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36443A - 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36443A
CN117136443A CN202380010134.9A CN202380010134A CN117136443A CN 117136443 A CN117136443 A CN 117136443A CN 202380010134 A CN202380010134 A CN 202380010134A CN 117136443 A CN117136443 A CN 117136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double
positive electrode
sodium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800101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苗
阮丁山
李长东
毛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136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364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公开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S2:将S1得到的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盐、钠盐、掺杂剂混合均匀后进行烧结,得到一烧产物;S3:将S2得到的一烧产物置于氨水溶液中反应,然后抽滤、洗涤、烘干,得到烘干产物;S4:将S3得到的烘干产物与氟化物混合均匀后进行烧结,得到所述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本公开通过选用低熔点钠盐和掺杂剂,可有效促进钠离子向材料内部扩散,同时,创新性地使用碱洗及氟化物包覆工艺,形成尖晶石相和氟化物双层包覆,最终达到提升材料性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正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国“双碳”战略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占中国汽车总量的比率仍然较低,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仍持观望态度。提升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降低动力电池的瓦时成本是新能源车进一步发展的重点。
使用高容量、高电压、低成本的正极材料,是获得低成本高能量动力电池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已知的正极材料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放电容量高达300mAh/g,远高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等正极材料的放电容量,因此,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被认为是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理想之选。
然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虽然以锰作为主要基体元素,对于镍、钴等价格较高的金属元素需求量相对较少,但其合成过程中所使用的锂元素的配比较高,而锂的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成本仍然较高。在相关技术中,用低成本的钠盐替代部分高成本的锂盐,合成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可以保证正极材料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兼具成本优势。但是,由于钠离子的离子半径(0.113nm)大于锂离子的离子半径(0.076nm),导致在固相烧结过程中,钠离子难以向材料内部扩散而在材料表面堆积,使得材料表面残碱过高,可逆比容量降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简单,成本低,制备的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
S2:将S1得到的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盐、钠盐、掺杂剂混合均匀后进行烧结,得到一烧产物;
S3:将S2得到的一烧产物置于氨水溶液中反应,然后抽滤、洗涤、烘干,得到烘干产物;
S4:将S3得到的烘干产物与氟化物混合均匀后进行烧结,得到所述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本公开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制备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后,将所述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盐、钠盐、掺杂剂共混后一次烧结,其中,用部分低成本的钠盐替代高成本的锂盐,可形成晶面间距较大的钠金属氧化物,起到稳定材料结构、改善材料体相动力学性能的作用,可以保证材料高性能的同时兼具成本优势;而掺杂剂可以有效促进锂离子和钠离子在烧结过程中向材料内部扩散,防止在一烧产物表面堆积,降低一烧产物表面残碱。然后,本公开通过将一烧产物在氨水溶液中进行碱洗,氨水与一烧产物中的镍进行反应,而不会与一烧产物中的锰反应;一烧产物浸入氨水溶液后会在材料表面形成低镍高锰产物,通过抽滤、洗涤、烘干获得烘干产物;随后,将烘干产物与氟化物共混后二次烧结,在烧结过程中,所述低镍高锰产物转化为尖晶石相,形成尖晶石相包覆层,同时氟化物在尖晶石相包覆层表面形成氟化物包覆层,从而形成尖晶石相和氟化物的双层包覆;尖晶石相能为Li+的迁移提供三维通道,改善材料界面动力学性能,而氟化物包覆可降低氧的不可逆损失,最终达到提升材料性能的目的。
在一个方案中,S1中的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为NixMn1-x(OH)2,其中0.35≤x≤0.4。
在一个方案中,S2中的锂盐为Li2CO3
在一个方案中,S2中的钠盐为NaHCO3、NaCOOH、CH3COONa、CH3CH2COONa、Na2C2O4、C6H5Na3O7中的一种。上述种类的钠盐,其熔点低,能够在烧结过程中,在掺杂剂的作用下有效促进钠离子向材料内部扩散,降低表面残碱。
在一个方案中,S2中的掺杂剂为Nb2O5纳米粉末、Co3O4纳米粉末、WO3纳米粉末、La2O3纳米粉末中的一种。上述固相掺杂剂可以有效促进锂盐和钠盐中的锂离子和钠离子在烧结过程中向材料内部扩散,进而起到降低一烧产物表面残碱的作用。
在一个方案中,S2中,锂钠元素之和与镍锰元素之和的摩尔比为1.3~1.4:1。若锂钠元素的摩尔之和占比过低,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不到满足;若锂钠元素的摩尔之和占比过高,则容易导致材料表面的残碱含量过高,影响电化学性能。
在一个方案中,S2中,钠元素与锂钠元素之和的摩尔比为0.1~0.15:1。若钠元素的摩尔含量锂钠元素摩尔之和的占比过低,则锂元素的用量大,成本高;若若钠元素的摩尔含量锂钠元素摩尔之和的占比过高,则锂元素的用量低,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不到满足。
在一个方案中,S2中,掺杂剂的质量是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质量的0.3%~0.5%。若加入的掺杂剂的质量相对于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质量的质量分数太低,则在烧结过程中掺杂剂不能有效促进锂离子和钠离子向材料内部扩散,导致材料表面残碱含量高,电化学性能降低。
在一个方案中,S2中的烧结在氧气气氛中进行,烧结温度为900-1000℃,烧结时间为15-20h。
在一个方案中,S3中氨水溶液的浓度为0.5~1mol/L,反应时间为30~60min。氨水溶液的浓度在此范围内,便于一烧产物与氨水反应,在材料表面形成低镍高锰产物,从而便于在S4的烧结的过程中转换形成厚度适中的尖晶石相包覆层,若氨水溶液的浓度过低,则一烧产物浸于氨水后,难以形成低镍高锰产物,导致后续烧结转化形成的尖晶石相包覆层较薄,无法为Li+的迁移提供充足的三维通道,且对于改善材料界面动力学性能的效果不明显。若氨水溶液的浓度过高,则后续烧结转化形成的尖晶石相包覆层过厚,同样不利于Li+的迁移。
在一个方案中,S3中,采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水pH值呈中性。
在一个方案中,S3中的烘干温度为60~80℃,时间为12~24h。
在一个方案中,S4中的氟化物为AlF3纳米粉末、ZrF4纳米粉末、CaF2纳米粉末中的一种。采用上述的氟化物进行包覆,可降低氧的不可逆损失,提高正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达到提升材料性能的目的。
在一个方案中,S4中,氟化物的质量为烘干产物质量的0.1%~0.3%。
在一个方案中,S4中的烧结在氧气气氛中进行,烧结温度为600-800℃,烧结时间为8-10h。
本公开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从技术原理角度说,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合成过程中使用部分钠盐替代锂盐可形成晶面间距较大的钠金属氧化物,起到稳定材料结构,改善材料体相动力学性能的作用;通过选用低熔点钠盐和固相掺杂剂可有效促进钠离子在烧结过程中向材料内部扩散,同时,创新性地使用碱洗及氟化物包覆工艺,可进一步降低材料表面残碱并形成尖晶石相和氟化物双层包覆,改善材料界面动力学性能并降低氧的不可逆损失,最终达到提升材料性能的目的。
2、从成本角度说,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合成过程中使用部分低成本钠源替代锂源可显著降低材料的原材料成本,提升材料的经济性。
3、本公开中使用工艺不仅可以使用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体系中,也可以应用到其它正极材料体系中,适用性十分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得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SEM图;
图3为实施例2所得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SEM图;
图4为对比例1所得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SEM图;
图5为对比例2所得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SEM图;
图6为对比例4所得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SEM图;
图7为对比例6所得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公开做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表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仅是为了解释本公开,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以一定化学计量数之比(Ni元素和Mn元素的摩尔比为35:65)的NiSO4和MnSO4为镍源和锰源,以NH4OH为络合剂,以NaOH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Ni0.35Mn0.65(OH)2前驱体。
S2:将S1得到的Ni0.35Mn0.65(OH)2前驱体与Li2CO3、NaHCO3、Nb2O5纳米粉末混合均匀,其中混合物中,锂钠元素之和与镍锰元素之和的摩尔比为1.35:1;钠元素与锂钠元素之和的摩尔比0.1:1;Nb2O5纳米粉末的质量是Ni0.35Mn0.65(OH)2前驱体质量的0.3%。混合均匀后置于氧气气氛中,在900℃烧结15h,烧结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一烧产物。
S3:将S2得到的一烧产物置于1mol/L的氨水溶液中碱洗30min,碱洗产物通过抽滤、去离子水洗涤,洗涤至滤水pH值呈中性,然后在80℃烘箱中烘烤12h,得到烘干产物;
S4:将S3得到的烘干产物与AlF3纳米粉末混合均匀,其中AlF3纳米粉末的质量为烘干产物质量的0.2%;然后置于氧气气氛中,在450℃烧结8h,冷却至室温得到成品材料,即本实施例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1中制备的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为Ni0.40Mn0.60(OH)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的烧结温度为100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锂钠元素之和与镍锰元素之和的摩尔比为1.3: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锂钠元素之和与镍锰元素之和的摩尔比为1.4: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钠元素与锂钠元素之和的摩尔比0.15:1。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将钠盐NaHCO3替换为NaCOOH。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将钠盐NaHCO3替换为CH3COONa。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将钠盐NaHCO3替换为CH3CH2COONa。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将钠盐NaHCO3替换为Na2C2O4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将钠盐NaHCO3替换为C6H5Na3O7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Nb2O5纳米粉末的质量是Ni0.35Mn0.65(OH)2前驱体质量的0.1%。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Nb2O5纳米粉末的质量是Ni0.35Mn0.65(OH)2前驱体质量的0.5%。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将掺杂剂Nb2O5纳米粉末替换为Co3O4纳米粉末。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将掺杂剂Nb2O5纳米粉末替换为WO3纳米粉末。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将掺杂剂Nb2O5纳米粉末替换为La2O3纳米粉末。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3中,一烧产物置于氨水溶液中碱洗60min。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3中,氨水溶液浓度为0.5mol/L。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4中,AlF3纳米粉末的质量为烘干产物质量的0.1%。
实施例2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4中,AlF3纳米粉末的质量为烘干产物质量的0.3%。
实施例2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4中,将氟化物AlF3纳米粉末替换为ZrF4纳米粉末。
实施例2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4中,将氟化物AlF3纳米粉末替换为CaF2纳米粉末。
实施例2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4中,烧结时间为10h。
实施例2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4中,烧结时间为烧结温度为800℃。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以一定化学计量数之比(Ni元素和Mn元素的摩尔比为35:65)的NiSO4和MnSO4为镍源和锰源,以NH4OH为络合剂,以NaOH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Ni0.35Mn0.65(OH)2前驱体。
S2:将S1得到的Ni0.35Mn0.65(OH)2前驱体与Li2CO3和Nb2O5纳米粉末混合均匀,其中混合物中,锂元素与镍锰元素之和的摩尔比为1.35:1;Nb2O5纳米粉末的质量是Ni0.35Mn0.65(OH)2前驱体质量的0.3%。混合均匀后置于氧气气氛中,在900℃烧结15h,烧结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一烧产物。
S3:将S2得到的一烧产物置于1mol/L的氨水溶液中碱洗30min,碱洗产物通过抽滤、去离子水洗涤,洗涤至滤水pH值呈中性,然后在80℃烘箱中烘烤12h,得到烘干产物;
S4:将S3得到的烘干产物与AlF3纳米粉末混合均匀,其中AlF3纳米粉末的质量为烘干产物质量的0.2%;然后置于氧气气氛中,在450℃烧结8h,冷却至室温得到成品材料,即本对比例的双层包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即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中未加入钠盐。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将钠盐NaHCO3替换为高熔点的Na2CO3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将钠盐NaHCO3替换为Na2SO3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以一定化学计量数之比(Ni元素和Mn元素的摩尔比为35:65)的NiSO4和MnSO4为镍源和锰源,以NH4OH为络合剂,以NaOH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Ni0.35Mn0.65(OH)2前驱体。
S2:将S1得到的Ni0.35Mn0.65(OH)2前驱体与Li2CO3和NaHCO3混合均匀,其中混合物中,锂钠元素之和与镍锰元素之和的摩尔比为1.35:1;钠元素与锂钠元素之和的摩尔比为0.1:1。混合均匀后置于氧气气氛中,在900℃烧结15h,烧结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一烧产物。
S3:将S2得到的一烧产物置于1mol/L的氨水溶液中碱洗30min,碱洗产物通过抽滤、去离子水洗涤,洗涤至滤水pH值呈中性,然后在80℃烘箱中烘烤12h,得到烘干产物;
S4:将S3得到的烘干产物与AlF3纳米粉末混合均匀,其中AlF3纳米粉末的质量为烘干产物质量的0.2%;然后置于氧气气氛中,在450℃烧结8h,冷却至室温得到成品材料,即本对比例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即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S2中未加入掺杂剂。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2中,将掺杂剂Nb2O5纳米粉末替换为MgO纳米粉末。
对比例6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以一定化学计量数之比(Ni元素和Mn元素的摩尔比为35:65)的NiSO4和MnSO4为镍源和锰源,以NH4OH为络合剂,以NaOH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Ni0.35Mn0.65(OH)2前驱体。
S2:将S1得到的Ni0.35Mn0.65(OH)2前驱体与Li2CO3、NaHCO3、Nb2O5纳米粉末混合均匀,其中混合物中,锂钠元素之和与镍锰元素之和的摩尔比为1.35:1;钠元素与锂钠元素之和的摩尔比0.1:1;Nb2O5纳米粉末的质量是Ni0.35Mn0.65(OH)2前驱体质量的0.3%。混合均匀后置于氧气气氛中,在900℃烧结15h,烧结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一烧产物。
S3:将S2得到的一烧产物与AlF3纳米粉末混合均匀,其中AlF3纳米粉末的质量为烘干产物质量的0.2%;然后置于氧气气氛中,在450℃烧结8h,冷却至室温得到成品材料,即本对比例的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即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无氨水反应工序,即未进行实施例1的S3。
对比例7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以一定化学计量数之比(Ni元素和Mn元素的摩尔比为35:65)的NiSO4和MnSO4为镍源和锰源,以NH4OH为络合剂,以NaOH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Ni0.35Mn0.65(OH)2前驱体。
S2:将S1得到的Ni0.35Mn0.65(OH)2前驱体与Li2CO3、NaHCO3、Nb2O5纳米粉末混合均匀,其中混合物中,锂钠元素之和与镍锰元素之和的摩尔比为1.35:1;钠元素与锂钠元素之和的摩尔比0.1:1;Nb2O5纳米粉末的质量是Ni0.35Mn0.65(OH)2前驱体质量的0.3%。混合均匀后置于氧气气氛中,在900℃烧结15h,烧结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一烧产物。
S3:将S2得到的一烧产物置于1mol/L的氨水溶液中碱洗30min,碱洗产物通过抽滤、去离子水洗涤,洗涤至滤水pH值呈中性,然后在80℃烘箱中烘烤12h,得到烘干产物;
S4:将S3得到的烘干产物置于氧气气氛中,在450℃烧结8h,冷却至室温得到成品材料,即本对比例的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即对比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无氟化物包覆。
测试
(1)分别对实施例1-16、以及对比例1-7的一烧产物进行残余碱离子含量的测试,具体数据由电位滴定仪测试得到。结果请参阅表1:
表1
由实施例1、2、3、4、5、6、12、13及其表1中的数据可知,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中镍含量增加、一烧温度降低、锂钠配比提升、钠占比提升、掺杂剂量降低均会导致一烧产物的残余碱离子含量上升。
相较于实施例1、7、8、9、10、11中采用低熔点的钠盐,对比例2和3中采用的高熔点的钠盐会导致一烧产物的残余碱离子含量显著上升。
实施例1、14、15、16和对比例4和5数据显示S2中未添加或未添加合适的掺杂剂会显著提升一烧产物的残余碱离子含量。
(2)分别对实施例1-24、以及对比例1-7的成品进行残余碱离子含量的测试。结果请参阅表2:
表2
由表2数据可知,将一烧产物置于氨水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并经过氟化物包覆二烧后,成品表面残余碱离子含量显著降低。
(3)电化学性能测试
分别将实施例1-24与对比例1-7制备的成品即正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使用纽扣电池。工作电极是将活性物质、导电碳、聚偏氟乙烯按质量比为95:2:3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后涂覆于铜箔上制得,对电极使用钠箔。电解液为1mol/L的NaClO4溶于EC/DEC(体积比为1:1)混合溶剂中并添加3wt%LiDFOB,隔膜采用PP/PE/PP复合膜。扣式电池的组装在氧气和水含量均低于1ppm的手套箱中进行。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在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测试电压为2.3-4.55V,电流密度为1/3C。测试结果请参阅表3
表3
表3中,实施例1和2的数据显示,在制备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过程中,提高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中镍的含量,会降低材料的首次可逆比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实施例1、3、4、5、6、23、24的数据显示,在制备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过程中,一烧温度(即S2中的烧结温度)、锂配比、钠占比、二烧温度(即S4中的烧结温度)均会对成品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实施例1、7、8、9、10、11与对比例1、2、3的数据显示,一烧过程(即S2)中不加入钠盐或加入高熔点钠盐的获得的成品材料的首次可逆比容量均低于本公开一烧过程中(即S2)加入低熔点钠盐获得的成品材料的首次可逆比容量。实施例1、12、13、14、15、16与对比例4和5的数据显示,一烧过程(即S2)中未添加或未添加合适的掺杂剂会显著降低成品材料的首次可逆比容量。实施例1、17、18与对比例6的数据显示,一烧产物未在氨水溶液中碱洗反应,其获得的成品材料的首次可逆比容量低于本公开的碱洗反应后成品材料的首次可逆比容量。实施例1、19、20、21、22与对比例7的数据显示,本公开的材料经过氟化物包覆后可显著提升成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
另外请参阅图1,本公开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中,由内到外分别为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材料、尖晶石相包覆层,氟化物包覆层。请参阅图2-图7,本公开实施例制备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形貌好,颗粒大;形成的尖晶石相和氟化物双层包覆,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尖晶石相能为Li+的迁移提供三维通道,改善材料界面动力学性能,而氟化物包覆可降低氧的不可逆损失,最终达到提升材料性能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5)

1.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
S2:将S1得到的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盐、钠盐、掺杂剂混合均匀后进行烧结,得到一烧产物;
S3:将S2得到的一烧产物置于氨水溶液中反应,然后抽滤、洗涤、烘干,得到烘干产物;
S4:将S3得到的烘干产物与氟化物混合均匀后进行烧结,得到所述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的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为NixMn1-x(OH)2,其中0.35≤x≤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的锂盐为Li2CO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的钠盐为NaHCO3、NaCOOH、CH3COONa、CH3CH2COONa、Na2C2O4、C6H5Na3O7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的掺杂剂为Nb2O5纳米粉末、Co3O4纳米粉末、WO3纳米粉末、La2O3纳米粉末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锂钠元素之和与镍锰元素之和的摩尔比为1.3~1.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钠元素与锂钠元素之和的摩尔比为0.1~0.1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掺杂剂的质量是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质量的0.3%~0.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的烧结在氧气气氛中进行,烧结温度为900-1000℃,烧结时间为15-20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氨水溶液的浓度为0.5~1mol/L,反应时间为30~60min。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采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水pH值呈中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的烘干温度为60~80℃,时间为12~24h。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的氟化物为AlF3纳米粉末、ZrF4纳米粉末、CaF2纳米粉末中的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氟化物的质量为烘干产物质量的0.1%~0.3%。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的烧结在氧气气氛中进行,烧结温度为600-800℃,烧结时间为8-10h。
CN202380010134.9A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1364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107204 WO2024037261A1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36443A true CN117136443A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56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80010134.9A Pending CN117136443A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36443A (zh)
WO (1) WO20240372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4887A (zh) * 2023-12-01 2024-01-02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氧化物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钠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5006B2 (ja) * 1995-05-18 2003-07-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エナジー リチウム2次電池正極活物質原料用Ni−Mn複合水酸化物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797527A (zh) * 2019-10-23 2020-02-1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改性富锂锰基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56578A (zh) * 2019-11-29 2020-04-24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改性方法
CN112701273B (zh) * 2020-12-29 2023-05-02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氟掺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044890A (zh) * 2021-02-02 2021-06-29 江汉大学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2786877A (zh) * 2021-03-08 2021-05-1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161548B (zh) * 2021-03-29 2023-02-10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钴的镍锰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060776B (zh) * 2021-03-31 2023-07-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无钴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5417464B (zh) * 2022-09-26 2024-05-2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富锂锰基前驱体、正极材料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77624A (zh) * 2023-03-20 2023-05-3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尖晶石结构包覆层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简便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4887A (zh) * 2023-12-01 2024-01-02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氧化物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钠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7261A1 (zh)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5424A (zh) 一种核壳结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63474B (zh) 一种原位包覆的复合ncma四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14373A (zh)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92721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KR20140119621A (ko) 리튬 과량 양극활물질 제조용 전구체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리튬 과량 양극활물질
CN113903884B (zh)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锂离子电池
CN108550791A (zh) 一种尖晶石包覆的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97529A (zh) 一种掺杂的高镍高电压ncm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43469B (zh) 一种MgFe2O4改性的P2/O3型镍基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44464A (zh) 一种Zr、Al共掺杂的NCM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67226A (zh) 一种金属酞菁化合物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34064A (zh) 一种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正极材料
CN115504526B (zh) 一种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41450A (zh) 一种掺杂型钠离子镍铁锰基单晶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14122377A (zh) 一种具有嵌入式包覆层的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51641A (zh) 一种高熵固溶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86148A (zh) 一种锌离子电池用NiO/Mn2O3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85854B (zh) 一种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36443A (zh) 一种双层包覆锂钠复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933904A (zh) 双金属硫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锂硫正极材料及锂硫电池
CN110350171A (zh) 一种铷元素掺杂的高镍型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745487A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13782B (zh) 一种壳核结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电池
CN109904450B (zh) 一种碳包覆磷酸钒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6154174A (zh) 一种多相复合层状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