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8523A - 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8523A
CN116548523A CN202310640201.7A CN202310640201A CN116548523A CN 116548523 A CN116548523 A CN 116548523A CN 202310640201 A CN202310640201 A CN 202310640201A CN 116548523 A CN116548523 A CN 116548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ves
tea
rolling
oolong tea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402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旭芳
王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Baitashan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Baitashan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Baitashan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Baitashan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402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485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48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85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鲜叶采摘、萎凋、摇青、揉捻、发酵、杀青和烘干。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包括采摘、萎凋、摇青、揉捻、发酵、杀青和烘干7道工序,在原有红乌龙茶制作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将乌龙茶和正山小钟的制作工艺相结合,该制作工艺重在摇青,内在品质较传统红乌龙制法有提升改进,可采用生产乌龙茶的综合做青机量化生产,进而降低成本,同时,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同时,制备的红乌龙茶的成品茶汤呈现橙红水色,色泽如红茶,但口感仍保持乌龙茶的风味,花香蜜香显,甘爽醇厚、韵味悠长,市场反馈好,颇受消费者青睐,经济效益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红乌龙茶常规制作工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干,其中做青是红乌龙茶特有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工序,是奠定武红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
1、萎凋即是晒青和凉青,其目的是:一、蒸发少量水分,提高叶片细胞的吸水力,为做青加速“走水”准备条件;二、加速化学变化,为提高香气,除去苦涩味准备物质基础。萎凋方法有: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加温萎凋、人控条件萎凋。
2、做青是红乌龙茶制作的重要工序,特殊的香气和绿叶红镶边就是在做青过程中形成的。通过摇青和静置发酵这两个环节反复进行,使水分和茶叶内含物在叶片和茶梗中的运转俗称“走水”,同时茶青内含物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促使茶青苦涩物质转化,使香气形成和显露。其中摇青是红乌龙茶特有的工序,是让茶青之间互相碰撞、摩擦,使叶缘细胞破坏,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叶片边缘呈现红色,形成所谓的“绿叶红镶边”。做青方法有:手工做青、机械做青、半机械做青。
3、炒青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作用基本与绿茶杀青相同:主要是抑制鲜叶中酶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防止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其次是低沸点青草气挥发和转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时通过湿热作用破坏部分叶绿素,使叶片黄绿而亮;此外,还可以挥发一部分水分,使叶子柔软,便于揉捻。炒青分为:人工炒青和机械炒青。
4、揉捻是形成红乌龙茶外形卷曲折皱的重要工序。通过揉捻,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有重要作用。其方法有人工揉捻和机械揉捻。
5、烘干是红乌龙茶特有色香味品质形成的重要过程。烘干可以抑制酶性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到热化作用,消除苦涩味,促进滋味,发展香气,提高红乌龙茶品质,且利于包藏。
当前红乌龙茶这5道工序基本通过机械进行:热风加温萎凋-综合做青机摇青-滚筒杀青机炒青-30型或35型揉捻机揉捻-自动烘干机烘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在原有红乌龙茶制作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将乌龙茶和正山小钟的制作工艺相结合,该制作工艺重在摇青,内在品质较传统红乌龙制法有提升改进,可量化生产;并且,制备的红乌龙茶成品茶汤呈现橙红水色,色泽如红茶,但口感仍保持乌龙茶的风味,花香蜜香显,甘爽醇厚、韵味悠长,市场反馈好,颇受消费者青睐,经济效益显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鲜叶采摘,新梢伸育接近成熟,顶芽形成驻芽时,采下2~3叶;
萎凋,将采回的鲜叶放在综合做青机,以一桶茶青鲜叶350~400斤,通过输送炭火热风的方式,在综合做青机内持续进行萎凋,温度控制在35℃内,使茶青均匀走水;
摇青,萎凋后的叶片采用综合做青机进行摇青,持续6~12轮,摇青总时长为6~12h,前期短时轻摇,中后期摇青时间逐渐加长且每轮做青后静置时间逐渐加长,并注意观察茶青变化;
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60型红茶揉捻机揉捻,揉至叶卷成条;
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发酵室室内温度为25~26℃,发酵室室内相对湿度≥95%,且辅以喷雾或洒水处理,同时,供给充足氧气,自萎凋完成算起历经3~6h;
杀青,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乌龙茶杀青机进行杀青,锅温控制在200℃,杀青时间8~12min;
烘干,杀青完成后的叶片采用烘干机烘干,分成两步烘干,第一道烘干温度控制在90~100℃,烘干时间为30min,烘干至叶片的5~6成干,静置1~2h,第二道烘干温度控制在90~100℃,烘干时间1.5~2h,烘干至叶片的7成干,静置1~2h冷却装袋,得到制作的红乌龙茶。
具体的,所述前期短时轻摇,中后期摇青时间逐渐加长且每轮做青后静置时间逐渐加长,并注意观察茶青变化,具体包括:前面几轮摇青时间为0.5~1min,静止时间为0.5~1h,最后一次重摇时间为15~30min。
具体的,所述揉捻持续时间为45min。
具体的,在所述揉捻制作步骤后,还包括:在60型红茶揉捻机揉捻时,大量碎片附着于揉捻槽上,下机后与揉捻叶混在一起,还需要采用密筛筛去碎末。
具体的,在所述烘干制作步骤中,烘干时,在茶叶的下面垫上保护纸,烘干的摊叶厚度为1~3cm。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包括采摘、萎凋、摇青、揉捻、发酵、杀青和烘干7道工序,在原有红乌龙茶制作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将乌龙茶和正山小钟的制作工艺相结合,该制作工艺重在摇青,内在品质较传统红乌龙制法有提升改进,可采用生产乌龙茶的综合做青机量化生产,进而降低成本,同时,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同时,制备的红乌龙茶的成品茶汤呈现橙红水色,色泽如红茶,但口感仍保持乌龙茶的风味,花香蜜香显,甘爽醇厚、韵味悠长,市场反馈好,颇受消费者青睐,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工序:鲜叶采摘,新梢伸育接近成熟,顶芽形成驻芽时,采下2叶。
在本实施例中,红乌龙的采摘要求跟乌龙茶一样,不能太嫩,太嫩做青过程容易形成“死红”,成品茶香味低、味苦涩。也不能过老,否则制成茶叶条索松散,梗片多,采摘标准是新梢伸育接近成熟,顶芽形成驻芽,采2叶,俗称“开面采”,按采摘老嫩程度不同,可分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一般掌握小开面为好。
第二步工序:萎凋,将采回的鲜叶放在综合做青机,以一桶茶青鲜叶350斤,通过输送炭火热风的方式,在综合做青机内持续进行萎凋,温度控制在35℃内,使茶青均匀走水。
在本实施例中,萎凋工序以综合做青机为主,实施自然萎凋为辅的方式;将采回的鲜叶放在综合做青机,以一桶茶青鲜叶350斤,通过输送炭火热风的方式,在综合做青机内持续进行,温度严格控制在35℃内,注意观察鲜叶变化,使茶青均匀走水;当含水量达70%左右,叶片呈半柔软状态,手持茶梢基部,前端二叶呈下垂状态,叶面光泽消失,茶梢表皮起皱,即为适度。萎凋适度后立即着手开展做青工序。
第三步工序:摇青,萎凋后的叶片采用综合做青机进行摇青,持续6轮,摇青总时长为6h,前期短时轻摇,中后期摇青时间逐渐加长且每轮做青后静置时间逐渐加长,并注意观察茶青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当茶青由青草气转为清香、甜香、花果香渐浓时,结束静置,着手摇青;摇青过程中香气逐渐变弱,青草气逐渐变浓,停止摇青,进行静置发酵;待花果香浓郁时,进行新一轮次做青。静置时应注意堆温与湿度变化,堆温不宜过高,叶片不能凝聚水珠,如出现此类情况,可适当吹风以降温降湿,防止沤味、酵味产生,降低内质。前面5轮摇青时间依次为0.5min、0.6min、0.7min、0.8min、0.9min,静止时间依次为0.5h、0.6h、0.7h、0.8h、0.9h,最后一次重摇时间为15min,香气形成叶片走水均匀,保持柔软有韧性后下机揉捻。在做青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做青变化,不易做青走水过重,保持叶片柔软有韧性。
第四步工序: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60型红茶揉捻机揉捻,揉至叶卷成条;揉捻持续时间为45min;在60型红茶揉捻机揉捻时,大量碎片附着于揉捻槽上,下机后与揉捻叶混在一起,还需要采用密筛筛去碎末。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60型红茶揉捻机揉捻,揉至叶卷成条;先紧后松,松紧结合,以松为主的程序进行加压与松驰,揉捻持续45min左右;揉捻适中,有利茶条形状的形成,也有利于提高成品茶的耐泡度以及香气的持续性。揉捻时大量碎片附着于揉捻槽上,下机后与揉捻叶混在一起,后期工序中注意用密筛(例如:密筛可采用7-9目的筛网)筛去碎末,有利于茶汤的清澈、不混浊。
第五步工序: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发酵室室内温度为25℃,发酵室室内相对湿度≥95%,且辅以喷雾或洒水处理,同时,供给充足氧气,自萎凋完成算起历经3h。
在本实施例中,红乌龙的发酵,实质是鲜叶细胞组织损伤引起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作用,而后形成有色物质,如茶黄素、茶红素等,以及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在这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鲜叶内含物质的氧化、聚合、缩合,其实质是以多酚类化合物的深刻氧化为核心的化学变化过程。发酵的外在在于其加工条件,由温度、湿度、通气、发酵时间长短等决定。其核心是发酵适度,使茶叶青草气消失,并转化为发酵茶特有的香气,形成红茶的滋味香气等特质。一般而言在气温25℃,叶温较室温高于2~5℃,即27~30℃,发酵室室内相对湿度达到95%或者以上,且加以喷雾或洒水处理,并供给充足氧气,自萎凋完成算起历经3h的发酵过程。
第六步工序:杀青,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乌龙茶杀青机进行杀青,锅温控制在200℃,杀青时间8min。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乌龙茶杀青机,锅温200℃,每锅投叶量不宜过多,当清香转为熟香显露即为适度,杀青时间为8min,杀青叶以手握后即松开不成团,指缝无水溢出为佳。
第七步工序:烘干,杀青完成后的叶片采用烘干机烘干,分成两步烘干,第一道烘干温度控制在90℃,烘干时间为30min,厚度不易太厚,烘干至叶片的5成干,静置1h,第二道烘干温度控制在90℃,烘干时间1.5h,厚度不易太厚,烘干至叶片的7成干,静置1h冷却装袋,得到制作的红乌龙茶。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烘干制作步骤中,烘干时,在茶叶的下面垫上保护纸,烘干的摊叶厚度为1cm。
实施例2
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工序:鲜叶采摘,新梢伸育接近成熟,顶芽形成驻芽时,采下3叶。
第二步工序:萎凋,将采回的鲜叶放在综合做青机,以一桶茶青鲜叶400斤,通过输送炭火热风的方式,在综合做青机内持续进行萎凋,温度控制在35℃内,使茶青均匀走水。
第三步工序:摇青,萎凋后的叶片采用综合做青机进行摇青,持续12轮,摇青总时长为12h,前期短时轻摇,中后期摇青时间逐渐加长且每轮做青后静置时间逐渐加长,并注意观察茶青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前面11轮摇青时间依次为0.5min、0.55min、0.6min、0.65min、0.7min、0.75min、0.8min、0.85min、0.9min、0.95min、1min,静止时间依次为0.5h、0.55h、0.6h、0.65h、0.7h、0.75h、0.8h、0.85h、0.9h、0.95h、1h,最后一次重摇时间为30min,香气形成叶片走水均匀,保持柔软有韧性后下机揉捻。在做青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做青变化,不易做青走水过重,保持叶片柔软有韧性。
第四步工序: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60型红茶揉捻机揉捻,揉至叶卷成条,揉捻持续时间为45min。
第五步工序: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发酵室室内温度为26℃,发酵室室内相对湿度≥95%,且辅以喷雾或洒水处理,同时,供给充足氧气,自萎凋完成算起历经6h。
第六步工序:杀青,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乌龙茶杀青机进行杀青,锅温控制在200℃,杀青时间12min;
第七步工序:烘干,杀青完成后的叶片采用烘干机烘干,分成两步烘干,第一道烘干温度控制在100℃,烘干时间为30min,烘干至叶片的6成干,静置2h,第二道烘干温度控制在100℃,烘干时间2h,烘干至叶片的7成干,静置2h冷却装袋,得到制作的红乌龙茶;在所述烘干制作步骤中,烘干时,在茶叶的下面垫上保护纸,烘干的摊叶厚度为3cm。
实施例3
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工序:鲜叶采摘,新梢伸育接近成熟,顶芽形成驻芽时,采下2叶。
第二步工序:萎凋,将采回的鲜叶放在综合做青机,以一桶茶青鲜叶380斤,通过输送炭火热风的方式,在综合做青机内持续进行萎凋,温度控制在35℃内,使茶青均匀走水。
第三步工序:摇青,萎凋后的叶片采用综合做青机进行摇青,持续10轮,摇青总时长为10h,前期短时轻摇,中后期摇青时间逐渐加长且每轮做青后静置时间逐渐加长,并注意观察茶青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前面9轮摇青时间依次为0.5min、0.54min、0.58min、0.62min、0.66min、0.7min、0.74min、0.78min、0.92min,静止时间依次为0.5h、0.54h、0.58h、0.62h、0.66h、0.7h、0.74h、0.78h、0.92h,最后一次重摇时间为20min,香气形成叶片走水均匀,保持柔软有韧性后下机揉捻。在做青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做青变化,不易做青走水过重,保持叶片柔软有韧性。
第四步工序: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60型红茶揉捻机揉捻,揉至叶卷成条,揉捻持续时间为45min。
第五步工序: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发酵室室内温度为26℃,发酵室室内相对湿度≥95%,且辅以喷雾或洒水处理,同时,供给充足氧气,自萎凋完成算起历经5h。
第六步工序:杀青,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乌龙茶杀青机进行杀青,锅温控制在200℃,杀青时间10min;
第七步工序:烘干,杀青完成后的叶片采用烘干机烘干,分成两步烘干,第一道烘干温度控制在95℃,烘干时间为30min,烘干至叶片的6成干,静置1.5h,第二道烘干温度控制在95℃,烘干时间1.8h,烘干至叶片的7成干,静置1.3h冷却装袋,得到制作的红乌龙茶;在所述烘干制作步骤中,烘干时,在茶叶的下面垫上保护纸,烘干的摊叶厚度为2cm。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的各步骤实施方式可以以不同于本发明的方式执行,模拟方法及实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说明。上述本发明的各步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上述所示或描述的步骤,可将它们分开执行。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鲜叶采摘,新梢伸育接近成熟,顶芽形成驻芽时,采下2~3叶;
萎凋,将采回的鲜叶放在综合做青机,以一桶茶青鲜叶350~400斤,通过输送炭火热风的方式,在综合做青机内持续进行萎凋,温度控制在35℃内,使茶青均匀走水;
摇青,萎凋后的叶片采用综合做青机进行摇青,持续6~12轮,摇青总时长为6~12h,前期短时轻摇,中后期摇青时间逐渐加长且每轮做青后静置时间逐渐加长,并注意观察茶青变化;
揉捻,摇青后的叶片采用60型红茶揉捻机揉捻,揉至叶卷成条;
发酵,揉捻后的叶片放入发酵室采取室内自然发酵,发酵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发酵室室内温度为25~26℃,发酵室室内相对湿度≥95%,且辅以喷雾或洒水处理,同时,供给充足氧气,自萎凋完成算起历经3~6h;
杀青,发酵完成后的叶片用乌龙茶杀青机进行杀青,锅温控制在200℃,杀青时间8~12min;
烘干,杀青完成后的叶片采用烘干机烘干,分成两步烘干,第一道烘干温度控制在90~100℃,烘干时间为30min,烘干至叶片的5~6成干,静置1~2h,第二道烘干温度控制在90~100℃,烘干时间1.5~2h,烘干至叶片的7成干,静置1~2h冷却装袋,得到制作的红乌龙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期短时轻摇,中后期摇青时间逐渐加长且每轮做青后静置时间逐渐加长,并注意观察茶青变化,具体包括:前面几轮摇青时间为0.5~1min,静止时间为0.5~1h,最后一次重摇时间为15~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持续时间为45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揉捻制作步骤后,还包括:在60型红茶揉捻机揉捻时,大量碎片附着于揉捻槽上,下机后与揉捻叶混在一起,还需要采用密筛筛去碎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烘干制作步骤中,烘干时,在茶叶的下面垫上保护纸,烘干的摊叶厚度为1~3cm。
CN202310640201.7A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 Pending CN1165485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0201.7A CN116548523A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0201.7A CN116548523A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8523A true CN116548523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98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0201.7A Pending CN116548523A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4852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7683B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5519708A (zh) 一种摇青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6035882B (zh) 一种澳洲坚果叶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78332A (zh) 一种低咖啡因、高γ氨基丁酸桑叶复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891934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2616947B (zh) 一种经摇青协同有氧发酵提高红茶品质制备方法
CN105360370A (zh) 一种珠形红茶加工工艺
CN104430999A (zh)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13273619A (zh) 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
CN105875886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613812A (zh) 一种炭香黑茶的制备方法
CN111713580A (zh) 一种红枇杷花茶的制作工艺
CN109430443A (zh) 一种熟果香龙井茶的加工方法
CN104186747A (zh)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方法
CN110024873A (zh) 一种纯天然花奶香型工夫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13519643A (zh) 一种花果香型六堡晒青毛茶的加工方法
CN112273462A (zh) 一种桂丁红茶加工方法
CN111345362A (zh)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6417712A (zh) 一种颗粒型青心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16548523A (zh) 一种红乌龙茶粗制工艺
CN107691716A (zh) 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CN114931174A (zh) 一种具有桂皮风味的果蜜香型红茶及其加工方法、应用
CN113812479A (zh) 一种红茶制备方法
CN111345363A (zh)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2772753A (zh) 一种养心茶的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