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4617A - 具有带改进的摩擦件的摩擦机构的阻尼圆盘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带改进的摩擦件的摩擦机构的阻尼圆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4617A
CN1284617A CN00122792A CN00122792A CN1284617A CN 1284617 A CN1284617 A CN 1284617A CN 00122792 A CN00122792 A CN 00122792A CN 00122792 A CN00122792 A CN 00122792A CN 1284617 A CN1284617 A CN 1284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power input
disc assembly
input link
damping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22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967C (zh
Inventor
长野民男
中西三郎
北村吉孝
今中秀幸
上原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ed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xed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87037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2251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4335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560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33596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224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Exedy Corp filed Critical Exed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84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4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9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9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9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3Wound springs
    • F16F15/12313Wound spr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 or shape of spring-containing windo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3Wound springs
    • F16F15/1238Wound springs with pre-damper, i.e. additional set of springs between flange of main damper and hu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构思了一种供设置在动力输入旋转构件和动力输出旋转构件之间的小盘簧之两相对端使用的弹簧座。动力输入构件和动力输出构件分别与该弹簧座的具有V形截面的倾斜部分之一相接触。还可以在弹簧座上设有一第一支承部分和一第二支承部分,这样弹簧座就决定了动力输入构件相对于动力输出构件的相位或取向。还可以设置一个具有摩擦调整元件的树脂制摩擦件。摩擦调整元件是通过模压设置在摩擦件的本体部分的摩擦发生面内的,它可以改变摩擦件的摩擦系数。

Description

具有带改进的摩擦件的摩擦机构的阻尼圆盘组件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96108894.X、申请日为1996年7月24日、题为“具有改进弹簧座的阻尼圆盘组件”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诸弹性件和诸摩擦件以用来减震的阻尼圆盘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摩擦件以及和所述诸弹性件一起使用的改进的弹簧座。
用于例如机动车之类的离合器圆盘组件通常设置了一圆盘状的动力输入板、带有一径向延伸的凸缘的动力输出轮毂、以及设置在动力输入板和动力输出轮毂之间以限制它们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弹簧。或者,也可以设置一个分开的轮毂/中间板型阻尼圆盘组件。在这种型式的阻尼圆盘组件中,传统的凸缘部分和轮毂部分分开,用低刚性的弹簧则将分开的凸缘和轮毂部分联接起来。
在分开的轮毂/中间板型阻尼圆盘组件中,与分开凸缘和轮毂部分联接的弹簧设置在一于轮毂侧的凸缘部分内形成的容座以及在分开凸缘内形成的容座之中。弹簧座设置在弹簧的两相对侧沿弹簧座圆周方向的外周侧端面分别与轮毂侧的凸缘部分的容座部分以及分开凸缘的容座部分相接触。
如上所述的用于离合器圆盘组件的传统的弹簧座中,与分开凸缘部分以及轮毂凸缘部分的容座相接触的部分都是作成具有V形截面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从弹簧座的两径向相对侧起逐渐地向弹簧座的内周侧降低。换言之,两个倾斜面的底部沿弹簧座的轴向延伸。轮毂侧凸缘部分的容座部分和分开凸缘的容座部分朝着内周侧延伸,并且分别与两个倾斜面中的一个相接触。
当要组装一个阻尼圆盘时,弹簧座通常已经连接于弹簧的两相对端。组装流水线上的操作者将弹簧座和弹簧安置在由轮毂凸缘部分的容座和分开凸缘部分的容座所限定的空间内。这时,必须使弹簧座正确地取向以进行安装,这样,才能使得具有V形横截面的倾斜面与轮毂侧的凸缘部分以及分开凸缘的容座的每个倾斜部分相对应。换言之,在安装过程中,弹簧座的取向是很关键的。例如,如果弹簧座相对于正确的取向转过90度的话,它就不能被安装。鉴于此,操作者在安装过 程中必须注意弹簧座的取向。在组装过程中,弹簧座的取向可能会发生错误,而且必须要正确取向也降低了操作效率。
另一些离合器圆盘组件中设置了一个盘形动力输入板和一动力输入轮毂、动力输入轮毂具有一与其外周部分一体形成之凸缘、以及设置在动力输入板和凸缘之间以限制它们之间的相对移动的诸弹簧。所述凸缘可以通过例如冲切之类的手段形成诸窗孔,以便用来容纳诸弹簧。诸弹簧的周向相对端与窗孔的相应边缘接触。动力输入板上设有用来支承弹簧的周向相对端的支承部分。在这种构造下,当动力输入板旋转时,转矩通过弹簧传递给轮毂。
或者,也可以设置一种分开轮毂/中间板型离合器圆盘。这种型式的离合器圆盘中,传统的凸缘部分和轮毂部分分开,并且通过诸弹簧联接在一起。这种型式的离合器圆盘组件可以产生较大的扭转角位移,而且还能获得两种扭转特性水平。小弹簧的两端相对上设有一对弹簧座。凸缘部分和轮毂部分上设有轮齿,这些轮齿彼此周向地隔开,而且凸缘部分的轮齿和轮毂部分的轮齿互相啮合在一起。
如上所述的离合器圆盘组件中,轮毂部分的轮齿朝着一负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是偏移的,即,在无扭转的状态下,凸缘部分的各轮齿之间的位置是中心偏移的位置。换言之,轮毂部分相对于凸缘部分的扭转角位移在正方向(旋转的方向)上较大,而在负方向上较小。
这样的构造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希望有的噪声。可以根据不同的机动车型式/型号来改变扭转角位移的特性,以达到降低这些声音的目的。可以通过改变凸缘部分和轮毂部分的构造来改变扭转角位移特性,然而这样就可能增加用来制造相关改进型部件的生产成本。
上述的离合器圆盘组件还包括一个迟滞转矩发生机构,该机构包括压缩接触在所述轮毂的凸缘上的诸摩擦件、以及用来将诸摩擦件紧压在凸缘上的锥形弹簧。最好是为稳定迟滞转矩。迟滞转矩发生机构的摩擦件相对于动力输入板或凸缘都是不能转动的,此外,希望要获得较高的操作效率的话,所述的迟滞转矩发生机构最好是与动力输入板或动力输出轮毂之一整体地连接的。
还设置了摩擦件,该摩擦件带有与动力输入板相配合、并且阻止相对于动力输入板的相对移动的接合部分。在这一装置中,摩擦件和锥形弹簧通过所述的接合部分整体地安装在动力输入板上。
用这种装置的话,摩擦件在操作过程中总是相对于动力输出轮毂转动,这样就稳定了所产生的迟滞转矩。此外,由于摩擦件和锥形弹簧一体地安装在动力输入板上,所以该装置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机构而便于携带,因而加强了操作效率。
所述摩擦件的接合部分是弹性的,而且其轴向延伸的内装配部分也构造成一定的形状以装配到动力输入板上形成的孔内。鉴于此,这种类型的摩擦件通常是由树脂模制的。
然而,由于树脂模制的摩擦件通常有较低的摩擦系数,所以不能达到足够的摩擦力,尤其是不能有效地吸收由于加速/减速而带来的振动。还有,在初始条件下,由于诸摩擦件并不是均匀地和动力输入板接触,所以摩擦系数也就变得不稳定。这样就不能得到像希望大小的迟滞转矩。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通过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摩擦件而获得一较高的摩擦系数。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摩擦系数稳定的、树脂材料制的摩擦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一动力输入构件和一动力输出构件之间设置了一用于一阻尼圆盘组件的摩擦件,该摩擦件可以为响相应动力输入构件和动力输出构件的相对转动而滑动,该摩擦件包括:一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本体部分且在本体部分一侧设有一摩擦发生面以及一与本体部分的第二侧形成一体的接合部分,该接合部分从移离所述摩擦发生面的方向延伸。在本体部分的摩擦发生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了一摩擦调整元件,制成摩擦调整元件的材料的摩擦系数和制成本体部分的材料不一样。
较佳的是,摩擦调整元件的摩擦系数大于本体部分的摩擦系数。
较佳的是,摩擦调整元件是模制在所述本体部分上的。
较佳的是,摩擦调整元件是一个形成在所述摩擦发生面上的涂层。
较佳的是,接合部分包括一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内装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阻尼圆盘组件包括一动力输入构件以及一邻接于所述动力输入构件的动力输出构件,动力输出构件可相对于动力输入构件转动,动力输出构件上设有一径向向外、平行于动力输入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凸缘。该阻尼圆盘组件还包括一用来在周向上弹性地联接动力输入构件和动力输出构件的弹性件以及一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入构件和所述动力输出构件之间的摩擦件,所述摩擦件设有一个与动力输入构件和动力输出构件中的一个相接触的摩擦发生面,该摩擦发生面还设有与所述动力输入构件和所述动力输出构件中的一个相配合的接合部分以进行旋转,该摩擦发生面的至少一个部分上设有一摩擦调整元件,该摩擦调整元件是由摩擦系数不同于所述摩擦件的材料制成的。还设置了一弹簧件,它用来推动所述摩擦件的摩擦发生面,使其抵住所述动力输入构件和所述动力输出构件中的一个。
较佳的是,摩擦件是由树脂材料制成的。
较佳的是,摩擦调整元件是用下列材料中的一种制成的,它们是:橡胶基的混纺物、树脂混纺物、玻璃纤维增强的材料、以及陶瓷材料。较佳的是,摩擦调整元件是模制到摩擦发生面之中的,其摩擦系数大于所述摩擦件。
较佳的是,摩擦调整元件是一个形成在所述摩擦发生面上的、用来调整摩擦系数的涂层。
较佳的是,涂层包括一个熔射喷涂的酚醛树脂涂层。
较佳的是,涂层包括一个熔射喷涂的锌涂层。
较佳的是,涂层包括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通过在摩擦发生面上设置摩擦调整元件来调整摩擦发生面的摩擦系数,这样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摩擦系数。还可以在摩擦发生面上设置一涂层来改变阻尼圆盘组件的摩擦特性。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一些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通过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明显,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一侧面剖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离合器圆盘组件;
图2是切除了一部分后的离合器圆盘组件的部分剖示图,图2是从图1中箭头Ⅱ的方向来看的,而图1是沿图2中线Ⅰ-Ⅰ剖取的剖示图;
图3是示出了图1中A部分的离合器圆盘组件的局部视图,其比例略为放大,示出了该离合器圆盘组件的细节部分;
图4是图2中一部分的局部视图,其比例略为放大,示出了离合器圆盘组件的弹性件和相应的弹簧座的细节;
图5是图4中所示弹簧座从离合器圆盘组件中移下来后的侧视图;
图6是在图5中箭头Ⅵ方向上看到的、图4中所示弹簧座从离合器圆盘组件中移下来后的端视图;
图7是和图1相类似的、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离合器圆盘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离合器圆盘组件切除了一部分后的部分剖示图,图8是从图7中箭头Ⅷ的方向来看的,而图7是沿图8中线Ⅶ-Ⅶ剖取的剖示图;
图9是一从图7和8中所示离合器圆盘组件中移下来的轮毂的端视图,其比例略为放大;
图10是沿图9中线Ⅹ-Ⅹ剖取的轮毂横剖示图;
图11是示出了图7中A部分的离合器圆盘组件的局部视图,其比例略为放大,示出了该离合器圆盘组件的摩擦机构的细节部分;
图12是一从图11所示的摩擦机构中移下来的第一摩擦垫圈的正视图;
图13是沿图12中ⅩⅢ-ⅩⅢ线剖取的、从箭头所指的方向上看到的第一摩擦垫圈的横剖面图;
图14是一从图11所示的摩擦机构中移下来的第二摩擦垫圈的正视图;
图15是沿图14中ⅩⅤ-ⅩⅤ线剖取的、从箭头所指的方向上看到的第二摩擦垫圈的横剖面图;
图16是沿图14中ⅩⅥ-ⅩⅥ线剖取的、从箭头所指的方向上看到的第二摩擦垫圈的横剖面图;
图17是图7和8中所示的离合器圆盘组件的轮毂和一副板的局部视图,示出了轮毂、副板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弹簧的配合状况;
图18是和图2和8相类似的、切除了一部分后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离合器圆盘组件;
图19是和图3和11相类似的离合器圆盘组件的局部视图,示出了图18所示的离合器圆盘组件之第三实施例的一摩擦机构,其比例略为放大;
图20是和图15相类似的、示出了从图19所示的摩擦机构中移下来的一第二摩擦垫圈的横剖面图;
图21是和图16相类似的、示出了从图19所示的摩擦机构中移下来的一第二摩擦垫圈的横剖面图;
图22是从图19所示的摩擦机构中移下来的一第一锥形弹簧的示意图;
图23是从图19所示的摩擦机构中移下来的一第二锥形弹簧的示意图;
图24和25是图19所示摩擦机构比例进一步地放大的局部横剖面图;
图26是和图24和25相类似的局部横剖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摩擦机构。
图1中示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离合器圆盘组件1。该离合器圆盘组件1用来将一个转矩从位于图1左侧的一发动机(未示)传递到位于图1右侧的传动机构。图1中线0-0表示离合器圆盘组件1的旋转轴线。
离合器圆盘组件1包括一用作动力输出元件的轮毂2、用作动力输入部件的一离合器圆盘3和一保持板4、一用作中间部件的副板5、设置在副板5和轮毂2之间以限制它们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小弹簧6、设置在板件3和4以及副板5之间以限制它们之间相对移动的大弹簧7、以及一个根据板件3和4以及轮毂2之间的相对转动来产生预定量的滞后转矩的摩擦阻力发生的机构8。
在该离合器圆盘组件1的中心部分设置了一个连接于传动机构之转轴(未示)的轮毂2。轮毂2包括一个轴向延伸的圆柱形凸台2a以及一个与凸台2a之外周面整体成形的凸缘部分2b。凸台2a的内周侧设置了用来和传动机构的转轴(未示)进行花键接合的花键孔2f。如图2所示,凸缘部分2a上设置了多个径向向外延伸的外外突起2c。副板5的内周部分设置了内周轮齿5D,这些内周轮齿5D和各外周轮齿2C之间的部分相对应。各外周轮齿2C和内周轮齿5d之间在周向上有一预定的间隙。
如图4所示,在凸缘部分2B的两个径向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了容座2D。形成在沿容座2D圆周方向的两侧相对侧上的支承部分2E是周向地倾斜的。
轮毂2的凸缘部分2B的外周缘上设置了一副板5(一分开设置的凸缘),该副板与轮毂2的凸缘部分2B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副板5是圆盘形板。从图2清楚可见,副板5包括四个径向向外的延伸部分5A。每个延伸部分5A上都有一个周向延伸的窗孔5B。在各延伸部分5A之间设置了外侧缺口部分5C。
如图4所示,在容座2D和5E所限定的空间内设置了一对弹簧座32和一个浮动橡胶31。从图5和图6清楚可见,弹簧座32是由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方形弹簧座本体33和一个从弹簧座本体33延伸的突伸部分34组成。突伸部分34形成在弹簧座本体33的一个接收面上。小弹簧6和接收面35接触,而突伸部分34则延伸入小弹簧6中。弹簧座本体33的接收面35的另一侧的接触面36上设有互相垂直的、V形截面的倾斜部分37和38。接触面36被倾斜部分37和38分隔成四个方形部分。倾斜部分37和38有一定的斜度,它们从四条边的每一边的中间起向接触面36的中心部分低陷下去。在这种配制下,支承部分2E和5F和倾斜部分37或38中的一个是相接触的。
在传统的弹簧座中,弹簧座的连接方向是固定的,而且弹簧座必须要正确地设置,以使倾斜面的V形截面部分与支承部分正确地相接触。换言之,弹簧座必须要正确地加以设置以使带有V形截面的倾斜面的边界线在轴向上延伸,而且正方形四条边中只有两条可以位于上部。在本发明的弹簧座中,正方形四条边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位于上部,从而提高了连接弹簧座的操作效率。
小弹簧6中设置了一个浮动橡胶31(图4)。
副板5的两相对侧设置了一离合器板3和一保持板4。板件3和4基本上是一对圆盘状的板件,并且可旋转地设置在轮毂2的凸台2A的外周侧。板件3和4在它们的外周部分藉诸接触销11而互相连接起来。每个销子11都穿过副板5上的缺口部分5C。销子11和缺口5C周向地保持了一个预定的空间,这样板件3、4和副板5之间就可以彼此相对地旋转。
离合器圆盘3的外周边上设置了一个摩擦面部分10。该摩擦面部分10包括诸环形缓冲板12和多个摩擦衬片13。缓冲板12的环形部分12A藉接触销11固定于离合器板3。缓冲板12的外周侧设置了多个缓冲部分12B。诸摩擦衬片13固定在缓冲部分12B的两相对侧。
离合器板3和保持板4在相应于副板5的窗孔5B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诸窗孔3A和4A。在每个窗孔3A和4A的两径向相对侧径向地向外突起的诸保持部分3B和4B。
该离合器圆盘组件1中使用了四个大弹簧7,每一大弹簧7都设置在副板5的窗孔5A的范围内。在诸大弹簧7中设置了诸小弹簧,它们位于两个径向相对地位置上。通过保持板4的保持部分4B和离合器板3的保持部分3B的作用就可以制止大弹簧7的轴向移动。
下面将要对摩擦阻力发生机构8进行描述。
摩擦阻力发生机构8由诸环状元件构成,每个环状元件都沿着轴线方向设置在离合器板3的内周部分和保持板4的内周部分之间,而且设置在凸台2A的外周缘上。
摩擦阻力发生机构8的构件包括一第一摩擦垫圈14、一第二摩擦垫圈15、一第一锥形盘簧16、一第二锥形盘簧17、以及一第三摩擦垫圈18。
第一摩擦垫圈14是一个树脂制的圆盘状元件。该第一摩擦垫圈14与轮毂2的凸缘部分2B之传动侧上的一侧面相接触。在第一摩擦垫圈14和保持板4的之间轴向地设置了呈压缩的状态第一锥形盘簧16。
第二摩擦垫圈15也是一个树脂制的圆盘状元件,并且被设置在第一摩擦垫圈14的外周侧。该第二摩擦垫圈15和副板5的内周端面接触。第二摩擦垫圈15和第一摩擦垫圈14相接合,以使它们不能相对地旋转。第二摩擦垫圈15上设有一个突起,该突起可与保持板4相接合,以使第二摩擦垫圈15和保持板4不能相对旋转,但是可以在轴向上移动。在第二摩擦垫圈17和保持板4之间轴向地设置了呈压缩状态的第二锥形盘簧17。
第三摩擦垫圈18轴向地设置在离合器板3的内周部分和轮毂2的凸缘部分以及副板5的内周边缘之间。
下面将要描述该离合器圆盘组件1的操作情况。
当摩擦衬片13与发动机一侧的一飞轮(未示)压触时,发动机侧飞轮的转矩就被传递给离合器板3和保持板4。该转矩通过大弹簧7、副板5和小弹簧6传递到轮毂2,接着再输出到传动侧的转轴。
从发动机侧的飞轮传递到离合器圆盘组件1的扭转振动可导致板件3、4和轮毂2之间的规则的相对转动。这时,诸小弹簧6和大弹簧7就受到压缩,在摩擦阻力发生机构8中产生滞后转矩。
下面将要描述转矩的特性。
当发动机侧飞轮和离合器圆盘组件1之间的转动(扭转)位移较小时,板件3、4和副板5一同旋转。这便导致轮毂2相对于它们的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小弹簧6在周向上受压缩,第一摩擦垫圈14和第三摩擦垫圈18可沿着轮毂2的凸缘部分2b滑动。当飞轮和离合器圆盘组件之间的转动位移变大时,浮动橡胶31和弹簧座32发生压斩接触。这种移动一直持续到外周轮齿2C和内周轮齿5D接触为止。这样便可以获得所需的低刚性/低迟滞的转矩。
当发动机侧飞轮和离合器圆盘组件1之间的转动位移较大时,副板5和轮毂2一同旋转。这便导致板件3、4相对于它们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大盘管7受到压缩,第一摩擦垫圈14可沿着轮毂2的凸缘部分2B滑动,第二摩擦垫圈15沿着副板5的内周侧表面滑动,而第三摩擦垫圈18则沿着轮毂2的凸缘部分2B以及副板5的内周部分滑动。这种移动一直要持续到接触销11和缺口部分5C接触为止。这样便可以获得高刚性/高迟滞的转矩。
在装配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弹簧座时,装配的操作者可以使该弹簧座的带有V形截面的多个倾斜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部分与动力输入旋转板及动力输出旋转板相接触。换言之,弹簧座的取向不再是如已有技术那样成为关键的因素,因而提高了组装该阻尼圆盘组件和插入弹簧座的操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弹簧座中,在装配阻尼圆盘组件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弹簧座的四个取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因而加强了组装阻尼圆盘组件的操作效率。
图7中示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圆盘组件1’。该离合器圆盘组件1’用来有选择地将一个转矩从位于图7左侧的一发动机(未示)传递到位于图7右侧的传动机构(未示)。图7中线0-0表示离合器圆盘组件1的旋转轴线。而图8和图17中的R1则表示离合器圆盘组件1’的转动方向。
离合器圆盘组件1’包括一用作动力输出元件的轮毂2’、用作动力输入部件的一离合器圆盘3和一保持板4、一用作中间部件的副板5、设置在副板5和轮毂2’之间以限制它们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小弹簧6、设置在板件3和4以及副板5之间以限制它们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大弹簧7、以及一个根据板件3和4以及轮毂2’之间的相对转动来产生预定量的迟滞转矩的摩擦阻力发生机构8。
在该离合器圆盘组件1’的中心部分设置了一个连接于传动机构之转轴(未示)的轮毂2’。轮毂2’包括一个轴向延伸的圆柱形凸台2a以及一个与凸台2a之外周面一体成形的凸缘部分2b。在凸缘部分2B的的周向上以一定的间隔设置了多个突起2C。如图9和17所示,在凸缘部分2B的两径向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缺口2D,以用来容纳如下文所述的小弹簧6的两个周向相对端。此外,凸台2a的内周侧设置了用来和传动机构的转轴(未示)进行花键联接的花键孔2f。
在轮毂2’的凸缘部分2B的外周侧设置了一副板5。该副板5是一个圆盘形的板件。如图8所示,副板5包括四个径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分5A。每个延伸部分5A上都设有一在周向延伸的窗孔5B。
各个延伸部分5A之间设置了外侧缺口5C。在副板5的内周侧的相应于轮毂2’的各个突起部分2C之间的部分的位置上有向内延伸的诸突起5D。如图8和17所示,突起2C和内突起5D之间有一预定的间隙。这便使得轮毂2’和副板5能够彼此相对地转动一预定的角度。
如图8和17所示,在副板5的内周侧的相应于轮毂2’的缺口2D的位置上有内侧容座5E。在缺口2D和内侧容座5E所限定的空间内设置了诸小弹簧6。在小弹簧6的两相对端上设置了弹簧座元件40。从图17清楚可见,弹簧座40包括一个圆盘状的座体部分41以及一个从座体部分41延伸到小弹簧6内的插入部分42。座体部分41包括一第一支承部分43和在周向上比第一支承部分43更进一步延伸的一第二支承部分44。换言之,第二支承部分44比第一支承部分43离开弹簧延伸的部分更厚。在R1侧的弹簧座40中,第一支承部分43由内侧容座5E来支承,第二支承部分44由缺口2D来支承,而在R2侧的弹簧座40中,第一支承部分43由缺口2D来支承,第二支承部分44由内侧容座5E来支承。于是,如同下文将要详细解释的那样,在R1侧的切口2D的相位相对于内侧容座5E的相位而变化。还有,在图17所示的构造中,当处在一个无扭转的状态时,轮毂2’的突起2C是设置在各向内延伸突起5D之间的中间位置上的。此外,在无扭转的状态下,轮毂2’可以沿着R1或R2的方向相对于副板5有5度角位移的转动。
应该理解,弹簧座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类似于以上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用来将弹簧座40保持在容座2D和5E内之倾斜部分37和38的倾斜部分。
上面所提及的相位是和轮毂2’和副板5的两个相关方面有关。如图17所示,特别的是,诸向内延伸突起5D和诸突起2C具有一定的形状,这样诸突起2C就可以均匀地配置在相邻的向内延伸突起5D之间。在第二实施例中,诸突起2C是在相邻的两向内延伸突起5D的正中间。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诸突起2C在相邻的向内延伸突起5D之间是中心偏移的。从第二实施例中的对中设置到第一实施例中的中心偏移设置之间的位移就是一种相位移。此外,内侧容座5E和缺口部分2D通常有相同的周向长度,但是如图17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弹簧座40的上述取向,内侧容座5E和缺口2D便会彼此偏移。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4),内侧容座5E和缺口2D则基本上是对齐的。第二实施例中,诸弹簧座40的取向导致了内侧容座5E和缺口2D之间的相位移,而且无需改变内侧容座5E和缺口2D或者向内延伸突起5D和诸突起2C的取向升重新设计其形状和位置。
诸向内延伸突起5D和诸突起2C的形状和位置基本上和图1-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然而,由于弹簧座40的这种形状和取向,所以副板5的诸突起5D不再偏离轮毂2’,但是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不同的是,内侧容座5E和缺口2D是偏离的,而第一实施例中则在相应的突起之间偏移。由于第一支承部分43和第二支承部分44是非对称地安装在内侧容座5E和缺口2D中,所以如图17所示的弹簧座体41的取向在下文中被称作“异相”(不同了)。在一变化的条件下(没有示出,但是和第一实施例相类似),第一支承部分43和第二支承部分44对称地安装在内侧容座5E和缺口2D内,这将在下文中被称作“同相”。因而术语“异相”意指在无扭转时内侧容座5E和缺口2D处在不周向对齐的条件下。而术语“同相”意指在无扭转时内侧容座5E和缺口2D处在周向对齐的条件下。所以,第一实施例是处于同相,而如图17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则处于异相。较佳的是,只要有一个座体元件41相对于图17所示的取向是反向(转过180°),第二实施例的相位就转变为同相。
如果第二实施例的相位转为同相,在无扭转的状态下,轮毂2’的突起2C便会在副板5的各向内延伸突起5D之间朝着R2方向移动。换言之,在无扭转的状态下,轮毂可以相对于副板5朝着R1方向转7度,朝着R2方向转3度。换言之,该较佳实施例可以改变传统构造的扭转特性,该实施例包括了由小弹簧6轮毂2’和副板5连接起来的,所述小盘簧是藉结构改进的弹簧座40而加以连接的。这种方式下,与改变轮毂的缺口或副板的容座部分相比,改进弹簧座40的结构更易于实施而且成本较低。此外,每个弹簧座元件40都具有相同的构造,这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样设置的扭转角位移的特性并不限于该较佳实施例,也可以有其它的变化。
副板5的两相对侧设置了一离合器板3和一保持板4。板件3和4基本上是一对圆盘状的板件,并且可旋转地啮合在轮毂2’的凸台2A的外周侧。板件3和4在它们的外周部分藉诸接触销11而互相连接起来。每个接触销11都穿过副板5上钱部的缺口5C。在接触销11和缺口5C之间周向地保持了一个预定的间隙,这样板件3、4和副板5之间就可以彼此相对地旋转。
离合器圆盘3的外周部分上设置了一个摩擦表面部分10。该摩擦表面部分10包括环形诸缓冲板12和多个摩擦衬片13。缓冲板12的一环形部分12A藉接触销11固定于离合器板3。缓冲板12的外周侧设置了多个缓冲部分12B。诸摩擦衬片13固定在缓冲部分12B的两相对侧。一个发动机侧的飞轮(未示)相对于摩擦衬片13设置在图7的左侧。当摩擦衬片13通过压板装置(未示)而和飞轮压触时,发动机侧的转矩便被输入到离合器圆盘组件1’。
离合器板3和保持板4在相应于副板5的窗孔5B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诸窗孔3A和4A。大弹簧7被设置在窗孔3A和4A所限定的空间内。在每个窗孔3A和4A的两径向相对的两侧径向向外突伸了诸保持部分3B和4B。
该离合器圆盘组件1’中共使用了四个大弹簧7,每个大弹簧7都设置在各窗孔5A的范围内。在诸大弹簧7中设置了诸直径较小的诸小弹簧58。诸大弹簧7和58的周向相对端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窗孔5B、3A和4A的周向相对端接触。
通过保持板4的保持部分4B和离合器板3的保持部分3B就可以限制大弹簧7的径向和轴向的移动。
还设置了与摩擦阻力发生机构8(下面将要作描述部分)相配的四个孔3C和四个孔4C,这些孔分别在离合器板3和保持板4的内侧彼此周向地隔开。
下面将要对摩擦阻力发生机构8进行描述。
摩擦阻力发生机构8由诸环状元件构成,每个环状元件都沿轴线方向设置在离合器板3的内周部分和保持板4的内周部分的之间,而且设置在凸台2A的外周缘上。摩擦阻力发生机构8包括一第一摩擦垫圈14、一第二摩擦垫圈15、一第一锥形盘簧16、一第二锥形盘簧17、以及一第三摩擦垫圈18。
第一摩擦垫圈14是一个由树脂材料制的圆盘状元件。如图11所示,该第一摩擦垫圈14的内周边邻接于凸台2A。而且,该第一摩擦垫圈14的一个侧面与轮毂2’的凸缘部分2B以及突起2C的传动侧的侧面相接触。如图11、12和13所示的第一摩擦垫圈14包括一圆盘部分14A以及一从圆盘部分14A的内周侧延伸到传动侧的环状延伸部分14B。所述环状延伸部分14B的传动侧上设有一环形槽14C。圆盘部分14A的外周边上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诸突起14D。
如图8和11所示,在第一摩擦垫圈14和保持板4的之间轴向地设置了第一锥形盘簧16。该第一锥形盘簧16的外周端由保持板4来支承,而第一锥形盘簧16的内周端则与第一摩擦垫圈14的环状延伸部分14B上形成的环形槽14C相接触。该第一锥形盘簧16是呈压缩状态设置的并且将第一摩擦垫圈14推向轮毂2’的凸缘部分2B和突起2C。该锥形盘簧16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切口。设置这些切口是为了限制由于摩擦垫圈14的磨损,根据第一锥形盘簧16的变形而限制弹簧推动力的变化。
从图14、15、16清楚可见,第二摩擦垫圈15也是一个圆盘状元件,如图11所示,它基本上被设置在第一摩擦垫圈14所在的同一平面内。该第二摩擦垫圈15在第一摩擦垫圈14的外周侧上与第一摩擦垫圈片是同心地设置。第二摩擦垫圈15是用与第一摩擦垫圈14相同的材料制成,而且其摩擦系数也和第一摩擦垫圈14大致相同。该第二摩擦垫圈15包括一个圆盘部分15e以及一个从圆盘部分15的内周侧延伸到传动侧的环状延伸部分15B。圆盘部分15A的发动机侧的侧面与副板5的内周端面接触。沿所述环状延伸部分15B的传动侧的端面的圆周方向形成四个等距离凹槽15E。第一摩擦垫圈14的突起14D和凹槽15E相配合,使得该两垫圈在周向上不能相对移动,但是在轴向上可相对移动。突起14D和凹槽15E之间有一预定的间隙。环状延伸部分15B上设有四个突起,它们在各个凹槽15E之间朝着传动侧延伸。这些突起包括包括两个扣接突起15C和两个杆状突起15D。在本实施例中,将同种类型的突起彼此面对地设置。扣接突起15C通过一轴向延伸的狭槽分成两部分,而且其顶端设置了一个钩形的扣接件。该扣接突起15C和在保持板4上形成的孔4C相啮合。通过在扣接突起15C上魂成的扣接部分可使得第二垫圈15难于沿轴向从保持板4取下来。所述杆状突起15D和形成在保持板4上的另一个孔4C相啮合。
第二锥形盘簧17轴向地设置在第二摩擦垫圈15和保持板4之间。从图11可以看到,第二锥形盘簧17的内周上设有多个切口。设置这些切口是由于摩擦垫圈14的磨损,根据第一锥形盘簧16变形而限制第二锥形弹簧17的推力变化。该第二锥形盘簧17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第二锥形盘簧17的外周端与保持板4接触,而其内周端或是突起17B则与第二摩擦垫圈15的环状延伸部分15B的传动侧的侧面相接触。在这种配置下,第二锥形盘簧17将第二摩擦垫圈15推向副板5的传动侧的侧面。这时,第二锥形盘簧的推动力被设定为大于第一锥形盘簧16的推动力。第二锥形盘簧17的诸切口17A与扣接突起15C、杆状突起15D以及凹槽15C相一致,以使它们不相互影响。
如图11所示,第三摩擦垫圈18轴向地设置在离合器板3的内周部分和轮毂2的凸缘部分2b以及副板5的内周端部之间。第三摩擦垫圈15是用大致与第一摩擦垫圈14和第二摩擦垫圈15相同的材料制成,而且其摩擦系数也和第一、第二摩擦垫圈大致相同。第三摩擦垫圈18的传动侧的侧面与凸缘部分2B的侧面以及副板5的内周端部的侧面相接触。而且,第三摩擦垫圈18的发动机侧的侧面与离合器板3相接触。第三摩擦垫圈18的外周部分设有诸扣接突起18A(参见图7),这些扣接突起在轴向上朝着发动机侧延伸,并与离合器板3上设有的诸孔3C相配合。这些扣接突起18A构造得和上述第二摩擦垫圈15的扣接突起15C一样。第三摩擦垫圈18的内周部分上设置了一个朝着发动机侧轴向地延伸的环状延伸部分18B。该环状延伸部分18B的外周部分与离合器板3的内周端相接触。
下面将要描述该离合器圆盘组件1’的操作情况。
当使摩擦衬片13紧压住发动机一侧的一飞轮(未示)时,发动机侧飞轮的转矩就被输入到离合器板3和保持板4。该转矩通过大弹簧7、副板5和小弹簧6传递到轮毂2’,接着再输出到传动侧的转轴(未示)。
从发动机侧的飞轮传递到离合器圆盘组件1’的扭转振动可导致板件3、4和轮毂2’之间的有规则的相对转动。这样每个小弹簧6、7和8就受到压缩。所产生的摩擦力会导致由扭转角位移之间的关系所形成滞后振动的阻尼响应,而摩擦阻力发生机构8则产生扭矩。
当有一个较小的扭转振动被从发动机侧的飞轮(未示)传递给离合器圆盘组件1’,并产生了一个较小的角位移时,小弹簧6在圆周方向上被压缩,而第一摩擦垫圈14和第三摩擦垫圈18则可以沿着轮毂2’的凸缘部分2B和诸突起2C滑动。在这种情况下,较小角位移的扭转振动可以通过低刚性/低迟滞转矩的特性得以有效地衰减。
当有一个产生较大角位移的较大扭转振动传递给离合器圆盘组件1’时,小弹簧6被压缩,副板5和轮毂2’一同旋转,在这些构件和板件3和4之间会产生相对的转动。这时,诸大弹簧7和诸盘簧8被压缩,而且第一摩擦垫圈14可以沿着轮毂2’的凸缘部分2B滑动,第二摩擦垫圈15可以沿着副板5的内周侧的侧面滑动,而第三摩擦垫圈18则可沿着轮毂2的飞轮一侧的侧面以及副板5的内周侧的飞轮一侧的侧面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锥形弹簧17的推力被设定为大于第一锥形弹簧16的推力,因而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由于有上述的这种高刚性/高摩擦的特性,故而可以有效地衰减较大角位移的扭转振动。
在上述的结构下,由于可以根据扭转振动的类型来获得正确的摩擦特性,所以离合器圆盘组件1’可以有效地衰减扭转振动。
在本发明的弹簧座中,在无扭转状态下动力输入旋转元件的相位可以不同于动力输出旋转元件的相位,即,由动力输入旋转元件所支承的第一支承表面可相对于由动力输出旋转元件支承的第二支承表面有所移动。这种变化动力输入旋转元件和动力输出旋转元件的相位的方法实施起来非常可靠而且花费也不大。
图18到26中示出了一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离合器圆盘组件100。该第三实施例中包括了很多与图1到17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关的特征。第三实施例中的那些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元件都使用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标号,因而就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下面仅对第三实施例当中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类似元件相比有所不同或改进的元件加以描述。
该离合器圆盘组件100包括一个第一弹簧组件7A和一个第二弹簧组件7B。第一弹簧组件7A设置在副板5的径向相对的诸诸窗孔5B内,而且如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述那样包括一大弹簧7和一设置在扭力弹簧7内的小盘簧58。第二弹簧组件7B也设置在副板5的径向相对的诸窗孔5B内,并且包括一扭力弹簧7和一设置在该扭力弹簧内的浮动橡胶7C。第二弹簧组件7B的扭力弹簧7的周向相对端与副板5的窗孔5B的周向相对端、离合器板3的窗孔3A的周向相对端、以及保持板4的窗孔4A的周向相对端接触。这里的浮动橡胶7C的长度比每个窗孔的周向长度短。换言之,浮动橡胶7C可以在各窗孔的周向端之间作周向的移动。
下面将参照图19到25来对第三实施例的一迟滞转矩发生机构8’加以描述。该迟滞转矩发生机构8’包括了很多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有关的部件,如第一摩擦垫圈14、第一锥形盘簧16和第二锥形盘簧17。图22中示出了已经在上文描述过的第一锥形盘簧16。图23中示出了已经在上文描述过的第二锥形盘簧17。第二锥形盘簧17的推动力被设定成大于第一锥形盘簧16。第一摩擦垫圈14是用例如尼龙基的树脂材料制成的,图12和13中示出了该垫圈的情况,并且已经在上文对其进行过描述。
迟滞转矩发生机构8’还包括一类似于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摩擦垫圈15的第二摩擦垫圈15’。如图20、21和24所示,该第二摩擦垫圈15’包括圆盘部分15A、环状延伸部分15B、四个凹槽15E、两个扣接突起15C以及两个杆状突起15D。然而,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二摩擦垫圈还包括一具有一摩擦调整元件20的模制部分。该摩擦调整元件20具有一比第二摩擦垫圈高的摩擦系数。该摩擦调整元件可以由下述材料中的之一制造,它们是:橡胶基材料的混纺物、树脂材料的混纺物、玻璃纤维增强的材料或是陶瓷材料。
迟滞转矩发生机构8’还包括一第三摩擦垫圈18’。该第三摩擦垫圈18’类似于上述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第三摩擦垫圈18。如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该第三摩擦垫圈18’包括诸扣接突起18A。如图19和25所示,第三摩擦垫圈18’还包括一环状延伸部分18C。该环状延伸部分18C的外周边与离合器板3的内周端接触。如图19和25所示,环状延伸部分18C的内周部分上插入了一个模制的摩擦调整部分21。该摩擦调整部分21是由一种摩擦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的,例如橡胶基的混纺物、树脂材料混纺物、玻璃纤维增强的材料或是陶瓷材料。
下面将要描述离合器圆盘组件100的操作情况。
当摩擦衬片13被推抵向发动机一侧的飞轮(未示)时,发动机侧飞轮的转矩就被输入到离合器板3和保持板4。该转矩通过大弹簧7、副板5和小弹簧6传递到轮毂2’,接着再被输出到传动侧的转轴(未示)。
当有一个较小的扭转振动从发动机侧的飞轮(未示)传递给离合器圆盘组件100,并产生了一个较小的角位移时,板件3和4以及副板5和轮毂2之间会发生相对的转动。这时,小弹簧6在周向上反复地受压和伸长,而第一摩擦垫圈14和第三摩擦垫圈18则可以沿着轮毂2的凸缘部分2B和诸突起2C进行滑动。在这种情况下,较小角位移的扭转振动可以通过低刚性/低摩擦的特性得以来有效地获得衰减。
当有一个产生较大角位移的较大扭转振动传递给离合器圆盘组件100时,小弹簧6被压缩,副板5和轮毂2’一同旋转,在这些构件和板件3和4之间会发生相对的转动。这时,诸大盘簧装置7在周向上反复地受压和伸长,使得第一摩擦垫圈14可以沿着轮毂2’的凸缘部分2B滑动,第二摩擦垫圈15可以沿着副板5的内周侧的侧面滑动,而第三摩擦垫圈18则可沿着轮毂2的凸缘部分2B的飞轮一侧的侧面以及副板5的内周侧的飞轮一侧的侧面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锥形弹簧17的推力被设定为大于第一锥形弹簧16的推力,因而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此外,第二摩擦垫圈15和副板5之间的摩擦发生面以及第三摩擦垫圈18和副板5之间的摩擦发生面上分别设置了摩擦调整元件20和21,因而产生了一个较大的摩擦力。由于有上述的这种高刚性/高摩擦的特性(大迟滞转矩),故而可以有效地衰减较大角位移的扭转振动。
在如上所述的离合器圆盘组件100中,可以根据扭转振动的振动情况来获得正确的刚度摩擦特性,因而该离合器圆盘组件100可以有效地衰减扭转振动。
在装配离合器圆盘组件100时,将迟滞转矩发生机构8’的第一摩擦垫圈14、第二摩擦垫圈15、第一锥形盘簧16、以及第二锥形盘簧17预先安装在保持板4上以构成副组件。只要将第二摩擦垫圈15的扣接突起15C和杆状突起15D插入到保持板4的诸孔4C内,就可以简单地实施安装操作。第二摩擦垫圈15通过扣接突起15C的扣接件15F而与保持板4接合,这样各个部件便很难移动了。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副组件可以在装配整个装置之前预先装配完成,因而便利于操作。而且,由于这种副组件有着种种优点,所以也加强了整体装配时的操作效率。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诸摩擦调整元件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的座件,并且通过模制而设置在每个摩擦垫圈的摩擦发生面上。然而,各不同摩擦垫圈的摩擦系数也可以按不同构造而加以构成和调节。这种用以调整摩擦系数的构造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型式。
可以在如图26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在凸缘部分2B和第一摩擦垫圈14之间的摩擦发生面上以及在凸缘部分2B和第三摩擦垫圈18之间的摩擦发生面上可以交替地设置涂层25和26以使这些部分的摩擦系数低于第二摩擦垫圈15上的摩擦发生面上的摩擦系数。涂层25和26可以是例如熔射喷涂的锌或酚醛树脂涂层。也可以在副板5和第二摩擦垫圈15之间的摩擦发生面上以及在副板5和第三摩擦垫圈18之间的摩擦发生面上设置涂层27和28,该两涂层可以通过例如与喷射涂层25和26相同的熔射喷涂方式来喷涂,从而,使得这些部分的摩擦系数较高。
所以,用该离合器圆盘组件可以为响应于较小幅度的扭转振动获得小的滞后转矩,并可以为响应较大幅度的扭转振动获得大的滞后转矩,故而可以有效地衰减扭转振动。
可以使用能稳定摩擦系数的元件来作为摩擦调整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摩擦发生面上设置一个涂层,例如铜之类的润滑构件。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树脂制摩擦件的摩擦发生面上设置了一个用以调整摩擦系数的构件。这样就便于调整摩擦发生面的摩擦系数,还可以在树脂制摩擦件中获得稳定可靠的摩擦系数。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可靠地调整树脂摩擦件的摩擦系数,尤其是可以有效地衰减由于加速/减速带来的振动。
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条件下,还可以对其细节作出种种变型和改动。此外,上述的本发明的诸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起见,并不对本发明有任何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限于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变换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用于一阻尼圆盘组件的摩擦件,该摩擦件设置在一动力输入构件和一动力输出构件之间,该摩擦件可以响应于动力输入构件和动力输出构件的相对转动而滑动,该摩擦件包括:
一树脂制成的本体部分,在其一侧设有一摩擦发生面;
一与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二侧形成一体的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离所述摩擦发生面延伸出去;以及
一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分的所述摩擦发生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一摩擦调整元件,所述摩擦调整元件的摩擦系数和所述本体部分不一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调整元件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本体部分的摩擦系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调整元件是模制在所述本体部分上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调整元件是一个形成在所述摩擦发生面上的涂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分包括一可弹性变形的弹性内插部分。
6.一种阻尼圆盘组件包括:
一动力输入构件;
一邻接于所述动力输入构件的动力输出构件,所述动力输出构件可相对于所述动力输入构件转动,所述动力输出构件上设有一径向向外延伸的、平行于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动力输入构件的凸缘;
一沿圆周方向弹性地联接所述动力输入构件和所述动力输出构件的弹性件;
一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入构件和所述动力输出构件之间的摩擦件,所述摩擦件形成一个与至少所述动力输入构件和所述动力输出构件之一的相接触的摩擦发生面,所述摩擦发生面还设有与所述动力输入构件和所述动力输出构件中的一个相啮合的接合部分以进行旋转,所述摩擦发生面的至少一个部分上设有一摩擦调整元件,所述摩擦调整元件是由摩擦系数不同于所述摩擦件的材料制成的;以及一弹簧件,它用来推动所述摩擦件的摩擦发生面,使其抵住所述动力输入构件和所述动力输出构件中的一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圆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是由树脂材料制成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圆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调整元件是用下列材料中的一个制成的,它们是:橡胶基的混纺物、树脂混纺物、玻璃纤维增强的材料、以及陶瓷材料。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圆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调整元件是模压到所述摩擦发生面之中的,其摩擦系数大于所述摩擦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圆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调整元件是一个形成在所述摩擦发生面上的、用来调整摩擦系数的涂层。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圆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包括一具有酚醛树脂火焰喷射涂层。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圆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涂层包括一个火焰射喷涂的锌涂层。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圆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涂层包括铜。
14.一种阻尼圆盘组件,包括:
一第一动力输入构件;
一第二动力输入构件,该构件是构造成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构件作有限的相对转动;
一设置得靠近所述第一和第二动力输入构件的动力输出构件,所述动力输出构件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构件,以便相对于它作有限的相对转动;
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输入构件与所述动力输出构件之间的摩擦件;其中,
所述摩擦件包括:
一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环件,该环件上形成有一个面对轴向的第一摩擦发生面,所述环件限定了一摩擦调整元件;
一由围绕所述环件的树脂材料模制而成的、并将所述第一摩擦发生面暴露出来的本体部分,所述本体部分具有一相应于所述环件的大致环形的形状,以便支承所述环件,所述本体部分具有一第二摩擦发生面,该第二摩擦发生面形成在所述本体部分的靠近所述第一摩擦发生面的第一侧面,并面对所述轴向;以及
所述环件是由这样一种材料形成的,该种材料的摩擦系数不同于形成所述第二摩擦发生面的材料的摩擦系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阻尼圆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阻尼圆盘组件还包括:一个一体成形于所述本体部分的第二侧面上的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延伸离开所述第一和第二摩擦发生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阻尼圆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发生面和所述环件的摩擦系数高于所述本体部分的摩擦系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阻尼圆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分包括一可弹性变形的弹性突起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阻尼圆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摩擦发生面彼此同心地设置。
CNB001227920A 1995-07-24 1996-07-24 具有带改进的摩擦件的摩擦机构的阻尼圆盘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11439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703795A JP3225182B2 (ja) 1995-07-24 1995-07-24 スプリングシート、ダンパー機構及びその捩じり特性変更方法
JP187037/1995 1995-07-24
JP274335/1995 1995-10-23
JP27433595A JP3556024B2 (ja) 1995-10-23 1995-10-23 樹脂製摩擦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ダンパーディスク組立体
JP333596/1995 1995-12-21
JP33359695A JP3522430B2 (ja) 1995-12-21 1995-12-21 スプリングシート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8894XA Division CN1065033C (zh) 1995-07-24 1996-07-24 具有改进弹簧座的阻尼圆盘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4617A true CN1284617A (zh) 2001-02-21
CN1143967C CN1143967C (zh) 2004-03-31

Family

ID=2732583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279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9736C (zh) 1995-07-24 1996-07-24 具有改进弹簧座的阻尼圆盘组件
CN9610889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033C (zh) 1995-07-24 1996-07-24 具有改进弹簧座的阻尼圆盘组件
CNB001227920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3967C (zh) 1995-07-24 1996-07-24 具有带改进的摩擦件的摩擦机构的阻尼圆盘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279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9736C (zh) 1995-07-24 1996-07-24 具有改进弹簧座的阻尼圆盘组件
CN9610889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033C (zh) 1995-07-24 1996-07-24 具有改进弹簧座的阻尼圆盘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5954585A (zh)
EP (3) EP0756104B1 (zh)
KR (1) KR100244958B1 (zh)
CN (3) CN1139736C (zh)
DE (3) DE69634763T2 (zh)
MY (2) MY134332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735B (zh) * 2004-09-30 2010-06-23 Valeo离合器公司 带偏移枢轴的座和包括该座的扭振缓冲器
CN101501362B (zh) * 2006-08-12 2011-06-08 舍弗勒技术两合公司 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02639893A (zh) * 2009-11-19 2012-08-1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机构
CN101501363B (zh) * 2006-08-03 2013-04-17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用于降低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盘状的转动构件上的振动的方法以及转动构件
CN103527657A (zh) * 2012-06-28 2014-01-2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离合器盘
CN103994200A (zh) * 2013-02-20 2014-08-20 加特可株式会社 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8526B1 (en) * 1996-12-31 2001-01-02 Exedy Corporation Damper disk assembly having integral retaining plate connecting means
JP3708324B2 (ja) * 1998-03-27 2005-10-19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ー機構
US6241614B1 (en) 1998-03-30 2001-06-05 Exedy Corporation Clutch disk assembly having a two stage dampening mechanism having a further vibration dampening mechanism that functions in both stages of dampening
JP2000027945A (ja) * 1998-07-14 2000-01-25 Exedy Corp ダンパー機構
DE19901043B4 (de) * 1998-07-17 2013-01-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Kupplungsscheib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Reibungskupplung
JP3848508B2 (ja) * 1999-07-19 2006-11-22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ー機構
DE10037646A1 (de) * 2000-07-31 2002-02-14 Borg Warner Automotive Gmbh Vorrichtung zur Dämpfung von Schwingungen, insbesondere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Hysterese
JP2002213535A (ja) * 2001-01-18 2002-07-31 Exedy Corp ダンパー機構
JP2003343689A (ja) * 2002-05-31 2003-12-03 Nsk Warner Kk ステータ
EP1371867B1 (de) * 2002-06-15 2009-04-22 Borgwarner, Inc. Mitnehmerscheibe für Lamellenkupplungssysteme
EP1382872B1 (de) * 2002-07-16 2020-06-17 BorgWarner, Inc. Mitnehmereinheit für Lamellenkupplungssysteme
DE50301795D1 (de) * 2002-11-19 2006-01-05 Volkswagen Ag Kfz-Getriebe mit Lamellenkupplung
JP2004278657A (ja) * 2003-03-14 2004-10-07 Aisin Seiki Co Ltd 捩れ緩衝装置
BRPI0405406B1 (pt) * 2004-12-02 2018-01-23 ZF do Brasil LTDA. - Divisão ZF Sachs Disco de embreagem
US20060231369A1 (en) * 2005-04-15 2006-10-19 Eaton Corporation Clutch disc assembly with direct bond ceramic friction material
US8418829B2 (en) 2006-04-03 2013-04-16 Eaton Corporation Cushioned ceramic driven disc assembly with ceramic friction pads fixed to slotted backer plates
US7815030B2 (en) * 2006-04-03 2010-10-19 Eaton Corporation Key hole slots for cushioned ceramic driven disc assembly incorporating direct bond cushioned ceramic facings
JP4463263B2 (ja) * 2006-11-27 2010-05-19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ー機構
EP1939494A3 (de) * 2006-12-27 2011-03-16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Triebrad
EP1939486A1 (de) * 2006-12-27 2008-07-0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Vorrichtung zum Dämpfen von Torsionsschwingungen
US8336689B2 (en) * 2009-07-01 2012-12-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i-directional impact absorption device for a clutch reaction plate
DE102009041549B4 (de) * 2009-09-15 2016-06-23 Trelleborg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Elastische Buchse, insbesondere Verbundlenker-Buchse
JP5789944B2 (ja) * 2010-09-24 2015-10-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WO2012119179A1 (en) * 2011-03-08 2012-09-13 Clutch Industries Pty Ltd Friction clutch plate with damping springs
CN103556748B (zh) * 2013-11-01 2016-01-13 贵州大学 提高建筑物或桥梁抗震能力的方法及装置
FR3023340B1 (fr) * 2014-07-04 2017-11-24 Valeo Embrayages Amortisseur de torsion pour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de vehicule
JP6541983B2 (ja) 2015-02-09 2019-07-10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ーディスク組立体
JP2016145614A (ja) * 2015-02-09 2016-08-12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ーディスク組立体
CN105437986B (zh) * 2015-07-16 2018-08-2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功率跟随装置及控制方法
JP6679359B2 (ja) * 2016-03-18 2020-04-1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スプリング組立体、及びスプリング組立体を備えるダンパ装置。
CN107117138B (zh) * 2017-05-25 2023-10-24 四川瑞丰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刹车装置
CN108916637B (zh) * 2018-06-27 2020-06-16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影响摩擦力的摩擦表面及其设计方法
JP7208826B2 (ja) * 2019-02-25 2023-01-19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回転装置
JP7340346B2 (ja) * 2019-04-03 2023-09-07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リミッタ付きダンパ装置
DE102019216146A1 (de) * 2019-10-21 2021-04-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und Kupplungsscheibe
CN114233764A (zh) * 2021-12-16 2022-03-25 浙江铁流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扭转减振离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21512A (en) * 1919-11-11 Resilient driving connection
US678139A (en) * 1900-10-29 1901-07-09 Frank R Spear Composite brake-shoe.
US1547190A (en) * 1924-03-26 1925-07-28 Zabinski Konstanty Brake shoe
US2122405A (en) * 1937-01-23 1938-07-05 Raybestos Manhattan Inc Metallic inlaid friction surface
GB511798A (en) * 1938-02-25 1939-08-24 Noel Banner Newto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lutch plates
US2321941A (en) * 1941-11-05 1943-06-15 Ira Saks Clutch plate
US2355419A (en) * 1942-11-04 1944-08-08 Johns Manville Composite brake lining
FR1057623A (fr) * 1951-12-05 1954-03-09 Fichtel & Sachs Ag Guidage de ressort pour les amortisseurs d'oscillations et en particulier pour embrayage de véhicules automobiles et amortisseurs munis desdits guidages
US2992707A (en) * 1958-08-13 1961-07-18 Charles T Lewis Brake band and block therefor
FR1579797A (zh) * 1967-09-09 1969-08-29
FR2270491A2 (en) * 1974-04-12 1975-12-05 Ferodo Sa Torsion damper for motor vehicle clutches - has vibration absorbing springs in the hub and in the plate
FR2496210A1 (fr) * 1980-12-16 1982-06-18 Valeo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e torsion, notamment pour disque de friction d'embraya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4351168A (en) * 1980-12-29 1982-09-28 Allis-Chalmers Corporation Torsion vibration damper
FR2524097A1 (fr) * 1982-03-26 1983-09-30 Valeo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e torsion, en particulie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3322412A1 (de) * 1983-06-22 1985-01-03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7580 Bühl Kupplungscheibe
GB2154704B (en) * 1983-08-10 1986-11-19 Mitsubishi Motors Corp Spring-type clutch disk
DE3409869A1 (de) * 1984-03-17 1985-09-19 Fichtel & Sachs Ag, 8720 Schweinfurt Kupplungsscheibe
FR2568641B1 (fr) * 1984-08-03 1989-10-06 Valeo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e torsion a palier de centrage en deux parties,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4714448A (en) * 1984-12-27 1987-12-22 Valeo Torsional damper device
JPH0652088B2 (ja) * 1985-09-30 1994-07-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クラツチデイスク
FR2624236B1 (fr) * 1987-12-08 1990-04-06 Valeo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e torsion a grand debattement angulaire, en particulier friction d'embrayag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5156067A (en) * 1988-04-01 1992-10-2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Torsional damper type flywheel device
JPH0248637U (zh) * 1988-09-30 1990-04-04
JP3028526B2 (ja) * 1989-05-12 2000-04-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FR2652399B1 (fr) * 1989-09-26 1994-06-24 Valeo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e torsion a patins de frottement,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FR2663707B1 (fr) * 1990-06-22 1993-04-30 Valeo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e torsion, notamment pour disque de friction d'embraya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FR2669699B1 (fr) * 1990-11-28 1992-12-31 Valeo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e torsion, notamment pour disque d'embraya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5341904A (en) * 1991-07-02 1994-08-30 Amsted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Railroad brake shoe
JP2904619B2 (ja) * 1991-08-15 1999-06-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試料捕集用フィル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試料測定装置
TW348692U (en) * 1992-05-11 1998-12-21 Richard C Everett Partitioned bicycle brake shoe pad
DE4327017C2 (de) * 1992-08-20 2002-03-28 Mannesmann Sachs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JP3173891B2 (ja) * 1992-10-21 2001-06-04 株式会社曙ブレーキ中央技術研究所 摩擦材の製造方法
FR2706005B1 (fr) * 1993-06-02 1995-07-28 Valeo Sous-ensemble unitaire de frottement pour amortisseur de torsion.
US5482742A (en) * 1993-07-22 1996-01-09 Akebono Brake Systems Engineering Center,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green roughness of a brake system during wear-in period
US5505288A (en) * 1993-10-07 1996-04-09 Kabushiki Kaisha Daikin Seisakusho Damper disc assembly
DE19514734C2 (de) * 1994-04-25 1999-11-18 Exedy Corp Kupplungsscheibenausbildung
DE69507091T3 (de) * 1994-07-29 2004-07-22 Aisin Seiki K.K., Kariya Drehmoment-absorbierende Scheibe
FR2732426B1 (fr) * 1995-03-31 1997-05-16 Valeo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e torsion a sieges metalliques pour les ressorts,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735B (zh) * 2004-09-30 2010-06-23 Valeo离合器公司 带偏移枢轴的座和包括该座的扭振缓冲器
CN101501363B (zh) * 2006-08-03 2013-04-17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用于降低绕转动轴线转动的盘状的转动构件上的振动的方法以及转动构件
CN101501362B (zh) * 2006-08-12 2011-06-08 舍弗勒技术两合公司 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02639893A (zh) * 2009-11-19 2012-08-1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机构
CN103527657A (zh) * 2012-06-28 2014-01-2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离合器盘
CN103527657B (zh) * 2012-06-28 2017-12-08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离合器盘
CN103994200A (zh) * 2013-02-20 2014-08-20 加特可株式会社 转矩传递装置的阻尼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635235D1 (de) 2006-02-09
MY141439A (en) 2010-04-30
US5954585A (en) 1999-09-21
CN1065033C (zh) 2001-04-25
MY134332A (en) 2007-12-31
DE69634788D1 (de) 2005-06-30
DE69634763T2 (de) 2005-11-17
CN1147066A (zh) 1997-04-09
KR970006964A (ko) 1997-02-21
DE69635235T2 (de) 2006-03-16
US6293870B1 (en) 2001-09-25
CN1143967C (zh) 2004-03-31
EP0756104A3 (en) 2003-10-22
EP0756104A2 (en) 1997-01-29
CN1284618A (zh) 2001-02-21
CN1139736C (zh) 2004-02-25
EP0756104B1 (en) 2005-05-25
DE69634763D1 (de) 2005-06-30
US6004213A (en) 1999-12-21
EP1452768B1 (en) 2005-09-28
EP1394440A2 (en) 2004-03-03
DE69634788T2 (de) 2005-11-17
EP1394440B1 (en) 2005-05-25
EP1394440A3 (en) 2004-06-16
EP1452768A3 (en) 2004-09-08
KR100244958B1 (ko) 2000-03-02
US6210280B1 (en) 2001-04-03
EP1452768A2 (en) 2004-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967C (zh) 具有带改进的摩擦件的摩擦机构的阻尼圆盘组件
CN100455850C (zh) 隔离减振皮带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79297C (zh) 扭振减振器
CN1296185C (zh) 机器刀具夹具
CN1072338C (zh) 主要用于汽车的减震飞轮
CN1945050A (zh) 机动车的摩擦离合器和用于该摩擦离合器的预组装件
CN1774580A (zh) 公差环组件
CN1924393A (zh) 尤其用于机动车的、包括差动摩擦部件的改进型摩擦离合器
CN1258858C (zh) 带离合器的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US20020176780A1 (en) Device for fixing a fan-blade assembly onto a motor shaft
CN1330235A (zh) 电磁离合器和装有该电磁离合器的压缩机
CN1060848C (zh) 构成汽车摩擦盘的摩擦片支持盘
CN1216125A (zh) 显示装置和具有该显示装置的钟表
CN1262359C (zh) 振动型驱动装置
CN1727723A (zh) 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763393A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1053730C (zh) 用于汽车的安装摩擦片的摩擦盘
CN1926350A (zh) 等速万向节
CN1590763A (zh) 电磁离合器
CN1578889A (zh) 滚柱离合器内置式皮带轮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US20200240438A1 (en) Fan
CN1180798A (zh) 电磁离合器
CN1713493A (zh) 电动机
CN1065597C (zh) 用于汽车的具有一体式固定螺钉的离合器
CN1135776A (zh) 纺纱用钢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