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3182B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3182B
CN102673182B CN201210058528.5A CN201210058528A CN102673182B CN 102673182 B CN102673182 B CN 102673182B CN 201210058528 A CN201210058528 A CN 201210058528A CN 102673182 B CN102673182 B CN 1026731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int media
roller
conveying mechanism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85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3182A (zh
Inventor
林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73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3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3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在需要使着色剂在打印介质上定影的方式的打印机中,抑制着色剂对辊子的转印。构成打印机,该打印机具备:打印头;第1输送机构,其沿着输送路径输送打印介质;第2输送机构,其在上述打印头与上述第1输送机构之间沿着上述输送路径利用辊子输送上述打印介质;顺方向输送控制单元,其执行一边利用上述辊子使负荷作用于上述打印介质,一边利用上述第2输送机构向打印头侧输送上述打印介质,并且利用上述打印头向上述打印介质打印着色剂的顺方向输送控制;逆方向输送控制单元,其执行一边利用上述辊子使比上述顺方向输送控制中的负荷小的负荷作用于打印介质,一边利用第2输送机构向第1输送机构侧输送打印介质的逆方向输送控制。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辊子来输送打印介质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通过利用多个辊子夹持打印介质的夹持状态,输送该打印介质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2个辊子夹持打印介质来输送打印介质的供纸辊、输送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8698号公报 
在现有的技术中,喷墨打印机等、在打印介质行打印了墨水等着色剂之后需要使着色剂在打印介质定影的方式的打印机中,为了不会产生墨水的转印,而不能高速地进行打印。即、采用为了使着色剂在打印介质上定影而自然干燥或者通过加热器等干燥着色剂的构成的情况下,至干燥为止需要规定期间,经过规定期间以前,若利用2个辊子夹持打印介质进行输送,则会在辊子上转印了着色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在需要使着色剂在打印介质上定影的方式的打印机中,抑制着色剂对辊子的转印。 
为了实现上述目,本发明为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从输送路径的下游向上游,配置有打印头、第2输送机构、第1输送机构,在利用打印头进行打印时,执行顺方向输送控制,该顺方向输送控制是一边利用辊子使负荷作用于打印介质,一边利用第2输送机构向打印头侧输送打印介质的控制,且在利用打印头进行打印后,执行逆方向输送控制,该逆方向输送控制是一边利用辊子使比顺方向输送控制中的负荷小的负荷作用于打印介质,一边利用第2输送机构向第1输送机构侧输送打印介质的控制。 
即、在向与打印时的输送方向(顺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打印后 的打印介质,再次执行打印的打印机中,若采用直至着色剂充分地定影于打印介质为止进行待机,其后向逆方向输送打印介质的构成,则至打印结束为止需要许多的时间。于是,为了高速化打印,若采用在着色剂充分定影于打印介质前,向逆方向输送的构成,则成为能够产生着色剂向辊子转印的状态。可是,本发明,在执行向与打印时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打印介质的逆方向输送控制时,以利用辊子使比执行打印时的顺方向输送控制时的负荷小的负荷作用于打印介质的状态,输送打印介质。因此,能够抑制着色剂对辊子的转印。 
此处,第1输送机构能够沿着输送路径输送打印介质即可,能够由以使辊子表面与打印介质接触来使摩擦力作用的状态使辊子旋转从而输送打印介质的机构、将卷在旋转轴的打印介质送出或卷绕从而输送打印介质的机构等构成。 
另外,第2输送机构能够由以使辊子表面与打印介质的打印面接触来使摩擦力作用的状态使辊子旋转由此输送打印介质的机构构成。辊子数是一个以上即可,至少构成为能够一边由辊子使负荷作用于打印介质,一边能够输送打印介质即可。作为用于由辊子使负荷作用于打印介质的构成,能够采用各种构成,例如,能够采用通过致动器来调整辊子的旋转轴与输送路径之间的距离等的构成。 
顺方向输送控制单元能够在向打印介质打印时沿着输送方向,顺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即可。逆方向输送控制单元能够在向打印介质打印后,为了进行再打印而沿着输送方向,逆方向输送打印介质,在与打印头相比更靠上游配置打印介质即可。并且,这些输送控制时,在逆方向输送控制中利用辊子作用于打印介质的负荷比顺方向输送控制中的负荷小即可,也可以是0。即,在逆方向输送控制中只要抑制着色剂向辊子转印,能够设定为各种的负荷。 
并且,在顺方向输送控制以及逆方向输送控制中,按照在第1输送机构与第2输送机构每单位时间的打印介质的输送量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作为打印介质伸展的状态,能够采用输送打印介质的构成。例如,也可以采用在顺方向输送控制以及逆方向输送控制的双方,按照由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每单位时间的打印介质的输送量比由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每单位时间的打印介质的输送量多的方式,对第1输送 机构与第2输送机构的进行控制的构成。即、成为在顺方向输送控制以及逆方向输送控制的双方中,第2输送机构与第1输送机构相比每单位时间的打印介质的输送量多的状态。该情况下,起因于在顺方向输送控制与逆方向输送控制中各自输送方向是相互相反,所以能够按照打印介质的张力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在顺方向输送控制中,从第1输送机构侧经由第2输送机构向打印头侧输送打印介质,所以成为第2输送机构与第1输送机构相比每单位时间的打印介质的输送量多的构成,从而能够在第2搬送机构与第1输送机构之间,按照成为打印介质伸展的状态的方式进行输送控制。另一方面,在逆方向输送控制中,从第2输送机构向第1输送机构侧输送打印介质,所以成为第2输送机构与第1输送机构相比每单位时间的打印介质的输送量多的构成,从而能够在第2输送机构与第1输送机构之间,按照成为打印介质松弛的状态(未受到张力的状态)的方式进行输送控制。即、在顺方向输送控制中,对打印介质作用与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反张力,在逆方向输送控制中,反张力不作用于打印介质。 
这样,在顺方向输送控制中反张力作用于打印介质、且在逆方向输送控制中反张力不作用于打印介质的状态下,在逆方向输送控制中能够以与顺方向输送控制相比利用辊子作用于打印介质的负荷即使小也容易维持所希望的输送精度的状态,对打印介质进行输送。即、在第2输送机构中,利用辊子作用于打印介质的负荷越小,打印介质的输送误差(打印介质向输送方向被输送单位量时,该打印介质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量)越大。而且,在反张力作用于打印介质的状态下与反张力不作用于打印介质的状态相比,成为打印介质在输送路径内容易滑动,输送误差容易增加的状况。 
可是,本发明中,按照在顺方向输送控制中利用辊子作用于打印介质的负荷比逆方向输送控制中的负荷大的方式执行输送控制。其结果,成为能够抑制反张力作用的状态中的输送误差,防止反张力不作用的状态中利用辊子作用过度的负荷,并且也抑制输送误差的状态。 
并且,也可以采用按照将输送误差抑制为所希望的误差以下的方式决定负荷的构成。例如,能够采用在顺方向输送控制单元与逆方向 输送控制单元的双方,以输送误差(打印介质向输送方向被输送单位量时,该打印介质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量)为规定的基准以下的负荷,利用第2输送机构使负荷作用于打印介质的构成。根据该构成,能够将输送误差抑制为所希望的误差以下。此外,用于将输送误差抑制为所希望的误差以下的负荷能够通过各种构成进行确定。例如,如果利用辊子使多个负荷作用于打印介质,在多个负荷的各个中,输送打印介质,测量输送误差,则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内推或者外推,从而能够以所希望的输送误差以下,确定用于输送打印介质的负荷。当然,输送误差因作用于打印介质的反张力的有无而不同,所以优选该测量分别在反张力作用的状态与不作用的状态进行,且分别在反张力作用的状态与不作用的状态确定负荷。 
并且,以上那样的打印机是在逆方向输送控制中与顺方向输送控制相比使从辊子向打印介质作用的负荷变小的方法的发明,作为输送控制的程序的发明也能够成立。另外,以上那样的装置、程序、方法如果有作为单独的装置实现的情况,则有在具有复合的功能的装置中,利用共享的部件来实现的情况,并且包含各种方式。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构成的图,图1(B)是表示喷墨打印机具备的控制部以及被控制部控制的硬件的图。 
图2是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输送误差与负荷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根据下述的顺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喷墨打印机的构成: 
(2)打印处理: 
(3)其他的实施方式: 
(1)喷墨打印机的构成: 
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构成的图,图1(B)是表示喷墨打印机具备的控制部以及被控制部控制的硬件的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具备喷出墨水的打印头30,在压板50上输送图1(A)中点划线所示的打印介质P,通过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40对打印介质上的基准标记(+标记等)进行检测来确定打印开始位置后,从打印头30喷出墨水,由此进行打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头30是可喷出白色以及多个彩色的溶剂墨水的头,在由透明的薄膜构成的打印介质P上打印白色墨水,其后,将打印了白色墨水的区域作为打印区域来打印彩色墨水,从而能够在透明的薄膜上打印所希望的彩色图像。向下游侧输送蓄积在后述的辊子20的打印介质P,使之到达打印头30与压板50之间,进而,一边将打印介质P向打印头30的下游输送,一边进行打印。 
此处,被薄膜状打印的溶剂墨水一般不容易干,所以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在打印头30以及压板50的下游侧具备加热器60。加热器60是具备曲面且板状的热辐射部的加热器,该曲面被设置为沿着打印介质P的输送路径与该输送路径平行。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60的曲面如图1中虚线的箭头所示,以沿着打印介质P的输送路径成为规定的长度L的方式被设计。即,该规定的长度L被设计为在一边利用打印头30以规定的输送速度输送进行了打印的打印介质P、一边利用加热器60进行加温的状态下连续打印的情况下,打印结束的部分通过该规定的长度L的范围,由此墨水干燥。本实施方式中,在一边利用打印头30执行打印,一边以规定的输送速度输送打印介质P的情况下,将以该规定的输送速度通过规定的长度L的范围为止所需的期间作为墨水的干燥所需的规定期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打印头30对打印介质P暂时打印白色墨水后,在输送路径内反向输送打印介质P,再次对打印介质P打印彩色墨水。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机构能够沿着输送路径将打印介质P从上游向下游输送,并且也能够沿着输送路径将打印介质P从下游向上游反方向输送。本说明书中,在将打印介质P从上游向下游输送的情况下,打印介质P沿着输送路径移动的方向被 称为顺方向,在将打印介质P从下游向上游输送的情况下,打印介质P沿着输送路径移动的方向被称为逆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机构包括利用辊子10a、10b夹着打印介质P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卷绕在辊子20,辊状地蓄积打印介质P,并且使该辊子20旋转来输送打印介质P的输送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辊子20兼作打印介质P的蓄积部,送出蓄积在该辊子20的打印介质P,从而在输送路径内输送打印介质P,所以辊子20位于打印介质P的输送路径的最上游。另外,辊子20与马达21连接,该马达21向规定方向或者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能够送出、或者卷绕辊状地蓄积的打印介质P。本实施方式中,辊子20与马达21相当于在输送路径的最上游,沿着输送路径输送打印介质P的第1输送机构。 
辊子10a、10b位于与打印头30相比更靠输送路径的上游侧且与第1输送机构相比更靠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位置,并被设置成辊子10a、10b的旋转轴平行。本实施方式中,辊子10a的位置被固定,并且,以旋转轴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在喷墨打印机内。另外,辊子10a与马达11a连接,该马达11a向规定方向或者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能够使辊子10a向规定方向或者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辊子10b以在该辊子10b的旋转轴与辊子10a的旋转轴平行地取向的状态下能够使位置变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喷墨打印机内。即、辊子10b构成为在辊子10a的外周与辊子10b的外周接触的状态下,以辊子10a的旋转轴与辊子10b的旋转轴相互接近,或者分离的方式能够移动。另外,辊子10b与马达11b连接,该马达11b向规定方向或者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能够使辊子10b的旋转轴与辊子10a的旋转轴接近,或者使之分离。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辊子10b的旋转轴移动,从而能够调整从辊子10b向打印介质P作用的负荷。 
并且,在辊子10a与辊子10b之间夹持打印介质P的状态下,使辊子10a向规定方向或者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将打印介质P从输送路径的上游向下游输送,或者,从下游向上游反方向 输送。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中,辊子10a、10b以及马达11a、11b构成输送机构,位于打印头30与第1输送机构(辊子20以及马达21)之间,辊子10a、10b以及马达11a、11b相当于第2输送机构。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如上述那样具备加热器60,所以对打印介质P进行打印后,如果以从加热器60对打印结束的打印介质P辐射热的状态下,经过规定期间,则打印结束的部分中的墨水干燥。可是,如上述那样在打印了白色墨水之后,在输送路径内使打印介质P反方向输送,再次对打印介质P打印彩色墨水的构成中,如果采用等待该白色墨水的干燥的构成,则从对打印介质P的打印区域最后打印白色墨水的定时至经过规定期间为止进行待机,之后需要使打印介质P反方向输送。因此,在等待白色墨水的干燥的构成中,不能够进行高速地打印。 
于是,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打印介质P向逆方向输送的逆方向输送控制中,以与将打印介质P向顺方向输送的顺方向输送控制相比从辊子10b向打印介质P作用的负荷变小的方式进行控制。即、构成为在从最后打印白色墨水的定时起经过规定期间以前即使将打印介质P向逆方向输送,也难以产生白色墨水的转印,构成为能够高速地执行打印。 
即、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如图1(B)所示具备控制部70,控制部70与打印头30、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40、加热器60、马达11a、11b、21通过未图示的接口连接。而且,控制部70向各部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各部,从而能够一边输送打印介质P一边利用打印头30进行打印。于是,该构成中,控制部70按照图2所示的流程图执行打印处理,从而控制辊子10b的负荷以及输送定时进行打印,以使在从最后打印白色墨水的定时起经过规定期间以前,即使反方向输送打印介质P,也很难产生白色墨水。 
(2)打印处理: 
图2所示的打印处理中,在从辊子20送出打印介质P,至少,在打印介质P的前端被夹在辊子10a、10b之间的状态下,控制部70在第2输送机构将辊子10b的负荷设定为顺方向输送用的负荷(步骤S100)。 即、控制部70向马达11b输出控制信号来驱动该马达11b,且以作为顺方向输送控制中的负荷而预先决定的负荷从辊子10b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方式驱动马达11b。该负荷是顺方向输送控制用而预先决定的值,其决定法后述。 
接下来,控制部70在反张力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状态下利用第1输送机构和第2输送机构来向顺方向输送打印介质P(步骤S105)。即、控制部70向马达11a、21输出控制信号,使该马达11a、21向规定方向旋转驱动,而使辊子20向规定方向旋转,从而送出打印介质P,并且使辊子10a向规定方向旋转,由此将打印介质P从上游向下游输送。并且,控制部70对马达11a、21进行控制,以使由辊子10a输送的每单位时间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量比由辊子20输送的每单位时间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量多。其结果,在顺方向输送控制中,成为在辊子20与辊子10a之间,打印介质P伸展的状态(受到了反张力的状态)。 
在上述的步骤S100中,从辊子10b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负荷是以打印介质P的输送误差(打印介质沿着输送方向被输送单位量时,该打印介质向与输送方向垂直且与辊子10a的轴平行的方向移动的量)为规定的基准以下的方式被预先决定的负荷。图3是按每个利用辊子10b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负荷表示打印介质的输送误差的图,纵轴表示为输送误差(%),横轴表示为负荷(N)的图。在该图3中,利用实线以及四边形的标记,例示了在反张力作用的状态下,进行顺方向输送时的输送误差与负荷的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中,如果是输送误差为0.2%以下的状态,则能够不降低画质而利用打印头30进行打印。于是,在步骤S100中控制部70驱动马达11b,以便达到能够使输送误差为0.2%以下的负荷(80N以上)。其结果,在步骤S105中,能够在实施顺方向输送控制时,从辊子10b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负荷为80N以上,且在将输送误差抑制为0.2%以下的状态下输送打印介质P。 
接下来,对于控制部70而言,打印白色墨水(步骤S110)。即、控制部70向马达11a、21以及打印头30输出控制信号,以与来自打印头30的墨水喷出同步的定时输送打印介质P,按照表示打印对象的图像的打印数据,从打印头30喷出白色墨水。即、进行顺方向输送控 制,向打印介质P打印白色墨水。 
此外,在该白色墨水的打印时,控制部70事先记录打印介质P上的基准位置与基于打印头30的打印开始位置之间的关系。即、控制部70对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40输出控制信号,从而使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40运转,基于该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40输出的信号对打印介质P上的基准位置进行检测。而且,检测出该基准位置之后,到开始利用白色墨水的打印的期间,将通过第1输送机构以及第2输送机构输送打印介质P的输送量作为表示打印开始位置的信息,记录于未图示的RAM等。 
接下来,对于控制部70而言,沿着输送路径向逆方向输送打印介质P,进而再打印彩色墨水。因此,控制部70在第2输送机构中将辊子10b的负荷设定为比顺方向输送控制小的值(步骤S115)。即、控制部70向马达11b输出控制信号来驱动该马达11b,且以作为逆方向输送控制中的负荷而预先决定的负荷亦即比顺方向输送控制小的负荷从辊子10b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方式驱动马达11b。该负荷的决定法后述。 
接下来,控制部70在反张力不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状态下,利用第1输送机构以及第2输送机构向逆方向输送打印介质P(步骤S120)。即、控制部70向马达11a、21输出控制信号,使该马达11a、21向与上述的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驱动,而使辊子20向与上述的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卷绕打印介质P,并且使辊子10a向与上述的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将打印介质P从下游向上游输送。并且,控制部70对马达11a、21进行控制,以使由辊子10a输送的每单位时间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量比由辊子20输送的每单位时间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量多。其结果,在逆方向输送控制中,成为在辊子20与辊子10a之间,打印介质P不伸展的状态(未受到反张力的状态)。 
在上述的步骤S115中,从辊子10b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负荷是以打印介质P的输送误差为上述的规定的基准以下的方式被预先决定的负荷。但是,打印介质P的输送误差在反张力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状态与反张力不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状态是不同,所以在步骤S115中,在反张力不作用的状态下,以打印介质P的输送误差为上述的规定的 基准以下的方式预先决定负荷。 
在图3中,利用点划线以及三角形的标记,表示在反张力不作用的状态下进行逆方向输送时的输送误差与负荷之间的关系。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中,如果是输送误差为0.2%以下的状态,则能够不降低画质而利用打印头30进行打印。如该图3所示,在反张力不作用的状态下,如果负荷为35N以上,则能够使输送误差为0.2%以下。于是,在步骤S115中,控制部70以是能够使输送误差为0.2%以下的负荷(35N以上),亦即成为比顺方向输送控制小的值(比80N小的值,例如,40N等)的方式驱动马达11b。其结果,在步骤S120中,能够在将输送误差抑制为0.2%以下的状态下,向逆方向输送打印介质P。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10中,若在打印介质P的打印区域的最后打印的部分打印白色墨水,则执行步骤S115、S120。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最后打印了白色墨水的部分被向下游输送与沿着加热器60的输送方向的方向的长度L相当的长度以前,向逆方向输送打印介质P。因此,打印了白色墨水后,在未经过规定期间的状态下,向逆方向输送打印介质P,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15中,以成为比顺方向输送控制中的负荷小的负荷的方式设定辊子10b的负荷,所以即使是在未结束白色墨水向打印介质P的定影的状态,也能够在针对辊子10b,抑制了白色墨水的转印的状态下,输送打印介质P。 
在步骤S120,若至打印介质P的打印结束的区域位于比打印头30更靠上游为止进行逆方向输送,则停止打印介质P的输送,控制部70在第2输送机构中将辊子10b的负荷设定为顺方向输送用的负荷(步骤S125),在反张力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状态下,利用第1输送机构以及第2输送机构向顺方向输送打印介质P(步骤S130)。即、控制部70进行与步骤S100以及步骤S105相同的处理。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20将打印介质P从下游向上游输送了预先决定的量后,在步骤S125将辊子10b的负荷设定为顺方向输送用的负荷,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介质P以及白色墨水的组合中,针对打印介质P的打印区域最后打印了白色墨水的部分被从下游向上游输送,在辊子10b的负荷被再次设定为顺方向输送用的负荷前进行干燥。因此,在执行步骤S120期间,实际上经过规定期间,步骤S125的执行结束 后,即使执行步骤S130,也能够不会对辊子10b转印白色墨水地输送打印介质P。 
若在步骤S130,开始向打印介质P的顺方向的输送,则控制部70判定打印头30是否到达了打印开始位置(步骤S135)。即、控制部70基于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40输出的信号,在检测出打印介质P上的基准位置后,在利用第1输送机构以及第2输送机构将打印介质P输送了上述的输送量的情况下,判定为打印头30到达了打印开始位置。 
在步骤S135未判定为打印头30到达了打印开始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70反复步骤S135。另一方面,在步骤S135判定为打印头30到达了打印开始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70打印彩色墨水(步骤S140)。即、控制部70向马达11a、21以及打印头30输出控制信号,以与来自打印头30的墨水喷出同步的定时输送打印介质P,按照表示打印对象的图像的打印数据,从打印头30喷出彩色墨水。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在顺方向输送控制以及逆方向输送控制中分别对辊子10b的负荷进行控制,以使输送误差为0.2%以下。并且,利用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40对基准位置进行检测,从而在白色墨水与彩色墨水中使打印开始位置一致。因此,能够防止在利用白色墨水进行的打印与利用彩色墨水进行的打印中,在打印位置产生偏移,能够高画质地进行打印。 
(3)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在逆方向输送控制中只要与顺方向输送控制相比从辊子作用于打印介质的负荷小,也能够采用其他各种的实施方式。例如,打印机至少具备第1输送机构以及第2输送机构即可,当然,也可以具备该第1输送机构以及第2输送机构以外的输送机构。另外,在打印机中,也可以采用不具备加热器60的构成。 
并且,上述的步骤S120中的逆方向输送控制在反张力不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状态下实施即可,也可以是使第1输送机构停止,利用第2输送机构输送打印介质P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逆方向输送控制中,利用辊子10b作用于打印介 质P的负荷比顺方向输送控制中的负荷小即可,进而也可以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墨水的转印的方式设定负荷。例如,在向打印介质P的打印后、着色剂的定影结束前的状态下,将利用辊子10b作用于打印介质P的负荷设定为多个负荷,进行逆方向输送,确定不产生着色剂的转印的负荷。而且,在逆方向输送控制时,以对打印介质P不产生着色剂的转印的负荷作用的方式对马达11b进行控制,从而使负荷从辊子10b作用于打印介质P。根据该构成,逆方向输送控制时,能够防止着色剂向打印介质P的转印。 
符号说明 
10a、10b…辊子,11a、11b…马达,20…辊子,21…马达,30…打印头,40…基准位置检测传感器,50…压板,60…加热器,70…控制部。 

Claims (4)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打印头;
第1输送机构,其沿着输送路径输送打印介质;
第2输送机构,其在上述打印头与上述第1输送机构之间,沿着上述输送路径利用一对辊子输送上述打印介质;
顺方向输送控制单元,其执行顺方向输送控制,该顺方向输送控制是一边利用上述辊子使负荷作用于上述打印介质,一边利用上述第2输送机构向打印头侧输送上述打印介质,并且利用上述打印头在上述打印介质打印着色剂的控制;
逆方向输送控制单元,其执行逆方向输送控制,该逆方向输送控制是一边利用上述辊子使比上述顺方向输送控制中的负荷小的负荷作用于上述打印介质,一边利用上述第2输送机构向上述第1输送机构侧输送上述打印介质的控制,
上述负荷通过使一个辊子的旋转轴和另一个辊子的旋转轴接近或者分离而被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顺方向输送控制单元按照利用上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每单位时间的上述打印介质的输送量比利用上述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每单位时间的上述打印介质的输送量多的方式,对上述第1输送机构与上述第2输送机构进行控制,进行上述顺方向输送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逆方向输送控制单元按照利用上述第2输送机构输送的每单位时间的上述打印介质的输送量比利用上述第1输送机构输送的每单位时间的上述打印介质的输送量多的方式,对上述第1输送机构与上述第2输送机构进行控制,进行上述逆方向输送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顺方向输送控制单元与上述逆方向输送控制单元利用上述辊子使在上述打印介质沿着输送方向被输送单位量时该打印介质向与上述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量为规定的基准以下的负荷作用于上述打印介质。
CN201210058528.5A 2011-03-09 2012-03-07 打印机 Active CN1026731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1333A JP5720317B2 (ja) 2011-03-09 2011-03-09 プリンター
JP2011-051333 2011-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3182A CN102673182A (zh) 2012-09-19
CN102673182B true CN102673182B (zh) 2014-12-24

Family

ID=46795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8528.5A Active CN102673182B (zh) 2011-03-09 2012-03-07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70479B2 (zh)
JP (1) JP5720317B2 (zh)
CN (1) CN1026731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1521B2 (ja) * 2015-03-20 2019-08-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7147426B2 (ja) * 2018-09-27 2022-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7196325B2 (ja) * 2019-09-27 2022-12-26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6342A (zh) * 1997-07-02 1999-11-24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平台型打印机
CN101554806A (zh) * 2008-04-10 2009-10-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的送纸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CN101564941A (zh) * 2008-04-25 2009-10-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01659161A (zh) * 2008-08-29 2010-03-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方法以及打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8696A (ja) 1995-07-28 2004-04-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ラー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3590201B2 (ja) 1995-07-28 2004-11-17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ラー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H11320938A (ja) * 1998-05-20 1999-11-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ラー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US6641314B2 (en) * 2001-03-09 2003-11-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olor thermal printer having tension roller
US8159159B2 (en) * 2007-11-27 2012-04-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rolling tension in roll-based print medi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6342A (zh) * 1997-07-02 1999-11-24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平台型打印机
CN101554806A (zh) * 2008-04-10 2009-10-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的送纸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CN101564941A (zh) * 2008-04-25 2009-10-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01659161A (zh) * 2008-08-29 2010-03-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方法以及打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3182A (zh) 2012-09-19
JP5720317B2 (ja) 2015-05-20
US20120230749A1 (en) 2012-09-13
US8870479B2 (en) 2014-10-28
JP2012187751A (ja) 201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650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recording medium in a printing device
US9180713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r for preventing warping of intermediate transfer film and prin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120204693A1 (en) Recording medium cutting apparatus
EP3328651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02673182B (zh) 打印机
CN102616003B (zh) 打印机
JP501505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TWI325372B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I498223B (zh) 印表機及印刷方法
CN100509422C (zh)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4194470B2 (ja) プリンタ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US7479976B2 (en) Reversed thermal head printing
JP543017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14638B2 (ja) 塗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792943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3655147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2012162053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4306363A (ja) プリンタ
JP2010047381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