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0793A - 夹子 - Google Patents

夹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0793A
CN1470793A CNA031486916A CN03148691A CN1470793A CN 1470793 A CN1470793 A CN 1470793A CN A031486916 A CNA031486916 A CN A031486916A CN 03148691 A CN03148691 A CN 03148691A CN 1470793 A CN1470793 A CN 1470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opening
clip
bound fraction
axill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486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1691C (zh
Inventor
内田善已
伊藤武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790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1988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646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10492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0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0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16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16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夹子具有一个环状带部分,该环状带部分包围一个内部空间并且在环状带部分的相对端之间限定出一个开口。一对插入结合部分在所述环状带部分的相对端。插入结合部分向外竖立并且彼此对立在开口的相对端。每个插入结合部分包括一个从开口一端突出的轴板部分。翼部从轴板部分的末端向下弯曲。阶梯状闭锁部分形成在翼部的末端。开口的尺寸比被包纳在内部空间中的线束的直径窄。当环状带部分被弹性地向外弯曲以加宽开口时,夹子将线束包纳在内部空间中。在线束被接纳在内部空间中之后,环状带部分通过弹性恢复回到它原来的位置以使开口变窄,从而将线束保持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成对的插入结合部分被插入车身板中的通孔中。在将所述部分插入通孔之后,阶梯状闭锁部分衔接通孔的周边以将线束锁定在车体上。

Description

夹子
本申请优先权:日本专利申请号2002-179046,申请时间2002年6月19日,和日本申请专利申请号2002-264685,申请时间2002年9月10日,这些申请的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子,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缠绕在机动车内的线束周围、并固定在车身板内的通孔中的夹子。
背景技术
为了解释方便,下面将描述一种传统的夹子。图30A至30C是一种传统带型夹子的正视图。这些图示出了把夹子缚到线束上、并且把夹子固定在车身板上的操作。图31A至31C是一个传统基板型夹子的正视图。这些图示出了把夹子缚到线束上、并且把夹子固定在车身板上的操作。
迄今为止,这样一种夹子被粗略地划分为图30中所示的带型夹子和图31中所示的基板型夹子。
图30所示的带型夹子1包括一个带有通孔1c的盒状体1a。带状物1b从盒状体1a的一端延伸出来。在带状物1b被缠绕在线束W/H周围之后,带状物1b被插入盒状体1a中的通孔1c中。一个手枪型固定工具6夹紧位于通孔1c中的锁定片1d,以便锁定片1d与带状物1b中的锁定槽1e之一衔接。这样,带状物1b缚紧线束W/H。一个车体结合部分1f竖立在盒状体1a的上表面上。
图31所示的基板型夹子2包括一个基板2a,和一个竖立在基板2a之上的车体结合部分2b。通过将带子T缠绕在基板2a和线束W/H周围,基板2a被连接到线束W/H上。
带型夹子1和基板型夹子2的车体结合部分1f和2b包括被从轴部1g和2c的末端弯下的翼部1h和2d。阶梯状的锁定部分1i和2e位于翼部1h和2d的末端。
当夹子1和2被固定在车体上时,在翼部1h和2d被压窄的同时,车体结合部分1f和2b的翼部1h和2d被插入车身板5中的通孔5a中。在将翼部1h和2d插入通孔5a后,翼部1h和2d变宽到原始位置,并且阶梯状的锁定部分1i和2e和车身板5中的通孔5a的周边啮合。
在带型夹子1中,在将带状物1b缠绕在线束W/H周围后,带状物1b被插入盒状体1a中的通孔1c中。手枪型固定工具6夹紧带状物1b以将带状体1b锁定在盒状体1a中。刀具7切掉从盒状体1a中延伸出来的带状体1b的多余端。因此,带型夹子1需要固定工具6和刀具7。并且,用工具6拉紧带状物1b和用刀具7切掉带状物1b的步骤是必要的。用刀具7切掉的带状物1b的多余端被浪费掉了。当线束W/H的直径尺寸小的时候,被切掉的带状物1b的长度将增加。这将增大带状物的浪费。
此外,如果车身板5中通孔5a和夹子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夹子不能相对于线束移动以适应位置的变化。这是由于带状物1b系牢线束W/H的力量造成的。因此,夹子1之间线束的长度设置得比允许的公差稍微长些。这将增大线束的整体长度并且导致线束的浪费。
在基板型夹子2中,当夹子2被连接到线束W/H上时,带子T被缠绕在基板2a的相对端和线束W/H周围。这需要带子和将带子缠绕在基板和线束周围的步骤。因此,工作步骤增加了,并且必须为这个步骤准备不同种类的带子。
由于夹子2是通过将带子T缠绕在夹子和线束周围而被连接到线束上的,所以夹子在线束W/H上的连接位置被固定了。如果夹子2和车身板5中的通孔5a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和带型夹子1中的情形一样,线束的长度必须比允许的公差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同于上述传统的带型夹子或者基板型夹子的新型夹子。所述新型夹子不需要任何带子缠绕或者带子切割步骤。新夹子可以通过用手工操作被连接到线束上。新型夹子可以调节夹子在线束上的连接位置。由于现在线束的整体长度可以被恰当地选取,所以,新型夹子减少了线束的浪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子,该夹子被连接到一个线束上,并且被插入和锁定在车身板的一个通孔中。所述夹子包括一个弓形的环状带部分,该环状带部分包围一内部空间,并在带的相对端之间限定出一个开口。一对插入结合部分与带的相对端相连。这对插入结合部分在所述开口的相对端处彼此相对,并且朝外竖立。每个插入结合部分包括一个从开口一端伸出的轴板部分。翼部被从轴板部分的末端弯曲下来。阶梯状闭锁部分在翼部的末端处形成。所述开口的尺寸设定得比被包纳在内部空间中的线束的直径要窄。环状带部分弹性地朝外弯曲以使开口变大,从而将线束接收和包纳在内部空间中。在将线束包纳在内部空间之后,环状带部分通过弹性恢复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使开口变窄,进而将线束保持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成对的插入结合部分被插入车身板的通孔中。在把这些部分插入通孔之后,阶梯状闭锁部分和通孔的周边衔接,从而将线束锁定在车体上。
在上面的夹子中,当线束被插入由环状带部分围成的开口中时,线束撑大开口并进入内部空间。工人可以撑大开口,然后将线束插入所述内部空间中。
由于环状带部分形成为一个弓形结构(C形结构),所以在径向收缩方向上该环状带部分受到弹性回复力的作用。即使一个外部力量使得开口变大,但是当这个外部力量被移开时,环状带部分就弹性地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由于环状带部分弹性地回到原来的位置使得开口变窄,线束就不会从环状带围成的内部空间中出来。不论线束的直径尺寸如何,都可能将线束保持在环状带部分围成的内部空间中,除非线束被从开口处拔出。因此,准备多种不同尺寸的夹子来适应线束的直径尺寸是不必要的。
进一步,即使夹子相对车身板的通孔在长度方向上有少量的位置变动,也可能轻易地移动夹子在线束上的位置,使得夹子和车身板的通孔相符。
通过将传统的带型夹子或者传统的基板型夹子的插入结合部分分成半部件,就形成了用于车身板的插入结合部分。所述半部件竖立于环状带部分的相对两端之间限定出的开口的相对端上。当线束插入的同时,所述被分成两个半部件并竖立于开口的相对端的插入结合部分被加宽时,这些部分被彼此分隔开。然而,在开口回到原来的位置之后,插入结合部分彼此靠近。进一步,当插入结合部分被插入车身板的通孔中时,它们彼此接触。在使翼部偏转的同时,插入结合部分穿过通孔。在穿过孔之后,翼部通过弹性恢复特性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加大。翼部的阶梯状闭锁部分衔接通孔的周边,从而将夹子锁定在车身上。这样,即使插入结合部分被分成竖立于环状带开口的相对端的半部件,它们无疑地能和传统的带型或者基板型夹子一样被锁定在车身上。
互锁装置设置在成对的插入结合部分的轴板部分的相对表面上。这样,这些互锁装置彼此可分离地相互连接。在将线束插入环状带部分围成的内部空间后,相对的轴板部分相互连接以封闭开口。
互锁装置设置在竖立于开口的相对端处的插入结合部分上。在把线束插入环状带部分围成的内部空间后,互锁装置彼此连接以封闭开口。因此,有可能阻止线束从环状带部分围成的内部空间中出来。对于工人来说,在把这对插入结合部分插入车身板的通孔时,就使它们彼此接触是不必要的。这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开口的相对端中的每一个都设置了支承板。支承板在横向方向上彼此相对布置。轴板部分竖立在每个支承板的一个半边上。辅助轴板部分竖立在每个支承板的另一个半边上。辅助轴板部分被连接到每一轴板部分的侧端。当使相对的轴板部分彼此接触时,辅助轴板部分被放置在轴板部分的相对横向侧上。
宽支承板被垂直设置在右侧和左侧翼部。翼部的阶梯状闭锁部分在左右方向上衔接车身板的通孔的后周边表面。支承板在前后方向上衔接通孔的前周边表面。这样,插入结合部分被稳定地固定在车身板上。
支承板对应于传统夹子的盘部分。阻挡肋可以设置在支承板的末端,以便翼部下端上的阶梯状闭锁部分不会向外移动。
在有辅助轴板部分设置在支承板上的情形中,倾斜的阶梯部分设置在轴板部分的每个相对表面上,从而形成朝向辅助轴板部分的厚度薄的部分。阶梯形部分的倾斜角位于彼此横向相对的方向上。锁定突起设置在较厚部分侧的阶梯形部分的末端。锁定凹部位于较薄部分侧的阶梯形部分的末端,并在辅助轴板部分和弯曲部分之间的拐角处。当锁定突起被推入锁定凹部时,插入结合部分彼此锁定。
这样,通过在横向上两个位置处使凹部和突起相配合,以及互换两个位置处的锁定突起和凹部,有可能提高互锁装置间的连接力。
特别地,有可能通过在锁定突起和凹部上形成圆形部分来使插入结合部分互相锁定。圆形的突起越过一个半圆周被推进圆形的凹部中。
此外,辅助轴板部分可以设置在轴板部分相对的横向侧上,作为分开的插入结合部分的互锁装置。一个辅助轴板部分在横向方向上较厚,而另一辅助轴板部分则较薄。薄辅助轴板部分被插入另一轴板部分和另一翼部之间的间隙内。
并且,为了在插入线束时便利或者扩宽环状带部分,在环状带部分的大体正中的部分,对着开口处设有一凹部。当环状带部分向外弯曲时,凹部的相对端作为支承点。可替换地,细的节点(hinge)部分可以设置在环状带部分的大体上正中的部分上。
这样,如果在环状带部分上设置了支承点以便在线束插入时扩宽开口,能减少线束的插入力。支承点能辅助环状带部分在插入线束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薄的悬臂片设置在每一个开口的相对边缘上,以便悬臂片伸入被环状带部分包围的内部空间中,从而关闭该开口。当扩宽开口时线束被包纳在由环状带部分包围的内部空间内。在将线束包纳在内部空间后,悬臂片通过弹性恢复回到原来的位置。
延伸进入内部空间的一个悬臂片被安置在开口的横向方向上的前侧上。另一个悬臂片被安置在后侧上以防止悬臂片彼此妨碍。
由于悬臂片在内部空间的内侧关闭开口,插入结合部分上没有互锁装置,所以能防止线束从开口中出来。
但当插入结合部分设置有互锁机构时,仍然可以设置悬臂片。如果线束的直径尺寸较小,并且在内部空间中,线束和环状带部分之间存在间隔,悬臂片可以将线束固定在内部空间中而没有松动。
本发明在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夹子,该夹子被连接到线束上,并被插入和锁定在车身板的一个通孔中。所述夹子包括弓形的环状带部分,该环状带部分包围一个内部空间并且限定出一个在带的相对端之间的开口。一对向外竖立的插入结合部分与环状带部分的相对端连接在一起,以便在开口的相对端处彼此相对。每个插入结合部分包括一个从开口的一端突出的轴板部分。翼部从轴板部分的末端向下弯曲。一个阶梯状锁定部分在翼部的末端上形成。横截面为倒转的L形的锁定部分从至少一个轴板部分向里延伸。上部被切掉的接收部分位于至少另一轴板部分上。线束被包纳在由环状带部分围成的内部空间中。插入结合部分通过将锁定部分钩在接收部分上,从而互锁以关闭开口,并且把线束保持在内部空间中。互锁的插入结合部分被插入车身板的通孔中。翼部的阶梯状锁定部分衔接通孔周边,因此将线束锁定在车身上。
上述结构不需要传统的带子或者工具。将夹子连接到线束的连接工作可以仅仅通过将锁定部分钩在接收部分上得到显著提高。
由于不必切掉环状带部分,被切断的边缘表面不会影响邻近的线束或者工人的手。没有材料的浪费。
传统的夹子完全用带子或者工具来固定到线束上。然而,在本发明的夹子中,成对的插入结合部分与线束互锁。线束被包纳在由环状带部分围成的内部空间中。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夹子在给定长度间隔下被连接到线束上。因此,即使邻近夹子之间的间距和车身板中邻近通孔之间的间距不一致,通过解开插入结合部分,有可能轻易地纠正线束上夹子的位置。
阻止横向移动的肋从至少一个插入结合部分的轴板部分的下端向内延伸。在至少另一插入结合部分的轴板部分上,有一个凹部与该肋相对。当肋被装配在凹部里时,插入结合部分平行于所述部分接触表面的横向移动被阻止。
当锁定部分被钩在接收部分上时,成对的插入结合部分在垂直于插入结合部分的接触表面的方向上被紧紧地互锁。当肋被装配在凹部里时,插入结合部分在平行于接触表面的横向上的移动能够被阻止。
附图说明
对于与本发明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参考附图考虑本发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他特征将变得显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夹子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夹子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A是图2所示的夹子的俯视图;
图3B是图2所示的夹子的侧视图;
图3C是图2所示的夹子的底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夹子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沿图1中的线A-A的夹子的剖面图;
图6是一个线束的示意性透视图,图解了将夹子连接到线束的操作;
图7A、7B和7C是夹子和线束的正视图,图解了将夹子连接到线束的操作;
图8A和8B是夹子的正视图,图解了将夹子固定在车身板的通孔中的操作;
图9是夹子的示意性俯视图,图解了夹子和车身板的通孔之间的衔接位置;
图10A和10B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种改进的透视图和正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种改进的正视图;
图12A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种改进的透视图;
图12B是图12A的被分开的插入结合部分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5A和15B是第三实施例中的夹子的正视图,图解了将夹子连接到线束的操作;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三实施例的改造的透视图;
图17A和17B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和俯视图,
图17B图解了将插入结合部分互相锁定的操作;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五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夹子的正视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夹子的剖面图;
图21是图19所示的夹子的俯视图;
图22是图19所示的夹子的底视图;
图23是图18的夹子的透视图,该夹子被连接到线束上;
图24A是图23所示的夹子的剖面图;
图24B是图23所示的夹子的侧视图;
图25是一个解释性的图,图解了将夹子连接到车身板中的通孔上的操作;
图26是夹子的侧视图,图解了夹子被插入和锁定在车身板中的通孔中;
图27是线束的示意性透视图,夹子被连接到该线束上;
图28A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六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8B是图28A所示的夹子的正视图;
图29A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七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9B是图29A所示的夹子的正视图;
图30A到30C是一个传统的带型夹子的正视图,图解了将夹子连接到线束上和将夹子锁定到车身板上的操作;和
图31A到31C是一个传统的基板型夹子的正视图,图解了将夹子连接到线束上和将夹子锁定到车身板上的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实施例将在下面被描述。
图1到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夹子10包括一个弓形的环状带部分11,该环状带部分11有一个限定在带11的相对端之间的开口11a。内部空间S被带部分11包围。一对向外竖立的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在开口11a的相对端彼此相对立。环状带部分11以及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由树脂材料整体形成。这对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形成一个结构,在该结构中,上面提到的带型夹子和基板型夹子的插入结合部分被分成两个对称的半部件。
阶梯状厚支承板14和15设置在开口11a的相对端上。一个支承板14在环状带部分11的宽度(横向)方向上从前端向前延伸。另一个支承板15在带部分11的宽度方向上从后端向后延伸。插入结合部分12的轴板部分12a向外竖立在一个支承板14上。该插入结合部分13的轴板部分13a向外竖立在另一支承板15上。
如图2所示,轴板部分12a和13a的翼部2b和13b被向外弯下,以便翼部12b和13b彼此分隔开。阶梯状闭锁部分12c和13c位于翼部12b和13b的末端(下端)上。
辅助轴板部分16和17(见图3(A))竖立在支承板14和15上并且连接到轴板部分12a和13a的侧端上。辅助轴板部分16和17在其端部设置有倾斜面16b和17b(见图1)。这样,辅助轴板部分16和17可以被轻易插入车身板5中的通孔5a中。辅助轴板部分16和17的厚度比较厚,并且通过曲线部分16a和17a连接到轴部分12a和13a上。
随着远离弯曲部分16a和17a,轴板部分12a和13a伴随着倾斜的上部和下部端表面逐渐减少其厚度。轴板部分12a和13a在对立表面的中心部分上包括阶梯形部分12a-1和13a-1,该阶梯形部分12a-1和13a-1减少其厚度并向辅助轴板部分16和17倾斜。阶梯形部分12a-1和13a-1的倾斜角被设定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阶梯形部分12a-1和13a-1在连接到辅助轴板部分16和17上的位置处有同样的厚度。
如图5所示,阶梯形部分12a-1和13a-1在其厚端上包括圆形的闭锁突起12e和13e。在其薄端上,阶梯形部分12a-1和13a-1包括闭锁凹部12d和13d。当闭锁突起12e和13e被推进辅助轴板部分16和17的曲线部分16a和17a的拐角处时,闭锁突起12e和13e被锁定在闭锁凹部12d和13d中。
另外,如图4所示,阻挡肋14a和15a设置在支承板14和15的外端边缘上。当阶梯状闭锁部分12c和13c的较下端12c-1和13c-1被向外移位时,较下端12c-1和13c-1和阻挡肋14a和15a接触以阻止该部分12c和13c进一步向外移位。
环状带部分11中的开口11a的宽度L1(图2)被设定得比被包纳在由环状带部分11围成的内部空间S内的线束W/H的直径L2(图7)小。然而,当环状带部分11被向外弯曲以加宽开口11a时,线束W/H被包容在内部空间S内。由于环状带部分11形成一个弓形结构,当加宽后外部力量被移走时,环状带部分11向减小弓形的方向发生弹性恢复,使开口11a回到原来的宽度L1。
接下来,将夹子10连接到线束W/H上以及将夹子10锁定在车身板5中的通孔5a中的操作将在下文中被描述。
图6和图7显示夹子10被连接到线束W/H上的情况。
如图6和图7A所示,夹子10在期望的位置处被横向连接到线束W/H上。更详细地,如图7A所示,线束W/H通过开口11a的上面部分被推进由环状带部分11围成的内部空间S中。由于开口11a的宽度L1比线束W/H的直径L2小,所以开口11a被线束W/H的插入力加宽。环状带部分11的右臂和左臂11c和11b弹性地向外弯曲。
工人可以实施辅助工作,以在插入线束时加宽开口11a。
当线束W/H经过开口11a时,如图7B所示,线束W/H被包纳在内部空间S中。环状带部分11由于它的弹性恢复特性回到原来的位置。开口11a回到原来的宽度L1。在这种条件下,线束W/H被保留在由环状带部分11围成的内部空间中,除非有外力将线束W/H从开口11a中拔出。这样,夹子10可以仅仅通过将线束W/H推进开口11a而在接触处被连接到线束W/H上。
然而,为了阻止线束W/H从内部空间S中出来,如图7C所示,从开口11a的相对端突出的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被彼此锁定,以关闭开口11a。
轴板部分12a和13a通过使中心的阶梯形部分12a-1和中心的阶梯形部分13a-1接触而互相连接。闭锁突起12e被推进闭锁凹部13d。圆形突起13e在相对侧端处被推进闭锁凹部12d。这样,插入结合部12和13被互相锁定。在这种条件下,被锁定的轴板部分12a和13a被夹在厚的辅助轴板部分16和17之间,以确保在闭锁突起和闭锁凹部之间维持一种结合状态。
当线束W/H和夹子10被放置在车辆内时,如图8A和8B所示,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被插入和锁定在车身板5中的通孔5a中。
互相连接的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被一起插入通孔5a中。当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的相对侧的翼部12b和13b经过通孔5a时,翼部12b和13b在通孔5a中被弹性的向里弯曲。在经过通孔之后,翼部12b和13b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加宽翼部之间的距离。因此,阶梯状闭锁部分12c和13c在翼部12b和13b的较下端处衔接通孔5a的边缘。
如图9所示,通孔5a被制成一个似椭圆的形状。阶梯状闭锁部分12c和13c在似椭圆的形状的短轴附近衔接后侧边缘。另一方面,支承板14和15在似椭圆形状的长轴附近衔接前侧边缘。这样,车身板5在似椭圆状的开口5a周围,以十字形图案在四个位置处被夹在阶梯状闭锁部分12c、13c和支承板14、15之间,因此牢固地将夹子10固定在车身板5上。
此外,由于环状带部分11没有被固定在线束W/H上,并且夹子10可以在线束W/H上移动,所以有可能在线束W/H上移动夹子10,以便与通孔5a相符合。同样,可将夹子10从车身板5中的通孔5a中移出。
因此,不必规定夹子10之间的线束W/H的长度比允许的公差长些。也有可能通过减小超过线束的整个长度的多余长度来消除线束的浪费。
图10A和10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种改进。
在该第一种改进中,环状带部分11正对着开口11a包括一个凹部20,该凹部20向内朝着内部空间S突出。
当在线束W/H插入的同时,环状带部分11的右臂和左臂11c和11b向外弯曲时,凹部20的右端和左端20b和20a作为支承点。右端和左端20b和20a依靠凹部20沿箭头Y1所示的方向偏转。这样,右臂和左臂11c和11b可以容易地向外弯曲。同样,在线束W/H插入内部空间S之后,当凹部20沿箭头Y2所示的方向弹性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时,右端和左端20b和20a作为支承点。
进一步的,突出的凹部20和线束W/H接触。这样,线束W/H被包纳在内部空间S中而不会松动。
为了加强被分开的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之间的锁定作用,轴板部分12a和13b在中心和较下端位置设置有阶梯形部分12a-1、12a-2和13a-1、13a-2。闭锁突起12e和13e以及闭锁凹部(未示出)在阶梯形部分的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各自的相对端。在四个位置处的突起和凹部的衔接将加强插入结合部分的锁定作用。
图1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种改进。在第二种改进中,一个V形凹槽设置在环状带部分11的外表面的中心部分,代替凹部20,以形成一个细节点(hinge)部分21。当将线束W/H插入有环状带部分11围成的内部空间时,右臂和左臂11c和11b被向外弯曲时,细节点部分21,正如在凹部20中的情形一样,用作一个支承点。细节点部分21使得张大限定在环状带部分11的相对端之间的开口11a变得容易。
图12A和12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种改进。在第三种改进中,导肋30和31设置在表面上,支承板14和15的辅助轴板部分16和17竖立在该表面上。当被分开的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彼此接合时,导肋30引导配对轴板部分13a,同时导肋31引导配对轴板部分12a。这样,导肋30和31使得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彼此接合变得容易。
图1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的轴板部分12a和13a不包括互锁机构。在将线束W/H包纳在由环状带部分11围成的内部空间S中之后,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彼此接合以关闭开口11a。
如上所述,即使轴板部分12a和13a没有被锁定,将线束W/H保持在由环状带部分11围成的内部空间S中也是可能的。如果环状带部分11的开口11a的宽度小于线束W/H的直径并且如果在将夹子连接到车身板上之前没有任何外部作用力把线束从开口拔出,那么线束W/H能被保持在内部空间S中。
在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被插入车身板5的通孔5a中之前,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不彼此接合。当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被插入通孔中时,翼部12b和13b的倾斜表面和通孔的内壁接触,并且被弹性地向弯曲。在翼部12b和13b经过通孔5a之后,它们通过弹性恢复回到它们原来的位置。然后,阶梯状闭锁部分12c和13c衔接通孔5a的边缘以将夹子10固定到车体上。因此,即使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没有相互锁定,继续将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插入车体是可能的。
图14和1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轴板部分12a和13a没有相互锁定以关闭开口11a。薄悬臂片24和25设置在开口11a的相对边缘上。这样,薄悬臂片24和25延伸进入由环状带部分11围成的内部空间S中,以关闭开口11a。悬臂片24和25被横向移动,以便一个悬臂片24被布置在开口11a的横向方向上的前侧。另一个悬臂片25被布置在开口11a的横向方向上的后侧。这避免了悬臂片24和25的末端的干扰。悬臂片24和25的末端被制成圆形。这样,当末端和线束接触时,末端不会损坏线束W/H。在第三实施例中,凹部20设置在环状带部分11的底侧上。
如图15A所示,当在加宽开口11a的同时线束W/H被插入由环状带部分11围成的空间S时,线束W/H压下并将悬臂片24和25彼此分隔开。如图15(B)所示,在线束W/H被包纳在内部空间S中之后,悬臂片24和25经过弹性恢复回到原来的位置,以关闭开口11a。
如图15B所示,即使任何外部力被施加到线束上以从夹子中取出线束,悬臂片24和25和线束W/H一起被偏移到开口11a。这时,由于被偏移的悬臂片24和25关闭了开口11a,所以确保阻止线束W/H从夹子中被取出是可能的。
此外,悬臂片24和25将线束W/H压入内部空间S,到达环状带部分11的内表面。这会将线束包纳在内部空间中而不造成松动。
图1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三实施例的一个改进。在这个改进中,阶梯形部分12a-1和13a-1设置在轴板部分12a和13a上。彼此锁定的突起和凹部在横向方向上设置在轴板部分12a和13a上。
图17A和17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四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轴板部分的锁定部分的形状和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
翼部12b和13b设置在轴板部分12a和13a上,以便翼部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辅助轴板部分16、160和17、170沿横向方向设置在轴板部分12a和13a的相对端上。辅助轴板部分在横向方向上相对地布置。辅助轴板部分160和170的厚度较厚,而辅助轴板部分16和17的厚度较薄。
如图17B所示,薄辅助轴板部分160和170被插入配对轴板部分12a和配对翼部12b之间、以及配对轴板部分13a和配对翼部13b之间。左侧插入结合部分12的翼部12b位于右侧,而右侧插入结合部分13的翼部13b位于左侧。因此,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以一种扭配合的方式彼此锁定。
如图17B所示,辅助轴板部分160和170在其末端设置有闭锁突起160a和170a,而闭锁凹部160b和170b设置在辅助轴板部分16和轴板部分12之间。闭锁突起160a被推进闭锁凹部170b中,并且闭锁突起170a被推进闭锁凹部160b中,从而使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彼此锁定。如上所述,被分开的插入结合部分的锁定机构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形状。
图18到图2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子10的第五实施例。
夹子10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如图18所示,夹子10包括C形环状带部分11,在相对端之间限定出一个开口11a。环状带部分11围成一个内部空间S。一对半圆形盘部分122和123被连接到开口11a的相对端。一对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从端盘部分122和123的各自的上表面突出。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适合互锁以形成车体闭锁单元111。
一个插入结合部分13包括一个轴板部分115,该轴板部分竖立在一个半圆盘部分123的上表面上。翼部117从轴板部分115的上端的中心部分向下和朝外弯曲。翼部117在下端上设置有一个阶梯状闭锁部分117a。横截面为倒转的L形的锁定部分121从轴板部分115的上端的一侧向里突出。接收部分119形成在轴板部分115的上端的另一侧上。进一步,如图19、21和22所示,为了阻止横向移动,肋127在和锁定部分121对称的位置处从轴板部分115的下端的另一侧突出。如图19和22所示,接收所述肋126的凹部125形成在轴板部分115的下端的一侧。
另一插入结合部分12有一个相对于插入结合部分13对称的形状。另一插入结合部分12包括一个轴板部分114,该轴板部分114竖立在另一半圆形盘部分122的上表面上。翼部116从轴板部分114的上端的中心部分向下和朝外弯曲。翼部116有一个带有阶梯状闭锁部分116a的下端。接收部分118形成在轴板部分114的上端的一侧上。横截面为倒转的L形的锁定部分120从轴板部分114的上端的另一侧向里突出。另外,如图19、21、和22所示,为了阻止横向移动,肋126在和锁定部分120对称的位置处从轴板部分114的下端的一侧突出。如图22所示,接收所述肋127的凹部124形成在轴板部分114的下端的另一侧。这样,锁定部分120和121与接收部分118和119相对。肋126和127与凹部125和124相对。
接下来,将夹子10连接到线束W/H的操作在下面将被描述。线束W/H被插入开口11a,该开口11a被限定在夹子10的被分隔开的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之间,如图18所示。线束W/H被插入由C形环状带部分11围成的内部空间S内。如图23和24所示,两个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被互锁在一起。插入结合部分12的锁定部分120被钩在另一插入结合部分13的接收部分119上。同时,另一插入结合部分13的锁定部分121被钩在插入结合部分12的接收部分118上。这样,被互锁的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形成车体闭锁单元111。半圆形盘部分122和123形成一个圆盘。
在这种互锁条件下,如图24A所示,一个插入结合部分12的肋126装配在另一个插入结合部分13的凹部125中。另一插入结合部分13的肋127装配在插入结合部分12的凹部124中。
这样,锁定部分120和121被钩在接收部分118和119上,因此将锁定部分120和121固定到轴板部分114和115上。因此,锁定部分120和121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脱离轴板部分114和115。另一方面,由于锁定部分120和121的侧面与翼部116和117接触,所以阻止插入结合部分12横向移动离开另一个插入结合部分13是可能的。由于肋126和127被装配在凹部125和124中,所以阻止插入结合部分12反向移动离开另一个插入结合部分13是可能的。由于肋126和127没有被锁定,但是却和凹部124和125接合在一起,所以肋126和127可以轻易从彼此脱离。
当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被互锁时形成的车体闭锁单元111包括一对翼部116和117。翼部116和117分别从轴板部分114和115的末端开始在右侧和左侧向下弯曲。阶梯状闭锁部分116a和117a位于翼部116和117的下端上。阶梯状闭锁部分的末端间的距离被规定大于车身板P中通孔H的内径。如图26所示,当阶梯状闭锁部分116a和117a被插入通孔H中时,通孔H在前侧和后侧的边缘被卷曲在阶梯状闭锁部分116a、117a和端盘部分122和123之间。
上面的结构不需要任何如传统夹子1或者2所需要的带子T或者工具6,也不需要将夹子连接到线束W/H的工作。所述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的互锁仅仅通过将锁定部分120和121钩在接收部分118和119上而实现。这可以显著加快夹子的连接工作。
由于不必切掉环状带部分11,所述部分28被切断的边缘表面不干扰邻近线束或者工人的手。并且,没有材料浪费。
尽管传统夹子通过带子或者束缚工具被完全固定在线束W/H上,本发明的夹子10将线束W/H宽松的包纳在由环状带部分11围成的内部空间S中,同时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互锁。在许多夹子10在给定的长度处被连接到线束W/H上的情形下,如图25所示,即使相邻的夹子10之间的长度L3和相邻的车身板中的通孔H之间的长度L4不一致,通过将锁定部分120和121从接收部分118和119中解脱出来而纠正夹子在线束W/H上的位置是可能的。
更详细地,如图27所示,线束W/H,例如地板线束,引擎线束,发动机舱线束,或者类似的线束需要对尺寸公差进行控制。这种情形下,传统的带型夹子2或者类似的夹子被完全固定在给定的位置上,并且本发明的夹子10被连接到夹子2之间的线束W/H上。
图28A和28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中的夹子10包括单个锁定部分120、单个接收部分119、阻止横向移动的单个肋126和单个凹部125。肋126和凹部125相对于翼部116和117设置在与锁定部分120和接收部分119对称的位置上。上述结构将减小将锁定部分120钩在接收部分119上的作用力,以互锁插入结合部分12’和另一插入结合部分13’。
由于肋126和凹部125设置在与锁定部分120和接收部分119对称的位置上,所以当一个插入结合部分12’相对于另一插入结合部分13’在一个横向侧上滑动时,锁定部分120和翼部117接触以阻止横向移动。当插入结合部分12’相对于另一插入结合部分13’在另一横向侧上滑动时,肋126和凹部125接触以阻止横向移动。
由于第六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一样,在此省略对其的解释。
图29A和29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子的第七实施例。
第七实施例中的夹子10包括横截面为倒转的L形的锁定部分120和129,它们从一个插入结合部分12”的轴板部分114”的上端的相对侧突出。接收部分119和130形成在另一插入结合部分13”的轴板部分115”的上端的相对侧上。夹子10在这个实施例中没有肋和凹部。
上面的结构阻止了插入结合部分12”和13”的横向移动,同时锁定部分120和129被钩在接收部分上。因此,当插入结合部分12”相对于另一插入结合部分13”横向滑动时,锁定部分120和翼部117接触。当一个插入结合部分12”相对于另一个插入结合部分13”在相反方向上横向滑动时,另一锁定部分129和翼部117接触。
由于第七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和第五实施例中的结构一样,在此省略对其的解释。
从本发明的上述描述中,那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改进、变化和变型。在本领域技术中的这样的改进、变化和变型为后附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被连接到线束上并被插入和锁定在车身板上的通孔中的夹子,包括:
环状带部分,围成一内部空间,并在所述环状带的相对端之间限定出一个开口;和
一对向外竖立的插入结合部分,与所述环状带部分的相对端连接在一起,以便在所述开口的相对端处彼此相对;
每个所述插入结合部分包括从所述开口的一端突出的轴板部分、从所述轴板部分的末端向下弯曲的翼部和形成在所述翼部的末端上的阶梯状闭锁部分;
所述开口的尺寸被设置得小于将被包纳在所述内部空间中的线束的直径,当所述环状带部分被弹性地向外弯曲以加宽所述开口时,所述线束被包纳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在将所述线束包纳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之后,所述环状带部分通过弹性恢复回到原来的位置,以使所述开口变窄,从而将所述线束保持在所述内部空间内,所述成对的插入结合部分被插入车身板中的通孔,在将所述部分插入通孔之后,所述阶梯状闭锁部分衔接通孔的边缘,从而将所述线束锁定在车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中互锁部件设置在所述成对的插入结合部分的所述轴板部分的相对表面上,以便所述互锁部件可分离地彼此连接,并且在所述线束插入由所述环状带部分围成的所述内部空间后,所述相对的轴板部分彼此连接以关闭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中支承板从所述开口的每个相对端横向延伸,所述支承板被布置在横方向上彼此相对;辅助轴板部分被连接到每个所述轴板部分上,并且竖立在每个所述支承板上;且所述辅助轴板部分设置在所述相对的轴板部分的每个相对端上,以使得每个所述轴板部分在宽度上更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子,其中倾斜的阶梯状部分设置在所述轴板部分的每个所述相对表面上,以朝向每个所述辅助轴板部分形成一个较薄的部分;所述阶梯状部分的倾斜角在横向方向上彼此相反布置;闭锁突起设置在较厚部分一侧的所述阶梯状部分的末端上;闭锁凹部设置在较薄部分一侧的所述阶梯状部分的末端上,并在所述辅助轴板部分与一个曲线部分之间的拐角处;并且当所述闭锁突起被推进所述闭锁凹部时,所述插入结合部分彼此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中凹部形成在所述环状带部分的大体上中心部分上,以正对着所述开口;并且当所述环状带部分向外弯曲时,所述凹部的相对端作为支承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中薄悬臂片设置在所述开口的每一相对的边缘上,以便所述悬臂片延伸进入由所述环状带部分围成的所述内部空间,以关闭所述开口;当使所述开口扩宽时,所述线束被包纳在由所述环状带部分围成的所述内部空间中;并且在所述线束被包纳在所述内部空间中之后,所述悬臂片通过弹性恢复回到它们原来的位置。
7、一种被连接到线束上并被插入和锁定在车身板中的通孔中的夹子,包括:
环状带部分,围成一内部空间,并在所述环状带的相对端之间限定出一个开口;和
一对向外竖立的插入结合部分,与所述环状带部分的相对端连接在一起,以便在所述开口的相对端处彼此相对;
每个所述插入结合部分包括从所述开口的一端突出的轴板部分、从所述轴板部分的末端向下弯曲的翼部和形成在所述翼部的末端上的阶梯状闭锁部分;
至少一个横截面是倒转的L形的锁定部分从至少一个所述轴板部分向内突出,至少一个接收部分位于另一轴板部分上。
所述线束被包纳在由所述环形带部分围成的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插入结合部分互锁在一起,所述至少一个L形锁定部分被钩在所述至少一个接收部分上,以关闭所述开口并将所述线束保持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互锁的插入结合部分被插入车身板中的通孔中,所述翼部的所述阶梯状闭锁部分衔接所述通孔的周边,从而将所述线束锁定在车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子,其中用于阻止横向移动的肋从至少一个插入结合部分的所述轴板部分的下端向内延伸,并且在所述另一个插入结合部分中的所述轴板部分上的一个凹部与所述肋相对;并且
其中当所述肋与所述凹部装配在一起时,所述插入结合部分被阻止相对于所述部分的接触表面横向移动。
CNB031486916A 2002-06-19 2003-06-17 夹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16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9046/02 2002-06-19
JP179046/2002 2002-06-19
JP2002179046A JP2004019881A (ja) 2002-06-19 2002-06-19 クランプ
JP264685/2002 2002-09-10
JP2002264685A JP2004104924A (ja) 2002-09-10 2002-09-10 クランプ
JP264685/02 2002-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0793A true CN1470793A (zh) 2004-01-28
CN1231691C CN1231691C (zh) 2005-12-14

Family

ID=29718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869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1691C (zh) 2002-06-19 2003-06-17 夹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747209B2 (zh)
EP (1) EP1376806B1 (zh)
CN (1) CN1231691C (zh)
DE (1) DE60311361T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0244B (zh) * 2006-10-23 2010-06-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在线束中使用的夹子
CN109923745A (zh) * 2016-11-11 2019-06-21 康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安装电缆吊架的适配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2546A (ja) * 2004-10-15 2006-04-27 Nippon Pop Rivets & Fasteners Ltd クリップ
EP1666228B1 (en) * 2004-12-01 2016-04-13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Foam filling member
JP2007068377A (ja) * 2005-09-02 2007-03-15 Yazaki Corp 電気接続箱
CN2890549Y (zh) * 2005-12-28 2007-04-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理线装置
ITGE20060079A1 (it) * 2006-08-02 2008-02-03 Mares Spa Dispositivo di agganciamento rapido e di sospensione snodabile dei tubi respiratori alla cinghietta delle maschere per attivita' subacquea.
JP5166943B2 (ja) * 2008-04-03 2013-03-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の組付構造
JP5694703B2 (ja) * 2009-11-27 2015-04-01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ランプ
JP2012095434A (ja) * 2010-10-26 2012-05-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バンドクリップ
US8157222B1 (en) 2010-10-29 2012-04-1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Wire harness clamp
JP5353908B2 (ja) * 2011-01-21 2013-11-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DE102012111886B3 (de) * 2012-12-06 2013-09-19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Befestigungsclip und Befestigungsbaugruppe
US9316029B2 (en) * 2013-07-01 2016-04-19 Kiekert Ag C-shaped attachment element for vehicle lock
US9512941B2 (en) 2013-07-23 2016-12-06 Hawken Holdings, Llc Conduit guide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JP6169525B2 (ja) * 2014-04-25 2017-07-2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クリップ取付構造
USD747275S1 (en) * 2014-05-27 2016-01-12 Hawken Holdings, Llc Single cable guide for securing a cable
JP6296969B2 (ja) * 2014-12-10 2018-03-20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リップ
USD784118S1 (en) * 2016-03-25 2017-04-18 Ryan Nishal Reddy Cable identification clip
WO2020146531A1 (en) * 2019-01-09 2020-07-16 Hubbell Incorporated Cable clips for wire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10032A (en) * 1963-12-09 1965-10-05 Gen Motors Corp Wiring harness clip and pad assembly
FR2529722A1 (fr) * 1982-06-30 1984-01-06 Itw De France Collier encliquetable de retenue de cables, fils, faisceaux ou autres
US4918261A (en) * 1986-06-04 1990-04-17 Yazaki Corporation Flat wire harness attaching unit
JPH0294992A (ja) 1988-09-30 1990-04-05 Kanda Tsushin Kogyo Co Ltd ボタン電話装置
JPH0432580A (ja) 1990-05-30 1992-02-04 Kawasaki Steel Corp 耐食性に優れたZn系めっき鋼板
JPH0435656A (ja) 1990-05-31 1992-02-06 Toshiba Corp 結石破砕装置
ES2142518T3 (es) * 1995-06-21 2000-04-16 Raymond A & Cie Funda tubular para el recubrimiento de mazos de cables.
JPH09189376A (ja) 1996-01-10 1997-07-22 Hitachi Ltd ケーブルホルダ
JP3653346B2 (ja) * 1996-06-28 2005-05-25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保持クリップ
JPH10220429A (ja) * 1997-01-31 1998-08-21 Suzuki Motor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取付構造
JPH11252753A (ja) * 1998-02-27 1999-09-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自動車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クランプ
JP2001097141A (ja) * 1999-09-29 2001-04-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可動式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01330175A (ja) * 2000-05-22 2001-11-30 Yazaki Corp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固定用クリップ
JP3894006B2 (ja) * 2002-03-15 2007-03-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0244B (zh) * 2006-10-23 2010-06-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在线束中使用的夹子
CN109923745A (zh) * 2016-11-11 2019-06-21 康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安装电缆吊架的适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311361D1 (de) 2007-03-15
CN1231691C (zh) 2005-12-14
EP1376806A1 (en) 2004-01-02
DE60311361T2 (de) 2007-11-08
US20030234116A1 (en) 2003-12-25
EP1376806B1 (en) 2007-01-24
US6747209B2 (en) 2004-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1691C (zh) 夹子
CN1232378C (zh) 摩擦搅动接合工具以及摩擦搅动接合方法
CN1144969C (zh) 卡头和管接头
CN1273333C (zh) 用于束线的护环
CN1965749A (zh) 清扫构件、带把持具的清扫构件、及清扫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796053A (zh) 车辆用部件安装用孔的定位用具
CN1233529C (zh) 仪表板/构件组件
CN1665101A (zh) 旋转电机
CN1684312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140923A (zh) 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250003A (zh) 汽车用灯
US20120097650A1 (en) Laser lap welding method for parts made of galvanized steel sheet
CN1870371A (zh) 线束铠装板及其贴装方法
CN1819348A (zh) 连接器
CN1253973C (zh) 连接器
CN1822447A (zh) 中间连接器
CN1042703C (zh) 制造具有带导向耳的插管孔的可钎焊金属管的方法
CN1578723A (zh) 用于固定仪表板附件的振动焊接结构
CN1276699C (zh) 电子部件的屏蔽壳
CN1919103A (zh) 座椅斜倚装置
CN1668412A (zh) 对接接头制造方法,对接接头,弯曲件制造方法、及摩擦搅动接合法
CN1695514A (zh) 用于拉链的底端止码
CN101050711A (zh) 涡轮转子以及涡轮动叶
CN1727226A (zh) 用于车辆座椅安全带的导向锚及其制造方法
CN1578036A (zh) 总线装置和包含该总线装置的电气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