日在先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3-194987、2003-194988、2003-194989、2003-194990的优先权,同时,其所有内容结合参考。
以往,安装在家用轿车等的汽车车辆上的后视镜,是在后视镜底座上安装了从车内调整后视镜本体的视野、即可以倾斜后视镜本体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作为该外后视镜倾斜装置,例如,将形成于壳架上的枢轴与固定后视镜本体的保持座中央部上形成的轴承部嵌合,并能相对于壳架灵活倾斜地保持该保持座。并且,该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将叉杆驱动机构的驱动用叉杆的前端部与保持座的驱动用套管部嵌合。以此,该外后视镜倾斜装置,通过驱动叉杆驱动机构的驱动装置,而使驱动用叉杆出没于壳架,以保持座的轴承部为中心,使被固定在该保持座上的后视镜本体倾斜。
此时,后视镜本体的视野,在其倾斜角度一定时,因驾驶员的体格而异。因此,体格不同的驾驶员在开车时,必须调整后视镜本体的视野。此外,在倒车之际,有时需要变化后视镜本体的视野。此时,驾驶员从车内驱动外后视镜倾斜装置,使后视镜本体的倾斜角度变化。此时,在后视镜上,检测后视镜本体倾斜角度的必要性越来越高。以往,有提案提出,与该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分开,另外将检测被固定在保持座上的后视镜倾斜角度的后视镜检测装置固定在后视镜座或外后视镜倾斜装置上的技术。
但是,上述后视镜检测装置,是与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分开,另外固定在该外后视镜倾斜装置上。因此,由于增加了构成能检测后视镜本体倾斜角度的后视镜的零件数量,产生了增加安装工时或增加制造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是能使后视镜的镜本体倾斜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具有:固定了上述镜子本体的保持架,与形成于上述保持架上的轴承部嵌合、且能灵活倾斜地支撑该保持架的具有枢轴的壳架,由与前端部被设在上述保持架上的第1驱动用插口部、第2驱动用插口部嵌合、并能分别使上述保持架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倾斜的一对驱动用叉杆和分别使该一对驱动用叉杆出没于上述壳架的驱动装置构成的叉杆驱动机构,和由以夹持上述一对驱动用叉杆及枢轴面对设置、且分别对应于上述保持架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倾斜而出没于上述壳架的一对检测用叉杆、并根据该一对检测用叉杆的出没量检测出上述保持架的倾斜角度的检测装置构成的叉杆检测机构。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以下的发明即可表明以上所述及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保持架的平面图。
图3b是图3a的A-A剖面图。
图3c是图3a的B-B剖面图。
图4a是板簧的平面图。
图4b是板簧的主视图。
图5a是壳架盖的平面图。
图5b是图5a的C-C剖面图。
图6a是图5a的D-D剖面图。
图6b是壳架盖的里面图。
图7a是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的平面图。
图7b是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的里面图。
图7c是图7a的E-E剖面图。
图8a是壳架本体的平面图。
图8b是图8a的G-G剖面图。
图9a是壳架本体的里面图。
图9b是图8a的H部分放大图。
图10a是驱动用叉杆的平面图。
图10b是驱动用叉杆的主视图。
图10c是图10a的I-I剖面图。
图11a是第1齿轮的平面图。
图11b是第1齿轮的主视图。
图11c是图11a的J-J剖面图。
图12a是检测用叉杆的平面图。
图12b是检测用叉杆的主视图。
图12c是图12a的K-K剖面图。
图13a是滑动部件的主视图。
图13b是滑动部件的侧面图。
图13c是检测部件的主视图。
图14a是弹簧的平面图。
图14b是弹簧的主视图。
图14c是图14a的L-L剖面图。
图15a是保持架与壳架盖的组装状态图。
图15b是壳架本体与叉杆驱动机构与叉杆检测机构的组装状态图。
图16是图15的M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17是外后视镜倾斜装置的组装立体图。
图18是图17的N-N剖面图。
图19是图17的O-O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9表示本发明标题的实施例。此外,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例。
图1和图2是本发明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由固定了镜子本体的保持架10、具备壳架盖20及壳架本体30的壳架40、叉杆驱动机构70、叉杆检测机构100构成。叉杆驱动机构70,由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及驱动装置60A、60B构成。叉杆检测机构100,由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及检测装置90A、90B构成。
图3是保持架的结构实例图。保持架10,如图1及图3所示,其呈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圆板形状。在该保持架10里面的中央部形成了与被形成在后述壳架40的壳架盖20上的枢轴21嵌合的轴承部11。该轴承部11,具有与枢轴21对应的球状内面,并且其根脚部分,是直径比该枢轴21的最大直径小的开口。此外,该轴承部11,在与形成于后述壳架40的壳架盖20上的壳架盖连通孔21a面对的位置,形成了连通到该保持架10表面的轴承部开口部11a。
此外,在保持架10里面的外圆周端部附近,形成呈圆周状的一对驱动用插口部12A、12B及一对检测用插口部13A、13B。此时,各插口部(12A、12B、13A、13B),在轴承部11的外圆周形成90°间隔。该各插口部(12A、12B、13A、13B)的形状相同。此外,一对驱动用插口部12A、12B,具有分别与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对应的球状内面,并且其根脚部分,是直径比驱动用叉杆50A、50B的最大直径小的开口。此外,一对检测用插口部13A、13B,具有分别与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对应的球状内面,并且其根脚部分,是直径比检测用叉杆80A、80B的最大直径小的开口。在此,该一对驱动用插口部12A、12B及一对检测用插口部13A、13B,被形成于夹持轴承部11的对面。即,驱动用插口部12A及检测用插口部13A,与驱动用插口部12B及检测用插口部13B,以夹持轴承部11地形成于保持架10上。此外,图上省略的是,在该一对驱动用插口部12A、12B及一对检测用插口部13A、13B上,分别形成了缝隙。利用该缝隙,可以将插口部(12A、12B、13A、13B)的根脚部分压开,并能容易地将各叉杆(50A、50B、80A、80B)嵌合。
该圆周状相邻的插口部,即在驱动用插口部12A与驱动用插口部12B之间、驱动用插口部12B与检测用插口部13A之间、检测用插口部13A与检测用插口部13B之间、检测用插口部13B与驱动用插口部12A之间,形成从保持架10的表面连通到其内面的板簧用开口部14(在图3a上,4处)。在构成该各板簧用开口部14的内壁面的保持架10外圆周侧,形成从该保持架10内面凸出的滑动片15。在各插口部(12A、12B、13A、13B)与轴承部11之间,形成从各个保持架10表面连通到其内面的一对转动限制凸起部用开口部16、16(在图3a上,为8个)。在该转动限制凸起部用开口部16、16之间,形成由一对弹性片构成的且从保持架10内面凸出的弹性部17(在图3a上,为4个)。
在保持架10的表面,形成了槽部18。该槽部18,由形成于轴承部11周围的主槽18a、从该主槽18a连通到板簧用开口部14的连通槽18b构成。在主槽18a的轴承部11与各弹性部17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了从保持座表面凸出的板簧用卡固片19(在图3a上,为4个)。
在该保持架10上,如图1所示,安装了两个板簧110A、110B。该两个板簧110A、110B,是用于防止保持架10与壳架40振动的零件。图4是板簧的结构实例图。如该图所示,板簧110A、110B为板状。在该板簧110A、110B的中央部111上,分别形成插入从保持架10的主槽18a凸出的轴承部11的轴承部用开口部112。该板簧110A、110B,将该中央部111向上方弯曲,并再向水平方向弯曲,以形成与保持架10的连通槽18b对应的板簧延伸部113、113。该板簧110A、110B,向下方弯曲以便将该板簧延伸部113、113的端部插入板簧用开口部14、14,并在该向下方弯曲的端部形成折返部114。
图5及图6是壳架盖的结构实例图。壳架40的壳架盖20,如图5及图6所示,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圆板形状。在该壳架盖20的表面中央部,形成了枢轴21。该枢轴21,其前端部为球状,并嵌合在保持架10的轴承部11中。此外,该枢轴21为空心结构,并形成从前端部连通到壳架盖20内面的壳架盖连通孔21a。
此外,在壳架盖20的外圆周端部附近,形成了与上述保持架10的一对驱动用插口部12A、12B及一对检测用插口部13A、13B对应的一对驱动用叉杆通孔22A、22B及一对检测用叉杆通孔23A、23B。此时,各叉杆通孔(22A、22B、23A、23B),以90°间隔并在壳架盖20的外圆周端部附近形成圆周状。后述的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其利用一对驱动装置60A、60B,出没于壳架盖20的一对驱动用叉杆通孔22A、22B,即出没于壳架40。另一方面,后述的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其因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从壳架40出没,且倾斜了保持架10,而出没于一对检测用叉杆通孔23A、23B,即出没于壳架40。该圆周状相邻的叉杆贯通孔彼此之间,即驱动用叉杆通孔22A与驱动用叉杆通孔22B之间、驱动用叉杆通孔22B与检测用叉杆通孔23A之间、检测用叉杆通孔23A与检测用叉杆通孔23B之间、检测用叉杆通孔23B与驱动用叉杆通孔22A之间,形成向该保持架10侧凸出的弯曲凸起部24。在该弯曲凸起部24上,靠接着上述保持架10的滑动片15,且该滑动片15滑动于其上。
在该壳架盖20的外圆周端部上,形成了在后述壳架本体30侧凸出的第1环状凸出部20a。在该第1环状凸出部20a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了与后述的壳架本体30的壳架卡装孔30b配合的壳架卡装片20b(在图5a上,为8个)。此外,在该第1环状凸出部20a的内侧,即壳架盖20内面的外圆周端部附近,围绕上述各叉杆通孔(22A、22B、23A、23B),形成向壳架本体30侧凸出的第2环状凸出部20c。并且,在壳架盖20的内面的中央部附近,形成向壳架本体30侧凸出、且将后述的检测装置90的检测部件93的检测用插头95装卡的检测用装卡部件25。
此外,在壳架盖20的各叉杆通孔(22A、22B、23A、23B)与枢轴21之间,分别形成向保持架10侧凸出的一对转动限制凸起部26、26(在图5a上,为8个)。即,一对转动限制凸起部26、26,其以90°间隔形成于枢轴21的外圆周上。在形成于该一对转动限制凸起部26、26之间的空间部26a,以施加弹力的状态插入了上述保持架10的弹性部。此时,空间部26a的宽度,被设定的比构成上述保持架10的弹性部17的一对弹性片的宽度小。此外,27是用于将后述的驱动装置70的马达64固定于壳架盖20与壳架本体30之间的马达用固定部件。
该壳架盖20,如图1所示,在一对驱动用叉杆通孔22A、22B中分别插入了驱动用叉杆密封部件120、120,在一对检测用叉杆通孔23A、23B中分别插入了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130的2个伸缩部132、132。该驱动用叉杆密封部件120、120,及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130,是为了防止水从外部浸入壳架40,而将各叉杆通孔(22A、22B、23A、23B)与各叉杆(50A、50B、80A、80B)之间密封的部件。驱动用叉杆密封部件120、120,是将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环状的部件,如图1所示,具有驱动用叉杆开口部121。
图7是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的结构实例图。如该图所示,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130为橡胶等弹性材料,由密封部件本体131、两个伸缩部132、132构成。密封部件本体131,呈平板状,并被装于壳架盖20与后述的壳架本体30之间,其面积的大小能覆盖后述的壳架本体30的检测装置收纳部36及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的外圆周。此外,在密封部件本体131的两端部,形成能向保持架10侧、即朝壳架盖20的一对检测用叉杆通孔23A、23B对置方式凸出的伸缩部132。伸缩部132,如该图c所示,是具有空心部132a的圆柱形状。并且,伸缩部132的截面形状,呈蛇腹状,且该伸缩部132能沿箭头F方向灵活地伸缩。在该伸缩部132的前端部,形成能围绕着在空心部132a配置的后述检测用叉杆80A、80B外圆周的检测用叉杆开口部133。此外,134是叉杆插入用开口部,135是插入上述壳架盖20的检测用固定部件27的固定部件开口部。
图8及图9是壳架本体的结构实例图。壳架40的壳架本体30,如图8及图9所示,为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圆板形状。在该壳架本体30的中央部,形成了与壳架盖20的壳架盖连通孔21a面对的壳架本体连通孔31。该壳架本体连通孔31,从壳架本体30的表面连通到内面,由该壳架本体连通孔31及壳架盖连通孔21a构成壳架连通孔。因此,该壳架连通孔,从壳架盖20的枢轴21前端部连通到壳架40的内面。
在该壳架本体30的外圆周端部,形成了向上述壳架盖20侧凸出的第1环状凸出部30a。在该第1环状凸出部30a上,按规定间隔形成了与壳架盖20的壳架装卡片20c配合的壳架卡装孔30b(在图8a上,为8个)。此外,在该壳架本体连通孔31的周围,形成了凹部32,在该凹部32的外圆周端部,形成了向上述壳架盖20侧凸出的第2环状凸出部30c。在该凹部32上,形成了与壳架盖20的一对驱动用叉杆通孔22A、22B相对应的一对驱动用叉杆导轨部33A、33B。此外,在该凹部32上,形成了与一对检测用叉杆通孔23A、23B相对应的一对检测用叉杆通孔22A、22B的一对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该各个叉杆导轨部(33A、33B、34A、34B),呈圆筒状,并向壳架盖20侧凸出而成。
此外,在凹部32的驱动用叉杆导轨部33A、33B附近,形成了收纳驱动装置60A、60B的驱动装置收纳部35、35,该驱动装置分别驱动后述的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该驱动装置收纳部35、35,被形成V字状,并且不与壳架本体连通孔31干涉。另一方面,在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附近,形成收纳了检测部件93的检测装置收纳部36。该检测部件93设有后述的检测装置90A、90B的电阻体92、92。此时,在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上,在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的径向外侧,即向检测装置收纳部36侧分别设有延伸部34a、34a。在该各延伸部34A、34B上,形成了用于连通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与检测装置收纳部36的切口部34b(参照图9b)。为了被固定于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上的检测装置90的滑动部件91,能在被收纳于检测装置收纳部36的检测部件93的电阻体92上滑动而形成各切口部34b、34b。
此外,在该壳架本体30的内面上,形成了分别与由驱动装置收纳部35、35收纳的驱动装置60A、60B的马达64、64相对应的驱动电源插头承受部37、37。此外,在壳架本体30的内面上,形成了由检测装置收纳部36收纳的检测部件93的检测用插头95相对应的外部插头承受部38。此外,39是插入形成于外后视镜底座200上的定位凸起部201的定位孔(在图8a上,为4个)。
叉杆驱动机构70,如图2所示,其由被配置于壳架40内的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分别驱动该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驱动装置60A、60B构成。图10是驱动用叉杆的结构实例图。保持架10及被固定在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其利用驱动用叉杆50A及驱动装置60A能向左右方向倾斜,利用驱动用叉杆50B及驱动装置60B能向上下方向倾斜。该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如图2及图10所示,由合成树脂等构成,并呈有空心部50a的圆筒状。该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各个前端部50b,被形成球状。此外,在前端部50b的附近,形成了台阶部50c。在该前端部50b上形成向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径向外侧凸出的前端部凸起部50d。该前端部凸起部50d,其宽度比形成于上述保持架10的一对驱动用插口部12A、12B的缝隙宽度窄。
此外,在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下部,利用未图示的4条缝隙,形成了4个脚部50e。在各个脚部50e上,形成向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径向外侧凸出的滑动爪50f。该滑动爪50f,被设置为相对于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此外,50g是用于在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各个空心部50a固定后述的弹簧140的弹簧固定孔。
各驱动装置60A、60B,如图2及图11所示,由第1齿轮61、第2齿轮62、第3齿轮63、马达64构成。第1齿轮61,如图11所示,由合成树脂等构成,呈具有空心部61a的圆筒形状。在该第1齿轮61的上部,形成了法兰部61b。在空心部61a的内壁面上,形成了与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滑动爪50f螺纹配合的内螺纹61c。此外,在法兰部61b的侧面上形成了外齿轮61d。第2齿轮,如图2所示,其在上部及下部形成了不同的2个外齿轮62a、62b,上部的外齿轮62a与第1齿轮61的外齿轮61d噛合,下部的外齿轮62b与被插入并固定在马达64的旋转轴上的第3齿轮63噛合。此时,第2齿轮下部的外齿轮62b与第3齿轮63构成了蜗轮蜗杆机构。马达64,其利用插入壳架本体30的驱动电源插头承受部37内的驱动电源插头被供给来自外部的电源。并且,利用该供给的电源,使未图示的旋转轴转动,被插入并固定在该旋转轴上的第3齿轮63,通过第2齿轮62,能使第1齿轮61正转、倒转。
叉杆检测机构100,如图2所示,其由被配置于壳架40内的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分别检测该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出没于壳架40的出没量的检测装置90A、90B构成。图12是检测用叉杆的结构实例图。图13是检测装置的结构实例图。检测用叉杆80A及检测装置90A,检测保持架10及被固定于该保持架10上的后视镜本体的左右方向倾斜角度。此外,检测用叉杆80B及检测装置90B,检测保持架10及被固定于该保持架10上的后视镜本体的上下方向倾斜角度。该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如图2及图12所示,由合成树脂等构成,且呈具有空心部80a的圆筒形状。该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各个前端部80b,被形成球状。此外,在前端部80b的附近,形成了台阶部80c。
此外,在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下部,利用未图示的4条缝隙,形成了4个脚部80d。在各个脚部80d上,形成向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径向外侧凸出的配合爪80e。在该配合爪80e的1个上,形成检测用叉杆80A、80B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凹形形状的滑动部件固定部80f。该滑动部件固定部80f,其形成在与配合爪80e的一对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的内圆周面面对的位置,并固定有后述的检测装置90A、90B的滑动部件91。此外,80g是用于在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各个空心部80a固定后述的弹簧140的弹簧固定孔。
各检测装置90A、90B,如图2及图14所示,由各个滑动部件91及电阻体92构成。滑动部件9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等构成,并设有多根具有弹性的滑动片91a(在图13a上,为4个)。各检测装置90A、90B的各个电阻体92,被设在、即被印刷在印刷电路板等的一个检测部件93上。因此,能检测出镜子本体倾斜角度的外后视镜零件的数量可以进一步削减,并能实现削减组装工时或降低制造成本。在该检测部件93上,设有多个上述各电阻体92的分压电阻体94(在图13c上,为4个)。该分压电阻体94,将因滑动部件91的滑动片91a在电阻体92上的滑动而变化的电气输出,即电压的变化限制在规定的变化幅度。此外,在形成检测部件93的电阻体92、92表面的相反侧表面的中央部,设有向外部输出各个电阻体92、92的电气输出的检测用插头95。
此外,在该检测用插头95上,设有用于与未图示的外部插座电气连接的多个连接端子96a~96d(在图13c上,为4个)。此时,连接端子96a、96b,用于在保持架10的倾斜角度向左右方向变化时,向外部输出变化了的检测装置90A的电输出。另一方面,连接端子96c、96d,用于在保持架10的倾斜角度向上下方向变化时,向外部输出变化了的检测装置90B的电输出。
上述各叉杆(50A、50B、80A、80B),如图2所示,分别插入了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140。此举是为了防止各叉杆(50A、50B、80A、80B)与壳架40的振动。图14是弹簧的结构实例图。如该图所示,弹簧140,有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构成,具有弹簧本体部141及弹性部142。弹性部142,其从弹簧本体部141的4边延伸。即,在弹簧140上,具有4个弹性部142。面对的弹性部142、142之间的宽度,设定成比上述各叉杆(50A、50B、80A、80B)的面对的一对脚部50e、50e,及面对的一对脚部80d、80d之间的宽度大。此外,在面对的弹性部142、142上,形成了与上述各叉杆(50A、50B、80A、80B)的弹簧固定孔50g、80h对应的弹簧固定凸起部143、143。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的组装方法。图15是外后视镜倾斜装置组装过程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的M部分平面图。图17是外后视镜倾斜装置的组装立体图。图18是图17的N-N剖面图。图19是图17的O-O剖面图。
首先,如图1所示,将壳架盖20的枢轴21嵌合在保持架10的轴承部11中。此时,如图19所示,在壳架盖20的一对转动限制凸起部26、26之间的空间部26a中插入保持架10的弹性部17。此时,该弹性部17,弹性变形、并以向一对转动限制凸起部26、26施加弹力的状态与其靠接。以此可以防止壳架盖20、即保持架10相对于壳架40转动,并且可以防止该转动方向的振动。
然后,如图1所示,再将板簧110A、110B垂直地插入保持架10的槽部18。并且,被插入的板簧110A、110B,被板簧用卡固片19卡住。此时,如图18所示,板簧110A、110B的各个折返部114,被插入保持架10的板簧用开口部14,并以对滑动片15施加弹力的状态与其靠接。该滑动片15,利用以施加弹力的状态靠接的折返部114,而弹性变形,并以对壳架盖20的弯曲凸起部24施加弹力的状态与其靠接(参照图18)。因此,保持架10,在以壳架盖20的枢轴21为中心倾斜、即相对于壳架40倾斜时,能防止壳架盖20,即壳架40与保持架10之间的振动。
然后,如图1所示,将两个驱动用叉杆密封部件120、120分别从壳架盖20的内面插入该壳架盖20的一对驱动用叉杆通孔22A、22B。另一方面,将一个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130的2个伸缩部132、132分别从壳架盖20的内面插入该壳架盖20的一对检测用叉杆通孔23A、23B。根据上述,如图15所示,将保持架10与壳架盖20组装。
然后,如图2所示,将叉杆驱动机构70配置在壳架40的壳架本体30内。具体的是,将第3齿轮63分别插入、并固定在各马达64的未图示的旋转轴上。然后将构成驱动装置60A的马达64及第2齿轮62、将构成驱动装置60B的马达64及第2齿轮62分别收纳于各驱动装置收纳部35内。此时,利用未图示的齿轮轴,将各第2齿轮62能灵活旋转地支撑在壳架本体30内。并且,各第2齿轮62下部的外齿轮62b与第3齿轮63处于噛合状态。然后,将驱动装置60A、60B的各第1齿轮61分别插入一对驱动用叉杆导轨部33A、33B内。此时,各第1齿轮61被能灵活旋转地支撑于一对驱动用叉杆导轨部33A、33B。此时,各第1齿轮61的外齿轮61d、与各第2齿轮62的外齿轮62a处于噛合状态。
然后,将各弹簧140分别插入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空心部50a。并且,将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各滑动爪50f分别与驱动装置60A、60B的各第1齿轮61的内螺纹61c螺纹配合。此时,各弹簧140面对的弹性部142、142之间的宽度,由于比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面对的一对脚部50e、50e的宽度大,所以如图19所示,各脚部50e向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径向外侧弹性变形,各滑动爪50f以对第1齿轮61的内螺纹61c、即第1齿轮61的内圆周面施加弹力的状态与其靠接。因此,增加了用于将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从壳架40出没的力,并能降低壳架40(驱动用叉杆导轨部33A、33B)与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之间所产生的振动。
然后,如图2所示,将叉杆检测机构100,配置在壳架40的壳架本体30内。具体的是,首先,将设有检测装置80A、80B的各电阻体92的检测部件93收纳于壳架本体30的收纳部36。此时,如图18所示,被设在检测部件93上的检测用插头95,被配置在与形成于壳架本体30上的外部插头承受部38对面的位置。此外,检测用插头95的连接端子96a~96d,向外部插头承受部38凸出。
然后,如图2所示,在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空心部50a中,分别插入各弹簧140。然后,在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各滑动部件固定部80f上,分别固定检测装置90A、90B的滑动部件91。并且,将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分别插入一对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内。此时,由于各弹簧140的面对的弹性部142、142之间的宽度,比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面对的一对脚部80d、80d之间的宽度大,所以,如图19所示,各脚部80d向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径向外侧弹性变形,各配合爪80e以对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的内圆周面施加弹力的状态与其靠接。
以此,可以增加使检测用叉杆80A、80B从壳架40出没的力,可以降低壳架40(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与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之间所产生的振动。即,可以降低因该振动而使固定于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上的各滑动部件91与被形成于检测部件93上的各电阻体92之间的位置偏移。因此,可以防止相对于保持架10倾斜的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随动性的降低,并可以防止被固定于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倾斜角度的检测精度的降低。此外,由于降低了产生于壳架40与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之间的振动,所以,一对检测用插口部13A、13B能灵活倾斜地嵌合于该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各前端部80b的保持架10的振动可以降低。以此,被固定于该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的振动可以降低,并可以防止镜子本体可视性的降低。
此时,如图15所示,被固定在各滑动部件固定部80f上的各滑动部件91,与设于检测部件93上的各电阻体92靠接。因此,如图19所示,各滑动部件91,当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向出没方向P移动时,则分别在各电阻体92上滑动。即,检测装置90A、90B,构成了滑动式可变电阻器。因此,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出没量,就变成了电阻的变化,即电压的变化,并可以容易、且简单地检测出被固定于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的倾斜角度。
此外,如图15所示,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各滑动部件固定部80f,被配置在一对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的各延伸部34a上。此时,各延伸部34a的切口部34b的两端部34c、34c,与各滑动部件固定部80f的固定了滑动部件91的面的两端部80h、80h靠接。即,各滑动部件固定部80f的一部分与具有延伸部34a的一对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的内圆周面靠接。因此,作为弹性部件的各弹簧140的弹力,从配合爪的滑动部件固定部80f被传递到一对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的内圆周面。即,被固定在各滑动部件固定部80g的滑动部件91分别在各个电阻体92上滑动用的弹力,不会受到该各个弹簧140弹力的影响。因此,各滑动部件91,根据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出没量,可以分别正确地在各个电阻体92上滑动,并能防止被固定在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倾斜角度的检测精度的降低。
此外,如图15所示,各滑动部件固定部80f的两侧面80i、80i,与各延伸部34a的两侧面34d、34d靠接。以此,由于当利用保持架10倾斜,与后述的该保持架10的一对检测用插口部13A、13B嵌合的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从壳架40出没之际,即使转动,固定了各滑动部件91的滑动部件固定部80f的两侧面80i、80i,也与各延伸部34a的两侧面34d、34d靠接,所以能限制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转动。即,可以防止因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在一对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内部分别转动所致的各滑动部件91的损坏。此外,可以防止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转动,而改变各滑动部件91对各个电阻体92的位置。因此,可以进一步防止被固定在保持架上的镜子本体倾斜角度的检测精度的降低。
然后,如图15及图19所示,通过两个驱动用叉杆密封部件120、120的各驱动用叉杆开口部121及壳架盖20的一对驱动用叉杆通孔22A、22B,将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各前端部50b分别嵌合于一对驱动用插口部12A、12B。另一方面,通过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130的各检测用叉杆开口部133及壳架盖20的一对检测用叉杆通孔23A、23B,将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各前端部80b分别嵌合于一对检测用插口部13A、13B。此时,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各前端部凸起部50d,被插入一对驱动用插口部12A、12B的未图示的缝隙中,并限制了一对驱动用叉杆50A、50B的转动。此时,由于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其各前端部80b分别被能灵活倾斜地嵌合在形成于能倾斜的保持架10上的一对检测用插口部13A、13B中,所以能防止与保持架10之间进入异物。因此,可以防止对于保持架10的倾斜的、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随动性的降低,并可以防止被固定于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倾斜角度的检测精度的降低。
然后,如图15及图17所示,将壳架盖20卡装在壳架本体30上。即,将壳架盖20的壳架卡装片20b插入壳架本体30的壳架卡装孔30b中,以此,壳架盖20被卡装在壳架本体30上。此时,壳架本体30的第1环状凸出部30a与壳架盖20的第1环状凸出部20a靠接,第2环状凸出部30c与第2环状凸出部20c靠接,并决定壳架盖20与壳架本体30的位置。
此时,如图19所示,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130的密封部件本体131,与壳架盖20及壳架本体30靠接,且在各伸缩部132的空心部132a中分别配置了检测用叉杆80A、80B,并构成壳架40的密封构造。即,利用密封部件本体131,覆盖壳架盖20的内面、具体的是覆盖壳架本体30的一对检测用叉杆导轨部34A、34B及面对检测装置收纳部36的壳架盖20的内面,以此使其位于该壳架盖20与壳架本体30之间。此外,利用形成于各伸缩部132的检测用叉杆开口部133包围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外圆周。因此,各检测用叉杆开口部133不影响从壳架盖20的一对检测用叉杆通孔23A、23B分别出没的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动作,并可以用一个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130将作为水从外部浸入通道的一对检测用叉杆通孔23A、23B与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之间及壳架盖20与壳架本体30之间密封。因此,减少了水从外部浸入通道用于密封具有多个通道的成壳架40的零件数量,并可以实现组装工时或制造成本的降低。此外,由于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130,其不在壳架盖20与即使从壳架本体30外部进水也没有问题部分的壳架本体30之间,所以能实现壳架密封构造的小型化,并能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各伸缩部132覆盖了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即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被分别配置在各伸缩部132的空心部132a,所以即使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向出没方向P移动,各伸缩部132也能吸收该出没量。因此,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130的各检测用叉杆开口部133,可以抑制被该检测用叉杆开口部133包围的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在外圆周位置的移动。即,各检测用叉杆开口部132使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外圆周沿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出没方向P滑动可以降低。可以防止因该滑动而分别从各检测用叉杆开口部132与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之间进水。因此,可以防止由检测装置90A、90B固定于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倾斜角度的检测精度的降低。
此外,由于各检测用叉杆开口部133,覆盖了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各台阶部80c,所以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130的各检测用叉杆开口部133可以限制由各台阶部80c再向壳架40侧移动。即,由于各检测用叉杆开口部132,可以防止由各台阶部80c再向壳架40侧滑动,所以能防止分别从各检测用叉杆开口部132与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之间进水。以此,可以防止由检测装置90A、90B固定于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倾斜角度的检测精度的降低。
然后,如图17所示,将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安装在外后视镜底座200上。此时,如图18所示,将壳架40的壳架本体30的定位孔39插在形成于外后视镜底座200规定位置的定位凸起部201上。以此,进行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对外后视镜底座200的定位。并且,将作为壳架用固定部件的螺钉(参照图1)150,从保持架10的轴承部11的轴承部开口部11a插入,并与由壳架盖20的壳架盖连通孔21a及壳架本体30的壳架本体连通孔31构成的壳架连通孔螺纹配合。以此,可以用一个部件将壳架盖20与壳架本体30固定。
然后,将向壳架40的内面凸出的螺钉150的前端部插入形成于外后视镜底座200上的螺钉开口部202,并拧紧。以此,能将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固定在外后视镜底座200上。因此,可以用一个螺钉150可靠地进行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对外后视镜底座200的固定。因此,可以削减包括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的外后视镜的零件数量,且能实现组装工时的削减或制造成本的削减。此外,由于固定部件,其在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的中心部将该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固定在外后视镜底座上,所以与以往在壳架40的外圆周进行上述固定时相比,可以实现壳架或保持架的小型化。因此,可以实现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的小型化。并且,由于从保持架10的轴承部开口部11a将螺钉150与壳架连通孔螺纹配合,并且插入,所以利用螺钉150能将使壳架40的壳架盖20的枢轴21与在保持架10上形成的轴承部11嵌合后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简单且容易地固定在外后视镜底座200上。
然后,在壳架本体30的各驱动电源插头承受部37,分别插入未图示的驱动电源插头(参照图9)。该驱动电源插头,通过未图示的倾斜控制装置,向驱动装置60A、60B的各马达64供给来自装载于车辆的电瓶等的驱动电源。此外,如图18所示,在壳架本体30的外部插头承受部38,插入未图示的外部插头,并连接该外部插头的未图示的连接端子承受部与检测部件93的检测用插头95的连接端子96a~96d。此时,由于壳架盖20的检测用装卡部件25,将检测用插头95卡紧,所以检测部件93与检测用插头95一起被限制沿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的出没方向P移动。即,当在检测用插头95(外部插头承受部38)上装卸外部插头时,设有该检测用插头95的检测部件93,可以防止向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出没方向P移动。因此,可以防止被设在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上的各滑动部件91相对于设在检测部件93上各电阻体92的位置偏移。以此,可以防止被固定在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倾斜角度的检测精度的降低。此外,当在检测用插头95上装卸外部插头时,在检测部件93上,沿一对检测用叉杆80A、80B出没方向P施加了力,但因检测用装卡部件25将检测用插头95卡紧,可以防止该力施加于检测部件93上。因此,可以防止检测部件93的损坏。根据以上,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的组装结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的动作。首先,说明相对于壳架40使保持架10向左右方向倾斜时的动作。通过未图示的倾斜控制装置,向驱动装置60A的马达64供给电源,当使第1齿轮61正转时,利用各滑动爪50f与内螺纹61c螺纹配合的驱动用叉杆50A向出没方向P中的从壳架40凸出的方向,即向保持架10侧移动。当驱动用叉杆50A向上述方向移动时,驱动用插口部12A与该驱动用叉杆50A的前端部50b嵌合的保持架10,以壳架盖20的枢轴21为中心且沿箭头Q方向中的、保持架10的驱动用插口部12A侧与壳架40之间的间隔,向比检测用插口部13A侧与壳架40之间的间隔大的方向(左侧)倾斜。因此,被固定在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其向相对于汽车前进方向的左侧倾斜(参照图19)。
一旦保持架10向左侧倾斜,则前端部80b与保持架10的检测用插口部13A嵌合的检测用叉杆80A,向出没方向P中的朝壳架40的沉没方向移动。一旦检测用叉杆80A向上述方向移动,则检测装置90A,检测出检测用叉杆80A的出没量。即,被固定于检测用叉杆80A上的滑动部件91,在被设在检测部件93上的电阻体92上向上述方向滑动,以使从未图示的外部插头供给的检测电源的电压变化,例如检测出电压向加侧变化。通过检测用插头95及外部插头向未图示的倾斜控制装置输出该电压的变化。
另一方面,当使驱动装置60A的第1齿轮61倒转时,驱动用叉杆50A向出没方向P中从壳架40的沉没方向移动。一旦驱动用叉杆50A向上述方向移动,则保持架10以壳架盖20的枢轴21为中心向箭头Q方向中的、保持架10的驱动用插口部12A侧与壳架40之间的间隔,向比检测用插口部13A侧与壳架40之间的间隔小的方向(右侧)倾斜。因此,被固定在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其向相对于汽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倾斜(参照图19)。由于一旦保持架10向右侧倾斜,则检测用叉杆80A向出没方向P中的从壳架40出没方向移动,所以滑动部件91在电阻体92上向上述方向滑动,并检测电源的电压变化,例如检测出电压向减侧变化。向未图示的倾斜控制装置输出该电压的变化。
以下,说明相对于壳架40使保持架10向上下方向倾斜时的动作。通过未图示的倾斜控制装置,向驱动装置60B的马达64供给电源,当使第1齿轮61正转时,驱动用叉杆50B向出没方向P中的从壳架40凸出的方向移动。一旦驱动用叉杆50B向上述方向移动,则驱动用插口部12B与该驱动用叉杆50B的前端部50b嵌合的保持架10,以壳架盖20的枢轴21为中心且沿箭头Q方向中的、保持架10的驱动用插口部12B侧与壳架40之间的间隔,向比检测用插口部13B侧与壳架40之间的间隔大的方向(下侧)倾斜。因此,被固定在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其向相对于汽车前进方向的下侧倾斜(参照图19)。
一旦保持架10向下侧倾斜,则前端部80b与保持架10的检测用插口部13B嵌合的检测用叉杆80B,向出没方向P中的向壳架40的沉没方向移动。一旦检测用叉杆80B向上述方向移动,则检测装置90B,检测出检测用叉杆80B的出没量。即,被固定于检测用叉杆80B上的滑动部件91,在设在检测部件93上的电阻体92上向上述方向滑动,以使从未图示的外部插头供给的检测电源的电压变化,例如检测出电压向加侧变化。通过检测用插头95及外部插头向未图示的倾斜控制装置输出该电压的变化。
另一方面,当使驱动装置60b的第1齿轮61倒转时,驱动用叉杆50B向出没方向P中的壳架40沉没的方向移动。一旦驱动用叉杆50B向上述方向移动,则保持架10以壳架盖20的枢轴21为中心向箭头Q方向中的、保持架10的驱动用插口部12B侧与壳架40之间的间隔,向比检测用插口部13B侧与壳架40之间的间隔小的方向(上侧)倾斜。因此,被固定在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其向相对于汽车前进方向的上侧倾斜(参照图19)。由于一旦保持架10向上侧倾斜,则检测用叉杆80B向出没方向P中的从壳架40出没方向移动,所以滑动部件91在电阻体92上向上述方向滑动,并检测电源的电压变化,例如检测出电压向减侧变化。向未图示的倾斜控制装置输出该电压的变化。
此外,以上说明的是在左侧的外后视镜上安装了上述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的状况,也可以用大致相同或相同的结构安装于右侧的外后视镜上。此时,只要将外后视镜倾斜装置被安装在右侧外后视镜上的状态转动90°安装即可。此外,未图示的倾斜控制装置,其根据储存于该倾斜控制装置中的保持架10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利用叉杆驱动机构70将保持架10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倾斜,叉杆检测机构100检测出上述被储存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并判断检测出的倾斜角度是否达到被储存的倾斜角度,并停止叉杆驱动机构70。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根据驾驶该车的驾驶员从设在车内的输入机构输入的保持架10任意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用叉杆驱动机构70将保持架10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倾斜。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其在壳架40内部具有叉杆驱动机构70、叉杆检测机构100,所以能使固定于保持架10上的镜子本体倾斜动作的叉杆驱动机构70及叉杆检测机构100一体化。因此,可以削减能检测镜子本体倾斜角度的外后视镜的零件数量,并可以实现组装工时的削减或制造成本的削减。
此外,不需要如以往所述地、利用另外的固定部件将该叉杆检测机构100固定在壳架盖200或该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上,而是利用一个螺钉150将外后视镜倾斜装置1固定在外后视镜底座200上,以此也将叉杆检测机构100固定在外后视镜底座200上。因此,可以实现能检测镜子本体倾斜角度的外后视镜的组装工时的削减或制造成本的削减。

Claims (15)

1.一种使后视镜的镜本体倾斜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固定了所述镜子本体的保持架、
与形成于所述保持架上的轴承部嵌合,且能灵活倾斜地支撑该保持架的具有枢轴的壳架、
由与前端部设在所述保持架上的第1驱动用插口部、第2驱动用插口部嵌合,并能使所述保持架分别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倾斜的一对驱动用叉杆、分别使该一对驱动用叉杆出没于所述壳架的驱动装置构成的叉杆驱动机构、
由以夹持所述一对驱动用叉杆及枢轴面对设置,且分别对应于所述保持架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倾斜而出没于所述壳架的一对检测用叉杆、根据该一对检测用叉杆的出没量检测出所述保持架的倾斜角度的检测装置构成的叉杆检测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具有:
被分别固定在所述一对检测用叉杆上的滑动部件、
被收纳于所述壳架内部,且因所述滑动部件对应所述检测用叉杆的从所述壳架的出没量滑动,而改变电输出的电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阻体,其形成于设有向外部输出该电阻体电气输出的检测用插头的检测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用插头,通过所述壳架内面与外部插头连接,
所述壳架,在面对所述检测用插头的位置,形成了卡紧该检测用插头的检测用卡装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架,形成了从所述枢轴的前端部连通到该壳架内面的壳架连通孔,且利用从该壳架连通孔穿到保持架的壳架用固定部件,将该壳架固定在该外后视镜保持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部,其在面对所述壳架连通孔的位置,形成了连通到该保持架表面的轴承部开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架,形成了一对检测用插座部,
所述一对检测用插杆的前端部,分别与所述一对检测用插座部嵌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架内部,形成了一对检测用叉杆导向部,
所述一对检测用插杆,形成了在所述一对检测用叉杆导向部的各个内圆周面沿该一对检测用插杆的出没方向滑动的配合爪,
所述配合爪,其通过固定在所述检测用插杆内部的弹性部件,向该检测用插杆径向外侧施加弹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具有:
分别被固定在所述一对检测用插杆上的滑动部件、
被分别固定在所述一对检测用叉杆上的滑动部件、
被收纳于所述壳架内部,且因所述滑动部件对应所述检测用叉杆的从所述壳架的出没量滑动,而改变电输出的电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件,被固定在与所述配合爪的所述检测用插杆导向部内圆周面面对的位置上形成的滑动部件固定部上,
所述检测用插杆导向部,形成用于所述滑动部件在所述电阻体上滑动的切口部,
所述滑动部件固定部的一部分与所述检测用插杆导向部内圆周面靠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部,被形成于向所述检测用插杆导向部的径向外侧形成的延伸部上,
固定了所述滑动部件的滑动部件固定部,被配置在所述延伸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架具有:
形成了一对检测用叉杆通孔及一对驱动用叉杆通孔的壳架盖、和收纳了所述叉杆驱动机构及所述叉杆检测机构的壳架本体,在所述壳架盖与壳架本体之间,装有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
所述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其形成了覆盖所述壳架盖内面,且在面对所述检测用叉杆通孔的位置包围所述一对驱动用叉杆外圆周面的叉杆用开口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架本体上,形成了收纳有沿所述一对检测用叉杆出没方向滑动的一对检测用叉杆导向部及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装置收纳部,
所述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其被装在所述壳架盖,与检测用叉杆导向部及所述检测装置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用叉杆密封部件,具有从所述检测用叉杆通孔向所述保持架侧凸出的蛇腹状伸缩部,
所述检测用叉杆开口部,被形成于所述伸缩部的前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外后视镜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用叉杆,在其前端部附近具有台阶部,
所述检测用叉杆开口部,被形成能覆盖所述台阶部的形状。
CNB2004100697286A 2003-07-10 2004-07-09 外后视镜倾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82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94990A JP4259213B2 (ja) 2003-07-10 2003-07-10 アウターミラー傾動装置
JP2003194989 2003-07-10
JP2003194989A JP2005028959A (ja) 2003-07-10 2003-07-10 ロッド検出機構
JP2003194987A JP2005028957A (ja) 2003-07-10 2003-07-10 アウターミラー傾動装置
JP2003194988A JP4259212B2 (ja) 2003-07-10 2003-07-10 ハウジングの密閉構造
JP2003194990 2003-07-10
JP2003194988 2003-07-10
JP2003194987 2003-07-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6104A true CN1576104A (zh) 2005-02-09
CN1318238C CN1318238C (zh) 2007-05-30

Family

ID=33458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972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8238C (zh) 2003-07-10 2004-07-09 外后视镜倾斜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34906B2 (zh)
EP (1) EP1495912B1 (zh)
KR (1) KR100582936B1 (zh)
CN (1) CN1318238C (zh)
DE (1) DE602004020151D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5669A (zh) * 2010-02-08 2011-08-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02555914A (zh) * 2010-12-14 2012-07-11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外后视镜装置
CN102596644A (zh) * 2009-11-10 2012-07-18 株式会社美姿把 镜面角度调节装置
CN103241181A (zh) * 2012-02-13 2013-08-14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反射镜装置
CN106697137A (zh) * 2016-12-31 2017-05-24 张玉莲 减震机构
CN107264411A (zh) * 2016-03-31 2017-10-20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视觉辨认装置的视觉辨认角度调整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27557C2 (nl) * 2004-11-22 2006-05-23 Eaton Automotive Bv Spiegelverstelmechanisme, in het bijzonder voor een buitenspiegel voor een motorvoertuig.
KR100623331B1 (ko) * 2005-05-26 2006-09-13 주식회사 쉐프네커 풍정 고정축 출력전압 특성을 향상시킨 자동차용 전동식아웃사이드미러의 미러 구동장치
KR100600926B1 (ko) * 2005-05-26 2006-07-13 주식회사 쉐프네커 풍정 구동력을 향상시킨 자동차용 전동식 아웃사이드미러의 미러구동장치
KR100694441B1 (ko) * 2005-12-10 2007-03-12 주식회사 쉐프네커 풍정 조정가이드의 밀착력을 향상시킨 자동차용 전동식아웃사이드미러의 위치 검출장치
EP2208641B1 (de) * 2009-01-14 2011-11-02 Magna Auteca AG Antrieb für ein zu verstellendes Bauteil
EP2208642B1 (de) * 2009-01-14 2011-10-12 Magna Auteca AG Antrieb für ein zu verstellendes Bauteil
JP5710227B2 (ja) * 2010-11-30 2015-04-3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JP6040049B2 (ja) 2013-02-20 2016-12-07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の鏡面角度検出装置のシール構造および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CN106427789A (zh) * 2016-08-28 2017-02-22 宁波精成车业有限公司 记忆式汽车后视镜镜面驱动器
CN106711676B (zh) * 2016-11-30 2020-02-07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电容放电器及放电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26737B1 (fr) * 1982-05-13 1986-04-25 Manzoni Stephane Dispositif limiteur de couple pour mecanisme de commande d'un miroir de retroviseur
US4606616A (en) * 1983-05-18 1986-08-19 Parker Douglas I Microscopes
US4678295A (en) 1985-04-05 1987-07-07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Memory positioning system for remote control rear-view mirror
DE3802535A1 (de) * 1987-05-21 1989-02-23 Sattler Hans Eberhard Vorrichtung zur betrachtung insbesondere von rohedelsteinen in einer immersionsfluessigkeit
US4915493A (en) 1989-01-04 1990-04-10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Automotive rear view mirror assembly
US4893223A (en) * 1989-01-10 1990-01-09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Illumination devices for inspection systems
US5226034A (en) * 1990-06-19 1993-07-06 Ichikoh Industries, Ltd. Electrically remote-controlled type mirror assembly
US6449088B1 (en) * 1993-11-05 2002-09-10 Emcal Variable darkfield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micro and macro optical imagers
US5822053A (en) * 1995-04-25 1998-10-13 Thrailkill; William Machine vision light source with improved optical efficiency
US5690417A (en) * 1996-05-13 1997-11-25 Optical Gaging Products, Inc. Surface illuminator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orientation and inclination of incident illumination
AT405501B (de) * 1997-01-17 1999-09-27 Magna Reflex Holding Gmbh Verstellbarer rückspiegel, insbesondere aussenspiege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3396018B2 (ja) * 1997-03-25 2003-04-14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ミラー位置検出装置
US5986364A (en) * 1997-04-14 1999-11-16 Donnelly Corporation Housing with integral weather seals and noise dampeners for a rearview mirror actuator assembly
DE19733990A1 (de) * 1997-08-06 1999-02-11 Zeiss Carl Jena Gmbh Stereomikroskop mit einem Probenwechsler
KR100288607B1 (ko) * 1997-09-30 2001-05-02 모치마루 마모루 차량미러용와이퍼
KR100278477B1 (ko) * 1997-10-24 2001-03-02 윤종용 광학현미경
JP3315358B2 (ja) * 1997-12-02 2002-08-19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画像処理測定機の照明装置
US6094027A (en) * 1999-01-11 2000-07-25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memory mirror position transducer
JP4534177B2 (ja) * 1999-07-02 2010-09-01 株式会社ニコン 正立顕微鏡
US6474822B2 (en) 1999-07-14 2002-11-05 David Swindon Potentiometer for motorized mirror
US6412960B1 (en) 1999-09-14 2002-07-02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Mirror surface angle adjusting device and mirror surface angle detector for a vehicle
JP4110721B2 (ja) 2000-08-31 2008-07-02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ミラー駆動装置のホルダベース構造
US6441958B1 (en) * 2001-03-29 2002-08-27 Chak Sing Richard Yeung Digital imaging microscope
US6478436B1 (en) * 2001-05-22 2002-11-12 Eaton Corporation Sensing mirror position in a powered mirror positioning system
JP2003185929A (ja) * 2001-12-13 2003-07-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実体顕微鏡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6644B (zh) * 2009-11-10 2015-11-25 株式会社美姿把 镜面角度调节装置
CN102596644A (zh) * 2009-11-10 2012-07-18 株式会社美姿把 镜面角度调节装置
US9022588B2 (en) 2009-11-10 2015-05-05 Mitsuba Corporation Mirror surface angle adjusting device
CN102145669A (zh) * 2010-02-08 2011-08-1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02145669B (zh) * 2010-02-08 2016-03-30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CN102555914A (zh) * 2010-12-14 2012-07-11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外后视镜装置
CN102555914B (zh) * 2010-12-14 2016-03-16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外后视镜装置
CN103241181A (zh) * 2012-02-13 2013-08-14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反射镜装置
CN103241181B (zh) * 2012-02-13 2015-08-0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车辆用反射镜装置
US9028080B2 (en) 2012-02-13 2015-05-12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Mirror device for vehicle
CN107264411A (zh) * 2016-03-31 2017-10-20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视觉辨认装置的视觉辨认角度调整机构
CN107264411B (zh) * 2016-03-31 2021-07-27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视觉辨认装置的视觉辨认角度调整机构
CN106697137A (zh) * 2016-12-31 2017-05-24 张玉莲 减震机构
CN106697137B (zh) * 2016-12-31 2019-08-27 张玉莲 减震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95912A2 (en) 2005-01-12
EP1495912A3 (en) 2005-07-27
US20050030655A1 (en) 2005-02-10
CN1318238C (zh) 2007-05-30
US7334906B2 (en) 2008-02-26
EP1495912B1 (en) 2009-03-25
DE602004020151D1 (de) 2009-05-07
KR20050007162A (ko) 2005-01-17
KR100582936B1 (ko) 2006-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6104A (zh) 外后视镜倾斜装置
CN1441513A (zh) 可以从外部识别天线的方向的雷达装置
CN1165909C (zh) 光盘驱动器
CN100336679C (zh) 镜子部件倾斜机构
CN1251236C (zh) 盘驱动器及其转台
CN1297181C (zh) 电子设备及该电子设备中的可移动元件驱动方法
CN1959350A (zh) 回转式编码器,辊部件,带运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874854A (zh) 刷洗机箱及其使用方法
US8414136B2 (en) Vehicle mirror apparatus
CN1366307A (zh) 盘片夹持装置
CN1734285A (zh) 超声传感器
CN1484760A (zh) 用于测量表面轮廓的设备
CN214591037U (zh) 机器人及其伺服电机
CN1113346C (zh) 播放小型磁盘和袖珍盘的播放机
CN1135536C (zh) 光盘装置
CN1280823C (zh) 盘片装置
CN1245333A (zh) 光盘驱动器的自动平衡装置
CN1080916C (zh) 盘重放装置
CN1383560A (zh) 传感器导向轴的调整装置
CN1150554C (zh) 盘驱动系统
CN1253888C (zh) 记录再生装置
CN100338678C (zh) 光盘盒
CN1691169A (zh) 盘驱动装置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604222A (zh) 拾取器支承构造和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CN1453780A (zh) 光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