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6342A - 平台型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平台型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6342A
CN1236342A CN98801170.0A CN98801170A CN1236342A CN 1236342 A CN1236342 A CN 1236342A CN 98801170 A CN98801170 A CN 98801170A CN 1236342 A CN1236342 A CN 1236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mentioned
printer
platen
paper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011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42C (zh
Inventor
境野刚
山下忠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zen Wat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zen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zen Wat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36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6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4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20Platen adjustments for varying the strength of impression, for a varying number of papers, for wear or for alignment, or for print gap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48Apparatus for condensed record, tally strip, or like work using two or more papers, or sets of papers, e.g. devices for switching over from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in sheet form to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and vice versa or point-of-sale printers comprising means for printing on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e.g. journal for tills, and on single sheets, e.g. cheques or receip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9Diverting sheets at a section where at least two sheet conveying paths converge, e.g. by a movable switching guide that blocks access to one conveying path and guides the sheet to another path, e.g. when a sheet conveying direction is reversed after printing on the front of the sheet has been finished and the sheet is guided to a sheet turning path for printing on the b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4Aprons or guides for the printing 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3/00Power drives for actions or mechanisms
    • B41J23/02Mechanical power dr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一种平台型打印机,其中,打印头在圆柱形压纸卷筒上的击打位置分布在其外缘表面上的整个区域内,由此防止了压纸卷筒的劣化。输纸辊、压纸卷筒以及输纸器的驱动轴彼此通过一个传动轮系而以活动方式连接并由一个电机加以驱动。所选定的传动轮系中齿轮的传动比可以使输纸辊、压纸卷筒以及输纸器的圆周速度彼此一致。压纸卷筒的回转速度同步于输纸辊和输纸器所输送的纸张的进给速度,由此使打印头所执行的击打的位置分布在压纸卷筒外缘表面上的整个区域内。该打印机设有与输纸辊连动的压辊离合机构及压力调整机构,并设有用来根据连续纸或剪裁纸状态来切换走纸路径的走纸路径切换机构,以及用来控制打印头与压纸卷筒之间缝隙的机构。

Description

平台型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既可打印连续纸又可打印剪裁纸的平台型击打式点阵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平台型打印机中,打印头附近的打印纸走纸路径在同一平坦表面上形成,通常情况下,其中使用平板形的压纸卷筒,该压纸卷筒通过承受打印头的击打而实现在纸张上的打印。使用这种平板形压纸卷筒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承受打印头击打的位置是固定的,压纸卷筒往往过早地失效。
在50-124724号日本专利中所介绍的技术中,设在打印机下部的平台型打印部件中使用了一种圆柱形压纸卷筒。不过,由于未设置使圆柱形压纸卷筒旋转的机构,该打印部件的打印动作总是在压纸卷筒的某一固定位置上进行。此外,在未被审定的57-152979号日本专利申请所介绍的技术中,一种平台型打印机中使用了一种基本上为圆柱形的压纸卷筒。不过,该压纸卷筒的上部被做成平面,而且该平面被作为承受打印头击打的表面。因此,该压纸卷筒在功能上与平板式压纸卷筒完全相同。
一般来说,打印机的压辊是成对设置的,其中的输纸辊的回转由回转驱动机构实现。此外还设有压簧,其作用是将压辊压在输纸辊上,使压辊以从动方式转动。
通常,对于具有连续纸打印模式和剪裁纸打印模式的平台型打印机来说,剪裁纸从打印机前端被插入,而连续纸则被置于设在打印机后部的输纸器上并由此被输往打印机前端。
对于平台型打印机来说,在取出阻塞的打印纸或拆下装在滑架上的打印头时,压辊将成为一种妨碍,从而使相应的操作完成起来比较困难。
图30是表示常规打印机所用输纸装置中压辊配置方式的平面图。图31是沿图30中ⅩⅩⅪ-ⅩⅩⅪ线所做的剖视图。
图30和31中的标号51表示打印机,该打印机具有以下部分:受到侧框架52枢轴式支承的压辊轴73a;同轴固接于压辊轴73a上的压辊73;遮盖打印纸60的传递部分以保持压辊73清洁的导纸件71;以及固定在导纸件71上,并由端稍部将压辊轴73b压在输纸辊75一侧的多个压簧74。
此外,尽管图中未加表示,侧框架52实际上设有使压辊73获得枢轴式支承的轴孔,该轴孔是张开的,由此使压辊得以垂直移动。
在图31所示状态下,打印纸60在被夹持于压辊73与输纸辊75之间的同时沿着导纸件71与走纸板59之间形成的走纸路径而进给。
在图30和31所示的结构中,打印纸60被导纸件71所覆盖,因此,如果打印纸60发生阻塞且部分残留,取出阻塞的纸张将是很困难的。
此外,对于具有连续纸打印模式和剪裁纸打印模式的平台型打印机来说,剪裁纸插入部件、前端的输纸辊、打印头、后端的输纸辊和走纸路线切换部件以及输纸器诸装置是以串行配置方式传递纸张的。为此将不得已增加打印机的深度。
另外,走纸路线和输纸器传动机构需要被切换,以便对连续纸打印模式和剪裁纸打印模式作出分别的响应,而且,常规的机构也过于复杂。
8-239956号日本专利申请使用了一种虽作为电机的驱动机构但又具有复杂形状的转换板,由此实现了走纸路线的切换,输纸器传动机构的脱载以及输纸辊的垂直移动。不过,该机需要使打印头与输纸器位置之间具有相当大的距离,因而不免要增加打印机的深度。
已经提出了许多种具有如下功能的打印机,根据打印时所用纸张的厚度,以手动或电动方式来控制打印头与压纸卷筒之间的距离-即打印机头部间隙。
此外,具有如下功能的打印机也是常见的,可以选择连续纸和剪裁纸作为打印时所用的纸张,而且可以通过手动或电动方式来切换连续纸与剪裁纸走纸路线。
在某些上述打印机中,打印头的缝隙控制以及连续纸与剪裁纸走纸路线的切换是以电动方式执行的。不过,电动型通常成本较高并被用于高级打印机。另一方面,缝隙控制和走纸路线切换并非经常执行,在某些打印机中,不改变打印机本体构造即可以手动方式执行缝隙控制和走纸路线切换,从而降低了成本。不过,某些购置了手动型打印机的用户必要时往往需要将缝隙控制机构或走纸路线切换机构改装为电动型。
为满足上述要求,有必要使手动型向电动型的转换仅仅通过额外安装一套电动装置即可方便地实现。这样,如果针对缝隙控制安装的动力装置和针对走纸路线切换安装的动力装置是同样的一个部件,那么,同一动力装置将可以为缝隙控制和走纸路线切换所共用,这将更具优越性,因为零部件数量将减少,制造费用和改装成本也将降低。
                      本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平台型打印机,通过防止压纸卷筒的劣化,该打印机可以长期不加维护地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平台型打印机,其阻塞在走纸路径中的打印纸可以被方便地取出。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提供这样一种平台型打印机,其中设有与输纸辊连动的、用于压辊的压力切换机构,由此减小连续纸和剪裁纸的输纸装置的深度。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平台型打印机,其中,为驱动缝隙控制机构所安装的动力装置和为驱动走纸路径切换机构所安装的动力装置被做成同一个可共用的部件。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平台型打印机,它包括:输纸机构,其作用是使纸张沿着基本平直的走纸路径进给;具有往复运动配置功能的滑架,其往复运动方向基本上垂直于输纸机构对纸张的进给方向;装在滑架上的打印头;设在打印头对面的圆柱形压纸卷筒;以及用来驱动压纸卷筒和输纸机构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使压纸卷筒转动,从而使压纸卷筒的回转运动同步于输纸机构所产生的纸张进给运动,这样,打印头在压纸卷筒外缘表面上实施击打的位置将分布在压纸卷筒外缘表面的整个区域内。
输纸机构具有输纸辊和压辊,输纸辊被设在压纸卷筒沿纸张进给方向的两侧,压辊被设在输纸辊对面以将纸张压在其上。
该打印机设有用来输送连续纸的输纸器,并设有用来改变压辊压力的压力调整机构。该打印机可以在连续纸打印模式与剪裁纸打印模式两者之间被切换,其中,前者是指通过驱动输纸器而在连续纸上实施打印,后者则是指不驱动输纸器而在剪裁纸上实施打印。
压辊的压力在连续纸打印模式和剪裁纸打印模式两种状态下是不同的,而且该压力随着连续纸打印模式与剪裁纸打印模式之间的切换而相应地变化。对压辊在连续纸打印模式下所设置的压力要小于剪裁纸打印模式下的压力
该打印机具有随连续纸和剪裁纸两种状态而变化的走纸路径,并具有用来驱使剪裁纸或连续纸穿过指定走纸路径的走纸路径切换机构。走纸路径切换机构随着连续纸打印模式与剪裁纸打印模式两者间的切换而相应地被切换。压力切换机构对压辊压力的切换和走纸路径切换机构对走纸路径的切换是随着连续纸打印模式与剪裁纸打印模式两者间的切换而在同一时刻进行的。
该打印机具有支承着输纸辊的第一机架和支承着压辊的第二机架。第二机架受支承的方式可以使之相对于第一机架发生回转,而且,转动第二机架即可使压辊脱离输纸辊。
该打印机设有缝隙控制机构,驱动该机构即可使打印头靠近或脱离压纸卷筒,由此实现对打印头与压纸卷筒之间缝隙的控制。装在缝隙控制机构上以对其起驱动作用的动力装置具有支承于安装座的电机和传动机构。该动力装置还可以被装在走纸路径切换机构上,经过配置即可驱动走纸路径切换机构。
                        附图简介
图1是如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打印机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2a是图1所示打印机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b是表示压纸卷筒、输纸辊和输纸器所用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导纸件(辊子载体)主要部分的平面简图;
图4是图3的正视图;
图5是沿图3中Ⅴ-Ⅴ线所做的箭头所示方向视图;
图6是沿图3中Ⅵ-Ⅵ线所做的剖视图;
图7是输纸装置主要部分在如本发明所述打印机处于连续纸打印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8是输纸装置主要部分在如本发明所述打印机处于剪裁纸打印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9是主要表示图7中压辊所用压力切换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主要表示图8中压辊所用压力切换机构的剖视图;
图11是主要表示图7中走纸路线切换机构的剖视图;
图12是主要表示图8中走纸路线切换机构的剖视图;
图13a是主要表示图7中输纸器传动机构的剖视图,且图13b是图13a所示主动齿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4a是主要表示图7中输纸器传动机构的剖视图,且图14b是图14a所示主动齿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打印机的右侧视图;
图16是打印机1的左侧视图;
图17是剪裁纸走纸路线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18是用来描述设于右机架外侧表面的缝隙控制机构的侧视图;
图19是设于左机架外侧表面的走纸路线切换机构所用摆杆的侧视图;
图20是连续纸走纸路线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21是动力装置(常规姿态)的正视图;
图22是动力装置的侧视图;
图23是动力装置(常规姿态)的后视图;
图24是打印机1的侧透视示意图;
图25是打印机主要部分的正视图,该图表示了墨带盒的装配状态;
图26是表示墨带盒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27是打印机的侧透视示意图;
图28是打印机的侧透视示意图;
图29是打印机的侧透视示意图;
图30是表示压辊在常规打印机所用输纸装置中的一种配置方式的平面图;以及
图31是沿图30中ⅩⅩⅪ-ⅩⅩⅪ线所取的剖视图。
                 本发明的最优实施方式
图1是如本发明所述打印机主要部分的平面图,且图2a是图1的剖视图。
在图1和2a中,打印机1包含滑架5和打印头6,其中,上述滑架5因受到滑架轴3和滑架导承4的枢轴式支承而可以在滑架轴3的轴向上往复运动,而横向布置的滑架轴3则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右机架2a和左机架2b上;而上述打印头6以可拆方式装在滑架5上并可与之一同往复运动。此外,压纸卷筒7被设置在往复式打印头6的下侧。
走纸板9用于传送沿垂直于打印头6往复运动方向布置的打印纸100,其上方设有第一导纸件21和第二导纸件31,二者将打印头6保持在其间。
从第一导纸件21和第二导纸件31上侧看去,各导纸件朝向打印头6的对向头部21a、31a被做成弧形。对每个对向头部21a、31a来说,走纸路径12的中部最接近打印头6,而各自的相反两端则最远离打印头6。此外,导纸件的正面21b和31b分别被做在对向头部21a和31a上靠近走纸板9的一侧。
第一导纸件21在其中部被分成两段。分开的第一导纸件21各自设有滚轮支承部21c,而且,压辊23受到滚轮支承部21c的枢轴式支承以实现转动。
此外,第一导纸件21的一端受到引导支承部22b的枢轴式支承,该支承部分设在摇架22上,由此可以实现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摇摆运动。
摇动啮合部22a与设在侧框架2上的摇架支承部2c之间的啮合使摇架22受到枢轴式支承而得以摆动。
第一导纸件21的另一端设有用来固定压簧24一端的弹簧定位部21d。压簧24的另一端被固定在设于摇架22上的弹簧定位部22c。该压簧24提供了将压辊23压在输纸辊25上的加载力。
与第一导纸件21类似,第二导纸件31在其中部被分成两段。分开的第二导纸件31各自具有设在某一端的滚轮支承部31b,而且压辊33在滚轮支承部31L上受到枢轴式支承以实现转动。
此外,第二导纸件31受到引导支承部32a的枢轴式支承以实现转动,该支承部设在沿横向装于侧框架2上的支承框架32上。
第二导纸件31的另一端设有用来固定压簧34一端的弹簧定位部31c。压簧34的另一端被固定在设于摆动件36端稍处的的弹簧定位部36a上。该摆动件36通过其设在第二导纸件31上的支承部(未示于图中)而获得枢轴式摆动支承。
另一方面,转换凸轮37被固定在沿横向装于侧框架2的转换凸轮轴38上,由此与之一同实现摇摆运动。转换凸轮37的端稍部37a支承在摆动件36的支点部36b。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转换凸轮37的摆动可以变换摇摆位置,这样,压簧34就可以在摆动件36的摇摆作用下伸长或收缩。
此外,第二导纸件31下侧的走纸板9延伸部位设有用来切换剪裁纸和连续纸走纸路线的切换板11以及用来输送连续纸的输纸器8。
以下结合图2b介绍压纸卷筒、输纸辊和输纸器的驱动机构。
如图2a所示,固定在压纸卷筒7芯轴上的压纸卷筒主动齿轮7a与第一传动齿轮62的小径齿轮62a及第二传动齿轮63啮合。第一传动齿轮62的小径齿轮62a与固定在输纸辊35芯轴上的辊子主动齿轮35a啮合,而第二传动齿轮63则与输纸辊25芯轴上的辊子主动齿轮25a啮合。此外,小径齿轮62a与第三传动齿轮44啮合,而第三传动齿轮44与第四传动齿轮45啮合。第四传动齿轮45与输纸器主动齿轮46啮合。这样,压纸卷筒7通过传动轮系与输纸辊35和25以及输纸器8相连接。这些齿轮7a、62a、35a、63、25a、44、45和46是按照使压纸卷筒7、输纸辊35和输纸器8圆周速度相等的原则设定的。
装在电机M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61的回转运动被传递到第一传动齿轮62的大径齿轮62a。与大径齿轮62a一同旋转的小径齿轮62b的回转运动被传递到压纸卷筒主动齿轮7a和第三传动齿轮44。主动齿轮7a的回转运动经第二传动齿轮63被传递到辊子主动齿轮25a。此外,第二传动齿轮的小径齿轮62b的回转运动经第三和第四传动齿轮44和45被传递到输纸器主动齿轮46。
在上述配置中,压纸卷筒7因电机M运转产生的旋转运动与输纸辊25和35以及输纸器8所产生的纸张进给运动实现了同步。具体来说,当打印头动作且发生有效的打印时,压纸卷筒7、输纸辊25和35以及输纸器8将停止。当完成一行的打印且纸张进给一行以开始下一行的打印时,压纸卷筒7、输纸辊25和35以及输纸器8将彼此同步旋转,由此使纸张上的标置位和压纸卷筒7上的标置位移动一行。这样,打印头在压纸卷筒7外缘表面上的击打位置将分布在压纸卷筒7外缘表面的整个区域。
以下结合图3至6介绍压辊离合机构。
图3是本发明中作为辊子载体的第一导纸件21主要部分的简化平面图。图4是图3的正视图。另外,图5是沿图3中Ⅴ-Ⅴ线的箭头方向所取的视图,且图6是沿图3中Ⅵ-Ⅵ线所取的剖视图。
在图3至6中,摇架22在其摇动啮合部22a受到设于侧框架2上的摇架支承部2a的摆动式支承。另外,摇架22由摇架支承部分2a和设于侧框架2上的定位销2d定位。
如图4所示,摇架22的正面设有两个开口。在开口中,舌形弹簧定位部22c被做成可固定压簧24一端的结构。
图5和6清楚地表示出,侧框架2外缘部分设有定位部2d,另一方面,摇架22上设有可以靠在定位部2d上的挡块22e。
另外,如图5所示,侧框架2外侧设有弹簧定位部2c以固定摆动弹簧26的一端,而且摇架22上设有弹簧定位部22f以固定摆动弹簧26的另一端,于是,摆动弹簧26被跨接在弹簧定位部2c与弹簧定位部22f之间。
在图5粗实线所示的纸张进给状态下,摆动弹簧26在一方向的加载力迫使摇架22的定位部22d被压在设于侧框架2的定位销2d上,这样,摆动弹簧26将会起到稳定摇架22位置的作用。
此外,在摇架22摆至图5中细线所示位置的状态下,摇架22由挡块22e限位而靠在侧框架2的定位部2d上,于是,摇架22将不会向下折返,走纸路径12也将保持张开。这样,排除阻塞的打印纸,从滑架6上拆下打印头6以及装拆色带(未示于图中)等操作将非常简单。
图6表示第一导纸件(辊子载体)21的压辊23压在输纸辊25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压簧24一端被固定在摇架22的弹簧定位部分22c,且压簧24另一端被压在第一导纸件的弹簧定位部21d上。这样,第一导纸件21将获得使自身沿输纸辊25方向摆动的加载力。此时,摇架22因摇动啮合部2a和设于侧框架2的定位销2d而获得定位。压辊23被定位在输纸辊25上,而且压簧24的弹簧力表现为作用在输纸辊25上的压力。
以下介绍压辊压力切换机构、走纸路线切换机构以及输纸器动力传送机构。
首先结合图7至10介绍压辊压力切换机构。
支承框架32沿横向装在侧框架2a和2b上,其结构中设有引导支承部32a,该支承部受到第二导纸件(辊子载体)31引导轴31d的枢轴式支承以实现回转。
在第二导纸件(辊子载体)31的一端,滚轮支承部31e使压辊33受到枢轴式支承以使之得以回转。在其另一端,弹簧定位部31c固定压簧34的一端。此外,摆动件36的摆轴36a的中部受到枢轴式支承以实现回转。
对于摆动件36来说,设在端稍部的弹簧定位部分36b固定压簧34的另一端。这样,压簧34将跨接在第二导纸件31的弹簧定位部31c与摆动件36的弹簧定位部之间。
另一方面,对于沿横向装在侧框架2上以实现回转的转换凸轮芯轴38来说,转换凸轮37被固定在对应于摆动件36的一位置上,由此使转换凸轮轴38与转换凸轮37一同回转。而且,转换凸轮37的端稍部37a靠接在摆动件36上。
输纸辊35受到侧框架2的枢轴式回转支承以抵住压辊33。当输纸辊35因一回转驱动装置(未示于图中)而回转时,压辊33将以从动方式回转。输纸辊35与压辊33将打印纸10夹持在其间,打印纸10因输纸辊35的回转而进给。
在图7和9所示的连续纸打印模式下,摆动凸轮37的端稍部37a被定位在摆动件36的下部,而且摆动件36的弹簧定位部36a靠近第二导纸件31c。此时,压簧34上产生的拉力将减小,压辊33作用在输纸辊35上的压力也因此减小。
在连续纸打印模式下,打印纸(连续纸)10由输纸器8递送出来并由压辊33和输纸辊35进给至打印头6。在这一状态下,如果压辊33的压力过大,输纸器8与输纸辊35的纸张进给将彼此发生冲突,从而导致卡纸。因此,在连续纸打印模式下,减小压辊33的压力可以避免输纸辊35与输纸器8之间的冲突,从而防止打印纸(连续纸)10出现阻塞现象。
在图8和10所示剪裁纸打印模式下,摆动凸轮37的端稍部37a被定位在摆动件36的上部,而且摆动件36的弹簧定位部36a远离第二导纸件31的弹簧定位部31c。这样,压簧34上产生的拉力与连续纸打印模式相比将增大,压辊33作用在输纸辊35上的压力也因此增大。
在剪裁纸打印模式下,由于输纸器8未被使用,输纸器8与输纸辊35间冲突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引起的打印纸(剪裁纸)10阻塞现象将被消除。因此,在剪裁纸打印模式下,增大压辊33的压力将使打印纸(剪裁纸)的进给更为可靠。
如上所述,通过第二导纸件31-该件既充当纸张导板又充当压辊33载体-与摆动件36、转换凸轮37以及压簧34的组合,压辊33对输纸辊35压力方式的切换机构可以被布置成符合打印模式的紧凑形式。
尤其是,压辊33至转换凸轮轴38距离的减小可以使打印机的深度减小。
以下结合图7,8,11和12介绍连续纸和剪裁纸打印模式下的走纸路线切换机构。
换位板41被固定在转换凸轮轴38的轴端部并可与之一同摆动。换位板41具有用来使切换板摆动的换位销41a。
切换板11的芯轴沿横向装在侧框架2上以实现回转。切换板11具有设于其上侧表面的打印纸递送面和设于其下端的弹簧定位部11c。
装在侧框架2上的挡销11b对切换板11上行方向的摆动起校准作用。
摆动弹簧47的两端分别被固定在侧框架2和切换板11的弹簧定位部11c上。
在图7和11所示连续纸打印模式下,换位板41通过换位销41a克服摆动弹簧47的加载力而向下推送切换板11。
由换位销41a向下推送的切换板11具有基本上与输纸器8齐平的走纸表面。因此,输纸器8递送出来的打印纸10(连续纸)将越过切换板11并向打印头方向进给。
在图8和12所示剪裁纸打印模式下,换位板41的换位销41a远离切换板11。此时,由于切换板11的弹簧定位部11c受摆动弹簧47牵引,该切换板11将围绕其芯轴11a摆动并由挡销11b定位在预定的角度上。
这时,由于切换板11以倾斜方式定位,打印纸(剪裁纸)10将会沿着切换板11向上倾斜进给,从而免于与输纸器8发生接触。
如上所述,换位板41、切换板11以及摆动弹簧47的一种简单配置即可实现按照打印模式对走纸路线的切换。
以下结合图7,8,13a,13b,14a和14b介绍输纸器传动机构。
换位板41具有使输纸器摆杆42发生摆动的切换部41b。
输纸器摆杆42受到装于侧框架2上的摆杆芯轴42a的枢轴式支承以实现摆动,摆杆42具有以下部分:位于其一端、用来抵住换位板41切换部41b的凸部42b;位于其另一端、用来固定杠杆弹簧43的弹簧定位部42d;有第三传动齿轮44a的主动齿轮芯轴44a贯穿其中的导向孔;以及设于导引孔下侧面上的齿轮定位部42e。
杠杆弹簧43的两端分别被固定在侧框架2和输纸器摆杆的弹簧定位部42d上。
第三传动齿轮44受到装于侧框架2上的主动齿轮芯轴44a的枢轴式回转支承,该齿轮由主动齿轮弹簧44b施加沿主动齿轮芯轴44a轴向的载荷,而且由输纸器摆杆42的齿轮定位部42e加以轴向定位。
根据第三传动齿轮44的位置状况,受侧框架2枢轴式回转支承的第四传动齿轮45与第三传动齿轮44啮合。
输纸器主动齿轮46与第四传动齿轮45啮合并直接连接输纸器8以使之运转。
在图11、13a和13b所示连续纸打印模式下,输纸器摆杆42的凸部42b被换位板41切换部41b向下推送。此时,输纸器摆杆42定位于使主动齿轮芯轴44a处于导向孔42c上部的状态。
输纸器摆杆42的厚度在导向孔42上部的滑动面42e处比较大,这样,第三传动齿轮44就会朝着侧框架2方向移位。此时,第三传动齿轮44与第四传动齿轮45啮合,从而使第三传动齿轮44的回转运动经第四传动齿轮45和输纸器主动齿轮46被传递到输纸器。
在图8、14a和14b所示剪裁纸打印模式下,随着换位板41切换部41b的向上摆动,输纸器摆杆42凸部42b将在杠杆弹簧43的作用下向上摆动。
输纸器摆杆42定位于使主动齿轮芯轴44a处在导向孔42c下部的状态。
输纸器摆杆42的厚度在导向孔42下部的滑动面42e处比较小,这样,第三传动齿轮44就会朝着离开侧框架2的方向移位。此时,第三传动齿轮44与第四传动齿轮45脱离,从而使第三传动齿轮44的回转运动无法被传递到输纸器。
如上所述,换位板41、输纸器摆杆42、杠杆弹簧43、第三传动齿轮44以及主动齿轮弹簧44b的一种简单配置可以构成输纸器传动机构。
如上所述,该纸张进给装置有以下部分构成:用来根据连续纸和剪裁纸打印模式对压辊33作用在输纸辊上的压力进行切换的压力切换机构;用来切换打印纸10走纸路线的走纸路线切换机构;以及用来实现输纸器8回转运动传递过程的输纸器传动机构。
通过转换凸轮芯轴38和固定于其端部的换位板41的摆动,压力切换机构、走纸路线切换机构以及输纸器传动机构将可以共同地运转。
设在换位板41上的主动齿轮段41c可以由一独立配置的驱动装置(未示于图中)来驱动,其做法是使之与该驱动装置的齿轮相啮合。
如图15至17所示,该平台型打印机1具有右机架2a和左机架2b,并且设有从左机架2b下部延伸至右机架2a下部并基本上水平布置的走纸板9,由此在走纸板9上侧表面形成纸张的平直走纸路径12。
如图17所示,走纸板9中部的下侧设有沿打印机1横向分布的压纸卷筒7,在装定后,其上部外缘面应暴露于走纸路径12。另外,沿打印机横向分布的输纸辊25和35被设置在压纸卷筒7纵向上的相反两侧。输纸辊25和35各自的上部外缘面暴露于走纸路径12上。此外还设有压辊33,它从上侧被压在布置于压纸卷筒7后侧的输纸辊35上。
打印头6设在压纸卷筒7上方,从而使执行打印的头部(打印部分)11面向布置于其下侧的压纸卷筒7。压纸卷筒7与头部11端稍之间形成了一个可根据待打印纸张P厚度而加以控制的缝隙。该缝隙受控于图15所示设在右机架2a外侧表面上的缝隙控制机构112。打印头6被装在滑架上。滑架与沿横向安装在右机架2与左机架3之间的滑架轴3有滑动配合关系。
在图17中,用来向打印头6递送连续纸的输纸器4被置于走纸板9后侧,而且,用来在连续纸和剪裁纸走纸路线之间进行切换的走纸路线切换机构115被设在走纸板9后端与输纸器4之间。走纸路线切换机构115由切换板11和换位板41构成,其中切换板11以可摆动方式设在走纸板9后端与输纸器4之间,而换位板41则可摆动方式设在图16所示左机架2b的外表面上,这样,抵住切换板11就可以使其姿态通过摆动而在倾斜与水平方式之间变换,由此实现对走纸路线的切换。
图18是用来表示设于右机架2a外侧表面上的缝隙控制机构112的侧视图。缝隙控制机构112具有在右机架2a外侧表面上获得枢轴式回转支承的缝隙控制杆118。缝隙控制杆118的底座端一侧设有作为摆动中心的不规则形状装配孔119,其端稍一侧设有手动操作时所用的手控部120。在外侧表面上的底座端附近,与摆动中心同心而展开的的扇形齿轮部分121被做成整体式结构,而且,一凸状探测部122被设在相对于摆动中心的扇形齿轮部121的外侧。
回转件19a(图15)在右机架2和左机架3的固定位置获得回转支承,其一端被装入设在缝隙控制杆118底座端一侧的装配孔119中,而且,缝隙控制杆118与回转件19a沿着右机架2a的外侧表面而一同受到摆动式支承。
滑架轴3的支承方式是,其两端的支承部分各自被装在左右回转件19a的偏心位置。
在图18中,实线所示缝隙控制杆118的位置及姿态表示缝隙为最小值时的常规状态,而虚线所示的位置及姿态则表示厚纸条件下缝隙为最大值时的极限状态。
缝隙控制杆118可以被一个棘轮限位机构停止在常规状态与极限状态之间的任何摆动状态,而且常规状态与极限状态由两个挡块校定。
在以手动方式操作手控部120使缝隙控制杆118摆动时,设在右机架2a上的回转件19a将与缝隙控制杆118一同转动,由此使滑架在接近或离开压纸卷筒7的方向上移动,其移动距离范围与相对于滑架轴3轴线的偏心尺寸相对应。这样,装于滑架上的打印头6与压纸卷筒7间所形成的缝隙将会随着所进给纸张的厚度变化而受到控制。
图19是的走纸路线切换机构115所用换位板41的一主要部分侧视图,该机构被置于左机架2b外侧表面。图20是表示连续纸走纸路线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
如图19所示,换位板41的底座端一侧设有作为摆动中心的不规则形状装配孔24,其端稍一侧设有手动操作时所用的手控部25。在换位板41外侧表面上的底座端附近,与摆动中心同心而展开的的扇形齿轮部分26被做成整体式结构,而且,一凸状探测部分27'被设在相对于摆动中心的扇形齿轮部分26的外侧。此外,换位板41内侧表面上的端稍处附近还设有柱状凸部28。
转换凸轮轴38在左机架2b外表面的固定位置获得回转支承,其端稍被装入设在换位板41底座端一侧的装配孔24中,而且,换位板41与转换凸轮轴38沿着左机架3的外侧表面而一同受到摆动式支承。此外,换位板41内侧表面上还设有柱状凸部28,该凸部的端稍一侧经设在右机架2a中的弧形孔而伸入到左机架2b内侧。
此外,图20中的切换板11在横向上较长,其横向设置的芯轴11a在右机架2和左机架3的内侧表面上受到枢轴式支承并由加载弹簧施加顺时针方向的负荷。
图19中实线所示的换位板41位置及姿态代表走纸路线切换机构115被切换至剪裁纸模式时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换位板41柱状凸部28从切换板11顶面脱开,而且切换板11端稍一侧被加裁弹簧向上拉动并朝向斜上方。换位板41的这种状态即为剪裁纸切换状态。
图中点划线所示位置及姿态代表走纸路线切换机构115被切换至连续纸模式时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换位板41柱状凸部28克服加载弹簧的加载力而将切换板11顶面向下推动,从而使切换板11顶面基本上呈水平状态(图20),换位板41的这种状态即为连续纸切换状态。
以手动方式转动换位板41的手控部25将使切换板11倾斜,由此实现走纸路线在剪裁纸路线与连续纸路线之间的手动切换。剪裁纸和连续纸切换状态由挡块校定。
以手动方式摆动缝隙控制杆118即可控制缝隙。当然,在如图15和18所示以电动方式摆动缝隙控制杆118时,下文所述的动力装置123被装在右机架2a处缝隙控制杆118外表面一侧的一预定位置。
同样,在以电动方式摆动换位板41时,动力装置123被装在右机架2a处换位板41外表面上的一预定位置,如图16和19所示。在图15和16中,标号CS表示打印机控制单元,它控制缝隙控制机构112以及走纸路线切换机构的动作。
图21是动力装置123的正视图,图22是动力装置123的侧视图,且图23是动力装置123的后视图。动力装置123设有可使动力装置123安装在打印机本体上的安装座131。安装座131背面的左侧设有竖起的外缘壁132,外缘壁132上侧设有与之成一体的凸缘133,且该外缘壁132围成的内腔构成了一个凹形储腔134。另外,沿着安装座131的外缘设有几处凸台135。各个凸台135和凸缘133都设有安装孔136。
安装座131正面的上部装有可正反转的驱动电机M1。驱动电机M1的轴137插入安装座131背面上的凹形储腔134中,主动齿轮138与电机轴137的端稍装配成一体。
如图22和23所示,在安装座131凹形储腔134内,与电机轴137平行的支承轴139以凸伸形式设于电机轴137下侧,而且,与主动齿轮138啮合的传动齿轮140受到支承轴139的枢轴式支承以实现回转。传动齿轮140下侧设有由发射式光电断路器构成的传感器141。
传动齿轮140在其轴向上的底座端一侧和端稍一侧分别具有与之成一体的大径齿轮部142和小径齿轮部143。传动齿轮140的大径齿轮部142与固定在电机轴137上的主动齿轮138相啮合,从而使传动齿轮140的小径齿轮部143将回转运动传递给相配的齿轮。主动齿轮138和传动齿轮140构成了动力传送机构。在图21至23中,标号144表示开在安装座131中的一个通孔,且45表示接至驱动电机M1和传感器141的线束。线束145的端部经接插件连接到控制单元CS。
动力装置123以如下方式被装在缝隙控制机构112上。如图18所示,缝隙控制杆118被置于常规状态,图21所示常规状态的动力装置123从缝隙控制杆118的外表面一侧安放在右机架2a上的一预定位置,此时的凹形储腔134侧面朝向右机架2a的外侧表面。传动齿轮140在动力装置123一侧的小径齿轮部分143与缝隙控制杆118的扇形齿轮部121相啮合。设在缝隙控制杆118上的凸状探测部122被插入传感器141上位于动力装置123一侧的沟槽147中。其后,将小螺钉146穿过安装孔136,从而使动力装置123被栓接在右机架2a(图15)的外侧表面上。
在探测部122插入传感器141沟槽147的状态下,传感器141的输出信号被关闭,而且传感器141将检测到作为始位的缝隙控制杆118的常规状态信息。
在此假定缝隙控制杆118处于常规状态。当需要加宽缝隙时,驱动电机M1的电机轴137将会如图18所示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与电机轴137成一体的主动齿轮13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与主动齿轮138相啮合的传动齿轮150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传动齿轮140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传递到与之啮合的缝隙控制杆118的扇形齿轮部121,由此使设在右机架2a和左机架2b上的各自回转体与缝隙控制杆118一同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由于被支承在相对于左右回转体回转中心的偏心位置上,滑架轴3将如图18中标号3'所示向上移动,从而使装在滑架上的打印头6向上远离压纸卷筒7,由此将缝隙加宽。
此外,凸状探测部122也将随着缝隙控制杆11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探测部122离开传感器141上位于动力装置123一侧的沟槽147,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因此变为开(见图18中的标号122')。当缝隙控制杆118转到使缝隙为最大值的极限状态时,控制单元CS将使驱动电机M1停转。
假定缝隙控制杆处于极限状态,此时的缝隙将变窄,驱动电机M1的电机轴137如图18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主动齿轮138和动力装置123中传动齿轮140的转动方向将与常规状态下的情形相反,而且,设在右机架2a和左机架3上的回转体将与缝隙控制杆118一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由于被支承在相对于左右回转体回转中心的偏心位置上,滑架轴3将向下离开标号13'所示位置,从而使装在滑架上的打印头6从上侧靠近压纸卷筒7,由此使缝隙变窄。
凸状探测部122将随着缝隙控制杆118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缝隙控制杆118转到常规状态时,探测部122将进入传感器141上位于动力装置123一侧的沟槽147中,从而使传感器141的输出信号从开转为关。这样,始位状态将被检测到,而且控制单元CS将使驱动电机M1停转(图18)。
动力装置123以如下方式被装在走纸路线切换机构115上。如图19所示,换位板41被置于剪裁纸切换状态下,动力装置123以相反姿态从换位板41的外表面一侧安放在左机架2b上的一预定位置,其中所述的相反姿态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基本上与图21所示常规姿态反向,此时的凹形储腔134侧面朝向左机架2b的外侧表面。传动齿轮140在动力装置123一侧的小径齿轮部143与换位板41的扇形齿轮部26相啮合。设在换位板41上的凸状探测部27被插入传感器141上位于动力装置123一侧的沟槽147中。其后,将小螺钉146穿过安装孔136,从而使动力装置123被栓接在左机架2b(图16)的外侧表面上。
在探测部122插入传感器141沟槽147的状态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关闭,而且传感器141将检测到作为剪裁纸切换状态的换位板41状态信息。
当走纸路线从剪裁纸路线切换到连续纸路线时,驱动电机M1的电机轴137如图19所示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与电机轴137成一体的主动齿轮138也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与主动齿轮138啮合的传动齿轮140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传动齿轮140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被传递到与传动齿轮140啮合的换位板41扇形齿轮部26,换位板41也将与转换凸轮轴38一同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17所示,当换位板4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其柱状凸部28也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柱状凸部28将靠接在切换板11的顶面上。此时,柱状凸部28克服加载弹簧的加载力而向下推送切换板11顶面以使该顶面基本上呈水平姿态。该水平姿态形成了连续纸路线(图20)。
凸状探测部27将随着换位板4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离开传感器141上位于动力装置123一侧的沟槽147,从而使传感器141的输出信号转为开(图19中的标号27')。此时,换位板41将转到连续纸切换状态,控制单元CS也将使驱动电机M1停转。
此外,当走纸路线从连续纸路线切换到剪裁纸路线时,驱动电机M1的电机轴137如图19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主动齿轮138和动力装置123中传动齿轮140的转动方向将与常规状态下的情形相反,而且,换位板41也将与转换凸轮轴38一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20所示,当换位板4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其柱状凸部28也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柱状凸部28向上离开切换板11的顶面时,切换板11将被加载弹簧的加载力向上拉动,从而将走纸路线切换到剪裁纸路线,此时,切换板11的端稍指向斜上方。
如图19所示,凸状探测部27将随着换位板4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换位板41转到剪裁纸切换状态时,该探测部27将进入传感器141上位于动力装置123一侧的沟槽147中,从而使传感器141的输出信号从开转为关。这样将检测到换位板41的剪裁纸切换状态,且驱动电机M1将停转。
以下结合图24至29介绍墨带盒的装配结构。
图24是透视的打印机1侧视图,且图25是表示墨带盒一种装配结构的打印机主要部分正视图。在图24中,右侧和左侧分别是打印机1的正面和背面。图24和25表示墨带盒装配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在走纸板9后部的上方,滑架轴9以水平方式跨接在侧框架2a与2b之间,而且滑架10与滑架轴9的配合可以使之沿横向在侧框架2a与2b之间移动。滑架10正面装有打印头11,其打印部分12朝向设在打印头11下侧的压纸卷筒。
侧框架2a和2b的内表面上在高度的中部位置处分别设有彼此相向的斜导轨213。侧框架2a和2b内表面的下部也分别设有彼此相向的调准桩214。此外,打印头11下部设有墨带导引件215,该导引件从头部12底侧端面上的墨带安装位置起向着正面方向倾斜。墨带导引件215前端的下侧构成了墨带219的插口216。
标号29表示装在打印头11头部12正面的墨带罩。墨带219被装在墨带导引件215与墨带罩229之间。
斜导轨213被做成脊形,而且其后部高于前部,亦即,该斜导轨213的倾斜方式是后部相对于前部被提升。此外还设有调准桩214,从横向来看,它指向设于打印头11上的墨带导引件15的插口216。调准桩214所处位置使得已装定墨盒217的下端部分面向调准桩214。
如图25和26所示,横向长度较大的墨盒217在其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柄部218,并具有跨接在柄部219端稍之间的墨带219。储存在墨带储仓217a内的墨带219以一面暴露的方式在两个柄部218之间循环。墨盒217正面的右上角处设有用来手动卷绕墨带219的绕带旋纽220。墨盒217背面设有与绕带旋纽220同轴的插接孔20a,其中可插入设在打印机1侧面的墨带进给轴(未示于图中)。
如图24和25所示,墨盒217左右侧面的上侧中部设有凹口222,且墨盒217侧面设有从前向后分布的弹簧片223。此外,弹簧片224端稍部设有整体形成的以山形伸出的片爪224。凹口222下侧设有凹口226,该凹口也同样具有弹簧片227及其端稍部的片爪228。
此处所述的上部以如下状态为准,亦即,在墨盒217装定后,墨带储仓217a是垂直的(下同)。这些爪片224的作用是,当墨盒217被推入安装位置时,爪片224会嵌入设在左右框架2b和2a上的孔中,由此将墨盒217保持在该位置上。在该实施例中,爪片224也被用作导引桩221。
爪片228在其它实施例(见下文)中也被用作第二导引桩225。
墨盒217的安放应使其导引桩221应被两侧的斜导轨213支承,而且墨盒217被装在打印机的侧框架2a与2b之间。
此时,墨带219被装在下文所述打印头11的打印部分12处。在图24中,标号E、F、G和H表示墨盒217位置和姿态在其装配过程中沿着走纸路径的变化情况。此外,转动设在上墨盒217的绕带旋纽20可消除墨带219的松动,墨带的这种状态将被保持住。
(步骤1)
将墨盒217稳定在垂直状态以使墨带219朝下,如是向下移动并置于打印头11的前方(图24中的标号E)。
(步骤2)
将墨盒217向后移动,直至导引桩221被置于导轨13上。墨盒217继而沿斜导轨213的倾斜方向从前向后移动。这样,墨盒217下端部-亦即柄部218的下端部-将靠在设于左右机架2a和2b内侧表面的调准桩214上。因此,墨盒217下端部向后的移动将受到限制,而只有上部才会后移,于是,墨盒217的姿态表现为上部相对于下部向后倾斜。墨盒217中墨带219的表面将会前高后低。墨盒217与墨带导引件215二者的斜度将会一致(图24中的标号F)。
(步骤3)
墨盒217继续后移。导引桩221因此沿斜导轨213上移,且墨盒217下端部越过设在侧框架2a和2b上的调准桩214。此时,墨带219以一种顺着插口216插接方向的姿态靠近墨带导引件215的墨带插口216(图24中的标号F)。
(步骤4)
墨盒217下端部在越过左右调准桩214、214后便被消除了限制,因此,墨带219将进入墨带导引件215的插口216。
此后,将墨盒217沿着斜导轨213的斜度向后推。墨盒217由此向斜导轨213后部以及上方移动。墨带219后移时受到沿墨带导引件215斜度的导引并被向下撑开(图24中的标号G),由此被置于打印部分12底侧端面上的安装位置。
墨盒217呈现为使墨带储仓217a处在垂直方向上的姿态(图24中的标号H)。
(步骤5)
将墨盒217上下部同步平行推进,使爪片224(导引桩221)嵌入开在左右机架3和2上的孔中,由此使墨盒217最终跨架在侧框架2a与2b之间。
对于上述的墨盒217安装结构来说,在安装墨盒217时,其导引桩221沿斜导轨213从前向后移动,此时,墨盒217下端部将被靠在调准桩214以临时性地受到限制,而且墨盒217的姿态表现为上部相对于下部向后倾斜。这样,墨带219表面将倾斜成前高后低的情形,从而呈现为一种顺着插口216插接方向的姿态。于是,墨带219将可被方便地引入设在打印头11上的墨带导引件215的墨带插口216中。此后,墨带219沿着墨带导引件215的斜度而被平稳地引导至安装面,从而避免了墨带219扭曲或翻转等安装失败的问题。
图27是打印机1的侧视示意图,由此描述墨盒安装结构的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侧框架2a和2b的内侧表面上设有水平导轨230。水平导轨230与斜导轨213的前侧接续,而且其配置方式是,在支承第二导引桩221的状态下,墨盒217底端与墨带导引件215的插口216近乎等高。
对于该结构来说,墨盒217的导引桩221在步骤1中受水平导轨230的支承。这样,墨盒217将垂直定位,而且,跨接在墨盒217下端部的墨带219将在与墨带导引件215的插口216近乎相等的高度上接入,从而使墨带219轻易地被安置在该位置上。对于第一实施例所述情形来说,在步骤1中,墨盒217在导引桩221受到斜导轨213之前必须能够被保持正确的姿态和位置。
此外,如果水平导轨30如图27所示被做成与斜导轨13连续一体的形式,那么,在墨盒217的墨带219被布置成与墨带导引件215插口216近乎等高的状态之后,墨带219向打印部分12安装面的移动将可以连续平稳地实现。
图28表示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水平导轨230被设在斜导轨213前方并与之存在一段垂直方向上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受斜导轨13引导的墨盒217导引桩221之外,受水平导轨230引导的第二导引桩25也被采用。
第二导引桩25使用了与爪片224相似并被设在其下侧的爪片228作为导引桩。该实施例的其它构造同于第二实施例,在此不加赘述。
对于该结构来说,由于第二导引桩225受水平导轨230支承,墨盒217的垂直方向位置可被确定。于是,向后移动墨盒217将使第一导引桩221被置于斜导轨13上。此后的安装过程将与第二实施例相同。
图29是打印机1的侧视示意图,由此描述墨盒安装结构的第四实施例。
在第四实施例中,除斜导轨213和水平导轨230之外,左右机架3和2的内侧表面上各设有垂直导轨231。垂直导轨231对墨盒217正面姿态的引导作用可使墨带219左右两侧均能面朝下方。此外,水平导轨230后端接续有一辅助导轨233。另外,垂直导轨31在水平导轨230前端的下部与之连续并结为一体。垂直导轨231上端形成了向前倾斜弯曲的承接面34。
此外,左右机架3和2的内侧表面上各设有位于斜导轨13前端并且面朝下方的副垂直导轨234。副垂直导轨234正面与垂直导轨231背面之间的距离近似等于或略大于墨盒217的厚度。
墨带219以如下方式安装。
(步骤1)
将墨盒217从其下端开始滑入垂直导轨231与副垂直导轨234之间,同时保持一种使墨带219面朝下方的姿态(图29中的E)。由于正反面分别受到垂直导轨231和副垂直导轨234的引导,墨盒217的垂直运动可以平稳地进行。当第二导引桩25被置于水平导轨230上时,墨盒217被支承在该方位,而且墨带219的方位与墨带导引件215插口216的方位一致。
(步骤2)
将墨盒217从前向后推。起初,第二导引桩25在水平导轨230上滑移,接着,位于上方的第一导引桩221被置于斜导轨213上。此外,墨盒217下部将接触到调准桩214。
(步骤3)
继续向后移动墨盒217。由于墨盒217下部因调准桩214的存在而不能移动,能移动的只有上部,因此,墨盒217被倾斜成一种上部靠后而下部靠前的姿态。这样,墨带219将呈现为一种其表面前高后底的倾斜状态。其斜向与墨带导引件215的斜向一致。
(步骤4)
继续向后推动墨盒217。于是,由于位于上侧的第一导引桩221在斜导轨213上升起,墨盒217下部将脱离调准桩214,并由此在重力作用下后移。
当继续向后推动墨盒217时,由于墨盒217下部的移动受到限制,其斜度将增加,从而使整个墨盒向后的移动可能变得困难一些。然而,在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中,当墨盒217倾斜至一定角度时,第二导引桩25将与辅助导轨233发生接触,从而避免了进一步的倾斜。因此,墨盒217可以在倾斜状态下平稳地平动。
当墨盒217下部脱离调准桩214并在重力作用下后移时,墨带219将滑入墨带导引件19与墨带罩229之间。在墨带219滑入二者之间时,墨带219的墨带表面基本上符合墨带导引件215的引导方向,从而使墨带219被平稳地引导而不至于发生扭曲或翻卷。
(步骤5)
继续推压墨盒217。由于其上部接近安装位置,倾斜状态逐渐消失。当其下部的墨带219靠近打印部分12的位置时,上部的爪片224和28(第一和第二导引桩221和25)将嵌入设在侧框架2a和2b上的孔中,而且这一状态将被保持。这样,墨盒217的安装即告完成。
以上所介绍的是斜导轨213、水平导轨230之类装置被做成脊形的范例。然而,将这些装置做成槽形的范例也同样是适用的。此外,尽管以上各实施例将爪片224和228用作在侧框架2a和2b上安装墨盒217的导引桩,但是其它从墨盒217两个侧面伸出的部分也是可用的。另外,这些部分可以被专设,不一定同时有其它作用。
如上所述,对于如本发明所述的平台型打印机来说,将压辊与辊子载体和摇架一起摆动即可将打印纸从走纸路径中移去。因此,卡在走纸路径中的打印纸可以被方便地取出。而且,墨带盒和打印头的装拆也可以方便地完成。
压辊对输纸辊的压力可以由一个压簧来施加,同时,摇架也可以稳定地定位。因此,零件数量可以减少。
摇架可以在一预定角度上方便地被装拆,而且,摇架在除预定角度之外的其它角度位置上脱落的问题将可以避免。
此外,压辊到转换凸轮轴的距离可以被缩短,这样,整个一个兼具连续纸和剪裁纸两种打印模式的打印机的深度将可以被减小。
另外,由于设置了用来完成转换凸轮轴端部切换动作的动作件,转换凸轮的摆动动作将可以方便地完成。
用来切换连续纸打印模式与剪裁纸打印模式的走纸路线切换机构可以由一种简单的结构来实现。
改变挡销的位置即可方便地改变剪裁纸打印模式下切换板的摆动位置。
输纸器传动机构可以由一种简单的结构来实现。
缝隙控制机构和走纸路线切换机构的电力驱动可以共用相同的动力装置,这样,与配备缝隙控制专用动力装置和走纸路线切换专用动力装置的范例相比,制造成本将可以降低。
如果所发运的打印机是一种采用手动缝隙控制机构及手动走纸路线切换机构的机型,那么,只要将动力装置装入,该打印机就可方便地被改装成一种电力驱动机型。
电力驱动打印机所必需的始位检测由设在动力装置一端的传感器来执行,因此,在将缝隙控制机构和走纸路线切换机构从手动型改为电动型时,改装过程将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Claims (14)

1.一种平台型打印机,包括:
输纸机构,其作用是使纸张沿着基本上平直的走纸路径进给;
可往复运动的滑架,其往复运动方向基本上垂直于上述输纸机构的纸张进给方向;
附接在上述滑架上的打印头;
设置在上述打印头对面的圆柱形压纸卷筒;以及
用来驱动上述压纸卷筒和上述输纸机构的驱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机构驱动上述压纸卷筒,使其回转运动同步于上述输纸机构所形成的纸张进给运动,由此使上述打印头在上述压纸卷筒外缘表面上的击打位置分布在该外缘表面上的整个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输纸机构包括输纸辊和压辊,其中,输纸辊被设在上述压纸卷筒沿纸张进给方向的两侧,压辊被设在上述输纸辊对面以将纸张压在该输纸辊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输送连续纸的输纸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改变上述压辊压力的压力调整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打印机的工作模式可以在连续纸打印模式与剪裁纸打印模式两者之间被切换,其中,前者是指通过驱动上述输纸器而在连续纸上实施打印,后者则是指不驱动上述输纸器而在剪裁纸上实施打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压辊的压力在连续纸打印模式和剪裁纸打印模式两种状态下是不同的,而且该压力随着连续纸打印模式与剪裁纸打印模式之间的切换而相应地变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压辊在连续纸打印模式下所设置的压力要小于在剪裁纸打印模式下的压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针对连续纸与剪裁纸的不同走纸路径,并且包括用来引导剪裁纸和连续纸穿过相应走纸路径的走纸路径切换机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走纸路径切换机构随着连续纸打印模式与剪裁纸打印模式两者间的切换而相应地被切换。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切换机构对压辊压力的切换和上述走纸路径切换机构对走纸路径的切换是随着连续纸打印模式与剪裁纸打印模式两者间的切换而在同一时刻进行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着上述输纸辊的第一机架和支承着上述压辊的第二机架,其中上述第二机架受支承的方式可以使之相对于上述第一机架发生回转,从而可以通过转动上述第二机架使压辊脱离输纸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缝隙控制机构,用于驱动打印头靠近或脱离压纸卷筒,由此实现对打印头与压纸卷筒之间缝隙的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在上述缝隙控制机构上以将其驱动的动力装置,上述动力装置具有支承于安装座的电机和传动机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装置可以被装在上述走纸路径切换机构上以驱动该走纸路径切换机构。
CN98801170A 1997-07-02 1998-07-02 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304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0759/97 1997-07-02
JP19075997 1997-07-02
JP179281/97 1997-07-04
JP17928297 1997-07-04
JP179282/97 1997-07-04
JP17928197 1997-07-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6342A true CN1236342A (zh) 1999-11-24
CN1093042C CN1093042C (zh) 2002-10-23

Family

ID=27324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8011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3042C (zh) 1997-07-02 1998-07-02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155728A (zh)
CN (1) CN1093042C (zh)
WO (1) WO199900128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3182A (zh) * 2011-03-09 2012-09-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2991110A (zh) * 2012-12-27 2013-03-27 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张纸数码喷墨印刷机机械平台
CN103707660A (zh) * 2012-10-05 2014-04-09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08394187A (zh) * 2018-05-09 2018-08-14 南京富士通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超厚证本导纸机构的针式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3669B1 (en) * 1999-02-17 2001-09-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1010138A (ja) * 1999-06-28 2001-01-16 Seiko Precision Inc プリンタ
JP3763726B2 (ja) 1999-07-14 2006-04-05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625630B1 (en) * 2000-06-05 2003-09-23 Dsp Group Ltd. Two cycle FFT
US7163348B2 (en) * 2004-01-05 2007-01-16 Pitney Bowes Inc. Postage meter for printing near the top edge of an envelope
US7066670B2 (en) * 2004-02-10 2006-06-27 Tallygenicom Lp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5288944A (ja) * 2004-04-01 2005-10-20 Seiko Epson Corp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及びキャリッジ駆動モータの制御方法
JP4552788B2 (ja) * 2005-07-12 2010-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ッティング処理装置、カッティング処理装置のカッティング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21940A (ja) * 2005-07-19 2007-02-01 Alps Electric Co Ltd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
JP2007022016A (ja) * 2005-07-21 2007-02-01 Alps Electric Co Ltd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
JP4602258B2 (ja) * 2006-01-06 2010-12-2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CN102189835B (zh) * 2010-02-18 2015-07-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连续用纸的传送控制方法以及打印机
JP6873747B2 (ja) * 2017-03-03 2021-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ッジ装置
US10843491B2 (en) * 2017-07-07 2020-11-24 Zebra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dia unit leveling assembly for media processing devices
JP6666497B1 (ja) * 2019-03-14 2020-03-13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9902B2 (zh) * 1973-10-29 1982-06-25
JPS50124724A (zh) * 1974-03-18 1975-10-01
IT1020820B (it) * 1974-09-18 1977-12-30 Olivetti & Co Spa Dispositivo di alimentazione auto matica di documenti per macchine contabili o simili
JPS5729902A (en) * 1980-07-30 1982-02-18 Toshiba Corp Automatic measuring device for runout of rotor
JPS57152979A (en) * 1981-03-19 1982-09-21 Tokyo Electric Co Ltd Paper feed device for printer
JPS60155U (ja) * 1983-06-17 1985-0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の用紙給送装置
JPH0761725B2 (ja) * 1986-08-29 1995-07-05 エイ・ティ・アンド・ティ グローバル 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 ソルーションズ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プリンタ
JPH072052B2 (ja) * 1987-07-20 1995-01-18 株式会社クボタ 果菜類の収穫用ハンド
JPH01146958A (ja) * 1987-12-04 1989-06-08 Polyplastics Co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H01146958U (zh) * 1988-03-31 1989-10-11
DE9017815U1 (zh) * 1990-03-16 1992-03-12 Siemens Nixdorf Informationssysteme Ag, 4790 Paderborn, De
JP2820172B2 (ja) * 1991-02-22 1998-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DE69211963T2 (de) * 1991-11-11 1997-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ruckmedientransportsteuerung für einen Drucker
EP0620118B1 (en) * 1993-03-24 1997-11-19 Seiko Precision Inc. Printer having continuous sheet supply mechanism and cut sheet supply mechanism
US5651623A (en) * 1993-10-29 1997-07-2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ultiple-function printer with common feeder/output path mechanism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H09109487A (ja) * 1995-10-16 1997-04-28 Oki Data:Kk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
JP3397575B2 (ja) * 1996-03-29 2003-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H1058778A (ja) * 1996-08-23 1998-03-03 Citizen Watch Co Ltd プリンタの用紙制御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3182A (zh) * 2011-03-09 2012-09-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2673182B (zh) * 2011-03-09 2014-12-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3707660A (zh) * 2012-10-05 2014-04-09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03707660B (zh) * 2012-10-05 2017-07-14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02991110A (zh) * 2012-12-27 2013-03-27 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张纸数码喷墨印刷机机械平台
CN102991110B (zh) * 2012-12-27 2015-07-15 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张纸数码喷墨印刷机机械平台
CN108394187A (zh) * 2018-05-09 2018-08-14 南京富士通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超厚证本导纸机构的针式打印机
CN108394187B (zh) * 2018-05-09 2023-08-29 南京富士通电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超厚证本导纸机构的针式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155728A (en) 2000-12-05
WO1999001287A1 (fr) 1999-01-14
CN1093042C (zh) 2002-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42C (zh) 打印机
CN130420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64661C (zh) 电动订书机
CN1259197C (zh) 记录装置
CN1093273C (zh) 带一基本上垂直的送纸路径的成像设备
CN1246161C (zh) 记录装置
CN100336669C (zh) 供纸装置和具有这种供纸装置的成像装置
CN2819373Y (zh) 盘片搬送装置
CN1511705A (zh) 传动装置、动力转换装置以及多功能机的驱动装置
CN1246129C (zh) 记录材料切割装置
CN1268497C (zh) 记录设备
CN1868695A (zh) 切削装置及片处理装置
CN2802652Y (zh) 盘片播放装置
CN1058747A (zh) 纸页输送装置
CN1276334A (zh) 纸分页装置及排纸装置
CN1923514A (zh) 具有力传递路径选择机构的打印机
CN100349750C (zh) 打印设备
CN1717362A (zh) 打印机
CN1791514A (zh) 图像用装置
CN1083774C (zh) 打印机
CN1143783C (zh) 电动订书机的卡盒
CN1093043C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724C (zh) 打印机
CN1074382C (zh) 打印机用自动供纸装置
CN1911670A (zh) 传送系统、记录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CITIZEN WATCH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Citizen Wat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Citizen Watch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Citizen Wat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Citizen Watch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0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