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0135A - 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0135A
CN114620135A CN202011468188.4A CN202011468188A CN114620135A CN 114620135 A CN114620135 A CN 114620135A CN 202011468188 A CN202011468188 A CN 202011468188A CN 114620135 A CN114620135 A CN 114620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vehicle body
rod
battery pack
electric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681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20135B (zh
Inventor
松冈圣彦
黄骏
杨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681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0135B/zh
Priority to JP2021198105A priority patent/JP2022094326A/ja
Priority to US17/548,648 priority patent/US11919381B2/en
Publication of CN114620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0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20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0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车辆驱动用的电池包,以及具有至少一个交叉连接结构的车体加强节构件,车体加强结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车体左右两侧,且至少一处固定于电池包。通过将具有交叉连接结构的车体加强结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车体的左右两侧,车体加强结构件对车体进行加固,以保证车体的刚性。同时将车体加强结构件的至少一处固定于电池包上,以提升电池包的稳定性,减少行车过程中的晃动。本发明能够解决传统的电动汽车由于安装电池包导致车体后部的刚性不足而引发车辆失衡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出现在道路上。电动汽车的电池包一般是安装于汽车的底部,由于电池包的存在,容易导致车辆失衡。为了保证车辆在转向时的跟随性,需要提高车辆局部的刚性。
专利号为CN103429487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车体前部构造,其位于车室的前方侧的前室内且具备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前纵梁,在前室内配置于前室的宽度方向两侧且在内部配置有前轮用悬架的一对滑柱台,和结合于滑柱台的上部和与滑柱台相对的前纵梁且在它们之间延伸的加强构件,通过上述的结构,汽车车体的扭转刚性以及横向弯曲刚性得到提高。然而,对于因安装电池包导致的车体刚性不足而引发车辆失衡的问题,则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旨在解决传统的电动车辆由于安装电池导致车体的刚性不足而引发车辆失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车辆驱动用的电池包,以及具有至少一个交叉连接结构的车体加强节构件,车体加强结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车体左右两侧,且车体加强结构件的至少一处固定于电池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车辆,通过将具有交叉连接结构的车体加强结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车体的左右两侧,车体加强结构件对车体进行加固,以保证车体的刚性,避免产生车辆失衡的问题。同时将车体加强结构件的至少一处固定于电池包上,以提升电池包的稳定性,减少行车过程中的晃动。另外,交叉连接结构能够切实提高车体加强结构整体的刚性及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体加强结构件包括安装于车体上且连接于电池包的加强结构主体,加强结构主体至少包括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利用加强结构主体安装于车体上且连接于电池包,使得加强结构主体的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对车体进行加固,以提高车体的结构强度,且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连接于电池包,以提高电池包的稳定性,避免质量较大的电池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晃动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杆为至少一组与第一加强杆交叉连接的组合杆。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至少一组组合杆交叉连接于第一加强杆,即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进行至少一次交叉连接,由于交叉连接的结构刚性及稳定性更佳,因此至少包括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的加强结构主体具有更好的刚性及稳定性;通过将加强结构主体安装于车体上且连接于电池包,车体的结构刚性得以加强,同时电池包的稳定性也得到提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杆包括分别独立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分别配置于第一加强杆的相对两侧并形成交叉连接结构;第一加强杆的中轴线与第一支杆的中轴线、第二支杆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第二加强杆包括分别独立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在安装时,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能够分别配置于第一加强杆的杆体相对的两侧并形成交叉连接结构,从而在保证交叉连接结构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避免了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在交叉连接时发生干涉的问题。同时第一加强杆的中轴线与第一支杆的中轴线、第二支杆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平面的结构减小了交叉连接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同时避免了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之间碰撞产生噪音。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结构主体包括安装于交叉连接结构的固定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固定支架安装于交叉连接结构处,即利用固定支架对交叉连接结构进行加强保护,从而提高加强结构主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及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体加强结构件包括与第一加强杆和/或第二加强杆连接的电池包连接支架,电池包连接支架的一端安装于车体底部,电池包连接支架相对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池包。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与第一加强杆和/或第二加强杆连接的电池包连接支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车体底部和电池包上,第一加强杆和/或第二加强杆即与车体和电池包进行了连接,有效地解决了加强结构主体不便于直接连接电池包和车体的问题。同时,电池包连接支架能够与第一加强杆以及第二加强杆共同构成结构稳固的三角型结构,以提高加强结构主体的结构强度。此外,通过电池包连接支架,将电池包同时固定于加强结构主体和车体,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连接支架于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的最大间距处连接于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电池包连接支架连接于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且电池包连接支架的连接位置为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的间距最大处,从而电池包连接支架将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之间分隔成多个三角型结构,以提高加强结构主体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体加强结构件还包括安装于电池包上的电池保护板,以及与第一加强杆和/或第二加强杆连接且一端安装于电池保护板的加强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池包上加装电池保护板以保护电池包,同时利用加强支架可进一步提高第一加强杆和/或第二加强杆与电池保护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车体加强结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且加强支架与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之间也能够构成结构稳固的三角形结构,有效的提高了加强结构主体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杆的端部分别与第二加强杆的端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第一加强杆的端部与第二加强杆的端部进行连接,即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交叉连接并形成交叉连接结构,同时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在端部也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分别在相对的两端部与中部进行交叉连接,以提高加强结构主体的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体加强结构件包括连接件,第一加强杆的端部通过连接件分别与第二加强杆的端部连接且分别固定于车体左右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连接件,将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的端部通过连接件固定于车体的左右两侧,有效地解决了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的端部之间不便连接且不便于直接固定于车体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均为空心杆。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分别采用空心杆,在保证整体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有效地减轻了整体的重量,同时也降低了车体加强结构件的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体加强结构件安装于车体底侧且邻接于电池包后部。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车体加强结构件安装于车体底侧且邻接于电池包后部,以使车体加强结构件从电池包的后部与电池包进行连接,对于刚性较弱的车辆后部进行强化,同时也提高了电池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的车体加强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强结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体加强结构件安装于电动车辆的车体底侧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体加强结构件安装于电动车辆的车体底侧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的车体加强结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的车体加强结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车体加强结构件100,加强结构主体110,车体10,后拖臂支架11,第一加强杆20,第二加强杆30,第一支杆301,第二支杆302,交叉连接结构31,电池保护板40,电池包连接支架50,弧度结构51,固定支架60,前固定架61,后固定架62,加强支架70,锁扣部71,连接件80,电池包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3和图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包括车辆驱动用的电池包90,以及具有至少一个交叉连接结构31的车体加强结构件100,车体加强结构件100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车体10左右两侧,且车体加强结构件100至少一处固定于电池包90。
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车辆,通过将具有交叉连接结构31的车体加强结构件100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车体10的左右两侧,车体加强结构件100对车体10进行加固,以保证车体10的刚性,避免产生车辆刚性失衡的问题。同时将车体加强结构件100的至少一处固定于电池包90上,以提升电池包90的稳定性,减少行车过程中的晃动。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车体加强结构件100包括安装于车体10上且连接于电池包90的加强结构主体110。由于电池包90的体积和质量一般较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电池包90容易产生晃动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车辆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将加强结构主体110安装于车体10底侧且连接电池包90,以使得加强结构主体110既能够加强车体10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连接电池包90以锁定电池包90,提高电池包90的稳固性,进而提升车辆整体的稳定性。
具体地,加强结构主体110至少包括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利用加强结构主体110安装于车体10上且连接于电池包90,使得加强结构主体110的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对车体10进行加固,以提高车体10的结构强度,且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连接于电池包90,以提高电池包90的稳定性,避免质量较大的电池包90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晃动现象。
可以理解地,加强结构主体110可包括一根第一加强杆20以及一根第二加强杆30,如图1和图2所示,将第一加强杆20的杆体与第二加强杆30的杆体进行连接,以形成一个结构强度更强、稳定性更好的交叉连接结构31,从而具有该交叉连接结构31的加强结构主体110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也更优。
或者,加强结构主体110可包括一根第一加强杆20以及两根或以上的第二加强杆30,如图5所示,将各第二加强杆30分别间隔连接于第一加强杆20的杆体上,以使第一加强杆20与各第二加强杆30分别组成两个或以上的交叉连接结构31,从而具有两个或以上的交叉连接结构31的加强结构主体110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更优。
或者,加强结构主体110可包括两根或以上的第一加强杆20以及多根第二加强杆30,如图6所示,第二加强杆3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加强杆20的数量,且各第一加强杆20均不相交。将多根第二加强杆30分别与各第一加强杆20进行交叉连接,以使各第一加强杆20分别与至少一根第二加强杆30进行交叉连接,即各第一加强杆20分别与第二加强杆30构成至少一个交叉连接结构31,从而具有两个或以上的第一加强杆20以及多根第二加强杆30的加强结构主体110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更优。
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车辆,利用加强结构主体110安装于车体10上且连接于电池包90,使得加强结构主体110的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对车体10进行加固,以提高车体10的结构强度,且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连接于电池包90,以提高电池包90的稳定性,避免质量较大的电池包90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晃动现象。
请参考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杆30为至少一组与第一加强杆20交叉连接的组合杆。至少一组组合杆交叉连接于第一加强杆20,即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加强杆30进行至少一次交叉连接,由于交叉连接的结构刚性及稳定性更佳,因此至少包括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的加强结构主体110具有更好的刚性及稳定性;通过将加强结构主体110安装于车体10上且连接于电池包90,车体10的结构刚性得以加强,同时电池包90的稳定性也得到提升。其中,第二加强杆30可以是一组与第一加强杆20交叉连接的组合杆,也可以是多组与第一加强杆20间隔地交叉连接的组合杆,组合杆具体的数量可由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杆30包括分别独立设置的第一支杆301和第二支杆302,第一支杆301和第二支杆302分别配置于第一加强杆20的相对两侧并形成交叉连接结构31;第一加强杆20的中轴线与第一支杆301的中轴线、第二支杆302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在安装时,第一支杆301和第二支杆302能够分别配置于第一加强杆20的杆体相对的两侧并形成交叉连接结构31,从而在保证交叉连接结构31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避免了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加强杆30在交叉连接时发生干涉的问题。同时第一加强杆20的中轴线与第一支杆301的中轴线、第二支杆302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平面的结构减小了交叉连接结构31所占用的空间,同时避免了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加强杆30之间碰撞产生噪音。可以理解地,第二加强杆30可以包括一组分别独立设置的第一支杆301和第二支杆302,或者,第二加强杆30可以包括两组或以上的第一支杆301和第二支杆302,且各组的第一支杆301和第二支杆302分别间隔地配置于第一加强杆20的相对两侧并形成多个交叉连接结构31。
请参考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结构主体110包括安装于交叉连接结构31的固定支架60。将固定支架60安装于交叉连接结构31处,即利用固定支架60对交叉连接结构31进行加强保护,从而提高加强结构主体110的整体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其中,固定支架60可采用包覆式的结构,以将交叉连接结构31完全包覆在内。具体地,固定支架60包括前固定架61以及安装于前固定架61的后固定架62。前固定架61的一侧具有前容置槽,后固定架62的一侧具有后容置槽,在前固定架61与后固定架62进行连接安装时,前容置槽与后容置槽共同构成用于放置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的容置腔。将前固定架61与后固定架62分别安装于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构成的交叉连接结构31的相对两侧,并将前固定架61与后固定架62进行螺栓连接或焊接,以使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的交叉连接处被锁定于容置腔中,从而交叉连接结构31的结构强度得到了有效地加强。
请参考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车体加强结构件100包括与第一加强杆20和/或第二加强杆30连接的电池包连接支架50,电池包连接支架50的一端安装于车体10,电池包连接支架50相对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池包90。通过与第一加强杆20和/或第二加强杆30连接的电池包连接支架5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车体10底部和电池包90上,第一加强杆20和/或第二加强杆30即与车体10和电池包90进行了连接,有效地解决了包括圆杆状的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的加强结构主体110不便于直接连接电池包90和车体10的问题,从而使得加强结构主体110安装方便。同时,电池包连接支架50、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加强杆30共同构成了结构稳固的三角型结构,以提高加强结构主体110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其中,电池包连接支架50连接于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的方式可为焊接、螺接、卡接等方式。本实施例中,电池包连接支架50具有两个弧度结构51,将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分别设于对应的弧度结构51中,例如,将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分别与对应的弧度结构51进行焊接连接,使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与电池包连接支架50通过焊接的同时,弧度结构51也能够对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进行一定程度的锁定,以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连接支架50于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加强杆30的最大间距处连接于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加强杆30。将电池包连接支架50连接于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加强杆30,且电池包连接支架50的连接位置为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加强杆30的间距最大处,从而电池包连接支架50与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之间形成最大的三角型结构,以提高加强结构主体110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车体加强结构件100包括安装于电池包90上的电池保护板40,以及与第一加强杆20和/或第二加强杆30连接且一端安装于电池保护板40的加强支架70。通过在电池包90上加装电池保护板40以保护电池包90,同时利用加强支架70可进一步提高第一加强杆20和/或第二加强杆30与电池保护板4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车体加强结构件100的整体结构强度。具体地,由于第二加强杆30与第一加强杆20交叉连接,加强支架70既可连接于第一加强杆20也可连接于第二加强杆30,或依次连接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加强杆30,同时将加强支架70的一端安装于电池保护板40上以使加强结构主体110与电池保护板40连接。当加强支架70依次连接于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时,加强支架70与第一加强杆20、第二加强杆30之间也能够构成结构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以提高加强结构主体110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其中,加强支架70具有凹槽型的锁扣部71,将锁扣部71套设并卡接于第一加强杆20和/或第二加强杆30上,再将加强支架70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电池保护板40上,以此来提高加强结构主体110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
请参考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杆20的端部分别与第二加强杆30的端部连接。将第一加强杆20的端部与第二加强杆30的端部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连接,即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加强杆30交叉连接并形成交叉连接结构31,同时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加强杆30在端部也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加强杆20与第二加强杆30分别在相对的两端部与中部进行交叉连接,形成了“∞”型的稳固结构,以提高加强结构主体110的结构强度。
请参考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车体加强结构件100包括连接件80,第一加强杆20的端部通过连接件80分别与第二加强杆30的端部连接且分别固定于车体10左右两侧。通过采用连接件80,将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的端部通过连接件80固定于车体10的左右两侧,有效地解决了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的端部之间不便连接且不便于直接固定于车体10的问题。其中,连接件80可采用板状的结构,且连接件80可焊接在第一加强杆20和/或第二加强杆30上。车体10还具有为了固定电池包90和车体10的悬架而设置的后拖臂支架11,将连接件80连接于后拖臂支架11上,则不需要增加其他部件就可以将车体加强结构件100固定于车体10的两侧,也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同时,连接件80上具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孔将连接件80螺接于车体10的后拖臂支架11上即可。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均为空心杆。将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分别采用空心杆,在保证整体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有效地减轻了整体的重量,同时也降低了车体加强结构件100的成本。
请参考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车体加强结构件100安装于车体10底侧且邻接于电池包90后部。将车体加强结构件100安装于车体10底侧且邻接于电池包90后部,以使车体加强结构件100从电池包90的后部与电池包90进行连接,对刚性较弱的车辆后部进行强化,同时也提高了电池包90的稳定性。
安装时,将第一加强杆20与第一支杆301、第二支杆302通过焊接的方式交叉连接并形成交叉连接结构31,同时将前固定架61与后固定架62分别在交叉连接结构31相对的两侧进行连接固定并形成固定支架60,以将交叉连接结构31包覆于前固定架61与后固定架62构成的容置腔中。第一支杆301远离第二支杆302的一端和第二支杆302远离第一支杆301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加强杆20的两端,从而使得第一加强杆20与第一支杆301、第二支杆302分别在相对的两端部与中部进行交叉连接,形成了“∞”型的稳固结构。利用电池包连接支架50在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的最大间距处依次连接于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且将电池包连接支架50相对的两端分别安装于车体10与电池保护板40上,以使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分别与车体10和电池包90起到连接的效果。同时利用两个加强支架70分别连接于加强结构主体110上且分别位于交叉连接结构31的两侧,加强支架70连接于第一加强杆20和\或第二加强杆30,且加强支架70的一端与电池保护板40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加强杆20和\或第二加强杆30与电池保护板4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加强结构主体110的整体结构强度。电池包连接支架50和加强支架70分别与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构成了多个三角型的稳定结构,以使加强结构主体110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加强结构主体110还包括连接件80,通过采用连接件80,将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连接在连接件80上,再将装有第一加强杆20和第二加强杆30的连接件80安装在车体10两侧的后拖臂支架11上,有效地解决了管状的第一加强杆20和管状的第二加强杆30之间不便连接且不便于固定于车体10的后拖臂支架11连接的问题。其中,第一加强杆20、第一支杆301与第二支杆302均采用空心杆,以减轻整体的重量以及降低成本。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包括:车辆驱动用的电池包,以及具有至少一个交叉连接结构的车体加强结构件,所述车体加强结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车体左右两侧,且所述车体加强结构件的至少一处固定于所述电池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加强结构件包括安装于车体上且连接于电池包的加强结构主体,所述加强结构主体至少包括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杆为至少一组与所述第一加强杆交叉连接的组合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杆包括分别独立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相对两侧并形成交叉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加强杆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支杆的中轴线、所述第二支杆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主体包括安装于所述交叉连接结构的固定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加强结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加强杆和/或所述第二加强杆连接的电池包连接支架,所述电池包连接支架的一端安装于车体底部,所述电池包连接支架相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池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连接支架于所述第一加强杆与所述第二加强杆的最大间距处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杆和所述第二加强杆。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加强结构件还包括安装于电池包上的电池保护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杆和/或所述第二加强杆连接且一端安装于所述电池保护板的加强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加强杆的端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加强结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加强杆的端部通过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加强杆的端部连接且分别固定于车体左右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杆和所述第二加强杆均为空心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加强结构件安装于车体底侧且邻接于电池包后部。
CN202011468188.4A 2020-12-14 2020-12-14 电动车辆 Active CN114620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8188.4A CN114620135B (zh) 2020-12-14 2020-12-14 电动车辆
JP2021198105A JP2022094326A (ja) 2020-12-14 2021-12-06 電動車両
US17/548,648 US11919381B2 (en) 2020-12-14 2021-12-13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68188.4A CN114620135B (zh) 2020-12-14 2020-12-14 电动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0135A true CN114620135A (zh) 2022-06-14
CN114620135B CN114620135B (zh) 2023-11-21

Family

ID=81897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68188.4A Active CN114620135B (zh) 2020-12-14 2020-12-14 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9381B2 (zh)
JP (1) JP2022094326A (zh)
CN (1) CN1146201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5440A (zh) * 2022-06-29 2022-10-18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后部安装点固定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8751A (zh) * 2009-05-28 2012-05-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组件及车辆
JP2012218473A (ja) * 2011-04-04 2012-11-12 Nippon Steel Corp 後部車体構造
JP2013103691A (ja) * 2011-11-16 2013-05-3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
JP2014091463A (ja) * 2012-11-06 2014-05-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バッテリ支持構造
JP2014201221A (ja) * 2013-04-05 2014-10-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の支持構造
CN105683030A (zh) * 2013-10-14 2016-06-15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具有热力发动机的机动车辆或电动车辆的底架结构
JP2017035918A (ja) * 2015-08-07 2017-02-16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53478A (en) 2011-03-14 2015-02-16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Front body structure
JP6421766B2 (ja) * 2016-02-02 2018-11-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車の骨格構造
JP6791037B2 (ja) * 2017-06-21 2020-11-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JP7044013B2 (ja) * 2018-08-27 2022-03-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8751A (zh) * 2009-05-28 2012-05-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组件及车辆
JP2012218473A (ja) * 2011-04-04 2012-11-12 Nippon Steel Corp 後部車体構造
JP2013103691A (ja) * 2011-11-16 2013-05-3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
JP2014091463A (ja) * 2012-11-06 2014-05-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バッテリ支持構造
JP2014201221A (ja) * 2013-04-05 2014-10-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の支持構造
CN105683030A (zh) * 2013-10-14 2016-06-15 雷诺股份公司 用于具有热力发动机的机动车辆或电动车辆的底架结构
JP2017035918A (ja) * 2015-08-07 2017-02-16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0135B (zh) 2023-11-21
US20220185090A1 (en) 2022-06-16
JP2022094326A (ja) 2022-06-24
US11919381B2 (en)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20036B1 (ko) 자동차의 서브프레임
US6929272B2 (en) Suspension support structure
KR100599263B1 (ko) 차량용 프론트 서스펜션의 마운팅 구조
CN114620135B (zh) 电动车辆
CN109795276A (zh) 一种高集成双横臂前悬架转向驱动桥安装支架及安装结构
CN210478331U (zh) 一种轻量型空气悬架
CN214647350U (zh) 车桥下盖板、空气悬架与车桥的连接结构
CN210912602U (zh) 车架纵梁、后纵梁以及c柱的多功能接头及汽车
CN211809848U (zh) 一种增程式汽车后副车架
CN217893122U (zh) 具有高强度的atv车架
CN217260495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CN220430283U (zh) 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20662740U (zh) 一种倒三轮摩托车车架
CN210852773U (zh) 一种单轮后置正三轮摩托车的后悬架结构
CN20981869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固定连接结构
CN218489750U (zh)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卡车
KR101189353B1 (ko) 리어 서스펜션 암 장착부 구조
CN218616861U (zh) 副车架及电机悬置的组合定位机构
CN217514926U (zh) 一种车辆新型驱动悬挂复合式后扭力梁合件
CN218662034U (zh) 前副车架及车辆
CN211810040U (zh) 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
CN219029056U (zh) 重卡空悬多功能扭力管梁结构
CN210000404U (zh) 副车架的后横梁及副车架
CN109017193A (zh) 一种减振器与稳定杆拉杆安装支架布置
CN219339560U (zh) 一种后副车架可替换前加强连接结构的横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