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6457A - 多媒体光盘,再生装置及再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媒体光盘,再生装置及再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16457A
CN1516457A CNA031363008A CN03136300A CN1516457A CN 1516457 A CN1516457 A CN 1516457A CN A031363008 A CNA031363008 A CN A031363008A CN 03136300 A CN03136300 A CN 03136300A CN 1516457 A CN1516457 A CN 1516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icture
data
display mod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363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0970C (zh
Inventor
ɽ��һ��
山内一彦
֮
村濑薰
����һ
小塚雅之
佐伯慎一
三輪胜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1464017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516457(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16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6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09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09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 H04N9/8227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the additional signal being at least another television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022Control pane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4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04N21/422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hardware details
    • H04N21/4221Dedicated function buttons, e.g. for the control of an EPG, subtitles, aspect ratio, picture-in-picture or tele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8Alteration of picture size, shape,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e.g. zooming, rotation, rolling,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5/9201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video signal
    • H04N5/920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video signal the additional signal being a character code signal
    • H04N5/9208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video signal the additional signal being a character code signal involving the use of sub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1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 H04N7/0117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involving conversion of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incoming video signal
    • H04N7/0122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involving conversion of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incoming video signal the input and the output signals having different aspect ratio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88Data services, e.g. news ticker
    • H04N21/4884Data services, e.g. news ticker for displaying subtit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04Synchroni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445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445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H04N5/45Picture in picture, e.g. displaying simultaneously another television channel in a region of the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60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for the sound signals
    • H04N5/602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for the sound signals for digital soun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5/92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by pulse code modulation
    • H04N5/9261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by pulse code modulation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H04N5/926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by pulse code modulation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7921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for more than one process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 H04N9/8063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of the PCM audio and PCM video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Abstract

具有记录了包括主图像数据、副图像数据组的流的流区和记录了多个显示方式信息和副图像指示信息的组合的管理区;主图像数据是配置了多个预先加工成适合多个宽高比中的特定宽高比的显示器显示的帧数据构成的主图像数据;副图像数据组是包括指示反射式电视放映机和指示反射式电视放映机数据的显示位置的坐标信息的副图像数据的集合;显示方式信息示出了以多个宽高比显示器中的某一个显示解码主图像数据的帧数据时、将帧数据加工成怎样的显示方式的一个形态;副图像指示信息指示在和主图像数据相同的流中包含的副图像数据组中、包含与显示方式信息所示的那一个形态一致的坐标信息的副图像数据是哪一个。

Description

多媒体光盘、再生装置及再生方法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No.97190504.5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了信息信号的光盘及再生装置,涉及其中还记录了包括活动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图像数据的图像信息的光盘、再生装置及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激光盘等、光盘及其再生装置的应用,有电影等图像应用(图像应用特别称为图像标题)。
在图像标题中,伴随着电影供给的国际化,出现了“与多国语言对应的电影标题”。所谓“多国语言对应”,是指操作者能够从多种语言中选择一种与图像信息同时显示的字幕,例如,在面向欧美的与多国语言对应的图像标题中,存储了英语、法语、德语的切换声音和字幕,可用对操作者来说最恰当的语言来对电影进行视听。
作为与“多国语言对应的图像标题”的背景技术,有在盘上存储的数据格式,即活动图像专家组(MPEG)流数据,在MPEG流中,可以存储利用在该方式中规定的压缩编码方法高效率地压缩了的活动图像信息,同时,可以存储可择一再生的多道的副图像信息和多道的声音信息。即,通过在活动图像信息中存储电影的图像内容和多道声音信息,在副图像信息中存储各国语言的切换声音、字幕来实现“与多国语言对应的图像标题”。
还有,成为“与多国语言对应的图像标题”的背景技术之一,有盘再生装置中的屏显示(OSD,On Screen Display)处理。所谓OSD处理,是解码副图像信息中所含的图像数据,根据副图像信息中所含的显示命令,在显示中的活动图像中对其进行合成显示的处理,即,在操作者选择了希望视听的语言时,盘再生装置就选择再生多道化的副图像信息中相当的字幕的副图像信息,在活动图像中对其进行合成显示。还有,有时也将用于显示这样的字幕等的图像数据称为“反射式电视放映机数据”。
图像作品的制作者在将其内容制作成标题时指定上述副图像信息的合成位置。因此,可以把字幕等副图像信息在标题制作者认为最佳的位置上合成。例如,假定制作者在显示命令中指定了主图像中登场人物像的胸部附近的坐标,般再生装置则能根据该命令在登场人物像的胸部附近合成表示登场人物姓名的字幕。即使在显示多个登场人物的情况下,由于可在登场人物前无误地合成显示姓名的字幕,故极为有效。
作为与上述“与多国语言对应”不同的图像标题的动向,有“宽对应”。所谓“宽对应”,是指通过用与剧场公开的宽高比相同的16∶9进行图像显示,来实现比剧场公开的电影更动人的视听。
作为“宽对应”的背景技术之一,有宽型电视装置。所谓“宽型电视装置”,是指具有宽高比为16∶9的图像显示区,同时,在水平方向上对输入的传送4∶3图像内容的NTSC(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信号进行内插、将宽高比变换为16∶9进行显示。即,在盘上存储的图像信息存储预先在水平方向上对图像内容进行了压缩加工的图像内容,以便当进行变换成16∶9的宽高比变换之际,成为最佳的图像显示。在水平方向上压缩了的图像内容,在利用宽型电视装置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内插处理后,以16∶9的宽高比进行图像显示。
“宽对应”的技术背景之一是利用盘再生装置的显示方式变换处理。所谓显示方式变换处理,是指在用具有4∶3的宽高比的通常电视装置视听之际,对上述宽对应了的图像标题的图像内插处理。如上所述,成为最佳的图像内容。具体地说,是在水平方向上压缩了的图像。因此,在显示时在沿水平方向上不进行内插处理的显示装置中,在电视装置中原封不动地显示在水平方向上压缩了的图像。用于补偿这一点的盘再生装置的处理是显示方式变换处理,是通过变换主图像即图像信号的显示方式(显示模式)、在受限制的画面内配置图像内容的处理。
作为显示方式的代表,有“全扫描显示方式”和“标题框(しタボックス)显示方式”。前者所谓全扫描显示方式,是根据在MPEG中规定的FCVO(帧中心垂直偏置)数据和FCHO(帧中心水平偏置)数据,使宽电视对应型的图像进入(slide)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规定的宽度后再截去左右端,把图像放进宽高比为4∶3的电视画面内的显示方式。即,全扫描显示方式是以截去图像内容为代价,在宽高比为4∶3的电视画面上配置图像的一个一个的片断。
后者所谓“标题框显示方式”是指在通过将宽高比为16∶9的图像缩小后配置在宽高比为4∶3的电视画面的中心部,并在上下添加校正图像,把图像放进宽高比为4∶3的电视画面中的显示方式。即,标题框显示方式是以图像内容的缩小为代价,在宽高比为4∶3的电视画面上配置图像的一个一个的片断。
如果将标题框显示方式和全扫描框显示方式进行比较的话,则标题框显示方式具有比全扫描显示方式更易于制作的优点。这是因为,如果全扫描显示方式错误指定了应修整的范围的话,就会出现切掉人像的半张脸等的现象,因此,为避免不经意地切去图像内容,制作者希望进行在各帧中慎重地确定FCVO、FCHO的操作。
通过利用上述盘再生装置的标题框显示方式变换和全扫描显示方式变换,比如即使电视画面的宽高比为4∶3,也适当地把宽对应的图像内容配置在画面中。
然而,在进行上述“宽对应”的电视装置、盘及盘再生装置中,在再生进行上述“与多国语言对应”的图像标题时,存在着字幕的合成位置不能总是在最合适的合成位置上。有用4∶3的显示装置显示“宽对应”的图像标题时,进行上述全扫描显示方式变换,但此时改变了图像内容显示时的配置位置。因此,在图像上合成显示的字幕在与其对应的图像内容不同的坐标上进行显示。
举图像标题的具体制作例来说明副图像和实际图像的合成位置偏移的问题。例如,编辑称为“动物图鉴”的图像标题的制作者考虑在介绍鸟类的一个片断的图像中合成字幕。图1A的宽电视对应图像y101是具有动力图鉴的图像的一个片断,字幕y102是应合成其图像的副图像的一例。制作者在宽电视显示方式的坐标系统中指定“Penguin”的字幕合成目的地,在鸟类的脚下合成这样的字幕。
合成图像y103是在图像y101上合成字幕y102的合成图像。限于看到合成图像y103,不能有任何空白,所以是制作者打算得到的合成图像。如果,如图1A那样在制作者想要的位置上合成副图像,则没有问题。这样,图1B示出了在宽扫描显示方式中显示的、在宽电视显示方式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副图像的合成坐标的图像标题时的合成图像。在图1B中,以将字幕“Penguin”作为对象的图像内容进行偏移,就知道合成图像了。这样,因为合成位置偏移在全扫描显示方式中的副图像-主图像合成时的坐标系统和宽电视显示方式中的主图像-副图像合成时的坐标系统不同,所以,即使在宽电视显示方式中,是最佳合成位置,在全扫描显示方式中,字幕的合成也偏离了最佳位置。
图1C示出了将再生装置切换为标题框显示方式时的合成图像。在将盘再生装置切换为标题框显示方式时,在从以字幕“Penguin”为对象的图像内容偏移了的位置上进行显示。这样,合成位置向左偏移的原因在于,与全扫描显示方式相同的坐标系统不同。在宽电视显示方式中即使是最合适的合成位置,在标题框显示方式中,字幕的合成也偏离了最佳位置。
在图1C中的一例中,在主图像和校正图像的交界部处合成了字幕。在本图中,字幕“Penguin”的上半部分位于主图像中,在校正图像区y104中看到下半部分。校正图像y104一律绘成黑色类的颜色,因此,与将主图像放在背景中的上半部分比较,彩色关系变坏。
如果上述坐标的偏移是由显示方式的不同引起的,那么,认为只要将主图像和副图像的合成时间提前就可以了。即,在向全扫描和标题框变换前进行副图像和主图像的合成,图2A示出了在与副图像合成后变换成全扫描显示方式后的图像的一例,图2B示出了在与副图像合成后变换成标题框显示方式的图像的一例,图2A的问题在于,因为字幕“Penguin”的“in”在图像右端,所以,在全扫描显示方式变换之际,“Penguin”的“in”与图像右端一起被截去了。图2B的问题在于,因为以与图像内容的缩小率相同的倍数缩小字幕“Penguin”,所以,构成字幕“Penguin”的字符“e”、“g”损坏,只能看见黑点。
这样,所谓把主图像与副图像的合成时间提前的解决方案,表现的结果是字幕空白的缺点大于消除合成位置偏移的优点,不能说是现实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论将电视画面的显示方式设定为何种方式、都能在制作者打算的位置上将字幕合成在主图像上的多媒体光盘、再生装置和再生方法。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的重放设备,所述光盘包括:一个流区,用于存储多个视频对象(VOB),所述视频对象(VOB)包括至少一组存储在图像数据区中的图像数据和多组存储在副图像数据区(副图像部分)中有待有选择地与所述一组图像数据一起再现的副图像数据;和一个控制区,存储一组用于控制数据在光盘上的再现过程的管理信息;所述一组副图像数据包括一组存储在图像数据区的图像数据和一组存储在坐标信息区中表示所述一组图像数据显示位置的坐标信息;且所述一组管理信息包括:一组存储在映像信息区的映像信息,该映像信息表示成对的一组存储在显示方式信息区中的显示方式信息;和一组存储在图像指示信息区中的副图像指示信息;一组映像信息对应于其中一个所述视频对象;且所述一组显示方式信息在相应组的图像数据各帧以多个宽高比的其中一个宽度比显示时表示多个显示方法的其中之一;且所述一组副图像指示信息表示同一个视频对象中多组副图像数据中的一组副图像数据,所述视频对象包括一组与所述一组显示方式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方法中之一互相一致的坐标信息,所述光盘的重放设备包括:一个读出装置,能从光盘读出视频对象(VOB)和一组所述映像信息;一个显示设定寄存器,用于存储表示其中一个显示方法的显示方式信息;一个图像解码器,用于对所述视频对象(VOB)中的一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并根据其中一个显示方法处理经解码的一组图像数据的帧;一个副图像解码器,用于对包含在所述视频对象中的多组副图像数据中的一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并将经解码的一组图像数据配置在经处理的帧上;一个控制器,用于控制读出装置、图像解码器和副图像解码器;其特征在于,控制器安排得使其控制读出装置从光盘读出所述视频对象(VOB)和一组所述映像信息,控制图像解码器对包含在视频对象(VOB)中的一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并根据存储在显示设定寄存器中的显示方式信息处理经解码的该组图像数据的帧;根据该组读出的映像信息中与存储在显示设定寄存器中的显示方式信息一致的该组副图像指示信息,从包含在读出的视频对象(VOB)中的多组副图像数据确定一个副图像数据;和控制副图像解码器使其对包含在所确定的该组副图像数据的一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重放光盘的重放方法,所述光盘包括:一个流区,用于存储多个视频对象(VOB),所述VOB包括至少一组存储在图像数据区中的图像数据和多组存储在副图像数据区(副图像部分)中有待有选择地与所述一组图像数据一起再现的副图像数据;和一个控制区,存储一组用于控制数据在光盘上的再现过程的管理信息;所述一组副图像数据包括一组存储在图像数据区的图像数据和一组存储在坐标信息区中表示所述一组图像数据显示位置的坐标信息;且所述一组管理信息包括:一组存储在映像信息区的映像信息,该映像信息表示成对的一组存储在显示方式信息区中的显示方式信息;和一组存储在图像指示信息区中的副图像指示信息;一组映像信息对应于其中一个所述视频对象;且所述一组显示方式信息在相应组的图像数据各帧以多个宽高比的其中一个宽度比显示时表示多个显示方法的其中之一;且所述一组副图像指示信息表示同一个视频对象中多组副图像数据中的一组副图像数据,所述视频对象包括一组与所述一组显示方式信息所指示的显示方法中之一互相一致的坐标信息,所述重放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从光盘读取视频对象(VOB)和一组所述映像信息;存储表示其中一种显示方法的显示方式信息;对包含在所述视频对象(VOB)中的一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并处理其中一个显示方法下经解码的一组图像数据的帧;对包含在所述视频对象(VOB)中的多组副图像数据的一组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并将经解码的该组图像数据配置在经处理的帧上;控制图像数据和副图像数据的读出和解码过程:其特征在于,控制步骤安排得使其:控制所述映像信息从光盘的读出过程;控制包含在所读出的视频对象(VOB)中的一组图像数据的解码过程,并根据存储在显示设定寄存器中的显示方式信息处理经解码的该组图像数据的帧;根据所读出的该组映像信息中与存储在显示设定寄存器中的显示方式信息一致的该组副图像指示信息,确定包含在所读出的视频对象(VOB)中的多组副图像数据的一个副图像数据;和控制包含在所确定的副图像数据中的一组图像数据的解码过程,并将经解码的一组图像数据配置在经处理的帧上。
用多媒体光盘来实现上述目的,在多媒体光盘中记录了配置了多个预先加工成适合多个宽高比中特定宽高比的显示器显示的帧数据构成的主图像数据;其特征在于,具有记录了包括上述主图像数据、副图像数据组的流的流区和记录了多个显示方式信息和副图像指示信息的组合的管理区;副图像数据组是包括反射式电视放映机数据和指示反射式电视放映机数据的显示位置的坐标信息的副图像数据的集合;显示方式信息示出了以上述多个宽高比显示器中的某一个显示解码主图像数据的帧数据时,将帧数据加工成怎样的显示方式的一个形态;副图像指示信息指示在和主图像数据相同的流中包含的副图像数据组中,包含与显示方式信息所示的那一个形态一致的坐标信息的图像数据是哪一个。根据该构成,在多媒体光盘侧设置表示由显示方式的种类选择哪个副图像数据的信息,所以,用宽高比为4∶3的通常电视机视听图像标题,即使将电视画面切换为全扫描显示方式和标题框显示方式,也能够在最适合于这些显示方式的合成位置上合成字幕。这样,通过在多媒体光盘中设置具有从显示方式唯一地选择副图像数据的信息的区,回避了副图像的合成位置偏移的现象,制作者能够确定副图像数据的道配置。这样,能够制作可回避显示方式切换的影响的图像标题。
这里,在上述多个宽高比中,有16∶9和4∶3,能够构成显示方式信息,以便表示把帧数据加工成下列哪一种方式的形态,在显示器宽高比为16∶9时,是宽高比为16∶9的图像显示方式即宽电视方式;在显示器宽高比为4∶3时,宽高比为4∶3的图像显示方式即标准电视方式;在显示器宽高比为4∶3时,将宽高比为16∶9的图像整理加工成宽高比为4∶3的显示方式即全扫描方式;在显示器宽高比为4∶3时,将宽高比为16∶9的图像添加校正图像加工成宽高比为4∶3的显示方式,即标题框方式。在宽电视显示方式的坐标系统中,在全扫描显示方式下,能够把也包含整理了的画面左右端的区确定在副图像的合成位置上;在全扫描显示方式的坐标系统中,能够确定字幕的合成位置,以便借助于整理避免画面的左右端被截去;在标题框显示方式的坐标系统中,能够把字幕的合成位置确定于校正图像上。
这里,在记录了配置了多个帧数据(预先加工成适合多个宽高比中的特定宽高比的显示器的显示)的主图像数据的多媒体光盘中,包括记录了多个上述主图像数据、副图像数据组构成的流的流区和记录了多个脚本信息的管理区;副图像数据组是包括反射式电视放映机数据和指示反射式电视放映机数据的显示位置的坐标信息的副图像数据的集合;脚本信息包括读出信息、选择要素信息和分支信息,读出信息指示在流区中记录的流中,应该读出的流的地址,选择要素信息在每一个副图像数据中表示利用读出信息读出流之际应该使用的副图像数据的选择要素,分支信息指示在读出信息指示的流全部读出后下一个应该选择的脚本信息;选择要素信息有多个逻辑道编号、显示方式信息和副图像指示信息的组合,逻辑道编号是用反射式电视放映机数据的图像内容来对副图像数据进行分类的编号,显示方式信息示出了以上述多个宽高比中的某一个显示器显示解码主图像数据的帧数据时、将帧数据加工成怎样的显示方式的一个形态,能够构成副图像指示信息,以便指示在和主图像数据相同的流中包含的副图像数据组中将逻辑道编号和显示方式信息所示的一个形态的组合作为选择条件的副图像数据。根据该构成,在多媒体光盘侧设置表示利用显示方式的种类和盘再生装置侧的逻辑道编号的组合来选择哪一个副图像数据的信息,所以,就是用电视机视听图像标题、将电视画面切换成全扫描显示方式和标题框显示方式,也能够在最适合这些显示方式的合成位置上合成字幕。这样,通过在多媒体光盘中设置具有根据显示方式和逻辑道编号的设定组合来唯一地选择副图像数据的信息的区,制作者能够确定副图像数据的道配置,以便避免产生副图像的合成位置偏移从而字幕偏离的现象。这样,能够制作可回避显示方式切换影响的图像标题。
另一方面,如果不需要回避显示方式切换的影响的话,则能作出规定,以便在多个显示方式中共用同一个副图像信息,就不需要对多重流区中的所有多重流设置多个显示方式的副图像信息了。
即,能够构成多重流区,以使每一显示方式具有多个副图像信息的多重流和在多个显示方式中共用一个副图像信息的多重流共存。在多种显示方式中共用一个副图像信息的多重流,由于多重的副图像信息只有一个,数据量少一点,所以,也可构成多媒体光盘中的占有区少的多重流。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合成宽电视对应的主图像和副图像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B是用全扫描显示方式显示图1A中的合成图像时的说明图。
图1C是用标题框显示方式显示图1A中的合成图像时的说明图。
图2A是表示提前合成时间时的全扫描显示方式的合成图像的图。
图2B是表示提前合成时间时的标题框显示方式的合成图像的图。
图3A是本实施形态的光盘的外观图。
图3B是光盘的剖面图。
图3C是被光点照射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3D是表示信息层109上的槽串的图。
图4A是光盘的信息层的道配置的说明图。
图4B是光盘的信息层的物理扇区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光盘的逻辑结构的图。
图5B是表示光盘的文件层和应用层的主要情况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了视频标题集V1、视频标题集V2、视频标题集V3的内部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视频标题集V1具有的图像题材组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视频标题集V1的图像题材组中所含的VOB#1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9是表示VOBU#50-VOBU#55的内部的图。
图10A是表示活动图像包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0B是表示声音包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0C是表示副图像包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0D是表示管理信息包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1A是表示副图像单元SP-0.55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1B是表示副图像单元SP-1.55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1C是表示副图像单元SP-2.55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1D是表示副图像单元SP-6.55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1E是表示副图像单元SP-12.55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1F是表示副图像单元SP-15.55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2A是表示全扫描显示方式时使用的日语字幕的一例的图。
图12B是表示标题框图显示方式时使用的日语字幕的一例的图。
图12C是表示英语字幕的一例的图。
图13A是表示全扫描显示方式中的字幕的合成坐标的图。
图13B是表示标题框显示方式中的字幕的合成坐标的图。
图13C是表示宽电视显示方式中的字幕的合成坐标的图。
图14是表示VTS内标题检索指针表的内部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VTS内标题集管理信息内的PGC表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16A是表示PGC信息的格式的图。
图16B是表示VOB位置信息表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7是表示视频管理器的内部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卷菜单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图像标题的视听环境的图。
图20是示出了图像标题的视听环境的四种情况的图。
图21是示出了遥控器91的键排列的一例。
图22A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DVD播放机1的内部构成的框图。
图22B是表示信号分离部86的构成的框图。
图23是表示系统控制部93的内部构成的构成图。
图24A~24C是表示系统控制部93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25A~25B是表示系统控制部93的遥控处理程序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副图像解码器88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27A~27D是表示在图像标题视听环境的四种情况下,合成图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案的说明中,为利于理解起见,如下分项说明。此时,在各项的左侧添加分类编号。分类编号的位数表示该项的各级深度。分类编号的最高位是(1)和(2),(1)是关于光盘的说明,(2)是关于再生装置(盘再生装置)的说明。
(1)光盘的物理结构
(1.1)光盘的逻辑结构
(1.1.1)逻辑结构——具有视频标题集的图像题材
(1.1.1.1)视频对象(VOB)的构成
(1.1.1.1.1)在视频对象(VOB)上复用的各种包
(1.1.1.1.2)由视频对象(VOB)形成的副图像单元
(1.1.1.1.3)视频对象(VOB)——管理信息包
(1.1.1.2)视频标题集-视频标题集管理信息
(1.1.1.2.1)视频标题集管理信息——PGC信息
(1.1.2)逻辑结构-视频管理器
(2.1)盘再生装置概要
(2.2)盘再生装置的构成要素
(2.2.1)盘再生装置的构成要素——信号分离部86的内部构成
(2.2.2)盘再生装置的构成要素——系统控制部93的内部构成
(1)光盘的物理结构
本实施方案的多媒体光盘适用于在直径120mm的光盘上实现单面约4.7G字节的记录容量的数字视频盘(下简称DVD)。
图3A是表示DVD的外观的图,图3B是其剖面图。图3C是图3B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从图的下侧起,层叠第一透明基片108、信息层109、粘接层110、第2透明基片111及标签所印刷用的印刷层112构成DVD 107。
第一透明基片108和第二透明基片111是同一材料的,加强强度用的基片,其厚度都是约0.6mm。即,两基片的厚度都约为0.5mm~0.7mm。
粘接层110设在信息层109和第二透明基片111之间,将二者粘接。
信息层109在与第一透明基片108相接的面上附着金属薄膜等反射膜。在该反射膜上,利用成形技术高密度地形成凹凸的槽。
图3D示出了槽形状。图3D中,各槽的长度为0.4μm~2.13μm,形成在半径方向上螺旋状地隔开0.74μm间隔的一条螺旋轨迹。
如图3C所示,通过将光束113照射到这些槽串上,作为光点114的反射率变化取出信息。
由于物镜的数值孔径的NA大,光束的波长λ小,所以,DVD上的光点114的直径约为CD上的光点直径的1/1.6。
具有这样的物理结构的DVD能够在单面上记录4.7G字节信息。约4.7G字节的记录容量是当今CD的近8倍大。因此,用DVD可大幅度地活动图像质量,对再生时间而言,也能由视频CD的74分钟提高到两个小时以上。用于实现这样的大容量化的基础技术是光束直径D的小型化。光束直径D通过点径D=激光波长λ/物镜数值孔径NA的计算式得到,通过减小激光的波长,增大数值孔径NA,能够减小孔径D。应注意的是,如果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的话,则由称为倾斜的盘面与光束光轴的相对斜度而产生慧形像差。为谋求缩小慧形像差,在DVD中减小透明基片的厚度。如果减小透明基片的厚度的话,又会产生其他问题即机械强度变差。DVD通过胶合其他基片来加强强度,克服强度方面的问题。
在从DVD的数据读出中,使用波长短的650nm红色半导体激光器和将物镜的NA(数值孔径)增大到0.6mm左右的光学系统。这配合将透明基片的厚度减小到0.6mm左右,在直径120mm的光盘的单面上能够记录的信息容量达到约4.7G字节。
沿盘旋转方向的方向上的槽串形成多个物理扇区。形成的多个物理扇区形成从信息层内周到外周的螺旋轨迹。图4A模式地示出了用多个物理扇区形成螺旋轨迹的形态。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物理扇区,是指螺旋轨迹上的圆弧区,是指保证数据读出可靠性的最小单位。
为保证数据读出的可靠性,各扇区具有图4B所示的内部构成。如图5A所示物理扇区包括用于识别各扇区的扇区头区、存储2K字节长的数据的用户数据区和存储对同扇区的用户数据区进行纠错的纠错码存储区,在从螺旋轨迹读出同扇区长的数据时,在盘再生装置中,对用户数据区的数据,使用纠错码检错和纠错。
(1.1)光盘的逻辑结构
对光盘的逻辑结构进行说明。盘上的逻辑结构具有由三层构成的分层结构。该分层结构包括:具有面向盘再生装置的固件的逻辑结构的物理层;具有用于以文件为单位管理多个扇区的逻辑结构的文件层;和电影、多故事电影、多媒体书籍、教材软件等各种图像标题构成的多媒体标题型的逻辑结构的应用层。图5A示出了物理层及文件层的逻辑结构,图5B示出了文件层和应用层的逻辑结构。
首先说明具有面向固件的逻辑结构的物理层。所谓固件,是指控制包括驱动盘的轴电机和光拾波器的激励器的机构系统的控制程序。利用图4B所示的扇区地址中所含的识别信息,物理层的逻辑格式从上往下包括:引入区、与引入区相连的卷区和与卷区相连的引出区,固件参照这些区驱动轴电机和光拾波器的激励器。
在“引入区”记录用于稳定盘再生装置读出开始时的动作的数据等。与此相反,“引出区”是通知再生装置中再生结束了的区,不记录有意义的数据。
“卷区”是存储各种数据的区,作为逻辑块管理所属的物理扇区。逻辑块借助于固件,通过使用连续数字来识别,该连续数字被赋予连续的物理扇区,其中在数据记录区的开头的物理扇区为0。、对。在图5A的圆圈b301中示出卷区中的逻辑块组,赋与圆圈内的多个逻辑块的#m、#m+1,#m+2,#m+3……的数值是逻辑块编号。
对文件层及应用层进行说明。文件层和应用层存在于图5B所示的卷区上。
把文件层分割为卷管理区和文件区。根据ISO 13346,将多个逻辑块作为文件把用于管理的文件系统管理信息存储在卷管理区内。所谓文件管理信息是显示多个文件各自的文件名与各文件所占的逻辑块组的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盘再生装置以文件系统管理信息为线索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盘访问。即,在存取该区时,参照全部的系统管理信息计算该文件所占的全部逻辑块组,访问这些逻辑块组,只取出所需的数字数据。
对应用层的逻辑结构进行说明。该应用层的信息的最宏观的分类是利用视频管理器,视频标题集进行分类。所谓视频标题集是指从图像题材组共同使用的观点分类的图像标题的集合,所谓视频管理器,是指作为各标题集内的图像标题的目录使用的信息。例如,在图5B所示的视频标题集中,具有视频标题集V1的图像题材组行进到极寒的远方拍摄的、在南极栖息的哺乳类和鸟类的图像。视频标题集V2所有的图像题材组是在当地政府协助下拍摄的东南亚的遗迹群。如果正确使用该视频标题集V1所有的图像题材组,经制作者作成后,操作者能视听借助于所谓记录电影南极动物勘探纪行、南极勘探纪行多个故事版、南极动物故事传奇、多媒体书籍南极动物图鉴等的有效地正确使用在严寒的南极拍摄的珍贵的图像题材组制作多个图像标题。
如果正确使用视频标题集V2所有的图像题材组、则经制作者作成后,操作者能够视听所谓遗迹发掘纪行的记录电影、多媒体遗迹图鉴、遗迹探察探险游戏和世界遗迹测验的有效地正确使用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制作的珍贵图像题材制作的多个图像标题。通过从这样的图像题材共用化的观点对图像标题进行分类,把共有的图像题材合成多个图像标题,将其汇总成每一个视频标题集。
(1.1.1)逻辑结构——具有视频标题集的图像题材
视频标题集包括视频标题管理信息和图像题材组。首先对视频标题集所有的图像题材组进行说明。通常,在胶片和录像带上收录电影时,需要进行从摄影后的母带中只选择必要的镜头,需要按脚本顺序排列的编辑操作,但向视频标题集的图像镜头的记录是不进行这样的编辑操作的状态。即,没有只将需要的镜头作为必要部分选出,或者按脚本顺序排列的编辑操作的印记。拍摄的图像不进行任何编辑,按原有的顺序记录。图7是表示视频标题集V1所具有图像题材组的图。
在本图中,视频标题集V1所具有的图像题材组包括上映时间不同的多个VOB。这里,所谓VOB,是指在一串流数据上复用了活动图像数据、多道声音数据、多道副图像数据、管理信息等种类互不相同的多种可变码长流数据构成的所谓MPEG流,在DVD中是作为电影的一个镜头使用的单位。
图7中,VOB#1具有10分钟长的上映时间,是拍摄企鹅的栖息地的实际拍图像。VOB#2具有50秒长的上映时间,是大小长须鲸的实拍图像。VOB#3具有8分钟长的上映时间,是拍摄南极大陆冰崩形态的实拍图像。VOB#4具有48秒的上映时间,是拍摄新西兰南方的海湾入口的实拍图像。这些镜头都是在南极长期生活所拍的实拍图像。
(1.1.1.1)视频对象(VOB)的构成
图8是表示VOB的内部构成的图。VOB具有多个VOB单元(VOBU)从开头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构成。所谓VOB单元(VOBU),是指复用了种类互不相同的可变码长数据中约0.5秒~1.0秒再生所得的数据单元。图8中,VOBU#91是从VOB#1读出开始到00分45.50秒~00分45.99秒后的再生中适于应用的可变码长数据的集合。VOB#147是从VOB#1的读出开始到01分13.50秒~01分13.99秒后的再生中适于应用的可变码长数据的集合。
这里,在VOB中进行多重处理所得的可变码长数据是活动图像数据,多道声音数据和多道副图像数据,在VOB单元中进行多重处理汇总成为一个,称为活动图像包、声音包、副图像包,都有2K字节的数据长。
VOB中的多个单元的排列是时间顺序,但各VOB单元中的各包的排列只有管理信息包配置在开头这一点具有规律性,其他要素即各包的排列及包数,在每一个VOB单元中是离散的。即,存在按声音数据、副图像数据,活动图像数据的顺序排列包的VOB单元,也存在按副图像数据、活动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的顺序排列包的VOB单元。另外,存在约有三百个活动图像包排列的VOB单元,也存在五百个活动图像包排列的VOB单元。
各包的顺序在VOB单元中是离散的,因为利用再生装置缓冲取出可变码长数据,不需要按种类相邻配置。在VOB单元中,活动图像包、副图像包的数目不同,是因为这些数据是用可变码长编码的,所以,即使在约0.5秒~1.0秒中再生,其数据量相差也相当大。
在约0.5秒的再生单位中,数据传送量少也好,需要大的传送量也好,必须在该约0.5秒的再生时间开始前,预先通知盘再生装置,控制盘再生装置中的解码器,以便实现该传送量的解码。由于约0.5秒的再生时间中均匀地再生这样可变编码的数据,所以,在VOB单元中,在所有的可变长码数据前配置管理信息包,在该管理信息包中指定再生多重化了的VOB单元整体所需的传送率和活动图像流、声音流、副图像流所需的传送率和缓存器大小。如果举具体数值的话,在通常的约0.5秒长的活动图像再生中,需要几百个活动图像包,为了解码该几百个活动图像包,在从DVD读出上述几百个活动图像包前,需要向再生装置指示约4.5M字节的传送率。
图9是表示从VOB#1再生时的第25秒到第28秒的再生中使用的3秒钟的VOB单元即VOBU#50~VOBU#55的内部的图。
VOBU#50是从VOB#1的读出开始到00时00分25.00秒~00时00分25.49秒后的再生中使用的VOB单元,VOBU#51是从VOB#1的读出开始到00时00分25.50秒~00时00分25.99秒后的再生中使用的VOB单元,VOBU#55是从VOB#1的读出开始到00时00分27.50秒~00时00分27.99秒后的再生中使用的VOB单元。
(1.1.1.1.1)视频对象——在VOB单元上复用的各种包
接着,参照图9对各VOB单元的内部进行说明。00时00分25.00秒~00时00分25.49秒的再生时使用的VOBU#50包括管理信息包:“NAVI-50”、活动图像包“video 50.1”、活动图像包“video 50.2”、声音包“audio-0.55”、声音包“audio-1.55”、声音包“audio-3.55”。
管理信息包“NAVI50”向盘再生装置指示在VOBU#50的再生时刻00时00分25.00秒~00时00分25.49秒的再生时所需的传送率及缓冲区大小。
活动图像包“video 50.1”、“video 50.2”表示在VOBU#50的再生时刻使用的活动图像包。所谓VOBU#50的再生时刻,是指00时00分25.00秒~00时00分25.49秒,这些活动图像包是同一VOB单元中的几百个活动图像包中开头的两个活动图像包。
开始“videO 50.1”“video 50.2”的图中的活动图像包的共同点在于,根据图10A的格式构成。图10A中的活动图像包(图中记为视频包)的数据结构包括MPEG规定的“包头”、“数据包头”和“数据域”,每一个包具有2K字节的数据大小。在“包头”中记述了称为包起始码、SCR(系统时钟基准)、MUX(复用)率的MPEG标准的数据,在“数据包头”中记述了称为流ID、数据包长、STD(系统目标解码器)缓冲区大小、PTS(显示时间标记)、DTS(解码时间标记)的MPEG标准的数据。
“数据包头”中的流ID如图中向数据包头的下方引出所示的那样,设定为“1110 0000”。这表示包形成的基本流是活动图像流。
活动图像包的SCR及PTS用于声音包的解码处理、副图像包的解码处理及同步调整。具体地说,盘再生装置侧的视频解码器根据SCR比较基准时钟的时刻,解码数据域中的活动图像数据,等待基准时钟对记载在PTS中的某一时刻进行计时。对该时刻计时时,向电视画面侧输出该解码结果。借助于根据这样的PTS的记载内容的输出等待,视频解码器消除与副图像输出、声音输出的同步误差。
在本活动图像包的数据域中,记录构成符合MPEG的I图像(帧内图像)、P图像(预测图像)和B图像(双向预测图像)的数据。I图像、B图像、P图像是对实拍图像进行编码而得到的,但请注意图中的“video 50.1”、“video 50.2”在编码前将该图像信号的信号分量压缩、所谓压缩,是指在横方向上将图像内容压缩。这样,通过压缩,“video 50.1”、“video 50.2”的活动图像包为面向宽电视显示方式显示的图像。
声音包“audio 0.55”、“audio 1.55”都是在表示VOBU#55的再生时刻使用的声音包。所谓VOBU 55的再生时刻,是指00时00分27.50秒~00时00分27.99秒,但在本图的一例中,是指在VOBU#50中存在2.5秒前的声音包。声音包“audio 0.55”、“audio 1.55”的“0”及“1”是指把各个声音包作为VOBU#55的再生时刻上的第0子流、第1子流而使用。所谓“第n子流”是指各声音包分别在称为MPEG的专用流的分类中,对多道化的副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进行再次协调所得的第n个数字数据串。所谓“专用流”,是指基本流中的一个系统。所谓基本流,是指按种类对属于VOB的包进行再协调的数字数据串的总称,但在MPEG中,作为基本流正式规定的只不过是活动图像流、MPEG声音流,对其它种类的再协调的数字数据中不显示本身的种类,而是将其分类到称为专用流的一个种类中。这里,副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不能显示其种类,因此,在DVD的逻辑结构中,为了显示副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各自的种类,设置了称为“子流”的分类,通过提供副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中固有的子流ID,来显示它们的种类。
这些声音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根据图10B的格式构成。声音包的格式基本上与活动图像包的格式相同,包括“包头”、“数据包头”和“数据域”。其不同点在于下面两点:“数据包头”的流ID设定为“10111101”,和在数据域的开头8位中设置子流ID(参考图中斜线部分)。通过将流ID设定为“10111101”,表示该包形成的基本流是专用流。
声音包的“包头”和活动图像包相同,记述称为包起始码SCR的MPEG标准的数据,在“数据包头”中记述称为流ID、数据包长度、STD缓冲区大小、PTS、DTS的MPEG标准的数据。
声音包的SCR及PTS用于活动图像包的解码、与副图像包的解码的同步调整。具体地说,盘再生装置侧的音频解码器根据SCR比较基准时钟的时刻,解码数据域中的声音数据,等待基准时钟对记载在PTS中的某一时刻进行计时,与活动图像数据、副图像数据相比,音频数据的解码处理是轻负载,所以,音频数据的输出等待时间比活动图像数据、副图像数据长得多。计时该时刻时,将该解码结果输出到扬声器一侧。借助于根据这样的PTS的记载内容的输出等待,音频解码器消除与活动图像输出、副图像输出的同步误差。
在“数据域”中记录线性PCM方式或杜比(Dolby)AC-3方式的数字声音。
在图9的一例中,在VOBU#50中存在着VOBU#55使用的声音包。由于盘再生装置参照PTS确定何时再生声音包,因此,所谓声音包即使存在于时间上相当靠前的VOB单元中,也没有什么问题。
接着,说明图9所示的VOBU#51的内部构成。00时00分25.50秒~00时00分25.99秒再生时使用的VOBU#51包括:管理信息包“NAVI-51”、活动图像包“video 51.5”、活动图像包“video 51.2”、副图像包“SP-0.55.1”、副图像包“SP-1.55.1”、副图像包“SP-2.55.1”和副图像包“SP-15.55.1”。
管理信息包“NAVI 51”及活动图像包“video 51.1”、“video51.2”向盘再生装置指示在VOBU#51的再生时刻00时00分25.50秒~00时00分25.99秒的再生时所需的传送率及缓冲器大小,示出在VOB#51的再生时刻中使用的活动图像包。
副图像包“SP-0.55.1”是VOBU#55在再生时刻00时00分27.50秒~00时00分27.99秒的再生时使用的副图像包。副图像包“SP-0.55.1”的“55”表示本副图像包是VOBU#55的再生时刻中使用的副图像单元的一个要素。这指的是在2.0秒前的OSD处理中使用的副图像包已经存在于VOBU#51中。所谓副图像单元,在盘再生装置中,是指成为所谓OSD处理的对象的最小单位的副图像信息,包括由行程长度码编码的图像数据和显示命令。
“SP-0.55.1”的“1”表示分配给本副图像包的串行单元号。所谓“串行单元号”,是指在构成一个副图像单元的多个副图像包中所采用的顺序的串行编号,本副图像包“SP-0.55.1”设定为“1”,表示本副图像包是VOBU#55的再生时刻中副图像单元的第一个构成要素。
“SP-0.55.1”中的“0”表示本副图像包的子流ID。这里,所谓子流ID,是用于指示是自身最大为32个副图像子流中的哪一个的识别符,因为这里设定为“0”,是指把本副图像包成为一个要素的副图像单元作为第0个副图像子流而使用。
“SP-0.55.1”同样具有第0个子流ID,在构成VOBU#55的再生时刻00时00分27.50秒~00时00分27.99秒的第0子流的副图像单元的副图像包中,有“SP-0.55.2”、“SP-0.55.3”、“SP-0.55.4”、“SP-0.55.5”。这些表示是构成在VOBU#55的再生时刻中的第0子流的副图像单元的第2、3、4、5个副图像包。换一种看法,可知在VOBU#55的再生时刻时使用的第0子流的副图像单元分散在称为VOBU#51、VOBU#52、VOBU#53、VOBU#54、VOBU#55的五个VOB单元中,记录在光盘中。某一时刻的再生中使用的副图像单元分散在其过去的VOB单元中,是因为副图像单元的主要构成要素即图像数据具有膨胀的数据量,在VOBU#55的再生时刻00时00分27.50秒~00时00分27.99秒读出这些副图像,盘再生装置需要在该再生时刻从光盘读出膨胀量的数据,盘再生装置的读出处理恐怕要击穿。鉴于此,通过将构成副图像单元的副图像包分散在多个VOB单元中,防止盘再生装置的读出处理集中在该再生时刻中。
在构成VOBU#55的第一子流的副图像单元的副图像包中,有“SP-1.55.1”、“SP-1.55.2”、“SP-1.55.3”、“SP-1.55.4”、“SP-1.55.5”。这些表示是构成在VOBU#55的再生时刻中的第一子流的副图像单元的第1、2、3、4、5个副图像包。可知,构成该第一子流的副图像单元的多个副图像包也分散在称为VOBU#51、VOBU#52、VOBU#53、VOBU#54、VOBU#55的五个VOB单元中,记录在光盘中。
在构成VOBU#55的第二子流的副图像单元的副图像包中,有“SP-2.55.1”、“SP-2.55.2”、“SP-2.55.3”、“SP-2.55.4”、“SP.2.55.5”。这些表示是构成在VOBU#55的再生时刻中的第二子流的副图像单元的第1、2、3、4、5个副图像包。
在如上说明的VOBU#55用副图像单元中,除了上述第0子流、第1子流、第2子流的单元外,还构成第6、第12、第15子流的副图像单元。虽没有图示,但为了VOBU#55中的再生,将它们分割成多个图像包,分散在在时间上过去的多个VOB单元中。
至此为止介绍的副图像包具有根据图10C的格式构成的共同点。比较图10C和图10B可知,副图像包的数据结构基本上和音频包的数据结构相同。即包括“包头”、“数据包头”和“数据域”,在数据域的开头8位长度中设有子流ID。
“包头”和音频包相同,记述称为包起始码和SCR的MPEG标准的数据,在“数据包头”中记述称为流ID、数据包长度、STD缓冲区大小、SCR、PTS的MPEG标准的数据。
副图像包的SCR及PTS用于活动图像包的解码、与音频包的解码的同步调整上。具体地说,盘再生装置侧的副图像解码器根据SCR比较基准时钟的时刻,解码数据域中的副图像数据等待基准时钟记载在PTS中的某一时刻进行计时。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时间等待,是因为在行程长度解码、帧内解码、场内解码之外的动态补偿预测也伴有的活动图像数据的解码处理和声音数据的解码的处理负载差别很大。还因为与活动图像数据的解码在各GOP中必须不同,该字幕的解码即使留几秒钟也没关系。对SCR的时刻计算时,副图像解码器将该解码结果输出到显示器侧。借助于根据这样的PTS的记载内容的输出等待,副图像数据解码器消除活动图像输出与音频数据输出的同步误差。
副图像包的“数据包头”的流ID与音频包相同,设定为表示专用流的“10111101”,但数据域中的子流ID的设定不同。即,副图像包将子流ID的高三位设定为“001”(参照图中的剖面线处)。将子流ID的低5位作为第0~第31个识别码添加到各副图像子流中。
(1.1.1.1.2)视频对象(VOB)——副图像单元的内部构成。
图11A示出了将副图像包0.55.1~0.55.5合并形成的,再生时刻00时00分27.50秒~00时00分27.99秒用的第0子流的副图像单元0.55的构成。
图11的副图像单元包括对图像数据进行行程长度编码所得的码串“PLE码串f1”和向盘再生装置指示将RLE串f1在电视画面的哪一范围展开的显示命令:“(Xp1、Yp1)、WIDTHp1HEIGHTp1”。图12A是图像数据的一例,可知在本图中,图像数据是日语片假名表示的字符串“パンギン”。(Xp1、Yp1)的“P”是指全扫描显示方式,副图像单元SP-0.55是规定了使字符串“RLE码串f1”在扫描显示方式的坐标系统中为最优的显示命令。WIDTHPI表示,把图12A的图像数据在横方向伸长到什么程度,HEIGHTP1表示图12A的图像数据在纵方向上伸长到什么程度。图13A表示在用VOBU#55描绘的图像的一个慧星中,(Xp1,Yp1)~(Xp2,Yp2)指定了哪个边的图。在本图中,与主图像上的(Xp1,Yp1)~(Xp2~Yp2)相当的地方是黑块,规定为在该范围中合成图像数据。
可知,在全扫描显示方式的坐标系统中,(Xp1,Yp1)~(Xp2,Yp2)利用坐标将合成位置向左稍稍靠近一点,以使字符串不位于调整区。通过将合成坐标向左稍稍靠近一点,制作者避开了副图像处于调整区。
图11B示出了适合副图像包1.55.1~1.55.5合并形成的再生时刻00时00分27.50秒~00时00分27.99秒用的第一子流的副图像单元1.55的构成。
可知,本图的副图像单元包括将图12B的图像数据进行长程长度编码所得的码串“RLE码串f11”。图12B的图像数据与图12A的不同点在于字间距宽和字体不同。
还有,副图像单元SP-1.55规定了显示命令,以使码串“RLE码串f11”在标题框显示方式的坐标系统中最合适,包括显示命令“(Xb1,Yb1)~(Xb2,Yb2),WIDTH b1 HEIGHT b1”。(Xb0,Yb0)的“b”是指标题框显示方式,WIDTH b1是指在标题框显示方式中将图12B的图像数据在横方向上伸长到什么程度,HEIGHTb1是指在标题框显示方式中将图12B的图像数据在纵方向上伸长到什么程序。图12B是表示在用VOB#55扫描的图像的一个慧星中,(Xb1,Yb1)~(Xb2,Yb2)指定了哪个边的图。RLE码字串f11的意见是在用黑色遍涂的校正图像上的整个黑色绘制范围内在图像数据中展开。这里,通过规定RLE码串f11的合成位置,制作者规定了副图像的合成范围,以便避开标题框显示方式中主图像所占的区。
图11C示出了将副图像包2.55.1~2.55.5合并形成的再生时刻00时00分27.50秒~00时00分27.99秒用的第二子流的副图像单元2.55的构成。
在本图中,“RLE码串f1”是对作为与第0基本流的副图像单元相同的字幕输入的图12A的图像数据进行行程长度编码所得的码串。
“(Xw1,Yw1)~(Xw2,Yw2)、WIDTH w1 HEIGHT w1”是向盘再生装置指示应在电视画面的哪一范围合成RLE码串f1的显示命令。(Xw1,Yw1)是根据图像数据的基准位置的宽电视显示方式的坐标((Xw1,Yw1)的“W”是指宽电视显示方式)。WIDTH w1表示在横方向上将图12A的图像数据伸长到什么程度,HEIGHT w1表示在纵方向上将图12A的图像数据伸长到什么程度。图13C是表示在用VOBU#55描绘的图像的一个广告中,(Xw1,Yw1)~(Xw2,Yw2)指定了哪个边的图。RLE码串f1的意思是在图13C中整个黑色绘制范围内在图像数据中展开。可知,在全扫描显示方式中,绘制范围包括已经整理了的画面的右端。这样,本副图像单元充分地利用宽电视显示方式等的画面宽度,配置字符串字幕。
如上所述,指定VOBU#55的再生时刻的第0子流、第1子流、第2子流的副图像单元都包括日语字符串,同时还根据全扫描显示方式、标题框显示方式、宽电视显示方式的画面配置,把与主图像的合成位置确定为最佳的合成位置。
图11D、11E、11F示出了将副图像包0.55.1~0.55.5合并形成的再生时刻00时00分27.50秒~00时00分27.99用的第6、12、15子流的副图像单元的构成。
在这些图中,“RLE码串f2”都是对图12C的图像数据进行行程长度编码所得的码串。图12C是英语字符串“Penguin”,是作为字幕输入的。图11D中,在全扫描显示方式的坐标系中指定英语字符串“Penguin”的合成位置(Xp4,Yp3)~(Xp3,Yp4),在图11E中,在标题框显示方式的坐标系中指定英语字符串“Penguin”的合成位置(Xb3,Yb3)~(Xb4,Xb4)。并且,在图11F中,在宽电视显示方式的坐标系中指定英语字符串“Penguin”的合成位置(Xw3,Yw3)~(Xw4,Yw4)。
从上可知,指定VOBU#55的再生时刻的第6子流、第12子流、第15子流的副图像单元都包括英语字符串,同时,还根据全扫描显示方式、标题框显示方式、宽电视显示方式的坐标系统来确定与主图像的合成位置。
可知,VOBU#55为了在三个显示方式中使合成位置、字体、字间距最佳化而使用6种子流。应注意的是,包括以把副图像最佳地合成到主图像中显示的Penguin脚根上为目的而构成的VOB单元的VOB#1始终例外地存在,图像题材组中所含的多半的VOB复用的副图像子流大体为1~2个。这是因为,在宽电视显示方式、标题框显示方式、全扫描显示方式等三个显示方式中,多个VOB共用合成位置、字体、字间距。
在另一方面,也存在复用十五个子流复用的VOB。这是对三种显示方式设置5国语言的字幕的VOB。
各VOB中的子流数目不均匀,在从1到最大32个范围内,只把所需的最低数目复用起来,通过减小VOB的数量来谋求降低占有区。(1.1.1.1.3)视频对象(VOB)——VOB单元中的管理信息包。
已经说明了将对图9所示的管理信息包“NAVI-50”“NAVI-51”“NAVI-52”传送率的指定作为前提,配置在VOB单元的开头。根据管理信息包位于VOB单元的开头,所以读出同一VOB单元的活动图像包、音频包和副图像包并将下一管理信息包读出到缓冲器上为止只有0.5秒的时间,在其间,将管理信息包所含的内容在盘再生装置的缓冲器中展开。如果超过该期间的话,就用下一VOB单元的管理信息包将同一内容写在上面。只在依次从光盘读出同一VOB单元的活动图像包、音频包、副图像包的期间,才在缓冲区上展开该VOB单元中的管理信息包的内容,因此,若在管理信息包中存储传送率之外的各种控制信息,则能够只在再生该VOB单元所含的活动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副图像数据的0.5~1.0秒的期间内向盘再生装置只指定在各VOB单元中有效的控制。
图9所示的管理信息包:“NAVI-50”“NAVI-51”“NAVI-52”的共同点在于,图10D将管理信息包的数据结构作为格式进行制作。活动图像包、音频包、副图像包都由1个数据包构成,与此不同,管理信息包由2个数据包构成。2个数据包中,1个称为PCI数据包(显示控制信息数据包),一个称为DSI数据包(数据检索信息数据包)。其数据结构与活动图像包、音频包的数据结构有所不同,包括“包头”、“系统头”、“PCI数据包的数据包头”、“PCI数据包的数据域”、“DSI数据包的数据包头”、“DSI数据包的数据域”。
“系统头”包括整体所需的传送率、活动图像流、声音流和副图像流的每一种所需的传送率和缓冲区大小的指定,此外,还按照MPEG存储在开头具有管理信息包的VOB单元全体的管理信息。
如图中的斜线部所示,管理信息包的2个“数据包头”的流ID设定了表示专用流2的识别码“1011 1111”。
“PCI数据包”描述副图像所包含的几个选项的菜单的情况下,其内部具有对应于对菜单的光标操作和对选项的确定操作进行再生控制的称作强调信息的信息。本实施例中的强调信息包括用于使副图像显色的颜色信息,包括对应于确定操作的再生控制所用的再生控制信息。
作为“对应于确定操作的再生控制”的代表,是从当前再生路径向其他再生路径切换的所谓再生路径的分支。该“再生路径的切换”对应于各选项,在强调信息中记述称为强调命令的命令,将管理信息包读出到盘再生装置上时,通过执行该命令来进行。这样,通过根据确定操作选择地执行与选项对应连接的命令,以下文所述的所谓PGC信息为单位切换再生路径。
“DSI数据包”存储当从该数据位置再生VOB时所需的信息。在DSI数据包中还存储前后DSI数据包的地址信息,在提前发送时等特殊再生时参照。
以上,结束了视频对象(VOB)的说明,下面,对同一视频标题集的视频标题集管理信息的结构进行说明。
(1.1.1.2)视频标题集——视频标题集管理信息
所谓视频标题集管理信息,是用于将只把所需的镜头切下来选出所需部分,或者,把依脚本顺序排列的所谓没有编辑操作印记的、原样记录的图像题材组,作为一条图像标题再生的控制信息的集合。
本实施例中,图像标题是指用光盘自身分配的标题编号、表示光盘上光拾波器进行路径的一条以上的PGC信息和由这些PGC信息依次读出的图像信息表现的图像作品。标题集管理信息在每一个视频标题集中个别地管理该信息。图6示出了视频标题集管理信息的一例。图6的同一管理信息由“VTS内标题检索指针表”、“PGC表”、“VTS内宽高比信息”构成。
“宽高比信息”是向盘再生装置指示视频标题集所具有的图像题材是否进行宽对应的处理的信息。在视频管理集V1所具有的图像题材组中,已经说明了VOB具有压缩的图像内容,这样,鉴于压缩了图像内容,把视频标题集V1的“宽高比信息”设定为表示进行宽对应处理的意思的“11bit”。参照本图中的其他视频标题集的宽高比信息,把视频标题集V2设定为“11bit”,显然,把视频标题集V3设定为“00bit”。“00bit”向盘再生装置指示视频标题集V3所具有的图像题材组不进行宽对应处理。
“PGC表”是记录了多个PGC信息的表。前已说明VOB不对拍摄的图像进行任何选拔、而是按原原本本的顺序记录在视频标题集上。这样,在缘一部电影那样再生没有编辑操作印记的VOB时,需要准备用于读出多个图像镜头的“概要”。即,需要指出用什么样的“概要”读出VOB的脚本。图6的“PGC表”中记录的多个PGC信息是以“脚本”用的信息。由于担任作为脚本的任务,所以,各PGC信息规定了VOB的读出顺序,同时,规定在以该顺序进行VOB的两生期间盘再生装置应进行的各种附属控制。在这里所说的附属控制中,在有用PGC信息读出VOB时,用逻辑道序号及显示方式的组合对子流进行映射的控制、进行PGC信息间的分支进行的控制等。
PGC表中各自的PGC信息的VOB顺序在VOB的位置信息的排列中表示。PGC信息所具有的位置信息的排列作为VOB的读出顺序,利用盘再生装置进行解释。图中的PGC信息具有各不相同的读出顺序,但这是指通过使代替排列VOB的位置信息的PGC信息存在有好几个,而准备了再生顺序不同的多个图像标题。就是说,一面利用相同的图像场景,一面准备了几种场景配置不同的脚本。
应注意下面两点:在PGC表中记录的PGC信息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信息,在连接中具有一个PGC信息与多个PGC信息连接的分支连接。在分支连接的情况下,在再生时,根据操作者的指定确定分支目的地。
“VTS(视频标题集)内标题检索指针表”是由与标题编号及指向PGC信息的提针对应连接的VTS内标题检索指针#1、VTS内标题检索指针#2、VTS内标题检索指针#3……构成的表,是用于使用VTS内标题编号检索在PGC表中记录什么PGC信息的表。所谓VTS内标题编号,是指视频标题集中用于管理各图像标题的局部编号。
图14示出了VTS内标题检索指针表的内容的一例。在本图中,VTS内标题检索指针#1、VTS内标题检索指针#2、VTS标题检索指针#3分别包括视频标题集编号以及VTS内标题编号(这些组合与添加到各图像标题上的标题编号相对应)和与其对应连接的PGC信息编号(PGC编号)。
在VTS内标题检索指针#1、VTS内标题检索指针#2、VTS内标题检索指针#3中,与VTS内标题编号对应连接的PGC信息是操作者利用标题选择操作确定的PGC信息。这些PGC信息与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分支地记录的其他PGC信息相比是例外的,是利用所谓参照标题名的操作者的操作的明确行为来首先确定的。因此,通过添加称为“ENTRY-PGC信息”的名称来与其他PGC信息相区别。
(1.1.1.2.1)视频标题集管理信息——PGC信息
图16A示出了PGC表中的PGC信息#1、PGC的信息#2、PGC信息#3~PGC信息#6具有什么样的逻辑格式,图15示出了在该逻辑格式中设定了什么样的值的设定例。使用这些图来说明PGC信息的内部构成。
如图16A所示,PGC信息包括:“PGC连接信息”、“副图像映射信息”、“VOB位置信息表等”。
“VOB位置信息表”是向盘再生装置指示利用VOB位置信息的排列的什么样的顺序、读出该PGC信息中的什么样的VOB。各VOB的位置信息向盘再生装置指示各VOB记录在光盘上的从何处到何处,利用光拾波器在盘再生装置上扫描该范围。图16B示出了VOB位置信息的表示。如图16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用“VOB的再生时间”、“向VOB的偏移”、“VOB的块数”来表现VOB位置信息。在VOB的读出时,盘再生装置将这些VOB位置信息中所含的偏移数等作为线索,计算记录了VOB的逻辑块的逻辑块编号,利用光拾波器,再生“块数”指示的数目的道上的逻辑块。
“PGC连接信息”是表示“自身接着再与哪一再生路径相连接”的信息,在自身的PGC信息之后存储表示将什么样的PGC信息读出到缓冲器中的连接目的地信息。如果盘再生装置结束了利用1个PGC信息的再生,就根据“PGC连接信息”确定下一个PGC信息,通过将确定的PGC信息从光盘上读出到缓存器中来将PGC信息写在上面。这样,更新缓冲器上的PGC信息,根据更新的PGC信息表示的再生路径来继续进行再生控制。并且,在图15的一例中,在PGC的信息#1记载连接目的地“PGC信息#2”,在PGC信息#2记载连接目的地“PGC信息#3”,在PGC信息#3记载连接目的地“PGC信息#4”。即,如果盘再生装置根据PGC#1结束了再生控制,就接着根据PGC信息#2进行两生控制,同样,继续进行PGC信息#3、PGC#4的再生控制。
所谓“副图像映射信息”,是指向盘再生装置指示利用PGC信息进行再生控制时可利用的副图像子流的指定及其选择条件的信息。各子流的选择条件是逻辑道编号及显示方式信息。
所谓逻辑道编号,是指为了管理各子流的显示内容添加到子流ID上的分类编号。所谓“分类”,例如是英语字幕、日语字幕等的分类。
所谓显示方式信息,是指在上述多个宽高比的显示器中的一个显示主图像数据时,盘再生装置用于管理的什么样的显示方式加工一帧图像的形态的信息。
参照图15的设定例说明如何利用逻辑道编号、显示方式信息具体地规定子流的。在本图中,二进制数表示的子流ID“001_00001”是添加到副图像的第一子流上的子流ID。在子流ID左侧的栏中记载了“CII0”和“宽高比为4∶3的标题框”。“CH0”“宽高比为4∶3的标题框”“001_00001”的横排列是指在“盘再生装置中的逻辑道编号为CH0,显示方式为宽高比为4∶3的标题框时,解码具有“001_00001”的子流ID的副图像单元。”“CHO”“宽高比为4∶3的全扫描”“001-00000”的横排列是指在“盘再生装置中的逻辑道编号为CHO,显示方式为4∶3的全扫描时,解码具有“001-00000”的子流ID的副图像单元。
如果更详细地进行说明的话,所谓“宽高比为4∶3标准”的标志表示“操作者用宽高比为4∶3的电视画面视听与非宽电视对应的图像标题的情况”。在本图中,“宽高比为16∶9标准”的标志表示“操作者用宽高比为16∶9的电视画面收看宽电视对应的图像标题的情况”。“宽高比为4∶3的全扫描”标志表示“操作者在设定为把宽高比为4∶3的电视画面以全扫描显示方式,对宽电视对应的图像标题进行图像标题视听的情况”。“宽高比为4∶3的标题框”标志表示“操作者在设定为把宽高比为4∶3的电视画面以标题框显示方式,对宽电视对应的图像标题进行图像标题视听的情况”。
本图中,规定了VOB#1的读出的PGC信息#1,指定了副图像映射信息中的第0、1、2、6、12、15副图像子流ID。在VOB#1中,第0、1、2、6、12、15副图像单元在每一种不同的显示方式及语言体系中确定了合成位置,因此,意味着根据电视画面侧的显示方式的设定,请求盘再生装置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合成副图像。
与此不同,规定了VOB#5的读出的PGC信息#2,在副图像映射信息中只不过是指定第0、第15副图像子流ID。这意味着VOB#5对每一个逻辑道编号分配子流,另一方面,在三种显示方式中共用子流。另外,不管在电视画面侧怎样设定显示方式,在PGC信息#2为有效的期间,向盘再生装置指示可根据逻辑道编号选择的第0、第15之一。另外,也有PGC信息具有其他信息要素的情况。在其他信息要素的代表中有“PGC命令表”。
所谓“PGC命令表”是指存储启动“VOB位置信息表”附带的条件分支命令的各种命令的表。盘再生装置在根据“VOB位置信息表”的VOB读出前及读出后执行这里所述的命令,进行更动态的再生路径的切换。本表中的条件分支命令,其分支条件用通用寄存器名及其寄存器与某值是否相等,是大还是小来表现,分支目的地用PGC编号来表现。所谓通用寄存器,是操作者用于存储与再生中进行的操作对应的值的寄存器,用于使再生装置知道操作者进行什么样的遥控器操作及是否进行屏操作。交互式软件中的分支,在PGC信息中指定这样的分支目的地,使用条件分支命令来进行。
(1.1.2)逻辑结构——视频管理器
视频管理器包括VTS内标题检索指针表、视频对象和PGC信息,其数据结构可以按照视频标题集的数据结构(但是,与视频标题集相比,相当简化)。视频管理器的VOB和视频标题集的VOB的不同在于视频管理器是卷菜单用的特殊情况。这里,所谓卷菜单指用于一览显示收录在光盘上的全部标题、选择某一标题的菜单,在将光盘填充到盘再生装置中以后,光拾波器和从卷管理区移动到文件区后,立即在画面上进行显示。
由于是该卷菜单用的特殊情况,所以,在视频管理器和视频标题集之间有下述第一、第二两个不同:首先,第一,视频标题集的VOB包括实际图像的活动图像数据、副图像包、音频包,而视频管理器的VOB则只不过包括菜单用的背景图像的活动图像包、副图像包及管理信息包;第二,视频标题集的PGC信息及管理信息包中记述的分支命令的分支目的地除一部分例外情况外都不超过视频标题集区,而视频管理器中记述的分支命令把光盘中的向个视频标题集的标题作为分支目的地,跨过视频标题集之间。
视频管理器的最大特征在于,将光盘填充到盘再生装置期间,将其记录内容常驻到盘再生装置安装的存储器中。这样,通过将记录内容常驻,盘再生装置不访问盘就能使用视频管理器的内容。图17示出了视频管理器的数据构成。如图17所示,“视频管理器”包括“VM内标题检索指针表”。“菜单用PGC信息(图中的PGC#1_For_Menu)”、“菜单用VOB(图中的VOB_For_Menu)”。
从其名称可知,“菜单用VOB”是用于卷菜单的特殊化的VOB。即,包括用于显示卷菜单的副图像包、对该菜单的光标操作,用于进行对应于确定操作的再生控制的管理信息包。图18是卷菜单用的显示图像的说明图。卷菜单用VOB具有将表示所谓“1”、文献电影南极动物探险纪行、“2、南极探险纪行多故事版”、“3、南极动物传奇故事”、“4、多媒体书籍南极动物图鉴”、“5、东南亚遗迹发掘探险纪行”等标题名的字符串进行行程长度编码的副图像包。通过选择描绘标题名的这此字符串中的一个,进行确定操作,由此来指定再生的标题。存在于同一VOB中的管理信息包登记与标题数相同数目的项目信息。在这些项目信息中,存储:把各标题编号指定给分支目的地的“Title Play”命令,和在对应项目处于选择状态时,表示是否改变画面上某一范围的颜色的调色板变换范围信息。
“菜单用PGC信息(图中的PGC_For_Menu)”是用于卷菜单中的特殊化的PGC信息,记述了该菜单用VOB的记录位置,以便在装入盘再生装置时读出菜单用VOB。该PGC信息将光盘装入盘再生装置后,将光拾波器从卷管理区移动到文件区,然后用盘再生装置读出PGC信息,引导光拾波器读出菜单用VOB。这样,在画面上显示卷菜单。
“VM内标题检索指针表”分别包括与标题编号对应的多个VM内标题检索指针#1、VM内标题检索指针#2、VM内标题检索指针#3……VM内标题检索指针#68、VM内标题检索指针#69。在本图中,VM内标题检索指针#1与标题编号1对应,VM内标题检索指针#2与标题编号#2对应。VM内标题检索指针#3与标题编号3对应。
VM内标题检索指针#1包括视频标题集编号及VTS内标题编号的组合。
提供给图像标题:“1、文献电影南极动物探险纪行”的“标题编号1”与VM内标题检索指针#1对应。在图17中,标题检索指针#1包括指示视频标题集V1的视频标题集编号和第一VTS内标题编号#1。在具有图14所示的视频标题集V1所具有的标题检索指针#1中,由于第一VTS内标题编号与PGC信息#5对应连接,所以,在图像标题卷菜单中选择“1:文献电影南极动物探险纪行”时,通过视频标题集V1内的PGC信息#5提供VOB的读出顺序。
提供给图像标题“3、南极动物故事传奇”的“标题编号3”与VM内标题检索指针#3对应。在图17中,VM内标题检索指针#3包括指示视频标题集V1的视频标题集编号和第三VTS内标题编号。在图14所示的视频标题集V1所具有的标题检索指针#1中,由于第三VTS内标题编号与PGC信息#1对应连接,所以,在卷菜单中选择“南极动物故事传奇”时,利用视频标题集V1内的PGC信息#1提供VOB的读出顺序。
(2.1)盘再生装置的概要
接着对盘再生装置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以民用AV装置型的盘再生装置(下称DVD播放机)为中心构成的图像标题的视听环境的图。本视听环境包括DVD播放机1、宽电视图像接收机2、电视图像接收机3及遥控器91。
DVD播放机1进行光盘中收录的图像标题的再生。所谓利用本DVD播放机1的图像标题的再生,是指将DVD中收录的VOB变换为NTSC信号或PAL信号。说该信号变换是指图像标题再生的原因在于,NTSC信号及PAL信号都是电视信号的国际标准,因此,将DVD中收录的VOB变换成这些NTSC信号和PAL信号就意味着可在世界上普及的电视广播的图像接收机上显示图像标题。
DVD播放机1在箱体正面具有开口,在开口的深度方向上设置了设置光盘的驱动机构。
在DVD播放机的正面,设置了具有用于接收遥控器发射的红外线的光接收元件的遥控接收单元92,操作者对手持的遥控器进行操作时,遥控接收单元92就发出表示接收了键信号的意思的中断信号。
在DVD播放机的背面上有视频输出端子和音频输出端子,通过将AV线与其连接,向电视图像接收机输出从DVD再生的NTSC信号或PAL信号(统称为图像信号)。
在本图中,宽电视图像接收机2和电视图像接收机3都是电视图像接收机,显示DVD播放机1输出的图像信号。宽电视图像接收机2和电视图像接收机3的区别在于其画面的宽高比。就是说,宽电视图像接收机2的画面的宽高比是16∶9,即所谓宽电视,电视图像接收机3的画面的宽高比是4∶3,即普通电视。电视图像接收机3的画面的宽高比为4∶3,因此,在图像内容的配置状态中,有标题框显示方式和全扫描显示方式。
还有,如在多媒体光盘的构成中所述的那样,在收录在DVD107上的图像标题中,属于视频标题集V1、视频标题集V2的图像标题与宽电视对应,属于视频标题集V3的图像标题与宽电视不对应。
电机图像接收机的显示方式存在不同时,利用图像标题是与宽电视对应还是与非宽电视对应的不同组合,图像标题的图像环境有下面4种情况。图20是表示视听环境的四种情况的说明图。本图中的多媒体光盘的视听环境有如下四种情况:图像标题为宽电视对应(使用视频标题集V1、视频标题集V2的图像题材组的图像标题属于这种情况)、画面的宽高比为16∶9的第一种情况,图像标题为宽电视对应、画面宽高比为4∶3、用标题框显示方式将图像内容配置到画面上的第二种情况,图像标题为宽电视对应、画面宽度为4∶3、用全扫描显示方式将图像内容配置到画面上的第三种情况,图像标题为非宽电视对应、画面宽高比为4∶3的第四种情况;DVD播放机1担当当前视听环境属于上述四种情况中的哪一种的管理。显示方式信息是用于管理这些情况的信息,可设定为四个值。这四个值是“00”、“01”、“10”、“11”它们分别是表示“宽高比为4∶3用”、“宽高比为16∶9用”、“标题框显示方式”、“全扫描显示方式”的显示方式编号。DVD播放机1从操作者接受显示方式编号的设定并进行管理,之所以接受显示方式编号的设定,是因为从操作者接受了在什么样的视听环境中视听图像标题的设定,操作者设定自身的视听环境时,DVD播放机1就在内部保持与设定的视听环境对应的显示方式编号,通过对其进行管理来进行视听环境的环境管理。
遥控器91接受用户操作。图21示出了遥控器91的键配置的一例。图21中,十个数字键911和其他键配合使用,用于数值输入。十字方向的光标键912是接受光标操作的键。“确认”键是用于确定操作内容的键。声音道切换键913是用于将声音逻辑道编号循环改变的键。所谓“循环改变”是指在某一上限数目的范围内进行编号的循环。例如,道的总数为8时的“循环改变”是指“0”、“1”、“2”、“3”、“4”、“5”、“6”、“7”、“0”、“1”、“2”、“3”、“4”、“5”、“6”、“7”那样的伴随切换操作而在“0”~“7”的范围内使编号加1。副图像道切换键914是接受用于在循环中改变副图像道的押压的键。显示方式切换键915是接受用于在循环中改变逻辑道编号的押压的键。
(2.2)盘再生装置的构成要素
图22A是表示本实施例的DVD播放机的内部构成的图。DVD播放机包括驱动机构16、光拾波器、机构控制单元83、信号处理单元84、AV解码单元85、遥控接收单元92及系统控制单元93。并且,AV解码单元85包括信号分离单元86、视频解码器87、副图像解码器88、音频解码器89、图像合成单元90和全扫描/标题框变换单元95。
遥控接受单元92接收通过按压遥控器91的键而红外线发送的键信号;通过发生表示押下的键的中断信号,作为“接收命令”向系统控制单元93通知哪个键被按下了。在通知给系统控制部93的接收命令的种类中,有再生开始命令、再生停止命令、按钮选择命令、按钮确定命令、显示方式切换命令、副图像切换命令和声音切换命令。
驱动机构16包括设置光盘的基台、使设置的光盘进行旋转驱动的主轴马达81。设置光盘的基台利用未图示的顶出机构,在箱体内外进行前后移动。在基台移动到箱体外侧的情况下,操作者安装光盘。将光盘装在基台上,基台移动到DVD播放机的内侧时,就将光盘填充到DVD播放机中。
机构控制单元83控制包括驱动盘的主轴马达81、读出盘上记录的信号的光拾波器及其激励器82的机构系统。具体地说,机构控制单元83根据系统控制单元93指示的道位置进行电机速度的调整。与此同时,通过控制光拾波器的激励器82来使捡光器的位置移动,利用伺服控制检测到正确的道时,进行旋转等待,直到记录了期望的物理扇区的地方为止,从期望的位置连续地读出信号。
信号处理单元84对捡光器读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波形整形、二值化、解调、纠错等处理,变换成数字数据串,以逻辑块为单位存储在系统控制部93内的缓冲存储器中。
AV解码单元85对输入的VOB即数字数据进行规定的处理,变换成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
信号分离部86接受从缓冲存储器以逻辑块(数据包)为单位传送的数字数据串,通过判断各数据包中的流ID、子流ID来分开活动图像数据、副图像数据、音频数据和管理信息包。在上述分离中,将活动图像数据输出到视频解码器87。将音频数据输出到音频解码器89,将副图像数据输出到副图像解码器88。将管理信息包输出到系统控制单元93。此时,从系统控制单元93对信号分离单元86指示编号。该编号指示是声音包所具有的子流ID的哪一个,提供该编号时,系统控制系统93将其分别输出到音频解码器89、副图像解码器88。舍弃编号之外的声音包。
(2.2.1)盘再生装置的构成单元——信号分离单元86的内部构成
图22B是示出图22A中的信号分离单元86的构成的框图。如图所示,信号分离单元86包括MPEG解码器120、副图像/音频分离单元121、副图像选择单元122和音频选择单元123。
对从缓冲存储器传送的各数据包,MPEG解码器120参照包头中的流ID判别包的种类,如果是“11100000”,就输出到视频解码器87。如果是“10111101”,就输出到副图像/音频分离单元121,如果是“10111111”,就输出到系统控制单元93。
对从MPEG解码器120输入的数据包,如果数据包头中的子流ID是“001XXXXX”,副图像/音频分离单元121就将其数据输出到副图像选择单元122。如果子流ID是“10100XXX”、“10000XXX”,就向音频选择单元123输出其数据。结果,向副图像选择单元122及音频选择单元123输出全部编号的副图像数据及全部音频数据。
副图像选择单元122进行从副图像/音频分离单元121输出的副图像包的选择处理。已经说明了在VOB中包括构成了32个子流的副图像包所包含的内容,但利用系统控制单元93指示英语字幕的子流ID时,副图像选择单元122就向副图像解码器88只输出具有指示的子流ID的副图像包,舍弃没有指示的子流ID的副图像包。这样,利用副图像解码器88,只对英语字幕进行解码。
音频选择单元123向音频解码器89只输出来自副图像/音频分离单元121的音频数据中,具有系统控制单元93指示的编号的音频数据,舍弃指示的编号之外的音频数据。例如,声音包分别是英语、法语和日语,用系统控制单元93指示英语时,音频选择单元123只将英语声音包输出到音频解码器89,舍弃日语、法语的声音包。这样,利用音频解码器89,只对英语声音进行解码。
视频解码器87把从信号分离单元86输入的活动图像数据读出,进行伸长后,作为数字视频信号输出到图像合成单元90。
副图像解码器88具有用于存储从信号分离单元86输出的副图像包的多个包的缓冲器,得到了该缓冲器中存储的把多个副图像包合并的副图像单元。
图26的流程图是表示副图像包的合并并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在本流程图中,在步骤S1,将变量i初始化。这里,所谓变量,应该是副图像单元的构成单元,是用于指示在副图像解码器88所具有的缓冲器中存储的各个副图像包的变量。进行变量i的初始化后,在步骤S2中,副图像选择单元122参照输入到缓冲器中的副图像包的子流ID(图中作为子流ID(in PACK)表现),判定本子流ID是否与从系统控制单元93指示的子流ID一致(“从系统控制单元93指示的子流ID”下文说明,是根据逻辑道编号(CHx)和显示方式编号(MODx)的组合唯一提供的子流ID,下称子流ID(CHX,MODx))。
如果不一致,副图像选择单元122就舍弃该副图像包,转移到步骤S2,等待输入下一个副图像包。
如果一致,在步骤S3中,在缓冲器中存储副图像单元的第一构成单元即作为副图像单元〔i〕(i=1)的副图像包(in PACK),在步骤S4中,读出副图像单元(in_buffer〔i〕)的头内的SCR、PTS,判定其与当前时刻是否一致。之所以进行一致性判定,是因为在重复上述那样的副图像包的存储期间,已经存在于缓冲器内的副图像单元存在着到期的可能性(到期是指SCR、PTS指示的解码时刻到)。
如果未到期,在步骤S5中,使变量i加1,转移到步骤S2,等待输入下一个副图像包。
如果还没到期,就重复上述步骤S2~步骤S5的处理,依次在存储器中存储副图像单元的第二构成单元即副图像单元〔i〕(i=2)、第三构成单元即副图像单元〔i〕(i=3)、第四构成单元即副图像单元〔i〕(i=4)、第五构成单元即副图像单元〔i〕(i=5)。
如果副图像单元到期,在步骤S6中,在图像数据中将副图像单元(in_buffer)中的RLE码串伸长,输出到图像合成单元90,同时,在步骤S7中,从副图像单元(in_buffer〔i〕)开始地址开始读出副图像单元的显示命令(in_buffer〔i〕),输出到图像合成单元90。
此时,图像数据是多个项目,如果操作者对这些项目进行光标键操作的话,系统控制单元93就将图像数据的颜色指定的变换指示(也称为颜色变化指示)提供给副图像解码器88。由于颜色变换指示根据强调信息中的项目颜色编号来进行,所以,项目利用颜色变换指示切换到选择颜色或确定颜色上。利用选择颜色——确定颜色的切换使光标在项目间游移。将利用副图像单元的显示命令指定的图像数据的描绘位置、描绘尺寸通知图像合成单元90。
再次参照图22A接着说明DVD播放机1的内部构成。音频解码器89把从信号分离单元86输入的音频数据读出进行伸长后,作为数字音频信号输出。
全扫描/标题框变换单元95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单元93的显示方式指示,对从视频解码器输入的图像信号进行全扫描变换或标题变换。如果是宽电视显示方式及4∶3的宽高比方式,就将输入的图像数据原样输出。
若指示的显示方式是全扫描变换,就通过对图像内容的左右端进行整理,变换成全扫描图像,若指示的显示方式是标题框图像,就通过在纵向上将图像的内容缩小、在上下端添加校正图像,将图像内容变换成标题框图像。
图像合成单元90输出根据系统控制单元93指示的比例将视频解码器87的输出和副图像解码器88的输出混合的图像信号。为了进行合成处理,图像合成单元90具有平面缓冲器,副图像解码器88在平面缓冲器内的显示命令指定的重合位置上配置伸长了的图像数据。如上所述,通过副图像解码器88对副图像单元中的显示命令进行读出来确定该重合位置。在配置图像数据之后,将平面缓冲器的内容和全扫描/标题框变换部95变换的图像信号进行混合。该混合比取决于管理信息包中的PCI数据包中记述的对比度,能够对每一GOP进行改变。将本信号变换成NTSC方式的视频信号之后,输入到宽电视图像接收机2。
系统控制单元93包括用于存储实现作为系统控制单元的功能的程序的程序存储器、执行程序所需的工作存储器、存储盘的逻辑块数据的缓冲存储器、执行程序的CPU、和外部进行数据及控制信号的输入输出的接口控制部,进行再生装置整体的控制。
(2.2.2)盘再生装置的构成单元——系统控制单元93的内部构成
图23示出了系统控制单元93的内部构成。下面,使用图23说明系统控制单元93的内部构成。图23中,系统控制单元93包括遥控器输入解释单元71、再生控制单元72、按钮控制单元73、命令解释执行单元74、PGC信息缓冲器75、缓冲存储器76和系统状态管理信息部750。
遥控器输入解释部71解释由遥控器接受单元92接受的遥控键数据。解释的遥控键数据有用于进行按钮的选择确定的按钮选择确定命令、调用菜单的命令、声音道切换命令、副图像道切换命令、显示方式切换命令、再生开始命令、再生停止命令。将按钮选择确定命令输出到按钮控制单元73,将声音道切换命令、副图像道切换命令和显示方式切换命令输出到系统状态管理部750,将再生开始命令、再生停止命令,菜单调用命令输出到再生控制单元72。
按钮控制单元73保持从AV解码单元85输入的再生VOB中的管理信息包,如果从遥控输入解释部71输入按钮选择命令及确定命令的话,就根据其保持的管理信息包PCI数据包的强调信息,将在按扭中分配的画面区的副图像的颜色改变为指定的确定颜色的控制信号,输出到AV解码单元85上。另外,如果是按钮确定命令,就向命令解释执行单元74传送在指定的按钮上分配的命令。
命令解释执行部74解释从按钮控制单元73输入的命令,如果是改变再生进行即改变PGC信息,就向再生控制单元72输出通知应改变PGC信息的再生控制命令,如果是改变系统内部保持的状态参数,就向系统状态管理单元750输出通知的系统状态控制命令。
PGC信息缓冲器75是存储PGC表所含的多个PGC信息中本DVD播放机再生中使用的PGC信息的缓冲器。
将经过放大、波形整形、二值化、解调、纠错等处理的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76。若写入数据是视频标题集管理信息,就从未图示的缓冲器将其取出。另一方面,如果是VOB,系统控制单元93就一个包一个包地传送给信号分离单元86。这样传送时,就从AV解码单元85送回管理信息包。
系统状态管理单元750包括由表示再生装置的当前状态的各种寄存器构成的状态寄存器组。状态寄存器组包括标题编号用寄存器751、PGC编号用寄存器752、声音道用寄存器753、副图像道寄存器754、视频属性寄存器755。
标题编号用寄存器751存储确定再生的标题的标题编号。
PGC编号用寄存器752存储确定再生的、在标题编号用寄存器751中存储其编号的图像标题中所含的多个PGC信息中的、当前VOB读出所用的PGC编号。
在声音道用寄存器753中存储了当前有效的声音逻辑道编号,据此,输出指定在AV解码单元85中应再生的声音道的控制信号。
在副图像道寄存器754中存储了当前有效的副图像逻辑道编号(下面将本寄存器中存储的逻辑道编号称为副图像道CHx),输出指定应在AV解码单元85中再生的副图像道的控制信号。
在视频属性寄存器755的高位存储视频标题集管理信息中所含的宽高比信息,在其低位中设定成为表示当前形态的电视画面显示方式信息的设定值的显示方式编号。如果存储在高位的宽高比信息为16∶9,则显示方式信息按“标准显示方式”、“全扫描显示方式”、“标题框显示方式”的顺序循环改变。如果存储在高位的宽高比信息为4∶3,则显示方式固定为标准显示。
再生控制单元72接受再生开始命令、再生停止命令、菜单调用命令的输入,进行规定的控制动作。
图24A~24C、图25A~25B是表示系统控制单元93的处理内容的整个流程。参照本图说明DVD播放机1的动作。
操作者按下DVD播入机1的推出按钮时,基台就移动到箱体外侧。在基台移动到外侧的状态下,操作者将光盘装在基台上时,基台移动到DVD播放机内侧。这样,将光盘装入DVD播放机。在图24A的步骤S121中,系统控制单元93成为等待光盘插入的状态。从光学传感器等通知填充了光盘时,就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单元83及信号处理单元84,进行与将光拾波器置入引入区相同的盘旋转控制。继续进行与置于引入相同的盘旋转,直到旋转操作稳定为止。如果旋转动作稳定的话,就将光拾波器从引入区向外周移动,读出卷管理区。读出时,根据卷管理区信息将视频管理器读出到缓冲器(步骤S122)。另外,系统控制单元93计算卷菜单用的PGC信息的记录地址,将PGC信息读出到PGC信息缓冲器(步骤S123)。如果卷菜单用的PGC信息保持在缓冲器内的话,系统控制单元93则参照保持的PGC信息,计算进行再生的菜单用VOB的记录地址。如果确定应再生的视频对象的话,系统控制单元93也将控制信号输出到机构控制单元83及信号处理单元84,从光盘读出确定的VOB。这样,将图18所示的卷菜单在宽电视图像接收机2上进行图像显示(步骤S124)。在显示该卷菜单的状态下,再生控制单元72等待标题编号的选择(步骤S125)。
操作者看着该标题的一览表确定感兴趣的菜单项。这时,显示选择的标题编号,读出作为对应标题的菜单项的强调命令存储的“Play Title”命令。然后,在步骤S127中,从与“Play Title”命令的操作数指定的标题编号#K对应的标题检索指针#K读出VTS编号#i及VTS的标题编号进行#j。
读出后,在图24B的步骤S131中,读出视频标题集#i的视频标题集管理信息所含的宽高比信息。读出时,判定视频标题集#i.宽高比信息是否指示了指定16∶9的宽高比。在如视频标题集V3那样将宽高比信息设定为4∶3的话,就转移到步骤S144,如果设定为16∶9,就在步骤S133中,读出视频属性寄存器755中存储的显示方式编号MODx的初始值,转移到步骤S138的判定步骤。在步骤S138中,判定读出的显示方式编号的初始值MODx是否表示为全扫描显示方式,如果显示是全扫描显示方式,就在步骤S139中,把全扫描显示方式指示给全扫描/标题框变换单元95,转移到步骤S144。
如果不是全扫描显示方式,就在步骤S140中,判定读出的显示方式编号的初始值MODx是否表示标题框显示方式,若显示方式是标题框显示方式,就在步骤S141中,把标题框显示方式指示给全扫描/标题框变换单元95,转移到步骤S144。
在步骤S144中,根据利用VTS编号#i指定的视频标题集#i的标题检索指针,将标题编号#j、ENTRY-PGC信息编号读出到标题编号用寄存器751、PGC编号用寄存器752。在步骤S145中,将这样读出的PGC信息作为ENTRY-PGC信息,调用路径处理程序。
图24C是路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本图中,所谓“VOB指针”,是指指示应进行读出PGC信息缓冲器75中存储的PGC信息内的VOB位置信息的BOV,所谓“块指针”,是指在“VOB指针”指示的VOB中,指示成为当前读出对象的逻辑块。
本图中,在步骤S161读出存储在副图像道寄存器754中的逻辑道编号CHx,同时,读出存储在视频属性寄存器755中存储的方式编号MODx。读出这些编号时,在步骤S162中,参考PGC信息缓冲器中存储的PGC信息#K的副图像映射信息,判定具有与VOB所含的最大32个副图像子流中与读出的编号的组合(CHx,MODx)一致的子流ID的是哪个。由于将编号组合(CHx,MODx)映射到某一子流ID,所以,在步骤S163中,只对具有子流ID(下称子流ID(CHx,MODx))的副图像包进行解码,预先向副图像选择单元122及副图像解码器88指示舍弃没有子流ID的副图像包。
向副图像选择单元122及副图像的解码器88的指示结束时,就转移到步骤S164。步骤S164是对VOB指针进行初始化的步骤,在PGC#k内的VOB位置信息表的开头VOB中设定VOB指针。步骤S165是对块指针进行初始化的步骤,在用VOB指针指示的VOB#i的开头逻辑块中设定块指针。设定这两个指针后,在步骤S166中,监视操作者操作导致的事件,在步骤S167中,用机构控制单元,信号处理单元读出用块指针指示的逻辑块。VOB用多个VOB单元构成,这些VOB单元将管理包配置在开头,因此,这里,将管理信息包读出到信号处理单元84。信号处理单元84对从捡光器读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波形整形、二值化、解调、纠错等处理,以逻辑块为单位存储在系统控制单元93中的缓冲存储器中。信号分离单元86接受从缓冲存储器传送的包,判别各包的头中的流ID、子流ID,检测出该包是管理信息包,输出到系统控制单元93。
再生控制单元72设定该管理信息包中所含的缓冲器大小及传送率,包括在接着管理信息包读出的活动图像包、声音包和副图像包的解码中。
这样,在读出逻辑块的内容时,在步骤S168中,再生控制单元72在确认了块指针是否是指示最后的逻辑块后,在步骤S169中,将变量j加1。之后,在步骤S170中,将VOB#j的第j逻辑块存储在块指针中,转移到图24C的步骤S166。
通过重复上述步骤S166~步骤S170,依次读出构成VOB的活动图像包、音频包和副图像包。信号处理单元84对从光拾波器读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波形整形、二值化、解码、纠错等处理,以逻辑块为单位存储在系统控制单元93中的缓冲存储器中。信号分离单元86接受从缓冲存储器传送的包,判别各包的头内的流ID、子流ID。这里,如果从光盘读出的包是视频包,MPEG解码器120就检测出将流ID设定为1110000,将其输出到视频解码器87。视频解码器87对活动图像数据内所含的I图像、P图像和B图像进行帧内解码和域内解码,进行运动补偿,解码成图像信号。解码后,根据SCR及PTS进行时间等待后,将该图像信号输出到图像合成单元90。
如果光盘读出的包是副图像包,就检测出MPEG解码器120将子流ID设定为“1011 1101”,将其输出到解码器87。视频解码器87对活动图像数据所含的I图像、P图像和B图像进行帧内解码、域内解码,进行动态补偿,在图像信号中解调。解调后,根据SCR及PTS进行等待后,将该图像信号输出到图像合成单元90。
如果从光盘读出的包是副图像包,MPEG解码器120就检测出流ID设定为“10111101”,子流ID的前三位设定为001的流。副图像选择单元22参考子流ID的后五位,判定读出的副图像包所具有的宽电视显示方式是否与从系统控制单元93指示的子流ID(CHx,MODx)一致。如上所述,子流ID(CHx,MODx)是与PGC信息#K所具有的副图像映射信息中的子流ID中存储在副图像道寄存器754中的逻辑道编号及视频属性寄存器755中存储的显示方式编号MODx的组合一致,舍弃副图像选择单元122没有子流ID(CHx,MODx)的子流ID。副图像寄存器754中存储的逻辑道编号CHx及视频属性寄存器755中存储的显示方式编号MODx都使用操作者对盘再生装置的操作来设定,相当于在盘再生装置出厂时预先确定。
副图像选择单元122向副图像解码器88输出与这些组合一致的子流ID时,只向副图像解码器88输出与当前形态的盘再生装置的显示方式设定和字幕语言设定一致的副图像数据。这样,输出与显示方式设定和字幕语言设定一致的副图像数据时,副图像数据器88对副图像数据进行行程长度编码。解码后,进行根据SRC及PTS的时间等待,因此,将解码结果输出到图像合成部90。视频解码器87的输出和副图像解码器88的输出利用图像合成单元90,按系统控制单元93指示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的图像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输入到宽电视图像接收机2、电视图像接收机3中之一。
进行若干次上述重复,块指针就成为指示由VOB指针指示的VOB的最后逻辑块了。在用于确认指示VOB#i的最后选择块的步骤S168中成为“是”,转移到步骤S151中。在步骤S151,VOB指针判定是否指示了PGC#K,VOB位置信息表的最后的VOB。如果不是最后,就在步骤S152中将变量i加1,在步骤S153中,使VOB指针前进到PGC#K所具有的VOB位置信息中的下一VOB,转移到步骤S165。如果转移到步骤S165,就对利用VOB指针重新指示的VOB重复进行步骤S166~步骤S170的处理。
通过进行上述处理,在步骤S151中,VOB指针就指示CPG#k所具有的VOB位置信息表的最后的VOB了。所谓指示最后的VOB,是指一个PGC信息指示的再生路径结束。再生路径结束时,就确认在PGC信息缓冲器75中存储的PGC信息命令场中是否存在后处理命令。如果还存在,就在步骤S157中,用后处理命令确定分支目的地,如果不存在,就在步骤S159中,用PGC连接信息确定分支目的地PGC#k后,在步骤S158中进行路径处理程序的重复调用。
在图24C的流程图中,在利用步骤S166~步骤170的重复VOB的读出期间,操作者按下显示方式切换键915。按下显示方式切换键915时,图24C的步骤S166成为“是”,转移到图25A的步骤S174。步骤S174是判定是否对显示方式切换键915进行键按下的判定步骤,如果对显示方式切换键915按下了键,就在步骤S131中,读出视频标题集#i的视频标题集管理信息所含的宽高比信息。读出时,判定视频标题集#i,显示方式信息是否指示16∶9的宽高比。
若宽高比为16∶9,就在步骤S133中,读出视频属性寄存器755中存储的显示方式MODx的设定值。在步骤S134中,使读出的显示方式的设定值MODx增1,通过将视频属性寄存器755中存储增1后的值来更新显示方式。
例如,若显示方式的设定值MOD表示“宽尺寸显示方式”,就在步骤S134中将其增,将显示方式更新为“标题框显示方式”。
还有,显示方式的设定值MODx表示“标题框显示方式”,在步骤S234中将其增1,就将显示方式更新为“全扫描显示方式”。
更新后,转移到步骤S138的判定步骤。在步骤S138中,判定读出的显示方式的设定值MODx是否表示全扫描显示方式,如果显示方式还是全扫描显示方式,就在步骤S139中,向全扫描/标题框变换单元95指示全扫描显示方式,转移到步骤S161。
如果不是全扫描显示方式,就在步骤S140中,判定读出的显示方式的设定值MODx是否表示标题框显示方式,如果显示方式是标题框显示方式,就在步骤S141中,向全扫描/标题框变换单元95指示标题框显示方式,转移到步骤S161。
在本图中,在步骤S161中读出存储在副图像道寄存器754中的逻辑道编号CHx,同时,读出在视频属性寄存器755中存储的方式编号MODx。读出这些编号时,参照存储在PGC信息缓冲器中的PGC信息#K的副图像映射信息判定VOB所含的最大32个副图像子流中具有与读出的编号组合(CHx,MODx)一致的子流ID的是哪一个。若将编号组合(CHx,MODx)映射到某一子流ID,就指示副图像选择单元122及副图像解码器88只对具有子流ID(下称子流ID(CHx,MODx))的副图像包进行解码,舍弃没有子流ID的副图像包。
如上所述,在对显示方式切换键915进行操作时,使存储在视频属性寄存器755中的显示方式MODx增1,与此同时,在全扫描/标题框变换单元95进行显示方式切换,进行应解码的副图像数据的切换,以便与切换后的显示方式一致。这样,即使操作者在图像标题的再生中进行显示方式切换操作,也选择具有用于确定切换后的显示方式用的合成位置的显示命令的副图像数据。
在图24C的流程图中,利用重复步骤S166~步骤S170重复进行VOB的读出期间,操作者按下副图像切换键914。按下副图像道切换键914时,图24C中的步骤S166成为“是”,转移到图25的步骤S174。在步骤S174中,将对切换键915是否按下了键判定为“否”,转移到图25B的步骤S175。在步骤S175中,若对副图像道切换键914按下了键,就在步骤S176中,读出副图像道寄存器754中存储的逻辑道编号CHx,将其加1。加1后,在步骤S133中,读出存储在视频属性寄存器755中的显示方式MODx的设定值。读出后,在步骤S162中,参照PGC信息缓冲器中存储的PGC信息#k的副图像映射信息判定在VOB所含的最大32个副图像子流中,具有与读出的编号组合(CHx,MODx)一致的子流是哪一个。若将编号的组合(CHx,MODx)映射到某一子流ID,就在步骤S163中,指示副图选择单元122及副图像解码器88只解码具有该子流ID的副图像包,舍弃没有子流ID的副图像包,在步骤S177中,在道编号寄存器中存贮加1后的道编号。
如上所述,在对副图像道切换键914进行操作时,将存储在副图像道寄存器754中的逻辑道编号加1,同时,在全扫描/标题框变换单元95中进行逻辑道编号的切换,进行应该解码的副图像数据的切换,以便与切换后的逻辑道编号相一致。这样,即使操作者在图像标题的再生中进行副图像显示语言的切换操作,也选择具有用于确定切换后的显示方式用的合成位置的显示命令的副图像数据。
图27A~图27D是表示在图20所示的四种形态中哪一个表示主图像和副图像的合成图像的说明图。
在图像题材是宽电视对应、画面的宽高比为16∶9的第一种形态的视听环境中,DVD播放机1在图13C所示的宽电视显示方式特有的合成坐标(Xw1,Yw1),(Xw2,Yw2)上合成英语字幕“Penguin”。图13C描绘的范围包括在全扫描显示方式中已整理的画面的左右端。这样,本副图像单元充分地利用宽电视显示方式的画面宽度。配置字符串构成的字幕,得到图27A那样的合成图像。
在图像题材是宽电视对应。把画面设定为标题框显示方式的第二情况的视听环境中,DVD播放机1在图13B所示的标题框显示方式特有的合成坐标(Xb1,Yb1)(Xb2,Yb2)上合成英语字幕“Penguin”。
图13B所示的字幕“Penguin”是在校正图像的涂黑描绘的范围中在图像数据中展开的意思。边里,通过规定RLE码串f11的合成位置,在标题框显示方式中显示字幕,以便避开主图像所占的区,得到图27B那样的合成图像。
因图像题材是宽电视对应、把画面设定为全扫描显示方式的第三种形态的视听环境中,DVD播放机1在图13A所示的全扫描显示方式特有的合成坐标(Xp1,Yp1)、(Xp2,Yp2)上合成英语字幕“Penguin”。在图13A中,在全扫描显示方式的坐标系统中,(Xp1,Yp1)~(Xp2,Yp2)使合成位置从坐标往左稍偏离,以便字符串不占整理区。通过将合成坐标向左稍移,制作者避开了副图像占用整理区。通过上述坐标指定来合成避开整理区那样的字幕,得到图27C那样的合成图像。
在图像标题为非宽对应、画面的宽高比为4∶3的第四种情况的视听环境中,DVD播放机1如图27D那样合成英语字幕“Big Fish”。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以PGC信息单元在多媒体光盘侧设置表示用显示方式和逻辑道编号的设定组合来选择哪个图像数据的信息,因此,盘再生装置能够对每一种PGC信息改变利用条件选择的子流区ID。
例如,在某一PGC信息中,英语字幕和标题框显示方式用的子流ID为#1,英语字幕和全扫描显示方式用的子流ID为#2,英语字幕和宽电视显示方式用的子流ID为#3。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不同的PGC信息中,通过改变PGC信息的副图像映射信息,可设定为例如全部选择子流#2。在难以受显示方式影响的显示画面中央显示字幕那样的情况下,能够共用一个子流,这点更为有效。
虽然根据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不过是作为在现状下能够期望的最佳效果的系统例,提示一下而已。在不改变其精神的范围内,本发明能够进行变更实施。不言而喻,只要是谋求防止显示方式切换时的副图像偏移的系统就能够适用。可以进行下面(a)(b)(c)……所示的变更实施。
(a)本实施例的多媒体光盘虽然作为DVD,但只要是能够在活动图像信息中能够多重记录合成显示用的多个副图像信息,记录媒体就不限于此。同样,虽然再生装置再生DVD,但只要是从活动图像信息中取出合成显示用的多个副图像信息,就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包括通信接收装置的接收。作为这种例子,有卫星广播中广播MPEG流的数字广播。在广播波中,作为在可以选择再生多个MPEG流的状态下进行发射的方法,有频率多重方式和时间轴多重方式。如果时间轴多重方式,则一直等待到传送了选择再生指定了的MPEG流为止,如果到达了传送的瞬间,就开始再生。
(b)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对宽电视对应的图像题材组都是可进行全扫描显示方式、标题框显示方式的进行说明的,但作为实际问题,有可以调整图像内容的图像题材组,也有不可以整理或缩小图像内容的图像题材组,这种不同需要需先标明。也可以构成为在每一个视频标题集管理信息中设置表示这些全扫描显示方式、标题框显示方式是否可以的“显示方式信息”,防止制作者进行非本意的全扫描显示方式及标题框显示方式。
(c)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PGC信息的“VOB位置信息表”中,列出了记载VOB记录地方的VOB位置信息,在盘再生装置中进行基于此的VOB读出,但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VOB位置信息中记录VOB所占的记录地方的部分区域来只将VOB的一部分读出到光拾波器(将这样的部分读出称作整理读出)。以称为单元的单位指示这样整理的VOB的一部分。迷样,通过在VOB位置信息中指定部分区域,能够巧妙地利用VOB的一部分,极大地提高了图像题材的利用效率。
(d)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副图像的实施例使用了字幕那样的图像数据,但也可以是向量图形和三维计算机图形(CG)。通过采用它们,可利用实际的压缩活动图像与CG的组合来实现游戏。
(e)在本实施例中,是利用一个GOP构成一个VOB单元的,如果存储在一个VOB单元中的活动图像的再生时间是1秒左右,则不言而喻,并不限于一个GOP,也可以由二个或三个再生时间非常短的GOP构成。另外,此时,将管理信息包配置在连续多个GOP的开头,存储对这些多个GOP有效的再生控制信息。
(f)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音频数据,使用PCM数据和AC-3,但只要在系统流中可以交错,则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压缩PCM,MPEG音频数据、MIDI数据。
(g)在本实施例中,对在活动图像信息中有MPEG 2方式的数字活动图像数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声音和副图像等只要是可形成对象的活动图像数据,则不限于此,例如,MPEG1方式的数字活动图像,只要是MPEG方式中使用的离散余弦变换之外的变换算法的数字活动图像就可以。
(h)在本实施例中,以活动图像的解码单位即每一个GOP中配置管理信息包,但不言自明,如果数字活动图像的压缩方式不同,就在该压缩方式的每一个恢复单位中配置。
最后,简单地说明本实施例的光盘的制造方法。准备用视频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像带和现场录音的音乐带作为主盘,将其收录的活动图像。声音数字化,录到非线性编辑装置上。如果编辑者在非线性编辑装置上以帧单位再生图像和声音,就利用图形编辑器等应用程序制作菜单和项目。与此同时,使用GUI发生器等制作装入强调命令的管理信息包。制作后,根据MPEG标准将其编码,生成活动图像数据、音频数据、副图像数据和管理信息包。生成时,就在非线性编辑装置上利用它们制作VOB单元,并制作VOB。制作VOB时,对VOB赋予VOB编号,并制作PGC信息#1、#2、#3、#4、……#n、视频文件单元标题检索指针表、视频文件管理表,在工作站的存储器上构成上述数据结构。
构成数据结构后,将这些数据变换成逻辑数据串,以便能够将其记录在文件区。将变换后的逻辑数据串记录在磁带等传递媒体上后,再变换成物理数据串。物理数据串是对卷数据添加纠错码(ECC)、八一十六调制、引入区的数据、引出区的数据等的数据串。使用物理数据串,用原盘切割制作光盘原盘。再根据压制装置从制作的原盘制造光盘。
在上述制造流程中,除与本发明的数据结构有关的逻辑数据串制作装置的一部分以外,可原样使用现有的CD用的制造装置。关于这一点,记载于奥姆公司《压缩盘读物》(中岛平太郎、小川博司合著)和朝仓书店《光盘系统》(应用物理学会光学研讨会纪录)。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多媒体光盘适用于标题制作者在流通、销售宽电视对应型的图像标题时极需与多国语言对应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再生装置、再生方法即使在不限制安装存储器的规模受到限制的廉价民用AV装置上,再生上述那样的光盘时,也是有用的。

Claims (5)

1、一种光盘,其上记录有多个视频对象和映射信息,其中:
每个视频对象包括视频数据和待有选择地再生的副图象数据;
每段副图象数据包括静止图象数据和显示静止图象的数据和显示位置的坐标信息;
对于视频数据的每个显示模式,该映射信息包括一组显示模式信息和指明相应的副图象数据的副图象指示信息;
该显示模式信息指明当视频数据以多个宽高比的中的一个宽高比显示时使用的显示模式;
副图象指示信息指明该多个副图象数据中的哪一个包括与显示模式信息所指明的该显示模式吻合的坐标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其上还记录程序链信息,其指明该多个视频对象的再生顺序,且该映射信息是该程序链信息中的一个因子并对应于其再生顺序由程序链信息所指明的多个视频对象。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光盘,其中:
该多个宽高比包括16∶9和4∶3;
该显示模式信息指明在其内处理视频数据的下述显示模式中至少一个模式,
所述的显示模式包括:
宽屏幕电视模式,其中图象以16∶9的宽高比显示在16∶9的宽高比的显示屏幕上;
标准电视模式,其中图象以4∶3宽高比显示在4∶3宽高比的显示屏幕上;
全扫描模式,其中宽高比为16∶9的图象在被修整为4∶3宽高比的图象之后显示在4∶3宽高比的显示屏幕上;及
标题框模式,其中16∶9宽高比的图象在经处理增加了校正图象后显示在4∶3宽高比的显示屏幕上。
4、如权利要求3的光盘,其中
每个副图象数据包括下述之一:
宽屏幕电视坐标信息,其定义静止图象数据在一图象处理成宽屏幕电视模式时的显示位置;
标准电视模式坐标信息,其定义静止图象数据在标准电视模式显示器上的坐标系统中的显示位置;
全扫描模式坐标信息,其定义静止图象数据在全扫描模式显示器上的坐标系统中的显示位置;
标题框模式坐标信息,其定义静止图象数据在标题框模式显示器上的坐标系统中的显示位置;
且在映射信息中,
如果副图象指示信息指明副图象数据具有宽屏幕电视模式坐标信息,该显示模式信息指明宽屏幕电视模式;
如果副图象指示信息指明副图象数据具有标准电视模式坐标信息,该显示模式信息指明标准电视模式;
如果副图象指示信息指明副图象数据具有全扫描模式坐标信息,该显示模式信息指明全扫描模式;
如果副图象指示信息指明副图象数据具有标题框模式坐标信息,该显示模式信息指明标题框模式。
5、一种记录光盘方法,在该光盘上记录有多个视频对象和映射信息,每个视频对象包括视频数据和要有选择地再生的多段副图象数据,每个副图象数据包括静止图象数据和显示该静止图象的显示位置的坐标信息,该记录方法包括步骤:
使得显示模式信息指明当视频数据以多个宽高比之一显示时要用于视频数据的显示模式的步骤;
使得副图象指示信息指明哪一个副图象数据包括对应于由显示模式信息所指明的显示模式的坐标信息的步骤;
在光盘上记录映射信息及视频对象,该映射信息包括显示模式信息和副图象指明信息的步骤。
CNB031363008A 1996-05-09 1997-05-07 用于多媒体光盘的记录方法、再生装置及再生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609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4534/1996 1996-05-09
JP11453496 1996-05-09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0504A Division CN1112039C (zh) 1996-05-09 1997-05-07 配置主图像以使副图像重合在主图像上的多媒体光盘再生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6457A true CN1516457A (zh) 2004-07-28
CN1260970C CN1260970C (zh) 2006-06-21

Family

ID=146401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363008A Expired - Lifetime CN1260970C (zh) 1996-05-09 1997-05-07 用于多媒体光盘的记录方法、再生装置及再生方法
CN97190504A Expired - Lifetime CN1112039C (zh) 1996-05-09 1997-05-07 配置主图像以使副图像重合在主图像上的多媒体光盘再生装置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0504A Expired - Lifetime CN1112039C (zh) 1996-05-09 1997-05-07 配置主图像以使副图像重合在主图像上的多媒体光盘再生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9) US5907659A (zh)
EP (1) EP0838948B1 (zh)
JP (1) JP3362856B2 (zh)
KR (1) KR100365554B1 (zh)
CN (2) CN1260970C (zh)
DE (1) DE69701436T2 (zh)
HK (1) HK1009033A1 (zh)
ID (1) ID18172A (zh)
MX (1) MX9709190A (zh)
MY (1) MY114738A (zh)
TW (1) TW330281B (zh)
WO (1) WO199704275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4683A (zh) * 2009-06-08 2012-05-3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视频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04106079A (zh) * 2011-09-09 2014-10-15 帕那莫夫公司 图像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1808245B (zh) * 2005-06-20 2015-11-25 夏普株式会社 视频数据再生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1432A (en) * 1996-02-09 1998-11-24 Carmel; Sharon Method and system of building and transmitting a data file for real time play of multimedia, particularly animation, and a data file for real time play of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WO1997042758A1 (en) * 1996-05-09 1997-1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media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reproducing method capable of superposing sub-video upon main video in well-balanced state irrespective of position of main video on screen
US6243086B1 (en) * 1997-05-29 2001-06-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KR100491340B1 (ko) * 1997-12-15 2005-05-24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디스크 재생장치 및 오디오 스트림을 재생하는 광디스크 재생방법
JP3199011B2 (ja) * 1998-01-21 2001-08-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EP0935385A3 (en) 1998-02-04 2002-06-19 Hitachi, Ltd. Decoder device and receiver using the same
EP2280398A3 (en) * 1998-02-23 2011-03-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information play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DE19822975A1 (de) * 1998-05-25 1999-12-02 Thomson Brandt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nehmen und Wiedergeben von Video- und/oder Audiosignalen
FR2781326B1 (fr) * 1998-07-17 2000-09-29 St Microelectronics Sa Procede et systeme d'elaboration d'images numeriques resultant d'elements graphiques auxiliaires incrustes dans des images principales
US6188835B1 (en) * 1998-08-21 2001-02-13 Lsi Log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data allowing playback of selected portions of recorded presentations
US6643450B1 (en) * 1998-10-29 2003-11-04 Oak Technology, Inc. Digital versatile disc playback system with program chain object searching capabilities
DE19855038A1 (de) * 1998-11-28 2000-05-31 Thomson Brandt Gmbh Verfahren zur Bildcodierung und -decodierung sowie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r Teilbilddateneinheit für ein elektronisches Gerät und elektronisches Gerät
US6816667B1 (en) * 1999-01-28 2004-11-09 Zoran Corporation Memory effici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un times of DVD titles
US6795092B1 (en) * 1999-02-15 2004-09-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6512552B1 (en) * 1999-03-29 2003-01-28 Sony Corporation Subpicture stream change control
JP2000285655A (ja) * 1999-03-31 2000-10-13 Brother Ind Ltd 情報作成方法及び装置及び情報作成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情報記録媒体、並びに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及び情報記録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情報記録媒体
KR100360285B1 (ko) * 1999-05-20 2002-1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인터페이스를 이용한 오디오 스트림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2000339870A (ja) * 1999-05-31 2000-12-0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記録ディスクの再生装置
CN100531349C (zh) * 1999-07-09 2009-08-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及其记录器、重放器、记录方法和重放方法
GB2352595B (en) * 1999-07-27 2003-10-01 Sgs Thomson Microelectronics Data processing device
EP1073270A1 (en) * 1999-07-30 2001-01-31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avigation through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JP4006612B2 (ja) * 1999-09-27 2007-1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ディ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およびディ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における記録再生方法
PL355155A1 (en) * 1999-11-10 2004-04-05 Thomson Licensing S.A. Commercial skip and chapter delineation feature on recordable media
US20010030710A1 (en) * 1999-12-22 2001-10-18 Werner William B.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ociating subtitle data with cinematic material
JP4165983B2 (ja) * 2000-02-16 2008-10-15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ナムコゲームス ゲーム装置および情報記憶媒体
JP2001257970A (ja) * 2000-03-09 2001-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KR100394974B1 (ko) * 2000-05-23 2003-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 기록매체에서의 멀티경로 데이터를 수용하는 방법
US6791578B1 (en) * 2000-05-30 2004-09-14 Apple Computer, Inc. 16:9 aspect ratio and anamorphic image processing
TW519840B (en) * 2000-06-02 2003-02-01 Sony Corp Image 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mage de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8091106B1 (en) * 2000-06-26 2012-01-03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DVD subpicture information in a television receiver
US7245719B2 (en) * 2000-06-30 2007-07-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ptical disk,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02091409A (ja) * 2000-09-19 2002-03-27 Toshiba Corp 副映像処理機能付き再生装置
US6898799B1 (en) * 2000-10-23 2005-05-24 Clearplay, Inc. Multimedia content navigation and playback
US6889383B1 (en) * 2000-10-23 2005-05-03 Clearplay, Inc. Delivery of navigation data for playback of audio and video content
US7975021B2 (en) 2000-10-23 2011-07-05 Clearplay, Inc. Method and user interface for downloading audio and video content filters to a media player
US7043484B2 (en) * 2000-12-05 2006-05-09 Dvdemand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torage media images
GB0100563D0 (en) * 2001-01-09 2001-02-21 Pace Micro Tech Plc Dynamic adjustment of on-screen displays to cope with different widescreen signalling types
US10742965B2 (en) 2001-01-23 2020-08-11 Visual Effect Innovations, Llc Faster state transitioning for continuous adjustable 3Deeps filter spectacles using multi-layered variable tint materials
US8750382B2 (en) 2001-01-23 2014-06-10 Kenneth Martin Jacob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3Deeps action specs motion estimation from the motion vectors in an MPEG file
US9781408B1 (en) 2001-01-23 2017-10-03 Visual Effect Innovations, Llc Faster state transitioning for continuous adjustable 3Deeps filter spectacles using multi-layered variable tint materials
JP3871123B2 (ja) * 2001-06-16 2007-01-24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プリロードフォント情報を有する情報貯蔵媒体、その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
KR100598285B1 (ko) 2001-06-21 2006-07-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채널 스트림 기록장치 및 방법과, 그에 따른 기록매체
KR20020097454A (ko) 2001-06-21 2002-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채널 스트림 기록장치 및 방법과, 그에 따른 기록매체
KR100752480B1 (ko) * 2001-06-21 2007-08-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채널 스트림 기록장치 및 방법과, 그에 따른 기록매체
US7643727B2 (en) * 2001-07-24 2010-01-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cording a multi-channel stream, and a recording medium containing a multi-channel stream recorded by said method
US20030059200A1 (en) * 2001-09-25 2003-03-2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cording and re-insertion of teletext data
EP1437892A4 (en) * 2001-10-16 2006-06-28 Seiko Epson Corp FILE CREATION DEVICE AND DATA OUTPUT DEVICE
CA2465104A1 (en) * 2001-10-23 2003-05-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including markup document and av data, recording method, reproducing method,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therefor
TW578083B (en) * 2001-10-25 2004-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orage medium adaptable to changes in screen aspect ratio and re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KR100871845B1 (ko) * 2001-10-25 2008-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면 종횡비 변환에 적응 가능한 광정보저장매체 및 그재생 방법
US6663244B1 (en) * 2001-12-14 2003-12-16 Infocus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field blending for use in subtitle projection systems
JP2003288767A (ja) * 2002-01-23 2003-10-10 Nec Corp 映像伝送記録方法、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媒体
KR100563685B1 (ko) * 2002-02-25 2006-03-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재기록 가능 기록매체의 재생리스트 관리방법
JP4008745B2 (ja) * 2002-04-25 2007-11-14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Dvdビデオ再生装置及びサブピクチャストリームの再生制御方法
KR20030087193A (ko) * 2002-05-07 2003-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채널 방송 스트림의 기록 관리방법
KR100620185B1 (ko) * 2002-06-21 2006-09-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디오 데이터의 재생을 관리하기 위한 데이터 구조를갖는 기록 매체
EP1516329A4 (en) * 2002-06-21 2009-07-15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COMPRISING A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VIDEO DATA RECORDED ON THIS RECORDING MEDIUM
CN100378854C (zh) * 2002-06-24 2008-04-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管理记录在其上面的多个再现路径视频数据的再现的数据结构的记录介质及其记录和再现方法及装置
KR20040000290A (ko) 2002-06-24 2004-0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멀티 경로 데이터 스트림 관리방법
CN101350215B (zh) * 2002-06-24 2012-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记录和再现用于视频数据的再现的数据结构的方法及装置
US7889968B2 (en) * 2002-06-24 2011-02-15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multiple reproduction path video data for at least a segment of a title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KR100554768B1 (ko) * 2002-06-28 2006-0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재생 경로 비디오 데이터의 재생을 관리하기 위한데이터 구조를 갖는 기록 매체와 그에 따른 기록 및 재생방법 및 장치
EP1518240B1 (en) * 2002-06-28 2014-05-07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of multiple path data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3704107B2 (ja) 2002-07-30 2005-10-05 株式会社東芝 映像データ再生装置及び映像データ再生方法
JP3689074B2 (ja) * 2002-08-13 2005-08-31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記憶媒体及びその再生装置
KR101049754B1 (ko) * 2002-09-26 2011-07-19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디지털 정보신호 수신장치
KR100665439B1 (ko) * 2002-10-14 2007-0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록된 복수의 오디오 스트림의 재생을 관리하기 위한데이터 구조를 갖는 기록 매체, 그에 따른 기록 및 재생방법 및 장치
EP1552520B1 (en) * 2002-10-15 2012-02-29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multiple graphics streams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WO2004036908A1 (ja) * 2002-10-17 2004-04-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データ処理装置
CN100418151C (zh) * 2002-10-17 2008-09-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以交互模式处理标记文档的方法和设备
MXPA05003945A (es) * 2002-10-17 2005-06-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de informacion que incluye informacion de formato de dispositivo, metodo y aparato del mismo.
TWI265492B (en) * 2002-11-08 2006-1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 multi-component stream and a high-density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 multi-component stream recorded thereon and reprodu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aid recording medium
US7720356B2 (en) * 2002-11-12 2010-05-18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multiple reproduction path video data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EP1561217B1 (en) * 2002-11-12 2015-04-08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multiple reproduction path video data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7664372B2 (en) * 2002-11-20 2010-02-16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multiple component data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7783160B2 (en) * 2002-11-20 2010-08-24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interleaved multiple reproduction path video data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RU2334284C2 (ru) * 2002-11-22 2008-09-20 Эл 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со структурой данных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м записанных на нем видеоданных нескольких каналов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и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записи и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CN100431016C (zh) * 2002-12-12 2008-11-0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在媒体中创建数据/逻辑格式的方法、及媒体读取装置/方法
US6871409B2 (en) 2002-12-18 2005-03-29 Snap-On Incorporated Gradient calculating camera board
EP3522163A1 (en) 2003-01-02 2019-08-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media apparatus with "slide-show" accompanied audio output
JP2004215081A (ja) * 2003-01-07 2004-07-2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0930349B1 (ko) * 2003-01-20 2009-1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서브타이틀 데이터 관리방법
US7693394B2 (en) * 2003-02-26 2010-04-06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data streams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7809775B2 (en) * 2003-02-27 2010-10-05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playback control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RU2369919C2 (ru) 2003-02-28 2009-10-10 Эл 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со структурой данных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ем в произвольном порядке/с перемешиванием записанных на нем видеоданных и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записи и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WO2004084535A2 (en) * 2003-03-14 2004-09-30 Starz Encore Group Llc Video aspect ratio manipulation
US7224664B2 (en) * 2003-03-25 2007-05-29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data streams recorded thereon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7272779B2 (en) * 2003-03-31 2007-09-1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nchronized musical slideshow language
US7620301B2 (en) 2003-04-04 2009-11-17 Lg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uming playback
US20040213542A1 (en) * 2003-04-22 2004-10-28 Hiroshi Hamasaka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reproduce multimedia content for a multitude of resolution displays
EP2369590B1 (en) * 2003-04-28 2015-02-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Playback apparatus, playback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for recording a video stream and graphics with window information over graphics display
JP4281437B2 (ja) * 2003-07-10 2009-06-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録媒体及び再生装置
KR20050018314A (ko) * 2003-08-05 2005-0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막 데이터와 비디오 맵핑 데이터 정보를 저장하는정보저장매체, 그 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KR20050018315A (ko) * 2003-08-05 2005-0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텍스트 자막을 다운로드받기 위한 정보를 저장하는정보저장매체, 자막 재생 방법 및 장치
JP4276042B2 (ja) * 2003-10-07 2009-06-1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索引データ生成装置、索引データ生成方法、索引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れを記録した情報記録媒体、並びに、コンテンツデータ再生装置、コンテンツデータ再生方法、コンテンツデータ再生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れを記録した情報記録媒体
TW200518070A (en) 2003-10-10 2005-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program,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US7443404B2 (en) * 2003-10-17 2008-10-28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controlling method, and image display program
KR100788655B1 (ko) * 2003-11-10 2007-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타일 정보를 포함하는 텍스트 기반의 서브 타이틀데이터가 기록된 저장 매체, 재생 장치 및 그 재생 방법
US8009962B1 (en) 2003-12-03 2011-08-30 Nvid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 audio/video program
GB2410638A (en) * 2004-01-28 2005-08-03 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Ltd Automatic formatting of signals sent to a plurality of outputs by a media device
CN1939055B (zh) * 2004-01-30 2011-02-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记录方法、再生装置、再生方法
KR20050078907A (ko) * 2004-02-03 2005-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서브타이틀 재생방법과 기록재생장치
ATE479988T1 (de) * 2004-03-26 2010-09-15 Lg Electronics Inc Aufzeichnungsmedium un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iedergeben und aufzeichnen von textuntertitelströmen
JP2005353210A (ja) * 2004-06-11 2005-12-22 Sony Corp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並びにデータ記録媒体
JP4103864B2 (ja) * 2004-07-27 2008-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
WO2006018786A1 (en) * 2004-08-20 2006-02-2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storing and transferring image signals
JP4438059B2 (ja) * 2004-08-24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再生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60059227A1 (en) * 2004-09-14 2006-03-16 Randy Zimler Methods, system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displaying content in response to a consumer format preference
US8117282B2 (en) 2004-10-20 2012-02-14 Clearplay, Inc. Media player configured to receive playback filters from alternative storage mediums
KR20070086704A (ko) * 2004-12-02 2007-08-27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부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복호 장치 및 방법, 프로그램, 기록매체, 및, 데이터 구조
US9236092B2 (en) * 2005-03-24 2016-01-12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mbedding personal video recording functions at picture level
EP1904933A4 (en) * 2005-04-18 2009-12-09 Clearplay In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OCIATING ONE OR MORE FILTER FILES WITH A PARTICULAR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US7537008B2 (en) * 2005-06-06 2009-05-26 Artivent Medical Corporation Manual ventilation or resuscitation device
US7658188B2 (en) * 2005-06-06 2010-02-09 Artivent Corporation Volume-adjustable manual ventilation device
US8235043B2 (en) 2007-12-06 2012-08-07 Artivent Corporation Volume adjustable manual ventilation device
KR20070009382A (ko) * 2005-07-15 2007-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재생방법 및 재생장치, 기록매체와 데이터 기록방법및 기록장치
US20070064813A1 (en) * 2005-09-16 2007-03-22 Teray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A Delaware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synchronous program superimposition
JP2007096603A (ja) * 2005-09-28 2007-04-12 Toshiba Corp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映像再生方法
WO2007049449A1 (ja) * 2005-10-26 2007-05-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映像再生装置および映像記録装置、映像再生方法および映像記録方法並びに半導体集積回路
JP2007163624A (ja) * 2005-12-12 2007-06-28 Fujitsu Ltd オンスクリー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207328A (ja) * 2006-01-31 2007-08-16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情報再生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JP4187001B2 (ja) * 2006-04-14 2008-11-2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4781176B2 (ja) * 2006-06-26 2011-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映像再生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US20080046954A1 (en) * 2006-08-03 2008-02-21 Kulvir Singh Bhogal Coordinated Recording System
US20090136218A1 (en) * 2006-08-14 2009-05-28 Vmedia Research, Inc.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format
US7903574B2 (en) * 2007-03-15 2011-03-08 Nokia Corpo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mechanism in broadcast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055971B2 (en) * 2007-04-03 2011-11-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encode binary data into trinary data
US9424587B2 (en) 2007-04-11 2016-08-23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Advertisement supported video download
JP5087985B2 (ja) * 2007-04-27 2012-12-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911956B2 (en) * 2007-07-27 2011-03-22 Silicon Image, Inc. Packet level prioritization in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JP5577348B2 (ja) * 2008-12-01 2014-08-20 アイマック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内容順応情報を有する3次元動画提示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5178497B2 (ja) * 2008-12-24 2013-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9544569B2 (en) 2009-02-12 2017-01-10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 receiver and 3D subtitl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CN102439980B (zh) * 2009-02-12 2014-12-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广播接收机及其3d字幕数据处理方法
JP5609021B2 (ja) * 2009-06-16 2014-10-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コンテンツ提供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
US20110013888A1 (en) * 2009-06-18 2011-01-20 Taiji Sasaki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playback device for playing back 3d images
JP5667059B2 (ja) * 2009-08-21 2015-02-12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Thomson Licensing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再生方法
US20120019528A1 (en) * 2010-07-26 2012-01-26 Olympus Imaging Corp. Display apparatus, display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9756282B2 (en) * 2012-11-20 2017-09-05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video signal for display
CN107888984B (zh) * 2017-11-15 2021-03-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短视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WO2022163965A1 (ko) * 2021-01-29 2022-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EP4199503A4 (en) 2021-01-29 2024-03-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38815B2 (ja) * 1987-07-28 1997-08-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07118798B2 (ja) 1988-02-29 1995-12-1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画像情報の記録方法及び再生方法
US5065252A (en) 1988-02-29 1991-11-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picture information enabling the mixing of images of a video format signal and graphic codes recorded on a single recording medium
JP2811445B2 (ja) 1988-03-22 1998-10-1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画像情報の記録方法及び再生方法
JPH01273275A (ja) 1988-04-25 1989-11-01 Pioneer Electron Corp 画像情報の記録再生方式
US4845562A (en) * 1988-06-10 1989-07-04 Rca Licensing Corporation Widescreen television reception and recording system utilizing conventional equipment
JPH03171662A (ja) * 1989-11-29 1991-07-25 Sharp Corp 信号線システム
US5392263A (en) 1990-01-31 1995-02-21 Sony Corporation Magneto-optical disk system with specified thickness for protective layer on the disk relative to the numerical aperture of the objective lens
US5235581A (en) * 1990-08-09 1993-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optical disks with various disk substrate thicknesses
JPH0594665A (ja) 1991-09-30 1993-04-16 Sony Corp デイスクプレイヤ
JPH05304641A (ja) * 1992-04-24 1993-11-1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H0698291A (ja) * 1992-09-11 1994-04-08 Pioneer Electron Corp アスペクト比情報を担うビデオディスク及びアスペクト比変換機能を有するビデオ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H0784587A (ja) 1993-09-13 1995-03-31 Pioneer Electron Corp 表示制御装置
DE69318038T2 (de) * 1993-10-29 1998-10-29 Toshiba Kawasaki Kk Aufzeichnungsmedium, das verschiedene sprachen verarbeiten kann und wiedergabevorrichtung
US5497241A (en) 1993-10-29 1996-03-05 Time Warner Entertainment Co.,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of motion picture subtitles in a selected language during play of a software carrier
US5630006A (en) * 1993-10-29 1997-05-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ulti-scene record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data therefrom
EP0969664B1 (en) * 1993-10-29 2001-09-26 Time Warner Entertainment Co., L.P. Method of playing a selected one of multiple versions of same motion picture stored on optical disk
JPH07130149A (ja) * 1993-10-29 1995-05-19 Toshiba Corp 時間表示機能付き再生装置
WO1995016262A1 (fr) 1993-12-10 1995-06-15 Sony Corporation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de donnees et appareil de reproduction de donnees
JP3149303B2 (ja) * 1993-12-29 2001-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画像符号化方法及びデジタル画像復号化方法
JP2945842B2 (ja) * 1994-04-13 1999-09-06 株式会社東芝 データ記録方法、データ再生装置及びデータ再生方法
US5551946A (en) 1994-05-17 1996-09-03 Bullard; James R. Multifunctional intubating guide stylet and laryngoscope
US5721720A (en) * 1994-12-28 1998-02-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pixel data as a compressed unit data block
CA2168327C (en) 1995-01-30 2000-04-11 Shinichi Kikuchi A recording medium on which a data containing navigation data is recorde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a data according to navigationdata,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 data containing navigation data on a recording medium.
CA2168641C (en) * 1995-02-03 2000-03-28 Tetsuya Kitamura Image information encoding/decoding system
JPH08314485A (ja) * 1995-03-15 1996-11-29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と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と再生装置
US5745643A (en) 1995-04-06 1998-04-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reproducing playback data appropriately by the use of attribute information on the playback data
JPH08336105A (ja) 1995-04-06 1996-12-17 Sega Enterp Ltd 画像データ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制御装置
JP3435282B2 (ja) * 1995-04-06 2003-08-11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
KR100265316B1 (ko) 1995-04-14 2000-09-15 니시무로 타이죠 기록체, 이 기록매체로부터 데이타를 재생하는 재생장치 및 그 재생방법
CA2173929C (en) * 1995-04-14 2001-04-03 Kazuhiko Taira Method,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JP3290851B2 (ja) * 1995-05-31 2002-06-10 株式会社東芝 ストリーム多重化装置、ストリーム多重化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5675390A (en) * 1995-07-17 1997-10-07 Gateway 2000, Inc. Home entertainment system combining complex processor capability with a high quality display
JP3771954B2 (ja) 1995-08-04 2006-05-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719758B2 (ja) * 1996-03-19 2005-11-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EP0798921B1 (en) * 1996-03-29 2004-12-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roadcast receiving apparatus for television signals and program display method
WO1997042758A1 (en) * 1996-05-09 1997-1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media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reproducing method capable of superposing sub-video upon main video in well-balanced state irrespective of position of main video on screen
US6658661B1 (en) * 1999-03-29 2003-12-02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rousel bit mask system and metho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245B (zh) * 2005-06-20 2015-11-25 夏普株式会社 视频数据再生方法
CN102484683A (zh) * 2009-06-08 2012-05-3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视频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04106079A (zh) * 2011-09-09 2014-10-15 帕那莫夫公司 图像处理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14738A (en) 2002-12-31
EP0838948A4 (en) 1998-08-19
US8086090B2 (en) 2011-12-27
CN1260970C (zh) 2006-06-21
US20020106196A1 (en) 2002-08-08
HK1009033A1 (en) 1999-07-30
EP0838948A1 (en) 1998-04-29
US5907659A (en) 1999-05-25
DE69701436D1 (de) 2000-04-20
US20080181577A1 (en) 2008-07-31
CN1193439A (zh) 1998-09-16
US20040264946A1 (en) 2004-12-30
TW330281B (en) 1998-04-21
KR100365554B1 (ko) 2003-04-10
US6393202B1 (en) 2002-05-21
US20080063364A1 (en) 2008-03-13
KR19990028864A (ko) 1999-04-15
WO1997042758A1 (en) 1997-11-13
CN1112039C (zh) 2003-06-18
JP3362856B2 (ja) 2003-01-07
EP0838948B1 (en) 2000-03-15
DE69701436T2 (de) 2000-07-06
US20080063365A1 (en) 2008-03-13
US20030202784A1 (en) 2003-10-30
US6785463B2 (en) 2004-08-31
US20080062256A1 (en) 2008-03-13
MX9709190A (es) 1998-03-31
US6631241B2 (en) 2003-10-07
ID18172A (id) 1998-03-12
US7444065B2 (en) 2008-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0970C (zh) 用于多媒体光盘的记录方法、再生装置及再生方法
CN1110195C (zh) 提高进行交互式再生性能的多媒体光盘再生装置及方法
CN1099806C (zh) 多媒体光盘及其再生装置、再生方法
CN1114212C (zh) 记录媒体的数据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数据再生装置和方法
CN1240059C (zh) 光盘再现装置
CN1286113C (zh) 光盘的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CN1106642C (zh) 制作者能自由协调引入特殊再现后的视听形态的光盘的再现装置及方法
CN1237822C (zh) 光盘、光盘记录方法和装置,以及光盘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757231A (zh)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记录方法、程序和再现方法
CN1706187A (zh) 数据处理装置
CN1754225A (zh) 记录介质、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再现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856077A (zh) 再现装置、再现方法、再现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CN1757074A (zh) 再现设备、再现方法、再现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745579A (zh)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记录方法、程序以及再现方法
CN1817031A (zh)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记录方法、程序和再现方法
CN1874243A (zh) 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922870A (zh) 记录媒体、再现装置、程序、再现方法
CN1438645A (zh) 格式转换和信息记录的装置、方法和程序及其存储介质
CN1930877A (zh) 记录介质、再现设备、记录方法、程序和再现方法
CN1726549A (zh) 光盘、再现装置、程序、再现方法、以及记录方法
CN101075467A (zh) 记录/再现设备和方法、编辑设备和方法及显示方法
CN1602066A (zh) 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和还原方法以及记录和还原设备
CN1810025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设备及其方法 ,信息重放设备及其方法,信息录放设备及其方法,信息记录程序和信息重放程序,信息录放程序, 以及包括控制信号的数据结构
CN1703904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设备和方法、信息重放设备和方法、信息录放设备和方法、用于控制记录或重放的计算机程序,以及包括控制信号的数据结构
CN1150520C (zh) 副图象再生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40728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media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reproducing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40728

Assignee: Shenzhen Maxmade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media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reproducing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40728

Assignee: China Hualu Group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media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reproducing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40728

Assignee: Guangzhou Panyu Juda Car Audio Equipment Co.,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media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reproducing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2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40728

Assignee: TCL Kone Electronics (Huizhou) Ltd.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99000024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media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reproducing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42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40728

Assignee: Dongguan d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Kit

Assignor: Blue light United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699000023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media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and reproducing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0614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