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59C - 发动机润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润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59C
CN1174159C CNB01112203XA CN01112203A CN1174159C CN 1174159 C CN1174159 C CN 1174159C CN B01112203X A CNB01112203X A CN B01112203XA CN 01112203 A CN01112203 A CN 01112203A CN 1174159 C CN1174159 C CN 117415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engine body
lubricant oil
lubricating
greas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122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9714A (zh
Inventor
高田秀昭
铃木宣生
֮
吉田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19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9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1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5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2Pressure lubrication using lubricating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propellers
    • F02B61/045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propellers for marine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2Pressure lubrication using lubricating pumps
    • F01M2001/0253Pressure lubrication using lubricating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mp driving means
    • F01M2001/0261Pressure lubrication using lubricating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mp driving means driven by the cam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07Other engines having vertical crank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其润滑油泵处于该油底壳外面并由一凸轮轴驱动。通过润滑油供给通道将润滑油泵排出的过剩润滑油排出的泄压阀开启时,过剩的润滑油通过连接通道从润滑油供给通道回流到润滑油进口通道中。因此,垂直方向的空间可以降低,可防止因润滑油通过润滑油供给通道由该泄压阀排出而使该油底壳内的润滑油产生气泡。

Description

发动机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用于将油底壳内的润滑油,借助于一润滑油泵供给欲被润滑的区域的发动机润滑系统。该油底壳连接于发动机机体下部,该发动机机体在垂直方向支承一曲轴。
背景技术
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No.64-25415公开了一个系统,在该系统中,连接到该立式发动机机体下部一结合面上的油底壳内的润滑油由设置在一凸轮轴下端的润滑油泵泵出,并通过一润滑油通道供给每个应该被润滑的区域。该润滑油供给通道设置有一泄压阀,并且当该润滑油泵施加的压力过高时,该泄压阀开启,使该润滑油供给通道中的润滑油回流到该油底壳中。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No.1-267307公开了一个系统,在该系统中,油底壳通过一轴承壳体连接到该立式发动机机体的下结合面上,并且一润滑油泵设置在该轴承壳体内。
考虑到上述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No.64-25415公开的系统,由于当泄压阀开启时过剩的润滑油通过该润滑油供给通道直接排入该油底壳的上部空间中,因此这会使该油底壳内的润滑油起泡,从而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通过润滑油泵从该油底壳内泵出的润滑油可能会被空气气泡污染,从而使润滑效果下降。
考虑到上述日本专利申请No.1-267307公开的系统,由于润滑油泵设置在发动机机体和油底壳之间,为了确保具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对该润滑油泵的外形尺寸是足够的)用于放置该润滑油泵,因此有必要在该发动机和周围结构之间,在水平方向,特别是在在垂直方向设置空间,这就带来了使发动机舱整体尺寸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上述情况下作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立式发动机的空间要求,特别是垂直方向的空间要求,从而防止因润滑油由泄压阀通过润滑油供给通道排入时,使油底壳内的润滑油形成气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内容,其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包括:一个连接到一发动机机体的下部的油底壳,该机体在垂直方向支承一曲轴。一润滑油泵通过一润滑油进入通道将储存在该油底壳内的润滑油排出,并通过一润滑油供给通道将该润滑油供给应该被润滑的区域。设置一泄压阀用于通过该润滑油供给通道将由该润滑油泵泵出的过剩润滑油排出。该润滑油泵设置在该油底壳外面,并由一凸轮轴驱动,该泄压阀设置在该油底壳内。该润滑油供给通道和进入通道通过一个由该泄压阀开启的连接通道保持相互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该润滑油泵设置在该油底壳外部并由凸轮轴驱动,且泄压阀相对该油底壳是独立的并且设置在该油底壳内,因此用于设置润滑油泵和泄压阀的空间可分成两个空间。这样做的话,与由凸轮轴或曲轴驱动并包含有一整体式泄压阀的大尺寸润滑油泵的情况相比,该发动机所需要的空间,特别是垂直方向的空间降低了,特别是考虑到该发动机支承在靠近该发动机舱的底部的一支承面上,用作舷外发动机时,该发动机舱的尺寸降低了。此外,当设置在润滑油供给通道中用于将润滑油从润滑油泵供到一个应该被润滑的区域的泄压阀开启时,由于从润滑油供给通道流过该泄压阀的润滑油不直接回流到油底壳中,而是通过连接通道回流到从该油底壳延伸到该润滑油泵的该润滑油进入通道中,因此可以防止油底壳中的润滑油因从该泄压阀中排出时形成气泡。同时也可以防止由润滑油泵将润滑油从该油底壳内泵出时形成的气泡污染,从而可靠地润滑应该被润滑的区域。
除上述第一方面的特征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特征,提出了一发动机润滑系统,其中:一润滑油通道形成件按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该发动机机体的下结合面上。一吸入管在油底壳内延伸并抽出润滑油,且将该润滑油提供给润滑油泵。该吸入管连接至润滑油通道形成件上。该润滑油进入通道、泄压阀和连接通道设置在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中。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润滑油进入通道、泄压阀和连接通道都设置在按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到该发动机机体下结合面上的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中,并且吸入管连接到该润滑油通道件上,因此仅仅借助于将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固定到该发动机机体的该下结合面上而不需要对该发动机机体作任何特定的处理就可将该吸入管和泄压阀组装起来,从而减少了组装步骤。此外,借助于将该润滑油进入通道、泄压阀和连接通道形成为一个也可为该吸入管提供一连接件的组件,零部件的数量和成本都可降低。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润滑油通道P0和润滑油腔r1分别对应于本发明的润滑油进入通道和润滑油供给通道。
图1-图12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完整舷外发动机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2中沿线3-3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沿图4中线5-5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箭头6得出的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箭头7得出的视图。
图8是图4中沿线8-8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4中箭头9得出的视图。
图10是图4中沿线10-10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沿线11-11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沿线12-12的剖视图。
对推荐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下面参考所附的各附图中所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性能。
图1-12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两缸四冲程发动机E安装在一舷外动力装置O的上部。该发动机E包括:一整体机体11,该机体包括一曲轴箱111和两个气缸孔,即上下气缸孔112和112,一个连接到该发动机机体11上的气缸盖12,一个连接到该气缸盖12上的气缸盖罩13和两个按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该发动机机体11中形成的各气缸孔112和112中的活塞14和14。各活塞14和14通过连杆16和16连接到支承在该发动机机体11中的曲轴15上。
一发电机17和反冲启动机18同轴设置在从该发动机机体11朝上延伸的曲轴15的一轴端。一凸轮轴20支承在一个形成于该气缸盖12和气缸盖罩13之间的阀操作腔19中,并且设置在该凸轮轴20的上端的一凸轮皮带轮21通过一正时皮带23连接到一个设置在该曲轴15的上部的曲轴皮带轮22上。用于关闭和开启分别形成在该气缸盖12中的进气口24和排气口25的进气阀26和排气阀27通过一进气凸轮28和排气凸轮29分别连接到该凸轮轴20上。一空气滤清器30,一节流阀31和一化油器32设置在该发动机E的右手边,连接到进气口24上。
曲轴15的轴线垂直设置,而各气缸孔112和112的轴线水平布置,因此曲轴箱11一侧朝前,而气缸盖12一侧朝后。两活塞14和14的曲柄相位是同步的,并且点火正时相隔360°。曲轴15设置有平衡比为100%的平衡配重151,该平衡配重抵销活塞14和14的往复质量。
为油底壳的组成部件的润滑油箱41的上表面与上述结构的发动机的下表面连接,一加长箱42的上表面与该润滑油箱41的下表面连接,并且齿轮箱43的上表面与该加长箱42的下表面连接。该润滑油箱41的外周面和该发动机E下半部的外周面由连接到该加长箱42的上端上的下盖44盖住,而该发动机E的上半部由一个连接到该下盖44的上端上的发动机罩45盖住。这就是说,一个包含该发动机E的发动机舱R(参见图2和3)由该发动机罩45和该下盖44的上半部构成,其处于一个形成在该发动机机体11的下端上的润滑油箱连接表面115上方。该发动机机体11的润滑油箱连接表面115构成一发动机连接支承表面,通过该表面该发动机E利用该润滑油箱41安装到该加长箱42上。
如图2中可清楚地看出的那样,该润滑油箱41包括一个整体式油底壳411,并且具有一润滑油粗滤器46的吸入管47装纳在该油底壳411内。一排气通道形成件48连接到该润滑油箱41的尾部表面上,一排气膨胀腔49由一隔板421在该加长箱42中限定构成。
从排气口25排出的废气流过一个形成在该发动机机体11内的主排气通道113,流入一个形成在该润滑油箱41(参见图10中箭头a)中的第一主排气通道e1,并通过一连接孔e2进一步流入形成在该排气通道形成件48的上部的上废气膨胀腔e3中。在该上废气膨胀腔e3中的部分废气通过一连接孔e4流入一个形成在该润滑油箱41中的第二主排气通道e5,并且废气通过该加长箱42的废气膨胀腔49、该齿轮箱43的内部和一推进轴53周围的空腔从这里排入外部的水中。该排气通道形成件48的上废气膨胀腔e3中的另一部分废气通过一连接孔e6流入该排气通道形成件48的下部形成的一下废气膨胀腔e7中,并在此通过一排气口e8排入空气中。一排水孔e9形成于该下废气膨胀腔e7中,以便通过该润滑油箱41的主排气通道e5将积存在其中的水排出。
如图2和10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的那样,由冷却水泵(未示出)抽出的冷却水供给在发动机机体11和润滑油箱41相互连接的交接面处的冷却水通道W1和W2,并且该供给此时在该发动机机体11和气缸盖12(参见图10中箭头b所示)之间被分开。冷却发动机机体11和气缸盖12后,冷却水供给形成在该发动机机体11(参见图10中箭头c所示)的下表面中冷却水通道W3中,并通过一个形成在该润滑油箱41中的冷却水通道W4从此处排入该加长箱42中。
一个连接到该曲轴15的下端上的驱动轴50延伸通过该润滑油箱41,在形成于该加长箱42内的驱动轴腔51中朝下延伸,并且通过一正/反转切换机构54连接到该推进轴53的前端,该推进轴在正反方向都支承在该齿轮箱43中,其后端包括一推进器52。
一个用于将该舷外动力装置O按可拆卸的方式支承到一船体S上的支架55包括一个反J形支架主体56和一个拧入该支架主体56中的夹紧螺丝57。一枢轴臂59的前端通过一转动销58可枢转地支承在该支架主体56上,并且一管形旋转壳体60整体地连接到该枢轴臂59的后端。该支架主体56设置有大量的销孔561,并借助于将一销61插入形成在一个固定到该旋转壳体60上的连接板601上的一销孔和该支架主体56中的任何一销孔561中,可以调节该舷外动力装置O绕该转动销58的倾斜角。
按可相对旋转的方式配装在该旋转壳体60内的一旋转轴62在其上下端分别包括一支承臂63和一支承块64。上侧的该支承臂63通过一对左右上支承65和65大致连接到该润滑油箱41上,而下侧的支承块64通过一下支承66大致连接到该加长箱42上。一操作手柄67固定到该润滑油箱41的前端,并且该舷外动力装置O可借助于握住该操作手柄67来进行操作,并朝右和朝左对它进行控制,从而使该润滑油箱41绕该旋转轴62朝右和朝左运动。
下面参照图4-7和9对将曲轴15支承在该发动机机体11中的结构进行说明。
整体地包括该曲轴箱111并构成两个气缸孔112和112的发动机机体11还包括:一个在其后部表面上的气缸盖连接面114,该气缸盖12连接在该连接面上;一个在其下表面上的润滑油箱连接面115,一润滑油箱41连接到该连接面上;一个在其上表面的上盖连接面116,一上盖71连接到该连接面上;一个在其前表面上的呼吸装置连接面117,一呼吸装置72连接到该连接面上,以便曲轴箱111内的渗漏气体回流到该进气系统中。该呼吸装置连接面117形成在该发动机机体11的曲轴箱111的底部,并且一开口118形成在该呼吸装置连接面117的中心,从而与该曲轴箱111的内部空间(参见图7所示)连通。
如图4和9可清楚地看出的那样,该上盖71通过各个穿过八个螺栓孔711的螺栓连接到该上盖连接面116上,并固定到发动机机体11上,该上盖连接面116为该发动机机体11的上表面。三个臂713从形成在该上盖71的中心的一支承孔712径向朝外延伸,一启动器盖73盖住该发电机17和该反冲启动器18,并固定到形成在该臂713(参见图2)的外端的螺栓孔714上。
在垂直设置的曲轴15的下侧的一轴颈152支承在一个固定在该发动机机体11的下壁中的一支承孔119内的金属轴承74上,该曲轴15的上侧轴颈153支承在一个固定在该上盖71(参见图4)的一支承孔712内的金属轴承75上。而该曲轴15的下侧轴颈152和上侧轴颈153支承在该发动机机体11和该上盖71中,通过各螺栓76连接到该上下连杆16和16的大端的各轴承盖161和161面对形成在该曲轴箱111上的开口118,该曲轴箱111与该发动机机体11是一整体(参见图4和7所示)。
如上所述,两个气缸孔112和112及支承该曲轴15下侧的轴颈152的支承孔119形成在这个整体地包括该曲轴箱111的发动机机体11中,并且该气缸孔112和112及支承孔119只形成在该发动机机体11中,它是一个单独件,没有在该两个件上延伸。因此,不需要进行共同的处理,其中在该两个件连接在一起时对该部分进行处理,当对该气缸孔112和112及支承孔119进行处理时,不但使连接并分离该两个件所需要的步骤可减少,而且处理精度也可提高。类似地,支承该曲轴15上侧轴颈153的支承孔712形成在该上盖71中,该上盖为一单独件并且在对该支承孔712进行处理时没有必要对它进行共同处理,因此减少了处理步骤的数量,并改善了处理精度。此外,由于该发动机机体11和该上盖71没有必要作为一套进行更换,它们可以单独更换,因此,零部件的更换性能改善了。
绕该发动机E的曲轴15的组装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在该曲轴15的下侧轴颈152支承在该发动机机体11的支承孔119中的状态时,将该上盖71连接到该发动机机体11的上盖连接面116上,而该曲轴15上侧的轴颈153配装在该上盖71的支承孔712中。接着,将预先连接到连杆16和16上的各活塞14和14从气缸盖连接面114侧配装到该气缸孔112和112中,并且在使连杆16和16的大端与该曲轴15的各销连接时用各螺栓76将各轴承盖161和161固紧。
在这个阶段,如图4和7中可清楚地看出的那样,由于连杆16和16的大端面对该发动机机体11的前表面上的开口118,因此固紧该轴承盖161和161的操作可通过该开口118容易地进行。因此在该曲轴箱111内没有必要留出额外的空间来进行对该轴承盖161和161的固紧的操作,且在减少该发动机机体11的尺寸的同时也可安装该曲轴15。
如图4和6中可清楚地看出的那样,借助于使该发动机机体11的后下部朝后悬置,用于将该润滑油箱41连接到该发动机机体11上的该水平润滑油箱连接面115,相对从用于将该气缸盖12与该发动机机体11相连的该垂直气缸盖连接面114朝下延伸的线L进一步朝后延伸。因此该润滑油箱连接面115的面积最大,从而可保证具有足够的空间来使该润滑油箱41的油底壳411与之相连。由于该润滑油箱连接面115和气缸盖连接面114彼此之间不是连续的,因此在该润滑油箱连接面115或气缸盖连接面114中都不可能产生任何密封问题。
该第一和第二主排气通道e1和e5和冷却水通道W1和W4垂直形成在该润滑油箱41的油底壳411附近。由于该发动机机体11的下后部是朝后悬置的,因此连接到该发动机机体11的润滑油箱连接面115上的润滑油箱41的面积也增加,因此有可能使该第一和第二主排气通道e1和e5和冷却水通道W1和W4定位,以致于不会与该油底壳411的开口产生干扰。结果是油底壳411的开口面积也增加了,从而使容量增加了。
如图4和8中可清楚地看出的那样,连接用来阻断该发动机机体11的开口118的呼吸装置72借助于将一内部件77和一外部件78通过一密封件79连接起来而制成一盒形,并由四个螺栓80安装在该发动机机体11上。一开口771形成在该内部件77中,与该曲轴箱连通,并且一个用于开启和关闭该开口771的簧片阀81设置在该内部件77的内表面上。一凸伸壁781形成在该外部件78的内表面上,以便朝该内部件77凸伸,并且迷宫环82由该凸伸壁781形成。一连接孔782形成在该外部件78的外表面中,该连接孔在该迷宫环82的内腔和该发动机E的进气系统之间通过一呼吸管(未示出)提供连通。
下面参照附图4-6和9-12来说明该发动机E的润滑系统的结构。
如图4可清楚地看出的那样,一泵壳体86固定到该气缸盖12的下表面上,并且凸轮轴20的下部支承在该泵壳体86中。由凸轮轴20下端驱动的润滑油泵87装纳在该泵壳体86的下表面和固定到该下表面上的泵盖88之间。
如图4和10-12中可清楚地看出的那样,一润滑油通道形成件89由螺栓90和90固定到该发动机机体的一密封面1110上,该密封面1110为一个整体设置在该润滑油箱41中的油底壳411的顶面。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89包括一连接件891和一个用于将过剩的润滑油从该润滑油泵87排出的泄压阀91,装纳在该油底壳411内的吸入管47与该连接件891相连。
由于该润滑油泵87设置在该油底壳411的外部且由该凸轮轴20的下端驱动,并且该泄压阀91相对该润滑油泵87是单独的且装纳在该油底壳411内,因此装纳该发动机E的发动机舱R的尺寸,特别是垂直方向的尺寸可降低。这是因为如果整体上包含泄压阀的大尺寸润滑油泵由该凸轮轴20的下端驱动,则垂直方向发动机舱R的尺寸必须增加,以便避免该润滑油泵和该凸轮轴20下端附近的结构产生干扰,如果整体上包含泄压阀的大尺寸润滑油泵由该曲轴15的下端驱动,则垂直方向发动机舱R的尺寸也必须增加,以便避免该润滑油泵和该曲轴15下端附近的结构产生干扰。然而,如果象本发明那样将润滑油泵87和泄压阀91单独放置在独立的位置,则借助于将所需要的空间分开有可能避免与该结构的其他部分产生干扰,从而尽可能降低该发动机舱R的尺寸。
如图11中最清楚地示出的那样,该泄压阀91包括一个在垂直方向形成于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89中的阀孔892,和一个按可垂直滑动的方式装纳在该阀孔892中的阀体93,该阀体由一阀弹簧94作用向上压紧。该阀孔892的上端与下面将要说明的一润滑油腔r1连通,并且该阀孔892的下端与该油底壳411的内腔连通。该阀孔892的上部和形成在该连接件891内的润滑油通道P0通过水平连接通道95彼此连通。当该泄压阀91处于如图所示的关闭位置时,该润滑油腔r1和润滑油通道P0之间的连通被该阀体93阻断,并且当下降抵抗该阀弹簧94的弹性力从而开启该泄压阀91时,该润滑油腔r1通过该连接通道95与润滑油通道P0保持连通。
油底壳411内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粗滤器46,吸入管47,垂直延伸通过该连接件891内部的润滑油通道P0和水平延伸通过该发动机机体11和气缸盖12(参见图4,5和10)的润滑油通道P1进入该润滑油泵87。从该润滑油泵87排出的润滑油流过润滑油通道P2,该润滑油通道P2与润滑油通道P1平行并沿水平方向延伸通过该发动机机体11和该气缸盖12(参见图5和10),并将润滑油供给在该发动机机体11和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89之间形成的润滑油腔r1(参见图10和12),然后通过一个形成在该发动机机体11(参见附图10)中的润滑油通道P3从这里再进一步提供给一个设置在该发动机机体11的右手侧的润滑油过滤器92。该泄压阀91对着该润滑油腔r1
该润滑油通道P0构成了本发明的润滑油进口通道,并且润滑油腔r1形成部分动能润滑油供给通道。
通过润滑油过滤器92过滤的润滑油通过一个形成在该发动机机体11中(参见图10)的润滑油通道P4提供给该发动机机体11和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89(参见图4和10)之间形成的润滑油腔r2,并通过一个形成在该发动机机体11(参见图4和10)中形成的润滑油通道P5从此进一步提供给金属轴承74和该曲轴15的下侧的轴颈152。润滑油从下轴颈152供给该曲轴15下侧的曲柄销是通过形成在该曲轴15内的一润滑油通道(未示出)实现的。
供给润滑油腔r2的一部分润滑油被供给一个在发动机机体11(参见图6和10)中垂直延伸的润滑油通道P6中。在该润滑油通道P6上端(参见图5和6)附近沿水平扩大的润滑油通道P7通过发动机机体11和气缸盖12与阀操作腔19连通,从而润滑装纳在该阀操作腔中的阀操作机构。润滑该阀操作机构的润滑油通过一个沿水平从该阀操作腔19(参见图5和10)的下端延伸通过该发动机机体11和气缸盖12的润滑油通道P8回流到该油底壳411中。
供给朝上在该发动机机体11(参见图6)中延伸的润滑油通道P6的润滑油通过形成在该上盖71(参见图4和9)中的润滑油通道P9和P10供给该曲轴15上侧的金属轴承75和轴颈153。润滑油到该曲轴15上侧的曲柄销的供给是从该上轴颈153通过一个形成在该曲轴15内的润滑油通道(未示出)来实现的。
由于润滑油供给该曲轴15上侧离该润滑油泵87最远的轴颈153是通过形成在发动机机体11(参见图6)中润滑油通道P6和形成在该上盖71中的润滑油通道P9和P10实现的,而不需要使用任何形成在该曲轴15内的润滑油通道,因此这不但可以将足够量的润滑油提供给该上轴颈153对其进行可靠的润滑,而且该油底壳的结构可大大简化。
如图4中可清楚地看出的那样,由于该上盖71中的润滑油通道P10朝该支承孔712向下倾斜,因此该润滑油通道P10可以是一个可通过从该支承孔712这一侧钻孔获得的盲孔,并且没有必要使用一盲孔止动件。所以可以减少处理步骤和零部件数量。如果该润滑油通道P10是由一个从该上盖71前表面延伸到该支承孔712的通孔构成,则有必要利用一盲孔止动件堵住该外表面上的开口端。
从发动机E的每个润滑区域储存在该曲轴箱111中的润滑油通过该发动机机体11(参见图10)的润滑油箱连接面115中的开口1111和1112回流到该油底壳411中。
当润滑油泵87的排出压力超过该泄压阀91的开阀压力时,该泄压阀91开启,阀体93下降,润滑油腔r1中的润滑油通过连接通道95回流到垂直延伸通过该连接件891内部的润滑油通道P0,并从该润滑油通道P0再被吸入到该润滑油泵87中。由于流过泄压阀91的润滑油没有直接从该润滑油腔r1回流到该油底壳411中,而是在旁通通过该油底壳411的同时被吸入该润滑油泵87中,因此有可能防止在该油底壳411内的润滑油中因该润滑油流过该泄压阀91而产生气泡。结果是由润滑油泵87从该油底壳411中抽出的润滑油可以避免被气泡污染,由润滑油泵87进行的润滑油供给可以可靠地实现,从而可保证润滑效果。
由于连接到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89上的吸入管和装纳在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89中的泄压阀91只需要将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89固定到该发动机机体11的下表面上而不需要对该发动机机体11进行任何特殊的处理就可组装起来,因此可减少装配步骤。此外,借助于将润滑油通道P0,连接通道95和泄压阀91整体地设置在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89中而使它们形成一组装件,该组装件也为该吸入管提供一连接部件,因此零部件的数量和成本都降低了。
上述各实施例示出了一舷外动力装置O的立式发动机E,但本发明也可应用到任何用途的立式发动机中。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具有各种其他的具体实施方式。因此,本文公开的各实施例无论如何都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后附的各权利要求限定,而不是由前述说明书限定,因此所有处于各权利要求的等效范围和含义内的变化都是本发明包含的内容。

Claims (3)

1.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该发动机包括一发动机机体、一曲轴和一凸轮轴,该润滑系统包括:
一个连接到该发动机机体的下部的油底壳,该发动机机体在垂直方向支承该曲轴;
一润滑油进口通道;
一润滑油供给通道;
一个通过该润滑油进口通道抽出储存在该油底壳内的润滑油并通过该润滑油供给通道将该润滑油供给一欲被润滑的区域的润滑油泵;及
一个通过该润滑油供给通道从该润滑油泵将过剩的润滑油排出的泄压阀;
一个连接通道;
其中,该润滑油泵处于该油底壳外部,并由该凸轮轴驱动,该泄压阀处于该油底壳内,在该泄压阀开启时,该润滑油供给通道和进口通道通过该连接通道保持相互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一润滑油通道形成件,其中,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可拆卸地固定到该发动机机体的下表面上;该润滑油进口通道,泄压阀和该连接通道设置在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还包括一个连接到该润滑油通道形成件上并延伸入该油底壳内的吸入管,其中,该吸入管将润滑油从该油底壳内抽出并将该润滑油供给该润滑油泵。
CNB01112203XA 2000-03-31 2001-03-30 发动机润滑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1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01143 2000-03-31
JP101143/2000 2000-03-31
JP2000168739A JP2001342815A (ja) 2000-03-31 2000-06-06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168739/2000 2000-06-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9714A CN1319714A (zh) 2001-10-31
CN1174159C true CN1174159C (zh) 2004-11-03

Family

ID=26589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220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159C (zh) 2000-03-31 2001-03-30 发动机润滑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502666B2 (zh)
JP (1) JP2001342815A (zh)
CN (1) CN117415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85752C (en) * 1999-09-24 2005-08-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rtical engine
JP3739644B2 (ja) * 2000-09-12 2006-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ポンプ構造
JP4680794B2 (ja) * 2006-02-20 2011-05-11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ポンプ及びオイルポンプの潤滑構造
CN103321709B (zh) * 2012-06-15 2015-09-30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2194A (en) * 1981-09-10 1984-06-0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Outboard motor
US4816692A (en) 1987-07-08 1989-03-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attern splic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anning of electron beam system
JPH0663443B2 (ja) 1988-04-15 1994-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4035210B2 (ja) * 1996-12-24 2008-01-16 ヤマハマリン株式会社 船外機におけるエンジン用オイルポンプ構造
JP4017767B2 (ja) * 1998-10-14 2007-12-05 ヤマハマリン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潤滑オイル供給装置
JP3815138B2 (ja) * 1999-08-31 2006-08-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4サイクル船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1342815A (ja) 2001-12-14
CN1319714A (zh) 2001-10-31
US6502666B2 (en) 2003-01-07
US20020000344A1 (en) 2002-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17C (zh) 发动机中的润滑油雾生成装置
CN1908389B (zh) 小型四冲程内燃发动机
EP0806557A1 (en) Super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A2674151C (en) Two-stroke engine
CN1924305A (zh) 内燃机
CN1637281A (zh) 活塞式压缩机
CN1174159C (zh) 发动机润滑系统
JP3805505B2 (ja)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のブリーザ構造
CN1746471A (zh) 一种风冷柴油机
US20120240892A1 (en) Efficient oil treatment for radial engine
CN1201068C (zh) 四冲程ohc发动机的润滑结构
US6652338B2 (en) Lubricant drain arrangement for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O2006049888A1 (en) Internal boost system for engines
US7263958B2 (en) Valve drive mechanism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8457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ylinder lubrication transfer in a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61536C (zh) 立式发动机
JP3113623B2 (ja) ドライサンプ式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4335403B2 (ja) エンジン用オイル循環装置
JP2797061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3805506B2 (ja) ドライサンプ潤滑式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2001090519A (ja) バーチカルエンジン
JP3096016B2 (ja) ドライサンプ式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CA2492872C (en) Vertical engine
JP3904681B2 (ja) ドライサンプ潤滑式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H09287474A (ja) クランク室内過給式エンジ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52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