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5498C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5498C
CN1285498C CNB031077900A CN03107790A CN1285498C CN 1285498 C CN1285498 C CN 1285498C CN B031077900 A CNB031077900 A CN B031077900A CN 03107790 A CN03107790 A CN 03107790A CN 1285498 C CN1285498 C CN 128549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ge
winch
bob
weigh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077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5483A (zh
Inventor
林美克
滨口修喜
富所诚
本田武信
山川茂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1423748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285498(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15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5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54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549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装置,包括:电梯笼,具有设置在出入口两侧的第一和第二电梯笼壁及与出入口相对的第三电梯笼壁;电梯笼用导轨;设置在第三电梯笼壁和升降通道水平横截面上的第一升降通道壁之间的平衡锤;平衡锤用导轨;卷扬机,具有绳轮和驱动绳轮的电动机,卷扬机在第三电梯笼壁和升降通道水平横载面上的第一升降通道壁之间的第一通道壁的宽度方向与平衡锤分离,绳轮与第一升降通道壁相对,电动机设于第三电梯笼壁一侧,绳轮在转轴方向的外形尺寸小于其垂直于转轴方向的外形尺寸;悬挂电梯笼和平衡锤的缆绳;第一换向轮,从绳轮至电梯笼的部分缆绳绕于其上;第二换向轮,从绳轮至平衡锤的部分缆绳绕于其上,第二换向轮的旋转面与升降通道水平横截面上的第一升降通道壁相切。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本案是国际申请日为1999年12月6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99/06807、国家申请号为99815994.8、名称为“电梯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升降通道内设有电梯笼和平衡锤、悬挂二者用的缆绳、驱动该缆绳用的卷扬机、及转换该缆绳悬挂方向的换向轮(返し车)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图12和图13是譬如特开平9-165172号公报的图1及图2所示的传统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中,1是载人或物的电梯笼,2是平衡电梯笼1的重量的平衡锤,3是悬挂电梯笼1和平衡锤2的缆绳,4是经过缆绳3而驱动电梯笼1和平衡锤2进行升降的薄型卷扬机,4a是卷扬机的绳轮,5a、5b是转换缆绳3的悬挂方向的换向轮,6是电梯笼用导轨,7是平衡锤用导轨,8是升降通道,11是电梯笼1的吊滑轮,12是平衡锤2的吊滑轮,13是电梯笼一方的缆绳固定器(網止め),14是平衡锤一方的缆绳固定器。
以下结合图12、图13说明传统的电梯装置。
经过悬挂在卷扬机4的绳轮4a上的缆绳3,电梯笼1及平衡锤2升降。这时,电梯笼用导轨6限制电梯笼1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平衡锤用导轨7限制平衡锤2在水平方向的移动,防止升降通道内的其他装置或升降通道壁与电梯笼1及平衡锤2接触而干扰其运动。这里,电梯笼1、平衡锤2以及卷扬机4的垂直投影是相互脱离的,卷扬机4与相邻的一个壁面平行配置。
在近年来的电梯装置中,为了尽可能缩小电梯的占有空间,曾提出过不设机械室,而将卷扬机装在升降通道内的各种方式。具体如下:(1)将薄型卷扬机配置在平衡锤的升降上限的上方的方式,(2)将卷扬机配置在升降通道内的顶部、即电梯笼停止于最高楼层时电梯笼顶面的上方的方式,(3)将卷扬机配置在升降通道内的地坑、即电梯笼停止于最底层时电梯笼底板的下方的方式。
其中,(1)、(2)的方式需要设置高度高于电梯升降所需最低限度的升降通道,而且还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维修人员在升降通道顶部附近乘在电梯笼上维修卷扬机时因电梯意外上升而被升降通道顶部碰破头。采用(2)的方式时,卷扬机产生的热量会滞留在升降通道的顶部、即卷扬机自身的附近,容易因温度上升而导致卷扬机发生故障。(3)的方式是在最容易遭水淹的地坑部配置卷扬机,故还要采取防护措施。前述特开平9-165172号的电梯装置虽可消除(1)的缺点,但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在卷扬机的垂直投影面的上方及下方的整个升降通道高度产生无用空间。
如上所述,传统的电梯装置会在卷扬机的垂直投影面的上方及下方的整个升降通道高度产生无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尽量减少升降通道内的无用空间,减少因卷扬机温度上升引起的故障,防止升降通道内的积水对卷扬机的影响,而且无须针对维修保养时的意外上升采取防护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笼,具有出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出入口两侧的第一和第二电梯笼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梯笼壁连接且与所述出入口相对的第三电梯笼壁;限制所述电梯笼在水平方向移动的电梯笼用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梯笼壁和所述升降通道水平横截面上的第一升降通道壁之间的平衡锤,所述第一升降通道壁面对所述第三电梯笼壁,所述平衡锤沿与所述电梯笼相反的方向升降;限制所述平衡锤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平衡锤用导轨;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为薄型并且具有绳轮和用于驱动该绳轮的电动机,所述卷扬机被设置成:当所述电梯笼停止在所述升降通道的最下层时位于电梯笼底面上方的位置,并且当所述电梯笼停止在最上层时位于电梯笼顶面下方的位置,所述卷扬机在所述第三电梯笼壁和所述升降通道水平横截面上的所述第一升降通道壁之间的所述第一升降通道壁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平衡锤分离;以及悬挂所述电梯笼和所述平衡锤的缆绳,所述缆绳绕在所述绳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被设置成使所述绳轮与所述第一升降通道壁相对,并且所述电动机被设置在第三电梯笼壁侧;所述电梯装置还包括:第一换向轮,从所述绳轮至所述电梯笼的一部分缆绳绕于其上,所述第一换向轮设置成在所述升降通道水平横截面的投影面与所述卷扬机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并与所述电梯笼分离,所述第一换向轮的旋转面平行于面对所述第一电梯笼壁的第二升降通道壁,并且垂直于所述绳轮的旋转面;以及第二换向轮,从所述绳轮至所述平衡锤的一部分缆绳绕于其上。
另外,所述第一换向轮设置为:一部分缆绳从所述第一电梯笼壁和与所述升降通道水平横截面上的所述第一升降通道壁相对的第二升降通道壁之间经过。
另外,所述绳轮装置的一部分比用于所述升降通道水平横截面上平衡锤的导轨更靠近所述第三电梯笼壁。
另外,还包括:用于所述电梯笼的吊滑轮,所述吊滑轮位于所述电梯笼下方;以及用于所述平衡锤的吊滑轮,所述吊滑轮位于平衡锤中;其中所述缆绳绕于用于电梯笼的吊滑轮和用于平衡锤的吊滑轮上以吊起所述电梯笼和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及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5中使用的导轨的“背面”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特开平9-165172号公报所示的传统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特开平9-165172号公报所示的传统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结合图1~图3说明本发明电梯装置的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俯视图。图中所示的例子是从电梯的出入口看,平衡锤位于电梯笼的后方,卷扬机位于电梯笼的侧面。图中1是载人或物的电梯笼,2是平衡电梯笼1的重量的平衡锤,3是悬挂电梯笼1和平衡锤2的缆绳,4是经过缆绳3而驱动电梯笼1和平衡锤2以使之升降的薄型卷扬机,4a是卷扬机4的绳轮,4b是卷扬机4的电动机,5a、5b是转换缆绳3的悬挂方向的换向轮,6是电梯笼用导轨,7是平衡锤用导轨,8是升降通道,8a是升降通道8的顶部,8b是升降通道8的地坑,9是支承卷扬机4的横梁,10是支承换向轮5的横梁,11是电梯笼1的吊滑轮,12是平衡锤2的吊滑轮,13是电梯笼一方的缆绳固定器,14是平衡锤一方的缆绳固定器,15是控制盘。图1中的点划线A表示电梯笼停止在最高层时电梯笼顶面的高度。即,此线的上方为顶部。图1中的点划线B表示电梯笼停止在最底层时电梯笼底面的高度。即,此线的下方为地坑。
图中,卷扬机4的下端位于点划线B的上方。即,卷扬机4位于电梯笼停于最高层时电梯笼顶面的下方,同时其下端位于电梯笼停于最底层时电梯笼底面的上方。另外,卷扬机4与相邻的一个壁平行地配置。
换向轮5a配置成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投影面上与卷扬机4部分重合,而且换向轮5a相对壁面倾斜配置。
卷扬机4固定在用电梯笼用导轨6及平衡锤用导轨7支承的横梁9的下侧。而且卷扬机4的绳轮4a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内位于比电梯用导轨6的背面更靠近电梯笼的位置。这里所谓导轨的背面是指图3中的C部分。本例是将卷扬机4直接固定在横梁9上,当然也可经过弹性体安装,形成防振结构。另外,横梁9和电梯笼用导轨6、平衡锤用导轨7之间也可经过弹性体安装。
另外,将换向轮5a、5b固定在用电梯笼用导轨6和平衡锤用导轨7支承的横梁10上。本例是将换向轮5a、5b直接固定在横梁10上的,当然也可经过弹性体安装,形成防振结构。另外,横梁10和电梯笼用导轨6、平衡锤用导轨7之间也可经过弹性体安装。
控制盘15的下端位于电梯笼停止于最底层时电梯笼的底面上方,配置在与卷扬机4基本相同的高度。
受控制盘15驱动的卷扬机4的绳轮4a上所悬挂的缆绳3被换向轮5a、5b转换方向,经过电梯笼的吊滑轮11和平衡锤的吊滑轮12而使电梯笼1和平衡锤2升降。此时,电梯笼用导轨6和平衡锤用导轨7限制电梯笼1和平衡锤2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换向轮5a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投影面上与卷扬机4的一部分重合,且卷扬机4的绳轮4a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内比电梯笼用导轨6的背面更靠近电梯笼,故卷扬机4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投影面上的占有面积较小,减少了在整个升降通道高度的无用空间。另外,卷挂在卷扬机绳轮4a上的缆绳卷挂角度大于180°,故可增大牵引力。而且卷扬机4位于停止于最高层时的电梯笼顶面的下方,故乘在电梯笼上作业的维修人员不会有电梯意外上升而被升降通道顶部碰破头的危险,无须采取防护措施。再有,卷扬机产生的热量向上方的升降通道顶部散发,故不会因温度上升导致卷扬机故障。另外,由于换向轮5b对升降通道8的壁面倾斜,故缆绳3进入绳轮4a的缆绳槽的进入角度较小,可防止缆绳受损伤。
另外,由于是在横梁9的下方安装卷扬机4,且在横梁10上安装换向轮5a、5b,故经过横梁9而作用于电梯笼导轨6、平衡锤用导轨7的由缆绳3的张力形成的向上的力与经过横梁10而作用于电梯笼导轨6、平衡锤用导轨7的由缆绳3的张力形成的向下的力在导轨内部相互抵消,减轻了施加在建筑物上的力。
再有,由于卷扬机4的下端及控制盘15的下端位于电梯笼停止于最底层时电梯笼底面的上方且位于电梯笼顶面的上方,故即使地坑淹水也不会受损。
采用这种无机械室的电梯装置时,地坑的深度是1.2m到1.5m,如果在此位置上配置卷扬机及控制盘,就是作业人员站在地坑中时手能达到的范围、譬如1.2m到1.7m高度的范围(电梯笼停止在最底层时电梯笼底面~地坑底面起1.7m高度),便于维修作业。
另外,当使卷扬机4的下端及控制盘15的下端位于电梯笼停止在第1层时的电梯笼底面上方且位于电梯笼顶面下方时,则即使在不仅地坑、而且整个地下层都遭水淹的场合,卷扬机4和控制盘15也不会受损。
另外,在使卷扬机4的下端位于电梯笼停止于基准层时的电梯笼底面的上方且位于电梯笼顶面的下方、并将控制盘15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时,最便于进行与电梯的运行管理相适应的维修检查。
在使卷扬机4的下端位于停止在最高层时的电梯笼底面的上方且位于该电梯笼顶面的下方时,卷扬机4和换向轮5a、5b的高度接近,故便于对二者进行维修检查。
另外,也可将支承二者的横梁做成整体结构,以节约材料和缩减空间。
实施例2
以下结合图4~图5说明本发明电梯装置的实施例2。
图4是本发明电梯装置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图5是俯视图。图中所示的例子是从电梯的出入口看,平衡锤位于电梯笼的后方,卷扬机位于电梯笼的升降空间的侧面。图中凡与前述图相当的部分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说明。
图中,卷扬机4的下端位于点划线B的上方。即,卷扬机4位于电梯笼停止于最高层时该电梯笼的顶面下方,同时其下端又位于电梯笼停止于最底层时该电梯笼的底面上方。另外,卷扬机4与相邻的一个壁面平行地配置。
另外,换向轮5a、5b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投影面上与卷扬机4的一部分重合。换向轮5b相对升降通道8的壁面倾斜,故缆绳3进入绳轮4a的缆绳槽的进入角度较小,可防止缆绳受损伤。
将卷扬机4从下侧固定在由电梯笼用导轨6和平衡锤用导轨7支承的横梁9上。本例是将卷扬机4直接固定在横梁9上,当然也可经过弹性体安装,形成防振结构。另外,横梁9和电梯笼用导轨6、平衡锤用导轨7之间也可以安装弹性体。
将换向轮5固定在由电梯笼用导轨6和平衡锤用导轨7支承的横梁10上。本例是将换向轮5直接固定在横梁10上,当然也可经过弹性体安装,形成防振结构。另外,横梁10和电梯笼用导轨6、平衡锤用导轨7之间也可以安装弹性体。
控制盘15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上其投影面与卷扬机4重叠,配置在卷扬机4附近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受控制盘15驱动的卷扬机4的绳轮4a上悬挂的缆绳3因换向轮5而转换方向,并经过电梯笼的吊滑轮11和平衡锤的吊滑轮12而使电梯笼1和平衡锤2升降。此时,电梯用导轨6和平衡锤用导轨7限制电梯笼1和平衡锤2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由于换向轮5a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的投影面上与卷扬机4的一部分重合,且控制盘15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上其投影面与卷扬机4重叠且配置在其附近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因此卷扬机4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的投影面上占有面积较小,缩减了整个升降通道高度内的无用空间。另外,由于卷扬机4位于电梯笼停止于最高层时电梯笼顶面的下方,故乘在电梯上进行维修作业的人员不会因电梯笼意外上升而被升降通道的顶部碰破头,无须采取防护措施。再有,卷扬机产生的热量向升降通道的顶部附近散发,故不会发热导致卷扬机产生故障。
另外,由于在横梁9的下方安装卷扬机4,且在横梁10上安装换向轮5a、5b,故经过横梁9而作用于电梯笼导轨6、平衡锤用导轨7上的由缆绳3的张力形成的向上力与经过横梁10而作用于电梯笼导轨6、平衡锤用导轨7上的由缆绳3的张力形成的向下力在导轨内部相互抵消,减轻了施加于建筑物上的力。
再有,由于卷扬机4的下端位于电梯笼停止在最底层时电梯笼底面的上方且位于电梯笼顶面的下方,控制盘15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上其投影面与卷扬机4重叠且位于其附近的正上方,故即使地坑淹水也不会影响卷扬机4和控制盘15.
采用这种无机械室的电梯装置时,地坑的深度是1.2m到1.5m,如果在此位置上配置卷扬机,就是作业人员站在地坑中时手能够达到的范围、譬如1.2m到1.7m高度的范围(电梯笼停止在最底层时电梯笼底面~地坑底面起1.7m高度),便于维修作业。
另外,当使卷扬机4的下端位于电梯笼停止在第1层时的电梯笼底面上方且位于电梯笼顶面下方,且使控制盘15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上其投影面与卷扬机4重叠地配置在其附近的正上方时,则即使在不仅地坑、而且整个地下层都遭水淹的场合,卷扬机4和控制盘15也不会受损。
另外,在使卷扬机4的下端位于电梯笼停止于基准层时的电梯笼底面的上方且位于电梯笼顶面的下方,且使控制盘15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上其投影面与卷扬机4重叠地配置在其附近的正上方或正下方时,最便于进行与电梯的运行管理相适应的维修检查。
在使卷扬机4的下端位于停止在最高层时的电梯笼底面的上方且位于该电梯笼顶面的下方时,卷扬机4和换向轮5a、5b的高度接近,故便于对二者进行维修检查。
另外,也可将支承二者的横梁做成整体结构,以节约材料和缩减空间。
实施例3
以下结合图6~图7以及图3说明本发明电梯装置的实施例3。
图6是本发明电梯装置实施例3的立体图,图7是俯视图。图中所示的例子是从电梯的出入口看,平衡锤位于电梯笼的侧方,卷扬机位于与平衡锤处于相同一侧的电梯笼的侧方,在升降通道的横截面上其投影面与平衡锤重叠。图中凡与前述图相当的部分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说明。
图中,卷扬机4的下端位于点划线B的上方。即,卷扬机4位于电梯笼停止于最高层时该电梯笼的顶面下方,同时其下端又位于电梯笼停止于最底层时该电梯笼的底面上方。另外,卷扬机4与相邻的一个壁面平行地配置。
另外,换向轮5a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投影面上与卷扬机4的一部分重合。换向轮5a、5b相对升降通道8的壁面倾斜,故缆绳3进入绳轮4a的缆绳槽的进入角度较小,可防止缆绳受损伤。
将卷扬机4从下侧固定在由电梯笼用导轨6和平衡锤用导轨7支承的横梁9上。而且卷扬机4的电动机4b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内位于比电梯用导轨6的背面更靠近电梯笼的位置。这里所述导轨的背面是指图3中的C部分。本例是将卷扬机4直接固定在横梁9上,当然也可经过弹性体安装,形成防振结构。另外,横梁9和电梯笼用导轨6、平衡锤用导轨7之间也可以安装弹性体。
将换向轮5固定在由电梯笼用导轨6和平衡锤用导轨7支承的横梁10上。本例是将换向轮5直接固定在横梁10上,当然也可经过弹性体安装,形成防振结构。另外,横梁10和电梯笼用导轨6、平衡锤用导轨7之间也可以安装弹性体。
受控制盘15驱动的卷扬机4的绳轮4a上悬挂的缆绳3因换向轮5而转换方向,并经过电梯笼的吊滑轮11和平衡锤的吊滑轮12而使电梯笼1和平衡锤2升降。此时,电梯用导轨6和平衡锤用导轨7限制电梯笼1和平衡锤2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由于换向轮5a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的投影面上与卷扬机4的一部分重合,且卷扬机4的电动机4b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上位于比电梯笼用导轨6的背面更靠近电梯笼的位置,因此卷扬机4在升降通道8的横截面的投影面上占有面积较小,缩减了整个升降通道高度内的无用空间。另外,由于卷扬机4位于电梯笼停止于最高层时电梯笼顶面的下方,故乘在电梯上进行维修作业的人员不会因电梯笼意外上升而被升降通道的顶部碰破头。再有,卷扬机产生的热量向升降通道的顶部附近散发,故不会发热导致卷扬机产生故障。
另外,由于在横梁9的下方安装卷扬机4,且在横梁10上安装换向轮5a、5b,故经过横梁9而作用于电梯笼导轨6、平衡锤用导轨7上的由缆绳3的张力形成的向上力与经过横梁10而作用于电梯笼导轨6、平衡锤用导轨7上的由缆绳3的张力形成的向下力在导轨内部相互抵消,减轻了施加于建筑物上的力。
再有,由于卷扬机4和控制盘15的下端位于电梯笼停止在最底层时电梯笼底面的上方且位于电梯笼顶面的下方,故即使地坑淹水也不会影响卷扬机4和控制盘15。
采用这种无机械室的电梯装置时,地坑的深度是1.2m到1.5m,如果在此位置上配置卷扬机和控制盘,就是作业人员站在地坑中时手能够到的范围、譬如1.2m到1.7m高度的范围(电梯笼停止在最底层时电梯笼底面~地坑底面起1.7m高度),便于维修作业。
另外,当使卷扬机4的下端位于电梯笼停止在第1层时的电梯笼底面上方且位于电梯笼顶面下方,且将控制盘15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时,则即使在不仅地坑、而且整个地下层都遭水淹的场合,卷扬机4和控制盘15也不会受损。
另外,在使卷扬机4的下端位于电梯笼停止于基准层时的电梯笼底面的上方且位于电梯笼顶面的下方,且将控制盘15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时,最便于进行与电梯的运行管理相适应的维修检查。
在使卷扬机4的下端位于停止在最高层时的电梯笼底面的上方且使其上端位于该电梯笼顶面的下方时,由于卷扬机4和换向轮5接近,故便于二者的位置调节,便于维修检查。
实施例4
以下结合图8~图10说明本发明电梯装置的实施例4。
图8是本发明电梯装置实施例4的立体图,图2是俯视图,图9和图10表示其主要部分。图中所示的例子是从电梯的出入口看,平衡锤位于电梯笼的后方,卷扬机位于电梯笼的侧方并配置在支承换向轮的横梁的下侧,该横梁位于停止于最高层时的电梯笼顶面高度下方附近。图中凡与前述图相当的部分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说明。
图中16是吸收横梁10的振动的弹性体。这里,换向轮5对升降通道壁的倾斜角度是可变的,两个换向轮5相互间的间隔也是可变的。这种可变结构可通过譬如用螺栓连接横梁10和换向轮5的框架并将其螺栓孔做成长孔来实现。当然可变结构并不限于以上方式。而且这种可变结构也能用于实施例1~实施例3。
由于在支承换向轮5的横梁10的下方安装卷扬机4,故因缆绳3的张力而向上方作用于卷扬机4的力与向下方作用于换向轮5的力会使作用于横梁10上的力作为内力而互相抵消,可减轻作用于导轨的力。
另外,由于卷扬机4和换向轮5安装在同一根横梁10上,故容易调节相互间的位置。
又由于卷扬机4和换向轮5安装在同一根横梁10上,且横梁10经过弹性体16而安装在电梯用导轨6及平衡锤用导轨7上,故能有效地断绝卷扬机4和换向轮5的振动。
再有,由于换向轮5的倾斜角度是可变的,且两个换向轮5相互间的间隔也是可变的,故即使因电梯笼1的尺寸不同而导致与电梯笼的吊滑轮12、平衡锤的吊滑轮13之间在升降通道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也能应付。
实施例5
以下结合图11说明本发明电梯装置的实施例5。
图11表示本发明电梯装置的实施例5。图中凡与前述图相当的部分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说明。图中17是替换两个换向轮5中一个的驱动装置。而且这种替换也适用于实施例1~实施例4。
通过将两个换向轮5a、5b中的一个替换成驱动装置,并与卷扬机4同步驱动,可以提高驱动能力,对应大容量的电梯装置。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由于采用以上结构,故具有如下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笼、在与前述电梯笼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平衡锤、限制前述电梯笼在水平方向移动的电梯笼用导轨、限制前述平衡锤在水平方向移动的平衡锤用导轨、悬挂前述电梯笼和前述平衡锤的缆绳、在前述升降通道内卷挂前述缆绳且经过该缆绳而使前述电梯笼及前述平衡锤升降的卷扬机,其特点是,前述卷扬机为薄型的,位于停止在前述升降通道最下层时的电梯笼底面的上方,同时又位于停止在最上层时的电梯笼顶面的下方,并在此位置上与前述升降通道横截面内的一个壁面平行地配置,并且在停止于前述升降通道最高层的前述电梯笼的上方设有对前述壁面倾斜配置的换向轮,因此卷扬机在升降通道横截面的投影面上占有的面积较小,缩减了整个升降通道高度内的无用空间。另外,由于缆绳进入卷扬机缆绳槽的进入角度较小,故可防止缆绳受损。
由于将前述卷扬机和前述换向轮中至少一方固定在由前述电梯笼用导轨或前述平衡锤用导轨支承的横梁上,因此因缆绳的张力而作用于卷扬机的向上力与作用于换向轮的向下力在导轨内部相互抵消,减轻了施加于建筑物的力。
又由于使前述卷扬机的下端位于停止在前述升降通道最下层时的电梯笼底面的上方,因此即使地坑内淹水,也不会影响卷扬机。
又因为使前述卷扬机的下端位于第1层楼面的上方,因此即使地下层淹水,也不会影响卷扬机。
又因为使前述卷扬机的下端位于基准层楼面的上方,因此容易进行与电梯的运行相适应的维修。
又因为使前述卷扬机位于最高层楼面的上方,故容易调节换向轮与卷扬机之间的位置关系,便于维修。
又因为将前述卷扬机从下侧安装在支承前述换向轮的横梁上,因此可减轻作用于导轨的力。另外,换向轮与卷扬机之间的位置容易调节,便于维修。
又因为在支承前述换向轮的横梁上,将从下侧安装前述卷扬机的横梁做成防振结构,因此能有效地断绝卷扬机和换向轮的振动。
又因为将前述卷扬机和前述换向轮配置成在前述升降通道的横截面投影面上至少有一部分重叠的状态,因此可缩减升降通道空间。
又因为前述卷扬机上的绳轮或电动机在前述升降通道的横截面内比前述导轨的背面更向前述电梯笼伸出,因此可缩短升降空间。
又因为在与前述卷扬机大致相同高度、或前述卷扬机附近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位置配置对前述卷扬机作驱动控制的控制盘,因此容易对卷扬机及控制盘进行维修。
又因为使前述控制盘的下端位于停止在前述升降通道最下层时的电梯笼底面的上方,因此即使地坑淹水,也不会影响到控制盘。
又因为使前述控制盘的下端位于停止在前述升降通道第1下层时的电梯笼底面的上方,因此即使地坑淹水,也不会影响到控制盘。
又因为将前述换向轮中的一个作为驱动装置,因此可对应大容量的电梯装置。
又因为采用使前述换向轮与前述升降通道壁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可变、或者前述换向轮相互间在前述升降通道横截面内的配置距离可变的结构,因此即使电梯笼的尺寸不同,也能对应。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装置适用于那种具有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笼、在与前述电梯笼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平衡锤、限制前述电梯笼在水平方向移动的电梯笼用导轨、限制前述平衡锤在水平方向移动的平衡锤用导轨、悬挂前述电梯笼和前述平衡锤的缆绳、在前述升降通道内卷挂前述缆绳且经过该缆绳而使前述电梯笼及前述平衡锤升降的卷扬机的电梯装置。

Claims (4)

1.一种电梯装置,具有:
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笼,具有出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出入口两侧的第一和第二电梯笼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梯笼壁连接且与所述出入口相对的第三电梯笼壁;
限制所述电梯笼在水平方向移动的电梯笼用导轨;
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梯笼壁和所述升降通道水平横截面上的第一升降通道壁之间的平衡锤,所述第一升降通道壁面对所述第三电梯笼壁,所述平衡锤沿与所述电梯笼相反的方向升降;
限制所述平衡锤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平衡锤用导轨;
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为薄型并且具有绳轮和用于驱动该绳轮的电动机,所述卷扬机被设置成:当所述电梯笼停止在所述升降通道的最下层时位于电梯笼底面上方的位置,并且当所述电梯笼停止在最上层时位于电梯笼顶面下方的位置,所述卷扬机在所述第三电梯笼壁和所述升降通道水平横截面上的所述第一升降通道壁之间的所述第一升降通道壁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平衡锤分离;以及
悬挂所述电梯笼和所述平衡锤的缆绳,所述缆绳绕在所述绳轮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扬机被设置成使所述绳轮与所述第一升降通道壁相对,并且所述电动机被设置在第三电梯笼壁侧;
所述电梯装置还包括:第一换向轮,从所述绳轮至所述电梯笼的一部分缆绳绕于其上,所述第一换向轮设置成在所述升降通道水平横截面的投影面与所述卷扬机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并与所述电梯笼分离,所述第一换向轮的旋转面平行于面对所述第一电梯笼壁的第二升降通道壁,并且垂直于所述绳轮的旋转面;以及
第二换向轮,从所述绳轮至所述平衡锤的一部分缆绳绕于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向轮设置为:一部分缆绳从所述第一电梯笼壁和与所述升降通道水平横截面上的所述第一升降通道壁相对的第二升降通道壁之间经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轮装置的一部分比用于所述升降通道水平横截面上平衡锤的导轨更靠近所述第三电梯笼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所述电梯笼的吊滑轮,所述吊滑轮位于所述电梯笼下方;以及
用于所述平衡锤的吊滑轮,所述吊滑轮位于平衡锤中;其中
所述缆绳绕于用于电梯笼的吊滑轮和用于平衡锤的吊滑轮上以吊起所述电梯笼和平衡锤。
CNB031077900A 1999-12-06 1999-12-06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54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1999/006807 WO2001042121A1 (fr) 1999-12-06 1999-12-06 Dispositif d'ascenseur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159948A Division CN1231411C (zh) 1999-12-06 1999-12-06 电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5483A CN1515483A (zh) 2004-07-28
CN1285498C true CN1285498C (zh) 2006-11-22

Family

ID=142374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779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5498C (zh) 1999-12-06 1999-12-06 电梯装置
CNB9981599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1411C (zh) 1999-12-06 1999-12-06 电梯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1599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1411C (zh) 1999-12-06 1999-12-06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4) EP1378479B1 (zh)
JP (1) JP3489578B2 (zh)
KR (1) KR100473094B1 (zh)
CN (2) CN1285498C (zh)
DE (3) DE69935620T2 (zh)
WO (1) WO20010421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6339B2 (ja) * 2000-05-22 2012-03-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825368B2 (ja) * 2001-07-10 2011-11-3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04005177A1 (ja) * 2002-07-08 2004-01-1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WO2004041703A1 (ja) * 2002-11-07 2006-03-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292972C (zh) * 2002-11-08 2007-01-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4339578B2 (ja) * 2002-11-27 2009-10-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60236551D1 (de) * 2002-12-04 2010-07-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ufzugseinrichtung
JPWO2004065275A1 (ja) * 2003-01-23 2006-06-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602612A4 (en) * 2003-03-10 2009-08-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VATOR
JPWO2004101419A1 (ja) * 2003-05-14 2006-07-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350988B2 (ja) * 2003-07-14 2009-10-2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WO2005082767A1 (ja) * 2004-03-01 2005-09-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590930B2 (ja) * 2004-05-14 2010-12-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894153B (zh) * 2004-09-24 2010-07-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无机房电梯装置
CN101891097B (zh) * 2004-12-27 2011-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938212B (zh) * 2004-12-27 2011-0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5102441B2 (ja) * 2005-07-21 2012-12-19 日本エレベーター製造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0840054B1 (ko) * 2005-12-13 2008-06-19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2007284224A (ja) * 2006-04-19 2007-11-01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100872928B1 (ko) 2007-03-26 2008-12-08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WO2009030260A1 (en) * 2007-09-07 2009-03-1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pit maintenance device and method of pit maintenance
JP2010184791A (ja) * 2009-02-13 2010-08-2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FR2962428B1 (fr) * 2010-07-09 2012-08-17 Tech Et Mecanique Des Elevateurs Installation d'ascenseur de faible encombrement destinee a etre montee dans un batiment ou un edifice
JP5665666B2 (ja) * 2011-06-22 2015-0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2674111B (zh) * 2012-06-04 2015-06-17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钢丝绳的绕绳结构
CN105452141B (zh) * 2013-07-22 2018-04-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US10392226B2 (en) * 2014-07-03 2019-08-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JP2016079010A (ja) * 2014-10-21 2016-05-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の改修方法
CN105084171B (zh) * 2015-08-27 2018-02-09 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
DE102015014002B3 (de) * 2015-10-29 2017-03-30 Metallverarbeitungsgesellschaft Schubert & Co. (Gmbh & Co. Kg) Munitionsaufzug für Schiffe
JP6158391B1 (ja) * 2016-05-10 2017-07-0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6115414A (zh) * 2016-08-31 2016-11-16 天津市奥瑞克电梯有限公司 新型无机房电梯布置
JP2018144977A (ja) * 2017-03-07 2018-09-2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非常用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1586A (ja) * 1985-08-21 1987-03-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ベ−スメントエレベ−タ用綱車支持装置
JPH05213560A (ja) * 1992-01-09 1993-08-24 Otis Elevator Co リニアモータ式エレベーター
FI95689C (fi) * 1994-06-23 1996-03-11 Kone Oy Hissikoneisto
IT1270195B (it) * 1994-06-09 1997-04-29 Aldo Loiodice Dispositivo ascensore, montacarichi o simili autoportante
FI98296C (fi) * 1994-12-28 1997-05-26 Kone Oy Vetopyörähissi ja vetopyörähissin koneistotila
FI100791B (fi) * 1995-06-22 1998-02-27 Kone Oy Vetopyörähissi
EP0763495A1 (de) * 1995-09-15 1997-03-19 Inventio Ag Maschinenrahmen
JP3225811B2 (ja) * 1995-11-06 2001-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19546590C2 (de) * 1995-12-13 2000-06-15 Wittur Aufzugteile Gmbh & Co Hebezeug
JPH1160117A (ja) * 1997-08-25 1999-03-0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
JP2001518434A (ja) * 1997-10-01 2001-10-16 ウィットウール、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ケーブル/ロープエレベータ
JPH11228054A (ja) * 1998-02-09 1999-08-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262796B2 (ja) * 1998-03-04 2009-05-1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吊り構造
MY121775A (en) * 1998-04-28 2006-02-28 Toshiba Kk Traction type elevator apparatus
JP4262805B2 (ja) * 1998-09-03 2009-05-1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157631B2 (ja) * 1998-11-19 2008-10-01 日本エレベーター製造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装置
ATE306455T1 (de) * 1999-08-19 2005-10-15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in einem aufzugsschacht angeordneten antriebseinhe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51955A1 (en) 2001-11-07
CN1334779A (zh) 2002-02-06
DE69935620T2 (de) 2007-12-06
CN1231411C (zh) 2005-12-14
EP1378478B1 (en) 2006-08-30
EP1151955A4 (en) 2003-05-21
EP1801062A1 (en) 2007-06-27
KR20020006515A (ko) 2002-01-19
DE69936399T2 (de) 2008-02-28
EP1378479A2 (en) 2004-01-07
EP1151955B1 (en) 2007-06-27
CN1515483A (zh) 2004-07-28
EP1378479A3 (en) 2004-01-21
JP3489578B2 (ja) 2004-01-19
KR100473094B1 (ko) 2005-03-08
EP1378478A2 (en) 2004-01-07
EP1378479B1 (en) 2007-03-21
DE69935620D1 (de) 2007-05-03
DE69942377D1 (de) 2010-06-24
EP1801062B1 (en) 2010-05-12
DE69936399D1 (de) 2007-08-09
WO2001042121A1 (fr) 2001-06-14
EP1378478A3 (en) 2004-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5498C (zh) 电梯装置
CN1094887C (zh) 电梯装置
CN1244485C (zh) 牵引轮式电梯、电梯轿厢及其悬挂方法以及转向滑轮的用途
CN1212261C (zh) 电梯
CN1221457C (zh) 电梯装置
CN1533356A (zh) 电梯装置
CN1187253C (zh) 电梯装置
CN1286210A (zh) 电梯装置
CN1205106C (zh) 无机器间的电梯系统
CN1213939C (zh) 电梯装置
CN1496329A (zh) 电梯装置
CN1302979C (zh) 电梯装置
CN1681729A (zh) 无机房的电梯系统
JP2003146555A (ja) エレベータ
CN1295131C (zh) 电梯装置
JP426280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10845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0345742C (zh) 电梯装置
CN1761608A (zh) 电梯装置
CN1292971C (zh) 电梯装置
CN1675122A (zh) 电梯
CN1110441C (zh) 有限速器的电梯
CN1261343C (zh) 电梯用卷扬机及电梯装置
CN1511778A (zh) 无机房电梯系统
CN100340466C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2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