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7480B - 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7480B
CN117167480B CN202311447779.7A CN202311447779A CN117167480B CN 117167480 B CN117167480 B CN 117167480B CN 202311447779 A CN202311447779 A CN 202311447779A CN 117167480 B CN117167480 B CN 117167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a gel
sheet metal
weight
parts
tack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77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67480A (zh
Inventor
丁凯
樊燕
聂新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aorun Applied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aorun Applied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aorun Applied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aorun Applied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477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7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7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7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67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7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密封圈研发制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包括:环状金属基体,该环状金属基体通过n个片状金属单元依次均匀设置形成,并且相邻两个片状金属单元之间存在缝隙;所述密封圈还包括:附着在片状金属单元上表面的上硅胶层、附着在片状金属单元下表面的下硅胶层、以及填充在相邻两个片状金属单元之间缝隙处且与上硅胶层和下硅胶层连接的连接硅胶单元、设置在片状金属单元与上硅胶层之间的上胶粘层、设置在片状金属单元与下硅胶层之间的下胶粘层,片状金属单元与上硅胶层或下硅胶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为3.45~4.10MPa。本发明取得了有效提升金属基材与硅橡胶界面粘结强度的有益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圈研发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背景技术
夹持在被密封产品两个独立连接面之间的材料组合体被称为密封垫。密封垫的作用是在其正常寿命范围内,保证两个连接部件之间的密封性能,其能够接受温度和压力的作用,紧密贴合被密封部件的接合面,使密封介质不会渗透和不被密封介质所腐蚀。密封垫的工作原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其本身产生弹性或塑性变形,填满被密封产品表面上细微的凹凸不平的来实现密封,也就是通过密封面上的比压导致介质通过密封材料时的阻力大于密封件两侧的压力差,从而实现密封。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粉尘、石子、铁钉等异物,受路面积水、积雪、雨水等环境因素影响,一旦上述物质进入新能源电池包,就可能会导致新能源电池包内电气元器件运行失控,严重时致使车体爆炸或者燃烧等恶劣后果,危及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合适的新能源电池包密封件,对于提升新能源电池包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现有的新能源电池包密封圈多为硅橡胶材料,虽然其延展性较强,但由于缺乏刚性,经长期使用后密封圈易磨损老化,而金属硅胶复合型密封圈,虽然将金属基体引入密封圈中,使得密封圈整体机械性能得到提升,但由于硅橡胶分子主链中的Si-O-Si结构的极性受到分子链螺旋结构和非极性侧链基团的屏蔽,导致硅橡胶分子通常表现出非极性状态,且侧链上的有机侧基反应活性低,使得硅橡胶与金属基材复合后,两者的粘结性较差,金属硅胶复合型密封圈使用一段时间后,硅橡胶容易从金属基材表面脱离,导致密封圈的密封性能显著下降,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硅橡胶对金属基材的粘结强度,尤其是现在应用最广的铝合金基材的粘结强度,设计研发出一种新型胶粘剂,使用该胶粘剂对铝合金基材表面进行涂覆处理,形成与铝合金基材表面粘结牢固的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上、下胶粘层中的活性基团能够与硅橡胶胶料中的反应性基团作用形成化学键合,实现增强铝合金基材与硅橡胶界面粘结强度的技术目标。
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包括:环状金属基体,该环状金属基体通过n个片状金属单元依次均匀设置形成,并且相邻两个片状金属单元之间存在缝隙;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密封圈还包括:附着在片状金属单元上表面的上硅胶层、附着在片状金属单元下表面的下硅胶层、以及填充在相邻两个片状金属单元之间缝隙处且与上硅胶层和下硅胶层连接的连接硅胶单元;
所述密封圈还包括:设置在片状金属单元与上硅胶层之间的上胶粘层,设置在片状金属单元与下硅胶层之间的下胶粘层,片状金属单元与上硅胶层或下硅胶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为3.45~4.10MPa。
优选的,所述片状金属单元选择使用AL-Si-Mg、AL-Si-Cu、AL-Si、AL-Mg铝合金系列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上硅胶层和/或下硅胶层为一种硅橡胶制品,其胶料配方为:80~120重量份数的甲基乙烯基液体硅橡胶生胶、5~20重量份数的α,ω-羟丙基聚硅氧烷硅油、10~40重量份数的补强剂、0.5~2重量份数的硫化剂,该硅橡胶制品在成型之后的性能参数为:拉伸强度0.9~1.2MPa、拉断伸长率350~420%。
优选的,所述补强剂包括强补强剂和弱补强剂;
强补强剂选择使用气相白炭黑;
弱补强剂选择使用硅藻土、石英粉、氧化锌、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硅酸锆和碳酸钙中的一种;
所述硫化剂为过氧化物硫化剂中的一种,过氧化物硫化剂的用量范围如下:
2,4-二氯过氧化氯苯酰:1~1.8重量份数;
DTBP引发剂:1~1.5重量份数;
过氧化二异丙苯:0.5~0.8重量份数;
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0.5~0.9重量份数;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0.5~0.8重量份数。
优选的,所述上胶粘层和/或下胶粘层的原料为一种胶粘剂,该胶粘剂以增粘剂Ⅰ、增粘剂Ⅱ、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作为活性组分,并且以正硅酸酯为成膜剂、钛酸酯为催化剂、石油醚-乙醇为混合溶剂。
优选的,所述胶粘剂包括的原料配方为:2.5~3.5重量份数的正硅酸乙酯、0.3~1.8重量份数的增粘剂Ⅰ、0.5~1.3重量份数的增粘剂Ⅱ、2.8~5.4重量份数的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3.3~4.5重量份数的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1重量份数的钛酸四丁酯;
所述胶粘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胶粘剂配方中的原料混合,使用石油醚-乙醇混合溶剂进行溶解,在氮气气氛的保护作用下,于30~45℃水浴温度下机械搅拌反应,制备得到5~10wt%的石油醚-乙醇溶液,即为胶粘剂;其中,混合溶剂中石油醚与无水乙醇的体积份数比为(6~8.5):(1.5~4)。
优选的,所述增粘剂Ⅰ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S1-1,基于巯基-迈克尔加成反应机理,在紫外光的辐射作用下,利用光引发剂苯偶酰双甲醚进行引发,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巯基官能团与3-炔基-2-丁酮的β位碳原子发生巯基-炔基的加成反应,生成酮基甲氧基硅烷单体;
步骤S1-2,基于席夫碱缩合反应机理,通过酮基甲氧基硅烷单体的羰基官能团与盐酸多巴胺的氨基官能团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增粘剂Ⅰ。
优选的,所述增粘剂Ⅱ的制备方法为:基于席夫碱缩合反应机理,3,4-二羟基苯甲醛的醛基官能团与三(2-氨基乙基)胺的氨基官能团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增粘剂Ⅱ。
优选的,所述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的制备方法为:基于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机理,三(2-氨基乙基)胺的氨基官能团对3-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酸丙酯的β位碳原子发生氨烯加成反应,生成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
优选的,所述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6848规定的处理配方和处理工艺对片状金属单元(1)进行化学氧化处理;
步骤二,在步骤一中化学氧化处理后的片状金属单元的上下表面分别涂刷胶粘剂,之后在60-90℃下固化,得到结构为上胶粘层-片状金属单元-下胶粘层的复合金属单元;
步骤三,采用LSR注射成型工艺,将步骤二中制备得到的复合金属单元在模具中间部位环形排布后,将硅橡胶的胶料注入注射出料管进行射出成型,注射时间5~10s,模具温度选择100~110℃,保压时间10~20s,得到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根据分子设计理论,利用巯基-迈克尔加成反应机理、席夫碱缩合反应机理及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机理,制备得到了增粘剂Ⅰ、增粘剂Ⅱ、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
以增粘剂Ⅰ、增粘剂Ⅱ、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及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作为活性组分,并且以正硅酸酯为成膜剂、钛酸酯为催化剂,石油醚-乙醇为混合溶剂,制备得到一种新型胶粘剂;
使用新型胶粘剂将硅橡胶与铝合金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制备得到了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该胶粘剂一方面通过邻苯二酚基团与铝合金表面及硅橡胶形成粘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环氧基团与铝合金表面的羟基官能团发生环氧开环的化学键合作用,第三方面通过可水解型烷氧基团与硅橡胶中的Si-OH基团发生脱水缩合的化学键合作用,实现有效提升金属基材与硅橡胶界面粘结强度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片状金属单元,2-上硅胶层,3-下硅胶层,4-连接硅胶单元,12-上胶粘层,13-下胶粘层;
图2为酮基甲氧基硅烷单体的化学结构式;
图3为增粘剂Ⅰ的化学结构式;
图4为增粘剂Ⅱ的化学结构式;
图5为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的化学结构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如图1所示,包括:环状金属基体,该环状金属基体包括n个依次均匀分布的片状金属单元1,并且相邻两个片状金属单元1之间存在缝隙;
其中,片状金属单元1选择使用6061-T651铝合金,并且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上述密封圈还包括:附着在片状金属单元1上表面的上硅胶层2、附着在片状金属单元1下表面的下硅胶层3、以及填充在相邻两个片状金属单元1之间缝隙处且与上硅胶层2和下硅胶层3连接的连接硅胶单元4;
其中,上硅胶层2、下硅胶层3和连接硅胶单元4为一种硅橡胶制品,其具体胶料配方为:100重量份数的甲基乙烯基液体硅橡胶生胶、10重量份数的α,ω-羟丙基聚硅氧烷硅油、30重量份数的气相白炭黑、0.75重量份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其中,甲基乙烯基液体硅橡胶购买自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为通用型沉淀液体胶,具体产品型号为生产的WLS-6410系列;
α,ω-羟丙基聚硅氧烷硅油购买自安徽明怡硅业有限公司,其产品型号为线性体硅油 MY 1203M;
气相白炭黑购买自广州亿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其产品型号为气相白炭黑T-200;
上述密封圈还包括:设置在片状金属单元1与上硅胶层2之间的上胶粘层12,设置在片状金属单元1与下硅胶层3之间的下胶粘层13;
为了改善上述硅橡胶制品对6061-T651铝合金基材的粘结强度,本实施例设计研发出了一种新型胶粘剂,并且使用改胶粘剂作为上胶粘层12和下胶粘层13的原料;
上述胶粘剂包括的具体原料配方为:3.12重量份数的正硅酸乙酯、1.19重量份数的增粘剂Ⅰ、1.01重量份数的增粘剂Ⅱ、4.65重量份数的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4.25重量份数的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40重量份数的钛酸四丁酯;
上述胶粘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胶粘剂配方中的原料混合,使用石油醚-乙醇混合溶剂中进行溶解,在氮气气氛的保护作用下,于40℃水浴温度下机械搅拌反应1h,制备得到7wt%的石油醚-乙醇溶液,即为胶粘剂;其中,石油醚-乙醇混合溶剂由7体积份数的石油醚和3体积份数的无水乙醇组成;
其中,正硅酸乙酯、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钛酸四丁酯均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常规原料,增粘剂Ⅰ、增粘剂Ⅱ和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的具体化学结构及制备方法见下述实验例。
上述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6848规定的处理配方和处理工艺对片状金属单元1进行化学氧化处理,其具体步骤包括:溶剂脱脂、清洗剂脱脂、碱液脱脂、酸液脱除表面氢氧化物和中和碱液、氧化液处理、清洗和干燥;
步骤S2,在经过步骤S1化学氧化处理的片状金属单元1的上下表面分别涂刷上述新型胶粘剂,之后在80℃下固化1h,得到结构为上胶粘层12-片状金属单元1-下胶粘层13的复合金属单元;
步骤S3,采用LSR注射成型工艺,将步骤S2的复合金属单元在模具中间部位环形排布后,将上述硅橡胶的胶料注入注射出料管进行射出成型,注射时间10s,模具温度选择110℃,保压时间15s,得到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实施例2:
根据GB/T 12830-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刚性板剪切模量和粘合强度的测定 四板剪切法》,测定实施例1中片状金属单元1与上硅胶层2或下硅胶层3之间的粘结强度,其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片状金属单元(6061-T651铝合金)与硅胶层之间粘结强度的实验结果
实施例1 对比实验
粘结强度(MPa) 3.77 1.28
对比实验: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及步骤制备得到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部分只是在于:片状金属单元1的上下表面都没有涂刷实施例1中的新型胶粘剂。
实施例3:
根据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采用固体流变仪,测定实施例1中从铝合金上剥离出的一片上硅胶层2和一片下硅胶层3测试样,测试其平均拉伸性能,拉伸速率3.33mm/s,其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1中上、下硅胶层的平均拉伸性能的实验结果
拉伸强度(MPa) 拉断伸长率(%)
实施例1 1.05 385
实验例1:
基于巯基-迈克尔加成反应机理,在紫外光的辐射作用下,利用光引发剂苯偶酰双甲醚进行引发,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巯基官能团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3-炔基-2-丁酮的β位碳原子发生巯基-炔基的加成反应,生成酮基甲氧基硅烷单体,其合成步骤如下:在氮气气氛保护作用下,在避光措施的反应瓶内,将0.68g3-炔基-2-丁酮、3.93g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解于30mL氯仿中,机械搅拌10min,加入0.6g苯偶酰双甲醚,在室温条件下保持紫外光(365nm、10mW/cm2)持续照射反应3h,利用二氯甲烷稀释,无水乙醚沉淀,过滤,得到酮基甲氧基硅烷单体,其化学结构式如图2所示;
酮基甲氧基硅烷单体的化学结构表征:以CDCl3为溶剂,对酮基甲氧基硅烷单体进行1H NMR表征,结果为:1H NMR(400MHz,δ):0.82-0.87(t,4H),1.65-1.73(m,4H),2.18(s,3H),2.65-2.69(m,6H),3.58(s,18H),4.07-4.10(t,1H)。
实验例2:
基于席夫碱缩合反应机理:
一方面,通过酮基甲氧基硅烷单体的羰基官能团与盐酸多巴胺的氨基官能团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增粘剂Ⅰ,其合成步骤如下:在氮气气氛保护作用下,将3.68g酮基甲氧基硅烷单体、1.51g盐酸多巴胺溶解于60mL无水乙醇中,加入0.5mL乙酸,在水浴60℃下搅拌反应3h,利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之后于4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增粘剂Ⅰ,其化学结构式如图3所示;
增粘剂Ⅰ的化学结构表征:以CDCl3为溶剂,其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δ):0.82-0.87(t,4H),1.65-1.73(m,4H),2.09(s,3H),2.64-2.67(m,6H),2.90-2.94(m,2H),3.54-3.60(m,3H),3.58(s,18H),6.56-6.73(m,3H);其中,在CDCl3溶剂中,增粘剂Ⅰ的酚羟基H属于活泼氢,在此处没有出峰;
另一方面,通过3,4-二羟基苯甲醛的醛官能团与三(2-氨基乙基)胺的氨基官能团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增粘剂Ⅱ,其合成步骤如下:在氮气气氛保护作用下,将2.92g三(2-氨基乙基)胺、8.28g3,4-二羟基苯甲醛溶解于100mL无水乙醇中,加入0.5mL乙酸,在水浴60℃下搅拌反应3h,利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之后于4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增粘剂Ⅱ,其化学结构式如图4所示;
增粘剂Ⅱ的化学结构表征:以CDCl3为溶剂,其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δ):2.98-3.01(t,6H),3.55-3.58(t,6H),6.81-6.83(d,3H),7.10-7.14(m,6H),8.28(s,3H);其中,在CDCl3溶剂中,增粘剂Ⅱ的酚羟基也没有出峰。
实验例3:
基于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机理,三(2-氨基乙基)胺的氨基官能团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3-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酸丙酯的β位碳原子发生氨烯加成反应,生成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其合成步骤如下:将1.46g三(2-氨基乙基)胺溶解于30mL无水甲醇中,在搅拌作用下,利用滴液漏斗将13.5mL3-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酸丙酯滴加到上述溶液中,滴速控制在1滴/秒,滴加完毕之后于水浴25℃下搅拌反应5h,减压蒸馏除去甲醇,得到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其化学结构式如图5所示;
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的化学结构表征:以CDCl3为溶剂,其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δ):0.69-0.74(t,12H),1.76-1.84(m,12H),2.49-2.52(t,12H),2.72-2.77(m,12H),2.79-2.81(t,12H),3.58(s,54H),4.08-4.11(t,12H)。

Claims (9)

1.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金属基体,该环状金属基体通过n个片状金属单元(1)依次均匀设置形成,并且相邻两个片状金属单元(1)之间存在缝隙;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密封圈还包括:附着在片状金属单元(1)上表面的上硅胶层(2)、附着在片状金属单元(1)下表面的下硅胶层(3)、以及填充在相邻两个片状金属单元(1)之间缝隙处且与上硅胶层(2)和下硅胶层(3)连接的连接硅胶单元(4);
所述密封圈还包括:设置在片状金属单元(1)与上硅胶层(2)之间的上胶粘层(12),设置在片状金属单元(1)与下硅胶层(3)之间的下胶粘层(13),片状金属单元(1)与上硅胶层(2)或下硅胶层(3)之间的粘结强度为3.45~4.10MPa;
所述上胶粘层(12)和/或下胶粘层(13)的原料为一种胶粘剂,该胶粘剂以增粘剂Ⅰ、增粘剂Ⅱ、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作为活性组分,并且以正硅酸酯为成膜剂、钛酸酯为催化剂、石油醚-乙醇为混合溶剂;
所述增粘剂Ⅰ的化学结构式为:
所述增粘剂Ⅱ的化学结构式为:
所述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的化学结构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金属单元(1)选择使用AL-Si-Mg、AL-Si-Cu、AL-Si、AL-Mg铝合金系列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硅胶层(2)和/或下硅胶层(3)为一种硅橡胶制品,其胶料配方为:80~120重量份数的甲基乙烯基液体硅橡胶生胶、5~20重量份数的α,ω-羟丙基聚硅氧烷硅油、10~40重量份数的补强剂、0.5~2重量份数的硫化剂,该硅橡胶制品在成型之后的性能参数为:拉伸强度0.9~1.2MPa、拉断伸长率350~4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剂包括强补强剂和弱补强剂;
强补强剂选择使用气相白炭黑;
弱补强剂选择使用硅藻土、石英粉、氧化锌、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硅酸锆和碳酸钙中的一种;
所述硫化剂为过氧化物硫化剂中的一种,过氧化物硫化剂的用量范围如下:
2,4-二氯过氧化氯苯酰:1~1.8重量份数;
DTBP引发剂:1~1.5重量份数;
过氧化二异丙苯:0.5~0.8重量份数;
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0.5~0.9重量份数;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0.5~0.8重量份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包括的原料配方为:2.5~3.5重量份数的正硅酸乙酯、0.3~1.8重量份数的增粘剂Ⅰ、0.5~1.3重量份数的增粘剂Ⅱ、2.8~5.4重量份数的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3.3~4.5重量份数的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1重量份数的钛酸四丁酯;
所述胶粘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胶粘剂配方中的原料混合,使用石油醚-乙醇混合溶剂进行溶解,在氮气气氛的保护作用下,于30~45℃水浴温度下机械搅拌反应,制备得到5~10wt%的石油醚-乙醇溶液,即为胶粘剂;其中,混合溶剂中石油醚与无水乙醇的体积份数比为(6~8.5):(1.5~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剂Ⅰ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S1-1,基于巯基-迈克尔加成反应机理,在紫外光的辐射作用下,利用光引发剂苯偶酰双甲醚进行引发,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巯基官能团与3-炔基-2-丁酮的β位碳原子发生巯基-炔基亲电加成反应,生成酮基甲氧基硅烷单体;
步骤S1-2,基于席夫碱缩合反应机理,通过酮基甲氧基硅烷单体的羰基官能团与盐酸多巴胺的氨基官能团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增粘剂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剂Ⅱ的制备方法为:基于席夫碱缩合反应机理,3,4-二羟基苯甲醛的醛基官能团与三(2-氨基乙基)胺的氨基官能团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增粘剂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的制备方法为:基于氮杂迈克尔加成反应机理,三(2-氨基乙基)胺的氨基官能团对3-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酸丙酯的β位碳原子发生氨烯加成反应,生成多支化型硅烷交联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6848规定的处理配方和处理工艺对片状金属单元(1)进行化学氧化处理;
步骤二,在步骤一中化学氧化处理后的片状金属单元(1)的上下表面分别涂刷胶粘剂,之后在60-90℃下固化,得到结构为上胶粘层(12)-片状金属单元(1)-下胶粘层(13)的复合金属单元;
步骤三,采用LSR注射成型工艺,将步骤二中制备得到的复合金属单元在模具中间部位环形排布后,将硅橡胶的胶料注入注射出料管进行射出成型,注射时间5~10s,模具温度选择100~110℃,保压时间10~20s,得到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CN202311447779.7A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Active CN117167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7779.7A CN117167480B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7779.7A CN117167480B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7480A CN117167480A (zh) 2023-12-05
CN117167480B true CN117167480B (zh) 2024-01-30

Family

ID=88943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7779.7A Active CN117167480B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748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50419A (en) * 1957-12-04 1960-10-05 Lord Mfg Co Organosilicon coating or bonding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of forming and using same
JPH1142677A (ja) * 1997-07-25 1999-02-16 Toshiba Silicone Co Ltd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とシリコーンゴムとの接着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1903483A (zh) * 2007-12-18 2010-12-01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对玻璃粘合剂具有增强的粘合性的窗玻璃用保护涂层
CN202749275U (zh) * 2012-07-31 2013-02-20 东莞万德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防水硅胶按键
CN109337623A (zh) * 2018-08-30 2019-02-15 重庆交通大学 盾构管片用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WO2022130833A1 (ja) * 2020-12-17 2022-06-23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金属部材-樹脂部材接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ィルム
CN219796092U (zh) * 2023-05-19 2023-10-03 浙江葆润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4681B2 (ja) * 2000-07-11 2007-07-1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ゴム接着剤組成物及び該接着剤組成物と熱可塑性樹脂との一体成形体
US20070185343A1 (en) * 2004-02-26 2007-08-09 Universiteit Gent Metal complexes for use in olefin metathesis and atom group transfer reactions
BRPI0511354A (pt) * 2004-06-25 2007-12-04 Nippon Mining Co agente de tratamento de superfìcie metálica para promover a adesão borracha-metal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50419A (en) * 1957-12-04 1960-10-05 Lord Mfg Co Organosilicon coating or bonding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of forming and using same
JPH1142677A (ja) * 1997-07-25 1999-02-16 Toshiba Silicone Co Ltd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とシリコーンゴムとの接着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1903483A (zh) * 2007-12-18 2010-12-01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对玻璃粘合剂具有增强的粘合性的窗玻璃用保护涂层
CN202749275U (zh) * 2012-07-31 2013-02-20 东莞万德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防水硅胶按键
CN109337623A (zh) * 2018-08-30 2019-02-15 重庆交通大学 盾构管片用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WO2022130833A1 (ja) * 2020-12-17 2022-06-23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金属部材-樹脂部材接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ィルム
CN219796092U (zh) * 2023-05-19 2023-10-03 浙江葆润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7480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92287B1 (ko) 저온 밀봉 성능을 갖는 경화성 엘라스토머 조성물
TWI613270B (zh) 安定的熱自由基可固化聚矽氧黏著劑組合物
TWI559333B (zh) Conductive adhesive
EP2954022B1 (en) Clustered functional polyorganosiloxanes, processes for forming same and methods for their use
KR100839743B1 (ko) 반응성 핫멜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반응성 핫멜트 접착제
KR101434002B1 (ko) 중합체 대 금속 결합 및 그를 위해 유용한 화합물 및 조성물
WO2022227445A1 (zh)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硅烷改性聚醚胶及其制备方法
TWI724080B (zh) 無溶劑型聚矽氧改性聚醯亞胺樹脂組成物
CN103555264A (zh) 高剥离强度聚硫密封胶及密封方法
WO2009107537A1 (ja) 硬化性組成物
JP5373377B2 (ja) 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CN117167480B (zh) 一种金属复合硅胶结构的密封圈
JP5569720B2 (ja) 湿気硬化性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WO2017139535A1 (en) Heat curable sealant for fuel cells
RU2374290C1 (ru) Анаэробная уплотняющ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CN110437624B (zh) 一种透明双官能环氧树脂-硅橡胶嵌段网络材料
CN101497780A (zh) 硅烷化合物增强的聚硫密封胶
JP2016518499A (ja) 官能性ポリイソブチレン含有オリゴマーおよびポリマー
JP5504443B2 (ja) 硬化性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8276776A (zh) 一种回收硅橡胶的再生产方法
CN109852071A (zh) 氟硅橡胶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由该组合物制备的密封胶和涂料
JP4246458B2 (ja) プライマー組成物
JP4697840B2 (ja) 反応性ケイ素基含有樹脂組成物ならびに該樹脂組成物を含有してなる粘・接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シーリング剤組成物
JP6292783B2 (ja)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シール材
CN117801143A (zh) 一种改性聚二烯烃液体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