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5362A -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5362A
CN111345362A CN202010326560.1A CN202010326560A CN111345362A CN 111345362 A CN111345362 A CN 111345362A CN 202010326560 A CN202010326560 A CN 202010326560A CN 111345362 A CN111345362 A CN 111345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ves
time
withering
tender
wh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65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光志
覃仁源
陈海生
李子平
罗莲凤
刘汉炎
冯红钰
吴玲玲
莫小燕
冯兰
阳景阳
蒙福山
陆金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xi South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3265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53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5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53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40Tea flavour; Tea oil; Flavouring of tea or tea extrac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白檀嫩梢叶:采摘白檀的嫩梢叶放入簸箕上摊凉,然后对其进行两次萎凋处理;将第二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入锅中短时间翻炒退青;处理后的白檀退青叶放入布包内,然后对布包反复搓揉造型;将白檀叶重新放入簸箕上,进行第三次自然萎凋,直至叶质变硬稍有弯曲;处理后的白檀萎凋叶进行二次焙火处理。通过本发明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加工方法简单,成本较低,而且相较传统白茶加工方法增加了退青关键点,作用是低温激活酶活性,消除檀香叶中的青味使青气消失,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爽清甜,香气嫩香幽雅,适合人们饮用。

Description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白檀是山矾科、山矾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老枝无毛。叶膜质或薄纸质,叶片阔倒卵形、椭圆状倒卵形或卵形,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尖锯齿,叶面无毛或有柔毛,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凸起,圆锥花序,通常有柔毛;苞片早落,通常条形,有褐色腺点;花萼萼筒褐色,裂片半圆形或卵形,稍长于萼筒,淡黄色,有纵脉纹,边缘有毛;花冠白色,花盘凸起的腺点。核果熟时蓝色,卵状球形,顶端宿萼裂片直立。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檀香人工林经营周期较长,而檀香早期生长的枝叶较茂盛,每年进行人工修枝可产生大量的檀香枝叶,但目前檀香叶大部分均被遗弃,如果能加以应用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的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方法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制得的白茶汤色较差,滋味较差,香气不够浓郁,有青味,不适合人们饮用。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方法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制得的白茶汤色较差,滋味较差,香气不够浓郁,有青味,不适合人们饮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增加退青技术来改善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白檀嫩梢叶:采摘白檀的嫩梢叶放入簸箕上摊凉,然后对其进行萎凋处理;
S2:第一次萎凋:将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弱阳光或热风槽下,对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进行萎凋;
S3:第二次萎凋:将第一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萎凋室内进行第二次自然萎凋;
S4:消青味:将第二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入锅中翻炒退青;
S5:布包搓揉:将S4中处理后的白檀退青叶放入布包内,然后对布包反复搓揉造型;
S6:第三次萎凋:将白檀退青叶重新放入簸箕上,进行第三次自然萎凋,直至叶质变硬稍有弯曲;
S7:一次焙火摊凉:将S6中处理后的白檀萎凋叶进行一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8:二次焙火摊凉:将S7中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进行二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9:提香摊凉:将S8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放入恒温箱内进行提香处理,提香完成后进行摊凉,挑剔茶梗杂物后得到成品。
优选地,所述S1中,白檀的嫩梢叶选取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露水干后采摘无病虫害嫩叶、采摘叶当天入厂,白檀嫩梢叶摊凉厚度为0.5-1cm,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5-30min。
优选地,所述S2中,热风机的温度设置为28-30℃,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一次萎凋时间设置为8-10min。
优选地,所述S3中,摊凉室的温度设置为25℃,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二次萎凋时间设置为24h。
优选地,所述S4中,锅内的温度设置为70℃,炒制时间为3min。
优选地,所述S5中,布包搓揉的时间设置为5min。
优选地,所述S6中,第三次萎凋的时间设置为24h。
优选地,所述S7中,一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50-60℃,一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2h,一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
优选地,所述S8中,二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70-75℃,二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1h,二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
优选地,所述S9中,恒温箱内的温度设置为90℃,提香时间设置为30min,提香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首先对白檀嫩梢叶进行摊凉处理,摊凉后对白檀嫩梢叶进行第一次萎凋,第一次萎凋后对白檀嫩梢叶进行第二次萎凋,第二次萎凋后将白檀嫩梢叶放入锅中进行翻炒消青味,然后再将白檀嫩梢叶放入布包中进行反复揉搓,再对白檀嫩梢叶进行第三次萎凋,然后将白檀嫩梢叶进行一次焙火处理,一次焙火处理后对白檀嫩梢叶进行摊凉,再对白檀嫩梢叶进行二次焙火处理,二次焙火后对白檀嫩梢叶进行摊凉,最后再对白檀嫩梢叶进行提香处理,提香后再对白檀嫩梢叶进行摊凉即得到成品,工艺方法简单,加工操作便捷,并且制得的白茶营养和功能成分种类多含量高,口感良好,且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适应人群较广,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爽清甜,香气嫩香幽雅。
通过本发明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加工方法简单,成本较低,而且相较传统白茶加工方法增加了消青关键点,作用是低温激活酶活性,消除檀香叶中的青味使青气消失,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爽清甜,香气嫩香幽雅,适合人们饮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白檀嫩梢叶:采摘白檀的嫩梢叶放入簸箕上摊凉,然后对其进行萎凋处理;
S2:第一次萎凋:将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弱阳光或热风槽下,对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进行萎凋;
S3:第二次萎凋:将第一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萎凋室内进行第二次自然萎凋;
S4:消青味:将第二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入锅中翻炒退青;
S5:布包搓揉:将S4中处理后的白檀退青叶放入布包内,然后对布包反复搓揉造型;
S6:第三次萎凋:将白檀退青叶重新放入簸箕上,进行第三次自然萎凋,直至叶质变硬稍有弯曲;
S7:一次焙火摊凉:将S6中处理后的白檀萎凋叶进行一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8:二次焙火摊凉:将S7中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进行二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9:提香摊凉:将S8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放入恒温箱内进行提香处理,提香完成后进行摊凉,挑剔茶梗杂物后得到成品。
本实施例中,S1中,白檀的嫩梢叶选取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露水干后采摘无病虫害嫩叶、采摘叶当天入厂,白檀嫩梢叶摊凉厚度为0.5cm,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5min,S2中,热风机的温度设置为28℃,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一次萎凋时间设置为8min,S3中,摊凉室的温度设置为25℃,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二次萎凋时间设置为24h,S4中,锅内的温度设置为70℃,炒制时间为3min,S5中,布包搓揉的时间设置为5min,S6中,第三次萎凋的时间设置为24h,S7中,一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50℃,一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2h,一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S8中,二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70℃,二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1h,二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S9中,恒温箱内的温度设置为90℃,提香时间设置为30min,提香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h。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白檀嫩梢叶:采摘白檀的嫩梢叶放入簸箕上摊凉,然后对其进行萎凋处理;
S2:第一次萎凋:将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弱阳光或热风槽下,对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进行萎凋;
S3:第二次萎凋:将第一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萎凋室内进行第二次自然萎凋;
S4:消青味:将第二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入锅中翻炒退青;
S5:布包搓揉:将S4中处理后的白檀退青叶放入布包内,然后对布包反复搓揉造型;
S6:第三次萎凋:将白檀退青叶重新放入簸箕上,进行第三次自然萎凋,直至叶质变硬稍有弯曲;
S7:一次焙火摊凉:将S6中处理后的白檀萎凋叶进行一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8:二次焙火摊凉:将S7中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进行二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9:提香摊凉:将S8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放入恒温箱内进行提香处理,提香完成后进行摊凉,挑剔茶梗杂物后得到成品。
本实施例中,S1中,白檀的嫩梢叶选取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露水干后采摘无病虫害嫩叶、采摘叶当天入厂,白檀嫩梢叶摊凉厚度为0.6cm,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6min,S2中,热风机的温度设置为28℃,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一次萎凋时间设置为8min,S3中,摊凉室的温度设置为25℃,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二次萎凋时间设置为24h,S4中,锅内的温度设置为70℃,炒制时间为3min,S5中,布包搓揉的时间设置为5min,S6中,第三次萎凋的时间设置为24h,S7中,一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52℃,一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2h,一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S8中,二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71℃,二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1h,二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S9中,恒温箱内的温度设置为90℃,提香时间设置为30min,提香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h。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白檀嫩梢叶:采摘白檀的嫩梢叶放入簸箕上摊凉,然后对其进行萎凋处理;
S2:第一次萎凋:将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弱阳光或热风槽下,对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进行萎凋;
S3:第二次萎凋:将第一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萎凋室内进行第二次自然萎凋;
S4:消青味:将第二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入锅中翻炒退青;
S5:布包搓揉:将S4中处理后的白檀退青叶放入布包内,然后对布包反复搓揉造型;
S6:第三次萎凋:将白檀退青叶重新放入簸箕上,进行第三次自然萎凋,直至叶质变硬稍有弯曲;
S7:一次焙火摊凉:将S6中处理后的白檀萎凋叶进行一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8:二次焙火摊凉:将S7中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进行二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9:提香摊凉:将S8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放入恒温箱内进行提香处理,提香完成后进行摊凉,挑剔茶梗杂物后得到成品。
本实施例中,S1中,白檀的嫩梢叶选取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露水干后采摘无病虫害嫩叶、采摘叶当天入厂,白檀嫩梢叶摊凉厚度为0.7cm,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7min,S2中,热风机的温度设置为29℃,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一次萎凋时间设置为9min,S3中,摊凉室的温度设置为25℃,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二次萎凋时间设置为24h,S4中,锅内的温度设置为70℃,炒制时间为3min,S5中,布包搓揉的时间设置为5min,S6中,第三次萎凋的时间设置为24h,S7中,一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56℃,一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2h,一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S8中,二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73℃,二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1h,二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S9中,恒温箱内的温度设置为90℃,提香时间设置为30min,提香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h。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白檀嫩梢叶:采摘白檀的嫩梢叶放入簸箕上摊凉,然后对其进行萎凋处理;
S2:第一次萎凋:将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弱阳光或热风槽下,对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进行萎凋;
S3:第二次萎凋:将第一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萎凋室内进行第二次自然萎凋;
S4:消青味:将第二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入锅中翻炒退青;
S5:布包搓揉:将S4中处理后的白檀退青叶放入布包内,然后对布包反复搓揉造型;
S6:第三次萎凋:将白檀退青叶重新放入簸箕上,进行第三次自然萎凋,直至叶质变硬稍有弯曲;
S7:一次焙火摊凉:将S6中处理后的白檀萎凋叶进行一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8:二次焙火摊凉:将S7中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进行二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9:提香摊凉:将S8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放入恒温箱内进行提香处理,提香完成后进行摊凉,挑剔茶梗杂物后得到成品。
本实施例中,S1中,白檀的嫩梢叶选取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露水干后采摘无病虫害嫩叶、采摘叶当天入厂,白檀嫩梢叶摊凉厚度为0.9cm,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5-30min,S2中,热风机的温度设置为29℃,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一次萎凋时间设置为9min,S3中,摊凉室的温度设置为25℃,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二次萎凋时间设置为24h,S4中,锅内的温度设置为70℃,炒制时间为3min,S5中,布包搓揉的时间设置为5min,S6中,第三次萎凋的时间设置为24h,S7中,一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59℃,一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2h,一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S8中,二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74℃,二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1h,二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S9中,恒温箱内的温度设置为90℃,提香时间设置为30min,提香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h。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白檀嫩梢叶:采摘白檀的嫩梢叶放入簸箕上摊凉,然后对其进行萎凋处理;
S2:第一次萎凋:将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弱阳光或热风槽下,对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进行萎凋;
S3:第二次萎凋:将第一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萎凋室内进行第二次自然萎凋;
S4:消青味:将第二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入锅中翻炒退青;
S5:布包搓揉:将S4中处理后的白檀退青叶放入布包内,然后对布包反复搓揉造型;
S6:第三次萎凋:将白檀退青叶重新放入簸箕上,进行第三次自然萎凋,直至叶质变硬稍有弯曲;
S7:一次焙火摊凉:将S6中处理后的白檀萎凋叶进行一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8:二次焙火摊凉:将S7中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进行二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9:提香摊凉:将S8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放入恒温箱内进行提香处理,提香完成后进行摊凉,挑剔茶梗杂物后得到成品。
本实施例中,S1中,白檀的嫩梢叶选取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露水干后采摘无病虫害嫩叶、采摘叶当天入厂,白檀嫩梢叶摊凉厚度为1cm,摊凉的时间设置为30min,S2中,热风机的温度设置为30℃,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一次萎凋时间设置为10min,S3中,摊凉室的温度设置为25℃,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二次萎凋时间设置为24h,S4中,锅内的温度设置为70℃,炒制时间为3min,S5中,布包搓揉的时间设置为5min,S6中,第三次萎凋的时间设置为24h,S7中,一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60℃,一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2h,一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S8中,二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75℃,二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1h,二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S9中,恒温箱内的温度设置为90℃,提香时间设置为30min,提香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h。
白茶品鉴后的研究:
聘请五位茶专家对实施例一-实施例五制作的白茶进行品鉴,品鉴白茶冲泡后的汤色、滋味和香气,并依次对品鉴后的汤色、滋味和香气进行记录:
实施例 汤色 滋味 香气
实施例一 橙黄,略亮 粗略浓微甜 味尚浓,清香
实施例二 橙黄,略亮 粗略浓微甜 味尚浓,清香
实施例三 黄绿明亮 甘爽清甜 嫩香幽雅
实施例四 橙黄,略明亮 粗略浓清甜 粗老味略浓,清香
实施例五 橙黄,略明亮 粗略浓清甜 粗老味略浓,清香
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白茶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爽清甜,香气嫩香幽雅,适合人们饮用,并且实施例三为最佳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白檀嫩梢叶:采摘白檀的嫩梢叶放入簸箕上摊凉,然后对其进行萎凋处理;
S2:第一次萎凋:将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弱阳光或热风槽下,对摊凉后的白檀嫩梢叶进行萎凋;
S3:第二次萎凋:将第一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置于萎凋室内进行第二次自然萎凋;
S4:消青味:将第二次萎凋后的白檀嫩梢叶放入锅中翻炒退青;
S5:布包搓揉:将S4中处理后的白檀退青叶放入布包内,然后对布包反复搓揉造型;
S6:第三次萎凋:将白檀退青叶重新放入簸箕上,进行第三次自然萎凋,直至叶质变硬稍有弯曲;
S7:一次焙火摊凉:将S6中处理后的白檀萎凋叶进行一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8:二次焙火摊凉:将S7中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进行二次焙火处理,焙火完成后对其进行摊凉;
S9:提香摊凉:将S8处理后的白檀烘干叶放入恒温箱内进行提香处理,提香完成后进行摊凉,挑剔茶梗杂物后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白檀的嫩梢叶选取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露水干后采摘无病虫害嫩叶、采摘叶当天入厂,白檀嫩梢叶摊凉厚度为0.5-1cm,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5-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热风机的温度设置为28-30℃,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一次萎凋时间设置为8-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摊凉室的温度设置为25℃,白檀嫩梢叶在簸箕上的厚度为0.5cm,第二次萎凋时间设置为2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锅内的温度设置为70℃,炒制时间为3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布包搓揉的时间设置为5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第三次萎凋的时间设置为24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一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50-60℃,一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2h,一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二次焙火的温度设置为70-75℃,二次焙火的时间设置为1h,二次焙火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12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9中,恒温箱内的温度设置为90℃,提香时间设置为30min,提香后摊凉的时间设置为2h。
CN202010326560.1A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 Pending CN1113453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6560.1A CN111345362A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6560.1A CN111345362A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5362A true CN111345362A (zh) 2020-06-30

Family

ID=71189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6560.1A Pending CN111345362A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53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5577A (zh) * 2020-09-06 2020-11-20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檀香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13678909A (zh) * 2021-09-06 2021-11-23 正安沁馨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奶香白茶的制备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3810A1 (en) * 2015-04-29 2016-11-03 Unilever N.V. A process of producing a tea product
CN106260128A (zh) * 2016-05-04 2017-01-04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花香型白茶的制作方法
CN107873867A (zh) * 2017-10-17 2018-04-06 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8208214A (zh) * 2017-12-26 2018-06-29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8522685A (zh) * 2018-05-30 2018-09-14 广西凌云县凌春农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8617802A (zh) * 2018-04-30 2018-10-09 胡琴其 白茶加工工艺
CN110122631A (zh) * 2019-07-02 2019-08-16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檀香叶制作颗粒绿茶的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3810A1 (en) * 2015-04-29 2016-11-03 Unilever N.V. A process of producing a tea product
CN106260128A (zh) * 2016-05-04 2017-01-04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花香型白茶的制作方法
CN107873867A (zh) * 2017-10-17 2018-04-06 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8208214A (zh) * 2017-12-26 2018-06-29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8617802A (zh) * 2018-04-30 2018-10-09 胡琴其 白茶加工工艺
CN108522685A (zh) * 2018-05-30 2018-09-14 广西凌云县凌春农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10122631A (zh) * 2019-07-02 2019-08-16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檀香叶制作颗粒绿茶的制作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辛军: "《绿茶品鉴》", 30 September 2012, 译林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5577A (zh) * 2020-09-06 2020-11-20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檀香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13678909A (zh) * 2021-09-06 2021-11-23 正安沁馨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奶香白茶的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7683A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2771585A (zh) 一种工夫红茶的定湿变温发酵方法
CN101267741A (zh) 茶加工方法
CN106578162A (zh) 一种崂山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3583720A (zh) 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
CN111345362A (zh)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08378157B (zh) 一种提高紫红芽茶树品种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KR100355114B1 (ko) 연엽차 제조방법
CN107593948A (zh) 一种茶叶炒制方法
CN104397216A (zh) 一种绿茶加工工艺
CN111772003A (zh) 一种特殊口味乌龙茶及其制茶方法
KR102018732B1 (ko) 모란 꽃차의 제조방법
CN106417712A (zh) 一种颗粒型青心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KR102560416B1 (ko) 메리골드 꽃 발효 숙성차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6720561A (zh) 手工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13080286A (zh) 一种枣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55577A (zh)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檀香黄茶的加工方法
CN112868849A (zh) 一种绿色纯天然有机荷叶茶的加工工艺
KR102484535B1 (ko) 구절초 꽃 발효숙성 차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1345363A (zh) 一种白檀嫩梢叶制作红茶的加工方法
KR102651233B1 (ko) 메리골드 꽃 발효숙성 차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499434B1 (ko) 머위 뿌리 덖음 차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560417B1 (ko) 대나무 잎 발효 숙성차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8419858B (zh) 一种花蜜香型红金针茶的制备方法
CN109619222B (zh) 一种齿叶红淡比绿茶及其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