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3340A -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63340A CN1463340A CN02801883A CN02801883A CN1463340A CN 1463340 A CN1463340 A CN 1463340A CN 02801883 A CN02801883 A CN 02801883A CN 02801883 A CN02801883 A CN 02801883A CN 1463340 A CN1463340 A CN 14633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clutch
- speed
- engagement
- su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3—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etween axially spaced orbital gears, e.g. RAVIGNEAUX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62—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 F16H3/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 F16H3/666—Gearings having three or more central gear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gear trains without drive passing from one train to another with compound planetary gear units, e.g. two intermeshing orbital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even forward spee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eight forward spee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8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 F16H2200/008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reverse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wo reverse spee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wo sets of orbital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thre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1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four sets of orbital gea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avigneaux set
- F16H2200/202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avigneaux set using a Ravigneaux set with 4 connec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five engag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46—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six engag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97—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an orbital gear set member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e.g. a sun wheel permanently connected to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目的,能使用来选择传动比的自由度比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情形的高,同时获得齿轮系的强度优点、燃料经济性的改进、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的同轴定位、及自动变速装置整体的尺寸减小。该设备带有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四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两个制动器B1和B2实现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变速装置。三个行星齿轮组G1、G2和G3的G1是用来总是减小输入转动速度的减速装置或用来总是增大输入转动速度的增速装置。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带有定位在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之间的中心件CM以便输入或输出转动的托架PC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该设备建造成包括一个输入部分、三组行星齿轮、四个离合器、两个制动器及一个输出部分,并且该设备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作为变速元件的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能实现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背景技术]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至今已经提出,如在JP-A-2001-182785的图2和表2中(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描述那样,该设备建造成包括一根输入轴、一组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一个带有分别与双小齿轮啮合的一个太阳齿轮的组合行星齿轮系(将称作“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四个离合器、两个制动器及一根输出轴,并且该设备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作为变速控制元件的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能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或更多的传动比。
然而,采用这种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具有如下列举的问题。
①在强度方面有缺点,因为齿轮系(在第一速度下)的最大转矩由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一侧的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承受。
②另一个缺点在于齿轮强度、齿轮寿命、或托架刚度,因为由起减速装置作用的一个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增大的转矩在第一至第四速度下从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太阳齿轮输入,从而切向力变得高于齿圈输入的。
③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必须增大以增大自动变速装置,因为需要保证在第一速度下的强度(例如,齿轮强度或齿轮寿命)及改进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齿轮强度、齿轮寿命、或托架刚度。
④在第二速度下,转矩循环发生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中,从而在其中转矩循环发生的第二速度下传动效率下降使燃料经济性变坏。
注意到以上列出的问题已经想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该设备能实现用来选择比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情形大的传动比的自由度,同时实现齿轮系的强度优点、燃料经济性的改进、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的同轴定位、及自动变速装置整体的尺寸减小。
[本发明的公开]
根据本发明,更具体地说,一种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带有不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而是基本上把带有两组组合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的一个齿轮系用作与一组行星齿轮相组合的变速控制装置,由此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能建立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在该设备中,
上述三个行星齿轮组之一是一种用来总是减小输入转动速度的减速装置或一种用来总是增大输入转动速度的增速装置,并且
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之一是一个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这个齿轮组包括:两个太阳齿轮;一个小齿轮,分别与所述两个太阳齿轮啮合;一个托架,带有定位在用来输入或输出转动的上述两个太阳齿轮之间的中心件;及一个齿圈,与上述小齿轮啮合。
这种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在基本齿轮性能方面与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类似,但其特征在于,件数远大于具有三件的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来自太阳齿轮的两件)+(来自齿圈的一件)+(来自托架的两个轴向和径向件)=五件。
为了区分“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即其中太阳齿轮分别与双小齿轮组合的组合行星齿轮系、或其中组合两组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的“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通过引用发明者的姓名将有一个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和一个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合的齿轮系命名为“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因而,通过把一组行星齿轮与具有与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类似的基本性能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组合形成该构造。因此,有可能实现因为齿圈输入的可能性的行星齿轮的强度优点、和因为在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能通过所有件承受的行星齿轮的齿轮强度或齿轮寿命的优点。
也形成这种构造,从而把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用作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而不是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因此,通过没有转矩循环的高传动效率能实现燃料经济性的改进。
况且,在其余两组行星齿轮(或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中,通过带有定位在两个太阳齿轮之间的中心件的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示范一个行星齿轮组。因此,能形成用来实现超速传动比的到托架的输入路线,以完成适于汽车自动变速装置的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的这种同轴定位。
况且,在设置传动比(太阳齿轮齿数/齿圈齿数)时,考虑到一般适用的传动比范围和在用于较高传动比的范围之间的较小级比值的条件,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具有一个较宽的适用传动比范围、和比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高的传动比自由度。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是示意图,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图2呈现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啮合表。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共线图。
图4呈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速度下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5呈现在第四、第五和第六速度下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6呈现在第七、第八和反向第一速度下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7呈现在反向第二速度下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8是在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第二速度下的转矩循环解释图。
图9表示在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和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中在第一速度下的转矩传递路线。
图10用来解释比托架更优越的齿圈输入。
图11用来解释在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的情况下不能实现用来达到超速传动比的托架输入、和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具有五个件。
图12呈现在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13呈现在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14是示意图,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图15呈现在第一和第二速度下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16呈现在第三、第四和和第五速度下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17呈现在第六、第七和第八速度下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18呈现在反向第一和反向第二速度下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19呈现在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20呈现在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21是示意图,表示第三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图22是在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23呈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速度下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24呈现在第四、第五和第六速度下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25呈现在第七和第八速度下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26呈现在反向第一和反向第二速度下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27呈现在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28呈现在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29是示意图,表示第四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图30呈现在第一和第二速度下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1呈现在第三、第四和第五速度下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2呈现在第六、第七和第八速度下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3呈现在第一反向和第二倒挡速度下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4呈现在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35呈现在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36是示意图,表示第五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图37是在第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38呈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速度下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39呈现在第四、第五和第六速度下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0呈现在第七和第八速度下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1呈现在反向第一和反向第二速度下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2呈现在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43呈现在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44是示意图,表示第六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图45呈现在第一和第二速度下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6呈现在第三、第四和第五速度下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7呈现在第六、第七和第八速度下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8呈现在反向第一和反向第二速度下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49呈现在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50呈现在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51是示意图,表示第七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图52呈现在第一和第二速度下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53呈现在第三、第四和第五速度下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54呈现在第六、第七和第八速度下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55呈现在反向第一和反向第二速度下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56呈现在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57呈现在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58是示意图,表示第八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图59呈现在第一和第二速度下第八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60呈现在第三、第四和第五速度下第八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61呈现在第六、第七和第八速度下第八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62呈现在反向第一和反向第二速度下第八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63呈现在第八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64呈现在第八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65是示意图,表示第九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图66是第九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共线图。
图67呈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速度下第九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68呈现在第四、第五和第六速度下第九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69是在第七和第八速度下第九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70呈现在反向第一和反向第二速度下第九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转矩流动图。
图71呈现在第九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72呈现在第九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第四离合器的定位图案。
图73表示第十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并且呈现第四离合器的不同定位图案的示意图。
图74表示第十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并且呈现第四离合器的不同定位图案的示意图。
图75呈现示意图,表示第十一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塔式小齿轮图案。
图76呈现示意图,表示第十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塔式小齿轮图案。
图77是在图75中表示的第十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78是在图76中表示的第十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79呈现示意图,表示第十二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塔式小齿轮图案。
图80呈现示意图,表示第十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塔式小齿轮图案。
图81是在图79中表示的第十二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82是在图80中表示的第十二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83呈现示意图,表示第十三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塔式小齿轮图案。
图84是在图83(a)和(b)中表示的第十三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85是在图83(c)和(d)中表示的第十三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86呈现示意图,表示第十四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塔式小齿轮图案。
图87是在图86(a)和(b)中表示的第十四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88是在图86(c)和(d)中表示的第十四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89呈现示意图,表示第十五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塔式小齿轮图案。
图90是在图89(a)和(b)中表示的第十五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91是在图89(c)和(d)中表示的第十五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92呈现示意图,表示第十六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塔式小齿轮图案。
图93是在图92(a)和(b)中表示的第十六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94是在图92(c)和(d)中表示的第十六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的共线图。
图95呈现示意图,表示第十七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增速单型1的)的塔式小齿轮图案。
图96呈现示意图,表示第十七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增速单型2的)的塔式小齿轮图案。
图97呈现示意图,表示第十七实施例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增速双型1的)的塔式小齿轮图案。
[用来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参照附图将描述本发明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第一至第十七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一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3、7、8、11、19和22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并且图1是示意图,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在图1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C4指示一个第四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称作减速单型1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1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起减速装置作用的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一个第一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二太阳齿轮S2;一个第二齿圈R2;及一个第二托架PC2,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2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三小齿轮P3,分别与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一个轴向第三托架PC3,用来支撑第三小齿轮P3;一个中心件CM,连接到所述第三托架PC3上,并且定位在上述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之间;及一个第三齿圈R3,与上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这里,上述中心件CM联接到在与第三托架PC3的圆周上邻接的第三小齿轮P3的多个空间位置处的第三托架PC3上。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并且从未表示的发动机或驱动源经一个液力变扭器等接收旋转驱动力。
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并且把输出旋转驱动力经未表示的最终齿轮等传递到被驱动的车轮。
上述第一连接件M1是用来整体连接像单个单元的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的件。
上述第二连接件M2是用来整体连接像单个单元的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的件。
上述第一离合器C1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的离合器。
上述第二离合器C2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的离合器。
上述第三离合器C3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中心件CM的离合器。
上述第四离合器C4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二太阳齿轮S2的离合器,并且在应用时,给出到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的输入转动。
上述第一制动器B1是用来选择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制动器。
上述第二制动器B2是用来选择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的制动器。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未表示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11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以便在七个正向速度和一个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如图2(a)的啮合表中表示的那样。要不然,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未表示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19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以便在八个正向速度和两个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如图2(b)的啮合表中表示的那样。作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这里采用液压控制型、电子控制型、液压+电子控制型等。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2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七个正向速度和一个倒挡速度及八个正向速度和两个倒挡速度的啮合表;图3是共线图,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八个正向速度和两个倒挡速度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及图4至图7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八个正向速度和两个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的转矩流。在图3中,粗线指示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共线图,而粗细中等的线指示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共线图。在图4至7中,离合器/制动器/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这里将描述在八个正向速度和两个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的换档动作。
<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三托架PC3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从而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是与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反向的减速转动。而且,第三太阳齿轮S3的这种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从第二齿圈R2输入正向减速转动,并且把反向减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进一步减速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一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减速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四太阳齿轮S4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固定由第三小齿轮P3连接的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经第一连接件M1连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上的第二太阳齿轮S2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正向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以固定第二太阳齿轮S2,并且进一步减速到比来自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低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二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减小到一个速度(比第一速度高)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这里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未约束的第三小齿轮P3绕两个固定太阳齿轮S3和S4按照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旋转,从而它起旋转件的作用,而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三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同时,这种减速转动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相同的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和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减速转动(=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从像单个单元与两个齿轮R2和S2一起转动的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三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太阳齿轮S2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以一个比值(=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比)减小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四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同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输入到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的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并且输入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稍微增速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四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二太阳齿轮S2的转动的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稍微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5(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因此,把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增大到比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大的速度,并且把第三太阳齿轮S3的这种增速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从第二齿圈R2输入减速转动,并且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增速转动,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增速的转动(稍低于输入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五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稍微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5(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六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同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输入转动也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从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一起转动,以把输入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六速度由联接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的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按原样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在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中)。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5(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七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七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六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七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同时,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从而把增速到比输入转动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七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稍微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七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八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八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七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八速度下,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况且,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把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从而把增速到比输入转动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八速度由联接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和用来把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八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一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反向第一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把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正向减速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减速反向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反向第一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反向和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反向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反向第一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四离合器C4和第一制动器B1。
在这种反向第二速度下,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把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减速到比反向第一速度低的速度的反向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的共线图中所示,反向第二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二太阳齿轮S2的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反向和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反向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7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这里,对于其中组合图1中表示的示意图和用于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的的情形已经描述了换档动作。然而,在图1中表示的示意图和用于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的组合的情况下,通过消除八种正向速度的第四速度以变化第五速度→第四速度、第六速度→第五速度、第七速度→第六速度及第八速度→第七速度;及通过消除反向第二速度以改变反向第一速度→反向第一速度,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如图2(a)的啮合表中所示。
[对比之下的优点]
本发明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基本概念在于,提供一种借助于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实现至少七种正向速度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这尽管基于行星齿轮组+Simpson行星齿轮系但解决了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的问题,并且这胜过根据行星齿轮组+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对比采用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和Ravigneaux型复合行星齿轮系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将描述各个优点。
*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的特征
①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在强度方面是优越的,因为对于最大转矩在第一速度下的转矩传递流在所有件中分享,如图9(a)中所示。
②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在齿轮强度、齿轮寿命、托架刚度等方面是优越的,因为它使用齿圈输入,从而切向力是太阳齿轮输入的约一半。在把转矩输入到行星齿轮的情况下,如图10中所示,齿圈输入f在切向力方面减小到太阳齿轮输入F的1/2至1/2.5。
③为了实现超速齿轮传动比范围,需要到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的托架输入。如果把输入轴和输出轴定位在共用轴线上,则把在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的旋转件数量限制到三,如图11(a)中所示,从而不会形成到托架的输入路线,如由图11(b)中的虚线指示的那样。
因此,对于到托架的这种输入路线,必须把输入轴和输出轴平行定位在不同的轴线上。结果,问题是招致自动变速装置的较大尺寸。
*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③,齿轮操作变速设备采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代替Simpson型行星齿轮系。这种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同轴定位,但具有如下列举的问题。
⑤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在强度方面是有缺点的,因为齿轮系的最大转矩(在第一速度下)由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一侧的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承受,如图9(b)中所示。
⑥由作为一个减速装置的一组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增大的转矩从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太阳齿轮输入,如图8和9(b)中所示。因此,因为上述原因②,切向力变得大于齿圈输入,从而缺点涉及齿轮强度、齿轮寿命、托架刚度等。
⑦需要保证在第一速度下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强度(例如,齿轮强度或齿轮寿命)或托架刚度的改进,必须增大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的尺寸。这招致自动变速装置的较大尺寸。
⑧在第二速度下,如图8中所示,转矩循环发生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中,从而在其中转矩循环发生的第二速度下传动效率下降使燃料经济性变坏。这里在转矩循环中,如图8中所示,从第三齿圈R3分支一个输出转矩(2.362)和一个循环转矩(1.77),其中循环转矩在第二速度范围中在第三齿圈R3和第二小齿轮P2内循环。
*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特征
这里将描述在本发明中以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和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的组合采用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特征。
(a)为了实现超速传动比范围,需要托架输入。对于实现的这种托架输入,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把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定位在共用线上,如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中那样。更具体地说,如图11(c)中所示,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把件数增大到五=(来自太阳齿轮的两件)+(来自齿圈的一件)+(来自托架的两个轴向和径向件)。输入能通过中心件从两个太阳齿轮之间容易地抽取,由此实现其中保持包括超速的高速范围(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五至第八速度)的托架输入。
(b)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在强度方面是优越的,因为在其下最大转矩作用在齿轮系上的第一速度由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承受,如图4(a)中所示,从而在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能分享在所有件中。
(c)由作为减速装置的一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升高的转矩,如图4(a)和图4(b)中所示,在其中传递转矩较高的第一和第二速度下从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齿圈R2输入。因此,与太阳齿轮输入的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相比,切向力降低,以给出在齿轮强度、齿轮寿命、托架刚度等方面的优点。
(d)与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相比,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不仅在强度方面而且在齿轮强度、齿轮寿命、托架刚度等方面是优越的。况且,像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具有其中输入部分和输出部分同轴定位的构造。因此,能使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紧凑,以实现自动变速装置的尺寸减小。
(e)在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速度下,如图4(b)中所示,没有转矩循环发生,以改进传递效率和比在其中转矩循环发生的第二速度下的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好的燃料经济性。考虑到传动比α(=太阳齿轮齿数/齿圈齿数)的一般适用传动比范围(α=0.35至0.65)和在其下对于较高速度范围传动比较小的最佳条件下,例如,在第二速度下的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具有0.950或0.952的传动效率。相反,在第二速度下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在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单小齿轮型的情况下具有0.972的明显较高传动效率,而在其是双小齿轮型的情况下具有0.968的传动效率。
(f)当设置传动比α时,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由恒定的齿圈齿数调节。因此,考虑到一般适用的传动比范围(α=0.35至0.65)的条件和用于较高速度范围的较小传动比的最佳条件,有限制的比值覆盖或适用传动比范围(=第一速度传动比/第七速度传动比或第一速度传动比/第八速度传动比)。
相反,与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相比,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具有增大的适用比值覆盖,以提高用来选择传动比的自由度。
在图2(a)和图2(b)中,举例各个行星齿轮组G1、G2和G3的传动比α1、α2和α3;和在各个速度范围下的传动比。
(g)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通过从图1中表示的示意图中消除第四离合器C4和通过把示意图与用来实现图2(c)中表示的啮合表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相组合,能够实现具有适当传动比范围和在范围之间的比值(级比值)的六种正向速度,简单地不用基本设计的任何变化。换句话说,能说图1中表示的示意图是具有用来选择传动比的高自由度的高潜力示意图(其中六种正向速度、七种正向速度和八种正向速度的任一个能与反向一个速度和反向两个速度相组合)。
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效果。
(1)在包括变速控制装置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包括:一根输入轴Input,用来从一个驱动源输入转动;一个输出齿轮Output,用来输出变速转动;三组行星齿轮组G1、G2和G3;多个件M1和M2,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多个旋转元件;和四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离合器C1、C2、C3和C4及两个选择性固定的制动器B1和B2,定位在输入轴Input、输出齿轮Output、连接件M1和M2及三个行星齿轮组G1、G2和G3的各个旋转元件之间,用来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四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两个制动器B1和B2,实现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三个行星齿轮组G1、G2和G3的一个行星齿轮组G1是用来总是减小输入转动的速度的减速装置,而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G2和G3的一个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包括: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一个小齿轮P3,分别与所述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一个第三托架PC3,带有一个定位在用来输入或输出转动的所述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之间的中心件CM;及一个齿圈R3,与小齿轮P3啮合。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1相对应)。
①由两个行星齿轮组G2和G3建造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在强度方面(例如在齿轮强度、齿轮寿命等)是优越的。
②通过消除在第二速度下的转矩循环能改进燃料经济性。
③输入轴Input和输出齿轮Output能同轴定位。
④通过输入轴Input和输出齿轮Output的同轴定位和通过低要求强度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尺寸减小,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⑤能把用来选择传动比的自由度提高到比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高的水平。
⑥使一个行星齿轮组G1起用来总是减小输入转动的速度的作用,从而能实现减速装置的尺寸减小。能使自动变速装置更紧凑。
(2)起减速装置作用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一个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因此,在改进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的同时,能减小齿轮噪声和零件数量(对应于权利要求3)。
(3)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其中当作为减速装置的行星齿轮组是第一行星齿轮组G1时,当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第三行星齿轮组G3时,及当其余行星齿轮组是第二行星齿轮组G2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由包括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旋转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旋转件的连接件M1和M2的五个旋转件建造的行星齿轮组,以便按照表示在图2(a)中的啮合表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7相对应)。
①通过消除在第二速度下的转矩循环能改进燃料经济性。
②通过啮合第四离合器C4对于第五速度能实现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由此改进转矩传递效率和有助于燃料经济性。
(4)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其中当作为减速装置的行星齿轮组是第一行星齿轮组G1时,当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第三行星齿轮组G3时,及当其余行星齿轮组是第二行星齿轮组G2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由包括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旋转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旋转件的连接件M1和M2的五个旋转件建造的行星齿轮组,以便按照表示在图2(b)中的啮合表实现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8相对应)。
①通过消除在第二速度下的转矩循环能较高地改进燃料经济性。
②通过啮合第四离合器C4对于第六速度能实现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由此改进转矩传递效率和有助于燃料经济性。
(5)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包括: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圈R2、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第三托架PC3和中心件CM、及用来与所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R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中心件CM;第四离合器C4,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及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以便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11相对应)。
①在用于高转矩的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所谓“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②在第二速度下,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
③在第五速度下,通过把第四离合器C4的一侧连接到输入轴Input上能实现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从而改进转矩传递效率以有助于燃料经济性。
(6)在液压变速控制装置中,第四离合器C4定位在输入轴Input与第二太阳齿轮S2之间,并且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给出输入转动,从而根据图2(b)中表示的啮合表实现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而没有任何双啮合变化,因此能实现适当传动比和在范围之间的比值的八种正向速度,以提高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与权利要求19相对应)。
(7)第三行星齿轮组G3或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包括两个有相同齿数的太阳齿轮S3和S4、及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小齿轮P3的行星齿轮组。因此,容易加工小齿轮P3和实现容易制造的效果。况且,对于噪声和振动得到一个显著优点(对应于权利要求22)。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但在对于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通过组合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与用来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实现第五速度的情况下,除第四离合器C4的位置之外表示在图12和图13中的五种图案的任一种可以选择为第四离合器C4的定位图案。
表示在图12和图13中的五种图案是例子,其中当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给中心件CM和第三托架PC3输入转动以便把第五速度变入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给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输入转动。
具体地说,定位第四离合器C4:
①在第三托架PC3与第四太阳齿轮S4之间(图12(a));
②在第三齿圈R3与第三托架PC3之间(图12(b));
③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托架PC2之间(图12(c));
④在第一连接件M1与第二连接件M2之间(图13(a));或
⑤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太阳齿轮S2之间(图13(b))。
(第二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二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3、7、8、12、19和22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并且图14是示意图,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在图14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C4指示一个第四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称作减速单型2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14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减速装置,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一个第一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二太阳齿轮S2;一个第二齿圈R2;及一个第二托架PC2,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中心件CM,用来支撑分别与所述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一个第三小齿轮P3;及一个第三齿圈R3,与上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而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
上述第一连接件M1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上述第二连接件M2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上述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上述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中心件CM。上述第四离合器C4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四太阳齿轮S4。
上述第一制动器B1选择地停止中心件CM的转动。上述第二制动器B2选择地停止第二太阳齿轮S2的转动。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用来在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a)的啮合表中所示。要不然,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用来在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b)的啮合表中所示。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15至图18表示在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各传动比范围下的转矩流。在图15至图18中,离合器、制动器、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
这里,第二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啮合表与图2中表示的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相同,并且表示在第二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的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
这里将描述在八个正向速度和两个倒挡速度的各个传动比范围下的转矩流。
<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5(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5(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这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只起一个旋转件的作用,而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三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6(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备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这里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未约束的第三小齿轮P3仅在其轴线上和绕两个减速太阳齿轮S3和S4按照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旋转,从而它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四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6(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6(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六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7(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七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七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六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七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7(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八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八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七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八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7(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一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反向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8(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反向第一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
在这种反向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18(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除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效果(1)、(2)、(3)、(4)、(6)和(7)之外,第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效果。
(8)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该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包括: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圈R2、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中心件CM、及用来与所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R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中心件CM;第四离合器C4,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中心件CM的转动;及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二太阳齿轮S2的转动,以便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12相对应)。
①在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所谓“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②在第二速度下,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
③在第二速度下,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不通过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3和S4固定,而是直接由第二制动器B2固定,从而齿轮的传动效率比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高,而有助于燃料经济性的改进。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第二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但在通过组合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与用来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对于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实现第五速度的情况下,除第四离合器C4的位置之外表示在图19和图20中的五种图案的任一种可以选择为第四离合器C4的定位图案。
表示在图19和图20中的五种图案是例子,其中当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给中心件CM和第三托架PC3输入转动以便把第五速度变入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给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输入转动。
具体地说,定位第四离合器C4:
①在第中心件CM与第二太阳齿轮S2之间(图19(a));
②在第二托架PC2与第二太阳齿轮S2之间(图19(b));
③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托架PC2之间(图19(c));
④在第三齿圈R3与第三托架PC3之间(图20(a));或
⑤在第三托架PC3与第四太阳齿轮S4之间(图20(b))。
(第三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三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5、9、10、13、20和22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并且图21是示意图,表示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在图21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C4指示一个第四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增速单型1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21的左端部分处的增速装置,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增速装置,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一个第一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二太阳齿轮S2;一个第二齿圈R2;及一个第二托架PC2,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三托架PC3和一个中心件CM,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一个第三小齿轮P3;及一个第三齿圈R3,与上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而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
上述第一连接件M1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上述第二连接件M2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上述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太阳齿轮S2。上述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中心件CM。上述第四离合器C4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太阳齿轮S2。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
连接有用来在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13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a)的啮合表中所示。要不然,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用来在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20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b)的啮合表中所示。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22是共线图,表示在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的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图23至图26表示在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各传动比下的转矩流。
这里在图23至图26中,离合器、制动器、及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这里,第三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啮合表与图2中表示的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这里将描述在八个正向速度和两个倒挡速度的各个传动比范围下的换档动作。
<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三托架PC3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因此,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是与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反向的减速转动,并且第三太阳齿轮S3的这种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输入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并且把反向减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输入转动减速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2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一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减速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3(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四太阳齿轮S4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因此,固定由第三小齿轮P3连接的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经第一连接件M1连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上的第二太阳齿轮S2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以固定第二太阳齿轮S2,并且减小到比来自第二齿圈R2的输入转动低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2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二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减小到一个速度(比第一速度高)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3(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这里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未约束的第三小齿轮P3绕两个固定太阳齿轮S3和S4按照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旋转,从而它起旋转件的作用,而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三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同时,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输入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相同的输入转动从第二齿圈R2和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由输入转动生成的转动从与两个齿轮R2和S2像单个单元转动的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2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三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太阳齿轮S2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与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相同的转动(即直接啮合转动)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3(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四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另一方面,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把从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增速(乘以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增速比)的转动传递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而增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输入转动增速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2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四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增大第二太阳齿轮S2的转动的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4(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从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增速的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因此,把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增大到比第三托架PC3的转动大的速度,并且把第三太阳齿轮S3的这种增速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输入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并且增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输入转动增大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2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五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大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4(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六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同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增速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增速转动也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从而它从在增速转动下一起转动的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2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六速度由联接用来增大第三托架PC3的转动速度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的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4(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七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七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六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七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况且,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从而把第三托架PC3的增速转动进一步增大,并且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2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七速度由联接用来增大第三托架PC3的转动速度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七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5(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八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八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七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八速度下,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在第一行星齿轮组G1处从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增速的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况且,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把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从而把增速到比输入转动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2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八速度由联接用来增大第三托架PC3的转动速度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和用来把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八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5(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一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反向第一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况且,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把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减速反向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2的共线图中所示,反向第一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从输入轴Input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反向和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反向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6(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反向第一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四离合器C4和第一制动器B1。
在这种反向第二速度下,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把在第一行星齿轮组G1中增速的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况且,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把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减小到比反向第一速度低的速度的反向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22的共线图中所示,反向第二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增速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反向和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反向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26(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除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效果(7)之外,第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列举的效果。
(9)在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包括变速控制装置,该变速控制装置包括:一根输入轴Input,用来从一个驱动源输入转动;一个输出齿轮Output,用来输出变速转动;三组行星齿轮组G1、G2和G3;多个件M1和M2,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多个旋转元件;四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离合器C1、C2、C3和C4及两个选择性固定的制动器B1和B2,定位在输入轴Input、输出齿轮Output、连接件M1和M2及三个行星齿轮组G1、G2和G3的相应旋转元件之间,以便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所述四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两个制动器B1和B2,实现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所述三个行星齿轮组G1、G2和G3的一个行星齿轮组G1是用来总是增速输入转动的增速装置,而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G2和G3的一个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包括: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一个小齿轮P3,与所述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一个第三托架PC3,带有一个定位在用来输入或输出转动的所述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之间的中心件CM;及一个齿圈R3,与所述小齿轮P3啮合。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2相对应)。
①由两个行星齿轮组G2和G3建造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在强度方面(例如在齿轮强度、齿轮寿命等方面)是优越的。
②通过消除在第二速度下的转矩循环意味着燃料经济性的改进。
③输入轴Input和输出齿轮Output能同轴定位。
④通过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尺寸减小和通过输入轴Input和输出齿轮Output的同轴定位,能实现自动变速装置的紧凑性。
⑤能把用来选择传动比的自由度提高到比使用Ravigneaux型组合行星齿轮系高的水平。
⑥使一个行星齿轮组G1起用来总是增速输入转动的作用,从而能设置比带有减速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更大的高侧传动比,以改进高速燃料经济性。
(10)起增速装置作用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一种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因此,在改进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的同时能减小齿轮噪声和零件数量(对应于权利要求5)。
(11)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其中当作为增速装置的行星齿轮组是第一行星齿轮组G1时,当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第三行星齿轮组G3时,及当其余行星齿轮组是第二行星齿轮组G2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由包括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旋转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旋转件的连接件M1和M2的五个旋转件建造的行星齿轮组,以便按照表示在图2(a)中的啮合表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9相对应)。
①通过消除在第二速度下的转矩循环能较高地改进燃料经济性。
②不用任何双啮合变化,通过在第一齿圈R1与第二太阳齿轮S2之间定位第四离合器C4,能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
(12)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其中当作为增速装置的行星齿轮组是第一行星齿轮组G1时,当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第三行星齿轮组G3时,及当其余行星齿轮组是第二行星齿轮组G2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由包括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旋转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旋转件的连接件M1和M2的五个旋转件建造的行星齿轮组,以便按照表示在图2(b)中的啮合表实现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10相对应)。
①通过消除在第二速度下的转矩循环能较高地改进燃料经济性。
②不用任何双啮合变化,通过在第一齿圈R1与第二太阳齿轮S2之间定位第四离合器C4,能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
(13)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包括: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圈R2、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第三托架PC3和中心件CM、及用来与所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R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中心件CM;第四离合器C4,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及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以便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13相对应)。
①在用于高转矩输入的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所谓“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②在第二速度下,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
(14)在液压变速控制装置中,第四离合器C4定位在第一齿圈R1与第二太阳齿轮S2之间,并且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给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输入转动,从而根据图2(b)中表示的啮合表实现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因此,不用任何双啮合变化,能实现适当传动比和在范围之间的比值的八种正向速度,以提高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与权利要求20相对应)。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第三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但在对于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增速比值的较高传动比范围通过组合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与用来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实现第五速度的情况下,除第四离合器C4的位置之外表示在图27和图28中的五种图案的任一种可以选择为第四离合器C4的定位图案。
表示在图27和图28中的五种图案是例子,其中当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给中心件CM和第三托架PC3增速转动以便把第五速度变入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增速比值的较高传动范围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也能给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增速转动。
具体地说,定位第四离合器C4:
①在第三托架PC3与第四太阳齿轮S4之间(图27(a));
②在第三齿圈R3与第三托架PC3之间(图27(b));
③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连接件M2之间(图27(c));
④在第一连接件M1与第二连接件M2之间(图28(a));或
⑤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太阳齿轮S2之间(图28(b))。
(第四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四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5、9、10、14、20和22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并且图29是示意图,表示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在图29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C4指示一个第四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称作增速单型2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29的左端部分处的增速装置,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增速装置,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一个第一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二太阳齿轮S2;一个第二齿圈R2;及一个第二托架PC2,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三托架PC3和一个中心件CM,用来支撑分别与所述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一个第三小齿轮P3;及一个第三齿圈R3,与上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而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
上述第一连接件M1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上述第二连接件M2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上述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上述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中心件CM。上述第四离合器C4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四太阳齿轮S4。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用来在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14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a)的啮合表中所示。要不然,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用来在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20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b)的啮合表中所示。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30至图33表示在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各传动比范围下的转矩流。在图30至图33中,离合器、制动器、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
这里,表示在第四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的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22中所示的第三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第四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啮合表与图2中表示的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这里将描述在八个正向速度和两个倒挡速度的各个传动比范围下的转矩流。
<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0(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0(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这里,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三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1(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具体地说,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四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1(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1(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六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2(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七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七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六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七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2(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八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八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七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八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2(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一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反向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3(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反向第一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四离合器C4和第一制动器B1。
在这种反向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3(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其次,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已经描述的那样,除第一实施例的效果(7)和第三实施例的效果(9)、(10)、(11)、(12)和(14)之外,第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效果。
(15)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该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包括: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圈R2、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中心件CM、及用来与所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R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中心件CM;第四离合器C4,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中心件CM的转动;及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二太阳齿轮S2的转动,以便实现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14相对应)。
①在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②在第二速度下,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
③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不通过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3和S4固定,而是直接由第二制动器B2固定,从而齿轮的传动效率比第三实施例的增速单小齿轮型1的高,由此有助于燃料经济性的改进。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第四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但在对于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增速比值的较高传动比范围通过组合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与用来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实现第五速度的情况下,除第四离合器C4的位置之外表示在图34和图35中的五种图案的任一种可以选择为第四离合器C4的定位图案。
表示在图34和图35中的五种图案是例子,其中当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给中心件CM和第三托架PC3增速转动以便把第五速度变入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增速比值的较高传动传动比范围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也能给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增速转动。
具体地说,定位第四离合器C4:
①在第中心件CM与第二太阳齿轮S2之间(图34(a));
②在第二托架PC2与第二太阳齿轮S2之间(图34(b));
③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托架PC2之间(图34(c));
④在第二连接件M2与第三托架PC3之间(图35(a));或
⑤在第三托架PC3与第四太阳齿轮S4之间(图35(b))。
(第五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五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8、15、19和22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并且图36是示意图,表示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在图36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C4指示一个第四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称为减速双型1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36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起减速装置作用的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双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二太阳齿轮S2;一个第二齿圈R2;及一个第二托架PC2,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三小齿轮P3,分别与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一个轴向第三托架PC3,用来第三小齿轮P3;一个中心件CM,连接到所述第三托架PC3上,并且定位在上述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之间;及一个第三齿圈R3,与上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并且从未表示的发动机或驱动源经一个液力变扭器等接收旋转驱动力。
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并且把输出旋转驱动力经未表示的最终齿轮等传递到被驱动的车轮。
上述第一连接件M1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上述第二连接件M2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的离合器。上述第二离合器C2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的离合器。上述第三离合器C3是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中心件CM的离合器。上述第四离合器C4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二太阳齿轮S2的离合器。
上述第一制动器B1是用来选择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制动器。上述第二制动器B2是用来选择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的制动器。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用来在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15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a)的啮合表中所示。要不然,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用来在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19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b)的啮合表中所示。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37是共线图,表示在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下的备件的转动停止状态。图38至图41表示在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各传动比范围下的转矩流。
这里在图38至图41中,离合器、制动器、及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
这里将描述在八个正向速度和两个倒挡速度的各个传动比范围下的换档动作。
<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三托架PC3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因此,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是与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反向的减速转动,并且第三太阳齿轮S3的这种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正向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并且把反向减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进一步减速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一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减速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8(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第一行星齿轮组G1、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正向减速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第四太阳齿轮S4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固定由第三小齿轮P3连接的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经第一连接件M1连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上的第二太阳齿轮S2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正向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以固定第二太阳齿轮S2,并且进一步减小到比来自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低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二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减小到一个速度(比第一速度高)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8(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这里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未约束的第三小齿轮P3绕两个固定太阳齿轮S3和S4按照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旋转,从而它起旋转件的作用,而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三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同时,这种减速转动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相同的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和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减速转动从与两个齿轮R2和S2像单个单元转动的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三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太阳齿轮S2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的转动以一个比值(即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比)减小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8(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丝毫不参加转矩传递。
<第四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在,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输入到第二齿圈R2。同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的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而输入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稍微增速的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四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二太阳齿轮S2的转动的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稍微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9(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通过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输入到第二齿圈R2。
另一方面,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因此,把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增大到比第三齿圈R3的输出转动高的速度,并且把第三太阳齿轮S3的这种增速转动经第一连接件M1传递到第二太阳齿轮S2。
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中,减速转动从第二齿圈R2输入,并且增速转动从第二太阳齿轮S2输入,从而从第二齿圈R2的减速转动增大的转动(稍低于输入转动)从第二托架PC2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五速度由联接用来把减速转动从第一行星齿轮组G1输入到第二齿圈R2的第一离合器C1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稍微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9(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六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同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输入转动也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从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一起转动,以把输入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六速度由联接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的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按原样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在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中)。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39(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七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七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六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七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同时,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从而把增大到比输入转动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七速度由联接用来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稍微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七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0(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八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八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七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八速度下,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中心件CM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况且,通过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把第三行星齿轮组G3的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托架PC3,并且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从而把增大到比输入转动高的速度的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7的共线图中所示,第八速度由联接用来输入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点、和用来把第四太阳齿轮S4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制动器B2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增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第八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0(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一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反向第一速度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把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正向减速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减速反向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7的共线图中所示,反向第一速度由联接用来把来自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减速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的第二离合器C2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反向和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反向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1(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反向第一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四离合器C4和第一制动器B1。
在这种反向第二速度下,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把输入轴Input的输入转动经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一连接件M1输入到第二太阳齿轮S2。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把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
因此,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第三托架PC3固定在壳体上,从而减小到比反向第一速度低的速度的反向转动从第三齿圈R3经第二连接件M2输出到输出齿轮Output。
更具体地说,如在图37的共线图中所示,反向第二速度由联接用来把输入转动输入到第二太阳齿轮S2的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点、和用来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的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点的线定义,并且把从输入轴Input输入的转动在反向时高度减速,而从输出齿轮Output输出。
在这种反向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41(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这里,对于其中组合图36中表示的示意图和用于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的的情形已经描述了换档动作。然而,在图36中表示的示意图和用于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的组合的情况下,通过消除八种正向速度的第四速度以变化第五速度→第四速度、第六速度→第五速度、第七速度→第六速度及第八速度→第七速度;及通过消除反向第二速度以改变反向第一速度→反向第一速度,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如图2(a)的啮合表中所示。
在下面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描述的那样,除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效果(1)、(3)、(4)、(6)和(7)之外,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列举的效果。
(16)减速装置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从而能提高用于布局的自由度(与权利要求4相对应)。
具体地说,输出部分不仅能由输出齿轮Ouput建造,如第五实施例中的减速双型1中举例的那样,而且也能由与输入轴Input同轴但在其相反侧的输出轴Ouput建造,如在第六和第七减速双型2和3中举例的那样。因而,得到的布局不仅适于前置发动机/前驱动汽车(或FF汽车)的自动变速装置,而且也适于前置发动机/后驱动汽车(或FR汽车)的自动变速装置。
(17)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液压自动变速控制装置包括: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圈R2、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第三托架PC3和中心件CM、及用来与所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R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输出齿轮或输出轴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中心件CM;第四离合器C4,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及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以便实现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15相对应)。
①在用来施加高转矩输入的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所谓“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②在第二速度下,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
③通过提供用来选择性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二太阳齿轮S2的第四离合器C4,能形成第五速度(七种正向速度型的)或第六速度(八种倒挡速度型的)作为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由此改进转矩传递效率和有助于燃料经济性的改进。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第五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但在对于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通过组合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与用来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实现第五速度的情况下,除第四离合器C4的位置之外表示在图42和图43中的五种图案的任一种可以选择为第四离合器C4的定位图案。
表示在图42和图43中的五种图案是例子,其中当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给第三托架PC3输入转动以便把第五速度变入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也能给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输入转动。
具体地说,定位第四离合器C4:
①在第三托架PC3与第四太阳齿轮S4之间(图42(a));
②在第三齿圈R3与第三托架PC3之间(图42(b));
③在第一连接件M1与第二连接件M2之间(图42(c));
④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太阳齿轮S2之间(图43(a));或
⑤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托架PC2之间(图43(b))。
(第六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六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8、15、19和22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并且图44是示意图,表示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在图44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C4指示一个第四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称为减速双型2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44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在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2的)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的位置关系与减速双型1的相同。况且:第一离合器C1定位在第一行星齿轮组G1与第二行星齿轮组G2之间;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及第二制动器B2定位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与第三行星齿轮组G3之间。因而,输出部分不由输出齿轮Output示范,而是由与输入轴Input同轴形成的一根输出轴Output示范。其余布置与第五实施例的减速双型1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图45至图48表示在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各传动比范围下的转矩流。在图45至图48中,离合器、制动器、及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的转矩流与第五实施例的减速双型1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第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效果与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第六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但在对于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通过组合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与用来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实现第五速度的情况下,除第四离合器C4的位置之外表示在图49和图50中的五种图案的任一种可以选择为第四离合器C4的定位图案。
表示在图49和图50中的五种图案是例子,其中当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给中心件CM和第三托架PC3输入转动以便把第五速度变入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给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输入转动。
具体地说,定位第四离合器C4:
①在第三托架PC3与第四太阳齿轮S4之间(图49(a));
②在第三齿圈R3与第三托架PC3之间(图49(b));
③在第一连接件M1与第二连接件M2之间(图49(c));
④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托架PC2之间(图50(a));或
⑤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太阳齿轮S2之间(图50(b))。
(第七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七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8、15、19和22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并且图51是示意图,表示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在图51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C4指示一个第四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称为减速双型3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51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在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3的)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中的位置关系与减速双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互换。况且: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及第二制动器B2定位在第一行星齿轮组G1与第三行星齿轮组G3之间;没有离合器/制动器定位在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与第二行星齿轮组G2之间;及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定位在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外侧。因而,输出部分不由与输入轴Input同轴形成的一根输出轴Output示范。其余布置与减速双型1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图52至图55表示在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各传动比范围下的转矩流。在图52至图55中,离合器、制动器、及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各个传动比范围的转矩流与减速双型1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况且,第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效果与第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第七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但在对于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通过组合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与用来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实现第五速度的情况下,除第四离合器C4的位置之外表示在图56和图57中的五种图案的任一种可以选择为第四离合器C4的定位图案。
表示在图56和图57中的五种图案是例子,其中当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给中心件CM和第三托架PC3输入转动以便把第五速度变入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给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输入转动。
具体地说,定位第四离合器C4:
①在第三托架PC3与第四太阳齿轮S4之间(图56(a));
②在第三齿圈R3与第三托架PC3之间(图56(b));
③在第一连接件M1与第二连接件M2之间(图56(c));
④在第二托架PC2与第二连接件M2之间(图57(a));或
⑤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连接件M2之间(图57(b))。
(第八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构造。
第八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1、4、7、8、16、19和22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并且图58是示意图,表示第八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在图58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C4指示一个第四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八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称作增速双型4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58的左端部分处的减速装置,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起减速装置作用的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二托架PC2和一个中心件CM,用来支撑分别与所述两个太阳齿轮S2和S4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及一个第二齿圈R2,用来与上述第二小齿轮P2啮合。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三太阳齿轮S3;一个第三齿圈R3;及一个第三托架PC3,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3和R3啮合的一个第三小齿轮P3。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而上述输出轴Output连接到中心件CM上。
上述第一连接件M1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上述第二连接件M2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上述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上述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三托架PC3。上述第四离合器C4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四太阳齿轮S4。
上述第一制动器B1选择性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上述第二制动器B2选择性停止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用来在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16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a)的啮合表中所示。要不然,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用来在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19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b)的啮合表中所示。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59至图62表示在第八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各传动比范围下的转矩流。在图59至图62中,离合器、制动器、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
这里,表示在第八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的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与图37中所示的第五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第八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啮合表与图2中表示的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这里将描述在八个正向速度和两个倒挡速度的各个传动比范围下的转矩流。
<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59(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59(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三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0(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除第二太阳齿轮S2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四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0(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除第二太阳齿轮S2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0(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六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1(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七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七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六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七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1(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八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八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七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八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1(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一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反向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2(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反向第一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四离合器C4和第一制动器B1。
在这种反向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2(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下面将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已经描述的那样,除第一实施例的效果(1)、(3)、(4)、(6)和(7)和第五实施例的效果(16)之外,第八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效果。
(18)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该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包括: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双太阳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两个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与两个太阳齿轮S2和S4分别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和中心件CM、及用来与上述第二小齿轮P2啮合的一个第二齿圈R2;单小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第三太阳齿轮S3、第三齿圈R3、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3和R3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第三托架PC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托架PC1上;输出轴Output,连接到中心件CM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三托架PC3;第四离合器C4,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及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以便实现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具体效果(与权利要求16相对应)。
①在用来施加高转矩的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②在第二速度下,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
③当把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应用于FR汽车的自动变速装置时,能这样设置布局,从而把在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内侧通过的件数减小到一,由此减小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尺寸,以使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紧凑。
④在第八速度或最高传动比范围下,转矩传递到单小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从而改进齿轮啮合比以提供在振动和噪声方面的优点。
⑤在第五速度(七种正向速度型的)或第六速度(八种正向速度型的)下,通过提供用来选择性连接/分离输入轴Input和第四太阳齿轮S4的第四离合器C4能实现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从而能改进转矩传递效率以有助于燃料经济性。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第八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但在对于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通过组合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与用来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实现第五速度的情况下,除第四离合器C4的位置之外表示在图63和图64中的五种图案的任一种可以选择为第四离合器C4的定位图案。
表示在图63和图64中的五种图案是例子,其中当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给第三托架PC3输入转动以便把第五速度变入直接啮合传动比范围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也能给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增速转动。
具体地说,定位第四离合器C4:
①在第三托架PC3与第三太阳齿轮S3之间(图63(a));
②在第三齿圈R3与第三托架PC3之间(图63(b));
③在第一连接件M1与第二连接件M2之间(图63(c));
④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连接件M2之间(图64(a));或
⑤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托架PC2之间(图64(b))。
(第九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布置。
第九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6、9、10、17、20和22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并且图65是示意图,表示第九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在图65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C4指示一个第四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个输出齿轮(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九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称作增速双型1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65的左端部分处的增速装置,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或增速装置,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二太阳齿轮S2;一个第二齿圈R2;及一个第二托架PC2,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一个第二小齿轮P2。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三托架PC3和一个中心件CM,用来支撑分别与所述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及一个第三齿圈R3,用来与上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而上述输出齿轮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
上述第一连接件M1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上述第二连接件M2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上述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太阳齿轮S2。上述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中心件CM。上述第四离合器C4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二太阳齿轮S2。
上述第一制动器B1选择性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上述第二制动器B2选择性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用来在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17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a)的啮合表中所示。要不然,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用来在八种正向速度和两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20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b)的啮合表中所示。
下面描述动作。
[换档动作]
图66是共线图,表示在在第九实施例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在图67至图70中,离合器、制动器、各件的转矩传递路线由粗线指示,并且齿轮的转矩传递路线通过加阴影它们表示。这里,第九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啮合表与图2中表示的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的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这里将描述在八个正向速度和两个倒挡速度的各个传动比范围下的转矩流。
<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啮合实现。
在这种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7(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总之,在第一速度下,构造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参加转矩传递。
<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一速度下的第一制动器B1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7(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三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三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二速度下的第二制动器B2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
在这种第三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7(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四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四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三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四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8(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G2上,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五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五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四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三离合器C3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五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8(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六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六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五速度下的第一离合器C1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四离合器C4。
在这种第六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8(c)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四离合器C4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七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七速度通过分离在第六速度下的第四离合器C4和啮合第二离合器C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在这种第七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9(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第八速度)
如图2(b)中所示,第八速度通过分离在第七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二制动器B2实现,即通过啮合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
在这种第八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69(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三太阳齿轮S3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一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一速度通过啮合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实现。
在这种反向第一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70(a)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反向第二速度)
如图2(b)中所示,反向第二速度通过分离在反向第一速度下的第二离合器C2和啮合第四离合器C4实现,即通过啮合第四离合器C4和第一制动器B1。
在这种反向第二速度下的转矩流中,如图70(b)中所示,转矩施加到第四离合器C4、第一制动器B1和各件上,如由粗线指示的那样,并且施加到第一行星齿轮组G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上(除第四太阳齿轮S4之外),如加阴影的那样。
下面将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已经描述的那样,除第一实施例的效果(7)和第三实施例的效果(9)、(11)、(12)和(14)之外,第九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效果。
(19)起增速装置作用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由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形成,从而能形成在输入部分相反侧有输出部分的布局(与权利要求6相对应)。
(20)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该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包括: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第二太阳齿轮S2、第二齿圈R2、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2和R2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第三托架PC3和中心件CM、及用来与上述第三小齿轮P3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R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输出轴Output,连接到第二托架PC2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太阳齿轮S2;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中心件CM;第四离合器C4,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及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以便实现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17相对应)。
①在用来施加高转矩的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②在第二速度下,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第九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但在对于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增速比的大传动比范围通过组合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与用来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实现第五速度的情况下,除第四离合器C4的位置之外表示在图71和图72中的五种图案的任一种可以选择为第四离合器C4的定位图案,如图65的示意图中所示。
表示在图71和图72中的五种图案是例子,其中当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给中心件CM和第三托架PC3增速转动以便把第五速度变入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增速比的大传动比范围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也能给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增速转动。
具体地说,定位第四离合器C4:
①在第三托架PC3与第四太阳齿轮S4之间(图71(a));
②在第三齿圈R3与第三托架PC3之间(图71(b));
③在第一连接件M1与第二连接件M2之间(图71(c));
④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托架PC2之间(图72(a));或
⑤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托架PC2之间(图72(b))。
(第十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布置。
第十实施例指向与在权利要求2、6、9、10、18、20和22中定义的发明相对应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并且图73和图74是示意图,表示第十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在图73和图74中:G1指示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G2指示一个第二行星齿轮组;G3指示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M1指示一个第一连接件;M2指示一个第二连接件;C1指示一个第一离合器;C2指示一个第二离合器;C3指示一个第三离合器;C4指示一个第四离合器;B1指示一个第一制动器;B2指示一个第二制动器;Input指示一根输入轴(或一个输入部分);及Output指示一根输出轴(或一个输出部分)。
第十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称作增速双型2的)是一个例子,其中双小齿轮型的第一行星齿轮组G1定位为在图73和图74的左端部分处的增速装置,其中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定位在中央部分处,及其中单小齿轮型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定位在右端部分处。并且,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所谓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
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G1是起增速装置作用的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一太阳齿轮S1;一个第一齿圈R1;及一个第一托架PC1,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P1。
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一个第二托架PC2和一个中心件CM,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S2和S4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及一个第二齿圈R2,用来与上述第二小齿轮P2啮合。
上述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一个第三太阳齿轮S3;一个第三齿圈R3;及一个第三托架PC3,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3和R3啮合的一个第三小齿轮P3。
上述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而上述输出轴Output连接到中心件CM上。
上述第一连接件M1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并且上述第二连接件M2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
上述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上述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上述第三离合器C3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三托架PC3。
在对于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增速比的大传动比范围通过组合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与用来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实现第五速度的情况下,表示在图73和图74中的五种图案的任一种可以选择为第四离合器C4的定位图案。
表示在图73和图74中的五种图案是例子,其中当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给中心件CM和第三托架PC3增速转动以便把第五速度变入第一行星齿轮组G1的增速比的大传动比范围时,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也能给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及第一连接件M1增速转动。
具体地说,定位第四离合器C4:
①在第三托架PC3与第三太阳齿轮S3之间(图73(a));
②在第三齿圈R3与第三托架PC3之间(图73(b));
③在第一连接件M1与第二连接件M2之间(图73(c));
④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托架PC2之间(图74(a));或
⑤在第二齿圈R2与第二托架PC2之间(图74(b))。
上述第一制动器B1选择性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上述第二制动器B2选择性停止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
对于上述各个离合器C1、C2、C3和C4及各个制动器B1和B2,连接有用来在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的各个速度范围下建立啮合压力(带有圆形符号)和释放压力(没有符号)的未表示液压变速控制装置(或在权利要求18中定义的变速控制装置),如图2(a)的啮合表中所示。
这个第十实施例的换档动作与第九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说明和描述。
下面将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已经描述的那样,除第一实施例的效果(7)和第三实施例的效果(9)、(11)、(12)和(14)之外,第十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效果。
(21)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液压变速控制装置,该液压变速控制装置包括: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G1,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第一太阳齿轮S1、第一齿圈R1、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1和R1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P1的第一托架PC1;双太阳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带有两个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用来支撑与两个太阳齿轮S2和S4分别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托架PC2和中心件CM、及用来与上述第二小齿轮P2啮合的一个第二齿圈R2;单小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带有第三太阳齿轮S3、第三齿圈R3、及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S3和R3啮合的第三小齿轮P3的第三托架PC3;输入轴Input,连接到第一齿圈R1上;输出轴Output,连接到中心件CM上;第一连接件M1,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三太阳齿轮S3;第二连接件M2,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PC2和第三齿圈R3;第一离合器C1,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二齿圈R2;第二离合器C2,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R1和第四太阳齿轮S4;第三离合器C3,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PC1和第三托架PC3;第四离合器C4,当通过第三离合器C3的啮合给中心件CM和第三托架PC3增速转动时,用来通过第四离合器C4的啮合把增速转动给第二、第三和第四太阳齿轮S2、S3和S4;第一制动器B1,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PC3的转动;及第二制动器B2,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太阳齿轮S3的转动,以便实现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因此,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能实现下面列举的另外效果(与权利要求18相对应)。
①在用来施加高转矩的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下,对于由第二行星齿轮组G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G3建造的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能实现齿圈输入,并且能使自动变速装置紧凑。
②在第二速度下,消除转矩循环,以改进在第二速度下的传动效率和燃料经济性。
③当把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应用于FR汽车的自动变速装置时,能这样设置布局,从而把在双太阳齿轮型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的内侧通过的件数减小到一,由此减小Ishimaru型行星齿轮系的尺寸,以使齿轮操作变速设备紧凑。
(第十一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布置。
第十一实施例是一个例子(减速单型1+塔式小齿轮型的),其中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单型1的)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通过塔式小齿轮示范。
图75(a)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单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
图75(b)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单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
图76(a)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单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小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大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
图76(b)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单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小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大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
这里,其余布置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下面描述动作。
图77是共线图,表示在图75中表示的第十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而图78是共线图,表示在图76中表示的第十一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
在第十一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的转动速度与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速度不同。这里,在图77的共线图与图78的共线图之间,颠倒带有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的旋转件的位置和带有第四太阳齿轮S4的旋转件的位置。
下面将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已经描述的那样,除第一实施例的效果(除效果(7)之外)之外,第十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效果。
(22)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具有不同齿数;和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不同齿数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因此,能使范围之间的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具体地说,升高用于第二速度的传动比和最高传动比范围的自由度。
(第十二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布置。
第十二实施例是一个例子(减速单型2+塔式小齿轮型的),其中第二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单型2的)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通过塔式小齿轮示范。
图79(a)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二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单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
图79(b)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二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单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
图80(a)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二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单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和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
图80(b)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二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单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和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
这里,其余布置与第二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下面描述动作。
图81是共线图,表示在图79中表示的第十二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而图82是共线图,表示在图80中表示的第十二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
在第十二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相比,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的转动速度与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速度不同。这里,在图81的共线图与图82的共线图之间,颠倒带有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的旋转件的位置和带有第四太阳齿轮S4的旋转件的位置。
下面将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已经描述的那样,除第二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效果(7))之外,第十二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效果: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具有不同齿数;和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不同齿数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因此,能使范围之间的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具体地说,升高用于第二速度的传动比和最高传动比范围的自由度。
(第十三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布置。
第十三实施例是一个例子(减速双型1+塔式小齿轮型的),其中第五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2的)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通过塔式小齿轮示范。
图83(a)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五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
图83(b)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五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
图83(c)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五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
图83(d)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五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1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
这里,其余布置与第五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下面描述动作。
图84是共线图,表示在图83(a)和(b)中表示的第十三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而图85是共线图,表示在图83(c)和(d)中表示的第十三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
在第十三实施例中,与第五实施例相比,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的转动速度与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速度不同。这里,在图84的共线图与图85的共线图之间,颠倒带有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的旋转件的位置和带有第四太阳齿轮S4的旋转件的位置。
下面将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已经描述的那样,除第五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7))之外,第十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效果: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具有不同齿数;和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不同齿数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因此,能使范围之间的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具体地说,升高用于第二速度的传动比和最高传动比范围的自由度。
(第十四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布置。
第十四实施例是一个例子(减速双型2+塔式小齿轮型的),其中第六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2的)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通过塔式小齿轮示范。
图86(a)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六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小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大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
图86(b)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六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小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大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
图86(c)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六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和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
图86(d)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六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2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和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
这里,其余布置与第六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下面描述动作。
图87是共线图,表示在图86(a)和(b)中表示的第十四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而图88是共线图,表示在图86(c)和(d)中表示的第十四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
在第十四实施例中,与第六实施例相比,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的转动速度与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速度不同。这里,在图87的共线图与图88的共线图之间,颠倒带有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的旋转件的位置和带有第四太阳齿轮S4的旋转件的位置。
下面将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已经描述的那样,除第六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效果(7))之外,第十四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效果: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具有不同齿数;和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不同齿数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因此,能使范围之间的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具体地说,升高用于第二速度的传动比和最高传动比范围的自由度。
(第十五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布置。
第十五实施例是一个例子(减速双型3+塔式小齿轮型的),其中第七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3的)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通过塔式小齿轮示范。
图89(a)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七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3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
图89(b)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七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3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
图89(c)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七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3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
图89(d)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七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3的)的第三太阳齿轮S3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三小齿轮P3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三太阳齿轮S3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并且其中第三齿圈R3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
这里,其余布置与第七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下面描述动作。
图90是共线图,表示在图89(a)和(b)中表示的第十五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而图91是共线图,表示在图89(c)和(d)中表示的第十五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
在第十五实施例中,与第七实施例相比,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的转动速度与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速度不同。这里,在图90的共线图与图91的共线图之间,颠倒带有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的旋转件的位置和带有第四太阳齿轮S4的旋转件的位置。
下面将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已经描述的那样,除第七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效果(7))之外,第十五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效果: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具有不同齿数;和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不同齿数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因此,能使范围之间的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具体地说,升高用于第二速度的传动比和最高传动比范围的自由度。
(第十六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布置。
第十六实施例是一个例子(减速双型4+塔式小齿轮型的),其中第八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4的)的第二行星齿轮组G2通过塔式小齿轮示范。
图92(a)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八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4的)的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二小齿轮P2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二太阳齿轮S2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二塔式小齿轮P2,并且其中第二齿圈R2与第二塔式小齿轮P2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
图92(b)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八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4的)的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二小齿轮P2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大直径和与第二太阳齿轮S2啮合的较小直径的第二塔式小齿轮P2,并且其中第二齿圈R2与第三塔式小齿轮P3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
图92(c)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八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4的)的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二小齿轮P2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和与第二太阳齿轮S2啮合的较大直径的第二塔式小齿轮P2,并且其中第二齿圈R2与第二塔式小齿轮P2的直径较小部分啮合。
图92(d)表示一个例子,其中给第八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减速双型4的)的第二太阳齿轮S2和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齿数,以把第二小齿轮P2变成具有不同齿数部分及具有与第四太阳齿轮S4啮合的较小直径和与第二太阳齿轮S2啮合的较大直径的第二塔式小齿轮P2,并且其中第二齿圈R2与第二塔式小齿轮P2的直径较大部分啮合。
这里,其余布置与第八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下面描述动作。
图93是共线图,表示在图92(a)和(b)中表示的第十六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而图94是共线图,表示在图92(c)和(d)中表示的第十六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
在第十六实施例中,与第八实施例相比,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的转动速度与第四太阳齿轮S4的转动速度不同。这里,在图93的共线图与图94的共线图之间,颠倒带有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的旋转件的位置和带有第四太阳齿轮S4的旋转件的位置。
下面将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已经描述的那样,除第八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效果(7))之外,第十六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效果:双太阳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G2是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太阳齿轮S2和S4,具有不同齿数;和与两个太阳齿轮S2和S4分别啮合的不同齿数的第二塔式小齿轮P2。因此,能使范围之间的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具体地说,升高用于第二速度的传动比和最高传动比范围的自由度。
(第十七实施例)
首先,在下面描述布置。
第十七实施例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通过组合增速单/双型和塔式小齿轮示范。
图95表示一个例子(增速单型1+塔式小齿轮型),其中第三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增速单型1的)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通过塔式小齿轮示范,并且(a)、(b)、(c)和(d)表示四种塔式小齿轮图案。
图96表示一个例子(增速单型2+塔式小齿轮型),其中第四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增速单型2的)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通过塔式小齿轮示范,并且(a)、(b)、(c)和(d)表示四种塔式小齿轮图案。
图97表示一个例子(增速双型1+塔式小齿轮型),其中第九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增速双型1的)的第三行星齿轮组G3通过塔式小齿轮示范,并且(a)、(b)、(c)和(d)表示四种塔式小齿轮图案。
这里,其余构造与第三、第四和第九实施例的类似,从而省略其描述。
其次,在表示在像第十一至第十六实施例的第十七实施例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中在各个传动比范围下各件的转动停止状态的共线图中,第二和第三太阳齿轮S2和S3取与第四太阳齿轮S4不同的转动速度。
其次,将描述效果。
如这里以前已经描述的那样,除第三、第四和第九实施例的效果(不包括效果(7))之外,第十七实施例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还能得到如下效果: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G3是行星齿轮组,它包括: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具有不同齿数;和与两个太阳齿轮S3和S4分别啮合的不同齿数的第三塔式小齿轮P3。因此,能使范围之间的比值较宽,以改进用来把传动比设置得更好的自由度和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具体地说,升高用于第二速度的传动比和最高传动比范围的自由度。
尽管根据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七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但其具体布置不应该限于实施例的那些,而是允许变更、添加等,只要它不脱离在各个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发明的要点。
[工业实用性]
如这里已经描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变速装置齿轮操作变速设备作为用于要求较大传动比范围的车辆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是有用的,并且适于用在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部分中,这种自动变速装置连接到有发动机或电动机安装在其上作为驱动源的汽车的驱动源输出轴上。
Claims (22)
1.一种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包括:
一个输入部分,用来从一个驱动源输入转动;
一个输出部分,用来输出变速转动;
三组行星齿轮组;
多个件,用来连接多个旋转元件像单个单元;
四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离合器及两个选择性固定的制动器,定位在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各件及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各个旋转元件之间;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所述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实现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行星齿轮组之一是用来总是减小输入转动速度的减速装置;而
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的一个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包括:两个太阳齿轮;一个小齿轮,个别与所述两个太阳齿轮啮合;一个托架,带有一个定位在所述两个太阳齿轮之间用来输入或输出转动的中心件;及一个齿圈,与所述小齿轮啮合。
2.一种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包括:
一个输入部分,用来从一个驱动源输入转动;
一个输出部分,用来输出变速转动;
三组行星齿轮组;
多个件,用来连接多个旋转元件像单个单元;
四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离合器及两个选择性固定的制动器,定位在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各件及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各个旋转元件之间;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适当地啮合/分离所述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实现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行星齿轮组之一是用来总是增大输入转动速度的增速装置;而
其余两个行星齿轮组的一个是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包括:两个太阳齿轮;一个小齿轮,个别与所述两个太阳齿轮啮合;一个托架,带有一个定位在所述两个太阳齿轮之间用来输入或输出转动的中心件;及一个齿圈,与所述小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装置的一个行星齿轮组是单小齿轮型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装置的一个行星齿轮组是双小齿轮型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速装置的一个行星齿轮组是单小齿轮型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速装置的一个行星齿轮组是双小齿轮型的。
7.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作为减速装置的行星齿轮组是第一行星齿轮组时,当所述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第三行星齿轮组时,及当剩余行星齿轮组是第二行星齿轮组时,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是由包括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旋转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的旋转件的连接件的五个旋转件建造的行星齿轮组;并且
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包括:
一个第一旋转件,带有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个太阳齿轮,并且连接到能够停止(固定)所述太阳齿轮的第二制动器上;
一个第二旋转件,带有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太阳齿轮,并且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分离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个件的第二离合器上;
一个第三旋转件,带有所述连接件,并且连接到所述输出部分上;
一个第四旋转件,连接到能够连接/分离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件的第三离合器上、和能够选择性停止(固定)的第一制动器上;
一个第五旋转件,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分离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个件的第一离合器上;
一个第四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离合器,定位在所述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三旋转件、所述第四旋转件及所述第五旋转件的两个件之间、在所述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三旋转件、所述第四旋转件及所述第五旋转件的两个件之间、或在所述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三旋转件及所述第五旋转件之一与输入部分之间;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1、3、4或7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作为减速装置的行星齿轮组是第一行星齿轮组时,当所述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第三行星齿轮组时,及当剩余行星齿轮组是第二行星齿轮组时,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是由包括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旋转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的旋转件的连接件的五个旋转件建造的行星齿轮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包括:
一个第一旋转件,带有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个太阳齿轮,并且连接到能够停止(固定)所述太阳齿轮的第二制动器上;
一个第二旋转件,带有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太阳齿轮,并且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分离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个件的第二离合器上;
一个第三旋转件,带有所述连接件,并且连接到所述输出部分上;
一个第四旋转件,连接到能够连接/分离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件的第三离合器上、和能够选择性停止(固定)的第一制动器上;
一个第五旋转件,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分离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个件的第一离合器上;
一个第四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离合器,定位在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第三旋转件、及第五旋转件的一个件与输入部分之间;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八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或通过第四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八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2、5或6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作为增速装置的行星齿轮组是第一行星齿轮组时,当所述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第三行星齿轮组时,及当剩余行星齿轮组是第二行星齿轮组时,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是由包括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旋转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的旋转件的连接件的五个旋转件建造的行星齿轮组;并且
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包括:
一个第一旋转件,带有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个太阳齿轮,并且连接到能够停止(固定)所述太阳齿轮的第二制动器上;
一个第二旋转件,带有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太阳齿轮,并且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分离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个件的第二离合器上;
一个第三旋转件,带有所述连接件,并且连接到所述输出部分上;
一个第四旋转件,连接到能够连接/分离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件的第三离合器上、和能够选择性停止(固定)的第一制动器上;
一个第五旋转件,连接到能够连接/分离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个件的第一离合器上;
一个第四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离合器,定位在所述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三旋转件、所述第四旋转件及所述第五旋转件的两个件之间、在所述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三旋转件、所述第四旋转件及所述第五旋转件的两个件之间、或在所述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三旋转件及所述第五旋转件之一与从增速装置增速的输出之间;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5或6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作为增速装置的行星齿轮组是第一行星齿轮组时,当所述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第三行星齿轮组时,及当剩余行星齿轮组是第二行星齿轮组时,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是由包括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旋转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的旋转件的连接件的五个旋转件建造的行星齿轮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包括:
一个第一旋转件,带有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个太阳齿轮,并且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停止(固定)所述太阳齿轮的第二制动器上;
一个第二旋转件,带有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太阳齿轮,并且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分离所述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个件的第二离合器上;
一个第三旋转件,带有所述连接件,并且连接到所述输出部分上;
一个第四旋转件,连接到能够连接/分离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另一个件的第三离合器上、和能够选择性停止(固定)的第一制动器上;
一个第五旋转件,连接到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分离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个件的第一离合器上;
一个第四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离合器,在其一侧定位在增速装置的增速输出处、和在其另一侧在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第三旋转件、及第五旋转件之间;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八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或通过第四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八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二太阳齿轮、一个第二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第二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一个第三托架和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所述第三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齿圈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第二托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二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部分和中心件;
一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第四离合器,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或在第四太阳齿轮、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或中心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二太阳齿轮、一个第二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第二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所述第三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齿圈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第二托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四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部分和中心件;
一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第四离合器,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或在第四太阳齿轮、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中心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二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二太阳齿轮、一个第二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第二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一个第三托架和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所述第三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托架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第二托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二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中心件;
一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第四离合器,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或在第四太阳齿轮、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二太阳齿轮、一个第二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第二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分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一个第三托架和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所述第三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托架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第二托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第四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中心件;
一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第四离合器,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或在第四太阳齿轮、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中心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二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二太阳齿轮、一个第二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第二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三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一个第三托架和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所述第三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三齿圈;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托架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第二托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二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部分和中心件;
一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第四离合器,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或在第四太阳齿轮、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减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二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一个第二托架和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所述第二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二齿圈;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三太阳齿轮、一个第三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第三托架;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托架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中心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四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输入部分和第三托架;
一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第四离合器,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或在第四太阳齿轮、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二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一个第二托架和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所述第二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二齿圈;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三太阳齿轮、一个第三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第三托架;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齿圈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第二托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二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托架和中心件;
一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第四离合器,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或在第四太阳齿轮、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四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8.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双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组,起增速装置的作用,并且带有一个第一太阳齿轮、一个第一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的第一托架;
一个双太阳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组,带有两个第二太阳齿轮和第四太阳齿轮、用来支撑个别与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二小齿轮的一个第二托架和一个中心件、及用来与所述第二小齿轮啮合的一个第二齿圈;
一个单小齿轮型第三行星齿轮组,带有一个第三太阳齿轮、一个第三齿圈、及一个用来支撑与两个齿轮啮合的第三小齿轮的第三托架;
一个输入部分,连接到第一齿圈上;
一个输出部分,连接到中心件上;
一个第一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三太阳齿轮;
一个第二连接件,用来像单个单元连接第二托架和第三齿圈;
一个第一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
一个第二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齿圈和第四太阳齿轮;
一个第三离合器,用来选择性地连接/分离第一离合器和第三托架;
一个选择性连接/分离的第四离合器,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或在第四太阳齿轮、第二连接件、第二齿圈及第三托架的两个之间;
一个第一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托架的转动;
一个第二制动器,用来选择性地停止第三太阳齿轮的转动;及
变速控制装置,用来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七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1、12、15或16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离合器在其一侧连接到第二、第三及第四太阳齿轮的一个上而在其另一侧连接到输入部分上;并且
所述变速控制装置是这样一种装置,用来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八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或通过第四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八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3、14或17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离合器在其一侧连接到第二、第三及第四太阳齿轮的一个上而在其另一侧连接到从所述增速装置增速的输出侧上;并且
所述变速控制装置是这样一种装置,用来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一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二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三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四速度、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五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四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六速度、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的啮合建立第七速度、通过第三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的啮合建立第八速度、及通过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或通过第四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的啮合建立倒挡速度,由此建立至少八种正向速度和一种倒挡速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包括具有不同齿数的两个太阳齿轮、和一个个别与所述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不同齿数的塔式小齿轮的行星齿轮组。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太阳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是包括具有相等齿数的两个太阳齿轮、和一个分别与所述两个太阳齿轮啮合的塔式小齿轮的行星齿轮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161578 | 2001-05-30 | ||
JP161578/2001 | 2001-05-30 | ||
JP161578/01 | 2001-05-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63340A true CN1463340A (zh) | 2003-12-24 |
CN1243919C CN1243919C (zh) | 2006-03-01 |
Family
ID=190048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0188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3919C (zh) | 2001-05-30 | 2002-05-29 |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
CNB0280186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5452C (zh) | 2001-05-30 | 2002-05-29 |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0186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5452C (zh) | 2001-05-30 | 2002-05-29 |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控制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6752737B2 (zh) |
EP (3) | EP1391635B1 (zh) |
JP (3) | JP3789453B2 (zh) |
KR (3) | KR100511811B1 (zh) |
CN (2) | CN1243919C (zh) |
DE (3) | DE60239269D1 (zh) |
WO (3) | WO200209931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90536A (zh) * | 2015-05-19 | 2018-02-13 |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和具有该变速器的混合动力传动系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57139B1 (ko) * | 2007-06-12 | 2010-05-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
KR100511811B1 (ko) * | 2001-05-30 | 2005-09-05 | 쟈트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자동 변속기용 기어 변속 장치 |
US20020183160A1 (en) * | 2001-06-05 | 2002-12-05 | Chi-Kuan Kao | Six-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with two clutches and three brakes |
JP2003130152A (ja) * | 2001-10-30 | 2003-05-08 | Toyota Motor Corp | 自動変速機 |
KR100444068B1 (ko) * | 2002-06-27 | 2004-08-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6속 자동 변속기의 유압 제어 시스템 |
JP3830433B2 (ja) * | 2002-07-16 | 2006-10-04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
JP2004052807A (ja) * | 2002-07-16 | 2004-02-19 | Jatco Ltd |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
JP3749508B2 (ja) * | 2002-07-16 | 2006-03-01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
DE10315709A1 (de) * | 2003-04-07 | 2004-10-21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
JP3837125B2 (ja) * | 2003-06-04 | 2006-10-25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車両用多段自動変速機 |
US7008346B2 (en) * | 2003-08-25 | 2006-03-07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Seven-speed transmission |
DE10340731A1 (de) * | 2003-09-04 | 2005-03-31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Mehrstufengetriebe |
DE10340734A1 (de) * | 2003-09-04 | 2005-03-31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Mehrstufengetriebe |
US7822524B2 (en) * | 2003-12-26 | 2010-10-26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ular drive system |
KR100559335B1 (ko) * | 2004-03-09 | 2006-03-1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7속 자동 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
US7018318B2 (en) * | 2004-04-07 | 2006-03-28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Seven-speed transmission |
US7008347B2 (en) * | 2004-04-07 | 2006-03-07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Single overdrive six-speed transmission with low internal speeds |
FR2870580B1 (fr) * | 2004-05-21 | 2006-09-08 | Sc Brevets Lepelletier Soc Civ | Transmission automatique multivitesses pour voitures particulieres ou vehicules utilitaires |
DE102004038294A1 (de) * | 2004-08-06 | 2006-02-23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
DE102004038289A1 (de) * | 2004-08-06 | 2006-08-03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Mehrstufen-Automatgetriebe |
KR100610794B1 (ko) * | 2004-09-07 | 2006-08-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변속기의 6속 파워 트레인 |
KR100610796B1 (ko) * | 2004-09-07 | 2006-08-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변속기의 6속 파워 트레인 |
KR100610797B1 (ko) * | 2004-09-07 | 2006-08-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변속기의 6속 파워 트레인 |
KR100610798B1 (ko) | 2004-09-07 | 2006-08-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변속기의 6속 파워 트레인 |
KR100610795B1 (ko) | 2004-09-07 | 2006-08-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변속기의 6속 파워 트레인 |
US7179185B2 (en) * | 2005-01-04 | 2007-02-20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having three interconnected planetary gear sets, two clutches and at least two brakes |
DE102005007688A1 (de) * | 2005-02-19 | 2006-08-31 | Volkswagen Ag | Mehrstufiges Automatikgetriebe eines Kraftfahrzeugs |
PL1910709T3 (pl) | 2005-07-18 | 2009-05-29 | Dti Group Bv | Moduł przekładni zębatej |
JP4534911B2 (ja) * | 2005-08-26 | 2010-09-01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JP4534920B2 (ja) | 2005-09-12 | 2010-09-01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EP1783398B1 (en) | 2005-11-02 | 2012-04-18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automotive vehicle |
JP4569443B2 (ja) * | 2005-11-02 | 2010-10-2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JP4655941B2 (ja) * | 2006-01-12 | 2011-03-23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FR2897136A1 (fr) * | 2006-02-03 | 2007-08-10 | Pierre Guy Tosi | Boite de vitesse a transmission planetaire donnant jusqu'a onze vitesses de marche avant et deux vitesses de marche arriere. |
KR101241040B1 (ko) * | 2006-02-13 | 2013-03-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7속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
KR101241042B1 (ko) | 2006-03-15 | 2013-03-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7속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
KR100863426B1 (ko) * | 2006-06-28 | 2008-10-1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
KR100793882B1 (ko) * | 2006-07-20 | 2008-01-1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
US7789789B2 (en) * | 2006-10-09 | 2010-09-0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7862463B2 (en) * | 2006-10-09 | 2011-01-04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7789788B2 (en) * | 2006-10-09 | 2010-09-0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7837591B2 (en) * | 2006-10-09 | 2010-11-2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7695396B2 (en) * | 2006-10-09 | 2010-04-13 | Gm Global Technologies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7789787B2 (en) * | 2006-10-09 | 2010-09-0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7867127B2 (en) * | 2006-10-09 | 2011-01-1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7862464B2 (en) * | 2006-10-09 | 2011-01-04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7789790B2 (en) * | 2006-10-09 | 2010-09-0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7988588B2 (en) * | 2006-12-04 | 2011-08-0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8007393B2 (en) | 2006-12-04 | 2011-08-30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7775931B2 (en) | 2007-03-16 | 2010-08-1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7670249B2 (en) * | 2007-03-26 | 2010-03-0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ultiple 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
US7604563B2 (en) * | 2007-05-21 | 2009-10-20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JP4350770B2 (ja) * | 2007-05-31 | 2009-10-21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KR100957140B1 (ko) * | 2007-06-12 | 2010-05-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
US7811198B2 (en) * | 2007-07-20 | 2010-10-1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8-speed transmission |
KR100907053B1 (ko) * | 2007-08-16 | 2009-07-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기어 트레인 |
KR100957141B1 (ko) * | 2007-08-16 | 2010-05-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
JP5034792B2 (ja) * | 2007-09-04 | 2012-09-26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KR101072311B1 (ko) * | 2008-06-05 | 2011-10-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 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
KR101072312B1 (ko) * | 2008-06-13 | 2011-10-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 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
US7988587B2 (en) | 2009-01-09 | 2011-08-0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 sets |
US8047953B2 (en) | 2009-01-16 | 2011-11-0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 sets |
KR101072319B1 (ko) * | 2009-01-19 | 2011-10-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기어 트레인 |
US7998017B2 (en) | 2009-02-24 | 2011-08-16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 sets |
JP5123906B2 (ja) * | 2009-07-08 | 2013-01-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DE102010010663A1 (de) * | 2010-03-01 | 2011-09-01 | A + M Fertigungstechnik Gmbh | Getriebe |
KR101090812B1 (ko) * | 2010-06-30 | 2011-12-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자동 변속기의 기어 트레인 |
US9121492B2 (en) | 2011-01-12 | 2015-09-0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Hybrid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having a motor damper |
US8591377B1 (en) * | 2012-05-29 | 2013-11-2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ulti-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
KR101394033B1 (ko) * | 2012-10-10 | 2014-05-09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
US9103389B2 (en) * | 2012-10-24 | 2015-08-1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Transmission brake hub |
KR101459883B1 (ko) * | 2013-03-13 | 2014-11-07 | 현대 파워텍 주식회사 | 자동변속기의 파워 트레인 |
US9109669B2 (en) * | 2013-06-20 | 2015-08-1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WO2015009187A1 (ru) * | 2013-07-19 | 2015-01-22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КАТЕ" | Гидромеханическая коробка передач |
KR101438637B1 (ko) * | 2013-10-22 | 2014-09-05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기어트레인 |
JP6090109B2 (ja) * | 2013-10-28 | 2017-03-08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US20160040754A1 (en) | 2014-08-07 | 2016-02-11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9625007B2 (en) | 2014-08-12 | 2017-04-18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DE112015004801B4 (de) * | 2014-10-23 | 2020-08-06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Automatisch schaltbares Getriebe |
EP3212963B1 (en) | 2014-10-27 | 2021-02-24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9726256B2 (en) | 2014-10-27 | 2017-08-08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9512905B2 (en) | 2014-10-27 | 2016-12-06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9631707B2 (en) | 2014-10-27 | 2017-04-25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9927009B2 (en) | 2015-04-23 | 2018-03-27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9689467B2 (en) | 2015-04-24 | 2017-06-27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9890835B2 (en) | 2015-04-24 | 2018-02-13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10132388B2 (en) | 2015-05-15 | 2018-11-20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DE102015209050A1 (de) * | 2015-05-18 | 2016-11-24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Antriebsstrang für ein Hybrid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olchen Antriebsstranges |
US9810287B2 (en) | 2015-06-24 | 2017-11-07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US9803725B2 (en) | 2015-07-13 | 2017-10-31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WO2017044461A1 (en) | 2015-09-09 | 2017-03-16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
CN105387156B (zh) * | 2015-12-09 | 2017-09-26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一种电驱动使用的两挡自动变速器 |
US10161486B2 (en) | 2016-09-28 | 2018-12-25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364867B2 (en) | 2016-09-28 | 2019-07-30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9927008B1 (en) | 2016-09-28 | 2018-03-27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473190B2 (en) | 2016-09-28 | 2019-11-12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533644B2 (en) | 2016-09-28 | 2020-01-14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9933045B1 (en) | 2016-09-28 | 2018-04-03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260599B2 (en) | 2016-09-28 | 2019-04-16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174814B2 (en) | 2016-09-28 | 2019-01-08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302173B2 (en) | 2016-09-28 | 2019-05-28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060511B2 (en) | 2016-09-28 | 2018-08-28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253850B2 (en) | 2016-09-28 | 2019-04-09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072736B2 (en) | 2016-09-28 | 2018-09-11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9869377B1 (en) | 2016-09-28 | 2018-01-16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323722B2 (en) | 2016-09-28 | 2019-06-18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156283B2 (en) | 2016-09-28 | 2018-12-18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451147B2 (en) | 2016-09-28 | 2019-10-22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060512B2 (en) | 2016-09-28 | 2018-08-28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323723B2 (en) | 2016-09-28 | 2019-06-18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234001B2 (en) | 2016-09-28 | 2019-03-19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161484B2 (en) | 2016-09-28 | 2018-12-25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316940B2 (en) | 2016-09-28 | 2019-06-11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US10072735B2 (en) | 2016-09-28 | 2018-09-11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ulti-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JP6274342B1 (ja) * | 2017-04-20 | 2018-02-0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変速機 |
CN107269778B (zh) * | 2017-06-26 | 2019-07-09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变速器 |
KR102434511B1 (ko) * | 2017-09-11 | 2022-08-2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다단 변속기 |
KR102417349B1 (ko) * | 2017-09-20 | 2022-07-05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성기어트레인 |
CN108194586B (zh) * | 2017-12-29 | 2022-06-21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
CN108180265B (zh) * | 2017-12-29 | 2021-12-24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三行星排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
JP6958445B2 (ja) * | 2018-03-15 | 2021-11-02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KR102634454B1 (ko) * | 2018-10-11 | 2024-02-0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파워트레인 |
US10844937B2 (en) | 2018-11-12 | 2020-11-24 | Toyota Motor North America, Inc. | Multispe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electrified vehicles |
JP7059922B2 (ja) * | 2018-12-25 | 2022-04-26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CN110608270B (zh) * | 2019-09-24 | 2024-05-14 |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液力自动变速器 |
JP7413712B2 (ja) | 2019-10-16 | 2024-01-16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CN112324872B (zh) * | 2020-11-27 | 2022-11-11 | 东华大学 | 一种乘用车紧凑型八挡位变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40901A (en) * | 1967-07-25 | 1969-04-29 | Caterpillar Tractor Co | Compact broad range power transmission |
US3835732A (en) * | 1969-07-14 | 1974-09-17 | Nissan Motor | Gear train arrangements |
US3863524A (en) * | 1969-07-14 | 1975-02-04 | Nissan Motor | Gear train arrangements |
US3722323A (en) * | 1971-03-16 | 1973-03-27 | A Welch | Transmission |
US3815445A (en) * | 1972-09-11 | 1974-06-11 | Caterpillar Tractor Co | Variable 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JPS5544254B2 (zh) * | 1974-05-07 | 1980-11-11 | ||
JPS5728009B2 (zh) * | 1974-06-18 | 1982-06-14 | ||
JPS5624138B2 (zh) * | 1974-06-27 | 1981-06-04 | ||
JPS5813771B2 (ja) * | 1974-11-29 | 1983-03-15 | アイシンセイキ カブシキガイシヤ | ヘンソクソウチ |
JPS5759458B2 (zh) * | 1975-02-07 | 1982-12-15 | Aisin Seiki | |
US4513634A (en) * | 1977-05-13 | 1985-04-30 |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 Change-speed transmission with selective bypass of hydrokinetic unit |
JPH02118240A (ja) * | 1988-10-25 | 1990-05-02 | Toyota Motor Corp | 歯車変速装置 |
JP2671463B2 (ja) * | 1988-12-07 | 1997-10-2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
US5133697A (en) * | 1989-05-02 | 1992-07-28 | Nissan Motor Co., Ltd. | Planetary gear system |
FR2656055B1 (fr) | 1989-12-18 | 1994-04-29 | Lepelletier Pierre | Transmission automatique multivitesses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JP3571858B2 (ja) * | 1996-07-16 | 2004-09-29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
JP3708675B2 (ja) * | 1997-05-12 | 2005-10-19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
JPH1137230A (ja) * | 1997-07-18 | 1999-02-12 | Jatco Corp | 遊星歯車変速機構 |
JP4345146B2 (ja) * | 1999-07-29 | 2009-10-14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変速装置 |
JP4244461B2 (ja) * | 1999-09-09 | 2009-03-25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
JP3730457B2 (ja) | 1999-10-20 | 2006-01-05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 |
JP3777929B2 (ja) | 1999-12-24 | 2006-05-24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変速装置 |
DE10200379A1 (de) * | 2001-01-09 | 2002-08-01 | Aisin Aw Co | Automatikgetriebe |
JP4438247B2 (ja) * | 2001-03-29 | 2010-03-24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 |
KR100511811B1 (ko) | 2001-05-30 | 2005-09-05 | 쟈트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자동 변속기용 기어 변속 장치 |
US20030188775A1 (en) * | 2001-09-24 | 2003-10-09 | Connelly Kevin T. | Fitting for a shade canopy |
JP2004052813A (ja) * | 2002-07-16 | 2004-02-19 | Jatco Ltd |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
JP3830433B2 (ja) * | 2002-07-16 | 2006-10-04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
JP3749508B2 (ja) * | 2002-07-16 | 2006-03-01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
JP2004052807A (ja) * | 2002-07-16 | 2004-02-19 | Jatco Ltd |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
JP3751915B2 (ja) * | 2002-07-16 | 2006-03-08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用歯車変速装置 |
-
2002
- 2002-05-29 KR KR10-2003-7001308A patent/KR10051181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5-29 WO PCT/JP2002/005181 patent/WO2002099314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5-29 JP JP2003502401A patent/JP378945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29 WO PCT/JP2002/005183 patent/WO2002099316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5-29 DE DE60239269T patent/DE60239269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9 EP EP02730736A patent/EP139163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9 EP EP02730734A patent/EP139163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9 CN CNB028018834A patent/CN124391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29 EP EP02730735A patent/EP139163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9 DE DE60239331T patent/DE6023933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9 KR KR10-2003-7001329A patent/KR10051181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5-29 JP JP2003502403A patent/JP378862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9 KR KR10-2003-7001310A patent/KR10051181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5-29 US US10/343,926 patent/US675273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29 WO PCT/JP2002/005182 patent/WO2002099315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5-29 DE DE60239332T patent/DE60239332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5-29 US US10/343,999 patent/US691098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29 CN CNB028018699A patent/CN129545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29 JP JP2003502402A patent/JP378862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5-29 US US10/343,924 patent/US688419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90536A (zh) * | 2015-05-19 | 2018-02-13 |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和具有该变速器的混合动力传动系 |
CN107690536B (zh) * | 2015-05-19 | 2020-06-16 |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和具有该变速器的混合动力传动系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3919C (zh) |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 |
CN1573167A (zh) | 多级变速器 | |
CN1547648A (zh) | 自动变速器 | |
CN1793694A (zh) |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系 | |
CN1598364A (zh) | 六速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 |
CN101031738A (zh) | 车辆用自动变速机 | |
CN1298474C (zh) | 刀头可更换式切削工具及可安装在该切削工具上的刀头 | |
CN1580500A (zh) | 涡轮喷嘴的翼面形状 | |
CN1926356A (zh) | 车辆用驱动系统以及控制该车辆用驱动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 |
CN1626851A (zh) | 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 |
CN1796825A (zh) | 用于车辆的多档变速器 | |
CN101036000A (zh) | 多挡自动变速器 | |
CN1537744A (zh) | 车辆档位切换装置 | |
CN101036001A (zh) | 多挡自动变速器 | |
CN1721904A (zh) | 内窥镜的物镜系统 | |
CN1457408A (zh) | 车辆用变速器 | |
CN1576516A (zh) | 涡轮叶片的翼面形状 | |
CN1662763A (zh) | 用于阀门的致动器 | |
CN1693681A (zh) | 摩托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凸轮 | |
CN1942690A (zh) |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 |
CN1727726A (zh) |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总成 | |
CN1518647A (zh) | 磁性流体密封装置 | |
CN1746538A (zh) |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 |
CN1692239A (zh) | 自动变速机 | |
CN1760710A (zh) | 物镜及光拾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Shizuoka Patentee after: JatCo., Ltd.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Patentee before: Gatech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01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