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36C - 立式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536C
CN1161536C CNB008131724A CN00813172A CN1161536C CN 1161536 C CN1161536 C CN 1161536C CN B008131724 A CNB008131724 A CN B008131724A CN 00813172 A CN00813172 A CN 00813172A CN 1161536 C CN1161536 C CN 116153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d tray
cylinder body
engine
junction surface
engin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131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75038A (zh
Inventor
֮
吉田裕之
田和宽基
百崎保
高田秀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0876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9051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0877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9051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75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5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5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53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07Other engines having vertical crank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2Arrangements of lubricant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propellers
    • F02B61/045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propellers for marine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油盘连接面(115)超过朝向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的后面的汽缸盖连接面(114)的下方的延长线(L),延伸到汽缸盖(12)的下方,该油盘连接面(114)形成于朝上下方向支承曲柄轴(15)的发动机汽缸体(11)的底面上,由此,不对汽缸盖连接面(114)造成干扰,使油盘连接面(115)的面积增加,可增加与该油盘连接面(115)连接的油盘(411)的容量。另外,由于汽缸盖连接面(114)和油盘连接面(115)相互不保持连续,故没有对这些连接面(114,115)的密封造成妨碍的危险。

Description

立式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式发动机,该立式发动机朝上下方向支承曲柄轴。
背景技术
一般,在朝上下方向将曲柄轴支承于发动机汽缸体上的立式发动机中,用于连接汽缸盖的汽缸盖连接面,与用于连接油盘的油盘连接面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上。在JP实开昭64-25415号文献中,公开有下述的类型,其中油盘连接面的端缘位于将汽缸盖连接面朝下方延伸的延长线的靠近自己的一侧,另外,在JP特开平8-100707号文献中,公开有下述类型,其中沿发动机汽缸体的底面和汽缸盖的底面,形成油盘连接面。
但是,在上述JP实开昭64-25415号文献公开的类型中,由于油盘连接面的端缘位于将汽缸盖连接面朝下方延伸的延长线的靠近自己一侧,故具有下述问题,即,油盘连接面的面积不足,油盘的容量受到限制。另外,在上述JP特开平8-100707号文献公开的类型中,由于油盘连接面沿发动机汽缸体的底面和汽缸盖的底面形成,故具有下述问题,即,对包括在发动机汽缸体与汽缸盖之间的垫圈在内的部件进行共同加工,必须形成平齐的连接面,造成加工成本的增加。另外,加工设备也必须要求能够对较硬的垫圈进行加工的特殊的类型。
另外,由于在成一体形成油盘的油盘形成部件上,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排气通路,冷却水通路,排水通路等,这些通路的开口与油盘的开口之间相互干扰,故不仅油盘的开口的位置受到限制,而且油盘的容量受到限制。特别是,在于缸膛的两侧形成冷却水通路的类型中,必须在油盘形成部件中,形成分水部,该分水部将冷却水分配给缸膛的两侧的冷却水通路,由于该分水部,油盘的开口的位置,容量进一步受到限制。
此外,一般,形成发动机的主体的发动机汽缸体通过包括曲柄轴的轴线的分割面,分割为汽缸体和曲柄箱这两个部分,曲柄轴按照由发动机汽缸体和曲柄箱夹持的方式支承。
再有,在JP特开平4-362231号文献中公开的单缸的立式发动机中,发动机主体由发动机汽缸体和顶部盖形成,该发动机汽缸体成一体形成有缸膛和曲柄箱,该顶部盖将上述发动机汽缸体的顶部开口封闭,曲柄轴的底侧的轴颈支承于开设在发动机汽缸体中的轴承孔中,曲柄轴的顶侧的轴颈支承于开设在顶部盖中的轴承孔中。
但是,如果通过包括曲柄轴的轴线的分割面将发动机汽缸体分割为汽缸体和曲柄箱,则支承曲柄轴的轴颈的轴承孔跨过汽缸体和垫圈而形成,由此,必须在临时将汽缸体和曲柄箱连接的状态,对轴承孔进行共同加工。为此,必须要求汽缸体和曲柄箱的连接步骤,与分离步骤,不仅加工成本增加,而且不得不成套地采用经共同加工的汽缸体和曲柄箱,这样,具有缺乏部件的互换性的问题。
再有,在上述JP特开平4-362231号文献中公开的类型中,从设置汽缸体处的油泵,供给到曲柄轴的底侧的轴颈的轴承孔中的油通过形成于曲柄轴的内部的油路,供给到支承连杆的曲柄销部,从此处,进一步通过形成于曲柄轴的内部的油路,供给到顶侧的轴颈的轴承孔中。因此,特别是在多缸发动机的场合,具有下述问题,即不仅曲柄轴内的油路的结构复杂,而且难于将足够量的油供给到曲柄轴的顶侧的轴颈的轴承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就朝上下方向支承曲柄轴的立式发动机来说,通过简单的结构,使油盘的容量增加,该油盘与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的底面的油盘连接面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就立式发动机来说,使曲柄轴的轴颈的轴承孔的加工性和润滑性增加。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立式发动机,该立式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汽缸体,该发动机汽缸体与缸膛一体形成,并朝上下方向支承曲柄轴;汽缸盖,该汽缸盖与汽缸盖连接面连接,该汽缸盖连接面沿上下方向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上;油盘,该油盘与油盘连接面连接,该油盘连接面沿水平方向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油盘连接面超过朝向上述汽缸盖连接面的下方的延长线,延伸到汽缸盖的下方。
按照上述方案,由于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上的油盘连接面超过朝向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上的汽缸盖连接面的下方的延长线,延伸到汽缸盖的下方,故不对汽缸盖连接面造成干扰,使油盘连接面的面积增加,可使连接于该油盘连接面上的油盘的容量增加。另外,由于汽缸盖连接面和油盘连接面相互不保持连续,故没有对这些连接面的密封造成妨碍的危险。
此外,实施例的油箱连接面115与本发明的油盘连接面相对应。
还有,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提出一种立式发动机,该立式发动机除了具有上述方案的特征以外,其特征在于油盘形成部件(41)与上述油盘(411)一体形成,该油盘形成部件(41)与主排气通路(e1,e5)的周壁一体形成。
按照上述方案,由于通过油盘形成部件,成一体形成主排气通路的周壁,故不依赖发动机汽缸体和汽缸盖的对合面,可使主排气通路移动到汽缸盖一侧,其结果是,可增加油盘的开口面积,使容量增加。
再有,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提出一种立式发动机,该立式发动机除了具有上述方案的特征以外,其特征在于上述油盘形成部件与冷却水通路的周壁一体形成。
按照上述方案,由于通过油盘形成部件,成一体形成冷却水通路的周壁,故不依赖发动机汽缸体和汽缸盖的对合面,可使冷却水通路移动到汽缸盖一侧,其结果是,可增加油盘的开口面积,使容量增加。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立式发动机,该立式发动机朝上下方向支承曲柄轴,其特征在于该立式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汽缸体,该发动机汽缸体包括缸膛和曲柄箱,该缸膛和曲柄箱成一体成形,该发动机汽缸体中形成有轴承孔,该轴承孔支承曲柄轴的底侧的轴颈;顶部盖,该顶部盖按照将发动机汽缸体的顶面的开口部封闭的方式,与该发动机汽缸体连接,该顶部盖中形成有轴承孔,该轴承孔支承曲柄轴的顶侧的轴颈;油盘,该油盘与发动机汽缸体的底面连接;油泵,该油泵将油盘内部的油供给到被润滑部;油路,该油路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和顶部盖中,将油泵排出的油,供给到轴承孔中,该轴承孔支承曲柄轴的顶侧的轴颈。
按照上述方案,由于仅仅在发动机汽缸体中,形成支承曲柄轴的底侧的轴颈的轴承孔,仅仅在顶部盖形成支承曲柄轴的顶侧的轴颈的轴承孔,故不必在将两个部件连接的状态下,对上述两个轴承孔进行共同加工,无需两个部件的连接步骤,分离步骤,不仅使加工成本减小,而且可各自单独地更换发动机汽缸体和顶部盖,使互换性提高。另外,由于将油供给曲柄轴的顶侧的轴颈的轴承孔中通过下述油路进行,该油路从油泵,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和顶部盖中,故与将油供给上述顶侧的轴颈的轴承孔通过形成于曲柄轴的内部的油路进行的场合相比较,确实实现油的供给,油路的结构也简单。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提出一种立式发动机,该立式发动机除了具有上述方案的特征以外,其特征在于形成于上述顶部盖中的油路的最下游部由盲孔形成,该盲孔是从上述顶部盖的轴承孔的内周面,朝斜上方开设的。
按照上述方案,由于顶部盖的油路的最下游部由盲孔形成,该盲孔是从上述顶部盖的轴承孔的内周面,朝斜上方开设的,故不仅能够容易从顶部盖的底面侧,对该盲孔进行加工,而且无需下述堵孔塞,在通过从顶部盖的外表面,贯穿到轴承孔的内周面的贯通孔形成上述最下游部的油路的场合,该堵孔塞是必需的,故可有助于部件数量和加工工时的削减。
附图说明
图1~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图;
图1为船外发动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为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沿图2中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沿图4中的5-5线的视图;
图6为沿图5中的6方向的视图;
图7为沿图6中的7方向的视图;
图8为沿图4中的8-8线的视图;
图9为沿图4中的9方向的视图;
图10为沿图4中10-10线的视图;
图11为沿图11-11线的剖视图;
图12为沿图11中的12-12线的视图;
图13和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13为发动机汽缸体和油箱的后视图;
图14为沿图13中的14-14线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图1~图12,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图3所示的那样,装载于船外发动机O的顶部的2缸4循环发动机E包括发动机汽缸体11,该发动机汽缸体11成整体具有曲柄箱111,以及上下2个缸膛112,112;汽缸盖12,该汽缸盖12与发动机汽缸体11连接;端盖13,该端盖13与上述汽缸盖12连接,以滑动方式与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中的2个缸膛112,112嵌合的2个活塞14,14,通过连杆16,16与支承于发动机汽缸体11上的曲柄轴15连接。
在从发动机汽缸体11,朝上方突出的曲柄轴15的轴端部上,以同轴方式设置有发电机17和反冲起动器18。凸轮轴20支承于在上述汽缸盖12和顶盖13之间形成的阀室19中,设置于其顶端的凸轮皮带轮(campulley)21和设置于曲柄轴15的顶部的凸轮皮带轮(cam pulley)22通过牙轮皮带23连接。分别实现形成于上述汽缸盖12上的进气口24和排气口25的开闭的进气阀26和排气阀27,分别通过进气摇臂28和排气摇臂29,与上述凸轮轴20连接。设置于发动机E的右侧面的进气消声器30,止回阀31和文丘里(venturi)型化油器32与上述进气口24连接。
曲柄轴15的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并且缸膛112,112的轴线按照曲柄箱111侧朝向前方,而汽缸盖12侧朝向后方的方式,沿前后方向设置。2个活塞14,14的曲柄相位相同,其点火期错开360°。在曲柄轴15上,设置有抵抗活塞14,14的往复质量的平衡率100%的配重151…。
作为油盘形成部件的油箱41的顶面与上述结构的发动机E的底面连接,延长腔42的顶面与该油箱41的底面连接,齿轮箱43的顶面与该延长腔42的底面连接。该油箱41的外周,与发动机E的下半部的外周由底罩44覆盖,该底罩44与延长腔42的顶端连接,通过与该底罩44的顶端连接的发动机罩45,覆盖发动机E的上半部。
如从图2所知道的那样,油箱41成整体形成油盘411,在其内部,接纳有具有滤油器46的吸管47。排气通路形成部件48与油箱41的后面连接,另外,在延长腔42的内部,通过隔壁421,形成排气膨胀室49。
从排气口25排出的排出气体从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的内部的主排气通路113,流入形成于油箱41中的第1主排气通路e1(参照图10中的箭头a),由此处,通过连通口e2,流入形成于排气通路形成部件48的顶部的顶部排气膨胀室e3。顶部排气膨胀室e3内部的排出气体的一部分通过连通口e,流入形成于油箱41中的第2主排气通路e5,由此处,经过延长腔42的排气膨胀室49,齿轮箱43的内部和后面将要描述的螺旋桨轴53周围的中空部,排出到外部的水中。排气通路形成部件48的顶部排气膨胀室e3内部的排出气体的一部分通过连通口e6,流入形成于排气通路形成部件48的底部的底部排气膨胀室e7,由此处,通过排气出口e8,排出到空气中。在底部排气膨胀室e7的底端,形成排水孔e7,该排水孔e9将滞留于此底端处的水通过油箱41的主排气通路e5而排出。
如从图2和图10所知道的那样,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冷却水泵而上吸的冷却水供给到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和油箱41的对合面上的冷却水通路w1,w2,从此处,分为两个分支,供给到发动机汽缸体11和汽缸盖12(参照图10中的箭头b)。对发动机汽缸体11和汽缸盖12进行了冷却的冷却水供给到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的底面的冷却水通路w3(参照图10中的箭头c),由此处,经过形成于油箱41中的冷却水通路w4,排到延长腔42的内部。
与曲柄轴15的底端连接的驱动轴50穿过油箱41,在形成于延长腔42的驱动轴室51的内部朝下方延伸,在后端具有螺旋桨52,该驱动轴50通过前后进切换机构54,与沿前后方向支承于齿轮箱43中的螺旋桨轴53的前端连接。
用于以可装卸的方式将船外发动机O安装于船体S上的安装托架55包括呈倒J字形的安装托架主体56,以及紧固螺钉57,该紧固螺钉57以螺纹方式与该安装托架主体56嵌合。摆动臂59的前端通过支点销58,铰接于安装托架主体56上,在摆动臂59的后端,成一体连接有管状的旋转腔60。在安装托架主体56中,开设有多个销孔561…,通过将销61穿过形成于固定在旋转腔60上的止动板601中的销孔,以及上述安装托架主体56中的任何的销孔561…,可调节船外发动机O围绕支点销58的倾角。
在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于旋转腔60的内部的旋转轴6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安装臂63和安装件64。顶侧的安装臂63通过左右一对的顶部安装座65,65,与油箱41弹性地连接,底侧的安装件64通过底部安装座66,与延长腔42弹性地连接。操纵手柄67固定于油箱41的前端,手持该操纵手柄67,朝左右对其进行操作,由此,可围绕旋转轴62,使油箱41朝左右摆动,对船外发动机O进行操纵。
下面参照图4~7和图9,对曲柄轴15相对发动机汽缸体11的支承结构进行描述。
在发动机汽缸体11的后面,具有连接汽缸盖12的汽缸盖连接面114,该发动机汽缸体11与曲柄箱111一体形成,并且形成有2个缸膛112,112,在该发动机汽缸体11的底面,具有连接油箱41的油箱连接面115,在该发动机汽缸体11的顶面,具有连接顶部盖71的顶部盖连接面116,在该发动机汽缸体11的前面,具有通气装置连接面117,该通气装置连接面117连接有通气装置72,该通气装置72使曲柄箱111内部的泄漏气体在吸气系统中循环。上述通气装置连接面117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的曲柄箱111的底面,在其中间处,形成开口118(参照图7),该开口118与曲柄箱111的内部空间连通。
如从图4和图9所知道的那样,顶部盖71与发动机汽缸体11的顶面的顶部盖连接面116连接,通过穿过8个螺栓孔711…的螺栓,紧固于发动机汽缸体11上。3个臂713…从形成于顶部盖71的中心处的轴承孔712,延伸到径向外侧,通过插入到形成于这些臂713…的前端的螺栓孔714…处的螺栓,将覆盖发电机17和反冲起动器18的起动器盖73(参照图2)固定。
朝上下方向设置的曲柄轴15的底侧的轴颈152支承于轴瓦74上,该轴瓦74安装于发动机汽缸体11的底壁的轴承孔119中,另外,曲柄轴15的顶侧的轴颈153支承于轴瓦75上,该轴瓦75安装于顶部盖71的轴承孔712中(参照图4)。象这样,在将曲柄轴15的底侧的轴颈152和顶侧的轴颈153支承于发动机汽缸体11和顶部盖71上的状态,通过螺栓76…安装于上下的连杆16,16的粗端部上的轴承盖161,161,与开口118相对,该开口118开设于与发动机汽缸体11形成一体的曲柄箱111中(参照图4和图7)。
然而,在一体地形成有曲柄箱111的发动机汽缸体11中,分别形成2个缸膛112,112,以及支承曲柄轴15的底侧的轴颈152的轴承孔119,但是,这些缸膛112,112和轴承孔119不跨过2个部件,仅仅形成于作为1个部件的发动机汽缸体11上。由此,在对缸膛112,112和轴承孔119进行加工时,在将2个部件连接的状态,无需对2个部件的连接部进行加工的,所谓的共同加工作业,不仅可削减这些部件的连接,分离所必需的工时,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加工精度。同样,由于支承曲柄轴15的顶侧的轴颈153的轴承孔712也形成于作为单一部件的顶部盖71上,故在轴承孔712加工时,无需共同加工,可有助于削减加工工时,提高加工精度。此外,由于发动机汽缸体11和顶部盖71可不成套地更换,而各自单独地进行更换,故部件的互换性提高。
围绕发动机E的曲柄轴15的装配按照以下这样的顺序进行。在将曲柄轴15的底侧的轴颈152支承于发动机汽缸体11的轴承孔119中的状态,使顶部盖71的轴承孔712与曲柄轴15的顶侧的轴颈153嵌合,与此同时,将该顶部盖71与发动机11的顶部盖连接面116连接。接着,从汽缸盖连接面114一侧,使预先连接连杆16,16的活塞14,14与缸膛112,112嵌合,使连杆16,16的粗端部,与曲柄轴15的销部接合,通过螺栓76…,将轴承盖161,161紧固。
此时,象从图4和图7所知道的那样,由于连杆16,16的粗端部与发动机汽缸体11的前面的开口118相对,故通过该开口118,可容易地进行轴承盖161,161的紧固作业。因此,为了进行上述轴承盖161,161的紧固作业,不必在曲柄箱111内部,确保多余的空间,在使发动机汽缸体11的整体体积减小的同时,可进行曲柄轴15的装配作业。
如从图4和图6所知道的那样,通过将发动机汽缸体11的后底部朝后方伸出,将油箱41连接于发动机汽缸体11上的水平油箱连接面115超过下述延长线L,延伸到后方,该延长线L指朝向将汽缸盖12与发动机汽缸体11连接的竖直汽缸盖连接面114的下方的延长线。由此,将上述油箱连接面115的面积增加到最大值,可充分地确保与其连接的油箱41的油盘411容积。另外,由于油箱连接面115和汽缸盖连接面114不相互保持连续,故没有下述危险,即对油箱连接面115和汽缸盖连接面114之间的密封造成妨碍。
另外,在油箱41的油盘411的附近,沿上下方向形成第1,第2主排气通路e1,e5和冷却水通路w1,w4,但是,通过将发动机汽缸体11的后底部朝后方伸出的效果,与发动机汽缸体11的油箱连接面115连接的油箱41的对合面的面积也增加,由此,可按照不对油盘411的开口造成干扰的方式,设置上述第1,第2主排气通路e1,e5和冷却水通路w1,w4。其结果是,可增加油盘411的开口面积,使容量增加。
如从图4和图8所知道的那样,按照将发动机汽缸体11的开口118封闭的方式安装的通气装置72,通过密封部件79,将内侧部件77和外侧部件78连接,该通气装置72呈箱形状,通过4根螺栓80…,安装于发动机汽缸体11上。在内侧部件77中,开设有与曲柄室连通的开口771,在内侧部件77的内面,设置有实现该开口77的开闭的针阀81。在外侧部件78的内面,形成朝内侧部件77突出的突出壁781,通过该突出壁781,形成迷宫式密封圈82。还有,在外侧部件78的外面,形成有连通孔782,该连通孔782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通气管,在迷宫式密封圈82的内部空间,与发动机E的吸气系统连通。
下面参照图4~图6和图9~图12,对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结构进行描述。
如从图4所知道的那样,在汽缸盖12的底面,固定有泵壳86,在该泵壳86上,支承凸轮轴20的底部。通过该凸轮轴20的底端部驱动的油泵87接纳于泵壳86的底面,与固定于其上的泵盖88之间。
如从图4和图10~图12所知道的那样,在形成与油箱41成一体设置的油盘411的顶面的发动机汽缸体11的支承面1110上,通过螺栓90,90固定有油通路形成部件89。在油通路形成部件89中,设置有连接接纳于油盘411内的吸管47的接头891,以及溢流阀91,该溢流阀91将油泵87排出的油的多余部分送回油盘411
然而,油盘411内的油经过油过滤器46,吸管47,接头891,沿水平方向穿过发动机汽缸体11和汽缸盖12的油路p1(参照图4、图5和图10),吸入到油泵87中。从油泵87排出的油通过油路p2(参照图5和图10),供给到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和油通路形成部件89之间的油室r1(参照图10~图12),从此处,经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上的油路p3(参照图10),供给到设置于发动机汽缸体11的右侧面的油过滤器92,在这里,上述油路p2指按照与上述油路p1保持平行的方式形成的,沿水平方向穿过发动机汽缸体11和汽缸盖12的油路。上述溢流阀91与油室r1面对。
通过油过滤器92过滤的油经过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的油路p4(参照图10),供给到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和油通路形成部件89之间的油室r2中(参照图4和图10),由此,经过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中的油路p5(参照图4和图10),供给到轴瓦74和曲柄轴15的底侧的轴颈152。将油供给到曲柄轴15的底侧的曲柄销是通过下述油路(图中未示出)进行的,该油路指从上述底侧的轴颈152,形成于曲柄轴15的内部的油路。
供给到上述油室r2中的油的一部分供到沿上下方向在发动机汽缸体11中延伸的油路p6(参照图6和图10)。从油路p6的顶端附近沿水平方向分支的油路p7(参照图5和图6)穿过发动机汽缸体11和汽缸盖12,供到阀室19,对接纳于其中的阀动装置进行润滑。对阀动装置进行了润滑的油经从阀室19的底端,沿水平方向穿过汽缸盖12和发动机汽缸体11的油路p8(参照图5和图10),返回到油盘411
供到在发动机汽缸体11内部朝上方延伸的油路p9(参照图6)的油,经形成于顶部盖71中的油路p9,p10(参照图4和图10),供给到轴瓦75和曲柄轴15的顶侧的轴颈153。将油供给到曲柄轴15的顶侧的曲柄销通过从上述顶侧的轴颈153,形成于曲柄轴15的内部的油路(图中未示出)进行。
如这样,将油供给到距油泵87最远的曲柄轴15的顶侧的轴颈153,不通过形成于曲柄轴15的内部的油路进行,而借助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中的油路p6(参照图6),以及形成于顶部盖71中的油路p9,p10进行,由此,不仅将足够量的油供到上述顶侧的轴颈153,可实现确实的润滑,而且可大幅度地简化油路的结构。
如从图4所知道的那样,顶部盖71中的油路p10朝轴承孔712一侧,沿斜下方倾斜,由此,可从轴承孔712一侧,通过钻而开设的盲孔,形成该油路p10,无需堵孔塞,加工工时和部件数量减少。其原因在于,如果通过从顶部盖71的外表面,贯穿到轴承孔71的通孔形成油路p10,则必须通过堵孔塞,将上述外表面一侧的开口端堵塞。
从发动机E的各被润滑部,汇集到曲柄箱111内部的油经发动机汽缸体11的油箱连接面115的开口1111,1112(参照图10),返回到油盘411
图13和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图13为发动机汽缸体和油箱的后视图,图14为沿图13中的14-14线的放大剖视图。
第2实施例与前述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排气系统的结构,从排气口25排出的排出气体,从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的内部的主排气通路113,流入形成于油箱41的第1主排气通路e1,由此处,通过连通口e2,流入形成于排气通路形成部件48的顶部的顶部排气膨胀室e3。该顶部排气膨胀室e3内部的排出气体通过连通口e4,流入形成于油箱42的第2主排气通路e5,从此处,排到延长腔42的排气膨胀室49。
从延长腔42的排气膨胀室49朝上方延伸的副排气通路e10按照与上述第2主排气通路e5的左侧保持平行的方式形成,该副排气通路e10通过连通孔e11,与形成于油箱41和排气通路形成部件48之间的第1副排气膨胀室e12连通。该第1副排气膨胀室e12经形成于油箱41和排气通路形成部件48之间的,具有节流效果的宽度较窄部e13,与形成于油箱41和排气通路形成部件48之间的第2副排气膨胀室e14连通,该第2副排气膨胀室e14与开设于排气通路形成部件48的后面排气出口e8连通。另外,第2副排气膨胀室e14的底端通过排水孔e9,与第2主排气通路e5连通,此外,顶部排气膨胀室e2和第1副排气膨胀室e12通过形成于排气形成部件48的负压释放孔e15而连通。
同样通过本第2实施例,由于发动机汽缸体1的后底部朝后方伸出,故将油箱41连接到发动机汽缸体11上的油箱连接面115增加,故容易在此处,按照不对油盘411的开口造成干扰的方式,设置第1,第2主排气通路e1,e5和冷却水通路w1,w4,其结果是,可将油盘411的开口面积增加,使容量加大。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可在不脱离其实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比如,在实施例中,通过实例给出了船外发动机O的立式发动机E,但是,本发明可适合于其它任意用途的立式发动机。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适合于将油盘连接于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的底面的油盘连接面上的立式发动机,与向曲柄轴的轴颈的轴承孔供油的立式发动机,特别是适合用于船外发动机用的立式发动机。

Claims (3)

1.一种立式发动机,该立式发动机包括:
发动机汽缸体(11),该发动机汽缸体(11)与缸膛(112)一体形成,并朝上下方向支承曲柄轴(15);
汽缸盖(12),该汽缸盖(12)与汽缸盖连接面(114)连接,该汽缸盖连接面(114)沿上下方向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上;
油盘(411),该油盘(411)与油盘连接面(115)连接,该油盘连接面(115)沿水平方向形成于发动机汽缸体(11)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油盘连接面不与汽缸盖连接面(114)相互保持连续,上述油盘连接面(115)超过朝向上述汽缸盖连接面(114)的下方的延长线(L),延伸到汽缸盖(1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油盘形成部件(41)与上述油盘(411)一体形成,该油盘形成部件(41)与主排气通路(e1,e5)的周壁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油盘形成部件(41)与冷却水通路(w1,w4)的周壁一体形成。
CNB008131724A 1999-09-24 2000-09-22 立式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15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0877/99 1999-09-24
JP27087699A JP2001090517A (ja) 1999-09-24 1999-09-24 バーチカルエンジン
JP270876/1999 1999-09-24
JP270877/1999 1999-09-24
JP270876/99 1999-09-24
JP27087799A JP2001090519A (ja) 1999-09-24 1999-09-24 バーチカルエンジン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03381A Division CN100416050C (zh) 1999-09-24 2000-09-22 立式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5038A CN1375038A (zh) 2002-10-16
CN1161536C true CN1161536C (zh) 2004-08-11

Family

ID=265494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033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6050C (zh) 1999-09-24 2000-09-22 立式发动机
CNB0081317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1536C (zh) 1999-09-24 2000-09-22 立式发动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033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6050C (zh) 1999-09-24 2000-09-22 立式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755173B1 (zh)
KR (1) KR100413544B1 (zh)
CN (2) CN100416050C (zh)
CA (1) CA2385752C (zh)
TW (1) TW475969B (zh)
WO (1) WO20010219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56834B1 (ko) * 2005-07-13 2006-12-13 엠에이엔 비앤드떠블유 디젤 에이/에스 베드 플레이트 하부에 장착된 오일 팬을 가지는 크로스헤드타입의 2행정 내연기관 엔진
JP2008088822A (ja) * 2006-09-29 2008-04-17 Honda Motor Co Ltd オイル通路構造
ES2334844T3 (es) 2006-09-29 2010-03-16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ctura de paso de aceite.
US10738670B2 (en) * 2018-10-11 2020-08-11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Utility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68235B2 (ja) * 1989-09-01 1999-03-10 三信工業株式会社 船舶推進機の排気構造
JP2991530B2 (ja) 1991-06-07 1999-12-20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3143962B2 (ja) 1991-07-12 2001-03-0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船外機のオイルパンバッフル構造
JPH0625415A (ja) 1992-07-08 1994-02-01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半導体保護用樹脂組成物
JPH08100707A (ja) 1994-09-30 1996-04-16 Suzuki Motor Corp 縦型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パン
JP3472383B2 (ja) * 1995-05-18 2003-12-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用エンジンにおける吸気装置
JP3603523B2 (ja) * 1997-01-31 2004-12-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船外機
JPH10121932A (ja) 1997-11-17 1998-05-12 Sanshin Ind Co Ltd 4サイクル船外機
JP3815138B2 (ja) * 1999-08-31 2006-08-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4サイクル船外機
JP2001342815A (ja) * 2000-03-31 2001-12-14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20081203A (ko) 2002-10-26
TW475969B (en) 2002-02-11
CN100416050C (zh) 2008-09-03
KR100413544B1 (ko) 2004-01-03
US6755173B1 (en) 2004-06-29
CA2385752A1 (en) 2001-03-29
CA2385752C (en) 2005-08-16
WO2001021940B1 (fr) 2001-05-10
CN1375038A (zh) 2002-10-16
WO2001021940A1 (fr) 2001-03-29
CN1570356A (zh) 2005-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93C (zh) 发动机的通气装置
CN1080817C (zh) 发动机中的润滑油雾生成装置
CN1090281C (zh)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CN1081727C (zh) 立式发动机
CN1254791A (zh) 发动机的排气用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CN1098420C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
CN1497142A (zh) 装备有水冷发动机的舷外装马达
CN1196851C (zh) V型内燃机
CN1110618C (zh) 内燃机的通气室构造
CN1754770A (zh) 摩托车
CN1161536C (zh) 立式发动机
US20120240892A1 (en) Efficient oil treatment for radial engine
US6308695B1 (en) Outboard motor engine layout
US10408097B2 (en) Four-cycle OHV engine
US6652338B2 (en) Lubricant drain arrangement for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74159C (zh) 发动机润滑系统
CN1103860C (zh)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CN1497141A (zh) 水冷立式发动机、装备有水冷立式发动机的舷外装马达、以及舷外装马达
CN1497140A (zh) 水冷立式发动机和装备有该水冷立式发动机的舷外装马达
CN1497143A (zh) 舷外装马达
CN1137327C (zh) 车辆用四冲程发动机
CA3129575A1 (en) Marine outboard motor with crankcase ventilation
JP4335403B2 (ja) エンジン用オイル循環装置
JP2001090519A (ja) バーチカルエンジン
CA2492872C (en) Vertical eng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