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9893A - 动力传递机构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9893A
CN102639893A CN201080052641.1A CN201080052641A CN102639893A CN 102639893 A CN102639893 A CN 102639893A CN 201080052641 A CN201080052641 A CN 201080052641A CN 102639893 A CN102639893 A CN 102639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ring
plate
shaped member
helical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26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鸟居三城
林大介
高士幸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39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98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3Wound springs
    • F16F15/12353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 F16F15/1236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resulting in a stag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e.g. with multiple intermediate plates
    • F16F15/12366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resulting in a stag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e.g. with multiple intermediate plates acting on multiple sets of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机构,其可以抑制弹性部件和驱动侧部件的接触、滑动,可以提高缓冲机构的振动衰减功能。其具有:驱动侧部件,其进行旋转而传递动力;弹性部件,其在前述驱动侧部件的旋转方向上串联地设置多个,可与前述驱动侧部件一体地旋转;从动侧部件,其与前述驱动侧部件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经由前述弹性部件由前述驱动侧部件传递前述动力,可与前述驱动侧部件及前述弹性部件一体地旋转;以及环状部件,其设置为与前述旋转轴同轴,可相对于前述驱动侧部件及前述从动侧部件进行相对旋转。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机构,特别涉及一种从发动机机构侧向变速机构侧可吸收扭矩变动地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
背景技术
(关于关联申请的记载)
本发明基于日本专利申请2009-264392号(2009年11月19日申请)并主张其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记载内容作为引用而记载在本说明书中。
作为现有动力传递机构的例子,已知一种专利文献1公开的作为动力传递机构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该装置具有:驱动侧部件18,其进行旋转而传递动力;圆弧状的弹簧24,其设置在驱动侧部件18的旋转方向上,可与驱动侧部件18一体地旋转;以及从动侧部件20,其与驱动侧部件18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由驱动侧部件18及弹簧24传递动力,可与驱动侧部件18及弹簧24一体地旋转。
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DE19753557A1号
发明内容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作为引用记入本说明书中。下面的分析是根据本发明而得出的。
但是,在设置该圆弧状弹簧的类型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存在在弹簧压缩时,弹簧的中间部分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与驱动侧部件接触、滑动的问题。在该情况下,摩擦阻力增大,由弹簧得到的缓冲机构的振动衰减功能下降。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动力传递机构中,实现缓冲机构的振动衰减功能的提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观点中,提供一种动力传递机构,其具有:驱动侧部件,其进行旋转而传递动力;弹性部件,其在前述驱动侧部件的旋转方向上串联地设置多个,可与前述驱动侧部件一体地旋转;从动侧部件,其与前述驱动侧部件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经由前述弹性部件由前述驱动侧部件传递前述动力,可与前述驱动侧部件及前述弹性部件一体地旋转;以及环状部件,其设置为与前述旋转轴同轴,可相对于前述驱动侧部件及前述从动侧部件进行相对旋转,前述环状部件具有支撑部,其设置在前述弹性部件之间,支撑前述弹性部件。
在本发明的前述动力传递机构中,优选前述环状部件具有第1限制部,其限制前述弹性部件相对于前述环状部件的向前述环状部件的径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前述动力传递机构中,在第2技术方案中,优选前述第1限制部成为向前述径向凸出的凸部。
在本发明的前述动力传递机构中,在第1技术方案至第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中,优选前述驱动侧部件和前述从动侧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具有多个向前述径向凸出的凸缘部,前述弹性部件设置在相邻的前述凸缘部之间,前述凸缘部具有第2限制部,其限制前述弹性部件相对于前述环状部件的向前述径向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前述动力传递机构中,在第1技术方案至第4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中,优选前述弹性部件成为呈直线状的螺旋弹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弹性部件伴随驱动侧部件和从动侧部件的相对旋转而被压缩的过程中,可以抑制弹性部件和驱动侧部件的接触、滑动,可以提高缓冲机构的振动衰减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合器盘100的侧剖面图。
图2是图1的离合器盘100的顶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侧剖面图。
图4是沿图3中的X—X线将动力传递机构分离时的顶视图。
图5是图3中的从动板4的顶视图。
图6是图3中的环状部件5的顶视图。
图7是图3中的第1驱动板2a的顶视图。
图8是图3中的第2驱动板2b的顶视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离合器盘的结构的局部剖开俯视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离合器盘的结构的图9的X—X′之间的剖面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预缓冲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预缓冲部)的结构的图11的Y—Y′之间的剖面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预缓冲部)中的从动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预缓冲部)中的环状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预缓冲部)中的第1驱动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预缓冲部)中的第2驱动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标号的说明
1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动力传动机构)
2驱动板(驱动侧部件)
2a第1驱动板
2a1窗孔
2a2一侧端面
2a3另一侧端面
2aa凹部
2ab结合轴
2ac周壁部
2b第2驱动板
2b1窗孔
2b2一侧端面
2b3另一侧端面
2ba凹部
2bb结合孔
2bc周壁部
3螺旋弹簧(弹性部件)
4从动板(从动侧部件)
4a环状部
4b凸缘部
4c收容部
4ca第1收容部
4cb第2收容部
4d凸部(第2限制部)
4e内花键部
5环状部件
5a主体部
5b凸部(第1限制部)
5c支撑部
100离合器盘
O旋转轴
101预缓冲部
102主缓冲部
10、11衬片
12盘簧
13、14铆钉
15侧板
15a窗部
16侧板
16a窗部
17连结部件
18凸缘部件
18a窗部
18b切口部
18c内花键部
19螺旋弹簧
20推力部件
20a止转部
21盘簧
23毂部件
23a凸缘部
23b外花键部
24、25推力部件
26盘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合器盘100的侧剖面图,图2是图1的离合器盘100的顶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1的侧剖面图,图4是沿图3中的X—X线将扭矩变动吸收装置1分离时的顶视图。
参照图1至图4,作为动力传递机构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1构成离合器盘100,配置在发动机的输出轴和变速器的输入轴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扭矩变动吸收装置1具有:驱动板(驱动侧部件)2,其进行旋转而传递动力;直线状的螺旋弹簧(弹性部件)3,其在驱动板2的旋转方向(图4中箭头方向)上串联地设置多个,可与驱动板2一体地旋转;从动板(从动侧部件)4,其与驱动板2的旋转轴O同轴地设置,经由螺旋弹簧3由驱动板2传递前述动力,可与驱动板2及螺旋弹簧3一体地旋转;以及环状部件5,其设置为与驱动板2的旋转轴同轴,可相对于驱动板2及从动板4进行相对旋转。
从动板4与未图示的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与变速器的输入轴一体地旋转。图5是从动板4的顶视图。如图5所示,从动板4具有环状部4a和凸缘部4b,该环状部4a利用设置于其中心部的孔与变速器的输入轴卡合,该凸缘部4b从环状部4a的外周部朝向从动板4的径向外侧以放射状凸出。凸缘部4b,沿从动板4的圆周方向(或由图5中的箭头示出的从动板4的旋转方向)相隔规定的间隔而设置3个。
在相邻的凸缘部4b之间,即在圆周上等分的3个部位,形成收容螺旋弹簧3的收容部4c,如图4所示,每两个螺旋弹簧3分别沿驱动板2的旋转方向串联地收容在收容部4c中。凸缘部4b在面向旋转方向(图5中箭头方向)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具有向从动板4的圆周方向凸出的凸部(第2限制部)4d。凸部4d可支撑螺旋弹簧3的外周部。另外,从图4、图5可知,从动板4的环状部4a与环状部件5相比,位于环状部件5的径向内侧。
图6是环状部件5的顶视图。如图6所示,环状部件5具有环状主体部5a、凸部(第1限制部)5b及支撑部(支撑部)5c。呈圆弧状的凸部5b,从主体部5a的内周面开始,沿环状部件5的圆周方向(或图6中箭头所示的环状部件5的旋转方向)隔着规定的间隔,以向环状部件5的径向内侧凸出的方式形成3个。另外,以从凸部5b的内侧面的中央部位开始进一步朝向径向内侧凸出的方式分别形成支撑部5c。
如图3~图6所示,在环状部件5的内部以下述方式配置从动板4,即,环状部件5的主体部5a的内径与从动板4的最外径相比形成得较大,环状部件5的最内径与从动板4的环状部4a的外径相比形成得较大,各支撑部5c位于各收容部4c内。由此,各收容部4c由支撑部5c分割为第1收容部4ca和第2收容部4cb,在第1收容部4ca、第2收容部4cb中分别收容一个螺旋弹簧3。因此,在一个收容部4c中收容两个螺旋弹簧3。
由于螺旋弹簧3设置在第1收容部4ca中,因此,螺旋弹簧3的一端与从动板4的凸缘部4b的面向圆周方向的另一个侧面抵接,螺旋弹簧3的另一端与环状部件5的支撑部5c的面向圆周方向的一个侧面抵接。另外,由于螺旋弹簧3设置在第2收容部4cb中,因此,螺旋弹簧3的一端与环状部件5的支撑部5c的面向圆周方向的另一个侧面抵接,螺旋弹簧3的另一端与从动板4的凸缘部4b的面向圆周方向的一个侧面抵接。
并且,收容在第1收容部4ca中的螺旋弹簧3的一端的朝向环状部件5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部,可由凸缘部4b的凸部4d的内侧面支撑,螺旋弹簧3的另一端的朝向环状部件5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部,可由环状部件5的支撑部5b的内侧面支撑。另外,收容在第2收容部4cb中的螺旋弹簧3的一端的朝向环状部件5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部,可由环状部件5的支撑部5b的内侧面支撑,螺旋弹簧3的另一端的朝向环状部件5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部,可由凸缘部4b的凸部4d的内侧面支撑。
如图3所示,驱动板2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曲轴连接,与曲轴一体地旋转,由第1驱动板2a和第2驱动板2b构成。第1驱动板2a和第2驱动板2b,通过将设置在第1驱动板2a的外周部的结合轴2ab(参照图7)与设置在第2驱动板2b的外周上的结合孔2bb(参照图8)结合而一体化。
图7是第1驱动板2a的顶视图。图8是第2驱动板2b的顶视图。如图7、图8所示,一体地构成的第1驱动板2a和第2驱动板2b,分别具有用于收容螺旋弹簧3、从动板4及环状部件5的凹部2aa、2ba。凹部2aa、2ba具有环状的底部,在该底部上,与从动板4的螺旋弹簧3的收容部4d相对应,隔着规定的间隔分别形成三个沿大致圆周方向或旋转方向(图7、图8中的箭头方向)延伸的窗孔2a1、2b1。
从图3、图4可知,由于第1驱动板2a和第2驱动板2b一体地构成,因此由它们的凹部2aa、2ba形成收容螺旋弹簧3、从动板4及环状部件5的收容空间,在该空间中配置螺旋弹簧3、从动板4及环状部件5。由此,在各窗孔2a1、2b1中分别收容两个螺旋弹簧3。从动板4和环状部件5与驱动板2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可彼此相对旋转。
如图3~图8所示,由于螺旋弹簧3收容在窗孔2a1、2b1中,因此螺旋弹簧3的一端可与包围第1驱动板2a、第2驱动板2b的窗孔2a1、2b1的周壁面的一侧端面2a2、2b2抵接,螺旋弹簧3的另一端可与包围第1驱动板2a、第2驱动板2b的窗孔2a1、2b1的周壁面的另一侧端面2a3、2b3抵接。
驱动板2的第1驱动板2a和第2驱动板2b的凹部2aa、2ba的周壁部2ac、2bc的内径,与环状部件5的最外径相比形成得较大。也就是说,凹部2aa、2ba的周壁部2ac、2bc与环状部件5相比,位于环状部件5的径向外侧。
如图4所示,在驱动板2、螺旋弹簧3、从动板4及环状部件5组装完成的状态下,支撑螺旋弹簧3的各端面的部分,即凸缘部4b的侧面、支撑部5c的侧面及包围窗孔2a1、2b1的周壁面的端面构成为彼此平行。
对如上述构成的离合器盘100、以及扭矩变动吸收装置1的扭矩传递进行说明。在汽车的加速等时,从发动机传递至飞轮的扭矩向驱动板2传递,在驱动板2和从动板4之间产生相对旋转,驱动板2的窗孔2a1、2b1的端面2a2、2b2挤压螺旋弹簧3的一端而将螺旋弹簧3压缩。
被压缩的螺旋弹簧3的另一端由于复原力而挤压环状部件5的支撑部5c的一侧端面,支撑部5c的另一侧端面挤压螺旋弹簧3的一端。被压缩的螺旋弹簧3的另一端由于复原力而挤压从动板4的凸缘部4d,从而将扭矩传递至从动板4。然后,扭矩输入至变速器的输入轴。
也就是说,发动机的扭矩从驱动板2经由弹簧3、环状部件5及从动板4向变速器传递。因此,发动机固有的周期性扭矩变动由于螺旋弹簧3的变形而吸收,从而可以传递顺滑的旋转运动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1,在螺旋弹簧3伴随驱动板2和从动板4的相对旋转而压缩的过程中,螺旋弹簧3、特别是螺旋弹簧3的朝向环状部件5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部不会与驱动板2接触、滑动,可以使扭矩变动吸收装置1的缓冲机构的振动衰减功能提高。
并且,在螺旋弹簧3伴随驱动板2和从动板4的相对旋转而压缩的过程中,分别作用在环状部件5的各支撑部5c上的径向分力大致平衡,抑制环状部件5相对于旋转轴O的向径向的移动。也就是说,在理想状态下成为下述状态,即,在环状部件5的外周面和驱动板2的凹部2aa、2ba的周壁部之间始终存在规定的间隙,在环状部件5的主体部5a的内周面和从动板4的外周面(凸缘部4b的外周面)之间始终存在规定的间隙,在环状部件5的支撑部5c的内侧面和从动板4的环状部4a的外周面之间始终存在规定的间隙。
因此,抑制环状部件5的外周面和驱动板2的凹部2aa、2ba的周壁部的接触、滑动,抑制环状部件5的主体部5a的内周面和从动板4的外周面的接触、滑动,抑制环状部件5的支撑部5c的内侧面和从动板4的环状部4a的外周面的接触、滑动,可以使扭矩变动吸收装置1的缓冲机构的振动衰减功能提高。
在装置1进行旋转时,螺旋弹簧3由于离心力而向环状部件5的半径方向外侧预紧。但是,由从动板4的凸缘部4b的凸部4d和环状部件5的凸部5b限制螺旋弹簧3相对于环状部件5的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由此,可以将螺旋弹簧3的设置位置始终保持在良好的位置上,从而可以稳定地发挥振动衰减功能。
并且,由于使用直线状的螺旋弹簧作为弹性部件,因此在螺旋弹簧3的压缩过程中,抑制螺旋弹簧3的中间部分向环状部件5的径向外侧的凸出,例如可以抑制螺旋弹簧3的中间部分与环状部件5的接触、滑动,从而可以使扭矩变动吸收装置1的缓冲机构的振动衰减功能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驱动板2作为驱动侧部件,将从动板4作为从动侧部件而说明的,但也可以成为相反的结构。
以上是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上述方式,包含以本发明的原理为基准的各种方式。
此外,在本申请中标注附图参照标号的情况下,这些标号主要是为了帮助理解的,目的并不是限定为图示的方式。
(实施例1)
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进行说明。图9是示意地表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离合器盘的结构的局部剖开俯视图。图10是示意地表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离合器盘的结构的图9的X—X′之间的剖面图。图1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预缓冲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预缓冲部)的结构的图11的Y—Y′之间的剖面图。图1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预缓冲部)中的从动板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预缓冲部)中的环状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预缓冲部)中的第1驱动板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6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预缓冲部)中的第2驱动板的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在图11中省略第2驱动板(图16的2b)。
参照图9、图10,离合器盘100设置在离合器装置中,该离合器装置设置在发动机的曲轴(未图示)和变速器的输入轴(未图示)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离合器盘100具有通过缓冲曲轴和输入轴之间的扭转而吸收(抑制)曲轴和输入轴(未图示)之间的扭矩变动的机构(动力传递机构)。离合器盘100在衬片10、11的部分处可断开/接合地夹入离合器装置中的压板和飞轮之间。离合器盘100具有利用弹簧吸收扭矩变动的缓冲部(图9的101、102)。缓冲部101、102具有预缓冲部101和主缓冲部102,该预缓冲部101缓冲曲轴和输入轴之间的初期扭转,该主缓冲部102在利用预缓冲部101无法缓冲时缓冲曲轴和输入轴之间的扭转。预缓冲部101及主缓冲部102分别形成大致环状。
离合器盘100作为主要的结构部件,具有第1驱动板2a、第2驱动板2b、螺旋弹簧3、从动板4、环状部件5、衬片10、11、盘簧12、铆钉13、14、侧板15、16、连结部件17、凸缘部件18、螺旋弹簧19、推力部件20、盘簧21、毂部件23、推力部件24、25、以及盘簧26。
第1驱动板2a是形成为环状的部件,其为预缓冲部101的构成部件(参照图9~图12、图15)。第1驱动板2a配置在侧板15和第2驱动板2b之间,第1驱动板2a利用侧板15侧的表面可滑动地与侧板15抵接。第1驱动板2a形成凹部2aa(台阶部),以使得第2驱动板2b侧的表面不与从动板4及环状部件5接触。凹部2aa形成为环状,在径向外侧的端部上具有沿轴向形成的圆筒状的周壁部2ac。第1驱动板2a具有3个结合轴2ab,其用于阻止与第2驱动板2b及凸缘部件18之间的转动。各结合轴2ab不可旋转且可轴向移动地与在第2驱动板2b的外周面形成的凹部2bb卡合。结合轴2ab不可旋转且可轴向移动地与在凸缘部件18上形成的贯通孔部卡合(插入)。第1驱动板2a,在第2驱动板2b侧的表面上具有收容螺旋弹簧3的一部分的3个窗孔2a1。各窗孔2a1设置在主缓冲部102中的螺旋弹簧19的内周侧的位置上。位于窗孔2a1的圆周方向的一侧端面2a2可接触/离开地与螺旋弹簧3抵接。位于窗孔2a1的圆周方向的另一侧端面2a3与另一个螺旋弹簧3抵接,该螺旋弹簧3不同于与一侧端面2a2抵接的螺旋弹簧3。各窗孔2a1引导螺旋弹簧3的伸缩。三个窗孔2a1设置在以第1驱动板2a的旋转中心轴作为中心彼此偏移120度的位置上。各窗孔2a1沿相同的圆周配置(径向位置相同)。第1驱动板2a,在第2驱动板2b侧的表面上的与从动板4及环状部件5的动作不干涉的部位与第2驱动板2b抵接。
第2驱动板2b是形成为环状的部件,其为构成预缓冲部101的部件(参照图10~图12、图16)。第2驱动板2b配置在凸缘部件18和第1驱动板2a之间,第2驱动板2b在凸缘部件18侧的表面与凸缘侧部件18抵接。第2驱动板2b形成凹部2ba(台阶部),以使得第1驱动板2a侧的表面不与从动板4及环状部件5接触。凹部2ba形成为环状,在径向外侧的端部上具有沿轴向形成的圆筒状的周壁部2bc。周壁部2bc限制环状部件5的径向移动。第2驱动板2b在外周面上具有凹部2bb,其不可旋转且可轴向移动地与第1驱动板2a的结合轴2ab卡合。第2驱动板2b经由第1驱动板2a的结合轴2ab,与第1驱动板2a及凸缘部件18一体地旋转。第2驱动板2b,在第1驱动板2a侧的表面上具有收容螺旋弹簧3的一部分的三个窗孔2b1。各窗孔2b 1设置在主缓冲部102中的螺旋弹簧19的内周侧的位置上。位于各窗孔2b 1的圆周方向的一侧端面2b2可接触/离开地与螺旋弹簧3抵接。位于各窗孔2b 1的圆周方向的另一侧端面2b3与另一个螺旋弹簧3抵接,该螺旋弹簧3不同于与一侧端面2b2抵接的螺旋弹簧3。各窗孔2b1引导螺旋弹簧3的伸缩。三个窗孔2b1设置在以第2驱动板2b的旋转中心轴作为中心彼此偏移120度的位置上。各窗孔2b1沿相同的圆周配置(径向位置相同)。第2驱动板2b,在第1驱动板2a侧的表面上的与从动板4及环状部件5的动作不干涉的部位与第1驱动板2a抵接。
螺旋弹簧3是预缓冲部2的构成部件(参照图9~图12)。螺旋弹簧3,在形成于驱动板2a、2b上的各窗孔2a1、2b1中沿圆周方向串联地收容两个。螺旋弹簧3,其一端可接触/离开地与驱动板2a、2b上的窗孔2a1、2b1的侧端面(2a2、2b2及2a3、2b3)或从动板4的凸缘部4b抵接,另一端与环状部件5的支撑部5c抵接。螺旋弹簧3在利用预缓冲部101产生扭转(驱动板2a、2b和从动板4的扭转)时收缩,将由驱动板2a、2b和从动板4的旋转差而产生的振动吸收。对于螺旋弹簧3,可以使用在伸缩方向(长度方向)上笔直的(直线状延伸)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3的弹力(弹性系数)与主缓冲部102中的螺旋弹簧19的弹力(弹性系数)相比设定得较小。
从动板4是配置在毂部件23的外花键部23b的外周的环状且为板状的部件,其为预缓冲部101的构成部件(参照图9~图13)。从动板4配置在第1驱动板2a的凹部2aa和第2驱动板2b的凹部2ba之间,可相对于第1驱动板2a及第2驱动板2b进行旋转。从动板4配置在环状部件5的径向内侧,可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于环状部件5进行旋转。从动板4具有三个凸缘部4b,它们从环状部4a的外周端面的规定位置向径向外侧延伸。三个凸缘部4b设置在以从动板4的旋转中心轴作为中心彼此偏移120度的位置上。在相邻的凸缘部4b的圆周方向之间具有收容部4c,其用于收容两个螺旋弹簧3及环状部件5的支撑部5c。位于收容部4c的圆周方向的端面可接触/离开地与螺旋弹簧3抵接。收容部4c在支撑部5c的圆周方向的一侧,具有收容螺旋弹簧3的第1收容部4ca,在支撑部5c的圆周方向的另一侧具有收容另一个螺旋弹簧3的第2收容部4cb。从动板4具有两上凸部4d,它们从位于各凸缘部4b的圆周方向的端面上的、可与螺旋弹簧3抵接的位置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向圆周方向两侧凸出。凸部4d限制预缓冲部101中的螺旋弹簧3的移动(径向移动)。从动板4在内周端部上形成内花键部4e。内花键部4e不可旋转地与毂部件23的外花键部23b卡合。
环状部件5是配置在从动板4的径向外侧的环状且为板状的部件,其为预缓冲部101的构成部件(参照图9~图12、图14)。环状部件5配置在第1驱动板2a的凹部2aa和第2驱动板2b的凹部2ba之间,可相对于第1驱动板2a及第2驱动板2b进行旋转。环状部件5配置在从动板4的径向外侧,可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于从动板4进行旋转。环状部件5具有三个支撑部5c,它们从形成为环状的主体部5a的内周端部的规定位置向径向内侧凸出。三个支撑部5c设置在以环状部件5的旋转中心轴作为中心彼此偏移120度的位置上。各支撑部5c配置在收容于从动板4的各收容部4c中的两个螺旋弹簧3的圆周方向之间。位于各支撑部5c的圆周方向的端面的两侧支撑螺旋弹簧3的端部。环状部件5具有两个凸部5b,它们从位于各支撑部5c的圆周方向的端面上的、可与螺旋弹簧3抵接的位置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向圆周方向两侧凸出。凸部5b限制预缓冲部101中的螺旋弹簧3的移动(径向移动)。
衬片10是可与飞轮(也可以是其他部件)摩擦卡合的摩擦材料(参照图9、图10),该飞轮与发动机的曲轴(未图示)一体地旋转。衬片10形成为环状。衬片10由多个铆钉13固定在盘簧12的轴向的一个表面(图10的左侧面)上。对于衬片10,可以使用包含橡胶、树脂、纤维(短纤维、长纤维)、摩擦系数μ调整用的粒子等的物质。
衬片11是可与压板摩擦卡合的摩擦材料(参照图9、图10),该压板与发动机的曲轴(未图示)一体地旋转。衬片11形成为环状。衬片11由多个铆钉14固定在盘簧12的轴向的另一个表面(图10的右侧面)上。对于衬片11,可以使用包含橡胶、树脂、纤维(短纤维、长纤维)、摩擦系数μ调整用的颗粒等的物质。
盘簧12是相对于向盘面的按压具有弹力的环状且为盘状的部件(参照图9、图10)。盘簧12,在外周部分的两个表面上,利用多个铆钉13、14安装衬片10、11。盘簧12利用内周部分,随侧板15一起铆接固定在多个连接部件17的一端部上。盘簧12与侧板15、16一体地旋转。
铆钉13是用于将衬片10固定在盘簧12的轴向的一个表面(图10的左侧面)上的部件(参照图9、图10)。
铆钉14是用于将衬片11固定在盘簧12的轴向的另一个表面(图10的右侧面)上的部件(参照图9、图10)。
侧板15是与凸缘部件18分离而设置在凸缘部件18的轴向的一侧(图10的左侧)的环状部件(参照图9、图10)。侧板15利用外周端部附近的部分,随盘簧12一起铆接固定在多个连结部件17的一端上。侧板15与连结部件17、盘簧12及侧板16一体地旋转。侧板15在中间部分的主缓冲部102上,具有用于收容螺旋弹簧19的6个窗部15a。窗部15a的圆周方向端面可接触/离开地与螺旋弹簧19的端部抵接。窗部15a引导螺旋弹簧19的伸缩。窗部15a设置在以侧板15的旋转中心轴作为中心相对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一个窗部15a偏移50度的位置上,并且设置在以侧板15的旋转中心轴作为中心相对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窗部15a偏移70度的位置上。侧板15利用主缓冲部102的内周侧的预缓冲部101,可滑动地与第1驱动板2a抵接。侧板15利用内周端部,经由推力部件24可相对旋转地由毂部件23支撑。侧板15利用内周端部,由推力部件24限制转动。侧板15利用内周端部附近的凸缘部件18侧的表面与推力部件24抵接。
侧板16是与凸缘部件18分离而设置在凸缘部件18的轴向的另一侧(图10的右侧)的环状部件(参照图9、图10)。侧板16利用外周端部附近的部分,铆接固定在多个连结部件17的另一端上。侧板16与连结部件17、盘簧12及侧板15一体地旋转。侧板16在中间部分的主缓冲部102上,具有用于收容螺旋弹簧19的6个窗部16a。窗部16a的圆周方向端面可接触/离开地与螺旋弹簧19的端部抵接。窗部16a引导螺旋弹簧19的伸缩。窗部16a设置在以侧板16的旋转中心轴作为中心相对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一个窗部16a偏移50度的位置上,并且设置在以侧板16的旋转中心轴作为中心相对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窗部16a偏移70度的位置上。侧板16利用不与主缓冲部102接触的部分,不可旋转且可轴向移动地与推力部件20的止转部20a卡合。侧板16利用推力部件20的止转部20a的内周侧的部分支撑盘簧21的一端。侧板16利用盘簧21的内周侧的部分支撑盘簧26的一端。侧板16利用内周端部,经由推力部件25可相对旋转地由毂部件23支撑。侧板16利用内周端部,由推力部件25止转。
连结部件17是用于将侧板15、16及盘簧12连结的部件(参照图9、图10)。在连结部件17的一端上铆接固定侧板15及盘簧12。在连结部件17的另一端上铆接固定侧板16。连结部件17的中间部分(主体部分)成为用于保持侧板16和盘簧12的间隔的隔板。另外,连结部件17的中间部分穿过凸缘部件18的切口部18b,成为在主缓冲部102上产生扭转(侧板15、16和凸缘部件18的扭转)时,通过与位于切口部18b的圆周方向的端面抵接,限制主缓冲部102的过度扭转的止动部。连结部件17沿侧板15、16的圆周方向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多个(在图9为3个)。
凸缘部件18是配置在毂部件23的外花键部23b的外周的环状且为板状的部件(参照图9、图10)。凸缘部件18在主缓冲部102上具有用于收容螺旋弹簧19的6个窗部18a。窗部18a的圆周方向端面可接触/离开地与螺旋弹簧19的端部抵接。窗部18a设置在以凸缘部件18的旋转中心轴作为中心相对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一个窗部18a偏移50度的位置上,并且设置在以凸缘部件18的旋转中心轴作为中心相对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窗部18a偏移70度的位置上。凸缘部件18在与窗部18a不干涉的位置上,具有从凸缘部件18的外周端面向内周侧切除的3个切口部18b。3个切口部18b设置在以凸缘部件18的旋转中心轴作为中心彼此偏移120度的位置上。在各切口部18b中插入连结部件17的中间部分(主体部分)。位于切口部18b的圆周方向的端面成为止动部,其在主缓冲部102上产生扭转(侧板15、16和凸缘部件18的扭转)时,通过与连结部件17的中间部分抵接,限制主缓冲部102的过度扭转。凸缘部件18利用主缓冲部102的内周侧的轴向表面,由第2驱动板2b和推力部件20夹入,可与推力部件20一起滑动。凸缘部件18具有内花健部18c,其在内周端部形成内花健槽。内花健部18c以允许毂部件23和凸缘部件18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扭转的方式与毂部件23的外花键部23b卡合。
螺旋弹簧19是主缓冲部102的构成部件,是收容于在侧板15、16及凸缘部件18上形成的窗部15a、16a、18a中的弹性部件(参照图9、图10)。螺旋弹簧19的两端部可接触/离开地与位于窗部15a、16a、18a的圆周方向的端面抵接。螺旋弹簧19在侧板15、16和凸缘部件18产生扭转时收缩,将由侧板15、16及凸缘部件18的旋转差而产生的振动吸收。对于螺旋弹簧19,可以使用在伸缩方向(长度方向)上笔直的(直线状延伸)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19的弹力(弹性系数)与预缓冲部101中的螺旋弹簧3的弹力(弹性系数)相比设定得较大。
推力部件20是配置在侧板16和凸缘部件18之间的环状部件(参照图9、图10)。推力部件20具有防转部20a,其不可转动且可轴向移动地与在侧板16上形成的贯通孔部卡合。推力部件20利用盘簧21向凸缘部件18侧预紧,可滑动地与凸缘部件18压接。推力部件20也不可转动且可轴向移动地与配置在内周的推力部件25卡合。
盘簧21是配置在推力部件20和侧板16之间,将推力部件20向凸缘部件18侧预紧的盘状弹簧(参照图9、图10)。
毂部件23是将来自缓冲部2、3的旋转动力向变速器的输入轴(未图示)输出的部件(参照图9、图10)。毂部件23具有凸缘部23a,其从圆筒部的外周的规定部位向径向外侧延伸。毂部件23利用圆筒部的内周面与输入轴(未图示)键卡合。毂部件23经由推力部件24可相对旋转地由外周支撑侧板15,经由推力部件25可相对旋转地支撑侧板16。凸缘部23a具有外花键部23b,其在外周面上形成外花键。外花键部23b以允许毂部件23和凸缘部件18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扭转的方式与凸缘部件18的内花键部18c卡合。外花键部23b不可旋转地与从动板4的内花键部(图11的4e)卡合。凸缘部23a可滑动地由推力部件24、25夹持。
推力部件24是配置在侧板15和毂部件23之间的环状部件(参照图9、图10)。推力部件24在轴向上配置在侧板15和凸缘部23a之间,不可相对旋转且可轴向移动地与侧板15卡合,可滑动地与凸缘部23a压接。推力部件24在径向上安装在侧板15和毂部件23之间,成为用于将侧板15可相对旋转地支撑在毂部件23上的滑动轴承(衬套)。
推力部件25是配置在侧板16和毂部件23之间的环状部件(参照图9、图10)。推力部件25在轴向上配置在盘簧26和凸缘部23a之间,利用盘簧26向凸缘部23a侧预紧,可滑动地与凸缘部23a压接。推力部件25不可相对旋转且可轴向移动地与侧板16卡合。推力部件25在径向上安装在侧板16和毂部件23之间,成为用于将侧板16可相对旋转地支撑在毂部件23上的滑动轴承(衬套)。
盘簧26是配置在推力部件25和侧板16之间,将推力部件25向凸缘部23a侧预紧的盘状弹簧(参照图9、图10)。盘簧26由推力部件25止转。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扭转缓冲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参照图9、图10,发动机的曲轴的旋转动力以衬片10、11、铆钉13、14、盘簧12、连结部件17、侧板15、16、螺旋弹簧19、凸缘部件18、驱动板2a、2b、螺旋弹簧3、环状部件5、螺旋弹簧3、从动板4、毂部件23的顺序进行传递,传递至变速器的输入轴。
此时,如果在衬片10、11和毂部件23之间产生扭转,则利用预缓冲部101将由初期扭转而产生的变动扭矩吸收。在进一步产生扭转而利用预缓冲部101无法吸收时,利用主缓冲部102将变动扭矩吸收。
在预缓冲部101中,在衬片10、11和毂部件23之间产生扭转,在毂部件23的外花键部23b的齿与凸缘部件18的内花键部18c的齿抵接之前,在预缓冲部101中仅螺旋弹簧3起作用。
如果毂部件23的外花键部23b的齿与凸缘部件18的内花键部18c的齿抵接,在衬片10、11和毂部件23之间进一步产生扭转,则由于在预缓冲部101中不会扭转,因此主缓冲部102扭转。也就是说,由于毂部件23扭转,因此毂部件23的外花键部23b的齿挤压凸缘部件18的内花键部18c的齿而在凸缘部件18和侧板15、16之间产生扭转,螺旋弹簧19产生作用,直至与侧板15、16连结的连结部件17的中间部分与凸缘部件18的切口部18b的位于圆周方向的端面抵接。此时,预缓冲部101的螺旋弹簧3保持最大压缩状态与凸缘部件18成为一体而进行旋转。
上述动作,是对毂部件23相对于衬片10、11顺时针(图1的顺时针)旋转的情况进行说明的,但在毂部件23相对于衬片10、11逆时针旋转时也相同。
根据实施例1,在螺旋弹簧3伴随驱动板2a、2b和从动板4的相对旋转而压缩的过程中,可以抑制螺旋弹簧3、特别是螺旋弹簧3的朝向环状部件5的径向外侧的外周部和驱动板2a、2b的接触、滑动,可以使缓冲机构的振动衰减功能提高。另外,可以利用从动板4的凸部4d及环状部件5的凸部5b限制螺旋弹簧3的移动。并且,由于使用直线状的弹簧作为螺旋弹簧3,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螺旋弹簧3与其他部件接触、滑动,从而可以提高缓冲机构的振动衰减功能。
并且,在螺旋弹簧3伴随驱动板2和从动板4的相对旋转而压缩的过程中,分别作用在环状部件5的各支撑部5c上的径向分力大致平衡,抑制环状部件5相对于旋转轴O的向径向的移动。也就是说,在理想状态下成为下述状态,即,在环状部件5的外周面和驱动板2的凹部2aa、2ba的周壁部之间始终存在规定的间隙,在环状部件5的主体部5a的内周面和从动板4的外周面(凸缘部4b的外周面)之间始终存在规定的间隙,在环状部件5的支撑部5c的内侧面和从动板4的环状部4a的外周面之间始终存在规定的间隙。
因此,抑制环状部件5的外周面和驱动板2的凹部2aa、2ba的周壁部的接触、滑动,抑制环状部件5的主体部5a的内周面和从动板4的外周面的接触、滑动,抑制环状部件5的支撑部5c的内侧面和从动板4的环状部4a的外周面的接触、滑动,可以使扭矩变动吸收装置1的缓冲机构的振动衰减功能提高。
在装置1进行旋转时,螺旋弹簧3由于离心力而向环状部件5的半径方向外侧预紧。但是,由从动板4的凸缘部4b的凸部4d和环状部件5的凸部5b限制螺旋弹簧3相对于环状部件5的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由此,可以将螺旋弹簧3的设置位置始终保持在良好的位置上,从而可以稳定地发挥振动衰减功能。
并且,由于使用直线状的螺旋弹簧作为弹性部件,因此在螺旋弹簧3的压缩过程中,抑制螺旋弹簧3的中间部分向环状部件5的径向外侧的突出,例如可以抑制螺旋弹簧3的中间部分与环状部件5接触、滑动,从而可以使扭矩变动吸收装置1的缓冲机构的振动衰减功能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的全部公开内容(包含权利要求书及附图)的框架内,还可以基于其基本技术思想,进行实施方式或进行实施例的变更、调整。另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框架内,可以进行各种公开要素的多种组合或选择。也就是说,本发明当然包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包含权利要求书及附图的全部公开内容、技术思想而进行的各种变形、修正。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侧部件,其进行旋转而传递动力;
弹性部件,其在前述驱动侧部件的旋转方向上串联地设置多个,可与前述驱动侧部件一体地旋转;
从动侧部件,其与前述驱动侧部件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经由前述弹性部件由前述驱动侧部件传递前述动力,可与前述驱动侧部件及前述弹性部件一体地旋转;以及
环状部件,其设置为与前述旋转轴同轴,可相对于前述驱动侧部件及前述从动侧部件进行相对旋转,
前述环状部件具有支撑部,其设置在前述弹性部件之间,支撑前述弹性部件,
前述环状部件具有第1限制部,其限制前述弹性部件相对于前述环状部件向前述环状部件的径向移动。
2.(删除)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限制部为向前述径向凸出的凸部。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驱动侧部件和前述从动侧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具有多个向前述径向凸出的凸缘部,
前述弹性部件设置在相邻的前述凸缘部之间,
前述凸缘部具有第2限制部,其限制前述弹性部件相对于前述环状部件向前述径向的移动。
5.(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3或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弹性部件为呈直线状的螺旋弹簧。

Claims (5)

1.一种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侧部件,其进行旋转而传递动力;
弹性部件,其在前述驱动侧部件的旋转方向上串联地设置多个,可与前述驱动侧部件一体地旋转;
从动侧部件,其与前述驱动侧部件的旋转轴同轴地设置,经由前述弹性部件由前述驱动侧部件传递前述动力,可与前述驱动侧部件及前述弹性部件一体地旋转;以及
环状部件,其设置为与前述旋转轴同轴,可相对于前述驱动侧部件及前述从动侧部件进行相对旋转,
前述环状部件具有支撑部,其设置在前述弹性部件之间,支撑前述弹性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环状部件具有第1限制部,其限制前述弹性部件相对于前述环状部件向前述环状部件的径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限制部为向前述径向凸出的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驱动侧部件和前述从动侧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具有多个向前述径向凸出的凸缘部,
前述弹性部件设置在相邻的前述凸缘部之间,
前述凸缘部具有第2限制部,其限制前述弹性部件相对于前述环状部件向前述径向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
前述弹性部件为呈直线状的螺旋弹簧。
CN201080052641.1A 2009-11-19 2010-11-16 动力传递机构 Pending CN1026398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4392 2009-11-19
JP2009264392 2009-11-19
PCT/JP2010/070371 WO2011062158A1 (ja) 2009-11-19 2010-11-16 動力伝達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9893A true CN102639893A (zh) 2012-08-15

Family

ID=4405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2641.1A Pending CN102639893A (zh) 2009-11-19 2010-11-16 动力传递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1062158A1 (zh)
CN (1) CN102639893A (zh)
WO (1) WO20110621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3414A (zh) * 2017-05-18 2018-12-0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从动盘及离合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4332B2 (ja) 2013-02-18 2017-08-02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トルクダンパ装置
KR101785067B1 (ko) * 2015-09-25 2017-10-12 주식회사 토룩 직렬 탄성 액추에이터를 위한 아크형 압축 스프링 모듈
JP2019194482A (ja) * 2016-08-30 2019-11-07 ヴァレオカペック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2019052727A (ja) * 2017-09-15 2019-04-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7314601B2 (ja) * 2019-04-24 2023-07-26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ダンパ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7259A2 (en) * 1988-06-17 1989-12-20 Unisia Jecs Corporation Torsional vibration absorbing device for automotive power train
US6135890A (en) * 1996-12-11 2000-10-24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CN1284617A (zh) * 1995-07-24 2001-02-21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具有带改进的摩擦件的摩擦机构的阻尼圆盘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774Y2 (zh) * 1984-12-26 1993-01-29
JPH01316521A (ja) * 1988-06-17 1989-12-21 Atsugi Unisia Corp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JPH0462443U (zh) * 1990-09-28 1992-05-28
JPH0552365U (ja) * 1991-12-16 1993-07-13 株式会社大金製作所 ダンパーディスク
DE19654970C2 (de) * 1996-08-05 2002-02-21 Mannesmann Sachs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JP4445529B2 (ja) * 2007-07-13 2010-04-07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ー機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7259A2 (en) * 1988-06-17 1989-12-20 Unisia Jecs Corporation Torsional vibration absorbing device for automotive power train
CN1284617A (zh) * 1995-07-24 2001-02-21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具有带改进的摩擦件的摩擦机构的阻尼圆盘组件
US6135890A (en) * 1996-12-11 2000-10-24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3414A (zh) * 2017-05-18 2018-12-0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从动盘及离合器
CN108953414B (zh) * 2017-05-18 2021-11-1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从动盘及离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62158A1 (ja) 2011-05-26
JPWO2011062158A1 (ja) 201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14730B2 (ja) ねじり振動ダンパー、クラッチディスクおよびクラッチ
CN102639893A (zh) 动力传递机构
CN101025205B (zh) 转矩波动吸收装置
US8690688B2 (en) Double damping flywheel with double damping elements
US11255385B2 (en) Clutch, in particular for a motorcycle, with pressure plate and centrifugal assembly
JP5272853B2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JPH01206136A (ja) 分割はずみ車
CN214367510U (zh) 扭振减振器、离合器片和离合器
CN100564934C (zh) 离合器盘和离合器系统
US5884743A (en) Clutch plate with centering feature
US20170363150A1 (en) Torsional Damper With Angular-Dependent Friction Damping Device
KR100460234B1 (ko) 댐퍼 기구
CN103765039B (zh) 扭矩传递装置
AU6121780A (en) Two-stage coaxial spring damper
CN203257974U (zh) 扭转缓冲装置
CN107218317A (zh) 用于车辆变速器的摩擦离合器
US8376864B2 (en) Damper mechanism
JP5074230B2 (ja) 多板クラッチ
CN104204604A (zh)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GB2311833A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US7252593B2 (en) Torsional-vibration damper
US20050020365A1 (en) Torsional-vibration damper
CN103261731A (zh)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US6223625B1 (en) Torque transmitting and torsion damp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motor vehicles
JP5742756B2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