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7197C - Lcd检查用探针卡 - Google Patents

Lcd检查用探针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7197C
CN1217197C CN021459916A CN02145991A CN1217197C CN 1217197 C CN1217197 C CN 1217197C CN 021459916 A CN021459916 A CN 021459916A CN 02145991 A CN02145991 A CN 02145991A CN 1217197 C CN1217197 C CN 121719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ing pin
guide plate
mentioned
lcd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59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7589A (zh
Inventor
田泰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o TN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尹秀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尹秀 filed Critical 尹秀
Publication of CN1417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7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71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71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94Holders formed as 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a counter-part to a coupling par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LCD检查用探针卡,由组装座;基板座;测针座;上表面接着有驱动IC的电路基板;具备有接着在测针座的底面,在上表面中单一方向均匀地形成向上敞开并向下凹陷的多数个长孔状测针插入槽、形成于与测针插入槽同一水平线上两侧的外侧端面上的校准槽、且测针插入槽的前端部侧的一末端向下贯通的导向板:具备有向下插入上述导向板的测针插入槽中且两侧形成能够上下挠曲变形,一侧的末端部向下延长而通过上述导向板的前端部向下贯通所形成的导向孔并较上述导向板的底面向下突出而形成的LCD连接末端、另一侧的末端部从导向板的上面向上突出而形成的基板连接末端、从测针座的后端部侧上部表面向上突出于密接测针座的侧面的勾搭突起的测针板构成。

Description

LCD检查用探针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CD检查用探针卡,且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缩小测针板的插入厚度,而使支撑上述测针板的硅材料的导向板的厚度缩小,而在节省制造费用的同时,促进探针卡的薄型化;尤其是通过稳定地保护接触电路图案的测针板的各连接末端,而可以提升LCD的性能检查效率性的LCD检查用探针卡。
背景技术
一般说来,作为如小型电视与笔记本计算机的影像显示装置,主要是使用LCD(液晶显示装置),在此LCD的边缘部高密度的设置有为了施加电信号(如影像信号、同步信号、色相信号等)的数十乃至数百个连接端子,这样的LCD在装着于产品中之前,通过施加实验信号,而实施检查或试验画面是否不良的画面显示检查。
此种作为检查LCD的电特性用的装置所具备的部件就是探针卡。
公知所使用的探针卡,其测针具备有金属线的形态,由于此测针是经由环氧树脂接着固定而构成的,因此测针外径的缩小是有限度的,而产生无法与最近朝高度集成化的图案趋势相对应的问题点。
即,安装有测针的测针座安装面会受到限制,由于LCD的高集成化会使连接端子的数量变得非常多而并变得非常密,因此具有金属线的测针,要使其紧密的排列成适当数量是不可能的。
为此,已也许多能够缩小测针外径的结构与改善支撑测针的结构的方案被提出了,另一方面,即使对本申请人而言,在之前也申请了日本专利申请第2001-32117号与第2001-32118号专利案。
在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发明中,已提出一种测针,此种测针是以使用芯片加工技术的薄板状的板形成的,同时,具有可以使外径大幅度缩小的结构。
即,通过在薄板状的硅板上图案化出多数个具有所需要形状的测针的结构,而同时制作出多数个测针。
然而,在本申请人的发明中,因为其主要目的为缩小这种测针的外径,所以会产生所谓测针板与支撑多数测针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的问题点。而且,也会有起因于复杂的结构与制造工艺所造成制造成本上升的不经济问题。
为此,最近本发明人通过以2001年8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1-52433号专利案中,提出一种将LCD的图案与电路基板图案间同时连接,通过使测针板的LCD侧的连接端子与基板侧连接端子之间的长度最大限度的缩小而促进小型化与集成化,通过将支撑测针板的导向板简便的安装在测针座上,而可以进行更简便的制作及组装的结构。
即如图6所示,组装座1、基板座2、测针座3以及电路基板4的结构与现在大致相同。
在这种结构中,在测针座3的底部具备有导向板5,在上述导向板5中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设置向上敞开并以一定深度向下凹,同时能够使测针座3前端部的末端以具有一定长度而能够垂直贯通的测针插入槽5a。
而且,插入导向板5的测针插入槽5a中的测针板6是图案化由一端向下延长成“L”字形,且延长的末端较测针座3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的具有升降弹力的LCD连接末端6a与另一端的上部延长到电路基板4底部为止,且延长的末端部弹性的接触电路基板4的电路图案的基板连接末端6b所构成的薄板状硅板而形成之。
然而,在这种结构中,导向板5的厚度会过度的变厚,为了使两片导向板5通过接合而形成堆栈层的结构,因而产生作业变得太繁杂等不便利问题。
尤其是在导向板5上形成测针插入槽5a时,因为加工深度(约500μm)形成过深,所以存在着所谓通过显微镜所确认加工性是不准确的问题。
即通过显微镜所看到的深度为170~300μm的程度,因为在上述结构中是形成约500μm的深度,所以在加工测针插入槽5d状态下,无法准确地核对其加工程度。
于是,测针插入槽5a的设置面的状态并不能准确地辨认,因而测使测针板6的插入状态变得不均匀而造成组装状态不良。
而且,在已申请发明中,由于测针板6的LCD连接末端6a与基板连接末端6b侧的导向板5的两侧末端具有朝向外侧完全开放的状态,所以会产生所谓测针板6的各连接末端6a、6b发生挠曲变形而使发生接触不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使导向板的厚度薄型化,同时使测针插入槽形成能够用显微镜进行辨认的厚度,并使测针板具有与测针插入沟的深度相同的宽度,而具有超薄型化及正确组装性的LCD检查用探针卡。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通过将测针插入槽的两侧前端部封闭,而可防止LCD影像连接末端与基板连接末端的挠曲变形的LCD检查用探针卡。
尤其是,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节省材料费使商品制造单价降低,而可以适用于更经济的LCD的高集成化图案的LCD检查用探针卡,该卡可为将这种目的达到,因此,本发明的结构,是由组装座;连接固定于上述组装座底面的一侧的基板座;与上述基板座相对应而连接固定于上组装座底面的另一侧的测针座;连接在上述基板座的底面,且上表面接着有驱动IC的电路基板;具备有接着在上述测针座的底面,且在上表面中单一方向均匀地形成向上敞开而向下凹陷的多数个长孔状测针插入槽、形成于与测针插入槽同一水平线上两侧的外侧端面上的校准槽、且测针插入槽的前端部侧的一末端向下贯通的导向板:具备有向下插入上述导向板的测针插入槽中且两侧形成能够上下挠曲变形,一侧的末端部向下延长而通过上述导向板的前端部向下贯通所形成的导向孔并较上述导向板的底面向下突出而形成的LCD连接末端、另一侧的末端部从上述导向板的上面向上突出而形成的基板连接末端、在上述测针座的后端部侧上部表面向上突出于密接上述测针座的侧面的勾搭突起的测针板所构成。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LCD检查用探针卡的侧断面图。
图2为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导向板一部分的斜视图。
图3为表示采用本发明测针板斜视图。
图4A、图4B为表示采用本发明的测针板的基板连接末端的侧断面图。
图5为采用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现有LCD检查用探针卡的侧断面图。
符号说明:
10:组装座    20:基板座
31:测针座    40:电路基板
50:导向板    51:测针插入槽
52:导向孔    53:校准槽
54:缓冲部件  60:测针板
70:LCD(液晶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有关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将附图使用,详细加以说明。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使导向板具有与公知芯片同一材料的硅板,同时使其薄型化,在上述硅板中经图案化而得到测针插入槽,且此测针插入槽的深度形成可用显微镜进行辨认的程度,而可以检查测针插入槽的加工程度,并防止插入测针插入槽的测针板的两末端侧的连接末端挠曲变形。
本发明如图1所示,在组装座10与该组装座10底面的一侧连接固定基板座20,并在与基板座20对应另一侧具备有测针座30而形成与公知类似的结构。
这时,基板座20与测针座30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尤其是测针座30较基板座20更进一步要求其刚性,所以也可以使用非绝缘材料,但这时在测针座30的底面接着使用绝缘性薄膜是较理想的。
这种结构与本申请人的已提案发明中的探针卡是大致相类似的。
但是,本发明与前申请发明的不同点在于通过将硅材料的导向板50薄型化,可促进整体上的薄型化,同时防止测针座60的变形。
以下,详细加以说明,在本发明中的组装座10具有像已提案的发明那样整体支撑探针卡的结构,而基板座20是由绝缘材料构成,并连接固定在组装座10底面。
测针座30与基板座20同样的是由绝缘材料构成,而连接固定在组装座10的底面的与基板座20对应的另一侧。
另外,测针座30从基板座20更向下延长,同时形成较基板座20厚的厚度,而且在基板座20的底面接着有具备驱动IC(图中未示出)的电路基板40。
因此,电路基板40的一端接着于基板座20的底面,同时在电路基板40的底面形成与印刷电路电性连接的电路图案。
另一方面,电路基板40使用可挠性基板是更理想的。
导向板50接着在测针座30的底面,同时,位于在基板座的正下方。
上述导向板50,如图2所示,具备有向宽度方向以一定间隔设置在向上开放并以规定深度向下凹陷所形成的多数测针插入槽51。
这时,测针插入槽51的厚度为能够通过显微镜确认加工特性而形成200μm~300μm的厚度,若能形成300μm的厚度是较理想的。
另外,测针插入槽51,如图2所示,特别是在位于测针座30的前端侧的末端部设置有垂直贯通的导向孔52。
尤其是导向板50的测针插入槽51加工成两端封闭的状态,而在两侧形成外侧端部,此结构与前申请发明的结构是不同的。
在这种外侧端部的外侧面分别在与各测针插入槽51的同一水平线上垂直设置有可清楚的知道测针插入槽51位置的校准槽53则是更理想的。
另外,在导向板50的LCD图案侧前端部的底部具备有如图2所示的缓冲部件54,该缓冲部件54从导向板50的底面更微细的进一步向下延长形成是理想的。
作为上述缓冲部件54的材料是采用陶瓷线,当然也可以使用钨金属线。
另一方面,导向板50,如公知一样,可以只使用两片厚度与测针插入槽51的深度相同的硅板结合而形成之,但是以一片具有同一厚度的硅板来制作是最容易的。
测针板60插入形成于导向板50上的测针插入槽51中,而形成分别电性连接LCD侧电路图案与基板侧电路图案的结构。
测针板60,如图3所示,是形成两侧能够挠曲,而在两侧末端部分别形成LCD连接末端61与基板连接末端62的结构。
LCD连接末端61是使测针板60的一末端向下延长,通过在导向板60的前端部侧贯通测针插入槽51的导向孔52,并从导向板50的底部进一步向下突出而具备的端子接线部位。
于是,各连接末端61、62侧的两侧端部插入设置在测针插入槽51中,且两侧端部与中央部相比较,使其厚度变薄而形成能够上下挠曲变形的厚度是较理想的。
于是,在测针插入槽51中插入的中央部的厚度形成与测针插入槽51相同的厚度。
另一方面,测针板60一体形成有向上突出而使测针座30的基板座20侧的末端紧密连接的上端部,可在测针座30的侧端面下部紧密连接的勾搭突起63。
尤其是测针板60的基板连接末端可以形成如图4A所示的结构。但如图4B所示,通过使从向上突出的部位向对应的底部向下延长,则可以进一步的防止测针插入槽51内的剖面积扩张与挠曲。
而且,如图1所示,测针座30与测针板60紧密连接的底面,在其一部份形成凹陷,在测针板60制造时,在移除连接测针板60之间的连接接点64后,而在留下来的部分位置在于上述凹陷空间31内,当填充环氧树脂时,可以固定出坚固的测针板60。
由上述构成的探针卡,在导向板50中由上部分别使测针板60向下插入测针插入槽51中,在这种组装状态下,从导向板50的上部利用环氧树脂接合测针座30。
这时,测针座30在与其上侧的组装座10的一侧紧密结合的状态下、在另一侧中结合基板座、同时在基板座20的底面上接着电路基板40。
因此,若使插入测针板60的导向板50接合在测针座30上,则在电路基板40上所形成的电路图案会成为各自连接测针座60的基板连接末端62的状态。
另外,由于基板连接末端62侧的导向板50的末端部是封闭的状态,所以,当导向板50与测针座30结合时,测针板60的基板连接末端62正确地连接至电路基板40的图案上,在与测针板50的测针插入槽51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外侧面形成的校准槽53可观察到并正确地设定结合位置。
而且,在使用这种方法组装的探针卡对LCD的电气特性进行检查时,如图5所示,测针板60的LCD连接末端61正确地连接至LCD70的电路图案上,在探针卡50的LCD70侧前端部的最外侧面,也如上述那样,通过与测针插入槽51在同一水平线上所形成的校准槽53而能够连接正确的位置。
尤其是在导向板50的前端部侧的外侧面的底部所具备的缓冲部材54在LCD70制造时,因为在图案侧制造不良而形成勾搭突起71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与硅材料的导向板50直接接触,而能够防止因导向板50的破损所产生的探针卡的损伤。
另外,在LCD70的勾搭突起71形成过大的情况下,会隔断LCD接线端部61与LCD的电路图案间的连接,而同时也具有对LCD70进行产品不良检测的功能。
而且,本发明的最显著的特征是:通过使在导向板50中所形成的测针插入槽51的深度形成用显微镜可辨认测针插入槽51的加工性的深度,而能够进行正确检查。
即:在前申请发明中是通过使测针插入槽在形成约500μm程度的深度,而无法正确进行加工状态之检查,即使在使测针板插入的状态下,也会有测针板的插入状态无法均匀的排列的事例。这是因为基板电路及LCD电路图案与个接线端间的接触不良所产生的问题,但在本发明中通过使测针插入槽51的加工性准确地进行检查,因此就可使这种电路图案的接触不良防止于未然。
因此,通过本发明的结构,可通过防止探针卡的损伤,而进一步的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通过稳定的维持LCD的电特性,可使检查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
如上所述,本发明由于具有通过使探针卡50与插入该探针卡50上的测针板60的厚度薄型化,因此,在促使整体薄型化的同时,可以节省材料费用而进行经济的制作,并且通过使测针插入槽51的两侧端部形成封闭的结构,所以能够防止测针板60的两侧末端所形成的连接末端61、62挠曲变形,而达到可与电路图案稳定连接的效果。
而且,本发明通过使测针插入槽51的深度形成能够以显微镜进行加工状态的确认的程度,因为可使测针板60的均匀排列并安定的连接电连接部位,而可以达到所谓使检查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的效果。
尤其是本发明通过事先预防探针卡与LCD电路图案相连接时,与硅材料导向板50的直接接触,因此可防止损伤防止,对产品可靠性与作业效率性可以达到大幅度提高的效果。

Claims (5)

1、一种LCD检查用探针卡,其特征在于具备有:
组装座;
基板座,连接固定在上述组装座的底面一侧;
测针座,连接固定在与上述基板座对应的上述组装座底面的另一侧;
电路基板,接着在上述基板座的底面,且上表面接着有驱动IC;
导向板,具备有接着在上述测针座的底面,且上表面在单一方向均匀的形成向上敞开并向下凹陷的多数个长孔测针插入槽,在与测针插入槽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侧的外侧端面上形成的校准槽,且测针插入槽的前端侧的一端部向下贯通,上述导向板的测针插入槽形成200μm~300μm的深度,且上述导向板的测针插入槽加工成两端封闭的状态;以及
测针板,具备有:向下插入至上述导向板的测针插入槽中,且两侧形成能够上下挠曲变形,一侧的末端部向下延长而通过在上述导向板的前端侧的一端部向下贯通所形成的导向孔并较上述导向板的底面向下突出而形成的LCD连接末端;另一侧末端部从上述导向板的上面向上突出而形成的基板连接末端;在上述测针座的后端部侧上部表面向上突出于密接上述测针座的侧面的勾搭突起。
2、如权利要求1记述的LCD检查用探针卡,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针板与上述导向板紧密连接的底面的一部分形成向上凹陷,且上述测针板上的其一部分所形成的连接点收容在上述凹陷中,并利用充填的环氧树脂结合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记述的LCD检查用探针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向板上,在前端侧外周表面的下部具备有缓冲部件。
4、如权利要求3记述的LCD检查用探针卡,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部件由钨金属线构成。
5、如权利要求3记述的LCD检查用探针卡,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部件由陶瓷构成。
CN021459916A 2001-11-01 2002-10-31 Lcd检查用探针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71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10067754A KR100545189B1 (ko) 2001-11-01 2001-11-01 엘시디 검사용 프로브 카드
KR200167754 2001-11-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7589A CN1417589A (zh) 2003-05-14
CN1217197C true CN1217197C (zh) 2005-08-31

Family

ID=19715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4599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7197C (zh) 2001-11-01 2002-10-31 Lcd检查用探针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585902B2 (zh)
KR (1) KR100545189B1 (zh)
CN (1) CN1217197C (zh)
TW (1) TW581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99767B1 (ko) * 2004-06-07 2006-07-13 (주)유비프리시젼 프로브및 이를 이용한 프로브조립체
TWI281026B (en) * 2004-12-30 2007-05-11 De & T Co Ltd Needle assembly of probe unit for testing flat display panel
KR100684045B1 (ko) * 2005-08-08 2007-02-16 주식회사 프로텍 액정디스플레이 검사기용 프로브 조립체
CN100424514C (zh) * 2005-08-09 2008-10-08 陈文祺 用于防止噪声干扰的半导体测试板结构
JP2008180716A (ja) * 2007-01-23 2008-08-07 Nictech Co Ltd プローブ及びこれを持つプローブカード
KR100883269B1 (ko) * 2008-02-14 2009-02-10 (주) 루켄테크놀러지스 저가형 엘시디 검사용 일체형 프로브 유니트
KR100872966B1 (ko) * 2008-04-15 2008-12-08 유명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검사용 프로브 유니트
JP5396104B2 (ja) * 2009-03-05 2014-01-22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プローブ組立体
KR101123887B1 (ko) * 2009-11-11 2012-03-23 주식회사 코디에스 프로브 유닛
CN102103150B (zh) * 2009-12-22 2015-03-25 Klt 支架针及装有支架针的探针
CN102103152A (zh) * 2009-12-22 2011-06-22 沋博普利斯金股份有限公司 容易整列的lcd检测设备用一体型探针模块
IT201600084921A1 (it) * 2016-08-11 2018-02-11 Technoprobe Spa Sonda di contatto e relativa testa di misura di un’apparecchiatura di test di dispositivi elettronici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198512B1 (ko) * 1996-02-06 1999-06-15 허기호 Lcd 검사용 프로브 블록
KR200164792Y1 (ko) * 1999-09-13 2000-02-15 주식회사금강시스템 엘씨디 검사용 프로브 블록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202351A (ja) 2003-07-18
JP3585902B2 (ja) 2004-11-10
KR100545189B1 (ko) 2006-01-24
KR20030037279A (ko) 2003-05-14
TW581871B (en) 2004-04-01
CN1417589A (zh) 2003-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7197C (zh) Lcd检查用探针卡
CN101655512B (zh) 探针卡
CN102832149B (zh) 使用导向板提升组件机构形成探头的方法
CN100461405C (zh) 半导体装置
CN1081396C (zh) 连接器的插头接点及其加工方法
CN1758833A (zh) 多层板的制造方法
CN1701471A (zh) 用于焊接的电气连接的插入组件
CN1742525A (zh) 电路基板装置及布线基板间的连接方法
CN1661376A (zh) 探针卡
CN1858907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31964C (zh) 半导体器件
CN1762050A (zh) 探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282283C (zh) 连接器单元
CN1530978A (zh) 芯片式电容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模制模具
CN2749076Y (zh) 具不同端子间距的电连接器
CN101901979A (zh) 具有引线的基片
CN1774638A (zh) 检查探测器
CN1906493A (zh) 电连接装置及触头
CN1148270A (zh) 半导体封装和固定方法
CN1961460A (zh) 连接器及其线路连接方法
CN101051066A (zh) 平板显示器测试用检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1144334A (ja) 光半導体装置及び形成方法
CN1905281A (zh) 连接器及便携式终端
CN1881694A (zh) 连接器
CN1734804A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ICO T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IN XIU

Effective date: 200612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1208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MiCo TN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Yin Xiu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