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2765A - 乘客运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客运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2765A
CN1302765A CN00129990A CN00129990A CN1302765A CN 1302765 A CN1302765 A CN 1302765A CN 00129990 A CN00129990 A CN 00129990A CN 00129990 A CN00129990 A CN 00129990A CN 1302765 A CN1302765 A CN 1302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deflector roll
path
passenger conveyor
up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29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602C (zh
Inventor
平井正昭
荻村佳男
�原和久
菊池孝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02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2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6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2Driv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14Guiding means for carrying surfaces
    • B66B23/147End portions, i.e. means for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arrying surface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一种乘客运送装置,包括连成环路并在向前和向后路径及连接其间的翻转路径上运行的多个台阶,每台阶包括踏板、第一和第二导辊;分别在向前、向后导轨中引导第一、第二导辊的向前、向后导轨;及在翻转路径中引导第二导轨的圆弧形弯曲轨。弯曲轨的中心分别和第一、第二导辊中心的连线间夹锐角。台阶踏板前、后缘翻转运动形成轨迹彼此交叉。

Description

乘客运送装置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1999年10月25日的日本专利申请JP11-302398和申请日为2000年8月11目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0-243983优先权,这里将参考和结合其公开的全部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客运送装置,其具有成循环环路的多个彼此连接的台阶,特别涉及一种缩短乘客运送装置的主机架高度的乘客运送装置,该主机架部分设置楼板下面。应特别指出,词语“台阶”是广义上的,包括所谓板台。
近年来,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一直在讨论是否应将自动电梯和移动步道安装在不同的设施上。自动电梯是一种乘客运送装置,具有多个像楼梯一样的台阶并安装在上下层楼板之间。移动步道是另一种乘客运送装置,具有多个形成运送乘客的平面台阶或板台。
用于交通的公共设施,特别像火车站,提倡安装这样的乘客运送装置。由于火车站建筑需要在乘客通道横穿火车道的情况下运送人,因此大多数火车站主要设法安装自动电梯。
图1是普通自动电梯51的侧视图。自动电梯51具有主机架52,主机架52包括上机架52a、下机架52b和中间机架52c。自动电梯51通过固定于主机架52相对两端的支撑机架53a和53b架设在楼层54内。在图1中,符号“A”表示上机架52a的高度,符号“B”表示下机架52b的高度,符号“C”表示中间机架52c的高度。
一般地,在将自动电梯51安装在火车站现有楼内的情况下,楼梯55已经设置在乘客通道上。在有些情况下,在楼梯55以外的地方没有空间安装自动电梯51,或者即使在楼梯55以外的地方有空间安装自动电梯51,自动电梯51实际上也不能起乘客通道的作用。因此,在摧毁并改变楼梯55、平台57和/或中央大厅的一部分后,常常沿着楼梯55安装自动电梯51。此外,通常在楼梯55上设置天花板56。在将自动电梯51沿着楼梯安装的情况下,要求在天花板56下面保持规则间距“K”。因此,为了将主机架52放置在其中,通常要在楼梯55和平台57中挖掘开口。图1中的阴影部分“H”是要挖掘开口的部分。
上机架52a的高度“A”和下机架52b的高度“B”主要取决于用于放置自动电梯51台阶的翻转系统的空间高度。图2是上机架52a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台阶60彼此连接成循环环路并由台阶链61(只显示了一个)拉动。每个台阶60具有一对第一导辊62和一对第二导辊63。第一导辊62和第二导辊63相应由一对第一导轨65和一对第二导轨66引导。尽管第一导辊62设置于台阶60的左、右侧,但图中只显示了第一导辊62的一侧。同样,尽管第二导辊63设置于台阶60的左、右侧,但图中只显示了第二导辊63的一侧。此外,图2中隐藏了第二导辊63的一部分,并只显示了第一导轨65和第二导轨66的一侧。
为了翻转台阶60,将一对台阶链轮64设置在上机架52a中,并设置在台阶60的左、右侧。使台阶链61相应绕在台阶链轮64上。台阶链轮64通过链轮轴64a连接在一起。在通过台阶链轮64使台阶60翻转时,相邻台阶60彼此靠近。因此,为了避免相应的相邻台阶60之间的干涉,要求保证图2所示的间隙“D”。因此,台阶链轮64的半径不易减小。结果难于减小上机架52a的高度。
台阶60的第二导辊63设置在台阶60的提升装置60b下面。因此,台阶60的高度至少由提升装置60b高度和第二导辊63高度之和来确定。此外,由于第二导辊63由第二导轨66引导并绕链轮轴64a转动,因此需要保证间隙超过链轮轴64a的直径和在第二导轨66向前侧(上侧)和向后侧(下侧)之间的第二导轨66的两倍厚度之和。
下机架52b具有与上机架52a大体相同的结构。因此,下机架52b的高度B以与上机架52a的高度A相同的方式确定。
如图3所示,中间机架52c的高度C主要依赖于放置自动电梯51的台阶60的导向系统的空间高度。图3是中间机架52c的侧视图。详细地,中间机架52c的高度C由提升装置60b的高度、第二导辊63的直径和横梁67的大小来确定,横梁67以与台阶60移动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固定于中间机架52c上。
如上所述,在自动电梯51安装在已经建好并使用的火车站现有楼中的情况下,需要花费大量钱和时间来改变楼的部分并临时拆除一些障碍物。即在将自动电梯51沿现有楼梯55安装的情况下,需要在楼梯55和平台57中挖掘大开口以放置自动电梯51的主机架52,因此大大提高了架设费用。如果在楼梯55下面存在加强材料,则要求拆除该加强材料,然后重新添加其它加强材料,因此多数情况下提高了架设费用。此外,由于需要对楼作大改变,因此架设工期要持续很长时间。在一直使用的火车站中,需要采取措施分隔架设区域,因此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结果,使火车站增加损失。
公告号为(特开平)2-243489的日本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采用图4说明的降低主机架高度的方法。如图4所述,在通过台阶链轮64使台阶60开始翻转时,台阶60的后边缘60p形成暂时向上突出的轨迹72。因此,需要确定楼板73的高度,从而保证避免台阶60和楼板73之间干涉的空间。根据上述JP2-243489,自动电梯51包括作为相应分别用来引导第一导辊62和第二导辊63的每个导轨65和66一部分的下导轨70a和71a。在台阶60到达台阶链轮64之前,台阶60沿导轨70a和71a向下移动。结果,不需要为了避免后边缘60P和楼板73之间的干涉而增大楼板73的高度。
认为可以通过提供下导轨70a和71a而降低上机架52a的高度,因为降低楼板73的高度就降低了上机架52a的高度。但是,本发明人等试图通过使用下导轨70a和71a和只减小台阶60的旋转半径而降低上机架52a的高度。图5显示了本发明人设计的结构。根据图5所示的结构,与高度H1相比上机架的高度H2降低了。但是,该结构给上机架带来问题。
例如,假定图5中的台阶60顺时针翻转。这样,此时如图5所示进行翻转的第一台阶60a的第一导辊62a由台阶链轮64产生的力“F”顺时针地驱动。此时,台阶60a的第二导辊63a需要向右移动到翻转区域。即,需要力“f”将第二辊63a向右移动。但是,第二导辊63a依赖于第一导辊62a。即,第二导辊63a由台阶链轮64施加作用于第一导辊62a的移动力移动。因此,由于力“F”不包括移动力“f”的分力,台阶60a停止在该位置。在最后分析中,本发明人已经发现上机架的高度不可以只通过减小采用JP2-243489中公开的下导轨70a和71a的台阶60的旋转半径而减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主机架高度的乘客运送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安装费用的乘客运送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运送装置,包括多个台阶,这多个台阶彼此连接成循环环路,并在向前路径、向后路径和一对翻转路径上运行,该对翻转路径连接在所述向前路径和所述向后路径之间,每个台阶包括:台阶踏板、第一导辊和在所述台阶的移动方向上与第一导辊分开设置的第二导辊;耦合到第一导辊并绕设置在翻转路径之一的台阶链轮上的台阶链;驱动台阶链轮并使台阶循环的驱动单元;在向前路径中引导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的向前导轨;在向后路径中引导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的向后导轨;以及在翻转路径中引导第二导辊并连接在向前导轨和向后导轨的相对端之间的一对翻转导轨,该对翻转导轨具有呈半圆形的弯曲导轨,至少一个翻转导轨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即在弯曲导轨的轨道中心和第一导辊的第一中心之间所画的线段与在轨道中心和第二导辊的第二中心之间所画的线段形成锐角,且由台阶踏板前、后边缘的相应翻转运动形成的轨迹互相交叉。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下面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全面理解本发明极其许多优点。
图1是普通自动电梯的侧视图;
图2是普通自动电梯的上机架侧视图;
图3是普通自动电梯的中间机架侧视图;
图4是公开号为(特开平)2-243489的日本专利中公开的普通自动电梯上机架侧视图;
图5是说明用的自动电梯上机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乘客运送装置的上机架部分侧视图;
图7是沿图6中X-X线的横剖面示图;
图8是图6中台阶的侧视图;
图9是图8中有载荷作用在台阶上的视图;
图10安装在已建成的火车站建筑中的运送装置实施例视图;
图11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乘客运送装置的上机架部分侧视图;
图12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乘客运送装置的上机架部分侧视图;
图13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乘客运送装置的下机架部分侧视图;
下面通过自动电梯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乘客运送装置侧视图。图7是沿图6中X-X线的横剖面示图。图8是图6中台阶的侧视图。图9是图8中有载荷作用在台阶上的视图。
如图6至图9所示,乘客运送装置1具有多个台阶10,这多个台阶彼此连接成循环环路,在设置于乘客运送装置1上侧的向前路径、设置在乘客运送装置1下侧的向后路径、以及连接在向前路径和向后路径相对端之间的一对翻转路径上顺时针运行。两支撑板40固定在台阶10最下部的左、右侧(图7只显示了一侧)。
每个支撑板40包括设置在台阶10前侧的第一导辊支撑42和设置在台阶10的后侧的第二导辊支撑43。第一导辊12旋转连接于第一导辊支撑42。第二导辊13旋转连接于第二导辊支撑43。第二导辊13靠近支撑板40,而第一导辊12远离支撑板40。第二导辊13和第一导辊12彼此位于不同平面。构成台阶链11的两个连接板11a和11b旋转连接于第一导辊支撑42。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与普通台阶相比,第一导辊12的中心和第二导辊1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缩短了△L长。结果,距离“L”大约是台阶10的前边缘36和后边缘37之间距离“U”的一半。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台阶10的台阶踏板10a形成水平面的条件下,第二导辊13的底部与台阶10的下端40a即提升装置10b的下端在同一水平面。在图8中用虚线表示普通台阶的第二导辊13a以供参照。
如图6至图9所示,一对用于引导第一导辊12底部的第一向前导轨15a和一对用于引导第二导辊13底部的第二向前导轨16a以与普通自动电梯相同的方式安装在向前路径中。一对用于引导第一导辊12底部的第一向后导轨15b和一对用于引导第二导辊13底部的第二向后导轨16b安装在向后路径中。在图6中,只显示了第一向前导轨15a的一侧。类似地,在图6中只显示了第二向前导轨16a的一侧。在图6中隐藏了第一和第二导轨15a和16a的另一侧。
此外,一对用于引导第一导辊12上侧的第一上导轨15u安装在向前路径中。第一向前导轨15a、第一上导轨15u和第二向前导轨16a设置在台阶10轨道的右、左两侧,以便相应引导第一和第二导辊12、13。类似地,一对第一向后导轨15b和一对第二向后导轨16b设置在台阶10轨道的右、左两侧,以便相应引导第一和第二导辊12和13。
在位于向前路径和向后路径相对端之间的每个翻转路径中,安装使台阶10翻转并通过引导作为台阶10一部分的第一导辊支撑42而改变台阶10移动方向的翻转系统。该翻转系统可以直接引导第一导辊12而不是引导第一导辊支撑42。
如图6所示,一个翻转系统包括在其节圆上旋转和支撑第一导辊支撑42的一对台阶链轮14。每个台阶链轮14是在其圆周上具有齿隙的圆盘,用于支撑第一导辊支撑42的一部分,该部分是连接板11a和11b之间的部分。该台阶链轮14可以由直接驱动台阶链11的链轮组成,或由驱动台阶链11的连接轴的有齿轮组成。驱动台阶链轮14的驱动装置可包括齿轮系统,或链和链轮系统。
台阶链轮14的节圆圆周是第一导辊支撑42节距的倍数,该节距等于第一导辊12的节距。因此,台阶链11通过台阶链轮14的旋转牵引台阶10,由此使台阶10循环。台阶链轮14设置在台阶10轨道的右、左侧,以便支撑第一导辊支撑42。
形成半圆的翻转导轨16c和16d设置在翻转路径中,用于相应引导第二导辊13的下侧和上侧。翻转导轨16c和16d耦合到第二向前导轨16a和第一向后导轨16b的相应端。在通过翻转导轨16c和16d沿半圆轨道引导第二导辊13的情况下,如果半圆轨道的半径减小,如上面参照图5所述,则台阶10可停止在翻转路径中。因此,如图6所示,翻转导轨16c和16d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即在翻转导轨16c和16d的轨道中心“O”和第一导辊12的中心“P”之间所画的线段与轨道中心“O”和第二导辊13的中心“Q”之间所画的线段形成锐角(∠POQ)。
在该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导辊12的中心和第二导辊1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和翻转导轨16c和16d的旋转半径,以使角β小于90度。最好,将距离“L”设定为台阶10的前边缘36和后边缘37之间距离“U”的一半。此外,将第二导辊13设置在后边缘37朝前。
此外,在图6所示的翻转系统一侧,翻转导轨16c和16d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在翻转路径的向前侧分段(上侧分段)中,后边缘37在前边缘36的轨迹36a外部运行,而在翻转路径的向后侧分段(下侧分段)中,在轨迹36a内部运行。即,在翻转路径的向后侧分段中,由台阶踏板10a的前、后边缘36、37的相应翻转运动形成的轨迹36a和37a彼此交叉。此外,如图8所示,由于第一导辊12的中心和第二导辊1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缩短了△L,第一向前导轨15a和第二向前导轨16a之间的距离“Z”减小了。
由于第二导辊13对后边缘37向前设置,因此台阶10的后边缘37形成暂时向上突出超过前面参照图5所述的台阶10开始翻转时的普通台阶的轨迹。因此,升高楼板30的高度以避免与台阶10的干涉,并在楼板30下面保证放置翻转系统的足够空间。但是,可以通过减小距离L和翻转导轨16c和16d的旋转半径来充分弥补该高度。
将第一向前导轨15a、第一上导轨15u、第一向后导轨15b和翻转导轨16c和16d相应的边缘进行倒棱以抑制在台阶10进入和离开相应导轨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下面说明上述运送装置的操作。台阶10通过引导第一和第二导辊12和13的相应导轨在运送装置中循环。即,第一向前导轨15a、第一上导轨15u和第二向前导轨16a在向前路径中引导第一和第二导辊12和13。第一向后导轨15b、第二向后导轨16b在向后路径中引导第一和第二导辊12和13。在每个翻转路径中,每个翻转系统驱动第一导辊支撑42(即第一导辊12)。在翻转路径的一侧,当台阶链轮14旋转时,由台阶链轮14的齿隙支撑的第一导辊支撑42旋转。此时,翻转导轨16c和16d引导第二导辊13。因此,台阶10的姿态由第一导辊支撑42和翻转导轨16c和16d控制。
台阶10的后边缘37形成暂时向上突出比台阶10开始翻转时的普通台阶更高的轨迹。但是,由于通过升高楼板30的高度而保证在楼板30下有足够空间,因此台阶10不与楼板30干涉。
此外,在图6所示的翻转系统一侧,后边缘37在翻转路径的向前侧分段(上侧分段)中在前边缘36的轨迹36a外部运行,而在翻转路径的向后侧分段(下侧分段)中在轨迹36a内部运行。即,台阶10在翻转路径中翻转,使在翻转路径的向后侧分段中,由台阶踏板10a的前、后边缘36、37的相应翻转运动而形成的轨迹36a和37a彼此交叉。类似地,在翻转系统的另一侧(未示),后边缘37在翻转路径的向后侧分段(下侧分段)中在前边缘36的轨迹36a外部运行,并在翻转路径的向前侧分段(上侧分段)中在轨迹36a内部运行。即台阶10在翻转路径翻转,使在翻转路径的向前侧分段中,由台阶踏板10a的前、后边缘36、37的相应翻转运动而形成的轨迹36a和37a彼此交叉。因此,后边缘37的轨迹37a窄了,并且台阶10的旋转半径减小了。
台阶链11将由台阶链轮14作用的驱动力传递给所有台阶10并牵引台阶10,因此使台阶10循环。在翻转系统中,由于角度保持为锐角,可以不锁定台阶10。此外,由于对相应导轨边缘15a、15u、15b、16c和16d进行了倒棱,因此有效抑制台阶10进入和离开各导轨时产生的讨厌的振动和噪声。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当乘客35踏上台阶10时,可由载重“W”产生使台阶10向后翻转的转矩“M”。但是,第一上导轨15u的支撑力“fs”承受转矩M,因此防止台阶10向后翻转。
根据第一实施例,台阶在翻转路径中翻转,使得角β保持为锐角。此外,台阶10以这样的方式翻转,即使得在翻转路径中,台阶踏板10a的前、后边缘36及37的相应翻转运动形成的轨迹36a和37a彼此交叉。因此,台阶10的旋转半径10减小,由此降低翻转系统的高度。
图10是显示安装在火车站已建成的楼中的运送装置1实施例视图。由于主机架2的高度降低,即上机架2a、下机架2b和中间机架2c的各自的高度A、B和C降低了,因此为了保证距离天花板6的规定间距“K”,架设工作要求在楼梯5和平台7挖掘只放置自动电梯1主机架2下部的开口。因此,可以减少在楼中进行架设工作的麻烦。此外,由于架设期短,因此可以减少给用户造成的不便。在图10中,支撑机架3a和3b用于将主机架2的相对端固定于楼4。
此外,参照图9,由于由第一和第二导辊12和13的设置而产生的转矩“M”由第一上导轨15u支撑,因此可有效防止台阶10向后翻转。
下面参照图11说明乘客运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乘客运送装置上机架部分的侧视图。如图11所示,运送装置1包括两对呈半圆形的弯曲轨24和25,用于沿半圆形轨道引导第二导辊13;一对第一斜导轨21,用于使第一导辊12更移近轨道中心,即向下斜;以及两对第二斜导轨22和23,用于使第二导辊13更移近轨道中心。在第二实施例中,用轨21、22、23、24和25代替翻转轨16c和16d。
轨21、22和23彼此大体平行。第二斜导轨22和23引导第二导辊13的相应下、上侧。与第二斜导轨22和23顺次耦合的弯曲轨24和25以同样方式引导第二导辊13的相应下、上侧。此外,弯曲轨25通过一对斜向上的连接轨27与第二向后导轨16b耦合。另外,一对斜向上的辅助轨28固定在第一向后导轨15b的边缘,用于向上引导第一导辊12。根据轨21到28的设置,台阶链轮14的中心相对于弯曲轨24和25的轨道中心向下移。
在图11所示的翻转系统一侧,后边缘37在翻转路径的向前侧分段(上侧分段)中在前边缘36的轨迹36a外部运行,并在翻转路径的向后侧分段(下侧分段)中在轨迹36a内部运行。即,台阶10在翻转路径翻转,使在翻转路径的向后侧分段中,由台阶踏板10a的前、后边缘36和37的相应翻转运动形成的轨迹36a和37a彼此交叉。类似地,在翻转系统的另一侧(未示),在翻转路径的向后侧分段(下侧分段)中,后边缘37在前边缘36的轨迹36a外部运行,并在翻转路径的向前侧分段(上侧分段)中在轨迹36a内部运行。即,台阶10在翻转路径中翻转,使在翻转路径的向前侧分段中,由台阶踏板10a的前、后边缘36和37的相应翻转运动形成的轨迹36a和37a彼此交叉。
第二实施例运送装置1的其它组件与图6至图9中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在第二实施例中,对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标号而省略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的详细说明。
根据第二实施例,由于台阶10以相同方式翻转,使在翻转路径中,由台阶踏板10a的前、后边缘36和37的相应翻转运动形成的轨迹36a和37a彼此交叉,台阶10的旋转半经减小,由此降低翻转系统的高度。此外,由于台阶10是在向下移动后才翻转的,因此可以避免台阶10的后端37与楼板30之间的干涉,而不必升高楼板30的高度。此外,由于第一导辊12的中心和第二导辊1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减小了,因此台阶10的旋转半径减小。结果,运送装置1的上机架高度“A”可以显著降低。
有必要时可设置连接轨27和辅助轨28。即弯曲轨25可直接耦合于第二向后导轨16b。此外,一对弯曲轨可以插在第一斜导轨21和第一向前导轨15a之间使第一导辊12平滑移动。类似地,一对弯曲轨可以插在第二斜导轨22和第二向前导轨16a之间使第一导辊13平滑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布置第一斜导轨21和第二斜导轨22和23,使第一和第二导辊12和13同时由第一和第二斜导轨21、22和23引导向下,或者刚好在第一导辊12由第一斜导轨21引导之前,第二导辊13由第二斜导轨22和23引导。如果该布置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则台阶10会彼此干涉或轨迹37a的突出会增加。结果,会使运送装置1的上机架高度升高。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乘客运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乘客运送装置上机架部分的侧视图。如图12所示,在翻转系统的一侧,运送装置1包括两对呈半圆形的弯曲轨124和125,用于沿半圆形轨道引导第二导辊13;以及两对呈S形的第二斜导轨122和123,用于使第二导辊13移近轨道中心。在第三实施例中,轨122、123、124和125可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翻转导轨16c和16d。
第二斜导轨122和123构成设置在第二向前导轨16a一侧上的凸部和凹部,由此形成S形。第二斜导轨122和123引导第二导辊13的相应下部和上部。顺次耦合到第二斜导轨122和123上的弯曲轨124和125以同样方式引导第二导辊13的相应下部和上部。此外,弯曲轨125耦合到第二向后导轨16b。按照导轨122至125的布置,弯曲轨124和125的轨道中心“S1”向着运送装置1的端部移离台阶链轮14的中心“O1”。
此外,在图12所示的翻转系统的一侧,后边缘37在翻转路径的向前侧分段(上侧分段)中在前边缘36的轨迹36a内部运行,然后在轨迹36a外部运行。在翻转路径的向后侧分段(下侧分段)中,后边缘37在轨迹36a内部运行。即,台阶10在翻转路径中翻转,使在翻转路径的向前和向后侧分段中,由台阶踏板10a前、后边缘36、37的相应翻转运动形成的轨迹36a和37a彼此交叉。
第三实施例的运送装置1的其它组件与图6至图9中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在第三实施例中,由于对相应的部件使用相应标号,因而省略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的详细说明。
根据第三实施例,由于第二导辊13沿第二斜导轨122和123的凹部向下移动,轨迹36a和37a之间的间隙大大减小,由此减小后边缘37的轨迹37a的上突以及台阶10和楼板30之间的距离。结果,可以降低运送装置1的上机架高度。通过合适设定中心O1和轨道中心S1之间的间隙而改进由减小台阶10和楼板30之间的距离所获得的效果。
上述翻转系统可适用于翻转系统的另一侧。但是,最好采用下面图13所示的翻转系统以避免前边缘36的上突。下面参照图13说明乘客运送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图13是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乘客运送装置下机架部分的侧视图。在第四实施例中,运送装置1包括二对呈半圆形弯曲轨224和225,用于沿半圆轨道引导第二导辊13;一对第二下斜导轨222和223,用于使第二导辊13移近轨道中心;二对第二上斜导轨226和227;一对第一下斜导轨221,用于引导第一导辊12;以及一对第一上导轨228,用于引导第一导辊13。
轨226、227和228彼此大体平行,目的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台阶10一长度ΔZ。轨222、223、226和227引导第二导辊13的下侧和上侧。耦合在第二下斜导轨222和223与第二上斜导轨226和227之间的弯曲轨224和225同样地引导第二导辊13的下侧和上侧。第二上斜导轨226连接于第二向前导轨16a的端部。第二下斜导轨223连接于第二向后导轨16b的端部。第一上斜导轨228连接于第一向前导轨15a。第一下斜导轨221连接于第一向后导轨15b。按照导轨221至228的布置,弯曲轨224和225的轨道中心“S2”向着运送装置1的端部移离台阶链轮14的中心“O2”。
在下机架的翻转路径中,由于在台阶10保持水平姿态条件下台阶10在垂直方向移动,轨迹36a和37a之间的间隙大大减小,因此降低前边缘36的轨迹36a的上突以及台阶10和楼板30之间的距离。结果,降低了运送装置1的下机架高度。通过合适设定中心O2和轨道中心S2之间的间隙而提高由于减小台阶10和楼板30之间的距离所获得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所述的翻转系统可以适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的乘客运送装置1。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是自动电梯,但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翻转系统可以适用于移动步道。
根据本发明,由于台阶在翻转路径中翻转,使由台阶的台阶踏板的前、后边缘相应翻转运动形成的轨迹彼此交叉,由台阶的前、后边缘的相应翻转运动形成的轨迹之间的间隙和台阶的旋转半径降低。结果,降低了包括翻转系统的主机架高度,同时降低了安装乘客运送装置的架设费用。
在上述教导之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改变。因此应该明白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发明可以实施而不限于上述的描述。

Claims (10)

1.一种乘客运送装置,包括:
多个台阶,所述多个台阶彼此连接成循环环路,并在向前路径、向后路径和一对翻转路径上运行,所述翻转路径连接在所述向前路径和所述向后路径之间,每个所述台阶包括:台阶踏板、第一和第二导辊,所述第一和第二导辊在所述台阶的运行方向上彼此分开设置;
耦合到所述台阶并绕设置在所述翻转路径之一的台阶链轮而设置的台阶链;
驱动所述台阶链轮并使所述台阶循环的驱动单元;
在所述向前路径中引导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的向前导轨;
在所述向后路径中引导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的向后导轨;以及
在所述翻转路径中引导所述第二导辊的一对翻转导轨,每个翻转导轨具有呈圆弧形的弯曲轨,
其特征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翻转导轨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即在相应弯曲轨的轨道中心和所述第一导辊的第一中心之间所画的线段与在所述轨道中心和所述第二导辊的第二中心之间所画的线段之间形成锐角;以及
由所述台阶踏板前、后边缘的相应翻转运动形成的轨迹彼此交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轨道中心在向着所述乘客运送装置的所述相对端中相应的一个端方向从所述台阶链轮的中心偏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运送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一中心和所述第二中心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在所述台阶的运行方向测量的所述台阶踏板宽度的一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运送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向前导轨包括引导所述第一导辊的第一向前导轨和引导所述第二导辊的第二向前导轨,所述第一向前导轨包括引导所述第一导辊上侧的上导轨和引导所述第一导辊下侧的下导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运送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固定在所述台阶踏板的一个边缘上的提升装置,所述第二导辊的底部与所述提升装置的下端在同一水平面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运送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向前导轨包括引导所述第一导辊的第一向前导轨和引导所述第二导辊的第二向前导轨,所述第一向前导轨包括引导所述第一导辊上侧的上导轨和引导所述第一导辊下侧的下导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运送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台阶移近所述轨道中心并连接在所述向前导轨和所述弯曲轨之间的斜导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运送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斜导轨包括引导所述第一导辊的第一斜导轨和引导所述第二导辊的第二斜导轨,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导辊同时由所述第一和第二斜导轨引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运送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斜导轨包括引导第一导辊的第一斜导轨和引导所述第二导辊的第二斜导轨,以及在由所述第一斜导轨引导所述第一导辊之前,由所述第二斜导轨引导所述第二导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运送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斜导轨呈S形。
CNB001299905A 1999-10-25 2000-10-24 乘客运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76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239899 1999-10-25
JPP11-302398 1999-10-25
JP302398/1999 1999-10-25
JP2000243983A JP2001192194A (ja) 1999-10-25 2000-08-11 乗客コンベヤ装置
JP2000-24398 2000-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2765A true CN1302765A (zh) 2001-07-11
CN1167602C CN1167602C (zh) 2004-09-22

Family

ID=26563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999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7602C (zh) 1999-10-25 2000-10-24 乘客运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382388B1 (zh)
EP (1) EP1095896B1 (zh)
JP (1) JP2001192194A (zh)
KR (1) KR100402812B1 (zh)
CN (1) CN1167602C (zh)
DE (1) DE60012286T2 (zh)
TW (1) TW58801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5083C (zh) * 2003-01-07 2009-03-04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乘客输送机的传动皮带和传动组件
CN113795451A (zh) * 2019-05-06 2021-12-14 Tk 电梯创新中心股份公司 自动扶梯的输送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2194A (ja) * 1999-10-25 2001-07-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乗客コンベヤ装置
DE10254318B4 (de) * 2002-11-21 2007-02-08 Kone Corp. Rolltreppe sowie Stufe für eine Rolltreppe
JP4458770B2 (ja) * 2002-11-25 2010-04-2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コンベア装置
JP4304136B2 (ja) * 2004-03-23 2009-07-2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コンベア装置
KR20050108737A (ko) * 2004-05-13 2005-11-17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승객수송장치의 충격 및 소음저감장치
ES2334322B1 (es) * 2009-07-03 2010-12-27 Tyh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 S.A. Rampa para transporte de personas y/o mercancias.
EP3511284B1 (en) * 2018-01-10 2021-09-15 Otis Elevator Company Moving walkw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1065U (ja) * 1981-11-10 1983-05-14 株式会社東芝 エスカレ−タ
JPS61277588A (ja) * 1985-06-03 1986-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曲線エスカレ−タ
JPH02243489A (ja) * 1989-03-16 1990-09-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客コンベヤ装置
GB2235428B (en) * 1989-09-01 1993-09-01 Linkleters Patent Ship Fitting Variable-angle escalator
KR100259498B1 (ko) * 1996-05-25 2000-07-01 이종수 에스컬레이터의 터미널레일 구조
KR100186368B1 (ko) * 1996-10-22 1999-04-15 이종수 에스컬레이터의 터미널레일 구조
KR100214671B1 (ko) * 1996-10-22 1999-09-01 이종수 에스컬레이터의 상부레일 구조
KR100186369B1 (ko) * 1996-10-23 1999-04-15 이종수 에스컬레이터의 터미널레일 구조
JP3398833B2 (ja) * 1997-03-14 2003-04-21 ダイコー株式会社 エスカレーターのステップの方向転換方法および方向転換装置
US6234295B1 (en) * 1997-06-17 2001-05-22 Nippon Fillestar Co. Passenger conveyor system
JP3432745B2 (ja) 1997-06-17 2003-08-04 日本フィレス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装置
JP3061179B1 (ja) 1998-04-13 2000-07-10 信雄 中西 エスカレータ装置
JP2001192194A (ja) * 1999-10-25 2001-07-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乗客コンベ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5083C (zh) * 2003-01-07 2009-03-04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乘客输送机的传动皮带和传动组件
CN113795451A (zh) * 2019-05-06 2021-12-14 Tk 电梯创新中心股份公司 自动扶梯的输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88012B (en) 2004-05-21
EP1095896A2 (en) 2001-05-02
CN1167602C (zh) 2004-09-22
DE60012286T2 (de) 2005-07-21
KR20010060195A (ko) 2001-07-06
JP2001192194A (ja) 2001-07-17
US6382388B1 (en) 2002-05-07
KR100402812B1 (ko) 2003-10-30
EP1095896B1 (en) 2004-07-21
DE60012286D1 (de) 2004-08-26
EP1095896A3 (en) 2002-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38548B1 (en) Passenger conveyor device
CN1167602C (zh) 乘客运送装置
CN1231412C (zh) 一种跑道形乘客输送机
KR20070053257A (ko) 파킹 장치
CN1173877C (zh) 电动扶梯装置
US9499376B2 (en) Turnaround mechanism for passenger conveyors
CN1693174A (zh) 乘客传送装置
JP3636324B2 (ja) 駐車装置改造方法
JPH1179611A (ja) 斜行リフト装置
JP2008050882A (ja) 箱形循環式駐車装置
JP2633172B2 (ja) トレー型エレベータ式立体駐車装置
JP2769682B2 (ja) 機械式駐車装置
JP5667825B2 (ja) ゲート装置
JP2003327381A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4197566B2 (ja) 3縦列型昇降式駐車装置の補助リフト位置決め装置
KR200177128Y1 (ko) 횡행 주차설비의 파레트 이송장치
JPH1046858A (ja) 駐車装置のターンテーブル旋回駆動装置
JPH0311316Y2 (zh)
JP4369823B2 (ja)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
JP2009013653A (ja) 機械式駐車装置のターンテーブル装置
JP3912710B2 (ja) 3縦列中間乗入型昇降式駐車装置
JP3701815B2 (ja) エスカレータ
JP2001199662A (ja) 可変速式乗客コンベア
JP2748228B2 (ja) 多層箱型循環式駐車装置における駐車方法
JP3197228B2 (ja) 多層箱型循環式駐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22

Termination date: 20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