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0040U - 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10040U CN211810040U CN202020451355.3U CN202020451355U CN211810040U CN 211810040 U CN211810040 U CN 211810040U CN 202020451355 U CN202020451355 U CN 202020451355U CN 211810040 U CN211810040 U CN 2118100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pipe
- pipe
- front side
- right front
- left fro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立管、主管、主管加强板组件、左前侧管、右前侧管、主管连接管、吊架主管连接管、左后侧管、右后侧管和中部加强管;立管设置在主管的上部,主管加强板组件设置在立管与主管之间,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对称焊接连接在主管的下部,主管连接管垂直设置于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之间,并焊接连接在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的前端,吊架主管连接管垂直设置于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架体上设置的加强板并采用补丁式焊接方式,使车架有整体结构强度增高,车架焊接零部件少,同时增加了整车的有效载荷和模态属性,降低了车架生产成本、简化了工艺流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制造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摩托车车架是摩托车的基本骨架,不仅需要支承所有重要的零部件,还要保证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车架还需承受各系统以及驾驶员的质量和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负荷。因此,摩托车车架需要要求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同时也必须轻巧;另外,车架的固有频率也必须设计合理,合理的车架模态可以减少发动机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共振,对操控的灵活性和驾驶的舒适性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目前,现有的两轮机动踏板摩托车车架普遍存在结构强度与材料不匹配,焊接部位过多的问题,影响了车体的整体强度进而不能满足车体行驶的安全性,同时现有的架体结构不能满足技术进步的要求,更需要更新换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立管、主管、主管加强板组件、左前侧管、右前侧管、主管连接管、吊架主管连接管、左后侧管、右后侧管和中部加强管;立管设置在主管的上部,主管加强板组件设置在立管与主管之间,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对称焊接连接在主管的下部,主管连接管垂直设置于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之间,并焊接连接在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的前端,吊架主管连接管垂直设置于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之间,并焊接连接在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的中部,左后侧管与右后侧管对称设置在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的后端,中部加强管垂直设置于左后侧管与右后侧管之间,并焊接连接在左后侧管与右后侧管的中部;所述的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为两侧臂向外倾斜的U型管状结构,在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的U型臂管前部顶面分别对称焊接有加强板Ⅰ和加强板Ⅱ,在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的U型臂管前部底面分别对称焊接有加强板Ⅲ和加强板Ⅳ,在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的U型臂管的后部下面分别对称焊接有左吊架支承组件和右吊架支承组件;所述的左后侧管与右后侧管的后部分别焊接有对称的后减震支承组件,在左后侧管与右后侧管的末端还焊接连接有座垫锁支承组件。
所述的座垫锁支承组件顶面还设置有置物箱固定孔、油箱固定孔和尾灯固定孔,在座垫锁支承组底部还设置有后横管。
所述的后横管上焊接有后挡泥支架支承组件。
所述的左前侧管和右前侧管的末端均与左后侧管和右后侧管的顶端交接处设置有置物箱支撑管,置物箱支撑管的底部与前侧管焊接连接,置物箱支撑管的中部与后侧管的顶端焊接连接。
所述的置物箱支撑管对称设置在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上。
所述的左前侧管与右前侧管的U型臂后部外侧分别设置有左副脚踏支撑组件与右副脚踏支撑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通过在架体上设置的加强板并采用补丁式焊接方式,使车架有整体结构强度增高,车架焊接零部件少,同时增加了整车的有效载荷和模态属性,降低了车架生产成本、简化了工艺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立管、主管、主管加强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管、左前侧管、右前侧管、主管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置物箱支撑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座垫锁支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管,2、主管,3、主管加强板组件,4、左前侧管,5、右前侧管,6、主管连接管,7、吊架主管连接管,8左吊架支承组件,9右吊架支承组件,10、左后侧管,11、右后侧管,12、置物箱支撑管,13、中部加强管,14、后横管,15、加强板Ⅰ,16、加强板Ⅱ,17、加强板Ⅲ,18、加强板Ⅳ,19、座垫锁支承组件,20、后减震支承组件,21、后挡泥支架支承组件,22、左副脚踏支撑组件,23、右副脚踏支撑组件,24、置物箱固定孔,25、油箱固定孔,26、尾灯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立管1、主管2、主管加强板组件3、左前侧管4、右前侧管5、主管连接管6、吊架主管连接管7、左后侧管10、右后侧管11和中部加强管13;立管1设置在主管2的上部,主管加强板组件3设置在立管1与主管2之间,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对称焊接连接在主管2的下部,主管连接管6垂直设置于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之间,并焊接连接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前端,吊架主管连接管7垂直设置于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之间,并焊接连接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中部,左后侧管10与右后侧管11对称设置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后端,中部加强管13垂直设置于左后侧管10与右后侧管11之间,并焊接连接在左后侧管10与右后侧管11的中部,中部加强管13的设置可加强车架中部强度,提升车架的二阶模态;所述的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为两侧臂向外倾斜的U型管状结构,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U型臂管前部顶面分别对称焊接有加强板Ⅰ15和加强板Ⅱ16,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U型臂管前部底面分别对称焊接有加强板Ⅲ17和加强板Ⅳ18,加强板的设置提升了车架的弯曲强度,同时加强板与侧管之间采用补丁式焊接方式,不仅增大了焊接强度,同时也降低了管材断裂的风险;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U型臂管的后部下面分别对称焊接有左吊架支承组件8和右吊架支承组件9;所述的左后侧管10与右后侧管11的后部分别焊接有对称的后减震支承组件20,后减震支承组件20左右对称设置,不仅减少了模具投入,也避免了焊接错误,在左后侧管10与右后侧管11的末端还焊接连接有座垫锁支承组件19。
所述的座垫锁支承组件19顶面还设置有置物箱固定孔25、油箱固定孔26和尾灯固定孔26,在座垫锁支承组件19底部还设置有后横管14,后横杆14的设置使车架尾部加强,有效减少了车架尾部抖动。
所述的后横管14上焊接有后挡泥支架支承组件21,后挡泥支架支承组件21用于支承后挡泥支架的安装。
所述的左前侧管4和右前侧管5的末端均与左后侧管10和右后侧管11的顶端交接处设置有置物箱支撑管12,置物箱支撑管12的底部与前侧管焊接连接,置物箱支撑管12的中部与后侧管的顶端焊接连接,置物箱支撑管12与前侧管和后侧管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可增强整车一阶模态和骑行稳定性。
所述的置物箱支撑管12对称设置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上。
所述的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U型臂后部外侧分别设置有左副脚踏支撑组件22与右副脚踏支撑组件23。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架体上设置加强板,加强板与车架并采用补丁式焊接方式,使车架有整体结构强度增高,车架焊接零部件少,同时增加了整车的有效载荷和模态属性,降低了车架生产成本、简化了工艺流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包括立管(1)、主管(2)、主管加强板组件(3)、左前侧管(4)、右前侧管(5)、主管连接管(6)、吊架主管连接管(7)、左后侧管(10)、右后侧管(11)和中部加强管(13);其特征是:立管(1)设置在主管(2)的上部,主管加强板组件(3)设置在立管(1)与主管(2)之间,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对称焊接连接在主管(2)的下部,主管连接管(6)垂直设置于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之间,并焊接连接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前端,吊架主管连接管(7)垂直设置于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之间,并焊接连接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中部,左后侧管(10)与右后侧管(11)对称设置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后端,中部加强管(13)垂直设置于左后侧管(10)与右后侧管(11)之间,并焊接连接在左后侧管(10)与右后侧管(11)的中部;所述的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为两侧臂向外倾斜的U型管状结构,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U型臂管前部顶面分别对称焊接有加强板Ⅰ(15)和加强板Ⅱ(16),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U型臂管前部底面分别对称焊接有加强板Ⅲ(17)和加强板Ⅳ(18),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U型臂管的后部下面分别对称焊接有左吊架支承组件(8)和右吊架支承组件(9);所述的左后侧管(10)与右后侧管(11)的后部分别焊接有对称的后减震支承组件(20),在左后侧管(10)与右后侧管(11)的末端还焊接连接有座垫锁支承组件(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座垫锁支承组件(19)顶面还设置有置物箱固定孔(24)、油箱固定孔(25)和尾灯固定孔(26),在座垫锁支承组件(19)底部还设置有后横管(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后横管(14)上焊接有后挡泥支架支承组件(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前侧管(4)和右前侧管(5)的末端均与左后侧管(10)和右后侧管(11)的顶端交接处设置有置物箱支撑管(12),置物箱支撑管(12)的底部与前侧管焊接连接,置物箱支撑管(12)的中部与后侧管的顶端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置物箱支撑管(12)对称设置在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前侧管(4)与右前侧管(5)的U型臂后部外侧分别设置有左副脚踏支撑组件(22)与右副脚踏支撑组件(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1355.3U CN211810040U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1355.3U CN211810040U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10040U true CN211810040U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3148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51355.3U Active CN211810040U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10040U (zh) |
-
2020
- 2020-04-01 CN CN202020451355.3U patent/CN2118100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702058B2 (en) |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 |
US4463964A (en) |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 |
CN210478331U (zh) | 一种轻量型空气悬架 | |
JPH026670B2 (zh) | ||
CN211810040U (zh) | 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 | |
CN216034862U (zh) | 一种骑式两轮摩托车车架 | |
CN103481967B (zh) | 三轮车 | |
CN114620135B (zh) | 电动车辆 | |
CN209650281U (zh) | 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转向架构架 | |
CN101670867B (zh) | 骑式摩托车骨架总成 | |
CN201033613Y (zh) | 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217260495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 |
CN218287993U (zh) | 一种两轮机动踏板摩托车车架 | |
CN221718715U (zh) | 一种两轮电动车车架 | |
CN217260491U (zh) | 一种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 |
CN220662740U (zh) | 一种倒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103832521A (zh) | 双加强管抑振复合车架 | |
CN221418505U (zh) | 一种两轮卧式摩托车车架及两轮摩托车 | |
CN220164083U (zh) | 一种跨骑式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 |
CN217533116U (zh) | 一种高稳定性的一体前车架 | |
CN215285125U (zh) | 一种两轮电动摩托车车架 | |
CN216002932U (zh) | 一种两轮踏板摩托车车架 | |
CN100400369C (zh) | 跨骑式两轮摩托车 | |
CN216684724U (zh) | 一种重载三轮摩托车车架总成 | |
CN216185730U (zh) | 轻量化高强度电动车车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