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8390A - 用于增压器的隔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增压器的隔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8390A
CN114508390A CN202110986731.8A CN202110986731A CN114508390A CN 114508390 A CN114508390 A CN 114508390A CN 202110986731 A CN202110986731 A CN 202110986731A CN 114508390 A CN114508390 A CN 114508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supercharger
opening
vehicle
internal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67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崇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08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83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 B60R13/083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for engine compart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08Cooling; Heating; Heat-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 B60R13/0876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for mounting around heat sources, e.g. exhaus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08Cooling; Heating; Heat-insulation
    • F01D25/12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7/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17/56Insulating bodies
    • H01B17/60Composite insulating bod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增压器的隔热结构。车辆包括内燃机、放置在内燃机的后方的增压器和覆盖增压器的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第一绝缘体设置在内燃机和增压器之间并从增压器的前侧覆盖该增压器。第二绝缘体从该增压器的上侧、该增压器的后侧和该增压器的下侧覆盖该增压器。第一绝缘体的上边缘和第二绝缘体的上边缘位于增压器的上方且前方并限定第一开口。当从由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包围的内部区域观察第一开口时,第一开口面向前方。

Description

用于增压器的隔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增压器的隔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报第2019-100224号(JP 2019-100224 A)中描述的车辆包括内燃机和增压器。内燃机和增压器位于发动机室中。增压器位于内燃机的后方。此外,车辆包括覆盖增压器的绝缘体。绝缘体从增压器的上侧和增压器的后侧覆盖增压器。绝缘体具有开口。
开口位于增压器的后方。
发明内容
在JP 2019-100224 A中描述的车辆中,在车辆行驶期间,行驶风通常在发动机室中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向后方流动。但是,当从增压器看JP 2019-100224 A中的绝缘体的开口时,该开口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面向后方,因此,难以将行驶风引入到绝缘体中。因此,行驶风难以撞击增压器。因此,增压器的冷却性能存在改进的空间。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增压器的隔热结构,该隔热结构被应用于以下车辆,该车辆包括内燃机、增压器和绝缘体,其中,该增压器放置在内燃机的后方,该绝缘体覆盖增压器。绝缘体设置在内燃机和增压器之间,使得绝缘体从增压器的前侧覆盖增压器并且还从增压器的上侧、后侧和下侧覆盖增压器。绝缘体在增压器的上方且前方的位置处具有开口。当从被绝缘体包围的内部区域观察开口时,开口面向前方。
在以上构造中,由于开口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向前方打开,所以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向后方流动的行驶风容易地流入由绝缘体包围的内部区域中。因此,大量的行驶风可以被引导到增压器,从而增压器能够被有效地冷却。
在以上构造中,当开口被当作是第一开口时,绝缘体可以在第一开口的后方且在增压器的上方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开口,并且当从内部区域观察第二开口时,第二开口可以面向上方。
在以上构造中,第二开口面向上方。因此,沿着绝缘体的上表面流动的行驶风能够被容易地引入到绝缘体内侧的内部区域中。
在以上构造中,隔热结构可以包括在绝缘体的上方的壁部。壁部可以面向前方,并且第二开口可以位于壁部的正下方。
在以上构造中,从前侧向后方流动的行驶风部分地撞击壁部并向下方流动。因此,行驶风容易通过位于壁部的正下方的第二开口流入到绝缘体内侧的内部区域中。
在以上构造中,当开口被当作是第一开口时,绝缘体可以在增压器的后方且下方的位置处具有第三开口,并且当从内部区域观察第三开口时,第三开口可以面向下方。
在以上构造中,通过第一开口引入的并且在绝缘体和增压器之间经过的行驶风穿过第三开口,并被从绝缘体内侧的内部区域排出到外部。这因此约束了流过绝缘体内侧的内部区域的行驶风停留在其中,并且有助于有效冷却增压器。
在以上构造中,绝缘体可以包括朝向增压器凸出的凸出部,并且凸出部可以位于开口的下方且增压器的前方。在以上构造中,通过开口引入的行驶风被凸出部引导到增压器。因此,增压器容易被行驶风冷却。
在以上构造中,当在凸出部的表面中的面向上方的表面被当作是第一表面时,绝缘体可以包括面向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在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在从第一表面到第二表面的最短距离和最长距离之间的差可以等于或小于最短距离的20%。
在以上构造中,从第一表面到第二表面的距离不会突然改变。因此,穿过开口并且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流动的行驶风的流动是稳定的。因此,能够约束在开口周围的湍流的发生,并且约束行驶风由于湍流而难以流入到绝缘体内侧的内部区域中的情况。
在以上构造中,绝缘体可以包括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该第一绝缘体覆盖增压器的前侧,该第二绝缘体覆盖增压器的上侧、后侧和下侧,并且开口可以由第一绝缘体的边缘和第二绝缘体的边缘限定。
在以上构造中,由于开口由第一绝缘体的边缘和第二绝缘体的边缘形成,所以不必需通过钻孔等形成开口,从而能够约束制造工时的增加。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车辆的概略构造图表;
图2是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的放大透视图;
图3是第二绝缘体中第二开口附近的放大视图;
图4是第二绝缘体中第三开口附近的放大视图;并且
图5是示意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内侧的内部区域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略构造
随后描述车辆前部的概略构造。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虚拟轴线被称为前后轴线,在车辆V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虚拟轴线被称为左右轴线,并且在车辆V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虚拟轴线被称为上下轴线。
如在图1中示意的,车辆V包括发动机罩100、前围盖罩101和前围板102。发动机罩100的形状为大致板形。发动机罩100大致沿着车辆V的前后轴线延伸。前围盖罩101连接到发动机罩100的后边缘。前围盖罩101的形状例如是管形。前围盖罩101大致沿着车辆V的左右轴线延伸。前围板102连接到前围盖罩101的底端。前围板102的形状为大致板形。前围板102大致沿着车辆V的上下轴线延伸。
发动机罩100和前围板102限定发动机室500。发动机罩100构成发动机室500的上壁。前围板102构成发动机室500的后壁。即,前围板102将发动机室500从车辆V的乘客在其中乘坐的车厢103分离。
车辆V包括内燃机10、增压器20、盖13和绝缘体50。
内燃机10位于发动机室500内部。内燃机10是用于车辆V的驱动源。虽然在此未示意,但是内燃机10包括作为输出轴的曲轴。内燃机10的曲轴沿着车辆V的左右轴线延伸。即,内燃机10是用于所谓的水平存储的内燃机。注意,在图1中,简化了内燃机10的形状。
盖13位于发动机室500内部。盖13位于内燃机10的上方。盖13的形状为大致板形。盖13沿着车辆V的前后轴线延伸。盖13从内燃机10的上侧覆盖整个内燃机10。
增压器20连接到内燃机10。虽然这里未示意,但是增压器20经内燃机10的进气通路和排气通路从而连接到内燃机10。增压器20包括:涡轮机叶轮,该涡轮机叶轮被构造成通过排出的气体旋转;压缩机叶轮,该压缩机叶轮被构造成压缩进气空气;和轴,涡轮机叶轮经由该轴连接到压缩机叶轮。增压器20位于内燃机10的后方。此外,增压器20的轴沿着车辆V的左右轴线延伸。注意,在每一幅绘图中,都简化了增压器20的形状。此外,在随后的描述中,当从沿着左右轴线的方向观察车辆V时,增压器20的轴的位置被当作是增压器20的中心G。
绝缘体50连接到内燃机10。虽然在此未示意,但是绝缘体50由从内燃机10延伸的配件等支撑。绝缘体50从增压器20的前侧、该增压器的上侧、该增压器的后侧和该增压器的下侧覆盖该增压器。
隔热结构的构造
随后描述用于增压器20的隔热结构。
绝缘体50包括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注意,隔热结构由第一绝缘体51、第二绝缘体52、增压器20和前围盖罩101构成。
如在图2中示意的,第一绝缘体51整体由矩形板材制成。第一绝缘体51的主表面垂直于车辆V的前后轴线。第一绝缘体51的长边沿着车辆V的左右轴线。此外,第一绝缘体51的短边沿着车辆V的上下轴线。如在图1中示意的,第一绝缘体51在沿着车辆V的前后轴线的方向上位于内燃机10和增压器20之间。即,第一绝缘体51位于增压器20的中心G的前方以从便该增压器的前侧覆盖该增压器。此外,第一绝缘体51的上端位于增压器20的中心G的上方。
如在图2中示意的,第二绝缘体52整体由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向后方凸出的弧形板材制成。更具体地,第二绝缘体52弯曲,使得第二绝缘体52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位于前侧上,并且第二绝缘体52的中心位于后侧上。第二绝缘体52的曲线的内侧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面向前方。第二绝缘体52面向第一绝缘体51。即,包括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的整个绝缘体50具有大致管形。第二绝缘体52覆盖增压器20的上侧、后侧和下侧。因此,增压器20位于由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限定的内部区域A内部。
如在图2中示意的,第二绝缘体52的上边缘54大致平行于第一绝缘体51的上边缘53延伸。此外,第二绝缘体52的上边缘54位于第一绝缘体51的上边缘53的上方。
第二绝缘体52包括弯曲部55。弯曲部55包括第二绝缘体52的上边缘54的一部分。弯曲部55大致向上方凸出。弯曲部55大致位于第二绝缘体52在沿着车辆V的左右轴线的方向上的中心。如上所述,由于弯曲部55包括第二绝缘体52的上边缘54,所以从第一绝缘体51的上边缘53到弯曲部55的上边缘56的距离大于从上边缘53到第二绝缘体52的上边缘54中的其它部分的距离。由此,第一开口61由上边缘56和上边缘53限定。
如在图1中示意的,第二绝缘体52具有第二开口62。第二开口62位于第一开口61的后方。此外,第二开口62位于增压器20的上方。这里,当在前围盖罩101的壁部中的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面向前方的表面被当作是前壁101F时,该前壁101F沿着车辆V的上下轴线延伸。第二开口62位于前壁101F正下方。
如在图3中示意的,第二开口62的形状是在沿着车辆V的左右轴线的方向上伸长的矩形。第二开口62大致位于第二绝缘体52在沿着车辆V的左右轴线的方向上的中心。当从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内侧的内部区域A观察第二开口62时,第二开口62面向上方。这里,“第二开口62面向上方”不限于第二开口62的定向为正上侧的情况,并且包括第二开口62的定向包括上方向分量的情况。
如在图4中示意的,第二绝缘体52包括两个第三开口63。如在图1中示意的,该两个第三开口63位于增压器20的中心G的后方且下方。该两个第三开口63在沿着车辆V的上下轴线的方向上布置。此外,该两个第三开口63位于第二绝缘体52的最后端的下方。
如在图4中示意的,第三开口63的形状是在沿着车辆V的左右轴线的方向上伸长的矩形。第三开口63大致位于第二绝缘体52在沿着车辆V的左右轴线的方向上的中心。当从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内侧的内部区域A观察第三开口63时,第三开口63面向下方。这里,“第三开口63面向下方”不限于第三开口63的定向为正下侧的情况,并且包括第三开口63的定向包括下方向分量的情况。
第二绝缘体52包括两个流量调节板40。这些流量调节板40分别部分地覆盖第三开口63。更具体地,这些流量调节板40中的每一个包括从第二绝缘体52的表面立起的侧壁,该表面与内部区域A相对。侧壁延伸,使得侧壁包围其对应的第三开口63的边缘中的上边缘、左边缘的一半和右边缘的一半。垂直于侧壁的主面板连接到侧壁的远端。结果,流量调节板40从内部区域A的外部覆盖第三开口63的上侧的大致一半。
如在图5中示意的,第一绝缘体51包括凸出部70。凸出部70设置在位于增压器20的中心G的上方且前方的第一绝缘体51中。此外,凸出部70位于第一开口61正下方。凸出部70朝向增压器20凸出。即,凸出部70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向后方凸出。当从沿着左右轴线的方向观察凸出部70时,凸出部70从第一绝缘体51的主表面以钟形凸出。在凸出部70的外表面中,面向上方的表面和面向下方的表面这两者都是平坦表面。
由此,当将凸出部70的外表面中的面向上方的表面当作是第一表面71时,第二绝缘体52包括面向第一绝缘体51的第一表面71的第二表面72。第二绝缘体52的第二表面72的上侧的一部分平行于第一表面71延伸。但是,第一表面71和第二表面72的下侧的一部分之间的距离朝向下侧增加。
如在图5中示意的,在垂直于第一表面71的方向上从第一表面71到第二表面72的距离被当作是距离L。此时,在第一表面71在此处平行于第二表面72的部分中,距离L为最短距离L1。此外,从第一表面71的下边缘到第二表面的下边缘的距离L为最长距离L2。最长距离L2等于或小于最短距离L1的1.2倍。即,最短距离L1和最长距离L2之间的差等于或小于最短距离L1的20%。
操作
在发动机室500内部,在车辆V的行驶等期间,行驶风从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向后方流动。行驶风部分地经过盖13的上方。行驶风穿过第一开口61,并且然后流入到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内侧的内部区域A中。
此外,在流过发动机室500的行驶风中,没有流入到第一开口61中的行驶风沿着第二绝缘体52的上表面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进一步向后方流动。在这种情况下,行驶风的一部分撞击位于发动机室500的后端中的前围盖罩101。撞击前围盖罩101的行驶风将其流动方向改变为下侧。撞击前围盖罩101并向下方流动的行驶风通过第二开口62部分地流入到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内侧的内部区域A中。
此外,没有穿过第二开口62的行驶风流过在第二绝缘体52和前围板102之间的空间。由于第二绝缘体52弯曲以向后方凸出,因此在第二绝缘体52和前围板102之间的距离在第二绝缘体52的后端处最短。行驶风的流动速率从第二绝缘体52的后端在行驶风的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上更高。
现在,流入到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内侧的内部区域A中的行驶风被沿着凸出部70的第一表面71和第二表面72引导到增压器20周围的区域。这里,如在图5中示意的,行驶风通过被大致划分为流路D1和流路D2而流动,其中该流路D1穿过在第一绝缘体51和增压器20的前部之间的部分,该流路D2穿过在第二绝缘体52和增压器20的上部、后部和下部中的每一个之间的部分。如上所述,凸出部70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向后方凸出。因此,行驶风容易被沿着凸出部70的凸起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向后方引导。即,流入到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内侧的内部区域A中的行驶风容易流入到通路D2中。
穿过通路D2的行驶风从第二绝缘体52的下边缘离开内部区域A。此外,第三开口63在通路D2的中间存在于第二绝缘体52中。该两个第三开口63位于第二绝缘体52的最后端的下方。即,第三开口63设置成对应于以下部分,在该部分处在第二绝缘体52外部的行驶风的流动速率高。
效果
(1)在以上实施例中,当从由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包围的内部区域A观察第一开口61时,第一开口61面向前方。因此,在盖13的上方经过的并且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向后方流动的行驶风容易穿过第一开口61。因此,能够将大量的行驶风引导到增压器20,从而可以将增压器20有效地冷却。
(2)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体52在第一开口61的后方且在增压器20的上方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开口62。此外,当从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内侧的内部区域A观察第二开口62时,第二开口62面向上方。由于第二开口62面向上方,因此沿着第二绝缘体52的上表面流动而不穿过第一开口61的行驶风能够通过第二开口62被容易地引入到内部区域A中。
(3)在以上实施例中,从发动机室500的前侧向后方流动的行驶风部分地撞击前围盖罩101的前壁101F,使得其流动方向被改变为下侧。由于第二开口62位于前围盖罩101的前壁101F正下方,因此如此撞击前壁101F的行驶风容易通过第二开口62流入到内部区域A中。
(4)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体52在增压器20的后方且下方的位置处具有第三开口63。流过通路D2的行驶风穿过第三开口63,并且然后,行驶风被从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内侧的内部区域A排出。这因此地约束了流过绝缘体50内侧的内部区域A的行驶风停留在其中,并且有助于有效冷却增压器20。
(5)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三开口63位于第二绝缘体52的最后端的下方。如已经描述的,行驶风的流动速率从第二绝缘体52的后端在行驶风的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上(即在第二绝缘体52的最后端的下方)相对高。结果,与在绝缘体50内侧的内部区域A的内部相比,在绝缘体50外部中,静压更低。由于这种压力关系,因此内部区域A的内部的行驶风容易通过第三开口63排出到外部。
(6)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体51包括凸出部70。凸出部70朝向增压器20凸出。因此,通过第一开口61引入的行驶风被凸出部70引导到增压器20。因此,增压器20容易被行驶风冷却。
(7)在以上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凸出部70的第一表面71的方向上,在从第一表面71到第二表面72的最短距离L1和最长距离L2之间的差等于或者小于最短距离L1的20%。即,从第一表面71到第二表面72的距离不会在行驶风的流动方向上突然改变。因此,穿过第一开口61并且流入到绝缘体50内侧的内部区域A中的行驶风的流动是稳定的。即,能够约束第一开口61周围的湍流的发生,并且约束行驶风难以流入到绝缘体50内侧的内部区域A中的情况。此外,可以预期通过第一开口61流入到内部区域A中的行驶风的流动速率的增加。
(8)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一开口61由第一绝缘体51的边缘和第二绝缘体52的边缘限定。因此,不必通过钻孔形成第一开口61并且约束制造工时的增加。
本实施例还能够通过添加如下所述的变化来实施。本实施例和随后的修改可以组合地实施,只要它们不引起任何技术上的不一致即可。
-在以上实施例中,车辆V内部的构造不限于在以上实施例中的示例。例如,可以不设置盖13。
-在以上实施例中,前围盖罩101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只要前围盖罩101包括面向前方的壁部即可。此外,前围盖罩101的前壁101F可以不沿着上下轴线延伸。例如,当从在前围盖罩101和发动机罩100之间的连接位置观察前壁101F时,前壁101F可以斜向下方且向后方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开口62可以位于前壁101F的任何部分正下方。
-存在于第二开口62的正上方的壁部不限于前围盖罩101的壁部。当面向前方的壁部存在于第二开口62的正上方时,能够预期类似于(3)的效果。
-在以上实施例中,绝缘体50的构造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中的示例。例如,绝缘体50可以不被划分成第一绝缘体51和第二绝缘体52。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通过钻孔等在绝缘体50中形成第一开口61。
-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一开口61的数目不受限制。即,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第一开口61。
-在以上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第二开口62。此外,第二绝缘体52中的第二开口62的布置可以与以上实施例的示例中的布置不同。即,第二开口62的位置可以不在前围盖罩101的前壁101F正下方。当第二开口62位于第一开口61的后方时,沿着第二绝缘体52流动的行驶风通过第二开口62部分地流入到内部区域A中。此外,可以不设置第二开口62。
-在以上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个第三开口63,或者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个第三开口63。此外,第二绝缘体52中的第三开口63的布置可以与以上实施例的示例中的布置不同,只要第三开口63位于第一开口61和第二开口62的后方即可。另外,可以不设置第三开口63。
-在以上实施例中,凸出部70的形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中的示例。例如,凸出部70可以是具有半球形状的凸起。在这种情况下,当从上方观察设置在车辆V中的第一绝缘体51时能够观察的凸出部70的表面被当作是第一表面71。
-在以上实施例中,凸出部70的位置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中的示例。例如,在第一绝缘体51中,凸出部70可以不设置在第一开口61正下方。例如,在第一绝缘体51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斜向后方延伸的情况下,第一绝缘体51可以位于第一开口61的后方。此外,凸出部70可以不设置在绝缘体50中。
-在以上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第一表面71的方向上在从第一表面71到第二表面72的最短距离Ll和最长距离L2之间的差可以大于最短距离L1的20%。即使在最短距离L1和最长距离L2之间的差大的情况下,在距离的变化率不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约束第一开口61附近的湍流的发生。
-在以上实施例中,具有与流量调节板40的类似的构造的流量调节板可以附接到第二开口62的开口边缘。通过使用这种流量调节板,可以调节通过第二开口62流入到内部区域A中的行驶风的定向。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当从内部区域A观察开口时,由流量调节板的边缘和第二绝缘体52的外表面包围的开口面向前方或面向后方。通过这种构造,流量调节板几乎不会干扰行驶风流入到第二开口62中的流动。
-在以上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沿着第三开口63的开口边缘的流量调节板40。例如,可以省略流量调节板40,只要从内部区域A观察的第三开口63的定向与期望排出行驶风的定向相同即可。

Claims (7)

1.一种用于增压器的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被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内燃机、增压器和绝缘体,其中,所述增压器被放置在所述内燃机的后方,并且所述绝缘体覆盖所述增压器,其中:
所述绝缘体被设置在所述内燃机和所述增压器之间,使得所述绝缘体从所述增压器的前侧覆盖所述增压器并且还从所述增压器的上侧、后侧和下侧覆盖所述增压器;
所述绝缘体在所述增压器的上方且前方的位置处具有开口;并且
当从被所述绝缘体包围的内部区域观察所述开口时,所述开口面向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结构,其中:
当所述开口被当作是第一开口时,所述绝缘体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后方且在所述增压器的上方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开口,并且
当从所述内部区域观察所述第二开口时,所述第二开口面向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结构,包括在所述绝缘体的上方的壁部,其中:
所述壁部面向前方;并且
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壁部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结构,其中:
当所述开口被当作是第一开口时,所述绝缘体在所述增压器的后方且下方的位置处具有第三开口;并且
当从所述内部区域观察所述第三开口时,所述第三开口面向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结构,其中:
所述绝缘体包括朝向所述增压器凸出的凸出部;并且
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开口的下方且所述增压器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结构,其中:
当在所述凸出部的表面中的面向上方的表面被当作是第一表面时,所述绝缘体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并且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在从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第二表面的最短距离和最长距离之间的差等于或小于所述最短距离的20%。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结构,其中:
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覆盖所述增压器的前侧,而所述第二绝缘体覆盖所述增压器的上侧、后侧和下侧;并且
所述开口由所述第一绝缘体的边缘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的边缘限定。
CN202110986731.8A 2020-11-16 2021-08-26 用于增压器的隔热结构 Pending CN1145083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0404A JP7347399B2 (ja) 2020-11-16 2020-11-16 過給機の遮熱構造
JP2020-190404 2020-11-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8390A true CN114508390A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7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6731.8A Pending CN114508390A (zh) 2020-11-16 2021-08-26 用于增压器的隔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97336B2 (zh)
JP (1) JP7347399B2 (zh)
CN (1) CN11450839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0326A (en) * 1983-04-08 1986-09-09 AVL Gesellschaft fu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n und Messtechnik mbH, Prof.Dr.Dr.h.c. Hans List Air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encapsulated vehicle engine
JP2013100773A (ja) * 2011-11-09 2013-05-23 Ihi Corp 過給機
CN109072779A (zh) * 2016-03-29 2018-12-2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保温结构
CN109072717A (zh) * 2016-05-04 2018-12-21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壳体和涡轮增压器
US20190120132A1 (en) * 2016-04-06 2019-04-2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Turbocharg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7863B2 (ja) * 2015-03-25 2017-04-05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熱害対策構造
JP2019074039A (ja) * 2017-10-17 2019-05-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排気系装置
JP2019100224A (ja) 2017-11-30 2019-06-24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燃機関
JP2020203644A (ja) * 2019-06-19 2020-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ンジンルーム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0326A (en) * 1983-04-08 1986-09-09 AVL Gesellschaft fu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n und Messtechnik mbH, Prof.Dr.Dr.h.c. Hans List Air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encapsulated vehicle engine
JP2013100773A (ja) * 2011-11-09 2013-05-23 Ihi Corp 過給機
CN109072779A (zh) * 2016-03-29 2018-12-2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保温结构
US20190120132A1 (en) * 2016-04-06 2019-04-2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Turbocharg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9072717A (zh) * 2016-05-04 2018-12-21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壳体和涡轮增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97336B2 (en) 2023-03-07
US20220153209A1 (en) 2022-05-19
JP2022079294A (ja) 2022-05-26
JP7347399B2 (ja) 2023-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1782B2 (ja) 車両のエンジンカプセル化構造物
JP5293888B2 (ja) 冷却風導入構造
CN103842198B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2009293535A (ja) 外気導入ダクト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CN109080447B (zh)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结构
US10173519B2 (en) Motor vehicle having a frame-like assembly carrier as a component of a bodywork in the front end region
JP5375082B2 (ja) 車両のインタークーラ用冷却構造
CN112026935B (zh) 前端结构
CN114508390A (zh) 用于增压器的隔热结构
JP6907837B2 (ja) エンジンカバー
JP6863239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112026934B (zh) 前端结构
US10913347B2 (en) Upper structure of engine
CN112440829B (zh) 排气流路结构
JP7316510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6303554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6123692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7281556B2 (ja) 車両の吸気構造
JP6512552B2 (ja) エンジン房空気誘導体
US11780320B2 (en) Louver structure
JPH04243629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冷却構造
KR101369669B1 (ko) 자동차용 인터쿨러
JPH0835457A (ja) 自動車エンジンの燃焼空気吸込み装置
JP6052108B2 (ja) 車両のエンジンルーム内構造
JP2007191029A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