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9555A - 卷筒式提升机 - Google Patents

卷筒式提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9555A
CN1319555A CN01111762A CN01111762A CN1319555A CN 1319555 A CN1319555 A CN 1319555A CN 01111762 A CN01111762 A CN 01111762A CN 01111762 A CN01111762 A CN 01111762A CN 1319555 A CN1319555 A CN 1319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drum
carriage
fixed
actuating devic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11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419C (zh
Inventor
木川弘
汤村敬
福永圭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19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9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4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1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1/00Rope, cable, or chain winding mechanisms; Capstans
    • B66D1/02Driving gear
    • B66D1/14Power transmissions between power sources and drums or barrels
    • B66D1/22Planetary or differential gearings, i.e. with planet gears having movable axes of ro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卷筒提升机10,在固定于基台12的一对支承部14、16可绕其中心轴自由回转地支承卷取钢丝绳20的筒状卷筒18。在卷筒18的内部配置使该卷筒18回转的驱动部32。卷筒18、驱动部32及支承部14、16在将卷筒18和支承部14、16保持在作动时的位置的状态下,可从卷筒18的一端取出驱动部32。

Description

卷筒式提升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升降机中使升降体(例如升降机箱)升降的卷筒式提升机。
作为卷取或反卷与升降体连接的钢丝绳的升降机用卷筒式提升机,有在特开昭63-16099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提升机,该提升机在卷筒的内部收容电动机和减速器。
然而,在记载于该公报的卷筒式提升机中当要对卷筒内的驱动部进行维护和检查时,必须从构造体将用于相对构造体支承提升机的支承部拆下。为此,特别是将卷筒式提升机固定在升降体的自行式升降机那样的在卷筒式提升机周围没有充分空间的提升机中,从卷筒拆下驱动部进行维护非常困难。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第1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在固定于基台的一对支承部可绕其中心轴自由回转地支承卷绕钢丝绳的筒状卷筒,并在上述卷筒内部设置使该卷筒回转的驱动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筒、驱动部、及支承部在将上述卷筒和支承部保持在作动时的位置的状态下,可从卷筒的一端装拆上述驱动部。
第2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卷筒通过2个轴承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上述支承部,上述卷筒在上述2个轴承的一方的内方具有可将上述驱动部装入到卷筒内的尺寸的开口部,上述驱动部通过上述卷筒的开口部装入到上述卷筒内,上述驱动部的一端侧可自由装拆地固定在上述支承部,上述驱动部具有外框、固定于外框的电动机、与电动机的回转轴连接的减速器、用于输出已由减速器减速的回转的输出轴,该输出轴在上述驱动部的另一端侧可自由回转地与上述卷筒连接。
第3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卷筒在其一端侧具有可将上述驱动部装入到卷筒内的尺寸的开口部,上述驱动部具有外框、固定于外框的电动机、与电动机的回转轴连接的减速器、用于输出已由减速器减速的回转的输出轴,通过上述卷筒的开口部装入到上述卷筒内,上述驱动部的上述外框可自由装拆地固定在上述一对支承部的一方的支承部,上述输出轴可自由装拆地支承在设于上述一对支承部的另一方的轴承,上述卷筒固定在上述驱动部的输出轴,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在上述驱动部的外框。
第4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卷筒的内面与上述驱动部的外面的至少一部分由吸音材料覆盖。
第5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卷筒具有可自由装拆地连接在该卷筒的至少一端的托架,通过弹性构造连接上述卷筒和托架。
第6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的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的外框通过托架支承在轴承上,上述外框与托架通过弹性构件连接。
第7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的特征在于:具有规定惯性矩的飞轮固定在上述电动机的回转轴上。
第8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电动机的回转轴上固定风扇。
第9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驱动部的外框设置通气孔。
第10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的特征在于:在支承上述卷筒的端部的托架设置通气孔。
第11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驱动部的外框设置冷却扇。
图1为实施形式1的卷筒式提升机的局部剖切正面图。
图2为实施形式2的卷筒式提升机的局部剖切正面图。
图3为实施形式3的卷筒式提升机的局部剖切正面图。
图4为卷筒、驱动部的连接部分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5为实施形式4的卷筒式提升机的局部剖切正面图。
图6为实施形式5的卷筒式提升机的局部剖切正面图。
实施形式1
图1示出实施形式1的升降机用卷筒式提升机。该卷筒式提升机10由固定在基台12(例如升降体的顶部或底部、升降机升降通道的顶部或升降体)的2个支承部14、16。
卷筒式提升机10具有圆筒状的卷筒18。图中由X示出卷筒18的中心轴。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朝向中心轴X的方向称为“内侧”,将离开中心轴的方向称为“外侧”,将沿着与中心轴X平行的方向朝向卷筒18的中心的方向称为“内方”,将朝向外方的方向称为“外方”。
如图所示,在卷筒18的外周部形成螺旋状的钢丝绳槽22,并使得钢丝绳20可隔开规定间隔卷取。在卷筒18的一端(左侧)内侧连接圆盘状托架24。另外,在托架24的内侧,连接与卷筒18同轴配置的支承筒26,该支承筒26通过轴承28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一方(左侧)的支承部14。卷筒18的另一端(右侧)通过轴承30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支承部16。
在卷筒18的内部收容驱动部32。驱动部32具有筒状的外框34,在该外框34的内部固定电动机36和减速器38。另外,在位于电动机36近旁的外框34的端部(右侧)连接配置在外框34内侧的圆盘状托架40。托架40通过螺栓44连接在配置于托架40外方的另一圆盘状托架42。托架42通过螺栓46可自由装拆地连接在支承部16。在托架42的外方可自由装拆地设置保护罩48。
电动机36具有由该电动机36驱动回转的回转轴50。回转轴50的一端(左侧)在电动机36与减速器38之间由设置于从外框34内周面朝内侧延伸的圆盘状分隔壁52内缘部的轴承54支承,通过齿轮56驱动连接到减速器38。另外,减速器38的输出轴58通过连接到外框34一端(左侧)内侧的圆盘状托架60的轴承62插入到卷筒18的支承筒26,由螺栓64固定在支承筒26。
回转轴50的另一端(右侧)通过与外框34的另一端(右侧)内侧连接的托架40的轴承66凸出到保护罩48的内部,在该凸出部连接制动机构68。
在具有这样的构成的卷筒式提升机10中,由电动机36的驱动使回转轴50回转。回转轴50的回转通过齿轮56传递到减速器38,被减速到规定转速后传递到输出轴58。输出轴58的回转通过螺栓64、支承筒26、托架24传递到卷筒18,卷筒18在支承于轴承28、30的状态下回转,由卷筒18进行钢丝绳20的卷取和反卷。
在维护和检查驱动部32的电动机36和减速器38等时,拆下连接输出轴58和支承筒26的螺栓64,并拆下连接托架42和支承部16的螺栓46。这样,与托架42邻接的卷筒18的开口部70比位于卷筒18内侧的驱动部32的所有部分都大,在将卷筒18支承于支承部14、16的状态下,可从卷筒18的开口部70拉出驱动部32,移动到易于维护和检查的场所。另外,结束了维护和检查的驱动部32按相反顺序装入到卷筒18被加以固定。
这样,按照实施形式1的卷筒式提升机,可在支承部14、16、卷筒18保持为与作动时同样的状态下,对驱动部32进行维护和检查。另外,维护和检查作业时,由于只需设置取出驱动部32的空间,所以维护检查用的空间小。
实施形式2
图2示出实施形式2的升降机用卷筒式提升机。在该卷筒式提升机110,驱动部112在圆筒状的外框114的内部具有电动机116和减速器118。电动机116具有由该电动机116驱动回转的回转轴120。回转轴120的一端(左侧)在电动机116与减速器118之间支承在从外框114内周面朝内侧延伸的圆盘状分隔壁122的轴承124,通过齿轮126驱动连接到减速器118。另外,减速器118的输出轴128通过轴承130和保持该轴承130的圆盘状托架132支承在固定到基台134的支承部136。
回转轴120的另一端(右侧)通过连接到外框114的另一端(右侧)内侧的托架138的轴承140凸出到外方,托架138由螺栓144连接到设于其外方的圆盘状托架142。托架142由螺栓148连接到固定于基台134的支承部146。另外,在托架142的外方设置保护罩150,固定于该保护罩150内方的制动部152与回转轴120连接。
在卷筒154的外周部,如图所示那样,形成螺纹状的钢丝槽158,使得钢丝156可隔开规定间隔地卷取。在卷筒154的一端(左侧)固定圆盘状托架160。另外,在托架160的内侧缘连接支承筒162,该支承筒162外装到减速器118的输出轴128,并由螺栓164固定。在卷筒154的另一端(右侧)内侧,由螺栓168固定圆盘状托架166。另外,托架166的内侧端部通过轴承170支承在托架142。
在具有这样构成的卷筒式提升机110中,由电动机116的驱动使回转轴120回转。回转轴120的回转传递到减速器118,减速到规定转速后输出到输出轴128。输出轴128的回转通过固定在其上的螺栓164、支承筒162、托架160传递到卷筒154,该卷筒154在支承于轴承130、170的状态下回转,由卷筒154进行钢丝绳156的卷取和反卷。
在维护和检查驱动部112的电动机116和减速器118等的场合,利用适当的支承台将卷筒154保持在图示的作动位置。接着,拆下螺栓164。另外,拆下连接卷筒154和托架166的螺栓168,拆下将托架142连接到支承部146的螺栓148,将驱动部112移动到图中的右侧,从卷筒154的开口部172取出。此时,从轴承130拆下输出轴128。该拆卸作业可使用专用的夹具容易地进行。为了不从基台134拆下支承部146,而是从卷筒154取出驱动部112,托架166和外框114需要设计成在取出驱动部112时不与支承部146干涉的大小。从卷筒154取出的驱动部112放置在适当的场所,进行维护和检查。另外,结束了维护和检查的驱动部112可按相反的顺序装入和固定到卷筒154。
这样,按照实施形式2的卷筒式提升机,可在将支承部136、146、卷筒154保持在与作动时相同的状态下,对驱动部112进行维护和检查。另外,进行维护和检查作业时,仅需置放从卷筒154取出的驱动部112的空间,所以,维护和检查用的空间小。
实施形式3
图3示出实施形式3的升降机用卷筒式提升机。该卷筒式提升机210为示于图1的卷筒式提升机10的改良例。具体地说,本实施形式3的卷筒式提升机210在以下几点与实施形式1的卷筒式提升机10不同。具体地说,在本实施形式3的卷筒式提升机210中,为了极力防止驱动部32的电动机36所产生的噪声漏到外部,在卷筒18的内面、外框34的外面、托架24、42的内面设置吸音材料72。吸音材料72可利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和玻璃纤维等大家知道的吸音材料。
按照这样设置了吸音材料72的卷筒式提升机210,在驱动部32产生的噪声被衰减,所以,即使在将卷筒式提升机210设置到升降机的升降体(例如升降机箱)的场合,也可减轻传递到升降体中的乘客的令人不愉快的噪声。
如图所示,没有必要由吸音材料72覆盖所有卷筒18的内面、外框34的外面、及托架24、42的内面,只要覆盖至少其中的一部分,即可减轻漏到外部的噪声。
另外,如图3所示,位于驱动部32的拉出方向相反侧(左侧)的托架24也可利用螺栓相对卷筒18可装拆地安装,以便可容易地将吸音材料72配置在该托架24的内面及其近旁,或在吸音材料72破损时对其进行维修。
也可如图4(a)、图4(b)分别示出的那样,在卷筒18与托架24之间及驱动部32的托架40与支承该托架40的另一托架42之间设置弹性构件76、78。在该场合,可减少电动机36和减速器38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卷筒18和支承部14、16、及乘客所乘坐的升降体的程度,可使乘客获得舒适的感觉。弹性构件76、78的材料只要具有防振性则可为任何材料,但一般使用橡胶和氨基甲酸乙酯、金属弹簧。
实施形式4
图5示出实施形式4的升降机用卷筒式提升机。该卷筒式提升机310为图1所示卷筒式提升机10的改良例。具体地说,在本实施形式4的卷筒式提升机310中,在电动机36的回转轴50设置有规定重量的飞轮80。飞轮80增加回转轴50的重量,增大制动时的惯性力。该飞轮80对于将驱动部32设置在卷筒18内方的卷筒式提升机特别有效。即,在这样的卷筒式提升机中,当使电动机36小型化时,回转轴50的回转惯性矩小,因此,当对回转轴50进行紧急制动时,急剧减速,该减速的冲击变大,但通过设置具有规定惯性矩的飞轮,可使回转轴的回转惯性矩变大,不会急剧减速,结果,减轻了对升降体和乘客的冲击。
另外,也可在飞轮80设置与该飞轮80一起回转的冷却扇82。在该场合,驱动部32的电动机产生的热量在外框34的内部受到搅拌,所以,不会滞留一部分高温空气。
实施形式5
图6示出实施形式5的升降机用卷筒式提升机。该卷筒式提升机410为图1所示卷筒式提升机10的改良例。具体地说,本实施形式5的卷筒式提升机410在以下几点与实施形式1的卷筒式提升机10不同。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形式5的卷筒式提升机410中,在驱动部32的外框34形成多个通气孔84。另外,在驱动部32的外框34的表面设置冷却扇86。按照该实施形式5,在驱动部32产生的热量通过通气孔84散发到位于卷筒18与驱动部32之间的空间88。另外,在驱动部32产生的热量从冷却扇86由热传导散发到空间88。由卷筒18的回转扩散空间88内的热量,防止特定的部位成为高温。
如图6所示,在支承卷筒18两侧的托架24、24也分别设置通气孔90,如通过这些通气孔90散发热量,则卷筒18内部的热量进一步散发。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1-3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在固定于基台的一对支承部可绕该中心轴自由回转地支承卷绕钢丝绳的筒状卷筒,同时,在上述卷筒的内部设置使该卷筒回转的驱动部,卷筒、驱动部、及支承部在将上述卷筒和支承部保持在作动时的位置的状态下,可从卷筒的一端装拆上述驱动部。因此,在将支承部和卷筒保持在与作动时同样的状态下,可从卷筒取出驱动部进行维护和检查。在进行维护和检查作业时,只需取出驱动部的空间,所以维护和检查用空间小。
在第4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中,由于卷筒内面和上述驱动部外面的至少一部分由吸音材料覆盖,驱动部产生的噪声受到衰减,所以,即使在将卷筒式提升机设置在升降机的升降体(例如升降机箱)的场合,也可减轻传递到升降体中的乘客的令人不愉快的噪声。
在第5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中,具有可自由装拆地连接到该卷筒的至少一端的托架,并通过弹性构件连接上述卷筒和托架,所以,电动机和减速器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卷筒、支承部、乘客所乘坐的升降体的程度被降低,从而可使乘客获得舒适感。
在第6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中,驱动部的外框通过托架支承于轴承,上述外框和托架通过弹性构件连接,所以,电动机和减速器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卷筒、支承部、乘客所乘坐的升降体的程度被降低,从而可使乘客获得舒适感。
在第7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中,由于将具有规定惯性矩的飞轮固定在上述电动机的回转轴上,由规定的飞轮使回转轴的回转惯性矩变大,所以,不急剧减速,结果,可减轻对升降体和乘客施加的冲击。
在第8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中,由于在电动机的回转轴上固定风扇,驱动部的电动机产生的热量由外框的内部搅拌,所以,不会滞留一部分高温空气。
在第9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中,由于在驱动部的外框设置通气孔,所以,驱动部产生的热量经过该通气孔散发到卷筒与驱动部之间的空间,所以,驱动部内的特定部位不会成为高温。
在第10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中,由于在支承卷筒端部的托架设置有通气孔,所以,卷筒内部的热量也散发到外部,驱动部的温度降低。
在第11项发明的卷筒式提升机中,由于在驱动部的外框设置冷却扇,所以,驱动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卷筒18与驱动部32之间的空间88后,由卷筒18的回转扩散到空间内。

Claims (16)

1.一种转鼓式卷取装置,具有固定于基础构造的第1和第2支承部、圆筒转鼓、及设于转鼓内部用于使该转鼓回转的驱动装置,该圆筒转鼓具有分别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第1和第2支承部的第1和第2端部,并且该转鼓的第1端部具有开口部;在将转鼓保持在其驱动位置的状态下可通过转鼓开口部装入和取出驱动装置地构成上述转鼓、驱动装置、及支承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还具有第1和第2轴承,该第1和第2轴承设置在转鼓与第1和第2支承部之间,转鼓通过第1和第2轴承分别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第1和第2支承部,转鼓的开口部形成在第1轴承的内侧,具有可将驱动装置相对转鼓装入或拉出的大小,转鼓内的驱动装置可自由装拆地固定在第1支承部,驱动装置具有外壳、固定于该外壳的马达、及由该马达驱动回转而且可自由装拆地固定于转鼓的第2端部的输出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转鼓的内面和驱动装置的外壳外面两方的至少一部分由吸音构件覆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转鼓具有可自由装拆地连接于转鼓的第1和/或第2端部的托架,该托架通过设于转鼓与托架之间的弹性构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转鼓具有可自由装拆地连接于驱动装置的外壳的托架,该托架通过设于外壳与托架之间的弹性构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马达回转轴具有固定于其上的重块,以由该马达回转轴产生大的惯性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马达回转轴具有与该马达回转轴一起回转的风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在驱动装置的外壳形成1个以上的排气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在转鼓的托架形成1个以上的排气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驱动装置的外壳具有散热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转鼓的开口部为可相对转鼓装入和拉出驱动装置的大小,驱动装置具有可自由装拆地固定于第1支承部的外壳、固定于该外壳的马达、由马达驱动回转而且可自由回转地固定于第2支承部的输出轴,上述转鼓可自由装拆地固定在输出轴,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在驱动装置的外壳。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还具有可自由装拆地连接于驱动装置的外壳的第1和第2托架及用于在输出轴上支承第1和第2托架的第1和第2轴承,上述输出轴相对第1和第2托架回转。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还具有固定于第1支承部的托架和通过转鼓开口部装入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有马达和由该马达驱动回转的输出轴,上述驱动装置固定在托架,上述输出轴可自由装拆地固定在转鼓的第2端部,结果,输出轴的回转被传递到转鼓;上述装置在将转鼓维持在其动作位置的状态下可通过转鼓开口部装拆和拉出驱动装置。
14.如权利要求2和13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转鼓的第2端部通过输出轴支承在第2支承部,而且可自由装拆地固定在输出轴。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鼓式卷取装置,转鼓的第2端部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在第2支承部,输出轴可自由装拆地固定在转鼓的第2端部。
16.一种升降机,具有转鼓式卷取装置,转鼓式卷取装置具有基础构造、固定于基础构造的第1和第2支承部、具有第1开放端部和第2闭锁端部的圆筒转鼓、可自由装拆地固定于第1支承部并且配置于转鼓的开放端部的托架、具有马达和由该马达驱动回转的输出轴的驱动马达;该圆筒转鼓为了以转鼓的长度方向轴为中心回转以在转鼓的外周卷取钢丝绳和将其卷出,将第1和第2端部支承在第1和第2支承部;该驱动马达收容在转鼓内并固定于托架,另一方面,输出轴配置在转鼓的长度方向轴上而且与该转鼓的第2端部可自由装拆地连接;装置可在将转鼓维持在动作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转鼓的开放端部装入和拉出转鼓装置。
CNB011117621A 2000-03-24 2001-03-23 转鼓式卷取装置及升降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74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4045/2000 2000-03-24
JP2000084045A JP4427157B2 (ja) 2000-03-24 2000-03-24 巻胴式巻上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9555A true CN1319555A (zh) 2001-10-31
CN1147419C CN1147419C (zh) 2004-04-28

Family

ID=18600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176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7419C (zh) 2000-03-24 2001-03-23 转鼓式卷取装置及升降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497380B2 (zh)
EP (1) EP1136421B1 (zh)
JP (1) JP4427157B2 (zh)
CN (1) CN1147419C (zh)
DE (1) DE60126370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7026A (zh) * 2015-03-30 2015-08-05 江西工埠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永磁式内装电动葫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1132A1 (en) * 2006-06-16 2008-01-03 Shih Jyi Huang Electric winch
US7862009B2 (en) * 2006-11-22 2011-01-04 Victory Rig Equipment Corporation Electric winch motor
US8613426B1 (en) * 2009-12-14 2013-12-24 L.E. Myers Co. Power line puller control package
JP2012012156A (ja) * 2010-06-30 2012-01-1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巻上機
US20140166408A1 (en) * 2011-08-08 2014-06-19 Otis Elevator Company Drive and Elevator Electronics in Bedplate
US9463965B2 (en) 2013-03-13 2016-10-11 Warn Industries, Inc. Pulling tool
US9156665B2 (en) * 2013-03-13 2015-10-13 Warn Industries, Inc. Pulling tool
CN105329791B (zh) * 2015-10-29 2018-08-2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一种与电机一体化的绞车
DE102018209658A1 (de) * 2018-06-15 2019-12-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tikalförder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9348C (de) * 1924-10-25 1927-01-10 Stahl A G R Elektrisch betriebene Winde
DE921049C (de) * 1951-02-24 1954-12-06 Pintsch Bamag Ag Elektroflaschenzug mit durch Drehstrom angetriebener Seiltrommel
CH338578A (de) * 1955-12-30 1959-05-31 Inst Foerdertechnik Des Minist Seilwinde mit Motorantrieb
DE1148054B (de) * 1959-07-02 1963-05-02 Aloys Zeppenfeld Maschinenfabr Hubwinde fuer Aufzuege
DE1911195U (de) * 1964-10-05 1965-03-04 Wahlefeld Geb Antrieb der seiltrommerl von hebezeugen.
US4096404A (en) * 1977-02-03 1978-06-20 Donat Konstantinovich Sukhanov Hoisting mechanism
SE426161B (sv) * 1981-05-18 1982-12-13 Atlas Copco Ab Vinsch
PL131479B1 (en) * 1982-02-16 1984-11-30 Os Bad Rozwojowy Tech Geo Rope-type measuring hoisting winch
JPS63160995A (ja) 1986-12-22 1988-07-04 有限会社 盛武技術研究所 円筒軸状に形成した駆動ユニツトを具えた巻装置
JPH04173693A (ja) * 1990-11-06 1992-06-22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ウインチ
JPH05139695A (ja) * 1991-11-15 1993-06-08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ウイン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7026A (zh) * 2015-03-30 2015-08-05 江西工埠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永磁式内装电动葫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497380B2 (en) 2002-12-24
EP1136421A3 (en) 2003-05-21
EP1136421A2 (en) 2001-09-26
EP1136421B1 (en) 2007-01-31
CN1147419C (zh) 2004-04-28
DE60126370D1 (de) 2007-03-22
US20010023905A1 (en) 2001-09-27
DE60126370T2 (de) 2007-10-18
JP2001261267A (ja) 2001-09-26
JP4427157B2 (ja) 201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71C (zh) 电梯用卷扬机
CN1147419C (zh) 转鼓式卷取装置及升降机装置
JP2828905B2 (ja) エレベータ機械
JP4527215B2 (ja) ロープで牽引するエレベータ
CN109717981B (zh) 一种导轨式减速致伤试验装置
CN202400708U (zh) 电梯曳引机的紧急救援装置
CN1202452A (zh) 起重机的驱动装置
CN1276337A (zh) 升降机的驱动装置
US6942066B1 (en) Elevator apparatus
JP4089433B2 (ja)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装置
CN1657389A (zh) 电梯用卷扬机的手动旋转驱动装置及手动旋转驱动方法
JP2000063063A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JP412990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7722068A (zh) 一种立体车库防坠机构
JPS6247789B2 (zh)
JPS6270189A (ja) エレベ−タの巻上機
MXPA99006480A (en) Ac elevator
JPH079643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転装置
JPH1067489A (ja) ホイスト
CH396360A (de) Aufzugwin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28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